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有完善的医疗体系,有技术过硬敢打敢拼的医疗队伍,有著名的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学者,有技术先进攻关克难的科研团队,有高度负责追根溯源的流调人员,有人员精干效率神速的基建施工队伍,有无私奉献的基层志愿者和物资捐献者,有敢于冲锋陷阵的防疫消杀团队。
大家都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国家已经能够非常好地控制这样的一个新冠疫情的。对于这样的一个疫情来说,的确是得到一个稳步的角色,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角色来说,我们也是可以从经济学的原理去分析,我们国家可以控制这么好的原因的。因为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对于这样的一个财政方面的知识是十分的巨大的,而且我们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这样的一个国家的行情,我们大家也是非常的了解的。
在财政方面的支持
我们国家已经在这样的一个新冠疫情方面出资非常多了,而且这个数额非常的巨大,目的就是为了我们的人民能够到达一个非常安全的境地。因为毕竟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希望我们自己的人民能够更加的健康的,这也是我们国家这么民主富强的一个原因。对于其他的一些国家来说,他们在这样的一个方面控制的并不是那么的好,所以才会一直有疫情层出不穷的存在。
对于我们的保障十分巨大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的经济的支持是十分的多的,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个异性来说,我们已经研制出来了疫苗已经安排了我们每一个人免费打疫苗。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财政方面的知识是十分的有保障的,让我们感觉到我们自己在这样的同时能够得到我们国家的一个宏观调控,也会让我们感觉到的确是让国家对于我们的保障来说是十分的有帮助的。
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可以感觉到,如果我们在分析这样一些事情的同时,能够让我们自己有着充分的保障。才让我们在面对着这样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控制,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些疫情来说,得到有效的控制的确是非常的正常的。
宏观经济介于文科和理科之间,那么选题很关键,具体的还要看你的具体题目才能给你综合性意见
疫情控制不住就谈不上发展经济,我国在党和政府坚定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在短时间内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发展,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很严重天天做核酸浪费人力物力有些工作停步不前
从全世界疫情应对情况看,中国是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控制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也是经济启动最早的国家,还是经济正增长的唯一国家,我觉得我国目前启动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非常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符合全球经济发展需要。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如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图片来源/新华社■刘元春 任泽平 陈彦斌 伍戈联合解题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积极组织内外部专家,针对“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展开联合研究。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的韧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第一,中国经济的最大韧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中国可以利用举国力量快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快速使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第二,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奠定了实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疫情对于中国数百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接近9亿人的劳动力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生产体系难以产生实质性损伤。第三,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巨大。疫情带来的冲击,无法撼动中国市场的自我良性循环。居民消费升级、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都将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第四,新经济和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将较大程度缓冲疫情冲击。尤其是互联网经济与网上办公等新业态的发展,保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在疫情中保持有效运转,缓冲了疫情对传统经济的冲击。第五,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广阔的政策空间,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中国政府债务率不到60%,预算财政赤字率没有超过3%,各类贷款平均加权利率依然维持在5%左右,由此保证了中国政府可以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持续展开有弹性的“六稳”政策。总体看,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研究院院长):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如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一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经济主导全球。据IMF估计,2019年全球GDP总量达86.6万亿美元,其中,中、美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6.6%和24.7%。二是2019年中国GDP实际增速6.1%,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之下,美国GDP实际增速2.3%、韩国2.0%、英国1.4%、日本0.7%,均远落后于中国。三是中国人均GDP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70892元,即10277美元,仅为美国的约1/6,英国的1/5,与1981年的日本、1994年的韩国相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四是中国城镇化率仍有20%的提高空间。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60.6%,仅略高于2018年世界平均水平55.3%,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1%。同时,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有约2.3亿农民工及家属子女未能市民化。五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市场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有覆盖14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均可自由流动,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巨大的规模效应。六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2019年末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约9亿,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每年有约800万大学生毕业。尽管中国总人口已跨过刘易斯拐点,但人口素质的上升使得中国孕育了新一轮、更大的人才红利。七是中国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2019年中美新增独角兽分别占全球比重为12.6%和55.9%。未来中国信息服务业与人工智能、AR、VR技术结合仍将释放巨大增长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能。疫情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疫情会否影响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应主要从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恢复经济增长?刘元春:任何一场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本质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会引起一个大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偏离。这是因为,一个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和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资本存量及其增长速度。二是劳动力及其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三是技术进步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这三大因素均不会因为疫情的冲击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纵观近百年历史,没有哪一场大疫导致一个大型经济体出现长期停滞,经济一般在疫情消退后1个季度左右就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因此,当前疫情最多只会带来1至2个季度的经济小幅波动,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中国的潜在增速不会出现系统性偏离。由此,当前经济工作重点应在于有序展开复工复产,使经济循环尽快常态化,不宜在经济社会秩序没有常态化之前展开大规模经济扩张计划。经济政策应以疫情救助和促进经济循环体系恢复为主,坚持底线管理的基本原则。任泽平: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当前应兼顾应对疫情和长期改革,供求两侧发力,推出几项具有破冰效应、释放重大信号、能够提振各方信心的关键举措。一是提前储备项目,疫情后实施大规模基建,把由疫情冲击经济砸的坑填上。尤其是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进行适当超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二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并优化方式,从减增值税改为减企业所得税和社保缴费率,提高企业获得感。一方面,继续下调社保缴费率3个百分点,其中养老、医疗保险缴费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至21%,与美国联邦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当。警惕疫情下的六大风险点疫情下须重点提防的风险点有哪些?刘元春:第一,经济增速下行下,就业风险是最大的灰犀牛。2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仅为37.9%,比2019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表明就业市场出现收缩。虽然不会造成大面积失业问题,但就业形势明显吃紧。第二,当前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势头将进一步显现,应谨防“滞胀”风险。可以预见,在疫情管控放松后价格将快速释放。同时,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复工复产进程不一致,也会导致供应链出现瓶颈,部分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第三,要警惕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快速下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目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势头明显加剧。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将面临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应当作出相应预案,防范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第四,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防止房价快速回落。疫情后房地产企业通过大幅降价来快速回笼资金的情况将会增多,一旦降价预期形成,将容易形成“购房意愿下降——需求减少导致房价下降——降价预期增强”的不利循环,这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将产生较大冲击。第五,要高度警惕放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资产泡沫化风险。目前经济循环没有基本恢复,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难以流入实体经济,资金大规模进入金融市场会带来资产泡沫化风险。而资产泡沫将引发金融市场的大幅回调,妨碍疫情后中国经济的恢复。第六,要高度警惕过度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政府债务加剧风险。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疫情冲击是短暂的,疫情后经济运行会恢复常态化,因而采取类似2009年大规模刺激政策的理由并不充分。而且,过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政府债务和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这将会成为金融风险的核心根源,也会阻碍社会生产率的提升。任泽平:当前须兼顾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警惕各地疫情防控“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一些疫情较轻的城市,盲目照搬疫情严重地区措施,采取各种过度限制措施,不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没有兜底预案、企业买单的情况下,将疫情防控措施无限扩大化,经济发展基本停滞,本质上是懒政怠政、不担责的表现。“一刀切、层层加码”式防控,打乱了经济运行秩序,给企业、各行业、产业链、社会稳定带来严峻压力。因此,应坚持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两手抓”,采取分区分级防控措施,杜绝以疫情防控之名行懒政怠政之实,以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会有多大影响?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和提高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任泽平: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中国须以改革的方法稳增长。一是放开汽车、金融、能源、电信、电力等基础领域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国企改革,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消除所有制歧视,提升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配套制度。三是推动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强化居住和实体经济属性,弱化金融属性。一方面,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另一方面,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回归市场化,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支持行业间并购重组。四是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给地方官员新的激励机制,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货币政策要注重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当前CPI位于几年来的高位,这使得货币政策发力时受到掣肘,但疫情对餐饮、旅游等行业影响较明显,其中小微企业尤其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两难情形下,货币政策应如何定位?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2020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上升至5.4%,触及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涨幅仅为1.5%,连续16个月位于2%以下的较低水平。整体CPI与核心CPI走势分化,对货币政策的制定造成了一定困扰。理论上看,货币政策制定应着眼于核心CPI而非整体CPI。这主要是因为,包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CPI容易出现预期之外的大幅波动,会扰乱公众预期并对货币政策空间形成制约。本轮CPI上涨主要是受猪肉价格上涨叠加疫情的影响,与经济基本面不存在较大关联。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应掣肘于整体CPI的上涨,而应坚持稳定经济的目标定位,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当然,猪肉价格上涨所引起的CPI涨幅扩大问题也不容忽视。有效解决猪肉价格上涨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财政补贴政策等针对性较强的其他经济政策激励生产来加以应对和实现价格稳定,不能依靠总量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一是为应对疫情严重冲击,货币政策应坚持稳健略宽松的取向。在一季度各行业普遍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需要宽松货币政策为稳增长和稳就业“护航”。二是需把握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和节奏,坚持适度宽松但避免“大水漫灌”。当前,CPI涨幅位于高位,货币宽松的幅度需要考虑对物价的影响。同时,货币过度宽松容易导致房价大幅上涨。未来仍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防止过量流动性推动房价上涨。三是货币政策要坚持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合理运用政策工具。本次疫情对二、三产业以及中小企业冲击较大,因此货币政策操作要注重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合理运用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准帮扶。疫情下货币政策如何提高调控效率,更有效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陈彦斌:面对本次疫情,货币政策及时采取多种手段释放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并通过政策利率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但也应看到,目前货币政策效果更多体现为股市的快速上涨,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有所显现。因此,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率,使货币政策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事实上,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一直存在,其根源在于经济与金融体制机制上的扭曲。一方面,实体经济中存在一些预算软约束部门,对信贷资金存在大量需求,挤占了其他部门的信贷资源。另一方面,在利率仍存在一定管制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获得稳定的净息差,因而不愿过多承担风险,更有意愿将信贷资源投放到预算软约束部门。需要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金融监管三者的协调配合,推动资金更好地流入实体经济。二是适度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群体的扶持。但这只能作为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不能长期化、常态化使用。三是要加强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与前瞻性指引,给予公众信心和稳定的预期。四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破除经济与金融体制上的扭曲,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伍戈:为保证全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货币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在稳健基础上灵活适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政策,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妥善应对疫情短期内对经济的冲击,不搞“大水漫灌”。一是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以及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工具,保持总量合理。适时适度调节存款基准利率,合理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二是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出台的政策要精准落地,压实承贷银行的责任,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贷款用于疫情防控领域。同时,要提高审批和放贷效率,有效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三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支持措施。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合理调整政策节奏,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疫情演变进度,不同行业复工复产进度及计划,设计有针对性的支持方案。四是要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可考虑根据不同地区疫情情况,给予企业在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企业不作逾期信用记录报送。从多方面着力实现财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财政目前处于紧平衡状态,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如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定位?陈彦斌:当前,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财政政策应加力提效,让“紧平衡”下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具体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适当提高2020年的目标赤字率。适当提高目标赤字率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定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财政收支压力。二是财政政策要精准发力。针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和企业,要进一步具有针对性地出台更多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三是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在减少税收收入的同时,避免非税收入的升高,切实降低宏观税负,以最小代价稳定经济增长。伍戈: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财政收支承压背景下,为积极对冲疫情影响,要继续推行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利用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将政策落到实处,实现财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一是更加精准实施减税降费。可考虑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税费政策,政策导向由“更大规模”转向“精准落地”,密切关注不同行业的税负变化,重点支持受损严重行业复工复产。二是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落实零基预算理念,重视评估重大项目的财政可承受能力,削减非必要、非重点项目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应投向撬动力度更大的重点领域,以市场化为原则,承担市场无力满足的需求。三是扩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鉴于专项债是专款专用的债务,不计入财政赤字,有成本低、使用灵活的优势,建议未来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以一揽子政策帮助市场恢复信心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应采取哪些重要举措帮市场与公众更快更好恢复信心?陈彦斌:还应从更全面的视野布局,采取“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一揽子政策,帮助市场与公众恢复信心。一是要着力落实“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组合,更好地提升消费者信心。就改革政策而言,核心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扭转中等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同时,要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减轻住房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就社会政策而言,核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救助体系,使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更好地释放消费需求。二是要着力落实“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的政策组合,更好地提升企业家信心。就微观政策而言,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就产业政策而言,要加大力度实施以放松管制、促进竞争为核心特征的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企业家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多发展机遇。伍戈:一是加强疫情防控,做好与社会的沟通。疫情期间首要任务是疫情防控,只有疫情控制得当,经济才能正常发展。二是稳定就业和农产品供给,保障基本民生。线下招聘目前难以开展,可打造网上就业培训项目、开展线上招聘等,利用互联网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当下正值春耕播种之季,要有序恢复农牧种植业,减少疫情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稳定农产品供应和价格。三是推动有序复工,尽快恢复社会生产,落实划分疫区的政策。国内多数疫区疫情形势已走向缓和,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疫情,有序推进企业复工进度。高风险地区重视疫情防控,中风险地区适时安排复工,低风险地区尽快恢复产业产能。四是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制度,补齐制度短板。一方面,须建立疾病预防监管体系,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特殊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应重视培育重大疾病防控先进人才。与此同时,加强各级部门信息披露,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营造实事求是、鼓励讲真话的氛围。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带来困难和挑战,此时此刻,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既要彻底战胜疫情,还要完成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中国经济韧性强劲,内需空间广阔,产业基础雄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特别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疫情不会动摇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怎样正确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迎难而上、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系列述评,从多个角度观察研判经济形势,见证中国经济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的强大韧性与活力,解疑惑、增信心、鼓实劲。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究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同时,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应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 科学理性地看待疫情带来的影响 “刚刚副区长给我打电话,说明天就带50辆大巴车去贵州安顺那边招工,亲自把工人拉回来!”2月11日复工之后,浙江白马实业有限公司到岗工人数不足员工总数的1/3。正当董事长马妙武眉头紧蹙的时候,企业所在的金华市金东区领导一通电话,让他一下子振作起来。 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各地区各部门纷纷伸出援手,帮企业共渡难关。 租大巴、包高铁、管食宿、有补贴……政企联手,跨省对接,浙江嘉兴嘉善派出5支招工小分队,让员工乘专机返岗;福建福州包下数十辆大客车,招工队火速抵达云湘川;广州黄埔区更是送上“真金白银”,规模以上企业一季度投产奖励100万元,实现两位数增长最高奖励500万元。 免租金、减税额、降社保、不抽贷……援企稳岗措施招招给力,最大程度缓解企业因疫情造成的经营困难。工信部出台20条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等难题;银保监会加大对受困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税务总局公布185个“非接触式”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京沪粤苏等多地推出了延长社保缴费期、减免房租、贷款适当展期等举措。 目前,复工复产取得积极进展。截至3月13日,除湖北省外,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80%,中小企业开工率已达到60%左右。 客观地说,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疫情大大减少了人口流动,对消费需求,尤其是对餐饮、影院、交通旅游、酒店住宿等服务性消费的冲击最为明显。从供给侧看,受防疫防控影响,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有所不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复工复产速度。 不过,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看未来,随着疫情结束,生产要素流动将恢复正常,在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将获得反弹性释放,中国经济将回归既有的增长趋势。“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但终究是一次性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从发展实践看,疫情对大型经济体的冲击往往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一般在疫情结束后一个季度恢复正常增长。 看当下,尽管疫情会给中国经济造成一定损失,但我国有能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有能力将疫情带来的不利冲击化解到最小。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疫情对多数行业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影响程度有限,目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恢复,这有助于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 良好的基本面有利于战胜疫情、保持经济发展好势头 疫情影响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而不是趋势。 在专家们看来,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仅如此,良好的基本面还有利于战胜疫情、保持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 ——实力大、家底厚,基础扎得牢。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外汇储备规模超过3.1万亿美元,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生产的齐全性、规模性,金融市场的厚实性,使外生冲击难以引起经济趋势性变化,更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弹药”。 “家底厚了,抗冲击能力肯定更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我国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9万亿元,增长了9倍多,这意味着我国能更好地运用财政政策,实施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并向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动力足、潜力强,发展空间大。 中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城镇化过程中。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刚需”,不会因疫情而消失。中国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仍在稳步扩容,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疫情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不会产生长期影响,更不会削弱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说。 ——调控强、经验丰,应对更从容。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从九八洪灾、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到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经贸环境变化,中国经济都展现了惊人的风险抵御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依然能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空间仍然是十分充足的。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少数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工具箱是充足的,可以有效地对冲疫情的影响。”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说。 积极应对,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疫情造成的暂时性干扰总体上不会延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定量要求来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蔡昉判断。 蔡昉算了一笔账:从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来看,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5.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9%,便可实现统计意义上的准确达标。从决战脱贫攻坚来看,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今年实现55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也能够达到。 说千道万,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还得靠实干。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援企政策送上“大礼包”。 拿到宁波市区信用联社首笔500万元贷款,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建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疫情发生以来,国内负压救护车的订单陡增,公司资金周转不过来,只能干着急!”让谢建浩没想到的是,打电话申请贷款才过了18个小时,就获得3200万元的授信。“不需抵押一分钱,还执行优惠利率,我们肯定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下调贷款利率、延期还本付息、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短短几天,一揽子政策密集出炉,助力重点民生行业恢复生产,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截至3月11日中午12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超过15315亿元。 ——城乡政企携手纾困,产业链受惠“及时雨”。 政府忙搭桥,物资不用愁。 “2月底前公司恢复正常生产水平。”2月10日复工后,福建普斯特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文坤一度为疫情防控成本而担忧。当地有关部门立即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的平价供应渠道联系好。“去年底接了不少订单,我们对今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转行有渠道,生计有保障。 36岁的武汉市民柳淑芬失去了超市营业员工作,转身当上了京东的兼职客服,“在家就能上班,每天最少时只需工作3小时,就能挣六七十到100块钱,挺满足。”疫情发生以来,京东集团先后提供超过3.5万个就业岗位,让柳淑芬这样的普通人成功转行。 农超来对接,增收有希望。 运输受阻、用工不足,让海南一些冬季果蔬烂在地里。海南王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慧勤,紧急联系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等全国大超市,打通物流渠道,“目前已运出1万多吨新鲜果蔬,单价跌到6毛钱的辣椒恢复到2元!” ——经济新动能加快孕育,转型升级抓住“新契机”。 智能诊疗辅助医生分析患者肺部图像,大数据技术辅助政府部门进行流动人员管理,在线教育打造互联网课堂,智能制造帮助企业按时交付订单……在传统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同时,经济新动能也在迸发涌现。危中有机,危中寻机。应对疫情造成的冲击,也为中国产业链、产业集群脱胎换骨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契机。 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高效的防疫工作、对市场的调控的精准以及对外贸易的开放加速。1、防疫高效:中国经济领跑复苏,关键在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成效显著。2020年,中国经济一季度下滑6.8%,二季度由负转正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走出一条漂亮的V形曲线。中国还兑现承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迅速有效的防控措施帮助中国控制住疫情,使中国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实施了正确的经济政策,疫情发生后又坚持推行严格的防控措施,这对中国经济强劲反弹起到决定性作用。今年春节中国消费市场“牛劲十足”。肯尼亚技术大学经济学家肯尼迪·鲁泰雷表示,春节期间销售旺盛是中国疫情防控有效、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的有力体现。2、调控精准:历年两会都是观察中国宏观政策走势的风向标。多国专家认为,中国经济领跑复苏,得益于宏观政策精准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疫情下,中国始终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指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成为经济率先复苏至疫情前水平的主要经济体,原因在于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并实施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障了经济活动快速复苏。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及金融措施,帮助包括外国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迅速恢复生产。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其促进发展的两大特点,一是高科技驱动经济增长,二是以高质量增长为导向的经济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3、开放加速:中国经济领跑复苏,离不开对多边主义的坚守和促进。2020年中国外资外贸“双丰收”,正是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更大互利共赢的力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大幅下滑,但中国FDI逆势增长,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中国对外资持续保持吸引力,缘于中国率先恢复经济增长和政府采取了有效的投资便利化措施。2020年欧盟27国与中国货物贸易在疫情中逆势双向增长,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中欧数字协会联合创始人兼主任克劳迪娅·韦尔诺蒂说,全球经济持续萎缩之时,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需求强劲,为欧洲出口商提供了安全网。在欧洲主要国家接连实施封锁措施防控疫情之际,欧洲也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电子产品和卫生防疫物资。中国经济的高效治理和多边主义特质,赋予其巨大活力和强大动力,必将继续为世界经济早日复苏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因为中国有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共产党一心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屈不挠,因此当发生疫情时,总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挡住了疫情的发展,使经济快速的复苏。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如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图片来源/新华社■刘元春 任泽平 陈彦斌 伍戈联合解题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积极组织内外部专家,针对“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展开联合研究。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的韧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第一,中国经济的最大韧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中国可以利用举国力量快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快速使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第二,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奠定了实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疫情对于中国数百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接近9亿人的劳动力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生产体系难以产生实质性损伤。第三,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巨大。疫情带来的冲击,无法撼动中国市场的自我良性循环。居民消费升级、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都将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第四,新经济和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将较大程度缓冲疫情冲击。尤其是互联网经济与网上办公等新业态的发展,保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在疫情中保持有效运转,缓冲了疫情对传统经济的冲击。第五,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广阔的政策空间,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中国政府债务率不到60%,预算财政赤字率没有超过3%,各类贷款平均加权利率依然维持在5%左右,由此保证了中国政府可以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持续展开有弹性的“六稳”政策。总体看,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研究院院长):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如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一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经济主导全球。据IMF估计,2019年全球GDP总量达86.6万亿美元,其中,中、美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6.6%和24.7%。二是2019年中国GDP实际增速6.1%,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之下,美国GDP实际增速2.3%、韩国2.0%、英国1.4%、日本0.7%,均远落后于中国。三是中国人均GDP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70892元,即10277美元,仅为美国的约1/6,英国的1/5,与1981年的日本、1994年的韩国相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四是中国城镇化率仍有20%的提高空间。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60.6%,仅略高于2018年世界平均水平55.3%,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1%。同时,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有约2.3亿农民工及家属子女未能市民化。五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市场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有覆盖14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均可自由流动,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巨大的规模效应。六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2019年末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约9亿,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每年有约800万大学生毕业。尽管中国总人口已跨过刘易斯拐点,但人口素质的上升使得中国孕育了新一轮、更大的人才红利。七是中国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2019年中美新增独角兽分别占全球比重为12.6%和55.9%。未来中国信息服务业与人工智能、AR、VR技术结合仍将释放巨大增长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能。疫情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疫情会否影响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应主要从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恢复经济增长?刘元春:任何一场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本质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会引起一个大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偏离。这是因为,一个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和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资本存量及其增长速度。二是劳动力及其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三是技术进步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这三大因素均不会因为疫情的冲击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纵观近百年历史,没有哪一场大疫导致一个大型经济体出现长期停滞,经济一般在疫情消退后1个季度左右就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因此,当前疫情最多只会带来1至2个季度的经济小幅波动,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中国的潜在增速不会出现系统性偏离。由此,当前经济工作重点应在于有序展开复工复产,使经济循环尽快常态化,不宜在经济社会秩序没有常态化之前展开大规模经济扩张计划。经济政策应以疫情救助和促进经济循环体系恢复为主,坚持底线管理的基本原则。任泽平: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当前应兼顾应对疫情和长期改革,供求两侧发力,推出几项具有破冰效应、释放重大信号、能够提振各方信心的关键举措。一是提前储备项目,疫情后实施大规模基建,把由疫情冲击经济砸的坑填上。尤其是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进行适当超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二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并优化方式,从减增值税改为减企业所得税和社保缴费率,提高企业获得感。一方面,继续下调社保缴费率3个百分点,其中养老、医疗保险缴费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至21%,与美国联邦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当。警惕疫情下的六大风险点疫情下须重点提防的风险点有哪些?刘元春:第一,经济增速下行下,就业风险是最大的灰犀牛。2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仅为37.9%,比2019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表明就业市场出现收缩。虽然不会造成大面积失业问题,但就业形势明显吃紧。第二,当前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势头将进一步显现,应谨防“滞胀”风险。可以预见,在疫情管控放松后价格将快速释放。同时,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复工复产进程不一致,也会导致供应链出现瓶颈,部分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第三,要警惕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快速下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目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势头明显加剧。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将面临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应当作出相应预案,防范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第四,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防止房价快速回落。疫情后房地产企业通过大幅降价来快速回笼资金的情况将会增多,一旦降价预期形成,将容易形成“购房意愿下降——需求减少导致房价下降——降价预期增强”的不利循环,这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将产生较大冲击。第五,要高度警惕放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资产泡沫化风险。目前经济循环没有基本恢复,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难以流入实体经济,资金大规模进入金融市场会带来资产泡沫化风险。而资产泡沫将引发金融市场的大幅回调,妨碍疫情后中国经济的恢复。第六,要高度警惕过度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政府债务加剧风险。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疫情冲击是短暂的,疫情后经济运行会恢复常态化,因而采取类似2009年大规模刺激政策的理由并不充分。而且,过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政府债务和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这将会成为金融风险的核心根源,也会阻碍社会生产率的提升。任泽平:当前须兼顾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警惕各地疫情防控“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一些疫情较轻的城市,盲目照搬疫情严重地区措施,采取各种过度限制措施,不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没有兜底预案、企业买单的情况下,将疫情防控措施无限扩大化,经济发展基本停滞,本质上是懒政怠政、不担责的表现。“一刀切、层层加码”式防控,打乱了经济运行秩序,给企业、各行业、产业链、社会稳定带来严峻压力。因此,应坚持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两手抓”,采取分区分级防控措施,杜绝以疫情防控之名行懒政怠政之实,以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会有多大影响?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和提高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任泽平: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中国须以改革的方法稳增长。一是放开汽车、金融、能源、电信、电力等基础领域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国企改革,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消除所有制歧视,提升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配套制度。三是推动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强化居住和实体经济属性,弱化金融属性。一方面,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另一方面,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回归市场化,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支持行业间并购重组。四是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给地方官员新的激励机制,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货币政策要注重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当前CPI位于几年来的高位,这使得货币政策发力时受到掣肘,但疫情对餐饮、旅游等行业影响较明显,其中小微企业尤其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两难情形下,货币政策应如何定位?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2020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上升至5.4%,触及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涨幅仅为1.5%,连续16个月位于2%以下的较低水平。整体CPI与核心CPI走势分化,对货币政策的制定造成了一定困扰。理论上看,货币政策制定应着眼于核心CPI而非整体CPI。这主要是因为,包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CPI容易出现预期之外的大幅波动,会扰乱公众预期并对货币政策空间形成制约。本轮CPI上涨主要是受猪肉价格上涨叠加疫情的影响,与经济基本面不存在较大关联。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应掣肘于整体CPI的上涨,而应坚持稳定经济的目标定位,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当然,猪肉价格上涨所引起的CPI涨幅扩大问题也不容忽视。有效解决猪肉价格上涨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财政补贴政策等针对性较强的其他经济政策激励生产来加以应对和实现价格稳定,不能依靠总量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一是为应对疫情严重冲击,货币政策应坚持稳健略宽松的取向。在一季度各行业普遍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需要宽松货币政策为稳增长和稳就业“护航”。二是需把握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和节奏,坚持适度宽松但避免“大水漫灌”。当前,CPI涨幅位于高位,货币宽松的幅度需要考虑对物价的影响。同时,货币过度宽松容易导致房价大幅上涨。未来仍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防止过量流动性推动房价上涨。三是货币政策要坚持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合理运用政策工具。本次疫情对二、三产业以及中小企业冲击较大,因此货币政策操作要注重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合理运用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准帮扶。疫情下货币政策如何提高调控效率,更有效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陈彦斌:面对本次疫情,货币政策及时采取多种手段释放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并通过政策利率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但也应看到,目前货币政策效果更多体现为股市的快速上涨,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有所显现。因此,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率,使货币政策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事实上,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一直存在,其根源在于经济与金融体制机制上的扭曲。一方面,实体经济中存在一些预算软约束部门,对信贷资金存在大量需求,挤占了其他部门的信贷资源。另一方面,在利率仍存在一定管制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获得稳定的净息差,因而不愿过多承担风险,更有意愿将信贷资源投放到预算软约束部门。需要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金融监管三者的协调配合,推动资金更好地流入实体经济。二是适度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群体的扶持。但这只能作为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不能长期化、常态化使用。三是要加强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与前瞻性指引,给予公众信心和稳定的预期。四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破除经济与金融体制上的扭曲,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伍戈:为保证全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货币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在稳健基础上灵活适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政策,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妥善应对疫情短期内对经济的冲击,不搞“大水漫灌”。一是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以及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工具,保持总量合理。适时适度调节存款基准利率,合理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二是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出台的政策要精准落地,压实承贷银行的责任,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贷款用于疫情防控领域。同时,要提高审批和放贷效率,有效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三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支持措施。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合理调整政策节奏,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疫情演变进度,不同行业复工复产进度及计划,设计有针对性的支持方案。四是要更加重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可考虑根据不同地区疫情情况,给予企业在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企业不作逾期信用记录报送。从多方面着力实现财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财政目前处于紧平衡状态,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如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定位?陈彦斌:当前,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财政政策应加力提效,让“紧平衡”下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具体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适当提高2020年的目标赤字率。适当提高目标赤字率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定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财政收支压力。二是财政政策要精准发力。针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和企业,要进一步具有针对性地出台更多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三是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在减少税收收入的同时,避免非税收入的升高,切实降低宏观税负,以最小代价稳定经济增长。伍戈: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财政收支承压背景下,为积极对冲疫情影响,要继续推行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利用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将政策落到实处,实现财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一是更加精准实施减税降费。可考虑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税费政策,政策导向由“更大规模”转向“精准落地”,密切关注不同行业的税负变化,重点支持受损严重行业复工复产。二是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落实零基预算理念,重视评估重大项目的财政可承受能力,削减非必要、非重点项目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应投向撬动力度更大的重点领域,以市场化为原则,承担市场无力满足的需求。三是扩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鉴于专项债是专款专用的债务,不计入财政赤字,有成本低、使用灵活的优势,建议未来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以一揽子政策帮助市场恢复信心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应采取哪些重要举措帮市场与公众更快更好恢复信心?陈彦斌:还应从更全面的视野布局,采取“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一揽子政策,帮助市场与公众恢复信心。一是要着力落实“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组合,更好地提升消费者信心。就改革政策而言,核心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扭转中等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同时,要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减轻住房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就社会政策而言,核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救助体系,使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更好地释放消费需求。二是要着力落实“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的政策组合,更好地提升企业家信心。就微观政策而言,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就产业政策而言,要加大力度实施以放松管制、促进竞争为核心特征的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企业家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多发展机遇。伍戈:一是加强疫情防控,做好与社会的沟通。疫情期间首要任务是疫情防控,只有疫情控制得当,经济才能正常发展。二是稳定就业和农产品供给,保障基本民生。线下招聘目前难以开展,可打造网上就业培训项目、开展线上招聘等,利用互联网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当下正值春耕播种之季,要有序恢复农牧种植业,减少疫情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稳定农产品供应和价格。三是推动有序复工,尽快恢复社会生产,落实划分疫区的政策。国内多数疫区疫情形势已走向缓和,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疫情,有序推进企业复工进度。高风险地区重视疫情防控,中风险地区适时安排复工,低风险地区尽快恢复产业产能。四是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制度,补齐制度短板。一方面,须建立疾病预防监管体系,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特殊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应重视培育重大疾病防控先进人才。与此同时,加强各级部门信息披露,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营造实事求是、鼓励讲真话的氛围。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民众的正常生活、企业生产以及投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金融市场历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影响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反映到金融市场中。
因此,探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我金融市场的影响,对稳定我国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投资方向及决策提供科学有利的理论依据。首先,通过运用干预模型结合经典ARIMA模型,将新冠肺炎疫情视为干预因素,定量分析了疫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负面的冲击,对债券市场生产了正面的冲击。
对比ARIMA模型和干预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干预模型的预测误差基本上小于ARIMA模型的预测误差,说明干预模型的拟合度更高。其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本文构建VAR模型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股市和债市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VAR模型是稳定的,疫情对金融市场造成了显著性的影响。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股市和债市的动态冲击效应、持续时间都存在差异。新冠肺炎疫情对债市的冲击比较平缓,而对股市的动态冲击较大,且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
再次,我国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扩大内需。我们早就已经是内需为主的经济,加上我们在全球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疫情低风险区域,生产和生活秩序正在陆续恢复,因而如何有效扩大内需,将是对冲疫情影响的关键所在...
新冠肺炎的袭来,然人们由最初的惊吓、恐慌,变成了如今的严谨应对,面对战疫,我们没有退缩,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关于疫情 议论文 800字精选.欢迎阅读!
疫情议论文1
2020年,正值迎新春佳节之日,一位访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悄然来临,它挥一挥手,带走了人们的健康,留下了疫病的种子。它肆无忌惮的蔓延着,最终迫使武汉封城。
瞧,躲在那阴暗角落里的他高兴坏了。但它又怎知,封城能锁住的只是病疫,却永远也锁不住人们之间互相关爱的心,为解决病疫无私奉献的心。
一座封锁的城市,城内身着白色衣裳的人们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他们无私的奉献着自已的时光,他们坚信武汉一定可以挺过此次难关。他们申请了一封又一封请战书,一个又一个血红色的手印在白色的纸张中展现。无数感人的 故事 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
王源媛,一名正在待命的神经内科护士,当她得知需要自已上“战场”时,她毫不犹豫的接下这份工作,以120%的工作状态坚守着,照顾着每一位病人。像这样的白衣天使不计其数,年老的院士始终坚守在第一战线;年轻的护士累了困了,也不过是靠着墙壁稍微缓一缓;刚刚康复的医生,第一个想到的却是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工作。他们这样的无私奉献,是拿着自已的生命安全同病魔作斗争。这一刻无数的人们祝愿,感谢着这群圣洁的天使。
与此同时,这座只能进不能出的城市,一列高铁正飞速驶入。车上的这群人,他们不是迫切想要回家的游子,因为他们的家乡不在这里,他们的亲人不在这里,甚至这里没有他们牵挂的人,但他们来了,作为医生的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带着医疗设备义无反顾的前来支援,帮助更多的病人康复,帮助武汉摆脱病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仅仅有这些可爱的医生们在战斗着,消防员,警察等也都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为人民忙碌着。而身处病魔的发源地的人们,他们不害怕孤单,因为有许多人在关心,照顾着他们。
一道封锁线,唯一被隔离的只有病毒。人们无私奉献的心灵不受任何阻拦,来到他们想要传达的人的面前,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为抗击病疫无私奉献的人们,感谢有你们的存在,每一位病人才更安心。也感谢每一位在新年里待在家中的朋友,配合政府缩减灾疫扩散的范围。
新年伊始,祝福的钟声响起,在新的一年里,祝福每一位病人平安出院,祝福每一位无私奉献的人们新年快乐。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病疫终究会被打败,灰溜溜的逃跑掉,希望更多的人为之做出贡献。
疫情议论文2
新年之际,本应是阖家欢乐,灯火阑珊的景象,然而,无声地一枪却从武汉打响,划破了苍穹,响彻了每一位中国人民心中——疫情来了!于是,无数逆行者奔赴前线,参与到这场与病毒做斗争的无声地硝烟中去。
我们能看到,年已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奔赴抗疫一线,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开始了与新冠病毒的抗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钟老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武汉一定会渡过难关,不禁红了眼眶。耄耋之年却依旧把祖国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为后辈青年诠释了使命与责任的真正意义。
我们能看到,一群90后学着前辈的模样,披上白衣战袍,成为众人口中的“英雄”而去救死扶伤。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无数的白衣天使,汗水浸透他们的脊背,防护服在他们脸上勒出痕迹,他们只一笑而过,继续投入战斗。他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向后辈青年诠释了奋斗与担当的真正意义。
我们能看到,各界人士对疫情的关注与支持。村支书的花式喊话,爱国华人华侨从国外不远万里运送口罩等物资,热心志愿者主动为医院和警局提供帮助,一线记者对疫情的实时播报,韩红等慈善基金会对各大医院物资的调配捐赠……老百姓众志成城,为后辈青年诠释了爱国与团结的真正意义。
我们也能看到,全国乃至世界都齐心协力与疫情作斗争。科技实力的增强,也为疫情的控制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辈后辈、国内国外的学者,每日沉于抗疫药物的研究,即使一套又一套抗议方案接连推出,他们也绝不放松,誓与疫情斗到底!他们用理性的科研精神,为攻破疫情保驾护航,为后辈青年诠释了科研与从容的真正意义。
而00后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仍萦绕在耳畔。疫情给每个人的 教育 ,让每个人的信念又深了一分,让每个人的魄力又重了一分,让每个人对国家的自豪感又强了一分,让每个人对自己奋斗的方向又清晰了一分。我们相信天空的辽远蔚蓝,相信人间的大爱温暖,我们更相信,自己努力拼搏的明天!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顶着无比巨大的压力,培养出了无数惊才绝艳的学士。而抗疫的今天,青少年更应秉承先辈的教诲,将每一滴力量,每一丝信念,都化作朵朵浪花,汇入盛世的洪流;以坚韧的精神,将使命与责任赋予肩头,将国家与人爱怀于胸中;把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
正如《杀破狼》中所言:“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将万死以赴!”青年人应当如此,踏着疫情的灾难步步成长。待到樱花烂漫时,一腔热血洒中华!
疫情议论文3
除夕 夜,在全国团聚迎新年的时候,上海、广东等地的医生、武警等“最美逆行者”,乘着岁末迎春的列车奔赴武汉。大年三十本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只为一句“武汉需要你”,就逆行远去,舍弃了自己的团聚时光。正是这些“逆行者”,让这个 春节 增加一份温情,更添一份感动。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当医务人员脱下穿了12小时的防护服,满脸都是压痕与汗水,却依然露出微笑。
疫情面前,逆行回去参加战斗的绝对不止们,“以身犯险”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人还有很多。为了能让这个春节,有更多的人可以健康安心的过年,他们放弃了团圆,严阵以待、不顾自身安危。是他们给了大家希望,给了国人信心!
为了赢取防疫控疫的胜利,“逆行者们”在全国各地忙碌着。当许多人都在奔赴回家的路上时,武汉外地务工人员自觉的退了自己回家的车票、飞机票,只为阻止疫情蔓延的可能。在人们都远离公众场所的节点,铁路工作人员逆向而行,扎根人潮涌动之中,只为保障人们的回家旅途顺畅。这是职责所在,更彰显了大爱和担当。李荣浩的《同根》中写道“只为同根,想做点什么,能力范围内,哪怕给句安慰能安慰到谁吗,好多感人 事迹 ,好想哭想参与,别给感染任何机会”这是一位歌手用自己的力量与病毒抗争,他用自己的歌声赞“最美逆行者”!
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逆行者”注定是孤单的,我们更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最大限度的关爱。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在我们为“逆行者”点赞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外出戴口罩,注意饮食勤洗手,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及时就医诊治,同时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我们做好自己,就是对“逆行者”的最大支持。
疫情议论文4
新冠肺炎的袭来让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平静。人们的担忧,社会的恐慌,笼罩着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时时刻刻又有种温暖人心、点燃希望的温情散发着永远的芬芳。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春节期间,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欢喜时刻,在大爱面前医护人员们选择了坚定的离别,整装待发,赶赴疫区的第一线。诺大的行李箱里除去必备的医疗器材,就是不少的成人纸尿裤。因为一旦脱下防护服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换新的,为了节约物资他们不得不身穿长达九个小时的工作服。这些平凡的人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心疼的孩子,也是孩子眼中的大树,但他们更是英雄,是最美的逆行者。
爱因博大而变得高贵。年过八旬的医者钟南山爷爷,曾在非典中担当大任,如今又挂帅出征,不知疲倦的拼搏在科技前沿,积极研究有效治疗方案。已经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睡不到三小时,为了让全国的人民安心,繁重的工作之余,接受了白岩松的专访在深夜为全国网友答疑解惑。
什么叫逆流而上?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与最爱的人道一声珍重,在危急时刻“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愿意承担这一切”,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足以展现爱的光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逆行者才有了我们每个人昂首阔步的前行。
然而,依旧有些令人气愤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哄抬物价,甚至单纯追求利益,把废弃口罩重新加工利用发国难财;一些无脑家属闹医,伤医,不顾大局任由自己撒泼耍赖;还有一些人顶风作案参加聚会走亲访友……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作为后方安全的我们不能深入到一线实干,但却也不能在后院起火兴风作浪。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第一听党指挥,尽量减少外出。因为疫情严重性事关公共安全,宅在家不乱跑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大贡献;第二拒绝野味,敬畏自然。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野生动物的迫切性早已不单是保护生态环境这么单一。同样是地球上的生物,我们更应将自身置于其中,因为命运共同体我们同呼吸;第三积极宣传疫情防护 措施 ,号召大家捐献物资共渡难关。
回望历史,1998年抗洪抢险,生命之堤,齐心协力,决口奋战;2003年抗击非典,病毒来犯,生死之战,众志成城;2008年汶川地震,八方支援,同舟共济,重建家园……多少次患难与共的中华民族在危机中凝聚,聚沙成塔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如今的2020年的疫情我们同样不彷徨,“雷火”凭借中国速度托起武汉的重量,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团聚,让我们坚定相信这一切终将成为过往。
疫情议论文5
顺行者,常人之力可得之;逆行者,非坚韧不拔之志,忠胆为民之心,杏林春暖之德不可至哉!医者仁心,诚如斯言!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本该青春洋溢,活力多彩,但他们披上白衣,剪去长发,奋战在死亡的一线;在我们眼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本该子孙绕膝,颐养天年,但高铁“逆行”,也无顾耄耋,无念生死。
他们是谁?他们身着最纯洁高尚的色彩,眼露最坚毅温暖的光辉。他们是一群兢兢业业恪守岗位的普通人——医者。
温馨地问一句,姐姐您今天吃饭了吗?
ICU灯光如霓虹光一般洒下,防护服如同华丽礼服一样多彩醒目,一张张动人的脸庞登上头条,被人铭记。恍恍惚惚间,医生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最炫丽夺目的新星。其实,掀开面罩,摘下口罩,他们也只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也喜欢看小岳岳说相声,开怀大笑;他们也会头晕劳累,一病不起;他们也有家庭,有爱人,有孩子。他们为了抗击疫情推迟婚期,一句“幸福美满”的祝福足以让其无限甜蜜;他们为了救人双手裂纹遍布,一句“多注意自己身体”的叮咛,足以消除他们一夜的疲惫;他们为了他人抛小家为大家,一个对“我把妈妈和外公都借给你”的点赞,便可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他们不是神祗,只是你、我、他当中的一位母亲,一个孩子。
牵挂地留一句,逆行者,请平安归来。
孙思邈曾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愈于此”。诚然,逆行者之德,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之中,有老骥伏枥,再战疆场的钟南山;有十七年前“非典”母送子,现如今“子送女”的一家接棒三代;亦不乏各省各县迎难而上的万余人支援队伍。他们未曾恐惧,更无彷徨,因为前方是可亲可敬的战友,后方是心怀信仰、盼你平安归来的家人。逆行之路,虽荆棘丛生,但都有一盏灯,时时为你点亮。
诚心地赞一句,英雄,你无负此二字。
《黄帝内经》有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然于你们而言,面对病毒,你们在医病;面对患者,你们在医人;面对武汉,面对中国,你们在医国。何谓英雄?身患绝症,永不止步,与时间赛跑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在用生命诠释这两个字;同为医生,亲为夫妻,在交接病人转院短暂碰面时,一句“交给你,我放心”,无愧对这二字;面对镜头,郭威医生“不想当英雄,只想父老乡亲不受病痛折磨”的心声赋予了这二字生命与活力。真心英雄,用双手托举生命的高度。
愿不久之日,见钟老笑颜,圆护士美梦,泣母子重逢。此日方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实乃太平之盛况!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最美“逆行”,最靓白衣,此一役,我中华必定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