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名、优、特”烟叶产区 提高烟叶品质和可用性 所在院校: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烟草分校 所学专业:农业技术推广2002级烟草种植专业 指导教师:徐江明 学生姓名:赵英佑 学号:029370017 论文完成时间:2003年9月6日 关键词 烟叶;产区;品质;可用性 我国种烟历史悠久,长期的市场选择、烟草种性变异和栽培条件的演变,形成了晒烟、晾烟、烤烟等多种类型。广东南雄晒红烟,湖北黄岗晒黄烟,吉林蛟河晒烟,甘肃、新疆莫合烟等久负盛名。建国后又成功地引进了香料烟和白肋烟,尤其是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扶持下,逐步形成了一批优质烟生产基地。但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片面发展烤烟而忽视了其它类型烟叶,使很多优良的晒晾烟资源丢失或绝迹。在烟叶高农特税及多种附加税的诱导下,各地政府积极发展烟叶生产,致使不适宜区劣质烟叶也挤占了市场,适宜区由于缺乏正确的技术引导,使我国烟叶的“量”和“质”均不断出现大起大伏现象。同时在多种生态条件下共同追求一个技术模式和质量目标的做法,使有突出质量风格的烟叶走型变味,相当比例的烟叶因与市场脱节而成为库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烟气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加入WTO后国外卷烟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必须尽快调整种植布局,优化烟区结构,建立名优烤烟、白肋烟和香料烟生产基地,筛选恢复传统晒晾烟名品,使我国烟叶生产整体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1 世界先进产烟国烟叶生产概况 国外的烟区划分是以环境条件和烟叶质量为依据,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优质烟区。不同烟区的环境条件造成了烟叶质量风格的差异,将这些烟区分型,卷烟工艺配方人员则可根据不同类型烟区烟叶的质量风格进行配方。美国的烤烟约51%种植在北卡罗莱纳州,弗吉尼亚、北卡罗莱纳、南卡罗莱纳、佐治亚4个州的烤烟约占全美的91%[1]。在美国的分级标准中把这些产烟区分11型、12型、13型、14型[2]。肯塔基州的白肋烟约占全美的53%[1],田纳西州约占13.7%,其它产区只有零星种植。因此,市场选择起到了优化烟区形成的作用。P�6�1M、BAT、大陆等烟草公司在收购季节就到拍卖市场直接购烟叶。不适宜的产烟区因产品没有市场已被逐步淘汰,故美国的烟叶种植纯粹是由市场选择。各大烟草公司除自身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外,为了购买到优质烟叶,给产地的州立大学提供大量的科研和技术推广经费,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烟叶质量。巴西的烟区主要分布在巴拉那、里奥格兰德和桑塔卡塔里那南部3个省,北部种植面积仅占巴西的5%[3]。这些烟区被十几家烟草公司瓜分,在各公司的辖区里,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提供贷款和物资供应,生产的烟叶由所属公司收购。土耳其的烟农种植烟叶要有许可证,试种3年被政府认可后方可获得种烟资格。 世界优质烟生产国的种植布局大多已固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烟叶质量,如防治病虫害提高烟叶生产保险系数,提高自动化程度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吸烟安全性,利用生物技术调节烟叶的化学成分和提高烟草抗病性等。 2 我国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烟叶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公顷左右,年收购量180万吨左右,加上晒晾烟年收购量可达到200万吨左右,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卷烟工业和出口的需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烟叶生产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2.1 烤烟独占鳌头 卷烟产品需要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等多种类型的原料,尤其是混合型卷烟要求晒晾烟的比率较大。多年来,我国烤烟型卷烟发展很快,为满足烟叶总量的需要,下达烤烟种植计划较多。地方政府为获取较多的财政积累,对种植面积的保证措施也较多。同时因为烤烟调制需时短,受气候影响较小,烟农也乐于种植。这些原因造成烤烟面积和总产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种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的晒晾烟则逐步萎缩。20世纪70年代末期尚有1600个县种植,其产量约占烟叶总产量的16%,但由于卷烟工业需求量小,使其长期得不到重视,大部分地区没有纳入国家计划,致使面积缩减,产量减少,质量下降,许多优良品种失传。这种状况与当前卷烟工业发展对晒晾烟的要求不相适应。 2.2 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种植面积过大 烟草喜温、喜光,适宜种植在光热资源充足和微酸性土壤条件下,我国很多省区的自然条件适合烟草种植,但很多不适宜和次适宜区也在种植烟叶。西北部低温冷凉、土壤偏碱,不适宜种植烟草,但仍有不少地方种烟。近年来新疆在发展了一定规模的香料烟后,在伊犁和石河子地区种植了烤烟,烟叶难以正常成熟,少香无味。黄淮烟区覆盖面大,其中土壤pH值超过8的地区很多,有的甚至已盐渍化,但烟叶仍有普遍种植。在不适宜区、次适宜区或在适宜地带的非适宜区中生产的劣质烟叶通过搭配销售等手段,使烟叶进入卷烟配方或变成无效库存,降低了行业的经济效益。 2.3 生产模式单一,不适销烟叶比例较大 多年来,我国烟叶生产主要是以指令性计划方式安排,只有面积、收购量的计划,而没有分类型、分档次的生产计划,因此,形成了目标、质量单一的生产局面。20世纪70年代追求烟叶高产,形成了品种多、乱、杂,种植密度过大,营养不合理等技术问题,全国烟叶整体质量为叶小、片薄、油分差、烟碱含量低,少香无味。进入20世纪80年代烟叶生产以提高单叶重、烟碱含量为目标,但矫枉过正,致使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烟碱含量过高的问题。截止目前,上等烟缺口仍较大,不适销烟叶的工商库存达50万吨以上,上部叶比例达40%以上。 2.4 土壤贫瘠化,烟叶整体质量低 我国烟叶香气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变,小型农机具代替了耕牛,牲畜粪肥减少了,作物秸杆大多就地焚烧,使宝贵的有机肥资源流失且污染了环境,造成土壤贫瘠化。在目前优质烟生产基础较差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烟叶香气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烟叶香气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从中确立能够产生较好香气的土壤有机质阈值,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弥补土壤缺陷,建立与我国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烟草施肥技术体系。 2.5 缺乏重点,名区不名 1985年《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报告》中提出,在滇中、滇东、黔北、闽西建立优质烟生产基地,在湘南、豫中、豫西、鲁中、淮南等地建立烤烟生产基地,在湖北、四川建立白肋烟生产基地等。从工业需要情况看这些产地的商品竞争力较强,但由于缺乏政策倾斜和技术指导,使得烟叶生产也随着全国的生产情况而改变,近年来滇中、滇东烟叶烟碱含量较高,贵州烟叶也因面积和总产大起大伏而使整体质量水平受到影响,黄淮烟区的烟叶销售形势也不乐观,造成了优质产区名烟不名。 3 开发“名、优、特”烟区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3.1 调整生产布局,优化烟区结构,划分生产区系 在烟叶种植分布普查的基础上,根据“生物相似论”以生物体反应(如烟叶评吸结果)为主,结合生态因素的综合评估,推测“气候”相似,选择烟区,划分生产区系。根据分区结果和烟叶质量风格进行香吃味品质的分型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定向栽培技术,从而实现优质烟叶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名、优、特”烟叶的研究和开发,重新优化种植布局,让生态条件好的产区名起来,使不适宜区、次适宜区限期逐步压缩,直至淘汰。立项开展全国不同生态区气候、土壤调查分析及烟叶品质测试分析研究;制订全国范围内的烟叶品质区划、品质分型及定向栽培技术方案;提出混合型主料烟、烤烟型主料烟及填充料烟的品质指标、适宜产区和生产技术方案。 3.2 筛选健全类型品类,满足混合型卷烟开发的需要 目前仍有较大种植面积的湘西晒红烟,云南腾冲晒烟,广东南雄、连县、鹤山晒烟,黑龙江亚布力晒烟,吉林蛟河晒烟等,且有较大开发价值,能够满足我国混合型卷烟对晒晾烟的需要。湖北建始、鹤峰,重庆达州、万州、宣汉的白肋烟,云南保山、新疆石河子、湖北十堰的香料烟均已具备了较好品质,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开发,建立起我国白肋烟、香料烟的优质产区。 3.3 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增强烟草行业的竞争力 通过调整生产布局建立的生产区系要具备良好的烟叶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良土壤环境,建设水利、调制等基础设施,优化物资供应和提高烟农素质等措施,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工业企业可根据各类型烟叶的产地及质量风格,挑选适宜的烟叶原料,创立名牌卷烟,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增强我国卷烟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3.4 工农业相结合,边评价边改进 “名、优、特”烟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应坚持与卷烟工业的紧密结合,从光、温、水、土等自然环境角度选择优质烟区的同时,应由卷烟工业提出选择和评价意见,以实现烟区的逐步优化,市场的循序集中。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等类型均应采取一边研究,一边评价和工业验证,一边大规模开发的做法,使其尽快形成名产和规模。 3.5 开展国际合作 在国际市场上,市场选择、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使烟叶生产步入了较高水平。在“名、优、特”烟叶的开发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国际市场的质量观念,并尽快与之接轨。同时,邀请跨国烟草公司参与开发和烟叶质量的评价、论证,借助于其雄厚的技术力量,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力争把我国不同类型的烟叶尽快推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赵献章.中国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刘卫群.巴西烤烟生产技术考察报告[R],2000. [3]王宝华,吴帼英.地方晒晾烟普查鉴定及利用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2,(2):45-54.
建立一支“高素质、精业务、强活力”的卷烟营销队伍,是当前行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那么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营销队伍呢?结合当前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县级分公司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当前卷烟营销队伍现状分析 1、培训方式流于形式。近年来,从省到市县各级分公司都非常重视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集中开展多次营销知识与技能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运用中,还比较欠缺。培训内容只流于纸上,忽视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运用。另外,在系统培训中,无法对培训进行长时间规划,培训缺乏 “前瞻性”,培训流于形式。 2、营销队伍专业服务水平不高。卷烟营销队伍自身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例如在与客户的协调沟通能力、对市场的数据分析与运用、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合理利用等方面无法满足服务客户、服务市场的需要。 3、营销人员积极性不高。当前营销人员大部分为企聘工,受体制的约束,营销人员普遍存在临时观念,对自身未来发展缺乏良好的规划,思想较为不稳定,缺乏职业安全感,忠诚度较低;另外,在考核方式上比较单一,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优秀人员难以脱颖而出,问题员工也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工作效率未能有所提高。 二、建立高效营销队伍的措施 1、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客户经理实战能力。 ——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需求是确立培训目标的前提,也是建立培训制度的关键,因此,开展培训需求是很有必要的,培训需求调研主要以营销人员为主要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掌握营销人员的培训重点,从而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培训内容。 ——合理安排培训课程。针对营销人员培训需求重点不同,合理安排培训课程。授课人以行业自行组建的内训师为主,外聘讲师为辅,培训内容突出服务理念,主要涵盖卷烟品牌文化知识、终端营销知识与消费者的沟通的技巧及卷烟销售管理培训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延伸培训内容的深度和范围。针对县级分公司内部的各种情况和特征,结合现实的市场运行状况,开发一些有较强针对性、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强的培训教材。 ——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客户经理实战能力。除了系统的培训之外,县级分公司应该积极组织客户经理参与到市公司组织的各项竞赛或者岗位练兵活动中,通过对客户经理业务能力和实战技能的锻炼,提高业力能力和实战能力。同时,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不定期组织客户经理到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开展交流分析,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营销队伍的发展。 2、优化工作内容,提高营销服务效率。 ——明确岗位职责,整合内务作业。县级分公司应注重客户经理的三大核心职能即客户关系管理、片区市场维护和卷烟品牌培育,突出客户经理的主要工作价值,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明确客户经理的工作职责,提升客户经理的核心能力。另外,以“内务是为了保证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为原则,整合客户经理内务工作。根据对客户经理职能发挥的重要程度,对各项计划和总结等内务作业进行取缔,尽可能剔除不属于客户经理工作职责范围的额外工作。 ——以客户利益为中心,不断推动服务上水平。零售客户最关心的是如何不断保持或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问题。因此,县级分公司应该紧紧围绕提高零售客户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这一目标,为客户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严格客户经理服务执行制度,使服务措施能够真正落实到零售客户身上,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加强服务部营销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卷烟营销人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认识水平始终是有限的,整个卷烟营销团队团结协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促进卷烟营销工作的不断发展。因此,县级分公司可以尝试以服务部为团体,构建营销服务团队,以此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加强培训,提高服务部团队综合素质;优化流程、完善制度,提高服务部团队执行力;创新文化载体,推动服务部文化建设;加强考核,提升服务部团队工作效率;突出协作,提高服务部团队凝聚力。 3、健全激励机制,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
如何建立高效卷烟营销队伍 以下几点仅为参考:一、当前卷烟营销队伍现状分析1、培训方式流于形式。近年来,从省到市县各级分公司都非常重视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集中开展多次营销知识与技能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运用中,还比较欠缺。培训内容只流于纸上,忽视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运用。另外,在系统培训中,无法对培训进行长时间规划,培训缺乏“前瞻性”,培训流于形式。2、营销队伍专业服务水平不高。卷烟营销队伍自身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例如在与客户的协调沟通能力、对市场的数据分析与运用、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合理利用等方面无法满足服务客户、服务市场的需要。3、营销人员积极性不高。当前营销人员大部分为企聘工,受体制的约束,营销人员普遍存在临时观念,对自身未来发展缺乏良好的规划,思想较为不稳定,缺乏职业安全感,忠诚度较低;另外,在考核方式上比较单一,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优秀人员难以脱颖而出,问题员工也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工作效率未能有所提高。二、建立高效营销队伍的措施1、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客户经理实战能力。——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需求是确立培训目标的前提,也是建立培训制度的关键,因此,开展培训需求是很有必要的,培训需求调研主要以营销人员为主要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掌握营销人员的培训重点,从而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课程。针对营销人员培训需求重点不同,合理安排培训课程。授课人以行业自行组建的内训师为主,外聘讲师为辅,培训内容突出服务理念,主要涵盖卷烟品牌文化知识、终端营销知识与消费者的沟通的技巧及卷烟销售管理培训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延伸培训内容的深度和范围。针对县级分公司内部的各种情况和特征,结合现实的市场运行状况,开发一些有较强针对性、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强的培训教材。——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客户经理实战能力。除了系统的培训之外,县级分公司应该积极组织客户经理参与到市公司组织的各项竞赛或者岗位练兵活动中,通过对客户经理业务能力和实战技能的锻炼,提高业力能力和实战能力。同时,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不定期组织客户经理到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开展交流分析,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营销队伍的发展。2、优化工作内容,提高营销服务效率。——明确岗位职责,整合内务作业。县级分公司应注重客户经理的三大核心职能即客户关系管理、片区市场维护和卷烟品牌培育,突出客户经理的主要工作价值,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明确客户经理的工作职责,提升客户经理的核心能力。另外,以“内务是为了保证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为原则,整合客户经理内务工作。根据对客户经理职能发挥的重要程度,对各项计划和总结等内务作业进行取缔,尽可能剔除不属于客户经理工作职责范围的额外工作。——以客户利益为中心,不断推动服务上水平。零售客户最关心的是如何不断保持或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问题。因此,县级分公司应该紧紧围绕提高零售客户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这一目标,为客户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严格客户经理服务执行制度,使服务措施能够真正落实到零售客户身上,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加强服务部营销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卷烟营销人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认识水平始终是有限的,整个卷烟营销团队团结协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促进卷烟营销工作的不断发展。因此,县级分公司可以尝试以服务部为团体,构建营销服务团队,以此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加强培训,提高服务部团队综合素质;优化流程、完善制度,提高服务部团队执行力;创新文化载体,推动服务部文化建设;加强考核,提升服务部团队工作效率;突出协作,提高服务部团队凝聚力。3、健全激励机制,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县级分公司可以根据营销工作的实际,严格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总体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为营销人员提供发展通道,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素质,从而有效调动营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为什么不自己写?勤奋点吧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科研经费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高校需结合国家现行政策与相关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完善项目课题组、责任人、财务、资产、审计等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相关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oh100.com/bylw)。
摘要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需强化内部审计。在分析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内部审计的难点的基础上探讨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监管的方法。通过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宣传指导平台,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以增强内部审计管理效能。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科研项目在高校的管理模式及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备受关注。如何加强和推动高校科研项目规范管理,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合法、高效使用,从根本上形成制度约束和透明操作,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1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1预防腐朽需强化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逐渐加大,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了长足发展,高校实验室涌现出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出了大批科学研究骨干,高校科研人员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高校也一度反映出科研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和效率低的问题,科研经费在支出使用上的腐朽现象露头,部分科研经费支出不能与被国人所期望的科研成果产出相匹配,没有相应的科研经费投入与使用过程监管,致使科研经费腐朽有可乘之机。
1.2内部审计可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把关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规范高校的经济活动,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对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服务过程中,内部审计可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进行跟踪,随时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积极作用,以强化财务、项目、预算、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力度。
1.3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相互制衡需要审计监督
科研经费就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与科研无关的,不能挤占成本,必须避免部分科研经费流失于研究之外。但在现有的'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过程中,还是受到各方利益牵制影响,监督仍不能到位,相互制衡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应从监督制衡方面发挥积极的协调配合作用。
1.4内部审计能监督(规范)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行为
科研经费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高校需结合国家现行政策与相关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完善项目课题组、责任人、财务、资产、审计等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规范科研经费支出行为,严格审批手续,规避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违规性,防止专项资金不专户核算、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及超预算支出等。及时启动以预防为主的内部审计,是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项目准确结题的重要保证
2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难点剖析
2.1科研项目类别繁多以及经费来源多元加大了内审难度
高校科研经费按财务核算科目分,主要有科研经费拨款﹙又称纵向科研经费﹚和科研事业收入﹙又称横向科研经费﹚。高校现有纵向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教育部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等[1]。此外,还有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的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科研经费、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等。不同的科研类别其经费来源也不同,且有不同的管理、使用、核算要求,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各有侧重点。如何正确判断科研经费使用合理、合规,达到有效监督,是内审人员对其管理尺度把握的挑战。
2.2科研经费管理可进一步细化
我国目前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办法,基本上是按项目类别建立的,办法之多,内容重叠,过于粗放,且更多强调的是指导性原则,缺乏细节流程和有效措施,各级主管部门及高校制定的管理办法由于依托部门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相互重叠甚至相抵触的环节。没有标准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供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有效地掌握运用。
2.3部分科研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大多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按照国家各级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和项目任务书﹙合同﹚要求,明确规定了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但是,部分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意识仍然淡薄,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拥有对课题经费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使用权,高校各科研管理职能部门为了提高科研积极性,也有不同程度上的认同。如不采取措施,掌握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朽高发人群。
2.4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多发点
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单位内控管理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未按要求进行专户核算,课题承担单位对合作单位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其二,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问题。编制虚假预算取项目经费,虚报、冒领套取项目经费谋取私利,虚假的发票、白条列支经费,截留、挪用、违规转拨经费,避开依托单位财务部门监管,未经批准擅自增加或变更“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对项目进行“转包”“分包”,对外拨经费缺乏监管。其三,将项目经费用于与研发无关的支出。不经审核审批擅自调整项目经费预算,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列支项目经费。其四,大额支出审批程序不严格,手续不完备,项目支出相关附件不完整,部分费用列支依据不充分,大额支出现金结算,突击购买大额材料,会计资料信息不全,账证、账实不符,大量科研材料使用没有入账领用备查记录等问题。上述问题都需加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化。
2.5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支出控制主观性较强
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是整个科研过程的重要环节,部分课题负责人在缺乏管理理念、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凭主观意识编制收支预算,使之不能准确地反映需求结构。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到课题经费,通常会夸大成本预算,经费来源部门也不能科学合理的判断预算编制的正确性[2]。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脱节,预算编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在课题经费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缺乏计划性、前紧后松,年底突击花钱、结题前突击购买设备等现象,导致经费整体支出不合理。这既不利于课题结题和今后的课题申报,也容易导致科研腐朽的发生。由此可见,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2.6高校内部审计缺乏准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科研主管部门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但从高校内部审计实际而言,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审计并没有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体现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还达不到有效正确评价水准;另一方面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需要对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效益性评价包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技术效益的评价往往超出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怎么评价研究成果的实质性贡献和作用,评价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审计人员似乎是难以做到的。科研人员的自我评价只能作为科研经费审计的参考内容,而不能作为审计依据。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导致无法有效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内审工作。
3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3.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先行。财政部、教育部陆续制定了多项科研管理制度和办法,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建立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把各级部门与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法规、制度、办法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操作过程中,由制度制约经费开支,不让科研经费使用行为游离于法律制度之外,切实实行科研经费管理责任追究制。避免制度重叠繁索,注重管理办法可操作性,便于层层把关,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形成用制度管事的良性循环。
3.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是严格科研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的监督环节,管理过程中既要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也要有利于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还要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维护其严肃性[3]。首先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入手,保证科研经费的各项开支按预算执行。其次是对科研经费收入的进账管理,不管是纵向课题经费,还是横向科研课题经费,都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按项目要求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专款专用,杜绝科研收入形成体外循环脱离学校监管。再是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有效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失控现象的发生。对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必须完善经费使用规程,规范费用支出管理。最后是关注预算结构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成本支出,通过对项目成本支出的监督,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杜绝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3.3重视科研经费使用的事前和事中跟踪审计
科研项目立项后,高校相关部门﹙科研、财务、审计﹚就应该开始对其进行关注,突出以防为主观念。通过认真阅读科研项目任务书,开始指导课题研究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经费预算,建立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全方位的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为事中跟踪审计打下基础。在项目研究经费支出过程中,督促科研人员从项目合同、经费预算内控到规范成本支出,层层跟踪把关,从源头上堵塞违规行为,严控与科研无关的费用列支。通过与财务数据联网,对重大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实时监控,对资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合理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的支出安全,防范于未然。
3.4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宣传指导平台,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在高校,科研人员对项目申请、技术攻关、科研任务比较熟悉,而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支出控制、成本核算、规范支出的具体做法相对陌生。于是,建立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支出过程,合理使用科研经费,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等宣传指导平台尤为重要。形成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交流沟通平台,加强各方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的密切联系。用面对面的咨询、交流、服务方式,使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预算、实际开支等情况得到即时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科研人员对研究过程和经费支出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案,共同关注经费管理薄弱环节,增强风险意识。真正让科研人员意识到离不开我们的服务,从而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3.5转变工作思路,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效能
努力提高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结合开展科研审计业务。内部审计应注重以“管”为主,偏重对审计工作质的把控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服务效应。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屡审屡犯”现象,实现审计整改闭环管理。同时,要以审计整改为契机,分析原因、举一反三,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深入研究从源头上解决审计查出问题的根本措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透明度和工作质量。
3.6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审计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具备管理理念,掌握信息化处理技能和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因此,大力培养审计人才,提升职业判断能力,提升错报、错判风险的分析能力,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丰富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点及综合服务指导能力,使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同时要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和法制意识,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审计软件建立科研项目数据库,以自身优势的知识集合高质量地服务于科研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04106.
[2]郭银清.对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2):3637.
[3]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6061.
提供一些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参考。[1] 思丽妮. 关于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 2007,(04). [2] 黄辉. 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方法[J]. 铜业工程, 2007,(02). [3] 张宗亮.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初探[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4] 唐振达,梁素萍,易金翠,何劲军.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3). [5] 刘春慧.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要点及指标体系[J]. 山西财税, 2007,(01). [6] 孙论,陈晖. 探索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之浅见[J]. 怀化学院学报, 2007,(06). [7] 黄淑玲. 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8). [8] 付淑君.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和模式探讨[J]. 现代商业, 2007,(16). [9] 王雪燕.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刍议[J]. 商业经济, 2006,(02).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 企业管理 的重要标志,对于防范和发现各种财务舞弊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内部控制学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内部控制学术论文篇一:《试谈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摘要:2015年4月,首次提出“新常态”,这意味着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完善公司的治理,提高防范风险意识。通过分析内部审计的价值功效,从转变内审观念,提升内审人员地位;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增强内审质量控制,贯彻全程审计模式;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这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促进企业适应“新常态”。 关键词: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公司治理 一、引言 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的实施及其影响力的扩大,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8月20日,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新常态”下,企业更应积极主动地完善公司的治理,提高防范风险意识,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其对企业价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其价值功效 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 方法 ,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我国新修订的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显而易见,内审的目标已从查错防弊转变成了为组织增加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可分为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两个部分。 (一)显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创造的显性价值为内审人员通过审计技术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与评价,向决策者提示风险,预防与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效率,从而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最终目的。按照现代 财务管理 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收益水平相同的公司,风险越小的企业价值越高;占用的资源越少,即效率高者价值高。内审就是通过分析、监督和评价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企业的风险点与低效率点,从而防御风险和提高效率。 (二)隐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隐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随着内审的发展,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实现的,但又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价值。那么增加价值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重要职能和作用。因此,如何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大的价值,以便更好地为组织机构价值增值,这不仅仅是高层管理者须考虑的问题,还是当前内计工作人员和内审的理论研究者困惑的关键点。 三、价值增值途径分析 (一)转变内审观念认识,提升内审人员地位 我国内审水平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内部审计观念落后。因此,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推进内审法律法规发展进程,从而明确内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促进内审法规体系的健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治理是依据产权关系建立起的一种权力制衡结构。只有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三权分立,且权力相互制衡,才能对公司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将内审部门设置在监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之下,不仅可以划清监督权与执行权、决策权之间的界线,还能形成与董事会、高管的制衡,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的监督与审查职责。 (二)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审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审人员不仅需要从财务的合法性角度去看待信息,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从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深挖隐藏在其中的问题和弊端。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仅仅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增强内审质量控制,贯彻全程审计模式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除了内审观念的革新,更应该注重内部审计的质量与运行模式。 企业应建立健全责任控制制度,主要是确定项目负责人、主审以及一般审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并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再者,须建立一个既完善又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监控财务信息及会计工作,全程跟踪监控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企业应充分发挥审计的评价和鉴证作用。通过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为奖惩兑现提供合理依据,从而被动地提高各部门的绩效,以增加企业的价值。 (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 内审绩效评价体系最终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评价和改进公司的治理。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为了提高内审的工作质量,因此要合理地使用评价体系,防止盲目死板地套用。若企业过分追求指标,则不利于内审工作的长期发展。同时,内审部门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展开独立评价,指出其在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分析原因,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和失控点,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完善,防范经营风险,减少损失。企业需对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不断地跟踪改进,查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 四、 总结 在这高科技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常态”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审计提出了进一步的高要求,故而巧妙利用管理,探求企业增值刻不容缓。企业首先要转变对内部审计的传统观念,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加强对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增强内审质量控制,全程监控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时,作为内审人员,应不断完善自我,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企业价值增值做贡献。参考文献: [1]谭丽华.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实现途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9). [2]代士林.内部审计实现增值功能途径和方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 (4). [3]赵满波.内部审计―挖掘企业内部增值潜力的有效途径[J].新会计,2010(5).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篇二:《高校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 教育 取得了迅速发展,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也基本确立。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健全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防范和发现各种财务舞弊行为。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 措施 ,从而对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对策研究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运行和管理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资料在内的信息资料真实可靠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一、高校内部控制概述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合法、完整而制定的措施和制度[1]。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但就其现状,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 无论多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都需要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环境中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者现实条件的制约,高校中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偏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一旦制定就需要常抓不懈,始终如一地坚持和贯彻,使每一位高校员工都领会到内部控制的实质和精髓。 2.高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薄弱 从机构设置看,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更有甚者考虑到成本效益因素,尽量减少机构和人员,将财务与审计合署办公,或是由财务部门兼顾审计部门的职能,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审计人员受利益因素制约、人际关系影响,无法客观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审计方式看,一些高校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审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独立的审计内容,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无法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无法实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薄弱,主要是因为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缺乏监督检查和评估,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设立不规范等。 3.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理论建设的力度,但限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已发布实施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作指导,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2]。 三、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管理部门应依据高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先以指南的形式发布一套内涵全面、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将内部控制的全新理念传达给所有人员,增强员工内部控制的意识。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入进行,必须注重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通过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训,提高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监督、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和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落实相关的内部审计职责,克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二者的矛盾,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保证内部控制更加完善、严密。 其次,高校要明确审计的介入监督范围,强化事前审计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业务是必须经过审计确认以后才能够开展的,哪些业务是不需要的。对于容易产生舞弊行为的活动,审计的事前介入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高校要细化内部控制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审计标准与业务操作标准保持一致。 最后,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常规、持续和专项的监督检查[3]。 3.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控制内容选择适用的控制方法。比如,在对货币资金进行控制时,可采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方法,即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行业或部门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又如,在对实物资产进行控制时,可选用财产保全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 报告 控制等方法。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各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结论 高校在改革的浪潮中,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每一所高校都面临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考验,因此,高校不仅要从源头上而且要从制度上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根据高校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制定出一套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防范财务风险,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J].会计研究,2010(2):22. [2]陈洪玉.对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云南 财经 大学学报,2010(24):12.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篇三:《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直以来,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财务管理制度及契约安排,用于防范财务风险;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行为的约束方面、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实现企业的健康、高速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方面的过度强调,导致了企业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即使内部控制制度再健全、再严密,也不能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根源所在,必须从整体角度,全面系统的去理解、实施和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认识倒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了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去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现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1.就企业大环境而言,存在如下问题 (1)企业控制环境差。企业组织结构在设计之初未明确标识内部控制组织应承担的监督责任,各组织之间不能相互制约,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不到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企业,以国有企业为多,企业职权划分不明确,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套健全、高效的信息传输机制,但是目前的企业信息系统一般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只能为最高管理层提供信息服务,而忽略了企业职工对信息的需求。一方面,企业职工必须从最高管理层清楚地获取信息,履行其责任;另一方面,企业职工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对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主管机关等传达信息;然后,职工还必须能够及时的把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 2.在管理人员方面 (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薄弱。部分管理者个人权力观念严重,将自己的直觉凌驾于企业制度之上,习惯于集权式的管理方式,以个人主观判断取代了科学的分析与决策。 (2)企业监督乏力及组织保障不到位。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实行了财务监督管理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只是单纯的解决了一部分成本控制的责任归属和成本失控问题,同时剥夺了财务的内部监控职能,造成了企业相关财务人员责任感的缺失。尽管我国会计人员受到《会计法》的保护,职业道德也对会计人员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作出了要求,然而在目前的集权管理制度之下,企业会计依旧缺乏应有的保护,有些企业领导对会计人员不够重视,忽视了其应有的职权。 (3)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薄弱。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评估意识淡薄,对企业风险可能产生的因素关注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实施机制,或者企业设置了风险管理机构但没有真正履行职责,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薄弱。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措施 为弥补以上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1.企业组织机构的建立 为了消除集权管理造成内部管理阶层人为因素造成的独控现象,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企业的结构框架,以组织决策替代专权集权。另外,鉴于每个企业管理方式、经营特点不同,面临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应整合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建立部门间的相互制衡机制,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2.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建立 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是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应使财务管理人员的职权范围、财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化,完善财务岗位轮换制度以及岗位不相容分离制度等,依据企业财务工作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要点,构建一套系统的、贯穿上下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财务各环节的内部控制,最大程度上规避财务舞弊风险。 3.内审与外审并举 评价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其执行程度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审计机制。企业要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要强化外部审计,通过监督审查,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控制方法,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自我评估、改进内部控制机制,还能够针对企业整体的生产运作情况做出系统评价,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弱点所在,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企业运行的效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变被动为主动,由传统向现代化过度,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5.企业内部控制 文化 氛围的建立 优秀 企业文化 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其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也是促进企业持续竞争的根源。企业应该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以文化激励职工的自觉性、荣誉感和责任心,从而达到个人与企业目标一致,职工自觉履行企业制度的效果,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6.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财务透明化、财会信息传递有效化,不仅便于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也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实现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职能。 7.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首先,监管部门要合理分工、信息互通,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深入了解,对企业内控的监管要常态化,提高检查力度、扩大覆盖面。其次,监管部门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制定相关规定,客观公正地行使部门职权;最后,对在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方面不同表现的企业和个人要奖惩分明,以此促进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三、总结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随之变化,企业需要在分析所处环境及未来环境的变化后才能进行内部控制,为了减少企业风险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益,降低企业的经营损失,以此达到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1.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范文 2.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3.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你可以去看下(国际会计前沿)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引用的参考文献呗~看看别人用的文献是什么
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及时健全完善基层组织系统,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加大党务公开力度,积极引导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党建工作重心放在党支部建设上,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逐步消灭无党员班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要规范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完善党务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建立党务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稳定政工干部队伍,为加强党建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证。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力度,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与单位评先评优、班子成员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三挂钩”制度。要着眼源头治理,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落实。要围绕生产经营目标,进一步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强化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要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工团组织建设。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切实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原则,把工团组织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总体格局,认真落实自治区总工会和自治区团委等上级工团组织的有关工作部署,以“五星级职代会”“五四先进团委”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工团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引导各级工团组织融入中心开展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和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贯穿于党的一切建设的中心环节。这一点,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更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贯彻、执行、实践党与国家政策、方针、路线时不走样,不偏差。我们必须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努力提高他们接受、理解与执行各级党委指示精神的能力。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思想实际,围绕理想、信念这个核心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干部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切实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从而为更好地执政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一直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系列党建工作制度,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纪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但不可否认,目前,我们有些基层党组织建立的制度,同加强党的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弱化了执政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巩固完善,统一规范,简明易行,系统配套”的原则,花心思、下力气,分门别类地对现行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坚持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根据形势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基层党委应重点建立、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向党员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党员干部培训制度;基层党支部则应重点建立、健全和完善党日活动制度、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外出外来党员管理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支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才能确保我们执政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风问题,事关执政的好与坏,成与败。大量事实证明,各种不良作风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形象,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好的作风,新形势、新任务也对我们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首先要努力改造思想作风。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与基础上,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其次要培养好的学风。这就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面,坚决克服主观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不良倾向,对党的理论要认真地学、刻苦地学、有的放矢地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再则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在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具备良好的作风,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执政才能顺畅。四、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执政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党的队伍素质的高低。基层党组织必须根据基层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基层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切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强化队伍建设。而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就必须着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选拔配备。特别是乡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一定要选配政治上强,清正廉洁,公道能干,党员和群众真正拥护,同时又具备带领群众发展地方经济,增加人民收入的能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二是抓培训提高。要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政策法规培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基层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培训,提高把握市场规律,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提高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的能力。二是抓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行政命令转变到教育引导上来,由直接干预转变到依法管理上来,由催种催收转变到提供服务上来,由一般号召转变到典型示范上来。
试论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越来越重视,都把社会治安作为投资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格局下,破案打击、抓捕犯罪的难度不断增加,无打不安,无防不稳,170万公安民警担负着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警力的瓶颈已日益显现,如何在现有的警力中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公安战斗力成为各级公安机关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于通过对公安机关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的探讨,为正在进行的警务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根据本人在基层工作的多年经验以及对公安工作的思考,就公安机关战斗力制约要素进行了充分阐述。通过本文的探析,我们认识到,要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必须通过提高公安民警素质、大力推广和加强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方面解决,从而提高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保证社会政治、治安的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试论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途径与方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越来越重视,都把社会治安作为投资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新时期,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政治、治安稳定的繁重任务,一手抓打击,一手抓稳定,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成为当前要务。中国刚刚加入WTO,我们还要抓好服务,入世的根本目的是参与以公平有序、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全球市场体系,要求政府在确保法律透明度、统一法律实施等方面履行承诺,作为执法部门,中国警方将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舞台上表演。中国警察不仅需要调整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工作模式和警务观念,还要在角色转变之后,探索新的警务体系,为世界警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170万公安民警担负着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警力的瓶颈已日益显现,如何在现有的警力中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公安战斗力成为各级公安机关迫在眉睫的任务。多年来,我一直在基层工作,对基层警务制度有着很深的感触,对民警工作、学习、生活有着最直观的了解,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基层民警战斗力作肤浅探讨: 一、派出所民警工作现状 1、少部分民警的素质与派出所要求的高素质之间有一定差异。 派出所改革中要求民警“一警多能,一警多用”,刑侦民警担负打击犯罪,的要务,社区民警需要“沉”在责任区之中,处理自己责任区内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是责任区内的“多面手”,因此对民警素质要求很高。如果在配备责任区警力时,搭配不够恰当,势必会影响到该责任区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另外少部分责任区民警可能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多方面问题,分管工作中不能胜任全部工作,着手于办理案件、处理纠纷、布置耳目、上报信息、防范管理尤其是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等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自身工作压力很大。 2、派出所民警普遍存的超负荷工作现象。 超负荷劳动在公安机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层派出所民警更是如此。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基层派出所中,即使是工作较为规律的内勤也在70小时以上,至于责任区民警加夜班、双休日不休息更是常事,据不完全统计,基层派出所民警年均200余天在所加班。大量的中心工作、阶段性、特急性工作与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使我们的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影响了工作质量。当然,超负荷工作除了我们公安工作自身性质决定的原因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个别民警个人效率不高,需加班才能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有些工作事先在警力调配、警力使用上没有很好规划,牵制了一定的警力。 人民警察的素质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关健因素之一,也是体现公安机关作风最基本的因素,人民警察的素质直接影响整个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因而要提高公安战斗力首要问题是狠抓队伍的素质建设,向素质要战斗力。 二、狠抓各项教育机制的运行 1、以德育警。加强民警思想教育,教育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到以德治身、以德树威。同时开展多方位的谈心家访活动,了解民警思想动态,把握民警思想脉搏,确立对症下药机制,同时了解民警的家庭实际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保证民警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 2、分类培训。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地加强民警专业技能培训,不搞千篇一律,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使民警能学以致用。 3、逢进、晋必训制。严格进人机制,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从源头上保证队伍的高素质,从源头上把住进入、从警的质量,组织新民警进行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及各种法律法规,保证新民警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投入公安工作。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凡初次上岗的民警都必须参加专业训练,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晋升警衔民警参加相关培训,以更新知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 二、从严治警,从优待警 公安队伍是一支纪律化队伍,队伍管理首先要严字当头,具体实施中以《内务条令》为切入口,下大力气抓好从严管理,用制度来规范民警的言行举止,改善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服务水平。其次凝聚警心才能激发队伍活力,有活力才有创造力,公安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能激发出了全体人员的创造力后,整个集体才能形成战斗力,做到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同时从优待警也解决了各位民警的后顾之忧,不至于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1、大力推进休假制度,建立民警健康档案。现在各基层单位的民警是超负荷运作,到最后往往是民警成批成次地病倒,造成了工作的盲区;再者,我们所要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而不是一支疲劳之师,列宁同志说:“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工作”,拥有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的队伍才是一支威武之师,所以要合理安排工作,科学进行警力配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保证民警的休假、休息,让民警有时间调整一下疲惫的身心,用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一期的工作。同时基层民警基本上都是疾病缠身,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实用性,可以每年进行二次全面体格检查,及时了解民警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治疗,避免小病拖成大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建立优抚制度。建立“三个一”制度,即一个基金、一份档案、一项联系制度。“一个基金”是指建立立功创模基金,对有功人员实行物质奖励,定期或不定期发放奖金。“一份档案”是指建立功模人员、英烈、遗属、特困民警及家属的档案,每年定期走访慰问并发放慰问金、补助金,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解决他们后顾之忧。“一项联系制度”是指建立领导与功模人员、英烈、遗属、特困民警及家属的挂钩联系制度,由领导“一对一”进行扶助,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待遇等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加大优抚力度,对伤残民警、有功人员(特别是牺牲民警)都能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特别抚恤,使民警及其家属能尽快得到优抚。 三、大力推广和加强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以竞争、激励为特色的目标管理体系,经过量化后,形成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绩效考核,无论是派出所的领导还是普通民警都认为很有必要,对此持欢迎态度。绩效考核形成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通过以考核与物质利益挂钩的方法,奖勤罚懒,激发民警的上进心,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良好竞争氛围。 1、长期以来,由于公安工作的社会性较强,工作的量化难度大,民警工作的数量、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实行考核,明确了工作的绩效标准,使相同岗位之间有了对比;通过考核,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凸显,有利于相互学习,激励后进。 2、派出所的管理有章可循,日渐规范,对于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大有裨益。由于各个工作岗位有了明确的目标责任,每个人对自己岗位都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在激发个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效用。 3、民警绩效考核的实施,在各派出所形成了"工作-考核-再努力工作"的良性循环局面和长效动力机制,促进了民警工作;通过对考核结果运用奖优罚劣,将民警职务行为导向了组织期望的方向,有利于组织合力的形成与加强;“后进民警"的设立,改变了往日只评优,不评劣的倾向,增加后进赶先进的动力,有力地激励了处于中间层次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先进更先进。 但是,现有的民警绩效考核大部分是针对民警个人而言的,许多公安工作都是合作性、团队性非常强的,所以有必要设立相应的指标考核派出所工作的整体,引导民警自觉加强工作中的合作意识,培养民警的集体感。设立整体性工作的考核指标,可以使局机关注意派出所工作产出的整体效果,更容易评价派出所部门的工作情况;也可以使派出所长自觉加强对于派出所整体的管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质量,从而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另外,考核实行至今,有些民警的积极性已被很好得调动,也有些民警对于指定责任区的作法存在异议,我们可以考虑实行责任区竞争选择的制度。在选择前,将各个责任区的地域特征、范围大小、工作基础、拟订目标等情况说明,并根据管理的难易程度分类,各类完成目标的奖励亦不相同。然后由民警以类似“招标”的形式自由选择。在规定的考核期限到来后,对责任区民警的工作进行评价。完成预定任务的奖励,未能完成任务的处罚。通过设立这种机制,使民警的工作更具平等性与自觉性,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派出所管理的效果。 四、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格局下,破案打击、抓捕犯罪的难度不断增加,无打不安,无防不稳,如何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提高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这必然要求警力的投入,如何在有限的警力资源内挖掘潜力,这就要在向素质要警力的同时,我们还要向机制要警力。公安工作如何做到以低投入收到更大的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服务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全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当前公安机关的明智选择。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以提高治安控制能力为目标,按照各个地区的治安规律和特点,科学整合各种治安防控资源,明确各警种各部门在防控责任区内的职责任务,依靠人防、技防、物防和意识防等各种有效载体,通过协同配合、相互策应、整体作战,实现打防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对各种防控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是辩证的统一,打击犯罪可以遏制案件的发生,而防范控制则可以减少案件的发生,并可以提供线索人头,为打击破案服务,形成公安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减轻辖区整体的防控压力,跳出“发案-破案-再发案-再破案”,民警疲于破案的怪圈,提高了社会面的“见警率”、“管事率”和快速反应能力,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总体目标提供了有效载体。 1、优势互补,有机整合,捆绑作战,形成合力。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有“重打击、轻防范”的弊端,造成刑侦民警忙打击,边打边冒;社区民警搞防范,无所适从,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警力浪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以来,对社区民警就社区民警五项职责进行了具体分工与要求,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完成了可行性论证,形成了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的社区防范队伍。刑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打击破案,要紧抓破案不放,同时利用破案为社区服务,找准刑侦工作与社区工作的契合点,形成以破案为龙头的防范工作,整个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后,理顺刑侦警组与社区警组关系,通过提高警组工作效率,参加派出所日常值班工作,切实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使更多的警力下沉到社区,加大社区的防范力度,从另一个层面上减轻刑侦工作负担,完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刑侦、社区工作有共同的立足点:基础工作,刑侦、社区工作的基础工和形成一张互相交错的网,但以前这张网没有沟通,没有形成结点,存在工作上的盲区,这就给犯罪留下了可乘之机,造成防范漏洞。要真正地防控辖区治安,就要求这两张交错的网形成结点,信息互补、资源共享,刑侦民警提供案件信息,发案动态,为防范提供针对性建议,社区民警通过防范提供案件线索,为打击破案提供人头、线索,从而实现公安工作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转变,解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传统救火式工作方法,完成由案到人到由人到案的破案模式转变,变被动守候为主动出击。同时在沟通中完善,在互补中互利,从而提纲挈领,全面防范。 单兵作战力量有限,只有诸警种协同配合,才能真正完成全面防控辖区的任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我所积极探索新思路,采用了挂钩责任区的形式完成刑侦民警与社区民警的捆绑作战。自2002年10月份,我所在的长安派出所积极调整派出所勤务制度,形成了两班制、弹性工作制相结合的勤务制度,并将刑侦民警直接挂钩到各警务站,定时、定点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并及时分析通报辖区治安状况,与社区民警相互合作,形成合力。这样一来,刑侦民警进一步了解了辖区情况,社区民警也做到了辖区发案情况了如指掌,避免了盲目防范,双方相互促进,有机组合,大大提高了各警务站战斗力,从而提升了整个派出所的战斗力。 2、全面整合民力资源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人民群众是我们做好公安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源泉。广大社区党员、干部、青年团员、治安积极分子都是社区防范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推进警务工作的社会化,把民力吸收到警方的专门工作中来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核心内容,也是解决警力缺口的有效方法。 整合民力,发挥群众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作用,必须有一定的形式,把松散的群众紧密地组织起来,除开展社区防范宣传、义务护院护弄等传统防范活动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年龄身体条件好、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结合他们的职业特点和作息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检查、法律咨询、义务巡逻、便民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同时,对治安志愿者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激发治安志愿者的荣誉感,增强治安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使治安志愿者真正面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解决警力的供需矛盾。
当前,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农业税免征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与村支“两委”的利益联结不再紧密,农村基层组织化水平逐年下降。因此,必须着力“一盖两化”,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化程度,不断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党的组织全覆盖。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必须要提高党组织在各领域的覆盖率。一是在龙头企业建立党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关联度高,具有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农户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党组织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在产业园区建立党组织,将同一个产业内的党员组织在一起,由党员干部领办、创办,更好地发挥党员的示范、引导、帮扶作用,使示范园区真正成为致富能手帮带的示范园、产业基地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生产田。三是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服务就到哪里的思路,根据农村发展需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形成“一项产业、一个支部、一面旗帜”的党群共建发展格局。四是在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各种农村专业协会的建立发展,起到了引导促进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其在群众中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夯实实党的执政基础,探索建立党组织也迫在眉睫。总之,要使党的组织体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扩大覆盖面,有效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自治组织规范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农村村民、社区居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一要规范化组建,在农村基层,最为常见的自治组织有村委会、村民小组、议事会、护河队、护林队等,在成立这些组织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或相关规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建议,公开进行推荐、民主进行选举,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唤醒他们“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让群众自己议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二要规范化运行,群众自治组织组建是基础,关键是常态化、规范化的运行。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既充分体现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又切实保证村级其他组织发挥功能;坚持依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建章立制;坚持把村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实用实效、便于操作,使各项制度的制定着眼实际,有章可循,操作性强的原则,做到该开的会一次不差、该知晓的一个不少、该表决的人人有份,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始终。经济组织股份化。目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农民手中的资源,采取“三变”模式有效整合起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重新有效组织群众,提高基层组织化程度。一是村集体要领办实体项目,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村支“两委”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市场需求等,选准发展路子,在征得广大群众的意见后,村干部带头领办或者创办养殖场、精米加工厂、精品果园、建筑劳务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实体项目,在闯荡市场中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带头示范,对广大群众进行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教育引导,树立抱团发展的信心、增强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与支持。二是科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无论是村集体自己领办,还是招商引资合办,必须要把全体村民的利益考虑进去,坚持“以资入股、按股分红、人人有份”的原则,科学建立村级集体经济与群众全覆盖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占股有保底、入股有分红、劳动有报酬”的目标,进一步组织好、凝聚好广大党员群众,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论文摘要: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解决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难题,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办好家长学校,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多种挑战。
一、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贫富差距拉大,造成城乡教育的严重差距。其直接反映就是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但是,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预测,当前教育经费投入又一次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约100亿元。经费严重短缺直接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央的有关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经费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农村教育已经负债累累,教师几乎没有福利、奖金,基础设施建设受限,公用经费入不敷出。税费改革后,尤其是实行一费制之后,有些学校几乎没有经费来源,学校正常办公经费无法开销,加上财政应拨的办公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学校运转更加困难。
(二)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农村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比,先进的教育手段、教学设施、教学器材、教学条件无从谈起;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差越来越悬殊,致使农村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由于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使得不少农村家庭将子女送到城市学校就读,既减少了农村生源,又降低了生源质量。
(三)师资问题
一方面,农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不少学校聘请临时代课教师,无法保障正常开课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较差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能力、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四)留守儿童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近年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显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留守儿童大约有2000万。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管教,加之老人溺爱,极易出现学习困难、缺课、逃课甚至辍学倾向。
(五)“城市取向”的课程不适应农村基础教育
新课程标准主要是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六)农村基础教育不能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由于条件所限制,面向升学仍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取向。农村基础教育偏向优秀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同时也没有办法把办学的注意力集中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身上。
(七)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盛行
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农民送子女上学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即考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而目前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学费增长速度快,相对居民收入标准太高。而且,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有关社会关系,更不容易找到工作,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与其到时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还不如不上学早点去打工挣钱,这是一般农民的普通心理。
二、对策
(一)解决经费难题,改善办学条件
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调整转移支付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加大了农村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但目前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仍存在不小的'缺口。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 、县几级政府的财政分担比例,保证教育经费按时、按量落到实处;其次要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对于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可以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特殊措施,创造条件更早实现义务教育“免费制”,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 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解决好代课老师工资待遇低的问题。
2. 利用有关鼓励大学生支教、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有关政策来带动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3.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安排城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特别到贫困地区学校任教,帮助农村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
(三)端正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思想
农村基础教育要转变观念,必须面向全体农村,注重培养全体学生,不应把为高等学府输送人才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
(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当特别注重对区域内部薄弱农村学校的扶持,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使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使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实体,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联手合作,实现城市和乡村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监督评估,有效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使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等条件大体相当。
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建立完善政府问责制度,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力度。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逐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试点工作,不断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五)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社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突破口也在农村”,这是崔琳委员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的。农村活,全局活,而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要切实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就必须正确认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要千方百计使农民富裕起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不提高大多数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情况,整个社会就不可能有更多的和谐。和谐社会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权的平等和对生命的珍视,民主、平等、和平、发展,等等,这些都应以每一个公民最基础的教育为前提。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参考文献:
①刘华林,谢荷生.关于加强农村初中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C].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257~259.
②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③王 菲.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中国农学通报,2006,2:456~458.
④文家庭.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OL].中国网,2004-03-08.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7.97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7.33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0.91∶1.01∶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0.37∶0.55∶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内勤是一项辅助性的工作岗位,担负着为领导提供决策和信息依据的任务,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作用,是检察机关的“参谋部”、“协调部”和“后勤部”,也是上传下达信息和领导精神的交通枢纽。内勤工作综合性、服务性强,任务繁杂,责任重大,事关全面工作的大局,事关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事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效果。笔者认为,要做好内勤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内勤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握内勤工作的特点规律,研究内勤工作的发展瓶颈,推动内勤工作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内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准确把握特点规律,认清内勤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内勤工作具有“枢纽”的特点。内勤工作首先是起到部门办公室的作用,既是领导组织协调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又是检察机关的保密员、档案员、信息员、信访接待员,发挥着上传下达、协调内外的中枢职能作用,因此,内勤是检察院必不可缺的重要岗位,而内勤工作就是检察院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内勤工作具有“窗口”的特点。检察院的内勤不仅肩负着对内交办事项的任务,还是管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来文等信访工作的对外“窗口”。“窗口”透视出检察院的法律水平、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及精神境界、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程度,直接关系到检察院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因此,内勤管理工作的责任重大。(三)内勤工作具有“严谨”的特点。内勤主要的日常工作是统计报表,案件收发、报备、信息材料报送、行政事务、资料台帐、保密工作等,工作内容需要严肃认真,及时准确,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客观、真实、历史地反映检察院工作和案件办理过程,关系到检察院办公是否规范性和法制性,因此,做好内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二、正确分析矛盾问题,研究内勤工作发展的瓶颈一是统筹化工作观念不强。部分部门内勤缺少统筹观念和计划意识,个别工作人员缺少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能及时掌握检察工作进展情况等问题仍然存在。内勤工作囊括了检察机关的全部内务工作,不仅内容十分繁杂,而且要求准确、及时、高效、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统筹化管理观念,把繁杂的各项工作合理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计划,总结出规律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运筹帷幄、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内勤工作。二是规范性管理制度不严。内勤工作制度不健全、岗位责任制缺失、制度执行力不够等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内勤工作的特征是辅助性和服务性,要做好这方面工作,就要建立健全规范性的内勤工作制度,使之严格有序。要进一步明确内勤工作职责,夯实基础工作,进而达到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目的;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规范,强化内勤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内勤工作有效运行;要进一步加强内勤考核建设,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内勤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是前瞻性创新意识不浓。内勤调查钻研能力薄弱,开拓式创新工作意识不浓。内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承办、参谋、管理、协调、指挥等五个方面工作,说到底其实就是做好服务,服务领导,当好参谋,服务一线,搞好保障。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前瞻性的思维意识,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完善创新制度,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不断促进内勤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三、突出抓好机制建设,促进内勤工作科学发展(一)着眼内勤职责任务特点,树立组织领导新观念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是搞好内勤工作的前提。要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突出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理念,振奋精神,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要结合内勤岗位职责任务特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内勤工作,成立内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日常办事机构,实施包干到事,责任到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一落实,确保高标准完成内勤工作。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内勤工作的基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思想教育不放松,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间断,制定《政治教育学习实施细则》,建立固化学习工作日制度,每月初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每月底开展一次集中交流,每季度进行一次队伍思想状况分析,不断增强内勤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内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3.周密部署,措施到位,是完成内勤工作的保障。要周密部署,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阶段性任务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并及时讲评总结工作教训和经验,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内勤工作质量。要注重搞好结合,坚持把“双争”活动与加强内勤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内勤人员能力素质相结合,切实增强内勤工作作风建设,确保内勤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二)着眼内勤未来发展趋势,建立科学长效新机制1.完善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内勤要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完善内勤制度规范,严格实施“问责制”管理,杜绝随意性和不规范的操作情况;健全岗位目标管理机制和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定期公开内勤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讲评总结,不断提高内勤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内勤质量考评机制,严格实施奖惩措施和量化管理,激励内勤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开拓性;梳理整合现行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突出强化内勤效能建设,建立科学完备、有效运行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的落实。2.改进方式,促进工作信息化。信息社会的高效率要求,对传统的内勤工作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内勤效能、实现集约化管理提供了机遇和手段。内勤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进网络办公,努力建设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内勤办公系统,形成集内勤控制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电信指挥中心、安全防护中心等一整套规范、高效的智能化内勤管理系统;设立独立的内勤警务区,实现内勤指挥、传输信息、资料归档收集一体化,不断提高内勤工作效率和质量。3.突出细节,要求工作精细化。要实现内勤业务工作精细化管理,就要从规范内部岗位流程,细化工作职责入手。制定《内勤制度管理办法》、《内勤工作规范》,增强内勤程序的规范化;将内勤工作任务分解细化,明确每个承办人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根据工作任务性质,规定内勤工作内容和项目,对每个项目设定具体的工作方式,完成的时限和所要达到的标准;通过细节化管理,用解剖的方法分解立项,落实到内勤工作规范化建设中去,保证以业务建设精细化促进法律监督能力的提高。(三)着眼内勤人才队伍需求,构建人才培训新模式1.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提高自我教育培训意识。内勤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做好内勤工作的能力。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苦练基本功,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虚心取经,切实增强自身内勤业务、情报信息搜集、办公自动化应用和公文处理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质,履好内勤职能。2.紧跟岗位职责步伐需求,规范岗位练兵培训制度。内勤要树立“技能日日练,岗位出精兵”的培训理念,要结合内勤岗位不同类别人员实际,建立网络化、规范化、持续化的岗位练兵教育体系,按照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确定阶段性培训目标,形成内勤教育培训与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实现了岗位练兵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岗位练兵的针对性、实用性。3.结合任务使命创新实际,拓展因材施教培训渠道。内勤要树立“抓教育培训就是出人才,出人才就是提高竞争力”的观念,加大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计划统筹、培训实施、效果评价、岗位再教育等制度,采取集中教育培训、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岗位实践、典型示范等方式开展培训,因材施教地多渠道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内勤工作能力和素质。
目录 摘要………………………………………………………………………………...Ⅰ 一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状况………………………………(1)(一)中小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1)(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观念需要创新…....………………………………… (2)二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如何创新………………………………….. ...(3) 三 结语………………………………………………………………………….(5) 四 注释…………………………………………………………………….....(6) 主要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办公室内勤工作个人总结(精选5篇)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匆匆溜走,我们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能力、经验都有所成长,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写一份工作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办公室内勤工作个人总结(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及制造厂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内勤本职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在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办公室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作为综合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自己清醒的认识到,办公室是一个综合管理机构,是制造厂中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各个相关部门的枢纽,在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起着监督的作用。我平时所作的工作有收发文的处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劳资管理、会议安排及外来人员的接待等,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工作,自我强化工作意识,注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静办理各项事务,力求周全、准确、适度,避免差错,是我时刻需要提醒自己应该注意的,至今基本能做到事事有着落。
由于制造厂综合办公室是20xx年x月才组建的部门,各项工作几乎都是从头开始的,需要做很多基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由于对这些工作的不熟悉,对工作流程和部门人员的不熟悉,刚开始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经常是事倍功半。为了能尽快的掌握方法、提高办事效率,我发挥自己人际交往方面的优势,多多像周围的同事请教和学习,力求在最短的时间掌握办公室工作的方法和流程,能充分发挥出综合办公室的协调能力。在办公室的文字工作方面,由于我缺乏对公文写作知识的学习,很多综合性文件和报告等文字工作都是在领导和同事的协助下,慢慢学会的。同时还要负责办公会议的记录、整理和会议纪要提炼,认真做好公司有关文件的收发、登记、分递、文印和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大家的帮助,我已经能够较好的完成这些基本的工作了。
二、加强学习提高水平
由于感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而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总不敢掉以轻心,总在学习,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半年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掌握了办公室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经过一年的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办公室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岗位,许多工作都是在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起来不能游刃有余,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过细,一些工作协调的不是十分到位;第三,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达不到工作的要求。
在新的一年里,自己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在办公室公文写作和数据统计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工资核算方面的知识需要重点的学习,力求能够给真正做好领导的助手。为制造厂及公司的发展添一份力。
在公司担任内勤的岗位工作,我深切感受到,办公室是一个单位或企业的.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综合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大家工作安全的作用。内勤则是办公室的内部勤务人员,负责办公室内部事务管理、文书处理、报表填写、文件起草等日常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承担者,所以在工作中,我恪守己责,优秀的完成了以下资料:
1、恪尽职守,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一年来,认真履行办公室内勤人员的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如档案的管理。在工作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打字速度慢、做事过于拘谨等,我已经努力克服并已初见效果,期望领导和同志们审查。
2、勤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用心参加公司的群众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学习资料和篇目,坚持每周写内勤工作总结,认真记录每一天的工作资料,使自己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带给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另外,在年终总结办公室内勤工作进展的同时,我也不忘做好来年的工作计划思路,我坚持进一步强化职责意识。在争创一流业绩上下功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职责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不好高骛远,也不庸人自扰,因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凡事从点滴做起,只要谨记职责,终有一天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期望领导能够透过我的这则办公室内勤工作总结,来肯定我一年来的工作,并放心交给我新的工作任务,我必然保质保量的去完成。
回顾加入xx有限公司的这几个月,我先后担任了办公室接待和办公室内勤两个工作岗位,本人遵循公司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以为所有员工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优质的工作环境为重点,在工作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强化自身的工作素质,提高办事的实效性。后因公司工作需要转为办公室内勤一职,制订了内勤工作计划,避免内勤保障缺位而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对照办公室内勤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我尽自身最大能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重视公司规章制度的学习,坚定工作信念,明确公司的企业宗旨。
响应总指挥的工作要求,在办公室领导的组织领导下,针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办公室工作责任特点,挤出时间学习有关文件、报告和规章制度,进一步认识我们的企业,进而更加热爱并献身到事业中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范围,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公司领导和普通员工服务的宗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忠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努力开展实施工作计划,做好本职工作。
重视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利用参加会议和培训等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紧紧围绕本职工作的重点学习有关业务、流程、技术等知识,努力做到融汇贯通,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丰富自己,努力适应新要求、新任务对本职工作的要求。
1、在担任办公室接待一职时,随同公司领导去北京参与了与xx设计院的最终签约,承担了文员和后勤服务事宜,得到了领导的相对肯定同时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高;
2、配合其他各部门的工作的需要,做到随叫随到,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解决问题快、无遗留问题;
3、加强办公用品、设备入库和领用工作的管理,解决工作中先领用后入库的错误工作流程,避免出现工作失误,错误改正及时到位;
4、内勤管理继续执行物品需求计划、物品领用的有关规定、使用、维修、报销等相关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办公室内勤管理工作;
5、加强了仓库的分类管理,使内勤管理工作更加细致、规范;
6、接受内勤工作后对原先购入的电脑、U盘、办公桌、办公椅、档案柜等办公设备、设施的数量和领用情况进行了摸底清查,所有情况全部登记、建帐,管理日趋完善;
7、加强司机车辆使用、保养维修和油料考核工作,做到有制度、有程序、有原则、实事求是规范有度;
8、及时联系通讯公司,确保通讯和网络的畅通,出现问题及时维修,服务到位;
9、做好本部门每个月的出勤考核,做到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对己对人都严格要求。但在请销假的程序、要求的遵守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多人存在一定问题,对自身的这种违纪行为不够重视,这些都是在以后工作中要严加要求和改进的;
10、为了加强办公室管理我们还制订了《办公室人员工作岗位职责范围》、《综合办公室工作考核办法》和其他各类规章制度、通知要求,从而加强规范了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
11、加强管理,开源节流
资金是公司的命脉。按照总指挥的要求,公司内勤工作要有主动性、前瞻性、服务性、科学性、全局性。做到物资申购有计划、有审批、有手续。加强纸张和办公耗材的管理,使纸张和办公用品的消耗大幅降低。
二、存在不足
一是公司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学习虽有一定的进步,但还是觉得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很多员工学后不很在实际工作中遵照执行。二是本职工作需要有更好的条理性和规范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三是工作中不够大胆,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缺少在创新中去实践的积极性。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克难攻坚,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办公室的良好形象。
一年来,我们办公室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当参谋,尽心尽力;抓服务,任劳任怨;促协调,顾全大局;督落实,尽职尽责;在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方面取得了必须的成绩,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室参谋助手、协调服务、监督把关、后勤保障的作用,个性是在综合信息、税收宣传、调查研究等方面做了超多工作,取得了全市年度目标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回顾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于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材料综合工作
材料综合及时有效,成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一年来,办公室草拟领导讲话22份,各类汇报材料11份以及综合性和单项工作总结6份,保证了年初总结表彰会、全市礼貌建立现场会等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保证了各项重大工作及时贯彻落实到基层,起到了服务决策、传达政令、推动工作的作用。
二、公文处理
工作为保证机关公文处理高质、安全、及时,用心实施新的公文处理办法,认真执行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流程,严格把好收文、发文关。
三、信息编报工作
一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办公室联系上下、沟通左右、汇集八方的职能优势,凭借纵贯系统上下、反映灵敏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编报和反馈各类税收信息,当好领导的耳目,服务领导决策。全年共编发57期《信息专报》,被省局采用8篇(条),市局采用12篇,在省局信息工作年度考核中名列县(市)级前茅。
四、税收宣传工作
税收宣传取得实效,成为展示国税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日常新闻宣传和税收宣传月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发挥了税收宣传外树形象、内鼓士气、促进工作、营造环境的效能。据统计,一年来,全系统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各类税收新闻稿件65篇。税收宣传月活动期间,全系统共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宣传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税收宣传活动,如组织演讲比赛、送电影下乡、开展走访纳税户等活动,均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五、税收调研工作
税收调研有的放矢,成为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渠道。一年来,我们抓住国税事业发展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全局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调研,及时为局领导决策带给前瞻性的服务,真正参到点子上,谋在关键处,推动了地税实践险的发展。全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调研文章5篇,在省局获奖6篇。圆满完成了市局布置的依法治税调研课题,撰写的论文《依法治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在省局专题研讨会上交流。
六、运转保障工作
为了把保障工作落实到位,我们按照工作要细,落实要快,督办要勤的要求,确保上下联系畅通,保障局机关办文、办公等日常性工作的正常运作。一年来,我们针对办公室外来办事的人员多、电话多、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多等特点,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协调各方,耐心解答,及时处理,从没有发生因工作失误而影响全局的事情;在督导把关上,加强公文制发环节的管理,严格审核把关,并严格执行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把好审核关,提高了机关经费的支出效益;在督查考评上,认真搞好局务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整理,以及会议精神的上传下达,工作状况的内外沟通,问题处理的左右协调,充分发挥了办公室的服务保障职能。
总之,占一年来,办公室认真履行各项职能,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全局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或企业的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综合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大家工作安全的作用。内勤则是办公室的内部勤务人员,负责办公室内部事务管理、文书处理、报表填写、文件起草等日常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承担者。下面是对于办公室后勤在20XX年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回顾
1、强化自身建设,规范内务管理,促进办公室内勤部工作规范有序运转。
首先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认真抓好内务管理,提高内务管理水平。接着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做好办公室内勤工作,务必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全体办公室内勤人员透过各种途径认真学习,使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潜力不断得到提高;然后是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并自觉地落实到各项工作的细节之中。全办公室内勤人员无论是干部、普通员工都能顾全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做好全公司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2、对内对外加强调查研究,做好领导参谋,及时为领导决策带给信息服务。
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加强了对内对外的调查研究,对外以解决制约工程进展的“瓶颈”为突破口,高度关注政策走势,敏感捕捉信息,善于抢抓机遇,有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内以合理化推荐征集、研究审批和认定为重点,在关系公司和员工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综合整理分析后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推荐。在管理制度和部室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较为详实的改善办法和措施,贴合客观实际,可操作性强,透过合理化推荐实施后的效益认定,公司下一步工作将会起到用心的促进作用。
3、“两个结合”,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
坚持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在内勤保障服务方面坚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全面服务与重点服务相结合。在为干部员工带给优良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搞好全面服务的基础上,重点保证对公司领导的服务,解除领导后顾之忧,让领导全身心投入工作;二是对内服务与对外接待相结合。对内服务员工,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设备资料及与施工单位、监理外来文件分类管理,为员工查阅带给方便;全面搞好车辆调度与管理、就餐安排、公文起草、收发、传阅等事项,逐步规范了管理程序;对外高质量、高水平的做好对外接待工作。
二、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们办公室内勤部将按照“工作作风要细、工作本领要硬、工作效率要高”的总体要求,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好以下工作:
1、做公司部室的好榜样,进一步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该答复的事及时答复,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2、进一步提升工作价值,当好参谋助手。增强工作策划意识、提高策划潜力,对于关系公司发展和稳定的重要问题用心思考、大胆进言、主动出谋划策,抓好督查督办工作,抓好落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3、进一步提高以文辅政的潜力,不断提高文字综合水平,加强对公司领导班子意图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提炼、充实、系统归纳,更好的承载领导的管理思想,促使公司管理理念、管理思路更加明确。
4、要用心推行目标管理,进一步规范、细化管理工作,提高有效性。要逐步实施目标管理,确定赶超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目标制订、实施过程和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将工作成果与个人收益挂钩,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和管理水平。
5、要努力做好各项内勤服务工作,确保公司全年工作目标的实现。
总之,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信息调研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办公室人员全局观念、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戒骄戒躁,发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为把我们办公室内勤部工作不断推向新水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