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班互动型主题墙论文

发布时间:

小班互动型主题墙论文

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艺术论文

本文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最广泛的主题墙设计来介绍设计要点,从主题墙设计的框架(即版面设计)、主题墙设计的门面(即字体设计的大小、颜色、样式)、主题墙设计中最吸引人目光的颜色搭配等方面入手介绍设计方法,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设计思路,并鼓励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幼儿园的主题墙饰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主题墙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领域中运用最多,如家园联系栏、教室的区域墙、楼道楼梯的展示墙等。主题墙是对本园特色与优点进行展示的载体,也是兼具宣传性和艺术性的展现载体。但过多的幼儿园主题墙设计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设计,忽视真正作为环创的主人幼儿能力的开发与体现。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园特色设计主题墙,提升幼儿兴趣并让幼儿真正参与其中,提升其动手、动脑能力,成为当下需解决的问题。在主题墙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从主题墙设计的框架、主标题的字体设计、基本的色彩搭配等环节来提高其艺术性,下面具体介绍主题墙设计的各个元素。

一、版面

版面是主题墙设计的框架,也是教师最花费心思的部分。主题墙版面设计完成后,里面的内容可以让幼儿设计与布置。例如,唐山第四幼儿园进行了陶瓷主题墙设计,整个主题墙设计分为三个版块。第一块是陶瓷简介,包括陶瓷的知识介绍、发展的历史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第二块是亲子互动版块,以亲子活动的照片进行设计,这是活动的过程展示。第三块是活动结束也是成果的展示部分,让孩子亲手体验制作陶瓷的过程,展示孩子陶瓷作品的照片。主题墙版面设计大概划分的几个版面,就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几个环节,这也是主题墙设计的功能区部分。大的版块分好后,要根据设计位置的面积,考虑采用横构图或者竖构图。其中,横构图的排版形式运用最常见,本文介绍了几种排版方式,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越是人们脑海里最初想到的排版形式越是没有创意的。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吸取养分,例如,海报设计、网页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个人写真、婚纱中影集中的照片版面设计都可以拿来用。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版面设计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信息整理,理清设计意图,提取要素,划分板块正确布置。二是贴近和远离,同类要素贴近配置,整理版面更易阅读,图文并茂更加紧密生动。三是排列和对齐,整个版面设计要留天留地。版心设计、假想边框要对齐设计,所有要素版心位置、边缘部分对齐设计。因此,要行头对齐、虚拟边框对齐、天头地脚,空白要素圈成框,形成图文区域块。

二、字体设计

如果说版面设计是骨架的话,字体设计尤其是主标题的字体设计是门面。门面是告诉人们设计的是什么内容,所以设计的要点就是“易识别”。怎么才能让设计的主标题容易识别呢?主要有三个法宝。

第一法宝就是把设计的主标题从面积上变大。主标题不同于副标题和说明性文字,要清晰可辨,让观者第一眼就能看到它,所以从大小摆列上,它是面积最大的。在字体设计中,越想突出的部分面积就越大。

第二法宝是颜色的对比,这里说的`不仅是明度上的对比,还包括纯度即色彩的鲜亮程度。例如,黄色和紫色的对比,明度上接近于黑白对比。黄色和紫色又是一对互补色,在色环上是成180度角的颜色,对比最强烈的颜色之一。从纯度的角度来说,主题墙的设计中越想突出的部分,颜色的纯度就越高,但注意色彩搭配,使用的颜色种类不宜过多。

第三个法宝是字体样式,字体设计的样式越有创意,就越能吸引观者的眼球。例如,主题墙设计是以传统文化为题,主标题的字体样式可以选择中国传统的小篆字体。主标题字体的背景运用中国传统的红色折扇和中国结为陪衬,突出整个版面的中国韵味。主标题的材料选择上有变化,运用色彩卡纸和彩绳,材质要富有变化,小篆字体上涂有闪光胶,以突出主标题。主标题的字体设计可以运用海报设计中流行的POP字体,这里有一个很好用的方法,人们在百度网页中查询POP字体转换器,可以直接变换想要的字体样式,方便快捷。如果想让设计的字体更有创意,符合主题风格,可以把字体的某个笔画变换成跟主题相关的元素。例如,在进行圣诞主题墙设计,主标题里的字体设计上,字体可以设计雪花字,即符合主题又有创意。鼓励运用身边不同材质的材料,如自然中的树叶、生活中的麻绳、闪光胶水等,这些材料既非常好用,又富有有创意。因此,主标题字体要大,颜色要对比强烈,字体样式要新颖有创意。

三、色彩搭配

色彩应该是整个版面设计的华丽外衣。调查显示,能不能吸引观者的目光前三秒关键的元素一定是色彩,吸引观者第一的元素是色彩,然后才是设计的内容。所以,主题墙设计成功的关键就是色彩。色彩也是主题墙设计的艺术品位高低的标准之一。设计领域里大到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小到服装设计、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好坏影响产品的档次高低。下面介绍几种色彩搭配的方法:

第一种色彩搭配是单色变化。一种色彩使用色调不同的饱和度与亮度的变化。例如,选用蓝色的变化,主题墙设计运用不同深浅、不同饱和度的蓝色搭配,这种色彩搭配的好处是主题墙设计整个版面容易协调统一,但缺乏对比和生动的部分。

第二种色彩搭配是近似色的变化,使用色盘中的邻近色调。例如,黄色系中的柠檬黄、淡黄、中黄、深黄、橘黄、橘红一个邻近色的过度搭配。也可以是像彩虹一样的彩色搭配设计,例如,红色、橘色、黄色、黄绿色、绿色、蓝色、紫色的一个色彩邻近色搭配原理。这种色彩搭配运用非常广泛,也很使用。好处是很容易形成色阶,不需要自行调颜色,就利用卡纸材料的本身颜色就可以。例如,主题墙设计中孩子的作品、照片排列的顺序就可以运用这种搭配方法进行摆放。

第三种色彩搭配是互补色的运用,又叫做对顶色的运用。最基本的三对互补色是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使用互补色的好处是画面跳跃、生动、活泼、容易吸引观者的目光,但缺点是主题墙设计的整个画面不容易协调。互补色的运用其实是让画面生动很好的方法,协调互补色画面的方法有:一是面积上的分布具有韵律感,一种颜色占画面的65%以上,一种颜色占画面的25%,一种颜色占画面的6%~7%,另一种颜色占画面的2%~3%,让画面的色彩形成秩序感;二是互补色中其中一种或两种颜色纯度同时降低,例如,同时互补色里都加白色,提高色彩的明度;三是可以选用无色系进行穿插搭配,例如,黑、白、灰色块在画面中出现进行穿插搭配?

第四种色彩搭配是分割互补色的运用,使用一个色调和两个与它的补色邻近色调的搭配,如紫色和黄绿色的搭配。

第五种色彩搭配是三分色阶的运用,使用色盘中的等距三个色调的搭配,如红色、黄色、蓝色的经典搭配。

第六种色彩搭配是突出色的运用,色彩构成里也叫“特异”,即没有色调的颜色和一个高饱和度色调的对比,如灰色系和亮黄色的搭配。

第七种色彩搭配是一种色调的运用,如冷色调,使用色环中冷色调的颜色;相反还有暖色调的运用,普遍是红、黄为暖色调,蓝、绿为冷色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主题墙设计的各个元素,包括版面设计、字体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它是笔者对幼儿园实践案例和长期美术教学经验的总结,希望给年青幼儿园教师提供幼儿园主题墙艺术设计方面的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工作,繁忙而劳累。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是对幼儿园教师的解脱。同时,通过环境创设,巧妙地把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力的提升是评判优秀幼儿园教师标准之一。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互动性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释义: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

小班主题墙的相关论文

你可以到知网上面或者万方上面查查,应该会有挺多的

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艺术论文

本文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最广泛的主题墙设计来介绍设计要点,从主题墙设计的框架(即版面设计)、主题墙设计的门面(即字体设计的大小、颜色、样式)、主题墙设计中最吸引人目光的颜色搭配等方面入手介绍设计方法,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设计思路,并鼓励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幼儿园的主题墙饰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主题墙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领域中运用最多,如家园联系栏、教室的区域墙、楼道楼梯的展示墙等。主题墙是对本园特色与优点进行展示的载体,也是兼具宣传性和艺术性的展现载体。但过多的幼儿园主题墙设计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设计,忽视真正作为环创的主人幼儿能力的开发与体现。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园特色设计主题墙,提升幼儿兴趣并让幼儿真正参与其中,提升其动手、动脑能力,成为当下需解决的问题。在主题墙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从主题墙设计的框架、主标题的字体设计、基本的色彩搭配等环节来提高其艺术性,下面具体介绍主题墙设计的各个元素。

一、版面

版面是主题墙设计的框架,也是教师最花费心思的部分。主题墙版面设计完成后,里面的内容可以让幼儿设计与布置。例如,唐山第四幼儿园进行了陶瓷主题墙设计,整个主题墙设计分为三个版块。第一块是陶瓷简介,包括陶瓷的知识介绍、发展的历史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第二块是亲子互动版块,以亲子活动的照片进行设计,这是活动的过程展示。第三块是活动结束也是成果的展示部分,让孩子亲手体验制作陶瓷的过程,展示孩子陶瓷作品的照片。主题墙版面设计大概划分的几个版面,就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几个环节,这也是主题墙设计的功能区部分。大的版块分好后,要根据设计位置的面积,考虑采用横构图或者竖构图。其中,横构图的排版形式运用最常见,本文介绍了几种排版方式,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越是人们脑海里最初想到的排版形式越是没有创意的。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吸取养分,例如,海报设计、网页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个人写真、婚纱中影集中的照片版面设计都可以拿来用。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版面设计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信息整理,理清设计意图,提取要素,划分板块正确布置。二是贴近和远离,同类要素贴近配置,整理版面更易阅读,图文并茂更加紧密生动。三是排列和对齐,整个版面设计要留天留地。版心设计、假想边框要对齐设计,所有要素版心位置、边缘部分对齐设计。因此,要行头对齐、虚拟边框对齐、天头地脚,空白要素圈成框,形成图文区域块。

二、字体设计

如果说版面设计是骨架的话,字体设计尤其是主标题的字体设计是门面。门面是告诉人们设计的是什么内容,所以设计的要点就是“易识别”。怎么才能让设计的主标题容易识别呢?主要有三个法宝。

第一法宝就是把设计的主标题从面积上变大。主标题不同于副标题和说明性文字,要清晰可辨,让观者第一眼就能看到它,所以从大小摆列上,它是面积最大的。在字体设计中,越想突出的部分面积就越大。

第二法宝是颜色的对比,这里说的`不仅是明度上的对比,还包括纯度即色彩的鲜亮程度。例如,黄色和紫色的对比,明度上接近于黑白对比。黄色和紫色又是一对互补色,在色环上是成180度角的颜色,对比最强烈的颜色之一。从纯度的角度来说,主题墙的设计中越想突出的部分,颜色的纯度就越高,但注意色彩搭配,使用的颜色种类不宜过多。

第三个法宝是字体样式,字体设计的样式越有创意,就越能吸引观者的眼球。例如,主题墙设计是以传统文化为题,主标题的字体样式可以选择中国传统的小篆字体。主标题字体的背景运用中国传统的红色折扇和中国结为陪衬,突出整个版面的中国韵味。主标题的材料选择上有变化,运用色彩卡纸和彩绳,材质要富有变化,小篆字体上涂有闪光胶,以突出主标题。主标题的字体设计可以运用海报设计中流行的POP字体,这里有一个很好用的方法,人们在百度网页中查询POP字体转换器,可以直接变换想要的字体样式,方便快捷。如果想让设计的字体更有创意,符合主题风格,可以把字体的某个笔画变换成跟主题相关的元素。例如,在进行圣诞主题墙设计,主标题里的字体设计上,字体可以设计雪花字,即符合主题又有创意。鼓励运用身边不同材质的材料,如自然中的树叶、生活中的麻绳、闪光胶水等,这些材料既非常好用,又富有有创意。因此,主标题字体要大,颜色要对比强烈,字体样式要新颖有创意。

三、色彩搭配

色彩应该是整个版面设计的华丽外衣。调查显示,能不能吸引观者的目光前三秒关键的元素一定是色彩,吸引观者第一的元素是色彩,然后才是设计的内容。所以,主题墙设计成功的关键就是色彩。色彩也是主题墙设计的艺术品位高低的标准之一。设计领域里大到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小到服装设计、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好坏影响产品的档次高低。下面介绍几种色彩搭配的方法:

第一种色彩搭配是单色变化。一种色彩使用色调不同的饱和度与亮度的变化。例如,选用蓝色的变化,主题墙设计运用不同深浅、不同饱和度的蓝色搭配,这种色彩搭配的好处是主题墙设计整个版面容易协调统一,但缺乏对比和生动的部分。

第二种色彩搭配是近似色的变化,使用色盘中的邻近色调。例如,黄色系中的柠檬黄、淡黄、中黄、深黄、橘黄、橘红一个邻近色的过度搭配。也可以是像彩虹一样的彩色搭配设计,例如,红色、橘色、黄色、黄绿色、绿色、蓝色、紫色的一个色彩邻近色搭配原理。这种色彩搭配运用非常广泛,也很使用。好处是很容易形成色阶,不需要自行调颜色,就利用卡纸材料的本身颜色就可以。例如,主题墙设计中孩子的作品、照片排列的顺序就可以运用这种搭配方法进行摆放。

第三种色彩搭配是互补色的运用,又叫做对顶色的运用。最基本的三对互补色是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使用互补色的好处是画面跳跃、生动、活泼、容易吸引观者的目光,但缺点是主题墙设计的整个画面不容易协调。互补色的运用其实是让画面生动很好的方法,协调互补色画面的方法有:一是面积上的分布具有韵律感,一种颜色占画面的65%以上,一种颜色占画面的25%,一种颜色占画面的6%~7%,另一种颜色占画面的2%~3%,让画面的色彩形成秩序感;二是互补色中其中一种或两种颜色纯度同时降低,例如,同时互补色里都加白色,提高色彩的明度;三是可以选用无色系进行穿插搭配,例如,黑、白、灰色块在画面中出现进行穿插搭配?

第四种色彩搭配是分割互补色的运用,使用一个色调和两个与它的补色邻近色调的搭配,如紫色和黄绿色的搭配。

第五种色彩搭配是三分色阶的运用,使用色盘中的等距三个色调的搭配,如红色、黄色、蓝色的经典搭配。

第六种色彩搭配是突出色的运用,色彩构成里也叫“特异”,即没有色调的颜色和一个高饱和度色调的对比,如灰色系和亮黄色的搭配。

第七种色彩搭配是一种色调的运用,如冷色调,使用色环中冷色调的颜色;相反还有暖色调的运用,普遍是红、黄为暖色调,蓝、绿为冷色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主题墙设计的各个元素,包括版面设计、字体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它是笔者对幼儿园实践案例和长期美术教学经验的总结,希望给年青幼儿园教师提供幼儿园主题墙艺术设计方面的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工作,繁忙而劳累。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是对幼儿园教师的解脱。同时,通过环境创设,巧妙地把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力的提升是评判优秀幼儿园教师标准之一。

一、主题墙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班级主题墙饰环境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问题一: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问题二: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问题三: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好在上述的几种问题渐渐意识到了。但不得不承认,的环境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基本上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布的真正价值。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主题墙不单要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最主要是要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主题墙面环境在内容上不应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而应以幼儿的参与为主。它可以是主题活动中幼儿收集的材料或操作的作品,也可以是浓缩了整个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还可以以版块的形式呈现出来。

幼儿园主题墙饰的教学互动论文

小班主题环境创设多以教师为主,孩子的参与形式比较单一;主题环境的创设更多的是追求美观,幼儿多以看为主;主题环境的创设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并获得必要认知??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园主题墙饰的设计需要调动幼儿身体和思维双方面的互动,使幼儿在与墙饰的互动中真正获得认知发展与能力的提高。我们思考,如何让小班的主题墙饰“动”起来?1.主题墙饰创设要具有情景性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是小班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我们选择主题活动时最先应该考虑的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主题活动,并设计富有情景性的主题墙饰与幼儿进行互动。例如,《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中,我们将主题墙饰以小动物摘果子的情景来展现水果的不同特征和多种作用,幼儿可以将制作的水果放在不同的水果树上,也可以放进小动物手里的水果筐里;墙饰上还有小动物围在一起分享水果,品尝用水果制成的不同食物的情景。这些幼儿熟悉易懂的情景,从认知水平上就很容易让幼儿接受,幼儿自然地参与其中,教育目标就在幼儿的参与过程中达成。2.主题墙饰创设要具有趣味性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性思维为主要特点,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感知体验,所以主题墙饰应该能够让幼儿“玩”起来,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知识经验。例如,《甜甜的糖果》主题活动中,我们将软硬的分类过程赋予了“给小动物盖房子”的趣味情景,将小熊的身体制作成软的,小兔的身体制作成硬的,幼儿通过触摸辨别真实糖果的软与硬后,将相应的糖果作为墙砖贴在小动物的身上,一块一块地给小动物盖上结结实实的房子。这改变了以往的固定分类模式,将墙饰内容设计成趣味的游戏,幼儿在玩中感受了软和硬的明显特征。这一过程顺应了《指南》所提到的,“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3.主题墙饰创设要具有互动性《指南》对于“激发小班幼儿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也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等多种感官来完成的,所以他们喜欢做游戏,越是感兴趣的内容越是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主题墙饰的创设注重与幼儿有效互动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并积极地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例如《汽车嘟嘟嘟》主题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于车的基本结构的认知,我们会在孩子观察真实的车之后,在主题墙上布置一辆汽车的结构图,上面有放大的车结构照片,一开始孩子们很感兴趣,会去看一看,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们就再也不关注了。为了保证主题环境与幼儿的持久性互动,我们将静态的展现形式调整为动态的游戏,将汽车的外面制作成可以掀开看一看的形式,这样孩子们经常会“打开看一看”,通过猜测、掀开来增加对于车结构的印象。墙饰上的小小改变有效增加了幼儿与主题墙饰的互动,并顺理成章地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用视觉来看,用肢体来操作,与主题墙饰不断互动,获得成功与快乐,从而建立愉悦的情绪和自信。再如,《汽车嘟嘟嘟》主题墙饰中,我们还创设了消防车的拼图,利用拼图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消防车的基本结构和特殊功能,拼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发展了空间思维。《好吃的水果》主题墙饰中的“摘果子”、《甜甜的糖果》主题墙饰中的“软硬分类”,同样都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特别是肢体的参与,与墙饰主动积极互动的。4.主题墙饰创设要具有生成性墙饰创设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应该随着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随时调整,以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们的墙饰创设中要适当留有孩子们生成主题内容的空间。例如,《好吃的水果》主题中,孩子们发现水果的生长环境是不一样的,于是,我们布置了不同水果树的主题墙饰,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各种水果粘贴在相应的地方,如,西瓜粘贴在地面藤上、葡萄粘贴在架子上等。主题墙饰也同时将“水果长在哪里”与“小动物摘水果”的情景有机结合,随着幼儿兴趣和发现的扩展,主题活动向前延伸的同时,墙饰的情景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5.主题墙饰创设要具有艺术性主题墙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级的一种“活动”墙面环境,我们要赋予其创意的设计、智慧的装扮。设计初,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班级的主题墙饰创设占活动环境的大部分,所以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班级整体环境的效果,使得主题环境的创设能够很和谐地融到班级的整体环境中来。采用何种图案、怎样摆放、尺寸大小等,都关系到环境的美观。需要注意的是,小班幼儿的墙饰创设与中大班有很大区别,由于身高的特点,我们要将互动的环境尽量摆放在幼儿能够触摸得到的位置。其次,考虑用色的和谐统一,班级环境创设,颜色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合理运用颜色是关系到环境整体效果的关键,要选好班级环境的主要颜色,注意颜色不要太多。最后,要考虑立体创设主题墙饰。立体的墙饰创设给人的视觉感比平面要更为突出,增强了内容的互动性,更能够吸引幼儿的操作兴趣,并能够满足幼儿互动的需求。总之,幼儿园小班的环境创设应遵循《指南》原则,以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围绕主题活动的目标,创设幼儿喜欢的、能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让“墙壁”说话,促进幼儿主动思维、自主发展。

一、主题墙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班级主题墙饰环境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问题一: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问题二: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问题三: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好在上述的几种问题渐渐意识到了。但不得不承认,的环境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基本上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布的真正价值。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主题墙不单要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最主要是要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主题墙面环境在内容上不应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而应以幼儿的参与为主。它可以是主题活动中幼儿收集的材料或操作的作品,也可以是浓缩了整个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还可以以版块的形式呈现出来。

小小班主题活动课题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释义: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