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外贸论文英语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外贸论文英语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

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著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Day,C.,Veen,D.va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示例: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 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S.Weil(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Press.1999. pp.83- 104.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著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

1. 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 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 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著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2]A.Broader,A.M.Frieze,E.Shamir,and E.Upfal(作者姓名),Near-perfect Token Distribution(论文名称), in Random Structures & Algorithms5(1994)(论文发表在的出版物名称(期刊号)或会议名称).又如,[8]F.E.Bustamante and Y.Qiao,Designing Less-structured P2P Systems for the Expected High Churn, in IEEE P2P,2005.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参考文献是英语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欢迎阅读。I.文内引用(一)直接引用1.引用中的省略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2.大段落引用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Elkind (1978) states: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p.183)(二)间接引用1.基本格式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议…。2. 单一作者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3.两个作者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例如:(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4.三至五个作者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例如: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在同一段落中再次使用,此时省略年份).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5.六个作者及以上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例如: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6.团体作者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7.没有作者的文献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抑郁症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报告……。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论文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9.多篇文献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决定。)例如: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

贸易术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

这里只突出一点而谈。若采用以下内容,建议你改主题~[摘要] CIF是国际贸易中的常用术语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越来越大,在中国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也日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对外贸易中采用CIF术语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以及对其进行灵活应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CIF相对优势道德风险灵活应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今,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和国际市场连成一片。因此,对国际贸易术语进行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讨论一下在出口中采用CIF 贸易术语具有的优势以及怎样对其灵活应用。 CIF:即英文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的简称——即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当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有必需的费用和运费,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发生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额外费用,自卖方转移至买方。然而,在CIF术语中卖方还必须为货物在运输中灭失或损坏的买方风险取得海上保险。因此,卖方须订立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但买方应注意,在CIF术语下卖方只须按最低责任的保险险别取得保险。如买方要得到更大责任保险险别的保障,他需与卖方明示地达成协议,或者自行安排额外保险。CIF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本术语只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 这一价格术语习惯上又称为“到岸价格”,按照国际贸易惯例的一般解释,在CIF条件下,买卖双方的具体责任如下: 卖方责任:负责租船或订舱,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期限内,将货物装上船并支付到目的港的运费,装船后通知买方;负责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负责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负责办理出口手续,提供出口国政府或有关方面签发的证件;负责提供有关货运单据,包括正式的保险单据。 买方责任:负担货物装上船以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接受卖方提供的有关货运单据,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办理在目的港收货的进口手续。 分析采用CIF术语和其他贸易术语(如FOB,CFR)出口时对买卖双方之间的风险划分是一样的,即风险都是从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开始转移,只是在CIF术语下需要由卖方承担办理运输和保险的责任。在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中,因为由我方自己办理运输和保险,从而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所以和其他贸易术语相对比,在出口中采用CIF贸易术语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一,船货衔接方便。远洋运输,由于距离远,受自然条件(如台风、海啸等)的影响大,往返时间长,有的要两个月以上才能往返一次。单一船舶公司从中国港口启运的某条远洋航线的货船不多,有的甚至每月只有一个航班。采用CIF 术语有效地解决了船货衔接问题,因为卖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货进度安排装运。这一点明显是于卖方有利的。而且卖方通过对装船、通关等作业流程了解和控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运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可供选择的运输公司比较多,当一家船公司无法安排舱位出运时,可以立即找到另外的船公司运输。所以船货衔接的风险要小得多,并且还可节省码头的仓储费用,缩短收汇时间。 第二,掌握货物的实际控制权。选择CIF术语出口时,卖方一般都会找自己熟悉的资信好的著名船公司装运货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来说由于是我方自己办理货物运输,对我国的船运公司和货代的资信比较了解,可以有效地规避运输中的道德风险,从而无单放货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即使出现单证不符,买方不付款赎单的情况,也不会落到款货两空的境地。另外,对于因承运人或货运代理的责任造成的风险追索起来也比较方便。在当前海事欺诈案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口采用CIF比较安全。 第三,提高贸易的灵活性。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都不由自主地卷入了相互间的外销价格竞争,随着我国加人WTO,彻底打破外贸垄断体制,实现国内国外贸易一体化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出口贸易,相互间的外销价格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我国的许多产品价格已处于“临界点”,有时因微小价差而影响对外成交,因为现在各出口企业都加强了成本核算管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了降低出口成本,扩大出口,出口企业不得不精打细算,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内部挖潜,当货价起伏较大时,谁控制了运输便对谁较为有利。当货价大涨时,CIF 条件下的卖方为了避免在价格高峰从厂商购进货物,可以尽量拖延装货交单的时间;相反遇到货价跌落,CIF条件下的卖方则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由供货商那里购进货物,赶紧租船付运。其次,卖方一旦买进或准备好货物就可以及时安排装运,以免占用资金。 第四,更好地防范运输风险。在当今的出口贸易中,降低运保费已越来越受到出口企业的重视,运保费的高低也成了影响我方对外成交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CIF术语下,由于是卖方自己负责办理保险,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装运进度统筹安排备货、装运,及时为货物投保,保证作业流程上的相互衔接;另一方面,当运输过程中出现货物运输风险时,由于卖方在买方付款之前掌握着保险单据从而方便向承运人或者保险公司索赔。 可见,在出口中采用CIF 贸易术语具有许多优势,所以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优先选择CIF术语订立出口合同,从而更好地维护我方利益。但是,在具体应用CIF术语时,还必须做到灵活运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时刻注意风险防范优先考虑CIF成交。商场如战场,贸易的风险无时不在,而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风险大的特点。在客户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贸易风险,外销员应首先考虑按CIF术语报价成交,L/C(信用证付款)付款,尤其是新客户更应如此。如果客户有顾虑,要做好有理有节的细心解释工作,尽力争取L/C付款,CIF 术语成交。因为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中,由于有些出口企业防范贸易风险的意识不强,业务环节的把关不严,上当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由此导致出口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而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倒闭的实例也不少。有的外销员一直出口业绩很好,曾是企业的创汇创利能手,但往往由于采用的贸易术语和付款方式不当,加之出口环节中的疏忽,有时一笔业务出问题,就给整个企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过去的业绩再好也无济于事,这样既毁了外销员个人的前程,也毁掉了一个企业,这种教训深刻而惨痛。因此,无论出口企业还是外销员本人都必须把防范贸易风险放在首位,尽量争取采用较为安全的CIF术语和L/C付款方式对外成交,并在每个出口环节中严格把关,严格按L/C的要求交单议付,以便减少和避免贸易风险。 其次,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灵活运用CIF术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是对外贸易的一个较重要的工作环节。客户的资信调查可委托咨询公司、往来银行进行调查咨询,也可通过客户已有的购销渠道间接了解,更重要的是在从小到大的业务交往过程中不断熟悉和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 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后,在出口业务中就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贸易术语对外成交。在出口国内外市场上价格较平稳的常规商品时,若客户租船订舱的运费低于我方运费且国际原油价格趋于上涨,则采用CIF术语成交为宜。出口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的商品、鲜活商品、季节性很强的商品以及交货期紧的商品,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趋于下跌时,卖方最好坚持采用CIF术语对外成交。 最后,胆大心细、捕捉一切贸易机会。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除了某个时期的特殊商品供不应求外,大多数商品都供过于求。任何贸易都会有风险,关键是如何正确把握,真正做到胆大心细。对于新客户一次交货金额较大的订单,且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时,优先考虑采用CIF 术语成交,若客户执意坚持采用其他贸易术语成交,卖方也可通过各出口环节的细心工作,辅以投保卖方利益险来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样既可防范风险,又可多捕捉一些贸易机会。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希尔:国际商务(第五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丁梅生文静:出口时采用FOB好还是CIF好—我国贸易出口中FOB和CIF术语的应用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4) [3]赵清梅:CIF价格条件下的投保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5) [4]贺政国朱珠一:FOB、CFR、CIF术语的利弊分析与运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1(12) [5]赵清梅:CIF价格条件下的投保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5) [6]刘丹丹:CIF术语在两种国际贸易惯例中的不同释义[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9)

In the beginning,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ation of the term FOB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priciple of choice and the cause of use. And then ...(2100251771 FURTHER TRANSLATION)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几点问题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国际贫易翻译 [论文摘要」商务英语翻译与普通英语的翻译差别甚大,不论是在专业词汇还是译法方面都需要特别的注意。而随着我国全球化的加深,商务英语翻译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此文,笔者从几个方面总结了商务英语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也越频繁的各种国际贸易在被展开;除此之外,与海外市场其他形式的接触也是与日俱增,例如:中外商务会谈、招商引资、跨国并购、国际性招投标等;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在这些事务中都是离不开的。现如今的中国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英语学习狂潮。说明国家和社会对英语教育的重视进一步加深。但上面所提到的方方面面都属于英语学习中一个更加细分的部分—商务英语。虽然商务英语现如今也算是一个热点词,很多办学机构都有开设商务英语类似课程,但社会对商务英语的重视度仍较低,还是远远不够的。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少之又少,系统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也是很缺乏。另外,商务英语的翻译也和普通英语大不相同。很多人认为,只要有一本商务英语词典,即使普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也可做商务英语翻译,而且,这正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情况,很多商务英语翻译者都不是专业学习商务英语的,因为早前还没有这个专业。其实这种观点是相当错误的。对商务英语的翻译,无论在词汇上还是译法上都是要专门研究学习的。以下笔者总结了其中的几点。 一、缩略词的翻译 在国际化的商务英语环境中,很多报刊文章、新闻报道或者研究著作等,对一些特定或是常用的英文词普遍采用缩略形式。这些词通常包括机构名称、国际组织名称、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商业惯例、普遍使用的投资形式、经常发生的商业行为等等。这便更加大了商务英语翻译的难度。因为缩略词可以用许多不同形式展开,而这些缩略词往往在全文中又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一旦发生错译,便会影响整篇文章的理解。下面举几个例子: IMF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WTO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 EU=European Union欧盟 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EFTA二Emv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FDI二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国直接投资 L/C = 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 B/L=bill of lading提单 以上举的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在真正的国际环境中,缩略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数量也很多。并且来自国际商务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发现,有些非常常用的,比如WTO,还可以说耳熟能详,人人知道;但另外一些,就不是单纯学习英语的人所能了解的了,这就需要专业的商务英语的培训和长期大量的接触并识记,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合同用语的翻译 另外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便是合同的翻译了。合同是交易双方执行责任义务并享有权利的最终法律依据,是有法律效力的。不论哪个交易中,都难免出现冲突和摩擦,是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少的人力财力、最有效地被解决,全看合同的订立了。所以,在合同中,一个词一个字都要求做到最严谨最合理。因此,对合同翻译的要求也远远高过于普通文件。而在合同的翻译中,有些特定的用词和方法,也是需要系统地学习和长期经验的积累的。 1.用here, there, where和after, by, in, of, on, to, un-der, upon, with等词结合使用,可以更简洁准确地表达合同中的一些意思: This contract shall come into force from the date of execu- tion hereof by the buyer and the builder. 本合同自买方和建造方签署之日生效。 The undersigned hereby agrees that the new products where-to this trade name is more appropriate are made in China. 下述签署人同意在中国制造新产品,其品牌以此为合适。 2. abide by和comply with表达不同的遵守: Both parties shall abide by the contractual stipulation. 双方都应遵守合同规定。 All of the activities of both parties shall comply with thecontractual stipulation. 双方的一切活动都应遵守合同规定。 可见,当句子的主语为“人”时,使用abide by,句子主语“非人”时,使用comply with o 3. Change A to B和change A into B Both parties agree that change the time of shipment to Au-gust and change US dollar into RMB. 双方都同意将交货期改为8月并将美元折合成人民币。 可见前者是“改为”而后者翻译成“折合成”。 4. ex / per / by的使用中,ex表示货物由某船运来,per表示货物是由某船运走的,而by则表示货物由某船承运。 The last batch per S. S. " Victoria" will arrive at London onOctober.(S. S.二steamship汽船,轮船) 由维多利亚号轮运走的最后一批货将于10月抵达伦软。(维多利亚号从出发港出发,但到达目的港伦软的并不一定是维多利亚号)。 The last batch ex S. S. " Victoria" will arrive at London onOctober. 由维多利亚号轮运来的最后一批货将于10月抵达伦敦。(从出发港出发时是哪艘船起运的未知,但是维多利亚号运送到目的港伦敦的)。 5. by和before The vendor shall deliver the goods to the vendee before June 15. 卖方须在6月15日之前将货交给买方。 The vendor shall deliver the goods to the vendee by June 15. 卖方须在6月15日之前(包括当天)将货交给买方。 所以可见,在给合同做翻译时,一个词的使用错误就会使整个合同发生歧义,影响到将来正常顺利的交易,产生贸易摩擦和冲突,浪费时间、人力和财力。三、广告用语的翻译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还有一个领域是较难的领域,同时也是乐趣最多惊喜最多的翻译领域,那就是广告用语的翻译。国际商务英语中,广告词往往带有跨文化、跨语言的色彩,所以翻译的难度较大。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成长环境、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理解,有些广告语在东道主国很出彩,但是被翻译成外语之后便显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所以对于这种翻译,我们多采用四字成语、生活谚语等来延续它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翻译时的灵感和经验。 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Hi一Fi, Hi一Fun, Hi一Fashion, only from Sony. 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 Where there is a road, there is Toyota.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Intelligence 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 Nothing can come of nothing.物有其本,事有其源。 For the road ahead.康庄大道 看这些经典的广告语翻译,翻译之后语言的力道更强,更富有创新性和感染力。这就是成功的翻译,要通过不停地尝试与磨炼,系统地学习与研究才可能达到的境界。只凭几本字典和基础的英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四、专业词汇的翻译 其次,商务英语翻译当中的一个难点便是专业词汇的翻译。这是最需要专业商务英语学习之后才能胜任的一项任务。在商务英语中,专业的词汇数量很多,涉及的层面很广。也是靠系统学习以及在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行的。这些词,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翻译,但是其实意思是和普通英语是大不相同的,有些有细微差别的,如果翻译错误,显得不专业,太通俗,而有些意思差别较大的,如果翻译错误,整篇文章的意思都会被扭曲。也正是这些词,才能反映一个翻译者的专业程度是否深。下面笔者举几个例子,大家便可以理解商务英语之所以被细分出来的原因了。 1.在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的交易中,买方银行需要开立的信用证中要标明付款行的付款方式,常用两个词:by ne-gotiation和by payment来表示,前者是议付行垫付货款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再向卖方追回已付货款,而后者表示议付行在垫付货款后,如果无法从买方处得到交款,便可回头向卖方追回已付货款。然而,单看字面negotiation和payment,是看不出这点区别的。 2. shipper和carrier,这两个词,在普通英语中显得差别不大,但在商务英语中,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却便是完全不同的两方。Shipper指运送货物的人,即将货物交出的人,是卖方或卖方委托的人;而carrier指承运人,即运送公司,在卖方与买方之间承担运送货物获取酬劳的中间方。 3. incoterms,这个词本身在普通英语中是不存在的,但在商务英语长期的使用变化过程中,人们会将耳熟能详的一些常见词缩写变成一个新的英语词。Incoterms是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terms的缩写,即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这个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所以对于所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来讲,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terms再熟悉不过了,因此,人们将之简化成为incoterms流传下来了。 在成千上万的商务英语用词中,专业的学习者都不一定全部了解,更何况非专业者呢?所以,使用非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来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是大错特错的,除非其进行了专业的进修培训,或者有很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 五、多意词的翻译 很多简单的英语用词,到了商务英语中就要给予特定的翻译,而不能随便来。例:document我们可以翻译为文件、公文,文档等等,很多意思,但是都比较相似;而在国际贸易中,常常被翻译为单据;posi-lion我们通常翻译为位置、职位、立场等,而在金融中,被翻译为‘。头寸”,与之匹配的有long position多头头寸、short posi-lion空头头寸、close position平仓等。 六、结语 商务英语是英语教学的一个细分,专业化更深,所以商务英语翻译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们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也随之越来越多,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强。而笔者的这篇文章,只是从很少的几个方面谈了商务英语翻译中现存的几个问题或者难点,难免会不全面。相关的学者可做进一步的研究。也望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商务英语这个专业,培养足够多的商务英语人才,来应对全球化的发展。

对外贸易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感觉相关的就行吧,这是我今天刚交老师的Solidarity tradeThe current fair trade movement was shaped in Europe in the 1960s. Fair trade during that period was often seen as a political gesture against neo-imperialism: radical student movements began targeting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concerns that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s were fundamentally flawed started to emerge. The slogan at the time, “Trade not Aid”, gaine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in 1968 when it was adopted by the UNCTA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to put the empha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fair trade relations with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year 1965 saw the creation of the first Alternative Trading Organization (ATO): that year, British NGO Oxfam launched "Helping-by-Selling", a program which sold imported handicrafts in Oxfam stores in the UK and from mail-order catalogues. In 1969, the first Worldshop opened its door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initiative aimed at bringing the principles of fair trade to the retail sector by selling almost exclusively goods produced under fair trade terms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The first shop was run by volunteers and was so successful that dozens of similar shops soon went into business in the Benelux countries, Germany, and in other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Throughout the 1960s and 1970s, important segments of the fair trade movement worked to find markets for products from countries that were excluded from the mainstream trading channels for political reasons.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sold coffee from Angola and Nicaragua in Worldshops, in the back of churches, from their homes, and from stands in public places, using the products as a vehicle to deliver their message: give disadvantaged produc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fair chance on the world’s market, and support their self-determin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lternative trade movement blossomed, if not in sales, then at least in terms of dozens of ATOs being established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of scores of Worldshops being set up, and of well-organized actions and campaigns attacking exploitation and foreign domination, and promoting the ideals of Nelson Mandela, Julius Nyerere, and the Nicaraguan Sandinistas: the right to independence and self-determination, to equitable access to the world’s markets and consumers. 团结贸易现今公平贸易运动形塑于1960年代的欧洲,公平贸易于这时期通常被视为一种反抗新帝国主义的政治姿态,基进的学生运动开始关注跨国公司,并出现了一种认为传统商业模式基本上是有缺陷的共识,那时的口号“贸易,而非援助”(Trade not Aid),被1968年所召开的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简称UNCTAD)所采用,并得到国际认同,会议中强调与发展中世界建立公平的贸易关系。1965年诞生了第一个另类贸易组织(Alternative Trading Organization,简称ATD):那年,英国的非政府组织乐施会(Oxfam)发起了”以销售来帮忙”(Helping-by-Selling)的活动,一个以邮购及在乐施会商店销售进口手工艺品的计划。1969年,第一个“世界商店”在荷兰开张,这个开创性的构想,是以销售符合公平贸易规则的“发展中区域”的产品,将公平贸易的法则带入零售部门,第一个商店由志工营运,非常成功,之后数十个类似的商店开始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及德国等其他西欧国家开始营业。在1960和1970年代,公平贸易运动里很重要的部份是,为那些因为政治因素而被排斥于主流贸易管道的国家,协助他们的产品寻找市场。数千名志工在教会后面和世界商店销售来自安哥拉及尼加拉瓜的咖啡豆,以这些产品从家里和公共场所的摊位传达一个讯息:给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弱势生产者一个公平的机会,就是支持他们自主的永续发展。另类贸易活动的盛行,若不从贸易量来说,至少以在数量上,有数十个另类贸易组织(ATO)在大西洋两岸成立,同时随着世界商店的扩张,有许多计划性的行动与专案,抨击国际间的剥削与支配的现象,宣扬著曼德拉、朱利叶斯•尼雷尔及尼加拉瓜桑定政权的理念:自主及独立的权利,与接触全球市场及消费者的公平管道。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At present, the world economy is moving to the new trend of regional blocs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Currently,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gradually breaking continental limits to the Pan-Africa direction.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eeper integration of its internal trade barri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dual external results, leading to non-group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protectionism is rampant. These are constrai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especially the freedom of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K.Y.,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Edward.A.Trade,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R&D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A.T.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

[2]郭璟坤.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3]王舒.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1.

[4]龙宁曲.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

[5]郑欢.探讨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

[6]刘琦.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发展态势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7]王杰.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4(03).

[8]谢守红,薛红芳,徐西原.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结构转型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3(02).

[9]龙宁曲.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10]丁黎.低碳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67-72+92-93.

[11]郭璟坤.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

[12]孙丹,谭芹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5,07:88-90.

[13]郑峥.国际贸易规则视角下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06:145-146.

[14]王旭坤.基于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重塑下的我国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6,11:57-58.

[15]刘佳佳.试分析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我国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6,15:1-2.

上很多经济类的原创文章,不知道你有没有用

急求外贸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一般你可以直接去知网里搜相关领域的文章,里面很多参考文献,尤其是EI级别的文章,中英文参考文献都有,现成的。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有很多参考文献讲解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 商务英语 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商务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一) [1]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魏晓锋,张敏珠,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 教育 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1):92-95. [3]蒋莉。能力本位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08):36-37. [4]刘颖,马春荣 ,王俊 .借鉴国外先进 经验 ,构建高职实践教学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 55-57. [5]申厚坤,陶丽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30-31. [6]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68. [7]俞燕。以就业为导向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1. [8]侯松,曾美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及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04):43-44. [9]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1]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3):23-25. [12]王冰蔚。我们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吸取些什么[J].职教论坛,2002,(03):19-22. [13]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30-35. [14] John Dewey.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M].N.Y.: Collier Books,1963. [15]乔伊斯,韦尔。当代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商务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二) 1. 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2. 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3.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4. 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5. 王克非. 《翻译 文化 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 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7.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8.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9.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10.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1.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2.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3. 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商务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三) [1]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9):84-85. [2]李静艳。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22-25. [3]郭洪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5]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86-187. [6]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7]李国艳,田鸣。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就业导向视角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8]马树超。做学合一与职业学校变革[J].教育与职业,2009,(05):40-42. [29]刘德恩。论高职课程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1,(6):3-6. [9]廖英,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10]王媛。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8. [11]伍波。浅论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8,(5):146. [12] 邓英剑 ,刘忠伟。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9):89-92. [13]吴雄彪,花有清,郑一平。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质量评价[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47-50. [14]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5]林添湖。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三点思变[J].国际商务研究,2004,(1):60-61. [16]王蔷。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1. 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大全 2.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浅谈商务英语论文范文 4. 商务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5.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范本

1.李金林.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李溯婉.多哈中止中国贸易摩擦将居高不下.第一财经日报,2006.7.283.李金林.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当代经济,2004(12)1.朱颖.美国储蓄不足和全球储蓄过剩是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国际贸易问题,2006.82.李晓.“经济主义”时代的中日关系.国际经济评论,2006.3-4[1]胡锦涛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J]1当代贵州,2005,(11)1[2]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Z],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4]许兴文,许建明.转型社会的乡村发展与政府效能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5]艾医卫,李健,唐美元.提高乡镇行政效能的几点思考[J],乡镇建设,1999,(9).[6]任翔.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5,(3).[7]龚志兴.加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党建,2005,(10).[8]杜赞奇.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谷祖莎.贸易、环境与中国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6).[2]李慕菡,等.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5,(10).[3]程名望,等.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4]沈亚芳,应瑞瑶.对外贸易、环境污染与政策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2005,(1).[5]马丽,等.外商投资对地区资源环境影响的机制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10).[6]邵宏华,等.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J],世界经济,1996,(12).

外贸论文参考文献

一般你可以直接去知网里搜相关领域的文章,里面很多参考文献,尤其是EI级别的文章,中英文参考文献都有,现成的。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有很多参考文献讲解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为:体现研究的背景,明确研究的基础,提供论证的依据,区分成果的所有,便于读者的.检索,下面是我搜索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1)

[2] 王闰平,荣湘民. 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0)

[3] 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1)

[4] 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Leonard K.Cheng,K.C.Fung,Yun-Wing Sung,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

[5] 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 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 生态环境. 2007(02)

[6] 毕秀水. 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3)

[7] 陈艳莹,原毅军. 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03(04)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2)

[9] 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简论[J]. 东南学术. 2002(01)

[10] 李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4(11)

[11] 刘宇辉,彭希哲.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5)

[12] 黄玖立,李坤望.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06(06)

[13] 杨充霖,文先明. 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 求索. 2006(04)

[14] 曹淑艳,谢高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 生态学报. 2007(04)

[15] 林娅,孙文营. 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5)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5)

[2] 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 复旦大学 2013

[3] 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4] 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 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6] 李.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 学术研究. 2013(01)

[7] 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22)

[8] 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 当代经济科学. 2005(05)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K.Y.,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Edward.A.Trade,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R&D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A.T.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

[2]郭璟坤.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3]王舒.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1.

[4]龙宁曲.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

[5]郑欢.探讨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

[6]刘琦.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发展态势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7]王杰.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4(03).

[8]谢守红,薛红芳,徐西原.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结构转型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3(02).

[9]龙宁曲.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10]丁黎.低碳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67-72+92-93.

[11]郭璟坤.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

[12]孙丹,谭芹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5,07:88-90.

[13]郑峥.国际贸易规则视角下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06:145-146.

[14]王旭坤.基于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重塑下的我国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6,11:57-58.

[15]刘佳佳.试分析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我国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6,15:1-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