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老旧城区改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

老旧城区改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发展进程的概述。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对城市化的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城市化过程还包括诸如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和城市带动的外向式的扩散过程。城市化实质上就是以内向式集聚为主和外向式推延为辅的综合作用的过程。要注意城市化不单纯是农民进城,它意味着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国民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的重大转变。缺乏城市化,工业化就难以加快步伐,信息革命也难以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虽然很需要政府的规划、指导和推动,但它更多的是通过人们趋利、求新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由“看不见的手”自然推动的一个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但是,由于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和城市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对城市化概念的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克思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美国新版的《世界城市》:“都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都市中从事非农工作;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第一方面强调人口的密度和经济职能,第二方面强调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实质上这两方面是互动的。我们认为,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变化的过程。其内涵在于,它不仅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颁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化。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此过程通过城市地区数量增加和每个城市地区人口的增加而实现和发展。其特点为:(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192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19.4%,到1980年,上升到41.3%。(2)世界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空间和时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又带来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包括许多生态问题,如对城市气候、对动植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流行病问题,城市质量问题。城市生态学是新兴的、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参与城市生态研究有偏重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等不同方面的人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城市化的含义着手,从城市化的几种不同类型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以及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问题。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1 .人口学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2. 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3 经济学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化会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加快农村地区工业化大生产,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着很积极意义的。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化的含义做出了解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对城市化的规定其内涵是一致的: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2]。二.城市化的三种形式及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在对三种形式的城市化的分析过程中,通过以上我们对城市化含义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各种形式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一)集中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1.旧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所实行的户籍制度在特定时期确实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扩展,这一制度已经成了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3]。几十年前,划出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这个鸿沟已经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城镇经济发展的障碍。众所周知,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农民进城、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量人口滞留农村的局面如不尽快扭转,不仅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还将长期抑制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所以,我国应尽快逐步改变现有的落后的户籍制度,为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2 .进城外来工的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难以实现城市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建筑业、工业等就业岗位;进城的外来工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北京市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进城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市2003年GDP的贡献率在10%左右。同时,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就业学到了各项非农就业技能,感受到了城市文化,领略到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样,进城务工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中农民进城打工却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而且他们的工资、福利、医疗等都得不到保障。同样另外一个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难的也成为诸多媒体所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长远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外来工的生活、工作,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如2004年初开始报道的泉州工人严重短缺的情况,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信用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招工春荒”现象在福建省泉州市2004年再次出现。原因何在?泉州市有关官员认为:一是有些小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二是劳动环境差;三是工资待遇低。创造好的“打工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责无旁贷。无论是从关怀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政府都应该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尤其是在当前打工者尚没有完全组织起来与强势力量进行博弈时,政府的作用更显得重要。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本文从分析城市化的涵义着手,在对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及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问题。

环境开题报告范文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一、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和困难。作为区域经济,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区际竞争中,正确分析面临的环境制约因素,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确保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旨在多角度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提出种种对策,以求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有关学术动态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提出,但至今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研究仅局限于宏观的认识,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物破坏问题、经济技术水平问题等。而对区域经济的环境制约因素,特别是一些微观内在因素研究甚少。作者拟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点上加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并提出一些 措施 和对策。 三、论文写作提纳 前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目的、基本技术路线。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制约 (一)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反作用; (三)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 (一)失衡增长导致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二)区位资源的不平衡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三)现有环境管理体制与国际不配套制约环境经济发展。 三、对策研究 (一)中国区域开发管理体制必须创新; (二)适时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 (三)制定完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四、论文 工作计划 2001年1月至2月拟定论文开题报告,资料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2001年3月至4月完成论文初稿并请导师修改,完成论文二稿并请导师修改; 2001年5月至6月论文定稿与答辩 五、参考文献 1.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北京 2.李京文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教程》,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南京 3.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北京。 4.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北京。 5.宋璇涛,《寻求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北京。 6.李京文主编,《21世纪中国经济大趋势》,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沈阳。 7.汤爱民,《大整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北京。 8.顾介康、储东涛主编,《江苏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规律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京。 9.薛志平、刘波,《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理念卷),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2000年,香港。 10.吴兴鹏、董剑南、谢玉平,《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实践卷),香港大学报社出版公司2000年,香港。 11.国家环境保护局译,《选择还是放弃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北京。 12.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北京。 13. 教育 部高等教育司组编,《西方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广州。 14.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北京。 15.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6部门,《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研究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北京。 16.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资源与环境》,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南京。 17.方在农主编、彭立明副编,《现代科技知识导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京。 18.《中国环境报》、《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动态》、《环境导报》等报刊。 环境开题报告范文2: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外部性,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上存在“市场失灵”,为了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达到经济与环境上的和谐,必须将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达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和谐一致,实现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的介入和干预成为解除“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将环境保护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纳入基本公共范围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依据整体调控政策,许多地区被规划为经济开发区,成为工厂的进驻地,导致该地区的环境急剧恶化。这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会与那些受保护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进一步激化不同区域间的环境质量水平、生活质量水平不平衡的矛盾。2008年环境形势依旧严峻,河网水体的污染程度有所加重,酸雨污染依旧严重。城区河网水质2008年污染依然污染严重,水库水质普遍好于河流水质,近岸海域无机氮、无机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仍比较突出。只有按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财力均等化、生态补偿原则以等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那些由于经济发展需要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地区能够得到相应的财政补偿,缩小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生活质量水平的差距,增加环境治理的积极性,防止因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而拉大不同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忽视,农村公共服务整体匮乏,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现状就更不容乐观。农村环保公共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严重滞后;城乡环保基础公共服务供给比例失衡;城乡环保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差距过大,城乡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呈现非均等化状态,其实质是非均等化的“国民待遇”,这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成为农村环境保护发展的主要障碍。美国国家环境局从1978年开始对设置资源回收系统提供财政上的援助,现已对37个州的62个单位拨款2600多万美元,预计将有30%的企业安装资源回收装置。1980年在《固休废弃物的处置法》中规定了对能减少各种废弃物产生的新工艺或对工艺进行改进,提供既省钱又实用的固体废弃物处置办法均给予财政补贴。《大气净化法》中规定,对达到国家一级或二级大气技术标准的,财政给予补贴其支出的1/2。联邦德国对兴建环保设施给予财政补贴,其补贴数额相当于投资费用的一个百分点。其补贴的经费可动用财政预算或欧洲复兴计划(ERP)的专款。

开题报告 怎么写呢?相信很多即将写 论文 的人都有此疑问,其实按照以下步骤去写,基本问题不会太大。

一、 毕业论文 的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二、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

即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交代研究的价值。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三、介绍课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

即 文献综述 ,主要说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关于这个课题前人曾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四、介绍本人研究的初步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难点,预期的结果等。

即说明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研究中主要根据什么理论、采用什么方法、取得什么成果等。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如何安排,怎样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五、说明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不仅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而且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六、列出 参考文献 。

最后要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篇数以各校的规定为准。

七、听取导师评价。

在导师的评价后,再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经导师最后认可后,就进入研究阶段,而后便可着手论文的写作。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

姓名: 刘某某

导师: 李某某

专业: 法学

年级: XX级

时间: 2014年10月22日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突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严重冲突,而且更意味着社会化、文明化的挫败;不仅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干扰了经济建设和发展,也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品德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其一,刑事法学领域:

(1)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犯罪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思路。我国当前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学科内进行探讨。其中,犯罪学领域侧重于事前的社会预防和事中的治安预防;刑法学领域侧重于事后的刑罚预防。这些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外在的手段实现对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的规制,而犯罪预防内在手段的运用,即借助思想道德意识的作用引导未成年人的行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展开分析,试图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2)冲破思辨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任何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工具。犯罪是一“综合病症”,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犯罪问题进行剖析。刑事法学并非书斋里的学问,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我国的学者长期以来惯于思辨式的理论研究,缺少对犯罪问题进行实证考察。本文拟通过实证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态势、分析犯罪发生的原因,为犯罪预防的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其二,政治学领域:本研究除了在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学价值。我国未成年人有3亿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的发生,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犯罪预防对策,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持续进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2、实践意义

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未成年人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视角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作系统解读,可以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献计献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我们要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犯罪破坏社会和谐,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影响社会治安,更是关系到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和未来国民的素质,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非常。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本文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有针对性地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提出未成年人个人预防措施和社会治理对策。这些建议和对策,立足于我国实际,更加突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现状

老旧城区改造论文研究方向

问题一:棚户区改造的改造的意义 经过2012年到2014年这三年来街道办大面积的实施旧城改造来看,棚户区改造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干部居民的拥护和赞许,其重要意义体现在:1、棚户区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经过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资产,特别是针对棚户区改造中部分低保户、特困户收入不高、经济条件较差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救助,确保这部分人群能够有房住,从而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2、棚户区改造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棚户区改造首先要解决的是脏乱差面貌和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通过改造,统筹考虑了服务配套和基础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改造项目的实施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既节约了县财政资金的投入,又可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使原来落后的城市面貌变为县城靓丽的风景。3、棚户区改造可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集中连片棚户区的改造可以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最大限度提高出让收益、显化土地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使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以再生和利用,进一步焕发老城区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4、棚户区改造可以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棚户区改造能够拉动建筑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的机会。同时,结合棚户区改造,以土地置换为依托,可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5、棚户区改造可以密切党与居民群众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棚户区改造,使多数普通居民告别低矮破旧房屋,享受到了高楼林立和城市的美化、硬化、亮化和净化,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拉近了 *** 与居民的距离,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问题二:旧城改造是什么意思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既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过程;又表示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状况。旧城改造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内容包括:①改造城市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实行合理的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②改善城市环境,通过采取综合的相互联系的措施来净化大气和水体,减轻噪声污染,绿化并整顿开阔空间的利用状况等;③更新、调整城市工业布局;④更新或完善城市道路系统;⑤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并组织大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旧街坊改造成完整的居住区。当前旧城改造方案设计的趋向为:①保持中心城市相对稳定,增加一些结构完整、规模适当的封闭式卫星城镇,城市用地被划分为一些孤立的功能区,而整个规划结构的发展,有赖于相交半放射环形系统的扩展;②在向灵活分区过渡的基础上编制各种开敞式的城市结构,公共服务中心的布局则根据完善整个城市规划结构的具体条件,具有更加多样的组合方案。 问题三:旧城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哪些横幅上不是写了嘛,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和谐城市。 说白了就是当官的想给自己脸上贴金,顺道可以捞一笔钱。我住的地方正在旧城改造,弄的民怨沸腾 问题四:中国的古(旧)城区改造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好处 第一,旧城区道路网络基本建成,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缓解; 第二,公用配套设施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服务供应结构得到优化; 第三,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并呈改善趋势; 第四,住宅长期短缺的矛盾得到根本性扭转,住宅建设飞速发展。 坏处 一、对经济效益的过度注重和对社会效益的忽视; 二、传统改造手段的成本居高不下; 三、轻视文化效益――历史风貌和城市景观特色的丧失; 四、改造手段的单一和体制的不完善; 五、公众参与仍然薄弱。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将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业,产生大量泡沫 问题五:旧城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能有更多的空间让人呆着!更规矩化!更程序化! 问题六:符合哪些条件的旧城区改建属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一是由 *** 组织实施。旧城区改建既可能是旧城区内部分或者个别房屋的改建,也可能是整个旧城区的改建,如果是旧城区内部分或者个别房屋的改建,私人也可依法进行,此时无进行房屋征收的必要性。只有 *** 组织实施的旧城区改建,才涉及需要征收他人房屋的问题。 二是符合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以及受保护建筑物的维护和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根据该规定,不损害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控制拆迁和建设规模的旧城区改建才属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其他法律也对旧城区改建作了一些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下简称《邮政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城市新区、独立工矿区、开发区、住宅区或者对旧城区进行改建,应当同时建设配套的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设施。” 三是应当是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 首先,关于危房集中的地段。《征收条例(征求意见稿)》曾规定,为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由 *** 组织实施的危旧房改造的需要,属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此,不少意见提出危旧房改造并非都属于公共利益。危旧房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包括危房和旧房两种情况。危房是指本身存在危险的房屋,要对其进行改造以防止房屋居住人遭受人身和财产损害。但是旧房是否需要改造,却存在很大争议。多数意见认为,旧房改造不属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理由主要有两点:(1)何为“旧房”没有明确标准,实践中有的地方 *** 为了顺利征收房屋,将刚建成不久的房子也界定为“旧房”,不仅对房屋权利人造成了很大损害,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2)即使根据已确立的使用年限标准将房屋认定为旧房,对其拆迁也未必属于公共利益。旧房未必就属于危房,有些房屋虽然使用较长时间但由于质量良好,不能归入危房行列。如果旧房没有危害或者威胁房屋使用人的人身和财产,就不能认为对其改造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条例(征求意见稿)》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其第十三条规定:“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进行危旧房改造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方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未达到90010被征收人同意的,不得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意图通过被征收人民主表决来确定是否属于公共利益需要。但这一按被征收人同意比例来确定是否属于公共利益的做法,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一是是否属于公共利益属应是客观情况,不应由人们的主观意思决定;二是对于旧房改造,即使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的,也无法证明征收其他人房屋的正当性,毕竟并非旧房都是危房;三是90%被征收人究竟是按照房屋面积还是按照人来认定,而房屋面积又涉及建筑面积还是居住面积的问题,人又涉及人数还是户数的问题,因此如何操作执行显然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因此,《征收条例(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删去了该条规定,同时也删去了旧房改造的提法。如果某一地段的危房数量很少,要解决危房的危险,完全可以通过消除危险或者资助救助等办法来解决,没有必要通过房屋征收来解决,这也符合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因此,只有在危房比较集中的地段,才可能使用房屋征收手段解决问题,这也可以避免有些地方 *** 借危房改造之名行违法征地之实。 问题七:旧城区改造的介绍 对于旧城区进行重建、翻新、改造,以改变旧城区的面貌。 问题八: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和"三旧"改造有什么区别? 旧城改造 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既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过程;又表示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状况。旧城改造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旧村改造 是推进郊区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旧改造一词来源于广东,分别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三旧”改造是广东特有的旧城改造办法。三旧分别指的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 旧城镇 主要是指各区、镇(街道)城区内国有土地的旧民居、旧商铺、旧厂房等。包括因产业调整而搬迁或者停产的工业所留下的旧厂房、旧仓库;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棚户、简屋、单层砖混结构等建筑结构简陋、外观环境差的危旧居民用房;物业价值低于土地价值的旧商铺等。改造项目应确定最小面积,以体现整体改造效益,其最小面积应由每个地区因地制宜确定。如佛山确定为:低层建筑应不小于500平方米,多层建筑不小于1000平方米,中高层、高层居住建筑不小于2000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不小于2500平方米。 旧厂房 主要指镇(街道)、村和工业园区内的旧厂房以及严重影响城市观瞻的临时建筑。包括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建设的临时建筑、单层简易结构旧厂房;容积率低于0.6的旧厂房;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性质不符,占用滩涂、农田等生态用地的违章建设厂房;地均产出低于100万元/亩的低效工业工地;国家禁止类和淘汰类产业的旧厂房;废水、二氧化硫、粉尘、烟尘等工业污染物排放未100%达标的旧厂房;能耗和水耗高于国家和省规定的产品能耗、水耗限额标准的旧厂房等。 旧村居 主要指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大量用地被城市工业区、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占据的园中村;不再适宜生活居住,村民须逐步迁出或整体搬迁形成的“空心村”。具体包括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砖土结构建筑;不符合国家规范和地方技术标准的各项指标的城中村、园中村;违法违章建筑、单家独户的旧村居;水、电等基础设施,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消防、生态环境等严重滞后的,不适宜居住的空心村、园中村等。

浪费,超级浪费,好好的地面,敲掉,好好的排水沟,凿烂,还造成小区人员几个月的不方便,不知道意义何在!

个人觉得可以先对小区居民做个调查,看看有多少人愿意改变现在得居住环境,然后再出两份效果图,来激发他们的欲望,让他们看看改造后得环境,对他们生活品质有多少提高,只有先让大家有这个欲望,才好进行下一步得工作开展。 政府主导,广泛宣传,居民自愿,业主协商! 政府主导下,广大业主积极讨论协商,拿出来可行性方案。比如投资按楼层高低比例出资,一、二楼合理减免使用费、物业费等方案(电梯管理费补偿低层物业费,物业公司不吃亏)。 广泛宣传就是让所有的人了解按装电梯和小区其它改造带来的好处,对今后生活便利、拆迁补偿、房产升值等。小区升值潜力大,并且是今后小区建设管理的趋势! 要让业主自愿参与。老小区改造,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和舒适度都有好处!提高小区形象、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生活便利等都是长期居住中获得享受的实质性改善。 和谐家园、和谐 社会 ,对于小区一切事务,都要协商解决。小区改造,不要只看到居住在一楼,基本上享受不到有电梯的好处,同时要看到其他地方的改造,自己还是需要的、能享受到其它方面改造后的好处的。 老旧小区升级改造,要争取绝大多数人的意见。针对个别业主,做到积极争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打感情牌。大家都在一个小区、一栋楼居住,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舍小家顾大家,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给予低层业主适当补偿和收费优惠! 调动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积极性,要看老旧小区改造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民意,小区居民能否得到真正的实惠。如果老旧小区,建筑年代久远,房龄较长,建筑质量差,本来就没有再进行改造的价值,还要让居民掏钱安装电梯,居民是不愿意的。要考虑老破小安装电梯的安全性。如果改造能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老破小房内的居住环境,居民得到好处,那肯定居民会同意改造的。如果花钱改造就象花被床单子蒙鸡笼一样,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要让居民积极参与老旧小区的改造,首先要让小区居民得到实惠。否则,就是劳民伤财! 根据目前杭州和睦新村的所谓旧小区改造既浪费国家资金!又对小区危房的安全更加增加了危险度!施工队有七八个互相不配合,开挖道路七次之多!单元走廊整天迷漫灰尘!原来是预制板的房子己经不起敲打但是施工方不听居民劝告!居民投诉无门!半年多来吃尽苦头!本来政府想办好事!但是事实让那施工队钻进了利益集团!为此像和睦新村这种旧改实际上一点不到位!希望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如何面对国务院的要求!再次希望杭州市政府设立群众监督举报电话!共同做好国务院旧改工作! 财政投资一般投资于 社会 公共利益领域,比如城市公园、水力设施建设等,投资有价值回报的领域,比如建城市经济圈,老城区改造,破旧小区建成经济商业圈,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的财政收入,给原有居民长久利益。现在财政资金吃紧,不适合投资没有回报的投资,把钱用到刀刃上,要有经济思维。 我做为五大道居民,感觉居住环境不一样。我的居住区,三,四家共用一个厕所,一个厨房。不多说,有关领导知道吗? 不能只注重安装电梯就等于解决了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我住老小区、有天半夜感觉被什么声音惊醒以为是做梦、白天丢垃圾下楼发现、在三楼与四楼之间的顶面一整块水泥没了、地下全是水泥块、如果安装电梯是否安全?

旧房装修改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好的认识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人们对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一种自发的改造行为,这种环境的再创造的过程就是一种室内设计的过程。以下是我整理的室内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来参考!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300字左右)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迅猛发展人皆可见,发展的背后是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人们的压力也逐步加大。特别是代表着中国新一代势力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顶着强大的工作和住房的双重压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着,他们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蜂巢公寓就是为了解决目前一些正在求职的毕业大学生租房困难而设计的一种快节奏紧凑型公寓,希望能达到高度节省空间及运营成本,低碳、环保等特点。齐全的设施在满足大学生居住的同时,还在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关怀,打破常见闭塞空间的思维定式,创造新型的快节奏开放式生态居住空间。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面临学习、工作与生活压力时,总渴望能找到一个休闲居住场所来减轻这份紧张,调整情绪,融入到优美的、恬淡的生活空间去享受那一份宁静与轻松。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追求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它随着时代背景及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发展,并呈现新的特色。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300左右字)

蜂巢公寓社区的意义在于用较低的成本来解决最大程度的大学生以及外来人口的临时居住问题,因此,如何采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来建造出功能性相对较强的公寓建筑是一个难点,这不仅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还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应有的需求。

同时,环保也是此次项目的一个重点,环保节能一直是如今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合理的运用材料,搭配材料,将这个公寓建筑设计得环保节能也是本次项目能否成功实现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三、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1200字左右)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经典案例:

马来西亚米那亚大厦 主要(生态)设计特征:

1. 空中花园从一个三层高的植物绿化护堤开始,沿建筑表面螺旋上升。 (平面中每三层凹进一次,设置空中花园,直至建筑屋顶)

2. 中庭 使凉空气能通过建筑的过度空间。

3. 绿化种植为建筑提供阴影和富氧环境空间

4. 曲面玻璃墙在南北两面为建筑调整日辐射得热量。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玻璃成为通风滤过器,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全被封闭

5. 每层 办公室都设有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通风的程度

6. 所有楼 电梯和卫生间都是自然采光和通风

7. 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顶(远期有安装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阳 和自然采光

8. 被围和的房间形成一个核心桶,通过交流空间的设置消除了黑暗空间 9. 一套自动检测系统被用于减少设备和空调系统的能耗

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然而,此类建筑的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缺乏普适性。

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生态观。因此,应当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即“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就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的技术,又能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从满足基本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出发,通过“适宜技术”这个设计手段,运用当地的资源,结合适宜的经济的技术,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态建筑设计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通常有三种手法:一是将传统技术进行改造;二是将先进的技术改革、调整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三是进行实验研究,直接效力于适宜技术。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译著,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王晓俊 著,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3] 吴家骅 著,环境设计史纲,重庆大学出版社

[4] 西蒙兹J.O, 21世纪园林城市: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5] Peter Walker,Minimalist Gardens,[M].Spacemaker Press

室内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手绘创意草图在室内设计流程的重要作用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的依据是:

以眼疾和手法展现想要的空间为依据。 以线的粗细、长短、曲折、虚实和头脑的创意想法来表现为依据。 以唯美、创新、实用、科学的设计理念,真材实料、精益求精的工程质量及其“贵而不奢是境界”的服务理念,为人们营造出各种舒适满意的空间为依据。

选题的研究意义是:

1、手绘创意草图是设计师表达自己的构思方案,最快速直接的与客户沟通和不断完善,把自己的设计构思让人们理解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最终得以实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民众的方法。

2、 创意:创作的草图实际是一种对潜艺术意象群的开发,意象群是设计人日常积累在其心灵深处的艺术宝藏,就像能滋润万物的地下水一样埋藏地下深处,当它被自然引导流淌出来就是清澈甘甜的山泉。手绘草图也如这涓涓细流,点点滴滴艺术意象从创作者--设计人的大脑流淌出来形成流畅线条、泼洒涂鸦成色调。这种草图画面随即反馈到创作者的大脑,能激发设计者更多的灵感、调动起创作者更高的热情和智慧,从而引发大脑的激荡--疯狂的手绘创作。随着创作深入,手绘者常又被带入沉思(近绝对宁静)状态,此时大脑潜在大量意象活跃在笔端,创意的火花不时显现,像闪电像雷鸣像滔天海啸像汹涌山洪…又像股股思维的清泉…一幅好的手绘创意草图不仅能给人们带来享受快乐和满足,更能给设计人带来欣慰和自豪。

3、通过手绘草图能够更好更快的了解室内的结构及业主的需要,并能快速表达自己的想法创意。从而达到营销服务于人的目的'。

二、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总体框架、研究角度,研究步骤、方法和措施)

总体框架:

序言: 草图手绘是闪电;是创意的火花;“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弗洛伊德语),草图手绘正是一种(有时狂热)冷静的思考,手绘能诱导出伟大创意是无庸置疑!也是值得人们去重视和发挥利用的。

正文:

1、草图是一种人生高效率,掌握到位的草图手绘艺术,能让我们的设计弯路 少走许多,一个不会草图的艺术人,一生或许能偶然产生一两个良好创意的作品。草图就是认知创意的明亮眼睛,手绘草图到位的设计人艺术人每年每月甚至每时每刻都能产生一两个伟大的创意。我们不排斥电脑,它是一种有效的绘图工具,但电脑目前还只能得到理性的造型,草图作品反映的是绝对的理性加感性的艺术内在世界,电脑效果是严谨、逼真、实景般的图象,而草图艺术是意象是灵感是艺术灵魂。是室内设计中很重要的环节。

2、设计师手绘草图分“刻意草图”和“随意草图”两大类。

3、手绘创意草图所要遵循的科学原理以及要注意的细节。

4、手绘创意草图的画种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5、手绘创意草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所表达的意义。

研究角度:以人为本 研究步骤:

第一步,拟定题目为《手绘创意草图在室内设计流程的重要作用》

第二步,搜集、阅读、调查和整理资料

第三步,细写证论与组织拟写开题报告

第四步,撰写成文

第五步,论文修改与定稿

研究方法: 理论书籍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1.研究的理论意义 2.在室内设计中手绘的应用 3.积极实践并发挥手绘创意草图的作用

研究措施: 1)查阅有关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2)上网查询资料。 3)向老师请教。 4)与同学交流。 5)进行市场调查。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怎样才能更好更充分地突出手绘创意草图的快速、科学、技法、创意、服务等的作用。

研究难点: 怎样才能表现出什么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和创意,更充分表达出以人为本的宗旨。

四、主要参考文献

(不少于10种。主要信息:作者、译者、着作名、出版社、出版时间/作者、文章名、刊物名、期数)

[1] 杨茂川 编着 《环艺设计构思草图》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4.8第二版

[2] 马纯立 编着 《钢笔建筑速写技法与应用》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2

[3] [美]莫琳。米顿 着《室内设计视觉表现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05.2

[4] 2007年第1期《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

[5] 王望 编着《怎样画徒手表现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

[6] 张成忠 着《设计速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新书2006. 9

[7] 陈新生 着《手绘室内外设计效果图1―设计表现技法丛书》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12

[8] (德)普林斯 / (德)迈那波肯 / 赵巍岩编着《建筑思维的草图表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

五、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铁路老旧小区改造论文题目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街道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具体指导社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要细化整治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权责明确的责任机制,确保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无死角、无盲区。

2、加强宣传,提升素养。

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宣传社区环境专项整治目的、意义和社区环境治理的典型事例,鞭挞不文明行为,努力营造一种“爱环境、保环境”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居民爱社区、爱家园、爱环境、讲文明的思想意识。

3、积极动员。

要做好社区环境治理,还必须要发动群众的力量才行,通过各种方式发动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环境治理工作去,毕竟社区环境治理好了,也是服务于大家的,大家都会谋得其中的福利,相信大家都会积极参与进去,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4、全面整治,加强督查。

对排查出的社区环境难点问题,要加强协调,专人负责整改。要加大督查力度,不定期对社区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务求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充分利用社区公开栏、宣传栏、阅览室、活动广场等平台,提升社区环境专项治理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5、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社区要充分认识这一点,整合资源,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成立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小组,社区主任任组长,抽调一名社区干部为副组长,组长对本辖区卫生工作负总责,副组长负责环境卫生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定期向组长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论文题目又称文题、标题或篇名,对论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需简明、确切、醒目。下面我将为你推荐,希望能够帮到你!

1. 青岛海湾大桥交通工程设计理念及方案探讨

2.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资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 重庆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5. 基于OpenGL的交通工程结构物视景建模软体的开发

6. GPS高程拟合及其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7. 交通模拟技术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 交通工程专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 深圳市交通工程建设 *** 监管研究

10. 在生态脆弱区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恢复研究

11. 交通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

12.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系统设定规模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13. 基于Web的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管理资讯整合系统架构

14. 四川交通工程公司绩效考评体系探讨

15.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资讯平台研究与实践

1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风险评估研究

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案设计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

1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策划问题研究

19. A大型综合交通工程进度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20.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定原则研究

21. 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及关键技术研究

22. 城市快速路控制的若干方法研究

2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

24. 关于车辆当量换算系数的评价与研究

25.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研究

26. 保险在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7. 甘肃交通事故规律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28. 铁路历经城市设站的一般模式分析

29. 城市交通停车问题研究

30. 道路交通事故规律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31.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战略规划及政策研究

3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及软体研究

33.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及交通控制策略研究

3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专案级路面管理系统

35. 基于多种交通方式的客运枢纽交通组织研究

36. 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37.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3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案造价控制研究

39. 呼和浩特市客运出租车发展规模研究

40. 高速公路改扩建期服务质量分析与评价

41. 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研究

42. 城市交通情报板规划及布点研究

4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问题研究

44.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设计

45.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

46. 宁夏交通事故规律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逐步改善我市城乡环境面貌,努力打造全市最干净、最有序、最美丽、最宜居的城乡环境,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德兴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德府办字〔20xx〕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上饶市和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四城同创”,结合“城市管理提质年”、“全民共建、魅力山城”城市形象提升活动和秀美乡村建设,大力开展住宅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建设“宜居德兴、魅力山城”作出贡献。二、整治目标紧紧围绕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物业市场管理,引导物业企业规范经营;加快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建,推广业主自治管理模式,实现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大对小区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小区楼道路乱堆杂物、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用公共空间等问题;健全小区管理制度,培育小区管理示范小区,全面提升我市住宅小区管理水平。三、组织领导成立局住宅小区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杨章志任组长,姜俊、程建红、许国宏、汪家福任副组长,杨允发、徐育建、许华、吴礼平、张敏、袁成为成员,负责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工作。四、整治范围整治范围包括全市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和城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区域。五、整治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综合治理,攻坚克难,深入开展住宅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小区居住环境质量。(一)居住小区环境整治。按照“轻重缓急”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探索居民 、市场、政府多方共同筹措资金机制,加强居住小区物业市场管理,引导物业企业规范经营。按照重心下移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物业管理机制,健全小区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的主体监督、管理作用。落实无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区属地管理责任,鼓励推广业主自治管理模式,新建小区和有条件的老旧小区要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对小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整治小区楼道乱堆杂物、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用公共空间、公用设施老化等问题,建立健全物业企业管理、小区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电梯安全管理等制度,逐年打造一批物业管理示范小区,20xx年,建立物业服务业信用档案体系,城区物业管理示范小区不少于3个。责任领导:姜俊、程建红。责任科室:物业科、执法大队。(二)“棚户区”改造。继续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同步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按照上级下达任务,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责任领导:许国宏、汪家福。责任科室:征收办、保障科、保投公司。六、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由杨章志任组长,姜俊、程建红、许国宏、汪家福为副组长的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有关科室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作为,加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二)加强督导调度。将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进行明察暗访,抽查督查,每季督查一次、通报一次。各责任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要实行工作项目化,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逐个销号。每月5日前局整治办要将上月整治工作情况报送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建立长效机制。要坚持集体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并重,充分结合棚户区改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小区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小区居住环境,全面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确保全市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棚户区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我国的经济正以看得见的速度飞速发展着,很多人都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也在不断进行着,很多城市都对一些地方进行了改进和装饰,让城市整体效果提升了很多,其中对棚户区对改造就是很重要对一部分。一、棚户区的相关信息1、定义“棚户区”,一般指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也即城市中结构简陋,抗灾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无道路、无绿化、无公共活动场地、采光通风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棚户区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2、规划布局重点安排:(1)资源枯竭型城市(2)独立工矿区(3)三线企业集中地区(4)将中国央企在内的国企棚户区纳入规划完善安置住房选点布局: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以原地安置为主,优先考虑就近安置;异地安置的,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地段。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棚户区改造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合理确定安置住房布局。要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推动居住与商业、办公、生态空间、交通站点的空间融合及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鼓励国有林区(林场)、垦区(农场)棚户区改造在场部集中安置,促进国有林区、垦区小城镇建设。二、棚户区改造政策法规是什么?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显示,我国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约改造5000万平方米棚户区,近100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对于棚户区改造,政府在财政投入、建设用地、税费和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2007年至2011年间,政府共安排补助资金730亿元,其中,超过90%的补助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棚户区改造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政府除了鼓励地方实行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土地出让收益返还等优惠政策外,还允许在改造项目里,配套建设一定比例商业服务设施和商品住房,支持让渡部分政府收益,吸引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既使得原棚户区居民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还可以缓解政府筹资压力,提高改造效率。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兼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各地对棚户区改造实行了保底安置,安置标准普遍达到了户均45平方米以上,保证了实施改造后群众居住水平都能明显提高。棚户区改造还要求加强改造建设和安置住房分配过程的公开透明,维护棚户区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分配结果群众满意。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棚户区改造最新政策”的相关信息的介绍。对于棚户区的改造,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在我国经济呈上升阶段的新时期,城市建设尤为重要。在城镇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去到城市里扎根,这就更需要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市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 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对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要符合以下要求: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焦作市棚户区改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焦作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兼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是河南省地级市。

1、棚户区改造,简单的说就是将城镇中的一些危旧住房进行改造,将经济困难的家庭条件改善的,民心工程。而在棚户区内,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人均占有的建筑面积小、房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并不是那么完善,环境卫生无法达到标准。2、进行棚户区改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让城镇的整体发展得以体现。棚户区的改造,让居住于棚户区的居民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和质量,极大程度的体现了公平和公证的原则。

1、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2005年开始,在东北三省实施振兴战略中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东北最为庞大的安居工程,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让200多万居民全部迁入新居的。初步统计,2006年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超过1000万户。2012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独立工矿区转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三位一体”推进,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5年4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国家开发银行时两次要求任务“加码”,棚改要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网等“大配套”建设。2、重要意义:经过2012年到2014年这三年来街道办大面积的实施旧城改造来看,棚户区改造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干部居民的拥护和赞许,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1、棚户区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经过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资产,特别是针对棚户区改造中部分低保户、特困户收入不高、经济条件较差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救助,确保这部分人群能够有房住,从而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2、棚户区改造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棚户区改造首先要解决的是脏乱差面貌和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通过改造,统筹考虑了服务配套和基础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改造项目的实施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既节约了县财政资金的投入,又可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使原来落后的城市面貌变为县城靓丽的风景。3、棚户区改造可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集中连片棚户区的改造可以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最大限度提高出让收益、显化土地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使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以再生和利用,进一步焕发老城区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4、棚户区改造可以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棚户区改造能够拉动建筑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的机会。同时,结合棚户区改造,以土地置换为依托,可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5、棚户区改造可以密切党与居民群众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棚户区改造,使多数普通居民告别低矮破旧房屋,享受到了高楼林立和城市的美化、硬化、亮化和净化,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拉近了政府与居民的距离,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棚户区”:是一种居住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是指城市建成区仍然存在的、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属于棚户区性质的区域,占地面积一般至少在5万平方米左右。对于棚户区改造,中央政府在财政投入、建设用地、税费和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