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视“特色”建设,以“特色”立刊,以“思想性、学术性、地方性”为办刊宗旨。社会科学所设“越文化研究”、“鲁迅研究”、“绍兴发展战略论坛”等专题栏目反映了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一)生活环境分析:1、经济状况:经济状况良好2、家人期望: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父母同样希望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做出点成就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3、家庭文化:父母偏保守,但新鲜事物同样乐于接受,但缺乏进取创新精神,家风正派,处事谨慎细致4、对我的影响:希望有稳定的工作,能做出一番成就,做事细致耐心,生活生动快乐(二)学校环境分析:绍兴文理学院是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创立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区。学校现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上虞分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以及绍兴广播电视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成人教育在册学生近1万人,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38人,副高职称381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1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36人,正高职称126人,副高职称300余人;另有外聘院士8人。学校设本部、兰亭、上虞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5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另有校本部规划发展用地1000余亩。图书馆藏书260万册,还建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2个国家特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计算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3个浙江省级重点学科,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3个浙江省级重点专业,会计学、小学教育、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生物、电工电子、物理等3个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越文化研究中心是首批浙江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是浙江省高校外国留学生书法教育基地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基地。学校还有越文化研究院、绍兴经济研究院、鲁迅研究所、纺织工程研究所、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规划研究所等54个科研机构;公开出版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目前,学校正牢固树立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修德求真"的校训,以内涵发展与提升为主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着力提升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推进科学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力争早日建成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绍兴大学。(三)社会环境分析:当今社会失业人数增加,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继续走低,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大学生竞争激烈,我们必须正视这些,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打算;国家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失业率,我们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一是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丰富,二是一些职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所以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多多实践。
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视“特色”建设,以“特色”立刊,以“思想性、学术性、地方性”为办刊宗旨。社会科学所设“越文化研究”、“鲁迅研究”、“绍兴发展战略论坛”等专题栏目反映了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好发的,很正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为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稿周期,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本刊近期将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热诚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
1.《诗可以怒--兼论屈赋的抒情特色》,《探索》1987年第5期,1987年10月2.《〈九章·涉江〉首章的错简与整理》《绍兴师专学报》(CN33-1017)1988年第2期,1988年4月3.《从对域外称呼的演变看历代中国文化心态》《古籍整理》1989年第1期,1989年6月4.《融方言研究于古汉语教学的尝试》浙江师范大学《高师函授》1993年第4期,1993年8月5.《说仁》,台北《思源》第47期,1994年12月6.《唐代浙东诗论略》《宁波大学学报》(ISSN1001-5124,CN33-1133/C)1995年第1期,1995年3月7.《说士》,台北《孔孟月刊》第34卷第1期,1995年9月8.《言语的歧义及其破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第35期,1995年9月9.《说礼》,《孔孟月刊》第43卷第5期,1996年1月10.《说和》,《孔孟月刊》第35卷第2期,1996年10月11.《〈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孔孟月刊》第35卷第5期,1997年1月12.《〈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笺证》《孔孟月刊》第35卷第9期,1997年5月13.《〈诗经·魏风·伐檀〉“君子”考辩》《中国典籍与文化》(ISSN1004-3241)1997年第3期,1997年8月14.《“文化”的原典意义发微》日本东京《中国研究》(ISBN7-962-278-116-0)第31期,1997年10月15.《韩非思想平议》,《孔孟月刊》第37卷第3期,1998年11月16.《〈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章笺释》《孔孟月刊》第37卷第5期,1999年1月17.《〈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补证》《孔孟月刊》第37卷第9期,1999年5月18.《〈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章疏证》《孔子研究》(ISSN1002-2627,CN: 37-1037/C)2000年第2期,2000年5月19.《〈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章商兑兼释“子莫”》《华学》(ISBN7-80047-322-8)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8月20.《歌诗之“类”与“六义”次第》,《孔孟月刊》第39卷第7期,2001年3月21.《孔门言语科考论》,台北《孔孟学报》2001年号,2001年9月22.《古“语”述论》《“孔学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57-02-9417-5),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2001.1023.《〈孔子诗论〉五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ISBN7-80622-781-4),上海书店,2002年3月24.《春秋诗学经典命题释证》《中国学术》(ISBN7-100-03465-5/C173)第9辑,2002年第1辑,2002年3月25.《迹熄诗亡与春秋赋诗传统的终结》,《孔孟月刊》第40卷第10期,2002年6月26.《竹书〈孔子诗论〉刍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ISBN7-5617-3030-6)第20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27.《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校笺》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经学研究论丛》(ISBN957-15-1190-0)第11辑,台湾学生书局,2003年6月28.《竹书〈孔子诗论〉的论诗特点及其诗学史地位》台北《汉学研究》(ISBN7-108-02228-1)第21卷第1期,2003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N11-4116/C)2003年第6期29.《释〈论语·泰伯篇〉曾子之“吾友”》,《孔孟月刊》第41卷第11期,2003年7月30.《读〈论语〉表微二则》,《孔孟月刊》第42卷第6期,2004年2月31.《读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二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ISBN7-80678-213-3),上海书店,2004年7月32.《释“行有格”、“有耻且格”的“格”》《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ISSN1001-4403)2004年第4期,2004年8月33.《〈论语〉编纂年代考》,台北《孔孟学报》2004年号,2004年9月34.《从意象链看〈诗·召南·草虫〉的礼俗内涵》《古代文学理论研究》(ISBN7-5617-4031-X)第22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2月35.《从〈论语〉与古语的相关性看孔门的知识资源与话语背景》《儒林》(ISBN7-5607-3075-2)第1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6.《事类之“语”及其成立之证明》《淮阴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ISSN1009-7961,CN32-1605/T)2005年第4期,2005年8月37.《〈论语〉与古“语”关系疏证》,《孔孟学报》2005年号,2005年9月38.《回到常识:国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北京大学《国学研究》(ISBN7-301-09775-1/G·1648)第十六卷,2005年12月39.《〈国语·周、鲁、齐、郑、楚、晋语〉的结构模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台北《汉学研究》(ISSN0254-4466 GPN2007200025)第23卷第2期,2005年12月40.《〈国语〉的文类及八“语”遴选的背景——从“语”的角度的研究》《文史》(CN11-16781K )2006年第2辑,2006年5月41.《〈论语·里仁〉“君子怀德”章考辨》《中华文史论丛》(ISSN1002-0039,CN31-1984/K)2006年第3辑, 2006年9月42.《〈国语·越语〉韦注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6年第5期, 2006年9月43.《〈国语·楚语〉韦注辨正》《长江学术》(CN42-1754/1-1)2006年第4期,2006年10月44.《〈孟子〉旧注商兑九则》《儒林》(ISBN7-5607-3300-X)第3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45.《〈国语·吴语〉韦注整理与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6年第6期,2006年11月46.《为了免于恐怖的自由——韩非思想平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6年第6期,2006年12月47.《语:一种古老的文类和教材——以言类之“语”为例》《文史哲》(ISSN0511-4721,CN37-1101/C)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新华文摘》(ISSN1001-6651,CN11-1187/Z)2007年第8期,2007年4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ISSN1000-4246,CN31-1889/C)2007年第2期,2007年4月48.《〈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传统中国研究集刊》(ISBN978-7-208-07490-3/K·1392)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49.《〈国语·晋语三〉韦注辨正》《淮阴工学院学报(人文版)》(ISSN1009-7961,CN32-1605/T)2007第2期,2007年4月50.《〈国语·郑语〉韦注辨正》《古籍研究》(ISBN978-7-81110-319-9)2007年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51.《〈国语·齐语〉韦注辨正》,《文史》(CN11-1678/K)2007年第3辑,2007年8月52.《〈国语·晋语一〉韦注辨正》香港《九州学林》(ISSN1729-9756)2007年秋季卷,2007年9月53.《〈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系本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皆半说》《中国哲学史》(ISSN1005-0396,CN11-3042/B)2007年第4期,2007年11月54.《秦简〈为吏之道〉的思想史意义发微——从其集锦特色谈起》《浙江社会科学》(ISSN1004-2253,CN33-1149/C)2007年第6期,2007年11月《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ISSN1007-0648,CN11-4327/K)2008年第2期,2008年2月55.《〈国语·晋语二〉韦注辨正》《励耘学刊》(ISBN978-7-5077-6086-9)2007年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56.《〈国语·鲁语〉韦昭注辨正》《齐鲁学刊》(ISSN1001-022X,CN37-1085/C)2008年第1期,2008年1月57.《〈国语·晋语八〉韦昭注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8年第2期,2008年3月58.《徐元诰〈国语集解〉刊误》《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8年第4期,2008年7月59.《国语》公序本与明道本比较研究——以《周语上》为例澳门近代文学会《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ISBN978-99937-27-11-8),2008年11月60.《国语韦昭注辨正》《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9年第3期,2009年5月61.《孔子在川上叹什么》《学术月刊》(ISSN0439-8041,CN31-1096/C)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ISSN1007-6689,CN11-4243/B)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62.《古代言类之“语”的流传、变异及其思想史意义》《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9年第5期,2009年10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ISSN1001-2893,CN11-4319/G)2010年第3期,2010年3月63.《国语》版本源流及公序本系统二子本之对比《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ISBN978-7-5445-1196-4),长春出版社,2009年12月64.《〈国语〉韦昭注辨正札记》《语文知识》(ISSN1003-6210)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65.《历史真实,或者政治正确——文献记载与文本解读的两种取向》《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N11-4116/C)2010年第5期,2010年5月66.《离骚》乱辞新解《绍兴文理学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 )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ISSN1001-2893,CN11-4319/G)2012年第2期,2012年2月67.韦昭注 《国语》公序本二子本之对比《齐鲁学刊》(ISSN1001-022X,CN37-1085/C)2011年第4期,2011年 7月68. 《国语》分章商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69.《〈荀子·大略篇〉研究》《文学遗产》(ISSN0257-5914,CN11-1009/1)2012年第1期,2012年1月70.《两汉的屈原批评及〈楚辞章句〉的解释取向》台湾政治大学《第八届汉代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78-986-03-3870-6)2012年10月71.《吴越争霸史事系年考辨》《绍兴文理学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12年第6期2012年11月72.《从论辩游戏五称三穷看〈天问〉的成因》《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3年第1期,2013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ISSN1001-2893,CN11-4319/G)2013年第6期73.句践献给吴王的不是西施《光明日报》国学版,2013年11月4日74.《调腔早期传播时地考略》,与吴宗辉合作,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4年第12期,2014年12月75. 调腔声腔源流考述,与吴宗辉合作,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ISSN1008-293X,CN33-1209/C),2014年第5期,2014年10月
1.《诗可以怒--兼论屈赋的抒情特色》,《探索》1987年第5期,1987年10月2.《〈九章·涉江〉首章的错简与整理》《绍兴师专学报》(CN33-1017)1988年第2期,1988年4月3.《从对域外称呼的演变看历代中国文化心态》《古籍整理》1989年第1期,1989年6月4.《融方言研究于古汉语教学的尝试》浙江师范大学《高师函授》1993年第4期,1993年8月5.《说仁》,台北《思源》第47期,1994年12月6.《唐代浙东诗论略》《宁波大学学报》(ISSN1001-5124,CN33-1133/C)1995年第1期,1995年3月7.《说士》,台北《孔孟月刊》第34卷第1期,1995年9月8.《言语的歧义及其破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第35期,1995年9月9.《说礼》,《孔孟月刊》第43卷第5期,1996年1月10.《说和》,《孔孟月刊》第35卷第2期,1996年10月11.《〈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孔孟月刊》第35卷第5期,1997年1月12.《〈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笺证》《孔孟月刊》第35卷第9期,1997年5月13.《〈诗经·魏风·伐檀〉“君子”考辩》《中国典籍与文化》(ISSN1004-3241)1997年第3期,1997年8月14.《“文化”的原典意义发微》日本东京《中国研究》(ISBN7-962-278-116-0)第31期,1997年10月15.《韩非思想平议》,《孔孟月刊》第37卷第3期,1998年11月16.《〈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章笺释》《孔孟月刊》第37卷第5期,1999年1月17.《〈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补证》《孔孟月刊》第37卷第9期,1999年5月18.《〈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章疏证》《孔子研究》(ISSN1002-2627,CN: 37-1037/C)2000年第2期,2000年5月19.《〈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章商兑兼释“子莫”》《华学》(ISBN7-80047-322-8)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8月20.《歌诗之“类”与“六义”次第》,《孔孟月刊》第39卷第7期,2001年3月21.《孔门言语科考论》,台北《孔孟学报》2001年号,2001年9月22.《古“语”述论》《“孔学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57-02-9417-5),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2001.1023.《〈孔子诗论〉五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ISBN7-80622-781-4),上海书店,2002年3月24.《春秋诗学经典命题释证》《中国学术》(ISBN7-100-03465-5/C173)第9辑,2002年第1辑,2002年3月25.《迹熄诗亡与春秋赋诗传统的终结》,《孔孟月刊》第40卷第10期,2002年6月26.《竹书〈孔子诗论〉刍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ISBN7-5617-3030-6)第20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27.《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校笺》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经学研究论丛》(ISBN957-15-1190-0)第11辑,台湾学生书局,2003年6月28.《竹书〈孔子诗论〉的论诗特点及其诗学史地位》台北《汉学研究》(ISBN7-108-02228-1)第21卷第1期,2003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N11-4116/C)2003年第6期29.《释〈论语·泰伯篇〉曾子之“吾友”》,《孔孟月刊》第41卷第11期,2003年7月30.《读〈论语〉表微二则》,《孔孟月刊》第42卷第6期,2004年2月31.《读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二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ISBN7-80678-213-3),上海书店,2004年7月32.《释“行有格”、“有耻且格”的“格”》《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ISSN1001-4403)2004年第4期,2004年8月33.《〈论语〉编纂年代考》,台北《孔孟学报》2004年号,2004年9月34.《从意象链看〈诗·召南·草虫〉的礼俗内涵》《古代文学理论研究》(ISBN7-5617-4031-X)第22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2月35.《从〈论语〉与古语的相关性看孔门的知识资源与话语背景》《儒林》(ISBN7-5607-3075-2)第1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6.《事类之“语”及其成立之证明》《淮阴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ISSN1009-7961,CN32-1605/T)2005年第4期,2005年8月37.《〈论语〉与古“语”关系疏证》,《孔孟学报》2005年号,2005年9月38.《回到常识:国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北京大学《国学研究》(ISBN7-301-09775-1/G·1648)第十六卷,2005年12月39.《〈国语·周、鲁、齐、郑、楚、晋语〉的结构模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台北《汉学研究》(ISSN0254-4466 GPN2007200025)第23卷第2期,2005年12月40.《〈国语〉的文类及八“语”遴选的背景——从“语”的角度的研究》《文史》(CN11-16781K )2006年第2辑,2006年5月41.《〈论语·里仁〉“君子怀德”章考辨》《中华文史论丛》(ISSN1002-0039,CN31-1984/K)2006年第3辑, 2006年9月42.《〈国语·越语〉韦注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6年第5期, 2006年9月43.《〈国语·楚语〉韦注辨正》《长江学术》(CN42-1754/1-1)2006年第4期,2006年10月44.《〈孟子〉旧注商兑九则》《儒林》(ISBN7-5607-3300-X)第3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45.《〈国语·吴语〉韦注整理与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6年第6期,2006年11月46.《为了免于恐怖的自由——韩非思想平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6年第6期,2006年12月47.《语:一种古老的文类和教材——以言类之“语”为例》《文史哲》(ISSN0511-4721,CN37-1101/C)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新华文摘》(ISSN1001-6651,CN11-1187/Z)2007年第8期,2007年4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ISSN1000-4246,CN31-1889/C)2007年第2期,2007年4月48.《〈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传统中国研究集刊》(ISBN978-7-208-07490-3/K·1392)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49.《〈国语·晋语三〉韦注辨正》《淮阴工学院学报(人文版)》(ISSN1009-7961,CN32-1605/T)2007第2期,2007年4月50.《〈国语·郑语〉韦注辨正》《古籍研究》(ISBN978-7-81110-319-9)2007年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51.《〈国语·齐语〉韦注辨正》,《文史》(CN11-1678/K)2007年第3辑,2007年8月52.《〈国语·晋语一〉韦注辨正》香港《九州学林》(ISSN1729-9756)2007年秋季卷,2007年9月53.《〈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系本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皆半说》《中国哲学史》(ISSN1005-0396,CN11-3042/B)2007年第4期,2007年11月54.《秦简〈为吏之道〉的思想史意义发微——从其集锦特色谈起》《浙江社会科学》(ISSN1004-2253,CN33-1149/C)2007年第6期,2007年11月《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ISSN1007-0648,CN11-4327/K)2008年第2期,2008年2月55.《〈国语·晋语二〉韦注辨正》《励耘学刊》(ISBN978-7-5077-6086-9)2007年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56.《〈国语·鲁语〉韦昭注辨正》《齐鲁学刊》(ISSN1001-022X,CN37-1085/C)2008年第1期,2008年1月57.《〈国语·晋语八〉韦昭注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8年第2期,2008年3月58.《徐元诰〈国语集解〉刊误》《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8年第4期,2008年7月59.《国语》公序本与明道本比较研究——以《周语上》为例澳门近代文学会《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ISBN978-99937-27-11-8),2008年11月60.《国语韦昭注辨正》《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9年第3期,2009年5月61.《孔子在川上叹什么》《学术月刊》(ISSN0439-8041,CN31-1096/C)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ISSN1007-6689,CN11-4243/B)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62.《古代言类之“语”的流传、变异及其思想史意义》《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9年第5期,2009年10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ISSN1001-2893,CN11-4319/G)2010年第3期,2010年3月63.《国语》版本源流及公序本系统二子本之对比《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ISBN978-7-5445-1196-4),长春出版社,2009年12月64.《〈国语〉韦昭注辨正札记》《语文知识》(ISSN1003-6210)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65.《历史真实,或者政治正确——文献记载与文本解读的两种取向》《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N11-4116/C)2010年第5期,2010年5月66.《离骚》乱辞新解《绍兴文理学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 )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ISSN1001-2893,CN11-4319/G)2012年第2期,2012年2月67.韦昭注 《国语》公序本二子本之对比《齐鲁学刊》(ISSN1001-022X,CN37-1085/C)2011年第4期,2011年 7月68. 《国语》分章商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69.《〈荀子·大略篇〉研究》《文学遗产》(ISSN0257-5914,CN11-1009/1)2012年第1期,2012年1月70.《两汉的屈原批评及〈楚辞章句〉的解释取向》台湾政治大学《第八届汉代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78-986-03-3870-6)2012年10月71.《吴越争霸史事系年考辨》《绍兴文理学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12年第6期2012年11月72.《从论辩游戏五称三穷看〈天问〉的成因》《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3年第1期,2013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ISSN1001-2893,CN11-4319/G)2013年第6期73.句践献给吴王的不是西施《光明日报》国学版,2013年11月4日74.《调腔早期传播时地考略》,与吴宗辉合作,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4年第12期,2014年12月75. 调腔声腔源流考述,与吴宗辉合作,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ISSN1008-293X,CN33-1209/C),2014年第5期,2014年10月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好发的,很正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为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稿周期,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本刊近期将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热诚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1.请网上投稿,网址为:请按照我编辑部提供的模板对您的文章(word格式)进行排版。并提供打印稿一份(请在稿件首页签名并注明投稿日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好发的,很正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为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稿周期,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本刊近期将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热诚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1.请网上投稿,网址为:请按照我编辑部提供的模板对您的文章(word格式)进行排版。并提供打印稿一份(请在稿件首页签名并注明投稿日期)
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视“特色”建设,以“特色”立刊,以“思想性、学术性、地方性”为办刊宗旨。社会科学所设“越文化研究”、“鲁迅研究”、“绍兴发展战略论坛”等专题栏目反映了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好发的,很正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为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稿周期,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本刊近期将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热诚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好发的,很正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为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稿周期,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本刊近期将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热诚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1.请网上投稿,网址为:请按照我编辑部提供的模板对您的文章(word格式)进行排版。并提供打印稿一份(请在稿件首页签名并注明投稿日期)
专著: 《南明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12月版。 《中华文化格局中的越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求真与问美:古典小说名著新探》,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7月版。 《金瓶梅新证》,黄山书社,1999年1月版。 论文: 《清初散文中枢:从李世熊看明遗民散文创作网络》,《浙江大学学报》2013(5)。 《2001-2011的古代小说研究》(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3(10)。 《古汉语环境中“文献”语义确解》,《新亚论丛》第13期(2012年12月,香港新亚研究所)。 《明清绍兴的人口规模与“士多”现象——韩国崔溥〈漂海录〉有关绍兴记载解读》,《浙江社会科学》2012(2)。 《〈且朴斋诗稿〉:遗民徐懋曙的诗史追求——稀见明遗民文学别集撷英之一》,《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4)。 《篡窃的文学经典:〈画网巾先生传〉并非戴名世原创》,《文学遗产》2010(1)。 《郭之奇抗清殉节的新材料》,《文献》2010(4)。 《吴越文化比较论》,《中国越学》第二辑(2010年4月)。 《秦末越地“换了人间”说献疑》,《浙江社会科学》,2009(2)。《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评〈明清辞赋述略〉》,《学术界》2009年第1期。 《神话的消解:诗史互证澄清一桩文化史公案》,《复旦学报》,2008,(2)。 《勾践“长颈鸟喙”别论》,《浙江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吴承恩:西游记著作权的发现——关于20世纪初小说考据学的省思之一》,《东南大学学报》,2008,(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5)全文转载。 《君王、臣子、庶民——遗民张岱历史散文书写中的对象考察》,《上海大学学报》,2007,(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1)全文转载。 《南明文学文献的当代传播考略》,《西北师大学报》,2007,(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越国崛起: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范本》,《社会科学战线》,2007,(1)。 .《别一时代与文体视野中的张岱小品》,《文学遗产》,2006,(1)。《新华文摘》2006,(9)论点摘编。 《一个完整的南明文学观》,《学术论坛》,2006,(9)。 《匪夷所思的想象探戈:评盛鸿郎〈萧鸣凤与《金瓶梅》〉》,《文艺研究》,2006,(8)。 《伊何底止的指鹿为马:〈金瓶梅〉作者“萧鸣凤”说新证驳议》,《学术界》,2006,(4)。 《无中生有的政治“罪行”:〈金瓶梅〉作者“萧鸣凤”说新证驳议》,《明清小说研究》,2006,(3)。 《疏误明显、雕琢未周的大工程——〈全清词·顺康卷〉综检》,台湾大学《台大中文学报》第22期(2005年6月)。 《澹归〈遍行堂集〉的民族思想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 《从“五四”再出发:重评金圣叹的“腰斩”〈水浒〉》,《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更考遗民删作伴,不须牛侩辱墙东”——清初“遗民录”编撰与遗民价值观传播新考》,《中国诗歌研究》第3辑(2005年8月)。 《清初诗坛中坚:遗民-性情诗派》,《复旦学报》,2004,(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3)全文转载。 《“真诗”的探寻:清初明遗民诗论》,《中山大学学报》 2004,(5)。 《〈全清词·顺康卷〉指瑕》,《学术研究》,2004,(6)。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10)全文转载。 《雕琢未周、瑕疵明显的大工程——〈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疏误综检》(第一作者),《求索》,2004,(7)。 《清初明遗民诗人栖迟韶关丹霞山史事综考》,《华学》第7辑(2004年12月)。 《清初明遗民别集所见佚失曲目七种略证》,《中国文学研究》,2004,(3)。 《明清之际杭州卓氏四作家生平事迹考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8)全文转载。 《谁怜白骨掩黄沙——清初绍兴二遗民的生平与创作》,《绍兴文理学院学院》2004,(5)。 《全唐诗“红楼”意象与〈红楼梦〉命意发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大语言文化学报》第六卷第1期(2003年12月)。 《屈大均之友石濂:一位值得关注的清初岭南诗僧》,《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6)全文转载。 《越文化研究纲要》,《绍兴文理学院学院》,2003,(4)。 《张潮:从历史尘封中披帏重出的一代诗坛怪杰》,《苏州大学学报》2002,(1)。 《清初文学文献拾遗三札》,《文献》,2002,(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6)全文转载。 《续〈有关红学的新材料〉》,《明清小说研究》,2002,(3)。 《红学视野中的〈随园诗话〉版本》,台湾《古今艺文》,2002年第11期。 《佛家“论议”、“说话”考》,《复旦学报》,2001,(1)。《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3)摘要。 《唐五代通俗小说综论》,《海南大学学报》,2001,(2)。《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五期“高校学者论坛”重点摘要。 《曹雪芹祖籍“辽阳说”新证》,《红楼梦学刊》,2001,(3)。 《有关红学的新材料》,《明清小说研究》,2001,(2)。 《“林黛玉”创作〈葬花吟〉、〈五美吟〉有借鉴》,《东岳论丛》,2001,(1)。 《补〈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一卷第4期(2001年12月出版)。 《〈随园诗话〉涉红材料真伪新考》,韩国《国际中国学研究》第3辑(2001年12月)。 《八卷本〈搜神记〉成书时代新考》,《文史》,2000,(5)。 《近年<金瓶梅>作者研究新说四种检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5)。 《浊秽厕神与窈窕女仙──紫姑神话文化意蕴发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4)。 《近年〈金瓶梅〉作者新说检讨》,台湾中央研究院《古今论衡》第4期(2000年6月出版)。 《民族主义:〈金瓶梅〉作者的隐微情怀》,《延边大学学报》,1999,(1)。 《〈金瓶梅〉作者的家乡酒》,《徐州师大学报》,1999,(1)。 《佛道教描写与〈金瓶梅〉的成书时代新探》,台湾大学《中外文学》第26卷第10期(1998年3月)。 《〈金瓶梅〉五十三至五十七回真伪论考》,台湾大学《中外文学》第27卷第4期 (1998年9月)。 《〈金瓶梅〉抄本考源》,《中国文学研究》,1998,(4)。 《〈金瓶梅〉地理原型探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8,(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11)全文转载。 《小说家之外:〈金瓶梅〉作者的三重特殊角色》,《东岳论丛》,1998,(6)。 《论宋元明小说戏曲发迹变泰题材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复旦学报》,1997,(6)。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2)全文转载。 《地平线下的风景——〈金瓶梅〉女性弱者形象浅论》,《东岳论丛》,1997,(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8)全文转载。 《两宋时期新小说观念的觉醒》,《晋阳学刊》,1997,(5)。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评〈浙东唐诗之路〉》,《浙江社会科学》,1997,(2)。 《从〈金瓶梅词话〉的零碎语料看作品之影射背景与作者之边塞经历》,《华侨大学学报》,1997,(4)。 《梅香缕缕出金瓶:〈金瓶梅〉审丑-审美特色管窥》,《徐州师院学报》,1996,(3)。 《污秽西门府,纯洁〈金瓶梅〉:〈金瓶梅〉斥淫描写辨正》,《东岳论丛》,1995,(5)。《新华文摘》1995,(12)全文摘要。 《怪、力、乱、神:〈封神演义〉的文化品位》,《晋阳学刊》,1995,(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1)全文转载。 《再论〈红楼梦〉的非现实主义品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5)全文转载。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三国演义〉主题再探》,《晋阳学刊》,1994,(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4全文转载。 《飞辩骋词客,说破三国梦——〈三国演义〉与传统重说文化》,《湖北大学学报》,1994,(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4)全文转载。 《也论〈水浒〉之为农民起义说》,《东岳论丛》,1994,(6)。 《评〈废都〉的艺术模仿》,《北京社会科学》,1994,(1)。 《〈三国演义〉塑造曹操典型一法》,《池州师专学报》,1994(2)。 《石头原型与文学传统》,《东岳论丛》,1993,(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1994,(1)全文转载。 《历史的错失: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金圣叹》,《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3,(3)。 《一部有严重错误倾向的小说:评柯云路〈陌生的小城〉》,《池州师专学报》,1993(2)。 《〈三国演义〉二题》,《明清小说研究》,1992,(2)。 《潘金莲:长在男权主义粪土上的恶之花》,《阜阳师院学报》,1992,(2)。 《忧伤情结与莲荷原型——席慕容的艺术世界透视》,《淮北煤炭师院学报》,1992,(3)。 《另一只眼:从超现实主义角度审视〈红楼梦〉》(上、下),《池州师专学报》,1991,(1)、(2)。 《刘勰心物感应说的文化根源》,《居巢学刊》,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