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仙鹤草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仙鹤草研究论文

仙鹤草为蔷薇科 植物 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var. japonica (Miq.) Nakai 的全草。亦名龙芽草(《本草图经》)、黄龙尾(《滇南本草》)。味苦、辛,性平。有毒.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家论药之仙鹤草

“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百草镜》)

“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 腹痛 ,日久赤白血痢。”(《滇南本草》)

仙鹤草的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仙鹤草全草含仙鹤草素(Agrimon-ins),已知的有仙鹤草甲素(Agrimonin A)、仙鹤草乙素(Agrimonin B)、仙鹤草丙素、仙鹤草丁素、仙鹤草戊素、仙鹤草己素等 6 种。

尚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芹菜素-7-葡萄糖甙(Apigenin-7-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大波斯菊甙(Cosmosiin)、金丝桃甙(Hyperoside)、芦丁(Rutin)、儿茶素(Catechin);鞣花酸(Ellag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仙鹤草内酯(Agrimonolide)、香豆素(Coumarin)、欧芹酚甲醚(Osthole)、仙鹤草醇(Agri- monol)、鹤草酚(Agrimophol)及鞣质、甾醇、皂甙和挥发油等。

仙鹤草的毒副作用和 解毒 急救方式:          鹤草酚(Agrimophol)给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599.8mg/kg,给药后再服用酒(50%的酒精)和食用豆油,则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40mg/kg 和453.3mg/kg。

仙鹤草全草煎剂口服、仙鹤草素(Agrimonine)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有最多一次用3支(15ml),最大剂量曾在2小时内注射过6支(30ml )者,均未见任何副作用和中毒症状。

鹤草酚毒 性病 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及 神经 系统反应,应用较大剂量时可使家犬双目失明,但猕猴口服大剂量鹤草酚,除产生胃肠道反应外,未发现视力障碍。

本品还有 强心 、升高血压、降低血糖、抗炎、抗菌、 抗肿瘤 等多种作用。随着人们对仙鹤草这些新的药理作用的认识,其临床应用防治疾病的范围亦不断扩大,现整理如下:止血、止咳、止汗、止晕、止痢。

一2型糖尿病

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仙鹤草对糖代谢的作用与胰岛素相似,能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诱导肝细胞葡萄糖激酶合成。仙鹤草对于2型糖尿病中病情较轻且无并发症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单用仙鹤草,每剂干品30-50g,治疗2型糖尿病1例,每日1剂,水煎600ml,分三次服用。服用1 年多,患者4年多的糖尿病获得痊愈。(福建中医药,2002,33(2):32.)

二梅尼尔氏综合征

仙鹤草200g/天,加水500ml,煎30min,后分三次口服,3天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症状消失,治愈82例(82%),少数病人服药0.5h后症状减轻,其中43%在服药后1天症状即消失;

好转16例(16%),总有效率为98%。对未治愈者再给第二疗程治疗,症状消失14例,3例原无效者症状减轻,两疗程后总治愈率96%,总有效率99%。(贵阳中医学院报,2008,30(2):41)

三自汗、盗汗

安徽省安庆市中医院刘苏主任善用仙鹤草治疗自汗、盗汗,效果显著。

用法:仙鹤草、黄芪各 60g,配大枣 30 枚,泡水服用。特别针对很多小孩代谢旺盛,夜间睡着以后满头大汗,甚至湿透衣被,效果更佳。(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8):1074-1075)

四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有瘙痒、白带增多、异味,因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对甲硝唑等治疗效果欠佳。

用法:仙鹤草 500g,鹤虱 30g,蛇床子 20g,苦参 15g 煎水 1000mL 阴道灌洗,连用 7-10天,局部红肿瘙痒缓解,白带减少,异味消失。(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8):1074-1075)

五小儿腹泻

用法:取仙鹤草全草60g,煎汤浓缩到60ml,分成4份,用于患儿灌肠治疗,灌入后使药物在肠内保留60min左右排出(保留时间愈长效果越好),早晚各1次,治疗3-5日,治疗小儿腹泻42例,痊愈30例,显,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浙江中医杂志,2014,49(8):591)

六 仙鹤草治疗百日咳、久咳

正是仙鹤草有治疗久咳且能疗本的作用,所以小儿百日咳,成人久咳,甚至肺癌等均可用此方,或者加位。例如:小儿犯百日咳仙鹤草9克一次,日煎二次服二次用5/7天可愈。

七仙鹤草补虚“赛人参”。 仙鹤草是中药的激素。

仙鹤草治脱力、神疲、怠惰

我乡民间,凡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疲劳怠惰,或重劳动之后的困乏……土语称“脱力”,于是到药铺里抓一包脱力草(不计份量的)加赤砂(即红糖,也不拘多少)浓煎两次,服用。一般轻者1~2剂,重者3~4剂,必能恢复精神。余也自试几次,确有成效。

其实脱力草者,仙鹤草也。余受此启发,把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即淫羊藿)、巴戟、当归、黄柏、知母】用其两仙,删去其余4味,加仙鹤草,可称“三仙汤”。凡无外邪的各种疾病而神疲怠堕者,都可使用或在处方中配伍此3味,效果殊佳。因之余尝戏谓之“中药的激素”。

赵理明经验:三仙二果一子汤

组成:仙鹤草90,仙灵脾20,仙茅9,焦山楂15,大枣10枚,枸杞子10。

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能:调补气血,增加体力。

主治: 乏力症 。体检无异常。或劳力过度所致的脱力劳伤,证见神疲乏力而纳食正常者。

对乏力腰酸腿困者将二果易成与人参作用相似的五加皮和杜仲皮,名为:三仙二皮一子汤。

上海名医丁福保先生用仙鹤草治疗汗症经验

1、仙鹤草配白术疗自汗。

2、仙鹤草配紫丹参治盗汗。

3、仙鹤草配藿胆(藿香加适量猪胆汁拌)治头汗。

4、仙鹤草配黄芪治半身出汗。

5、仙鹤草30g 大枣20枚治体虚之自汗、盗汗。

论文仙人掌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老师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二.研究目的。测验你会不会写1.找出原因。找啥原因阿自己写被三.研究时间。自己想吧 想啥时候写啥时候写四.研究人员。你,你爸,你妈, 你家人 都帮你研究研究 五.研究方法。去撒哈喇大沙漠挖个仙人掌回来六.研究过程。做飞机去吧 最好空克A380七.研究结论。你好好总结吧`!八.防止对策。多去撒哈喇大沙漠多拔点仙人掌九.研究体会。一个字 累!!!给分不。?

先从植物本身的特点分析,可以写好几百字;另外,沙漠中也是有水分的,它还是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到水;再写一些蒸发与吸收的比率什么的。

仙人掌自以为身躯可以储水,叶刺可以防身,在沙漠中可以繁荣昌盛。谁知道小风一刮,移动的沙丘就吧它彻底淹没了。无可奈何之下,它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海岛之上,谁知道海岛的日子也不好过。居然连陆龟也开始吃起了仙人掌,于是仙人掌只能忍辱偷生在一些海岛上继续活下去,被啃总比被活埋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珍贵的海岛生物(陆龟、海蜥蜴)都是以仙人掌为食。

艾草研究论文

关于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虽然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不常见也不怎么常用了,但是其实它在古代社会可是与很多大用处。而且现在艾叶也还有很多的好处,下面是关于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从临床的功效来讲,艾叶的性味是偏温的,所以它可以散寒,能够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像虚寒性的一些出血病症,尤其适用于崩漏。

艾叶专入三阴经而直走下焦,所以它可以暖宫散寒止痛,为治疗妇科下焦虚寒或者是寒克胞宫之要药。艾叶为妇科安胎之要药,可以治疗妊娠的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艾叶有一个很重要的功效,就是可以外用。从外用上面来讲,可以把艾叶煎汤以后外洗,它具有祛湿止痒之功,湿疹、皮肤瘙痒、疥疮或者是一些癣病都可以使用艾叶。

另外可以把艾条捣成绒状,制成艾条、艾柱,用于熏灸体表的一些穴位,它可以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艾草的功效是可以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临床上可以应用艾草辅助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等。在日常生活中艾草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抗菌的作用,对于皮肤表面的真菌、皮癣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另外,艾草可以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像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都有一定的效果。艾草可以活血止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对于血液容易凝固的年纪偏大的患者有益。

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草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条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条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草条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种类似香烟但是体积要比香烟大几倍的圆柱状物,点燃艾草条后熏相应的穴位,可以使得艾叶气体向下进入穴位,通过穴位到达经络,再通过经络到达体内,从而起到驱寒和通气血的作用。

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将点燃的艾草条放到腹部靠近肚脐处,让烟气顺着肚脐附近的穴位渐渐进入到体内经络,理畅经络和气血,同时这对子宫和卵巢也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长期坚持还可以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

艾草条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1、能够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因为艾草本身的面积是比较大的,而且叶子上能够释放多的氧气,所以充当家庭空气净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了;

2、本身的药用价值比较高:以前一般的普通家庭因为用不起药,基本都是用艾叶来代替药物,因为艾叶能够对抗很多类型的杆菌;

3、具有祛除虫蚁的作用,因为艾叶的茎叶具有一种叫做挥发性芳香油,这个香味能够祛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且在中医上是具有补气血和暖子宫的作用。

艾草的吃法

艾草的吃饭有很多种,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

1、艾叶饼:据说艾叶饼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一般在月中的妇女可以多吃一点,而且对于预防感冒也有很好的作用;

具体做法:就是将艾草捣碎成泥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的话既有香浓的艾叶香也有少量的苦味;

2、母鸡艾叶汤:这道食谱据有补气摄血,健脾宁心的作用,一般女性朋友如果有月经过多的情况可以少量的食用;

具体做法:需要准备一只老母鸡,洗干净之后切块,连同艾草一起进行煮汤,分3次左右食用即可;

3、艾叶甜汤:这道食谱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作用,我们说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心情比较容易烦躁,而通过食用这道菜谱可以来解除烦躁的情绪,而且也能够缓解便秘的情况;

具体做法:准备好艾草,白糖适量,一起进行煮就行了;

4、艾叶阿胶粥:这道食谱具有止血的作用;

具体做法:准备好适量的阿胶、干艾叶以及红糖。干的艾草需要先进行煎煮20分钟左右,接着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直到完全溶解,最后加红糖拌匀,女性在月经期间如果血量比较大的话可以适量服用;

5、艾叶肉圆:这道食谱可以起到暖胃安神的作用

具体做法:猪肉和艾草分别捣碎之后加入适量的盐和姜、味精、花生油等调料,搅拌均匀做成肉圆或肉饼,口感还是很不错的。

艾草的食用禁忌

艾草本质是一种植物,平时其实食用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于一些禁忌症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今天我主要列举以下两点:

1、最好在饭后半小时之后食用:因为这样会可以帮助消化,不至于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2、一般阴虚血热者最好不要食用:因为食用艾草的话会加重这些病症。

艾草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最后总结写药理研究的进展即可。通过案例说明,艾草的药理具有止痛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治疗肺癌、胰腺癌等作用,并有科学依据。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论文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评介 田景正 发表于1998年第4期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陈鹤琴(1892一1982)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几教育专家。探究他的“活教育”理论及其创建过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很大的启发。一、“活教育”理论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地位陈鹤琴一生在教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活教育”理论是其中最具亮色的部分。留美五年后的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从此,他开始了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从1920年起,他以长子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他把研究成果与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比照,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50年代初,陈鹤琴结合教学完成了《儿童心理学》讲稿,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儿童从新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变化、。正是由一于他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了镇密的研究,因而为我国儿童教育科学化提供一了坚实的基础。与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素为我国所重视。家庭教育书籍从最一早的《颜氏家训》起,不乏善本。若论及家庭教育理论的科学化、民士化、艺术化、游戏化,当首推1925商务印书馆出版陈鹤琴著的《家庭教育》陶行知称该书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并肯定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依之著作”。‘价亥书到40年代末已再版10多次,1981年和1995年又重新再版,说明该一书是经得起历史考脸的。陈鹤琴还撰写了好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我们的主张》等论文,并在四23年创办鼓楼幼稚园,通过实验城一究有关幼稚园的教育、教学及教材、设备等,有效地探索了中国化幼稚教育的道路由此可夕陈鹤琴对儿童心理研究的中国化,特别是幼几教有中国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王伦信称他为“中国的福禄培尔”。③长期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劝,为他创造“活教育’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除鹤琴就必提及“活教有”理沦。“活教育”理论形成于40年f让可以说该理沦:淤经;鹤交长期的教育科学实验和教育经验的总结,是他长期对中国文化教育的思考和对现代西方教育教学理论中国化探索的结晶。从理论深度看,较之陈鹤琴其他教育思想,“活教育”理一论是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它反映了一个教育家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活教一育”理论有自己的哲学基础,有连通一贯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因此,“活教育”理沦集陈鹤茱执期学习、研究、思考之大成。“活教育”理论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活教育”针贬中国传统“死教育”的那种“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教育形式,欲以“活”的教育培养出能动手动脑,富有创造力,有才一F的新人。这种教育反对“先人为主”,提倡“怀疑”精神,其“做中学”“做“!“求进步”的倾向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在当时,国难深重的中国正费要这种教育培养出敢做敢为独辟新路、振兴中华的人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教授称赞他:采用日记法,辛勤观察,为新科学!L;童心理学作贡献;提倡活教育,大声疾呼,给收稿日期:1998一06一12死读书传统训练扣丧钟。③“活教育”理论在陈鹤琴一生的教育贡献中占其半壁,其理论的严密性、时代性、社会影响和作用,使陈鹤琴仅以此称为教育家也当之无愧。二、“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关于“活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时间,王伦信在《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中认为,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发表的《什么叫“活教育”》的演讲是其活教育理论最早的表述。1940年10月1日,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立是“活教育”实验的开始。1941年《活教育》月刊创立,确立了“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则是“活教育”理论诞生的标志。到四十年代末,“活教育”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④其标志是1947年陈鹤琴在编写英文版《活教育》一书中对其创立的“活教育”理论所作的系统归纳。“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活教育目的论、教学论、课程论、师生关系论。1.“活教育”的目的论1944年,陈鹤琴在其发表的《活教育要怎样实施的》一文中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⑤教育的对象和出发点是人,教育的目的还是人,命题的本身包括了人的发展和完善,包含了对人生理想的设计和追求。陈鹤琴从一般到具体,从不同层次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做人”“做人”是指做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这是“活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层次。“人”,区别于其它动物,但又有与其他动物共同的特征。因此,要做人,就要破除清规戒律,他认为只有率性才能茁壮成长;人思想精神应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一个人只有顺应自然成长,才可能保持健康。第二:“做中国人”。“活教育”第二个目标层次是“做中国人”。陈鹤琴说:“今天是我们生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与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⑥他指出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里的人必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强调了做人的民族特征。第三:“做现代中国人”。这是第三个目标层次。“活教育”在这个目标层次强调了做人的时代性。他说:“争取民族独立,……建立科学民主,这便是中国人当前的生活内容与意向,而活教育就是要求做这样的中国人,现代的中国人。”⑦1948年,陈鹤琴将“活教育”培养目的表述改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这个改变表明陈鹤琴把视野放得更远大,他注意到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溶人世界的人,不用固定的目标、既有的框架来套住教育对象。可以看出,“活教育”目的论是一个包含人的发展的丰富内涵的教育目的理论体系,它汲取了杜威“生长”、“生活”概念的基本精神,同时又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需要,赋予了教育目的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内涵,从而使其理论体现了中国国情,紧跟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活”的鲜明特性。2.‘.活教育”的教学论分科教学,以为分科教学使“教育的统一性被肢解了”。,主张把学校作为整体,把童和研究儿童看作为施教的前提和基础,反复强调,’)L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要做到“一切为了教育”,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这样,“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适宜学的,我们就应当教他。’,.总之,陈鹤琴是在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基调上,以儿童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教育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为中国近代科学师生观研究和实践开辟了一条新路。三、“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鲁迅曾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0近代中国教育家陈鹤琴正是这样的“拿来主义”的实践者。他和陶行知一起从西方“拿来”充满新时代气息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使之“翻了个半个跟斗”,从而形成中国近代改造旧教育和指导中国新教育的“生活教育”和“活教育”理论。目前,如何改变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以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来支撑教育改革?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活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要求把僵化死板、压抑学生主动性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教育,即要求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有生气,学校才有活力,学生才有生机。就此看来,“活教育”似乎天然就反对“应试教育”。“活教育”目的论中的“做人,做现代中国人,做现代世界人”是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学校培养出既与时俱进,又热爱祖国,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对当今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提供了思路。“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理论范式。“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能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真正得到落实。总之,“只要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僵死的、空洞的形式主义,……陈鹤琴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观点必将具有生命力。”。(作者单位:华中师大教科院)注释:①《陈鹤琴全集》第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73页。③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玲93年版,第245页。②④00王伦信著,《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00,235一236,2铭,190页。⑤⑧⑨0《陈鹤琴全集》第4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65一359,366,368.366页。⑥⑦⑩《陈鹤琴全集》第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3,72一131页。0《陈鹤琴全集》第1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0《外国教育通史》第5卷,膝大春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0《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0《普迅选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0页。0张瑞播、王承绪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第二卷,山末教育出版杜,1997年版第318页。

这三个题目都还是比较可以,就是你的问题都稍微有点大了,如果能再具体点就更好了,像第三个问题儿童发展中,这个儿童的概念太大了范围广了,缩小点好,我个人认为第二个题目还不错,但把范围缩小点了更好````如缩小到某个小学,但这个小学最好不要是专为农民工孩子设的小学```那样就体现不出城市中的小学了`

1、城市小学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资料多,好写;题目可限制在农民工子女上:城市小学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对话--"儿童发展与教育专家论坛"侧记2、城市儿童家庭教育过度的心理学反思3、试论发育生物学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启示4、"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心理学思考5、浅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研究6、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依据及其教育启示7、低视力儿童的教育及社会心理学意义8、当代儿童家庭教育过度的心理学分析9、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新视野丛书)1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11、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1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3、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14、读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5、一部开拓儿童积极教育的创新之作--评任俊教授的《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16、试论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基于心理学中的道德研究进展17、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8、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的三点启示19、儿童早期教育价值--基于心理学视角20、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初探

野草研究小论文

鲁迅《野草》读后感这些看似短小,而确短小深涵的文章,让我来不及变化表情,一百多页的墨洒开我心中点点疑团,对生活,以及对曾以往在我身边或未来抑或鲁迅年代的种种变迁,心灵的变迁,生活的万变。鲁迅要讲的很深,而总是用梦来诠释,哪怕梦,也是有些细腻的,幻然成了迷宫,我仰望天空给自己希望去寻找答案,所谓彩虹。鲁迅尖酸的文字直指封建阶级的腐朽庸俗,丑化之至。赞美,现在不是当时,我不会丝毫后怕与退却,所以我笑的直爽。野草,好比当时社会起来奋斗的人民,他们的忘我、为民,使得更多的人民愤慨。鲁迅先生高兴,这样的局面预示着人们的革命快要完成,未来的大业就在眼前,同志们起来吧,奋斗吧,用我们的双手建立我们的家园,把侵略者赶出去。先生在革命成功之前,他不允许自己大笑或歌唱“为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起不幸。”先生希望战争快快到来,精力充沛的战士经不起岁月的摧残,时间也经不起等待的消逝;更希望战乱快快结束,流离失所的人民经不起硝烟的折磨,战火也经不起长久的痛苦。 从古至今,多少的爱国志士“生得伟大,死得光荣”。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过戍轮台”;顾言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雷锋的“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都是名人的肺腑之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诚实,什么叫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用青春燃烧,用生命激励世人。他们是历史的故人,也是伟人,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鲁迅先生也是。《野草》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借种子的力量来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借此来启发和鼓舞当时的人们去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野草的这种精神也告诉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困难重重、布满荆棘,但我们要像野草一样,只有克服重重困难,才能钻出地面,向世人展示自己蓬勃的生命力。

《野草》读后感1000字朔方如粉如沙的雪花在纷飞之后,整片原野便被孤独的雨的精魂所覆盖。然而在这雪的掩埋之下,却依然萌动着生命向上的力量。当春天的风裹挟着希望从这片原野上方刮过,雪融化进土壤滋润重生的渴望时,总会有一些不曾腐烂甚至未曾枯黄过的野草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从这刮过的风,也会感动于他们的不屈和执著。“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或许那个愚昧麻木的时代就是那片被大雪所覆盖而蒙蔽了双眼的原野,身体及根系都已腐烂的野草,身体腐烂而根系依然健康的野草,以及身体虽泛绿但根系已腐烂的野草,都因雪的覆盖而无声无息。但无论一个时代有多不堪,黑夜之后也总会出现黎明的曙光。而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人,便是那些尽管被雪掩埋也依然固执地保持着身体与根系均健全无损的野草。他们在所有人都沉睡的时候,大声地吹响了振聋发聩的号角。鲁迅说:“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当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腐朽。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然而,“天地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从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在键盘上敲下鲁迅这些话的时候,我莫名地有一股想哭的冲动。我仿佛看到了微弱的烛光下伏在桌前泪眼婆娑地写着这些话的鲁迅,或许他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在历史苍穹中不过是再渺小不过的一颗星,但是他热爱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尽管它残破不堪让人近乎绝望,可是他依然固执地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哪怕他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信心,都只是抱着背水一战的信念,他也依然执著地握着笔杆同这个被黑夜所笼罩的时代战斗着。喜欢《野草》这部散文诗集也许仅仅是迷恋于鲁迅先生的文采并且感动于他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复杂而坚定的感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位战士,他以纸为盾以笔为矛,冲在队伍的最前方,而他的身后,不仅仅有年轻的学生,还有工人、老人、妇女和小孩。他们都是野草,渺小但不卑微的野草,只需一星火光,他们就会立刻蔓延成燎原之势,烧红一方天空,照亮一片黑暗。臧克家先生在纪念鲁迅的一首诗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是的,鲁迅正是一株永不会枯萎腐烂的野草,因为他永远活在我们华夏子孙的心里。

鲁迅说,《野草》里面有我的哲学,而且他说,《野草》是属于我自己的。他不希望青年们看他的《野草》,那是完全属于他个人的东西,是最具有鲁迅个性、最属于鲁迅个人话语的一个作品。鲁迅的《野草》就成为我们去接近鲁迅灵魂的一个窗口,或者提供了一个途径,我们可以通过《野草》去了解那些也许是更真实的鲁迅的思想。当然,即使是《野草》,也仍然有所遮蔽,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它遮蔽得少一点。因此,《野草》里充满着更多的可怕的、悲凉的、充满绝望之意的那样的鲁迅的声音。今天我来漫谈鲁迅,主要是和同学们讨论鲁迅的《野草》,讨论鲁迅的《野草》里的哲学。鲁迅自己说,他的《野草》是在夜间写作的。所谓夜间写作意味着什么呢?鲁迅说过,一个人在白天和在晚上是不一样的。在白天,包括此刻,我们都穿着衣服,都戴着一个面具。譬如我现在是戴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面具出现在诸位面前的,这个面具对我是有所遮蔽的。到了晚上,特别是到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面具摘下了,衣服脱下了,面对一个赤裸裸的自我。但是还不行,因为还有皮肤,这皮肤也是个遮盖物,因此必须把皮肤掀开来,露出里面那个血淋淋的筋肉,那才是最真实的。这是血淋淋的真实,但是有多少人敢于正视它呢?在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野草》是一个地狱,当我们面对《野草》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你敢不敢正视血淋淋的真实。如果你敢,你就进去;你不敢,用鲁迅的话来说,“趁早离开”。今天在座的诸位也有一个选择:进去还是离开?我想我们还是进去吧! 在进去之前,还要交代两点:第一,《野草》是散文诗。诗是很难讲的,诗只能去领会;诗是含混的,要你去感悟。你觉得有那个味道,又说不出来,那你就读懂诗了,一讲诗就完了。我今天要讲课,但必须明确告诉大家,我讲课是冒着将鲁迅简化甚至歪曲的风险的。举个例子,当年北大俞平伯教授讲宋词,选了几首词念完,说:“好啊,好词!好词!好啊!”就不说了,课就结束了。(笑声)面对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讲课法,你怎么做学生?就要看你会不会听了。会听课的学生,你就会琢磨:这么多宋词中,俞先生为什么选择这几首?俞先生说“好词好词”决不是随便说的,然后你自己去读,去体会。到最后你体会到了,你也摇头晃脑:“哎呀,好好好!”你就懂了。读文学都该这么读法,别去搞那套一二三四五,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那就糟了。(笑声、掌声)读《野草》也是这么种读法,读得似懂非懂就是懂了。(笑声)我今天讲课,是不得已而为之,听完我的讲课,如果在座的有二百人,五个人回去认真读《野草》的原著,我这个演讲就达到目的了。你一读原著,我任务就完了,你应该把我所讲的忘掉,这叫“过河拆桥”。(笑声)因此,讲课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讲一些什么东西,而是诱惑同学觉得《野草》“好啊好啊”就行了。第二,鲁迅的哲学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鲁迅自己说过,有两种思想在不断起伏,一是人道主义思想,一是个性主义思想。《野草》集中讨论什么问题呢?是讨论作为个体的生命,它的深层困境这样一个问题。所以《野草》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它展现的是鲁迅哲学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 下面我就分点来说了。第一方面,鲁迅把个体生命放在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这样一个历史的纵坐标中,来考察人的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首先是讲“将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般人常想,改变一个环境就行了,把希望寄托到将来。所以人类关于将来,有种种幻想,譬如西方世界有乌托邦,中国世界有大同,都是属于人们的对未来的想象。人们总是想象未来是无限完美、完善的、没有矛盾、没有斗争的一个终结点,鲁迅把它概括成关于“黄金世界”的想象。对此,鲁迅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有一天真的到了黄金世界,还有没有黑暗?鲁迅回答说,有,不但有,还会有将叛徒处死刑的事情发生,还会有新的死亡。为什么呢?鲁迅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他说人总是这样的:曾经阔气的人想复古,正在阔气的人想维持现状,还没有阔气的人想改革;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永远如此。到了黄金世界也是一样,当然黄金世界里“阔气”的概念可能跟今天不大一样,但是那个时候仍然有曾经阔气、正在阔气、还没有阔气的人。而那些正在阔气的人,常常是掌握权力的人。还有人想继续革新,在正在掌握权力的、正在阔气的人的眼睛里看来,他就是叛徒。那些人就会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权力将这些革新者处以死刑。就是说,在一般人认为,好像黄金世界是个没有矛盾、没有斗争的世界,但是鲁迅却看见了新的矛盾、新的斗争,甚至看见了新的死亡。这就是《野草·墓碣文》里所说的“于天上看见深渊”。人们看见是天堂的地方,鲁迅看见的是深渊。由此,鲁迅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结论:“至善至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围绕这样一个命题,鲁迅展开了一些论述。譬如他说,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如果拿十全十美来要求人,那我们都不配活了。还有,十全十美的书也不存在。如果有的话,那么图书馆的书就没了。我们通常说一曲音乐或一幅画好到极点了,达到了一种艺术的“极境”。而鲁迅说,什么叫“极境”?“极境”就是“绝境”。当两个朋友好得不得了,恨不得穿一条裤子时,那么,你就明白了,这两个人马上要吵架了。宣布到极境的时候就是开始分裂的先兆,或者孕育着分裂的危险,所以至善至美的未来,是人类给自己制造的一个神话。鲁迅的任务正是粉碎这个神话,《野草》很多篇都是粉碎这个神话的。譬如说,《野草》里有一篇《过客》,说一个人从小开始就不断地往前走、往前走,走到半路上,遇见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女孩,于是过客、老人和小女孩之间展开了一个哲学的讨论——“前方是什么”。是什么在等待着诸位呢?小女孩说,前方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个小女孩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她觉得未来是美丽的花园。而那个老人说,前方是坟。那么这两个答案哪一个真实呢?显然是后者。但是确认了前方是坟之后,老人和过客之间又展开了一场争论。老人说,既然前面是坟,我就不需要再往前走了,我应该坐下来休息了。这是很多人的哲学。而过客说,我明知道前面是坟,但是我仍然要往前走,我仍然要努力、要奋斗、要反抗。所以鲁迅在给他的学生、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许广平的通信里说:你这个小鬼呀,你们年轻人是为光明而奋斗的,我可不是这样;我不相信未来是光明的,但我仍要奋斗的,我仅仅是为了要和黑暗捣乱而奋斗。这就是不同的哲学。 《野草》第一篇叫做《秋夜》。秋天的晚上,如果你走出庭院,你可以看见庭院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墙角有一朵粉红色的小花被秋风吹得浑身发抖,脸涨得通红,但是她却微笑着,她是乐观主义者。她为什么微笑呢?因为有一个诗人告诉她,虽然现在是秋天,但秋天过去春天就要到来了。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不知道诸位读了怎么样,像我们这样的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们,这首诗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想到现在是冬天,但是,冬天来了就意味着春天要来,于是我们就乐观了,我们就奋斗了。(掌声)这小红花的乐观主义,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前提下的呢?是建立在春天必然到来,而且来了就不走了,春天永驻,这样一个前提下的乐观主义。但是大家知道,这样一个前提是虚妄的命题,是一个伪命题。而在小红花的旁边,正好有一棵枣树。枣树也做了个梦,做了一个落叶的梦。什么梦呢?就是现在是秋天,秋天过去了是春天,但是春天过去了又是秋天。但是这棵枣树,即使明知道春天来了要走,明知道春天之后是秋天,它仍然把它铁一样的枝干笔直伸向天空。也就是说,枣树的反抗是不以春天是否到来,不以春天是否永驻为前提。来也罢,不来也罢,永驻也罢,不永驻也罢,反正我就要反抗。这就是两种哲学,前者是年轻人的乐观主义,建立在一个虚妄的命题下;后者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悲观主义,但是它是建立在一个面对现实的基础上的。 鲁迅就是这样粉碎了这种关于未来的神话,以堵住我们一种精神的退路。“未来”不行,那么“过去”怎么样呢?于是,人们又给自己制造了种种关于过去的神话,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怀旧情绪。当今之中国,是充满了怀旧情绪的。譬如我这次到南京来,参加南师附中百年校庆的筹备会,来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校友。我们来干什么呢?我们就是来怀旧的,说当年的附中多么好啊!(笑声)每一次聚会都是怀旧的会,而且你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在这个怀旧会里最起劲同学,大概是现实处境不甚好的。现实处境很好的同学,一般对这个不太感兴趣。(笑声)人们用怀旧来安慰自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心灵破碎了,需要怀旧以弥补自己破碎的心灵,因此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过去美化了、理想化了,甚至把它神化了。最近这几年,大家经常请老将军来作报告。老将军每次报告都说老夫我当年如何如何勇(笑声),如何如何打胜仗。我这个人可能受鲁迅影响太深,比较讨厌,我听报告时常常想:这些老战士难道他们一辈子永远打胜仗吗?他们打过败仗没有?我想可能打败仗比打胜仗的时间要多得多。他为什么不回忆当年打败仗的时候,如何狼狈,如何悲惨,如何可笑呢?这其实是人之常情。人总是避重就轻,总是把那些苦难的、不幸的、不愉快的事情尽量地忘掉,把那些美好的、愉快的、轻松的,尽量地凸现出来。人的这种记忆的选择性,这种避重就轻的选择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鲁迅之为鲁迅,或者说鲁迅之可恶,就在于他有悖于常情,他的感情选择和常人不一样。他不是避重就轻,而是避轻就重。哪样不愉快,他偏回忆哪一样。 在《野草》里面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是回忆童年生活的,叫《风筝》。这篇文章已经选进了中学语文课本里了。大家不妨把鲁迅这篇《风筝》和当下许多作家所写的回忆童年的文章来作一个对比,你会发现,鲁迅在回忆他的童年的时候,他什么也不回忆,他只回忆一件事。就是他小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现他的小弟弟不见了,他到处找,后来在院子背后角落里找到了小弟弟。小弟弟在干什么呢?糊风筝。春天该放风筝了。作为长兄的他却勃然大怒,你怎么玩物丧志,你怎么不好好读书啊!把风筝抓过来撕了个粉碎,扔在地上踩烂了。在座的,如果你当过哥哥、姐姐,恐怕你小时候大概都不同程度上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有谁记住呢?鲁迅记住了,而且把它提到非常高的高度。他说,这是一次精神的虐杀。既然是精神的虐杀,是不是可以挽回呢?于是鲁迅特地约了他的小弟弟两人再来放风筝。但放着放着就没劲了,两个人都已白发苍苍,还放什么风筝呢?所以这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罪过。鲁迅又想,我向弟弟当面道歉,当面忏悔,说对不起呀,弟弟呀,我犯了一个错误,请你原谅。如果弟弟说我原谅你,那么我就赎罪了,他原谅我了。但他弟弟却说,哎呀,我记不得了,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事情。(笑声)这就是说,期望弟弟原谅也得不到。因此,这不仅是一次精神的虐杀,而且是一个不可挽回、不可原谅的罪过。你看,鲁迅把这事说得多可怕啊!鲁迅最后说,现在有春日的温暖和冬天的肃杀,我们选择什么?一般人都选择春日,没有人去选择冬天的肃杀,但他说我宁愿躲到冬天的肃杀里,而不愿意跑到春日的温暖里去。他的感情选择非常特别,为什么呢?因为冬天的肃杀更接近真实,而春天的温暖,是人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一个神话,是一个精神的避难所。 “过去”这个神话也打破了,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逃呢?就是死亡。一般老百姓会说,哎呀,我活够了,活一辈子了,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但是“讨厌的”鲁迅要提一个问题:死后,怎么样?喜欢追问“以后”,是鲁迅思维的特点,鲁迅总是追问以后怎么样。五四时期最流行的妇女解放的口号是“娜拉走出家庭”,鲁迅却偏偏要问:娜拉走出家庭以后又怎么样呢?鲁迅回答说:走出了还是要回来。(笑声)现在不是很多人都提倡妇女回到家庭吗?大家说黄金世界好,鲁迅问:黄金世界到来以后,还有没有黑暗?现在鲁迅又问死后怎么样,这对“以后”的追问正是表现了鲁迅思想的彻底性。于是就有了我称之为奇文的《死后》。别的文章可以不看,这文章非读不可!是非常奇特的一个想象。鲁迅想:人如果死了,运动神经不起作用了,但是人的感觉神经还在,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就这样想象:我死了,躺在地下,我突然觉得很不舒服,因为殡仪馆的工人粗心大意没把我的衣服弄好,折在背后,非常不舒服,但我不能动,我只能忍受着。你看,鲁迅这个人有多敏感!我躺着,上面过来一辆车子,车轮压着我的头,我都觉得牙齿发酸。这个感觉非常妙啊!压得你牙齿发酸。这还不算,有几个人走过来了,大概是来开追悼会的。一个人说:“他死了。”一个人说:“他死了。”一个人说:“他死了!”或者表示悲痛,或者表示高兴,或者表示惋惜,或者幸灾乐祸,等等。可我听了却很愤怒,我死就死,关你们什么事儿?为什么让你们或高兴或悲痛或惊讶呢?鲁迅对死后的追悼会看透了,不过是活人表演而已,与死人毫无关系。 这还不算,一个蝇跑来了,停在我的眉毛上。如果我的运动神经还在,很简单,手一挥就把它挥走了。但我不能动,我只能忍受。你想这多难过?一跳一缩一跳一缩,这还不算,它又跑我的舌头上来了,在舔我的舌头。那么脏的蝇来舔舌头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是我仍然忍受着。好容易它飞走了,飞就飞吧,但不,它在耳边嗡嗡叫着,说我刚才舔你是应该的,是正义的,是伟大的事业,等等,它还讲出一番道理来。我愤怒得几乎昏厥过去。一个书店小伙计送来一大堆书,说周先生,敝店最近进口了一批明版的图书,要不要啊?生意做到棺材里了,这太可怕了!因此,我就想到,死亡不是痛苦和荒谬的结束,而是更大的痛苦和更大的荒谬的继续。死亡也不是人的精神避难所,你不能逃到死亡里去。你看,过去的神话被他打破了,未来的神话也被他打破了,死亡的神话也被他打破了,一切精神避难所都不能去,只给你一条路——现在。不管现实是多么严酷,你唯一的路就是正视现实。这正是鲁迅哲学的特点。如果说中国文化传统是儒家、道家、佛家学说,还有一家就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以后的新文化。前面几种文化,尽管具体的观念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总是给人们提供这样那样的精神避难所。而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要堵住一切精神避难所,人们只能来正视现实的困境。 在《野草》里,鲁迅用了大量的篇幅塑造了许多文学的意象,而这些意象都象征着人类的某些方面的深层的困境。这里我想举三个例子。《死火》是具有鲁迅式的想象力的一篇文章。人类关于火有种种想象,总的说来,人们是把火视为一种生命的象征。但是鲁迅想象的是“死火”,他把“死亡”和“生命”并置来讨论,这是很有鲁迅特色的。我们一般人睁一双眼只看一个问题,单一地提出关于火、关于生命的问题;而鲁迅在同时考虑生命和死亡两者的关系。一般人谈到希望,就专门讨论希望问题;而鲁迅却把“希望”与“绝望”这样一对命题提出来讨论。他提出来“死火”这个意象,就同时集中了生命和死亡两种意思。我们看他是怎样展开独特想象的。他说,我做梦,梦见自己在山峰间奔驰,跑啊跑,突然从山峰上一下掉到冰谷里,往下一看,一片青白色,这青白色就是死亡的颜色。但是在一片青白色中,我突然看见了很多珊瑚样的红的影子。在死亡的颜色中出现了生命的颜色,这就是死火。于是,我和死火之间展开了一个哲学的讨论。死火对我说:先生啊,请你赶紧把我救出去,否则我将冻灭。我说好,我就把你带出冰谷。死火又说,你把我带出冰谷,我当会烧完。我只能在“冻灭”和“烧完”之间作出一个选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