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也得到长足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需要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多安排幼儿科学活动领域、物化生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等方面的培训。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幼儿自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不断地汲取知识,到了幼儿园阶段开展系统地学习,幼儿园成为幼儿首次系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基地,幼儿的兴趣所向伴随孩子一生。为此,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均衡,突出趣味性。本次开展的幼儿园常规教学中科学领域教育教学调查,在北京、天津、扬州、宁波、辽宁、长春、黑龙江等地共发放50份问卷,有效回收50份。调查从教师基本情况、幼儿园基本情况、教育教学情况、个人发展四个方面展开。意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提供第一手有关科学领域方面的资料。

一、基本情况

(一)幼儿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年龄集中在20-25岁,占74%;而35岁以上的幼儿教师没有,20岁以下的教师占12%,教师的年龄结构较年轻。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只有1名男幼儿教师,其余均为女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高中或大专院校,占92%,初中或中专学历仅为1人。幼儿教师毕业院校集中在师范类院校,占88%。所学专业非师范类的仅为1人,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占90%。幼儿教师在校期间接受过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课程学习的占92%,接受过科学小实验课程的占10%,接受过数学课程的占24%,接受过幼儿数学发展研究课程的占16%。根据幼儿教师上述采集到的基本信息来看,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方面都比较合理。

(二)幼儿园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公立幼儿园占6%,私立幼儿园占94%。幼儿园教师设置中,动物角的占88%、科技角的占62%。幼儿园中的配套玩具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占86%。有专门的业务园长的幼儿园占9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园硬件设备较好,符合基本办园条件。

二、教育教学情况调查

(一)科学教学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从使用教材角度来看,有40%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国家编订的适合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材,20%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地方编订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材,14%的幼儿园使用的是校本教材,其余的为其它。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有28%的教师进行天文、地理等常识的活动安排,38%的教师进行简单科学小实验活动安排。从每周进行的科学领域活动课角度来看,38%的班级每周有一次科学领域活动课,36%的班级每周有两次科学领域活动课,6%的班级每周有三次科学领域活动课,16%的班级没有安排科学领域活动课。从科学领域活动课注重角度来看,58%的幼儿教师认为注重孩子的动手创造能力,46%的教师认为注重孩子对科普知识兴趣的培养,12%的教师认为注重对孩子知识的传授,尽可能多学一些。从教师设计科学活动内容时候遇到问题的角度来看,40%的教师存在知识掌握不准确、不敢确定,36%的教师在准备小实验的材料存在难度,12%的教师对实验原理掌握不准确,仅有10%的教师认为没有任何问题。此外,还有6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课中最难开展的是科学领域。

(二)数学教学情况

从每周进行的数学活动课角度来看,40%的班级每周有三次科学领域活动课,34%的班级每周有两次科学领域活动课,20%的班级每周有一次科学领域活动课,6%的班级没有安排数学活动课。从教师设计数学活动内容时候遇到问题的角度来看,44%的教师存在基础概念记不清楚,不能准确表达,14%的教师存在其他问题,32%的教师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幼儿园中常见的数学知识:数字歌、数的认识、数字书写、单双数、排序、1和许多、珠心算、10以上加减、连加连减、应用题、平均分、图形的认识、认识时间、认识方位、基数和序数等15个,教师曾进行过所占比。对于进行上述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原因,88%的教师认为是基于幼儿发展需要,12%教师认为是入小学需要,6%的教师认为是家长要求,4%的教师认为是便于管理。

三、教师发展情况调查

在本次调查的50名幼儿教师中,有20%的幼儿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28%的幼儿教师进修提高学历、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培训、40%的幼儿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进修。本次调查过程中,幼儿教师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在科学领域活动上有所成绩,需要开展的理科培训统计如下:34%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数学基本概念的培训、56%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物化生等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的培训、36%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天文地理知识的培训、82%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继续教育。如果再回到大学,幼儿教师希望可以增加的理科课程统计如下:28%的幼儿教师希望可以增加有关数学基本概念的课程、50%的幼儿教师希望可以增加有关物化生等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的课程、38%的幼儿教师希望增加有关天文地理知识的课程、78%的幼儿教师希望增加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课程。

四、讨论与建议

(一)幼儿教师年龄、学缘分析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本次调查的幼儿教师年轻化比较严重。虽然,年轻教师更有活力和精力从事此工作,但也存在工作经验不足、幼儿园教师缺少梯队建设等缺点。本次调查的幼儿教师,从学历和专业上看都非常适合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师范性和专业性。

(二)科学领域教育教学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中,有关科学领域的教材大多数选用比较适合幼儿的发展。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关科学小实验、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活动较少、数学知识点也不够全面。在课程安排上,科学和数学活动较少,每天需安排一次科学、数学的活动。

(三)教师发展情况分析

需要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多安排幼儿科学活动领域、物化生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等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设计研究与思考王瑶;北方音乐2010-01-15

2、教育评价与幼儿园教学颜棱植;成功(教育)2011-03-15

摘要: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美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作为幼师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表现,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要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的做法。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外,根据幼儿个性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予以适当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三、结语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应凸显对“人”的关照王小英;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7-15

思维导图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应用的有效性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思维导图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应用的有效性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质量,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深入探究,帮助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分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科学素养,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目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缺乏相应的策略,导致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思维导图是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工具,思维导图与概念图一样,能够对知识思考过程进行直观展示,借助思维导图,人们可以将理性思维过程直观展现出来,使复杂现象简单化。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深入探究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思维导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知策略工具,可以帮助教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加清晰地理解科学活动内容,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幼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强幼儿思维逻辑能力,让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还能够让幼儿正确把握科学知识探究过程,逐步领会思维探究的相关策略。在参与思维导图逻辑构建的过程中,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也会被激发。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强幼儿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幼儿掌握正确逻辑思维顺序,提高幼儿学习的整体水平。为此,教师应积极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与作用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工具,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呈现形式。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用思维导图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1]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全脑图、心智图,主要用于对思维逻辑进行图形转换,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思维导图可以充分激活幼儿左右脑的机能,促进全脑发育,同时也可以将记忆、阅读融为一体,增强幼儿对科学、艺术、逻辑、想象的平衡发展。思维导图能够将人脑的思维逻辑显性化、可视化展示,让复杂问题变得更加简单、生动、具体。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使信息传输更加快速、简洁,有助于解决科学教育中的很多问题。[2]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地位不断提高

198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需要掌握的常识教育。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教育理念代替了常识教育。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将幼儿教育活动分为艺术、科学、语言、健康、社会五大方面,标志着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评价方式等不断修订与进步,提高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整体地位,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成了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随着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关注,许多研究人员提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主要是指教师帮助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质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行动,由此获得经验的教育活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具有独特性、经验性和建构性的特点。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引导幼儿探究科学、发现科学,明确有关物质世界和关系的经验构建。幼儿科学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科学素养全面发展。[3]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科学素养不够

教师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需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组织整个活动,确保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更加生动、丰富和有价值。但很多幼儿教师对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等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无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指导。一些教师自身科学素养不足,无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来提高科学教育的整体效果,使得自己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备感压力。

(二)教师无法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当引导

很多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做足了功课,但在实际开展活动时却不尽如人意。幼儿的提问不受控制,会随机产生不同的科学探究行为,致使原有的活动计划被打乱。如果教师缺乏临场应变的能力,就很难在第一时间调整教学计划,有些教师甚至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忽视在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内容,使得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不理想。[4]

(三)教师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处理能力不强

通过自己经历所获得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对世界认知的主要来源,幼儿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形成自我认知,才能够掌握科学知识。对很多幼儿来说,他们自我意识强,教师直接告诉其存在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而没有让他们亲自参与实践,这样会打击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没有正确把握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忽视幼儿的实践体验,使得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没有在实践过程中被解决,这导致幼儿无法形成自我的科学经验,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素养。[5]

四、思维导图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应用的有效性

(一)应用思维导图集思广益,有利于幼儿教师克服个人科学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针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首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对整个科学教育活动全方位把握,围绕关键点,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问题,提高对科学教育活动的把握能力。

其次,在应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处理好科学实践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幼儿增强实践体验,提高科学探究整体素养。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很难对不同科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导致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效果不理想。在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生成关键词语,对关键词语进行发散性联想,让整个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6]

最后,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没有成熟,在对世界认知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活动增强探索热情。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增进幼儿对事物现象的初步了解。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加强对幼儿的科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幼儿的表达意愿,帮助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深刻感知,增强活动整体效果。幼儿还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思想的碰撞,使得思维导图更加完善。例如,在植物生长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植物作为关键词,让幼儿提出与植物相关的词语。很多幼儿会提出种子、浇水、发芽、生长、开花等,教师就可以按照植物生长的过程,将这些不同的词语按照顺序进行排列,形成树状思维导图。将植物埋在土壤中,可以总结为“种植”,然后对种子进行浇水、施肥,帮助种子“发芽”。种子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长出叶子和花骨朵,最终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教师按照顺序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发散幼儿思维,让幼儿在思考过程中对整个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形成正确的认知,形成发散性联想,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思维导图帮助幼儿教师全面把握中心主题词所涵盖的科学知识

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分析幼儿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确保整个思维探究活动变得更加生动、灵活。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临时生成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准确把握,有效对幼儿进行引导。例如,在探究浮沉现象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事先准备石子、积木、橡皮泥、纸片、塑料、泡沫、气球等不同的物品,让幼儿判断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上来,然后让幼儿进行自主尝试。在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会直接填写答案,有的幼儿则在动手之后填写答案,提高回答的准确性。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出科学的结论。[7]

思维导图中可以加入非常多的美术图片,图片要生动形象,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图片资源,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空间,提高幼儿对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思维导图绘制中运用大量的图片和故事情节,是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的,教师可以让这些思维导图资源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建立沟通的桥梁,让幼儿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幼儿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点拨,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幼儿先对图片进行浏览,明确信息表达的内涵,增强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当幼儿将一整张纸片放在水中时,纸片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幼儿却将纸片撕成碎片,在水中浸泡过后就下沉了。在针对纸片沉浮现象的观察时,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后,很多教师一时难以解释,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往往会忽视这一现象。其实,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思维导图来掌握浮沉现象的关键词,从而准确地分析主题词的内在联系。因为思维导图中包含着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科学探究时,教师就可以对思维导图绘制的内容进行全方位把握,有效组织开展活动。当纸片吸收大量的'水分之后,纸片的重量会明显增加,使得纸片不再漂浮,转变为下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做出解释,让幼儿能够理解浮沉关系,最终提高幼儿的思维探究能力。

再如,在讲解“磁性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准备沙子、硬币、回形针、吸铁石等材料,让幼儿尝试着用吸铁石去吸引沙子或者回形针,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当幼儿看到吸铁石将回形针吸起之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幼儿了解磁性的特征。利用幼儿的学习兴趣准备丰富的实验材料,开展各种科学实验,用思维导图对材料进行分类记录,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科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将科学知识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可以确保科学实验的效果。科学实验应该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贴近幼儿的实际。教师应真正将科学实验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明白科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游戏活动包括单纯游戏和有目的游戏,单纯地玩在游戏过程中没有任何具体要求,能够完全放松幼儿的身心,有目的地玩要求幼儿用不同的游戏方式来达到最终的效果,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在开展幼儿科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具体的目标,让幼儿能够有目的地玩耍。思维导图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实践才是最终目标,只有将实践融入思维导图,达到教学的效果,才是实践与思维导图相融合的措施。

(三)思维导图的分支帮助幼儿教师寻找更多教学切入点

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思维导图本身并不能够直接作为教学材料来应用,而是要成为整个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基础,类似于教学骨架。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逻辑顺序,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设计,然后将不同的知识点穿插到科学教育活动之中。这种方法既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又能够将科学教育活动更加直观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选择,最终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思维导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游戏设计,让教师以游戏为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谁能传播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好朋友通电话”的游戏,让幼儿自己选择纸杯、线、剪刀、胶带等材料,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制作一个简易的传话筒的流程。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与配合,可以感受到声音传递的重要性,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思维导图是实验教学的有力推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满足幼儿好学的天性。当然,教师还要注重游戏设置的科学性,要符合学科的特点。

思维导图的设计也要生动,帮助幼儿快速参与到游戏中,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必须经过预想、观察、思考、总结等一系列过程。思维导图是幼儿科学教学最有效的方式,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思维探究的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化,加强引导,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效果更好,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科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TONY BUZAN,BARRY BUZAN. 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M].New York:Penguin Press, 1993:12.

2]陈木兰,钟萍张炜鹏幼儿教师科学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一- 以粤西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 (4):58-62,67.

[3] 冉思远.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7):170-171.

[4]勾建斌幼儿化学科学小实验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20):177-178.

[5]王雪恒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实践[J]幼儿100(教师版),2020(6):36-38.

[6]徐广厦三位一-体背景下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0(16): 185.

[7]刘晓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J]幸福家庭2020(10):49.

幼儿园课题研究混龄活动实验论文

一、游戏活动中的混龄互动,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我的选择,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无法真正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但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在社会性游戏中模拟现实生活,感知社会角色关系、角色规则,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他们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在幼儿园,孩子最喜欢玩的就是角色游戏,他们都爱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我来当妈妈”“我来当爸爸”“我是医生”“我要当生病的孩子”。在混龄班的孩子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分配各自的角色,大的孩子乐于指导小的孩子,而年龄小的孩子也愿意效仿大孩子的行为。例如:幼儿进行喜欢的娃娃家、开商店、开医院、公共汽车上等角色游戏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马卡连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如同在劳动中一样,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思维。”角色游戏是由混龄幼儿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大一点的幼儿能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在混龄幼儿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中,随着孩子们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内容日益丰富,幼儿间的情感更加深厚。无论是在幼儿园的走廊里,还是在操场上,他们只要相互遇到,就会兴奋不已,热情拉手拥抱,自然地坐在一起聊天。幼儿的认识、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的对象、内容丰富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浅析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论文

一、混龄教育的价值

多项实验和行动研究表明混龄班的孩子探究欲望较强,能积极、主动地将多种感官运用到对事物的感知上,而且乐于合作、谦让、助人、分享。当分享、谦让出现问题时,孩子们能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自己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公平竞争基础上的谦让。他们对感兴趣的物体或活动也能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专注精神与坚持性。

具体而言,首先混龄教育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小班孩子对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探索任务,会向中、大班幼儿寻求帮助,他们的互动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即混龄班大带小、小促大的氛围能够为小龄幼儿提供更多看、听、模仿的机会,给大龄幼儿提供更多讲解、操作、示范的机会,彼此交流,彼此学习,可以强化孩子们好奇、探索、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方法。其次,混龄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混龄班给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在其中身心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而容易形成孩子之间因为相互信任、关心建立起来的良好同伴关系。混龄班的大孩子常常会以自身的榜样、语言鼓励和动作抚慰,时刻关心和调整小弟弟、小妹妹的言行,这种力量是相当感人的,也是成人无法达成的。同时,小孩子们随其年龄和角色地位的变化,可以逐步学会谦让和包容,包括服从、示范、讲解、指导他人、共同协商等,这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越来越熟练、多样和复杂化。再次,在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混龄班的大孩子通常都有较强的榜样意识,在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的氛围中,他们以哥哥姐姐自居而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也强化了他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小弟弟、小妹妹来说,则更容易通过模仿哥哥、姐姐而掌握相关的生活行为技能,逐渐学会自我服务。

二、混龄教育的实施

(一)混龄教育班级规模与构成

混龄班是像“家”一样的班级,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带着自己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这个温馨的“家”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决定了混龄班人数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诸多问题,如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孩子,孩子之间的冲突增加等。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发现,24 人的混龄班教育效果比较好,每年龄段8 人,每毕业8 名幼儿,再招收8 名小班幼儿,教师配备标准应不低于每班2 教1 保。同时,要注意男女儿童比例协调,最好是男女幼儿比例1:1,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男女优势互补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性别认同,理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混龄教育课程及其特征

混龄教育课程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师幼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活动区域,渐进投放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幼儿活动需要的区域材料,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教师适时给予支持与引导的一种动态的系列开放活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知识单元,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充分,因为知识本身是整体的,儿童接触的事务并不是以片面的知识形态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可感可知的,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首先充分考虑知识的整体性。其次,孩子具有自我建构的能力,在面对复杂、整体的事物时,孩子们并不是分析性的,而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构建自己的个体世界,进而实现成长,由此决定了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还应呈现出明显的主题性、活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主题性是幼儿混龄教育课程整全性的体现,只有围绕主题组织教育活动,幼儿才能触摸到事务的全貌,尽管不一定能够理解事务的全貌。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整合科学、艺术、社会等相关课程领域,形成活动主题,而且主题要适合混龄班3~6 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参与,体现不同的层次目标,能够促进全班幼儿的发展。活动性是混龄教育课程对开展形式的要求,即混龄教育课程必须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要让师幼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真理。发展性则是基于混龄教育的根本特征提出的基本要求,宏观上不同年龄的孩子都需要发展,微观上混龄班中存在着不同的年龄群体,其具体的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混龄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应切实关注发展性,以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心身发展条件接触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并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混龄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应能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对混龄班幼儿进行分组,如可分为集体混龄和小组混龄开展活动,也可分为大中组、中小组进行混龄活动,还可以打破年龄界限按幼儿的能力分组,中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大班活动,小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中班活动。此外,还可以互补混龄分组,即在同一活动中,将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发展。

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活动策略。一是情境创设。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能根据主题线索,师幼共同探索主题开展的思路,生发主题活动的具体环节,并创设相对应的面对三个年龄段幼儿呈现的活动情境,如主题、区域环境的布置、材料的供应等,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更具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二是应将分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三个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兴趣爱好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并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三是成果分享。这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分享经验,相互启发,共同体会成长的快乐。

再次,应把握混龄教育实施的流程。在主题统领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分层”的思路对主题目标进行分解,对活动达成的不同目标度进行预设,以体现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目标,然后能依据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设计有层次性的环境,投放有层次性的材料,从而便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的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和活动。而在依托于区域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将领域知识融合进去,关注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对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可从片段到整体、分科到领域、领域到融合的探索过程入手,同时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不同年龄层次幼儿62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实现课程生活化。

三、开展混龄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应建立温馨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混龄班里,师师之间须默契配合,彼此尊重,都能基于幼儿为本的成长需要,各司其责,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为人师表,创设的环境是否和谐生态,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效有益,是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才能情绪稳定而愉快,主动积极地与伙伴和教师交往,有序地游戏、学习,自由地生活。当他们遇到矛盾的时候,大的孩子才有信心充当调解员的角色,依靠自身的经验储备以及对交住策略、方法的理解运用,对幼小儿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得到他们的认同,由此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关爱分享谦让等品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师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混龄班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学习观,能将每个幼儿都看作是有着自己独特发展路径的人,能纵向地看孩子的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能学会观察和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能看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生长期,不再以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评价孩子,而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多元地看待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此外,混龄班的组织和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在把握每个年龄段幼儿不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对其发展目标与状态进行合理的预设,明白幼儿学习是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自我建构和实现的,故教师观察儿童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儿童学习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利用多种资源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均应比较高。

(三)须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员保障当前混龄教育的实施不再是上个世纪80 年代因教室和师资有限而被迫出现的教育现象,也不再是教师教完大孩子再教小孩子的无奈复式教学。

为保证混龄教育的有效适宜,幼儿园在师资配备上应保证每个混龄班2 教1 保,要为混龄班提供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高特点的桌椅,要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为混龄班配置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幼儿园科学课课题研究论文

摘要: 与其他运动相比,跳绳这门运动具有简单、所需场地小、资金投入少以及安全系数高等优势。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能够使得幼儿们的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使他们 健康 成长。

下面将详细阐述开展跳绳活动的原则以及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开展的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

跳绳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通过对幼儿们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能够有效的锻炼幼儿们的耐力、体力以及反应能力,促使幼儿们身心得以 健康 成长。

而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幼儿对 体育 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 体育 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 体育 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一、开展跳绳活动的原则

兴趣原则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在最开始教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时就需要激发他们对其的兴趣,让他们在跳绳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使得整个跳绳环节都能够在一个快乐、轻松以的环境下进行,从而让他们对花样跳绳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在这之中,老师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升幼儿们学习跳绳的信心。

而且,老师不仅需要教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进行跳绳,还需要让他们明白、认识到学习花样跳绳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能够坚持学习花样跳绳,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 体育 运动习惯[1]。

循序渐进原则

因为老师教导的是幼儿们,他们不仅年龄小,在身体协调方面也较差,老师就需要依据幼儿们的特性来进行花样跳绳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去引导幼儿学习花样跳绳。

例如:在幼儿们最开始接触花样跳绳时,老师可以设计花样跳绳小 游戏 来让幼儿们爱上跳绳,明白跳绳应当怎样操作,接着老师再通过播放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练习跳绳。

秉持着最开始趣味跳绳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明白正确进行跳绳的方式,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增加跳绳难度,比如单人跳绳、双人跳绳以及多人跳绳等,这样循序渐进的让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掌握花样跳绳技能。

安全原则

幼儿们在接触花样跳绳时,不会认为它有危险性,在他们的这一阶段,他们正是认识事物、形成三观的时期。

因此,老师要通过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让幼儿们明白跳绳的危险性,并教导他们应如何规避危险,防止他人及自己受到伤害。

二、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活动开展途径

1、创编花样跳绳内容

花样跳绳是一项综合性运动项目,它需要跳绳的人具有极高的身体协调性,身体各个部位相互协作,完成跳绳动作。

基于此,在教导幼儿园大班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依据幼儿们的特性及身体协调能力等情况创编花样跳绳内容。

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们掌握跳绳技能,进而达到自行创编花样跳绳内容的目的[2]。

比如:首先老师应教导幼儿们最简单的双脚摇动跳绳,双脚起跳的跳绳方式,当幼儿们能够自主高效完成这一跳绳动作后,再教导幼儿们单脚起跳的跳绳方式,以进一步锻炼幼儿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当幼儿们完成后,再继续加大难度教导幼儿们花样跳绳。在教导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幼儿们自行 探索 ,玩耍,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让他们能够在玩耍过程中,玩出新的花样跳绳。

2、开展花样跳绳竞赛

随机花样跳绳竞赛活动

陈鹤琴学生曾说:“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在幼儿园时期,幼儿们本就爱玩、爱闹,喜爱新鲜事物。

因此,老师可以结合幼儿们的喜好来组织开展随机花样跳绳竞赛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们感到开心、轻松,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出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的花样跳绳能力在竞赛活动中得到提升。

于是,老师可以开展个人积分赛、分组积分赛、表演赛以及花样跳绳赛等进行,通过设置冠亚军奖牌、奖品来刺激学生的竞争心理,让他们能够积极有效的准备,提升他们对跳绳的热情。

这样还能够使得幼儿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促使他们在一个 健康 、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而且在分组积分赛中还能够促使幼儿之间相互协作,在合作中明白团结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3]。

3、多样化跳绳竞赛活动

老师在教导幼儿园大班幼儿们花样跳绳的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多样化的跳绳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设置为幼儿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花样跳绳的环境,以此提升幼儿们学习花样跳绳的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规定时间来让幼儿们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跳绳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用分组接力赛的形式,让组内成员相互配合,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们完成得又快又好,还能够让组内成员共同分享喜悦,让幼儿们体验到有人共同分享成功时的那份快乐。

亲子活动

老师可以通过社群等方式联系幼儿们的家长,让幼儿们的家长参与到幼儿花样跳绳活动中,让他们能够亲眼见证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快乐,一起参与到幼儿的花样跳绳中,从而通过花样跳绳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及家长打造出一个好的亲子时光。

而且在亲子花样跳绳活动中,也能够让家长认识到参与自己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的重要性,促使其能够多加陪伴自己的孩子,能够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在花样跳绳学习共同进步、发展。

老师还可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准备花样跳绳表演,让他们一起创新花样跳绳动作或内容,以此提升幼儿们的学习能力。

另外,老师在这之中需要多加对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以便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花样跳绳,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或对自己造成伤害。

老师也可以将家长与幼儿们的一张纸笑脸拍摄下来,为他们留住这一刻的幸福、快乐时光[4]。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大班中开展花样跳绳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为,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们 健康 成长,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身体协调能力,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幼儿参与花样跳绳活动时,也是在挑战自己,他们能够从中学习到好的花样跳绳方法和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 体育 精神。

另外,通过老师的引导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们对花样跳绳学习的兴趣,让这一运动能够伴随着他们成长。

当然,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老师要认可并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导,以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馨珊. "一绳多玩"——大班幼儿花样跳绳的 探索 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7):199-200.

[2]欧茜. 幼儿园跳绳活动 游戏 化教学初探[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2):1-1.

[3]刘艳如. 激发幼儿自主跳绳,打造"阳光 体育 "特色[J]. 山西教育:幼教, 2019,(8):20-21.

[4]孟祥英. 刍议幼儿园跳绳活动中德育渗透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24):65-65.

幼儿园研究论文课题

1、幼儿园评估督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执行研究

3、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

4、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5、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6、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7、学前教育片区教研责任制研究

8、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保障研究

9、普惠性幼儿园的基本标准和维持体系研究

10、幼儿科学探索能力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11、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获得方式研究

12、幼儿数学学习策略研究

13、幼儿数学学习策略研究

14、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15、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16、幼儿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研究

17、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研究

18、婴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可参考的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2019-11-13 分类:课题研究幼儿园可参考的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幼儿园课题题目是幼儿园教师课题研究的点睛之处,一个好的课题研究题目,预示着课题申报成功的几率高。但课题题目不能盲目地进行,要从实际出发,要从价值出发,要从实力从发。那幼儿园可参考的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1.如何通过幼儿看图说话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2.探究优化幼儿-日生活活动细节的过渡3.0-3岁婴幼儿教育机构环境的融合与优化4.如何加强区域性体育游戏情境化的研究5.早期阅读促进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6.创造数学区促进幼儿操作能力发展的研究7.托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实践研究8.如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9.实施科学的早期阅读培养,让孩子自主快乐成长10.幼儿数学智能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11.对小班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探索12.家园共育 助教活动的研究13.动画片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探索14.城乡互动-促进乡镇园保教质量的实践与探究15.中班幼儿晨间体育活动区材料投放及指导的实践16.幼儿绘画和语言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17.浅析影响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18.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19.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20.大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幼儿园可参考的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更多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免费咨询我们兰竹文化网的在线编辑。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实验研究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幼儿美术 教育 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第一,培养 思维方式 。幼儿自发性的美术创作绚丽却十分短暂,一旦不受重视或失去引导很容易消失匿迹。多媒体应用可以立体直观的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展现给幼儿,在美的环绕熏陶下培育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幼儿时期对思维、人格的正面积极培育来自于自身体验并长远作用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比如在墙上用不同的手势形成各种不同的手影,对于激发 想象力 和提高创造力十分有效。再例如播放圣母与圣子的油画,讲解油画背后的 传说 ,让孩子们感受亲情之美、增添亲情教育。第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欲望。所以要想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相应的知识技巧,更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环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枯燥的环境和无趣的氛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听觉多重刺激可以在吸引兴趣关注的同时,帮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美,从而在体悟的基础上创造表现出来。比如时下流行的喜洋洋、熊大等就可以引入课堂,帮助孩子们模仿描画小动物。第三,拓展想象能力。爱因斯坦在讨论天才时曾强调,天才来自99%的辛勤努力和1%的想象灵感,而这1%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多方位刺激幼儿大脑发育,在教学信息不断丰富的条件下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方式表现生动鲜明的物体形象,通过视听双重刺激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体会具体和抽象、简单和复杂的神奇转变。例如播放猩猩群居生活中猩猩母子的互动影像,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感知母爱又能够增强对母亲的认知。 二、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恰当地对美术作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图片进行多种灵活处理修饰,比如我们熟知的Photoshop这一软件,就可以做到形状切割、色调调整、光效修补等等多种功能,使得不够完美的美术作品得到了极大改善,方便人们欣赏。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技术处理是需要的,但不能够开发过度或形成依赖。比如很多时候图片里物体的形状都被修饰过度导致变形,这就对欣赏无益,变成舍本逐末了。技术修饰的使用过度可能会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比如绘图软件的便捷可能会使得对手绘产生抵触,再比如修图软件的高效多能可能会导致手绘越来越随意粗糙水平降低。这些对将来的美术创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技术再发达依旧不能取代人工,比如水墨 国画 、油彩水粉这些精髓画种,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和技巧难度、 文化 底蕴都不是计算机绘图可以比拟的。因此,我们支持辅助手段的运用,但切记不可过度依赖、喧宾夺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幼儿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刺激开发幼儿多种感触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可以极限放大图片让孩子们从更广阔细致的视角了解一幅作品,或者用光影色差的变化感悟名人名作的精妙布局上色。也可以播放影音资料补充画作背后的 故事 ,让孩子们从人文到技巧全面的认知作品。孩子们的作品经由多媒体的多角度呈现也会激励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提高绘画水平。再比如3D建模,从静态局部片段到动态连贯动作的转变呈现,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想象的。但技术的发展应用仍旧离不开基础传统的构图布局构图、透视角度、色彩浓淡。没有了这些根基,美术发展的大树就很难稳固并丧失灵性。 3、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与其他知识有效整合 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孩子们绘画的技巧,更是帮助他们对多种知识的扩展认识和感悟体验。因此,幼儿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学科或跨领域的知识巧妙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地球、月亮、太阳这些星体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3D视角,把三者之间的大小、色彩、位置等等信息直观全面的展示出来。配合光影音效转变它们的位置,还可以给孩子们讲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传授地理相关的知识。在持续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并维持高度兴趣的同时,进一步生动形象的渗透更多更全面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4、利用电脑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在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们打好绘画基础知识,确保他们能熟练运用之后,根据当前社会时代需求老师还可以教授孩子们用电脑绘图工具进行创作。但正如前文所言,多媒体技术再方便再发达,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孩子们所需的绘画基本功必须是一笔一划的模仿、不断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作品。这两者的顺位关系不可以颠倒,多媒体技术辅助与多媒体技术创作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上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它既转变了教学方式、增加了 教学 方法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通过多途径多角度的刺激幼儿感官,它培育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思维能力并拓展了视野和知识,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二: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思考 1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来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比较枯燥,幼儿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对于新鲜好玩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选择比较有趣的教学方式,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可利用的材料,比如喝过的矿泉水瓶、纸盒等,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首先利用这些废弃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这些废弃材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制作笔筒,但是做好之后这样的笔筒并不是很好看,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在笔筒的周围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通过拼接或者是剪贴可以制作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之后在这些作品上进行绘画,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自己喜欢的图画画在上面。 2联系生活,开展实践运用 美术素材来源于生活,同时美术作品也展现着生活之美,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美术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以其鲜艳的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创作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说幼儿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比如,学生平时都会有写 日记 的任务,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日记本,为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日记本封面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喜欢的日记本封面,然后将最终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并且对这样的美术创作想法进行分享。总而言之,美术与生活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生活当中蕴含着很多的美术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元素,让学生感觉美术学习是比较亲切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课堂气氛也会显得比较活跃。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或者是利用废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生活中展现美术,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 作者:李瑾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三: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问题探讨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美术 教育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一、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二 一、挖掘生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教师首先要在教育中融入生活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开展美术创作。比如,利用生活中的饮料瓶、矿泉水瓶等材料,用纸张、胶带、剪刀等工具对其进行自由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一些幼儿能够做出灯罩等极具创意的生活小道具,或者做出电话听筒类物品,也可以把废旧纸板剪成狗、猪、鸡等常见动物的形状。教师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材料,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根据生活素材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展开联想,以此确保美术教育朝着生活化模式方向发展,幼儿也在其中学会理解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 二、体现生活美术,展示美术魅力 我国 传统 文化 中民间艺术众多,比如捏面人、剪纸、糖画等手工艺术,这些富有特色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珍贵的历史活化石,这里面蕴涵了大量的艺术气息、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因此,教师要让幼儿更多接触民间艺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介绍这些民间美术艺术的图片、视频或者趣味小 故事 ),以演示或者边播边讲的形式,为幼儿展示我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观看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同时为他们讲解有关民间美术起源的小故事,这些具有浓厚文化特色与趣味性的小故事,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三、改善教学模式,确保因材施教 事物普遍有着个性化差异的特点,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还没有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幼儿来说,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这也是幼儿自身天性使然。对于幼儿的这种天性,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加以评论,这样对幼儿是极为不公平的。教师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每位幼儿的不同能力出发,对幼儿开展有针对性、多样性的培养。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表现出了较强的绘画天赋,教师可以把“我的家”这类生活化题材作为绘画主题,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比赛。对于有着较强手工制作能力的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制作生活中常见的用具,比如杯子、盒子等。 四、营造生活环境,构建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积极为幼儿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构建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一角建立“生活小厨房”,要求幼儿利用自己喜爱的素材制作厨房用具,比如筷子、桌子、碗、锅等,以后在涉及到厨房方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生活小厨房”,观察已有哪些用具,还缺少什么东西。这样幼儿会通过自己的记忆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留意厨房用具,并明白这些厨具的特点、用途和区别。对于绘画而言,这也有利于幼儿抓住绘画目标特点与作用展开创作,以此实现美术生活化模式的目的。 五、贴近生活教学,发掘美术元素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还要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元素,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为幼儿布置课后小作业,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术元素。比如,让幼儿就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展开联想,并且按照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这样能增强幼儿自我发现与自我创作的意识,并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美术元素,让幼儿创造力得到培养。总之,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增强幼儿生活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幼儿创造能力,让幼儿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师要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认清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 教学 方法 ,进一步推动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路彦乔 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幼儿园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三 一、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传统的美术授课过程中,步骤非常的单一。教师一般会拿出一幅作品,进行简单的技巧讲解,然后让孩子去临摹。教师只要看着孩子能够把画作完整地呈现出来,就觉得授课是成功的。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幼儿美术兴趣的唤起,对艺术能力的开发。而且教师对幼儿画作的评价也是大同小异,用画得好,画得不好,画得像不像等语言来评价。不能对具体的画作以及画作中呈现的幼儿绘画能力进行深度的评价。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画作,但是老师因为各种原因就叫停了,打断了学生绘画的连贯性思维。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艺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1.要改变传统绘画教学思维,积极引导幼儿学习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必要求孩子必须要按事物本身的形态特点来描绘,可以运用多种绘画素材来鼓励孩子绘画。为幼儿准备多样的绘画对象,多样的绘画工具,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还可以让孩子从手工制作、 音乐欣赏 、文学欣赏中,感受艺术气息,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我们经常会说这样的话“,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行一动。经常到野外大自然中去实地考察,观察各种事物的形状和颜色,静态和动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积极鼓励表扬 每一个孩子的思想,个性都是不同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也是不同的,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也存在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保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多多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行动特征和兴趣爱好,注重观察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作的能力,积极引导幼儿的 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孩子们的各种涂鸦,并进行适当的巧妙点评。教师要尽量采取正面的评价原则,注意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抹杀孩子的创造力,要多多鼓励孩子讲解自己的画作,带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情看待孩子的作品。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的信心,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 3.努力培养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创造宽松的绘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幼儿这个阶段正是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喜欢各种鲜艳明亮的色彩,奇形怪状的形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多多参加各式各样的美术活动,跟不同性格的孩子一起学习交流。通过人物模拟、 故事创作 、手工剪纸、 魔术 表演等很多的小游戏和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创造力、表达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触摸形态各异的物品,孩子们的想象力会飞起来。此外,老师的授课要做到开心快乐,这样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绘画积极性。幼儿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和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多重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还能发展幼儿的个性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一个孩子的细心、耐心、恒心和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课堂。 作者:庄丽芬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城东幼儿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