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
山西省是中国的煤炭产业大省,分析山西省煤炭产业安全现状,着重探讨山西省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据此提出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以期使煤炭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煤炭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解决对策
引言
山西省煤炭储量很丰富,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煤炭的开采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受山西省地质结构等影响,要更多的注意煤炭安全开采工作,在发展煤炭产业时,做好煤炭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煤炭产业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尽管现在引入了一些新技术,但是开采煤矿本来就是一件充满危险的工作,矿底的情况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就更要重视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煤炭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当前山西省煤炭产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加强煤炭产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增强煤炭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一、山西省煤炭产业安全现状分析
山西省的很多煤矿都是在地下作业,加上地形的影响,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事故等频发,而且毫无节制的开采导致开采条件更加复杂化,也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山西煤矿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煤矿周围自然环境差,地质结构复杂,这就容易造成灾害;b)矿井数量很多,但各自开采,导致矿井林立,生产能力分散且低下,对于煤炭资源的浪费严重;c)受山西省经济发展限制,机器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且安全设施并不合理;d)参与煤矿开采的工人都是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劳动者,综合素质差。山西省很多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都是通过工作人员的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管理者的自我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利于煤炭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1-2]。
二、山西省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煤炭开采是一项高危作业,在煤炭产业的发展中,总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设备落后、地质条件影响等都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容易引发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煤炭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因为煤矿产业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但是在山西省的很多地方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20世纪的生产总承包制,没有形成多元的企业结构,没有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以生产经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方式,同时煤炭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形成逐层负责的机制,这就在整体上使山西省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2.2开采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
山西省目前煤炭生产方面缺少专业的人员指导,因为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大多煤矿都是私人产业,由于经营者对于煤炭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很多工人都是外地来的打工者,他们在工作前都没有进行详细的员工培训,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同时,因为煤矿工人的上班时间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平均时间都在10h~14h,在长时间的黑暗中工作并且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极易发生意外事故[3]。
2.3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中国对煤炭工业安全监管的基本机构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以下的各省煤炭安全监察局,但是,各省内的煤炭安全管理监察体系就没有那么详细了。山西省内因为从事煤炭方面的工作者数量很多,并没有全面的煤炭安全管理监察体系,这就导致山西省内的煤炭安全管理监察工作不完善。同时,在山西省很多煤矿企业内部并没有达到国家对煤炭安全管理监察的标准,不能做到对于煤矿危险源的监控动态化、系统化,导致监察工作不能很好的落实。
2.4灾害的认识及防范措施不足
近年,国家加大了对煤炭产业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注重对煤矿生产和经营者的安全管理培训,煤矿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由于近年开采煤矿的数量增多,但对地质资料不了解,使得开采难度增大了很多。同时,过分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工作,导致发生地表坍塌、人员伤亡、瓦斯爆炸事故,这些事故都证明了山西省目前煤炭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健全[4]。
三、对策分析
3.1建立煤矿生产过程人员管理电子监控系统
煤矿作业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难免会有意外事故的发生。在一些矿井中,会存在隐瞒不报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煤炭安全管理部门提高现有的技术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监督、监察方法,加强对矿下工作人员的监测,同时重视工作人员的`考勤系统,确保能够及时了解矿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同时,可以安装RFID射频识别系统,加强对人、车、物等信息数据的采集,更好地监测矿井情况,引进新的技术尽可能做到对于矿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3.2引进新技术重视管理
不论何种行业,安全生产都是第一位,尤其在煤炭开采工作中,更要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安全观念、最长工作时间、最低薪酬标准等。在矿下工作,要做到人与机器的有效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工作效率。要想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实施,就需要加强操作人员作业的可靠性及机器的稳定性。同时,也要做到安全的物流管理,及时传递生产工序中的安全物品,从而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3应用信息技术远程实时监测危险源
为了更好地达到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就需要合理运用传感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及时收集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送到煤炭安全管理中心,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同时,也要设计好传感器的灵敏度,做到提前预警,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5]。
3.4加快资源整合
山西省煤矿众多,这就吸引了很多投资商去开采煤矿,但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对众多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清理越层开采的小煤窑,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的小煤矿,大力惩治非法开采者。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山西省煤矿资源整合,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做到安全管理。为了实现更快的资源整合、提高煤炭安全管理水平,应该关停不合法的小煤矿,同时加强大煤矿的国有化控制,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从根本上提高山西省的煤炭安全生产条件[6]。
四、结语
煤矿生产是一项复杂而有长久的工程,煤矿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煤矿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山西省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在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尽可能提高山西省煤炭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晓煜,付建华,梁嘉琨,等.煤矿安全管理与监察工作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苏曾庆.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4):182-183.
[3]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付飞.煤炭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7(3):11-12.
[5]陈伟伟,梁钊.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3(3):112-113.
[6]姜兴国,孙磊,刘景波.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技术,2006,25(2):142-143.
摘要 :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生命线,煤矿行业因其生产环节以及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安全管理更显的尤为重要,唯有完善好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机制,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立足于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表明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分析总结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从而促进煤矿行业更好更快的安全发展。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社会的影响性相对较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一旦做不到位,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会损坏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小到煤矿企业,大到社会,都造成一定的威胁。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更是促进煤矿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煤矿行业一般都作业于安全隐患较多、危险系数较高的环境中,因此,进行科学完善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不仅是保护人身安全的需要,更是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的重要保障。
一、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低下,威胁安全生产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也正在进行各种改革,用人体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这样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却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威胁。煤矿企业的合同制临时性工人的增多,不仅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而且由于临时性的煤矿工人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打工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存在着较强的临时雇佣观念,缺乏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安全生产的知识和安全生产的意识都比较薄弱,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煤矿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煤矿中吃苦耐劳的生产先进者,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科学性的认知,甚至存在着煤矿出煤免不了违章的错误思想。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的煤矿事故都源于违章操作,对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1.2过分重视生产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
煤炭行业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导致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过分重视煤炭生产的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没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更没有正确的引导企业的煤矿工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和煤矿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而是将煤矿生产的产量看的更加重要,认为煤炭生产的产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产量是硬标准,质量是次标准,安全是软标准。尽管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是实施的力度还比较小,甚至只停留在表层。在生产作业规程学习的环节,甚至很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是象征性的读一读,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到生产人员的思想中。
1.3欠缺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力量薄弱
当前,很多煤矿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以往存在的很多安全管理机构当作不必要的部门就行撤销或者合并。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的减少,这就更加使得安全生产的管理力量更加薄弱。与此同时,煤矿企业中现存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不仅是安监人员,又是瓦检人员,致使安全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难以明晰,很难做到监管到位,对煤矿生产造成一定的生产隐患。另一方面,很多政府部门派驻的安全管理人员最终被依附于企业的合并科室里,在职责履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阻碍和束缚,很难最大限度的发挥职责与权力。
1.4安全生产投足力度不足
我国的煤炭企业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就是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这就使得大部分的煤炭企业都面临着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具体分析原因:①很多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只是注重煤炭生产的产量,加班加点进行煤炭生产,致使煤炭生产的机器设备老化陈旧,机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②当前煤矿市场并不十分景气,煤炭供大于求,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资金周转不开,使得安全生产的周转资金减少,煤炭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安全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的几率。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和管理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甚至招聘人员都更侧重于廉价的劳动力,却忽视了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解决对策
2.1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强制安全生产管理
我国针对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出台了多项明确的法律法规,比如《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等。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呈现表明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强制层面。煤矿企业应该以此为起点,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借助法律的力量,强化企业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依法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在企业内部深入宣传法律法规的内容,树立煤矿生产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另一方面,企业的相关部门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断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整顿。
2.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我国的煤炭企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逐步由单一生产到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不能要依靠生产产量,更要注重安全生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更要不断的推进,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由过去的软指标慢慢变成硬性指标考核的一部分,将安全生产考核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去抓,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经济增长力度。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人人有责。将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营造一个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责任制氛围,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
煤矿职工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企业应该不断对用工制度进行合理的配置,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加大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宣传,同时,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在煤矿企业高产高效生产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持续进行。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煤矿行业更是国家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国家对煤矿行业更是提出了“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政策方针。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完善更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力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石新,王文涛,肖石英.中国煤炭企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张志呈,李春晓.我国煤矿事故多发性和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刘文俊,周志强,李石新.煤矿企业员工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安全文化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
[4]吴平德,陈建国.建立长效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实现安全生产[G]//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5]周小燕.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摘要: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首先,对安全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提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不断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质量。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培训;设备;作业人员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人民的生活、国内的安定团结、我国的国际形象均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国内近年来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从未中断,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基于此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该论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更深刻的发现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而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让煤矿安全事故消弭于无形。
一、安全管理的概念界定
何谓安全管理呢?樊亚静(2015)在《某基层储备仓库仓储安全管理研究》中指出:“安全管理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按照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对于这种概念界定作者较为认同。为了对安全管理更好的进行理解,我们可以将安全管理的概念简化为: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手段。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主要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那么,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下面,作者简要论述如下:
2.1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存在不协调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始终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一直以来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的局面。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体制与机制不协调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一个煤矿,但是这些部门均缺乏足够的权力。很多地方部门只是在一味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却未做出足够努力。
(2)煤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存在交叉,且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也相对不够,造成了安全管理出现混乱。
2.2煤矿作业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
对于一个煤矿来说,安全生产应始终放在第一位。从近年来所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很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均是因为相关作业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例如,煤矿在引进新设备时,新设备的质量存在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一部分煤矿作业设备由于年久失修,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相关人员对这些设备未及时进行检查和修理,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3煤矿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存在很多小煤矿,这些小煤矿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较为欠缺。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因此,也很容易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是一些大型煤矿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也并不是那么完善。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发现,虽然很多煤矿均建立了系统的安全管理体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却并未有效执行。一旦发生事故才会真正重视起来。这种情况目前也普遍存在。
2.4对煤矿作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有部分煤矿并未对煤矿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下井之后很容易会做出某种不安全行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这种情况在大型煤矿中存在的较少,对于一些小煤矿来说则体现的较为明显。为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质量,尽可能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必须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的相关对策
存在问题必须要及时有效予以解决。为有效解决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
3.1协调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
为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协调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煤矿管理权赋予特定部门,打破多个部门对同一煤矿进行管理的格局。除此之外,还应赋予该管理部门足够的权力,便于该部门对煤矿安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
(2)建立监察部门,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抽查和长期监督,一旦发现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必须要对煤矿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追责。这样的做法对于促进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进一步协调。
3.2对煤矿作业设备进行管理
煤矿作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种情况,煤矿在引进新设备时,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一旦发现引进设备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予以更换,并严格禁止这样的设备投入生产。除此之外,煤矿还应该安排专门人员对作业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作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要予以及时修理或更换,从而更好地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3.3健全煤矿的安全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保证安全生产,煤矿必须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之后,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一旦发现相关安全管理体制存在欠缺,必须要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尤其是一些小煤矿,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帮助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除此之外,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之后,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查,检查煤矿是否有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制度。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煤矿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进而用体制促进安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
3.4加强煤矿作业人员的培训
为有效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在工作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方能正式上岗。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之余,还应该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1)指派本煤矿内资深的老员工对大家进行专业培训,传授实践操作中的具体安全工作经验。
(2)从外部聘请专家对本煤矿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四、结束语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实上,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此不做一一赘述。希望文章的写作可以充分引起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有效进行煤矿安全管理,进而有效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它不仅关乎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亚静.某基层储备仓库仓储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李俊.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2).
[3]汪永芝,吴健斌.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2011(5).
[4]林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0(3).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我国至今有23586个中小煤矿,其中3万吨以下占42.5%,9万吨以上的只占7.5%。2002年底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7.6%,矿均产量1万余吨(受停产整顿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矿井生产能力现状),点多、面广、底子薄,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源勘探程度低、交通极不方便是我国中小煤矿的基本现状,市场需求量大、就业人员多,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我国中小煤矿存在的客观条件。近几年,国家关闭整顿小煤矿,其煤炭生产秩序有所改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中小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我们必须正视中小煤矿安全生产仍十分脆弱,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中小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上提高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故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素质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任务。 2、 地质条件复杂,矿井规模小,装备条件差。中小煤矿所利用的资源大都是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储量小的块段,一般为边探边建,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实现正规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技术装备难以跟上,往往存在先天不足。 3、 矿井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管理工作几乎无人能做。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采矿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地方,日常的作业规程都少有人会编制,技术装备、安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困难,其效能发挥大打折扣。 4、 管理体制不顺,职责权利不明确。现在煤炭管理部门职权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机构被削弱,缺乏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地质条件复杂,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相当部分资源是没勘探的,故中小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千变万化,突出情况时有发生。煤矿日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上煤炭管理工作随机构改革而不断弱化,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潜在的隐患十分严重。 6、 抗排风险能力差。中小煤矿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遇大的灾害就会出现矿毁人亡,老板逃跑,政府办丧的现象。 二、 新形势下大冶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探索 1、 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为了防止机构改革以后煤炭行业管理工作被弱化,市政府即时出台了《大冶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意见》,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制订加强煤矿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为煤炭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2、 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特种作业人员须按规定培训,取得《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外,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经不少于3天的培训,(如煤矿没有能力培训则由市煤炭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培训),并经市煤炭管理部门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煤矿职工人井资格证》,凭证下井。 3、 配备技术矿长,加强技术管理。 各煤矿必须聘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规定具有煤炭院校采矿系列专业毕业文凭或在国有大矿担任生产、安全、技术等方面职务的中层以上负责人,经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其《煤矿技术指导资格证》、凭证聘用。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指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和安全生产难题的逐步解决,我国矿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多达300万吨/年-1000万吨/年甚至更大,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占矿井建设、生产投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我国目前大型、特大型煤矿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固定资产多占企业总资产的46%-69%;仅固定资产折旧费即占吨煤生产成本13%-15%。如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缺乏制衡,造成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及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的局面,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实力与企业发展后劲。 目前,煤炭行业完全面向市场,煤炭价格完全放开,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则关系到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煤炭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煤炭企业仅靠提高价格和产量的方法做大做强是不够的,只有通过企业内部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化,才是其根本途径。可见,要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其保值增值的重要性。 二、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较以前在计划、采购环节上强化了措施,进而节约了采购成本。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还必须正视目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仍然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管理者对各经营层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 煤炭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煤炭安全、产量、进尺、可控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而且相当部分煤炭企业较以前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较好地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鉴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各经营者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未纳入考核的范围,出于功利性,经营者不屑对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与控制,导致煤矿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出现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的弊端等。 (二)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派不明晰 煤炭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要么是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有关设备采购部门权力不明确,或采购、验收实质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物资产日常具体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拔等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楚,尤其是年底资产实物清查更是不了了之。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 (四)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般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其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企业内部各项政策、程序更为有效地得到遵循,从而促进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没得到足够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未能配齐配强,所以其固定资产审计监督力度无从保证。 三、解决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董事经理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 企业总经理是受托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总经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的责任,并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总部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归口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着直接的责任后果,成为所在企业总经理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落实到了具体的归口责任人,并使业绩考核与奖罚的直接挂钩,这就势必激发起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二)建立科学、明晰、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和权责运行体系 通过科学、明细、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职责权力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都应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利。因此建议企业按以下顺序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与管理:组建各类专家型的招标委员会,确定所需资产供货商——供应部购货——专家协同供应总仓库、使用单位验收——机电、财务、审计等部门负责过程监控,以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控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没有交叉也没有遗漏。 (三)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夯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合理界定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围,从会计基础工作、设备管理规程抓起,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维护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按照《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管好、用好、维护好、适时地改造更新设备;.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原则;清晰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分工、职责、权限;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及管理稽查、考核、奖惩制度等。 2.强化资产清查力度 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一定要实质性地分开——不能把财产记录、检查、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交由实物资产管理一个部门去做,使企业资产管理形成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以保证资产清查的真实、完整性;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3.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现场动态管理制度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场管理工作仍很薄弱,特别是财务固定资产核算员缺乏对现场管理意识,与设备管理部门相互沟通也不够,不能及时掌握设备的动态。为杜绝财务与设备管理严重脱离的现象,通过完善财务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双向沟通互动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促使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状况,做到资产状况清,实现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有机地紧密结合,保证财务核算与监督做到位,保证资产账账相符及账实相符;同时,完善设备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加强固定资产实物、运转维护、保养等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企业设备台时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量的台时定额,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节约固定资产使用成本,降低原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盘活存量固定资产,发掘其潜能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环境的瞬变性,加之以往固定资产决策管理上的错误,使得企业既有的存量固定资产不可避免地会在质量功能、效率以及配置结构等方面出现滞后或不协调的现象与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聚合企业固定资产资源优势,对既有的存量固定资产从质量、功能、规模、结构等方面重新进行优化调整与配置组合。 企业可以首先将相关的存量固定资产按照营运状况分为正常运转、带病运转、停机待修等类别。对于后两类,该修的修,该报废的报废,以实现资金的转换。对于正常运转的固定资产,也应从技术水平、经济合理性以及效率性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对于技术陈旧落后、经济上不合算、效率低下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停用,以有偿的方式剥离让售,以收回资金,转换为技术先进、经济合算、效率更高的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技术结构与整体运转效率,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强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5.加强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性与便捷化 (四)完善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加强审计监控力度 1.加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可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或推行审计人员委派制。更大的独立性赋予了审计人员更强的权威性,可以预防财务主管屈从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听之任之,甚至不惜损害企业利益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相互庇护,进行个人利益的交换,以致造成“内部人控制”的危局。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搞好内部审计工作要有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接受上级领导和公司员工的监督。 3.拓展内部资产审计业务领域 一是加强企业的资产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谋取更大的资产管理效益。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我国至今有23586个中小煤矿,其中3万吨以下占42.5%,9万吨以上的只占7.5%。2002年底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7.6%,矿均产量1万余吨(受停产整顿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矿井生产能力现状),点多、面广、底子薄,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源勘探程度低、交通极不方便是我国中小煤矿的基本现状,市场需求量大、就业人员多,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我国中小煤矿存在的客观条件。近几年,国家关闭整顿小煤矿,其煤炭生产秩序有所改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中小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我们必须正视中小煤矿安全生产仍十分脆弱,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中小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上提高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故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素质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任务。 2、 地质条件复杂,矿井规模小,装备条件差。中小煤矿所利用的资源大都是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储量小的块段,一般为边探边建,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实现正规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技术装备难以跟上,往往存在先天不足。 3、 矿井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管理工作几乎无人能做。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采矿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地方,日常的作业规程都少有人会编制,技术装备、安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困难,其效能发挥大打折扣。 4、 管理体制不顺,职责权利不明确。现在煤炭管理部门职权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机构被削弱,缺乏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地质条件复杂,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相当部分资源是没勘探的,故中小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千变万化,突出情况时有发生。煤矿日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上煤炭管理工作随机构改革而不断弱化,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潜在的隐患十分严重。 6、 抗排风险能力差。中小煤矿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遇大的灾害就会出现矿毁人亡,老板逃跑,政府办丧的现象。 二、 新形势下大冶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探索 1、 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为了防止机构改革以后煤炭行业管理工作被弱化,市政府即时出台了《大冶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意见》,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制订加强煤矿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为煤炭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2、 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特种作业人员须按规定培训,取得《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外,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经不少于3天的培训,(如煤矿没有能力培训则由市煤炭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培训),并经市煤炭管理部门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煤矿职工人井资格证》,凭证下井。 3、 配备技术矿长,加强技术管理。 各煤矿必须聘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规定具有煤炭院校采矿系列专业毕业文凭或在国有大矿担任生产、安全、技术等方面职务的中层以上负责人,经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其《煤矿技术指导资格证》、凭证聘用。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促进煤炭企业生产建设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支撑。要从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和培训入手,规范干部指挥行为和职工作业行为,全面提高职工队伍安全素质,夯实安全基础工作,为寻求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之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本人认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源头抓起,加强安全思想建设要从思想观念和意识着手,注重安全文化的培养。只有安全思想建设上去了,安全文化向安全管理的渗透才能成为可能。比如,职工中有这样的认识和言论;煤矿条件差,出现事故是必须的,不出事故是偶然的;违章不一定出事故,按章作业不一定不出事故,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不澄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难以推进。在实践中,要始终把人本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和主线,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突出安全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构建起以“财富可以创造,生命不能重来”、“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等为内容的安全文化理念,力求创新和发展,并在思想建设中不断渗透。为了使安全教育收到应有的效果,一要把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群体,各自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实行层次教育。管理人员是促进安全生产的关键,教育的重点是不断增强其抓安全生产措施落实的自觉性,加强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的作风建设,目的是杜绝违章指挥。普通员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体,教育就要突出自我保安与互助保安,目的是杜绝违章操作和蛮干。二要提高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充分利用安全活动日、政治学习日、班前班后会,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同时,组织团员青年进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唱响“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的主旋律。组织伤亡职工家属到井下区队以现身说法教育职工不安全生产给生命和家庭带来的危害,用血的教训唤醒职工对违章造成危害的认识。设置安全寄语、安全警句等牌板,编写安全信息,制作安全电教片,形成了安全教育一条龙,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了警钟长鸣的教育效果。同时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全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形成了“守信、遵章、清理、有序、准时、素养”的安全行为规范,实现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二、抓住关键,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现代化大生产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还是不够的。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是这样,只有职工的素质提高了,安全管理才能发挥更好的效能。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必须不断强化对职工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针对我们职工队伍的现状,应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的应知应会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侧重于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对特殊岗位职工、新分配职工、劳务工、转岗工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凡达不到考核要求的不准上岗;对安全不放心的人及时开展安全预防性教育,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和帮教。通过各种培训,切实增强了职工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提高了职工的自保互保能力,从而使职工能够干标准活、干放心活。三、抓住主体,加强制度建设要按照国家安全监察局关于完善二十一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安全管理的制度,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管理,凡事有监督考核,凡事有奖有罚”,促进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证,是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没有标准化,企业管理就没有基础,就没有依据,企业管理就无从谈起。安全质量标准化也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煤炭企业要安全生产,首先要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工程的质量,消除煤矿安全工作中的工作的不安全隐患。但煤矿是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场所,环境变数相当大,这就要求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要不断根据生产环境的变化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四、规范职工行为,促进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决策和管理人员指挥行为及职工检查行为,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对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处、每一物安全运行的控制。它一方面通过“软”的方法,即通过理念渗透,启发人们遵章守纪的内心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硬”的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方法机构的创新,规范人们的操作行为,实现文明生产和规范化作业。五、制定规划和措施,确保安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应确定分管党务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安全的领导具体负责,亲自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制定规划和措施,明确目标和责任,严格考核,确保每年安全文化建设上一个台阶,促进安全管理创水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健康发展。
浅议煤矿煤层的开采技术摘要: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关键词:开发技术 煤炭工艺 煤炭一、煤炭开采的主要形式(一)井下采煤井下采煤的顺序。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如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煤层,先采第一水平最上面煤层,再自上而下采另外煤层,采完后向第二水平转移。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1.57%。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 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 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二)露天采煤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敞露地表而进行开采称为露天开采,其中移去土岩的过程称为剥离,采出煤炭的过程称为采煤。露天采煤通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其主要生产环节:首先用穿孔爆破并用机械将岩煤预先松动破碎,然后用采掘设备将岩煤由整体中采出,并装入运输设备,运往指定地点,将运输设备中的剥离物按程序排放于堆放场;将煤炭卸在洗煤厂或其他卸矿点。主要优缺点优点为生产空间不受限制,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矿山规模大,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另外,资源回采率可达90%以上,资源利用合理,而且劳动条件好,安全有保证,死亡率仅为地下采煤的1/30左右。主要缺点是占用土地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且生产过程需受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在资源方面,对煤赋存条件要求较严,只宜在埋藏浅,煤层厚度大的矿区采用。二、采煤方法与工艺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长壁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采煤方法和工艺的研究有很大空间,主要方向是改善作业 条件,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一)开采技术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 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 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 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二)解决难题开发“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 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 顶能按一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 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 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 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5~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 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 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高效。(三)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 、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技术。(四)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综采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 强 支架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形、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支架的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3m左右)高产高效指标的差距。(五)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系统要实现高产高效,就要提高开机率,对“支架—围岩”系统、采运设备进行监控。今后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电液控制阀组操纵支架和改善“支架—围岩”系统控制,进一步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油 —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的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三、主要的开采技术(一)深矿井开采技术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是: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需要攻关研究的是: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的特征;深井作业场所工作环境的变化;深井巷道(特别是软岩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与装备;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深矿井高产高效开采有关配套技术;深矿井开采热害治理技术与装备。(二)“三下”采煤技术提高数值模拟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下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合理的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发展沉降控制理念和关键技术,包括用地表废料向垮落法工作面采空区充填的系统;研究与应用各种充填技术和组合充填技术,村庄房屋加固改造重建技术,适于村庄保护的开采技术;研究近水体开采的开采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和装备,提出煤炭开采与煤炭城市和谐统一的开采沉陷控制、开采村庄下压煤、土地复垦和矿井水资源化等关键技术。(三)优化巷道布置,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改进、完善现有采煤方法和开采布置,以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开发煤矿地质条件开采巷道布置及工艺技术评价体系专家系统,实现开采方法、开采布置与煤层地质条件的最优匹配。实行全煤巷布置单一煤层开采,矸石基本不运出地面,生产系统要减化,同时实现中采与中掘同走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经验的同时,重点研究高产高效矿井,开拓部署与巷道布置系统的优化,减化巷道布置,优化采区及工作面参数,研究单一煤层集中开拓,集中准备、集中回采的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岩巷掘进率,多开煤巷,减少出矸率;研究矸石在井下直接处理、作为充填材料的技术,既是减少污染的一项有利措施,又减化了生产系统,有利于高产高效集中化开采,应加紧研究。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 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
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
山西省是中国的煤炭产业大省,分析山西省煤炭产业安全现状,着重探讨山西省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据此提出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以期使煤炭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煤炭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解决对策
引言
山西省煤炭储量很丰富,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煤炭的开采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受山西省地质结构等影响,要更多的注意煤炭安全开采工作,在发展煤炭产业时,做好煤炭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煤炭产业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尽管现在引入了一些新技术,但是开采煤矿本来就是一件充满危险的工作,矿底的情况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就更要重视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煤炭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当前山西省煤炭产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加强煤炭产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增强煤炭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一、山西省煤炭产业安全现状分析
山西省的很多煤矿都是在地下作业,加上地形的影响,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事故等频发,而且毫无节制的开采导致开采条件更加复杂化,也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山西煤矿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煤矿周围自然环境差,地质结构复杂,这就容易造成灾害;b)矿井数量很多,但各自开采,导致矿井林立,生产能力分散且低下,对于煤炭资源的浪费严重;c)受山西省经济发展限制,机器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且安全设施并不合理;d)参与煤矿开采的工人都是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劳动者,综合素质差。山西省很多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都是通过工作人员的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管理者的自我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利于煤炭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1-2]。
二、山西省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煤炭开采是一项高危作业,在煤炭产业的发展中,总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设备落后、地质条件影响等都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容易引发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煤炭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因为煤矿产业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但是在山西省的很多地方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20世纪的生产总承包制,没有形成多元的企业结构,没有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以生产经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方式,同时煤炭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形成逐层负责的机制,这就在整体上使山西省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2.2开采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
山西省目前煤炭生产方面缺少专业的人员指导,因为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大多煤矿都是私人产业,由于经营者对于煤炭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很多工人都是外地来的打工者,他们在工作前都没有进行详细的员工培训,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同时,因为煤矿工人的上班时间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平均时间都在10h~14h,在长时间的黑暗中工作并且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极易发生意外事故[3]。
2.3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中国对煤炭工业安全监管的基本机构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以下的各省煤炭安全监察局,但是,各省内的煤炭安全管理监察体系就没有那么详细了。山西省内因为从事煤炭方面的工作者数量很多,并没有全面的煤炭安全管理监察体系,这就导致山西省内的煤炭安全管理监察工作不完善。同时,在山西省很多煤矿企业内部并没有达到国家对煤炭安全管理监察的标准,不能做到对于煤矿危险源的监控动态化、系统化,导致监察工作不能很好的落实。
2.4灾害的认识及防范措施不足
近年,国家加大了对煤炭产业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注重对煤矿生产和经营者的安全管理培训,煤矿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由于近年开采煤矿的数量增多,但对地质资料不了解,使得开采难度增大了很多。同时,过分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工作,导致发生地表坍塌、人员伤亡、瓦斯爆炸事故,这些事故都证明了山西省目前煤炭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健全[4]。
三、对策分析
3.1建立煤矿生产过程人员管理电子监控系统
煤矿作业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难免会有意外事故的发生。在一些矿井中,会存在隐瞒不报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煤炭安全管理部门提高现有的技术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监督、监察方法,加强对矿下工作人员的监测,同时重视工作人员的`考勤系统,确保能够及时了解矿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同时,可以安装RFID射频识别系统,加强对人、车、物等信息数据的采集,更好地监测矿井情况,引进新的技术尽可能做到对于矿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3.2引进新技术重视管理
不论何种行业,安全生产都是第一位,尤其在煤炭开采工作中,更要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安全观念、最长工作时间、最低薪酬标准等。在矿下工作,要做到人与机器的有效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工作效率。要想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实施,就需要加强操作人员作业的可靠性及机器的稳定性。同时,也要做到安全的物流管理,及时传递生产工序中的安全物品,从而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3应用信息技术远程实时监测危险源
为了更好地达到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就需要合理运用传感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及时收集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送到煤炭安全管理中心,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同时,也要设计好传感器的灵敏度,做到提前预警,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5]。
3.4加快资源整合
山西省煤矿众多,这就吸引了很多投资商去开采煤矿,但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对众多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清理越层开采的小煤窑,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的小煤矿,大力惩治非法开采者。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山西省煤矿资源整合,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做到安全管理。为了实现更快的资源整合、提高煤炭安全管理水平,应该关停不合法的小煤矿,同时加强大煤矿的国有化控制,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从根本上提高山西省的煤炭安全生产条件[6]。
四、结语
煤矿生产是一项复杂而有长久的工程,煤矿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煤矿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山西省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在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尽可能提高山西省煤炭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晓煜,付建华,梁嘉琨,等.煤矿安全管理与监察工作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苏曾庆.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4):182-183.
[3]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付飞.煤炭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7(3):11-12.
[5]陈伟伟,梁钊.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3(3):112-113.
[6]姜兴国,孙磊,刘景波.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技术,2006,25(2):142-143.
摘要 :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生命线,煤矿行业因其生产环节以及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安全管理更显的尤为重要,唯有完善好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机制,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立足于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表明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分析总结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从而促进煤矿行业更好更快的安全发展。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社会的影响性相对较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一旦做不到位,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会损坏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小到煤矿企业,大到社会,都造成一定的威胁。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更是促进煤矿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煤矿行业一般都作业于安全隐患较多、危险系数较高的环境中,因此,进行科学完善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不仅是保护人身安全的需要,更是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的重要保障。
一、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低下,威胁安全生产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也正在进行各种改革,用人体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这样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却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威胁。煤矿企业的合同制临时性工人的增多,不仅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而且由于临时性的煤矿工人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打工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存在着较强的临时雇佣观念,缺乏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安全生产的知识和安全生产的意识都比较薄弱,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煤矿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煤矿中吃苦耐劳的生产先进者,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科学性的认知,甚至存在着煤矿出煤免不了违章的错误思想。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的煤矿事故都源于违章操作,对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1.2过分重视生产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
煤炭行业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导致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过分重视煤炭生产的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没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更没有正确的引导企业的煤矿工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和煤矿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而是将煤矿生产的产量看的更加重要,认为煤炭生产的产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产量是硬标准,质量是次标准,安全是软标准。尽管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是实施的力度还比较小,甚至只停留在表层。在生产作业规程学习的环节,甚至很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是象征性的读一读,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到生产人员的思想中。
1.3欠缺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力量薄弱
当前,很多煤矿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以往存在的很多安全管理机构当作不必要的部门就行撤销或者合并。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的减少,这就更加使得安全生产的管理力量更加薄弱。与此同时,煤矿企业中现存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不仅是安监人员,又是瓦检人员,致使安全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难以明晰,很难做到监管到位,对煤矿生产造成一定的生产隐患。另一方面,很多政府部门派驻的安全管理人员最终被依附于企业的合并科室里,在职责履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阻碍和束缚,很难最大限度的发挥职责与权力。
1.4安全生产投足力度不足
我国的煤炭企业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就是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这就使得大部分的煤炭企业都面临着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具体分析原因:①很多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只是注重煤炭生产的产量,加班加点进行煤炭生产,致使煤炭生产的机器设备老化陈旧,机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②当前煤矿市场并不十分景气,煤炭供大于求,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资金周转不开,使得安全生产的周转资金减少,煤炭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安全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的几率。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和管理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甚至招聘人员都更侧重于廉价的劳动力,却忽视了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解决对策
2.1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强制安全生产管理
我国针对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出台了多项明确的法律法规,比如《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等。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呈现表明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强制层面。煤矿企业应该以此为起点,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借助法律的力量,强化企业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依法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在企业内部深入宣传法律法规的内容,树立煤矿生产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另一方面,企业的相关部门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断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整顿。
2.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我国的煤炭企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逐步由单一生产到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不能要依靠生产产量,更要注重安全生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更要不断的推进,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由过去的软指标慢慢变成硬性指标考核的一部分,将安全生产考核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去抓,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经济增长力度。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人人有责。将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营造一个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责任制氛围,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
煤矿职工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企业应该不断对用工制度进行合理的配置,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加大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宣传,同时,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在煤矿企业高产高效生产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持续进行。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煤矿行业更是国家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国家对煤矿行业更是提出了“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政策方针。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完善更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力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石新,王文涛,肖石英.中国煤炭企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张志呈,李春晓.我国煤矿事故多发性和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刘文俊,周志强,李石新.煤矿企业员工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安全文化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
[4]吴平德,陈建国.建立长效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实现安全生产[G]//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5]周小燕.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摘要: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首先,对安全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提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不断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质量。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培训;设备;作业人员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人民的生活、国内的安定团结、我国的国际形象均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国内近年来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从未中断,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基于此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该论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更深刻的发现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而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让煤矿安全事故消弭于无形。
一、安全管理的概念界定
何谓安全管理呢?樊亚静(2015)在《某基层储备仓库仓储安全管理研究》中指出:“安全管理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按照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对于这种概念界定作者较为认同。为了对安全管理更好的进行理解,我们可以将安全管理的概念简化为: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手段。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主要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那么,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下面,作者简要论述如下:
2.1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存在不协调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始终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一直以来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的局面。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体制与机制不协调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一个煤矿,但是这些部门均缺乏足够的权力。很多地方部门只是在一味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却未做出足够努力。
(2)煤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存在交叉,且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也相对不够,造成了安全管理出现混乱。
2.2煤矿作业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
对于一个煤矿来说,安全生产应始终放在第一位。从近年来所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很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均是因为相关作业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例如,煤矿在引进新设备时,新设备的质量存在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一部分煤矿作业设备由于年久失修,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相关人员对这些设备未及时进行检查和修理,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3煤矿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存在很多小煤矿,这些小煤矿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较为欠缺。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因此,也很容易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是一些大型煤矿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也并不是那么完善。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发现,虽然很多煤矿均建立了系统的安全管理体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却并未有效执行。一旦发生事故才会真正重视起来。这种情况目前也普遍存在。
2.4对煤矿作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有部分煤矿并未对煤矿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下井之后很容易会做出某种不安全行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这种情况在大型煤矿中存在的较少,对于一些小煤矿来说则体现的较为明显。为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质量,尽可能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必须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的相关对策
存在问题必须要及时有效予以解决。为有效解决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
3.1协调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
为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协调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煤矿管理权赋予特定部门,打破多个部门对同一煤矿进行管理的格局。除此之外,还应赋予该管理部门足够的权力,便于该部门对煤矿安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
(2)建立监察部门,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抽查和长期监督,一旦发现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必须要对煤矿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追责。这样的做法对于促进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进一步协调。
3.2对煤矿作业设备进行管理
煤矿作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种情况,煤矿在引进新设备时,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一旦发现引进设备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予以更换,并严格禁止这样的设备投入生产。除此之外,煤矿还应该安排专门人员对作业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作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要予以及时修理或更换,从而更好地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3.3健全煤矿的安全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保证安全生产,煤矿必须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之后,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一旦发现相关安全管理体制存在欠缺,必须要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尤其是一些小煤矿,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帮助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除此之外,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之后,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查,检查煤矿是否有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制度。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煤矿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进而用体制促进安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
3.4加强煤矿作业人员的培训
为有效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在工作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方能正式上岗。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之余,还应该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1)指派本煤矿内资深的老员工对大家进行专业培训,传授实践操作中的具体安全工作经验。
(2)从外部聘请专家对本煤矿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四、结束语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实上,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此不做一一赘述。希望文章的写作可以充分引起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有效进行煤矿安全管理,进而有效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它不仅关乎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亚静.某基层储备仓库仓储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李俊.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2).
[3]汪永芝,吴健斌.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2011(5).
[4]林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0(3).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我国至今有23586个中小煤矿,其中3万吨以下占42.5%,9万吨以上的只占7.5%。2002年底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7.6%,矿均产量1万余吨(受停产整顿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矿井生产能力现状),点多、面广、底子薄,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源勘探程度低、交通极不方便是我国中小煤矿的基本现状,市场需求量大、就业人员多,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我国中小煤矿存在的客观条件。近几年,国家关闭整顿小煤矿,其煤炭生产秩序有所改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中小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我们必须正视中小煤矿安全生产仍十分脆弱,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中小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上提高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故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素质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任务。 2、 地质条件复杂,矿井规模小,装备条件差。中小煤矿所利用的资源大都是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储量小的块段,一般为边探边建,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实现正规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技术装备难以跟上,往往存在先天不足。 3、 矿井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管理工作几乎无人能做。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采矿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地方,日常的作业规程都少有人会编制,技术装备、安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困难,其效能发挥大打折扣。 4、 管理体制不顺,职责权利不明确。现在煤炭管理部门职权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机构被削弱,缺乏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地质条件复杂,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相当部分资源是没勘探的,故中小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千变万化,突出情况时有发生。煤矿日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上煤炭管理工作随机构改革而不断弱化,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潜在的隐患十分严重。 6、 抗排风险能力差。中小煤矿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遇大的灾害就会出现矿毁人亡,老板逃跑,政府办丧的现象。 二、 新形势下大冶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探索 1、 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为了防止机构改革以后煤炭行业管理工作被弱化,市政府即时出台了《大冶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意见》,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制订加强煤矿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为煤炭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2、 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特种作业人员须按规定培训,取得《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外,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经不少于3天的培训,(如煤矿没有能力培训则由市煤炭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培训),并经市煤炭管理部门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煤矿职工人井资格证》,凭证下井。 3、 配备技术矿长,加强技术管理。 各煤矿必须聘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规定具有煤炭院校采矿系列专业毕业文凭或在国有大矿担任生产、安全、技术等方面职务的中层以上负责人,经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其《煤矿技术指导资格证》、凭证聘用。
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
山西省是中国的煤炭产业大省,分析山西省煤炭产业安全现状,着重探讨山西省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据此提出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以期使煤炭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煤炭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解决对策
引言
山西省煤炭储量很丰富,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煤炭的开采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受山西省地质结构等影响,要更多的注意煤炭安全开采工作,在发展煤炭产业时,做好煤炭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煤炭产业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尽管现在引入了一些新技术,但是开采煤矿本来就是一件充满危险的工作,矿底的情况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就更要重视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煤炭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当前山西省煤炭产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加强煤炭产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增强煤炭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一、山西省煤炭产业安全现状分析
山西省的很多煤矿都是在地下作业,加上地形的影响,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事故等频发,而且毫无节制的开采导致开采条件更加复杂化,也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山西煤矿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煤矿周围自然环境差,地质结构复杂,这就容易造成灾害;b)矿井数量很多,但各自开采,导致矿井林立,生产能力分散且低下,对于煤炭资源的浪费严重;c)受山西省经济发展限制,机器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且安全设施并不合理;d)参与煤矿开采的工人都是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劳动者,综合素质差。山西省很多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都是通过工作人员的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管理者的自我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利于煤炭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1-2]。
二、山西省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煤炭开采是一项高危作业,在煤炭产业的发展中,总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设备落后、地质条件影响等都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容易引发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煤炭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因为煤矿产业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但是在山西省的很多地方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20世纪的生产总承包制,没有形成多元的企业结构,没有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以生产经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方式,同时煤炭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形成逐层负责的机制,这就在整体上使山西省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2.2开采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
山西省目前煤炭生产方面缺少专业的人员指导,因为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大多煤矿都是私人产业,由于经营者对于煤炭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很多工人都是外地来的打工者,他们在工作前都没有进行详细的员工培训,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同时,因为煤矿工人的上班时间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平均时间都在10h~14h,在长时间的黑暗中工作并且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极易发生意外事故[3]。
2.3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中国对煤炭工业安全监管的基本机构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以下的各省煤炭安全监察局,但是,各省内的煤炭安全管理监察体系就没有那么详细了。山西省内因为从事煤炭方面的工作者数量很多,并没有全面的煤炭安全管理监察体系,这就导致山西省内的煤炭安全管理监察工作不完善。同时,在山西省很多煤矿企业内部并没有达到国家对煤炭安全管理监察的标准,不能做到对于煤矿危险源的监控动态化、系统化,导致监察工作不能很好的落实。
2.4灾害的认识及防范措施不足
近年,国家加大了对煤炭产业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注重对煤矿生产和经营者的安全管理培训,煤矿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由于近年开采煤矿的数量增多,但对地质资料不了解,使得开采难度增大了很多。同时,过分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工作,导致发生地表坍塌、人员伤亡、瓦斯爆炸事故,这些事故都证明了山西省目前煤炭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健全[4]。
三、对策分析
3.1建立煤矿生产过程人员管理电子监控系统
煤矿作业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难免会有意外事故的发生。在一些矿井中,会存在隐瞒不报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煤炭安全管理部门提高现有的技术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监督、监察方法,加强对矿下工作人员的监测,同时重视工作人员的`考勤系统,确保能够及时了解矿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同时,可以安装RFID射频识别系统,加强对人、车、物等信息数据的采集,更好地监测矿井情况,引进新的技术尽可能做到对于矿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3.2引进新技术重视管理
不论何种行业,安全生产都是第一位,尤其在煤炭开采工作中,更要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安全观念、最长工作时间、最低薪酬标准等。在矿下工作,要做到人与机器的有效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工作效率。要想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实施,就需要加强操作人员作业的可靠性及机器的稳定性。同时,也要做到安全的物流管理,及时传递生产工序中的安全物品,从而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3应用信息技术远程实时监测危险源
为了更好地达到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就需要合理运用传感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及时收集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送到煤炭安全管理中心,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同时,也要设计好传感器的灵敏度,做到提前预警,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5]。
3.4加快资源整合
山西省煤矿众多,这就吸引了很多投资商去开采煤矿,但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对众多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清理越层开采的小煤窑,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的小煤矿,大力惩治非法开采者。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山西省煤矿资源整合,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做到安全管理。为了实现更快的资源整合、提高煤炭安全管理水平,应该关停不合法的小煤矿,同时加强大煤矿的国有化控制,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从根本上提高山西省的煤炭安全生产条件[6]。
四、结语
煤矿生产是一项复杂而有长久的工程,煤矿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煤矿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山西省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在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尽可能提高山西省煤炭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晓煜,付建华,梁嘉琨,等.煤矿安全管理与监察工作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苏曾庆.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4):182-183.
[3]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付飞.煤炭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7(3):11-12.
[5]陈伟伟,梁钊.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3(3):112-113.
[6]姜兴国,孙磊,刘景波.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技术,2006,25(2):142-143.
摘要 :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生命线,煤矿行业因其生产环节以及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安全管理更显的尤为重要,唯有完善好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机制,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立足于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表明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分析总结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从而促进煤矿行业更好更快的安全发展。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社会的影响性相对较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一旦做不到位,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会损坏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小到煤矿企业,大到社会,都造成一定的威胁。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更是促进煤矿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煤矿行业一般都作业于安全隐患较多、危险系数较高的环境中,因此,进行科学完善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不仅是保护人身安全的需要,更是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的重要保障。
一、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低下,威胁安全生产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也正在进行各种改革,用人体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这样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却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威胁。煤矿企业的合同制临时性工人的增多,不仅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而且由于临时性的煤矿工人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打工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存在着较强的临时雇佣观念,缺乏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安全生产的知识和安全生产的意识都比较薄弱,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煤矿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煤矿中吃苦耐劳的生产先进者,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科学性的认知,甚至存在着煤矿出煤免不了违章的错误思想。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的煤矿事故都源于违章操作,对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1.2过分重视生产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
煤炭行业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导致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过分重视煤炭生产的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没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更没有正确的引导企业的煤矿工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和煤矿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而是将煤矿生产的产量看的更加重要,认为煤炭生产的产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产量是硬标准,质量是次标准,安全是软标准。尽管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是实施的力度还比较小,甚至只停留在表层。在生产作业规程学习的环节,甚至很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是象征性的读一读,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到生产人员的思想中。
1.3欠缺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力量薄弱
当前,很多煤矿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以往存在的很多安全管理机构当作不必要的部门就行撤销或者合并。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的减少,这就更加使得安全生产的管理力量更加薄弱。与此同时,煤矿企业中现存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不仅是安监人员,又是瓦检人员,致使安全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难以明晰,很难做到监管到位,对煤矿生产造成一定的生产隐患。另一方面,很多政府部门派驻的安全管理人员最终被依附于企业的合并科室里,在职责履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阻碍和束缚,很难最大限度的发挥职责与权力。
1.4安全生产投足力度不足
我国的煤炭企业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就是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这就使得大部分的煤炭企业都面临着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具体分析原因:①很多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只是注重煤炭生产的产量,加班加点进行煤炭生产,致使煤炭生产的机器设备老化陈旧,机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②当前煤矿市场并不十分景气,煤炭供大于求,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资金周转不开,使得安全生产的周转资金减少,煤炭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安全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的几率。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和管理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甚至招聘人员都更侧重于廉价的劳动力,却忽视了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解决对策
2.1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强制安全生产管理
我国针对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出台了多项明确的法律法规,比如《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等。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呈现表明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强制层面。煤矿企业应该以此为起点,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借助法律的力量,强化企业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依法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在企业内部深入宣传法律法规的内容,树立煤矿生产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另一方面,企业的相关部门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断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整顿。
2.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我国的煤炭企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逐步由单一生产到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不能要依靠生产产量,更要注重安全生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更要不断的推进,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由过去的软指标慢慢变成硬性指标考核的一部分,将安全生产考核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去抓,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经济增长力度。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人人有责。将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营造一个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责任制氛围,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
煤矿职工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企业应该不断对用工制度进行合理的配置,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加大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宣传,同时,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在煤矿企业高产高效生产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持续进行。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煤矿行业更是国家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国家对煤矿行业更是提出了“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政策方针。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完善更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力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石新,王文涛,肖石英.中国煤炭企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张志呈,李春晓.我国煤矿事故多发性和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刘文俊,周志强,李石新.煤矿企业员工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安全文化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
[4]吴平德,陈建国.建立长效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实现安全生产[G]//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5]周小燕.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摘要: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首先,对安全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提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不断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质量。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培训;设备;作业人员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人民的生活、国内的安定团结、我国的国际形象均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国内近年来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从未中断,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基于此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该论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更深刻的发现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而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让煤矿安全事故消弭于无形。
一、安全管理的概念界定
何谓安全管理呢?樊亚静(2015)在《某基层储备仓库仓储安全管理研究》中指出:“安全管理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按照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对于这种概念界定作者较为认同。为了对安全管理更好的进行理解,我们可以将安全管理的概念简化为: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手段。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主要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那么,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下面,作者简要论述如下:
2.1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存在不协调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始终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一直以来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的局面。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体制与机制不协调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一个煤矿,但是这些部门均缺乏足够的权力。很多地方部门只是在一味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却未做出足够努力。
(2)煤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存在交叉,且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也相对不够,造成了安全管理出现混乱。
2.2煤矿作业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
对于一个煤矿来说,安全生产应始终放在第一位。从近年来所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很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均是因为相关作业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例如,煤矿在引进新设备时,新设备的质量存在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一部分煤矿作业设备由于年久失修,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相关人员对这些设备未及时进行检查和修理,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3煤矿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存在很多小煤矿,这些小煤矿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较为欠缺。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因此,也很容易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是一些大型煤矿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也并不是那么完善。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发现,虽然很多煤矿均建立了系统的安全管理体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却并未有效执行。一旦发生事故才会真正重视起来。这种情况目前也普遍存在。
2.4对煤矿作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有部分煤矿并未对煤矿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下井之后很容易会做出某种不安全行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这种情况在大型煤矿中存在的较少,对于一些小煤矿来说则体现的较为明显。为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质量,尽可能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必须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的相关对策
存在问题必须要及时有效予以解决。为有效解决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
3.1协调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
为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协调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煤矿管理权赋予特定部门,打破多个部门对同一煤矿进行管理的格局。除此之外,还应赋予该管理部门足够的权力,便于该部门对煤矿安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
(2)建立监察部门,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抽查和长期监督,一旦发现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必须要对煤矿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追责。这样的做法对于促进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进一步协调。
3.2对煤矿作业设备进行管理
煤矿作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种情况,煤矿在引进新设备时,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一旦发现引进设备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予以更换,并严格禁止这样的设备投入生产。除此之外,煤矿还应该安排专门人员对作业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作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要予以及时修理或更换,从而更好地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3.3健全煤矿的安全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保证安全生产,煤矿必须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之后,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一旦发现相关安全管理体制存在欠缺,必须要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尤其是一些小煤矿,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帮助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除此之外,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之后,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查,检查煤矿是否有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制度。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煤矿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进而用体制促进安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
3.4加强煤矿作业人员的培训
为有效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在工作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方能正式上岗。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之余,还应该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1)指派本煤矿内资深的老员工对大家进行专业培训,传授实践操作中的具体安全工作经验。
(2)从外部聘请专家对本煤矿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四、结束语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实上,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此不做一一赘述。希望文章的写作可以充分引起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有效进行煤矿安全管理,进而有效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它不仅关乎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亚静.某基层储备仓库仓储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李俊.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2).
[3]汪永芝,吴健斌.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2011(5).
[4]林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0(3).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我国至今有23586个中小煤矿,其中3万吨以下占42.5%,9万吨以上的只占7.5%。2002年底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7.6%,矿均产量1万余吨(受停产整顿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矿井生产能力现状),点多、面广、底子薄,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源勘探程度低、交通极不方便是我国中小煤矿的基本现状,市场需求量大、就业人员多,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我国中小煤矿存在的客观条件。近几年,国家关闭整顿小煤矿,其煤炭生产秩序有所改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中小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我们必须正视中小煤矿安全生产仍十分脆弱,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中小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上提高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故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素质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任务。 2、 地质条件复杂,矿井规模小,装备条件差。中小煤矿所利用的资源大都是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储量小的块段,一般为边探边建,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实现正规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技术装备难以跟上,往往存在先天不足。 3、 矿井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管理工作几乎无人能做。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采矿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地方,日常的作业规程都少有人会编制,技术装备、安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困难,其效能发挥大打折扣。 4、 管理体制不顺,职责权利不明确。现在煤炭管理部门职权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机构被削弱,缺乏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地质条件复杂,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相当部分资源是没勘探的,故中小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千变万化,突出情况时有发生。煤矿日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上煤炭管理工作随机构改革而不断弱化,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潜在的隐患十分严重。 6、 抗排风险能力差。中小煤矿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遇大的灾害就会出现矿毁人亡,老板逃跑,政府办丧的现象。 二、 新形势下大冶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探索 1、 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为了防止机构改革以后煤炭行业管理工作被弱化,市政府即时出台了《大冶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意见》,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制订加强煤矿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为煤炭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2、 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特种作业人员须按规定培训,取得《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外,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经不少于3天的培训,(如煤矿没有能力培训则由市煤炭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培训),并经市煤炭管理部门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煤矿职工人井资格证》,凭证下井。 3、 配备技术矿长,加强技术管理。 各煤矿必须聘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规定具有煤炭院校采矿系列专业毕业文凭或在国有大矿担任生产、安全、技术等方面职务的中层以上负责人,经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其《煤矿技术指导资格证》、凭证聘用。
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整理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不仅能够充分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确保人们出行平安,还能够高效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将运营风险降至最低。本文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一些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了大多数高密度人口城市的选择。随着国务院对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的下放,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然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随之带来运营人才的匮乏、居民对轨道交通安全的认识严重不足等安全问题。北京地铁5号线屏蔽门夹人事故、上海地铁7.23列车冲突事故,无不给地铁安全运营敲响警钟。因而,积极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升华、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要求,不仅有助于城市窗口形象的展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更是对乘客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的体现。因此,展开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稳健、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不难发现,人、车辆、线路及其他相关设备、外力因素、管理因素等是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员
员工:人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控制因素,特别是行车指挥和列车驾驶等关键岗位,由于人的安全意识麻痹、不安全行为和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可能直接引起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乘客:安全乘车知识匮乏、自救能力欠缺。
二、设备
a)车辆。车辆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制动故障、车门故障等主要部件的损坏、系统控制失常、人为破坏等因素,可能造成列车脱轨、列车火灾、列车冲突等事故、并可能引发拥挤踩踏等次生灾害。
b)线路系统。线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断轨、轨道胀轨变形、道岔伤损、道床病害等造成的列车延误、限速、停运等,严重时可能引起列车脱轨等事故。
c)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牵引供电、接触网、动力供电系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运营中断、火灾等。
d)通信信号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轨旁ATP或车载ATP故障、道岔控制故障、信号联锁系统故障、调度指挥系统中断,可能造成列车冲突、运营指挥失控、运营秩序紊乱等。
三、环境
e)a)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恶劣天气、洪水、地震等,可能导致停运、设备故障、结构变形、基础设施破坏等。
b)运营环境。地铁车辆和车站空间相对封闭、狭小,且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在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事态扩散速度快,危险程度高,人员疏散困难,现场控制难度大。
c)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乘客的不安全候、乘车行为,人为破坏和恐怖袭击等,可能导致运营设备损坏、运营中断及乘客伤亡等。
四、管理
管理方面的风险源是因管理制度缺失、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管理不到位、处置不合理等影响运营及人员、设备、设施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在认真分析和充分了解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之后,广大城市轨道交通工作者们应坚持探索、不断实践,积极采取策略来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轨道交通应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安全基础、建立安全体系、树立安全意识
以教育、培训为主,奖罚为辅的“一侧两翼”策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夯实安全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建立以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和执行层为主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满足运营安全管理要求;二是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紧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各层级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例会等各项活动,全面实施过程管控;三是重视安全基层建设,建立员工个人安全教育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借助行业内的事故事件案例组织全员学习,提升安全意识与技能;四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行业及企业特点,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建立安全体系主要工作有:一是积极开展危险源识别、评价工作,启动危险源管控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规范现场危险源管控;二是推进职业健康体系建设、环境体系建设,识别并收集相关律法规及标准,按规范要求做好检验检测,邀请行业专家对职业健康、环境体系进行工作指导,认真做好“三标”体系审核工作。
树立安全意识工作主要通过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树立全员安全意识。一是组织事故处理、故障分析、演练现场在内的“三个回头看”活动,针对运营事故事件、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回头看”活动,查找规章制度、人员技能、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三级培训,三级安全教育不合格不得上岗;三是随时、随地、随人的即时安全教育活动,督促现场开展员工业务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开展班前安全预想、周/月安全例会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四是加强安全绩效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奖惩制度,对违章人员实施处罚。
(二)强化安全队伍培养,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按照现在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现场需要既懂安全管理,又懂现场生产的新一代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应积极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制定安全管理人员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管理准入门槛。可以制定措施,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安全工程师),并通过创新安全条线队伍培训管理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安全条线队伍的培训,拓展安全管理视野,同时加强车间、班组层级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创新安全培训教材,健全培训手段,跨部门、专业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座谈、现场观摩等互动活动,提高培训效果。
(二)强化乘客安全乘车教育,提升乘客应急自救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乘客因安全意识薄弱而引发乘车事故的不良现象,如某乘客在警报声后仍冲向地铁,导致其严重夹伤;又如上下班高峰期,乘客乘车过于拥挤,而踩踏摔倒人员的惨剧。基于此,必须坚持强化乘客安全教育,增强安全乘车的宣传力度,从而促进安全乘车意识的有效养成。例如,可通过持续循环播放有关安全乘车的宣传视频、在站台站厅内张贴上醒目、易懂的安全标识等声色传播,提升乘客的感官意识;通过不断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乘车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加强乘客与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互动;通过安全乘车现场活动,帮助乘客解疑答惑,倾听他们对地铁安全管理的建议;通过邀请乘客参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加强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了解;通过邀请乘客参与应急演练,切身体会突发事件如何应对;还可以通过在乘客中聘请“安全使者”、志愿者帮助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扩大乘客安全乘车宣传面。
(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是轨道交通事故事件能否得到及时、正确和妥善处理的重要保证。围绕着“预防、预备、响应以及恢复”的工作核心,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应急体系,强化应急处置培训,以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各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使企业的应急处置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首先,认真组织危险源排查及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并精心制定实用、可行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其次,结合事故(事件)现场处置实际需求,建立接触网/高压、车辆脱轨/倾覆、通信或信号、轨道等专职救援抢险队伍,确保队伍稳定,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保证应急救援能力。
按需配备应急处置专业设备、器材、通讯工具等装备、物资,制定应急物资装备检查、维护、清洁保养制度,定置、定人管理,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日常完备有效。
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持续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装备,能够有效提升相关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正常性,显著降低突发事件、事故以及故障的发生概率。具体应用如表二所示。
表二先进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日益增大,安全运输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中的作用将会越来愈大。为了充分确保行车安全与人身安全,广大轨道交通建设者们应积极寻求有效策略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输管理质量,从而推动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关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框架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4(22).
[2]韩学江.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研究[J],科技传播,2013(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高职院校最典型的校企合作专业,该专业培养出的站务员工种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工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轨道交通的安全现状、隐患、现象出发,阐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更好好地掌控安全。
关键词:轨道;安全;管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ecurity situation, problems, phenomena of rail transit, discusses how to better control the safety through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ns.
Key words: track; secur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1前 言
自1965年北京地铁建设开通以来,至2012年底,全国开通地铁预计1600多公里,日运送乘客3000多万人次,地铁环境封闭,空间狭小,人员和设备高度密集,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等,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处置不当将产生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的建设,提高轨道交通抵抗重大事故和灾害的能力,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尤为重要。
2地铁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2.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2.2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设部已于去年制订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但仅此是不够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2.3相关的安全标准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规范企业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标准,既要考虑地铁行业可能达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虑乘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和认可度。如何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确定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及其划分办法,进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标准体系这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2.4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 安全 教育 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进行宜传教育,要大力向乘客宜传并任促其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方面尚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5地铁事故应急预案不够细化与缺乏演练
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点使得事故发生时危险性和紧迫性较高,因此对地铁事故的处理.预先制定各种预案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投人试运营期间更应该进行起复、救援、抢修、抢险、消防、突发事件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但突出的问题在于既不够细化又缺乏定期演练。
2.6安全评估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
安全评估是保障 系统安全 性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在轨道交通项目投人运营之前、运营企业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会同消防等部门对系统进行初检和安全评估;进人运营阶段,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还可以指定专业科研或咨询机构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评估,责令运营企业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体系,确定统一、规范的安全评估标准方面还须进一步推广和深人。
2.7各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投入不够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技术、资金等。安全标准与人、财、物的投人成正比,要实现可控的安全标准,一定要加大投人。我国的轨道交通在安全的投人方面还很不够。
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 措施
3.1建立完善安全规章, 安全生产 有章可循
完善安全 规章制度 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是非常重要的。在地铁开通运营前狠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指引。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奖惩办法》等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涵盖公司的各个专业、运营生产环节,使各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都有章可循,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目前,国内许多地铁都开展了ISO9001质量体系和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国家也出台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都为规范运营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应不遗余力地宣传贯彻。
3.2建立三级安全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各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原则,有效发挥“纵管到底、横管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形成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网络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自总经理,下至基层员工,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和社会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状,将安全生产目标纳入考核内容,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职责和安全生产目标,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3.3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运用“破窗理论”抓隐患,抓漏洞,漏洞不补必酿大祸。建立班组每周一查,中心每旬一查,专业管理系统每月一查,公司每季一查的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严抓隐患整改,按照“五个落实”,即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质量落实、时间落实,按期整改完成;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安全隐患管理机制,将安全检查和隐患管理统一起来,并落实到工作制度中,形成健全的检查网络,实施有效监控。
3.4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营造安全 文化 氛围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法》培训,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对新进员工实行三级(公司级、中心级、岗位级)安全教育;除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外,规定内部特种作业项目;制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办法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利用安全宣传月、119消防日等活动,在车站、列车等宣传阵地,向市民派发安全实用手册,不断提高员工和市民的安全意识。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3.5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国内外地铁运营救援抢险的 经验 和突发事件的特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发生火灾、列车脱轨、列车冲突、大面积停电、爆炸、自然灾害以及应设备故障、客流冲击、恐怖袭击等其他异常原因造成影响运营的非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国家和地方发生紧急事件、疫病传播情况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组织员工对各种预案进行学习,按计划进行演练,演练的方式包括培训式、桌面式、突发式,在演练的过程中,每个安全点都安排评估人员把关,使演练活动有序、安全的进行。定期的实战演练可以及时暴露预案的缺陷,发现救援设备是否足够、发现运营设备是否完好、发现员工是否熟悉掌握各种规章,改善各部门间的协调作战的能力,增强员工的熟练程度和信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演练检验规章、设备和预案,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增强员工对事 故事 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6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事故处理机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安全奖惩办法”,定因、定性、定责,严格惩处,通过教育和处罚使员工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增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将“降低故障率事件率”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专题研究,开展地铁事故案例研究,学习先进一流的运营安全管理,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用“投石头原理”防员工思想麻痹,不断在“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水花”,让每个员工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安全生产形势估计得过好,要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感;同时,转变观念,对发生的事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领导层、管理层上剖析深层次原因,从加强管理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预防,不断提高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3.7建立警地联动机制,共保地铁一方平安
地铁运营单位要加强与地铁公安的合作,充分依靠公安力量,保障地铁的平安秩序,建立《警地联动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联动例会制度,工作联系机制及联动应急机制。通过双方精诚合作,共保地铁平安。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2]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U].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惠祥、余世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
[4]张殿业、金键、杨京帅.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2004.4[5]施毓凤、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6
[6]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
[7]费安平.地铁运营安全管理.2006.12
[8]费安平、周世爽、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费安平、顾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
[10] 韩荔.站务员行车组织教材.2008.2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发展进程也随之加快。交通作为必不可少的城市通行设施,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因城市交通繁荣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事故频繁、交通拥堵现象也愈发严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关键管理手段。鉴于我国现如今城市交通轨道发展中存在问题,以下就针对城市交通轨道经营状况和运营效益进行研究分析,再针对我国目前轨道交通运营方式和运营体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供参考的建议,以此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从而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稳定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独有特点决定了其在城市交通中的明显优势。在城市发展中轨道交通具有三方面重要作用,第一点就是将城市交通供给水平大大提高了,从而使得大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挤的情况很好缓解;第二点就是能将城市格局引导着按规划意图来发展,让大型新区建设得到支持;第三点就是将巨大资金物力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为城市经济链从源头上注入了活力,在带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将整个城市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但随着交通行业的繁荣发展,城市交通也逐渐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将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并解决,才能让交通行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1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表现方面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面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确实取得了具有较高价值的成绩。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上还是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些问题主要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过于庞大所引起的管理不善现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维修投入资金补贴以及巨额银行贷款利息偿还让企业和政府负担过重;因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便民交通,盈利和成本不能持平,再加上很难吸收民间资本,所以资金亏损现象很严重,再加上在城市轨道经营模式和交通管理上缺乏有效管理,所以除了新加坡、香港等少数城市轨道交通能将交通盈利实现以外,全球超过半数的地铁都存在亏损严重现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亏损现象尤为突出,就连经营状况较为良好的广州也仅仅相对亏损稍微较低而已。
1.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主要内容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基本上效益不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部门主管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这种由政府单一投资包揽包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体制上存在不少问题。如可行性研究 报告 编制、招投标以及设计单位与政府部门并没有将企政分开原则彻底落实,因此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严重垄断;第二点,城市轨道交通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公众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再加上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自然垄断特点,就需政府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加强监管,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因为都由国家部门投资运营管理,所以就造成了其对政府财政补贴依赖性,这样不仅加重了政府负担,还因为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压力而出现决策能力低、成本失控、服务水平低这些问题;第三点,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融资 渠道 非常单一。我国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投资、国内外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以及专项基金组成的,对民间资本吸引力度不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目前以及未来的建设发展需要都不能满足;第四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票价定制处于被动状态。因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垄断性和公益性两大特点,所以也直接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被政府管制。
2 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改革具有的重要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都是由政府组建的,管理方式和建设资金都十分单一,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运营管理方式从纯粹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公私合营模式,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将政府财政负担减轻,再将竞争机制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中对其市场竞争能力能很好提高,运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资源有限,再加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还不完善,若只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单方面根本无法支付这一庞大资金来源,因此将民间资本与政府财政良好合作,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着必然性和客观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其投入资金主体均来自于政府投资,在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票款收入难以支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通常是依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转,将政府承担沉重财政负担。因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可利用的丰富空间资源和客流最大化使用,并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资源有序开发,将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最大化利用并保证效益率的稳定性提高。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可衍生资源从多种经营模式中取得经济收益,让巨额建设资金得到填充并将亏损现象有效弥补,从根本上将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和补贴减少,落实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将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作为保证现实盈利的前提手段。
3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中关于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和政府给予的扶持优惠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扶持政策工作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有着积极作用。可观的投资回报才能让轨道交通行业将社会资金充分吸引,因此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就要让投资者得到合理回报。所以通过合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机制的建立,将对投资者充满吸引力的城市轨道交通长时间有效投资机制健全建立,才能将融资渠道有效拓宽从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融资以及投资的良性循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基本存在常年亏损现象,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得都非常低,票价制定通常由政府把持,而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和运营情况都非常熟悉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公司没有根据乘客情况和运营成本来决定票价的权力,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才会出现常年亏损现象。在如今,人们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支付能力都有很大改善,因此政府可适度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权交给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公司。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可通过由轨道交通公司先提议、听证会审核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方式来进行,让票价真实反映票轨道交通成本状况。除此之外,要将竞争机制合理引入,将综合开发、多元化投资、一体规划策略落实在轨道交通经营管理上。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其经营和管理工作自然要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票价制定、综合开发、多元化投资、一体规划等经营管理策略落实在轨道交通经营管理上,从而将轨道交通经营管理中出现问题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汪明艳,汪泓,刘志钢,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枢纽站的运营管理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1):18-20.
[2]张宗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J].东方 企业文化 ,2015(2):47-47.
[3]李丽群,陈龙.基于效用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优化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289-292,303.
[4]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