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减负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减负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论文研究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范文如下: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坚持减负增效并举,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严格减负政策规定,建立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布置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严禁布置重复性各惩罚性作业。

不得通过微信等方式传导学习和作业压力,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

加强学生作业指导,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围绕优化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等,推出举措,建立教学视导制度,优化学校管理。

课文预习  (读三遍,标出生词,写两遍,解释词语,不少于五个,勾画重点或有含义的语句并批注感受,概括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到课上提问,最后查阅资料,查漏补缺)配套练习题(单元结束时一次口语交际与习作)每天摘抄一个美文段落,好词好句,加感受(不超过250字)每天坚持读书。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融会贯通。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作业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观。“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根深蒂固,语文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没有思考的余地,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尤为严重学生每天的作业。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的弊端,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除了知识的累积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识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新型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设计和整合学生作业的同时,需要学习钻研、需要交流共进,在学习交流中,教师的团队意识会加强,同时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资源,增强教研组团体作战能力,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将会迅速提高。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学生的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

(2)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等;

(3)口头、听力作业;

(4)表演作业。

国内,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有不少的`教师进行过有关作业的设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设计作业的质和量,让学生一方面有选择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另一方面逐渐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和成果还不多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型作业、观看型作业、口述型作业、研究型作业等,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1.2021 年1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承担了江西省线上教育教学课程录制工作(录制了10节录像课),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先进个人”。(乐平市教育体育局) 2.2021年6月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FHB160592)课题名称: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时间研究《益智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实施》给予结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 3.2021年6月杨晓玲老师在2020-2021学年度学校教学工作中表现优秀,被评为“青年教学能手”。 (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4.2021年6月杨晓玲老师在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举行的“教师自我成长变好行动”中,荣获“学习标兵”。(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5.2021年7月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征文比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中共乐平市教育体育局委员会) 6.2021年7月在乐平市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中,撰写的《一起做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被评为壹等奖。(乐平市教师发展中心) 7.2021年8月申报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智慧作业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杨晓玲),经审定,同意立为2021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智慧作业项目研究专项课题。 (江西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 8.2021年9月兹聘请您为景德镇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聘期两年。(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9.2021年10月 杨晓玲老师指导的系列学科课程资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配套微课)》荣获第二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荣获省一等奖。(江西省教育厅) 10.2021年10月制作的课件《一起做游戏》荣获第二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三等奖。(江西省教育厅) 11.2021年11月杨晓玲老师指导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例《填数游戏》荣获第二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叁等奖。(景德镇市教育) 12.2021年11月杨晓玲老师的教育技术论文《论“智慧课堂”中老师的主导作用》荣获第二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叁等奖。(景德镇市教育) 13.2021年11月杨晓玲老师的微课《观察物体》荣获第二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叁等奖。(景德镇市教育) 14.2021年11月杨晓玲老师指导的课件《观察物体》荣获第二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叁等奖。(景德镇市教育) 15.2021年11月杨晓玲老师的课件《一起做游戏》荣获第二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壹等奖。(景德镇市教育局) 16.2021年11月在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举行的“自能写吧”21天日更中连续三期挑战成功,荣获“学习标兵”称号。(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17.2021年12月杨晓玲老师指导刘丹丹老师执教的小学科学课例《运动与摩擦力》在2021年江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江西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 18.2021年12月兹聘请杨晓玲老师为乐平市2021年新教师提高培训班授课教师。聘期:2021年12月10-12日(乐平市教师发展中心) 19.2021年12月杨晓玲老师省级公开课《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被“赣教云”平台录用,为我省“双减”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江西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 20.2021年12月撰写的作品《以思维“三向”话数学课堂》在乐平市小学数学“我为‘双减’来助力”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1.在2021年江西省智慧作业资源应用优秀教学课例展示活动(校级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2.2021年12月杨晓玲负责人的 小学数学课题《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YB2020——060参研人员:蒋铭国、王才生、朱文福、周俊娇、余志丽 经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建设办公室学科考核,小组评审、学术委员会审定并报市课题研究与基地领导小组批准,准予该课题结项,特发此证。证书编号:5286421178332933967(景德镇市课题与基地办公室) 23.2022年2月杨晓玲指导智慧作业应用课例《Module 7 Unit 2 What’s that?》获二等奖。 24.2022年2月杨晓玲指导的课例《练习四讲评》荣获2021年智慧作业资源应用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交流活动三等奖。 25.2022年2月杨晓玲老师执教的课例课例《总复习——数与代数(1)》荣获江西省一等奖。 26.2022年4月22日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B2022-024负责人:王才生参研人员:蒋铭国、杨晓玲、彭慧青、徐燕、张金火,经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建设办公室学科考核小组评审、学术委员会审定并报市课题研究与基地领导小组批准准予该课题立项,特发此证。 27.2022年4月22日杨晓玲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量感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B202-006负责人:吴巧萍 参研人员:吴巧萍、杨晓玲、徐明周、余燕华、彭珍珍、蒋铭国 经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建设办公室学科考核小组评审、学术委员会审定并报市课题研究与基地领导小组批准,准予该课题立项,特发此证。 28.2022年4月22日杨晓玲老师指导的王冰如老师在全市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荣获壹等奖。 29.2022年5月20日杨晓玲老师撰写的《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一一提升教师素养助力“双减”落地实践与探素》在2022年乐平市中小学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壹等奖。 ……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切实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 一) 注重学习,以学立德 时刻注意自己言行,带头践行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努力通过人格魅力赢得尊重和信赖。严守从政之德,时常对照反省,积极与焦裕禄、文朝荣等先进典型对标,躬身力行、慎独甚微,做到台上和台下、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有监督和没有监督都一个样,自觉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表率。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教育引导着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     (二)认真工作,以德育人 本人在2021—2022学年年度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工作,做到“事业第一、学校第一”,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与校长一起带领全体教师勤奋工作,默默耕耘。在思想上,我能努力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认真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在学习上,能注意自身的学习提高,把握教改的脉搏;在工作作风方面,能够尊重教师,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在学校管理上,有较强的事业心,有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上,能够恪尽职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乐于奉献;在工作业绩方面,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能较出色的完成上级各项任务,为我校的与时俱进尽职尽责。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范文如下: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坚持减负增效并举,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严格减负政策规定,建立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布置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严禁布置重复性各惩罚性作业。

不得通过微信等方式传导学习和作业压力,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

加强学生作业指导,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围绕优化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等,推出举措,建立教学视导制度,优化学校管理。

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研究论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绝大部分研究将学习共同体等同于学习小组,而且大部分的学校或者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组内成员形同散沙,没有明确目标,没有行动指南,就是附近的一些学习成员,有和没有几乎没有区别。当让,近几年虽然也有类似研究,甚至还有以此为主题的公开课,看了几节课后,发现有一定的的实效性。论文则高屋建瓴,虽然理论价值高,但操作性不强,或者仅限于学习小组的研究,没有把教师的培养和参与小组活动融入进去。新教育的朱永新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希望将他的一些想法变成现实。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双减 ” , 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 学习共同体 ” , 是以4-6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主体,参与课堂活动,分工合作,积极交流,以及由此增加的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的,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导向,促进教师自身进步,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心得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共同体”的意思是它更侧重于培养,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简单的布置任务,重点在于强调人际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 双减 ” 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培养的实践研究 ” 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从目前双减的要求出发,积极推动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学习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培养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让每一个成员都加入其中,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同时也进行适当的小组学习评价,让学习小组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团结协作、善于表达分享的素质基础。 (二)具体内容 1.形成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合理构建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学习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 (1)小组建立研究 A. 基本形式研究 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B. 操作方式研究 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希望能够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C.配备学科组长研究 各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小组的整体规划,选出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每个小组中都会有一些学习差的同学,但并不代表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差,这些同学可以担任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尽量做到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或任务,以便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 D.开展小组文化建设研究 学习共同体成立以后,要着手建设小组文化,小组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响亮而积极向上的组名、醒目而富有含义的组徽、富有警示作用的组训、简洁而有针对性的组规、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对目标的达成进行反思)、明确而细致的职责分配,以及各小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开发的其他内容。这些内容由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设计。 E.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研究 学生由传统课堂进入高效课堂,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有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和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小组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2. 研发初中数学学科“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渗透方式 (1)设计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在课题研究最初阶段,课题组认真学习了各优秀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根据课改名校“自学——议论——引导”要求,确立我校课题实验的流程,探索规律和方法,群学策略。 (2)开发“兵教兵”结对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又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建立同桌互助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就能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学生在帮助同桌的过程中,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3.初中数学学科学习共同体教学案例研究 (1)设计策略研究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搞好合作学习的前提,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点探索了以下策略: A. 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研究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目标),目标的表述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可测。 B. 讨论问题的设计策略研究 讨论问题的设计。设计讨论问题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C.讨论时间的设计策略研究 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时间。实验教师能做到合作学习的次数得当,避免了满堂问,每次合作讨论的时间要科学控制。 D. 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没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是无效的或者是效率不高的。有好的教学活动就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的技能技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指导策略研究 A.情感激发策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创设合作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共同分享合作的喜悦、体验合作的乐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 。 B.提出问题的策略。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因此,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C. 讨论的策略。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讨论。 D. 友善互助的策略。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更好地融入小组的讨论。 (3)评价策略研究 A.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建立一种以质性评定为主,量化评定为辅,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方式 。 B.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的小组为基本单位 ,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 (4)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A. 展示+点评、质疑+补充”策略。 这是课改之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通用策略。一般是选择一个关键性的目标要素(知识、能力、信息、创造和性格),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形成多向度、多功能的作业方式,通过小组或团队互动,积极主动进行功能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强化学习。 B.“问答对抗”策略。 传统课堂往往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问答模式,或解决问题模式。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师生疲惫。既然老师问,学生答课堂动不起来,那何不改为学生问、学生答,同桌问答,组与组问答呢?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C.“情境创设”策略。 境能生情,而情感能开发人的潜能。通过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亲、助、和”的人际情境,唤醒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研究重点: 对于国内外共同体研究的前沿成果和优秀案例进行校本化的移植,通过对所教班级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形成有我校特色的共同体培养研究模式,从而形成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的学习共同体。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就。”“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P1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严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较好的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P15)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教师方面: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方面:通过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使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转变学习方法。 (3)教学方面: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的共同体学习活动,形成共同体合作学习机制,转变评价方式,形成共同体学习评价机制,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 (二)研究的意义 (1)学习共同体能培养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学习共同体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有利于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局面,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各类信息能有效沟通,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潜能还是差异,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教学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构建高效课堂 (3)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是2022版新课标和我校实际所需 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力图把共同体学习模式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抓手。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等方面的非认知品质,被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但纵观我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随意性大,造成组内不异质,合作学习无法开展;组内的分工不明确,讨论时秩序混乱,学习效果差;重视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忽视对象学生的个体评价;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机制亟待改善。鉴于我校开展学习共同体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种种问题,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就很有必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学习共同体的有关理论、文献资料,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理论水平。 2.调查法。通过网络搜索、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学习小组的合作现状,学习共同体的目前状态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3.案例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所教班级的各个小组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组内每个成员的定位、活动、成果等进行跟踪研究,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反思再实践,直到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4.对比分析法。主要采取纵向的整体对比和横向的个体对比的研究方法(班内9个小组横向比较研究,课题组成员的6个班级的纵向比较研究)。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比较,发现在学习共同体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错的实践方法。 5.经验总结法:不断反思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记录积累资料,为撰写教科研论文和结题报告提供素材。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 2021年9月,本人作为海门区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班长),申报了本课题(经过三次修改),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在随后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认真、规范、有序的研究,现在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2年3—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成立课题组。 2.广泛搜集有关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3.采用课堂观察、小组问卷、访谈法调查研究学习共同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22年6月—2025年1月) 1.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学中开展学习共同体实验,边实验边总结,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流程。 2.定期开展课题组成员培训活动,规范学习共同体行为。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材料,总结经验和操作方法。 4.积累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5.请专家指导,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5年2月—6月)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整理论文和教学心得等相关资料。 3.收集、整理资料,健全学习共同体的原始材料。 4.请专家予以鉴定。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 陆炜锋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主持人(全程设计、参与) 姜红南通市海门区海南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制定方案、问卷调查 张彐松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组织实施、案例分析 陈春艳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档案整理、理论查找七、课题的经费 学校对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的必要车旅费均报销,对和课题相关的上课、论文评比活动均提供必要的费用支持。对获奖的论文均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体现。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具体编写的方式就可以从一开始写一下这个课题的背景就是在这样子的一个大背景下,双减政策给学生带来了怎样子的一个学习生活的变化。

在双减政策下,他们的作业量是有很高的一个水准,降到了一个只有基础作业的水平,并且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带来了很多空余的时间,也就是说带来了其他的一些乐趣。

然后在双减政策下面具体的一个政策的规定的内容是什么也可以写进开题报告里面,在开题报告写完背景之后就可以写在这个双减政策下发以后整一个社会面或者是整一个学生的影响。

所以说在开题报告里面的话,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背景影响相关的一些政策内容把它填写下来,并且按照相关的一些格式去补充其他的一些内容。

双减背景下课题研究论文

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论文如下:

1、结合文本特点,设计多元性作业。文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结合文本特点,设计多元性作业,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可以设计操作性作业、欣赏性作业、拓展性作业以及创编性作业。

2、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体验性作业。关注家庭生活,建立家校双向管理模式,让家长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平台;关注校园生活,参与校园活动,提升综合素养;关注社会生活,引领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时令节日,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3、尊重个性差异,设计自主性作业。设计富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以促进和谐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选择乐于完成的作业形式,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完成个性鲜明的作业,以展示特长,张扬个性。

4、针对思维方式,设计多样性作业。多维性练习重在引导学生多思路、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寻求多种正确答案;变异性练习能启发学生跳出课文原有的“框框”,突破已有的结论和观点,探求不同的见解,获得新的认知;设计辨字组词、选词填空、选择最佳答案等比较性作业,让学生在比较中分辨优劣,以提升辨析能力。

1、“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2、“双减”背景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3、“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研究;4、“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教育的实践探索;5、中小学优化作业设计实践;6、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实践研究;7、中小学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实践研究。

、“双减”背景下区域教育生态建设研究二、“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三、“双减”背景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研究四、“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五、“双减”背景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六、“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研究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教育的实践探索八、基于“双减四润”理念的课后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九、“五力三心”模式下的“双减”行动研究十、“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生“体验式”课后托管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工作论文

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如下: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双减”背景下,作为一线老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来继续现在的新鲜事物,怀特海曾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走自我发展之路。”

“双减”的目的就是要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和校内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选择一些有兴趣的事做,更好的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作业与教学密切联系

这一点要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课后作业环节,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就要把课后作业的解题方法点出来,这样中等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才能在做作业的时候无障碍或者降低障碍,不至于无从下笔,节约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提高效率。

但是注意的是教师是适当的点出来,而不是全部和盘托出,不然也达不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变成简单的复制。

(三)作业与教学内容一致

作业跟教材,或者说跟课程内容一致,作业的时间也可以根据作业的难度和具体操作条件适当延长,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是今天布置。

第二天就要上交,因为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能力稍差或者说当时的环境不足以提供完成作业的条件,这样就会导致作业收不齐,还会慢慢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就算交齐作业的质量也是可想而知。

(四)各科作业统筹布置

各科老师在对于布置作业这个问题上,不要抱着我作业布置少就吃亏的心态,争相布置作业给学生,生怕自己作业布置少了。

老师们要相互协调,总体的作业量要保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语文作业多,那么数学就适当少一点,相反。那么班主任在这个环节就至关重要,班主任要起带头作用,还要去协调各科老师,学校也可以根据进行监督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绝大部分研究将学习共同体等同于学习小组,而且大部分的学校或者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组内成员形同散沙,没有明确目标,没有行动指南,就是附近的一些学习成员,有和没有几乎没有区别。当让,近几年虽然也有类似研究,甚至还有以此为主题的公开课,看了几节课后,发现有一定的的实效性。论文则高屋建瓴,虽然理论价值高,但操作性不强,或者仅限于学习小组的研究,没有把教师的培养和参与小组活动融入进去。新教育的朱永新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希望将他的一些想法变成现实。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双减 ” , 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 学习共同体 ” , 是以4-6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主体,参与课堂活动,分工合作,积极交流,以及由此增加的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的,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导向,促进教师自身进步,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心得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共同体”的意思是它更侧重于培养,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简单的布置任务,重点在于强调人际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 双减 ” 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培养的实践研究 ” 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从目前双减的要求出发,积极推动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学习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培养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让每一个成员都加入其中,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同时也进行适当的小组学习评价,让学习小组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团结协作、善于表达分享的素质基础。 (二)具体内容 1.形成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合理构建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学习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 (1)小组建立研究 A. 基本形式研究 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B. 操作方式研究 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希望能够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C.配备学科组长研究 各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小组的整体规划,选出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每个小组中都会有一些学习差的同学,但并不代表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差,这些同学可以担任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尽量做到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或任务,以便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 D.开展小组文化建设研究 学习共同体成立以后,要着手建设小组文化,小组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响亮而积极向上的组名、醒目而富有含义的组徽、富有警示作用的组训、简洁而有针对性的组规、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对目标的达成进行反思)、明确而细致的职责分配,以及各小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开发的其他内容。这些内容由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设计。 E.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研究 学生由传统课堂进入高效课堂,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有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和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小组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2. 研发初中数学学科“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渗透方式 (1)设计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在课题研究最初阶段,课题组认真学习了各优秀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根据课改名校“自学——议论——引导”要求,确立我校课题实验的流程,探索规律和方法,群学策略。 (2)开发“兵教兵”结对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又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建立同桌互助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就能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学生在帮助同桌的过程中,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3.初中数学学科学习共同体教学案例研究 (1)设计策略研究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搞好合作学习的前提,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点探索了以下策略: A. 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研究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目标),目标的表述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可测。 B. 讨论问题的设计策略研究 讨论问题的设计。设计讨论问题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C.讨论时间的设计策略研究 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时间。实验教师能做到合作学习的次数得当,避免了满堂问,每次合作讨论的时间要科学控制。 D. 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没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是无效的或者是效率不高的。有好的教学活动就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的技能技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指导策略研究 A.情感激发策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创设合作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共同分享合作的喜悦、体验合作的乐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 。 B.提出问题的策略。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因此,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C. 讨论的策略。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讨论。 D. 友善互助的策略。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更好地融入小组的讨论。 (3)评价策略研究 A.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建立一种以质性评定为主,量化评定为辅,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方式 。 B.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的小组为基本单位 ,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 (4)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A. 展示+点评、质疑+补充”策略。 这是课改之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通用策略。一般是选择一个关键性的目标要素(知识、能力、信息、创造和性格),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形成多向度、多功能的作业方式,通过小组或团队互动,积极主动进行功能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强化学习。 B.“问答对抗”策略。 传统课堂往往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问答模式,或解决问题模式。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师生疲惫。既然老师问,学生答课堂动不起来,那何不改为学生问、学生答,同桌问答,组与组问答呢?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C.“情境创设”策略。 境能生情,而情感能开发人的潜能。通过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亲、助、和”的人际情境,唤醒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研究重点: 对于国内外共同体研究的前沿成果和优秀案例进行校本化的移植,通过对所教班级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形成有我校特色的共同体培养研究模式,从而形成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的学习共同体。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就。”“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P1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严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较好的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P15)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教师方面: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方面:通过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使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转变学习方法。 (3)教学方面: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的共同体学习活动,形成共同体合作学习机制,转变评价方式,形成共同体学习评价机制,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 (二)研究的意义 (1)学习共同体能培养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学习共同体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有利于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局面,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各类信息能有效沟通,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潜能还是差异,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教学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构建高效课堂 (3)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是2022版新课标和我校实际所需 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力图把共同体学习模式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抓手。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等方面的非认知品质,被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但纵观我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随意性大,造成组内不异质,合作学习无法开展;组内的分工不明确,讨论时秩序混乱,学习效果差;重视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忽视对象学生的个体评价;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机制亟待改善。鉴于我校开展学习共同体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种种问题,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就很有必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学习共同体的有关理论、文献资料,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理论水平。 2.调查法。通过网络搜索、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学习小组的合作现状,学习共同体的目前状态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3.案例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所教班级的各个小组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组内每个成员的定位、活动、成果等进行跟踪研究,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反思再实践,直到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4.对比分析法。主要采取纵向的整体对比和横向的个体对比的研究方法(班内9个小组横向比较研究,课题组成员的6个班级的纵向比较研究)。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比较,发现在学习共同体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错的实践方法。 5.经验总结法:不断反思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记录积累资料,为撰写教科研论文和结题报告提供素材。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 2021年9月,本人作为海门区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班长),申报了本课题(经过三次修改),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在随后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认真、规范、有序的研究,现在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2年3—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成立课题组。 2.广泛搜集有关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3.采用课堂观察、小组问卷、访谈法调查研究学习共同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22年6月—2025年1月) 1.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学中开展学习共同体实验,边实验边总结,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流程。 2.定期开展课题组成员培训活动,规范学习共同体行为。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材料,总结经验和操作方法。 4.积累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5.请专家指导,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5年2月—6月)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整理论文和教学心得等相关资料。 3.收集、整理资料,健全学习共同体的原始材料。 4.请专家予以鉴定。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 陆炜锋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主持人(全程设计、参与) 姜红南通市海门区海南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制定方案、问卷调查 张彐松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组织实施、案例分析 陈春艳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档案整理、理论查找七、课题的经费 学校对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的必要车旅费均报销,对和课题相关的上课、论文评比活动均提供必要的费用支持。对获奖的论文均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体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