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昌都三岩片区搬迁于11月23日已结束。昌都“三岩”片区山高路远、土地贫瘠,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是全区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易地扶贫搬迁成了改变这里贫困群众生活的必由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发展阶段,同时新常态的出现也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的更为规范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一、如何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在新常态下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就必须,有的放矢地研究改革措施及应对方法,必须均衡施力不可有所偏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的再发展再腾飞,才能够在新常态下走出属于企业自己的一片天。
1.端正管理意识。
科学的管理意识才能够指导科学的管理行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新常态下想要切实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首先就必须将财务管理工作重视起来。虽然在过去许多年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市场扩展及产品开发密不可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及同行业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不断壮大发展就必须从只关注投资、市场及产品的外向型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管理精力投注在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因为近年来财务管理工作已经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变化发生了职能及功能上的重大变化,财务管理已经从简单的实务性操作层面一跃成为影响整个企业全面管理及制度建设的决策性运作环节。所以想要加强财务管理就必须正视财务管理的这一变化,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而真正的正确、科学的管理意识不仅是要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及理论、实践知识,还要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自身运作特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避免管理活动中的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指导及渗透作用,为财务管理工作良性运作营造一个有序的内部环境。
2.加强人员管理及培养。
人员管理对于企业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何种管理制度及体系运作、细节把控都离不开具体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本来就在管理队伍方面与国有企业及其他成熟企业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要在新常态环境下实现超越发展就必须更加重视人员管理及培养。首先,要大力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把关力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将不合格财会人员从管理队伍中调离出去,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具体运作实际加强财会人员的岗前培训与在职教育,促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的新变化及管理工作新要求。为了进一步缩短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成熟企业、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企业应该利用自身能够充分感受市场变化、能够更近距离接触消费者需求变化等优势积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合作,利用高校这个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来为自己从源头上加强人才培养及素质提升。企业与高校应该建立一条订单式、管道式人才培养及输送通路,企业为高校教育培养工作提供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及管理教育资源,高校则按照企业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与培养的内容,进一步使培养方向精确化,再直接由高校向订单企业输送人才。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节约外部人才招聘及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成本支出,为自己打造一支高素质、超精度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水平与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最终实现企业、高校、毕业生的三方共赢。
3.加强管理信息化手段升级。
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管理手段信息化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所争相着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在自己的生产、经营、运作环节不断提升着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但是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等无法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部分仍然着力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管理意识偏差,同时也在于许多时候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有限资源及资金在生产销售及运作环节已经疲于应付而实在没有更多财力物力来支持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升级。但是面对财务管理迈向信息化集约化这一必然发展趋势,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面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各种信息化管理设备的换代升级,加强硬件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同时要积极寻找适应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要求的财务管理办公软件,当前市面上流行的财务管理软件大致可以分为成品软件与定制软件两类。成品软件能够适应大多数基本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具有价格适中、操作简单、兼容性强等特点,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管理要求无法达到很好的契合,且由于兼容性强也容易造成数据管理方面的安全问题。定制软件虽然价格偏高,但是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量身定制,能够通过调整功能模块、功能分区以及增加更多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功能来最大限度契合企业的实际管理需要。但是定制软件也存在着操作要求偏高、兼容性较差等特点,所以选择何种软件需要企业切实分析自身需求及经济能力之后酌情考量。但是,不论是选择何种财务管理软件都必须坚持实用性、经济性以及可持续性三方面的原则,切忌盲目攀比与盲目上马。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软件的实际功效,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4.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建设。
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需要依靠正确的意识、优秀的人才队伍及适应企业实际需要的自动化办公软件及管理软件。然后如果仅限于此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管理效果,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应该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容。内部监督约束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小组建设及后续工作,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财务管理监督约束方面的力度,在小组成员方面应该选择熟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资深财务管理人员,同时还要包括各重要环节的负责人,从而让内部审计能够契合企业的管理需要,实现内部审计的工作目的。但是仅仅由内部人进行审计操作,也可能因为利益依附及视野狭窄等问题让审计工作偏离公正、科学、合理的方向,所以企业还应该积极加强与社会专门审计机构的合作,邀请专门的审计专家参与工作,从而让内部审计站在企业的高度、市场的高度来调整具体管理内容及方向,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在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方面,企业要积极打造信息交互渠道、积极与社会媒体沟通协调,运用宣传教育等手段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在舆论监督权履行方面的意识,从而给企业一个严肃的外部监督环境,促进企业不断完善与提升自身的管理工作。
5.建立完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新常态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基础实务性操作层面而是向着全面参与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及外部运作的决策性职能转变,想要切实实现财务管理的综合管理及渗透力,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应该将过去各自独立、分散的成本控制、预算控制、资产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串联起来,编制成一张财务管理的大网,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统一信息传递渠道,实现财务管理部门更快更好地对各项财务管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同时要加强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因为财务管理工作说到底就是资金的管理,而对于资金管理来说,预算管理是资金使用的计划、成本控制是计划的执行,只有加强两者的结合与协调才能够真正从一首一尾来实现对资金的规范化控制,才能够实现资金使用的进一步精细化与规范化。
二、结语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发展阶段,同时新常态的出现也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的更为规范的发展阶段。新常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想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稳定自身、发展自身就必须积极适应新常态所带来的新变化,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从而从根本上巩固自己,让企业在新常态下实现华丽变身。
参考文献
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贾宗武;郭西强;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02-28
2、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蒋才顺;大众科技2011-03-1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得到重大发展,其经济地位显得更加的举足轻重,但是随着中小型企业规模的变大,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财务控制问题上尤为突出,如财务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等。本文主要对民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出现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以保证民营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大力鼓励和发展中小型民营经济。到目前为止根据统计我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到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0%,解决了75%的城市劳动力就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经营效益的增长,加强财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深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同时在其他外部经济宏观因素(如财务管理状况)的影响下,使得其企业内部问题不断。本文主要是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探讨,并通过提出系列解决对策,使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一、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信贷概念薄弱
1.理财观念老旧
由于中小型企业主的综合素质不高,很多企业主缺乏对企业的管理理念,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管理和经营方式解决企业问题。此外,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形成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理念,是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2.法律意识淡薄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最大化的获取经济利润是最终目的。为了这一目的,一些民营企业通过贷款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然而由于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恶意逃避债务的贷款行为,无形中增加了贷款机构的贷款风险,最终影响了整个民营企业的正常贷款。除此之外,大多数私人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是非标准的,非公开的,非透明的,缺乏会计信息,降低了企业的社会信用度,使企业的知名度得不到发展从而产生企业财政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3.缺乏风险意识
一般的民营企业将主要重心集中在生产和销售上,在经营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质量缺点。由于风险意识的缺乏,民营企业根本就未重视过企业经营风险,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与专门的管理人员,使得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不利于长远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在现金管理制度方面缺乏经验,导致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于企业内部资金问题容易产生资金的空闲或周转不灵等问题。
2.成本管理的不实际
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严格的预算控制减少浪费等措施,在绝对意义上控制成本。很多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管理的理念,很难通过理论分析来衡量企业产品生产盈亏的平衡点。同时企业在控制生产成本上缺乏一定的经验,无法针对经营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得一些民营企业在成本计算和产品品种安排上十分广泛,影响了企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
(三)融资情形严峻
1.融资结构不合理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无论是资金还是规模都难以与国有企业相提并论,尤其是存在资产负债的民营企业,其价格更要低得多,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是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外部融资小。
2.融资策略是不科学的
很多民营企业在民间借贷利率高于银行利率,民间企业的投资资本高,致使其与收益率的比例不成正比。这样会大大的降低整个企业的价值,不利于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3.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从社会现状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管理的支持机构,同时也没有提出有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缺乏了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民营企业在发展速度上较为缓慢。同时,民营企业在发展资金上更多的是通过贷款实现,而国家根本没有设置进行贷款担保、贷款抵押的金融中介机构,也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效率低下
1.民营企业资金使用率低
在进行资金财务管理上,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的都是长期、中期以及短期计划使用资金的方式。而没有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尤其是缺乏现金流管理理念,存在严重的强调营销,轻金融的现象,大大影响了民营企业资金使用率的提高。
2.收入的分配不合理
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以家族成员作为企业领导团队,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从而形成的内部封闭式管理。长时间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民营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缺陷及问题暴露无遗。同时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使得许多企业的工作人员会产生不良心理,潜藏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因此,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保障企业主之间的利益,以防误食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资金收入结构的适当调配才是上上策。
二、民营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1.加强企业管理阶层的管理理念培养
对一个民营企业而言,其管理阶层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其在整个企业的发展经营中都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为了确保民营企业管理阶层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带领着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应当加强对企业管理阶层的综合素质培养,定期参加由政府和商业协举办的培训活动。或是组织相关人员参观类似机构,到国外、院校等进行参观学习,在不断的交流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再结合企业经营实际状况,制定出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管理体系,是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了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职业道德素质高的财务管理队伍,必须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如:加强民营企业会计规范,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结算等基础性工作。从而使基础工作明确而完整,帐目凭证完整、正确和合理,保证帐户及时准确的计算。
(二)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岗位合理设置,职责明确等都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一步一步的建立健全,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采用多种方法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改善
融资难是困扰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贷款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当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资本改革发挥股权融资功能,重组,兼并,联合等形式,吸纳民间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股。在股市融资上市的条件下,明确责任和权利。
(四)合理分配企业资产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
提高对金融风险、资金使用率、现金流等的认识,建立健全一套利于降低金融封信,提高资金使用率,实现现金流增长的财务管理机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不二法宝。
2.对企业运营资金进行强化管理
在所有的企业中周转基金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短的周转形变量是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对民营企业资本管理,可以强化企业在财政方面的控制与管理权,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应措施制度。结合市场环境,企业自身内部情况分析,股票型基金结构是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最科学的模式,利于保障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3.利润的合理分配
利润分配不可能是均匀的,应考虑到各方的利益,采取股票,期权激励等先进典型方式。
参考文献:
[1]林建平.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会计,2015(11).
[2]赖琛.浅淡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01).
1 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
1.1 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不统一
一些化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存在着偏差,认为安全工作是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与生产部门没有关系。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企业中负责经营的部分员工不了解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了解生产安全的重要性,生产部门也是片面追求产品数量、质量,着重关注企业经济效益,不能与安全管理部门形成统一意见,生产与安全管理两大部门不能够紧密协调,相互协作,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相对较差
目前大部分的化工企业都存在领导阶层安全意识欠缺的现象,企业领导阶层不重视安全生产,企业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自然是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安全意识自然是不够的,使得整个企业对于安全生产都不够重视,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意识相对较差。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企业主要是将资金投入到修复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直接的解决,但是企业往往会忽视对于安全问题根源的调查与分析,不求在根源上解决问题,不能够及时做好经验总结以应对今后的相关问题,从而导致问题会一遍又一遍的、周而复始的出现。
1.3 安全生产的基础非常薄弱
企业往往为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仍然坚持采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顺应时代及时改进。部分化工企业,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从而使得设备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所以旧设备常常会超负荷的工作,得不到正常的维修维护。这样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1.4 企业职工的操作技能及水平偏低
企业员工如果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并进行着严密的操作,就不会出现操作失误、巡检不到位、记录不及时、观察不准确等问题,而这些往往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这在以往的化工安全事故中是有验证的。再加上一线生产员工以及基础建设员工的流动性大,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1.5 化工装备的本质安全欠缺
化工企业为了能够增加经济效益,通常会进行各式各样的装置改造、扩产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新增、改造产生的新的设备功能、管线布局等是否对原系统产生影响、改变必须通过相关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方法验证,可以极大程度上发现新增、改造系统的设计瑕疵,避免极端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的事故。现代工艺设计的典型本质安全验证的方法有:safety re?view,hazop review等等,同时一些国际大型化工企业从其自身的生产活动情况出发,也创造或发展了自由的、并逐步为行业认同的工艺安全验证工具。
2 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企业管理阶层需要加强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以身作则,在员工中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需要聘请专门的具有安全专业知识的相关人员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再次,对于普遍采用的安全奖惩制度需要谨慎。奖惩制度很容易造成基层组织对于中、小事件的瞒报,从而使已发生的事件缺失后继的分析、整改,进而整个生产组织丢失相应事件的经验累计。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应该从基本的工作程序入手,化工企业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一线员工没有遵循工作流程而导致的。例如工作许可的程序执行。严格遵照已制定的工作流程,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通过强化员工严格遵章守纪,划定工作红线,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企业的安全风险。
2.2 及时更新生产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设备综合管理的全过程: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环节,这也是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从总体上保证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首先,需要加强设备维修工作,企业日常的设备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对设备进行维修。其次,需要做好设备的及时更新工作,企业设备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老化、磨损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再次,需要对设备维修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最新的管理维修技术,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
2.3 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建立健全以法人为首、落实到班组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立体式、全方位责任到人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需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机构组成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并且通过安全管理测试的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在车间、班组中也需要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将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层层落实,落实到人。
2.4 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并实施
部分化工企业虽然有着良好的生产设备,生产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但是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存在安全制度不合理、规章不规范的现象,并且企业由于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对于安全制度的执行就不是十分规范。这就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监察不到位,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解决,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与危害。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受教育者正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正确地实施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受教育者当前的身心发展,更能为接下来的小学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根基。
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出现的问题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幼儿园方面
为迎合社会、家长的要求,部分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园大班就开始教授小学低年级的科学知识,教学方式也多是“填鸭式”“满堂灌”。
(二)家庭方面
虽然很早就开始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家长依旧只是关注幼儿的智育,并没有把该年龄段的美育、体育素质等提上日程,越来越重的书本知识负担势必会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师资方面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育者主要的任务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授课多是在以游戏为主的课外活动中进行;而小学教育期间,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社会的基础知识、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是必然的,授课形式会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传统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考虑受教育者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爱好。
(四)幼儿自身方面
此阶段幼儿整体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理机能成熟程度比较低,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无意注意为主;意志力薄弱,抵御外界干扰能力有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般进入小学阶段才能进行复杂的思维操作。
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
1.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应该在熟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智能开发。社会上任意增加教学内容难度的幼儿园所占比例不小,有些幼儿园竟然为了炫耀教学效果、保持生源,教授小学低年级内容。这些做法都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接受这种教育的儿童在小学阶段很有可能会产生厌学、弃学的念头。
2.教学方式
结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教学活动本应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充分感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但是,部分幼儿园以课堂讲授为主,多是教师一人单项传授知识,很少顾及在座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更不用说寓学于游戏。
(二)家长认识有误区
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难免会有家长在择园时把评价幼儿园整体质量高低的标准定为幼儿园向幼儿传授知识的多少。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长的家长认为提前接触小学阶段的知识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家长之间“攀比”心理也不容小觑,他们平时总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标准基本上是能写多少汉字、背多少数字、说多少英语、背多少诗等。片面重视智育的发展,忽视情商、美育、体育、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他们最大的误区。
(三)师资队伍较薄弱
在多数幼儿园中,对小学教育的教育特点、规律熟知的教师屈指可数。同样,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是一知半解。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不仅阻碍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联系,更重要的是阻断了幼儿和低年级小学生的沟通。
(四)幼儿适应能力差
1.教学环境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没有严格规则约束的游戏为主,小学教学则严格规定每节课的时间。幼儿园中的教室基本上都配有颜色鲜艳可移动的桌椅,园内也少不了活动角、自然角等供幼儿观察、游戏的地方。小学低年级则多是固定桌椅,没有玩具和图画书陪伴,有时还会被迫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
2.师生关系不同
在幼儿园中,教师时刻与幼儿一起做游戏、随时解答幼儿的好奇问题,甚至共同就餐,教师对幼儿能够全面掌握信息。在小学阶段,教师一般会把焦点放到学生的学习上,比起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教师则会更在意学生的作业是否认真完成,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等。
3.所学内容不同
在学前教育期间,幼儿接触的多是口头语言的教育,所学知识多是日常生活中浅显的常识性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是直观性教学法和简单讲授法。在小学阶段,课本中的图画明显减少,书面语言增多,内容随之加深,并逐渐强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深的活动技能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儿童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中去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三、解决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幼小双方规范办学
要想实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完美衔接,双方办学上都应采取有效措施,体现“双向衔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办教育。
1.幼儿园方面
(1)幼儿园要明确办园教育宗旨。幼儿园要把焦点放在幼儿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多彩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满足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童年生活中轻松愉快地积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完善幼小衔接中的教育制度。每年可定期举行幼儿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的观摩和座谈交流,双方互相借鉴教育经验,熟悉对方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要求,使大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度接近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师继续重视教学的直观性,继续采用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以减轻儿童在这两个不同的教育过渡期内生理和心理不适应的程度。
(3)增加男性教师,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单一的性别的教育和关爱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
(4)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比如,可对大班幼儿的作息制度做出修改,逐渐延长上课时间、缩短午休时间,这样能延长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及课外实践活动,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教育中传统的上课形式。
(5)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可以邀请小学低年级教师向家长介绍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向家长普及幼小衔接的知识,这样能使家长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教育阶段,配合教师共同做好学生入学前行为习惯方面的准备。
2.小学方面
(1)小学应落实推行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可以暂时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以减小新生的入学压力,缩短新生到新学校的适应时间,从而让他们能够真正喜欢上小学教育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2)合理调整低年级学生的作息时间。小学阶段,各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不同的,我们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制作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科学安排一天的学习、活动时间。
(3)与幼儿园保持联系,针对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因材施教,必要时可以请求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
(二)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家长应明确单纯的书本知识或者单一的学习方式是无法满足幼儿健康成长需要的。比如,幼儿的认知能力需要在切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则需要在游戏中、在做中学?,幼儿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需要适度的交往才能逐渐发展。
2.积极配合学校
接受幼儿园、小学的专题讲座指导,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以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共识。
(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教师入职前,应对其进行考核。严格的考核有利于发现职前教师的不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外,对在职教师应进行及时的职后培训。
2.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共同努力,认真分析受教育者在不同教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及其具体原因,然后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帮助其适应小学阶段的新生活。
3.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佳时,教师要耐心教导,扬长避短,尊重其个性化。
4.在每学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幼儿教师应常提醒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讲述小学和幼儿园阶段的不同特点及其自身角色的不同,让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自觉地增强独立自主办事情的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等。
(四)增强幼儿适应能力
1.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必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时间自己学着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无论什么事情,当幼儿做得不恰当时,家长应耐心引导分析事情的过程,一步步让其学会独立思考。
2.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真正喜欢小学生活,家长要使孩子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各项规则。但是面对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不良表现,家长一定不能用“小学规则”或者“严厉的小学教师”对其恐吓,这会对幼儿升入小学造成心理阴影,对小学生活产生恐惧感。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能否出色地完成,取决于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只有各方共同努力,真真切切地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才能使幼小衔接少走弯路,才能真正有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地成长,才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幼小衔接工作及其重要性
幼小衔接工作: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根据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独立生活与学习,使儿童入小学后能较快的适应新生活,减少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幼儿园大班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幼儿园为小学作预备,阶段性要求各自的教育内容、要求、途径、方法符合儿童发展,带有明显的、不同的阶段特点。儿童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因此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重视并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小衔接是对幼儿园三年教育工作目标的检验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连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小学作为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要能够很好的过渡,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衔接很重要。例如:幼儿园儿童在心理品质方面,注意感知、记忆的随意性较差,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能力差而在小学的课程如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学习中都要依赖抽象思维来学习。在情感意志水平上,幼儿园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开始萌芽,在学习阶段完成的是集体意识、坚持性和自制力及对学习方式、作息时间、环境的适应
幼儿园三年的教育工作都在为儿童身心发展服务,为上小学接受小学教育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上工作精神的准备,这样在工作情况正常及时做适宜的准备,幼儿园与小学先解释,入学适应就好会很快适应。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起点
小学教育是基础,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这座大楼才更稳,基础学好了终身教育才可以更好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在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儿童是否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是否积极太愉快的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负责把一个身体心理都发育不完善处于萌芽状态的儿童逐步培养成可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学习者。只有在幼儿园里促进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发展儿童的语言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儿童在大班就在学习方面就做好入学准备。例如:培养儿童向往小学学习的感情,希望做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和少先队队员,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制力,调整作息时间,以有利于儿童入小学后更好的适应。从一年级,在学习中儿童难免会遇到重重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容易感到压抑、自卑、失去学习的自信,对老师、同学往往会冷淡,回避甚至疏远,对立。在大班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循序渐进地实行慢过渡,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儿童在身心发展不致受太多的挫折,新的环境,要求更能促进和加速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往后更好的发展。
二、当前的幼小学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对衔接工作不重视、少沟通
小学与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内容及大纲要求的不同,从而使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缺少沟通各自按各自的轨道走,没有严格的联系制度。许多幼儿园的教师不知道小学的具体教学要求,盲目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教育甚至不对幼儿进行入小学的必要心理及习惯的准备。有的学前班不顾幼儿应该学什么,能接受什么而盲目的追随家长的思想引进拼音、识字、及10以上的算术,从而使刚上一年级的儿童认为“这些我都会”而不认真听课。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方法不同,有的小学教师不了解刚入小学孩子的心理认知规律,不知道使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采取重复多遍的抄写,从而使儿童边哭边写、心情烦躁、越写越丑、越写越错对学习产生反感和恐惧。
(二)错误理解幼小衔接,单纯在物质上和知识上做准备
一、乳制品消费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习惯于传统食品等原因,目前除牧区自产自销以外,奶制品消费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城镇居民。所以我国目前乳制品消费呈现如下特点: 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很低。全国人均消费奶类13.5千克,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达到24.8千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千克。 农村居民的奶制品消费趋势呈现绝对量较低,而增长速度较快。考虑到中国农村的巨大人口数量,只要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未来的消费潜力很大。 目前奶制品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消费品种为液体奶、奶粉和酸奶,对于奶酪、黄油和炼乳的消费量很少。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有关奶酪、黄油和炼乳的知识。如果加以宣传和指导,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需求就会显著增长。 二、乳制品消费趋势 乳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人们已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食品。过去由于人们收入较低,以及消费习惯的原因,乳制品被人们作为一种营养品,仅供一些特殊的人群使用,如婴儿、病人、体弱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乳制品消费的认识正发生改变,乳制品已由特殊的营养品转化为大众化的营养食品。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中使用乳制品的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1995年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为36%左右,1998年为78%左右,目前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说明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对乳制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已开始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奶粉和液态奶的需求结构正发生变化.液态奶的需求量快速上升。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一直以奶粉为主,近年来这种消费状况开始发生变化。从奶制品的消费结构看,液态奶消费量近年上升较快,所占比重逐年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奶粉等乳制品年增长率为11.5%;市场销售的液体奶年增长率为47.3%;液体奶的增长幅度高于奶粉的增长幅度。预计未来奶制品的消费将由以奶粉为主向以液态奶为主转变。 对液态奶的品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由于液态奶属奶类饮品,具有饮品的消费特征,并且人们对液态奶营养成分的需要存在差异,人们对液态奶的需求也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规格、包装、口味的液态奶制品将不断出现,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的需求。 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提高,购买趋向于名牌产品。人们购买乳制品不仅注重“口感、口味”,更加关心其营养成分及功能性、安全性,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优质、安全、风味、便捷等特点的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因此,消费者总是对所有品牌进行综合打分(包括口味、营养价值、生产日期、优惠条件、广告影响),综合选择,人们更愿意购买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产品。 我国乳制品发展战略分析近几年,我国乳品业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但是,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品牌企业大量涌人中国市场,使国内一些乳品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针对当前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发展趋势,及时加以调整,确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一)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乳制品消费 尽管我国奶和奶制品的潜在市场很大,但是,目前的人均消费水平很低,奶和奶制品在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较低。有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奶和奶制品的主要消费者城镇居民中.奶和奶制品的消费支出只占消费总支出的1.5%;占食品支出的3.98%。因此。我国乳业的发展必须把开拓市场,扩大城乡居民奶和奶制品的消费作为重要的战略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近年来,食用乳制品的人数愈来愈多,乳制品的消费量也逐年提高。但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消费乳制品的重要性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对乳制品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因此,企业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鲜乳及乳品营养价值和科学功效的知识宣传,积极引导乳品消费。重点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引导合理膳食结构的调整。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认识到乳制品是一种最佳的有益健康的营养食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建立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偏好,使乳制品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营养食品,从而扩大整体乳制品的市场需求。 不断建立完善销售网络。乳制品作为一种日用消费食品,消费者频繁购买,注重购买的便利性,企业应采取密集分销策略,加大分销网点的密度,尽可能方便消费者购买。同时缩短渠道长度,利用超市、购物中心、连锁零售、专卖店、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发挥其在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中的作用,建立起灵活、畅通、快速、稳固的销售网络。 确保和开拓乳制品消费基地。根据群体的消费需求,以不同群体对象为主体,确保和开拓消费基地是必要的,如“学生奶”的消费基地开展之后,消费量大且相当稳固;部队营房的潜在消费量巨大:此外,快餐店等饮食业:铁路、航空系统;医院、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等都是应该开拓的消费基地。 (二)加快奶业科技步伐,提高原料乳及乳制品质量 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乳制品时,最为看好乳制品的质量因素,确保产品质量,是建立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偏好的基础。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优质奶源做主”将引发中国乳业竞争新一轮大洗牌,要想出好奶,多出奶,必须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包括区域布局、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机械挤奶、冷链运输等方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奶农应齐心协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 一是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方式有:发展大户家庭牧场;乳品企业自己兴办规模化奶牛场,目前蒙牛、伊利都在建设自己的奶牛养殖场;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其关键是扩大“两良”覆盖率:要提高良种覆盖率。首先要采用高质量的冻精改良奶牛,其次要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l)等基础性工作。要提高“良法”覆盖率。首先要调整饲料结构,重点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优质牧草、全株青贮玉米的种植,提高其在饲料中的比重。其次,要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此外,建立奶牛主要疫病早期预报和防治技术以及常见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开发奶牛主要疫病的新型环保型基因工程疫苗。 总之,要将奶业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集成,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构建安全、高效、优质的标准化生与经营基地。 推广乳及乳制品在线检测技术。 在线检测有利于企业质量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并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我国乳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但是,我国乳品企业对乳品的在线检测技术掌握很不够,这就要求企业及科研人员较好地掌握乳制品的在线检测技术及其设备开发,包括化学方法检测、物理方法检测和微生物快速检测以及一些检测仪器的研制。 建立乳品的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及标准。 人世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生产管理的标准不规范,甚至欠缺,并且产品质量标准滞后,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因此,我国应推广HACCP、IS0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和修订各种乳制品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尤其是乳制品国家标准要与国际接轨。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要落实责任制度,以防失去市场,失去消费者。 (三) 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乳制品附加值产品结构调整。 我国乳品工业起步较晚,产品结构单一。要改变以奶粉为主的产品格局,产品上要大力发展液体奶的生产,如酸奶、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和乳酸菌饮料等。特别是以新鲜为主要特点的杀菌奶、超长保质期奶(ESL奶)、酸奶、果蔬汁乳、营养强化乳等产品。奶粉要适当增加全脂奶粉生产,大部分作为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但要增加功能性奶粉、配方奶粉生产。 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如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有利于保持乳品的风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目前国外膜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乳品灭菌及浓缩、乳品的标准化、乳蛋白浓缩、乳清的回收与加工利用等。再如冷冻干燥技术能有效地防止热敏感物质的氧化变质,防止产品表面硬化,增强复水性,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免疫乳及其制品应采用此种加工技术。 我国乳品机械也要适应乳品生产结构的调整进行调整和更新,增加设备品种,开发多效蒸发器,降低能耗,开发高温短时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设备,提高分离机械技术水平,提高消毒乳、低脂奶、风味奶、酸奶、奶油、干酪的成套设备水平。
1中国有多少家生产企业 今年看新闻是1500家。2中国有多少家生产奶粉的企业 正规所属企业有130多个。3有多少家生产婴儿奶粉,这些企业生产量是如何的 已经统计为题二内;生产量我是真的不知道了。4有多少品牌奶粉含DHA和AA,年产量如何 所有电视广告名牌基本都有。年产量我不知道。5相关信息,越多越好,给加分蒙牛,伊利,雅士利,雀巢……还有好多~`放松心情,好运。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我国乳制品生产量保持在2600万吨以上水平,但是我国乳制品出口竞争力较弱,主要出口中国香港。市场需求方面,我国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约为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的二分之一。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消费量将持续提升,市场需求旺盛。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更加旺盛。
供给:乳制品出口明显下降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我国乳制品生产量保持在2600万吨以上水平。2019年,我国乳制品产量为2719.4万吨,同比增长5.6%。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乳制品产量达2037.6万吨,同比增长1.1%。
出口供应方面,我国乳制品出口量小。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共计出口各类乳制品3.24吨,同比减少19.1%,出口额1.66亿美元,同比下降48.6%。
多年来,我国乳制品主要出口产品以向广东供应香港的鲜奶为主,婴幼儿配方粉成为最主要出口产品,主要目的地同样是香港。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干乳制品出口中国香港数量达7126.02吨,占73%,同比减少52.7%;出口朝鲜597.07吨,占6%,同比减少61.8%。
需求: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约为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的二分之一。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消费量将持续提升,市场将不断扩大。2019年我国乳制品销量达2710.63万吨,同比增长1.1%。
据《2019年乳制品行业质量报告》显示,2019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565家,同比下降4.07%;销售总收入3577.0亿元,同比增长12.44%;实现利润总额336.1亿元,同比增长51.86%。未来,随着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乳制品市场将会出现一个稳定发展的好态势。
从进口情况来看我国乳制品需求,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9年乳制品进口总量297.3万吨,同比增长12.8%,进口金额为1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共进口各类乳制品240.73万吨,同比增加7.9%,进口额88.06亿美元,同比增加5.1%。价格维持在3000美元/吨以上水平,整体高出出口乳制品价格。
进出口产品结构方面,按数量看,我国主要进口干乳制品,出口业态奶。2020年前三季度出口干乳制品9830.42吨,占比30%,同比减少49.3%,出口额14200.26万美元,同比下降52.9%。液态奶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出口液态奶22588.35吨,占比70%,同比增加9.2%,出口额2402.88万美元,同比增长10%,主要是鲜奶1.89万吨,占83.8%。
具体进口产品分国家或地区看,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大包粉76.36万吨,同比下降2.4%,进口额25.55亿美元,同比增加8.9%,均价3346美元/吨,同比增加11.7%。主要是来自新西兰,占比达74%。乳清和鲜奶主要自欧盟进口,进口比例分别达44.4%和59.2%。
后疫情时代乳制品市场需求旺盛
从产销量来看我国乳制品供需情况,我国乳制品供需基本平衡,产销率保持在98%以上。行业整体产销衔接情况较好,整体供求关系相对平衡。2018-2019年市场对乳制品需求明显上升,预计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更加旺盛。
价格来看,乳制品制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整体趋于下降趋势,近两个月明显回升,达到101点。受市场对于乳制品的旺盛需求影响,预计后疫情时代乳制品市场行情较好,乳制品制造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将趋于上升。
吉屋房产百科,更多买房必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