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校外教育科学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

校外教育科学实践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不断凸显,科技 教育 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个学校都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教育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科技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科技教育论文2000字篇一 《创新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摘 要】当今社会竞争将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因素。而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教育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具有较高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实施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技教育 创新 提升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不断凸显,科技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个学校都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教育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教育中,有的学校的科技教育课或流于形式,或开展几次活动而以;或过于拘于学科,不能有效开展……。 科技教育需要创新,只有学校科教环境的创立,校内外科技教育的互补等多方面因素的改善,才能让学生能够从情感、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得以提升。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 渠道 。借助学科教学,分别按年级、学科制订以促进学生创新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形成科学教育的多维目标体系,全面渗透创造教育与科技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和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创造思维得以发展。教师们应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思想,把科技教育贯穿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形成学科科技教育目标体系。使新形势下的教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渗透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常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把科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在教学内容上把科技教育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找出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进行教育;在 教学 方法 上教师按科技发展要求处理好认知与情感、基础与发展、教与学、全体与个体的四个关系;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将多种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信息传递形成抽象与直观、音与形的统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学科教学的功能,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开展网上读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知识技能和获取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的能力。 二、以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为突破口,促进科技素养的形成 科技活动是科技教育中的精髓。科技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本质,因此课外活动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活动课程是中学科技教育所依托的重要形式。它灵活多样,常处于动态,所以可比作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需的液体或饮料。因此学校要把大范围的科技活动部分内容适当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以科技普及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目标,精心设计、组织各种科技活动。科技教师应结合市、区级各项科技竞赛,制定学校的科技活动课程内容,通过活动让青少年接触新知识、新技术,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以校外科技教育为互补,促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与学校科技教育相比,校外科技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更合理、教育资源更丰富、更专业等多方面优势,这些优势与学校科技教育形成互补,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校外科技教育可以在在小组活动分班上的互补;在教育资源上的互补;在教师专业化程度上的互补;在教育目标上的互补。除此之外,是学生机会上的互补。由于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往往是各种科技竞赛、科技活动的主办方或组织者,因此,参加校外科技教育的学生有更多开阔眼界、亲身实践的机会,这些都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弥补了学校科技教育参加 社会实践 活动不足的缺点。 四、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通过科技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地重建知识结构是科技教育要义所在。因此学校要基于科技教育开发科技校本课程。另外让校外科技辅导员协助学校进行科技校本课程建设,使校本课程系列化、立体化;用开放的课程,让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学习途径,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学校着力建设科技教育系列课程,以学校为主体,借助共同体中的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符合学校科技教育制度,便于全面实施科技教育。 五、以科技环境为熏陶,促进科学素养的渗透 科技环境体现校园 文化 内涵。科技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不仅要符合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而且要充分挖掘和展示这类课程本身的文化特质,如民主、自主、合作、协商的课程开发制度,师生在课程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善于合作、追求创新的精神风貌等,这些课程文化要素必定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完善和发展。因此除上述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外,学校还将隐形课程纳入校园环境中,其含义是指学生生活和学习中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广义的隐性课程还包括社会、家庭等的科技氛围和人文气息等。这种校园环境遍及学校的各个角落,如科技板报、科技人物介绍、垃圾分类角和蔬果 种植 区等,都为学生开辟了学习科学的天地,使他们受到科技的熏陶,感受科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技氛围。 六、以家庭科技教育环境为后盾,营造最真实的生活空间 家庭可以给学生的科技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技教育资源,大量的时间资源、广阔的空间资源、丰寓的物力资源和最广泛的师资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学习科学知识,接受科技信息,又可开展实验、制作、种植、养殖等科技活动。因此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明确自己也是科技教育的主角,支持并介入科技教育活动之中;必要时可以成“科教活动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开展科教活动,建设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科技教育网络”,形成科技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蒋长荣.校内外科技教育互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2) [2]李颖.以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助力学生成长[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7) [3]黄美健.构建科技教育共同体,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广东教育,2013,(10) [4]李衍霞.创新科技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教育科学,2011,(1) 科技教育论文2000字篇二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摘 要:在当代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很好的解决科技进步与创新这个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问题,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自己,就必须由科学教育大国转变为科学教育强国。科学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才;后备 一、科学教育的概念界定 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就是相对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技艺学科而言的。科学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包括科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在我国,科学教育通常是指包括数学在内的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或称为理科教育。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成为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真实的写照。由于科学社会化使人们对传统的经典学科分类式教育产生了质疑,社会科学化又对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学教育便成为全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在此背景下,科学界、教育界又力图赋予科学教育以新的内涵,人们从各自视角出发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如有人认为“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的教育”。 鉴于以上理解,我们认为,科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二、我国科学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人才储备 所谓科学教育就是指为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了解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教学内容为主。科学教育的特征为系统性,大学科学教育政策简而言之指一个国家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大学科学教育的问题实现科学教育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关于科学教育的行动准则。大学科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理论基础是实用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 经验 ”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思维的唯一职能在于确立信念”)。 到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在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结束了混乱的局面开始走上正轨,为了使在“”中已经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迅速复苏,教育实际上成了经济发展的工具,单纯从富民强国的要求出发,大学教育成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 三、科学教育人才储备过程中存在问题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把大学视为改造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工厂”,大学本身的功能和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树人育人的主旨和要义,在科学教育的结构中被培养专家的目标所模糊。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只具有工具性的价值,而不是一个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人。 1953年,我国高等教育十一大类共设置215种专业;到1983年,高校专业设置达到创纪录的1039种,是1953年的4. 8倍。以有计划、按比例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为理想的科学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却造成严重的比例失调。1987年高校 毕业 生分配中,有353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1. 7%)人才奇缺,数额达19万人;与此同时,又有157个专业人才“过剩”,人数亦达10万人之多。过于专门狭窄的专业设置和专门技能,与现代社会知识技术迅速更新、职业变换和社会流动加速的要求极为不符。与计划体制相应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大学管理体制,造成重复设置严重,学校规模极小,大学教育效益低下。在大学内部,基础理论与专业教育,教学、科研和实验之间界垒分明,各类人员功能单一,相当多的大学教师成为只是教学的“教书匠”,导致大学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降低,以及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上述大学教育的弊端己经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矫正和改善,但仍然是中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之一。 四、如何有效的利用科学教育进行人才储备 (一)明确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目标的选择、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贺麟曾说:“中国人如欲进科学之门,入学术之宫,一改崇拜物质、崇拜武力的世俗实用的态度,而认识理论的真价值,首先就须认识观念的力量,特别认识抽象观念的力量与价值。”这段话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改革也极富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科学教育一直比较重视,但科学教育始终围绕培养有用的科技人才这个目标展开,从学制规定、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都体现了这个特点,以至于培养的科技人才有限,而整个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始终不如人意。 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科学教育改革也同样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各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科学学科教师要自觉克服唯科学主义文化观的影响,加强对科学史、科学教育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科学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众对科学的理解,最终养成科学精神,更是人们所追求的。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离不开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为了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接受基本的科学素养教育;二是要坚持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为此,就要变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素质型”人才,树立“全民科学”、“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学校的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其人文价值,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不但要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其行为导向功能,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科学方法,培养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二)加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长期以来,科学教育只是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忽视科学精神的传播。时至今日,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在我们社会生活中还是比较薄弱,宝贵的科学精神资源在科学教育中常常白白地流失掉,许多学生接受了几年的科学教育,却领悟不到基本的科学精神。因此,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科学精神首先表现为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创造力的前提和保证,培养创造力首先应培养创造精神。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敢于探索实践,勇于坚持己见,善于修正错误。 第二,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在求真、求实的实践中形成求实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在科学教育中教给学生求实的态度和方法。此外,要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增强学生识别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养成学生的求实精神,对于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都是有益的。 科技教育论文2000字篇三 《试谈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中科技馆的作用》 摘 要:随着我们现代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科技行业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它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对人们质量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普及,科技教育要从小培养,在青少年时期要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重要的一个课程。社会应该多做一些有利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该文着重叙述了科技创新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好处和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科技馆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科技馆 科技馆作用 中国在进步,科技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大力提倡国民综合素质,这离不开社会科技的发展。想要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就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提高国民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民族的素质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青少年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国家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创新也要从青少年培养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开阔思想和 创新思维 能力是很重要的。对青少年良好的教育和创新决定着国家的命运,科技馆作为为大家服务的一个平台起到了不可取代的社会意义。 1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我国目前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教育。在一些大城市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已经很健全,在教育设施方面和教育内容方面随着国家对青少年的重视都已经逐步完善,这些对国家和国民有利的因素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参加到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来,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教育并且提高了青少年自身的科技素质,这些对青少年来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就有全国性的科技竞赛。青少年培养对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的掌握对自己来说是一项很好的事情,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科技馆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在发展科技馆事业上已经有很多年的历程了,最近的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青少年科技馆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青少年创新教育的科技馆开始走向全面发展的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非常的重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这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法宝就是教育和经济,青少年要想成为前辈的接班人,从小就要培养出探索、创新的能力。青少年正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阶段,需要对科学知识的掌握,青少年科技馆满足了青少年的这一愿望,科技馆可以让青少年在学习创新教育的阶段起到引导和增长知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科技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 3 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大经济体,传统的思想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在青少年从小的学习中引导他们学习创新教育,引导他们参加科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科技馆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青少年的个性和兴趣,利用科普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和传播 科普知识 和科学创新精神。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弥补了黑板教育模式的不足,让青少年在教室外可以学到教室内学不到的知识,激发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3.1 科技馆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得以发展靠的是科技,一个国家想要科技兴国,就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科技馆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部分,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实施科学发展,让科技在实践发挥作用,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技术带来更大的突破做贡献。 3.2 科技馆在教育中的启迪作用 科学创新就是求知答案的过程,是求知欲的动力。要培养青少年问为什么的习惯,我国教育喜欢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唯一明确答案的问题,对于那些 发散思维 的问题很少。科技馆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做出一些根据他们内心真实想法的题目,这样可以更好启发学生散发自己的思维,培养创新的能力。科技馆更好的在启发教育方面帮助孩子,科技馆在启发教育上为青少年做出了很做的努力和贡献。 3.3 科技馆培养竞争意识的作用 科技馆在开展的一些科普活动中,有青少年科技竞赛,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对科技创新的主动性,通过一些实验参加实践活动丰富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模式。通过比赛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做到了对科学知识实践普及的效果,让他们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竞争的意识。 3.4 科技馆起到了青少年创新的作用 科技馆培养了很多教育科技人才,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是一件很大的教育工程,它是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的环境条件。科技馆是否能不断的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这关系到科技馆能否继续下去的因素,直接关系到科技馆的前途。利用可行的有限资源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3.5 科技馆起到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科技馆以学习对象为中心,对学习者建立了责任和义务,学习中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意识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强化教育恩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强了学生的团结意识。科技馆教育除了科技知识教育以外,还有专题的科普讲座,有人文关怀主体,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青少年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个很好的素养。 4 结语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的教育成败与否不能只凭借考试成绩的多少,要看孩子在生活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在以学习为主的同时还要发挥主动的符合每个孩子身心健康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作用。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青少年开展各式的科普活动,还要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科技馆就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的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吴俊锋.试析科技创新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J].大观周刊,2013(14):376. [2] 江洋,邓继波,李学伟,等.小自然成就大气候―― 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FANS,2013(10). [3] 王可炜,陈曦,梁皑莹,等.科技馆展项创新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3):14. 猜你喜欢: 1. 关于科技论文3000字 2. 科技创新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论文 4. 科技教育论文范文 5. 科技教育教学类论文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学校教育毕业论文实践报告

1毕业生实践报告是你生产实习的凭证,给你生产实习学分就靠它了~~毕业实践是必修课,学分是不能少的~2毕业论文同样是是大四毕业生的必修课,这个学分也不能少3毕业实践报告是在实习单位写的,毕业论文是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在学校写的4两个都蛮好过的,不用担心会因为这个卡你毕业证~~~

大家都不动脑筋抄这个,会不会太雷同了,担心到时难得过啊!

1、规定不同

毕业实习报告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业的最后一个学期需参加毕业实习并撰写毕业实习结果的一种作业。

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2、作用不同

毕业实习报告是对该阶段进行总结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反映学生毕业实习完成情况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对毕业生的又一次培养和训练。

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3、目的不同

实习报告在实习的基础上完成,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习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总结。实习报告内容要求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能反映出实习单位的情况及本人实习的情况、体会和感受。

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实习报告

学位如果也给我,我就邦你完成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作为学校来讲,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任何学校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无疑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标志,是先进教育观念的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论学校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德育美育智力开发

论文摘要: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被提上日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的音乐艺术教育,它具备的功能是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文章论述了音乐艺术教育对德育、美育及智力开发的特珠效应关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和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根本目的不在于把人培养成艺术家,而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优秀潜质,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美好心灵和优秀潜质的艺术人。社会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显而易见,美育的重要性已被提上日程。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它贯穿在德、智、体三育的过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以及发展良性和非智力素质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今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艺术教育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到底会有何种影响呢?笔者着重谈谈音乐艺术教育与人的素质教育之问的关系。

1音乐艺术教育是一种美育教育

人的素质教育无疑是包古德、智、美、体的综合教育。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的音乐艺术教育首先是一种美育教育,他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唱唱歌、跳跳舞,好的音乐教育,会使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提高,使思想开阔。精神品德兴趣得以高度的发展,同时使人的精神境界升华。如:听了“黄河大舍唱常会使人拥起一股革命的热情;听了贝多芬的“命运”会使人激起了一股命运的勇气,等等,音乐艺术教育无疑是一美的催化剂,它贯穿古今,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孔丘就提出了“成于乐”的刨见,证明了音乐是美感教育最有效的形式。人类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地更深刻地揭示了音乐艺术是净化心灵的“良药”。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儿童投有艺术教育的启边和挖潜,就象植物生长投有腐殖质,人的心灵将走向荒芜。”确实,从音乐美中取得慰励的古今科学家、文学家更是举不胜举。孔子自身非常重视音乐,提倡应用礼、乐、刑、政治国;管仲是第一个写军歌的政治军事家;欧阳修写过一篇“琴说”,说自己怎样以音乐来医治自己的忧郁病,还劝友人也学琴;外国文学家托尔斯泰音乐修养很高;美国总统罗斯福钢琴弹得不错;大哲学家尼采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这样的话“我近来连日患病,经多方医治,均无见效,后听了比才的杰作“卡门”竞痊愈了。我感谢这音乐。有人说:“尼采这种奇特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艺术这种出神人化的魅力,触发起欣赏者相类似的生活经历,或者激发欣赏者的某种隐忧、沉荷,引起更深刻、更强烈的共鸣所致,这是有道理的。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教育对于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意义和效用是其它任何事物所无法替化的,它用音响的魅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并力求通过这些感受唤起人们心中某些思想和观念,使人情绪稳定,内心平静,心情愉快,机体内生理化学变得通畅,产生增力感觉,从而产生唤发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情绪,正如音乐家李斯特所说“音乐是不加任何的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人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Il,这些足以说明了音乐美育培养的重要性。

2音乐艺术教育是一种道德教化教育

“乐也者,施也”乐象篇》》“先王之为乐也,认法治也,善则行德矣”《乐施篇》说明“乐”说是用来作为治理人民的一种方法,使用得当就能使人民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论语·泰伯》上的“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就认为,一个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有了其它方面的修养,再加上音乐的修养,才能视为完全。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很难找出一种比长期的经验中所发现的更好的东西,那就是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在我国现代历史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粱启超就曾大力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他说“盖欲改造国民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确实,音乐艺术教育起的道德教化功能不仅是一种生命力的唤醒,也是对一个人全身心、全灵魂、全人格的一种唤醒,从而使陷入日常生活麻痹状态中的人产生“冷水浇背,抖然一惊”的人格震惊效应,从而不断地抖掉自己灵魂的灰尘,使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诗和音乐的功用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精神享受。”由此可见,长期坚持音乐艺术教育,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富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有助于培养人的理想和个性特点。

3音乐艺术教育是一种智力开发教育

我国古代哲学家萄子曾说过“乐者,抬人之盛也。”它能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裕,天下皆宁”。可见,古代就有人认识到“乐能使人耳目聪明的道理,在科学十分发选的现代更充分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中认为: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运动有密切关系,支配肌体运动在脑中有一定的分布区共有52个区一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实验证明:人类大脑活动在大脑的中央前部四区和六区。从运动区的前后分布来看,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的代表区在前部6区,肢体远端肌内的代表区在后部4区,如手指、脚趾等灵活部位,手和五指断所占的区域几平与整个肢全所占的区域相等,这足以说明手指的灵活程度与大脑运动区的兴奋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手指灵活程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大脑四区的发展。另外,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束来完成的。3一1一2区5区、7区等都有纤维进入锥体束,也就是说,手的活动通过神经通路到大脑不仅仅落到4区,而且要波及到与语言、记忆思维有关的区域,甚至波及到整个大脑。因此,加强手的活动。有利于这些区域必奋性的增强,从而促进大脑思维、记忆能力的增强,使大脑的潜力得到更大开发。音乐艺术教育如教人演奏某种乐器都必须双手手指活动,这对智力的开发无疑是会起积投的促进作用。美国指挥家齐佩尔的结论是“每个孩子都应有基本的音乐教育,因为他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此外,音乐艺术还能培养一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想象力是促进人类时化、知识更新的关键,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想象力与幻想能力的培养来自于艺术,特别是音乐,因为音乐非常强调创造,不论从事作曲、演唱、演奏、指挥……都必须出新,不出新就投有生命,就社有出路。音乐家常认为作曲是“一度创造”演唱和演奏是“二度创造”,欣赏音乐的听众也各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因为人的经历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所以有人认为欣赏音乐是“三度创造”,李斯特说:“一般看来,纯交响乐的作者往往把人引入一个理想的境界,并让从发挥自己的幻想”,一句话,听音乐,需要联想和幻想才能把人们带人音乐作品所刻画的特定的情绪里。所以,爱因斯坦明确地告诉我们“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可以这么认为,是音乐为爱因斯坦的启蒙和发展智力。进而为闻开科学大门开辟了道路。另外,音乐艺术教育还能使人的知识变得丰富,更渊博。因为众多的音乐作品中都包含着天文、地理、戏剧、文学、美术等方面的知识。比如你想听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就必须熟悉中国古代的楚汉战争始未;你想听懂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至少也得知道各行星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等,当你听懂这些音乐名著后,你的知识也自然丰富了许多。

此外,音乐艺术对人的身心健康起著较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既是听觉的艺术,又是运动的艺术。随着音乐的节奏,人们跳跃、舞蹈、音乐与运动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朱光潜先生早就论证过诗歌、音乐、舞蹈同源的问题,得出“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的结论。音乐的旋律、节奏和人机体的律动有共同的内在的联络。它们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都有概括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活动的表现性质。人们听到音乐会感到愉快,不知不觉就会挥手踏脚、随节奏而动。“情动于色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泳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于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明歌舞在表现情感上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补充,相和益彰。儿童和青少年天性好动。把具有“动”的特征的音乐,施教于好动的儿童和青少年,使其身体的动配台著音乐的动。音乐的动又调节身体的动,使动更富于节奏感和旋律感。人的各感官“通感”活动起来,必然会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现在,艺术教育区别于其它学科教育的特殊功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到。放开眼光可以看到,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是教育和人才素质优劣的结果。那些“智育”学科真正抓得好的学校同时必定是艺术、体育等其它学科“齐步走”且走得好的学校;那些不重视艺术、体育等所谓“副课”的学校一定也是“智育”捉襟见肘的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标致;艺术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标致。可以断言——只有艺术教育的振兴,才会有素质教育的真正振兴。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学校艺术教育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论文

民间剪纸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越来越被重视。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起到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目前,我国一方面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也对此进行传承。在传承方面,采取的方法就是让非遗进入到校园,那么笔者将对学校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一、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意义

学校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合进入艺术教育中:一方面丰富了艺术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艺术情操也因此得到了熏陶。另一方面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从心里产生想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艺术的想法。总体而言,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对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剪纸艺术融入艺术教育的实践

民间剪纸艺术已经成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和镂空的艺术特点深得师生的喜爱。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好基础

艺术教育中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在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剪纸艺术的兴趣,才能够长期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学。那么,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例如,剪纸艺术是通过其艺术造型来传达内在思想和文化,同时具有一定的造型规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剪纸造型,让学生了解到剪纸中常用到的月牙形等造型元素、对称等手法以及所用到的工具、材料、技艺等,激发起学生想要学习剪纸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对相关工具、材料的名称、基本用途等做详细讲解,介绍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法和造型元素。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单色剪纸的演示,如进行折、剪、贴、裱,让学生了解到基础性的剪纸步骤和方法。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要进行互评,学习初步鉴赏和评析作品。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学习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了解到了关于剪纸的基本要求,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艺术欣赏情境,陶冶艺术情操

创设艺术欣赏情境进行欣赏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利用已有的条件和基础给学生创设出良好艺术欣赏环境,从而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如剪纸实物、剪纸图片、剪纸视频等直观方式来创设情境,但是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把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融入其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例如,教师在进行“剪纸蝴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视频导入,给学生播放梁祝化蝶纷飞的片段,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环境进行布置或者借助外界条件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增强艺术教育的吸引力,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环节,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得到陶冶,同时收获到快乐和满足。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剪纸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然而有的学生比较有天赋,而有的学生对此并不十分热爱。这时教师就可以据此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如基础级的作业就让学生剪出教材上基础的单色剪纸作品,接着难度加大一级就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基础剪纸有所创造,最高级别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创新剪纸。

(三)注重实践动手,提高剪纸技能

艺术教育的根本是要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剪纸艺术主要是让学生不断实践动手来提高技能。动手实践是提高剪纸技能最好的办法。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教师讲的开口刀法、暗刀法、单剪法、阴剪法等刀法和剪法都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剪纸要求每个步骤都要落实,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实践动手之前强调,不能求快而省略步骤,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以便学生加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剪纸技能水平。

(四)深入了解剪纸,传承中华文化

在现代讲求效率的社会,传统的手工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因此在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能够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剪纸艺术,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有责任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关于剪纸的历史,或者请一些民间的剪纸艺术大师为学生进行讲解和剪纸演示,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剪纸造型,让学生体会到剪纸艺术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的熏陶,学生的爱国热情会油然而生,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想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的欲望。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又能反过来影响他们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结语

民间剪纸艺术融入艺术教育课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进行剪纸艺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其动手能力、审美层次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戚金美.小学剪纸教学实践成果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陈立权.如何切实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之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08(2).

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研究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就是关于教学研究的论文。教学研究主要面向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大中小学教师,是传播先进教学思想、开展前沿学术讨论、交流教学改革心得的园地。包括教育论坛、学习科学、创新方法研究、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等。

教学研究论文是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与教育研讨活动,交流经验,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教育教学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教育界同仁分享、借鉴,共同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育教学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教育教学论文是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

教学研究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

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面对未来的教育,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改进教学设计的研修报告在新课改的大潮中,为培养一批敢于实践、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初中学科“教科研训”团队,在清水县教育局的部署下,经过多次研讨、协商,确定培训方案,特举办了初中骨干教师研修班。

本次研修班学员由我县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八门学科的86位骨干教师、县教师进修学校的4位老师、教研室的4位教研员及我县的各学科带头人共36人组成,清水县教究室李祥瑞老师、邓双桂主任亲自设计研修方案,并为本次研修班的每个学科配备了本地老师组成的指导组。

历时三个月的研修活动今天结束,在此对本次研修学习作简要回顾。

一、理念与追求本次研修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习、研修与实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研修的理念是让教师成为有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让教学和研修融为一体,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

采用的方法是“走进课堂做研究”,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研修活动,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研究指导能力。

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导师与学员相互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合作研修 *** 同成长。

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导师和学员践行着共同的追求。

1.提高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的能力。

2.增强了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专题报告、系统自学、文献研究、行动学习,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了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

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开发和梳理了四个学科有价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报告和研修指导报告,增强了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

二、内容与方式本次研修班的特点是: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和主题式的实践研修,将理论学习、主题研修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研究能力提高紧密结合。

在4个专题模块(校本研修专题、学科教学研究专题、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课堂教学研究技能)的统领下,分二个阶段实施研修活动。

第一阶段:学科课例学习与分析。

在上海开展为期2周左右的集中学习,邀请全国和上海市的教学专家、学科专家、科研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名师名校长作专题报告。

要求学员在此期间认真学习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与导师合作梳理出课例分析的框架,深入闵行区基地学校,与学校教研组合作开设研究课。

每个学员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分析精彩课例,各学科组形成分学科课例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

从2010年10月起,8个学科组分别开展了课例研究。

各学科导师组与本学科全体学员以选定3至4个班级研究主题,通过“三阶段两反思”的方式进行课例研究,共同合作完成对一堂研究课进行集体的教学设计、全面的问题诊断和持续的实践改进,让合作小组共同亲历行动研究的全过程,并形成了典型的课例。

与此同时,其它学校的学员选择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情况的专题在本学校开展研究,形成一个有效的教研活动案例的分析报告,导师组予以专业的指导。

每个课例都经历了:①确定研修主题,制订课例研究计划;②独立备课,上第一轮课,导师组和本组学员听课、观课、评课,学员与导师组合作设计第二轮课;③上第二轮课,导师组和本组学员听课、观课、评课,学员与导师组合作设计第三轮课;④上第三轮课,导师组和本组学员听课、观课、评课;⑤学员准备主题研修课例报告提纲,分组讨论课例报告初稿,导师组提出课例报告具体修改意见;⑥学员完成主题研修课例报告;⑦每位学员进行课例研究报告答辩和余杭导师的课例研究指导报告答辩。

在这一过程中,组织了三次集中研修日交流各组研修情况。

顾泠沅教授两次亲临研修活动,并作专题指导报告,使全体学员的研修质量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还采用自主阅读(模块课程里专家推荐的专题文献与自主查阅的文献相结合)、研讨对话(通过学员论坛、网上对话、专题研讨、相互学习)等学习方式,学员提交读书笔记、反思札记、学习体会(网上交流)、博客短文等即时作业。

今天,4个学科组还组织了4堂结业汇报课,并且让全体与会领导和教研组长体验了研修班课例研讨的片断。

三、收获与感言近一年的研修活动,学员和导师实现了“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的目标追求。

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已经有15篇研究报告在教育期刊上公开发表。

今天的6堂汇报课更是全体学员集体成果的展现。

同时,研修给学员们职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能力、研究水平等方面积淀了很多受用一生的财富。

研修学员们普遍感到学有所获。

在我们集中学习的3周中,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知识,教师行动研究中的“三个关注、二个支架等,使我们重新思考、审视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研修方式。

八个学科的专家、学者讲课,他们中既有研究理论的学者,又有第一线的实践专家,他们从各自学科特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多方位来诠释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和教师研修的方法。

多学科的探究和相互借鉴,特别是他们能从平常问题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关键事件)的本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位专家的报告,不仅让学员知道了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而且使我们懂得了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载体,合作研修是教师团队共同成长的最好方式。

在此摘取部分学员和导师的感言。

学员任彦斌:在一步步参与中知道了课例研究应该怎么去做。

各种各样的培训很多,但像这次高研班这样的压力是没有过的。

但回过头去看,还是很值得的。

收获在于,过去对课例研究不了解,停留在找案例、教案上,这次真正参与了课例研究的过程,最后也写了课例研究的报告,虽然报告还不成熟,至少自己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去理解,对教学改进还是很有帮助的。

学员王芳:做一次精致的课例,迁移到常态的教学。

课例研究苦是很苦,但是非常值得。

让我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新的方法和思维。

说实话,“三段两反思”我以前听也没听过,这对精致化课堂,对课堂改革非常有帮助。

一节精致的课对其它的课有迁移,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方法,尽管内容会不一样,但研究的方式肯定还在延续。

每节课都能进步一点点。

导师李珍才:研修班抓住了老师学习的特点。

课例研究是个很系统的东西。

上海的理论学习后,我回来看了一些书,确实收获挺大的。

在实践时,学到了很多方法,包括如何观课,做实录,我觉得在以后的培训中也可以用到。

这样的学习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理念方面、基于实践方面、基于案例方面、基于行动方面,这些跟我们教师学习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以后的培训也要从这些方面去做。

此外,部分学员已经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研修方法运用在教研组活动之中,带动了学科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清水三中、清水五中、清水四中等几所学校还成立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培训实验联盟,以横向(学科间)、纵向(学校间)的方式合作开展课例研究。

部分学科教研员用课例研究的方法组织学科教研活动。

可以说,本次研修班的成果与收获是多方面的。

四、反思与改进反思本次研修班的组织、设计和安排等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1.在人员选拔上建立机制,使学员的研修基础相对整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研修和质量更加突出。

2.在方案设计上采用学行并进,将理论学习与研修实践交替进行,学一个专题后马上做一个课例。

正所谓行思并进。

3.在时间安排上采用阶段性集中,可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开展研修,完成一个课例研究。

研修班虽然有结业,但我们走进课堂做研究的热情依然如故,改进教学行为,提高研究能力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

最后,让我县的学员有一个高层次的学员平台;向各位导师、邓双桂老师等表示真诚的谢意,是你们高水平的指导、执着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感染和激励着全体学员认真地开展研修,支持和帮助全体学员快速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

向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员表示感谢,是你们的通力合作与指导,使研修班和全体学员圆满完成研修任务。

谢谢!

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论文

劳动 教育 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 工作计划 范文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工作计划范文1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箱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工作重点

1、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二、具体 措施

1、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 经验 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3、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成立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等,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4、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工作计划范文2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 方法 ,劳动教育 教学工作计划 。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共8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教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三、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本册劳动课共15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

②手工制作;

③ 生活小常识 。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四、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共有19周,安排了16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五、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

1、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 故事 ,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 总结 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

3、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

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

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

③家务劳动。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4、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 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 社会实践 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工作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杨万乡中心小学劳动技术教育 实施方案 》。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 管理知识 。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 木工 、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 饲养 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 编织 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 爱好 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 安全教育 ,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习惯。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工作计划范文4

本学年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围绕增城市教育局和中新教学指导中心的工作要求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 渠道 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

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给我一个岗位我能行”活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

2、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坚持劳动教育与 家庭教育 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2、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3、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工作计划范文5

一、活动指导思想

以切实强化、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大教育、大德育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主动争取社会、家庭的通力协作,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合力,开创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活动地点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活动时间

节假日、劳动课

四、参加人员

学校师生

五、活动形式

以组为单位,由班主任带领轮流开展活动。

六、活动内容

1、劳技课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劳动教育。

2、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学习。

3、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体验。

4、家庭劳动深化。

七、活动要求

1、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班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等,认真落实,使劳动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劳动实践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各班也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 规章制度 ,确保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

3、点面结合,注重实效。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重点做好劳动实践活动,兼顾面上的工作,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全面参与。活动一定要围绕当地的实际需要展开,努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加强教育,注意安全。在活动之前,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劳动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其自觉遵守活动守则,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工作计划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教育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组织教师学习市区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院区及绿化区,一年要除草数次。绿化区的月季花需要施肥、浇水、修剪,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将运河路南段、大桥道东段,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主要捡拾白色垃圾)。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四、主要工作安排:

2月份:校内劳动基地分工。开展“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次饭;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

3月份:开展春季卫生、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公益性劳动。

4月份: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公益性劳动。

5月份:组织学生校内劳动基地劳动。与社区联系开展公益性劳动。

6月份: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评选“劳动小能手”。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工作计划范文7

一、指导思想

要充分认识到劳技是一门培养学生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是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推进,老师们必须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努力把先进的教育理论内化为行之有效的教育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把劳技课上的生动,活泼。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情感。

二、具体措施

1、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备课组活动力争做到常态化,定期组织进行备课组教研活动,商讨教学内容。

2、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听课和培训活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听课心得并做好活动记录。

3、认真执行“五认真”之规定,从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入手,发挥集体的力量,突出团队精神。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4、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教材要求,继续尝试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回到家里,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并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将在家实践操作的情况反馈到学校来,进行交流评比。

5、继续做好学生作品的成果记录工作,对于比较有特色、有创新的优秀作品及时的上传校园网并给与表扬和鼓励。

6、抓好校内听课活动,及时反馈,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教学业务水平。

7、及时完成教导处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

8、注意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工作,力争使我校的劳技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工作计划范文8

一、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 说说 、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一,材料与工具,二,看图表达,三,设想与选择,四,杯垫,五,笔架,六,碟片架,七,折叠式课桌,八,拱桥,九,迷宫,十,我们的新操场。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班级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的五年级劳动技术课教学,分别为五{1}、五{2}、五{3}、五{4}四个教学班,每班学生数为40人左右。由于上学期我给五{1}、五{2}、五{3}、五{4}班上过劳动技术课,所以对学生比较熟悉。学生对劳动技术课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实验,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比较随便,影响了上课,这学期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级的劳动技术课。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五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35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6},写好教学 反思 ,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小学劳动教育方案与工作计划范文【精选8篇】相关 文章 :

★ 一年级主题的教学计划精选范文(10篇)

★ 年度工作计划精选范文怎么写10篇

★ 新教师工作计划怎么写(精选10篇)

★ 新学期教师目标计划怎么写(10篇)

★ 2021个人教学总结精选范例10篇

★ 教学工作总结精选范文(10篇)

★ 学校工作总结精选范文(10篇)

★ 教师帮扶学生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0篇

★ 学校个人计划书精选模板10篇

★ 小学2016-2017学年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是使 学生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这些劳动教育目标?怎样才能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呢? 作为校长,我对此产生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只有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一体化整体架构,才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的综合育人功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在育人目标“律己、逸美、创新”的统领下,提出了“寓劳动教育于课程”的整体育人思路,开启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我校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旨在通过全方位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建构适应新时代小学生生产生活的育人体系,达成学校“律己、逸美、创新”的三大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塑造学生勤劳踏实、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劳动品质,形成学生“责任与担当、艺术与审美、实践与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由知识-能力-品质-素养的阶梯式发展。课程是以“三级课程”为依托,以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为指导,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根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融合了科学、家务劳动、信息技术、实践、创造等多种内容,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定、完整的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六个维度的课程,即奠基课程、特色课程、选择性课程、综合课程、家庭课程、公益课程。1.奠基课程。奠基课程即国家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科学与技术课。这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奠基课在低段以劳动教育启蒙为主,通过观察、了解、学习,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树立劳动的观念,在高段以劳动教育的实践体验及行为习惯的塑造为主,通过技能训练、劳动实践增长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同时,我们在其他学科中挖掘隐性的劳动教育功能进行渗透融合,提升了整体育人的效果。2.特色课程。即校本必修课程,学校先后开设了烘焙、理财、剪纸三门校本劳动必修课程。烘焙课面向全体学生,1-5年每周1节课,课堂上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察到制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美食的制作过程,通过体验、实践,丰富学生的烘焙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感受劳动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在1-5年级开设理财课,每周0.5节,通过理财课的开设,增长学生的理财知识,培养学生的财商,让学生从小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在二年级开设剪纸课,意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达到以劳益美的目的。3.选择性课程。即校本选修课程。学校根据孩子的喜好开设了编织、团扇、衍纸画、彩泥盘画、剪纸、纸浆画、丝网花、布贴画、马勺葫芦等9门供孩子自由选择的“七彩周三 ”选择性劳动课程。每周三下午,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图设计,手工创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一技之长,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包括社会实践课和节日体验课。社会实践课有“童心看世界”型煤厂劳动实践、“淘书大集”“跳蚤市场”理财实践、“播爱园”果蔬、动物饲养基地劳动实践等。节日体验课分为传统节日体验课和校园节日创意课。校园节日创意课是指每年一次的常规性的艺术节、科技节、雪人节;传统节日体验课是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开设的劳动课程,有“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春节包饺子”、“元宵节做灯笼”等。综合课程为学生们搭建了体验生活、走进社会的平台,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了劳动素养,增强了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5.家庭课程。家庭课程包括自我服务课和家庭体验课。自我服务课即学生学会自己穿衣、吃饭、系红领巾、整理床铺、收拾书包、洗袜子等,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体验课有每天帮助家长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收拾桌子、扫地等,还有假期的“体验妈妈的一天”、“我当小厨师”等,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生活经验、生活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和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6.公益课程。公益课程有校内的班级值日、分担区劳动,校外的社区义务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通过校内集体劳动树立“集体的事情共同做”的观念,通过校外公益课,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奠基课程为主旨,通过开设多样化、多层次的校本课程,创建融体验、服务、实践于一体的劳动基地,将劳动教育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走进了社会,融入了家庭,最终形成了课内学习与课外体验相结合、校内劳动与校外实践相融合、集学校、社会和家庭于一体的整合式新时代劳动育人途径。整个课程体系立足于学生年龄特点采取阶梯式教学,除奠基课程外,在1-2年级开设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为主的“劳动与生活”校本必修课程,力求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集体的事情共同做”,最终实现劳动自理;在3-5年级开设以技能培养、自主创造为主的“劳动与技术”校本必修课程,力求做到“家庭的事情习惯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集体的事情积极做”,最终实现劳动自治。我校自2014年开始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至今已经历五个春秋。五年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型煤厂参观、体验劳动的艰辛;一起在烘焙课堂上制作美食,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在“七彩周三”选修课上动手创作,感受自我成长的快乐;一起在科技节上放飞梦想,探寻科学的奥秘。他们一起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学习、探索、播种、收获、成长。1.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人心,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成为学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同时他们将劳动中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更加刻苦,学习力明显提高,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和释放。学生们在课程中增长的不仅仅是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份自信和踏实,做事变得有条理,有恒心,有韧劲。2.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让一大批原本有一技之长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通过校本培训、自身钻研很快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骨干。可以说,劳动课程不仅让教师找到了职业的幸福感,还实现了自我人生的华丽转变,教师们的育人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全面育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3.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深化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开辟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新途径,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实现了学校跨跃式的发展。2016年鸡西四大媒体对学校烘焙特色课程、“童心看世界”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2017年、2018年学校烘焙课程分别在鸡西市养成教育现场会、鸡西市课程改革恒山现场会上作展示。2018年学校烘焙课程在鸡西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会上作展示和论坛发言。有1人被评为区综合实践学科骨干教师、6人荣获市、区级优秀教师光荣称号。4.劳动教育课程带动学校发展,我校被评选为黑龙江省劳动教育示范校,并且在“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征集评选暨首届研学实践课程设计大赛”中获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还需不断完善,我们将继续以“律己、逸美、创新”育人目标为指引,不断丰富劳动教育课程,拓宽劳动实践渠道,改进劳动教育方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定会让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出绚丽的花朵。新课程智库教育研究中心(NCTT)致力于培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总结推广课程建设典型经验,促进中小学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的协调、整体发展,促进中小学学校特色形成,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新课程智库教育研究中心更致力于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校特色发展品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的重要阵地。将充分发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及科研院校机构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核心素养的研究力度,为我国基础教育打造优秀的特色示范校。

3.审美教育。当学生在各种劳动技术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一些生产问题时,或者他们通过独立思考 完成某些科学试验时,他们就会体验到劳动带来成功、劳动创造美的愉悦。可以说劳动技术教育是与审美教育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劳动、科学试验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审美能力的培养。 4.职业教育。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教育。在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最基础 、最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使他们获得尽可能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技之长。 在德、智、体、美、劳各育中,分别蕴含着各自的内容,并且彼此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如果单纯抓 某一育,某一育也是上不去的。在五育中,如果学校不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那么学校教育就是不完全或不完整 的教育。同时,劳动技术教育不仅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教育,而且是与其他几育联系最紧密、蕴含内容最多的 一种教育,因此在学校坚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亦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通过劳动技术教育,既能 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文化知识,掌握生产技术,具有一技之长,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既能锻炼和提高学生 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美德和审美能力。所以说,坚持劳动技术教育是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 能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