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研究平台现代物理实验室 主任:龚云贵;副主任:陈希明、李清旭材料物理与信息显示实验室 主任:董会宁;副主任:周贤菊、李登峰系统科学研究平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心 主任:朱伟;副主任:胡学刚、周平应用数学研究所 所长:王长有;副所长:邱东 截至2014年,数理学院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物理与宇宙学、凝聚态理论、功能材料、计算物理学、非线性科学、微分方程及其应用、运筹学与控制论等。数理学院在科研管理方面下设三个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现代物理研究所和应用数学研究所;一个重庆市重点学科:理论物理;一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光信息材料实验室。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者◆粒子物理与宇宙学龚云贵、舒富文、陈希明、程剑锋、潘娜娜、张益、潘宇◆凝聚态理论段昌奎、马崇庚、赖昌◆功能材料董会宁、周贤菊、房然然、李丽、罗小兵、王珏◆计算物理学李清旭、李登峰、刘俊◆非线性科学周平、汪仲清、郑继明、张清华、刘显全、方长杰、邱东◆微分方程及其应用胡学刚、安世全、朱伟、王长有、田娅、邓志颖、胡晓红◆运筹学与控制论虞继敏、杨春德、蒲兴成、罗燕、陈六新、汪海玲 2012年11月23日上午,应我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贵教授来我院做了题为《简单系统的混沌复杂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院周平副院长主持,数理学院党政领导、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与会者同杨启贵教授就动力系统的定性理论、混沌理论、微分系统振动理论、分支理论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报告会之前,周平副院长向杨启贵教授详细的介绍了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就系统科学和数学两个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同杨教授做了较全面的交流。 2012年8月4日,国际微分方程领域的知名专家, 美国Wayne州立大学Peiyong Wang教授应学院邀请,做了题为《Uniqueness and Non-Uniqueness of The Infinity Laplacian》的学术报告,我院部分教师听取了报告。在报告会上,Wang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 讲解了无穷拉普拉斯方程的唯一性及非唯一性等相关研究工作,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Wang教授进行了交流,Wang教授一一回答了与会专家的提问。 (更多学术交流请点击扩展阅读) 2011年科研工作总结2011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支持下,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数理学院在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学校2011年度责任制考目标,现对学院科研工作总结如下:1、 项目情况本年度,经过学院领导的精心安排和在组织,在项目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国家级项目4项(包括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其中邱东博士获得的天元基金项目是我院第一个从数学口上获得资助的项目,实现了数学口项目上零的突破;重庆市教委项目7项,重庆市科委自然基金1项,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2项,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6项,横向项目1项。项目合同总经费110.34万元。具体列表如下: 项目编号 课题名称 立项时间 合同经费 项目来源 项目负责人 教技司【2011】95号 近红外发光稀土杂化物的研究 2011.01 5 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 周贤菊 11175270 全息原理在宇宙学中的应用 2012.12 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龚云贵 111111 20060 纳米粒子中稀土离子f-d跃迁受包裹或均匀嵌入环境介质的影响 2011.01 8.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段昌奎 11126087 模糊微分理论研究 2012.0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邱东 KJ110509 变分布式投影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方长杰 KJ110523 暗能量与暗物质相互作用模型及观测限制研究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陈希明 KJ110501 分数阶微分方程(组)的定性理论及其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王长有 KJ110532 稀土无机-有机近红外发光杂化物的制备与检测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周贤菊 KJ110512 基于粒计算的图像认知理论与处理技术研究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张清华 KJ110515 关于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解的几类问题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田娅 KJ110525 非线性分数阶微分动力系统复杂行为分析与控制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周平 CSTC,2011JJA50016 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2011.09 5 重庆市科委项目 周贤菊 A2011-46 CKN型奇异非线性椭圆方程的研究 2011.11 3 重庆邮电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邓志颖 A2011-27 f(r)引力模型观测限制的研究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潘宇 A2011-22 含有瑕点积分的数值计算方法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尹龙军 A2011-23 光电材料的局部结构性质的研究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王珏 A2011-24 模糊决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鲜思东 A2011-19 灰色马尔科夫链相关问题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张一进 基于电子支付平台网上电费缴纳实现方案的研究与实施 2011.01 8.5 重庆市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杨春德 2、 论文著作情况本年度数理学院教师共公开发表论文102篇,以重庆邮电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SCI、EI检索共54篇次,其中SCI:25篇,EI检索29篇。出版著作1部。3、 科研获奖情况本年度数理学院申报了1项重庆市科研奖励,主要是龚云贵院长前头申报的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截至2011年,已经顺利通过了初评,等待着最后的答辩,这一奖项的成功申报,展示了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在重庆市理论物理领域的研究实力。4、 学术交流情况在学校的安排和支持下,数理学院2011年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在龚云贵院长的牵头带领下,成功举办了2011年引力、粒子与宇宙学研讨会,这是一场引力、粒子与宇宙学行业的盛宴,邀请了包括李惕、陆埮院士在内的多名海内外专家和学者前来研讨报告。同时,学院也积极推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促进学术交流,本年度共参与学术交流活动21场。5、科研团队和基地建设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数理学院一直在努力进取,2010年11月,我们成功申报了重庆市教委“理论物理”创新团队,获得30万的研究经费,这为学院的团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本年度在这项经费的支持下,学院团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团队成员以饱满的人情投身科学研究,为物理学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物理学成功申报为重庆市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度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为了规范科研机构管理,学院积极配合学校贯彻实施《重庆邮电大学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对科研机构进行全面清理,规划调整。本年度在科技处的支持配合下,完成平台和内设机构的管理。数理学院负责了3个校级科研基地及1个院级科研基地的建设,学院高度重视,敦促每个科研机构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方案,对机构成员及仪器设备等制订管理办法,提出相应的激励管理机制,实实在在的建设好科研平台。2011年配合学校科技处完成了第一年度的3个校级科研基地任务考核,并获得了两个优秀一个良好的好成绩。 (更多科研成果请点击扩展阅读)
vr技术2000字论文篇二 【摘 要】VR技术是现今计算机技术领域中一项包含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该技术已经被应用在现实中许多的领域中。 【关键词】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1.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 VR技术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它是一种能够让现实中的人在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信息世界中体验与现实世界同样的事和物。它所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基本特征。这种虚拟技术集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的多种科学技术。它能够模拟出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的感官功能。使人在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中通过语言、动作等等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可以说这种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的广阔的。 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介绍 ①多感知性的特征,是指视、力、触、运动、味、嗅等感知系统,从人类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来说,是希望能够给完全的模拟出现实中所有的感知,但因目前的技术掌握和传感技术的限制,仅仅只能模拟出以上视、力、触、运动、味、嗅等感知系统的。 ②沉浸性又称浸没感或临场感,存在感等,具体是指人以第一人称存在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体验。当然,以目前技术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程度。 ③交互性就是指人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像在现实当中一样,可以通过对一些物体的抓取、使用等动作,感觉到所触碰的物体的重量,形状,色泽等一些人与物体之间的互动信息。 ④构想性,即在虚拟的世界里面,将所想的物件所做的事情在虚拟世界呈现出来,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那样做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甚至还可以把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存在的事和物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构想出来。 3. VR技术的应用范围 VR技术由诞生到现今已经历了几个年代,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医学方面,可以提供给医生进行模拟手术,这样大大提供了现实中手术的成功几率,还有军事,科技,商业,建筑,娱乐,生活等等。 4. VR技术中涉及的相关技术 ①立体视觉现实技术:人通过视觉所获取到的信息是人本身所有感觉中最多的一种感官,所以虚拟现实技术中立体显示技术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②环境构建技术:在虚拟世界中,构件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营造一个区域的环境,首先就要创造环境或建筑模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实时描绘、立体显示,从而形成一个虚拟的区域环境。 ③真实感实时描绘技术:要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与现实世界相同的事物,仅靠立体显示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虚拟世界中必须存在真实感和实时感,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一个物体的重量,质量,色泽,相对位置,遮挡关系等的技术。 ④虚拟世界声音的实现技术:在虚拟世界中虽然视觉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除了视觉还有很多感官系统可以获取到周围的信息。如听觉,这种技术就是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声音,这样人在虚拟世界里不仅能够看得到也能听得到。 5. VR技术中所涉及的硬件设备 ①输入设备 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硬件输入设备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自然的交互设备,用于虚拟世界的信息输入;另一种是三维定位跟踪设备,主要用于输入设备在虚拟世界中的位置进行判定,并输送到虚拟世界当中。 虚拟世界与人实现自然交互的形式有很多,例如有数据手套,数据衣服,三维控制器,三维扫描仪等。 数据手套是一种多模式的虚拟现实硬件,通过软件编程,可进行虚拟场景中物体的抓取、移动、旋转等动作,也可以利用它的多模式性,用作一种控制场景漫游的工具。数据手套的出现,为虚拟现实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手段,目前的产品已经能够检测手指的弯曲,并利用磁定位传感器来精确地定位出手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这种结合手指弯曲度测试和空间定位测试的数据手套被称为“真实手套”,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非常真实自然的三维交互手段。 数据衣是为了让VR系统识别全身运动而设计的输入装置。数据衣对人体大约50多个不同的关节进行测量,包括膝盖、手臂、躯干和脚。通过光电转换,身体的运动信息被计算机识别。通过BOOM 显示器 和数据手套与虚拟现实交互数据衣。 ②输出设备 人在虚拟世界中要体现沉浸的感觉,就必须实现现实世界中的多种感受,如是视、听、触、力、嗅、味等感官感觉,只不过以目前的虚拟技术只实现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罢了。 ③VR构成设备 虚拟现实世界的构成,主要的设备就是计算机本身了,虚拟世界的所有景象都是靠一个个模型造成的,而这些模型则是由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一般计算机被划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高配置的个人计算机,专门用于普通的图形配置加速卡,实现于VR技术中的桌面式特征;第二: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就是一台高配置的图形处理计算机;第三:高度并行系统计算机;第四:分布式虚拟实现计算机等四个分类。 6. VR技术上的难点探讨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人与计算机的互动性得到了非常好的提现。而这种技术则成为了VR技术建立的主要手段。但是实时现实始终一直阻挡这VR技术前进的一大难点之一,即时在理论上能够分析得到高度逼真、实时漫游的虚拟世界,但至少以目前的状况来说还达不到理论上的要求。这种理论性的技术是需要强大的硬件配置要求支撑的,比如说速度极快的图形工作计算机和三维图形加速卡等等设备,但以目前的设备来看即时最快的图形处理计算机也不能达到十分逼真的同事又是实时互动的虚拟世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引入了人与虚拟世界的互动,需要即时生成新的动态模型时,就不能达到实时的效果了,所以就不得不降低图形模块的清晰度来减少处理的时间,这样直接导致了虚拟世界的逼真在某程度上的减少,这就是所谓的景物复杂度的问题了。 图形模块的生成是虚拟世界中的重要瓶颈,虚拟世界的重要特性随着人的位置、方向的不断变更状态下感受虚拟世界的动态特性,简单来说,就是你移动一下位置和方向后所看到的即时生成的图形模块景象。有两种指标可以衡量用户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效果和程度。其一就是之前所说的动态特性;其二就是互动的延迟特性。自然动态图形的形成的帧数是30帧,至少也不能低于10帧,否则整体画面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连续和调动的感觉。互动延迟是影响用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如人在飞机上飞行时,位置的变换和方向的控制,这时系统应当即时产生相对的图形画面,期间的时间延迟应不大于0.1秒,最多也不能大于1/4秒。否则在长期的工作中,人会容易产生疲劳、烦躁或者恶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了“真实”的感觉。以上两种指标都以来计算机图形处理的速度。对于动态的模块图形生成而言,每帧的图形生成时间在30~50毫秒之间为较好;而对于互动性的延迟,除互动式输入及其处理时间外,其图形的生成速度也是重要的因素。而以上所叙述的因素都与图形处理的硬件组成有直接的相互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赖于应用技术的因素,如虚拟场景的复杂程度和图形模块生成所需的真实感等等。 7. VR技术在各国的研究情况 ①VR技术在美国的研究现状 美国是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发源地,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最初研究的虚拟现实技术只是用于美国军方对飞行驾驶员和宇航员的模拟训练。然而,随着冷战结束后美国军费大大的削减,虚拟现实技术就逐渐转为民用,目前美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用户界面、后台软件和硬件四个方面。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宇航局及美国国防部组织了一系列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美国宇航局Ames实验室致力于一个叫“虚拟行星探索”的实验计划。现在美国宇航局已经建立了航空、卫星维护的模拟训练系统,空间站的模拟训练系统,并且已经建立了可供全国使用的模拟 教育 系统。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就是进行虚拟显示技术研究最早最著名的大学。他们主要研究分子建模、航空驾驶、外科手术仿真、建筑仿真等。乔治梅森大学研制出一套在动态虚拟环境中的流体实时仿真系统。施乐公司研究中心在模拟现实技术领域中主要从事利用VRT建立未来办公室的研究,并努力设计一项基于模拟现实技术使得数据存取更容易的窗口系统。波音公司的波音777运输机采用全无纸化设计,利用所开发的虚拟现实系统将虚拟环境叠加于真实环境之上,把虚拟的模板显示在正在加工的工件上,工人根据此模板控制待加工尺寸,从而简化加工过程。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以上VR项目的主要技术。就目前看,空间的动态性和时间的实时性是这项技术的最主要焦点。 ②VR技术在欧洲的研究现状 在欧洲,英国在VR开发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分布并行处理、辅助设备(包括触觉反馈)设计和应用研究方面。在欧洲来说是领先的。英国Bristol公司发现,VR应用的交点应集中在整体综合技术上,他们在软件和硬件的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英国ARRL公司关于远地呈现的研究实验,主要包括VR重构问题。他们的产品还包括建筑和科学可视化计算。 欧洲其它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如:荷兰、德国、瑞典等也积极进行了VR的研究与应用。 瑞典的DIVE分布式虚拟交互环境,是一个基于Unix的,不同节点上的多个进程可以在同一世界中工作的异质分布式系统。 荷兰海牙TNO研究所的物理电子实验室(TNO- PEL)开发的训练和模拟系统,通过改进人机界面来改善现有模拟系统,以使用户完全介入模拟环境。 德国在VR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一是用于产品设计、降低成本,避免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二是产品演示,吸引客户争取定单;三是用于培训,在新生产设备投入使用前用虚拟工厂来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2008年10月27-29日在法国举行的ACM Symposi- um on Virtual Reality Software and Technoogy大会,整体上促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入发展。 ③VR技术在日本的研究现状 日本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在世界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建立大规模VR知识库和虚拟现实的游戏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就。 在东京技术学院精密和智能实验室研究了一个用于建立三维模型的人性化界面,称为SpmAR NEC公司开发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用代用手来处理CAD中的三维形体模型。通过数据手套把对模型的处理与操作者的手联系起来;日本国际工业和商业部产品科学研究院开发了一种采用x、Y记录器的受力反馈装置;东京大学的高级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远程控制方面,他们最近的研究项目是可以使用户控制远程摄像系统和一个模拟人手的随动机械人手臂的主从系统;东京大学广濑研究室重点研究虚拟现实的可视化问题。他们正在开发一种虚拟全息系统,用于克服当前显示和交互作用技术的局限性;日本奈良尖端技术研究生院大学教授千原国宏领导的研究小组于2004年开发出一种嗅觉模拟器,只要把虚拟空间里的水果放到鼻尖上一闻,装置就会在鼻尖处放出水果的香味,这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嗅觉研究领域的一项突破。 ④国内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 在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系统工程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引起我国各界人士的兴趣和关注,研究与应用VR,建立虚拟环境、虚拟场景模型分布式VR系统的开发正朝着深度和广度发展。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部已将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高校也都在进行虚拟现实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研究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也是国内最早进行VR研究、最有权威的单位之一,其虚拟实现与可视化新技术研究室集成了分布式虚拟环境,可以提供实时三维动态数据库、虚拟现实演示环境、用于飞行员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等,并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着重研究了虚拟环境中物体物理特性的表示与处理;在虚拟现实中的视觉接口方面开发出部分硬件,并提出有关算法及实现方法。 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所作的“布达拉宫”,采用了QuickTime技术,实现大全景VR制;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了一套桌面型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已经成功地合成了人的高级行为中的特定人脸图像,解决了表情的合成和唇动合成技术问题,并正在研究人说话时手势和头势的动作、语音和语调的同步等。 8.学习小结和心得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项目,是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不论在理论,软件或者硬件的领域上都依赖着很多技术,当然其中也有较多的技术只实现了理论,硬件方面还是有待完善的。不过可以遇见,在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绝对会被广泛应用。 本论文讲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征,应用范围,相关的技术,涉及的设备,技术上实现的难点,各国的研究现状等。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通过对这门技术项目的学习,了解到计算机更加多方面的知识,亦同时得知了更加多与计算机之间的硬件设备知识,让我们对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们会继续留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如有机会定必会该项技术奉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1. 科技哲学结课论文3000字 2. 触控技术论文 3. 全息投影技术论文 4. 3d打印技术论文3000字 5.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论文 6. 网络新技术论文
答辩结果5个良,答辩委员会基本上也就通过了。通常还需要按答辩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但接下来还要由所在学院学术委员会开会审议,若委员会认为存在问题,则可能不予通过或延期通过(给一定时限修改)。最终还得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审议,二年内还得接受国务院学位办的论文抽查。若存在严重的学术问题或学术道德问题,即便通过了,任何时间都可以被取消。
会有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毕业在职博士学员参加论文答辩会出现结果,第一直接通过。博士是一个学位称呼,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历的学位,是最高级别的学位(注:博士后不是学位)。
摄影毕业答辩结尾,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本人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本人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谢谢。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毕业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不通过的话,就是。通过了,就放心吧。导师什么都不说,那就是过了,不用担心,多做点功课,其实就是个过场的事。把心放肚子里吧,好几年的学都过来了,最后她扣下你一点意思都没有,留你干啥?所以心态轻轻松松的,就好了。导师也不废话,一天得多少学生啊,哪有空逮着一个不撒手呢。累死的会,他们那些人才不会跟自己过不去呢
我们不是当场公布的,应该也是看每个学校吧
我们是上午结束,下午出结果,老师要花时间进行复查,不会立刻就告诉你的
全息投影技术论文是智能技术。全息投影属于人工智能的AI智能。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holographicdisplay)属于3D技术的一种,广义上的全息投影技术并不单指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使物体成像的显像技术(包括一些伪全息投影技术),而是一类能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影像的技术的总称。
vr技术2000字论文篇二 【摘 要】VR技术是现今计算机技术领域中一项包含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该技术已经被应用在现实中许多的领域中。 【关键词】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1.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 VR技术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它是一种能够让现实中的人在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信息世界中体验与现实世界同样的事和物。它所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基本特征。这种虚拟技术集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的多种科学技术。它能够模拟出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的感官功能。使人在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中通过语言、动作等等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可以说这种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的广阔的。 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介绍 ①多感知性的特征,是指视、力、触、运动、味、嗅等感知系统,从人类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来说,是希望能够给完全的模拟出现实中所有的感知,但因目前的技术掌握和传感技术的限制,仅仅只能模拟出以上视、力、触、运动、味、嗅等感知系统的。 ②沉浸性又称浸没感或临场感,存在感等,具体是指人以第一人称存在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体验。当然,以目前技术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程度。 ③交互性就是指人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像在现实当中一样,可以通过对一些物体的抓取、使用等动作,感觉到所触碰的物体的重量,形状,色泽等一些人与物体之间的互动信息。 ④构想性,即在虚拟的世界里面,将所想的物件所做的事情在虚拟世界呈现出来,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那样做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甚至还可以把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存在的事和物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构想出来。 3. VR技术的应用范围 VR技术由诞生到现今已经历了几个年代,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医学方面,可以提供给医生进行模拟手术,这样大大提供了现实中手术的成功几率,还有军事,科技,商业,建筑,娱乐,生活等等。 4. VR技术中涉及的相关技术 ①立体视觉现实技术:人通过视觉所获取到的信息是人本身所有感觉中最多的一种感官,所以虚拟现实技术中立体显示技术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②环境构建技术:在虚拟世界中,构件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营造一个区域的环境,首先就要创造环境或建筑模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实时描绘、立体显示,从而形成一个虚拟的区域环境。 ③真实感实时描绘技术:要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与现实世界相同的事物,仅靠立体显示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虚拟世界中必须存在真实感和实时感,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一个物体的重量,质量,色泽,相对位置,遮挡关系等的技术。 ④虚拟世界声音的实现技术:在虚拟世界中虽然视觉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除了视觉还有很多感官系统可以获取到周围的信息。如听觉,这种技术就是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声音,这样人在虚拟世界里不仅能够看得到也能听得到。 5. VR技术中所涉及的硬件设备 ①输入设备 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硬件输入设备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自然的交互设备,用于虚拟世界的信息输入;另一种是三维定位跟踪设备,主要用于输入设备在虚拟世界中的位置进行判定,并输送到虚拟世界当中。 虚拟世界与人实现自然交互的形式有很多,例如有数据手套,数据衣服,三维控制器,三维扫描仪等。 数据手套是一种多模式的虚拟现实硬件,通过软件编程,可进行虚拟场景中物体的抓取、移动、旋转等动作,也可以利用它的多模式性,用作一种控制场景漫游的工具。数据手套的出现,为虚拟现实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手段,目前的产品已经能够检测手指的弯曲,并利用磁定位传感器来精确地定位出手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这种结合手指弯曲度测试和空间定位测试的数据手套被称为“真实手套”,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非常真实自然的三维交互手段。 数据衣是为了让VR系统识别全身运动而设计的输入装置。数据衣对人体大约50多个不同的关节进行测量,包括膝盖、手臂、躯干和脚。通过光电转换,身体的运动信息被计算机识别。通过BOOM 显示器 和数据手套与虚拟现实交互数据衣。 ②输出设备 人在虚拟世界中要体现沉浸的感觉,就必须实现现实世界中的多种感受,如是视、听、触、力、嗅、味等感官感觉,只不过以目前的虚拟技术只实现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罢了。 ③VR构成设备 虚拟现实世界的构成,主要的设备就是计算机本身了,虚拟世界的所有景象都是靠一个个模型造成的,而这些模型则是由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一般计算机被划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高配置的个人计算机,专门用于普通的图形配置加速卡,实现于VR技术中的桌面式特征;第二: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就是一台高配置的图形处理计算机;第三:高度并行系统计算机;第四:分布式虚拟实现计算机等四个分类。 6. VR技术上的难点探讨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人与计算机的互动性得到了非常好的提现。而这种技术则成为了VR技术建立的主要手段。但是实时现实始终一直阻挡这VR技术前进的一大难点之一,即时在理论上能够分析得到高度逼真、实时漫游的虚拟世界,但至少以目前的状况来说还达不到理论上的要求。这种理论性的技术是需要强大的硬件配置要求支撑的,比如说速度极快的图形工作计算机和三维图形加速卡等等设备,但以目前的设备来看即时最快的图形处理计算机也不能达到十分逼真的同事又是实时互动的虚拟世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引入了人与虚拟世界的互动,需要即时生成新的动态模型时,就不能达到实时的效果了,所以就不得不降低图形模块的清晰度来减少处理的时间,这样直接导致了虚拟世界的逼真在某程度上的减少,这就是所谓的景物复杂度的问题了。 图形模块的生成是虚拟世界中的重要瓶颈,虚拟世界的重要特性随着人的位置、方向的不断变更状态下感受虚拟世界的动态特性,简单来说,就是你移动一下位置和方向后所看到的即时生成的图形模块景象。有两种指标可以衡量用户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效果和程度。其一就是之前所说的动态特性;其二就是互动的延迟特性。自然动态图形的形成的帧数是30帧,至少也不能低于10帧,否则整体画面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连续和调动的感觉。互动延迟是影响用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如人在飞机上飞行时,位置的变换和方向的控制,这时系统应当即时产生相对的图形画面,期间的时间延迟应不大于0.1秒,最多也不能大于1/4秒。否则在长期的工作中,人会容易产生疲劳、烦躁或者恶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了“真实”的感觉。以上两种指标都以来计算机图形处理的速度。对于动态的模块图形生成而言,每帧的图形生成时间在30~50毫秒之间为较好;而对于互动性的延迟,除互动式输入及其处理时间外,其图形的生成速度也是重要的因素。而以上所叙述的因素都与图形处理的硬件组成有直接的相互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赖于应用技术的因素,如虚拟场景的复杂程度和图形模块生成所需的真实感等等。 7. VR技术在各国的研究情况 ①VR技术在美国的研究现状 美国是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发源地,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最初研究的虚拟现实技术只是用于美国军方对飞行驾驶员和宇航员的模拟训练。然而,随着冷战结束后美国军费大大的削减,虚拟现实技术就逐渐转为民用,目前美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用户界面、后台软件和硬件四个方面。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宇航局及美国国防部组织了一系列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美国宇航局Ames实验室致力于一个叫“虚拟行星探索”的实验计划。现在美国宇航局已经建立了航空、卫星维护的模拟训练系统,空间站的模拟训练系统,并且已经建立了可供全国使用的模拟 教育 系统。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就是进行虚拟显示技术研究最早最著名的大学。他们主要研究分子建模、航空驾驶、外科手术仿真、建筑仿真等。乔治梅森大学研制出一套在动态虚拟环境中的流体实时仿真系统。施乐公司研究中心在模拟现实技术领域中主要从事利用VRT建立未来办公室的研究,并努力设计一项基于模拟现实技术使得数据存取更容易的窗口系统。波音公司的波音777运输机采用全无纸化设计,利用所开发的虚拟现实系统将虚拟环境叠加于真实环境之上,把虚拟的模板显示在正在加工的工件上,工人根据此模板控制待加工尺寸,从而简化加工过程。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以上VR项目的主要技术。就目前看,空间的动态性和时间的实时性是这项技术的最主要焦点。 ②VR技术在欧洲的研究现状 在欧洲,英国在VR开发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分布并行处理、辅助设备(包括触觉反馈)设计和应用研究方面。在欧洲来说是领先的。英国Bristol公司发现,VR应用的交点应集中在整体综合技术上,他们在软件和硬件的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英国ARRL公司关于远地呈现的研究实验,主要包括VR重构问题。他们的产品还包括建筑和科学可视化计算。 欧洲其它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如:荷兰、德国、瑞典等也积极进行了VR的研究与应用。 瑞典的DIVE分布式虚拟交互环境,是一个基于Unix的,不同节点上的多个进程可以在同一世界中工作的异质分布式系统。 荷兰海牙TNO研究所的物理电子实验室(TNO- PEL)开发的训练和模拟系统,通过改进人机界面来改善现有模拟系统,以使用户完全介入模拟环境。 德国在VR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一是用于产品设计、降低成本,避免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二是产品演示,吸引客户争取定单;三是用于培训,在新生产设备投入使用前用虚拟工厂来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2008年10月27-29日在法国举行的ACM Symposi- um on Virtual Reality Software and Technoogy大会,整体上促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入发展。 ③VR技术在日本的研究现状 日本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在世界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建立大规模VR知识库和虚拟现实的游戏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就。 在东京技术学院精密和智能实验室研究了一个用于建立三维模型的人性化界面,称为SpmAR NEC公司开发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用代用手来处理CAD中的三维形体模型。通过数据手套把对模型的处理与操作者的手联系起来;日本国际工业和商业部产品科学研究院开发了一种采用x、Y记录器的受力反馈装置;东京大学的高级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远程控制方面,他们最近的研究项目是可以使用户控制远程摄像系统和一个模拟人手的随动机械人手臂的主从系统;东京大学广濑研究室重点研究虚拟现实的可视化问题。他们正在开发一种虚拟全息系统,用于克服当前显示和交互作用技术的局限性;日本奈良尖端技术研究生院大学教授千原国宏领导的研究小组于2004年开发出一种嗅觉模拟器,只要把虚拟空间里的水果放到鼻尖上一闻,装置就会在鼻尖处放出水果的香味,这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嗅觉研究领域的一项突破。 ④国内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 在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系统工程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引起我国各界人士的兴趣和关注,研究与应用VR,建立虚拟环境、虚拟场景模型分布式VR系统的开发正朝着深度和广度发展。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部已将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高校也都在进行虚拟现实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研究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也是国内最早进行VR研究、最有权威的单位之一,其虚拟实现与可视化新技术研究室集成了分布式虚拟环境,可以提供实时三维动态数据库、虚拟现实演示环境、用于飞行员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等,并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着重研究了虚拟环境中物体物理特性的表示与处理;在虚拟现实中的视觉接口方面开发出部分硬件,并提出有关算法及实现方法。 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所作的“布达拉宫”,采用了QuickTime技术,实现大全景VR制;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了一套桌面型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已经成功地合成了人的高级行为中的特定人脸图像,解决了表情的合成和唇动合成技术问题,并正在研究人说话时手势和头势的动作、语音和语调的同步等。 8.学习小结和心得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项目,是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不论在理论,软件或者硬件的领域上都依赖着很多技术,当然其中也有较多的技术只实现了理论,硬件方面还是有待完善的。不过可以遇见,在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绝对会被广泛应用。 本论文讲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征,应用范围,相关的技术,涉及的设备,技术上实现的难点,各国的研究现状等。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通过对这门技术项目的学习,了解到计算机更加多方面的知识,亦同时得知了更加多与计算机之间的硬件设备知识,让我们对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们会继续留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如有机会定必会该项技术奉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1. 科技哲学结课论文3000字 2. 触控技术论文 3. 全息投影技术论文 4. 3d打印技术论文3000字 5.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论文 6. 网络新技术论文
一、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入口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坐落于合肥市国家4A级风景区紫蓬山下,堰湾湖畔。学校创办于2001年6月,2011年升本,2015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已任,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构建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艺术和经管类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专业架构。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勤学躬行”的校训,营造“包容并蓄、立德树人”的校风、“博学笃教、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励志勤勉、求真正行”的学风;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学校现有土地703亩。校舍265,34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65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5万册。教师近600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教坛新秀13人。 学校现有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机电工程、汽车工程、建筑工程、会计、商贸、新媒体艺术和影视传媒等10个二级学院,2个公共教学部,设有1个光机电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1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五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 近年来,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138项,其中教学研究项目68项,特色专业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级精品课程12门,教学成果奖9个,规划教材2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3个,智慧课堂试点项目3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5个(含国家级47项),省教育振兴计划项目4个,省级科研课题26项。发表论文323篇,其中被CSSCI、SCI、EI、ISTP检索收录15篇,获专利30项。 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合肥市花园单位”、“安徽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邮编是多少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的邮编为241199,该校地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新芜经济开发区永和路1号,是一所非营利性民办应用型大学。 二、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0余万册,电子图书256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1.2万种,以及包括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系统,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 学校现有7个教学实验中心,下设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72个实验室,43个教学机房,113个多媒体教室。同时建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华东高校中最大的体验式拓展训练基地,校外教学实习基地70余家。 学校以“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践行“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办学理念,秉承“立志、诚毅、创新”校训精神,紧密对接人才市场和产业需求, 依托讯飞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借鉴欧美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实施“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改革举措,致力于打造特色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办学沿革 2003年 安徽工程大学 (2010年前校名先后为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经省政府批准举办独立学院——机电学院; 2012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 安徽工程大学 合作举办 安徽工程大学 机电学院; 2016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更名为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由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 理念特色 1 办学宗旨和办学内容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和教育公益性原则,以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活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为基本办学内容,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 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大学 发展定位:以“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应用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学历教育层次为主,积极申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质,开展优势和特色学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门类与专业定位:以当今社会急缺的工学类专业为主,并将信息技术与机械电子、艺术设计、管理工程类专业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为优势学科专业,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多学科和专业的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与职业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在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部分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3 教育原则 学校以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借鉴欧美著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九大原则: (1)教育提升个人生活品质、增加社会财富; (2)专业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和平衡; (3)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价值; (4)理论和实践螺旋循环相互促进的学习; (5)综合素质和修养与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 (6)“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作用; (7)个性化和多样性的人才培养; (8)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和产品意识的价值; (9)教育、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教育教学 1 改革传统培养模式,显著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 学校面向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对人才能力要求为培养方向,以职业为导向重构专业方向,优化实践类课程,探索构建“三段式”、“三明治”、“三学期”的“三三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段式:“学科基础和核心专业课程”+“专业实训和项目实践”+“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三明治:即将各类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践与实训、项目工作、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融入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螺旋上升;三学期:即增加第三个“夏季小学期”,开设专业技能、实践训练和项目工作等实践类课程,已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品牌。 学校贯彻工程教育认证倡导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思路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基于“三·三制”培养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类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达40%以上,其中工学、艺术学占比≥45%,经、管、文占比40%。学校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2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科大讯飞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积极开发信息化智慧教育教学产品并作为应用示范基地。其中自主开发的博思智慧学习平台,能够依据大数据思维构建知识技能图谱,将知识能力与学习任务、考核、学习行为等数据进行建模,对教、学、练、管、评各环节提供即时反馈和精准预警,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优化及异常处理。依托智慧学习平台,按“以学为中心”的导向构建了“学习平台+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节奏学习,实现了整体引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自主导向性学习,解决了个性化培养与传统教学方法的适应性问题。以“智慧教学与管理”为导向,基于智慧学习平台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可视化“大小闭环”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解决了个性化培养与传统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的适应性问题。该智慧学习平台和个化性教学二项相关成果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当前,在科大讯飞的指导和参与下,学校正在构建数字化智慧校园,将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智慧校园。 3 多通道个性化培养体系,造就多样性卓越人才 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年后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并针对想继续深造、创新创业、超越自我或重新调整个人学习计划的学生分别制定“励志攻读研究生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个性卓越培养计划”、“个性差异培养计划”等四个个性化培养模式,激励各类学生的志向、兴趣和特长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持续推进学分置换改革,明确学生的学习科研成果和学科竞赛获奖等置换的学分及相关课程,进一步畅通了个性化培养的通道。 4 重构素质教育体系,突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学校改革传统高校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现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以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毕业生成为职业人为目标,构建了由组织文化与职业素养、专业写作与交流、专业技能、项目实践和独立设计与开发五大素质模块组成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学校同时实施大学生养成计划,提出素质能力关系模型(C=(K+S) ╳Q(Competence核心竞争力、Knowledge知识、Skill技能能力、Quality素质)),着重基于思想和行为为基础的养成型素质和基于企业用人标准的职场应用型素质的培养,提出30条行为目标,配套建成华东地区高校占地最大、功能最全的体验式拓展训练基地,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200余家用人单位对同期入职的员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执行力、抗压力、责任心、计划管理、职业素养等7项常用综合素质评价显示,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具有显著优势。 5 构建有特色、高水平、三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构建了“创意创新教育—创新创业培养—创业产业孵化”三层递进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配套建成“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促进中心”三个创新实践支撑平台。以创意创新教育的通识课和选修课夯实“塔基”,充分发掘学生创意,塑造学生创新意识;以创新创业培养筑强“塔身”,开设系列线上线下创业指导课程,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增强学生创业能力;以创业产业孵化塑造“塔尖”,由科大讯飞专业团队参与,深入指导学生创业,孕育创业精英人才,期盼从安信工腾飞出第二个“讯飞”。 大学生创意创新中心,是一个跨专业学科的校级综合平台,下设创客梦工厂、RoboMasters工作室等全系部覆盖的14个分中心,全天候开放,可容纳500名同学同时开展科研、专利、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中心,为有志于创业的同学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自2016年启动以来,入驻36家大学生创业项目,已工商注册企业14家。其中,芜湖凤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由2012级毕业生管远航创办,公司从最初全年订单不足10万元,发展到2017年营业额近300万元。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促进中心,通过引入科大讯飞专业团队指导、投资与服务等孵化一定量的明星企业、培养一批职业经理和企业家。 6 突破传统师资结构,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科大讯飞人才资源优势,借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等名校师资,通过引进名校名师、企业双师、行业高端骨干等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专业课教师三分之一来源于科大讯飞等相关产业和行业企业,为应用型办学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师资保障。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20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16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73人。来自企业、具有行业技术与管理经历的“双师型”教师164人。双师队伍中有近一半具有5-8年企业工作经验,各二级学院院级管理干部至少有一位是由来自于产业界、具有1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高级工程师担任,负责调研和跟踪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分析相关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需求,负责落实和检查学生企业实习等工作。同时学校还加大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教师暑期2个月赴企业体验式工作,2至3年赴企业挂职工作半年和参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等多种模式,充实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与实践教学能力。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哪里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电话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有几个校区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招生办电话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