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才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人才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这对于许多毕业生而言,或许是一件头疼的.事。以下给大家提供了一份关于论文参考文献的文章,大家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可以予以适当借鉴。

一、著作

[1] (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加)狄祖善、霍思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 (美)贝克尔.家庭经济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 (美)爱德华•拉齐尔.人事管理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 (美)雷蒙德•A•诺伊等.人才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8] (英)迈克尔•普尔、马尔科姆•沃纳.人力资源管理手册[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9]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的人本视角与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 朱舟.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2] 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3]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4] 陈维政、余凯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新进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 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7] 孙健敏.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8] 廖泉文.人力资源发展系统[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19] 林泽炎.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0] 蒋明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1] 林泽炎.3P模式: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系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2] 谢晋字、吴国存、李新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3] 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4] 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5] 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6] 张国初.人力资源管理定量测度和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陈远敦、陈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8] 张国初.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加拿大案例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29] 谌新民.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0] 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的人本视角与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1]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二、杂志

[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中国人才》

[3]《管理世界》

[4]《人力资源》

[5]《人事与人才》

[6]《人才开发》

三、报纸

[1]《21世纪人才报》

[2]《人力资源报》

更多论文参考文献请访问:

关于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企业人才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资本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决定了技术,人才决定了企业,人才决定了发展,如何留住人才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顺利发展的瓶颈。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才流失 原因对策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队伍的企业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生存下去。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并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谁就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可以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如何留住人才是现在许多国有企业思考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首先,国有企业职工薪资待遇水平较低。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生活、工作、科研条件方面都远不及发达地区,在同等劳动强度下,收入差别大。正是这种不平衡和差异导致了一部分的人才流失。此外,分配方式的不合理,一些国有企业“大锅饭”现象的存在,也是导致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的重要原因。

其次,国有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企业中存在着的“论资排辈”现象严重,不能够正确认识年轻人才的工作能力,使年轻的人才很少有发挥才能的机会。此外在应聘考核方面,应该加强优秀人才引进企业的计划,为更多的人才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反之,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发挥企业优势,不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就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再次,国有企业中一些基层单位因为承担着保证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的重任,分布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的地区,生活及工作条件上的欠缺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我国的电力企业为例,有一些基层单位在山区或郊区,生活环境较闭塞,信息和交通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的个人生活及发展受到限制。

最后,人才的个人发展设计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存在差距。在国有企业中,大部分的优秀人才在经过严格的选拔之后,个人专业知识方面得到认可,但在进入基层单位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对个人发展的计划和对企业实际了解,从而对实际工作环境及条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导致人才流失。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酬薪制度,完善分配体系。在工作中要适当地提高员工待遇水平,对于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贡献的优秀人才在待遇方面应该设置奖励机制。由此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更加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从而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力。相反如果工资待遇方面不能够合理有效的分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就会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其次,完善考核机制,实现公平用人,高效用人。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绩效考核,对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将其安置在合适的岗位,达到人职的高效匹配。同时,在选拔人才方面,国有企业应该制定灵活规范的选拔制度,从多个方面对人才进行考核,实现科学高效选拔人才,避免出现人才浪费的现象。

再次,国有企业应该不断改善自身生产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在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也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并且引进相关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改进生产方式,改善生产环境,为企业的高效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在完善生产设施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员工工作条件的重视,例如一些基层电力企业,最大程度保障员工的安全作业并且在生活方面保证基本的要求,而且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增添活动丰富员工生活,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及员工的凝聚力。

最后,国有企业引进的人才大多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这类人才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但缺少实践。所以当进入实际工作中尤其进入基层单位后,就会因缺少对实际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自生的不适应而选择离开。所以,对于选拔的人才应当在工作中做好培养计划,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鼓励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断增强自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并且国有企业也需要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将企业战略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不断发掘人才的价值。通过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在使得企业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个人计划的实现,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三、结语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的难以遏制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员工的个人原因。如果企业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并采取一些措施使之改变,同时员工个人也能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那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这一现象就可以得到遏制,从而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连文.S施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李君.某国有铁路企业―LY厂人才流失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3]徐晓英.坚持以用为本、防范人才流失――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8.

[4]史晋媛.浅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10.06.

摘要: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管理最主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为此,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研究领导艺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原则;领导;思想

企业人才,是企业所有财富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源。现代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要对现代企业实行成功的科学管理,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没有庸才,只有使用不当的人才。对企业职位准确说明和对员工客观的评价是给每个员工安排恰当岗位的前提。人是有思想、有欲望、有需求的,同时人也是具有可塑性的,有些个性特征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管理者在接受理论的指导的同时要注意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发现人才。一个科学的管理技术,一个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定会造就一个企业的磅礴发展,一段光辉的旅程。因此,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更是有待发展与探索的。

一、管理的前景分析

(一)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围绕人事匹配,绩效考评,薪资报酬等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探讨,并把这种探讨与投入产出分析结合起来,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服务,对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1)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管”,注重的约束与控制,把与员工相关的人工费用仅仅视为人工成本,力图加以控制和降低,而不是重视人力资源本身的开发和增值。

(2)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把人看作资源,而且具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企业人才的吸纳、配置、考核、待遇、开发等方面的系统的协调与控制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价值。

二、企业人才管理奥秘

人才的使用是企业人才开发的目的,人才的管理是企业人才开发的必要条件。一个企业只有抓好人才的使用和管理才能使企业人才开发工作做的卓有成效,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的发展,才能使企业欣欣向荣,经久不衰。然而一个企业的人才管理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人才管理的原则

21世纪企业的人才管理既要服从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又要服从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人才的发展趋势。因此人才管理活动不能单凭一时的主观意识来进行管理,还得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符合历史潮流的人才管理原则,使人才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制度化。其主要坚持的原则有:

(1)胜任原则。

(2)协调原则。

(3)宽驰原则。

(4)优化原则。

(二)用人思想的变迁

目前为止在一些企业人才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还有一些陈年的条条框框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使用,是企业发展的弊端。所以要想使企业人才管理走向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清除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勇于从那些老观点错误的观点中解脱出来,掌握和运用新时期的科学用人观点。因此,人才管理制度的变革,贵在用人思想的变迁。一忌任人唯“亲”;二忌任人唯“资”;三忌任人唯“凭”;四忌任人唯“顺”。所以企业的发展,人才的管理,领导者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三)领导魅力

领导在管理组织运行与发展中起着核心和主导的作用,他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的方向与水平,对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规律的掌握有助于提高领导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展示领导魅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塑造:

1、领导作风论。所谓“领导作风论”就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使用的行为方法的总和。领导者在工作作风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当然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作风方式,但最终还应从企业的发展中出发。在从《管理学原理》一书中把领导的作风方式分为三种:集权型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和放任式领导方式。这三种领导方式都会给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故此,我们领导者就应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2、沟通。在企业不管是最高层领导还是基层管理人才都必须要与下属沟通,其沟通的主要法则有:

(1)交往上要主动,要对下级的一些情况要主动地去了解,并要给予相应的`帮助,促其感化。

(2)力度要大,胸怀要宽,尤其当被下属误解时,切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尝试着去解释。

(3)要敢于任用那些反对过自己包括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人,要给予平等的任命,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当下属遇到困难时,要激励他,要关心他,要帮助他。

3、人性化。人性化管理也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但一个企业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呢?其主要措施有:

(1)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恳请员工提出建议,要倾听他们能做出什么贡献,要让他们自己决定怎样去做。

(2)适宜的间歇休息,因为歇息就如同磨刀,要想柴砍得快就必须舍得磨刀的时间。

(3)祝贺每次成功。成功时刻是令人难忘的,企业可以为这份难忘推波助澜,可以让全体员工去潇潇洒洒地放松娱乐一下。

(4)祝贺员工的生日。企业可以组织小型的生日聚会,可以让员工从中体验到“家”的气氛。

4、职权的运用。一个企业的组织目标的实现,(下转第68页)(上接第50页)权力是必然的条件。领导者运用权力的目的也就是保证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然而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职权呢?

(1)要正确地分配权力,要根据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职能,任务,科学地进行分配。

(2)不要越权指挥。上级不要干预下级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下级更不能对上级的决策指指点点。

(3)要科学明确地制定规范的体系来保证权力的配置,要做到落到实处。

(4)要在运用职权时与民主管理相结合,与思想工作相结合还要与管理者身教相结合。

(5)要奖惩分明。

(四)激励的艺术

管理学中所谓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奋发前进的心理过程。然而激励又是一门艺术。怎样的激励才能使员工的积极性达到最高,企业的所获取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它强调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如何使下级从工作中得到满足。管理者要善于区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两类因素,对于保健因素要给予基本的满足,以消除员工的不满,还要求管理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地激励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然而这则故事出告诉我们激励是多变性的,并非一层不变,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激励才能防止激励的疲劳期出现。

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科技,核心是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点。其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人才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泽坤.管理天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张龙治,潘天敏.企业人才开发[M].辽宁:辽宁任命出版社.

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已经成为企业的共同认知。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仰仗企业所领导的人才。所以企业树立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基于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实施基于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企业行政管理 人才培养

所谓人才培养,即为人才的培训、养成。人才培养的模式因为中心指导思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企业行政管理人才,通过某些学校和一些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其他许多外来因素有机结合,达到企业和学校所预期的培养人才的效果。现代的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人才瓶颈,人才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于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被提出来。要求从职工出发、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尊重每一个职工的存在价值。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为公司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使员工主动参与公司的建设。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人才瓶颈问题。以人为本的培养人才的理论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必要性

人不可貌相,每个员工都可能是潜在的人才。所以,实行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企业能给员工提供合适的机会和环境,企业将有可能发掘更多的人才。因此,企业应着力于员工的素质培养。把素质培养放在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首位,将其作为首要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民主管理的手段,加强员工的思想建设。使员工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1、以人文本的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遵循。尊重公司员工在公司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调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企业活力,形成良性循环。在现代经济社会,与其说各企业相互竞争,不如说各企业领导的人才之间的较量。一流的产品以一流的企业为基础,而一流的企业形成的基础是一流的人才。三者都做到最优才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才能使企业的效益得到保证,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

2、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的必要性。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企业中的以人为本,就是在企业中,把员工作为中心,以人促物,通过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强化,来促进对位物的管理。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管理过程。因此,企业在用人时或者在招聘时,对于人才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资源和人的能力的浪费。作为企业的行政管理,要像物尽其用那样做到人尽其才。采取发放福利,升职加薪等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

二、怎样坚持以人为本理论

以人为本看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不易,其实施过程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以人为本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的,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性。与企业行政管理紧密相关。要做的人尽其才,对人才进行科学配置。根据不同的性格把不同的人放在各自适合的岗位。利于企业的发展。反之,人才配置不合理,就会降低整个企业的效率,造成秩序混乱,员工抱怨成风,公司不稳定,就更谈不上公司的发展。所以对于公司员工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调动公司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方面来努力激发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主动参与公司的各种建设和财富创造。对于企业效益的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保证和企业收入的大幅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公司中实行民主管理。要注重企业员工的精神追求,增强员工的主动创造性。员工有行使自己参与公司企业行政管理甚至一些决策方面的民主权利。这不仅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创造性,是企业的职员既享有人权,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3、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这里的素质指的是员工自身内在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这是员工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的一笔重要财富,是员工工作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对于员工自身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

4、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并把这一项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引导自己的员工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员工的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方向,不断丰富员工自我管理的内涵。员工的自我约束力是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自我管理对于企业的行政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利于企业行政管理效果的增强。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

5、科学充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这是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大大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实现大幅度企业节约的同时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方法措施

1、企业要树立每个员工都是人才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使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参与管理,并努力营造全员管理的氛围。以人为本的理论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和口头上,要切实运用到公司的行政管理的具体行动中。例如,可以加强企业技术方面的建设提升和创新使员工可以直接与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问题探讨。加强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员工可以通过自己的邮箱直接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同时企业要对员工的积极参与实行鼓励政策,如果员工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要给与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这样将会大大地调动员工参与公司建设的积极性,利于企业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2、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的团队精神。企业要注重员工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挖掘员工潜能发挥员工个性的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以及整个企业的团队精神。利于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从而使企业在社会的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勇敢的迎接风险,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3、企业用大力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企业用大力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并且要积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企业内部设立图书馆,并存放一些与公司有关的书籍供员工闲时阅读学习。利于公司员工的成长和快速适应公司的发展。或者公司可以定期举行职工培训,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4、着力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拥有战略执行、员工激励甚至管理专家的职能。因此,其本质即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监管,以发现和培养有些的企业人才作为业绩标准,调动人力资源部门招贤纳士的主动性。同时企业要督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使其与其他公司各部门保持和谐的关系。

四、结语

21世纪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国家企业各个部门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方案势在必行,只有努力的践行,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得以生存。企业的优秀领导者或者公司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这样带出来的企业团队才会更加从满激情,在同行业之间有着极高的竞争力。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时代潮流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企业取得成绩的必然要求。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抵御外来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邢红蕾.以人为本下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2:127.

[2]包立峰.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生态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刘洋.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生态与建构[J].东方企业文化,2015,09:42.

[4]单忠健.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生态与建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22:25.

质量管理人才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军,杨乐彬,任鹏,李剑,. 实施现场质量管理 提升工序能力控制指数[J]. 莱钢科技,2005,(3).

2,杨礼,. 压力容器制造中焊接质量的管理[J]. 宁夏机械,2003,(4).

3,公司喜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J]. 涟钢科技与管理,2003,(6).

4,宣守蓉,. 加强原辅料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J]. 梅山科技,2000,(4).

5,傅启新,池胜冬,. 深化质量管理 提高竞争力[J]. 南钢科技与管理,2004,(4).

6,王超平,. 出口筒纱的质量管理[J]. 宁夏机械,2005,(2).

7,申东望,. 质量管理小组知识介绍(四)[J]. 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02,(3).

8,张文远,. 故障树分析法在铁路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西铁科技,2007,(S2).

9,项国华,. 运用质量管理统计技术降低A/O工艺A段溶解氧[J]. 安庆科技,2005,(2).

10,李长青,. 激光照相机与自动洗片机接口技术的质量管理[J]. 中国水电医学,2004,(5).

11,孟国利,勾庆涛,. 抓好质量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1,(1).

12,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5,(1).

13,史晓冬,荆涛,. 大、中修机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J]. 西铁科技,2002,(4).

14,孙兆旺,. 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J]. 吉林交通科技,2001,(4).

15,车顺仁,. 论道路客运企业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问题[J]. 广东交通,2002,(2).

16,杨锡银,杨振峰,. 三峡二期工程1 & 2B标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 葛洲坝集团科技,2005,(4).

17,张松林,. 浅谈隧洞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J].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5,(4).

18,时连全,王华,. 水文设施设备专项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和投资控制[J]. 治黄科技信息,2000,(6).

19,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J]. 给水排水技术动态,2004,(2).

20,于志刚,. 工程材料质量的管理与现场控制[J]. 陕西建筑与建材,2004,(4).

21,刘洛汉,. 按照ISO9001:2000标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力度[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2,(5).

22,张杰,周汉强,.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 京铁科技通讯(太原刊),2004,(2).

23,申东望,. 质量管理小组知识介绍(一)[J]. 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01,(2).

24,刘芳,. 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J]. 新疆电力,2003,(3).

25,唐永明,盛庆玲,. 道地药材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J]. 安庆医学,2003,(1).

26,张乐海,李桂琴,. 实验室质量管理有关问题及对策[J]. 浙江检验医学,2003,(3).

27,赵崇华,. 新版ISO9000与医院质量管理[J]. 中国水电医学,2003,(3).

28,巴哈尔古丽,郭进军,. 浅谈卫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J]. 吐鲁番科技,2003,(2).

29,沈荣,孙永燕,. 综合医院实施整体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 泰山卫生,2002,(1).

30,张凤,. 首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J]. 泰山卫生,2003,(5).

1、医疗器械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受技术条件、认知水平和工艺等限制,加之上市前的研究、验证不足,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同时,由于器械在应用过程中的性能退化、故障损坏、操作不当或错误使用等,进一步增加了器械应用的临床风险,并可能导致器械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了减少这一风险,国家应该加强医疗器械上市前的准入管理和上市后的监督,医院应该加强器械的临床准入管理以及操作人员和医学工程保障人员的准入管理,并将医疗器械应用纳入医疗质量管理,构建涵盖医疗器械采购、临床使用和医学工程保障等各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医患安全,促进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曹德森,吴昊:医疗器械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8)22、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临床医学推向了崭新的高科技时代,高科技渗入到病理学研究、临床诊 断、介入治疗、内植物材料及功能、器官移植直至最新技术DNA基因 疗法各个领域,医院的发展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器械,所以,医院临床的发展 与提高都与设备管理部门密切相关。设备管理部门必须了解全院现有设备的运转状况,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如设备的购买期、折旧情况、运转状态、维修、保养时刻表及维修费用等,做到心中有数。设备管理部门必须要深入临床各科室、各部门,仔细调研临床发展动态及需求。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设备、新器械、新耗材的信息,收及主要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包括诊断设备、治疗 设备、检查设备及医疗辅助设备等设备的技术含量与先进程度及主要技术指标。——曹安之,蒋红兵,舒慧宇,刘枫,沈暑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与供应商及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关系,《医疗装备》,2004(06)3、高风险医疗器械是植入人体或用于支持、维持生命或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的医疗器械产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郑福友,金敏: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中国药事》,2006(1)4、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rresponding General Aspects for Medical Devices),简称ISO/TC210。该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AAMI(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内。——陈宇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组织简介,《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997(6)5、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在近乎于零的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奋发努力,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工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高技术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潘广成:医疗器械市场展望,《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997(2)6、医工科历经20多年的发展,其职能从当初的设备器材的采购、维修,发展到现代医用设备的信息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及标准规范化管理;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检测与维修;现代化医院医用设施系统建设规划与管理,理工医结合开发研制新颖实用的智能医学仪器设备,深化与拓展了学科发展的内涵。临床医工科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已经形成:即“以医疗器械保障为基础,以设备安全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学术科研为导向。促进学科全面发展。”——种银保,唐超:现代医疗器械管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医学装备》2005(11)7、根据调查,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例如: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医疗机构没有相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不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对使用医疗器械的技术人员培训不够;对供货企业的合法资质审查把关不严;储存养护上,相应规范不明确或者可操作性不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重大安全事故的报告与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等。——郭仓田,完善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管,《实用新医学》2007(12)8、从医疗器械企业的特点出发,以遵循法律法规的内容,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为指导,从优先教育决策层、零缺陷管理、推行“5S”活动、GMP规范等方面,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高琳琳: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9、生物学评价是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对生物学风险分析与评估的过程.首先,它的结论是在对先前临床应用、器械的临床评价、生物学实验检测等数据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对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取舍的结果。——庄菲,丁彪: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中的生物学评价,《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4)10、医疗器械清洗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器械灭菌前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清洗是否彻底关系到医疗护理管理安全。医疗器械的清洗是否达到洁净要求,达到洁净程度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判断医疗器...——王素珍,王欣,陈文,苗新霞,申丽萍: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监测与清洗质量管理,《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3)

人才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赵学凯,施丽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合格经管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16)[2]陈天培。“模拟试验”与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与职业,2006(2)[3]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教学研究,2005(3) [4]王琪.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3,(11). [5]李晓雪.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3,(12). [6]刘秀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3,(9). [7]孙锐.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3,(1). [8]蒋建武,王岭.让核心员工与企业共成长[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2).

人力资源管理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这对于许多毕业生而言,或许是一件头疼的.事。以下给大家提供了一份关于论文参考文献的文章,大家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可以予以适当借鉴。

一、著作

[1] (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加)狄祖善、霍思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 (美)贝克尔.家庭经济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 (美)爱德华•拉齐尔.人事管理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 (美)雷蒙德•A•诺伊等.人才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8] (英)迈克尔•普尔、马尔科姆•沃纳.人力资源管理手册[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9]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的人本视角与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 朱舟.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2] 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3]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4] 陈维政、余凯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新进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 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7] 孙健敏.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8] 廖泉文.人力资源发展系统[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19] 林泽炎.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0] 蒋明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1] 林泽炎.3P模式: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系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2] 谢晋字、吴国存、李新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3] 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4] 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5] 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6] 张国初.人力资源管理定量测度和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陈远敦、陈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8] 张国初.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加拿大案例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29] 谌新民.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0] 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的人本视角与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1]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二、杂志

[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中国人才》

[3]《管理世界》

[4]《人力资源》

[5]《人事与人才》

[6]《人才开发》

三、报纸

[1]《21世纪人才报》

[2]《人力资源报》

更多论文参考文献请访问:

最新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唐国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模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张寿、于清文,计量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

3、邹至庄,经济计量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4、古扎拉蒂 计量经济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译本。

5、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译本。

6、William H. Greene, Econometrics, 4th ed.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7、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中译本。

8、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9、张晓峒主编,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0、拉姆.拉玛丹山《应用计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中译本。

11、Box, Jenkins, Reinsel《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和控制(第三版)》,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中译本。

12、陆懋祖《高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韩德瑞、秦朵《动态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谢识予、朱弘鑫《高级计量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弗朗西斯《商业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朱平芳《现代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7、Pindyck R S, Rubinfeld D L, Econometrics Models and Economic Forecasts, 4th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

18、Johnston, J. and J. DiNardo, 1997, Econometric Methods, 4th ed., McGraw-Hill.

19、Wallace T D, Silver J L. Econometrics-An Introduc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8.

20、Gujarati, D. N., 1995, Basic Econometrics, 3nd. ed., McGraw-Hill.

[1] 刘晨艳.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数学课程改革[J]. 文理导航(中旬). 2013(01)

[2] 张奠宙等编着.数学教育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黄瑾,学科教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J]. 幼儿教育. 2011(36)

[4] 鲍宇,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培养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 杨洁,幼师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6] 萨如拉,蒙汉幼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7] 张奠宙等编着.数学教育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矫德凤等编.幼儿计算教学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9] 曹才翰,章建跃着.数学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0] 沈誉辉,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探索[J]. 现代教育科学. 2006(06)

[11] 王子兴,论数学素养[J]. 数学通报. 2002(01)

[12] 龚劭(丰刀女). 幼儿在数学领域发展的现状与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13] 张丽,幼小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0

[14] 邹晴,我国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14

[15] 车艳,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调查研究[D]. 苏州大学 2009

[16] 连玥,家长对幼儿园教育需求的研究[D]. 河南大学 2009 师范大学 2009

[17] 孙永清,幼师生学习动力匮乏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8] 郑向梅,农村教育硕士生的`教师教学满意度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9] 王静,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20] 周超,关于如何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相关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22)

[1]李志生,梅胜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

[2]孙政荣,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4).

[3]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7).

[4]晋燕“目标体验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2

[5]马连湘郭桂萍广告学实践教学环节与方案的设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6]专业指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中,毕业生就业岗位涉及广告行业的专业。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10).

[2]陈月明,美国高校广告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3]杨先顺,建构我国广告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思路[n当代传播,2008(5).

[4]张信和,苏毅超.广告专业“业务专案组”型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成人教育,2004(12).

[5]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关于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企业人才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资本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决定了技术,人才决定了企业,人才决定了发展,如何留住人才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顺利发展的瓶颈。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才流失 原因对策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队伍的企业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生存下去。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并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谁就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可以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如何留住人才是现在许多国有企业思考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首先,国有企业职工薪资待遇水平较低。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生活、工作、科研条件方面都远不及发达地区,在同等劳动强度下,收入差别大。正是这种不平衡和差异导致了一部分的人才流失。此外,分配方式的不合理,一些国有企业“大锅饭”现象的存在,也是导致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的重要原因。

其次,国有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企业中存在着的“论资排辈”现象严重,不能够正确认识年轻人才的工作能力,使年轻的人才很少有发挥才能的机会。此外在应聘考核方面,应该加强优秀人才引进企业的计划,为更多的人才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反之,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发挥企业优势,不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就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再次,国有企业中一些基层单位因为承担着保证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的重任,分布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的地区,生活及工作条件上的欠缺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我国的电力企业为例,有一些基层单位在山区或郊区,生活环境较闭塞,信息和交通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的个人生活及发展受到限制。

最后,人才的个人发展设计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存在差距。在国有企业中,大部分的优秀人才在经过严格的选拔之后,个人专业知识方面得到认可,但在进入基层单位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对个人发展的计划和对企业实际了解,从而对实际工作环境及条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导致人才流失。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酬薪制度,完善分配体系。在工作中要适当地提高员工待遇水平,对于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贡献的优秀人才在待遇方面应该设置奖励机制。由此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更加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从而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力。相反如果工资待遇方面不能够合理有效的分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就会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其次,完善考核机制,实现公平用人,高效用人。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绩效考核,对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将其安置在合适的岗位,达到人职的高效匹配。同时,在选拔人才方面,国有企业应该制定灵活规范的选拔制度,从多个方面对人才进行考核,实现科学高效选拔人才,避免出现人才浪费的现象。

再次,国有企业应该不断改善自身生产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在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也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并且引进相关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改进生产方式,改善生产环境,为企业的高效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在完善生产设施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员工工作条件的重视,例如一些基层电力企业,最大程度保障员工的安全作业并且在生活方面保证基本的要求,而且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增添活动丰富员工生活,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及员工的凝聚力。

最后,国有企业引进的人才大多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这类人才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但缺少实践。所以当进入实际工作中尤其进入基层单位后,就会因缺少对实际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自生的不适应而选择离开。所以,对于选拔的人才应当在工作中做好培养计划,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鼓励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断增强自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并且国有企业也需要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将企业战略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不断发掘人才的价值。通过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在使得企业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个人计划的实现,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三、结语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的难以遏制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员工的个人原因。如果企业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并采取一些措施使之改变,同时员工个人也能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那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这一现象就可以得到遏制,从而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连文.S施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李君.某国有铁路企业―LY厂人才流失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3]徐晓英.坚持以用为本、防范人才流失――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8.

[4]史晋媛.浅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10.06.

摘要: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管理最主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为此,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研究领导艺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原则;领导;思想

企业人才,是企业所有财富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源。现代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要对现代企业实行成功的科学管理,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没有庸才,只有使用不当的人才。对企业职位准确说明和对员工客观的评价是给每个员工安排恰当岗位的前提。人是有思想、有欲望、有需求的,同时人也是具有可塑性的,有些个性特征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管理者在接受理论的指导的同时要注意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发现人才。一个科学的管理技术,一个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定会造就一个企业的磅礴发展,一段光辉的旅程。因此,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更是有待发展与探索的。

一、管理的前景分析

(一)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围绕人事匹配,绩效考评,薪资报酬等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探讨,并把这种探讨与投入产出分析结合起来,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服务,对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1)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管”,注重的约束与控制,把与员工相关的人工费用仅仅视为人工成本,力图加以控制和降低,而不是重视人力资源本身的开发和增值。

(2)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把人看作资源,而且具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企业人才的吸纳、配置、考核、待遇、开发等方面的系统的协调与控制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价值。

二、企业人才管理奥秘

人才的使用是企业人才开发的目的,人才的管理是企业人才开发的必要条件。一个企业只有抓好人才的使用和管理才能使企业人才开发工作做的卓有成效,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的发展,才能使企业欣欣向荣,经久不衰。然而一个企业的人才管理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人才管理的原则

21世纪企业的人才管理既要服从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又要服从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人才的发展趋势。因此人才管理活动不能单凭一时的主观意识来进行管理,还得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符合历史潮流的人才管理原则,使人才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制度化。其主要坚持的原则有:

(1)胜任原则。

(2)协调原则。

(3)宽驰原则。

(4)优化原则。

(二)用人思想的变迁

目前为止在一些企业人才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还有一些陈年的条条框框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使用,是企业发展的弊端。所以要想使企业人才管理走向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清除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勇于从那些老观点错误的观点中解脱出来,掌握和运用新时期的科学用人观点。因此,人才管理制度的变革,贵在用人思想的变迁。一忌任人唯“亲”;二忌任人唯“资”;三忌任人唯“凭”;四忌任人唯“顺”。所以企业的发展,人才的管理,领导者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三)领导魅力

领导在管理组织运行与发展中起着核心和主导的作用,他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的方向与水平,对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规律的掌握有助于提高领导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展示领导魅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塑造:

1、领导作风论。所谓“领导作风论”就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使用的行为方法的总和。领导者在工作作风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当然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作风方式,但最终还应从企业的发展中出发。在从《管理学原理》一书中把领导的作风方式分为三种:集权型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和放任式领导方式。这三种领导方式都会给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故此,我们领导者就应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2、沟通。在企业不管是最高层领导还是基层管理人才都必须要与下属沟通,其沟通的主要法则有:

(1)交往上要主动,要对下级的一些情况要主动地去了解,并要给予相应的`帮助,促其感化。

(2)力度要大,胸怀要宽,尤其当被下属误解时,切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尝试着去解释。

(3)要敢于任用那些反对过自己包括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人,要给予平等的任命,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当下属遇到困难时,要激励他,要关心他,要帮助他。

3、人性化。人性化管理也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但一个企业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呢?其主要措施有:

(1)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恳请员工提出建议,要倾听他们能做出什么贡献,要让他们自己决定怎样去做。

(2)适宜的间歇休息,因为歇息就如同磨刀,要想柴砍得快就必须舍得磨刀的时间。

(3)祝贺每次成功。成功时刻是令人难忘的,企业可以为这份难忘推波助澜,可以让全体员工去潇潇洒洒地放松娱乐一下。

(4)祝贺员工的生日。企业可以组织小型的生日聚会,可以让员工从中体验到“家”的气氛。

4、职权的运用。一个企业的组织目标的实现,(下转第68页)(上接第50页)权力是必然的条件。领导者运用权力的目的也就是保证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然而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职权呢?

(1)要正确地分配权力,要根据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职能,任务,科学地进行分配。

(2)不要越权指挥。上级不要干预下级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下级更不能对上级的决策指指点点。

(3)要科学明确地制定规范的体系来保证权力的配置,要做到落到实处。

(4)要在运用职权时与民主管理相结合,与思想工作相结合还要与管理者身教相结合。

(5)要奖惩分明。

(四)激励的艺术

管理学中所谓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奋发前进的心理过程。然而激励又是一门艺术。怎样的激励才能使员工的积极性达到最高,企业的所获取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它强调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如何使下级从工作中得到满足。管理者要善于区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两类因素,对于保健因素要给予基本的满足,以消除员工的不满,还要求管理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地激励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然而这则故事出告诉我们激励是多变性的,并非一层不变,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激励才能防止激励的疲劳期出现。

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科技,核心是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点。其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人才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泽坤.管理天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张龙治,潘天敏.企业人才开发[M].辽宁:辽宁任命出版社.

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已经成为企业的共同认知。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仰仗企业所领导的人才。所以企业树立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基于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实施基于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企业行政管理 人才培养

所谓人才培养,即为人才的培训、养成。人才培养的模式因为中心指导思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企业行政管理人才,通过某些学校和一些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其他许多外来因素有机结合,达到企业和学校所预期的培养人才的效果。现代的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人才瓶颈,人才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于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被提出来。要求从职工出发、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尊重每一个职工的存在价值。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为公司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使员工主动参与公司的建设。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人才瓶颈问题。以人为本的培养人才的理论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必要性

人不可貌相,每个员工都可能是潜在的人才。所以,实行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企业能给员工提供合适的机会和环境,企业将有可能发掘更多的人才。因此,企业应着力于员工的素质培养。把素质培养放在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首位,将其作为首要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民主管理的手段,加强员工的思想建设。使员工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1、以人文本的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遵循。尊重公司员工在公司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调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企业活力,形成良性循环。在现代经济社会,与其说各企业相互竞争,不如说各企业领导的人才之间的较量。一流的产品以一流的企业为基础,而一流的企业形成的基础是一流的人才。三者都做到最优才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才能使企业的效益得到保证,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

2、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的必要性。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企业中的以人为本,就是在企业中,把员工作为中心,以人促物,通过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强化,来促进对位物的管理。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管理过程。因此,企业在用人时或者在招聘时,对于人才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资源和人的能力的浪费。作为企业的行政管理,要像物尽其用那样做到人尽其才。采取发放福利,升职加薪等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

二、怎样坚持以人为本理论

以人为本看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不易,其实施过程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以人为本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的,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性。与企业行政管理紧密相关。要做的人尽其才,对人才进行科学配置。根据不同的性格把不同的人放在各自适合的岗位。利于企业的发展。反之,人才配置不合理,就会降低整个企业的效率,造成秩序混乱,员工抱怨成风,公司不稳定,就更谈不上公司的发展。所以对于公司员工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调动公司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方面来努力激发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主动参与公司的各种建设和财富创造。对于企业效益的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保证和企业收入的大幅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公司中实行民主管理。要注重企业员工的精神追求,增强员工的主动创造性。员工有行使自己参与公司企业行政管理甚至一些决策方面的民主权利。这不仅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创造性,是企业的职员既享有人权,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3、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这里的素质指的是员工自身内在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这是员工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的一笔重要财富,是员工工作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对于员工自身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

4、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并把这一项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引导自己的员工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员工的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方向,不断丰富员工自我管理的内涵。员工的自我约束力是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自我管理对于企业的行政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利于企业行政管理效果的增强。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

5、科学充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这是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大大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实现大幅度企业节约的同时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以人为本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方法措施

1、企业要树立每个员工都是人才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使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参与管理,并努力营造全员管理的氛围。以人为本的理论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和口头上,要切实运用到公司的行政管理的具体行动中。例如,可以加强企业技术方面的建设提升和创新使员工可以直接与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问题探讨。加强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员工可以通过自己的邮箱直接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同时企业要对员工的积极参与实行鼓励政策,如果员工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要给与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这样将会大大地调动员工参与公司建设的积极性,利于企业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2、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的团队精神。企业要注重员工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挖掘员工潜能发挥员工个性的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以及整个企业的团队精神。利于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从而使企业在社会的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勇敢的迎接风险,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3、企业用大力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企业用大力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并且要积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企业内部设立图书馆,并存放一些与公司有关的书籍供员工闲时阅读学习。利于公司员工的成长和快速适应公司的发展。或者公司可以定期举行职工培训,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4、着力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拥有战略执行、员工激励甚至管理专家的职能。因此,其本质即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监管,以发现和培养有些的企业人才作为业绩标准,调动人力资源部门招贤纳士的主动性。同时企业要督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使其与其他公司各部门保持和谐的关系。

四、结语

21世纪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国家企业各个部门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方案势在必行,只有努力的践行,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得以生存。企业的优秀领导者或者公司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这样带出来的企业团队才会更加从满激情,在同行业之间有着极高的竞争力。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时代潮流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企业取得成绩的必然要求。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抵御外来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邢红蕾.以人为本下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2:127.

[2]包立峰.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生态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刘洋.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生态与建构[J].东方企业文化,2015,09:42.

[4]单忠健.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生态与建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22:25.

人才储备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范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摘要 】企业工作人员的高工作效率是整个企业高效运转的基础,因此对于企业员工的激励对策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激励机制研究的相关概述及意义。其次针对我国企业当前的激励现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指出其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管理人员理念与员工的实际需求脱节、激励手段单一和僵化,缺乏长效的激励制度、薪酬评价体系不健全和绩效考核起不到激励效用。最后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企业在员工激励策略的穿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 关键词 】激励;薪酬;绩效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水平总体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国居民已经实现了基本小康的整体会发展水平。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企业的稳定发展及高效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大局的健康稳定发展。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被社会上众多的企业所采用。

一、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与员工实际的需求脱节

激励企业员工不仅要靠给予、奖励,也要靠惩罚。企业为什么需要招聘大量的人才储备,是因为它有自己很大的需求。很多企业管理都都只注重企业的需求而忽略了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只是单方面的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进行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需求不一致,或者与企业的员工需求相差甚远的激励机制,这就造成企业内的企业员工对实施的激励机制反感,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当中,给企业的实际运营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激励手段单一和僵化、缺乏长效的激励制度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顺利运行的核心力量,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是限于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未能纵观全局和放眼未来,未能设计并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机制,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并没有很好的.思考,使得最后建立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沦为单一的、短效的激励措施。

(三)缺乏科学的薪酬体系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薪酬制度的价值认同以及对薪酬体系的实质性含义都存在着片面性的了解,所以在企业员工经营绩效考核中,制定出来的薪酬体系往往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尽管企业在企业员工薪金支出上有明显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工资、奖金事实上也提高了,但是却始终无法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薪酬的激励作用远远得不到体现。可见,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于我国企业的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绩效考核起不到激励效用

绩效考核其基本作用是对劳动力的进行绩效控制一个手段,但于此同时它也是对企业员工工作业绩的一个许可以及评判。所以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同样具有激励的作用。进行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对企业员工实现人生的价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能够为员工带去成就感以及自豪感。是对企业员工工作的一种认定。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同样也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奖惩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对企业员工进行必要的奖惩也是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基层企业员工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企业对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不尽人意,不完善的绩效考核起不到企业预期的激励效用目标。

二、改善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准确把握激励实际和恰当的激励力度

正确地运用激励手段,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预先设定的目标,但是有效的激励机制也要注意准确地把握激励时机和恰当的激励力度。从某种角度看来,激励机制发挥的作用如同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一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时机,只有时机找准了,激励机制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当然我们都知道,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一种绝对有效的、适宜的激励时机是不存在的,选择是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而做出改变。

(二)实行差别激励策略

激励机制的制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的管理层在制度本企业的激励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本企业员工不同个人的不同需要,进行差异化对待,应当正视每个企业员工的学识、个人素质以及个人的思想化,例如,一般的中年基层公务员由于受年龄及家庭的影响,这部分基层公务员可能就会比较喜欢稳定,过安定的状态,而一般的年轻企业员工,这部分这人员比较有自主意识较强,对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的要求会比较高,这部分人员更容易出现离职等现象。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企业要想吸引并留住人才,就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由于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激励,而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又是薪酬激励。在我国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不同岗位不同特点,制定适应多种类型企业的的薪酬分配制度体系。企业员工都能得到与自己付出相适应的劳动报酬,从而使企业员工达到心理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样既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也能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

(四)建立多形式的企业激励机制

对于新招聘的企业员工,要采取“高薪酬福利+情感激励手段”的激励措施,除了提供优越的薪酬之外,还要关心尊重新员工,并通过自我价值实现的情感激励手段,激励并留住新员工,激发他们的热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对于核心企业员工,那就必须差别化激励,从个性、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激励,并通过内部晋升、参与企业管理手段来激发核心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此外,除了实行针对性的多形式激励措施外,还可以通过目标激励与任务激励和荣誉激励相结合、经济激励和情感激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一套长效机制,解决企业员工激励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总结

企业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变化,不断的提升企业员工的激励水平,构建一整套合理的企业激励机制,培养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用良好的激励体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发人才,做到人尽其用的工作效果,实现企业与企业员工利益的双赢,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凝聚力,从而实现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灵曜.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商贸,20xx,05.

[2]刘军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分析与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xx,10.

[3]何英姿.浅谈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xx,15:128.

[4]刘文静,杨晓颖.论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xx,22:266-268.

[5]贾琳.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运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xx.

[6]李柔曼,曲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设[J].经营与管理,20xx,01.

[7]魏明亮.浅谈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分析与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xx.

[8]率雪晶,刘元春.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xx,06:57-59.

[9]刘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市场,20xx,22.

试论关键岗位人才储备

众所周知,任何一家公司都有一些比较关键的岗位,把握着公司的核心技术和重要资源,一旦这些岗位上的员工流失,必然会大大地削弱公司的竞争实力,对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下面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试论关键岗位人才储备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本文从企业关键岗位人才储备的重要意义出发,论述了关键岗位人才储备机制构建的主要步骤,对企业关键岗位人才储备机制的构建具有一定的鉴戒意义。

关键词: 关键岗位; 人才储备; 构建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发展成为现代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保持人才上风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战略治理必须考虑的问题。但就目前而言,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才资源储备不足的问题。人才储备,又称为企业接班人计划(Succession Planning),或者治理继续人计划,是指公司确定和持续追踪关键岗位的高潜能人才,并对这些高潜能人才进行开发的过程。它主要为公司远景战略的发展提前储备人才,服从和服务于公司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年来,部分企业对企业扩张中治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开始反思,逐步意识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但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对企业人才储备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因人才活动、流失造成的岗位空缺没有人及时补充,人力资源缺乏、后备气力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人员活动率较高的今天,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尤其是关键岗位人才的储备已成为企业发展确当务之急。

二、关键岗位人才储备的意义

众所周知,任何一家公司都有一些比较关键的岗位,把握着公司的核心技术和重要资源,一旦这些岗位上的员工流失,必然会大大地削弱公司的竞争实力,对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更有甚者,这将可能导致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提前做好这些关键岗位的人才储备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关键岗位人才储备机制推动了企业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对企业留住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企业做大做强,我国众多企业纷纷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把人才储备从战术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如在储备人才的选拔上,企业认真分析和提炼了企业内关键岗位所需人才的资质特点和标准,通过内部和外部招聘的方式为相关岗位选拔合适人员;在储备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上,企业充分考虑了员工个人发展需要,为储备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充裕的时间和配套资金,以及各种深造的机会,切实增强储备人才自我开发的能力,实现企业与储备人才发展的双赢;在储备人才的留用上,现在我国众多企业有针对性地建立了科学的薪酬体系和激励体系,并注重对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科学治理与运用,专心关爱和尊重他们,将他们视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充足的储备人才可以减少关键岗位人事变动所带来的损失。

一方面,伴随着企业人员的活动,充足的人才储备可以减少突发的人才流失所造成的意外损失。如拥有核心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治理人员忽然辞职;企业的核心人才发生意外事故忽然身亡时,假如企业人才储备不足,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人来接替,这将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另一方面,充足的人才储备能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支出。伴随着人才的流失,企业务必又要抓紧招聘新员工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等。这一过程无疑增加了由于招聘、培训新员工所带来的用度支出。而且,由于人才竞争的加剧,对于技术岗位和高级治理岗位的人才,企业要支付更富有竞争力的价格来吸引他们,这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企业做好人才储备,通过平时日积月累地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可以减少因人事变动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用度的巨大支出。

(3) 充足的人才储备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21世纪,人才已成为支撑企业不断发展的核心资源。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就是由于他们具有明显高于社会均匀水平的单项能力或综合能力。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中,人才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一个企业拥有的人才越多、人才的水平越高,那么该企业开展本职工作的能力越强,在同行业中越具有上风[1]。尤其在企业的竞争中,关键岗位人才的作用是难以替换的,一旦离开他们,企业的其他资源就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甚至会丧失其市场价值。因此,做好关键岗位人才储备工作,加强企业关键岗位人才的培养,能不断提升关键岗位人才的从业能力,进步他们办事的效率;能振作士气,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公司认可和重视,从而有更强的动力去努力工作;同时这也将可能为企业造就一支目标明确、合作愉快、技术娴熟的团队,使之在竞争中将发挥更加无可相比的作用[2]。

三、关键岗位人才储备机制的构建

不同的企业战略和核心能力决定了组织中有不同的关键岗位与核心人才。所以,关键岗位人才储备库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公司内部的岗位进行分类,确定关键岗位;其次是在此基础上针对关键岗位的人才胜任能力挑选合适的储备人才,并对其进行培养以使其胜任该岗位。

1. 关键岗位的识别

关键岗位是指那些在业务流程中起关键作用或重要的辅助作用,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较直接或重大影响,且岗位相对比较固定,难以被其他岗位所替换,或是专业性较强、难以招募的人才性岗位。由此可知,关键岗位包括战略价值和人员配备的难度或稀缺性两个主要维度。战略价值是指该岗位对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可以结合公司产品、经营定位来评估;人员配备的难度或稀缺性是指适合该岗位的人才市场供给量与企业需求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越是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企业就越不容易找到适合的人才,稀缺性就更强。稀缺性需要在了解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的情况后通过评估或市场调查的形式确定。

按照九宫格治理方式,以战略价值与人员配备的难度为主要指标,确定企业关键岗位,方式如下:X轴表示岗位的战略价值,依次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Y轴表示人员配备的难度,也依次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这样X轴与Y轴交叉组成九宫格,每一格代表一类岗位。战略价值处于中、高地位,且该岗位所需求的人才高度稀缺;或战略价值高,人员配备难度中、高,那么这样的岗位被定为关键岗位。战略价值和人员配备稀缺性都处于中的岗位被定为重点岗位,其他则为非重点岗位。

2. 关键岗位储备人才的初选

不同的企业战略目标和核心能力对企业核心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和技术水同等素质特征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企业要把对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战略目标的追求转化为对核心人才素质特征的要求后才能确保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是根据麦克里兰(McClelland)博士的胜任能力模型来甄选储备人才。实际应用中,储备人才甑选的依据主要有6个方面:一是绩效考核结果;二是综合素质考评;三是人才盘点;四是外部招聘或经人推荐;五是通过素质模型测评和资格审查;六是职业化标准评价。本文主要依据胜任能力综合测评及其行为表现(主要是绩效表现)来甄选储备人才。具体而言,将胜任能力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并用纵轴表示;将行为表现划分为好、一般、差3个等级,并用横轴表示。对于胜任能力较高、行为表现好的人员首先考虑将其确定为关键岗位候选人员;胜任能力高、行为表现一般,行为表现好、胜任能力中,行为表现一般、胜任能力中的人员其次考虑;对于胜任能力低、行为表现差的人员一般不予考虑。

3. 人才的复评及优化调整

储备人才初步确认后,需要对候选人的素质、潜能、业绩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对接班人按其综合评估进行排序,对初选人员进行优化调整。360度反馈评价作为一种新的业绩改进方法,在对关键岗位储备人才的复评及优化调整中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保证评价的全方位和客观性。

360度评价是一种全方位评价或多源评价,它是指从不同层面的人员中收集信息,从多个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方法。给出评价意见的人员都是与被考评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被考评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一般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在360度测评中,并不是所有测评人对于被测评人考量的维度都相同。事实上,由于不同的测评人看被测评人的角度不同,与其接触间隔不同,其所了解的信息也不同,从而产生对被测评人不同的评价。经过对这些测评人评价的综合汇总,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信息,这就避免了仅凭直接上司评价容易片面的`缺陷。同时,在360度测评中,并不是每个测评人的评价都被赋予同样的权重,根据测评人与被测评人关系的不同和信息量的不同,其评价的权重也应有所不同。

4. 人才的培养

企业建立人才储备机制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才。培养的目的不仅要让其知其行,而且要让其知其能。所以,通过人才的职业培训来达到企业人才储备的目的,这是企业人才储备的关键过程,同时也决定了企业人才储备的成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培训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主管人员辅导,自学或外派培训,参加短期练习或讲习,参加学术团体,参观、访问治理优秀的企业,进修等。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做好人才储备,就必须对储备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治理,必须在充分了解储备人才的能力及各种需求基础上结合储备人才自身的发展方向,帮助储备人才实现职业发展计划,以增强储备人才的归属感与成就感,从而有效进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储备人才的双赢关系[3]。

四、总结

关键岗位人才储备梯队计划是为关键岗位培养继任者,保证即使在突发情况下也有合格的候选人填补关键岗位空缺,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和支持。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储备计划并实施,可以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核心上风,并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但是,核心人才具有很强的自我成长意识,因此在制订培训计划时核心员工的期望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而国内专门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不多,是目前比较新奇并具有实践挑战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惠斌. 论工会职工高校的人才储备[J]. 工会理论与实践,2001,15(4):74-77.

[2] 郭红芳. 建立与企业战略并存的人才储备战略[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1):226-228.

[3] 谢小浩,马丽南. 科研企业基于发展战略建立人才储备机制研究[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32-3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