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初中化学随笔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化学随笔教育论文

中学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主要阐述科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策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

一、价值的意义

价值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说,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而中学化学教育的价值是多维度的、综合的,不是线性的、单纯的。一般认为,有知识价值、技能价值、影视价值,另说有思维价值、科学素养价值、道德价值,还说有观察性价值、表达性价值、选择性价值等。知识价值。就是通过化学课程的教育,学生积累、掌握了一定层次的化学知识,对化学课的内容知道不少,也还记得一些,可以轻松自如的回答问题,应对考试。中学化学教育、课堂训练使得学生熟悉了化学语言,尤其是元素符号及其衍生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若将实验教学环节予以落实,学生能按照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用品,控制实验条件,依规范按步骤顺利完成实验,有系统的详细的观察与记录,撰写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并思考与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实验的教学价值———技能娴熟,验证化学知识及微小实践探究。其实,平常所说的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教育教学的价值实现。应试价值。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教育传统的惰性与政策设计的失衡,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升学竞争是中国孩子面临的残酷现实,应试教育无奈而又必然地蔚为大观着。这样,中学化学教育对广大的学生而言,其价值必然体现为中考与高考中不可或缺的应试利器,正所谓“六减一等于零”。但这只能是转型中国特殊时期的畸变现象,中学化学课程也包括其他各门中学课程的应试价值,不可以被估得过重过高!当前基础教育的状况是如火如荼的应试场景,前述中学化学教育的知识价值、技能价值与应试价值,“轻做重来重亦轻,末当本时本似末”。化学教育的知识与技能靠的是融合一体的教学过程来落实体现,尤其实验技能是化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应试虽必不可少,但只是检测与选拔环节而已。却因为社会的体制,让学生的考试分数表变成了教师、官员、学校乃至政府的绩效榜,这就忽悠了千千万万的学子,本来考试分数在教育的价值体系中不足百分之一的衡重,却疯癫成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干货”。又由于考试方式的限制(仅笔试形式),中学化学的实验技能这一核心价值被选择性丢弃!没有目标就没有过程,没有过程也没有目标。同时,即使是化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过程而空洞死板,学生将学习化学视为畏途,无情趣,无勇气,学过即考,考过却忘!

二、化学教育思维价值

在较抽象的层面思考,中学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也就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思维形式,如理性思维、实证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范畴的更进一步展开讨论须依据心理科学与脑科学等,囿于水平,本文不做太多的延伸。今就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之形象思维提一点见解。第一,化学课程的大量学科用语———化学符号,如元素符号、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它们反映着化学物质的微粒与整体的客观存在、运动及变化。一方面,我们要熟悉这些专业用语的含义与表达规范;另一方面其实更为重要的,如同“睹物思人”般的,对这些用语的看、念、写,大脑中就有化学物质及其运动的微宏观的、动静态的、离合貌的实体想象映射。第二,化学文本如课文、资料书、练习卷上的装置图,不仅能看懂能画出,更要与化学实验室(实验桌)的实际装置实际过程在思维(头脑)中发生映射,就如买票进影院做到“对号入座”。科学素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中学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都承载着这一现时代极其重要的价值追求。中学化学教育的良好效果就是使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价值均衡地增长,协同“理、生、地”等学科,合掌则鸣,双翼则飞。就化学的作用看,我们可以循例说法,随兴悟道。其一,化学实验培养我们科学的洗涤需要讲究针对性与洁净度。应用到日常生活,譬如茶杯,外口上部接触人的口唇,这是擦洗的重点,可许多人都只是用清水或开水晃晃杯的内部,这叫人如何放心?另,水冲不去杯壁的油污,务必用少许肥皂或液态洗洁净擦洗,干净的标志是杯壁不挂水珠只有均匀的水膜,可许多情况是洗后的杯子仍“梨花带雨”,这也是未洗干净的结果。还有,擦洗了唇污与油污的杯子要用流水冲洗,若静水至少换水三遍,每遍沥去脏水,这样,污物的残留就几乎没有了。这里不适用“眼见为净”(眼睛看不到污物就认为净?)的规则。其二,福建漳州前不久(4月6日)发生的古雷半岛PX(对二甲苯)工厂爆炸事件,相信有敏感神经的人,尤其有化学常识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居民外撤18公里,人心惶惶。据资料介绍,该工厂的建设项目曾“计划”落户厦门,拟投资108亿人民币,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注意,全球年产PX3000多万吨),年工业产值800亿元人民币,时为2007年。“旧”事重提,当年有105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厦门市民以“散步”的方式在厦门市政府门前集体表达意见,最终由中央相关部委与福建省协调迁建彰州的古雷(此处实在不太明白)。这105位政协委员的领头羊是大名鼎鼎的中科院院士、厦大教授(也曾任清华教授)、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生命有机磷化学领域的拓荒者赵玉芬女士。之所以这么不嫌麻烦地述说PX工厂、爆炸事件、80万吨、108亿与800亿、105位政协委员的联名、厦门市民的“散步”、赵玉芬院士(也称教授)、有机磷化学等名词与数据,就是试图唤起我们对化学教育的科学素养价值的关注,这种价值支持着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能力,科学素养是知识素养,也是理性素养,让我们面对问题能思考与判断。至于道德价值,本文所涉及的是中学化学教育促成的道德价值。泛义的道德体系,是指从道德情感开始,经由道德价值判断,落实为道德行动,最终体现为道德能力与道德责任,达到道德境界。接受良好的化学教育的人,具有丰富完整的化学素养,理解与评价生活的能力更专业更精准。譬如我们居住的村庄或城市在河流的上游,垃圾产生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与农药及抗生素类的污染的危害会更严重更持久,如何消除或是减少扩散,既关涉经济利益考量也关乎道德价值情怀。废旧电池若没有专门的回收处理,与生活垃圾一起倾倒堆放,典型的就是重金属如镉、汞等的污染,镉污染导致骨痛病,汞污染损害人的神经。首先伤害到的植物、动物形成生态链的污染传递,最终“报应”到人类自身。上游的生活垃圾若是倾倒在下位河岸边,仅就重金属的污染也将危害下游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无论是农业灌溉用水还是生活用水,这种危害是累积着“潜移默化”的。如果是一般公众要呼吁呐喊,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果是决策的参与者更应慎审。农药与医药(抗生素的滥用)同样不可忽视,它们的性能越稳定越产生持久性的危害,尤其污染到地下水就是对千百年后的子孙后代的犯罪,因为这是“断子绝孙”的深重罪孽。无论是上游人的垃圾不规范倾倒,还是当代人的农药与抗生素滥用残留,危害着河流下游生活的人群,危害着我们自身与我们的一代代后人。如果我们坚守作为具备化学素养的人的理性的道德价值底线,我们就可以勇敢的去阻止或柔性的去减轻这些危害的发生,就可以去设计去引领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使之更健康更环保,人类文明的和声就有我们智慧与道德的音韵。

三、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对生活与社会问题做理性的、精准的、系统的观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我们就不会盲从,不会被忽悠被蒙蔽,我们是清醒的,当然有时是焦虑的、痛苦的,但我们是人不是驼鸟!中学化学教育培养的观察价值也即观察能力,是指具备科学的专业的观察视角。譬如中国人的清明上坟山祭祀先祖,当然“没有仪式就没有内容”(易中天语)。可是放鞭炮很热闹却污染空气,烧纸钱更是易引发山林火灾,现在已被政策严格禁止,轻则罚款,重则逮捕拘留。于是人们改用塑料花插在坟头碑前寄托哀思之情。依我们的观察,这也是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因为塑料花极难腐烂,不能与草本泥土同化,逐年积累,既碍观瞻,又是白色污染(此处的白色污染泛指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的丢弃物形成的污染,而不是白颜色的污染!)。所以,新的祭祖形式亟待设计引导,如购买或采摘真的鲜花、水果上祭,习俗接受,科学认同,政策许可,人心安定,环境友好。另外,人类在观察生活,也在彼此交流感受与思想,也在不断的判断中形成共识,并且影响着政策的立意与指向。观察、表达与选择,只是基于人心的文化价值与人类行为的交互作用,这三个概念(即中学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表达价值、选择价值)的内涵重叠度高,只是应用的形式有所差别。故此不多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吴俊明化学教育2002-06-28

2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董昌耀,杨世忠化学教育2002-11-28

摘要: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化学;教育质量

一、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讲出知识的精髓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方法的灵活性,教师要做到自然地衔接各种不同的知识,树立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上课时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详略有序,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注意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设疑的方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利用逻辑思维的力量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工作中,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授课效果。老师不经意间的幽默感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幽默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是教学中的“催化剂”,可以在不经意间使学生牢牢地将知识记住。幽默的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给人愉悦的享受。学生的积极性提上来了,教育的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爱动手,想象力丰富,学习的积极性多依赖于学习的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要优于抽象识记能力。教师有效的诱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对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中学生对化学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好奇心,加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千变万化,引入炫目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利用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一时的好奇心变成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比较抽象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等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丢掉原有的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史知识的补充,结合书中的化学知识介绍科学家探索这部分化学奥妙的轶事,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苯的结构的确定等是科学家日思夜想后在梦中顿悟的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有利于学生解除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坚定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三、重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化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严谨规范地做好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化学这一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真正的课堂不应远离实验,实验才是学生学习最有效、收获最丰富的方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的能力,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中学到化学知识,还可以学到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小结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考刘士荣,朱裕贞大学化学1998-02-28

2、 化学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化学——中学化学应进行绿色化学教育黄尚毅,段巨龙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1999-06-21

初中化学教学随笔(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一次化学评优课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片段:当老师演示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火焰的实验时,出现了意外情况,她第一次将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倾倒向烧杯里,结果两只蜡烛都没有熄灭,听课的学生群中发出“嗡嗡”声,老师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于是她拿起第二瓶二氧化碳又向烧杯中倾倒,这时几十双眼睛都盯着烧杯里的蜡烛,结果更是出人意料,高处的蜡烛先灭了,学生中一片哗然!老师有点不好意思了,她请一名学生上来帮忙又重新点燃了两只蜡烛放入烧杯里的阶梯上,重新演示,低处的蜡烛先于高处的蜡烛熄灭。终于“成功”了!此时从台下传来学生们的一片掌声,老师也如释重负般露出了笑容……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老师锲而不舍的精神的赞许,同时也是为终于见到了实验预想效果而感到高兴,但是作为听课者的我却有了更多的思考。

该实验是想通过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的两个性质,其一是不支持燃烧;二是密度比空气大。教师演示的实验目的也是想让学生从感观上认识此结论。但是由于实验条件或操作方法不同等因素影响,实验现象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只考虑预期效果要与书上的结论保持一致,那学生会对该结论产生怀疑,或者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不管什么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只有这才是真理!而实际上不管出现什么实验现象,事出必有因,如果蜡烛燃烧时间长了,烧杯容积过小,烧杯内温度很高,那二氧化碳是倒不进去的,所以蜡烛不灭;

如果倾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合适,高处的蜡烛先灭掉也有道理,等等。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失败的次数将大大超过成功的次数,没有经过失败或错误的教训而直接从顺利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是脆弱和肤浅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失败的实验或有异常出现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如果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总结经验后重新演示,即使改变了教学计划,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的收获却是很大的,坏事岂不变成好事了吗?

当然每个授课教师都希望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与预期完全一致,但是一旦出现异常,教师必须为过程中所发现的新的或未曾预料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否则我们的学生会因而失去了很多了解或理解化学的机会,教师上课心中要永远装着学生,是为学生在上课。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不时就会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特别是当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时,学生们的思维便会马上发散开来,凭着他们并不丰富的生活经验,讨论着、感叹着,甚至异想天开,发表一些奇谈怪论。可是他们的“高论”有时会扰乱课堂秩序,所提问题也可能会使老师们措手不及,甚至尴尬不己。有些教师顾及面子常会敷衍学生,甚至训斥了事。

我认为面对学生的奇谈怪论、异想天开,教师应该顺势引导,认真分析,从中发现创新的火花,对那些哪怕是稚嫩的创新萌芽进行细心的呵护,决不可去扼杀它们。否则,学生们就有可能就此沉默,从此默守陈规。记得化学课上,学了分子、原子的性质后,就有学生问:“老师,你说分子、原子在不停地运动,那它们运动的能量从哪来?”学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就问:“如果把宇宙做溶剂,各个星球做溶质,老师,你说这算溶液还是悬浊液 ?”无疑这些问题多是很棘手的,有的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办法回答。但是教学中对他们提的问题我总是首先给予肯定、表扬。表扬他们善于动脑筋思考的学风,然后积极协助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当然有时还可以把精彩的提问重新抛给所有学生,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决。以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精心呵护学生们的异想天开时,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提问,只有在肥沃优质的土壤上,创新的幼苗才能进一步大面积萌发。种子萌发后,教师要适时“施肥”,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当然,对于一些旁逸斜出的“枝杈”,我们也要注意及时进行合理的“修剪”,加以正确引导,以培养出“参天大树”。

众说周知,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这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构成了学生成长的人生历程,我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有一些所思、所感、所悟、所获,以下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随笔体验,希望与老师们同学共勉。

1、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真正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教师的言传身教,精心培养和引导出来的,化学教学应从学生感兴趣而又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在前四个单元的教学中,凡是设及到的常见化学变化,教材中的要求是书写文字反应的表达式即可。在教学中我提高了这个要求,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使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纯净物,书写用化学式表达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并且注意了把箭号改成短线的习惯培养。这样做可以减轻《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难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很容易利用纯净物有专门的化学式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在物质分类时区从宏观上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例如学习燃烧与燃料时,我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自然而然主动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堂中。课堂上促使学生超前思维,形成向教师“挑战”的态势,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的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初中生在刚学化学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观察探究实验。教师在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有必要对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应是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并进而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培育满园桃李的同时,也体现并提升着自身生命的价值,完善着自身的人格修养。在新的一学期里,要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的学习化学,带着渴望去探究化学变化中的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化学的大树上采撷更多的果实!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如何进行高一的化学学习呢?我认为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是先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要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时要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看完书后,最好能合上课本,独立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第二步是掌握听课的正确方法,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讨论,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楚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条理,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第三步是课后复习应及时。课后复习时要抓住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上课的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第四步正确对待作业。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做作业,以求理解提高。第五步是课外学习。要逐步掌握科学地学习规律,大好基础,循序渐进,温故知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阅读,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等。课外学习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其次注重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初中化学知识迁移很少,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初中学习更多地体现了思维的直观性经验,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而高中学习更多地要求抽象思维,也就是要具有创新思维的意识,而不是根据经验解决问题。现在的高中教材“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等栏目,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另外,化学课外作业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巧解习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视初高中学习思维品质的差异,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矫正我们的高中学习,选择科学有效地方法,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

最后一点事合理利用时间。高中学习任务比初中重,所以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休息、娱乐也至观重要。

总之,高一新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整个高中的化学学习开好头。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好教师应该既是严师,又是良友。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心理,去激活学生的心。这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情感教育

人的成才有智商、情商和外界因素几个方面协调进行。其中情商的作用不可低估。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惜对子女的财力投资,但许多家长忽略了情感教育;而孩子渴望理解、渴望沟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愿望,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航员。尤其是中等生,他们的智力、能力并不差,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心念不专、思想压力小,所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其它方面都无较理想的成绩。面对他们,我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老师的辛勤和父母的劳苦来感染他们,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师只要掌握差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耐心地辅导和帮助,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差生也是会转变的。课堂提问要照顾差生,让差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即使答不出来也不要训斥,尽量启发他回答出来,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中得到鼓励,增强自信。

教师的课后辅导是转变差生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多鼓励差生提问题。一旦差生提出问题,教师要热情优先给予解答。这对差生精神上是很大鼓舞,同时也是差生转变的开始。给差生讲问题时,要启发诱导差生积极思考,能考虑出答案的,要给予表扬,说他脑子灵、聪明等,以满足中学生强烈的争胜心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验+反思=成长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心理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加强,跟教师生动而善于启发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跟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活跃密切相关。教师除认真设计好每节课外,还要注意化学知识和语言美的关系。例如,讲考试经验时 说我们都是经过分子、原子、离子的高速碰撞,一定会临危不乱,考出高水平。化学知识在教学语言中的运用,新颖、别致,既增强学生学化学的乐趣,又让学生提高了文学修养,领悟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必要性。这种兴趣一旦稳定下来将成为学生学化学的催化剂,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了分子、原子的性质后,就有学生问:“老师,你说分子、原子在不停地运动,那它们运动的能量从哪来?”学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就问:“如果把宇宙做溶剂,各个星球做溶质,老师,你说这算溶液还是悬浊液 ?”无疑这些问题多是很棘手的,有的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办法回答。但是教学中对他们提的问题我总是首先给予肯定、表扬。表扬他们善于动脑筋思考的学风,然后积极协助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当然有时还可以把精彩的提问重新抛给所有学生,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决。以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精心呵护学生们的异想天开时,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提问,只有在肥沃优质的土壤上,创新的幼苗才能进一步大面积萌发。种子萌发后,教师要适时“施肥”,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当然,对于一些旁逸斜出的“枝杈”,我们也要注意及时进行合理的“修剪”,加以正确引导,以培养出“参天大树”

担任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十多年了,早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深深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可对于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却令我头疼不已。因为教材上要求的实验,都专门安排有相应的课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可是因为初三才开化学课,每年的中招考试中化学又是必考科目,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超前教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早早地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就结束了课堂教学进入复习阶段。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必须提前二至三个月结束教学任务。课本上的知识不能不讲,于是好多化学教师就想出了牺牲学生实验课以节省时间的高招。这样一来教学时间是挤出来了些,可学生们却不干了,怨声载道,伴随而来的便是学习化学的兴趣迅速递减,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常在想,难道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改变现状了吗?我在寻找着、探索着、期盼着……

利用假期时间,我翻阅了很多的课改案例,查阅了很多理论书籍,又听看了众多的名师之言。终于有所感悟,似乎找到了解决矛盾的出路。我想自己既然无力改变这个社会,也不可能否定整个应试教学,还是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吧,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式,多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不也很好吗?对于实验课教学我采用多把机会让给学生的做法,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边学边实验,力争做到实验、课程进度两不误。麻烦是多了点,但学生受益了,这不也正是我们老师的期盼吗?

新的化学课程改革是以科学探究为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教师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要使学生转变相应的学习方式。

1、作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造者

以往的教学是一味地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

2、主角变配角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 都被老师禁锢了。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形势变了,由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由学生为教师服务,改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在教学中当做完了实验后,我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他们提了很多,有些甚至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些问题有些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有些只需稍一点拨就可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也是深刻的,并且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被难倒,比如,学生会问一些很难正确回答的问题如:航天飞机外壳是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优点,飞行时候要注意什么,纳米西装怎么发明的,还有怎么鉴别好坏塑料袋,为什么有些布料不着火,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等等从高科技到生活小问题很多很多。我只能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所以,现在的我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我只起一个参考作用。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传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要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新理念更新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要开化。

3、由师变为友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界线非常明确,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接收者,教学过程成了教条形势,老师是传授知识发号司令的先生,这样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的成材。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识上是“引导者”。

比如,我们在学习有机物时,以往的做法是老师先讲解他们的性质异同在哪儿,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讲解的正确性。这样的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一些现象就忽略了,学生在以后遇到新物质就不知从何下手研究,所以新课改下我们是要学生分析他们结构上的异同点然后推测可能的性质差异然后根据推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老师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及时出现,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样不仅使其掌握了这一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掌握一种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出现了笑话,这时不应训斥学生,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耐心听学生说完,并给予鼓励,然后给予纠正.补充。在分组讨论中,要和学生一起讨论,深入群众,才可了解群众,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要在益友的基础上成为他们的良师。

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

随笔行教学论文的写作思路主要是论点论据,将发散思维扩展开来。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科研》这本书,从中领会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作用和重要性,现就将具体心得总结如下第一,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还应当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成功保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一名教师有什么样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教出优秀的学生。为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第二,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需要关怀与温暖,这样才能健 康成长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能坚定目标,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对于问题学生,要更多的关心。赏识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善于使用“表扬的武器”。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自己的思想觉悟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更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责任;使我更加下定了决心严格要求自己,使我更加下定了决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力争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1.短小精悍。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课时,学生就《画龙点睛》一课中“点之即飞去”议论纷纷,于老师写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发谈了“备课要深人才能讲到点子上”的体会。总之,教学随笔短小精悍,是教育应用写作中的轻骑兵。2.迅速及时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3.取材广泛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二、教育随笔的分类(l)教育随笔主要是一种叙事议事的文体,有的讲教为主,有的以议为主,根据叙与议的情况可以分成五类:先叙后议型;先议后叙型;夹叙夹议型;叙事型;议论型。(2)根据随笔的目的意图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类别:有的是针对某种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提出建议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进行批评针相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实例,以供借鉴的。(3)根据所用主要表达方式来分,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有时还有抒情性随笔。记叙性随笔是以记录教育现象为主,议论性随笔以发表观点看法为主,说明性随笔主要是对教学中的问题作的阐释。三、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1.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与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儿童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映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他教育应用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比较而言,教育随笔则更加方便快捷。2.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否适应现代教学,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这些东西用随笔的形式反映出来,对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一定作用。3.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勤奋练笔,教师把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育随笔是教学反思的理性提炼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新课程改革则提出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师者把记写教育随笔作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将一天所见、所想、所读载入日记,这些行动本身就是教育的总结,有助于自身的提高。教育变革的宝藏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经验、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新理念、新见解,可以促进教师对实践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学中重复的失误,如果让教育随笔中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那将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新的境界。撰写教育随笔,记录个人成长的所感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重温旧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师常常会品尝理性的感受,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教师提高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5、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大多教师感到无处入笔,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教育科研论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教学。每一篇教学日记都是颗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连起来就是一个漂亮的项链。把许多日记归纳起来,就成了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没有实际经验感悟,教育科研论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教育随笔随处都可以写,可以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的精彩一笔,也可以是教育教学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组织工作的领悟,也可以是任课教师某一方面败笔的思考;可以写家庭教育,也可以写学校的见闻;或表述,或议论,或呐喊,或助威,所喜、所恶、所思、所见皆可入文。哪怕是点滴小事,都要善于捕捉,记入日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育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愿撰写教育随笔能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

1.短小精悍。

2.迅速及时

3.取材广泛

二、教育随笔的分类

(l)教育随笔主要是一种叙事议事的文体,有的讲教为主,有的以议为主,根据叙与议的情况可以分成五类:先叙后议型;先议后叙型;夹叙夹议型;叙事型;议论型。

(2)根据随笔的目的意图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类别:有的是针对某种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提出建议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进行批评针相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实例,以供借鉴的。

(3)根据所用主要表达方式来分,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有时还有抒情性随笔。记叙性随笔是以记录教育现象为主,议论性随笔以发表观点看法为主,说明性随笔主要是对教学中的问题作的阐释。

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扩展资料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

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

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随笔

教育研究论文与教育随笔的区别

在幼儿园里,幼师教育随笔,是每周都要写的,对于刚毕业的新幼师来说,怎么写教育随笔在上学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人教,只能学着老幼师的样子,自己摸索着写。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写教育随笔。对于一线幼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如读书随笔,如孩子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由于身在幼儿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记教学得失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好题材又诞生了。记教学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孩子情况随机应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师在讲评语言课时,本来先想表扬部分说得好的,再批评那些说得差的,看到孩子那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时,她临时改变主意,选择孩子语言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扬,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孩子们都非常高兴。第二天,很多家长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回来之后,高兴得不得了。而这个孩子原本就是老师准备批评的对象之一。表扬的力量可见一斑。教材是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幼师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

1.短小精悍。

2.迅速及时

3.取材广泛

二、教育随笔的分类

(l)教育随笔主要是一种叙事议事的文体,有的讲教为主,有的以议为主,根据叙与议的情况可以分成五类:先叙后议型;先议后叙型;夹叙夹议型;叙事型;议论型。

(2)根据随笔的目的意图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类别:有的是针对某种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提出建议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进行批评针相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实例,以供借鉴的。

(3)根据所用主要表达方式来分,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有时还有抒情性随笔。记叙性随笔是以记录教育现象为主,议论性随笔以发表观点看法为主,说明性随笔主要是对教学中的问题作的阐释。

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扩展资料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

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

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随笔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1.短小精悍。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课时,学生就《画龙点睛》一课中“点之即飞去”议论纷纷,于老师写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发谈了“备课要深人才能讲到点子上”的体会。总之,教学随笔短小精悍,是教育应用写作中的轻骑兵。2.迅速及时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3.取材广泛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二、教育随笔的分类(l)教育随笔主要是一种叙事议事的文体,有的讲教为主,有的以议为主,根据叙与议的情况可以分成五类:先叙后议型;先议后叙型;夹叙夹议型;叙事型;议论型。(2)根据随笔的目的意图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类别:有的是针对某种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提出建议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进行批评针相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实例,以供借鉴的。(3)根据所用主要表达方式来分,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有时还有抒情性随笔。记叙性随笔是以记录教育现象为主,议论性随笔以发表观点看法为主,说明性随笔主要是对教学中的问题作的阐释。三、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1.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与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儿童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映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他教育应用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比较而言,教育随笔则更加方便快捷。2.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否适应现代教学,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这些东西用随笔的形式反映出来,对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一定作用。3.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勤奋练笔,教师把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育随笔是教学反思的理性提炼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新课程改革则提出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师者把记写教育随笔作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将一天所见、所想、所读载入日记,这些行动本身就是教育的总结,有助于自身的提高。教育变革的宝藏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经验、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新理念、新见解,可以促进教师对实践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学中重复的失误,如果让教育随笔中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那将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新的境界。撰写教育随笔,记录个人成长的所感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重温旧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师常常会品尝理性的感受,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教师提高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5、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大多教师感到无处入笔,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教育科研论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教学。每一篇教学日记都是颗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连起来就是一个漂亮的项链。把许多日记归纳起来,就成了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没有实际经验感悟,教育科研论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教育随笔随处都可以写,可以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的精彩一笔,也可以是教育教学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组织工作的领悟,也可以是任课教师某一方面败笔的思考;可以写家庭教育,也可以写学校的见闻;或表述,或议论,或呐喊,或助威,所喜、所恶、所思、所见皆可入文。哪怕是点滴小事,都要善于捕捉,记入日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育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愿撰写教育随笔能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随笔类似于感受,心里想什么说什么。读书笔记有一定格式,字数在三到四百字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初中化学

中学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主要阐述科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策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

一、价值的意义

价值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说,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而中学化学教育的价值是多维度的、综合的,不是线性的、单纯的。一般认为,有知识价值、技能价值、影视价值,另说有思维价值、科学素养价值、道德价值,还说有观察性价值、表达性价值、选择性价值等。知识价值。就是通过化学课程的教育,学生积累、掌握了一定层次的化学知识,对化学课的内容知道不少,也还记得一些,可以轻松自如的回答问题,应对考试。中学化学教育、课堂训练使得学生熟悉了化学语言,尤其是元素符号及其衍生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若将实验教学环节予以落实,学生能按照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用品,控制实验条件,依规范按步骤顺利完成实验,有系统的详细的观察与记录,撰写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并思考与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实验的教学价值———技能娴熟,验证化学知识及微小实践探究。其实,平常所说的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教育教学的价值实现。应试价值。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教育传统的惰性与政策设计的失衡,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升学竞争是中国孩子面临的残酷现实,应试教育无奈而又必然地蔚为大观着。这样,中学化学教育对广大的学生而言,其价值必然体现为中考与高考中不可或缺的应试利器,正所谓“六减一等于零”。但这只能是转型中国特殊时期的畸变现象,中学化学课程也包括其他各门中学课程的应试价值,不可以被估得过重过高!当前基础教育的状况是如火如荼的应试场景,前述中学化学教育的知识价值、技能价值与应试价值,“轻做重来重亦轻,末当本时本似末”。化学教育的知识与技能靠的是融合一体的教学过程来落实体现,尤其实验技能是化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应试虽必不可少,但只是检测与选拔环节而已。却因为社会的体制,让学生的考试分数表变成了教师、官员、学校乃至政府的绩效榜,这就忽悠了千千万万的学子,本来考试分数在教育的价值体系中不足百分之一的衡重,却疯癫成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干货”。又由于考试方式的限制(仅笔试形式),中学化学的实验技能这一核心价值被选择性丢弃!没有目标就没有过程,没有过程也没有目标。同时,即使是化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过程而空洞死板,学生将学习化学视为畏途,无情趣,无勇气,学过即考,考过却忘!

二、化学教育思维价值

在较抽象的层面思考,中学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也就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思维形式,如理性思维、实证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范畴的更进一步展开讨论须依据心理科学与脑科学等,囿于水平,本文不做太多的延伸。今就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之形象思维提一点见解。第一,化学课程的大量学科用语———化学符号,如元素符号、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它们反映着化学物质的微粒与整体的客观存在、运动及变化。一方面,我们要熟悉这些专业用语的含义与表达规范;另一方面其实更为重要的,如同“睹物思人”般的,对这些用语的看、念、写,大脑中就有化学物质及其运动的微宏观的、动静态的、离合貌的实体想象映射。第二,化学文本如课文、资料书、练习卷上的装置图,不仅能看懂能画出,更要与化学实验室(实验桌)的实际装置实际过程在思维(头脑)中发生映射,就如买票进影院做到“对号入座”。科学素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中学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都承载着这一现时代极其重要的价值追求。中学化学教育的良好效果就是使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价值均衡地增长,协同“理、生、地”等学科,合掌则鸣,双翼则飞。就化学的作用看,我们可以循例说法,随兴悟道。其一,化学实验培养我们科学的洗涤需要讲究针对性与洁净度。应用到日常生活,譬如茶杯,外口上部接触人的口唇,这是擦洗的重点,可许多人都只是用清水或开水晃晃杯的内部,这叫人如何放心?另,水冲不去杯壁的油污,务必用少许肥皂或液态洗洁净擦洗,干净的标志是杯壁不挂水珠只有均匀的水膜,可许多情况是洗后的杯子仍“梨花带雨”,这也是未洗干净的结果。还有,擦洗了唇污与油污的杯子要用流水冲洗,若静水至少换水三遍,每遍沥去脏水,这样,污物的残留就几乎没有了。这里不适用“眼见为净”(眼睛看不到污物就认为净?)的规则。其二,福建漳州前不久(4月6日)发生的古雷半岛PX(对二甲苯)工厂爆炸事件,相信有敏感神经的人,尤其有化学常识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居民外撤18公里,人心惶惶。据资料介绍,该工厂的建设项目曾“计划”落户厦门,拟投资108亿人民币,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注意,全球年产PX3000多万吨),年工业产值800亿元人民币,时为2007年。“旧”事重提,当年有105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厦门市民以“散步”的方式在厦门市政府门前集体表达意见,最终由中央相关部委与福建省协调迁建彰州的古雷(此处实在不太明白)。这105位政协委员的领头羊是大名鼎鼎的中科院院士、厦大教授(也曾任清华教授)、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生命有机磷化学领域的拓荒者赵玉芬女士。之所以这么不嫌麻烦地述说PX工厂、爆炸事件、80万吨、108亿与800亿、105位政协委员的联名、厦门市民的“散步”、赵玉芬院士(也称教授)、有机磷化学等名词与数据,就是试图唤起我们对化学教育的科学素养价值的关注,这种价值支持着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能力,科学素养是知识素养,也是理性素养,让我们面对问题能思考与判断。至于道德价值,本文所涉及的是中学化学教育促成的道德价值。泛义的道德体系,是指从道德情感开始,经由道德价值判断,落实为道德行动,最终体现为道德能力与道德责任,达到道德境界。接受良好的化学教育的人,具有丰富完整的化学素养,理解与评价生活的能力更专业更精准。譬如我们居住的村庄或城市在河流的上游,垃圾产生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与农药及抗生素类的污染的危害会更严重更持久,如何消除或是减少扩散,既关涉经济利益考量也关乎道德价值情怀。废旧电池若没有专门的回收处理,与生活垃圾一起倾倒堆放,典型的就是重金属如镉、汞等的污染,镉污染导致骨痛病,汞污染损害人的神经。首先伤害到的植物、动物形成生态链的污染传递,最终“报应”到人类自身。上游的生活垃圾若是倾倒在下位河岸边,仅就重金属的污染也将危害下游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无论是农业灌溉用水还是生活用水,这种危害是累积着“潜移默化”的。如果是一般公众要呼吁呐喊,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果是决策的参与者更应慎审。农药与医药(抗生素的滥用)同样不可忽视,它们的性能越稳定越产生持久性的危害,尤其污染到地下水就是对千百年后的子孙后代的犯罪,因为这是“断子绝孙”的深重罪孽。无论是上游人的垃圾不规范倾倒,还是当代人的农药与抗生素滥用残留,危害着河流下游生活的人群,危害着我们自身与我们的一代代后人。如果我们坚守作为具备化学素养的人的理性的道德价值底线,我们就可以勇敢的去阻止或柔性的去减轻这些危害的发生,就可以去设计去引领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使之更健康更环保,人类文明的和声就有我们智慧与道德的音韵。

三、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对生活与社会问题做理性的、精准的、系统的观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我们就不会盲从,不会被忽悠被蒙蔽,我们是清醒的,当然有时是焦虑的、痛苦的,但我们是人不是驼鸟!中学化学教育培养的观察价值也即观察能力,是指具备科学的专业的观察视角。譬如中国人的清明上坟山祭祀先祖,当然“没有仪式就没有内容”(易中天语)。可是放鞭炮很热闹却污染空气,烧纸钱更是易引发山林火灾,现在已被政策严格禁止,轻则罚款,重则逮捕拘留。于是人们改用塑料花插在坟头碑前寄托哀思之情。依我们的观察,这也是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因为塑料花极难腐烂,不能与草本泥土同化,逐年积累,既碍观瞻,又是白色污染(此处的白色污染泛指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的丢弃物形成的污染,而不是白颜色的污染!)。所以,新的祭祖形式亟待设计引导,如购买或采摘真的鲜花、水果上祭,习俗接受,科学认同,政策许可,人心安定,环境友好。另外,人类在观察生活,也在彼此交流感受与思想,也在不断的判断中形成共识,并且影响着政策的立意与指向。观察、表达与选择,只是基于人心的文化价值与人类行为的交互作用,这三个概念(即中学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表达价值、选择价值)的内涵重叠度高,只是应用的形式有所差别。故此不多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吴俊明化学教育2002-06-28

2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董昌耀,杨世忠化学教育2002-11-28

摘要: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化学;教育质量

一、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讲出知识的精髓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方法的灵活性,教师要做到自然地衔接各种不同的知识,树立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上课时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详略有序,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注意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设疑的方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利用逻辑思维的力量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工作中,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授课效果。老师不经意间的幽默感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幽默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是教学中的“催化剂”,可以在不经意间使学生牢牢地将知识记住。幽默的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给人愉悦的享受。学生的积极性提上来了,教育的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爱动手,想象力丰富,学习的积极性多依赖于学习的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要优于抽象识记能力。教师有效的诱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对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中学生对化学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好奇心,加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千变万化,引入炫目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利用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一时的好奇心变成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比较抽象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等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丢掉原有的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史知识的补充,结合书中的化学知识介绍科学家探索这部分化学奥妙的轶事,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苯的结构的确定等是科学家日思夜想后在梦中顿悟的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有利于学生解除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坚定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三、重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化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严谨规范地做好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化学这一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真正的课堂不应远离实验,实验才是学生学习最有效、收获最丰富的方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的能力,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中学到化学知识,还可以学到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小结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考刘士荣,朱裕贞大学化学1998-02-28

2、 化学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化学——中学化学应进行绿色化学教育黄尚毅,段巨龙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1999-06-21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一(1)。题目: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彰显初中化学学科之价值。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将化学学习联系日常生活的关键,为此,我们教师应当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统筹实验教学的时间与手段,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让初中化学的教学能够得到顺利进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自己在化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学习。化学是一 门 以 实 验 为 主 的 学 科,借 助 实 验 教 学 既 能突出学科特点,又能 培 养 学 生 的 化 学 学 科 素 养。在 实 验中也利于培养学 生 的 细 心 观 察 能 力,通 过 实 验 渗 透 严 谨方法,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求真素质。基于此,文章将围绕课中开展趣味实验,将化学知识具体化,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展开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一、课中开展趣味实验,将化学知识具体化。“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座不可或缺的将理论与实践相连的桥梁,做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为学生学好化学铺平道路。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而且自身就具有知识点分散与易混淆的特性,我们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化学,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化学知识相对抽象与难懂,不利于学生们的记忆与理解。如对于很多化学反应现象与原理,教师仅仅进行讲授式的教学,对相关知识点不进行深入展开,那么肯定不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效,而且还会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厌烦感。故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对趣味性实验的相关应用,通过将复杂难懂的知识具象化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会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基本理论和实验能力。二、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学生探索精神。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引入到化学实验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分析“溶液”章节时,引导学生一起联系生活中的蔬菜,比如“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使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等。在做“鸡蛋壳的成分与性质研究”的实验时,也可用鸡蛋进行探究实验活动,通过实验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洗净的鸡蛋壳研碎,分别放入甲和乙试管中,分别向甲和乙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和稀盐酸,再用两只气球分别套在试管口,观察实验现象,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更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获得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实验的有效开展能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结合化学内容,教师可以多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时,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与氢气的制取装置,当理清楚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思路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动手操作,待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推荐成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师生共同评价。自主探讨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教师也要多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多创造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手脑并用的实践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化学实验过程相对复杂,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独自进行实验操。例如,在“FeCl3”中加入铁粉,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当学生完成观察后,提问让学生思考,验证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在进行镁、铝、铁、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相关事项,这样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鼓励学生多操作,在操作中去感受化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实验作为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要给予足够重视,还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作为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制定明确的实验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求真,严谨的精神,以此促进初中生化学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好铺垫。参考文献:[1]雷宇,张文华,彭慧。“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渗透微格教学原理的探究教学模式[J].化学教育,2012(7)。[2]杨明生,关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报告[J].化学教育,2012(1)。[3]王春。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探讨[J].化学教学,2009(7)。[4]周志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7)。[5]闫芳,郝轶鸣。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想法[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50-51.

化学 教育 能够帮助未来的人们更好地适应化学化的社会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讲到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问题想提出来和同志们商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及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等问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高的表现。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 方法 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也在逐渐减少至最低程度。从这个意义讲,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化学教师如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一方面,考试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自学、思维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能力(图片观察除外)、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难以通过考试检测,但学校及教师是不是只要抓住了“对付考试”就抓住了一切呢?显然是行不通的,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不再单纯看升学率,同样,学校评价教师也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尺度。第二, 经验 表明:化学教师除了上好课外,也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等诸方面的进步。即素质教育抓好了,考试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相反,倘若对大纲所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常识性介绍”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视为多考与少考、重点考与非重点考、考与不考来组织教学是有害的,即那种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做法应理智地予以摒弃。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为的或心理的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而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迅速发展,非智力因素逐渐形成、发展和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

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而非智力因素则认其自然地发展,认为后者是学校和教师所管不了的,是社会和家长的事情。另一种态度则认为非智力因素也要像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样,使之与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的发展。有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人的心理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任何一方出现“病症”,都会抑制另一方面的健康发展。非智力因素应如何培养呢?它与智力因素一样,同样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

如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 爱好 →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又如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形成也有一个知、情、意、行的谐调统一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存在着一个开发和引导、稳定和巩固、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反复性,此外,也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让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其心理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发展。

三、化学教学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

前面讲过,“双基”教学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实验教学

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呢?通过“打开试剂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是否可以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习惯呢?至于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就不再赘述了。

(二)重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采的。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 魔术 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参观化工厂、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等活动。就拿这次全区义务教育化学样本班研讨会期间组织教师们参观遂川火柴厂来说,与会者亲眼看到小小的一根火柴,制造出来竟要这么多的设备和工序!不仅验证了课本上写的:火柴盒侧面所涂物质是红磷、三硫化二锑等混合物,火柴头上的物质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磺等,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而且还体验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时,同样还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也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智慧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伟大创业精神。这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取得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效果。

(三)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

现在谁都知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来培养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特别建议: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思考性、可读性强。且正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 课前预习 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图象图画、数据等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指导练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免入题海之苦。这里若将习题分为两类的话,一类则是为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新学知识,使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同化后,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即所谓“形成性练习题”。另一类则是提高题,即对某一知识点从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使解题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需要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使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等各种思维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是要通过典型习题讲解,不仅教给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练习之后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因此,每做完一道习题应该进行一番反省思索工作,如这一问题我是怎样解决的,应用了哪些相关知识?我是怎么想到这种解决办法的?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

综上所述,有关在化学教育中突出素质教育的问题,一要提高认识,二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育生命意识

论文摘 要:化学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课程,在化学的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化学了解生命,认识思考生命的重要意义。由于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不同,现有的生命教育也各不相同。通过对生命意识的诠释,把人们的终极追求目标作为生命教育的理念,同时,把认知、情感、行为这三方认识作为化学教育中生命意识教育的构造维度。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及能量变化的学科,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生命研究与化学研究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教育不仅仅是化学科学 文化 知识的传输,也是在传递对世界、生命价值的认知过程,生命价值的体现也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有价值事物的前提与先决条件,所以生命意识教育就是主要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其他存在的生命。

一、结合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化学与生命的密切关系是作为化学教育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如果把生命意识仅作为一个概念来理解那是远远还不够的,生命意识毕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展现的现象,特别是对人的生命,不仅是作为具有生命特征的个体而鲜活存在的,更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最终意义而存在的理念。而化学发展史却有很多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化学家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例如:教师在传授原子论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著名的原子论创始人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他深信“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并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他治学的座右铭,最终可以自学成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教育进行意志品质的思想教育,让人们可以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坚持,也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充分运用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 教育

在化学教育中可以透视出对生命意识的教育,利用化学与生命相关的丰富资源让人们认识生命和对生命的理解。生命意识是指人对生命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存在意识和价值意识两个方面。存在意识是人对生命存在的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价值意识则是指人在生命存在的基础上,通过 社会实践 去实现生命价值的自觉意识。在化学中涉及生命知识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与生命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教授氯气相关知识的时候,结合录像播放氯气泄漏所引起的人员伤亡以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氯气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再如:在制造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铜与硝酸、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这些气体容易污染教室和实验室的空气,也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这也需要让学生做到不留多余污染物,并且一定要把残余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通过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进行化学的妥善处理,以便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对这些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和珍惜生命的意义,从而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活和对生命意识的正确认识。

三、化学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意识教育的情感维度

化学教育与生命意识的情感态度,可以激发人们探索化学与生命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来认知生命的规律、实施对生命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情感态度有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探索把化学原理与规律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对生命的认知度,并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形成良好的保护生命的意识。反之,负面的消极的情感态度,不利于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通过了解生命意识的复杂结构,体会生命的珍贵与脆弱,才会欣赏出生命的美丽,从而养成对生活情感的积极态度,升华对生命的美好憧憬。

总之,化学教育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具,它还是要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的关怀的基础上的。生命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的生命,生命意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生命的价值与教育统一起来,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关于生命意识的问题,实现对生命的保护,促使心灵完善,达到提升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荪萸.化学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课程与教学论,2009.

[2]李清秀.化学与生命教育把文化基因根植入心灵之中[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3]程锡俊.对学校教育中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

化学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2. 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3. 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4. 浅谈化学教育学论文

5. 有关化学教学论文

6. 化学教学综述论文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素质教育中,化学实验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内容所无法取代的。实验具有直观性,符合中学生的认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的外部属性以及物质的变化产生的各种现象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从而得出新的结论。有些演示实验,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设想,观察分析、归纳而形成理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如在讲授活泼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并配合相应的尝试实验: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铁片上有铜析出)?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是否有铜析出?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无铜析出)?为什么?经过分析、归纳使学生找出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特点,然后得出结论:活泼的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是金属先与盐溶液中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并不符合“金属+盐——新金属+新盐”,从而使学生对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以上说明,以实验观察获得感性材料为基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的。在做实验时,不要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上机械重复,更不能让学生在实验室照方抓药,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实验过程中,从实验药品取用的多少,仪器的选择和安装、实验条件的控制,都离不开思维对操作的支配作用。所以说,实验过程中要进行思维,思维反过来又支配实验活动,注意到这一点,将有助于实验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观察能力只有通过观察本身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在观察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明确观察目标。例如在演示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有催化作用实验时:给二氧化锰加热,让学生观察有没有氧气产生;给氯酸钾加热,让学生观察加热到什么程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重取氯酸钾加热并迅速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让学生观察,观察后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二氧化锰本身不能分解产生氧气,但它可以使氯酸钾在低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起了催化的作用。通过这种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可以避免学生观察时的盲目性,并克服随意性,从而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得出科学而准确的结论。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观察,比如怎样读取数据,怎样观察某反应颜色、状态的变化等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地及时地表扬那些观察全面、耐心、仔细的同学,促使他们形成细致、全面观察的良好习惯,为将来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和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属于动作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所构成,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合乎法则的随意行动。要掌握这种技能,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在头脑中建立操作表象和操作要领;二是把头脑中的操作表象和要领要付诸实践;三是学会至熟练,即经过一定次数的练习后,能够从靠意识控制到独立正确地完成操作,进而靠动作控制,自如地正确地完成操作。这种技能只有靠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各种仪器,而且要说明这样操作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操作时能规范地进行。操作时教师要亲自指导学生,纠正不对的操作步聚,讲授错误操作的后果。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为什么应该先检验氢气的纯度,为什么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停止加热了为什么还要通氢气?通过学生积极思维后,再渗透到实验全过程中,有利于实验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另外,实验中不仅要强化中学教材中规定实验操作训练,还应注意一些基本的、带普遍性的实验练习,特别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操作技能后,教师要设计一些要代表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技能。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实验用品,让他们来证明氯酸钾中既有氧元素,又有氯元素。通过对这些实验的练习,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上达到灵活、准确、快速、协调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将学生积极的思维渗透到实验技能的全过程中去、更有利于实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本上有些化学实验,无论是淙实验也好,还是家庭小实验也好,仍有不足之外,如现象不明显、步骤复杂、装置不合理等。当教师做完实验后,可以启发并鼓励学生对所做过的实验提出更合理、更科学的见解。例如,做利用氢气吹肥皂泡这个实验时,教材上用尖嘴玻璃管来吹,吹的泡泡小而不连续,还容易破裂。而有的学生却用小孩子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管代替玻璃管来吹,结果吹出的氢气泡连续且体积大,不易破裂,效果十分理想。遇到此类情况,要立即表扬他们。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培养学生化学能力是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作者:肖梅(南京晓庄学院 化学专业 09师范班) 指导老师:龙琪[摘要] 本文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比重变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实施建议并举例剖析了如何开发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对化学教育中化学史资源的利用不当之处提出了些许建议。[关键词] 化学教材;化学史;教学资源一. 前言 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史”。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J.Conant)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陆续开始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也陆续获得了成功。中国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化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少儿期,还是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东西更能刺激其大脑兴奋.化学史教育,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史作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 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 为其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促进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 它能够说明科学之意义, 科学之功能和方法, 科学之逻辑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含义, 科学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学对于思想净化和文化整体化之重要意义。”可知化学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呈现方式(一)应用现状 开展化学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认。但是,化学史的教学功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以老师是否在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化学史的教育教学,以及得到的效果来看。而化学史教育教学开展状况可以通过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程度得以反映。 图1 教师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 从表中可知,54%的教师从不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偶然使用化学史的教师仅占调查总数的43%,而经常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仅为3%。由此可见,当我国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参考了一些文献整理得出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认识。表格设计是以教学论过程为主要依据,从中学“教”与“学”的实际出发,通过人员、物质、信息3个方面来全面寻求原因。 表1: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的认识调查表 完全同意 同意 中立 反对⒈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 12 (30 %) 6 (15 %) 2 (5 %) 20 (50 %)⒉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点较少 20 (50 %) 16 (40 %) 1 (2. 5 %) 3 (7. 5 %)⒊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题容易 24 (60 %) 15 (37. 5 %) 1 (2. 5 %) 0 (0 %)⒋化学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30 (75 %) 10 (25 %) 0 (0 %) 0 (0 %)⒌化学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1 (52 %) 16 (40 %) 2 (5 %) 1 (2. 5 %)⒍对学生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学的知识 12 (30 %) 10 (25 %) 2 (5 %) 16 (40 %)⒎对教师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教的内容 15 (37. 5 %) 12 (30 %) 1 (2. 5 %) 12 (30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表明,中学化学教师普遍认为重视和加强化学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受“中考指挥”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一部分教师认为中考、高考中涉及化学史知识的考点较少,考题容易,教师只须念念教材,学生只须背背考点,所以教也容易,学也容易;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要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化学史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5种方式: ( 1) 作为引入新知识的背景素材; ( 2) 作为例题与练习题; ( 3) 作为相关资料插入; ( 4) 作为扩展性阅读材料; ( 5) 作为科技活动素材。并且指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引入科学史, 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科学史不应作为新的知识点来考核, 其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以及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来体现。 表2 人教版中化学史 章节 化学史的 主要内容 化学史的 切入点 化学史的 呈现方式 绪言 火的发现和利用及一些古代物品;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及原子和分子的构成;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一单元 课题2 炼丹术和炼金术、早期的化学实验室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二单元 课题1 拉瓦锡及氧气的发现、空气的成分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三单元 课题1 拉瓦锡、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及水的组成 资料 文字 第四单元 课题1 院士张青莲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四单元课题2 道尔顿及元素符号 资料 文字,图片第五单元课题1 拉瓦锡及质量守恒定律 资料 文字,图片第六单元课题1 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 化学•技 术• 社会 文字,图片第六单元 课题1 课后习题 石墨炸弹 习题 文字 第六单元 课题3 温室效应 正文 文字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的利用 正文 文字,图片 第七单元 课题2 能量及我国古代烧制陶器 正文 文字,图片第七单元 课题3 雕像及酸雨的危害 活动与探究 图片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青铜奔马;沧州铁狮;铅的利用 正文 图片,文字第八单元 课题3 我国古代炼铁 正文 图片第十一单元课题1 大理石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应用 正文 图片第十一单元课题1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十一单元课题2 18 世纪化学肥料的使用 正文 文字第十一单元课题2 物质的分类 拓展性课题 文字第十二单元课题3 导电材料;纳米材料 化学•技术• 社会 文字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教材多以插图和阅读材料的方式呈现。插图所展示的化学史内容广泛, 涉及化学家肖像、实验仪器设备、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实物。插图与正文内容互为补充, 生动形象地说明或解释知识, 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其次, 插图与课文文字的合理搭配, 使教材在视觉上显得图文并茂、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和谐美, 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阅读材料是课文正文内容的拓展。由于受教材篇幅和学科知识结构的限制, 一些化学史素材不便出现在课文正文中, 所以教材中在课文正文旁边或课后设置了各种栏目 ,如“ 资料”栏目, 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对课文正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 开阔学生视野, 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课文正文知识严谨的逻辑结构, 突出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三. 教材中化学史材体现的不足之处 2001年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更多样化,内容更丰富,在文内增加了不少插图和实物照片。如:彩陶、古画、雕像,透明金刚石薄膜等,在加上适当的文字说明或描述,把化学史知识融汇在各单元各课题中,画面色彩明丽,其真实、直观、亲切、深刻,比文字更有说服力,使得化学史知识更直观易懂,更接近于生活,能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便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等学习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2],但就化学史材内容、呈现形式、分布等还有某些不足之处。(一)化学史材过于粗略表1化学史在近年教科书中所占比例版本 1978 1982 1987 1994 2001 2001(新课标)比例 5% 15% 15% 31% 32% 50% 由表中可看出从1978年到2001年的新课标教材中化学史材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可以感受到化学史教育的重要性已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中。但纵观教材可以发现化学史材都经过编写者的改动,讲得过于粗略,使本应该达到在潜移默化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目的完成不了。例如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他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化学式为O2),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我们都知道拉瓦锡开始并没有将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称作氮气,在1791年夏比塔才称它为氮气;也没有“氧气”,拉瓦锡称它为“弹性流体”,是后人在后来的不断摸索中定义了氧气。加上这样的信息占不了多少空间而且简单易懂,加上去并不麻烦,可以给学生暗示科学的发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得到结果。(二)关于化学史的习题过少鲁教版教材为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在课后以练习题目的方式呈现了另一则化学史素材: 波义耳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而进行的实验。教材利用这则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对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的原因做出分析。利用练习题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化学史素材中的事件做出分析与评价, 不但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巩固所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为逐步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打下基础。化学史素材成为“静态”科学成果和“动态 ”过程与方法的载体, 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自然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的催化剂。而人教版关于化学史的习题少之又少,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忽视化学史。(三)教材中的化学史涉及到的中国人物较少 与我国有关的化学史素材(明确指出的)在化学教材的化学史中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然而,在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人物的名称却是凤毛麟角。这不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利于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化学史料在教材中分布不均衡从化学史素材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化学史料在三种版本的教材中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在化学史料广泛地融入教材的基础上,化学史料并未覆盖教材中的所有章节,每种版本的下册涉及的化学史较少。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化学史料存在着较为集中的现象,如上教版中第三章第二节中原子中有关化学史的内容,阅读材料三处,图片7幅,涉及化学家4个。化学史料的过于集中造成了化学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的浪费。四 对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功能开发的建议与思考现在国内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习题运用,用化学史来强调化学家们的天资聪颖和勤奋。忽视化学家的错误,研究的艰辛,也就是化学家们的“人性”,使化学家这一职业离学生越来越远。(一) 教师应精心创设习题情景,进一步在习题中开发化学史教育功能 运用化学史创设习题情境是将化学史引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优点在于不仅可以是本来枯燥、无味的习题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来自化学史的熏陶与教育。鉴于教材中的化学史料普遍存在“有而不足”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挖掘化学史料素材编制习题,弥补教材中化学史习题的匮乏。教师在编制习题时,要选择一些典型的化学史料的素材,选材不仅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一定是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或突破性作用的内容, 如元素和物质发现史、化学概念和理论发展史、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等。编制习题时,还应围绕“科学事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条主线展开。这条主线涉及的四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它既是科学史内容的核心,也是教学与训练、评价的主线。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角度获得全面发展。此外,编制习题时应根据化学史教学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层次的题型,体现不同层次的教育功能。可以是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小论文或问题解决等多种题型。(二)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化学史料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程中进一富 虽然教材中的化学史料是教材编辑者立足于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材中的化学史史料是“取之能用,用之有效”的。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化学史料的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其教育功能的发挥,这些史料的内容有待进一步丰满。在使教材中的化学史史料丰满起来的过程中,不一定使其完整无缺,重要的在于凸显其教育功能,使学生真正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如鲁教版第七单元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仅在挑战自我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教育意义不大,若能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实验探究后再以文字加反应原理呈现,学生就更能理解其本质,更好地掌握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这一知识点。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史料在教材中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各个学校的资源条件不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情况各异、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爱好和心理发展特点等都有差异,这些因素影响着化学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基于这点考虑,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该在化学史的呈现方式上下功夫。(三) 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我国的化学史料和人物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财富,与化学有关的历史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造纸术,声名远播的中国瓷器,中国炼丹家的发现……这些都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不朽的荣耀,其中都闪烁着化学的光芒。教材中关于我国的化学史的数量还算差强人意,但是我国化学家的名字确是少之又少。为了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适当增加我国的化学史和有关人物的名称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如此,我国历史名人在教材中的出现还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可以参考引入的人物很多,如东汉时期的炼丹家魏伯阳,晋代炼丹家葛洪,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四)加强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将化学史教育推广到整个科学史教育层面,从实践方面来看,尽管在科学史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无论在课程标准还是在教材中都有着明显地体现,但是科学史教育并没有形成一种主流。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广大科学教师本身没有受到多少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育。正像BAAS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份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他们(科学教师)的行为和思想都是职业训练的结果,缺少对科学本质和目的的理解”。因此,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功能的开发除了受到教材自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外,最大的问题是多数的中学化学教师本身缺乏化学史的背景知识。这些教师本身在学习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化学史,也很少从化学史的相关教材中得到启发。因此,他们在成为教师后就很少愿意用化学史来教学,或很少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有关化学史内容的教学。因此,通过再培训、教师间交流等形式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积极探索有绩效的化学史教育,是充分挖掘化学史的教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参考文献:[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2]. [英] J.R.柏廷顿著 胡作玄译化学简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p.107-108[3]. 许青锋.化学教学应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教学探新[4]. 杨艳丽 .任志鹏. 中学化学中化学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化学教育,2005.(10) 46-47[5]. 杨庆元.中学化学史教育综述.化学教育,2006.(11) 61--62[6]. 王秀红,于建军.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化学教育,2009.(2) 71--73[7]. 孟献华.中学化学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的调查与分析.化学教育,2005.(2) 48--50[8]. 毕华林,辛本春.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编排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8 .3(28) 63--65[9]. 李艳梅, 郑长龙, 李德才.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化学教育,2007 .(5) 61--63[10]. 赵永芹.谈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史教学. 理科教学探索,2007[11]. 魏少红,牛晓玉.谈化学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安阳大学学报[12]. 王旭东,荆黎田.谈化学史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文化教育 ,2007[13]. 王伟群,王慧.让化学家的真善美走进化学课堂.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报,2003 [14]. 刘霖.巧用化学史培养创造性.化学教育,2003.36(5)[15] 张成山.浅析如何进行化学史的教育.高校理科研究,2003[16]. 刘传银,薛梅,杨晓芳.浅谈化学史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 马刚,向炳莲.论化学史的素质教育功能.化学教育,2000[18]. 马磊.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08[19]. 曾凡芝.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柳州师专学报,2003[20]. 韩永娟.化学史料在中学化学中的教学功能释例.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1]. 郭瑞斌,徐大仁,莫尊理.化学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特点及途径.化学教育,2007[22]. 刘前树,邱道骥.化学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化学教育,2007[23]. 关婷婷,苏育志,常向阳.化学史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功能. 广东化工,2005[24]. 梁建军.化学史:教育理解科学本质的切入口.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5]. 梁建军.化学史教学在学生理解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

中学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主要阐述科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策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

一、价值的意义

价值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说,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而中学化学教育的价值是多维度的、综合的,不是线性的、单纯的。一般认为,有知识价值、技能价值、影视价值,另说有思维价值、科学素养价值、道德价值,还说有观察性价值、表达性价值、选择性价值等。知识价值。就是通过化学课程的教育,学生积累、掌握了一定层次的化学知识,对化学课的内容知道不少,也还记得一些,可以轻松自如的回答问题,应对考试。中学化学教育、课堂训练使得学生熟悉了化学语言,尤其是元素符号及其衍生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若将实验教学环节予以落实,学生能按照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用品,控制实验条件,依规范按步骤顺利完成实验,有系统的详细的观察与记录,撰写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并思考与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实验的教学价值———技能娴熟,验证化学知识及微小实践探究。其实,平常所说的达到教学目标,也就是教育教学的价值实现。应试价值。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教育传统的惰性与政策设计的失衡,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升学竞争是中国孩子面临的残酷现实,应试教育无奈而又必然地蔚为大观着。这样,中学化学教育对广大的学生而言,其价值必然体现为中考与高考中不可或缺的应试利器,正所谓“六减一等于零”。但这只能是转型中国特殊时期的畸变现象,中学化学课程也包括其他各门中学课程的应试价值,不可以被估得过重过高!当前基础教育的状况是如火如荼的应试场景,前述中学化学教育的知识价值、技能价值与应试价值,“轻做重来重亦轻,末当本时本似末”。化学教育的知识与技能靠的是融合一体的教学过程来落实体现,尤其实验技能是化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应试虽必不可少,但只是检测与选拔环节而已。却因为社会的体制,让学生的考试分数表变成了教师、官员、学校乃至政府的绩效榜,这就忽悠了千千万万的学子,本来考试分数在教育的价值体系中不足百分之一的衡重,却疯癫成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干货”。又由于考试方式的限制(仅笔试形式),中学化学的实验技能这一核心价值被选择性丢弃!没有目标就没有过程,没有过程也没有目标。同时,即使是化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过程而空洞死板,学生将学习化学视为畏途,无情趣,无勇气,学过即考,考过却忘!

二、化学教育思维价值

在较抽象的层面思考,中学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也就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思维形式,如理性思维、实证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范畴的更进一步展开讨论须依据心理科学与脑科学等,囿于水平,本文不做太多的延伸。今就化学教育的思维价值之形象思维提一点见解。第一,化学课程的大量学科用语———化学符号,如元素符号、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它们反映着化学物质的微粒与整体的客观存在、运动及变化。一方面,我们要熟悉这些专业用语的含义与表达规范;另一方面其实更为重要的,如同“睹物思人”般的,对这些用语的看、念、写,大脑中就有化学物质及其运动的微宏观的、动静态的、离合貌的实体想象映射。第二,化学文本如课文、资料书、练习卷上的装置图,不仅能看懂能画出,更要与化学实验室(实验桌)的实际装置实际过程在思维(头脑)中发生映射,就如买票进影院做到“对号入座”。科学素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中学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都承载着这一现时代极其重要的价值追求。中学化学教育的良好效果就是使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价值均衡地增长,协同“理、生、地”等学科,合掌则鸣,双翼则飞。就化学的作用看,我们可以循例说法,随兴悟道。其一,化学实验培养我们科学的洗涤需要讲究针对性与洁净度。应用到日常生活,譬如茶杯,外口上部接触人的口唇,这是擦洗的重点,可许多人都只是用清水或开水晃晃杯的内部,这叫人如何放心?另,水冲不去杯壁的油污,务必用少许肥皂或液态洗洁净擦洗,干净的标志是杯壁不挂水珠只有均匀的水膜,可许多情况是洗后的杯子仍“梨花带雨”,这也是未洗干净的结果。还有,擦洗了唇污与油污的杯子要用流水冲洗,若静水至少换水三遍,每遍沥去脏水,这样,污物的残留就几乎没有了。这里不适用“眼见为净”(眼睛看不到污物就认为净?)的规则。其二,福建漳州前不久(4月6日)发生的古雷半岛PX(对二甲苯)工厂爆炸事件,相信有敏感神经的人,尤其有化学常识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居民外撤18公里,人心惶惶。据资料介绍,该工厂的建设项目曾“计划”落户厦门,拟投资108亿人民币,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注意,全球年产PX3000多万吨),年工业产值800亿元人民币,时为2007年。“旧”事重提,当年有105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厦门市民以“散步”的方式在厦门市政府门前集体表达意见,最终由中央相关部委与福建省协调迁建彰州的古雷(此处实在不太明白)。这105位政协委员的领头羊是大名鼎鼎的中科院院士、厦大教授(也曾任清华教授)、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生命有机磷化学领域的拓荒者赵玉芬女士。之所以这么不嫌麻烦地述说PX工厂、爆炸事件、80万吨、108亿与800亿、105位政协委员的联名、厦门市民的“散步”、赵玉芬院士(也称教授)、有机磷化学等名词与数据,就是试图唤起我们对化学教育的科学素养价值的关注,这种价值支持着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能力,科学素养是知识素养,也是理性素养,让我们面对问题能思考与判断。至于道德价值,本文所涉及的是中学化学教育促成的道德价值。泛义的道德体系,是指从道德情感开始,经由道德价值判断,落实为道德行动,最终体现为道德能力与道德责任,达到道德境界。接受良好的化学教育的人,具有丰富完整的化学素养,理解与评价生活的能力更专业更精准。譬如我们居住的村庄或城市在河流的上游,垃圾产生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与农药及抗生素类的污染的危害会更严重更持久,如何消除或是减少扩散,既关涉经济利益考量也关乎道德价值情怀。废旧电池若没有专门的回收处理,与生活垃圾一起倾倒堆放,典型的就是重金属如镉、汞等的污染,镉污染导致骨痛病,汞污染损害人的神经。首先伤害到的植物、动物形成生态链的污染传递,最终“报应”到人类自身。上游的生活垃圾若是倾倒在下位河岸边,仅就重金属的污染也将危害下游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无论是农业灌溉用水还是生活用水,这种危害是累积着“潜移默化”的。如果是一般公众要呼吁呐喊,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果是决策的参与者更应慎审。农药与医药(抗生素的滥用)同样不可忽视,它们的性能越稳定越产生持久性的危害,尤其污染到地下水就是对千百年后的子孙后代的犯罪,因为这是“断子绝孙”的深重罪孽。无论是上游人的垃圾不规范倾倒,还是当代人的农药与抗生素滥用残留,危害着河流下游生活的人群,危害着我们自身与我们的一代代后人。如果我们坚守作为具备化学素养的人的理性的道德价值底线,我们就可以勇敢的去阻止或柔性的去减轻这些危害的发生,就可以去设计去引领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使之更健康更环保,人类文明的和声就有我们智慧与道德的音韵。

三、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

从行为与价值的关系看,价值指向影响乃至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或直接或曲折的体现着价值。观察与思考、表达与修辞、判断与选择与个人也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紧密关联。中学化学教育形成的化学素养也将影响着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方法,这就是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对生活与社会问题做理性的、精准的、系统的观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我们就不会盲从,不会被忽悠被蒙蔽,我们是清醒的,当然有时是焦虑的、痛苦的,但我们是人不是驼鸟!中学化学教育培养的观察价值也即观察能力,是指具备科学的专业的观察视角。譬如中国人的清明上坟山祭祀先祖,当然“没有仪式就没有内容”(易中天语)。可是放鞭炮很热闹却污染空气,烧纸钱更是易引发山林火灾,现在已被政策严格禁止,轻则罚款,重则逮捕拘留。于是人们改用塑料花插在坟头碑前寄托哀思之情。依我们的观察,这也是违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因为塑料花极难腐烂,不能与草本泥土同化,逐年积累,既碍观瞻,又是白色污染(此处的白色污染泛指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的丢弃物形成的污染,而不是白颜色的污染!)。所以,新的祭祖形式亟待设计引导,如购买或采摘真的鲜花、水果上祭,习俗接受,科学认同,政策许可,人心安定,环境友好。另外,人类在观察生活,也在彼此交流感受与思想,也在不断的判断中形成共识,并且影响着政策的立意与指向。观察、表达与选择,只是基于人心的文化价值与人类行为的交互作用,这三个概念(即中学化学教育的观察价值、表达价值、选择价值)的内涵重叠度高,只是应用的形式有所差别。故此不多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吴俊明化学教育2002-06-28

2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董昌耀,杨世忠化学教育2002-11-28

摘要: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化学;教育质量

一、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讲出知识的精髓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方法的灵活性,教师要做到自然地衔接各种不同的知识,树立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上课时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详略有序,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注意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设疑的方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利用逻辑思维的力量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工作中,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授课效果。老师不经意间的幽默感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幽默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是教学中的“催化剂”,可以在不经意间使学生牢牢地将知识记住。幽默的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给人愉悦的享受。学生的积极性提上来了,教育的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爱动手,想象力丰富,学习的积极性多依赖于学习的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要优于抽象识记能力。教师有效的诱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对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中学生对化学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好奇心,加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千变万化,引入炫目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学生很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利用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一时的好奇心变成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比较抽象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等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丢掉原有的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史知识的补充,结合书中的化学知识介绍科学家探索这部分化学奥妙的轶事,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苯的结构的确定等是科学家日思夜想后在梦中顿悟的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有利于学生解除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坚定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三、重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化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严谨规范地做好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化学这一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真正的课堂不应远离实验,实验才是学生学习最有效、收获最丰富的方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的能力,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中学到化学知识,还可以学到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小结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考刘士荣,朱裕贞大学化学1998-02-28

2、 化学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化学——中学化学应进行绿色化学教育黄尚毅,段巨龙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1999-06-2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