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园林专业与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园林专业与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学位论文

[1]赵军.从自囿走向开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张锋.朱启铃与北京市政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07.

[4]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5]李在辉.天津租界园林与保护[D].天津大学,2006

[6]王志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D].厦门大学,2007.

[8]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9]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0]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11]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2]薛春莹.北京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13]李珊珊.重庆中央公园: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4]王蕾.城市绿地分类信息管理系统[D].新疆农业大学,2006.

[15]杜广如.城市绿地空间系统的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16] Shi Mingzheng. Beijing Transforms: Urban Infrastructure. Public Works, and Social Change inthe Chinese Capital. 1900-1928. 1993.

专著:

[1]吴良 镛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同济大学,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王炜,闫虹.老北京公园开放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5]贾琚.北京私家园林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北京经济委员会编.北京园林绿化志[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7]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北京动物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8]北海景山公园管理处.北海景山公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民国)陈植编.都市与公圈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0](民国)陆衣言.南京游览指南[M]?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版,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

[11]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2]于海漪.南通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3]陈宗藩.燕都丛考[M].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14]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简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5]张彤,张岩.天津历史名园[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6]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等编,杨大辛主编.近代天津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7]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8]石家庄市规划局.石家庄市规划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19]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0]秦皇岛市城乡管理委员会地方志办公室.秦皇岛市城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1.

[21]杨淑秋,王志.保定市园林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22]李松欣,梁翔南,延凤桐,王信,潘锡章.保定市城乡建设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3]张家口市建设档案馆.张家口市城乡建设纪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4]王亚男,1900-1949年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5]京都市政公所编.京都市政汇览[M].北京:京都市政公所,1919.

文化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链接发不出去,在维基百科上比较全可以看一下

《浅谈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艺术》摘要:园林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功能表达,同时也具有深层次的艺术性。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园林与艺术文化关系密切,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园林意境因艺术而生。文章分析了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园林设计的艺术体现进行探讨。关键词:园林设计;艺术体现;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与人口高度密集化越来越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学的应运而生。园林景观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构造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美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着现在的、气候状况、生活环境以致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可以说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1 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同时受到行政管理的非理性干预、对古典园林手法现代诠释能力的缺乏、设计时不合理的限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园林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规划设计考虑片面,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多设有一定面积的水景,如喷泉、瀑布、人工湖等,这些人工水景一般都独立于城市天然水系之外,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利用后多直接排于下水道,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补充到城市水系。而且水景设计中水渠底部和两岸大多采用硬质铺装,致使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水质保持难度增加,为了保持景观必须经常换水。这样不仅需要人力物力,提高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无法持续贯彻,本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规划理念与方案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空洞,肤浅而花哨,设计的理念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切实反映。方案停留在平面阶段,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功能。规划设计名品精品意识太强,对人性的关怀不够,以人为本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贯彻,不能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第三,植物的配置不当。没有很好的立足于基地本体,基地生态的观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均等未能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实际结合,例如将不是喜荫耐荫的植物安排在地下停车场等高度荫蔽的场所,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一种破败凄凉之感,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不应有的破坏。最后,园林景观单一。许多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植物有各种观赏价值之外,还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单一品种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景观的需求。2 通过园林的各个元素,体现园林的艺术性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和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而且三个要素里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休息环境,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园林建设与艺术相互完美地结合起来。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的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问艺术实体。园林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环境,更是一种艺术形象。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我国园林历史悠久,它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通常情况下,园林景观的优劣与否,除部分受制于天时地利外,更多地取决于造园的设计者是否匠心独运,是否能巧妙地运用地域和环境上的特点,融自身的审美观念于其中,自树一帜,而园林的艺术性在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2.1 空间布局的艺术性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布局时要注意园林空间融合,动静的分区,对空间进行灵活的应用,保证其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性。园林构图要遵循一定的艺术美的原则,讲求美的形式,使园林风景在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及比拟与联想的艺术创作中趋于完美。这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园林的空间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等,并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意构思,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2.2 园林绿化植物的艺术性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起着美化和丰富空间的作用,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针对实际情况,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的环境主题。例如节日广场或者公园,就是欢快,喜庆的气氛,在色彩上大多以暖色调为主,而烈士陵园则就应该庄严肃穆,色调以冷色调为主。2.3 铺装材料的艺术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园林铺装的表现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风格各具特色。园林铺装一般作为空间的背景,很少成为主景,它以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境,以增加园林的景色。其色彩通常以中性色彩为主,以少量偏暖或偏冷的色彩做装饰性纹样,做到稳定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铺地的色彩要与园林空间的气氛相协调,纹样因场所的不同也各有变化。铺装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材料质感上。根据空间、氛围的不同,选择或粗糙或光滑细致的材料。一般大空间的铺装要采用粗糙质感的,线条明显厚实的材料,给人一种稳重、沉着的感觉。另外粗糙的材料表面吸收光线,不晕眼。小空间选用光滑精细的材料较好,能给人轻巧、精致的感觉。2.4 园林小品的艺术性园林小品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它不仅是花坛、灯具、花架、座椅等设施,山石、喷泉、雕像等等,都用它们的语言沟通着观赏者的心,尽力为人们提供服务,满足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园林小品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在园林中可观可赏,又可组景,它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使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了变化和明确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园林小品可以渲染气氛,具备相对独立的意境和一定的思想内涵,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这是小品的核心与生命力所在。3 总结园林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园林设计与艺术相互结合达到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那就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艺术最重要的永恒原则之一就是科学性,园林艺术也是如此,都在试图表现根源上的自然规律。在当今社会,园林设计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园林绿化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效地防治或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又有将文化、艺术、教育和游息结合为一体的经济价值。园林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形成园林的特有的艺术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园林设计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作为园林设计工作者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要把握传统园林的精髓,结合现代园林设计的理念,再次创造现代园林的辉煌。参考文献[1]曾艳.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艺术性[J].艺术传媒,2009,(08).[2]杨洁琼.园林设计中的艺术体现浅析[J].华章,2010,(23).[3]曾琬婕.园林设计与艺术的结合[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12).[4]王请.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5]卢上瓦,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转载时如有可能请保留以下链接, 作者将表示感谢!本论文由华人论文网提供:

林业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我帮你下载,我这有--gms

建议你去幸福校园看看 里面有些样子 你可以参考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一种珍贵的艺术明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艺术形象上讲是讲究和谐完美;从艺术风格上将追求雍容典雅;从意境上尚崇含蓄深邃;从布局上力求珑玲别致;同时从欣赏角度上又能做到雅俗共赏。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渊源我国古典园林的出现和发展,跟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游猎,所以也叫游囿。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帝王游息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那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且规模很大。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话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黄栌育苗技术与园林应用摘要:本文在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从种子采集、处理、播种及苗期管理等方面论述了黄栌育苗的关键技术,并在园林苗木生产及园林绿化应用中提供参考。关键词:黄栌;播种育苗;苗期管理; 园林应用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又名黄心木,烟树,属漆树科,黄栌属。分布广泛,在我国西北、华北、西南、浙江、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西亚、南欧也有。垂直分布可达1500m,常生于半阳坡及阴坡,密集生长,自成群落。1、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枝髓黄色;树冠卵圆形或圆形,叶互生,近圆形或倒卵形,长3-8cm,宽2.5-6cm,侧脉6-11对,先端微凹或钝,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核果小,肾形,径3-4mm,熟时红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黄栌栽培变种有红叶黄栌(Var.cinerea Engl),毛黄栌(Var.pubescens Engl),紫叶黄栌(Cv.atropurpurea)和四季花黄栌(Cv.semperfloreus)。黄栌喜光耐荫;耐寒抗旱,耐瘠薄和碱性土壤,但以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地生长较好,不耐积水;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萌蘖能力。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但对绿化物较敏感。2.育苗技术2.1种实采集选择结果早 ,品质优良的健壮母树,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实成熟变为黄褐色时,及时采收,否则遇风容易将种子全部吹落。将种子采集后风干,去杂,过筛,精选,晾干,存放到干燥阴凉处备用,并防止虫害、鼠害。2.2种实处理黄栌的果皮有坚实的栅栏细胞层,阻碍水分的渗透,因此必须在播种前先进行种子处理。一般于1月上旬先将种子风选或水选除去秕种,然后加入清水,用手揉搓几分种,洗去种皮上的粘着物,滤净水,重换清水并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浸泡3d,捞出掺2倍的细沙,混匀后贮藏于背阴处,令其自然结冰进行低温处理。至2月中旬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处挖深约40cm,长宽约60~80cm的催芽坑,然后将种沙混合物移入坑内,上覆10cm左右的细沙,中间插草束通气,坑的四周挖排水沟,以防积水。在催芽过程中应注意经常翻倒,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使种子接受外界条件均匀一致,发芽势整齐,同时防止种子腐烂。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子吸水膨胀,开始萌芽,待有25-30%左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2.3、圃地选择及整地选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水肥条件较好,排水良好的壤土为育苗地。土壤粘度较大时,可结合整地加入适量细沙或蛭石进行土壤改良,整地时间以3月上中旬为宜,整地时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左右,并施30~50㎏复合肥,深翻耙细捡去杂物。2.4播种黄栌育苗一般以低床为主,为了便于采光,南北向作床,苗床宽1.2m,长视地形条件而定,床面低于步道10~15cm,播种时间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播前3-4天用福尔马林或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灌足底水。待水落干后按行距33cm,拉线开沟,将种沙混合物稀疏撒播,每667m2用种量6~7㎏。下种后覆土约1.5~2cm,轻轻镇压、整平后覆盖地膜。同时在苗床四周开排水沟,以利秋季排水。注意种子发芽前不要灌水。一般播后2~3周苗木出齐。2.5苗期管理2.5.1灌溉与排水苗木出土后,根据幼苗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确定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一般在苗木生长的前期灌水要足,但在幼苗出土后20天以内严格控制灌水,在不致产生旱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灌水,间隔时间视天气状况而定,一般10~15天浇水一次;后期应适当控制浇水,以利蹲苗,便于越冬。在雨水较多的秋季,应注意排水,以防积水,导致根系腐烂。2.5.2间苗、定苗由于黄栌幼苗主茎常向一侧倾斜,故应适当密植。间苗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间苗,在苗木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在叶子相互重叠时进行,留优去劣,除去发育不良的、有病虫害的、有机械损伤的和过密的,同时使苗间保持一定距离,株距以7-8cm为宜。另外可结合一、二次间苗进行补苗,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2.6 病害防治:黄栌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立枯病、白粉病和霉病等。2.6.1.蚜虫:危害叶片、嫩茎、花蕾和顶芽,造成叶片皱缩,卷曲,虫瘿以致脱落,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可在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受害枝条,消灭越冬虫卵;蚜虫大量发生时,可喷40%氧化乐果、5~8月每15天喷一次乐果、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氨磷1000-1500倍液,也可喷鱼藤精1000-2000倍液。2.6.2.黄栌白粉病:危害叶片,致使秋季红叶不红,变为灰黄色或白色,引起早落叶,严重时嫩梢也被为害,影响树势。防治方法:秋季结合清园彻底扫除病虫叶,剪除病枯枝;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抗病性;休眠期喷施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5%的粉锈宁700倍液。每年喷1-2次。2.6.3.黄栌立枯病:造成根部或根颈部皮层腐烂,严重时造成病苗萎蔫死亡。防治方法:清洁庭园卫生,及时处理病株,喷洒50%的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喷1:1:12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另外,夏季雨水过多时,易罹霉病,可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于发病前喷洒。俾收防治之效。3、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黄栌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主要属于秋色叶树, 秋色叶树景观在园林上最重要的季相性特征景观。黄栌树冠浑圆,树姿优美,茎、叶、果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深秋叶片经霜变红时,色彩鲜艳、美丽壮观;其果形别致,成熟果实颜色鲜红,艳丽夺目。另外,在夏初不育花的花梗伸长成紫色羽毛状,簇生于枝梢,留存很久,远望宛如万缕罗纱缭绕树间,故又有“烟树”(smoke-tree)之称。黄栌在园林造景中最适合城市大型公园、天然公园、半山坡上、山地风景区内群植成林,可以单纯成林,也可与其他红叶或黄叶树种混交成林;在造景宜表现群体景观。黄栌同样还可以应用在城市街头绿地,单位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以及庭园中,宜孤植或丛植于草坪一隅、山石之侧、常绿树树丛前或单株混植于其他树丛间以及常绿树群边缘,从而体现其个体美和色彩美。黄栌夏季可赏紫烟,秋季能观红叶,这些特点,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可以极大的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在北方由于气候等原因,园林树种相对单调,色彩比较缺乏,黄栌可谓是北方园林绿化或山区绿化的首选树种。参考文献:1、徐明慧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189~190.2、陈植著.观赏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492.3、陈耀华、秦魁杰编著.园林苗圃与花卉.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29~230.4、孙可群、张应麟等编著.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98~299.5、南京林业学校主编.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97~398.6、王久庆、陈立友.红叶黄栌育苗技术.林业实用技术.2002 (11) :38.7、侯修胜.美国红栌的栽培及开发价值.林业实用技术,2002 (7) :14~15.8、韦兴笃、李承秀、李国华等.美国红栌速生苗培育技术.林业实用技术, 2003 (1): 28~29.9、藏德奎.彩叶树种选择与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3

园林的系统化设计内容摘要:关键词:园林设计是系统化的工作,其中包括多个独立的系统设计,传统的方法是将园林设计分为软景和硬景设计。这些都是依照园林外部的表现形式进行的表面肤浅的分类,文章则按照园林的内在特征进行分类,如生态系统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空间系统设计,人文系统设计。通过对园林设计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园林设计工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园林系统化设计生态视觉空间人文园林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园林本身看似由山水植物建筑等四大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美感等组合而成,但蕴涵在里面的则是多方面知识的相互交叉与协作,如植物、生态、气候、建筑、材料以及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么多的学科和知识如何运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来,组合成具有一定功能及美感的园林景观,这就需要系统化的设计。一般在设计上我们习惯按照园林外部的组成分为硬景系统和软景系统设计。这种只是从表面上对园林的构成进行的一个简单分类。而实际上园林的构成要复杂得多。园林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园林的系统化设计按照园林的实质组成结构来说分为几个部分:生态系统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空间系统设计、人文系统设计。一、园林生态系统设计在城市还没有形成之前,主要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动物、植物、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系统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然而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当人类改造环境,发展生产,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并离开森林、农田而逐渐聚居到城市,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自上而下的环境共同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人类成为影响生态系统的主体,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系统的急剧变化。园林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功能只是单纯地从功能方面的考虑,如栽植花果树木、观赏鸟兽禽鱼等,慢慢地过渡到陶冶性情、寄托情思、提供休憩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体育保健、防止灾害等方面,在诸多的因素中,园林对于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方面是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园林从属于自然系统,是自然与人类的结合处、过渡地带。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地带,人与自然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园林设计一方面要按照人类的意志和要求进行建造;另一方面又必须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必须按照自然本身的规律来进行园林的设计亦即是园林的生态系统设计。正如麦克哈格所说:“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和尊重自然……设计必须结合自然。”二、园林视觉系统设计19世纪以来,平面设计师们就已经进入了某些我们现在所称的“环境视觉设计”领域,当时它被称为“标识绘制”。但这并不是说如今的环境视觉设计就是它的全部。从最原始的意义上而言,环境设计师关注的是一些标识的外观和感觉,这些标识可以是从一个简单的零售商店的招牌到医院、剧院或博物馆的整个指示系统的任何东西。前者可以是一块木板,上面的东西可以与这座建筑的其他部分或内部设计没有什么关系;后者则常常是整体导识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它与一个机构的标识和相关的平面因素联系在一起,显示出整体的环境特征。要成功地完成这项设计,并不像拨动一个开关那样把一维、二维变成三维那么简单。相反,它需要高超的能力,把平面的东西变成动态的三维物体。而且,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环境设计师们必须对各种新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富有经验,有最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把纸上的构思变成具有功能的对象。园林作为人类的艺术创作,它必须是符合美的要求。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美的环境和休憩场地,环境必须是最佳,视觉效果必须很好。园林的视觉系统主要是指园林外在形象给人的直观视觉感受,具体来说园林的外在形象主要是通过园林的比例、形状、体积、材料、构成等构成。园林视觉系统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空间经营的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为人类创造赏心悦目、合情合理、方便快捷的视觉系统空间。人对于园林视觉景观效果的认识或者是判断标准,又根据人自身的背景文化状况、审美层次的差异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横向文化差异对园林审美取向的影响:如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东方以崇尚自然为主,园林也是自然式的设计,讲究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而西方则以规则式园林为主,讲究几何、秩序美感。在这两种文化差异下,所做出的园林必定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都与审美主体自身所在的环境背景有关。2.纵向文化差异对园林审美取向的影响:同一区域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于园林审美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园林审美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这就需要在我们的园林设计中明确我们所设计的园林潜在的欣赏对象。当然,如果是作为大众化的园林设计,就必须要满足所有人群的审美需求。三、园林空间系统设计园林是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主要运用空间构图的手法创造的一种艺术,它也可以看作是建筑的室外延伸部分,是一具有三维特性的空间场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地。从宏观上来看,园林是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当前,人们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衷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转第137页)(接第129页)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应从大的空间角度进行思考,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如先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其次,对于园林本身来说,其内部自身的空间组织、空间分隔等,也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安排,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照功能的要求,划分各功能性的空间,按照密闭程度的不同,分为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等。各个空间的衔接与过渡必须自然流畅,偶然天成。共同形成整个园林空间系统。四、园林人文系统设计园林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是自然的人化,或者是人化的自然,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也是园林创作和享受的主体,人所存在的社会背景及人本身的文化状况的不同使得世界上的园林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别、时间顺序上的差别。园林的人文系统设计主要是指园林设计中对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思想观念的尊重与表达,如在西方传统园林中,崇尚人工、几何、秩序,表现出的是一种理性的思想观,园林则多规整、对称、机械,在园林中安放有各种古典的神话传说雕塑,表达人定胜天的思想。而在东方,儒道佛思想影响至深,园林一直表现为对自然的尊重,山水乃自然之根,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从文化、美学,人的视觉、意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赋予园林规划更多的人文关怀。从整体上控制并营造城市景观的独特性、连续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受。只有在各自的环境中,大家才能够找到自己心灵的寄托。五、园林各系统的联系与组织园林设计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我们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的整理,各个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穿插,生态系统设计是园林的根本,视觉系统设计关系到园林的外在美感,空间系统设计关系到园林内部空间的结构组合,人文系统设计则是园林的灵魂,园林也只有在符合自然发展逻辑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外在和内在的美观与秩序,以及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以上通过对园林设计中各个因素、概念及相互联系的分析,从本质上对园林设计进行剖析,希望能对现代的园林设计工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参考文献:[1]李嘉乐,张文德.园林无俗情“.中西古典园林审美观的比较”——兼论中国新园林的展望.陈尔鹤,张丽萍.南京出版社,1994.[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3]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型出版社,2006.[4]王艺湘,王芝湘.环境视觉导识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美国园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学位论文:

[1]赵军.从自囿走向开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张锋.朱启铃与北京市政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07.

[4]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5]李在辉.天津租界园林与保护[D].天津大学,2006

[6]王志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D].厦门大学,2007.

[8]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9]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0]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11]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2]薛春莹.北京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13]李珊珊.重庆中央公园: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4]王蕾.城市绿地分类信息管理系统[D].新疆农业大学,2006.

[15]杜广如.城市绿地空间系统的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16] Shi Mingzheng. Beijing Transforms: Urban Infrastructure. Public Works, and Social Change inthe Chinese Capital. 1900-1928. 1993.

专著:

[1]吴良 镛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同济大学,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王炜,闫虹.老北京公园开放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5]贾琚.北京私家园林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北京经济委员会编.北京园林绿化志[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7]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北京动物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8]北海景山公园管理处.北海景山公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民国)陈植编.都市与公圈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0](民国)陆衣言.南京游览指南[M]?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版,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

[11]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2]于海漪.南通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3]陈宗藩.燕都丛考[M].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14]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简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5]张彤,张岩.天津历史名园[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6]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等编,杨大辛主编.近代天津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7]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8]石家庄市规划局.石家庄市规划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19]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0]秦皇岛市城乡管理委员会地方志办公室.秦皇岛市城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1.

[21]杨淑秋,王志.保定市园林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22]李松欣,梁翔南,延凤桐,王信,潘锡章.保定市城乡建设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3]张家口市建设档案馆.张家口市城乡建设纪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4]王亚男,1900-1949年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5]京都市政公所编.京都市政汇览[M].北京:京都市政公所,1919.

美国近现代景观园林的风格创造者A. J. Dawning

A. J. Dawning在19世纪中叶为美国创造了景观园林艺术,他坚持简洁、自然、永恒的自然主义的风格,成为这一流派的伟大代表;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国家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美国景观园林的鼻祖。今年是他不幸遭遇船难逝世的150周年纪念,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刻,回顾他短暂而又富有成果的一生,我们仍然可以获得许多灵感和启示。谨以此文献给英年早逝的美国近现代景观园林的风格创造者A. J. Dawning。

一、生平与工作

Andrew Jackson Downing于1815年10月31日出生于纽约Newburgh,他从小被认为是一个聪明、甚至是早熟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个车轮制造工,在1810年,自己经营起一个苗圃,这个苗圃对唐宁一生的发展有着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影响。1823年,他父亲去世后,便由他的哥哥查尔斯掌管了这宗家庭产业。1813年,在唐宁16岁那年,他放弃了正规教育加入到哥哥的事业中来。从1832年起,唐宁和查尔斯就开始在当时的许多园艺杂志上发表文章。1841年,26岁的唐宁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独立著作:《园林的理论与实践概要》,这篇论文是美国景观园林发展史中进行美学意义探索的第一次真正的尝试。正因为是首次的尝试,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还不是很清晰成熟,之后他1844年和1849年,两次修改他的论文,重新出版。他的著作在美国和欧洲都有着普遍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这一领域最好的著作之一。

当很多人满足于他们已经获得的荣誉时,唐宁仍不停歇地创作出数量丰富的著作。自1841年至他的不幸逝世,他一直致力于编辑以“田园艺术和田园风格”为主题的杂志――《园艺家》;1842年,唐宁和Alexander Jackson Davis合作写了《乡间住宅》,这是一本关于房屋式样的书,其中包含了英国乡间田园式建筑风格和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融合。这些房屋摒弃了唐宁认为的对精神不利的奇特的异国风格,而呈现出简朴的特征;唐宁还建立了果树栽培学会,担任了它的第一任主席,早在1845年,他就写过一本关于美国果树的论文《美国的水果和果树》,这本书同时在纽约和伦敦出版,它比出现在它之前之后的任何一本有关果树栽培的书都更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1850年,他访问了欧洲,第一次参观了欧洲的景观园林,看到了伦敦的公园,法国的皇家庆典。回国后,他接受总统的邀请,开始设计国会大厦、白宫和史密森学会之间的一块地盘,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现,不幸的事发生在这位年轻的造园大师身上。

1852年7月28日,唐宁和他的妻子、岳母和妻子的兄弟姐妹一行决定乘坐一艘行驶于Albany和纽约之间的大船旅行。乘客们所不知的是,他们乘坐的这艘被称作Henry Clay的船,在和另一艘叫Armenia的船开展竞争。当两只船竞相沿着哈迪逊河行驶时,Henry Clay的锅炉由于运转过热引发火灾。那时,如果唐宁不是在甲板上,给那些跳进河里的人们扔甲板上的椅子的话,也许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不幸的是,唐宁和他的岳母成为50多个丧生的人们中的两个,虽然他的妻子和妻子的兄弟姐妹幸免于难。

唐宁的不幸遇难立即引起了人们的震惊和巨大的悲痛,他被认为是国家无可替代的财产,在他逝世后不久,美国果树栽培协会就获得了一笔捐赠用来建造唐宁的纪念碑。在维多利亚时代,一座纪念瓮是自然之选。这个由Calvert Vanx设计,并由Robert E. Launitz雕刻而成的大理石纪念瓮的摆放地点又成为一个争论,一部分人选择在哈迪逊河边,因为那里明显是唐宁的所爱之地;而另一部分人建议设在唐宁所设计的新建的国家公园内。然而由于唐宁设计的关于国家林荫大道的计划没有付诸实现,他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得隐退,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在Enid A.Haupt公园中他的纪念瓮的存在,更不用说是他本人的重要性了。

1972年,史密森协会着手于修复纪念瓮的工作,在经历近一个世纪露天的风雨侵蚀之后,纪念瓮已经遭到严重损毁,把手被重修,大理石表面的各种文饰也被当地的一名艺术家重新雕琢,纪念瓮还被覆上了一层硅胶保护膜。

这个纪念瓮是A. J. Dawning这一位被誉为美国景观园林鼻祖的造园大师唯一遗存下来的纪念物。当我们即将迎来唐宁逝世150周年纪念,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将和他的纪念瓮一样重放光芒。

二、 景观设计理论

Downing的景观园林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两个人理论的影响:一个是A. C. Quatremere de Quincy (1755-1849)的有关模仿学说的理论,Quatremere是一个终其一生阐述艺术在其哲学系统中的统一性的法国人;另一位是英国园林大师John Claudius Loudon(1783-1843),后者对于唐宁的影响更为直接,是Loudon这位多产的作家和编辑为年轻的美国作家和法国杰出的理论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随着唐宁理论的成熟,他渐渐摆脱Loudon的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构想。

唐宁在他论文的第一版中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模仿自然?”。这里涉及到自然模仿的问题:自古以来,艺术和自然的关系就存在着争论。模仿理论在古代是用来定义诗的自然本性,如亚理士多德的《诗学》和Horacd's Ars 诗作,后来的就沿用诗学的名义来研究其他的艺术形式。关于自然的模仿总是在对自然的简单模仿的还是基于对于一个物体的最好的特性的有选择的模仿之间展开争论。一些人认为,艺术家应该从自然的直接经验上升到经过思考所得的完美预知,另一些人转向从人的起源或是人类的身体去寻找模仿,还有一部分人转向从那些古代艺术家,那些已经把他们渴望的东西在艺术中实现的人们那里寻找模仿。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论著中,模仿艺术一般都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雄辩术和建筑这几大类。然而,试图在这些领域中为园林设计找一个位置,却遭到了一些批评家的怀疑, A.C.Quatremere de Quincy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其中的原因不是由于构成造园艺术的某些因素的缺乏,也不是由于需要技术的原因,在他认为是由于构成模仿的每一种元素的缺失。

想要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景象,没有比自然本身更合适的了;尤其是当人工设计很好地隐蔽在自然景观之中时。

正是受到了Quatremere 把造园艺术排除在模仿艺术之外的论点的直接影响,Loudon形成了他的造园理论。在《Suburban花园》一文中,Loudon揭示了他头脑中关于艺术的一个深层的定义,以及他要把这一定义和他的职业结合的原因。在他看来,所谓艺术即是“优雅,想象,体验”的一个同义词,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创造和愉悦,任何作品必须是艺术家的一个创作;在艺术和自然的关系上,他认为:“以把物体对自然歪曲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模仿自然的方式,从来不会为艺术家赢得什么。”

Loudon探索了一个不需要求助于人工的几何图形风格而能良好地体现的艺术感的一个方案,就是在一个既定的本地区种植一些外来引进树种。Loundon对选择植物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他的一个主要的出版物之一就是关于这些植物的播种,并鼓励对它们的使用。同时,在18、19世纪,随着新的海外贸易条文的制定和进口权打开,世界上更多的其他地区一大批新的植物就会进入英国,引发人们对外来树种普遍的迷恋,因而这样一些对植物的狂热在loudon理论中有所体现也是不足为怪的。Loudon通过提供引进外来树种代替本地树种的理论,试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

Loudon还建立了一个新的风格―― “园艺式”。他对两种艺术模仿的模式进行了解释:如画式与园艺式。前一种是以一种田园方式对自然进行模仿;后一种模仿则受制于一定目的和人们需求。在如画式的风格中,没有任何树或灌木是孤立的,他们都是一组植物群中的一部分,而在园艺式风格中,每一个个体的树和灌木的外在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物体,都需要被考虑到。除此而外的第三种模式就是被loudon称之为临摹式,它被认为是最不体现设计优势的。

唐宁在他的论文的第一版中,回应了Loudon这一理论,并参考引用了Quatremere对自然的艺术性模仿的观点,唐宁也认为应该使用那些与他的自然形态有所区别的材料――因此,就有了引进巨大的异国装饰性树种的要求。在这种喜爱修饰的观点下,表现的是一片布满一组组菩提树、七叶树和玉兰树的草坪,树是引进的异国装饰树种,虽然本土的森林遍布橡树和火山灰。除了这些立即能引起对美感的认识的各种各样的树叶和花,在那里,唐宁还进一步加入了稀有花种的边界,攀缘植物,鹅卵石的小径,平整的草皮以及优美的装饰物诸如花瓶,建筑装饰等,用来实现“艺术模仿”的目的。他把Loudon的园艺式风格介绍给读者,引用了他大段的著述。他在Loudon的临摹式、如画式与园艺式的分类中又加入了唯美式风格。摹写式是最低层次的,图案式和园艺式为其次,最高境界是则是如画式和唯美式。唐宁用了很多笔墨论述如画式和唯美式风格,因为他们达到了“良好的形态、优雅的布局、美感的表现”的境界。他描述和解释了这样两种场景,唯美式风格中有着流畅和渐变的曲线,柔软的表面,丰满茂盛的植物,表现出了硕大、优雅以及心甘情愿的服从;如画式风格体现一种鼓舞人心的不规则性,有相对的中断和残破的表面,有着野生态粗壮的植物,表现了一种暴力,突变的行为以及偏执的叛逆。

唐宁在他的1849的论文中提到如画式应该更适合于美国,因为在这样一个气候适宜的地区,有着许多天然优势――尤其是原生的树林、水等自然地景,,不需要太多的人工修饰就会有非常宜人的艺术效果。换句话说,这也是更省钱的。

这一对美国自身情况的认识,是唐宁有关景观园林的模仿理论成熟的标志。这一时期,对于Loudon来说如此重要的对于“美感的认识”理论,在唐宁看来变得不再如此重要。他早期鼓吹的对外来树种的引用也成了一种理论上的尴尬。因为他意识到对Loudon思想的采纳对于这个有着如此丰富的本地资源的国家而言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他发现有必要解释一下他先前的姿态,在文中,他写道:“我们事实上总是在原谅自己对于我们国家的丰富的本地种群的漠视,如此而言,我们在将来的树林中见到的,不是那些让树木从整个花园中突现出来的情景。”他承认没有新的灌木,不管是从Himmalayas或是Andes,可以完美地胜过美国本土的月桂树。对唐宁而言,曾经如此奉为神明的原则,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这一过程可以在他后来的文章中找到原因。

1849年,唐宁在《园艺家》杂志的创刊号上有一篇题为“生活在美国的真正哲理“一文,其中论及了“适度的欲望,适度的建设,适度的消费”。他一再提醒他的读者要意识到虽然原本只是在他们的头脑中模糊闪现的“关于美和便利的完美模式”,因为每个人都低估了改良的费用。唐宁指出,美丽的公园,嬉戏的广场,精心修剪的草坪,并不一定就能够成就最有表现力的美,但是它们却一定花费不菲。因此在他的关于景观园林的最后的论点中,唐宁试图重新教育他的读者使用他们本地的景观作为理想的基础。他提醒他们唯美式和如画式的真意在于充分利用了美国的林间斜坡,宽阔的河边草地,点缀着如画般松树杉木的峻山以及遍布芹和雪松的深谷,模仿的目标应是自然而不是园林。唐宁宣称,“田野和树林带给我们更多教诲。”

在1851年,唐宁提出关于“提出种植的一代”的建议,更多地向自然学习景观设计,而少向园艺和分类学学习什么。唐宁认为,在部分林地、田野和最好的嬉戏的景致之间不应该有精确的相似,选择重构是重要的――从自然中选择森林的最佳特征,并对所选的材料进行精心重构。这个观点被其它的园林理论家重述过很多遍,但是唐宁强调他的观点所用的比喻还是很重要的。他画了一棵优雅地立在一块平整的草原美国榆树,同时又把它一模一样地画在一个可能被看作是野生榆树的树林中,唐宁宣称这样普通的美国树林就是“所有景观园林设计中真正的艺术”,这就等于认同了他为之而写为之而工作的美国国情。

在以后的几年中,唐宁继续为着他的年轻的国家作一些妥协,他认识到当他的国民还在为生活的现实需求所奔波操劳的时候,一个艺术上的完美品味的追求和体验还是不可企及的理想。他的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对唐宁来说,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适、便利和美而工作,是他最大的满足。

在他的著述中,唐宁找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虽然不容置疑的是他深受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影响,但他认识到美国不应该也不能仅仅是盲目地仿效欧洲的园林风格。首先,美国人应充分利用美国本土树种,对此他始终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其次,美国至少从名义上来说,不是贵族化的,而是应该颂扬共和主义精神的,因此他的设计是为中产阶级服务,甚至为一些低等的房屋和庭院而做的。他尤其意识到,他身处的国家是年轻的而且仍然在迅速地发展中。园艺可以作为一个让白人居住者在他们新家安居下来的一个方式。最后,他认识到园艺中的两种重要的发展趋向,科学调查的出现和一群职业园林设计师阶层的产生。这些理论上曲折的发展过程,常常使唐宁试图在保持自己观点的一致性中陷入两难。因而,也会有一些对于他的理论的反面的评论:“就像他的著作比他本人强,他是一个乡巴佬,而不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景观园林设计于他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种自由主义的体验。他用一种职业化的腔调谈论,对于这样的为金钱而谋的匠人气和作坊气是我所不喜欢的。它会破坏我对即使本身非常有意思的任何事情的兴趣。”

然而诸如此类的评价对唐宁来说是不公正的。虽然唐宁把自己退回到一个更为现实的角度,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他的最高理想,这只有当他看到他的国民有了足够的金钱、时间和有了对生活品味的追求之后才能够实现。唐宁不能为他的读者创造更多的可被挥霍的金钱和时间,但是在美国由蛮野之地进化到文明国度的过程中,唐宁的关于建筑、景观、园林的深有见地的文章却为这个国家中每一个人带来了很多灵感和启示。

三、景观园林设计的实践

唐宁设计工作的顶峰全部体现在他为华盛顿林荫大道所作的设计中。在最初的规划中,这一L型的从总统的住处一直延伸到国会大厦的地区在原先的L‘Enfant’的计划中,没有做太多的景观设计,并且一幢巨大的诺曼底式的城堡被建在两个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威建筑两端之间。史密森学会的首任秘书长Joseph Henry和其他人一起,注意到这几个并置物间构成的异常街景,想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来减少不一致性。

唐宁作为这一领域的先驱,受到总统Millard Fillmore的邀请做这样一个整体的改进规划。1850年,唐宁在游历了欧洲之后,花3个月时间起草了一个方案,并于1851年2月27日递交给史密森学会的董事会。

在他的规划图的解释文字中,关于他的设计,他作了如下表述:首先要建成一个国家公园,它可以成为美国首都的一种装饰。第二,它可以提供一个景观园林的自然主义风格的范例,以影响整个国家的整体风格。第三,建成一个在华盛顿地区气候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所有树种的集合,通过给这些树配挂通用的科学树名,形成一个树木和灌木的公共自然博物馆,使得游历华盛顿的每一个人都会熟悉所有强壮树种的习性和生长。

第一个目标很容易理解,因为唐宁相信花园对于建筑而言是锦上添花。第二个目标仅仅是在了解到,在唐宁生活的时代,美国的大城市中还没有公共的公园这一事实之后,才可以被人们接受。他希望获得的成就是他对于林荫道的设计能成为国内其他城市竞相仿效的范例,尤其是以一种美国式的共和主义方式。唐宁那时刚从欧洲返回,在那里他看到了伦敦的公园和巴黎举行的拿破仑的皇家庆典。然而,虽然他欣赏英国自然主义的景观(表现为弯曲的车道和人行道),但却是德国的公园,那些有着公共娱乐设施,面向所有阶层的人,提供大众化的消费,以公共的费用维护,并为所有阶层每天每时所享受的公园概念,在他认为应该成为他在这个年轻的共和国首都建造公园所借鉴的范式。第三个目标同样清晰地反映了在一个关注科学的持续性影响的维多利亚时代,唐宁对知识的信仰和崇敬。

虽然他的计划并没有最后实现,但是在今天,我们想象如果不是因为他的逝世,他的计划可以如期实施,华盛顿将呈现出的另一种情形,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唐宁设计的一些特写

◆大理石拱门――在宾夕法尼亚大道尽头的一座巨大的大理石拱门,它被作为林荫道的入口,另一座位于国会大厦的那端。

◆总统公园或大道――位于行政大楼后,是一个用作军事演习和节日庆典的地方。

◆纪念公园――以仍未完成的华盛顿纪念碑为中心而建,这个地区将被植上美国本地的树种。

◆常青公园――一座有着所有可以在华盛顿地区生长的常青树种的公园,可以在萧瑟寒冷的冬季和早春时日给国会大厦带来一些颜色和生气。

◆史密森公园――普通树种和常青树在这里被精心栽种,用来为城堡增光添彩。

◆喷泉公园――在美国植物园的温室外面建起来的一个人工湖和喷泉。

◆拉索桥――在Tiber河上架起的一座拉索桥,把阅兵场和林荫大道的其他部分连接起来。

四、 历史地位及影响

唐宁事实上创造了美国景观园林艺术的整体风格,并对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坚持简洁、自然、永恒,反对复杂、人造和临时性。他是美国第一个英式风格或自然派风格的伟大代表,这一学派反对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的人工学派的风格。他一生中有许多学生,同时也是Frederick Law Olmsted启蒙者,后者成为美国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又一个伟大天才,在唐宁之后,负责了中央公园的设计,成为美国城市公园的先驱。

园林是永恒的。虽然很不幸,除了几幢房子,唐宁的作品没有多少保留至今,但是在Springside的园林景观仍不失为是唐宁设计的一个历史明证,当然在中央公园里,人们可以发现他更多的影响。

Springside:位于纽约的Poughkeepsie,是Matthew Vassar的住所。他在1850年委托唐宁设计了这个地方。这里由唐宁在这里种植了1000多棵树,因而被誉为“实现画家梦想之所”。除了现代的修复工作,在唐宁死后不久,Vassar还请人画了Springside的一系列画,成为唐宁的设计思想的一个很好的视觉证明。

中央公园:一个最合适的表现对唐宁的纪念地方,莫过于纽约的中央公园。虽然他没有进行直接的工作,但是最后的作品,深受他的思想的影响。当时,纽约的立法者拨款批准了沿东河的63英亩地用来建造公园,唐宁提出了的强烈反对。他坚持要一个更大的中央公园,大概需要市中心的500英亩地。他 一再地强调,500英亩是为了这个城市的未来需求所保留的最小的面积。唐宁去世后,公园的设计由唐宁的朋友和同事――Calvert Vaux和Frederick Law Olmsted共同完成。

唐宁公园:是Frederick Law Olmsted和Calvert Vaux共同设计的,在1897年完成,作为对唐宁的纪念。它虽然只有35英亩,但是它是唐宁在城市环境中设计一个乡野式的景观园林的思想的缩微体现。在这个公园里漫步一周,应是对这位美国景观园林大师最好的缅怀和祭奠。

为工人设计的小楼房虽然唐宁年仅36岁,就不幸早逝,但是他的样式书却造就了一代房屋建造人。1850年发表的《乡村建筑》,在美国内战结束之前售出了16000多本。

创造风尚的人

唐宁的理论和实践的开展并不是一个人的独立工作,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他们共同推进了景观园林设计历史前进的车轮。在完成荷兰一个教堂的修缮工作不久,A.J.Davis成为19世纪中期支持A.J.唐宁的房屋和园林设计的理念的风格创造人之一。Davis为唐宁的“乡村住宅”和“乡村建筑”提供图示。通过这些书和期刊,唐宁的写作改变了美国人关于和自然环境融合的小巧的、分离式的房屋观念。唐宁还让Davis帮他表达如画式美学风格的视觉效果图。为了配合他的活动,唐宁还让一位英国的建筑师Calvert Vaux加盟到他的实践中来;两年之后,另一个伦敦的建筑师,Frederick Withers也以同样的方式到来唐宁那里。在唐宁年仅37岁不幸逝世后,Vaux为原来的工作又坚持了5年,然后他来到了纽约,在那里他很快加入了Frederick Law Olmsted,共同合作设计中央公园。 Wither呆在了Newburgh,在那里他为人们留下了一个显眼的教堂,一些商业建筑和房屋。Davis一直致力于设计唐宁的另一项工程,即早期在新泽里Llewellyn公园的园林。后来,他就留在了那里,度过了他余生。

上面这个时间表显示了唐宁的早逝,对他的事业是怎样的一个夭折。如果这一切都得以实现,他对后世的影响还会更大。允许我用唐宁的一首诗来结束此文,它是如此真切地反映出,这个伟大的景观园林大师同时又是伟大的作家的胸怀和远见:

个人和国家的品味都会构成那些敏感和深邃,凭借它,可以感受自然的美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的大门敞开,共享共和国的光辉,建造宏大的厅堂散布知识,不要让它们禁锢在狭窄的高墙和更狭窄的学院内建造宽敞的公园,把它的大门打开,就像清晨的光芒拥抱整个人类。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我先前也是对论文的写作非常非常头大,还好后来找闻闻论文网的老师帮忙才搞定。论文里面的核心部分,分析和数据处理是最难的,包括我身边的一些同学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我都介绍的闻闻论文网给他们,非常专业,有的甚至把整篇都找帮忙的。

帮你找了一篇供你参考,你看下有用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刘振兴•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通过对浙江省龙游市江滨公园的景点空间分析,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字:空间处理;私密性;开放性;公共休闲1. 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1]。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2] 。2..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3]。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4]。3 案例分析3.1 以浙江龙游市江滨公园为例3.1.1 龙游市概述(一)悠久的历史文脉龙游,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的中心,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龙游为姑蔑国都城,当时一直是浙西南一带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公元222年秦始皇在全国首批设立县时,龙游为太末县治所,距今有2228年的建县历史。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更名为龙丘,五代时称龙游,一直沿用至今。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境内有各种古遗址十七处,其中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各种石器、陶土出土,透露了“浙西文明发源地”的信息。(二)得天独厚的条件龙游县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二山二江二滩”,鸡鸣山、凤凰山盘踞县城南北,衢江、灵山江穿城而过,衢江船厂沙洲、石窟沙洲于县城东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创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建设“没有围墙的景区”提供良好的基础。龙游物产丰饶,是文明的“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发掘的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三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弘、瑰丽壮观的古代地下石窟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石窟群的发现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考古、探谜、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成为华东重要的旅游新亮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它如鸡鸣山明清民居苑,龙南竹海森林,白佛岩瀑布,三叠岩,唐代古刹招庆寺等风景名胜均为中外游客钟爱。3.1.2 龙游江滨公园实地考察(一)概况位于衢江南岸临环城北路,东至交警大队办公室,西接城西公园,长约1800米,宽为35~250米间,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5000平方米,铺装面积35000平方米,水体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整个公园由杭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工程建设历时160天,内设童趣苑,明月湾,凝碧轩,天香斋,翠光阁,日晷台,磊园,清幽谷,百舸急流,遍地龙游等十大功能分区,是集休闲、文化、娱乐与一体的城市开放性公园。(二)主要景点分析(1)童趣苑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不同,本身公园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场地,主要面对对象是儿童,因此该场地建有迷宫、戏沙池、十二生肖、大双亭等设施。各设施由一条曲廊相联系,顶为木制花架,两册设有大理石石凳,可供儿童和家长休憩见(见附图1~2)。十二生肖石雕栩栩如生,程弧状排列在一小台地上,台地左边设有1.2米高的铁制隔离墙,既防止儿童划入对面的水池游乐场,又起到“引景”的作用;右边挡土墙上方种有一片竹林,既为景墙,又有隔离空间的作用,这样,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为现代的公园,本质上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至少也是一半围合的空间。(2)明月湾该景点是一个宽窄变化无规律的人工湖,引衢江之水,设为岩间涌泉,流至主体湖。在此过程中设有流水落差,可听潺潺之声,湖畔置石与古典园林之法颇似,如仿自然之势,湖中种植睡莲、菖蒲以及本地的水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湾内有一长42米,重1500多吨的天然溪滩石,上设涌泉、流水,四周配有雾森,喷雾是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如梦如幻。溪滩石一旁设有两列原石汀步,游人可踏汀步登上该石玩耍,同时汀步也形成水位落差,以观水之动感(见附图3)。在处理手法上更注重公共休闲,使得游人能够亲自登上所置之石,满足场所由人来参与的思想,这在古典园林里的假山那里是见不到的,从古典的假山发展到现在的“假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越。在湾旁设有多处亲水平台,一满足游人的亲水的天性。(3)翠光阁一座小桥横卧于明月湾上,直通向临江的翠光阁。翠光阁是一仿古建筑,因与翠光岩隔江相望而得名。阁分6层(地下1层),高30余米,总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以波罗阁木材装饰,上雕有精美的龙凤图案,黑色亚光琉璃瓦,栏杆材料为雪花百花岗岩九龙壁浮雕,阁内摆设主要体现龙游地方文化(见附图4)。阁两旁还建有两道曲廊,不仅可供游人休憩,这样的布局还使得翠光阁显得更加的和谐,横与竖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设计语言的表达。翠光阁虽为仿古建筑,但它与一般的仿古建筑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底座气势恢弘,30米高的阁,真如一座玲珑宝塔,登于阁上,其感觉犹如王勃当年登滕王阁,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在次美景之中也产生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此等借景手法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手法如出一辙,使得自然与建筑合二为一,我国古代造园家对借景一直十分重视,并认为园林设计最关键的便是借景,如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重要者也。”接着,他对借景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翰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手之,不分町田童,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5]阁以江面为背景,浩瀚无比,而高阁也成了江这一立面上的亮点,纵向的阁与横向的江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而且,翠光阁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已经成为全园的中心和重心,同时,在阁中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是全园的至高点,这种处理手法在古典园林里也是比较常见的,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的布局,它处在园的中部最高处万寿山上,控制全园的风景,它既是颐和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又可当作该园的标志(见图1—1) [6]。(4)凝碧轩(见图1—2)、天香斋轩、斋是中国见古典园林建筑里所特有的,对它们也有特定的定义。轩,园林中的轩,乃是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而言,功能为供游人安静地休息,所以园林中造轩,形体要小巧,宜设置于体量较大的建筑物的后方,必藏而不露,隐现于幽静的花木深处[7]。斋,其园林功能是给游人安静地休息和阅书读报,建设用地力求深处为好[8]。在这里,凝碧轩为民居风格建筑,是游人品名休闲之处。而天香斋主要功能是展现龙游饮食文化。凝碧轩为歇山顶,屋顶用草披盖,轩前设一木制平台(见附图5)。选址上,这里有一定的限制,但先从它的功能考虑,在这样一个公园中,而且是作为“没有围墙”的开放性空间,其次,面对对象是市民和游客,再者,它们得反映这里的地方文化思想。即便这样,他的选址还是在明月湾旁边,处于众石所置之间,周围种有大树和竹子,构成了一个半围合的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更多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可供大众游赏、观景的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而在古典园林里,轩大部分只是作为园主及家人的书房,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私密性空间,那种宁静、幽雅的环境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可以超脱世俗的“世外桃源”。但是在今天,人的社会性越来越显著的社会里,人们必须得面对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必须要融入到这个社会里,虽然,现代的轩在形式上还是原来的风格,但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存在必须得满足大众的要求,否则,它们在现代游憩场所就回成为一个失落的场所[9]。(5)磊园在笔者看来,磊园倒是有点“少就是多”概念——在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形的水池里,类似与一个平底锅(见图1—3),“锅”面镶嵌较小的卵石,“锅”的中间摆设了两块20多吨的大卵石作为主景,周围配有旱喷和花坛,倒是有几分禅意(见附图6)。 (6)清幽谷经历几分禅意后,沿着步道走进一片芦苇丛,感觉有一种压抑感,周围是密密的芦苇杆和芦苇叶,不是有步道的话还以为走到了荒野呢!穿过十米左右的芦苇,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脚下的步道变成了一座宽3米的木制曲桥横跨在一人工湖上,曲桥的一侧设有一条40厘米高的木制“栏杆”——或者说是坐凳,可供游人休憩、垂钓(见附图7)。湖岸设计为自然的形态,完全采用当地的植物种类,显得非常地自然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这个景说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场所,它的自然生态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惬意。理性地说,它的空间处理充分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先合后开,一张一弛,充分考虑到了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学。取名为清幽谷,似有表达环境的之意,这种场所对整天忙于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能够放松的地方。再说这座曲桥,在古典园林结构曲直对比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曲”,是以曲带直。造园理论中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径,板置婉转”等都是古代艺术家对园林的曲直布局的经验总结[10]。“曲”与“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既然是以曲带直,就还要包含直的因素。因此,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曲桥的左边是一块高地,那有一条沿翠光阁走过来笔直的步道,有4米宽,步道另一侧沿六个台阶走下可达一大理石铺面的水泥平台,平台上有一些现代亭以及可供休憩的坐凳,坐在登上可以望到平台下面的衢江,以及对面起伏的山峦,偶见江中渔帆点点,空中飞鸟掠过,自然心旷神怡。从观赏学角度上来看,曲桥可以增大游览路线的距离,延长了赏景的时间宽度,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同时,风景延续空间的曲又为游赏空间序列的节奏感、音乐感创造了条件,单一的“直”无法形成简单的重复空间,惟有“曲”才能带来各种变化,使空间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律[11]。加之为木制曲桥,其风韵无比,既是一道风景的好才场所,本身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采用本地的原生植物,使得设计更人性、更生态、更经济,使得整个清幽谷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极至,更有几分野趣。(7)日晷台日晷台设置于一平台上,与其说是一个景点,笔者倒觉得它只是作为一个雕塑。日晷为青铜所制,上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笔者认为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抽象,日晷本身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与青铜、十二生肖结合所要表达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8)百舸急流主景为旱滩和商船,作为一个景观和文化的符号,象征龙游历史上水路航运便利,水运商贸兴盛。(9)遍地龙游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场所。在古典园林中,景观的设置不需要表达多少历史层面的东西,只要表达园主的个人喜好就可以了。而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则不一样,特别是龙游,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她必须把这些历史和优秀的传统理念传承给年轻的一代,使之不断地发展。以及,作为浙西地区的旅游名城,她也必须把这些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地来的游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个景点,设计师采用了一系列的图腾柱和各种抽象形状的景墙,上面雕刻着龙游的历史,以图形和象形文字的结合,使得直观却又那么地神秘。这样一来,立刻就把游人的心理给抓住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类的动机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社会需求高与生理、安全的需求,在人的生理和安全之上还有社会认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舒适的休闲环境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足够的人文因素,来满足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除了良好的物理环境之外,更多的注意人文环境的塑造,满足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 ,引导和暗示人们对文化上的认同感,追随空灵、幽远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例如,(附图8)所展现的是遍地龙游的一条步道,道旁边是历史字画浮雕——这种处理手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使游人了解龙游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过了一段路程,而且这种布置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4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4.1.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4.1.1 自然设计要素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4.1.2 构筑物设计要素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13](见图1—4,1—5)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人以三维的体验。相对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景观盒同样具有借景、观景、点景等功能,但亭的符号意义是外向的,而盒子的符号是内敛的。因此,通过景观盒,体验的是“小中见大”和“粗中见细”,相悖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小中见大”。4.1.3 视觉设计要素[14]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在某些景观处理上更大胆地借用视觉的冲击力,不论在形式感、秩序感还是比例、尺度以及样式、图案、格局的处理上有超越古典的手法。而且,在空间的层次性上,使得空间向着多维化发展。4.1.4 历史文脉设计要素城市的发展和文化、文脉、历史发展唇齿相依,与古典园林不同的是,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所表述的历史文化远远比古典园林中所表达的更系统化,科学化。4.1.5 理论及技术要素自1900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为一门现代独立学科开始,西方的造园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基于GIS上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同时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15]的提出,把人性的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心理更加直观化、理性化。对景观敏感度的分析[16]以及设立最低安全标准(Safe Minimum Standard 简称SMS )[17]对现代景观生态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夏建统的博士论文《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被国际计算机和城市设计协会评为“未来最具潜力希望研究课题”,以及2004年8月他在“2004北京国际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博览会”上的演讲——《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当代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挑战》,不论对于国际还是国内的景观设计都是有重大意义的。5 结 语记得劳伦斯 哈普林说过:“现代风景园林不只是简单地营造空间,而且是将环境设计理解成一种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神圣行为。”有这么一种说法,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么从我们这个专业角度出发,我觉得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应该是东西方的结合与升华。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她自身独特的东西,西方也有他理想的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正不断地加剧,开放性的公共空间的增加是必然的,所谓“饮水思源”,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城市中的开封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不借助于任何先例而凭空产生的设计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为园主自己设计的,那是一种人性化,他所营造的私密性小空间也是人性化的设计。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是为市民和游人设计的,他必须人性化,他所营造的开放性空间必须体贴人,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人类的思维,所设计的空间如果失去了人的参与,那么这个空间就是毫无意义的。参考文献:[1]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 刘静, 孙风歧,文.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中国园林》 06/2004.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4] 刘滨谊,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5]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3]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文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05/2005.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14]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5]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一部分关于园艺论文的参考题目:1、西藏园艺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致富探讨2、基于问题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3、从指导教师角度谈园艺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4、台风对浙江省设施园艺的影响及防避措施5、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6、园艺专业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7、提高职业教育中园艺技术专业实习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8、复合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9、探究设施园艺中的土壤生态问题及其清洁生产10、建设高校园艺实习基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11、云斑白条天牛对园艺作物的危害及习性12、园林园艺类中高职里面课程结构衔接对策13、现代园艺专科人才分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4、园艺植物繁殖学教学改革探索15、设施园艺智能化发展趋势与路径16、果树园艺技术与果树营养诊断策略之我见17、施用外源物质对园艺作物抗逆性影响研究进展18、"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19、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20、提高"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质量的探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