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成才与就业杂志2020

发布时间:

成才与就业杂志2020

上海科技大学的级别是国家一本类院校。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一市两校”之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高校,同时承担着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管理中心的职责。上海科技大学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和创意与艺术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和通识教育中心。

1.刘大卫著《外企求职制胜术》,(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2.刘大卫著《高校毕业生如何进入外资企业》,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3.刘大卫著《学会做老板学会做雇员—劳资双赢秘诀》,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4.刘大卫主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长江三角洲现代人力资源专业水平考试用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5.刘大卫编著《职业介绍所的运作与管理—从创设到赢利》,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6.刘大卫主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修订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7.刘大卫著《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8.刘大卫主编《求职面试500句应对制胜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此书海外版已经出版)20079.刘大卫编著《会展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0.刘大卫主编《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书大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刘大卫主讲 DVD《人才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共34小时,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12.刘大卫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从入门到精通》,上海交大出版社,201013.刘大卫著《软硬兼施管人才——赢得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优势》,中信出版社,201114.刘大卫主讲DVD《招聘精英》、《留住精英》、《塑造精英》、《激励精英》共四部DVD,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215.刘大卫著《绩效管理:企业制胜秘诀》,上海交大出版社,201316.刘大卫著《薪酬管理:员工的源动力》,上海交大出版社,201317.刘大卫著《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上海交大出版社,2013 1.刘大卫、崔海英,劳动合同法(草案)部分条款立法缺陷分析及建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9期,101-103页,2006(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2.刘大卫,“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明确规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10期,87-89页,20063. 刘大卫,绩效考核的风险防范及其危机处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2期,79-82页,20074. 刘大卫,猎头公司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成因及其对策研究,太平洋学报,第4期,69-71页,20075. 刘大卫,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求索,第2期,70-72页,20076. 刘大卫,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试用期立法规定的缺陷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7期,81-83页,2007(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7. 刘大卫,亟待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明确的四大类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11期,85-87页,20078. 刘大卫、吴瑞君,TQM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求索,第12期,67-70页,20079.刘大卫,独辟蹊径聘英才,企业管理,第10期,92-94页,200710. 刘大卫,劳动争议中的用人单位举证责任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4期,89-91页,2008(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11. 刘大卫,劳动合同试用期部分争议性问题的深层次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9期,87-90页,200812.刘大卫,.人力资源能力衡量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生产力研究,第12期,60-63页,200813.刘大卫,.劳动合同期限的临界点问题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7期,79-82页,200914.刘大卫、王大奔、徐群,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措施—以上海企业为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9期,93-106页,200915.刘大卫,履历深度分析法在高管人员甄选中的运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4期,22-24页,2010(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16.刘大卫,用人单位替代责任研究—基于《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的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9期,78-83页,201017.刘大卫,“情势变更”导致劳动合同解除法律适用转换分析,求索,第9期,168-179页,201118.刘大卫,劳务派遣制度对中国未来劳动力素质的影响—一项基于上海36家国有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云南社会科学,第10期,74-78页,201119.刘大卫,综合薪酬模型构建及其适用性研究,探索,第2期,151-154页,201220.刘大卫,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失灵问题分析,探索,第4期,151-154页,201321.刘大卫,“假外包真派遣”的成因、运行模式及其规制策略,兰州学刊,2014(2) 1.刘大卫,薪酬与绩效不该“陌路”,人力资源,第11期,58-59页,20062.刘大卫,浅析人力资源的战略性招聘,人才资源开发,第9期,64-65页,20063.刘大卫,防止“流人”三重门,人力资源,第7期上半月,24-25页,20064.刘大卫,我眼中的福利,人力资源,第9期上半月,68-69页,20065.刘大卫,津贴,企业应当收紧的钱袋,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3.3第3版(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6.Liu Da-wei, Wu Rui-jun, Dialectical Analysis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tors of Lobor Force Flow, Asian Social Science,pp11-14,2007(4)7.刘大卫,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危机管理,上海劳动保障,第3期,32-40页,20088.刘大卫,莫要栽进纠缠不清的漩涡中,人力资源,第3期上半月,64-66页,2009(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9.刘大卫,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解除吗?人力资源,第5期上半月,50-52页,200910.刘大卫,解读三种薪酬模型的适用性,人力资源,第11期上半月,71-73页,2009 1.刘大卫,对老年人力资源就业法律保障的缺位思考,上海老龄科研论坛“积极老龄化与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共荣”论文集,46-52页,上海,2007.11.22,大会报告2.刘大卫,人力资源能力衡量模型和指标体系研究——对中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的战略性思考,“构建和谐社会:人口发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城市健康国际论坛”论文集,191-200页,上海,2006.11.8-9此外,自1997年至2006年,为上海解放日报、中国人事报、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报、新民晚报、人才市场报、申江服务导报、劳动报、新闻报、经济展望、东方经济、人才开发、人事管理、行政与人事、行政人事管理、新上海人、成才与就业、理财周刊、人力资源等各大报刊杂志特约撰稿人,发表将近400万字的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论文及相关文章

上海科技大学属于普通一本院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高校、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组成部分。

入选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以理工科为主,与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院所开展科教融合。

扩展资料

上海科技大学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生规模规划为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截至2020年3月底,学校共有在籍学生3680人,其中本科生1541人,硕士研究生1433人,博士研究生706人。

2014年学校面向全国9省市招收了首届207名本科生,2015、2016、2017年面向14省市分别招收了299、353、355名本科生,2018年面向17省市招收了422名本科生。

2013年学校招收了首届296名中科院联培研究生,2017年学校首次独立自主招收459名研究生,2018年学校独立招收了560名研究生。2019年上海科技大学面向全国17个省(市)选拔招录了402名本科生,招录了650名硕士研究生和235名博士研究生。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科技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高级政工师论文如何发表在省部级知网收录CN刊物上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北京高级政工师论文的内容要求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论文字数最好在3000字以上,部分省市要求2000字以上;2)要求结合申报者本人担任现职称以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写作;3)论文必须原创,不能在网上复制或者摘抄;4)严格按照职称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写作,需要包含:内容摘要、关键词、绪论、正文、参考文献。北京高级政工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期刊必须在新闻出版总署可以查到,同时具有国内CN刊号和国际ISSN刊号;2)发表时间上尽量错开,不要集中发表,最好的做法是一年一篇;3)最好选择上知网或者万方的刊物,很多职称评审单位要求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等主流期刊数据库对个人论文信息进行检索;4)刊物级别:省级刊物和国家级刊物都可以;5)论文发表字数:最好是在3000字以上,避免因为字数问题导致评审未能通过;6)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名义发表。政工专业职称分类主要有三级:初级(助理政工师、政工员);中级(政工师);高级(高级政工师)。中国职称论文服务中心专业提供北京高级政工师职称论文最佳解决方案,根据我们对全国各省市职称文件精神的准确把握,我们已为北京行政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等各单位上千名从事统计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高级政工师职称论文解决方案。具体可以详细咨询中国职称论文服务中心老师QQ:79052378;59129378。【评定标准】高级政工师须比较系统地掌握党在各时期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比较全面地掌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优良传统。比较熟悉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有关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新情况、新经验。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熟悉新形势下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坚持科学发展观,能够主持大中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及课题研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工作经验或选树的典型在省内或全国同行业范围内交流推广。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和指导政工师工作的能力。【重要提示】北京高级政工师职称申报者一定要认真查阅北京最新职称文件要求,根据职称文件的内容按时准备好相关的职称材料,比如业绩成果、职称论文、发表刊物等。考虑到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申报,中国职称论文服务中心特意汇总了各省市的相关职称文件要求,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北京高级政工师职称文件的评审要求,可以联系中国职称论文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QQ:79052378;59129378。下面我们以部分省市为例,列举各省市关于高级政工师职称文件关于论文著作的条件要求。取得政工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出版本专业著作、译著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二)在省级以上报刊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2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1篇。(三)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篇,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1篇以上。——《江 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专业高级政工师资格条件(试行)》凡申报高级政工专业职务人员,须提交1篇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的政工论文作为代表作品,论文的具体要求按湘职改字[1999]25号文件执行。其中长期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县(指行政区划的县,下同)及县以下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政工专业人员,既可以提供1篇本人公开发表的政工论文,也可以提供1篇由本人撰写、经单位审核属实且不少于5000字的政工专业工作研究文章或研究成果分析报告。代表作经相应专家评审合格后,作为晋升专业职务的依据之一。对申报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和破格申报高级政工师的人员,还须经省政工职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面试答辩。——《湖 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取得政工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在出版社正式出版有统一书号(ISBN)的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个正式出版的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二)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经验介绍。(三)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经验介绍。——《河 北省高级政工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具有较强的研究、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起草或主持起草过重要报告、文章。取得中级专业职务(政工师)以来,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不少于3篇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其中应有2篇在省部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关于论文、著作问题,须在含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报刊上发表(申报高级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申报中级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或出版有标准书号(ISBN)的专著(合著的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000字)。不含副刊、增刊、论文集等。作者要求为本人独著或第一作者。申报提供的论文不得在同一年度集中发表。——《安 徽省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若干规定》高级政工师论文如何发表在省部级知网收录CN刊物上[1]. 中国知名书画家作品选登(之二十六) 书法名家刘世奎[J]. 科技信息,2007,02:233-234.[2]. 武钢基层党支部书记风采录[J]. 武钢政工,2007,05:41-42.[3]李嫣明. 此生愿与学习为伴[J]. 成才与就业,2007,12:18-19.[4]. 武钢基层党支部书记风采录[J]. 武钢政工,2007,09:41-42.[5]. 武钢基层党支部书记风采录[J]. 武钢政工,2007,10:41-42.[6]. 太原市团干合唱团[J]. 黄河之声,2007,16:52-53.[7]. 信息超市[J]. 工友,2006,01:39+44-45.[8]沈泉涌. 专家论证何以变成"领导论证"?[J]. 政府法制,2005,01:21.[9]王磊. 江水生和他人生的四次跨越[J]. 武汉文史资料,1997,03:40-48.[10]. 车荣福同志简历[J]. 当代广西,2012,03:15.[11]唐艳芸. 唐艳芸书画作品[J]. 发展,2012,07:140.[12]朱珉迕. 尽职尽责 尽心尽力——访新当选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汉民[J]. 上海人大月刊,2011,02:9.[13]杨斌. 本刊理事长、副理事长简介[J]. 新闻知识,2011,09:2.[14]. 司(厅、局)领导及工作思路[J]. 中国土地,1998,09:11-16.[15]薛传典,郝拴元. 河南煤田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忆河南煤田地质局原总工程师黄声求同志[J]. 中国煤田地质,1998,02:86-89.[16]宋崇武,李卫国. 矿山记者刘孝文[J]. 电影画刊,2005,09:72-74.[17]杨梅. 一位党委书记的感悟——访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昆钢动力能源分公司党委书记苏自强[J]. 云南支部生活,2006,08:27-28.[18]潘卫科. 一则特别广告引发的思考——从大连锅炉厂面向社会招聘党务干部看企业党务工作者的价值[J]. 共产党员,2003,12:37-38.[19]. 武钢基层党支部书记风采录[J]. 武钢政工,2008,10:41+2.[20]郭恩乐. 论中小企业科学管理十个法则[J]. 河北企业,2001,01:30-32.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才杂志

这样的广告贴还是有存在理由的。

是正规期刊,但不是国家级,看主管单位就知道。需要发表论文,希望能帮到您。

《成才与就业》网址:,电子邮箱:,社址: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邮编:200050,编辑部电话:(传真)你去问他们吧

《成才》期刊还未停刊。根据查询网上相关公开资料显示,《成才》于1983年创刊,每月初更新,截止2022年11月2日还未停刊。《成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办工业杂志社、武汉新闻传媒有限公司主办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成才》杂志是中国商办工业杂志社《现代商贸工业》杂志的姊妹刊。

大学生就业与成才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不再是稀少的资源,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问题不断凸显。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如何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的策略,旨在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 键词: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大学生就业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率。面对激烈竞争,高校一定要站在满足人才市场需要的角度,加强教育和教学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变革,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下面将进一步阐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适应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为核心的理念

当前教育理念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性,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一定要完全改变大学生过于依靠教师的固定思维,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教学作为核心,实际上就是把提升教学水平作为最基础的工作。首先要调整高校评价机制,由重视科学研究变成重视教学。其次,改变教师的考核制度,主要考察教学工作量及水平,使之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发挥核心功能。再次,增加教学方面的投入,提升教学经费在实际教学活动研究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后,行政后勤部门必须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配合、辅助工作。

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教育通常都有着和市场需求不符的情况,存在基础教育不强,专业教育面不广,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该不断拓宽专业路径,始终坚持厚基础、宽路径、强能力这一根本原则。不断强化专业学科和对应的职业及岗位的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本着先进性和多样化的原则,设置课程时要充分思考其先进性,要让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喜好与长处选择相应的课程。改变教学及考核的方式,彻底改变之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教师和学生沟通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考核方式也要由之前单纯的笔试,变成笔试和面试以及动手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技能锻炼,鼓励并且支持学生考取多种资格认证。将产学研三者结合起来,尽量让更多用人单位以及科研部门参与课程设置,使用人企业的要求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就业能力较强的人才。

三、强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根本上强化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创新以及耐压能力。另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相当程度上认识真实社会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缩短毕业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

四、组织专业及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校当前的就业指导团队大部分由政工工作者和招生工作者构成,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于大学生的指导针对性不强。这方面应该参考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还应聘请就业市场以及中介部门的相关人士,因为他们具备十分丰富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且深知企业用人的准则、招聘程序以及具体的需要,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要达到就业指导全程化的目标,就要聘用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员与学生进行正面沟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点,不断丰富自身的就业知识和经验与能力,为毕业求职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五、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要构建一套可以体现学生建议的教学评价制度,同时当作检查教师工作的主要根据,让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想法及需要。教师要端正教学的态度,调整过于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情况。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应该改变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应用能力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凸显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探索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师职考核标准中,要让教学成效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此采取淘汰制度,确保教学成果的持续改善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要进行变革,希望通过以上的阐述,能够给高校从教育教学管理角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王永军.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教学与就业服务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3]陈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中国一个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挥之不去的困扰。综合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于就业难的原因、解决措施大多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就业难;原因;措施

高校毕业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力军,但随着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自身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众多刚刚毕业寻求工作机会的大学生倍感困惑。当前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排斥就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约束就业的格局,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随着1998年大学扩招政策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然而,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大学毕业生约有749万人,大学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学者顾艳霞认为,这种快速教育扩张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者赵天武认为,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社会需求的变化加剧,供需矛盾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结构总体上存在着不平衡,社会需求有限、大学生择业要求高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就业难问题的解决逐渐成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个人层面郭庆玲认为,部分大学生个人择业期望值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慢慢改变。学者罗兴社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太陈旧,“精英”人才意识浓厚。学者张朋钊同样认为,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与时俱进。这往往导致他们眼光只盯住工作稳定、待遇好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国有大企业等单位,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学者王树岩认为,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没有发散性思维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观念,他们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

2、国家层面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就业难”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原因。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使社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无疑会使原本依靠于中低端产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模式与经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不匹配,用工市场供需不平衡。换言之,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一大原因。甘长来认为,国家支持性就业政策不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措施,但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政府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出现宏观调控乏力的问题,从而可能导致“有工作没人,有人没工作”矛盾现象的出现。国家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与有效的信息支持,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不健全,导致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政府这方面工作的滞后,致使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服务。

3、社会层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了个人和国家因素以外,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葛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差距。部分高校盲目扩招,重理论轻实践,概念化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培养能力的环节,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学科和专业设置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人才培养现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学生得不到学校全面有效的帮助。覃伟丽认为,各单位对于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传统社会心理的影响,高学历成为众多招聘单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众多的招聘现场,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招聘条件中都表示对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优先考虑。唯经验论与唯学历论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扩大,对人才的选拔与聘用更加苛刻,门槛的设置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得其门而不入的重大阻碍。

三、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路径分析

1、个人层面学者丁永刚认为,大学生应摒弃非科学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与市场相适应的就业观。学者任林认为,大学生必须转变“天之骄子”的观念、不盲目追求学历,转变唯“大城市”论,合理选择职业岗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生应将自己从“精英身份”端正到“普通员工身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大学生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去基层,向西部或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等基层地方去寻找工作岗位。提高就业能力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破解严峻就业形势的关键。王亚娟学者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包容、感恩、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等五个心理资本维度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学者赵明认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使大学生自身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强实践能力。

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要将所写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国家层面学者余东华认为为了解决就业这个民生大事,国家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的现实背景下,国家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提升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增加大量就业岗位。国家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产业结构的调整从长远来说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薛晓峰认为国家应该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从宏观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政府要在宏观调控、深化教育体制、完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要做积极的工作。政府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协调工作,对大学生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就业机制,给大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毫无疑问这是最稳妥的策略。

3、社会层面学者武佳文认为,高校要从入学时就引导、灌输学生的就业春岁月知识,从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两方面引导学生就业。在专业方面,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适时增设新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高校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重视社会资本的积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社会渠道,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黄卫华认为,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冗员,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要求。现在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要想使得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突破创新,就需要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建立人才储备制度,调整人才结构,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新的生机。企业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从培养人才入手,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

四、简评

总体上来讲,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也在加深。

1、研究成就

(1)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主要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客观性。

(2)学者在研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对照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性,研究者有广阔的学术视野。

2、研究不足

(1)跨学科研究成果少,大多都从教育学来研究,很少从政治、社会、心理等其他学科进行研究,而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2)研究大多重复,对于问题、原因、对策都有太多相似性,应该拓宽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原来研究上深入研究。

(3)学者在研究时会与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但只是研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到他们对于问题采取的措施,研究成果有待加强。

(4)学者研究将普遍现象作为重点,对于特殊情况没有研究,研究缺失特殊性。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还需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大学生、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才能走好就业之路。

【摘要】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社会资源、就业生活成本、自身能力四个维度分析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自主创业

1999年教育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0年的95万扩展到2015年的728万,仍有不断扩张趋势。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正处于转型时期,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部分资源型、装备制造型和压缩产能任务较重地区失业率较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问题。据调查统计,贫困大学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20%左右,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的限制,贫困大学生更难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

一、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1、主流劳动力市场的排斥

贫困大学生出生于劣势阶层家庭,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从小接触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脉稀缺。这部分大学生就业更多的会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总体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不高。2013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9月底,来自城市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是87.7%,来自农村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则只有69.5%。从就业质量看,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制部门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1]河北省高校大部分为省属院校,招生结构较为单一,毕业生大部分为省内生源,毕业求职集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这些地区不缺优秀人才,竞争大,贫困大学生跻身其中,受阻很大,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主流劳动力市场更青睐于家庭背景好的学生,贫困大学生常常被排斥在外。

2、就业资源不完全

我国大学生就业体系还不太完善,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偏高。贫困大学生社交网络较为局限,人脉资源不足,求职更多依赖于自身搜寻,不容易获取全面的招聘信息,更接触不到优质招聘资源,求职处于劣势。北京、天津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对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北省高素质人才产生了强烈的“虹吸效应”,致使能在河北省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十分有限。人才流失、国家重点建设领域不足,河北省就业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巨大困境。河北省产能结构偏于重工业,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过程中大量工作岗位减少,毕业生供应量远高于岗位需要职工数量,就业陷入困境。[2]

3、自身能力较弱

从自身来看,贫困大学生接触优质教育资源较少,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贫困大学生一般把学习成绩看作学习的第一要义,忽视了其他方面发展,缺少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不足,领导指挥能力较差。贫困大学生社交范围面偏窄,交际能力较弱,贫困大学生在大学往往收获的只是一只文凭,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在以后的社交中也常常处于劣势,升职空间不大。[3]从外部因素来看,河北省高等院校数量多,但是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仅拥有1所“211”院校,占省内高校的0.99%。科研创新水平低,河北省得到教育部认证的科技园只有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占河北高校总数的2.6%。河北省只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上远低全国平均水平。[4]

二、破解贫困大学生困境的几点对策

1、完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调节机制,严格监管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监察机制。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机制,加强企事业单位用工规范化。鼓励开展公平竞争,为贫困大学生就业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重点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近期政府公布了一些一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对于学生找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要加强网站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人才招聘,严格控制企业来源,为学生提供健康便利的择业环境。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就业岗位。

为在校贫困大学生多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要做好毕业未就业学生的实名制工作,并通过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见习、岗位推荐、就业帮扶等“一对一”就业服务措施,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和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河北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已经在石家庄举办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工作培训班。

2、提供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在学生找工作前要对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引导,让贫困大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开设各项职业规划课程,把就业指导落实在实处。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开放,把中心放到学生就业质量,而不是就业数量上来。转变贫困大学生畸形就业理念,进行职业平等教育,鼓励贫困大学生回乡发展,带动地级及以下地区发展。

贫困大学生提供到大型企业参观的机会,开阔贫困大学生视野,激发贫困大学生创业灵感,向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大学生引荐企业家,指导学生创业。河北省就业服务局为了加强我省高校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114求职平台举办“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有奖知识竞赛”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河北省出台政策规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个人贷款给予全额贴息。

3、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综合素质问题在择业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贫困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社团资源和一些比赛,不断提高自己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考取本专业相关资格证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校期间多关注各大企业实习招聘,积累工作经验,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准备。各高校要积极引入行业专才来作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河北省各高校要抓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积极引进北京天津等地的优秀专家学者来开办讲座或授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业项目资本对接,开办高校人才交流互动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科研素养。学校要注重专业设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场素养,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作铺垫。

如何把握成才与择业的关系论文:

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是新形势下的高校青年工作的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使之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就必须认真详实地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在大学生就业成才培养指导方面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求深入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

为此,我们东华大学团委以青年大学生(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施了此项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课题研究。此次调查通过问卷、个别访谈、随机采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详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成才的观念和认识,倾听他们在自身就业成才中的期望和困惑

了解社会、家庭和学校对于大学生人才的要求和定位,分析大学生就业成才现状,探索大学生就业成才的积极有效的途径,探索构建大学生成才导航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调查共涉及上海地区的交大、华师大、东华、上大、华政等7所高校,江、浙、沪地区152家企事业单位,涉及政府机关、教育、信息、金融、机械、化工、房地产、纺织、新闻媒介、餐饮服务等各个领域和11家人才市场,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7份,问卷回收率为98.7%。

大学生就业与成才论文3000字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它是职业的准备期,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准备,对人生进行持续性的系统计划的过程,职业规划又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正文: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职业规划开始成为大学生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1、能力,计算机应用,office软件应用,听从指挥,有计划有思考的去完成一件任务。有责任心,上进心,做事认真投入,擅长想象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善于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发扬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由于参加学生会和长期担任班干部,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实践能力强。但缺乏耐心、毅力。

2、职业兴趣,我的职业兴趣很广泛,由于我是学管理的,对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可以学以致用。希望能够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方面有所发展,自我表现和体现我的价值所在。

3、职业个性,喜欢独立地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在独立的和负有职责情景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来发生的事情作出决定,想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形成一定个人魅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及尊重。软硬兼用,以身作则。对自己未来有信心。

4、职业价值观,希望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重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愉快、协调的团队协作是我这种类型的人所追求的。

成才与就业 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全面发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培养三种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健康素质是指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二、要提升三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提升学习能力要做到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大学生只要不断挑战自我,尽自己所能,真诚做人,努力做事,就一定会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投身建设社会的实践中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姓名: 性别: 男出生: 1991年06月15日学校:皖西学院院系:******学院撰写时间:2011年10月15日 目录:1.自我认知:2.职业认识3.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4.规划与实施计划5.评估与备选方案 1.自我认知一、我们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外向 外向的人更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能够更好的融入集体。外向的人最喜欢的活动是聚会、讨论、聊天。 内向的人更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内部世界,注重内心体验。内向的人喜欢独立思考,看书,避免成为注意的中心,聆听比表达多。 内向二、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感觉 感觉的人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信息,重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他们关注细节、喜欢描述、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 直觉的人关注事物的整体和发展趋势,重视灵感、预测和推理。直觉特征的人富于想象和创造,喜欢学习新技能,但容易厌倦,喜欢使用比喻、跳跃性地展现事实。 直觉三、我的决策方式思考 思考的人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喜欢通过客观分析做决定。他们理智、客观、公正,认为原则比人情更重要。 情感的人重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他们富有同情心、善良、和睦、善解人意,考虑行为对他人情感影响,认为人情比原则更重要。 情感四、我的做事方式判断 判断的人喜欢做计划和决定,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他们重视结果(重点在于完成任务)、按部就班、有条理、尊重时间期限。 知觉的人灵活、适应环境、倾向于留有余地,喜欢宽松自由的生活方式。他们重视过程、随信息的变化不断调整目标,喜欢有多种选择。 知觉1.2 360度评估 我的长处: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很独特。不同的性格类型和动力类型并没有“好”与“坏”之分,都有其特别的优势和劣势。古今中外很多人士的成功都建立在对自己优劣势的清楚分析上。我热情、慷慨,能够很好的与同学老师相处,能够很好的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工作:1. 关注重要的细节是我的强项,尤其是与人有关的方面 2. 能够想到别人需要什么,现在还欠缺哪些 ,从细节出发3. 对于组织的目标我会非常地认同,并且用行动去支持这个目标的实现 4. 我能够准确地估计目前发展到了什么态势,找到最关键的因素去突破 5. 在评估风险和新方法的时候,灵活又不缺乏仔细 6. 有稳定平和的心态与人相处,有乐观积极地心态面对困难7. 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不惧怕风险和挑战我的缺点: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曾提出著名的短板理论: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盛水量多少的决定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这个理论也告诉我们劣势和可能的缺点会妨碍我们发挥我们最大的价值。下面是我目前存在的问题:1. 完全着眼于现在,从不喜欢寻找和发现那些我认为不存在的可能性,这使我无法发现更广阔的前景,也不能为将来做打算 2. 倾向于只接受事物的表面现象,忽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条理,难以理解复杂的事情 3. 不喜欢过多的规则,不喜欢结构过于复杂的机构 4. 在决断上有困难,当与自己的感受相矛盾时,很难做出符合逻辑的决定 5. 天生对他人具有高度的敏感,总是难以拒绝别人,有时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拼命地工作,以至于在此过程中忽视了自己,不愿意为坚持自己的想法和立场,而冒风险打破与他人的协调关系 6. 对他人的批评会感到生气或气馁,有时容易自责 7. 容易相信别人,很少对别人的动机有所怀疑,也不会发现别人行为背后的隐含意义 8. 斗志不足,容易松懈,通常不愿付出过多的努力 9. 缺少对市场的洞察力成功愿望:这个方面将告诉我们在面对工作时我们是否有积极主动,努力进取的心态。我的成功愿望较低。具体表现是- 对事情要求不高,喜欢轻松、压力少的生活和工作。- 对失败一般不会有强烈的挫败感,随遇而安,心态平和。- 主动性较弱,通常只聚焦本职的事,不愿承担过多责任。解决方法:不妨设立一些小却有挑战性的目标,逐步实现后再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作为激励,这样慢慢提高做事的标准。影响愿望:是引导或说服别人按照我的想法行事的愿望。 我的影响愿望并不强。具体表现是:- 不愿意影响或控制别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希望别人也不要干扰我的方法。 - 知足常乐,安于现状,没有权力之争的野心。- 遇到争论时我可能不怎么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想法默默停留在心里。- 善于倾听,能很好地去体会别人的意思。解决方法: 不需要太多影响和干涉别人的工作比如研发、技术等,会使我觉得比较轻松。而管理、销售、市场宣传等工作我需要慎重考虑。挫折承受:是指我们面对现在或将来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难和失败时常有的心态、情绪以及可能的举动。我的挫折承受力很高。具体表现是:- 意志顽强,在逆境中不失斗志,面对失败愈挫愈勇,敢于挑战困难的任务。- 在新的或不确定的情境下我敢于探索,不惧怕失败,并且把失败和挫折看作是促使我进步的强大动力。- 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很快就能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重振旗鼓。解决方法: 挫折承受高的人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屡试屡败。勇于尝试的时候最好也保持对潜在的风险的理性分析是很实用的建议。人际交往:是生活和工作中对人际关系的关注程度,喜欢并能很好地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在人际交往动机上处于中等程度。具体表现是:1. 和别人打交道时感觉很自如,不拘束;具有一定察言观色的技巧。2. 愿意与人为善,乐意和他人合作。3. 不会涉入别人的事,和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坚持自己的空间。解决方法:适当地多和人打交道,那样我会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从容。上面关于动力方面的描述,我也可以划出符合和不符合我实际情况的部分,并作进一步思考。接下来的部分中将综合动力的四个方面的特点,来看看我们在追求目标和遇到挫折时可能的表现。我的动力类型:知道我的动力特点之后,我还可以进一步知道在追求成就以及遇到挫折时我们会表现出什么特点。我认为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来发挥自身价值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凡事我大多喜欢顺其自然,通常不会设置太高的目标来强求自己,所以可能给大家留下容易满足和贪图安逸的印象。我在集体中不追求领导地位,喜欢接受指派,把分配给我的特定任务尽职尽责地完成,是很好的团队成员;我比较顺从,不会刻意去影响说服别人。总体而言,我注重适应环境而不是改变环境。生活中我是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通常大家也会觉得和我交往没什么压力,很自在。生活并不是一番风顺的,从小到大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挫折。下图显示了我身处逆境时的动力类型。我热爱新尝试,面对挑战性新任务或者结果还不确定的时候我会奋发进取,争取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不畏风雨,不惧怕风险和失败,不抛弃不放弃,用意志顽强来形容我再合适不过。所以我常常能抓住一些特别的机会。将来在需要面临巨大挑战或开拓新领域的工作,只要是能给我带来新鲜的刺激的,都能激发我源源不绝的活力和动力。自我认知小结我常常谦虚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平静愉悦地享受目前的生活,喜欢体验。渴望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活动,有自己的空间,能支配自己的时间并珍视这种机会。 我善于观察、务实、讲求实际,非常了解现实和周围的人,并且能够灵活地对他们的情况做出反应,但很少寻求其深层的动机和含义。我是优秀的短期规划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此时此刻的工作中,喜欢享受当下的经验而不是迅速冲往下一个挑战。 我和蔼、友善、有耐心,易通融,很好相处。我没有领导别人的愿望,往往是忠实的跟随者和很好的合作伙伴。我很客观,而且能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他人的行为,但我需要基本的信任和理解,需要和睦的人际关系,而且对矛盾和异议很敏感。我内心蕴藏着深厚的感情,只是不太喜欢表现。 我很有艺术天赋,对自然的美丽情有独钟,对直接从经验中和感觉中得到的信息非常感兴趣,喜欢为自己创造一种幽雅而个性化的环境。我希望为社会的福利和人类的幸福做些贡献。2.职业认知2.1 外部环境分析家庭环境:农村,父母希望自己能有稳定的收入。学校环境:就读学校是一所二本学校。本人就读的专业也是工科,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的(现在还没具体分专业方向).社会环境: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金融财政形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人口不断增长,高级技师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加对其的供给量。机电自动化系统广泛使用,新材料的发现,新技术的涌现。职称评定机制调动了个人学习进修积极性。目标地域分析: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就业方向明确,适应领域相对集中的专业,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由于就业渠道相对不变,竞争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出现就业困难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再加之如国家机构改革、产业转型、对工作人员素质和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等情况陆续出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还是有所增加。要求学生是“一专多能型”的,即学生必须精通专业,“多能”指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多种技能。2.2 目标职业分析目标职业名称:注册结构工程师岗位说明:注册结构工程师分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依法登记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从事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及塔架结构等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内容:包括(一)结构工程设计;(二)结构工程设计技术咨询;(三)建筑物、构筑物、工程设施等调查和鉴定;(四)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五)建设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一级注册工程师的勘察设计范围不受项目规模及工程复杂程度的限制。二级注册工程师的勘察设计范围仅限承担国家规定的民用建筑工程三级及以下或工业小型项目。 任职资格:土木工程无论是路桥还是房屋建筑都是最有资格成为结构工程师的专业。 土木本科毕业一年可以参加一注结构师基础课,毕业二年参加二级结构师专业考试,毕业后从事结构工作四年,就可以参加一级结构师的专业考试。 考试通过后既可以成为结构工程师,可以注册,执业。 一注结构师有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二级结构师只有专业考试,成绩一次性通过有效,考试基础考试闭卷,专业考试开卷,可以带规范和个人笔记,资料。就业和发展前景: 国家现在大力发展建设,故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我的优势及其使用:1. 我喜欢以独创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由与灵活的空间也是我对工作的要求。2. 记者、娱乐业人士、建筑师、演员、编辑、室内设计师、制片人、艺术指导 3. 教育与咨询两个领域能使我实现帮助别人成长、发挥他们潜能的愿望。4. 我曾做过房产业务员,喜欢与客户亲近、但又相对自主工作。5. 我喜欢合作、设计和创新,希望别人觉得我的成果重要而独特。我的弱势及其弥补:1. 自己的社会经验不够,对很多事缺乏有力的判断。2. 很难做与自己价值观相冲突的事。 3. 对计划的可行性有不切实际的倾向。 4. 易于仓促下判断,且一旦做出决定不愿再回头过来审视一下,更不愿撤销决定。 5. 交流方式可能太复杂,或很难把复杂的想法简明地表达出来,令他人不易理解。相对应的改进建议:1. 做长远思考,加强对全局和可能性的关注,避免陷入具体事物,而忽略方向。2. 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加强探索意识。3. 更加关注自己的目标和希望取得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坚持。4. 尽量客观面对压力,以平静的心态接受不被重视,更加积极的去投入。5. 就事论事,不要随便地把批评和不同意见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我的机会及其利用: 目前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强发展,旧城需要改造。我面临的威胁及其排除: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2.4 职业认知小结通过以上外部环境分析、目标职业评估、职业胜任力测评与SWOT分析等各方面的分析综合,在毕业前期从事建筑工程基层人员方面工作,为自己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胜任工作要求。在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基本把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建造才能,在未来的建造行业还是蛮抢手的。我希望自己在建造方向发展一段时间后继而转向结构方向。3.职业规划目标与路径设计3.1 确定目标和路径近期职业目标: 在学校认真学好知识,尝试着多锻炼,为今后打下基础.中期职业目标:2014年—2018年跻身建筑行业从事建筑工作业生,建筑工程基层人员(施工员员、资料员、信贷员、客户经理 等,各种基层工作),然后考研在校认真学习专 确定研究方向, 成为建筑公司的人才。长期职业目标2018-2021年,扩宽人脉,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和营销管理,加强沟通交流,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掌,适应工作环境。考上注册结构工程师。 职业发展路径4.规划与实施计划短期计划:大一:适应大学的生活 大二: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大三:计算机三级熟练掌握专业的各种软件大四:找工作或者考研 中期计划2014毕业找工作2015考虑是先发展事业还是先家庭 2018二级结构师专业考试 二级结构师专业考试 2018-2022一级结构师专业考试 一级结构师专业考试长期计划终身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5.评估与备选方案现在对我而言,职业规划中的变化包括:1.我可能不能如原以偿地进入建筑行业,那么我就得立即着手从事其他工作。2.可能同行业竞争太激烈,从而使得我的晋升梦想不能得以实现。我只有继续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从基层干起,一步一步的努力!

浅谈大学生就业与成才论文

成才与就业 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全面发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培养三种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健康素质是指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不再是稀少的资源,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问题不断凸显。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如何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的策略,旨在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 键词: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大学生就业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率。面对激烈竞争,高校一定要站在满足人才市场需要的角度,加强教育和教学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变革,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下面将进一步阐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适应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为核心的理念

当前教育理念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性,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一定要完全改变大学生过于依靠教师的固定思维,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教学作为核心,实际上就是把提升教学水平作为最基础的工作。首先要调整高校评价机制,由重视科学研究变成重视教学。其次,改变教师的考核制度,主要考察教学工作量及水平,使之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发挥核心功能。再次,增加教学方面的投入,提升教学经费在实际教学活动研究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后,行政后勤部门必须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配合、辅助工作。

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教育通常都有着和市场需求不符的情况,存在基础教育不强,专业教育面不广,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该不断拓宽专业路径,始终坚持厚基础、宽路径、强能力这一根本原则。不断强化专业学科和对应的职业及岗位的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本着先进性和多样化的原则,设置课程时要充分思考其先进性,要让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喜好与长处选择相应的课程。改变教学及考核的方式,彻底改变之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教师和学生沟通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考核方式也要由之前单纯的笔试,变成笔试和面试以及动手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技能锻炼,鼓励并且支持学生考取多种资格认证。将产学研三者结合起来,尽量让更多用人单位以及科研部门参与课程设置,使用人企业的要求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就业能力较强的人才。

三、强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根本上强化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创新以及耐压能力。另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相当程度上认识真实社会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缩短毕业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

四、组织专业及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校当前的就业指导团队大部分由政工工作者和招生工作者构成,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于大学生的指导针对性不强。这方面应该参考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还应聘请就业市场以及中介部门的相关人士,因为他们具备十分丰富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且深知企业用人的准则、招聘程序以及具体的需要,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要达到就业指导全程化的目标,就要聘用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员与学生进行正面沟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点,不断丰富自身的就业知识和经验与能力,为毕业求职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五、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要构建一套可以体现学生建议的教学评价制度,同时当作检查教师工作的主要根据,让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想法及需要。教师要端正教学的态度,调整过于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情况。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应该改变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应用能力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凸显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探索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师职考核标准中,要让教学成效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此采取淘汰制度,确保教学成果的持续改善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要进行变革,希望通过以上的阐述,能够给高校从教育教学管理角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王永军.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教学与就业服务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3]陈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中国一个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挥之不去的困扰。综合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于就业难的原因、解决措施大多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就业难;原因;措施

高校毕业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力军,但随着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自身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众多刚刚毕业寻求工作机会的大学生倍感困惑。当前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排斥就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约束就业的格局,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随着1998年大学扩招政策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然而,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大学毕业生约有749万人,大学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学者顾艳霞认为,这种快速教育扩张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者赵天武认为,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社会需求的变化加剧,供需矛盾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结构总体上存在着不平衡,社会需求有限、大学生择业要求高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就业难问题的解决逐渐成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个人层面郭庆玲认为,部分大学生个人择业期望值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慢慢改变。学者罗兴社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太陈旧,“精英”人才意识浓厚。学者张朋钊同样认为,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与时俱进。这往往导致他们眼光只盯住工作稳定、待遇好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国有大企业等单位,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学者王树岩认为,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没有发散性思维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观念,他们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

2、国家层面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就业难”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原因。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使社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无疑会使原本依靠于中低端产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模式与经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不匹配,用工市场供需不平衡。换言之,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一大原因。甘长来认为,国家支持性就业政策不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措施,但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政府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出现宏观调控乏力的问题,从而可能导致“有工作没人,有人没工作”矛盾现象的出现。国家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与有效的信息支持,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不健全,导致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政府这方面工作的滞后,致使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服务。

3、社会层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了个人和国家因素以外,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葛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差距。部分高校盲目扩招,重理论轻实践,概念化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培养能力的环节,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学科和专业设置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人才培养现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学生得不到学校全面有效的帮助。覃伟丽认为,各单位对于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传统社会心理的影响,高学历成为众多招聘单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众多的招聘现场,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招聘条件中都表示对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优先考虑。唯经验论与唯学历论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扩大,对人才的选拔与聘用更加苛刻,门槛的设置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得其门而不入的重大阻碍。

三、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路径分析

1、个人层面学者丁永刚认为,大学生应摒弃非科学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与市场相适应的就业观。学者任林认为,大学生必须转变“天之骄子”的观念、不盲目追求学历,转变唯“大城市”论,合理选择职业岗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生应将自己从“精英身份”端正到“普通员工身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大学生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去基层,向西部或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等基层地方去寻找工作岗位。提高就业能力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破解严峻就业形势的关键。王亚娟学者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包容、感恩、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等五个心理资本维度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学者赵明认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使大学生自身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强实践能力。

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要将所写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国家层面学者余东华认为为了解决就业这个民生大事,国家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的现实背景下,国家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提升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增加大量就业岗位。国家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产业结构的调整从长远来说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薛晓峰认为国家应该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从宏观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政府要在宏观调控、深化教育体制、完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要做积极的工作。政府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协调工作,对大学生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就业机制,给大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毫无疑问这是最稳妥的策略。

3、社会层面学者武佳文认为,高校要从入学时就引导、灌输学生的就业春岁月知识,从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两方面引导学生就业。在专业方面,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适时增设新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高校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重视社会资本的积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社会渠道,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黄卫华认为,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冗员,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要求。现在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要想使得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突破创新,就需要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建立人才储备制度,调整人才结构,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新的生机。企业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从培养人才入手,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

四、简评

总体上来讲,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也在加深。

1、研究成就

(1)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主要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客观性。

(2)学者在研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对照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性,研究者有广阔的学术视野。

2、研究不足

(1)跨学科研究成果少,大多都从教育学来研究,很少从政治、社会、心理等其他学科进行研究,而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2)研究大多重复,对于问题、原因、对策都有太多相似性,应该拓宽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原来研究上深入研究。

(3)学者在研究时会与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但只是研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到他们对于问题采取的措施,研究成果有待加强。

(4)学者研究将普遍现象作为重点,对于特殊情况没有研究,研究缺失特殊性。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还需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大学生、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才能走好就业之路。

【摘要】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社会资源、就业生活成本、自身能力四个维度分析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自主创业

1999年教育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0年的95万扩展到2015年的728万,仍有不断扩张趋势。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正处于转型时期,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部分资源型、装备制造型和压缩产能任务较重地区失业率较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问题。据调查统计,贫困大学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20%左右,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的限制,贫困大学生更难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

一、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1、主流劳动力市场的排斥

贫困大学生出生于劣势阶层家庭,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从小接触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脉稀缺。这部分大学生就业更多的会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总体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不高。2013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9月底,来自城市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是87.7%,来自农村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则只有69.5%。从就业质量看,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制部门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1]河北省高校大部分为省属院校,招生结构较为单一,毕业生大部分为省内生源,毕业求职集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这些地区不缺优秀人才,竞争大,贫困大学生跻身其中,受阻很大,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主流劳动力市场更青睐于家庭背景好的学生,贫困大学生常常被排斥在外。

2、就业资源不完全

我国大学生就业体系还不太完善,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偏高。贫困大学生社交网络较为局限,人脉资源不足,求职更多依赖于自身搜寻,不容易获取全面的招聘信息,更接触不到优质招聘资源,求职处于劣势。北京、天津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对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北省高素质人才产生了强烈的“虹吸效应”,致使能在河北省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十分有限。人才流失、国家重点建设领域不足,河北省就业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巨大困境。河北省产能结构偏于重工业,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过程中大量工作岗位减少,毕业生供应量远高于岗位需要职工数量,就业陷入困境。[2]

3、自身能力较弱

从自身来看,贫困大学生接触优质教育资源较少,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贫困大学生一般把学习成绩看作学习的第一要义,忽视了其他方面发展,缺少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不足,领导指挥能力较差。贫困大学生社交范围面偏窄,交际能力较弱,贫困大学生在大学往往收获的只是一只文凭,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在以后的社交中也常常处于劣势,升职空间不大。[3]从外部因素来看,河北省高等院校数量多,但是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仅拥有1所“211”院校,占省内高校的0.99%。科研创新水平低,河北省得到教育部认证的科技园只有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占河北高校总数的2.6%。河北省只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上远低全国平均水平。[4]

二、破解贫困大学生困境的几点对策

1、完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调节机制,严格监管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监察机制。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机制,加强企事业单位用工规范化。鼓励开展公平竞争,为贫困大学生就业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重点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近期政府公布了一些一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对于学生找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要加强网站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人才招聘,严格控制企业来源,为学生提供健康便利的择业环境。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就业岗位。

为在校贫困大学生多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要做好毕业未就业学生的实名制工作,并通过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见习、岗位推荐、就业帮扶等“一对一”就业服务措施,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和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河北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已经在石家庄举办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工作培训班。

2、提供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在学生找工作前要对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引导,让贫困大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开设各项职业规划课程,把就业指导落实在实处。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开放,把中心放到学生就业质量,而不是就业数量上来。转变贫困大学生畸形就业理念,进行职业平等教育,鼓励贫困大学生回乡发展,带动地级及以下地区发展。

贫困大学生提供到大型企业参观的机会,开阔贫困大学生视野,激发贫困大学生创业灵感,向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大学生引荐企业家,指导学生创业。河北省就业服务局为了加强我省高校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114求职平台举办“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有奖知识竞赛”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河北省出台政策规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个人贷款给予全额贴息。

3、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综合素质问题在择业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贫困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社团资源和一些比赛,不断提高自己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考取本专业相关资格证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校期间多关注各大企业实习招聘,积累工作经验,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准备。各高校要积极引入行业专才来作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河北省各高校要抓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积极引进北京天津等地的优秀专家学者来开办讲座或授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业项目资本对接,开办高校人才交流互动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科研素养。学校要注重专业设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场素养,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作铺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