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青少年社交障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发布时间:

青少年社交障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最佳答案 回答1问题可以修改下下 刚写好的! 论文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影响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必然对其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运用网络、健康地成长是现今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网络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他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对现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还可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这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二)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兴趣点,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对信息的需求。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网络上,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三)网络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三)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少年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甚至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从而减弱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 三、减少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及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接收能力。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地方是网吧,有的网吧为谋取更多的利益,允许青少年进入一些不健康网站,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安全合格检查,净化网络环境。 (二)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的网站。 许多网站的信息良莠不齐。应建立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绿色网站。这样可以避免不良信息带来的思想污染,也可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在网上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的参与,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三)发挥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博物馆等公益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每个青少年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从而使青少年减少去网吧的时间和机会。 除以上几点外,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社会应加强对网络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传和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互联网对青少年积极、消极的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柳明、袁真,创新教育与实践全书[M].内蒙古: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家长不要先入为主地断定上网就是个坏事情、网络就是洪水猛兽,凡事有利亦有弊!我认为孩子上网越早越好,对于有用的东西当然是越早掌握越好。但是对与未成年的孩子必须需严加控制其时间。不可荒废学业...

青少年社交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影响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与青少年的个性相适应。上网有瘾,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那么,网络的神奇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3.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一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是最便捷的。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究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浅谈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关系论文

【摘要】心理学认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青少年也就绕不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际关系中,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三大关系相辅相成,其和谐程度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家长应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亲子关系;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师生关系;青少年应以尊重和真诚为基础,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关系。同时,家长、教师和青少年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三大关系呈现出最大程度的和谐状态,从而有效提升青少年人际关系,达成青少年理想的乐群标准。

【关键词】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1前言

有一则“封丘14岁女孩给男友买奥迪 ,车没买成与男友闹僵”的新闻令人惊讶不已,售车人员担心女孩是有道理的,因为女孩心智不成熟,但我们不禁要问:家长哪去了?再联系到上海复旦大学“4·1投毒案”中研究生黄洋被舍友林某投毒致死,网上一片谢同学舍友不杀之恩,青少年是否也意识到学校同伴关系如此危险?还有类似去年“岳阳一高二学生不堪老师过重批评跳楼自杀受伤”的新闻数不胜数,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反思。从种种类似的事件中我们应该看到,当下很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源于学习上的挫败或不满,而是源于人际关系,有的是同伴关系,有的是师生关系,有的是亲子关系,本文将之称为“三大关系”。无论是哪种关系,它们在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显得多么重要和紧迫。

心理学认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青少年也就绕不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判断一名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是否健康呢?据我国比较权威和代表性的林崇德心理健康标准认为,青少年正常人际关系方面的心里健康表现是乐群,主要体现在能互相了解对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能积极沟通和主动交代,能保持个性和人格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三大关系相辅相成,其和谐程度与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2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三大关系”

在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群体里,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看似独立的平行的,实际上是交叉的,三者互相影响,可以说是“正+正+正=正强化”、“负+负+负=负强化”,又可以说是“乐+乐+乐=其乐无穷”、“恶+恶+恶=其害无穷”,它们的积极作用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其消极作用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有一者弱化则乐群程度减分,每一种关系的和谐程度不同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又不一样。

青少年成长最迅速的是其社会性需要,家长、教师必须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成长。成人应摆脱儿童时期根据自己想达成的目标输出教育的方式,而是需要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来进行教育,才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同样,青少年自身对同伴关系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2.1家长应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毫无疑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对青少年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但很多家长都在付出大量的努力后,结果只能埋怨孩子不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亲子冲突是家庭成员间缺乏交往和沟通的技能所致。

家长要理解青少年对自我的认知是迅速的,也是具体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已经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渴望独立,希望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青少年都希望父母把自己当朋友,以平等的视角来对待自己。显然,父母必须意识到要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把孩子当成可以学着商量参与家庭事务的角色,才能适应孩子的成长;正视孩子成长中的变化并加以引导,才是积极的抚养行为。

理解和信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在青少年需要独立的时候父母要懂得适当放手,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父母既不能无条件服从和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无条件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眼下多是独生子女,核心家庭是6位大人管一个小孩,单亲家庭小孩则没人管,有人受到溺爱娇惯,有人被放任自流。如: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又或者家长的专制粗暴、强迫压服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例如想给男友买奥迪的女孩,父母离异不在她身边,她会非常缺乏爱、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青少年在成长中需要上述这些情感上的“心理营养”的程度不亚于吃饭的需要,但往往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再者,青少年处理与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时,他们会借鉴父母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以迁移到其他关系中,所以说亲子关系在他们的成长中是一个基础,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2.2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师生关系。

谁都知道学生白天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学习度过的,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而以往讲到师生关系,很多人都只想到学生应该如何适应教师,教师内省的.机会很少。实际上,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才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肩负很大的责任。

皮连生在《学与教的心理学》提到中国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教学方法好、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负责任、守信用、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讲文明、守纪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除去对教师教学上有要求,还对教师对师生关系上有要求,比如耐心温和、容易接近、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负责任、守信用。下面着重讲一下尊重、公平和诚信。

新型的师生关系又可以说是一种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那么在共同的目标面前,尊重是前提。“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 ?尊重学生不仅包括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劳动,还包括学生的人格、隐私……

同时教师与每位学生的教与学的合作过程必须体现出公平,亦即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决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对待后进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爱心及宽容。

而“诚信”这个词不只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必须实事求是;答应了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

岳阳受批评跳楼的高二学生,其左手背上写着“为什么没一个人相信我”。可见,学生在接受批评时感到自己被“冤枉”了,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情绪激动产生了不良的后果。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其犯错的实情,了解其原因、过程及其他相关因素,再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

合作的师生关系实际上也是人际互助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2.3青少年应以尊重和真诚为基础,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同伴,他们在与同伴们建立亲密的友谊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同伴关系里可能是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也可能是同伴群体。在这种社会性需要中,青少年渴望获得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与交往的需要,同伴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他们的发展具有父母和老师都无法取代的作用。

和家长、老师的交往不同,家长和老师于青少年而言都是成年人,有着垂直关系,而同伴大多为同龄人,有着水平关系。这种水平关系的好处是大家以信任为基础,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相同的兴趣等。因为大家是平等的,所以可以在交往中或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负面情绪宣泄,获得宽慰、理解和同情,克服心理障碍和情绪困惑;或分享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青少年自我观念和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增进自我价值。这时候他们最害怕被孤立,会尽量避免自卑感。

复旦大学“4·1投毒案”中林某身上折射出和青少年一样所需要的自我价值认同。对应到青少年同伴关系中,是对自己认可的不足,是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实际上是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别人交往或尊重,变得无法包容他人。

有个家长曾经讲过他儿子的故事。他儿子的朋友在学校老是被别人欺负,但每次都不吱声,都是他儿子帮朋友出头。有一天,他朋友又被欺负,这时候朋友进行了积极的反抗。他儿子回家后跟他说:我朋友今天终于敢对别人说不了,我真替他开心。这位家长讲到这里是很欣慰的,孩子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

同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真诚的基础上,青少年在这场关系中应该互相理解宽容、互惠互利,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心里健康非常重要。

3、各方应加强学习,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切人际关系都是两元结构关系,在教育中体现出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开展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单一方面的关系中的相关人员的事,而是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甚或学生,都需要学习,从而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对于青少年人际关系中的三大关系而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青少年同伴之间的关系靠的是共同愿景——心理认同感,如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缺乏共同愿景、缺失心理认同感和认知统一性,则教育难有效果。

3.1教师应寓教于学,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投入工作。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学校应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既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又要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乐群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而作为班主任,应特别注意:应强化对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他们的心理宽度,使他们即使在遭遇负面情绪时也能合理排解,不对别人施以“冷暴力”;不孤立那些性格内向同学,其中包括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经常批评、或常给老师打同学“小报告”的学生;其次,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外貌不好看以及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第三,那些学习特别好或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也会成为学生中的“孤岛”,因为这些“骄子”之类的焦点人物,很可能由于过于强势,或言行上的不当而引来同学的嫉妒、敌意与抵制。

3.2家长应加强理解和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为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建立支持性的环境,让家长充分认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障碍与行为异常本身就是源于消极的成人错误指导。家庭是每个青少年首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必须意识到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对孩子身心的影响很重要。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要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干预和指导。

家长要改变对孩子儿童时期的教育方式,正视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在家庭中平等相处,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和来自家人的爱。一方面,应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提高他们的与人交往技巧,增进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学会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培养和维护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3.3青少年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教师是需要学习的,更需要学习的是青少年。青少年不但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学做一个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而且还要不断提升这种能力,为自己负责,做一个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生命方向的人,充满正能量的人。

青少年首先要学会了解自己,不但要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能力的高低、品格的优劣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还要积极地评价自己,包括优缺点和长短处,并能正确地对待,不好的方面要勇敢面对,不断提高,超越自我,更要了解自己的快乐和不快乐,学会反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青少年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在保持个性和人格的同时,寻找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兴趣的同伴,客观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结果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将孤独冷僻消解于无形中。

在家庭中,青少年在体验到父母关爱的同时,要学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在学校里,能明确师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能积极沟通。

总的来说,如果青少年能正确地认识自我,那么他就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从而改变自己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进一步完善自我。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青少年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里健康水平。在青少年人际关系的三大关系中,只有家长、教师和青少年互相理解和积极沟通,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达成青少年最佳的乐群效果。

4结束语

本篇论文整体介绍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中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以及关系各相关方如何加强学习,提高自我教育和被教育的能力,最终合理达成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目的。但其中有的地方研究得还不够深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启珍 杨黎明《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9~73页。

[2]吴发科《心本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9页。

[3]童心 符明弘《青少年亲子亲合与父母意识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第46页。

[4]孙康 《批评讲究艺术,师生关系更和谐》,《神州》,2013年 第15期,第57~57页。

[5]林海亮 杨光海 《教育心理学——为了教与学的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2~58页。

[6]韦洪涛 《学习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25~30页、第61~70页。

[7]皮连生 《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43~48页。

论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跨文化交际障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往往出现文化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原因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双方对彼此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新趋势

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因为交易的原因不得不频繁来往。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影响,使得交流起来难免因为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在国际贸易中,各项活动都涉及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问题,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交流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解决各国人民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变得越发必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在国际贸易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商务活动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内容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活动。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往往会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谈判失败。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方式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如情感、肢体动作等。因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从小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影响,情感表达方式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跨文化交际对开拓国际市场的影响

因为跨国公司将分支公司设立在国外,这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开拓市场。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开拓市场的要求也不同。这时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便派上了用场。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国情、国民生活习惯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国家的市场进行调查,有利于跨国公司市场的开拓。相反,如果因为国情的不同,盲目按照本国国情进行市场开拓,往往会造成公司亏损的情况。例如,一家女装生产企业想要在阿拉伯建立分公司,该企业不仅需要在服装设计上下工夫,设计出样式新颖、适合大部分女性接受的样式之外,还要考虑阿拉伯地区女性的地位较低,在阿拉伯地区女性穿衣打扮不能太过暴露。如果在该地区销售比基尼等暴露的女装,那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市场开拓方面的影响。

2.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合作的影响

(1)在语言交际上,任何商谈都需要通过语言才能进行。但是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巨大的语言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商务会谈过程中,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时,应连名带姓一起介绍。如在美国,一个叫“MarryWhite”的人,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所有贸易成员在第一见面时相互介绍,其他人不熟悉的时候应称呼她(他)“Miss.White”或“Mr.White”,等到熟悉了之后才能直接叫名字“Marry”。而这些名字的组成对每个国家的人习惯往往不同。中国人就很少有人只称呼姓而不称呼名字。

(2)在行为习惯上,每个国家的人由于从小受到本国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德国人来说,严谨是他们做事必须遵循的法则。而对天生浪漫的法国人来说,及时行乐是他们的追求。曾经有一个德国人和法国人在餐桌上谈生意,德国人坚持认为应先谈完生意再吃饭,而法国人却认为应先吃完饭再谈生意。

(3)在肢体动作上,不同国家的人在初次见面相互介绍时,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例如,中国人通过握手表示友好,日本人用鞠躬表示友好。仅仅知道握手或鞠躬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够的,握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美国人在握手时力道较大,而英国的绅士行为决定了其握手是温柔的,中国人握手讲究眼睛要正视对方,持续几秒钟,然后手要象征性的晃动几下。

3.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而这些小的习惯往往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管理问题。例如,西方人对头衔社会等级的在意程度较低,在日常交往或介绍时,西方人一般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别人对其称呼也只需要称呼姓名即可。而东方人恰恰相反,等级制度森严。与东方人打交道时,除了介绍姓名之外,还要介绍职位头衔,如总经理、董事长等,以示尊重。另外,在平时的称呼中一般也要加上头衔,否则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跨国公司里要制定一套让全体员工都遵守的管理方法,并且不让每个人觉得为难,必须要对来自每个国家的员工进行深入了解,这就涉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未来发展变化和趋势

1.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各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就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未来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1)跨国公司仍然是是跨文化交流最有利的环境,未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起来,使得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深入。

(2)跨文化交际也不仅仅只限于跨国公司的环境下。随着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国学者相互交流也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以前闭关锁国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了很多。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更多的学者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前来我国学习。

(3)随着科技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视频电话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视频进行商务会谈,对世界贸易也有逐渐倾向于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这种方式的跨文化交际方便了交易双方,节约了在会见的在途时间。

2.跨文化交际的范围更广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国际贸易商务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下,商务合作将仍然是跨文化交际最为重要的场合之一。但是,随着各项科技的发展和需要,跨文化交际也将在更多方面产生需要。

(1)学术交流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一种文化都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发展交流生的现象也日渐频繁。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学者们愿意不远千里去异国他乡求取真知,为跨文化交际拓宽了发展范围。

(2)医学帮助。医学是现代人们十分重要的一种科学文化。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国的医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各项医学实验的成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福音。随着各国医学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各国的专家可以因为一项手术而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合作。

3.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更深

目前,各国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不够深入。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各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也将更加深入。来自异国的人可更深程度地接触到本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言交流层面。

结论

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为了减少因为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各国人民之间交流不顺的情况发生,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因语言差异而导致国际贸易难以进行的案例仍然存在。我们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现状和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跨文化交际发展的新趋势,以期为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谭盛凤,白志武.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在科技史上的应用———从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97-200.

[2]胡文仲.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J].外国语,2010(6):28-32.

[3]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5):323-327.

[4]冯焕红.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9Z):142-143.

[5]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摘要: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并设置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多种,能够开发跨文化交际必然成为外语教学界当前主题的中心。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外语的应用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编写了系统的教材。 1987年9月,全国举行了第一次CET。在此基础上,1989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大学英语考试。这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中国学生,词汇和语法可以读,可以应付考试,但在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上经常发生。这些必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以解决和改善。

毫无疑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障碍除了语言本身,还要从文化背景入手,因为许多语言现象的解释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由被动的学习语言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应用语言知识。因此,在相应的大学英语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性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或“学习为中心”,不仅是语言学习,掌握教学规律,而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1、词汇解释的含义为基础,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

词汇是用来解释语言的基本单位,国家文化的概念是一种参考,它是最脆弱的文化渗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和文化方面的指导方面,应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在一些常识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恭维,但在另一种语言可能是贬义。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集体主义,相互依存,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西方,是负面,消极的意义。相反资产阶级,野心,在中国人有一定的负面内涵,但它对于西方人是一种恭维。关于“宣传”,英语词典定义为“政治团体影响的信息公开传播,往往夸大甚至虚假信息。”然而,这两个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贬义的赞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所以,当我们说,促销产品,使用产品的推广,而非产品的宣传。

2、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语言点讲解为辅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讲解课文时,如果不知道语法,不讲语言点(通常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句子),翻译不是造句,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母语是不同的。成人环境,认知等因素在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破坏,成人总是下意识地学会了更多的语言和母语。成年学生,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早已定型。关键不在于是否适应中国学生的习惯,而是在于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认知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学中要解释的文字以及话语分析,应根据文本体裁(叙事,描述,说明,议论等),作者是如何开始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在附着力的章节和收敛),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要思想),为目的所使用的文字和语气等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方法,和思维习惯,以及讲英语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语言点讲解,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向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如果不以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即使老师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句子或到相应的翻译几个句子,也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的要求。

3、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讲解

由于在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这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寒暄上的差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熟人,会说“吃了吗”,西方人往往以为中国朋友要邀请他吃饭。而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这句话只是一个普通的寒暄语,相当于在英文“How are you”。社会语言学家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什么样的话,并正式邀请的口头语言的使用,有什么区别。他们发现,正式邀请要远远超过具体的客气话。一般情况下需要邀请时的交谈包括时间,地点,如:“星期六晚上在某餐厅吃饭”,这是一个明确的邀请。再次,在沟通不同主题的选择。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问题,在西方的隐私,似乎谈论这些问题是不适当的,将被视为个人隐私的冒犯。在中国文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互相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语音,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错误,如第三人不带S动词,单数和复数名词误用,甚至不完整的句子结构等,往往不影响沟通的行为。但文化错误,非母语在不适当的言语行为的无意识实施下,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尊严等等。因此,教师应穿插在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解释,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更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文化差异和沟通失败的结果。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参考文献

1、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吴锋针绥化师专学报2003-03-30

跨文化交际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P66 [4]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顾曰国, 《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 李太志,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4:P70 [7]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P236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相关词句改一下就可以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 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 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 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 (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 (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青少年服务对象中69.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 (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8.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 (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40.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42.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 (7)社会评价较高。49.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58.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 2、现存问题 (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 (2)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 (3)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62.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25.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 (4)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 (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 1、主要特征 (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 (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上的创新比比皆是,在既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闸北区的特殊性,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鉴于“三失”青少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积极推行分级预警服务制度,将青少年服务对象按照危机严重程度依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实行相应的管理;此外,结合本区单亲青少年的特征,社工又开展了单亲同质小组“单亲家庭自助小组”活动;另外,根据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特征,青少年社工将团体康乐活动作为主打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对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职能部门”的调查中,青少年社工普遍认为区政府是影响最大的部门,这说明区政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团区委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聘请了专业督导,并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联系,研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另外,团区委还与区检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罪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4)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为了更好地推进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团区委努力整合已有的三支队伍:“社区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并将这三支队伍与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又与“红红姐姐工作室”和“热爱家园”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推进服务青少年工作。在专业指导上,团区委还与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工实习基地。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本身也积极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这些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大大推动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进展。 2、现存问题 (1)社工队伍的双轨制建构。目前的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主要由两块人员构成:第一块是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块是公安借调人员。公安借调人员在人员编制、工资发放等方面与社会招聘人员完全不一样。 (2)社工专业素养偏低。目前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总体构成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不太高,其中绝大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也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训练。 (3)评估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应该是绩效评估、专业评估,而不是岗位评估,更不是简单化的出勤评估。尽管目前出台了许多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尤其缺乏专业性。这些欠缺同样也表现在对青少年社工的其它管理措施上。 (4)社工站缺乏人财物权。目前的社工站是一个虚体,只是一个传声筒,没什么实际意义。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工站没有相应的人财物权,这三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工站的边缘化。 (5)条块分割、缺乏竞争与协作。目前的青少年社工组织建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社工与社工之间、街道社工小组与街道社工小组之间、区社工站与区社工站之间分裂割据、各自为政,僵化性与封闭性较强,服务对象很难转接、社工人员很难流动,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性和必要的协作性。 (6)多头管理、干预过多。从目前的组织建构上来看,闸北区青少年社工接受的是多方面、多层级的管理和指导,区社工站、市社团、专业督导、区政府、区预防办、团区委、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对青少年社工发号施令,问题是这些号令彼此之间可能会冲突,这就让社工无所适从,接受调查的社工对此反响颇大。 (7)社会资源整合乏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支持,但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本身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理清,而且,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再加上社工本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以及我国社会力量发育的先天不足,这使社工很难将现有的社会资源真正整合起来。 (8)社会认同程度偏低。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和职业,许多人甚至误认为青少年社工就是青保人员、就业援助员、低保申领员、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等等,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社工其实就是交通协管员之类不尴不尬的角色。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支持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试点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也是上海市司法社会工作指导思想“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闸北区的实践结果。 所谓综合支持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综合协作,强调社会力量的综合参与,强调社会工作与多方力量的综合支持,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个基本思路下,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 (一)立足专业、创新品牌 专业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专业化建设应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专业督导、专业培训、专业操作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 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闸北区有特殊的区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而应该以闸北区为根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品牌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旗帜,也是专业创新的必然结果,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二)塑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 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团体康乐活动,以及单亲家庭自助互助小组,但是,这些活动还有些单一,过于注重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实际上,小组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工作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而且,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比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外展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等等。因此,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精心打造的专业品牌不应该是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应该是综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也就是青少年综合服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其它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单一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上,闸北区先行一步,可以对其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综合服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正好与综合支持的闸北区社会工作新模式相契合。 (三)强化督导、拓展研究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推进过程中,专业、高效而又敬业的督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专业督导的进一步强化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建议对督导实行竞聘制与合同制,通过竞争,选拔最适合的督导;通过合同,刺激督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指导作用。 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深度研究是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源推动力,及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向相关专家招标,以便通过最好的专家获得最好的研究成果。 (四)专家主导、一口上下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团、专家等多重声音、多头管理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症结,团区委应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团、专家、社工的内在关系,抓大放小,盘活全局。建议团区委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专家理论指导、政府资源协调、社工具体实践。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中,要进一步强化专家的主导作用,在专业上树立专家的绝对权威,集体论证,专家决断。专业上的变通要通过专家一人之口,上传下达。 (五)科学评估、有效激励 科学的评估、有效的激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必需,也是充分调动青少年社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建议团区委尽快委托专家制定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社工实行科学管理。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工进行激励,打破唯文凭论工资的错误观念,加大奖励力度,根据社工工作绩效分别实行不同方式、不同层级的奖励。团区委最好能够募集专项基金,作为对青少年社工的长期激励。 (六)权力下放、健全配备 团区委应该给区青少年社工站更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进一步将区青少年社工站实体化,推动区社工站独立运转。同时,对街道社工点配备必需的办公活动经费,使每个社工增强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团区委应该脱离对青少年社工具体的事务性指导,更对地给与政策和资金等宏观方面的支持和协调。 (七)动态管理、有序竞争 竞争是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活力和创造的有效手段,团区委应该进一步打破青少年社会工作僵化的用人制度和封闭的工作制度,鼓励青少年社工的区际流动,推动青少年社工的招聘与解聘,施行青少年事务的竞聘招标制度,引入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竞争,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的创新能力。 (八)加大宣传、增强认同 团区委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多种媒介、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增强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协调、共同推进。闸北团区委可以首先整合自己旗下的社会力量,如“青年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和组织如“红红姐姐工作室”、“热爱家园”等;其次,整合检察院、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业介绍所、社会保障中心等职能部门;再次,整合居委会、社区等社会组织;最后,整合高校专家、社会志愿者、企业等其它力量,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十)多方交流、拓宽视野 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也正因为年轻,所以发展很快,创新很多。团区委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多与市内、国内乃至国际青少年社会工作前沿人物交流,感受最前沿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青少年社工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和参观机会,定期为青少年社工开办最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青少年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在一篇高质量的社会工作论文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好的选题有一半文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1. 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 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3. 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4. 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5.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宿舍 文化 的形成过程 7. 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8.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9.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10. 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11. 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13. 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14. 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5.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大学为例 16. 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17. 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18. 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学为例 19. 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20. 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21. 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二)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 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 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 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 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 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三)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 广告 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猜你喜欢: 1.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睡眠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维持平常心态进入睡眠 ,运用轻缓音乐促进睡眠。也可以通过深呼吸和吐气来帮助睡眠。

失眠可能是和过度的紧张、焦虑、压力大、室内的环境不安静、过热、饥饿或者吃的过饱等有关系,如果经常的入睡困难,可能是和神经衰弱有关,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方法,改善失眠的症状尽快入睡,可以配合刺五加、谷维素、归脾丸、复合维生素B等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调理,有助于改善睡眠。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生活中的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睡前不要运动,也不要喝浓茶、咖啡等,睡前两小时之内不要进食,平时饮食可以多吃莲子、桂圆、红枣牛奶等有安神作用的食物,睡前可以泡个热水澡或者用热水泡脚,也可以静静的躺在床上听轻音乐,必要时可以遵医嘱服用枣仁安神胶囊、安神补脑液等安神助眠的药物,从而促进尽快入睡。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活之诱惑》

摘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诱惑;成长;心理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 名言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左右自己。”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都是心理的成熟。而在心灵的成熟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诱惑,有的人勇敢的抵制了这些诱惑,学会成长,慢慢的成熟;有些人则渐渐地别诱惑,从而迷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有的人甚至铸成大错,只有在成功的经历了这个难熬的阶段以后,我们才能感到内心的幸福。

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 文化 与自我的 方法 ,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许是受常规思维的影响,我也觉得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学习了这门课后,我对这件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主要是存在学业和 人际交往 方面的问题。进入大学后,要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在理解和吸收上会越来越吃力,心情也会越来越烦躁,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们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就涉及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也很容易冲动。还有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尔虞我诈,极度的不信任。因此,我们要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待人。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外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着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加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在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自己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快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地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发挥你自己的潜力。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

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Ⅰ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Ⅱ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产生矛盾。

我从小学到现在,和大多数的学生一样,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考重点高校,考重点大学。我那时的想法,就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考大学,好的大学就等于将要有好的工作。每天都是这样说,我就按父母说的,一步一步的走下来,这期间我都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努力往父母说的做,其他的也都是人云亦云,这样一直到了大学开学。我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我才到了我的低潮时期,这时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人交流,这里我接触到的人,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生活方面的事。仿佛一切都变的很难,一切都要自己去想,去做。那时的我很迷茫,也想了不少。以前的我,无忧无虑,只要做好学习,一切由父母安排。现在一切都得自己拿注意了。一时不习惯起来。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和同学同寝发生过不愉快。那时的我,觉的和这的生活格格不入,总想回家,每天都过的很压抑。现在未免有些莞尔。到了现在,我也想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心里也觉的好了很多。我也想到了我的未来该怎么做。所以我现在觉的,大学的生活真是很锻炼人,真是塑造一个人的黄金时刻。这时候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会影响以后的生活的。直到了那个时刻,我才觉的,我的生活才刚开始呢。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高潮和低谷,我知道以前无论如何,都已经过去了,未来才是我该认真考虑和为之奋斗的地方。

我是谁。我的回答是,我就是我,父母只能给予意见,而不能给予实际。一切都只能自己去做。我就是我,别人的所作所为,都是给我的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我就是我,我的未来,由我自己把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无论对错,结果只能自己承担。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是否到了成人的境界。但我知道,我以后该好好的判断自己的选择,好好的走自己的路。我觉的这种想法很重要。至少,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也许我从以前到大学之前,我都是浑浑噩噩的走过来的,但我知道,我决不会浑浑噩噩的走过这大学四年。我一定会知道,这四年我的目标和意义。我的将来,我也无法想象的出来。也许我的判断能力还不够吧,但对我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知道该怎么去走。

我觉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们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和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生活。所以我从不干扰别人的生活,至多给别人一些我的想法。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随意批评别人的想法是不对的,是不尊重别人,所以我从不随意批评别人的意见。我觉得说谎会给人不诚实的表现,即使是开玩笑也不合适,所以我从不说谎,只开开小玩笑。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也都很容易受伤,所以我从不说别人。我很愿意和他人在一起。因为我觉的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和其他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恶人或善人,真正绝对的恶人或善人都是无法生存的。我觉的我应该好好锻炼自己判断能力。为什么别人能看到的优点我却看不到。这就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不止这,我觉的我还有些地方得加强,比如和他人的交流能力,愿意和别人交流不代表能够很好的交流。还有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胆量,我还是不能很从容的和陌生的人交流。还有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加强。在大学,失败和被超越是家常便饭。没有好的承受能力,很容易自暴自弃。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 经验 。

参考文献

【1】 文章 《俞敏洪 励志语录 》

【2】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探究》

摘要:本文为“心理与心理健康”课程论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及其应对 措施 ,对每种心理问题或疾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并详细地介绍了两种典型的心理问题——睡眠障碍和抑郁症,对其概念、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类型;症状;对策

一、引言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良情绪的影响、神经症、人际关系的困扰、人格与行为的障碍和择业的难题等。这些心理问题无疑会对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心理问题常见类型及应对措施

1、神经症:

(1)焦虑症: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发现后及早进行治疗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2)抑郁症:详见本文后半部分。

(3)强迫症: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表现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注意平时的预防。

(4)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也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5)恐惧症:分为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可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社交技能训练。

(6)失眠:失眠者白天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易激惹、困倦和抑郁等表现。

(7)嗜睡:其主要症状睡眠期延长,早上难以觉醒;夜间睡眠正常,正常觉醒时间睡眠增多,或者打盹,或者不适当的睡眠发作;感到想睡,并逐渐入睡,而不是体验到突然的睡眠发作。

(8)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能导致过度睡眠或失眠的睡眠。

(9)睡行症: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甚至更长,然后就地或重新上床睡觉。

(10)夜惊:主要为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11)梦魇症:是指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且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晰回忆,并心有余悸的一种睡眠障碍。

2、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2)情感型人格障碍;(3)分裂型人格障碍。

3、适应障碍:

它的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冷漠感和自杀。主要采取消除应急源的方法进行缓解。

4、性心理障碍

以前称性变态,指个体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偏离和行为异常,分性对象、性习惯和性身份异常。

2、应对策略

应对原则:偶尔失眠不用处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作息,睡前不喝咖啡和浓茶,禁烟酒;切忌紧张担心,更忌讳滥用镇静催眠药,导致恶性循环和药物依赖;如果确有失眠,需寻求专科医生专业帮助。

(1)药物治疗

●传统方法:中草药、针灸、气功、睡眠疗法、胰岛素低血糖疗法。

●目前使用最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药物。

●新近推出:褪黑素、思诺思。

尽量避免使用对一般睡眠障碍者害多利少的药物。

(2)心理治疗

三、两种典型的心理问题

(一)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专家指出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因此,睡眠障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1、症状

●认知疗法:主要目标是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态度。

●睡眠限制疗法:充分利用在床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刺激控制疗法:感到困倦时才上床,卧室和床只能用来睡觉,不能进行其他活动。

●松弛疗法:要求患者必须想象出一个情境或某种东西(即诱导物),用来诱导放松练习过程。

●漂浮治疗:漂浮治疗可使与紧张有关的生化物质下降,并可保持几天或几周。

好的效果,比如咨询相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就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的症状。

(3)社会支持

抑郁症的患者一条主要的表现为 自我评价 下降,自信心缺失,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对此类人群进行照顾和鼓励,尽快让他们重拾信心,提升自我评价,告诉他们不要妄自菲薄。

(4)自杀预防

抑郁症患者由于对自我的评价下降,不由自主地会产生消极念头,最严重的时候可能引发自杀的念头,因此要进行自杀预防,家人和朋友平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以防危险事情的发生。

(二)抑郁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1、症状

抑郁症是以兴趣减退或丧失,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类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始动性下降,活动减少,情绪低落或悲伤,自我评价下降(有时自责、内疚),有时有消极自杀的念头,食欲下降,睡眠多减少(偶有增加),性欲下降。经常伴随有睡眠障碍的出现,比如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等。

参考文献:

【1】课堂使用的课件

【2】李燕.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

【3】刘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3):82-84.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4天不睡眠的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类正常生理现象。相对而言,中学生因学业繁重,每天都要奋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学生睡眠不充足,不仅影响次日学习,降低听课效率,还会影响食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健康一、引言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动物试验表明,小白鼠如果超过6天不睡眠,就会出现运动失调的症状,直至脑电波电压降低、消失而死亡。相比之下,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存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存活4天。失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二、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一)问卷调查有人说,学生是最“困”的群体。为了解中学生的睡眠状况,笔者近期对本校和附近3所乡镇中学做了有关中学生睡眠方面的调查,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显示,78.7%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时间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包括午休时间在内,282名中学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碍,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时,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时,即222名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占调查人数的78.7%。(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八成学生有睡眠障碍现象,近六成学生因睡眠质量问题而出现日间功能障碍现象(日间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这些直接会影响学生成绩并导致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在6点左右起床,睡觉时间约为11~12点,因作业过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证标准8小时睡眠的学生很少。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未达到成人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年级越高睡眠越不足统计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别为30.5%和78.7%,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2个小时,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有7.4个小时。2、毕业班学生睡眠明显偏少所调查的4个学校中,初三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9小时,而初二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6小时。高中的对比更是明显,高一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7个小时,而高三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6.9个小时。除去午休时间,53名高三学生晚上平均睡眠时间仅仅6个小时。3、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环境影响以及个人情绪三大因素。睡眠时间少的学生主要是由于晚睡。统计表明,95%的高三学生、80%的高一学生和81%的初三学生经常要晚于23时睡觉,61%的初二学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于23时睡觉。课外作业过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试测验以及作业过多两方面。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负担加重,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4、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1)仰卧——睡时身侧屈则精气不散,醒时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而仰卧时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影响呼吸及心脏。(2)忧虑——睡前思想杂乱或忧虑、焦急,易致失眠而影响健康。(3)恼怒——凡情绪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恼怒不得。(4)进食——临睡前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睡眠又伤害身体。如需进食,宜休息片刻再睡。(5)灯光——开灯 睡觉会损害人体健康。电灯光会扰乱人体的自然平衡,使体温、脉搏、血压都变得不协调,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睡后也易醒。5、学生睡眠不足隐患多睡眠不足正在隐性侵害中学生的健康。上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现象。就目前情况看,学生睡眠不足还会随年龄、年级的变化而加重,会影响未成年人体格和神经发育甚至身心健康发展。在该中心接待的中小学生病人中,有许多是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经常烦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周文江认为,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会因年龄、个体差异、外界环境等因素而不同。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利于他们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发育、身体的器官的发育都会有影响,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视神经、脊椎发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研究人员对美国伊利诺伊州就读的2259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睡眠时间、忧郁症状和自信心的分析发现,与睡眠时间较多的学生相比,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