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2019年课题组发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2019年课题组发表研究论文

数学系张义堂教授声称,他已经解决了兰道·西格尔的零猜测,这引起了数学界的关注。数学的定义在数学中真的很少见,“迟来的大工具”,这是一个罕见的奇迹。成就引起了很多关注,因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深刻的学科,要在数学上取得成功并不容易,而且要知道写已发表的文章需要更长的时间。许多人同时,由于缺乏耐心,也要放弃一半。

许多人不知道这种猜测有多令人兴奋,简单地说,如果兰道·西格尔的猜测推翻了黎曼的猜测,那么现代数学可能就是一切。数学课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黎曼猜测是七种猜测之一物理学领域的伟大猜测,适用于世界上许多数学问题,如果黎曼猜想是一击,那么利用黎曼猜想解决世界数学问题的这一阶段将是一击,这将是所有物理学都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立即让很多人愿意尝试,许多人正在等待张义堂正式发布书面信息,在这个阶段,张义堂只是口头上实现了兰道·西格尔的猜测兰道·西格尔的猜测只是一种黎曼猜测,如果他相信的话,黎曼猜测就是验证。

兰道·西格尔的猜测实际上是零猜测,其本质是证明传统零区域中是否有任何零。黎曼猜测,除1/2的真实部分外,所有非微不足道的零功能都位于平行线上。从零开始。2013年,他在顶级数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部长们的数量是无限距离的。此后,在双重猜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震惊了数学界。后来,张义堂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和统计系担任助教和讲师,教授微积分、代数、质数理论等课程。最后,他回到了在学院的梦想。

“零点猜想”,是20世纪初提出的关于点集理论的著名猜想。由数学家华罗庚在提出并在国际数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Landau-Siegel猜想被认为是数学领域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至今仍未被攻克的重要数学难题之一。《自然》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名为《Downtown Whole Is More Things in Memory》文章,总结了这篇论文对一些领域重要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益唐和他的同事们在美国数学会(CVSI)杂志发表论文。论文从构造函数说起,对数论核心领域里最重要的数学难题之一的Landau-Siegel零点猜想进行了一个系统性证明,这是首次系统性地对这一重要几何问题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证明,并将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数学期刊《Journal of Analysis》上。

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益唐教授和他课题组共同完成的“低维几何中的黎曼积分”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一奖项是对我国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进行奖励的活动。

奥利弗·马修斯在间担任剑桥大学理学院讲师。他利用黎曼空间的不连续空间(VRL)建立了李群论猜想,证明了该猜想中所有可能的零点。在这篇论文中,马修斯通过对 VRL函数图中任意一个点(1和2)进行精确的操作,发现了它们的零点被证明存在。这一结果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点集理论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零点,而且只有一个会在其中出现。

卜显和是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卜显和课题组在能源领域属顶级,科研成果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我校化学学院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特聘教授卜显和来说是丰收的一年。2014年5月,卜显和作为带头人的“无机固体材料的构筑及物质存储与能量转化”教育部创新团队通过专家论证,正式启动。9月,他作为带头人申报的“无机固体材料与能源化学”创新研究群体,历经多轮评审和众多强手的竞争,成功获批立项并通过国家基金委的现场考察。2014年底,他和团队十几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配位聚合物构筑与结构性能调控”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与南开大学提供的平台、各级领导支持、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校内外同事的无私帮助、各类基金的资助等等密不可分。”说到获得成绩的根源,卜显和总是“忽略”自己的作用。可是一谈到团队长期以来从事的研究工作,卜显和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十年执着探索路 冷门领域出热点配位聚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其概念由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罗布森明确提出。从首个晶体学实例被报道至今仅20余年,今天配位聚合物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领域,并成为化学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能源、环境、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比如能量物质存储(甲烷、氢气等)、手性拆分与催化、物质分离、非线性光学、磁性材料和电极材料等。配位聚合物的这些优势,源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及可设计、可剪裁的特点等。“十几年前,我们进入这一领域时,这方面研究还不是热点,关注的人还不是很多,但存在许多急需探索的问题,比如合成方法学的问题、结构分析问题、结构性能关系及调控问题以及后来的功能化问题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卜显和说。十几年来,卜显和及其团队围绕这些科学问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项目组从配体设计入手,以多孔、磁性等为结构性能导向,构筑了多个系列具有独特多孔、磁性等性质的新型配位聚合物,研究了溶剂、温度、酸碱度等因素对它们结构性能的影响;率先系统开展了柔性配体配位聚合物研究,提出配位聚合物构筑中的非配位基团效应,发展了电荷竞争体系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在若干配位聚合物体系中阐明了结构-性能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调控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为配位聚合物化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与肯定。化学有路勤为径 卓越人生自南开作为配位聚合物领域有名的专家,卜显和时常回忆起当年的南开求学经历,那里是他“化学人生”的开端。1964年,卜显和生于辽宁朝阳,小学时正值“文革”后期。虽然当时条件艰苦,社会上读书的风气不浓,学校也经常是半工半读,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读书的志趣。中学时,卜显和各科成绩均优异,历史一门甚至要更好一些。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熏陶,卜显和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而这几乎是那个年代青年人的“国民理想”。1982年,卜显和以优异的成绩从辽宁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本科毕业后顺利考取同系的硕士研究生并在两年后转为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化学家陈荣悌院士。80年代末,他被南开大学公派赴日留学,师从著名化学家、日本广岛大学木村荣一教授。完成学业后,卜显和听从导师陈荣悌院士召唤,回到南开大学工作。回国之初,国内的科研条件十分艰苦,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立足现实,白手起家。在南开大学和陈荣悌院士的支持下,卜显和很快获得了1万元的校内科研启动基金。随后,在他的努力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天津市青年基金等多方资助纷至沓来。在这些经费的支持下,实验室的条件不断改善并渐渐步入正轨。翻开卜显和的简历,他回国工作以来的进步一目了然。31岁晋升教授、32岁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获天津市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天津市首批“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并获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入选教育部“教育部特聘教授”特聘教授、天津市授衔无机化学专家、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当选天津市劳动模范,2012年获侨界贡献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14年获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目前,他的课题组已经累计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11000余次(H指数57),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参编专著与教材6部,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或特邀报告50余次。科学研究没有坦途,没有捷径。十几年来,卜显和带领他的团队不断摸索、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973计划课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课题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几项。他的研究成果分别于2002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及其他多项奖励。言传身教育桃李 矢志化学“强国梦”卜显和时刻不忘教师之本。每年开学都要请人给学生讲科研素养、学术道德方面的知识。“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脚踏实地。我就怕学生急功近利,作科研必须实事求是。如果做不到,就不要作科研。”卜显和说,每次讲这些内容,新生要听,老生也要反复强化。这是他从导师陈荣悌院士那里传下来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卜显和十分注重启发式教育,即使再忙再累,他也总会抽出时间与学生交流。同时,他还积极同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为学生们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至今,他已经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硕士毕业生近90人,其中有十几人成为教授,有多人担任院长或副院长职务,并在国内各高校与重要研究机构担任学术带头人或骨干。“对我来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我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为国家作贡献,我为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感到高兴。”目前,他的课题组还有2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把他们都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我的责任和愿望。”卜显和说。生活中的卜显和并不枯燥。他喜欢读书,尤其喜欢文学、历史、军事、武侠、科幻等方面的书籍。他位于化学楼的办公室书柜中还整齐地摆放着一套“毛选”。“优秀的作品真的能够激励人。”直到现在,卜显和一直保持着每天睡前读书的习惯。他时常鼓励学生多读点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咱们搞科研的总得写申请啊,你没有好的文笔,写的申请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怎么能申请得下来项目?”卜显和幽默地说,如果当初高考没有报化学,现在说不定在搞文学或者历史研究呢!“近年来中国化学研究进步很快,数量上已经和美国差不多甚至超过美国,但质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科技话语权仍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希望我们通过努力,做出更多对国家基础科学发展有利、对国民经济有益,能为应用研究提供思路的原创性成果。”卜显和说,“实现化学强国的‘中国梦’是每一个化学工作者的终极梦想!”1月9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结束后,卜显和请别人用手机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画面中,他手捧证书、表情严肃,一如他始终坚持的严谨的科研态度。回到学校,他甚至来不及向前来祝贺的朋友表示感谢,就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欧洲研究2019年文章发表论文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本人第一篇SCI文章发表于2014年,是我硕士文章的翻译版。 由于学科专业为航空工程,没有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发表SCI文章相对困难。 我的文章发表很曲折,但结果还算好,最后发表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影响因子2.05,在航空航天类中算是很高的期刊了。 研究生一年级边上课边科研,学期结束时基本已经把研究内容做完,也得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结论,导师评价“世界前沿”。 研二整理结果,学校发表一篇EI期刊满足毕业要求,所幸很顺畅,两个月退修,一个月录用,可以毕业了。 研三很忙,出国申请、面试工作。导师看我每天心不在焉,说你再整一篇英文文章吧,加点研究内容,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或学术发展都有好处。 当时人整个很浮躁,恨不得立刻离开校园,导师想了个办法,拉一个博士师兄进来跟我一起做这个课题,文章我来当一作,师兄当通讯。 师兄人很好,毕业想留校,还差点东西。他跟勤奋,做东西很快,做完后每天都会催我整理结果。 我一看师兄这么玩命了,自己肯定不能懒惰,连着加班两个星期翻译完草稿,因为忙着毕业和工作,没跟导师商量,直接就把文章投出去,投给Acta Astronautica。 导师知道后也没说啥,静待消息呗。后来我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全奖offer,瞬间轻松下来,每天玩的不亦说乎。俩月后,文章悲剧,除了说创新性不太够,主要问题是语言不地道,语法太差。 自我感觉英语良好,说我英语不地道真的不能接受,去问老板,老板说文章写的确实不行。 本来期待老板给改改,那段时间老板在忙一个大本子,还经常出国,很没时间,让我自己找个语言润色机构,他给出钱。 不到一个星期,花了2000多,修改好,投出去。半年后录用,审稿意见很好,语言没问题后,文章的真正价值就出来了,再过几个月,成功发表。 其实第一篇SCI的文章成功发表,给人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鼓励:“没想到我也能发表不错的英文SCI!”打破这个心结后,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文章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第一篇文章有语言润色公司的帮助,自己心里其实是有不甘的,所以后面几篇文章全是自己整理、润色,质量都没问题,顺利发表。 从我这几年发表几篇SCI文章的经历来看,发表SCI不难,我自己也总结了几条心得体会,想与大家交流: 英语写作,可谓是很多人发表SCI期刊的最大拦路虎,基本要求是写作准确、表达简洁、用词地道。 在我几万字的英语写作后,有几点语法方面的经验,大家也可以参考: 先写这么多吧,等赞数上1000再增加,嘿嘿。 《一年6万美元,普通学渣如何拿到美国博士全奖》 《江歌案-别让民意越过了法律》 《我为什么反对减负和素质教育》 《战争与股市,人性贪婪最直观的展现》 《我喜欢的那个姑娘,像武藤兰》

课题组研究生论文发表奖励方案

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繁荣科技事业,推进科技进步,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环境,促进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以下简称自然科学)的研究,实现无锡市优秀学术论文评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工作,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坚持学术水平与应用价值并重和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为市级奖,每两年举行一次,获奖论文的奖励经费由市政府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二章 组 织 第四条 成立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委会)。市评委会由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全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界的专家、学者组成。人数在30人左右。市评委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第五条 市评委会的职责: (一)制定和修改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二)批准成立学科(专业)评审组。 (三)审议学科(专业)组评审意见。 (四)评定论文获奖等级。 (五)公布获奖结果。 (六)决定有关评审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 市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协,承担评审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七条 市评委会按学科(专业)成立评审组,评审组由3人以上单数组成,设组长、副组长l—2人。学科(专业)评审组成员由未在该学科(专业)申报论文的评委和专家学者(资源库中随机抽取)组成。 第三章 申 报 第八条 申报的论文必须在经国家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刊物上发表,或国(境)外相应刊物上发表的,或在区域性、省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表的论文。在市、局级以上(含局级)内部刊物(须有市出版批准刊号)上刊登的也可以申报。 第九条 凡在无锡地区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自然科学和交叉学科学术论文均可申报评奖。与外市人员合作的论文,我市作者必须是第一作者方可申报评奖。外市作者受我市有关单位委托承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申报参评。 第十条 申报评奖的论文须提供在刊物上发表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在区域性、省或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需提供相关证明。 第十一条 不属于自然科学和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论文不能申报,技术工作总结、毕业论文、专业著作、试验报告以及科普文章、资料汇编、考察报告等也不属于申报评奖范畴。 第十二条 发出论文评奖征集通知后,评委会办公室对论文征集受理时间一般为三个月。 第十三条 参评论文的发表时间,一般应在该次评审年限范围的第一年1月1日至次年12月31日。 第十四条 申报参评特等奖、一等奖的论文需由2名本学科(专业)正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并签署意见,申报二、三等奖的论文需2名本学科(专业)副高级职称以上(含)的专家推荐并签署意见。推荐专家需提供职称证书或复印件。 第十五条 申报参评论文,必须由作者本人填写《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申报表》一式二份,经所在学术团体或所在单位盖章,提供电子文档论文及有关证明等资料并交纳评审费。 第十六条 申报参评论文须用中文撰写,如原论文为外文,需先译为中文方可参评。 第十七条 已获得市级政府以上奖(含市级)的论文。不在申报之列。 第十八条 一篇论文只能递交一个单位推荐送评,不能多处或多次推荐送评。 第十九条 数人合作的论文,作者不超过5人,超过5人的论文以课题组名义申报。 第二十条 凡符合论文评奖申报条件的论文和作者,其申报权利不受干涉。 第四章 标 准 第二十一条 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项数额由评委会根据申报情况及历次获奖情况研究确定。各等级评定的具体标准由市评委会制定。 第二十二条 获奖论文应有独到的学术见解,有理论性探讨,有创新论述,有应用价值,要特别重视已被采用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论文。 第二十三条 在坚持评审标准的前提下,兼顾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的论文评奖分布。 第五章 评 选 第二十四条 评审工作按市学科(专业)评审组初评和市评委会终评进行,申报参评的论文均需按程序参加评审。 第二十五条 市评委会办公室对申报论文按各学科(专业)进行分组配比后分别送交各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 第二十六条 各学科(专业)评审组对参评论文进行评审后,评选出获奖提名论文,并从中推荐需评定特、一等奖的候选论文,按水平高低列出顺序。 第二十七条 市评委会根据专业评审组提名推荐,对获奖提名论文进行复评,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得票数需得到评委会半数以上认定方为有效。推荐为特等奖的论文由省级专家提出复评意见。 第二十八条 对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相同的多篇论文,一般只评定一篇(等级最高的)论文获奖。 第二十九条 市评委会对评选出的拟获奖论文,通过有关媒体公示10个工作日,受理有关投诉和听取意见反映。 第六章 奖 励 第三十条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励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三十一条 获奖论文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奖金。 第三十二条 市评委会向获奖者和所在单位通报获奖结果,作为获奖者在考核、使用、晋升和评定职称时的依据,同时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告。 第七章 纪 律 第三十三条 凡申报人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而获奖的,由市评委会撤销其奖励,收回证书和奖金并通知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获奖论文因知识产权引起纠纷的,由获奖者承担责任。 第三十五条 市评委会、各评审组全体成员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委会制定的评审纪律和工作要求,认真执行评审标准,坚持质量、水平第一和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团结协作,秉公尽职,按时、按质完成评审工作。 第三十六条 评审人员如有徇私舞弊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撤销其评审资格并予以通报。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评委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暂行办法》同时废止。2008年五月九日

学位论文是衡量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我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产出,营造更加浓郁的学术氛围,特制定本办法。下面,我为大家提供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资助与奖励办法,全文如下:

第一条 学校设立优秀博士创新基金,在指导教师给予的科研条件基础上,支持学生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优秀博士创新基金根据学生成果情况,实施滚动支持。

第二条 对有潜力冲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毕业生,优先考虑留校任教。

第三条 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且留校任教的博士毕业生,国家给予5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第四条 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且留校任教的博士毕业生,给予2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第五条 获得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生,给予5000元现金奖励。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生,给予2000元现金奖励。

第六条 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在年度考核和职称晋级方面给予激励: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如现为副高级职称,可作为充分条件直接申请正高级职称;如现为二级以下的教授职称,下一聘期岗位级别可提升一级;且在获奖当年的教师年度考核中 绩效 奖励权重为1,等同于国家级科技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和北京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可直接聘为岗位教授。教师年度考核中 绩效 奖励权重为0.3,等同于省部级一等奖。

第七条 给予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招生自主权和招生名额奖励:北京市(含)以上级别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享有当年名下全部博士招生名额的 自主招生 权;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享有当年一个博士招生名额的 自主招生 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可从次年招生开始,每年增加一个博士招生名额,连续增加三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的指导教师,可从次年招生开始,每年增加一个博士招生名额,连续增加两年;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可获得一个博士招生名额的奖励。(同一篇学位论文获得招生奖励名额不重复计算,以最高标准执行)。

第八条 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科研经费资助: 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1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的指导教师,给予6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如该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则在北京市给予指导教师的50万元科研经费基础上补足差额)。指导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奖励15000元研究生业务指导费。

第九条 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在下一年度招生中给予一个硕士研究生奖励名额,并奖励6000元研究生业务指导费。

第十条 本办法经2013年7月5日校务会讨论通过,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一条 未尽事宜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原文地址:

2019年研究生论文查重表格

大概当今所有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会经过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即便最后不被盲审。这个系统的初衷其实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即将踏入中国科研界的硕士研究生们一个警示作用:杜绝抄袭,踏实学问。但正所谓“世界万物,有矛就有盾”的哲学观,中国知网的这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不是完善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目前的图文识别技术还不够先进;其二是目前的机器识别还达不到在含义识别上的智能化。求索阁一贯的观点就是“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破敌,必先知敌;要过学术检测这一关,当然必先了解这一关的玄机。 一、查重原理 1、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 大概当今所有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会经过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即便最后不被盲审。这个系统的初衷其实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即将踏入中国科研界的硕士研究生们一个警示作用:杜绝抄袭,踏实学问。但正所谓“世界万物,有矛就有盾”的哲学观,中国知网的这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不是完善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目前的图文识别技术还不够先进;其二是目前的机器识别还达不到在含义识别上的智能化。求索阁一贯的观点就是“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破敌,必先知敌;要过学术检测这一关,当然必先了解这一关的玄机。 一、查重原理 1、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对于3万字符以上文字较多的论文是可以忽略的。 对比数据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个人比对库,其他比对库。部分书籍不在知网库,检测不到。 2、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分段检测。 3、有部分同学反映说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袭了其他文献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这是正常的。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500字以下,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 4、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 二、快速通过论文查重的七大方法 方法一:外文文献翻译法 查阅研究领域外文文献,特别是高水平期刊的文献,比如Science,Nature,WaterRes等,将其中的理论讲解翻译成中文,放在自己的论文中。 优点:1、每个人语言习惯不同,翻译成的汉语必然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段文字,不同人翻译了之后,也 不会出现抄袭的情况。2、外文文献的阅读,可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拓展专业领域视野。 缺点:英文不好特别是专业英文不好的同学实施起来比较费劲。 方法二:变化措辞法 将别人论文里的文字,或按照意思重写,或变换句式结构,更改主被动语态,或更换关键词,或通过增减。当然如果却属于经典名句,还是按照经典的方法加以引用。 优点:1.将文字修改之后,按照知网程序和算法,只要不出现连续13个字重复,以及关键词的重复,就不会被标红。2.对论文的每字每句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答辩时亦会如鱼得水。 缺点:逐字逐句的改,费时费力。 方法三:google等翻译工具翻译法 将别人论文里的文字,用google翻译成英文,再翻译回来,句式和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再自行修改下语病后,即可顺利躲过查重。 优点:方便快捷,可以一大段一大段的修改。 缺点:有时候需要多翻译几遍,必须先由中文翻译成英文,再翻译成阿尔及利亚语,再翻译成中文。 方法四:转换图片法 将别人论文里的文字,截成图片,放在自己的论文里。因为知网查重系统目前只能查文字,而不能查图片和表格,因此可以躲过查重。 优点:比google翻译法更加方便快捷。 缺点:用顺手了容易出现整页都是图片的情况,会影响整个论文的字数统计。 方法五:插入文档法 将某些参考引用来的文字通过word文档的形式插入到论文中。 优点:此法比方法四更甚一筹,因为该方法日后还可以在所插入的文档里进行重新编辑,而图片转换法以后就不便于再修改了。 缺点:还没发现。 方法六:插入空格法 将文章中所有的字间插入空格,然后将空 格 字 间距调到最小。因为查重的根据是以词为基础的,空格切断了词语,自然略过了查重系统。 优点:从查重系统的原理出发,可靠性高。 缺点:工作量极大,课可以考虑通过宏完成,但宏的编制需要研究。 方法七:自己原创法 自己动手写论文,在写作时,要么不原文复制粘贴;要么正确的加上引用。 优点:基本上绝对不会担心查重不通过,哪怕这个查重系统的阈值调的再低。 缺点:如果说优缺点的话,就是写完一篇毕业论文,可能会死掉更多的脑细胞。呵呵。。。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查重就是去相关的网站去复制自己的文章来看一下是否较多重合的部分,标准也是根据不同的学校要求来定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祝你生活幸福。

写论文的时候肯定会涉及到表格、图片、公式等。写论文的时候,论文中的这些部分会被查吗?接下来,让小编谈谈论文中的表格是否被查重。 第一,论文内表格查重吗? 普通论文内的表格不会进行查重,现在一般都是用内部查重系统来查重,虽然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各种文章的收录,仍然无法解决表格、图片等内容无法查重的问题。因此在论文查重时,论文检测系统在检测到此类内容时会自动跳过此部分,不会对其进行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自己论文的查重率。 第二,降低自己论文查重率的方法。 降低论文查重率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小编将围绕表格和图片进行讨论。 照片转换法:由于现在查重系统无法查重论文中的照片,所以大家可以把自己论文中的某些内容截成照片,然后再插入自己的论文中,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论文的查重率,但这种方法只能少量使用; 如果你需要建立表格,你需要使用一些专业软件来建立表格。如果你只在Word文档中建立表格,表格的内容很可能会在查重时被发现。

伴随着毕业季的到来,针对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般规定较高、论文查重规范在20%以下的高校毕业生来说,都是要通过知网检测拿到论文答辩资格的。推荐同学们使用cnkitime学术不端论文查重免费网站,大学生版(专/本科毕业论文定稿)、研究生版(硕博毕业论文定稿)、期刊职称版(期刊投稿,职称评审)以上版本均可免费查重不限篇数。

要求硕士学位论文查重

一、首先,在我国严厉打击学术不端的力度日益加大,因此,研究生论文要想顺利完成,其关键前提条件是说论文查重要按照知网检测系统来进行,现阶段在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应用知VIP5.3论文检测来进行系统研究生论文查重率的论文查重工作。

二、是现阶段知网检测还没有对自己开放,所以小编提议,在向机构知网检测提交毕业论文之前,自己其实是可以去销售市场进行授权委托的,比如“cnkitime”论文检测官网为了更早的进行有目的性的重复率改动而进行论文查重,防止把机构仅有的两次宝贵的机会浪费掉。耽误了自己大学毕业的大好时机。

三、一定要提示很多研究生大学毕业生注意的一点是,现阶段硕士论文查重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应用中国知网的vip5.3检测系统来进行研究生论文重复率的检测,针对目前市面上价格较低的检测系统,同学们一定要谨慎对待,防止毕业论文或者被耽误宝贵的改稿时间等问题的发生。

硕士学位论文重复率应以除去参考文献标注的毕业论文重复率为标准,一般学校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重复率要求不能高出20%以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重复率要求不高于10%的学校也是极少数。

课题研究与论文发表

一般来说,发表论文的时间是由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来决定的,并且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进行审稿和修改。因此,不能保证论文在指定的时间内发表。建议您与期刊编辑或编辑部联系,了解论文的审稿和发表进度。

市级课题不同,发表论文的要求有差异。课题负责人要从本课题结题文件中获知答案,比如某市级课题要求在CN刊物上发表课题研究相关论文1篇(不少于3000字)。

学术论文发表是指有出版在刊物上的或者获奖的论文,或者编写的书籍课题研究成果是指研究结论,获奖结果,是否有其它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比如带来社会效益,参与重大决策什么的如有疑问请追问,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