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是一群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人群。手术室的特殊环境使得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在一些危险的因素当中,从而威胁手术室护士的自身健康。因此,作为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强化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性危害因
1.1.1射线的危害:有资料证实:射线可激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
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可致癌或致畸。
1.1.2紫外线及臭氧的危害:紫外线是手术室空气消毒的常用消毒方法。紫外线能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皮肤黏膜和肺组织都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等。
1.1.3噪声危害:噪音对人体的听觉有明显损害:听力下降;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影响:烦 躁 、判断能力和持续记忆力减退,降低灵活性,导致精力分散,工作易出错。噪声超过50分贝可影响人的休息和睡眠,声级达到7090分贝,会使人感到厌烦,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噪音长期刺激可引起耳聋,机体植物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手术室平均噪声应是60-65分贝,这是机体8h内允许的最高水平,但常达到90分贝。所以,手术室属于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监护仪、高频电刀、超声清洗机等的噪音等。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各类化学消毒剂的危害: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长期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等,急性大量接触可致肺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等。
1.2.2麻醉气体的危害:微量的麻醉废弃可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字能力及操作能力产生影响。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气体的污染环境中,有引发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
1.2.3抗肿瘤药物的危害: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抗肿瘤药物非常普遍,抗肿瘤药物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正常细胞,出现白细胞下降、脱发、月经不规律等。另外,抗肿瘤药物还可以通过胎盘运转,造成畸胎等。
1.3生物性危害因素和意外损伤: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容易被传染各种疾病;锐利器械、针头等不当的操作会发生血源性感染。常见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螺旋体病毒等可因锐器刺伤直接传播。研究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感染中,80.6%由锐器刺伤所致,医务人员因针刺到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为3%~10%。电损伤:高频电刀、电钻等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电击伤、电灼伤的概率。
1.4生理和心理因素:手术室护士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节奏快、所面临的工作具有高危性、高风险性、高强度性、无规律性。长期处于此环境中,使手术室护士存在诸多的威胁。手术室繁重的工作可使手术室工作者颈椎病和腰背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手术室的工作节奏快,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往往会使人产生疲惫感,影响手术配合质量;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及空腹、饮食不规律等易致手术室护士患胃溃疡、偏头痛等;长久的站立工作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等。
2防护措施
2.1制定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根据职业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完善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以及应急预案,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制定防护流程,完善防护设施,建立医护人员利器伤管理制度,处理及上报制度。
2.2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在职培训的内容,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以此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知识。
2.3执行严格的自我防护措施:(1)预防物理性危害:手术室应设立射线专用的手术间,术中要使用射线照射时,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手术室护士应该暂时回避,如不能回避,要事先穿好铅衣。参加手术的护士应该定期轮换,避免短期大剂量接受射线的照射。对于怀孕的手术室护士应避免接触射线;在手术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时,手术室护士应回避;在手术间内限制不必要的交谈,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对于手术室的医疗电器,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淘汰陈旧的设备,引进性能好,声音小的设备。(2)预防化学性危害:对于化学制剂应妥善保管,放在阴凉通风处,易挥发毒剂要密封保管。消毒剂现配现有,剂量应准确,避免大剂量使用,使用时做好防护措施;手术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使麻醉废气等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在接触抗肿瘤药物时,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做好防护措施,使用后的物品及时焚烧处理。
(3)预防生物学危害及意外损伤:对于手术病人,术前做好乙肝三系检查和HIV测定等相关检查,查明为阳性患者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让手术室工作人员能够早知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应定期自我检查,及时发现破损的皮肤及粘膜,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措施;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套管针;做静脉穿刺时或与患者的血液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时,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戴手套操作,如果没戴手套,在操作后要及时洗手,简单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等消毒液浸泡。参加手术者一律戴手套最好戴双层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 烯 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减少50%。根据国外报导,双层手套穿孔率为4.7%,其中外层8.9%,内层<0.5%,而单层手套的穿孔率达11.5%-50.0%;洗手护士在安装、准备手术刀片时,应使用工具,不要徒手安装,防止误伤自己;手术刀、穿刺针、缝针、刀片,注射针头等锐利物品放在手术台上的小碗里,不可随意丢弃;手术中,缝针、手术刀、注射器针头应放入弯盘内传递,防止误伤他人和自己;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保护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针头、穿刺针、刀片、缝针等用后应放人锐器盒内,并加盖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锐器盒后,针刺到受伤的发生率降低了50%;在尖锐物被丢弃前,应检查锐器盒以确定未装满或针头未突出,以防止运送时造成锐器伤等。
2.4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在工作中适当调整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缓解紧张的程度。让手术室护士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减少无效劳动。管理者应合理设计流程,保证手术室工作的高效率性。可以在手术间播放轻柔缓和的音乐,使手术室护士放松身心,为手术室护士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工作之余让手术室护士学会调整自我,积极做好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
3小结
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护理事业的进步。在医疗工作中,护理事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手术室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由于各种职业因素及工作环境的原因,面临许多的职业伤害的威胁。虽然许多医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伤害的发生,但作为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来说还是应该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只有这样才是降低伤害发生的最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魏俊英.浅谈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实用医学杂志,2008,15(32):4615-4616
2 李美清,蔡秋玲,黄柳芳,邓月梅.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07(13):112-114
3 李小莉.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
4 卢玉惺,刘敏.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四川医学,2007,28(2):224-225
5 王玲玲,郝彩琴,谭变霞.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10,31(33):6120-6121
6 文楚玲,郑小金,莫美珍,黎小冰.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6):749-750
7 沈霞.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5)114-115
8 杨亚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策略[J].吉林医学,2008,29(4):344-345
9 郑灵,丁兆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7):485-487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安全护理隐患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探口腔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
护理安全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及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口腔门诊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也日益暴露出来。
1 口腔门诊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护患纠纷
1.1.1 护士自身素质: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存在着差距[2]。近年来由于聘用护士增多、流动性加大,护士口腔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不能及时了解就诊患者的心理需求,或对患者的询问,解释告知不到位,使患者产生不满情绪,导致纠纷发生。如导诊护士专科知识缺乏,不能满足病人的咨询或发生导诊误导,导致病人重复挂号排队。
1.1.2 患者因素:随着患者对口腔保健意识及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过高,同时由于医疗费用的提高和医疗纠纷不断曝光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使得患者在就诊时就对医务人员抱有不信任情绪,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纠纷。
1.1.3 就诊环境差,就诊流程繁琐:我院口腔门诊由于建筑结构的影响,布局不合理,不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患者需重复排队划价、交费、取药等。预约制度不健全,在就诊高峰期间导致病人候诊时间过长甚至有退号现象等导致病人投诉,引起纠纷。
1.2 医院感染的危险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来自病人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及大量的共生微生物。
1.2.1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口腔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就诊次数多。患者口腔及呼吸道的细菌可因飞沫、气溶胶造成空气污染,从而导致肺结核、肺炎、流感等疾病的传播。
1.2.2 口腔器械的复杂性:口腔治疗中使用的器械种类繁多,且器械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这给器械消毒灭菌带来了困难。如牙科综合治疗台内水气路系统结构复杂,高速运转的设备在停转时瞬间可产生较强的回吸作用,使水气管道污染。若消毒灭菌处置不当,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在口腔诊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使用多种锐器物如探针、扩锉针、拔髓针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1.2.3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不注重标准预防:长期以来口腔科医务人员均认为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污染的环境,不可能做到无菌操作。工作中往往只注重自身的防护,忽视了对患者的保护。
1.3 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在门诊治疗结束后患者均离开医院,若忽视了用药告知及注意事项,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不能得到及时观察和救治,导致医疗纠纷。如麻醉药、丁香油、塑化液、甲酚醛等口腔科用药及镍铬、银汞等修复材料引起的过敏反应,封亚砷酸失活剂使用不当引起药物性根尖周炎和黏膜牙槽骨坏死。使用四环素类药物致使儿童牙齿发育缺陷等。
1.4 意外事件 口腔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断针、拔错牙、颞颌关节损伤、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病比例高,可由于紧张导致意外等。主要因护理人员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椅旁护理配合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所致。
2 防范措施
2.1 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3],认真落实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无菌操作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鼓励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定期分析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并进行整改。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防患于未然,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2 加强护患沟通,改善就诊流程 增强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改善服务态度 规范服务行为,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人文关怀体现在患者就诊的全过程 。加强护患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以真挚、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满足患者的需求。改善就诊环境,为病人提供报刊杂志及健康教育专栏,消除病人由于等待引起的焦虑;改善就诊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对行动不方便者,可由护士代劳或提供上门服务;合理配置护士,安排有一定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丰富的护士担任分诊、导医、咨询工作。完善挂号预约制度,避免候诊时间过长。
2.3 加强口腔专科技术及急救技术培训 由于四手操作的普及和口腔科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并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口腔门诊护士普遍对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缺乏应急能力。因此,应加强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术和急救设备使用的培训,及对突发事件如病人跌倒、突发晕厥、心跳呼吸骤停、药物过敏性休克等应急预案的防范训练,强化护士在急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2.4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强化无菌观念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无菌操作原则和口腔器械消毒隔离制度。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环境及物体表面要定期消毒并进行监测。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正确处理。
2.5 对意外事件做到提前预防 护士应协助医生对就诊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了解其基本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如老年病人了解血压、近期有无心脏病发作史、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情况、女性患者应了解是否是月经期,了解有无过敏史等。对胆小、紧张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在空腹状态下治疗。对地面湿滑,易摔倒地方应有警示。
2.6 加强告知义务 患者作为一名特殊消费者,在接受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有权利并希望知道其正在接受的治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应该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应征得病人同意,履行签字手续。对所用药物及根管治疗后的患者、新安装义齿的患者、拔牙术后、正畸治疗患者等应告知其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提高的前提,是防范医疗事故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4]。日常工作中要学会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及信号,定期分析讨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华卓君,杨淑洁.加强护理安全细节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8,8(4):51?52.
[2] 孙晓兰.浅谈护理与护理纠纷[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3):243?244.
[3] 段文瑜,赵玉英,张利霞.浅析血透室的护理纠份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1.
[4] 吴季平. 浅谈门诊护理安全质量管理[J]. 现代预防医学,2008, 35( 24):35?36.
试论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 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医疗行为是一项复杂性、高风险性行为,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急诊科承担着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任务,急诊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直接反映出 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因此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也一直是医院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但近年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医疗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而临床急诊护士却日趋年轻化,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这给急诊护理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1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1.1医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态度生硬:来急诊科就诊的多为急重病人,他们往往表现出心情烦燥,且痛苦不适,其家属也表现为情绪紧张和激动,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关爱、体贴和安慰。医护人员中的少数人缺乏同情心和耐心,说话生硬,训斥病人,不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极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一旦诊疗效果不佳,极易发生纠纷。
1.2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个别医护人员不认真遵守操作规程、询问病人不全面,病情观察不仔细,应该检查的项目不做、不讲 治疗原则,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三查七对不严格,交接班制度不落实,甚至推诿,不及时处置,延误病人的诊治与抢救,而出现医疗差错,形成纠纷。
1.3业务技术不过硬:护士在抢救中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而不能立即静脉给药,影响了抢救的速度,心脏骤停的病人人工气道不能马上建立而耽误抢救时机。
1.4急诊意识不强:急诊病人多为突发或急重情况,家属和病人往往心情焦急,希望病人人院后得到及时抢救,如护士接诊不及时,行动迟缓,不及时抽血作化验,不及时护送作检查,该用的药不立即使用,一旦病情恶化将发生纠纷。
1.5抢救用药不到位:急诊科是一个应急部门,急救物品、器械、药品要时刻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如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是抢救后不及时补充,使得抢救工作忙乱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直接影响抢救效率和质量。
1.6抢救记录不及时,不够完善:病历是记录医疗活动过程中的法律文件,而护理记录是病历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急救护理中,由于抢救护理措施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部分护士工作不认真,使抢救记录不规范,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而埋下纠纷隐患。
1. 7医护沟通不畅 由于急诊的急救工作忙,医生无暇书写书面医嘱,所以口头医嘱较多。此时,医护之间若不能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护士执行时,容易因没听清楚而用错药,或重复用药。再加上护士的护理记录不够及时,就造成了问题发生[1]。
2防范对策
2.1健全急诊风险管理机制
2.1.1落实组织,明确职责:在护理部领导下,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定期分析护理现状,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找准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2]。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组织及时的申报、控制和规避,做出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成本。
2.1.2制定 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急诊护理的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并组织好实施。
2.2完善急诊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在坚持和落实好日常护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着重完善下列制度。
2.2.1风险识别和监控制度:通过调查研究,随时了解急诊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术等状况,及时把握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状态。 2.2.2风险分析申报制度:一旦发生护理风险,当事人必须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申报,护士长要组织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识别、评价、评估。
2.2.3风险的预防制度:为了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的临床护理中,要督促护士务必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坚决落实各项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2.3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风险管理的成败,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2.3.1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 教育,把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对护理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3.2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护理新技术,不断充电,更新认识。特别要增强应急能力的训练。
2.3.3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 法律法规和 医院规章制度,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2.4 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沟通是急诊科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要求护士对各种不同的病人给予理解、宽容、体谅病人的痛苦,避免生硬的语言和冰冷的表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反应迅速,沉着冷静。
2.5急诊抢救室的各种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仪器完好率达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病人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逐条落实。
2.6急诊科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增强自律意识:急诊科护士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密切观察输液病人的病情变化。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门 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 总结、不断学习,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加强风险教育,人人都要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
参考 文献
[1]谢晓红.急诊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对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1(1):143
[2]谢红莉,张秀华,王爱华.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持有原则.中国医院管理,2003,23(6):32
[3]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196
护理职业暴露指的是护理工作中病原微生物对护士机体的伤害。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机体诱发各种传染病性疾病,直接威协到护士的安全与健康。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昆虫、动植物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护士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各种感染属于医院内感染。
护理职业暴露的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1、洗手。
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
3、戴手套穿、脱隔离衣。
4、其它防护用具:面罩、防水围裙。
5、安全注射。
6、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及医疗器械。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
一、什么是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规范处置要求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规定: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包括: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三、发生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教。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护士)。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对职业暴露正确处置方法全面掌握,这就需要院级、科室各层级强化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暴露因应急处置方法,加强现场考核,还可以把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图张贴在科室洗手池、污物处置室等部位,利用视觉时时提醒;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科室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面罩或眼罩、隔离衣、防护衣、手套等;二前三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3.如操作过程中怀疑或确认手套被刺破,如可能则擦洗,一旦安全容许应尽快更换手套;即使没有怀疑或确认手套被刺穿,也应及时更换手套;应保护身体、眼睛和面部,免受职业接触的风险。
摘要: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是一群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人群。手术室的特殊环境使得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在一些危险的因素当中,从而威胁手术室护士的自身健康。因此,作为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强化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性危害因
1.1.1射线的危害:有资料证实:射线可激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
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可致癌或致畸。
1.1.2紫外线及臭氧的危害:紫外线是手术室空气消毒的常用消毒方法。紫外线能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皮肤黏膜和肺组织都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等。
1.1.3噪声危害:噪音对人体的听觉有明显损害:听力下降;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影响:烦 躁 、判断能力和持续记忆力减退,降低灵活性,导致精力分散,工作易出错。噪声超过50分贝可影响人的休息和睡眠,声级达到7090分贝,会使人感到厌烦,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噪音长期刺激可引起耳聋,机体植物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手术室平均噪声应是60-65分贝,这是机体8h内允许的最高水平,但常达到90分贝。所以,手术室属于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监护仪、高频电刀、超声清洗机等的噪音等。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各类化学消毒剂的危害: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长期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等,急性大量接触可致肺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等。
1.2.2麻醉气体的危害:微量的麻醉废弃可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字能力及操作能力产生影响。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气体的污染环境中,有引发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
1.2.3抗肿瘤药物的危害: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抗肿瘤药物非常普遍,抗肿瘤药物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正常细胞,出现白细胞下降、脱发、月经不规律等。另外,抗肿瘤药物还可以通过胎盘运转,造成畸胎等。
1.3生物性危害因素和意外损伤: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容易被传染各种疾病;锐利器械、针头等不当的操作会发生血源性感染。常见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螺旋体病毒等可因锐器刺伤直接传播。研究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感染中,80.6%由锐器刺伤所致,医务人员因针刺到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为3%~10%。电损伤:高频电刀、电钻等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电击伤、电灼伤的概率。
1.4生理和心理因素:手术室护士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节奏快、所面临的工作具有高危性、高风险性、高强度性、无规律性。长期处于此环境中,使手术室护士存在诸多的威胁。手术室繁重的工作可使手术室工作者颈椎病和腰背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手术室的工作节奏快,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往往会使人产生疲惫感,影响手术配合质量;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及空腹、饮食不规律等易致手术室护士患胃溃疡、偏头痛等;长久的站立工作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等。
2防护措施
2.1制定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根据职业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完善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以及应急预案,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制定防护流程,完善防护设施,建立医护人员利器伤管理制度,处理及上报制度。
2.2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在职培训的内容,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以此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知识。
2.3执行严格的自我防护措施:(1)预防物理性危害:手术室应设立射线专用的手术间,术中要使用射线照射时,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手术室护士应该暂时回避,如不能回避,要事先穿好铅衣。参加手术的护士应该定期轮换,避免短期大剂量接受射线的照射。对于怀孕的手术室护士应避免接触射线;在手术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时,手术室护士应回避;在手术间内限制不必要的交谈,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对于手术室的医疗电器,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淘汰陈旧的设备,引进性能好,声音小的设备。(2)预防化学性危害:对于化学制剂应妥善保管,放在阴凉通风处,易挥发毒剂要密封保管。消毒剂现配现有,剂量应准确,避免大剂量使用,使用时做好防护措施;手术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使麻醉废气等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在接触抗肿瘤药物时,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做好防护措施,使用后的物品及时焚烧处理。
(3)预防生物学危害及意外损伤:对于手术病人,术前做好乙肝三系检查和HIV测定等相关检查,查明为阳性患者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让手术室工作人员能够早知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应定期自我检查,及时发现破损的皮肤及粘膜,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措施;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套管针;做静脉穿刺时或与患者的血液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时,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戴手套操作,如果没戴手套,在操作后要及时洗手,简单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等消毒液浸泡。参加手术者一律戴手套最好戴双层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 烯 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减少50%。根据国外报导,双层手套穿孔率为4.7%,其中外层8.9%,内层<0.5%,而单层手套的穿孔率达11.5%-50.0%;洗手护士在安装、准备手术刀片时,应使用工具,不要徒手安装,防止误伤自己;手术刀、穿刺针、缝针、刀片,注射针头等锐利物品放在手术台上的小碗里,不可随意丢弃;手术中,缝针、手术刀、注射器针头应放入弯盘内传递,防止误伤他人和自己;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保护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针头、穿刺针、刀片、缝针等用后应放人锐器盒内,并加盖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锐器盒后,针刺到受伤的发生率降低了50%;在尖锐物被丢弃前,应检查锐器盒以确定未装满或针头未突出,以防止运送时造成锐器伤等。
2.4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在工作中适当调整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缓解紧张的程度。让手术室护士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减少无效劳动。管理者应合理设计流程,保证手术室工作的高效率性。可以在手术间播放轻柔缓和的音乐,使手术室护士放松身心,为手术室护士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工作之余让手术室护士学会调整自我,积极做好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
3小结
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护理事业的进步。在医疗工作中,护理事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手术室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由于各种职业因素及工作环境的原因,面临许多的职业伤害的威胁。虽然许多医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伤害的发生,但作为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来说还是应该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只有这样才是降低伤害发生的最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魏俊英.浅谈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实用医学杂志,2008,15(32):4615-4616
2 李美清,蔡秋玲,黄柳芳,邓月梅.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07(13):112-114
3 李小莉.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
4 卢玉惺,刘敏.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四川医学,2007,28(2):224-225
5 王玲玲,郝彩琴,谭变霞.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10,31(33):6120-6121
6 文楚玲,郑小金,莫美珍,黎小冰.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6):749-750
7 沈霞.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5)114-115
8 杨亚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策略[J].吉林医学,2008,29(4):344-345
9 郑灵,丁兆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7):485-487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探讨急诊科护士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性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有利于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急诊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紧张繁忙,心理压力大,接触的化学、锐器、血液、体液等有毒有害物质特别多,对护士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急诊护士往往在病人第一时刻到达医院时即投入对病人的抢救,容易忽视自己的保护,使急诊护士容易暴露于危害因素下成为高危职业暴露群体,现综述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1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特征
1.1物理因素
1.1.1锐器伤急诊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因为病人病情急、伤势重、抢救处置紧张,接触锐利器械如刀片、针尖、玻璃等的频率比其他科室护士高得多。有报道,急诊护士针刺受伤率为90.3%[1],锐器伤是导致急诊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据报道:锐器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3]。
1.1.2辐射因素急诊病人往往为突发意外,护士经常要护送病人做一些辅助检查,如CT、核磁共振成像(MRI)、拍片透视等,经常接触电离辐射,长时间的蓄积作用会致畸、致癌,致突变[4]。使用紫外线、臭氧等消毒灭菌,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高浓度吸入臭氧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5]。
1.1.3噪声危害医院病房的国际噪声标准容许声压级为38分贝,而急诊科平均噪声值为43.0~52.9分贝,明显高于国际噪声标准容许声压级。蒋红等人的研究显示[6],急诊科24小时所有测音点测都超过标准,最高可超出标准84%。急诊科人流量大,噪声也大,长时间在高音量环境中工作,易导致头痛、失眠、易怒、耳鸣、心里紧张等不适症状。
1.1.4负重伤据国内资料统计,腰背扭伤是医疗服务行业最常见的意外之一,如急诊出诊时,搬运病人上下楼,协助病人做检查,帮助病人上卫生间,搀扶突然跌倒或晕倒的病人等等。由于不合理的搬运姿势,造成脊柱损伤或肌肉伤。急诊护士长期处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易发生腰背扭伤[7]。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8]。
1.2化学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急诊科工作环境中使用消毒剂较多,如戊二醛、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甲醛等,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这些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致中毒或致癌[9]。有调查报道,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中,都含有环氧乙烷的成分,长期接触环氧乙烷的孕妇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接触危险性更大[10]。
1.2.2各种治疗用药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治疗用药,而许多药物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11],一些化学药物具有相当的近期和远期毒性,化疗药物可以降低人体免疫力是得以认可的。
1.3生物因素
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第一线,是接触各种细菌、病毒的高危人群。护士在参与各种抢救操作及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为了争取最有利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往往来不及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便直接接触病人,对病人进行处置抢救,如气管插管、吸痰、洗胃、止血包扎、静脉穿刺等,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报道,总体上医务人员经表皮黏膜暴露率为每年每人次2.16%[12],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中和体液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1%,暴露含乙型肝炎的血液和体液感染机率为6-30%[13]。
1.4心理社会因素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突发事件多,病人病情往往来势凶猛,家属常有急躁、暴怒情绪,病人及家属过度焦虑,期望大,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较高,常常希望自己的家人得到更多的、最快速的救治,而今他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护士为接诊第一人,直面病人及其家属,所以在抢救时,护士时刻警惕引发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去面对病人或家属的心理暴力[14]。一旦病人救治无效或希望渺茫,家属会责怪医生救治不力,会将其对医生的不满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尤其是在病人死亡后,甚至辱骂、动手殴打护士,使护士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护士社会地位有限、晋升少、报酬低、人员短缺夜班频繁致生物钟紊乱,使人体的免疫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下降,也会致诸多疾病发生。据资料报道,80%以上的护士不愿从事急诊护理工作,从事急诊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80%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有疲劳感,40%情绪不定,20%易激怒[15]。另外随科技的发展,仪器的更新,抢救治疗手段的层出不穷,要求急诊护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胜任临床工作,更加重了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
2防护对策
2.1加强自我保护,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制度,减少职业暴露作为一名急诊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必须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认识职业暴露的风险及危害,了解预防接种、标准预防的重要性,正确选择防护用品,学会正确处理污染锐器、血标本、医疗垃圾。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有创操作或侵入性治疗时,尤其是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均应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特别要注意眼、皮肤、黏膜及皮肤破损处的保护。有报道,采用标准化防护后,医务人员的血液暴露率可从35.8%下降到18.1%。护士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手部皮肤的完整性,注意伤口保护、佩戴乳胶手套进行工作,防止细菌侵入。在更换或测试消毒液及为肿瘤病人输注液体时,应带好口罩、手套,减少毒物对自身的损害。在搬运和移动病人时,掌握正确而有效的搬运知识,充分利用人体力学原理,不得使用蛮力,在体力不佳或人员较少时应积极寻求帮助,从而避免腰背受伤及肌肉拉伤的发生。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的研究
2、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
4、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医嘱漏签字率的效果分析
5、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6、浴巾翻身法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7、产后护士返岗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8、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9、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职业防护调查研究
10、高校附属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11、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与研究对策
1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13、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
14、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护士院内继续教育培训满意度的信度与效度
15、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16、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17、英国格洛斯特郡医院护理在职培训见闻与启示
18、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19、循证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应用“一医三护”心肺复苏术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医护配合能力的探讨
22、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24、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
25、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6、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7、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8、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中职护理学生为例
29、浅谈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30、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
31、1例成骨不全患儿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护理的循证康复实践
32、循证护理对老年肿瘤压疮高危患者的影响分析
33、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34、钢铁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现况研究
35、中药热奄包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36、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37、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
38、中风急性期言语蹇涩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9、护理干预在调畅气机法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40、轻中度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
41、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42、护士反串患者模式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43、重症蛇咬伤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44、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45、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6、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
47、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48、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
49、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
50、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51、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
52、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53、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54、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剖宫产术的护理
55、品管圈活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
56、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7、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观察
58、护士情绪劳动问题及其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59、动脉留置导管致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6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61、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62、分层次互动式临床护理带教的前瞻性研究
63、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研究探讨
64、论高校护理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65、骨外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索
66、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67、医护合作型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68、新护士情绪调节与护理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69、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70、腹膜透析初期容量超负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1、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72、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73、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74、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75、浅谈高职男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6、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77、刍议献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预防
78、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79、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性痴呆的应用效果
80、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81、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探讨
82、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管理体会
83、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84、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85、心理护理对精神病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86、一级质控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87、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88、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
89、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90、综合护理干预对继续发型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9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的探讨
92、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3、小儿先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94、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9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探讨
9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97、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98、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
99、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1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
101、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02、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103、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4、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105、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06、股骨颈骨折合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探析
107、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108、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10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10、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11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12、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11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114、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115、老年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116、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1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8、子宫肌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疗效分析
119、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20、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
12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22、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23、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2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125、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126、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127、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
128、软性内镜装置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职业暴露意思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出现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情况,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为常见,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如消毒剂、化学药品,比如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是指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或者其他工作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以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可能性的情况。护理职业暴露指的是护理工作中病原微生物对护士机体的伤害。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机体诱发各种传染病性疾病,直接威协到护士的安全与健康。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昆虫、动植物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护士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各种感染属于医院内感染。
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字数:2981 字号:大 中 小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754-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就医的正当权益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然而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社会评价不公平等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着护理事业及护理质量的提高。1 与工作性质有关的压力“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护士既是病人的治疗执行者,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还是病人的生活照顾和病人家属的关心者,事无巨细,均需操劳,容易产生压力,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再加上普遍护士缺编和生活无规律,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产生伤害。2 特殊的工作环境产生压力护士的工作环境—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护士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应对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而护士面对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许多毒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的威胁,以及空气中充满不适的气味,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使身心疲惫的护士不得不应对的工作环境,易遭受疾病的侵袭。3 职业风险性的压力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医疗机构与国际接轨,一种全新的护患关系正在形成。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护理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警钟。加之,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穿刺、注射及处理污染伤口及分泌物等职业性接触,而这些东西都存在潜在的传染性,如不小心,就可能受伤,造成职业性暴露。虽然现在有职业暴露登记及上报表,但是不能解决护士被无形伤害的隐患。4 睡眠紊乱睡眠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护理工作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夜班护士因为受到单独值夜班、病人夜间病情变化等应激源的刺激,易产生焦虑情绪。值夜班频繁将导致护士焦虑比例相应增加。值夜班的护士中,多为25岁左右的年轻护士,处于恋爱、婚姻、生育阶段,容易为琐碎的生活小节而困扰。频繁的夜班工作制度既影响工作和生活节律,又影响对家人的照顾,使她们觉得和伴侣相处时间减少。久而久之,应激能力相对低,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同时上夜班为单独作业,单独处理急、危、重症病人时而带来心理紧张,夜班工作容易产生疲倦,而碰上病人死亡,护士执行终末处理令半数以上的护士感到恐惧,这种不良情绪刺激甚至会影响部分护士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有交班时间要准时,往往造成护理人员易醒或醒后难以入睡。长期的紧张心理,易造成慢性疲劳综合征。所以良好的睡眠对于解除护士日常工作带来的疲劳,保持良好的体力、精力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更有效的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安全都十分重要。5 护患冲突方面的压力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要和病人实行面对面服务,尤其是危重病人诊断复杂,涉及到多个专业的医疗问题,给护士在工作中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护士在校学习知识局限,护理纵向知识结构设计不合理,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律知识又缺乏,对潜在的问题和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病人只会抓住护士的一些细小问题加以发挥,而护士又举证不能。经常有护士说:“工作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什么,我们难以承受的是病人、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如因为医生处方问题,治疗效果不好的问题,医疗费用高等问题,很多病人对医生不敢发泄,而当护士去催款或发清单时对着护士发脾气甚至谩骂,很多护士只有忍受着,久而久之心理健康就成了问题。6 医护矛盾方面的压力群众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的价值。在工作中,长期“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的影响下,有的医生瞧不起护士,认为护士仅是医生的附属品,从而甚至在言语上也盛气凌人。因此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医护之间发生矛盾,就不能互相尊重和默契配合,势必影响工作。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工作,更使护士感觉到与医生在各方面不平等,失去对护理工作的兴趣。7 社会价值不对称造成压力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认为医生能开刀,给病人治病,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护士的职称、文凭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补偿,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状况,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压力。8 知识技能更新的压力护理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开始创新才能有活力,才能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仪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对护士的知识技能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才能跟上护理专业的发展,体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这就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努力学习,这也给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9 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作为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加工作压力。总之,护士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特殊职业,在其工作中必然有较大的压力。只有提高护士自身素质、适用能力,改进相关不合理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结合当前的医疗改革配套进行,而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论全身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紧急救治
去丁香园下一些,注册一个账号搜索你想要的。还有就是cnki(中国知网),也很多文章,但是都收费,一篇一块钱。还有一些就是万方。这些里面想要什么样的论文都有。
急诊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患者特点分析。开始也不会,还是同事给的雅文网,写的《老年病人急诊特点调查分析》,很靠谱啊B超对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我院10年间急诊疾病谱的变迁和护理对策急诊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对策某院急诊抢救患者构成和分流的状况分析2010年北京热浪对医院急诊量的影响畅通急诊绿色通道的思考与探索 优先出版急诊医师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教学医院急诊日夜就诊病例分析急诊医疗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急诊护生法律带教需求及对策某院急诊科不合理用药分析急诊候诊患儿家属焦虑的调查分析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与影响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分析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分析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营造急诊科护理安全文化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对策我院儿科急诊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流程再造管理在救治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急诊科辅助检查的周转时间分析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急诊重度创伤结局的ASCOT法预测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医学毕业论文,这个是选题内容,有不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