(中文版编委会)主 编: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副主编:郑 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纪远(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蔡运龙(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姚鲁烽(《地理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编 委:王 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 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王 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王劲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邓 伟(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长、研究员)史培军(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许世远(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学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李小建(河南财经学院院长、教授)李吉均(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张信宝(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周一星(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查良松(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胡和平(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姚檀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秦伯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顾朝林(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陶 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梁 怡(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康尔泗(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樊 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外编委:Godfrey J. R. Ling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Laurence J C Ma: University of Akron, Ohio, USAManfred M.Fischer: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ustriaMasatoshi Yoshino: Aichi University, Toyohashi, JapanWalker H. J.: Louisana State University, Louisana 70803, USAWolfgang Taubmann: University of Bremen, Bremen, Germany编辑部成员:姚鲁烽:负责自然地理、环境科学、RS与GIS 在自然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单月期刊。何书金:负责经济地理、土地利用、RS与GIS 在经济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双月期刊。赵歆:负责英文版、中文版英文摘要。高岷:负责编务。网络、排版、收发版面费稿费和期刊。
历史个人不推荐看杂志,看看百家讲坛就好。
生物我看过《大自然探索》有动物植物地理等,每期一个话题,主要与自然探索有关。但符合我的口味,后来就退了。
地理强烈推荐《中国国家地理》!新闻类,个人觉得《看天下》不错,新闻信息量大,语言通俗,号称做最好看的新闻杂志。如果你仅仅为了了解时世信息,不要深度只要广度,建议你看这个。
如果要深度,评论的精析,看《南方人物》等南方报社的,《环球人物杂志》《新周刊》都不错。不过我觉得中学生看《看天下》最合适,关键是不那么深奥,很有意思。
我们班传看的就是这个。南风窗。
世界博览。中国国家地理。
人与自然。历史方面不太清楚。
追问人与自然是杂志吗?回答既有电视节目,也有杂志。网上可以搜到。
我们学校在订,有点贵。国家地理、天文爱好者、咬文嚼字、我们爱科学格言、博物、少男少女,学校要求订读者青年文摘、读者---看短文地理杂志科学探索家里现在给孩子订的《快乐历史地理》我有时间也会拿出来看看。
觉得这本杂志现在的侧重点不在历史和地理方面了,还会介绍很多动物、植物等其他学科的东西。我就想起我曾经看过的《历史大观园》了,今天上网一查,《历史大观园》已经停刊了。
但是还有2种关于历史的杂志不错《看历史》和《文史知识》请问谁看过这两种,或者有更好的推荐呢。似乎现在这样的学术性强一些的杂志都维持不下去了记得很久以前还有一本杂志较 中国现代史现在只有娱乐八卦的杂志还比较有市场 悲哀《看历史》我一直没买过,不过前两年还订《文史知识》的,感觉不错。
---------------------------------------------------------我已经把网址那些发给你了,你自己看看。
。还得有自己主见。
历史个人不推荐看杂志,看看百家讲坛就好。 生物我看过《大自然探索》有动物植物地理等,每期一个话题,主要与自然探索有关。但符合我的口味,后来就退了。地理强烈推荐《中国国家地理》!新闻类,个人觉得《看天下》不错,新闻信息量大,语言通俗,号称做最好看的新闻杂志。如果你仅仅为了了解时世信息,不要深度只要广度,建议你看这个。如果要深度,评论的精析,看《南方人物》等南方报社的,《环球人物杂志》《新周刊》都不错。不过我觉得中学生看《看天下》最合适,关键是不那么深奥,很有意思。我们班传看的就是这个。
南风窗。
世界博览。
中国国家地理。
人与自然。
历史方面不太清楚。
追问人与自然是杂志吗?
回答既有电视节目,也有杂志。网上可以搜到。我们学校在订,有点贵。
国家地理、天文爱好者、咬文嚼字、我们爱科学
格言、博物、少男少女,学校要求订读者
青年文摘、读者---看短文
地理杂志
科学探索
家里现在给孩子订的《快乐历史地理》我有时间也会拿出来看看。觉得这本杂志现在的侧重点不在历史和地理方面了,还会介绍很多动物、植物等其他学科的东西。我就想起我曾经看过的《历史大观园》了,今天上网一查,《历史大观园》已经停刊了。但是还有2种关于历史的杂志不错《看历史》和《文史知识》请问谁看过这两种,或者有更好的推荐呢。
似乎现在这样的学术性强一些的杂志都维持不下去了
记得很久以前还有一本杂志较 中国现代史
现在只有娱乐八卦的杂志还比较有市场 悲哀
《看历史》我一直没买过,不过前两年还订《文史知识》的,感觉不错。
---------------------------------------------------------
我已经把网址那些发给你了,你自己看看。。。还得有自己主见。
中文名称:地理科学进展
英文名称:Progress In Geography
曾用刊名:地理译报
中文名称:地理学报
英文名称:Acta Geographica Sinica
中文名称:地理研究
英文名称:Geographical Research
中文名称: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英文名称:e Gecqraphical and Resouras Abstracts
曾用刊名: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中文名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英文名称: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曾用刊名: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中文名称:世界地理研究
英文名称:World Regional Studies
中文名称:华夏人文地理
英文名称:Cultural Geography
曾用刊名:山茶,山茶.人类学,山茶.人文地理,山茶.人与自然,山茶.自然与民俗
1,《经济地理》,目前惟一以经济地理命名的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前沿性较强,适合经济地理、旅游地理、人文地理方向的朋友阅读。
2,《地理研究》仅次于《地理学报》的地理学类综合权威刊物,论文质量高,最大的特色是论文的领域比较均衡(不似地理学报过于偏重在狭义自然、经济、GIS三块),自然地理、GIS与遥感、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的论文基本都能找到,论文的可读性也较强,难度较低。 3,《地理科学》,中科院长春地理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各方面综合来讲稍逊色于《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且区域性比较明显,刊登的很多的研究论文都是以东北为背景着手。
4,《人文地理》,我国惟一的人文地理类核心期刊,由西安外语学院人地所主办,侧重于刊登经济、城市、旅游、社会、文化方面的人文地理类论文,可读性较强,难度较低,是人文地理学专业方向必读的刊物之一。 5,《城市规划》,强烈推荐,也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非地学类核心期刊,但是却非常值得城市地理学专业的同学浏览,里面的有很多大家的论文,看这本期刊,你不仅会体会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区别跟联系,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6,《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类权威刊物,由我国历史地理学科很强的陕西师大主办。论文主要反应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过程、历史人地关系、历史人文过程。
适合历史、历史地理、文化地理方向的同学阅读,不过由于是挂在历史学下面的刊物,所以论文的思路大多按照传统的文科历史模式召开,地理学特征不明显。 7,《城市问题》,这个期刊严格说来不能算地理学类,按中图法的分号是“C”打头,即社科类期刊,我大概翻过几期,感觉论文质量一般,论文的作者来源很杂,但地理学者不占主导,里面的论文综合性、理论性很强,可读性一般。
8,《地理科学进展》,也是很权威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和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并列为地理学传统的四大核心期刊。
《华夏地理》创刊于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内容,从多种角度深度报道不同主题。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我本人觉得还是《中国国家地理》比较好,无论是谈论的主题,编辑,摄影,论点分析都比较好,设计内容也是全球的,当然以中国为主。
而且对高中地理也有一定的扩充帮助。是一本不错的课外读本。
至于《博物》和《华夏地理》要比较客观地看待,有些期刊较好,分析较深入,而有些只是泛泛而谈,没有特色,也就是比较杂乱。博物很薄10元一本,华夏比中国国家地理薄也要20。
我之前都看的,后来对这两本失望了,就只看中国国家地理了。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国家地理】 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
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国家地理】(繁体中文) 即常说的美国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杂志每年发行12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
这也使得该刊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
【博物】 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
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
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环球人文地理】 由《国家人文地理》于2010年3月期更名而来。
《环球人文地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21世纪人才报社,电脑报集团旗下全彩色新锐人文地理旅游杂志(月刊) 特色《环球人文地理》,中国唯一一本真正以人文为中心的地理旅游杂志。不同于传统地理杂志教科全书式的架构方式,亦趋异于旅游类杂志的非严谨性,我们以更加符合高端群体追求快节奏及消遣阅读习惯的故事性讲述方式,将人文地理以严谨通俗的方式展现。
【华夏地理】 创刊于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内容,从多种角度深度报道不同主题。《华夏地理》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合作伙伴,和全球32个版本同步刊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彩内容。
2007年7月,《华夏地理》与美国《国家地理》正式版权合作,延续美国《国家地理》120年来探索世界、关爱地球的理念,以震撼的摄影图片和独到的深入报道,为中国的社会中坚阶层每月带来反映世界变迁的精彩内容。【人文地理】(学术期刊) 是由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创办的我国唯一注册命名“人文地理”的期刊,是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西 *** 文地理】 主要内容是 *** 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概括介绍,同时还有去往 *** 各地的旅行路线、注意事项的简明提示,只不过它在形式上借助了藏式文化餐吧——玛吉阿米及其留言簿作为底色背景,汇集了藏族标志性符号为装饰:玛尼石、吉祥符、金铜造像、经板木雕;古典的唐卡壁画,现代的绘画诗作,当然更多的是借助过往客人的信笔“涂鸦”。【新疆人文地理】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暑批准公开发行的一份全彩印制的综合文化类杂志,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管、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和新疆书报刊发展规中心主办。
双月刊,16开160页,全铜板纸彩色印刷。杂志以精美的图片、丰富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全面展示新疆丰厚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之美。
其办刊宗旨为:展示边地原色,观感多元文化,揽胜西域地理,揭秘人文新疆。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考研资料链接:
(中文版编委会)主 编: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副主编:郑 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纪远(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蔡运龙(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姚鲁烽(《地理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编 委:王 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 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王 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王劲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邓 伟(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长、研究员)史培军(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许世远(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学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李小建(河南财经学院院长、教授)李吉均(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张信宝(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周一星(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查良松(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胡和平(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姚檀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秦伯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顾朝林(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陶 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梁 怡(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康尔泗(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樊 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外编委:Godfrey J. R. Ling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Laurence J C Ma: University of Akron, Ohio, USAManfred M.Fischer: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ustriaMasatoshi Yoshino: Aichi University, Toyohashi, JapanWalker H. J.: Louisana State University, Louisana 70803, USAWolfgang Taubmann: University of Bremen, Bremen, Germany编辑部成员:姚鲁烽:负责自然地理、环境科学、RS与GIS 在自然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单月期刊。何书金:负责经济地理、土地利用、RS与GIS 在经济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双月期刊。赵歆:负责英文版、中文版英文摘要。高岷:负责编务。网络、排版、收发版面费稿费和期刊。
高水平。《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是代表中国地理科学发展水平的权威学术刊物。2001年以来影响因子一直保持在全国科技期刊的前10位,地理学科排名第1位,所以在其学报发一篇论文是非常高水平的,非常的厉害。
教育部回应地理和地球科学是不太一样的,地理的范围比较大,而地球科学的范围比较小。
请问是初中么 还是高中
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第三条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四条基本理念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答复中,教育部表示,中学地理课程更名问题专业性强。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就这一问题书面征求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意见;并电话联系高等学校地球物理类教学专业委员会、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学类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
物理学报》和“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的中、英文学术期刊,两刊登载国内外未曾公开发表的具有创造性的物理学研究论文和研究快讯。两刊内容相互独立、互不重复,均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属核心期刊。两刊已被SCI等国际六大检索系统收录。1�版权投稿作者须转让该文版权(含各种介质的版权)给编辑部,并把版权转让意见和来稿不涉及保密问题函附单位盖章及作者签名的证明寄来。并附作者签名投稿函。文稿勿一稿两投。(论文版权转让和保密证明函格式)2�评审费、版面费、稿酬凡是向两刊上投稿者,须交纳论文评审费,凡在两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者须交纳版面费,具体款项另行通知。稿件刊登后将酌致稿酬。3�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数据可靠,言简意明,重点突出。来稿须一式两份,单面间行打印,务必做到字迹清晰、齐稿、清稿、定稿,纸面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mm空白。凡不符合〈投稿须知〉要求的文稿,本部恕不受理。3�1 题目应简明、准确,不宜用缩略词。英文稿中国作者姓名采用汉语拼音后加注中文姓名,用圆括号括起。作者单位必须写出全称和邮政编码。3�2 关键词、PACC文稿须选出能反映文稿内容特征的中、英文对应的关键词、PACC(“Physics Abstracts”的Classification and Contents)专业代码各分别1—4个,并列于中、英文提要后。关键词和PACC代码按其重要性顺列、用逗号间隔开。3�3 中、英文标准基金全称及批准号一律以脚注注于首页和英文摘要页,并用*号在题目末及脚注前标明。3�4 文稿中用国际标准的缩略词、符号和计量单位符号及计量单位系统使用时,全文文种一致,摘要和正文中的缩略词在首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后附缩略词,并用括号括起,下面直接引用,不再写全词。3�5 插图、照片在文稿中按出现的先后次序顺序编号,并在正文相应位置处绘一方框,图题、图注写于方框下面。附图须用铅笔注明作者姓名、图序。插图曲线要求墨色均匀,照片要求黑白反差大,不收彩色照片。图中线条粗细均匀,坐标线宜用细线,图面清晰勿折,图和照片的宽度一般不超过7cm为宜。附表置于正文相应位置处,用三线表。图、表中的文字,中文稿用中文,英文稿用英文,图、表头的量或用来标记图形轴线的量,用“物理量符号/单位标准化符号”形式标记。3�6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文献号须加[]一般置于右上角,若写成文献[]则与正文平排,其顺序应按正文中引文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3�7 公式以线性化形式斜体书写,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用圆括号括起置于稿纸右边。中、英文稿标题 第1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1.2.3.……;第2级节标题用1.1,2.1……,2.1,2.2……;第3级标题用1.1.1,2.1.1,……表示。3�8 《物理学报》和“Chinese Physics”参考文献格式期刊:作者 年份 刊名 卷号 页码例:[1] Peng Y Z and Fan T Y 2000 Chin. Phys. 9 764书籍:作者 年份 书名(出版地:出版社) 页码例:[2] Dress M S 1966 Science of fullerenes and Carbon Nanotubes (New York: Academic) p12《物理学报》的中文参考文献同时译成英文例:Zhang J D 1997 Acta Phys. Sin. 46 1517 (in Chinese) [张建德 1997 物理学报 46 1517]3�9 凡经审稿通过拟刊登(英文稿修改英文后)之稿[HTSS],中文稿接受用北大方正排版的定稿软盘;英文稿接受用Latex或CCT软件排版的E-mail稿或定稿软盘,若用其他排版软件须拷贝成文本文件。图最好转化成Tif格式或Photoshop所有格式,并注明软件名,文件名,作者名。同时需另寄一份打印稿。软盘概不退回。3�10 作者须自留底稿,文稿在4个月内未收到编辑部信函者,可自行处理,但须告知编辑部。3�11 来稿请注明联系作者姓名,服务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E�mail,联系电话和邮政编码。3�12 来稿请挂号邮寄:北京市603信箱,《物理学报》或“Chinese Physics”编辑部,北京 100080。
3区。中国化学物理学报(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在中科院分区中位于3区。《化学物理学报》是一部由双月刊出版社出版,1988年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杨学明。
根据你的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2.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4.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5.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7.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9.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10.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3.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4.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6.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7.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8.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9.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2.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3.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4.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5.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6.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7.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10.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12.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13.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14.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15.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16.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17.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18.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2.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3.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4.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5.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6.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7.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10.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12.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13.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14.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15.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16.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17.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18.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以繁荣有色金属科学技术,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时报道有色金属科技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目前设置的栏目如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计算材料学,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化学。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来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已成为我国材料、冶金和金属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
不容易。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该出版社出版的期刊是很严格的,审核要求是非常多的,是不容易投中的,投稿者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