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展览行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展览行业毕业论文

题目:专业会展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走进世界大市场 摘要:以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及各国工业经济中坚力量,不可轻视——为目标(和事例主体),针对其参加相关专业性展览、会议,增加(包括参观)了获得技术、市场资讯机会,并提升了企业自身技术水平,把所经营的产品打入了国内外市场。其投入较低,而回报较高(较比购买技术、聘请高级专家顾问等)。 提示:须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对无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请向最近的会展主承办机构——会展服务公司,组织机构——政府行业(工商业经济)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工商联合会等调研,一般他们都会积极协助。当然有机会直接实践一次会展活动最好。 可以说,会展活动对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快速成长相当重要;扩展来看,我国经济之所以得以长期快速发展,与同期坚持支持会展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已经形成了“会展经济”一说。

试论会展活动在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价值

会展毕业论文提纲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节事活动的总称。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发展会展业,全面提升会展经济。

一、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会展经济的界定

(二)会展经济的功能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一)与国际接轨,科学地组织、经营展览会

1.展览会的项目决策、展览实施和展览形式

2.展览主办机构的组织模式

3.展览主办机构与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规划建造现代化会展中心

1. 展览馆位置

2.展馆的实用原则

3.展馆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三)改革管理体制、培育和完善展览业市场

1. 会展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2.会展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四)以人为本,加快展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1. 会展业的人才需求

2.展览人才的培育措施

扩展阅读:会展业的作用

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

具体体现在:

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会展业发展可以不断创造出"神话",博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典型范例,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所以,会展经济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

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毕业论文展览

会展毕业论文提纲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节事活动的总称。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发展会展业,全面提升会展经济。

一、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会展经济的界定

(二)会展经济的功能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一)与国际接轨,科学地组织、经营展览会

1.展览会的项目决策、展览实施和展览形式

2.展览主办机构的组织模式

3.展览主办机构与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规划建造现代化会展中心

1. 展览馆位置

2.展馆的实用原则

3.展馆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三)改革管理体制、培育和完善展览业市场

1. 会展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2.会展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四)以人为本,加快展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1. 会展业的人才需求

2.展览人才的培育措施

扩展阅读:会展业的作用

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

具体体现在:

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会展业发展可以不断创造出"神话",博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典型范例,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所以,会展经济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

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会展一般指的是大型会议或者是大型活动,有很多大学里面都是有这个专业的,这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却是不知道怎么写,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 本文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进行了仔细的 研究 ,认为对于开放式会展系统如果采取传统的业务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提出了面向管理的 应用 模式,其主要思想是构建会展系统的阶段性控制,通过局部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管理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将会展的管理工作转换成为对会展的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会展管理会展信息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会展是信息密集型的活动,具有前期准备时间长,实施时间短的特点,在整个会展期间,尤其是在临近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将会涌现出大量的、高密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要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我们把它们又可以分成财务信息、接待信息、会议进程信息、人员信息、场馆信息、物流信息、住宿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流贯穿整个会展期间。

会展本身是很大概念的集合,按形式包括会议、展览会、节庆等活动;按它们涉及和辐射的地域范围,可分为本地的、全国的、国际性的;按组织规模和参观人数分类,有小型的、中型的、大型的和特大型的。按会展的规格,可分成普通的、行业的、政府的和国际性的。小的会展则可以是本地的一个行业、组织或 企业 的活动,甚至是个人举办的类似于婚宴等。大型展览会的参观者可达数万人以上,小型的会议仅仅几十人。由于规模上具有明显的差异、重要程度不同、主办方等级、与会人数的多少,所有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在会展的组织管理上、运作上有多种模式,这样不能用一个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所有类型的会展活动,所以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系统的信息处理的 内容 和流程也不尽相同。

会展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阶段性,对于会议系统系来讲,可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议期间、结束阶段、休会期间;而对于展会系统,又可以分成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两者在前期工作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每个阶段的信息流程进行剖析,研究它们在不同环节的特点,不仅是设计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工作的基础。

二、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

由于会展形式的多样性,为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因为会展本身的特点,如果采用一般性的业务处理的模式,很难采用较为一致的框架来设计具有通用意义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从业务处理层面来看,能够处理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仅仅限于客户关系管理、会员管理、登记参会情况、场馆展位预订和租用等业务层面的信息;从信息处理流程来看,由于会展活动是一次性 发展 进程,从策划到结束基本上属于线性的过程,因此可以将会展信息系统看作一个开放式系统,不具有明显的反馈和系统状态控制的环节。这种面向业务层面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是不强的。

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认为会展信息系统应突破以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本模式,即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一个为会展项目管理为目的,以会展项目管理、会务管理服务为主要研究内容,提供会展的项目策划、进程管理上需要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讲,虽然会展系统总的看来是一个仍然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但是在各个阶段的管理方式上可以加强阶段性、局部性的控制和管理,使会展系统和会展过程得到良好的控制,能够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因此这样的会展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开放式,而是若干个良好控制的闭环子系统的在时间进程上有机地结合。

面向管理应用的会展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 问题 。虽然会展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和多变性,但是从会展的管理和进程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划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展阶段、结束阶段、休会阶段,完全可以忽略每次活动形式的差异,把各个阶段的工作抽象成策划、组织、落实和检查的研究内容,因此信息处理工作就转换成把会展各个阶段的项目的管理工作。

系统的使用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订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项目),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监督和控制。在会展活动期间的所有业务处理工作都融会在系统管理中来,即在项目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数据的处理,提升业务数据处理内涵、意义和针对性。

这种以项目管理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在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并不常见,可以认为是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独特之处。

三、以阶段控制为主要 研究 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信息对 企业 状态进行控制,而开放式会展系统缺乏反馈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我们研究的会展系统是在会展的各个阶段实施控制手段,在各个局部上进行阶段环节上的控制,即对整个阶段达到控制的目的。

所谓控制在信息系统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在运用于项目管理方面,应当包括如下环节:策划、落实、监督、检查、确认。会展项目之间具有比较强的时间和空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是指项目的准备和执行过程在时间轴上具有先后顺序依存的关系,如果一个项目延误了时间,其他项目又不能超越它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活动的向后推移。在会展整个期间很多 工作又是并行运行的,各个部分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 影响 其他工作完成的好坏,当某个项目的物理属性尚未建立或建立不完整、不完善的势必影响其他项目的存在,这是空间上的依赖性。

XX会议的接待项目策划一览表

会展活动的周期可能很长,但是真正举行活动,仅仅是很短的几天时间,其他时间都在筹划和准备,它们的.工作直接影响会展活动的顺利举办和观众的满意度,如果出现差错和失误,很难有机会弥补并挽回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举办的前期,将所有可能发生的 问题 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真考虑,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因此在会展信息管理上按阶段对本阶段要实施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就体现在会展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管理上的周期,用于对会展项目工作的策划,组织人员对各个项目分别落实,在会展项目完成情况监督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管理和控制。例如,会议的接待工作可用下表所示。

四、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策划功能研究

会展包括会议和展会两种形态,它们的信息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控制的实体在形式上的不同,将其工作流程抽象成信息流之后,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我们把它们归类在基本功能之中。这里仅讨论它们共同的、相似的处理功能。

在会展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包括:策划功能、管理功能、营销功能、信息发布、 网络 注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邀请函管理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策划功能,由于篇幅关系仅讨论策划的功能需求,对其他功能不做讨论。

会展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是为会议和展览会的项目的起始阶段的策划服务的。在策划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会展管理的经验,根据会展项目的要求,如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会展的规格和性质,与会人员的级别和人数、会展覆盖的地域范围、最后要达成的效果,这些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在会展策划中是着重考虑的因素。

由于会展活动具有非常明显区别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任务、工作重心也不同,因此策划也应配合这样情况,针对会展不同阶段做相应的策划。由于会展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策划时,必须认真对待工作出现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并备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在策划中制定的项目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 :首先是确定项目内容,制定项目的基本内容,如项目名称、达到的目标、完成或考核的指标,项目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安排具体的负责人落实该项目,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第二是项目之间流程关系,即项目之间的在时空方面存在某种耦合关系,确定项目的任务链和完成的时间链。

我们把会展的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按照会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以阶段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按筹备阶段、准备阶段、会前阶段、期中阶段、结束阶段和休会阶段的顺序进行,然后在针对每个具体的阶段作详尽的策划,逐步分解到具体的功能。对于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都围绕着策划的功能需求展开进行的。

五、结语

通过对会展信息管理的` 分析 和研究,此类信息变化和跨度等很大的信息系统,开放式是其主要特点,采用面向业务数据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笔者采用项目管理的研究 方法 ,以面向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其各个发生阶段进行局部控制,以项目的策划、落实、监督、检查和确认的工作环节的形式实现局部上的反馈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的目的,以这种方式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形式的会展信息管理的需求。

浅谈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在人、财、物、时间、信息这五种管理的要素中,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会展企业能否把人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能否把人看成是自身最宝贵的财富至关重要。

关键词:会展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在现代会展企业的发展中,由于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可再生性,其越来越成为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无法估量的资本。会展企业只有取得有用的人才、合理使用这些人才、科学管理得到的人才并对人才进行有效开发,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一、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会展企业为了创造企业价值,确保本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使用、培训、绩效考核、激励、调整等等一系列过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的管理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需要,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性质、岗位职责和素质要求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会展企业员工需求量和标准,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预测。

2、员工的招募与选拔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制定相应的用人标准、政策、选拔方法等,招募到企业需要的合格人员。

3、培训与开发

主要是为了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而进行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和提高。

4、绩效管理

是会展企业通过科学的考核和奖惩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

5、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会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工资形式,对员工给予相应的报偿。除了合理的工资外,会展企业还应建立科学的奖励和津贴制度,并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最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会展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会展企业的业务活动离不开人、财、物这些基本管理要素,而人是这些要素的中心,是决定性因素,如何实现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员工的劳动并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建立在分工合作的社会劳动基础之上,因此,要保证会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必须招募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员工,并对与会展相关的工作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管理,使工作中的人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相互适应,有机结合,而这些正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活力的前提

现代经济环境中,会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活力。而会展企业的素质,归根到底就是员工的素质;而会展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正是员工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它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是一种活的资源,所以会展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能使人消极被动地适应工作的需要,而是应该根据个人能力的特点,把人安置在最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最佳工作岗位上,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另外根据人力资源才智和能力的提高,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及时调整,使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该是消极的静态的管理,而应是积极的动态的管理,这种动态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进而增强会展企业活力的关键所在。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会展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

会展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会展企业中的人,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否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而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又取决于完成任务和目标的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展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都是受到特定条件限制的,如何用发挥人力资源低投入、高产出的特征,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会展企业应该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目前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展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没能为管理人员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所以大多数管理人员只是凭直觉和经验进行管理,由于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缺乏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会展策划、设计、现场服务与管理等各不同岗位的共同点和差异,没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行。

3、会展企业缺少必要的人力资源规划

由于会展企业有很明显的淡旺季,展会集中时需要大量的人手,展会较少时人力需求量较低,因此,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显得非常重要。合理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并采取相关规划措施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得到合适的人才,既能降低会展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又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很多会展企业经常保留少数员工,工作需要时再临时聘任相关人员,对人力资源缺乏必要的规划,这势必会影响到服务的质量甚至会营销到会展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海英.会展人力资源管理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02)

[2]周建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2(03)

作者简介:陈荣荣(1977―),女,河北省唐山人,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关于非遗展览文献的论文

北京传统文化保护的历史性进步北京作为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的六朝古都,拥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好古都北京的文化遗产是北京对国家、对人类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北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无疑是不可忽略的进步和成果之一。30年来,北京市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经历了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进一步推进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阶段,继承文化传统、传承文化血脉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和响应,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共识。加紧抢救和保护北京的优秀文化遗产,对确保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而特殊的意义。一、传统文化保护在“文革”的废墟上开始起步“文化大革命”使北京市的文化遗产资源遭到空前的破坏,尤以“破四旧”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最为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北京市开始全面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并在当时思想禁锢的情况下,大胆解放思想,逐步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禁区,使人们对保护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加强。标志一:传统文化活动恢复举办“文革”结束后,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活动恢复举办,其中在改革开放之初举办的一些活动对当时打破“文革”的禁锢、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是北京京剧团1977年5月为纪念《讲话》发表35周年演出的京剧历史剧《逼上梁山》,这是“文革”后北京乃至全国第一次上演的古装戏。二是北京丰台、顺义等郊区县在1978年2月春节期间举办的民间花会演出,这是“文革”中被禁止的北京民间花会首次公开表演。三是文化部197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部分省、市、自治区民族民间唱法会演,这是文革后民族传统音乐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四是北京市文化局1982年7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中日两国民间艺术交流活动,这是北京市组织的第一次国际间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标志着民族民间文化在经历了文革劫难之后的全面恢复,并且为后来进行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北京的庙会、灯会曾是京城最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到春节,人们举家逛庙会、灯会成为节日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文革期间,庙会全部销声匿迹。1985年春节,东城区借传统庙会的模式率先举办了北京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此后,龙潭庙会、白云观庙会、东岳庙庙会、厂甸庙会以及燕山元宵节灯会、龙庆峡冰灯艺术节等陆续举办,并逐步成为北京市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标志二:传统文化保护得到推进改革开放30年来,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各级文化部门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大量的挖掘、整理工作,收集了一大批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宝贵资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进行的、被称为“中国民族文化万里长城”的“十大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1979年,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的“十大集成志书” 编纂工作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北京市于1981年8月率先启动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两部集成的编写工作,其他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也在其后陆续展开。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数以千计的文化工作者深入到农村地头田间,搜集整理和录制了一大批录音录像资料,成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留存下来的最为珍贵的原始资料,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抢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标志三 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发扬光大保护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这些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获得新的生命,焕发时代光彩。北京市文化局从2000年起就开始投入力量对传统民间花会的项目进行科研改造,昌平的“花钹大鼓”、门头沟的“太平鼓”、延庆的“旱船”、房山的“小跑跷”、怀柔的“竹马”等项目都先后被列为科研项目,由市文化局组织专家对这些民间舞蹈项目从表演、服装、道具、音响等各方面进行改造创新。其中“花钹大鼓”和 “太平鼓”参加了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居庸关长城杯”中华民间鼓舞大赛,“花钹大鼓”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奖——山花奖。秧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但由于在表演风格、表现形式、服装化妆等方面都缺乏时代感和美感,为此,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群众艺术馆从2001年起组织民舞专家进行创编,完成了“彩带秧歌”、“扇花秧歌”、“拍打秧歌”等8个创新秧歌,并通过出版光盘、盒带、举办培训班以及媒体宣传等形式向全市普及推广,使古老的民间秧歌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传统文化保护登上新的台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前都定位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从2005年起,这项工作的名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法概念逐步替代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提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继续,并且保护力度更加深化、社会反响更加强烈。应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历史性进步。2003年3月,文化部在全国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一项全国性的政府工程。为此,文化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于2003年11月、2004年10月两次召开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专门会议,相继确定了40个保护工程的试点项目。北京门头沟区的“京西幡乐”、北京民俗博物馆的“老北京商业民俗”2个项目入选其中。北京市文化局也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确定并公布了北京市的2个综合性试点区、1个综合性试点乡和21个试点项目。这些试点项目积极探索保护方式,为以后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2005年6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6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自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2005年起,北京市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也进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阶段。2006年1月,北京市召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围绕普查、传承、文献等三项工程全面展开,以不断促进全市保护工作的开展。2005年7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在全市18个区县展开,至2007年上半年基本完成。2006年12月和2007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两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各区县也先后建立了本区(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根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2006年—2008年,北京市连续举办3届“文化遗产日”活动。2006年6月10日,北京市文物局和文化局联合在首都博物馆新馆举行庆祝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大型活动开幕仪式,全市各区县、各相关单位共举办各类宣传展示活动73项;2007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北京市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展览”、“咱老北京的玩意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等活动。除了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展示活动外,北京市还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俗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各种文化载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使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为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北京市文化局自2004年起先后举办了5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题培训班,全市各区县及相关部门的人员300余人次参加学习。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北京市文化局社文处、北京群众艺术馆与西城区文化馆等单位联合举办“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级研讨班”,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赵书、刘锡诚,群众文化专家刘波,著名学者沈望舒等前来授课,29名学员获得北京市人事局颁发的《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撰写30余篇论文由民族出版社结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纵横谈》一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同吹响了对传统文化加强保护的号角,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赢得了一个超过以往的大好机遇。这项工作的继续进行,对推进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提高全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三、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累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1、建立了一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机制自2003年以来,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任务、明确了责任。2006年6月,北京市成立了由文化局牵头,市发改委、建委、民委等十余个市委办局参加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以及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领导和指导。自2005年起,北京市每年均投入大量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2008年已达2000多万元。2006年底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2008年北京市文化局非遗保护处成立,各区县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这些都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造了条件。2、编辑出版了十大文艺集成志书(北京卷)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十大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其中,《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北京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北京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中国戏曲志•北京卷》和《中国曲艺志•北京卷》等8部已完成出版工作。《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于2007年通过终审,现已付梓印刷;《中国民间谚语集成•北京卷》已完成编辑工作,现正在终审中。此外,全市各区县也同时组织编辑出版了民间艺术分卷以及相关的成果汇编。门头沟区2001—2006年整理编辑出版了《门头沟文化丛书》3套20余本,朝阳区编辑出版了《温榆水经》、《武士春剪纸集》,西城区编辑出版了《西城民间艺术丛书》一套4本等,北京市民协先后组织出版了《北京风物传说》、《香山传说》等民间文学丛书10余种。3、初步完成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按照文化部的部署,北京市于2005年7月开始至2007年6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普查。其间,全市18个区县组织培训了近2000名普查员,深入全市社区和村落等最基层单位进行深入走访调研,初步摸清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底数。据统计,全市共完成普查项目6000余项,经过甄别和合并,有近3000个项目进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汇编》(区县分卷本),共21卷。此次普查,不仅培养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干部队伍,同时抢救保护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料和珍贵实物,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建立完善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要求,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08年6月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市第一批有13个项目入选,第二批有61个项目(含扩展项目16项)入选,使北京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74项。2006年12月和2007年6月,经申报、论证、评审、审批等程序,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两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为48项,第二批为105项,共153项。此外,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全市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已经初步建立,全市18个区县共公布区县级名录315项。5、组织评选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文化部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的基础上,组织进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并于2007年6月和2008年1月先后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777名,北京市共有26人入选。2008年5月,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正式公布,共有94人入选。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过的历程,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相信,今后中国定将无愧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文明古国的赞誉,北京也将无愧于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六朝古都的称谓。参考文献:1、宋海波主编:《北京志.文化艺术卷.群众文化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2、周一兴主编:《当代北京简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3、潘德千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大事记》(资料),北京,20034、周述曾主编:《全国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北京卷编纂纪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非遗,你了解多少呢?

规划展览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一级提纲(精选5篇)

毕业论文的提纲中,有一级提纲也有二三级提纲,同学们在拟定提纲时候合理运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一级提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一基于不同等级城市的比较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新生代农民工

1.2.2 社会融入

1.2.3 心理融入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结构

1.5 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回顾

2.1.1 国外人口迁移理论

2.1.2 国内分阶段人口迁移理论

2.1.3 社会记忆理论

2.1.4 社会情境理论

2.2 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2.2.1 社会融入的理论研究视角

2.2.2 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维度

2.2.3 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

2.3 农民工心理融入研究综述

2.3.1 身份认同的研究视角

2.3.2 落户意愿的研究视角

2.3.3 综合指标的研究视角

2.4 文献述评

3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影响因柰的实证分析框架

3.1 个人特征因素

3.2 乡土记忆因素

3.3 城市体验因素

4 数据来源与样本播述

4.1 数据来源

4.2 样本总体特征描述

4.2.1 人口学特征比较分析

4.2.2 乡土记忆因素的比较分析

4.2.3 城市体验因素的比较分析

4.3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影响因素的交叉分析

4.3.1 人口学特征与身份认同的交叉分析

4.3.2 乡土记忆因素与身份认同的交叉分析

4.3.3 城市体验因素与身份认同的交叉分析

5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5.1 计量模型的构建

5.2 变量的定义

5.3 结果分析

5.3.1 个体特征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

5.3.2 乡土记忆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

5.3.3 城市体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及研究展望

6 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启示

本文结论

本文在综合情景理论、社会记忆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江苏、浙江、广东三省不同等级城市438个样本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个体特征、乡土记忆、城市体验三方面展开了对不同等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研究。

题目:整合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文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方法

1.3研究内容与框架安排

1.3.1研究内容

1.3.2论文框架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

2.1.2企业整合理论研究现状

2.1.3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整合研究现状

2.2相关理论分析

2.2.1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溯源

2.2.2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2.3核心竞争力与资源、能力、竞争力的关系

2.2.4企业整合的概念界定

第3章企业整合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3.1整合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3.2整合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3.2.1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两个管理工具

3.2.2企业整合提升核心竞争为的作用机理

3.2.3企业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第4章 企业整合模型与整合标准

4.1企业整合的模型

4.2企业整合的标准

4.2.1企业的使命和价值定位为整合的纲领

4.2.2坚持整合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

4.2.3坚持整合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4.2.4坚持“顾客导向”与“导向顾客”理念相结合

4.2.5坚持整合与企业所处竞争产业的战略要素高度契合

第5章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支撑要素

5.1思想意识的变革

5.1.1建立危机意识

5.1.2重塑心智模式

5.1.3培养系统思维

5.2企业整合的团队建设

5.2.1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

5.2.2强有力的整合团队

5.3无边界的新型管理模式

5.3.1柔性化的无边界组织结构

5.3.2灵活、创新性的管理制度

结论

目 录

摘要及关键词1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2

(一)欧盟东扩与欧洲的统一2

(二)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美国的霸权地位3

(三)美欧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3

(四)日本、东亚与世界经济的第三极4

二、我国经济的现状分析5

(一)中国经济的支撑因素5

(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6

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8

(一)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道路的影响8

(二)对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影响9

(三)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9

(四)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1

(五)对我国完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11

四、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12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2

(二)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12

(三)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12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3

(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积极作用13

五、结语14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1.标题式写法

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2.句子式写法

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编写提纲的步骤

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 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 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 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 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摘要:当前北京会展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发展环境。来自国内其他会展城市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使北京会展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变得愈发尖锐,北京会展业垦需认清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并且,由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北京会展业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影响的程度等都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北京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迅速开展的时期,这对于北京会展业的发展亦将产生重大影响。以上几个因素使北京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题目。本文首先概述了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引言

一、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会展经济的界定

(二)会展经济的功能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一)与国际接轨,科学地组织、经营展览会

1.展览会的项目决策、展览实施和展览形式

2.展览主办机构的组织模式

3.展览主办机构与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规划建造现代化会展中心

1. 展览馆位置

2.展馆的实用原则

3.展馆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三)改革管理体制、培育和完善展览业市场

1. 会展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2.会展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四)以人为本,加快展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1. 会展业的人才需求

2.展览人才的培育措施

结语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会展一般指的是大型会议或者是大型活动,有很多大学里面都是有这个专业的,这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却是不知道怎么写,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 本文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进行了仔细的 研究 ,认为对于开放式会展系统如果采取传统的业务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提出了面向管理的 应用 模式,其主要思想是构建会展系统的阶段性控制,通过局部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管理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将会展的管理工作转换成为对会展的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会展管理会展信息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会展是信息密集型的活动,具有前期准备时间长,实施时间短的特点,在整个会展期间,尤其是在临近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将会涌现出大量的、高密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要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我们把它们又可以分成财务信息、接待信息、会议进程信息、人员信息、场馆信息、物流信息、住宿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流贯穿整个会展期间。

会展本身是很大概念的集合,按形式包括会议、展览会、节庆等活动;按它们涉及和辐射的地域范围,可分为本地的、全国的、国际性的;按组织规模和参观人数分类,有小型的、中型的、大型的和特大型的。按会展的规格,可分成普通的、行业的、政府的和国际性的。小的会展则可以是本地的一个行业、组织或 企业 的活动,甚至是个人举办的类似于婚宴等。大型展览会的参观者可达数万人以上,小型的会议仅仅几十人。由于规模上具有明显的差异、重要程度不同、主办方等级、与会人数的多少,所有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在会展的组织管理上、运作上有多种模式,这样不能用一个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所有类型的会展活动,所以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系统的信息处理的 内容 和流程也不尽相同。

会展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阶段性,对于会议系统系来讲,可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议期间、结束阶段、休会期间;而对于展会系统,又可以分成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两者在前期工作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每个阶段的信息流程进行剖析,研究它们在不同环节的特点,不仅是设计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工作的基础。

二、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

由于会展形式的多样性,为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因为会展本身的特点,如果采用一般性的业务处理的模式,很难采用较为一致的框架来设计具有通用意义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从业务处理层面来看,能够处理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仅仅限于客户关系管理、会员管理、登记参会情况、场馆展位预订和租用等业务层面的信息;从信息处理流程来看,由于会展活动是一次性 发展 进程,从策划到结束基本上属于线性的过程,因此可以将会展信息系统看作一个开放式系统,不具有明显的反馈和系统状态控制的环节。这种面向业务层面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是不强的。

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认为会展信息系统应突破以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本模式,即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一个为会展项目管理为目的,以会展项目管理、会务管理服务为主要研究内容,提供会展的项目策划、进程管理上需要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讲,虽然会展系统总的看来是一个仍然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但是在各个阶段的管理方式上可以加强阶段性、局部性的控制和管理,使会展系统和会展过程得到良好的控制,能够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因此这样的会展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开放式,而是若干个良好控制的闭环子系统的在时间进程上有机地结合。

面向管理应用的会展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 问题 。虽然会展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和多变性,但是从会展的管理和进程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划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展阶段、结束阶段、休会阶段,完全可以忽略每次活动形式的差异,把各个阶段的工作抽象成策划、组织、落实和检查的研究内容,因此信息处理工作就转换成把会展各个阶段的项目的管理工作。

系统的使用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订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项目),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监督和控制。在会展活动期间的所有业务处理工作都融会在系统管理中来,即在项目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数据的处理,提升业务数据处理内涵、意义和针对性。

这种以项目管理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在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并不常见,可以认为是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独特之处。

三、以阶段控制为主要 研究 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信息对 企业 状态进行控制,而开放式会展系统缺乏反馈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我们研究的会展系统是在会展的各个阶段实施控制手段,在各个局部上进行阶段环节上的控制,即对整个阶段达到控制的目的。

所谓控制在信息系统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在运用于项目管理方面,应当包括如下环节:策划、落实、监督、检查、确认。会展项目之间具有比较强的时间和空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是指项目的准备和执行过程在时间轴上具有先后顺序依存的关系,如果一个项目延误了时间,其他项目又不能超越它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活动的向后推移。在会展整个期间很多 工作又是并行运行的,各个部分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 影响 其他工作完成的好坏,当某个项目的物理属性尚未建立或建立不完整、不完善的势必影响其他项目的存在,这是空间上的依赖性。

XX会议的接待项目策划一览表

会展活动的周期可能很长,但是真正举行活动,仅仅是很短的几天时间,其他时间都在筹划和准备,它们的.工作直接影响会展活动的顺利举办和观众的满意度,如果出现差错和失误,很难有机会弥补并挽回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举办的前期,将所有可能发生的 问题 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真考虑,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因此在会展信息管理上按阶段对本阶段要实施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就体现在会展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管理上的周期,用于对会展项目工作的策划,组织人员对各个项目分别落实,在会展项目完成情况监督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管理和控制。例如,会议的接待工作可用下表所示。

四、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策划功能研究

会展包括会议和展会两种形态,它们的信息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控制的实体在形式上的不同,将其工作流程抽象成信息流之后,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我们把它们归类在基本功能之中。这里仅讨论它们共同的、相似的处理功能。

在会展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包括:策划功能、管理功能、营销功能、信息发布、 网络 注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邀请函管理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策划功能,由于篇幅关系仅讨论策划的功能需求,对其他功能不做讨论。

会展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是为会议和展览会的项目的起始阶段的策划服务的。在策划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会展管理的经验,根据会展项目的要求,如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会展的规格和性质,与会人员的级别和人数、会展覆盖的地域范围、最后要达成的效果,这些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在会展策划中是着重考虑的因素。

由于会展活动具有非常明显区别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任务、工作重心也不同,因此策划也应配合这样情况,针对会展不同阶段做相应的策划。由于会展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策划时,必须认真对待工作出现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并备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在策划中制定的项目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 :首先是确定项目内容,制定项目的基本内容,如项目名称、达到的目标、完成或考核的指标,项目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安排具体的负责人落实该项目,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第二是项目之间流程关系,即项目之间的在时空方面存在某种耦合关系,确定项目的任务链和完成的时间链。

我们把会展的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按照会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以阶段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按筹备阶段、准备阶段、会前阶段、期中阶段、结束阶段和休会阶段的顺序进行,然后在针对每个具体的阶段作详尽的策划,逐步分解到具体的功能。对于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都围绕着策划的功能需求展开进行的。

五、结语

通过对会展信息管理的` 分析 和研究,此类信息变化和跨度等很大的信息系统,开放式是其主要特点,采用面向业务数据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笔者采用项目管理的研究 方法 ,以面向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其各个发生阶段进行局部控制,以项目的策划、落实、监督、检查和确认的工作环节的形式实现局部上的反馈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的目的,以这种方式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形式的会展信息管理的需求。

浅谈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在人、财、物、时间、信息这五种管理的要素中,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会展企业能否把人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能否把人看成是自身最宝贵的财富至关重要。

关键词:会展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在现代会展企业的发展中,由于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可再生性,其越来越成为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无法估量的资本。会展企业只有取得有用的人才、合理使用这些人才、科学管理得到的人才并对人才进行有效开发,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一、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会展企业为了创造企业价值,确保本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使用、培训、绩效考核、激励、调整等等一系列过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的管理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需要,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性质、岗位职责和素质要求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会展企业员工需求量和标准,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预测。

2、员工的招募与选拔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制定相应的用人标准、政策、选拔方法等,招募到企业需要的合格人员。

3、培训与开发

主要是为了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而进行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和提高。

4、绩效管理

是会展企业通过科学的考核和奖惩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

5、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会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工资形式,对员工给予相应的报偿。除了合理的工资外,会展企业还应建立科学的奖励和津贴制度,并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最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会展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会展企业的业务活动离不开人、财、物这些基本管理要素,而人是这些要素的中心,是决定性因素,如何实现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员工的劳动并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建立在分工合作的社会劳动基础之上,因此,要保证会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必须招募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员工,并对与会展相关的工作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管理,使工作中的人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相互适应,有机结合,而这些正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活力的前提

现代经济环境中,会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活力。而会展企业的素质,归根到底就是员工的素质;而会展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正是员工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它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是一种活的资源,所以会展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能使人消极被动地适应工作的需要,而是应该根据个人能力的特点,把人安置在最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最佳工作岗位上,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另外根据人力资源才智和能力的提高,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及时调整,使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该是消极的静态的管理,而应是积极的动态的管理,这种动态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进而增强会展企业活力的关键所在。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会展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

会展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会展企业中的人,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否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而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又取决于完成任务和目标的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展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都是受到特定条件限制的,如何用发挥人力资源低投入、高产出的特征,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会展企业应该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目前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展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没能为管理人员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所以大多数管理人员只是凭直觉和经验进行管理,由于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缺乏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会展策划、设计、现场服务与管理等各不同岗位的共同点和差异,没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行。

3、会展企业缺少必要的人力资源规划

由于会展企业有很明显的淡旺季,展会集中时需要大量的人手,展会较少时人力需求量较低,因此,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显得非常重要。合理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并采取相关规划措施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得到合适的人才,既能降低会展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又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很多会展企业经常保留少数员工,工作需要时再临时聘任相关人员,对人力资源缺乏必要的规划,这势必会影响到服务的质量甚至会营销到会展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海英.会展人力资源管理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02)

[2]周建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2(03)

作者简介:陈荣荣(1977―),女,河北省唐山人,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关于乐器展览的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浅析、实践哲学范式下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创造为核心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等。 扩展资料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浅析、实践哲学范式下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创造为核心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等。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