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幼儿园的纸艺论文知网

发布时间:

幼儿园的纸艺论文知网

幼儿园教研是把关于幼儿园课程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幼儿园,以解决幼儿园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实际的问题为对象,以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研究性活动。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幼儿园教研学期末工作总结,供您参考。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期末了。作为幼儿园教研组的成员,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如何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高保教质量,增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本学期我们教研的重点,为此,我们在教研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活动,下面,我们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作个回顾与总结。

一、研读新《纲要》,优化教研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新《纲要》的颁布,是幼教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给新时代的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内容与要求,对我们教师来说是观念和思想的冲击。在学期初,我们认真研读《纲要》解析,结合本园的教研课题,搜集和选择了一些理论资料,分年级组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与内容。协助园长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文章《新纲要与幼儿园社会教育》、《新纲要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等,并开展教师研讨活动,让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教育实际进行思考,鼓励大家以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在活动中,教师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一改领导“一言堂”的局面,积极的讨论也提高了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

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使其成为教研工作的新起点,一个灵活的教研突破口。在教研工作中,我们指导和带动教师勤做笔记,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反思,学会在司空见惯中发现问题,并顺着这些问题去探索、实践,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各年级组青年教师人人做笔记,并积极地向外投稿,一篇的稿子在杂志上刊登,本学期还选送两篇教育笔记参加市的评比。作为教研组长,我们还配合园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随机抽查,及时指出可供探讨的地方,与教师进行个别交流。游戏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发现问题时,我们及时地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文章,如《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方式》等,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开展各年级组间的游戏观摩,让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协助园长指导本组教师开展专题研究,撰写教育论文,钻研教材,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计教育活动,上好实践课,强化教法和学法的研究,重视成果反馈。我们的办园特色一向以艺术教育为主,所以教师的个人专题较为集中,在日常的指导中,我们经常组织相同专题的教师相互交流,讨论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沟通,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我们为教师收集提供投稿渠道,鼓励教师写论文,帮他们向外投稿,激发他们开展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学期,先后有十多篇论文向外投稿,其中,有四篇文章在江苏省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对于外出听课、本园教师的实践课,我们做到及时交流、及时评价,并采用了各抒己见的评价形式,让每位教师都来说说自己对课的看法,各教研组汇总,在讨论中教师看到了自己活动组织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对今后的工作是一个促进,同时,在观摩同事的活动中得到了学习,大班与小班的两位教师向片里上了两节优质课,多篇活动设计选送市里评比,有一篇活动设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四、组织本组教师共同整理和制作各种教具、学具和搜集各类教育资料,定期指导教师更换和增添游戏材料,创设主题教育环境。协助园长组织好几个大的教育活动,如春游、庆六一节日活动、举办儿童作品展览、幼儿讲故事比赛等,在每个活动中,我们尽量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如大班举行家长半日活动的组织形式,就是大班教研组成员的共同智慧,教师在幼儿作品展这一环节中,巧用多种形式展示了幼儿的在园生活,学习成果,让家长教师的工作,幼儿园的教育,如利用相机拍下孩子们的活动集锦,配上儿童的话语布置生活栏,提供多种材料,指导幼儿人人制作作品,并把这些作品布置成不同的图案,独具匠心的创意,也让家长感到了教师的细心及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得到了好评。再如,六一游园活动,我们与领导共同拟订活动计划,带领本组教师制作材料,各尽所能,使活动准备充分,开展得丰富多彩。

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几个教研组长深知,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只有通过多种形式调动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教研内化为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才能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我们教研组要配合领导,进一步落实工作计划,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保教质量的重要基地。

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正在不断地从封闭走向开放,时代呼唤改革,我们的幼儿园也正顺应潮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地向前迈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最终的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的办园方向也正在响应新《纲要》的号召,因此,新《纲要》的学习是我园本学期教研活动的首选材料,也是我园开展教研活动的参考与依据。

一、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说起教研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研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把让教师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作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首要问题。具体做法是:首先,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幼儿园保教业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针对性很强,主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疑难。通过教研可以改进工作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其次,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第三,让教师明确教研的内容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而这种实践经验又于日常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时,不能忘记自己是研究者,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许正是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的意见和想法被纳入研究的行列中来,教师的意识上得到重视,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统一教育思想。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一年来,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的方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借助外出学习、网络、书刊的先进经验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理论培训。一年来,我们先后选派10多名教师到北京、济南、潍坊、淄博参观学习,将先进的知识带回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

根据教研组的工作安排,三四月份我们在全镇开展“主题环境创设活动”,首先进行了教学环境的创设如何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中如何优化主题环境、如何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等理论知识培训。中心幼儿园以突出乡土特色为主,在各班级进行了石材、草编、花布、纸艺、瓶艺、果实不同特色的环境创设,在4月10日,我园成功为莱州市农村幼儿园现场会提供现场,得到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各村园的环境创设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既贴近主题,处处以幼儿为中心,又体现出灵活性和趣味性。

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首先让教师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内容,先后进行了如何科学的做好分类归档工作、归档的常用方法等理论培训,并组织观摩中心幼儿园的档案管理。现在全镇每处幼儿园的档案管理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都能做到分类明确、目录齐备、内容充实,并建起了赋有个性化的教师成长档案。

另外,我们还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使整个案例分析的更直观、更形象。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各种问题,使教师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使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升的教研方式,让教研更加有效的服务教学。

三、注重教师实践操作,加强反思学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选择性,单靠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教师真正的理解和领会。因此,我们积极为教师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她们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自己预设在活动中幼儿会提出什么问题、幼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游戏更适合幼儿、什么样的设计更利于幼儿接受、如何评价幼儿。这样大家在一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思维得到了碰撞,体验到不同的教学个性,所有教师都能资源共享,在教研的氛围中体验到快乐。通过实践操作,教师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中主动参与性较好,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新理念,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教学过程能首先考虑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需求。

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庆三八“爱妈妈”主题活动,我们邀请全园的妈妈来园参加活动,让妈妈们在庆祝自己的节日的同时,感受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在家长开放日中,组织家长观摩区角活动、操舞表演、户外游戏、集体教学,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并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中秋节系列活动中,我们邀请制做月饼的专业师傅来园为孩子们演示做月饼的过程。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孩子经过团、揉、捏、压等各种工序制作出来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吃着自己制作的月饼别有一番乐趣;幼儿故事大王比赛、六一联欢、舞蹈比赛、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技能技巧比赛等活动中,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另外,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注重加强教师反思性学习。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的切入口,使教师从点点滴滴中树立正确的观念,从研讨中列出问题、总结经验。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让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经验,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教研形式多样化,教研效果有新高。

本年度,我们开展以培训为主体,组织研讨和比赛为辅助的多渠教研活动,有集体教研也有分组教研,有现场观摩也有现场点评及教研互动。活动中,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教研形式多样化,能够让教师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取知识。一年来,我们组织了环境创设比赛、教师弹唱赛、技能技巧比赛等比赛活动、现场观摩活动、多次教研现场互动和多次理论培训。通过教研,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有了跨越式的前进,如:观察的敏锐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写作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等,教师发表在山东学前教育网上的论文、活动、教育随笔、教案二十余篇。

教师教研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增进了领导教师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整个幼儿园得气氛更加和谐,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五、教研活动中的不足

目前的教研活动随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活动中虽总结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实践过程中的反复论证,缺乏对经验的整理与交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的不够充分;个别教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忽视了家长在教研中的作用等。

本学年的教研活动已经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改进方法、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促进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教研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力争教研中有新的突破。

本学期,我县幼教教研工作在各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幼儿园园长及全体教师的努力,以《纲要》和《指南》的精神为指导,以开展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为重点,以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为中心,有目的地开展了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我们本学期年来所开展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贯彻《指南》精神。

1、制订《指南》实施方案。根据《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的精神,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指南》实施计划,确定了实施的试点园,为全县各幼儿园贯彻实施《指南》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2、举办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七月继续教育期间,幼研室组织《指南》的学习解读,由教研员向教师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健康领域;《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艺术领域;及时向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提供最新的幼教动态,增强他们的教育科研意识。共有4场次,220人次参加了学习培训活动。

3、开展交流活动。各幼儿园为进一步领会《指南》的精神,如实幼选送老师到上海参加《指南》培训班学习;组织各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到泉州等地的省示范性幼儿园参观学习。教研员每周一例会学习《指南》,在一定程度上为实施《指南》扫清了思想屏障。还以实验园为基地,组织开放式的公开观摩教研活动,为推动课程改革打造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凭借三个抓手,提升园本教研水平

幼儿园“区角活动”、“一日活动研讨”、“课题研究”是幼研室本学期提升园本教研水平的主要抓手,我们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区角活动的开展改变重教育活动轻游戏活动现象。为了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有效环境,提高教师设置、指导幼儿区角活动的能力,逐步转变教师重教学活动轻游戏活动的现象,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幼研室把开展“区角活动”作为近年的工作重点。

4月19、26日上午分别是在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宅山中心幼儿园举行了“东山县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观摩研讨”。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幼儿园区角活动开展研究,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来自全县幼儿园园长与一线教师共计一百多人参加本次研讨活动。活动分为经验介绍、实地参观、现场研讨和引领四个部分。通过研讨活动在开展区角活动实践中的一些疑难和困惑,明晰了有效开展区角活动的方向和思路,参与教师表示收获很大。

2、继续推动县管课题园本化实施。本学期,幼研室根据期初工作计划,对县管美术课题开展阶段小结。此次活动,通过听汇报、听课等形式,具体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进程和成果。

发现我县的课题研究工作呈现几个亮点:

1、幼儿园课题负责人重视研究过程管理,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掌握动态,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有效开展。

2、注重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解决问题,在美术活动形式上方面取得了进展和突破。

3、课题组教师利用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向民办园教师展示阶段成果,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使课题研究成果产生较好的辐射效应。

4、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为园本教研注入了新的动力。

3、加强一日活动研究,促进保教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落实保教常规、优化一日生活”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围绕这一重点,对全县示范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指导。

(1)做好调研,准确把握一日活动存在的问题。本学期初,为全面了解我县示范性幼儿园一日活动存在问题,幼研室设计《幼儿园保育教育一日活动常规调研表》;采取实地跟踪的方式,对全县11所示范性幼儿园进行调研,使我们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管理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2)开展片区《常规》专题培训。以片区为单位幼研室组织了园长一日活动专题培训,强化了幼儿一日活动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了《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通过学习和讨论,了解了一日活动中集中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等环节的要求及指导要点,使园长认识得到提高,专业得到提升。

(3)组织半日活动观摩跟踪评价。为了提高园长对一日活动的指导水平,5月21日,东山县幼儿园半日活动观摩在二实幼举行,组织了40多名幼教辅导员、中心幼儿园园长和民办幼儿园园长,对二实幼进行半日全程跟踪,然后组织了专门的评价、研讨活动,评析过程中,参研教师根据《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的要求,说了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对一些困惑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幼儿园早操的编排”“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进行探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1、举行乡镇中心园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根据漳幼研[20xx]29号《关于举行漳州市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活动通知》精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幼研室于6月7-8日在实验幼儿园举行“东山县20xx年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参加此次教学比武的有7个镇中心幼儿园10名教师是由各中心园通过选拔推荐的骨干教师选手。

她们选取《福建省幼儿园省编领域教材》中的中、大班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比武。20多所幼儿园80人次的一线教师进行了观摩。评选出的一等奖教师将参加漳州市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展示活动。各位参加选拔活动的老师,自主选择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精心准备、认真备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此次优质课的质量普遍有大幅度提升,得到了评委们的好评。主要表现在:

一、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富有感染力。

二、目标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三、重视幼儿的体验与参与,师幼关系融洽。四、重、难点把握得当。五、创设情景,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幼儿的参与性高。六、教案的书写规范。但也有部分教师机智灵活的应对教学的能力弱、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关注幼儿真正的兴趣和需要和恰当有效的指导、对活动评价缺乏针对性导向性等。这次活动,对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我县农村幼教的教学质量,将起到极大推进作用。

2、开展教师“教育活动评价”竞赛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广大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6月6日在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东山县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评价”竞赛活动。全县共有40名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了比赛。参赛教师根据幼儿园教学《海水变盐》录像课例观摩后,运用《幼儿园集中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方法和标准,对教育活动作出评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提升教育评价活动。比赛不仅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检阅考核了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水平,促进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组织幼儿教师园本教研论文评选。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平台,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种评选活动,根据东教办 [2012]27号文通知精神和东山县幼儿教育教研工作计划,我们分别于3月份组织县园本教研优秀论文评选和《东山县幼儿园优秀论文》汇编工作。6月完成市级论文的初评工作,从近20篇的论文中选出5篇参加市级论文的评比。

4、组织幼儿参与的比赛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艺术素质教育,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文化艺术素质,全面展示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成果,为全县幼儿提供一次良好的艺术实践的机会。幼研室组织各幼儿园参加福建省第四届‘海西杯’幼儿主题绘画比赛,我县共近63个作品参加比赛,共有22名幼儿获二、三等奖。

四、培训有效提升保教人员的素质 。

1、开展教学技能培训。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本期我县幼儿园教研工作主题,共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27——28日以片区为单位开展“教育活动评价”专题培训,全区各级幼儿园100余名分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了培训。

培训邀请了二实幼孙惠芳老师作“关于教学活动评价的问题与思考”专题讲座,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第二阶段的实践研讨,组织参训教师观摩实幼陈春华老师执教大班语言《春雨的色彩》教学活动,并以此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评价实践;第三阶段举行“教师教育能力评价”竞赛,把握评课的要点、难点、亮点之处,及时挖掘、展示和交流分析等。

2、幼儿园周计划制定的培训。制定一份既有效又富有班级特色的周计划,是促进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高活动效益和质量的主要保障。为此,20xx年3月25日,幼研室组织县级示范性幼儿园教师就“幼儿园周计划的制订策略”进行了解读与讨论。要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经验背景、发展水平和身边的教育资源,使拟订的计划更加切合班级实际,便于实施。相信通过此次的培训,对教师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及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将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保教质量提高。平时不定期下园听课,了解教学动态,与教师共同商讨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特别是民办园,大部分在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周计划、编写活动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很不规范,有的甚至不做。为此,我们重点从指导这些书面工作入手,逐步规范教学管理。

五、帮扶活动促进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的提高。

1、制定计划。根据《关于落实“三年行动计划” 加强帮扶结对工作的通知》(闽教研〔2012〕010号)文件精神和漳州市幼儿教育工作计划的要求,为发挥示范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东山县20xx年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

2、片区互动研讨。为充分发挥市、区级优质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关注弱势园所的实际需要,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本学期,我们组织开展本片区内幼儿园“手拉手”结对子帮扶活动,实验幼儿园、二实幼、宅山、实小、铜陵等5个园所积极与各挂钩的基层幼儿园开展“结对子”活动,通过提供参观、观摩活动现场,互相听课、评课等,为基层幼儿园提供跟班学习的机会,优质园选派骨干教师到普通园传帮带,实现园际间的资源共享,促进基层幼儿园教研工作质量的提高,如:

实幼幼儿园的副园长张惜芬亲自到宅山中心园做专题讲座,为中心园的老师提供观摩现场,使宅山中心园的教师受益非浅。二实幼的家长开放日为帮扶园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从而达到逐步缩小城乡公民办园间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水平的差距,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3、骨干教师示范课。为充分发挥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3月28日、6月14日,在教师进修学校幼研室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幼儿园骨干教师优秀课例观摩和幼儿园健康领域教学研讨活动在实验幼儿园举行,陈春华老师为大家展示大班散文诗《春雨的色彩》、陈健芳、李惠卿老师分别展示了《好玩的球》《小小脚》。陈老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突破了以往传统图片欣赏的方法给幼儿带来的是动态视觉,直观形象的意境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其意境美。交流中,教师们认真反思,积极研讨,畅谈体会。

4、开展调查,加深对幼儿园的全面了解。 加强常规教研工作的调研。我们注重教育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收集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的信息。为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全县幼儿园教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教研员利用走进课堂月活动期间,深入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撰写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区角活动存在问题与策略》,为我县幼教教研工作的规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5、做好帮扶总结。本学期,幼研室完成幼儿园帮扶活动简报和帮扶活动典型案例参加漳州市学前教育工作会交流。

下学期工作要点:

1、组织召开全县市、县示范性幼儿园实施《指南》动员大会,为我县幼儿园认真落实《指南》,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组织观摩交流,落实《指南的精神》

2、加大乡镇教研力度,提高乡镇教研质量。 通过培训、观摩方式,提高中心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水平和园长的指导能力,同时发挥中心园辐射带动作用。

因为要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纸艺对孩子们来说就像是游戏,幼儿园开始纸艺吧后,孩子们既能在纸艺里找到快乐,又能在制作出漂亮的作品后获得成就感,同时孩子在进行纸艺的过程中还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是幼儿园开设纸艺吧的目的。纸艺包括折纸和剪纸,幼儿园里的纸艺内容大多是折纸。

幼儿园纸艺研究论文

浅析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之硕士论文范文。

摘要:幼儿纸艺活动课程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就在本校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推广纸艺活动中发现纸艺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纸艺;创造性思维

创新要从娃娃抓起,创新需要智慧的火花,这个火花产生途径是创造新思维,因而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新思维,多年来,我们在幼儿园教育中推行纸艺活动,通过对纸品的撕、剪、染、折、搓等纸艺探索活动,多角度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试以为文,求教于方家。

一、撕出思维的基础

思维不会凭空产生,创造性思维更如是,需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纸艺活动的物质资源是各种不同的纸张,了解各种纸张的特质是纸艺活动的基本环节。我们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孩子们了解各种纸张的特性,通过孩子对纸张的撕,孩子们既锻炼了体力,也籍此了解各种纸张的可撕性。下一步让孩子们观看各种不同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照片,让孩子们认识这些概念表象,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小手,把白纸多余的部分撕掉,得到他们自己需要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白纸轮廓。

老师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动物撕纸作品,让孩子们用蜡笔在白纸上描摹轮廓,然后再撕下来,得到一些简单的作品。进行一段时间后,安排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撕纸作品,老师对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做适当的表扬固化,或者选择一些很有味道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其他孩子观摩和学习,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是鼓励他们创新的,而后就会形成正向反馈,孩子们就会向着老师指引的方向潜行。

二、剪出思维的梦想

剪纸是通过工具(剪刀或者刻刀),将纸品镂空,形成一些线条或者形状,组合成作品。剪纸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剪刀或者刻刀的使用,雕刻板的固定与放置,剪纸或者刻纸中的安全等等,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虽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也是一种创新的技能和机会,不仅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是一种创新的.创作方式。

幼儿园的孩子也不要求能够剪出大师级别的作品,但是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图案剪纸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同时也让他们欣赏一些大师的剪纸作品,介绍一些剪纸方面功成名就的大师,开启一扇窗,让他们可以从这里管窥剪纸的美妙,播下一粒种子,让孩子们明白还可以通过剪纸成为大师,实现人生的价值。中国梦是集体的梦想,这梦想由许多细小的梦想组成,这些细小梦想的实现,才能实现大的中国梦。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植入剪纸大师的梦想,或许有一天,这些孩子中真的就会有大师出现,谁知道呢?

三、染出思维的创造

剪纸和撕纸的作品如果是白色纸,那只是徒有其型,加上点颜色会更加完美。目前市面上也能够买到各种颜色的卡纸,如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各种色彩的纸或者在已经成型的作品中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岂不美哉。

染纸是一种简单、有趣的美术形式之一,可以适合多种纸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探究。无论是染液的调配,色彩的融合,还是折、叠、扎、涂等各种上色方式都会让孩子们着迷。变化多端的图案,不同深浅的色调,不同配比的色彩,可以大大地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唤醒孩子们内心的创造力。

四、折出思维的整合

折纸是一种用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源于中国,发展与于日本。已有2000历史,是快乐的源泉、艺术的享受,也是智力开发的工具。目前发展成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极佳的消遣方式。有单独的折叠方式也有组合的折叠方式,有平面的形状折叠也有立体的空间立体折叠。

孩子们在教师示范下折叠一个立体图形后,自己模仿折叠,遇到不会的地方老师稍微加以指导,孩子们就会折叠成型,如果原料丰富,孩子们就会重复折叠下去,直到自己独立叠会为止,重复率非常高。孩子回到家里,也会向家长或者兄弟姐妹展示他们的作品,或者教别的小朋友折叠,在这种教别人的过程中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教师也不会满足于折纸后的静态展示,还可以折叠一些飞行器,然后孩子们用这些飞行器进行比赛,可以比飞的远,也可以比落得慢,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学,乐中学,赛中学。折纸活动不仅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之一,也是孩子们思维整合的必要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空间立体感,也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一些生活常识。

五、搓出思维的创新

纸艺活动除了常规,还可以有一些非主流的“玩”法,比如搓、捏、揉等。搓一个花梗,揉一个花瓣,等等都可以。如做一朵玫瑰花,花梗、叶子、花瓣等都要经过搓的处理过程,将撕剪好的半成品变成制作主题需要的东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成品可以带回家作为装饰用,孩子们非常喜欢,家长也非常欢迎,因为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做出了成品,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学校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教师技能也得到提高,真是多赢的结局。

综上所述,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白红红. 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开发及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邵亚琴. 多样化方式培养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J]. 好家长,2015,47:187.

[3]黄立安. 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孟庆敏. 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D].山东师范大学,2004.

[5]陈瑛. 抓住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闪光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31.

[6]段海军,白红红,胡卫平. 幼儿创造力干预项目的国际发展动态与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5,10:3-14.

【摘要】一张小小的纸片,可通过折、剪、撕等方式变化不同的花样产生新的作品,而这正是纸艺的魅力所在。为此,我们在深刻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在班内确定了以“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为特色的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纸艺活动;有效开展

纸艺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纸艺课程只是作为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教学模式不规范;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更多偏重技能与技巧,从而忽略幼儿的自主性以及兴趣、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怎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纸艺活动,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呢?

一、提供有趣的范例,采用赏识教育,激发幼儿兴趣

第一,设置美工区纸艺展览角,提供有趣的纸艺作品让幼儿欣赏感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用纸盘制作一只“小老虎”,用废旧纸杯制作一只“小兔子”,用废旧报纸编织制作“向日葵花”……老师将这些有趣的作品统一摆放在美工区的纸艺角里。当孩子们第二天来班级的时候,他们发现班级美工区新来的“小客人”。于是,他们被有趣的纸艺小动物和植物吸引了,“老师你看,这是用纸盘做的。”“好好玩,这是废旧报纸和卡纸装饰的。”……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模样,我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说:“纸盘、纸杯、废旧报纸除了用来装饰小老虎、小兔子,小朋友开动脑筋,再动动小手,就会出现更多好玩的东西。”我用充满趣味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也认真地听着。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能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只有当我们老师乐在其中,孩子自然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开始想跃跃欲试。

第二,采用赏识教育,有效地鼓励并及时表扬孩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是因为幼儿有这样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手工纸艺活动中,老师要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在指导幼儿剪纸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幼儿真实表现自己的内在感受,对孩子的个性创作表示认同和鼓励。例如:“你剪的真不一样!”“你手真巧!”在我的表扬和鼓励过程中,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逐渐提高。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得到认可,因此他们在学到纸艺活动的技巧时也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喜欢纸艺活动。

二、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探究与体味

纸艺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为保证纸艺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为幼儿在美工区创设了开放性的纸艺创作角,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想去做去尝试。例如,美工区增添了纸盘,李沐卉拿了一个大的一次性纸盘,做狮子的脸,先画了狮子的眼睛,又用卡纸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接着开始做狮子的脚了。她拿起三角形卡纸在纸盘上对比着,左看看右看看,她手停在那里不敢动。我鼓励她大胆试一试。她贴上去后嘟着小嘴对我说:“老师,狮子腿肿了。我做不好。”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材料,就对李沐卉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她刚开始没找到,又东找西找翻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小卡纸条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难题解决了,她又继续做了。不一会,李沐卉拿着她做的狮子给我看:“老师,我用小的卡纸条做狮子的腿,你看,这是我做好的狮子。”李沐卉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体味与理解,选择合适的卡纸条当狮子的腿从而解决了难题获取了成就感。教师还可提供多种纸质材料和辅助工具,让幼儿在纸艺活动中自主操作与探究,体味纸艺活动的魅力。

三、在制作过程中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

教师在幼儿纸艺制作过程中要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例如,我刚开始启发美工区的孩子们自由探索操作折小鱼。“海洋里的这条鱼好孤单,有没有同伴和它一起做游戏?”“我们再来折一些鱼和它当好朋友吧!”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开始动手操作。孩子们刚开始对折小鱼很有耐心。当孩子们都认真地折时,郭语薇开始烦躁起来,她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手工纸有些失去耐心。这时,她举起手中的手工纸对我说:“老师,你能过来帮我折吗?”我走过去,对她说:“语薇,想要自己折好的小鱼和海洋里的那条鱼成为好朋友吗?”她点点头。“那你就要自己完成,才有能折好。”说完,她高兴地点点自己折好的小鱼。”她一听皱起眉头,嘟着嘴不说话。我坐在她身边对她说:“语薇,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怎样。”慢慢地,她大概折出了头绪。这时我再鼓励她说:“语薇,你真棒,都已经折得快差不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头,继续折小鱼。“语薇也折好了。真棒!”她听了我的鼓励开心地继续折下一只小鱼。因此每当幼儿在纸艺制作过程中遇到困扰时,教师需要耐心鼓励与引导,让幼儿更乐意参与纸艺活动。

四、鼓励并激发幼儿创造的火花

为激发幼儿在纸艺活动中的创造火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打破陈规,以新奇的思维去探索,支持孩子们有不同的看法与想法。教师引导幼儿在纸艺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励幼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使纸艺作品富有新意。如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我们对孩子进行了民族特色的相关教育。在幼儿熟悉各民族娃娃传统服饰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运用撕贴、剪贴等方式来制作民族娃娃,再贴在黑色卡纸,完成一幅富有个人特色的纸艺作品。在想象和制作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纸艺活动有效开展,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成为纸艺活动的主人,在纸艺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多要学会尊重幼儿的自主与创新。

参考文献:

赵静静.探究纸艺活动形式与促进幼儿多元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

您好答案是纸艺可以给人充分的想象自由空,让他们的思维去野空,丰富文化艺术的内容,通过对纸艺的灵性、形式特征、象征意蕴的深入梳理,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传承纸艺的层次结构,感知民间纸艺的原汁原味。我们可以从民间聘请纸艺人,学习纸艺的造型、色彩、图案等技巧,寻求创作灵感,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带动人们有意识地探索民俗,增加思维深度。源于生活的纸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和几千年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中国以人为本、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传统。纸艺越来越受到重视。纸艺的传承,不仅仅是学习民间的剪刻技艺,更是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纸艺术具有强大而生动的生命力,呈现出一种“生命形式”。当代人对民俗文化了解不多,追求时尚,疏离本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正在被人们抛弃,民间文化的传承严重脱节。因此,有必要充分融入民族地方文化。纸艺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社会的教科书,发挥着重要

幼儿园纸艺课题研究论文

电视广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利与弊,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在幼儿园开展一些相关的朗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如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就是动画片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探索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幼儿园的课题研究题目地。然后这些题目的话,主要就是围绕着幼儿的学习以及生活去进行制定的,然后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都是可以制定出很多种题目的。

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都是可以设定到不同的一些题目所以,以上就是幼儿园课题研究题目的一些相关内容,并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给幼儿学习剪纸,可以培养幼儿的手工能力。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准备一个教案以备更好上课。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中班幼儿剪纸活动教案,希望能帮到你。小班剪纸活动教案:花儿朵朵开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是在“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中生成的,幼儿对于春天的花特别感兴趣,针对小班幼儿手脑协调能力还不够好,使用剪刀的 方法 还不太正确,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用儿歌、游戏化语言的方式,教幼儿拿剪刀的方法,并试着让幼儿在剪花的过程中练习剪弧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剪弧线。 2、在感知辨认红、黄、蓝颜色的基础上,能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3、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剪纸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色的纸若干。 2、教室两面草地的底版。 3、录音机、磁带、剪刀、胶棒、抹布。 活动过程: (一)纸条宝宝变 魔术 ,引出主题。 T:“纸条宝宝可调皮了,它们爬呀爬呀爬到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们变成了什么?”(兔子的耳朵) T:“它们又爬呀爬,爬到我腰里,这会儿它们又变成了什么?”(裙子、腰带) T:“纸条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了,它们想变成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们呢?”(可以撕花,可以剪花、可以折花) (二)剪刀娃娃 1、出示剪刀。“我们来看小剪刀变个魔术吧!” 2、老师示范怎样使用剪刀。“小手变把小手枪,剪刀洞里来睡觉,剪刀张开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什么颜色的花?”(红色的花) 3、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我们把正方形的花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变成小正方形,手拿小方形一角,开口朝上),正方形的花变成了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从这个角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那个角,这次方形花变成了什么花?(圆形的花,有花瓣的花) 4、请小朋友拿出小手试一下。 (三)小朋友操作,老师指导(音乐声中进行) T“现在请你们的小剪刀也工作起来,剪一剪,变一变,剪出不同颜色的花,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一些。小剪刀还有句悄悄话对你们说:“用完剪刀后请你们将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该累了。” (四)我和小花做游戏 小朋友真动脑筋,都已经剪好了,我们来和小花一起做个游戏,请你们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请把红花和蓝花放在一个手里,黄花放在另一个手里……”。(请幼儿根据口令找出相应的花) (五)花儿朵朵开 1、春天到了,花儿都开放了,让我们剪的美丽的花都开到草地(画有小草的墙壁)上去吧。 2、幼儿动手操作。(组织快的幼儿将地上的纸片捡干净,放在篓子里)。 3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欣赏他人的作品,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小班剪纸活动教案:窗花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正方形纸折剪成窗花,并学习粘贴窗花的方法。2、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引导幼儿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对窗花的欣赏情趣。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 幼儿继续学习用正方形纸折剪成窗花,并学习粘贴窗花的方法。 活动难点: 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引导幼儿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对窗花的欣赏情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窗花的范样。 2、正方形彩色纸若干,剪刀、浆糊,装纸屑的塑料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剪贴好的窗花范样或图片。 师:小朋友,看,这是窗花。这是怎么制作的呢? 师:这是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的。剪纸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前中国人过年就用红纸剪出好看的图案,贴在窗户上,这就叫窗花。 2、师:看,朱老师手上还有好多剪纸窗花呢!好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剪窗花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折剪窗花的方法 1、师:请小朋友先想一想,怎么折叠窗花?(请幼儿根据已有 经验 说一说)。 2、教师讲解示范剪窗花的方法 ①把正方形的纸角对角折三次后再剪。 ②剪的时候要注意:在最长的边和打不开的短边上剪上各种形状可形成窗花的中间的纹样。在能打开的短边上剪上各种形状课形成窗花漂亮的花边,剪中心点的角能使窗花的中心部分变得很漂亮,剪另外两角会使正方形窗花变成 其它 形状。可以剪各种图形但是不能剪断,也不能把一边全部剪掉。剪好摊开就成了一张漂亮的窗花。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提出活动要求: 在我们的桌子上有白纸和彩色纸,窗花剪成后把它贴在另外的纸上。可以用白纸剪窗花,贴在彩色纸上,也可用彩色纸剪窗花贴在白纸上;或者深色纸剪窗花,贴在淡色纸上;或用淡色纸剪窗花,贴在深色纸上。 总之记住要让人们看的更清楚些,贴的时候,要把窗花放在报纸上刷浆糊,再拿起来贴在选好的纸上。 2、先请幼儿观察画面上折剪的窗花图样再让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剪的部位和方向,鼓励幼儿大胆地有创造性地折剪,注意粘贴窗花的方法。 四、结束部分 1、请幼儿互相欣赏,并选出有创造性、层次分明的窗花。 2、展览窗花。 小班纸趣教案:快乐的小鱼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把圆形剪去四分之一并粘贴、添画出不同动态的小鱼。 2、体验与同伴合作制作小鱼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能两两合作完成快乐的小鱼。 难点:正确的剪去圆的四分之一。 二、活动准备: 范例、剪好的圆形彩纸若干、供两人合作的纸若干、黑色水彩笔、剪刀。 三、活动过程: 一、孤独的小鱼,激发兴趣。 1、出示范例师唱: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2、一条小鱼在 游泳 心里怎么样,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它变成一条快乐的小鱼? 二、讲解示范,感知制作的方法。 1、请幼儿看看材料盒里有什么?彩色的圆形纸、剪刀。 2、看看老师用圆形纸是怎么变出了小鱼的,讲解制作步骤。 3、重点引导幼儿粘贴出朝不同方向游动的小鱼。 三、幼儿学做“快乐的小鱼”。 1、告诉幼儿制作时的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适时的帮助。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 1、幼儿观赏作品, 说说 快乐小鱼的 故事 。 2、教师讲评幼儿的作品,表扬合作好的幼儿。 3、幼儿一起唱许多鱼,水里游……出活动室。 猜你喜欢: 1. 中班剪纸雪花教案 2. 幼儿园剪纸雪花教案 3. 中班《美丽的窗花》教案设计 4. 幼儿园中班手工纸艺活动炒面教案 5. 幼儿园剪纸蝴蝶教案 6. 中班剪纸雪花作品展示 7. 小班手工剪纸教案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现代化幼儿教育的认识,已不仅仅是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实践,高价、高消耗也未必带来高质量,如何进行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它让我们更多地思考着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课程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来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关键词 农村资源 美术教育 文化资源 我们幼儿园既是一所现代化幼儿园,又是一所有着丰富教育资源的农村县区幼儿园,处于独特的农村资源和乡土文化气息之中。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美术教育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把目光愈来愈多地投向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村资源教育活动,充分让幼儿去感受、去领略、去体验乡土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以及环保节约的意识和品质。 一、有效利用农村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文化是人得以成长的核心因素,各地在自身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有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生长于此的人们会潜移默化受到这些文化熏染,成为文化的认同者。农村文化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新沂特有的地理环境、钟吾文化、民间艺术、地域特色等都是丰厚的教育资源。新沂在巍巍马陵山、滔滔沭河水的滋养中,在钟吾古国、花厅文化的积淀下汲取丰富营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谣、民间游戏、民间艺术、地方特产、家乡风光、特色经济、地方风俗……这些无不显现出新沂这块人杰地灵、深厚严谨、大气睿智的沃土的文化底蕴。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农村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是幼儿美术创作的源泉。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把民间游戏和歌谣渗透进去,丰富幼儿的活动。在翻绳的游戏中,孩子可以边说歌谣边翻,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工艺活动《绣花》,我让孩子们自己来试一试、做一做。首先,我和孩子们收集了绣花鞋、绣花枕头、绣花帽、绣花围兜等物品,开了一个绣花作品展示会,我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仔细地去观察作品,增加孩子的感性认识。其次,请会绣花的家长在孩子们面前进行刺绣,进一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刺激,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不断提高水平。当一件件富有想象的绣花作品被装饰在活动室时,孩子们得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了解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与智慧,体会到农村文化资源的博大精深。 二、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纲要》 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良好的教育资源,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自然景色时时变化处处不同,是孩子们用来创作的最好的艺术表现对象,也是引发孩子们创作激情和热爱自然的好途径!带孩子来到田野,孩子会在与自然物接触的过程中,促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自然资源的情感,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由此,一个个探索型美术活动应运而生,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 随手可得的泥巴是陪伴孩子们的最好美术游戏材料。孩子们在玩玩、捏捏、做做的过程中,把泥巴变成了各种自己喜欢的物体。如用泥球做成糖葫芦、葡萄、太阳花、用泥条做成桌子、凳子,用泥球和泥条组成螃蟹、小鸟、蝴蝶、花朵,还制作了各种糕点、糖果、面条、水饺等等。孩子们在玩中做、做中玩,大胆创新,自由想象。 每当春夏秋冬田野里有不同的景色变化时,是培养孩子们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机。金秋十月我带孩子们去秋游,孩子们在野花飘香中,沐浴着大自然的雨露阳光。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寻找到的告诉我:老师我发现小草变黄了,野菊花盛开了;我看到毛茸茸的芦苇随风飘荡,田野里的水稻金灿灿的;我还看到小树叶在跳舞呢……孩子们秋游回来把采集的各种树叶、花瓣,画一画、贴一贴,把摘回的野花野草插在牛奶瓶里,看到孩子们兴致很浓,我让他们讨论:怎样把树叶贴得生动美观?怎样把花、草、叶子插得漂亮?通过讨论,孩子们从无目的地贴画到有目的地贴,从乱插到懂得怎样配色,怎样布局才漂亮、有层次感。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自然角、午睡室,这一幅幅作品正是孩子们所要表达的心声,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三、有效利用农村作物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农村的农作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是美术创作的绝好语言素材。给他们更广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可以自己寻找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动手去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有趣的种子》主题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种子:有鸡毛菜籽、毛豆、黄豆、扁豆、蚕豆、青豆、白云豆、红豆、荠菜籽、葫芦籽、玉米、花生、高粱等等。当这么多的种子聚集在一起时,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介绍,嘴里还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原来青菜籽这么小,豆类的种子这么多,好漂亮!丝瓜子怎么扁扁的和西瓜子有点差不多,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的,玉米种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花朵里等。确实从孩子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已被激发,同时还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我鼓励他们在晨间活动、午间、游戏时间玩一玩、贴一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种子贴画展现在孩子面前。 在班级活动区角的创设上,也紧随孩子发展的兴趣,在材料的提供上我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的表现表达,大胆的想象创造。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有紫色的茄子、红色与青色的辣椒、红色的番茄、青色的蚕豆与毛豆、玫红的番薯、白色的萝卜、弯弯的黄瓜等等,都是孩子区角活动的好材料。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想象,在他们眼中,这些五颜六色的蔬菜便是一件件生动活泼的物体。如孩子想象出青椒像青蛙、白萝卜像小老鼠、小猪、毛豆夹、扁豆夹像小船等,同时在孩子想象的基础上,我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互动。橡皮泥、火柴、牙签、珠光片、各式蜡光纸等,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与辅助材料将蔬菜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土豆,在孩子的手中稍稍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便制成土豆刺猬、土豆长颈鹿、土豆孔雀、土豆小鸡等一系列富有童趣的土豆制品。白萝卜在孩子的操作中装上胡须、粘上眼睛、插上一个小尾巴,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鼠便展现在眼前。同时孩子们还做了小胖猪、小白兔、小山羊、小蜗牛等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丰富的农作物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将自己的想象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出了千姿百态的物体造型,大大的增强了孩子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同时孩子在与农作物的对话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他们把田野里的稻草、高粱秆、玉米皮等扎成不同的造型挂在教室的墙上,美化身边的环境……孩子们已深深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四、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的各种能人、艺人是幼儿教育的良好合作伙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应给予充分挖掘和利用。 首先,发挥特长家长的作用。“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吸收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我在美术教育中,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把擅长柳编的、擅长画农民画的、擅长捏面人的、擅长制作农具的家长分别请到幼儿园,在孩子们中间现场展示。不能到幼儿园展示的我们就组织参观,参观瓜果大棚、参观养鸡场、孔雀园……这些活生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孩子们的区角游戏丰富了,编织的、制作的、剪贴的、刺绣的,各种游戏运用而生。孩子们的艺术创作生动了,创意、造型、用色、布局变得有想象、有创意、有童趣,平面的立体的艺术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其次,挖掘民间艺人的才能。新沂农村有着丰富的民间人才资源,剪纸艺人、面人艺人、门吊艺人、草编艺人、刺绣艺人应有尽有,他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他们身上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的艺术品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他们是我们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珍贵资源。 我们定期邀请他们给我们做艺术顾问,给孩子们展示、指导,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从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素有“文化艺术之乡”的新沂合沟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剪纸艺术家王桂英奶奶就居住于此,她的作品《小街一角》《烙煎饼》《春耕》《架电线》等,热情奔放,质朴、淳厚,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直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热爱王奶奶和她的作品的孩子们,每次活动时都把王奶奶热情地“包围”起来,争先恐后地问这问那,孩子们不仅喜爱王奶奶随时剪出的活动场景,喜爱王奶奶聚精会神剪纸的样子,喜爱王奶奶的剪纸活动课,更被王奶奶几十年的剪纸艺术的执著所激励。这样生动的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收获是太大了。在王奶奶的指导下,一件件作品如泉水一般,不断涌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午睡、游戏、吃饭等都走入了作品,教室里、午睡室里、走廊里到处都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形象,生活气息浓厚。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剪纸的艺术,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造美的灵巧双手、一颗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热爱家乡文化的炽热的心。

幼儿园纸艺游戏课程研究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

“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幼儿民间美术游戏论文篇2 浅议幼儿园民间游戏 【摘要】民间游戏是我国 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具有地域性、流传性、独特性与文化性等特征。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了解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应通过创设多样有趣的游戏环境、加强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并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以此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游戏;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 荷兰文化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nhan Huizinga)在其著作《游戏的人》中这样描述游戏:“游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活动,游戏呈现明显的秩序,遵循广泛接受的规则,没有时势的必需和物质的功利。游戏的情绪是欢天喜地、热情高涨的,随情景而定,或神圣,或喜庆。兴奋和紧张的情绪伴随着手舞足蹈的动作,欢声笑语、心旷神怡随之而起。” 一、什么是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类型,顾名思义就是广泛开展于民间的一种活动。我国 民俗学 家乌丙安先生认为民间游戏就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主要流行在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人娱乐节目之中。”可见,民间游戏同样具有游戏本身的愉悦性感受,而其特点在于民间游戏是为一个较广阔空间内的人们,即广大人民所共同接受和喜爱的,且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其所进行的民间游戏各不相同,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北方冬天较为严寒,“挤油”的游戏不仅能为寒冬增添一份热情与乐趣,并能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民间游戏,幼儿踩高跷锻炼了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以及身体平衡能力。许多民间游戏至今仍为幼儿所喜爱,有些民间游戏则在时间的检验中进化更新成为现代民间游戏,这种广泛的地域性、流传性与推广性的特征成为民间游戏得以生存至今的重要保障。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存在意义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有益于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我国民间游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各个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游戏的区别在于,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模仿与想象反应各地区现实生活及劳动活动的游戏,相比其他游戏而言,民间游戏更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幼儿所需要、所熟悉与感兴趣,这也是幼儿喜爱并易于接受民间游戏的原因之一。通过进行民间游戏,幼儿能够了解不同的民族习俗知识,体验多样的民族情感与生活,如包饺子、赛龙舟、元宵数花灯等反映民俗的游戏,挖地雷、织布机形象再现古代人们的生活的游戏等等。幼儿不断了解与熟悉我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激发着幼儿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熏陶着幼儿的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由于民间游戏源自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劳动活动中,因此,民间游戏多以身体活动类游戏、器械运动类游戏以及社会生活扮演类游戏居多。民间游戏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更是一种协调促进幼儿各种智能发展的活动,如幼儿思维能力、情绪情感、社会性交往能力等。民间游戏满足了幼儿的年龄与发展特点,民间游戏多为两人以上或者群体参与的游戏,这样的游戏环境也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三、幼儿园民间游戏指导策略 (一)创设丰富、有趣、独特的民间游戏环境 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游戏环境,能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及游戏愿望,有助于幼儿主动、专注地投入游戏。丰富的民间游戏物质环境包括游戏开展的场域、游戏活动时间、游戏材料等。首先,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展的场域应根据民间游戏的内容而设置,静态或动态的民间游戏可以选择在室内或者室外进行,可以是教室的某一个角落也可以是幼儿园的一个大操场。其次,民间游戏可以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自由活动等各类活动中展开,游戏时间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适宜调整,具有较大灵活性。再次,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游戏材料应具有丰富多样性、独特性与层次性,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独特的游戏材料体现着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文化,具有层次的游戏材料满足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性。此外,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是开展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心理环境应该是规则与自由并存的,能使幼儿感受到充分安全感的、轻松愉悦的环境。幼儿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交往对象是同伴,因此,建立积极、和谐、友好的同伴关系就是安全心理环境的基础。 (二)发挥教师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作用 尽管幼儿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游戏的开展能够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于民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观察者,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与情感变化,以更加了解幼儿的兴趣、已有 经验 以及能力水平,由此作为教师提供支持及引导的依据。其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支持者,支持并不是在幼儿疑问的时候马上给予其答案,也不是在幼儿求助时立即告诉其解决 方法 。真正的支持是适宜性支持,通过增减游戏材料、变换游戏环境、更新游戏规则等手段,将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幼儿,引导幼儿自主、积极的探索。再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参与者、合作者,民间游戏合作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与幼儿应该成为彼此的游戏伙伴,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守望者与游戏者。 (三)充分运用家长、社区资源 针对游戏资源缺乏这一问题,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家长及社区资源,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大力挖掘与利用各种民间游戏资源。一方面,让家长们充分意识到民间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会等活动让家长们参与到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唤起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怀念与激情,收集家长们会玩的民间游戏,由于家长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地区,这使得收集起来的游戏资源更为丰富与生动。另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所需的道具,如高跷、沙包、竹竿、轮胎等,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共同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还可以在社区内寻找废弃、可利用的游戏材料进行加工再利用,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获得了人力,极大丰富了幼儿园民间游戏资源。 参考文献 [1]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游戏的人[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7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M].浙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许洁,缪志红,王红梅.图说民间儿童游戏[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肖青.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媒介游戏之比较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3:33 [6]陈育梅.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J].民族论坛.2005.10:28-29猜你喜欢: 1. 幼儿园民间艺术研究论文 2.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3篇 3.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4. 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

幼儿园纸的奥秘主题论文

《纸间温柔》横空出世的蔡侯纸,书写了我中华千秋历史,远渡重洋,它又浇灌了海外文坛之花。纵电子书如洪石偃下来势汹汹,依旧敌不过翻开书页指尖所触碰到的纸间温柔。纸间温柔,是诗情画意纸上映,西方的油画,中国山水画被“映”在纸质书上,加以编者的排版,美化,让人置身于山水之间。插画的殷红含着千秋碧色,青蓝杂糅了从苍天到大海的颜色,一个个方块字被嵌在纸页间,纸书给我们带来的诗情画意,那种厚实的感觉,岂是方寸银屏上冰冷死板的电子墨所能给予的,那纸书所给予的,是给眼睛的无限温柔。纸间温柔,是墨香暗淡纸间飘。翻开书页,迎面而来的墨香夹杂了前世今生的灵气,让你摆脱电子产品所拘泥的快节奏和浅阅读,浸润在墨香的儒养中。那墨香引着你畅游知识的海洋,带着你走入作者的内心,或跨过空间的辽阔,与当代作者沟通,或跨过时间的苍茫,与古人来一场文化的传承。那纸书所给予的,是给鼻间的无限温柔。纸间温柔,是千秋精神纸中藏。电子书的轻薄是其优势,但兮量不足,反而难以秉承,难以呈现古人的精神内涵,荧幕跃动,情节断裂。不似电子书,纸书一页一页构成体系,厚重的书籍蕴藏了无数的精神内涵,一字一句锁于本书中,字里行间中尽是古人留给我们精神的财富。捧在手中的纸质书,是沉甸甸的纸张,也是沉甸甸的精神,它的兮量让我们心存敬畏,督促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沉下心来,方能触摸到纸间所藏的古人的精神魂魄,抵达古人灵魂的最深处。纸质书所给予的,是一个让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是给予精神的温柔。身处于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书所给我们带来的固然是便捷,但它在无形之中也在逼迫我们快节奏地阅读,浮躁地阅读。我们的生活节奏已然很快,无需再快。我们所需地是给自己留出一段宁静的时光,手中捧着一卷书,品茗阅读,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中让灵魂得到歇息。而纸质书可以让我们安身立命,托付自我。在布满尘埃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轻轻弹去封面的灰尘,翻开书页,依旧能触摸到纸间的温柔。《纸》一张纸,一张单纯的纸,能使你联想到什么?也许,我可以联想到一个充满纯真的梦想。就像每一个人儿时最天真,最烂漫的小小的坚持那样,在心池永恒。这样一个快乐的梦,没有俗尘之纷扰,没有长远之大计,就只是一个孩子最可爱的遐想,即使,它是否是那么那么的微不足道。它,就像一张纸。也许它执着,也许它倔强,可它并没有平淡乏味。那张纸上绽放出的是每一张稚嫩的笑容,以一种孩子的心态来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在这张纸上勾勒出一道又一道的绚烂彩虹,闪烁着一点又一点的灿烂星光。记得有一篇文章叫做《别让人偷走了你的梦》,这也是一个孩子的梦,最后一句话这样写道:“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瑰丽多彩的梦。它们极有可能是我们明天成功事业的雏形。但是由于立场的不坚定、生活的挫折、别人的‘好言相劝’等种种原因而破灭。”这张纸,是否又点亮了你心中的那份初衷?也许,我可以联想到头上这片湛蓝的天空。曾几何时,那片天那么明亮,曾几何时,那片天有些黯淡。天空也有自己的心情。我曾幻想它是一个孩子,某一天,它找到了心爱的玩具,开心地笑了;某一天,它迷失了路,轻轻的啜泣;某一天,它也和我们一样,在安静地看书;某一天,它和自己的伙伴一起疯,一起闹。每次倚在窗边默默地望着它许久,再看看书桌上的白纸,有时真的会觉得它们好像。一张纸也有自己的心情,每一天,它都有着不一样表情,它也会笑,也会哭。可它不会表达出来,只能一个人默默地与自己聊天,只有一些人可以懂得它的感受。一张纸,是否也闪烁着我们的快乐与泪水?也许,我可以联想它是一位天使的化身。这张纸,没有瑕疵,没有污点,多像是一位白翼天使。它带着洁白的身躯,丰满的羽翼,还有一个美好的誓约来到人间。它悄然折起了翅膀,幻化为一张纸,静静地,低调地躺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可它,仿佛又与世隔绝,若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矜持少女,结着一份春天的暖意,夏天的奔放,秋天的哀婉,冬天的暖阳,送出自己心中一份独特的祝福。就像一张纸,用自己不一样的方式传递着一份不一样的情感。一张纸,是否也让你感动?一张有梦想,一张有感情,一张洁白的纸。《纸的喜怒哀乐》我是一张纸,我是为了人类而诞生的。虽然我只是一张纸,但是你知道我背后的故事吗?请听一听我的喜怒哀乐吧!喜那一天,我诞生了。我兴高采烈地躺在货架上,期待着我第一个主人。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我的小主人。小主人小心翼翼地拿起我,快乐与兴奋填满了我的心。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小主人家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怒小主人终于需要我了,可是我并不开心,因为我看到我的同胞们被小主人写了几下就扔进了垃圾桶,我生气极了,我不明白小主人为什么这么做,只能在心里一个劲儿地生气。哀尽管我怎么生气,小主人还是照做不误,我也免不了这次灾难。只见他拿起笔,在我身上涂涂画画,然后把我无情丢掉,我的心里充满哀伤。乐我原本以为我的生活到此为止。可是我万万想不到的是,一位面善的老爷爷将我捡起来,一边看一边赞赏道:“这张纸是多么完美啊,是谁把你涂成这个样子的就扔掉的?我要把你带回家接着用。”现在的我十分感激那位老爷爷,夸张的说吧,是那位老爷爷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也让我体会到了我的价值。现在,我又通过回收成了一张崭新的白纸,这一切还得感谢那位爷爷呢!希望下一次,我能与到一位像老爷爷这样的主人。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神奇的纸》中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冬天到了,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爱流鼻涕,尽管在幼儿园老师都会帮小朋友擦鼻涕,但有些家长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会在小朋友包里放一些卫生纸,以备不时之需,但有几次我发现小朋友特别喜欢在座位上坐着把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虽然当时老师有提醒过小朋友不要撕纸,但好像作用都不太大,于是我将开展一场纸的主题活动来告诉幼儿纸的用途以及满足幼儿对纸的欲望。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种类与用途。

2 鼓励幼儿发现现象,提出问题。

3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纸的用途

活动准备

面巾纸 白纸 报纸等 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魔术棒 纸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魔术棒,让幼儿闭眼睛,变出与纸有关的图片,让幼儿睁开眼睛,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小朋友都看见了些什么?

2 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接触来发现纸的不同、

二,高潮部分

(1) 组织幼儿集中讨论

1 小朋友还见过哪些纸?还知道哪些纸呢?

2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和一样的地方?!出自:快思老、师!

3 这些纸都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2)教师引入

1 由魔术棒变出纸张,老师展示各种纸,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 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寻找有没有和老师手里的纸是一样的,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敏锐度、

(3) 游戏

1、 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小朋友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探索发现其它的纸还有什么用途?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只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孩子的发现是无穷无尽的,幼儿只有在亲自实践中去探索发现,才能对获得的只是掌握扎实,同时我也深切的感觉到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与便利性,家长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给幼儿,再让幼儿转述给老师和小朋友,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一、 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喜欢种子,每天孩子们吃水果都会遇到种子,这个资源易得,种子的外形变化多而且有有趣味,种子与植物密切相关, 此主题的价值在于:种子来源于大地、自然,是很好的教育利用自然资源。幼儿可以通过寻找种子,对种子的种类、形状、颜色、构成、利用有认识,幼儿自己进行种植记录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和春天加以联系,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它的利用价值。整个活动可以使幼儿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 预设的网络图:

三、 总目标:

1. 在生活中收集种子,感知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关系,体验种子的多样性

2. 通过为种子观察、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统计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 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案准备:

(一)、各种各样的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观察

(二)、在生活中讨论种子的来历,生长的位置,种子的差别

五、教案过程:

观察和自由谈论收集的种子

1、 从什么果实里收集的种子?

2、 种子的不同样子?

谁知道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结合幼儿带来的种子一起观察与讨论

1. 幼儿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经验

2. 教师总结幼儿的想法:尤其是谈到的传播方式,重复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注意大家的不同认识。

例如: 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 最大的种子是什么?

播放种子的相关课件:种子的样子和成熟后传播的方法

向中心型、发散型、无序型

1. 讨论:刚才看到了哪些种子?

2. 他们分别长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多样性,成熟后是怎样传播的?

延伸活动:

1. 实验(种子发芽:师生共同进行)

2. 种植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

3. 讨论种子的食品有哪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设计想法:

1、利用身边经常看到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是《新纲要》科学活动的要求之一,纸是非常普遍的东西,容易收集和准备。

2、活动与环保、动手能力、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撇开平常人们对纸的了解,从纸的另一面出发,让幼儿尝试探索学习,感觉到科学的神奇。

活动目标:

1、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探索的欲望。

2、尝试中愿意接受新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尝试让洞越来越大的方法。

4、喜欢活动,愿意参与。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若干、剪刀、垃圾筒、小熊和幼儿人数相同、大的小动物若干、泡沫垫子和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尝试

1、老师出示一张纸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来和纸做游戏,用剪刀在纸的中间开一扇门,让小熊从你的门中走过去。

2、想想看,你会怎么剪?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3、幼儿尝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二、探索

1、其他大个子的小动物也想进门,你动动脑筋试试看让它也能从你开的门里走过。

2、幼儿可以在原来的纸上进行修改,也可以再取一张纸。

3、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把交叉剪的方法和幼儿共同分享,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三、再次探索体验

1、我也想进门,请你们用刚才学会的方法继续开动一休的小脑袋,让门开的更大一点,让我也走过去。

2、和幼儿共同尝试,分享交流,探索让洞变大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纸的不同变化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大胆地动手操作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白纸、纸杯、积木 活动过程:

一、猜测引题

1、(出示三座不同纸质的纸桥)这里有三座不同的纸搭成的纸桥,这是一座?(面巾纸桥)这座呢?最后一座呢?

问:这三座纸桥谁的力气大,顶住的积木多?

2、到底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我们用积木比一比。(我们应该把积木放在什么位置呢?)

3、为什么纸板桥能顶住积木?

二、第一次操作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一张薄薄的白纸变成大力士顶住一块积木呢?等会就请你们去试一试,出发之前听好老师的要求:

①、请你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试一试

②、等老师拍手时把纸和积木放回箩筐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用照相机记录幼儿的方法)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白纸变成大力士的?

3、交流分享

(1)你的纸桥能顶住一块积木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的?

(2)老师还把小朋友的方法用照片拍下来了,我们一起看一看。(展示照片里的方法)

4、小结:原来通过手折、卷改变纸的形状它就能顶住积木。

三、第二次操作

1、你们的纸桥能顶住更多的积木吗?

等会再请你们去试一试。出发之前同样听好我的要求:

①、不要把积木放在桥墩上,要放在桥面的中间

②、当老师拍手是把的桥留在桌面上然后回到座位上。

2、幼儿操作

3、分享交流:

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桥变牢固的?(你一开始就用这个办法的吗?)

你们都用什么办法让纸桥能顶住更多的积木的?

4、小结:一张白白的纸多折几次后它就能顶住更多的积木。

四、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的自己的努力把薄薄的白纸变成能顶住积木的大力士,等会区角活动时请你们拿各种不同的纸去试一试。另外也请你们想想,怎样让面巾纸也变成能拎的动瓶子的大力士。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预设:折叠、染色、刷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1)(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3.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1)任务介绍。

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放一放: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此处提醒学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明确要求。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及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有什么发现就记录什么。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在“摸一摸”环节,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3)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引领学生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活动的正确认识,为有效观察做铺垫。在观察活动中,如有个别学生未能有效开展对瓦楞状纸的观察,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避免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研讨

(一)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出示班级记录表。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纸经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学生先汇报记录表上已有的选项,接着再补充其他的发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瓦楞状纸的应用

1.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白纸通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与折叠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在生活中,老师发现瓦楞状纸有很多的应用之处。(下发小纸箱)请仔细看这个纸箱,你能找到里面的瓦楞状纸吗?

2.学生观察并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

3.引领学生思考: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4.引领拓展。

在生活中,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发现纸产生了这么多新的功能。试想一下,若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上一层油做成油纸,然后分别在普通纸、油纸上不断滴水,又会有哪些新的情况(图文介绍)?请同学们课后做一做,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光滑、硬硬的、不能弹回来不光滑、软软的、能弹回

最多能放3个回形针能放好多盒回形针

不能支撑物体支撑能力好

不能隔热能隔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