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上知网,先搜索综述,然后在论文,我当时探索了半年,都是泪啊
科研工作离不开大量阅读文献,但有时会遇到时间比较紧、无暇顾及全部文献的情况,有时也会遇到所关注的内容属于研究热点领域、文献数量巨大的情况,没有办法全面阅读文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文献跟踪许多数据库都具有文献跟踪功能,例如SCI数据库和goolge学术都有引用文献跟踪。从文献的即时性考虑,goolge学术相对比较好,几乎只要露面就会被随时跟踪,但缺点是文献比较杂,例如博客文献都可以追踪到。SCI数据库比较准确,但许多文献往往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会被收录,难以全面随时跟踪文献。因此,从经典文献分析的角度,可以用SCI数据库,但从最新文献追踪的角度,goolge学术更好一些。其他数据库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我一般是选择几个非常经典的文献,对所有的数据库都设定跟踪反馈功能,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既可以随时跟踪,又可以全面分析。二、重点精读所谓重点精读,就是把重要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可以反复阅读、仔细领会,甚至根据参考文献追踪阅读。根本目的是全面了解该领域的进展、对一些重要进展进行深度理解,并在这些阅读的基础上,争取有所总结和提炼。
一你可以在你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找,最近五年的电子期刊资源或者是托外校的同学在他们学校找。二在知网上搜索与你论文相关的资料,用关键词去搜。或是直接将你的论文题目输上看有没有相似的文章。三是找与你论文研究方向相似的上一届的学姐或学长,他们手里应该里搜索到的现成资源,借来参考下。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 我国食品不安全的危害性分析 3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5 食品安全的代价前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食品的充足供应(food security),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需要政府、农牧渔业生产加工、社会服务部门的保证); 二是食品的安全与营养(food safety),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需要政府、农牧渔业、卫生法制与监督、食品加工企业、以及食品消费者的共同保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基本解决食物供应(food security)问题的同时,食品的卫生安全(food safety)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的食品安全仅限为第二种概念,即食品的卫生安全由于食品质量监测的成本高、技术性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而造成对于食品的质量和价格在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市场失灵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消费者减少消费量,二是食品质量与价格俱下。在考虑对于食品需求量的刚性,结果就只有第二种可能。问题的解决就只能靠政府职能的发挥,从宏观调控着手,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文章对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分析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近五、六年来,国际上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这不仅使一国在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害,还可以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乃至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关于食品卫生与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见图0-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食品安全已变得没有国界,世界上某一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全球,乃至引发双边或多边的国际食品贸易争端。 有鉴于此,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性组织和各国政府均加强了食品安全工作,包括机构设置、强化或调整政策法规、监督管理和科技投入。食品安全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的改革、改进和梳理工作正在进行中。......http://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面对日益复杂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环境,高校在不断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
如: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通过校园安全广播、在校报专刊上开辟实验安全专栏加大实验室安全宣传,编制“实验安全手册”等。
但是,受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限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仍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多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涉及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用电安全、实验室危险生化品安全、实验室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形成了多部门分头管理现状。
如学校保卫部门侧重对实验室消防及环境安全培训,对于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培训由资产部门管理,实验室的人员安全管理及培训由教务或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
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一般由院系承担。这就造成了“群龙治水”,职责交叉却又有空白环节,导致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
2、实验室安全教育处于开环管理状态。近年随着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不断重视,各高校都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注重了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及实验室安全的检查监督。
但是,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基本是开环状态,没有一套对各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成果与效果检测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对于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能力的判断,更是无从考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现在并未实现有效的闭环管理。
3、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结构不完整。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们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能力。
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基本是以进校初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实验室安全只是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讲解。
此时刚进学校的新生对于实验室各项工作并没有接触,对实验室安全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有图文的说教与讲解所达到的安全教育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是必要的。
高校通过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师生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进入实验室前掌握相应安全知识,了解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以减少和避免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高校是从事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广大师生集中学习、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地方,他们所处环境及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尤其对于跨入高校大门的学子们来说,他们承载着家庭的重托和社会的责任,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全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高校必须增强做好学校安全综治维稳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校园安全,特别是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担负起保护好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为高校营造一个平安、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体师生对安全工作所形成的共识。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安全隐患及事故发生的多与少。实施实验室安全教育,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水平发挥,降低实验技术设备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短板。
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实验室形象;有利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针对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培训工作的特点及难点,使其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功能设计,将学校各学科实验室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分析、整理、汇总,经过“量体裁衣”,建设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
通过运行管理平台,除常规性的基础安全知识培训外,各学院可以自主选择相关专业性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一步培训,增强学生的专业实验安全操作技能,使实验室安全知识管理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并且通过个性化定制此平台,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效果。
大纲:工程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管理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工程建设的持续繁荣,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已成为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领域中一个尤为突出的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建设企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建设企业在工程承包中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如何有效地管理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对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工程安全管理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我国实行工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并重点对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就实际案例进行了安全管理分析。(备注:只给标题内容自己写了)一、工程安全管理概述。……二、我国实行工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三、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热点研究……四、风险处置……五、结果……
学术论文中的关键词里面的内容用“;”隔开。学术论文格式要求1、论文中文题目。(二号宋体加粗)2、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名称,所在省和城市名称,邮编,如多名作者则分行依次排列。(作者:小四号仿宋;单位等:六号宋体)3、摘要:150~300字,需有简明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摘要书写中不能出现“本人”、“本文”等第一人称称谓。(五号宋体,摘要两字加粗)4、关键词:3~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5、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内容均为小四宋体,行距1.5倍下同)6、正文:论文的核心,要求主题新颖,观点明确,有理论高度,有实践基础;论据充分,引文准确,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为了规范学术论文,深化学术文献的研究和统计,多层面提高中文文献检索水平,使更多的学术论文进入科技工作者的引用范畴,达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目的,中国科协对中国科协系统学术期刊学术论文中的关键词选择和排序,做出有关规定,并请各有关全国性学会和各省级科协学会部,通知各全国性学会及省级科协、地(市)级科协和省、地(市)级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编辑部,在出版工作中按照规定要求执行。规定如下:关于在学术论文中规范关键词选择的规定(试行)一、发表在中国科协系统学术期刊中所有学术论文,必须在摘要后列出不少于4个关键词。从技术角度考虑,没有关键词的论文应列入非学术论文类。二、这些关键词按以下顺序选择:第一个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学科体系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标GB/T1 3745-92)。第二个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三个关键词列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对于综述和评述性学术论文等,此位置分别写“综述”或“评论”等。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此处不写被研究的方法名称,而写所应用的方法名称。前者出现于第二个关键词的位置。 第四个关键词列出在前三个关键词中没有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如有需要,第五、第六个关键词等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三、各期刊编辑部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术论文的质量负有重大责任和义务。关键词是学术论文进入流通和引用的窗口,规范关键词选择有利于检索和引用。希望各编辑部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深入开展编辑业务研究,精益求精,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四、各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学会部在组织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时,请提醒作者参照此项规定执行。
在论文当中应该都是有关键词的,而关键词就是是缩写词的一个引用,而在文中出现的几率都是特别高的,分类或者列表提取关键词会使论文结构更清晰。今天小编在这告诉你,如何选取关键词?首先,从论文内容来说,作者可以从标题和论文中提取关键词。(1)从论文标题中提取科技论文的标题包含了论文的主要信息点,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因此,选择关键词应首先考虑从标题中选取。(2)从论文中提取有时科技论文的标题较为笼统,不能完全反映论文表述的全部内容。如果仅从标题中选取关键词,不仅无法满足关键词规定数量,而且还会丢失一部分信息。论文作者在提取关键词时,可以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并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以此来提取出论文的关键词。其次,从词语应用来说,作者可以从转化概念和应用词表来提取关键词。(1)概念转换为了更准确、适度地表达主题,常常要对主题的概念进行转换,主题概念的转换不能光从字面上进行,而要从主题概念的涵义上进行,因此要特别注意概念的综合分析。具体解决的方法:主题概念的转换,按复杂程度,有概念直接转换和概念的分解转换两种方式。概念的直接转换只需直接查阅词表就可完成,概念的分解转换却要复杂得多。在概念转换的过程中,标引者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如标引“下肢不等长”一词时,可能想到的可以概念转换的词就有:“短肢畸形”、“肢体压缩”、“肢体不等长”等,而正确的标引是:“腿长不等”。(2)词表应用问题很多人对于论文关键词的选择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不是按照已有的医学论文关键词表来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的关键词。因此,大家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关键词的确定可以根据《MeSH》词表规定。特别是医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更加应该重视,因为在医学上很多专业术语与我们平常用的医学术语是不一样的。第三,如何正确的主题分析是选取关键词?第一步是文章审读。文章审读的步骤是:①阅读题目,明确文章论述的主题对象;②细读论文摘要,了解作者意图以及文章的内容与重点;③阅读结论,确定其新颖程度和价值;④浏览文中重要段落、图表乃至全文,确定其主要内容与中心、参考价值与应用范围。第二步是主题提炼。主题的提炼要在认真审读文稿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并对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准确而精炼地进行高度概括,抓住本质的主要内容,舍弃次要内容。人们标引关键词的习惯做法往往是直接从文题中选择,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题已基本涵盖了文章的主题。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论文的文题未能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某些论文的主题内容是隐含的,仅仅阅读和分析标题、摘要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通读全文,反复推敲,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对主题内容作出全面正确的概括。要注意,关键词往往是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阅读文稿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哪些词使用频率最高,这样就不难把关键词提取出来。最后,为了避免提取关键词时出现一些常规错误,作者要注意以下问题。(1)必须选用词义明确的词或词组选择关键词时,应剔除那些概念较为模糊的形容词或词组。如“强烈”、“强劲”、“先进的”、“现代的”、“微型的”、“精密的”等。普通动词的概念也较为宽泛。因此,作为关键词的动词一般均为科学技术性动词,最好不选用一般动词作为关键词。(2)选用的关键词必须与论文的主题概念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不能随便将论文标题中的词语作为关键词,必须考虑所选用的关键词是否符合论文的主题概念,只有符合论文主题概念的才能选取。(3)某些词语和符号不能作为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不能并列为关键词,化学分子式也不能作为关键词,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基本结构的名称入选关键词。
建议着重在摘要内提到的核心概念来选择关键词。然后如果论文涉及某一专业技术或者方法,那么一定要在标题或者关键词内展示出此项技术的专业术语,可有效提高科研者搜索论文的精准率以及论文的引用率。最后在写关键词的时候,要...
首先,关键词是指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学术论文的关键词是3到5个,通常是名词或者名词性词组,单独的动词或形容词不适合做关键词。其次,一般可从论文标题、摘要、各层级标题以及正文段落中选择抽选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或者词组作为关键词。
我 给, ,做的,给 。 给,你, 我给,。。的
台湾的硕博士论文,可以查询台湾硕博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网站(http://ndltd.ncl.edu.tw/),是免费的。
【国内的文献查找资源库】: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国外的文献查找资源库】: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Elsevier SDOL数据库 IEEE/IEE(IEL) EBSCOhost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Springer电子期刊 WorldSciNet电子期刊全文库 Nature周刊 Science 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etLibrary电子图书 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 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推荐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数据库【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最后简略介绍发展趋势。毕业论文(graduation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如果是第一次写论文,那么有必要了解一篇成熟的论文是如何选定题目,确定范围,如何征引材料,组织观点的,因此,建议你在确定13个方面究竟哪个适合去写之前,利用图书馆里德中国知网或者万方数据库查阅一下这方面的研究,一来是了解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二来是从已经有的论文中学习怎么去写。既然你是第一次写论文,建议你还是选择研究德比较多的方面,这样可以参考借鉴的多一些。具体来看看你的参考选题。1涉及的是网络语言研究,比较热门,如果需要这方面的新词新语材料,我可以给你发武汉大学语情监测中心去年的《中国语情》,你可以从中去选择。但是,网络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用倒是很新鲜,因为新词新语的教学还很少提及,但是又很有必要,所以价值可观,可以深挖,你可以集中选取一些比较贴近生活、有教学意义的词语来做研究;2是一个很宽泛的论题,研究的也不少,适合做综述性的研究,新意不大;3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相比于你的其他选题,这个与对外汉语结合得也少,可以排除;4就更宽泛了,而且比较理论,容易下手,但是不容易写出东西;5其实是3的一个更小的论题,这类似于“中外颜色词差异研究”之类的,也是文化方面的研究,如果没有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积累,建议还是不要写,太空泛;6“好”作状语(如黛玉“你好...(狠心)”,作补语“打得好!”,你可以检索一下研究得多不多,看兴趣吧,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汉语语法研究论题;7和5属于一个类型,所以不赘述了;8和3、5也是一个类型,研究的夜比较多,内容也很庞杂,不好做精到深入的研究;9还是一样(你的13个选题中委婉语、礼貌语、称谓语占了5个,这些都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10的研究也挺多的,我们就曾经以小组讨论形式研究过;11也是文化研究,我曾经写过“薇”的文化研究,这种名物研究也很繁琐,新手不容易动笔;12很考验人的文学功底,如果看的很浅,那么单靠翻书来找例证,来总结观点,绝对会是一件辛苦至极而又收效甚微的体力活;13倒是一句反话,因为传统上都认为汉字在信息化方面,相比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劣势。要是你认为有优势,那么这也绝对要言之有理,如果没有中文信息处理的背景,最好不要空谈。最后,建议你将13个题目分成几类,根据自己的兴趣,参考对各个方面研究现状的考察所得出的研究难度,以及每个题目的成果预期,去选择你想做的吧。第一次写论文,如果思路踢不开,可以先看看网上这方面的论文(选择《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祝你写作顺利!要说参考文献,不过是我的脑子而已。你可以看看我的对外汉语博客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全球化进程日益明显,东亚古典学研究也需要超越传统的国境限制,而从东亚全局的视野出发来加以观照。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张伯伟教授提出了“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的学术理念,即在进行东亚古典学研究时,将研究的问题置于东亚汉文化圈的整体中加以把握,研究中国与东亚诸国之间的文化互动、文明交涉与知识环流,从而提炼出东亚知识生产与人文传播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职是之故,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于2016年7月2日举办了东亚汉籍研究国际工作坊,以“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为主题,邀请美国莱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布兰代斯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成均馆大学、汉阳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外16名学者与会,就“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展开讨论。
从新材料、新问题到新方法:东亚汉籍研究的演进
本次工作坊,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作为引言人,对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进行了深入阐发与深刻反思。他认为,综观30余年来的东亚汉籍研究,经历了从新材料、新问题,到新方法的三个阶段。
张教授首先回顾了20世纪初以来,新材料在中国学术界学术转型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他指出,东亚汉籍是21世纪东亚古典学的新材料,其价值和意义完全可以和上世纪的新学问——敦煌学相媲美,甚至有以过之。张教授进一步指出,研究东亚汉籍,其基本观念就是把所有的汉籍文献当作一个整体,也因此要把所有的研究文献当作自身工作的前提。既然是新材料,就必然涉及对文献的收集和考辨。他说,在东亚汉籍的收集整理中,我们往往会以域外文献中载录的中国人不见于其本集的作品当作其佚文佚诗,同样,也往往容易将中国文献中载录的域外人不见于其本集的作品当作其佚作,其实是需要非常慎重的。
东亚汉籍中所保存的新文献、新材料,固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但毕竟这些新材料是有限的,而如何利用这些新材料提炼出新的问题才是东亚汉籍研究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张伯伟教授提炼出了书籍的“环流”、东亚的女性写作、文人的交往、文化意象的形神之变(地域上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媒介上包括文学和图像)、文学典范的转移和重铸、各种文体的变异和再生等等东亚汉籍研究中的新问题。张教授认为,东亚汉籍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我们的研究总结出具有示范意义的方法论,为未来的东亚古典学研究提供借鉴意义。经过多年的研究,张教授提出了“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这一核心概念,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其一,把汉字文献当作一个整体。即便需要做分类,也不以国家、民族、地域划分,而是以性质划分。其二,在汉文化圈的内部,无论是文化转移,还是观念旅行,主要依赖书籍的“环流”。人们是通过对于书籍的直接或间接的阅读或误读,促成东亚内部的文化形成了统一性中的多样性。其三,以人的内心体验和精神世界为探寻目标,打通中心与边缘,将各地区的汉籍文献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寻求其间的内在联系。其四,注重文化意义的阐释,注重不同语境下相同文献的不同意义,注重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时段上人们思想方式在变化中的一致。
张教授在引言的最后指出,在进行自身理论和方法建设与探索时,应该坚持以文本阅读为基础,通过个案研究探索具体可行的方法,走出模仿或对抗的误区,形成与西洋学术的对话。在今天的人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探求中,套用西方固不可为,无视西方更不可为。我们的观念和方法应该自立于而不自外于、独立于而不孤立于西方的学术研究。
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吴正岚教授《“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如何成为可能——以张伯伟教授的东亚汉籍研究为中心》具体探讨了张伯伟教授提出的“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在学术上的创获。她认为,本世纪以来,张伯伟教授在东亚汉籍研究方法论上的探索,从重视新材料和比较研究开始,经由以文献学为基础的综合研究法的阶段,于2009年实现了以“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为核心的理论突破。通过一系列的个案研究和方法论探索,以汉文化圈为方法的宗旨逐步明确,即追求自立于而不自外于、独立于而不孤立于西方的东方知识生产方式。其核心是强调环流的视角,兼重时间和空间、统一性和多样性。其实质是通过对实证主义和新文化史研究方法论的双重超越和吸收,来实现方法论的创新。
波士顿大学东亚系魏朴和(Wiebke Denecke)教授在题为《未来学术的全球性遗产:新编英文学术期刊〈东亚汉籍与文化〉的目标与期许》(A Global Legacy for the Future: Some Goals and Hopes for the New Journal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s)的报告中从比较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东亚汉籍比较研究的意义。魏教授认为,东亚汉籍比较研究在未来的学术界会是有前途和“力量”(power)的。首先,可以挑战以国家为中心的“东亚学”的基本导向,摒弃最近百年以国家、国学和国文学为主的研究方向。其次,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比较研究能够鼓励欧洲研究的重新审视拉丁语源头,以及后古典时代拉丁语的重要性。最后,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东亚文化圈的特质和特色。魏教授在发言的最后再次强调东亚汉籍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应该从世界历史角度来看东亚文化圈的特质,发掘东亚共同的文化遗产,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主义和竞争环境的各范畴中,重新演绎汉字文化圈的定义和定位。这对东亚各国人民重新找寻共同愿景和文化根源尤其重要。这个过程会矫正过往民族主义视域下所理解的历史,重新定位长期被扭曲的中、韩、日、越文化与历史。学者亦可以研究成果协助 *** 和东亚各国的民众提供正面交流,以致形成和解的平台,从而共同保护这块重要的文化遗产。她认为,汉文化圈是世界上最后的古代 “象形文字圈”(logographic script sphere)。她呼吁,在现在全球化的历史时刻,我们应极力守护人类文明史上这最后一片象形文字圈。
意义之探寻:东亚汉籍与东亚文学文化的交流
各位学者围绕着张伯伟教授的引言,分别从各个角度来阐发和充实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
韩国首尔大学国文学系李锺默教授报告了《康熙年间中韩书籍与诗文交流的意义》一文。他认为,明朝末年,中国文士们来到朝鲜,采集朝鲜的汉诗,并将其带回中国。又以此为基础,在整理中国历代汉诗之时,将朝鲜的汉诗也一并收录在内。其中,包含了中国将朝鲜的汉诗视作“国风”之一,用以装饰中华文明之博大和兴盛的“帝国主义”意图。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和清朝的正式交流之中。尤其是康熙帝为了使朝鲜认识到清朝作为文明中心的地位,下令编纂了与汉诗有关的庞大类书,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了朝鲜。此外,为了在收集中国的历代汉诗之时将朝鲜的汉诗也一并收录进去,同时也为了探查朝鲜的文化力量,中国一直有意持续地采集朝鲜的汉诗。对此,17世纪的朝鲜文人们基于朝鲜处于文明中心地位的小中华意识,为了展示朝鲜文明的优越性,便积极遴选朝鲜的汉诗送往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夷虏之国的清朝作为文明的接受者反而会陷入文治主义从而走向没落,并由此提出了朝鲜要对此早作准备的理论。综上可见清朝和朝鲜各自将自己放在文明的中心位置上的对决意识。
近年来,“燕行录”受到东亚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南京大学域外汉籍所也承担了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的大型科研项目,选择一百部左右的《燕行录》进行点校和解题,南京大学文学院俞士玲教授所报告的《以几部〈燕行录〉为例谈东亚汉籍研究的学术意义》就是她在整理《燕行录》时的心得。俞教授认为,《燕行录》与一般的旅行文字有很多不同,如为使团中人所撰写,旅行目的明确,有行程和旅行路线受限等消极因素,但也有与一般旅行者不易获得之优势,比如燕行者见到的中国人的分层最丰富的,上到皇帝、权臣,下到拾粪的乡间幼童;接触到的中国社会的层面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法律、思想、伦理、教育、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博物、技术、农业、医学、环境、风俗等都有丰富的材料。《燕行录》提供了可确定的时间、地点、场景、情境,具有田野调查报告的意味,可对之进行知识考古式的研究。朝鲜人的关注点、观察视角与中国人颇有不同,即使对中国史料中也有涉及的问题也有颇为有趣的视角;《燕行录》因写作者的不同对同一问题亦有不同的观察;朝鲜人对某些问题的诱导性提问影响被提问者的回答,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朝鲜人对被提问者暧昧回答的解读方向;而多种《燕行录》的历时性考察具有了解中国、朝鲜社会变迁的参照系的意义。
讲起前近代的东亚外交关系,发生于1592—1599年持续七年的万历朝鲜之役,是影响近世东亚世界决定性的大事件,也是中日韩三国学术界相当关注的课题。但是这场战争,无论是当时留下来的原始史料,还是后来的学术论著,都有千差万别的观点。三国各自构筑了本国的学术话语,包括这场战争的名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也各不相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孙卫国教授报告了《东亚汉籍与万历朝鲜之役研究》,从史学研究的角度阐发了东亚汉籍的意义。他认为,在全球化的当下,应当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重新建构更为客观的评价体系。所谓东亚视野,孙教授认为,就是要尽可能做到超越狭隘民族国家的立场,站在东亚全局的观念上,来看待历史,研究问题,其重要表现与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从资料上来说,要尽可能地收集中日韩三国资料,互相比证甄别,决不能只执一端,不及其余,否则难以获得历史真相。第二,朝鲜战场上的事情,与明朝国内政局息息相关,也与日本政局的变化关系紧密,因而要全面深入地把握战场上事情的真相,必须联系国内政坛的变化。第三,要重视周边各国的材料的关联性及史料作者的动机。对于万历朝鲜之役的研究来说,当然可以从域外汉籍中获得很多“新材料”,而“新问题”层面可能更为重要,因为从东亚汉籍中,可以重新认识这场战争中的明朝将士,甚至可以重新评价这场战争的影响,因而东亚汉籍的地位相当重要。孙教授还认为,当我们“从周边看中国”的同时,也有一个“从中国看周边”的视角,哪一种都并非绝对,哪一种都有局限,关键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便能够用多重史料、从多重视角,去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真实,还原历史真相。
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史之学,域外汉籍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童岭教授发表了《中国中古文史与域外汉籍研究——以旧钞本为中心的初步讨论》一文,分别以《讲周易疏论家义记》、隶古定“伪《古文尚书》”、南监本《南齐书》荻生徂徕之批校、《秘府略》《琱玉集》《翰苑》《文选集注》、上野本《文选》等经史子集四部域外汉籍旧钞本为例,具体阐述了域外所藏旧钞本对中国中古时代的经学、史学、思想史、文学史研究的巨大意义。这些遗存在日本的宝贵的汉籍钞本涉及面极广,为现代学者再现六朝隋唐的文学、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原本无法涉及的学术领域,也可由此渐窥门径。童岭认为,域外汉籍研究,需要打破学术的“国境线”。从美国学者科文(Paul A. Cohen)的“在中国发现历史”到“在东亚发现历史”,域外汉籍为此提供了可能。
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卞东波教授《发现与发明之间:唐宋诗日本古注本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的报告从域外汉籍古注本的角度讨论了唐宋日本古注本对唐宋文学研究的意义。他认为,在明治时代之前,日本即有悠久的中国古典研究史,这其中就有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前近代时期,日本对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主要研究形式就是注释。现存的日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注释主要有汉文和假名两种,特别是唐宋诗的日本汉文古注本很值得研究唐宋文学的学者关注。唐宋诗的日本古注本还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这表现在:一,唐宋诗的日本古注本具有辑佚价值,一些在中国失传的中国古注本就保存在这些汉籍之中。如宋人施元之、顾禧、施宿所著的《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被视为苏诗宋注中的精品,但目前仅存三十六卷,仍有六卷散佚不存,但日本苏诗古注本《翰苑遗芳》中还保存着施顾注失传六卷的佚文。二,很多中国没有注本的唐宋诗集,在日本却有详细的古注本,如唐代的寒山诗,中国古代没有注本传世,但在日本却有《首书寒山诗》《寒山子诗集管解》《寒山诗阐提记闻》及《寒山诗索赜》四部古注本。三,即使中国古代有注的唐宋诗集,日本古注本亦可以加以补充。杜甫的诗集在中国有所谓“千家注杜”之说,但日本江户时代尚有不少杜律的古注本可以补充。四,唐宋日本古注本中还有不少部帙较大的唐宋诗集注本,如日本苏诗集注本《四河入海》,汇集十三家注释的日本黄山谷诗集注本《山谷幻云抄》。总之,研究这批唐宋诗日本古注本,对于深化我们对唐宋诗的认识,了解唐宋诗在日本的阅读史都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意义。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墡谟教授《高丽文坛的“东坡风”考》一文,以具体的个案,讨论了中国古典文学对高丽汉文学的影响。他指出,从高丽中期开始,高丽诗坛出现了专习苏东坡的风气,高丽文坛上出现了“崇尚东坡”的现象。他认为,苏东坡在高丽的传播与北宋和高丽外交的恢复有很大关系。熙宁四年(1071),北宋与高丽重新开启邦交关系之后,双方使臣开始定期往来。随着两国使节团往来的日益频繁,北宋中期重新兴起的诗文革新运动以及北宋文人的诗文集等最新资讯,也随之传入高丽,并在高丽汉文学的各个层面陆续产生了影响。据现存文献记载,苏东坡在高丽文坛上的出现,始于熙宁六年(1073)以金良鉴为首的使节团在途经杭州之时,与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曾有过会面。三年后,以崔思谅为首的使节团也途经杭州地区,并在当地市场上购入了苏东坡的诗文集。在高丽中期的文坛,苏东坡的诗文集不仅仅在士大夫中十分流行,甚至遍及到了僧侣和女童。事实上,苏东坡对于高丽文人的影响远不止于诗文创作方面,还涉及到诗文评论、书法、绘画等多种文艺批评。
东亚汉籍与东亚古典文本
本次工作坊的与会代表还对具体的东亚汉籍文本进行了研讨,主要集中在诗话、笔谈、稿本等古典文本。
诗话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受到中国诗话影响,日本、韩国古代也产生了本国的诗话,作为批评本国汉诗的主要批评形式。美国布兰代斯大学马修凡(Matthew Fraleigh)教授认为,19 世纪的日本诗话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这个时代的作家们如何将汉诗创作加以概念化。例如,他们如何在日本国语文学传统中理解他们的书写表达的。他们如何在中国的文学形式与历代创作中,定位日本汉诗的。在多大程度上,他们将自己代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地域框架之中的。他们到底认为什么是日本汉诗的特异之处。他们的著作对日本汉诗经典的形成有何贡献。在本次工作坊上,他发表了《“诗无唐宋明清”:日本十九世纪的诗话——以〈淡窗诗话〉为中心》一文,聚焦于江户时代汉诗人广濑淡窗(1782—1856)所著的《淡窗诗话》。《淡窗诗话》并非用汉文写成,而讨论的对象则是江户时代的汉诗。如在《淡窗诗话》中,淡窗讨论中国诗歌与日本诗歌之别,对于中国诗歌经典,淡窗认为没有必要对其亦步亦趋。
韩国诗话也是本次工作坊的研讨对象,上个世纪,赵锺业教授整理出版了《韩国诗话丛编》,为韩国诗话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文献基础,成均馆大学汉文学系安大会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韩国诗话的翻译与研究。本次工作坊上,他报告了《韩国诗话史研究的新尝试》一文,从诗话史的体系化、主要诗话的翻译及研究、资料收集和定本化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他目前工作的进展。他说,韩国诗话较少理论色彩、偏重于诗歌品评和逸话叙述的特点,使得研究者难以阐明韩国诗话间的差异,韩国诗话历史谱系的整理也因之而成为一项棘手的问题。目前有关韩国诗话史的研究尚为稀少的原因也即在此。安教授一直致力于韩国诗话的翻译工作,他打算将这些译本编订为“韩国诗话丛书”出版。安教授认为,《韩国诗话丛编》以及以此为蓝本的《韩国诗话全编校注》存在很多的问题。安教授计划以之前个人收集的资料为基础,出版新的韩国诗话丛书,此丛书将补充《韩国诗话丛编》中未收录的诸多诗话。在韩国诗话的翻译与整理过程中,安教授又发掘了不少诗话资料,改变了对单篇诗话评价的视角,从而对韩国诗话史的建构也发生了变化。安教授曾著有《朝鲜后期诗话史》一书,在此基础之上,他下一步打算撰写整个韩国诗话史,将于2018年完成并出版。
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金程宇教授,在出版了70册的《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之后,目前又致力于日本所藏的稿钞本汉籍的研究,他在工作坊上发表《从稿本看东亚古典诗学文本的生成——以田边华〈碧堂绝句〉〈衣云集〉为中心》一文,具体阐述了如何探究东亚汉籍中稿本的问题。他认为,在东亚古典诗学研究中,文本形态的研究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其中,稿本由于较能反映原生态的文本面貌,学术价值尤高。本次工作坊,金教授以他个人所藏的日本现代汉诗人田边华的两种旧体诗歌集《碧堂绝句》《衣云集》稿本为例,探讨古典诗学文本生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碧堂绝句》有1914 年排印本、1920 年改削本、1921 年本。金教授藏有《碧堂绝句》稿本“诗草”一册,与已刊文本对照,可见其删削之痕迹。《衣云集》有田边绫夫1932 年排印本,系绫夫据其父田边华誊清本排印。金教授所藏即其底本,此本虽是誊清稿本,但从贴签、圈改等方面来看,文本的改动颇大,排印本无法全面体现。金教授最后指出,田边华诗集的出版均采用的定本式整理,而通过以上两种稿本之比较,可窥见其诗句之异同、诗思之变化。域外汉诗之整理出版,也需要加强底本式的工作。
韩国汉阳大学国文系教授郑珉报告了《18世纪东亚文化交流媒介“笔谈”:以笔代舌的语言》一文,介绍了“笔谈”的形制与特征。郑教授指出,笔谈不是用语言进行的对话,而是通过使用毛笔你来我往的书写所进行的“以笔代舌”式的独特对话。这种方式是18世纪后期东亚社会中通用的特殊交流方式,如今在中国、韩国以及日本都留下了丰富的材料。笔谈有一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发生在中国和朝鲜、朝鲜与日本等国家之间。笔谈在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国家间展开时,依照不同的对象,其对待笔谈的态度也会产生差异。郑教授指出,朝鲜文人对于中国与日本文人的“亲密感”的差异相当明显。在与中国人笔谈时,朝鲜人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带走谈草。但是,与日本文人交流情况就不一样了。当然与每年多达三四次的中国使行不同,断断续续每隔几十年才成行的日本通信使行对于朝鲜人来说并没有多少人气。而且在与日本人进行笔谈时,朝鲜人总是展现出一种对话上的优越感。郑教授还研究了笔谈中朝鲜使臣心态的变化。初期,日本人处于守势。然而在长崎港口开航通商之后,中国江南地区的出版物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这样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朝鲜通信使的随行成员也深切感受到日本人的学问一夜之间大变的情况,进而渐渐害怕与之展开笔谈了。这时,便出现了日本人不再把笔谈看作是吐露心扉的谈话,而是把它作为轻视对方并让对方出丑的一种手段了。
综上所述,本次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主办的“东亚汉籍的研究意义”国际工作坊经过一天密集的讨论,圆满结束。来自中、美、韩三国的学者就“东亚汉籍的研究意义”畅所欲言,为未来的东亚汉籍研究拓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