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10篇

发布时间: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10篇

军事特约评论员王晓鹏

王晓鹏,男,汉族,1970年1月1日出生,山东潍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研究领域首届唯一毕业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业研究者、学术编辑。

首都文明办“名博连线全国道德模范”博主。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的“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经济学·法学)”和“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历史学)”中,担任学术秘书。曾参加多项国家级专项课题研究,完成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数十篇。

一、基本资料

生    日: 01-01 (农历十一月廿四) 星座:摩羯座;生肖:酉鸡。

现居住地: 北京市朝阳区。

自我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南海、钓鱼岛等)专业研究者,学术编辑。

二、十二生肖——酉鸡   出生年月日

1909年01月22日 - 1901年02月09日

1921年02月08日 - 1922年01月27日

1933年01月26日 - 1934年02月13日

1945年02月13日 - 1946年02月01日

1957年01月31日 - 1958年02月17日

1969年02月17日 - 1970年02月05日

1981年02月05日 - 1982年01月24日

1993年01月23日 - 1994年02月09日

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23篇(其中SCI收录17篇),被引用136次,单篇引用最高达36次。 (1)学术论文: 2014-2015年17) Bing Zhang *, Dandan Zhao , Yonghong Wu, Hongjing Liu , Tonghua Wang *, Jieshan Qiu.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talytic Carbon Membrane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Ind.Eng.Chem. Res. (IF=2.3), 2015, 54(2): 623-632. SCI/EI收录16) B Zhang*, D Wang, Y Wu, Z Wang, T Wang, J Qiu. Modification of the desalination property of PAN-base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by a preoxidation method. Desalination (IF=4.0), 2015, 357: 208-214. SCI/EI收录15) Zhang, Bing*; Dang, Xiaolong; Wu,Yonghong; Liu, Hongjing; Wang, Tonghua; Jieshan, Qiu. Structure and gas permeation of nan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based on RF resin/F-127 with variable catalysts.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IF=1.9), 2014, 29(23): 2881-2890, (SCI/EI)14)Bing Zhang*, Yonghong Wu, Yunhua Lu, Tonghua Wang, Jieshan Qiu*.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and carbon/zeolite membranes from ODPA-ODA type polyetherimide.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IF=4.9), 2015, 474:114-121. (SCI/EI)13) H.J. Liu, D. Li, H. Yao, Y. Pan, Y. Zhang, B. Zhang, Enhancement of Carbon Dioxide Mass Transfer Coupling the Synthesis of Calcium Carbonate Fine Particles by (Ionic Liquid)-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6 (2015) 489-495. (SCI/EI)12)吴永红,张兵,张满闯, 周佳玲, 王同华. 聚丙烯腈基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 化学工程, 2015, 已录用。2015-0086。(CSCD收录)10) 吴永红,谷裕,肖大君,张兵, 江园, 周佳玲. 聚丙烯腈基纳滤膜脱盐性能的研究. 应用化工,2015,已录用。(CSCD收录)9) 孙明珠,张兵*,吴永红,朱静. 超声波在强化燃料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2015, 已录用。(CSCD收录)8) 吴永红,张兵*,肖大君. 宁夏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2015,已录用。(CSCD收录)7) 张兵*, 赵丹丹, 沈国良, 于智学, 吴永红, 王同华.强化甲醇制氢反应的酚醛树脂基炭膜制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36(5):503~508.6) Zhang, B*; Shi, Y; Wu, Y; Wang, T; Qiu,J.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pported 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31 (4):2136-2146, 2014.(SCI/EI)。5) B Zhang*, Y Shi, Y Wu, T Wang, J Qiu. Towards the preparation of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carbon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9 (2): 171–178, 2014. (SCI/EI)。4) B. Zhang*, Z. Yu, Y. An, Y. Wu, Y. Shi,Z. Liu, T. W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large size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film from resorcinol/formaldehyde by basic catalysts.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2014, 18(4): 294-299. (SCI/EI)。3) 吴永红,张兵*,石毅,赵丹丹,党晓龙,王同华. ODPA-ODA型聚醚酰亚胺膜的预氧化机理.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4,36(3):280~285.2) 张兵*, 党晓龙, 吴永红, 于智学,王同华. 成膜基质对炭膜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膜科学与技术, 2014, 34(6): 17-21.1) 张兵*,石毅,吴永红, 赵丹丹, 党晓龙, 王同华. 分离炭膜研究的新技术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 2014,42(8): 7-8+28.2012-2013年5) 吴永红, 张兵*, 沈国良, 赵丹丹, 党晓龙. 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脱除甲基橙性能的研究. 化工进展, 32(z): 88-92, 2013.4) 张兵*,于智学,石毅,吴永红,王同华. BPDA-ODA型聚酰亚胺基沸石杂化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膜科学与技术, 33(3): 33-38, 2013.3) 张兵*,王颖,吴永红,赵薇. 聚丙烯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对氯化钙的去除. 化工环保, 33(4):349-353, 2013.2) Sun, MZ*; Zhang, B; Wu, YH; Zhu, J;Zhao, DZ. Deep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FCC diesel fuel with ultrasound.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0(23): 2471-2477, 2012. (SCI/EI)1) 吴永红, 孟繁妍, 于智学, 张兵*, 王同华. 有序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 40(1): 10-12, 2012.2009-2011年13) B. Zhang*, Y. Wu, T. Wang, J. Qiu, S.Zhang. Micr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from sulfonated poly(phthalazinone ethersulfone keton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gas perme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22 (2): 1190-1197, 2011. (SCI/EI)12) B. Zhang*, Y. Wu, F. Meng, T. Xu, J.Zhu, M. Su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materials by templating method. Procedia Engineering, 27: 762 – 767, 2012. (EI)11) Zhang, B*; Wu, YH; Wang, TH; Qiu, JS;Xu, TJ; Sun, XH. Effects of curing method on the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phenolic resin/poly(vinyl alcohol)-based carbon membrane material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675-677: 1185-1188, 2011.(EI)10) 吴永红,张兵*,朱静,孙明珠. 偏三甲苯溶剂法2,4′-二羟基二苯砜的合成. 精细石油化工,28(3):73-76, 2011.9) 孟繁妍,于智学,吴永红,张兵*. 支撑有序孔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化工进展,30(Z2):85-88, 2011.8) 张兵*,于智学,吴永红,傅承碧,班玉凤. 无机膜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5(S2):450-453, 2011.7) 宋菊玲,吴永红,刘波,张兵. 沸石吸附脱除水溶液中品红的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1):30-31, 2011.6) 吴永红,孟繁妍,朱静,孙明珠,张兵*. 活性炭二次化学活化剂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石油化工, 39 (z):1000-1002, 2010.5) 赵文凯,朱静,宋菊玲,孙明珠,吴永红. 生物柴油降凝方法的研究. 当代化工, 39(2): 141-143, 2010.4) 朱静,付雪,孙明珠,吴永红. 大豆油生物柴油降凝方法研究.粮食与油脂, 11:7-9, 2010.3) B Zhang, G Shen, Y Wu, T Wang, J Qiu, TXu, C F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for gas separation. Ind.Eng.Chem. Res.2009, 48 (6): 2886–2890. (SCI/EI)2) T Wang, B Zhang, J Qiu, Y Wu, S Zhang, Y Cao. Effects of sulfone/ketone in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on the gas permeation of their derived carbon membran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9, 330: 319-325. (SCI/EI)1) B. Zhang, T. Wang, Y. Wu, S. Zhang, etal. Preparation and gas permeation of composite carbon membranes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8, 60: 259–263. (SCI/EI)2006年以前6) B. Zhang, T.H. Wang, S.H. Zhang, J.-S.Qiu, X.G. Ji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made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Carbon, 2006, 44 (13): 2764-2769. (SCI/EI)5) B. Zhang, T.H. Wang, S.L. Liu, S.H.Zhang, J.-S. Qiu.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microporous carbon materialsderived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 2006, 96(1-3):79-83. (SCI/EI)4) Q. Liu, T. Wang, C. Liang, B. Zhang, S.Liu, Y. Cao, J. Qiu. Zeolite married to carbon-a new family of membrane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Chem. Mater., 2006, 18(26): 6283-6288. (SCI/EI)3)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聚酰亚胺基气体分离炭膜的研究进展, 膜科学与技术,2007,27(5):97-101.2) 刘诗丽,王同华,张兵,聚醚砜酮薄膜热稳定性及热解动力学规律的研究, 新型炭材料, 2004,19: 224-228. (SCI收录)1) 张兵, 李平. 活性炭纤维填充床脱除水中苯和氯苯及其再生的研究,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3, 17 (3): 188-192.学术会议交流30) Yonghong Wu1, Bing Zhang1,2,*, Dandan Zhao1, Xiaolong Dang1, Tonghua Wang2. Fabrication of supported carbon/carbon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PO-1-00931.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processes. ICOM2014, July 20-25, 2014, Suzhou,China.29) Xiaolong Dang1, Yonghong Wu1, Bing Zhang1,2,*, Dandan Zhao1, Tonghua Wang2.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ic resin-based carbon membranes. PO-1-00945.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processes. ICOM2014, July 20-25, 2014, Suzhou,China.1) 吴永红,张兵*,石毅,王同华. 炭/炭杂化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2013年10月25~27日,“第八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大连,口头报告。2) B Zhang*, Y SHI, Y Wu, D Zhao, X Dang, T W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olecular sieving membranes made from BTDA-ODA type polyimide. 2013年7月16~19日,“亚太膜学会第八届会议(The 8th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 AMS8)”,西安,墙报展示。(P2-A-60)3) 张兵*, 于智学, 石毅, 吴永红. 催化炭膜的制备及强化甲醇制氢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会议, 沈阳, 2012年10月(全国会议)4) 于智学, 张兵*, 石毅, 吴永红. 酚醛树脂基微滤炭膜的制备及在甲醇制氢的应用.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会议, 沈阳, 2012年10月.5) B. Zhang, * Y. Wu, Y. Shi, T. Wang, J. Qi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olecular sieving membranes made from Polyetherimide.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2011年7月25-29,华东理工大学. Shanghai.6) F. Meng, B. Zhang*, Z. Yu, Y. Wu, T. Xu, C. Fu. Controlled fabrication of 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by preoxidation.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2011, July, 25-29, Shanghai.7) 张兵*, 吴永红, 于智学, 石毅, 王同华. 沸石杂化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第七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2011年11月4-7日, 杭州8) 孟繁妍; 于智学; 吴永红; 张兵*. 支撑有序孔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第四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全国会议)(墙报)2011/11/18-2011/11/21, 天津9) B. Zhang*, Y. Wu, T. Wang, J., T. Xu, X. Sun. Effects of curing method on the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phenolic resin/poly(vinyl alcohol)-based carbon membrane materials. The 7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Advanced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28 June 2010, Dalian, 318.10) Zhang B*, Fu C, Zhao H, Wu Y, Zhang D.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via a plate carbon membrane reacto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Energ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2010, Feb 5-8, Beijing.11) 孟繁妍, 张兵*, 吴永红, 徐铁军, 孙秀华. ZSM-5杂化PR/PVA炭膜的制备及透气性. 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 2010年10月16-18日, 北京, 176-179.12) 张兵*, 吴永红, 孟繁妍,徐铁军, 朱静, 孙明珠. 模板法有序纳米孔炭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 2010年6月19-21日, 长沙, 189.13) 张兵*, 孟繁妍, 吴永红, 王同华. 软模板法酚醛树脂基有序纳米孔炭膜的制备. 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2010, 10月 29-31日, 长沙.14) 张兵,吴永红,王同华,等. 酚醛树脂/聚乙烯醇基炭膜的制备及气体渗透性.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2009,11月,天津,p608-613.15) B. Zhang, T.H. Wang, S.H. Zhang, J.-S. Qiu,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s, Carbon’05 inKorea, 2005. p223-224.16) B. Zhang, T.H. Wang, S.H. Zhang, J.-S. Qiu, Effect of sulfone/ketone of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on gas perme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China/USA/Japan joint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Beijing,China, 2005. p85.17) B. Zhang, T. Wang, S. Liu, J. Qiu, X. Ji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sulfonated poly (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Carbon’06 in United Kingdom, 2006.18) B. Zhang, T. Wang, Q. Liu, S. Liu, S. Zhang, J. Qiu, Improvement in gas perme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PPESK by adding additives. Carbon’06 inUnited Kingdom, 2006.19) L. Hu, B. Zhang, T. Wang, S. Liu, S. Zhang, J. Qiu, Preparation and gas perme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HQDPA-ODA polyimide, The Third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2006. Beijing,China.20) Q. Liu, T. Wang, B. Zhang, J. Qiu, C. Liang, Y. cao. Nanostructured carbon/zeolite composite membrane for gas separation. Am. Chem. Soc., Div. Fuel Chem. “Chemistry of Carbon 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231st ACS National Meeting, Atlanta, GA,USA, March 26-30,2006.21) Q. Liu, T. Wang, B. Zhang, H. Zhang, J. Qiu, C. Liang. A self-supporting composite carbon membrane prepared by pyrolysis poly (amic acid) /carbon nanotuble. Carbon 2006,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Aberdeen,UK, 2006, July 16-21. (SCI)22) Q. Liu, T. Wang, Q. Liu, B. Zhang, S. Liu, L. Wang, C. Liang, J. Qiu, Y. Cao. Ration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carbon-metal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controlled porosity through Metal-Catalyzed Decomposition of Surrounding Matrix.The Third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July 19-21, 2006, Beijing,China.23)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一种用于制备气体分离炭膜的新型聚合物材料, 第七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西宁, 2005.p17-20.24)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聚酰亚胺基炭分子筛膜的制备及表征, 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 北京, 2005.p34-37.25)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前驱体化学结构对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北京, 2005. p104.26)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聚醚砜酮基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及表征, 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上海复旦大学, 2005. p69-75.27) 刘庆岭,王同华,张兵,等,新型/沸石纳米复合膜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与表征, 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 北京, 2005.p96-98.28) 刘庆岭, 王同华, 刘勤华, 张兵, 邱介山, 曹义鸣. 新型C/TiO2 纳米复合膜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第二届全国膜技术在冶金中应用研讨会. 南京, 2006年5月27~28日.(2)教学改革论文1) 教改论文《化工热力学课程中“教-学-用”三位一体关系的探讨与实践》张兵,沈国良,李素君,吴永红,闫金城,徐铁军,班玉凤《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6):218-220.2) 教改论文《基于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化工类人才改革的探讨》张兵,吴永红,沈国良,朱静,孙明珠《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15-16.3) 教改论文《石油加工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朱静,沈国良,赵文凯,孙明珠,班玉凤,张兵《化工高等教育》,2010,(05):17-19.4) 教改论文《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培养低碳意识》胡志泉,张兵《学习月刊》,2010,(12):1315) 教改论文《浅析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张兵,吴永红《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01):98-100(3)专利申请[1] 张兵, 吴永红, 刘红宇. 一种调控聚丙烯腈纳滤膜截留率的预氧化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048187.2[2] 虞琦; 张兵; 徐铁军; 张航. 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炭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127314.8[3] 张兵;吴永红;傅承碧;徐铁军. 一种炭膜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010118376,授权日2012.05.23[4] 张兵;吴永红;傅承碧;徐铁军. 一种2,4-二羟基二苯砜的合成精制方法, 申请号200910188206[5] 张兵;吴永红;孟繁妍;于智学;石毅. 一种制备有序多孔炭膜的基质诱导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110330039.6,授权日2015.03.11[6] 张兵;吴永红,朱静,孙明珠,于智学,石毅. 一种制备催化炭膜的共混热解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1815829[7] 张兵, 吴永红, 石毅,赵丹丹, 党晓龙. 一种用于调控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磁场干预成膜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4962336[8] 张兵, 王同华, 吴永红, 李琳. 一种用于调控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磁场装置, 授权号ZL 201220713366.X,授权日2013.06.12[9] 王同华,张兵,邱介山,一种气体分离膜渗透仪的改进方法,授权号ZL2005102007928,授权日2013.06.12[10] 王同华,张兵,邱介山, 蹇锡高. 聚醚砜酮基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方法,授权号ZL20051020079327,授权日2009.07.01

中国知网学术文献论文10篇

目前图书引用参考文献主要可以从中国知网或者百度学术引用查询!

第一种  中国知网

登陆知网后,输入你的参考文献,并且在左侧框框里勾选,勾选后点击“导出/参考文献按钮”,即可参考生成的参考文献:继续录入你需要的参考文献,最后批量导出,导出格式有word、text、pdf:

第二种  百度学术遇到外国文献后,中国知网就难以生成参考文献了,这个时候可以使用百度学术来帮忙进入相关文献百度学术页面,点击引用,最上面一栏即为引用内容。当然,百度学术也可以使用批量引用,记得注册登录!

参考文献的要求(随便截取一家高校的要求)

(1)数量要求:参考文献只选择最主要的列入,应不低于8篇。外语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外文文献不得少于5篇。文献序号按文中出现先后顺序编排,推荐使用尾注形式自动编排。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

(2)文献种类: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是著作[M]、期刊[J]、专利文献[P]、学位论文[D]、报纸[N ]、论文集[C]等,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3)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参考文献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 。

在知网上查看论文方法如下:

用户需要先登录中国知网,然后在知网首页的检索栏中输入论文标题,点击检索后在论文页面下方点击手机阅读或者html阅读,系统自动完成扣费后,用户即可在知网全文查看论文内容。如果提示余额不足,就需要用户前往知网首页上方的充值入口,在充值界面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充值一定的金额,充值完毕后返回文献下载页,点击下载按钮即可正常下载。

系统版本:Windows7,32位旗舰版,浏览器版本:Internet Explorer10 10·0·9200·17267,电脑型号:联想台式机天逸510S六核,电脑内存:2GB,处理器:intel(R)CPU,网址的话自己搜索浏览器进入官网即可,该方法适用与联想、苹果、神州、方正、戴尔等电脑品牌,但由于系统、软件版本各不相同,操作步骤存在小部分差异。

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的网站,查看论文十分方便。

学术风气论文10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议论文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爱,就像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母爱,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该走的人生路;母爱,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母爱如发,细微而又浓密。

人生旅途漫漫,我把生活诠释成一段孤独的流浪,通向梦想的大道旁驿站不断,我却不愿停步,期待一份轰轰烈烈,暖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浑身一颤,立即将自己的所有烦恼抛之九霄云外。母亲知道我需要的一切。轻轻地,我听见门被推开,一回头,妈妈抱着一床被子走了进来。棉被满是阳光的味道,似乎在这不足十平一份举世无双,直至筋疲力尽,蓦然回首,惊觉原来道旁有的不仅仅是残香。

打开灯,书桌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间点缀的格外温馨。香气四溢的奶茶,一扬脖,奶茶顷刻入肚,一股米(???)的空间内,又升起一轮小小的太阳。妈妈见我手握空杯,呆呆地望着她,脸上立时漾起笑容,那种只有在母亲脸上才会荡漾的笑容,叫人无法抗拒。我看到母亲高大的身影从房间渐渐离去,我突然灵光一闪:难道这就是母亲的爱?但人们说是伟大的,又怎会如一杯奶茶一般?我追出房去,母亲问我还要一杯吗?母爱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的细腻,于是那轮小小的太阳又升起在我的心田,我的漫长旅途之上。

水是那么轻柔,母爱就像水一样,每天都在我幸福的脸颊上拂过,让我倍感温馨。

前天,我吵着要给你梳头发时,你安心地坐下,我轻轻的地撩起您的黑发!我猛然看见一丝银色闪过我的眼角。妈妈,你为了我苍老了许多,却从来无怨无悔,女儿却从来没有体谅过你,妈妈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咱们要学会感恩。感恩,充实着咱们的生活;感恩,让世界变得美丽;感恩,让咱们拥有爱心。让咱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吧!

一个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又是在门外,一个模糊的身影伴随着一阵阵敲门声……

“对不起,能请您把音量调低些吗?”爸爸低头哈腰地对四楼的邻居说道。“呃……好吧!”还没说完,爸爸又打断了他,“我家小孩在做作业,您这声音……有点响。”“呯!”随着房门的紧闭声,爸爸一转身,叹了口气,眉峰轻蹙。顿时,他周围的空气似乎被牵绊住了,充斥于其中的只有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这,是一个普通的“风景”,一个六号楼居民人人皆知的画面。因为,几乎每天的这个时刻,五楼的这位父亲都会来请求邻居们不要发出音响去影响我——一个为中考“奋战”的学生。

但是,天知道,这哪有不发出声响的理由?暂且不论六楼张大妈用洗衣机发出的“嗡嗡”声,就算是四楼小吴放的摇滚乐都已足以让我不能安心做作业了。

“唉,实在太有影响了!今天再去说一声吧!”爸爸还没等那“乐章”开始奏响,就已经思忖着去和邻居们说了:“爸,你就别去了,人家凭什么就听你的啊?”

屋内的我听到爸爸的抱怨,心中就如同像一枚核桃被猛地敲开了,微凉苦涩的滋味涌上心头。我忍不住冲出去对他说道。

“不行!”爸爸根本不听我的劝说,直冲出家门。

我趴在窗口,不忍又不住地看着这一时刻地场景:一个年过半百地父亲将要为他的女儿付出他的尊严!

一只手举起来了,当我正准备“享受”几分钟的噪音时,忽然地,声音消失了!父亲“欲叩而止”的手瞬间僵硬了。六号楼在此刻,回到了“万籁此俱寂”的场面。

这一天,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父亲的爱让我难以忘却,然而,邻居们的安静让我更为感动。“风景”消失了吗?不,以前的“风景”正渐渐潜入夜的踪迹,如今,那一天的寂静却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我在心中铭记着这一天。 记住这一天,记住那一刻,记住身边所有人的爱。因为这一天中蕴含着父亲的爱,蕴含着邻居的理解与关切,更蕴含着我对“爱”这一名词的用心诠释!

有三次经过十字路口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次,没有交警。看到红灯,我和前面的人停了下来。但我看到有人闯红灯,接着更多人闯红灯了,我感觉到旁边的人不耐烦了,我也有过闯红灯的想法,但前面的那个人一直没动,我也只好作罢。

第二次,有交通警察,戴着墨镜,笔直的站在那儿。正值红灯,车辆停成一排,非常整齐;绿灯,车辆一齐开动,一辆接着一辆。

第三次,红绿灯出现了故障没亮,交警也不在。十字路口乱成了一锅粥。大卡车,小轿车,自行车和行人都自顾自地走着,我也混在其中离开了。

同样是十字路口,却因为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结果。第一次如果人们不仅只看到有人闯红灯,还看到有人在等绿灯,也许结果就不会那么糟了;第二次如果那个交警不在会怎么样;第三次……在十字路口这个重要而又特别的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如果呢?等待红灯只是几十秒的时间,这几十秒的时间足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素养。有的人为了这几十秒的时间而葬送了一生,还伤害了他人。现在我只能庆幸第一次有个人在我前面让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红灯前迈开了步伐。

有形的十字路口尚有人无视红灯的存在。何况在我们的一生中那些无形的十字路口呢?红灯就是一种禁止,遵守红绿灯就是一种规则。在家庭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有许多红灯和规则。我们的人生正是由于这些红灯和规则的存在才没有误入歧途,可是无视他们的人大有人在,效仿这些人的人更多。

在家里,做了不该做的事却不知改正,只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伤父母的心和塑造自己的不好的品德;在学校里,只为了哥们朋友的一点小事而开除在外;在社会上,贿赂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我们经常见到,可又有谁真正在意他们?

在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现代生活中,红灯和规则更要存在,人们更要遵守。本来已有些宁静难再,如若再不遵守规则,混乱将充满整个世界,失去的将会是一生。

十字路口,看清方向,做好选择,更要从你我做起。

简约,是质朴无华;丰富,是绚丽多彩。其实,简与丰殊途同归,真正的人生智慧是在简约的生活中追求灵魂的丰富与高贵。

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空洞和苍白的,而是从纷繁中浓缩出的精华,是凝聚于一点的丰富。就如同中国的古典水墨画,不似西方油画那般夺目、张扬,却有一种简约、内敛的唯美与大气,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一片留白,却给人以最丰富的遐想。

人的生活同样如此,好似那万花筒,外表简约朴素,从那小小的一孔却能窥见别样的乾坤。卢梭曾说过:“只有独自一人时才能更韵味无穷地默思和遐想。”简约的生活不正是在营造这样一种恬静的环境吗?于是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与自然对话、共舞,静享生命的蓬勃与丰富。简约的生活带给人们从容的心境,唤起人们

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也正是因此,没有哪个优秀的作家、思想家、哲学家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你看托尔斯泰的墓地,正如他生前抛弃了权贵,投身于平民一般,他去世后选择葬在了简约而朴素的墓地中,陪伴他的是鸟语花香,更是拜谒者敬仰的目光。他选择了简约却并不简单的曲折的人生道路,将宽厚的大爱洒满人间,给予人们心灵的丰富;而人们也在他的带领下回归了简约的生活,将这份爱世代相传。

原来,简约到了极致便能将那浓缩的一点丰富迸发而出,而丰富到了尽头便能看透一切,回归简约,托翁定是深谙这一点,才能够以极简的方式幻化出最丰富的内涵、最高贵的灵魂,能够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

如今的我们游走在物质堆砌出的社会中,步履匆匆,有人为了权力、为了金钱将一个个欲望压在肩头,用光鲜亮丽的外衣将自己层层包裹,过着喧闹的生活,却忘记了真正的丰富在何处。有人说犬儒主义哲学的摈弃物质与功利太过极端,那么现在的我们是否缺失了这种精神?苏格拉底因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被阿波罗神评为最智慧的人,而我们也只有认识到了生活的空虚后,才会发现简约与丰富相伴的生活的可贵,才会开始追求灵魂的丰富与高贵。

简约与丰富本就是一体,化丰为简,静享生命的从容与韵味;化简为丰,追寻灵魂的深邃与高贵。

随着大家的笑声,我们开展了一次科学实验课。

这次科学实验课的题目是“水果发电”。看到这个题目,大家的心中都浮起了一个大问号——水果怎么能够进行发电呢?老师却说:“当我们自己做出来后就知道了。”

经过我们充分的准备,我和我的队友林诗铭开始动手做了。我们首先把导丝安好,然后插入果肉里,再把导丝夹好,最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我把另一端导丝连在硬币上:“亮了!”我和林诗铭惊呼,好像我们干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是第一个使灯泡亮起来的组,是因为我们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技巧和奥妙。

是啊,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许许多多的成功者不正是从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发现大道理的吗?

世界上著名大科学家牛顿不正是如此吗?当苹果掉在他头上时,正是因为他善于发现,就从这样一件“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小事中发现出震惊世界的地心引力。也许当你在被苹果砸中时,并不会像牛顿一样,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的人,成功是不会降临在他身上的!

无独有偶,还有许多成功人士也常常从身边的小事去观察,从而得到大道理。

一次一位科学家发现每一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逆时针旋转,他对这件小事非常兴趣,于是就下了一个定义——在北半球,漩涡会逆时针旋转。许多科学家纷纷去试验,结果证实,他的结论完全正确。他最后也在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很多时候,成功都是在你不经意间与你擦肩而过。而想要把握住成功的最有力方法就是善于发现。善于发现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一位姑娘被玻璃片扎了鞋,满怀感概地说一声:“唉,中国人的公德心呀……”然而她自己却也是全然不理那扎人的玻璃碴儿,指袖而去,这真是应了一句古语:“君子动口不动手”。我不由想到:动手比动口更为重要。

诚然,动口总还是必要的,然而光动口不去动手干,是很难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有人在评价闻一多先生时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动的高标。”这正是将动口与动手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如果闻一多先生只是“口的巨人”,那他也不可能成为民盟的领袖人物,就是能成为领袖也不会有突出的业绩。

动口总是无济大事,真正成事还靠动手。玻璃扎了鞋,不动手扫开它,它仍会扎鞋;树上的果子你不去摘它,它不会自动跑进筐子里,这是很明白的道理。爱因斯坦成功的“公式”中就有“少说空话”这一条。

多动手去干,这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尤为重要。改革光凭口是“改不出来”的;全国人民的“小康”,也不是光凭口说出来的。要改革,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动口”的同时,尤其注意“动手”,真抓实干,坚持到底。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就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就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

青少年时期,就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就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今天,做完作业休息之余时,爸爸让我看了一小段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学会原谅。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一些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很痛苦,活得很累。

学会原谅自己,原谅自己不能成就伟业,不能出人头地;原谅自己不能才华横溢,没有成为百万富翁;原谅自己不要抓住自己的落点和过失不放,过于苛求自己,只会使自己丧失信心和勇气,要放下包袱,给自己解压,相信平淡的生活照样会风光无限,旋姿多彩。

学会原谅别人。人和人之间地域不同,立场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原谅别人就等于把自己提升了一个高度;人和人之间有碰撞,有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对别人的误解不妨试着一笑置之,留给时间一个印证的机会。

学会原谅生活。生活就像天空一样,不会永远纯净透明,不会永远蓝。晴空万里时,它会让你心情愉悦,让你欢笑;而乌云密布时,他则会让你心情沉重,它会使你忧郁,它会让你尝遍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假如你不原谅生活,那就一定会痛苦不堪,而又无法自拔。

那是一个下着细细小雨的下午,放学之后我步行回家,当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而又忍着雨的“袭击”的时候,一辆电动三轮车从我的身边呼啸而过,溅了我一身的泥和水。我不由得“啊”了一声。开车的是位老奶奶,车上坐着两个小男孩,年龄大概在六七岁左右,他们都没带伞,而且一直被雨淋着。

听到我的叫声,老奶奶马上回头看了一下,看到我满裤子的泥和水,他又马上停了下来,并连连对我说:“姑娘没事吧,没事吧,实在对不起啊,刚才开的太快了。”我本来想和他继续说来着,可我又一想,他们没有带雨伞而且身上也都已经湿漉漉的了,大概,可能,或许是因为没有带伞的缘故才开的这么快吧。当时没有多想,只是微笑着说:“没事没事,您赶快走吧,要不待会儿雨就下大了。”老奶奶没说什么,只是笑着,满怀感激的离开了。看着老奶奶远去的背影,我不禁笑了,原来原谅别人是这样的容易。

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剂。原谅就像一把伞,会助在风雨中坦然前行!

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主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依然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无数次,我多么想握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

又是一个细雨朦朦的深秋,脚下色湿的梧桐发出了响声,低低的声音。细雨有点模糊我的视线,可隐约中我看到了那几个苍劲挺拔的大字“杜甫草堂。”我一阵狂喜,加紧了步伐。梦中的手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那双手的主人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强烈地吸引着我。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铁枕盖天下苍生;在你受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喂黎民百姓。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受在颤抖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寒冷依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

你知道吗?我生活的年代在21世纪,时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快十八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的那双手能带给我力量,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抚摸它。

怀揣着激动、兴奋、紧张,我跨过门槛,我看见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失,只留下匾上的大字“文章留后人,草堂著千秋。”

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

爱心两字在我的脑海中是那么的空洞,只知道它是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却不知道它有什么含义...直到那天,我知道爱心不再单单是两个词,而是让这两个字充满了意义。

轰动世界的5。12大地震中,社会各界的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四川的同胞们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让我对爱心两字有了新的认识-----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或许,地震发生后四川的同胞们最担心的就是以后要怎样生活,离开了家人的翅膀要怎样学会飞翔。就在同胞们苦恼,伤心时,社会各界的一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都义不容辞的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感到恐惧,惧怕的同胞们,看到了生的火苗,生活下去的希望。就像在沙漠中走投无路的旅行者看到了生的希望,继续走下去的动力----甘甜可口的泉水。可能就是在发出者本人感觉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却让濒临绝境,在生与死的边缘摇摆不定的人们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爱心是照在冬日的阳光,是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失去挚爱的亲人,自己美丽的家园现在已是是一片废区,比刺骨的冬风还要让人感到凄凉。正在同胞们伤心绝望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手足兄弟送来了爱心,我想每个人都会缓解一下自己那悲哀绝望的心情。正是这些爱心才让苦难中的素不相识的同胞们知道了自己并不是孤立的,看到了团结一致的手足情,感到了真人间无限的温暖...。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是孤独无依的人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可能,钱不多但是却代表了自己的一份心意...。夜总是让人感到的凄凉,抬头望望那不完整的月亮,想着自己的亲人在天堂是否过得好,几颗冰凉的泪水就不由自主的地落在粗糙的手背上...那时的悲凉心情或许就被你那一点一滴的爱心而是心情回转....

爱心或许对我们来说,或许不算是什么忍痛割爱,但是对于正在苦难中的人们来说就是一针强有效地镇定剂,就是一个继续活下去的原因...

所以,那时的我,不再轻视爱心两字。它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现在爱心不再是那空洞的两个字,我不会再这样认为,我希望自己身边的人也不要这样认为!

在学风建设的浪潮中,我们取得很大成就,可是我们时刻记着我们还存在这很多不足,应当再接再厉创造我们班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学风建设 自我评价 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大学学风建设自我评价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科学的高峰,离不开一根探路的手杖,而学风就犹如这根手杖,他时刻指点着我们,以至我们不会误入歧途;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需要一枚导航的航标,指引我们前进,以至我们不会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迷失方向。

作为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能够说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仅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学风建设的对象是,大学生这个成年的“非社会人”。这个群有着它独特之处。学风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够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齐参与到其中。然而要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得容易的。我们首先得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如果人生中没有目标,那就和航海中没有了罗盘一样”。确实。如果连我们自我都不明白自我是在干什么,那还有谁能够明白呢?然而,我们此刻的大学生很多就是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为什么中国学生没有创新,不是因为没有创新本事,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咱国人盲从、茫然的结果所致。如果大家都有自我的梦想,目标。那这种现象我想是能够避免的。当然这还跟咱们中国人的从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梦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头的步骤做好自我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教师就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啊?”。你会充满豪情地回答教师:“我想当医生、当工程师、当教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我们离自我的目标是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开始降低我们的目标,一降再降,最终也就没有了目标了,一片茫然。于是就:

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了。

如果一个团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能够说这个团体是一个优秀的团体。它必将给所有的团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团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团体中有几个学风纯正的成员是应当能够找得到的。学风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团体的学风提升几个台阶。为什么会有“嫉妒”一词,原因就在于有比你优秀的人存在。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潜在的本事,那就是不服输的精神。当身边的人比自我强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既然他(她)都能够做出如此好的成绩,那我呢?我们会不断地反问自我,问多了,我们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也能行!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奋斗。我想在一个团体中都能有这种良好的上进心,那么这个团体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你,不断的前进,最终取得梦想的成绩。

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景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领导干部 学习态度 、学习本事、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学习热情很高,工作干劲很足,可是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有时候事与愿违,甚至吃力不讨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理论学习不够、政策理解不深、实践 经验 不足、创新本事不强的问题。这个问题,仅有经过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习本事、提高学习成效、丰富实践经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学风建设要在“用”上做 文章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成果最终要经过实践来检验。作为领导干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始终把学习的着力点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上。

大学学风建设自我评价2

我校始终将学风建设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从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奖惩 措施 、 教育 活动宣传等多方面着手,力求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2013年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字〔2011〕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严肃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建设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和谐统一的学术环境,取得了必须的成果,现将我校学风建设评价如下:

一、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建立并完善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将学风建设工作常规化,建立健全教育宣传,制度建设、不端行为查处等完整的工作体系,实现学风建设工作三落实、三公开,经过一系列举措,营造了崇尚科学道德、追求学术卓越的浓郁学风和氛围。

1、完善学风建设机构设置

我校高度重视加强学风建设工作,构建并落实“学校为主导,校属各部门、单位为主体”的学风建设两级工作体系。于20__年5月重新出台了《关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中石大京校[2013]5号文件),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为成员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科学研究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科学技术处处长为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组织部、信息技术中心、各学院、研究院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职员工学风建设工作小组;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学生工作处处长为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校团委、各学院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学风建设工作小组。搭建学风建设工作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将学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修订学风建设相关制度文件

(1)学校以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为抓手,近年来两次修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章程》,经过改革完善学术委员会组建规则、赋予学术委员会应有职权、规范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人事部门2011年出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系列及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基本条件规定(试行)》(中石大京人[2011]5号)中明确规定了“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等,在此基础上,我校2013年重新修订和完善了教风建设的相关管理规定。由科技处牵头起草和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试行)》(中石大京科[2013]6号);由学生工作处牵头,教务处、研究生院协助修改和完善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违纪处理办法》(中石大京学[2013]95号)。这一系列 规章制度 从各方应对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道德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学校一向采取研究生论文匿名评审制,防范评审中不端行为的发生,近年加大了对中国知网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使用力度,如文字重合率到达10-15%则退回修改,如超过30%则取消学位申请资格等,有效预防了研究生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同时部分学院还采取了错别字审查等措施,不断从各方面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

(3)建立健全学风监督和评估体系。成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规范与监督专门委员会”,以加强对学校学术规范、学术风气、学术道德建设的监督和指导。由宣传部、规划处、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学风建设的评估标准,将各院(部)学风建设的状况纳入院(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在教师职称评聘、研究生导师遴选和各级评审专家推荐、科研项目及成果推荐中,实行学术道德问题一票否决制,构成有利于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制度环境。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20__年学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构成制度规范、学习读本资料充实、专栏网站宣传、品牌活动丰富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1)编制宣传教育读本

近些年来,学校编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风建设规定选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院学风建设 调研 报告 汇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材料选编》、《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警示案例选编》、《中国石油大学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自学读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手册》等多本学习读本,经过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在线、集中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自学读本配套编写了600道测试题库的网络在线考试,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时发放读本,且选课前必须先经过在线考试。2013年我校更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院学风建设调研报告汇编》,及时了解我校学生学风动态,以便对症下药,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学风环境。

(2)开辟学风建设网上专栏

20__年,学校开通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风建设专题网站”,搭建了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实现学风建设的信息公开。网站设有“工作动态”、“通知公告”、“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师生风采”、“警示案例”、“建言献策”、“相关链接”等八个版块,主题突出,资料丰富,在全方位贯彻和宣传学校学风建设相关的 政策法规 的同时,也多方面展示我校知名学者学术成就及道德风范。

(3)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

学校各部门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不仅仅经过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新生入学教育、专场报告会、党支部生活会的形式进行学风建设教育,还经过各类争辩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优秀班风班团体和优秀导师、教师评比等形式,切实加强我校师生的科学道德教育。①教师方面,针对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开展系列讲座,宣传学术道德模范,以弘扬学术道德楷模。②学生学风建设方面:经过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入学教育、“学术人生”专场交流报告会和以“维护学术规范,严守科学道德”为主题的支部生活(扩大)会三大品牌活动,促使我校学生加强自身科学道德约束。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20__年,我校为切实加强学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可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1、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在学术上不够重视,不能严以律己,为学生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又不能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规范,让学生产生对于学术规范和学风的思想误区;

(2)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松懈,还有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甚至有考试作弊等违纪行为,害己害人,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风气。

(3)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方面存在危机,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够在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没有科学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从而失去拼搏进取精神。

尽管大部分教师进取投入到学生 社会实践 和教学改革工作中,为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做出了贡献。可是这些现象的存在,仍然产生了必须的负面影响。

2、改善措施

我校学风建设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推进,坚持以教育和惩戒相结合的手段,使学风建设充分渗透到我校各项科研教学活动中去,构成从师生到院系到学校的全面良好健康的学术氛围,净化学风环境,为此,2014年计划具体改善措施有:

(1)进一步加大对学风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在师生中进取推行学术行为、学术道德自律、自检行动,大力宣传师德高尚、学风优良的典型师生 事迹 ,经过专题报告、研讨、论坛等形式对学风建设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使学风问题进学校、进书房、进大脑。

(2)利用已建的学风建设网络平台优势,强化监督管理过程,及时更新教育部及国家最新的学风建设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科研人员加强学术道德学习,提升学术创造力。

(3)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举办知识产权、学术规范等学风建设的培训班。增强科研人员的学风意识,提高学风建设的职责感。

(4)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建设,将学术道德水平的考量纳入到师生业绩、素质的考核范围中,构成综合全面的考核体系,有助于优化教风学风的构成和坚持。

总之,学风建设工作任重道远,20__年度我校将继续高度重视,从各方面落实工作,从根本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大学学风建设自我评价3

20__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20__-20__)”以来,贵州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__]1号)和“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2012-2014)”,在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教育厅等相关部分的领导下,狠抓学风建设,在反对不良学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切实加强了我校的学风建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部署,统一领导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20__-20__)”,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科研相关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领导为成员的“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包括工作部署、指导检查、教育宣传,制定学风建设的相关政策,受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协调和督促调查取证及认定工作。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抓起,注重教师日常考评,注重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年终期末考试,以考风促学风,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以往的一些不正之风。

二、加强建设,健全机制

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把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学风建设的重点,开展每年一轮的科研诚信教育,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诚信的资料,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把学术诚信档案作为教师项目申报、奖励评选、职称评聘、导师遴选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学风建设,形式多样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学风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资料。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2013年我校在学风建设方面主要举办了以下一些活动:

20__年4月,为了摒弃和根除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对高校的影响,加强教职员工对自身职责和使命的认识,我校开展了以“摒弃陈规陋习,弘扬大学精神”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系列活动。活动资料主要包括:举办大型签名活动,召开科研人才、青年博士、教授座谈会,组织报告会、开展“大学精神”大讨论,完善教职工行为规范,举办科研成果展,开展示范课教学、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开展公益活动和体育 文化 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广大教职员工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全校教职员工活力干事业、攻坚勇担当、传递正能量、身正作师表、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20__年5月,我校承办了中国科协年会“学术道德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王静康院士、王乃彦院士、杨卫院士等8位专家,分别做关于“学术道德与科技创新”、“科研工作中的诚信”及“国际大学学术规范导则”等10余场专题宣讲和学术报告活动,受众达2万余人次。

20__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席,“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成员路甬祥院士,为我校师生代表围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做了学术报告,参会代表共1000余人。

20__年11月,学校结合贵州省2013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全校范围开展了“抓学风、强教风、促校风”主题活动,活动要求:各学院围绕学风建设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工作,校学风检查工作组对各校区进行检查,检查资料包括:上课情景、课外情景、守纪情景。同时要求各学院要经过主题班会、组织生活、学生干部会议、全院学生大会等方式强调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纪律,刻苦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自查、普查、抽查多管齐下,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20__年11月,学校举办了贵州大学2013年“诚信之光”学校诚信情景剧大赛,旨在经过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的情景剧从不一样角度诠释恪守诚信的重要性。

20__年11月,根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关于开展贵州省20__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的通知》(黔科协发[2013]193号)精神,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2013年全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专家巡讲报告要求,我校排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教授、副校长宋宝安教授、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杨松教授,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陈祥盛教授组成的贵州大学宣讲团,奔赴贵州理工学院、贵阳医学院、省农科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财经 大学、遵义医学院、毕节学院、铜仁学院10所高校,开展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专题巡回讲座10余场,受众达6000余人次。同时,在省科协的精细安排下,11月14日,贵州师范大学校长伍鹏程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杨昌儒教授,分别以“生守住学术生态的晴空”和“弘扬科学精神,规范学术行为”为主题,为我校师生做了报告,参加本次报告的有贵州大学各学院、校直科研机构教师及学生代表共700余人。

20__年12月,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大学生诚信意识,学校开展了以“树诚信风尚,建和谐学校”为主题的诚信教育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各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进取推荐,全校共29个班级代表参加了预赛,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组织奖15名。活动进一步创立了“知诚信、讲诚信”的诚信学校文化氛围,为加强我校大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本事,推动和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具有必须意义。

四、规范管理、信息公开

20__年6月学校制定了《贵州大学行风建设 实施方案 》。细则和方案从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我校在加强行风建设的决心,将强化教育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加强学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规范办学行为作为首抓点,进一步规范明确了高校教师的职责,提醒全体教职员工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我校实施“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开展定期检查,实行信息公开。发布学风建设优秀个人(团队)评比情景和先进事迹介绍,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舆论氛围。

五、树立先进、引领带动

为加快推进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丰碑,培养、稳定和吸引优秀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校整体学术、学科水平,增强科技创新本事,产生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根据“十二五”期间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学校启动了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遴选工作,共选出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121人、学术骨干158人,并给与每人每年必须的奖励,在广大教职工中构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对进一步提高我校科技创新本事、树立良好的学术丰碑、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学风建设自我评价4

经过三次深入学习,我已经体会到关于科学诚信与学风建设的深层次含义。即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建设是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繁荣提高的前提,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是教育界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提出文化建设以来,各大高校及媒体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尤其是对高端人才及高校在校学生和教师,因为这些人是教育、文化的前线,是引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要加大力度宣传和教育,从现有的现象中看,是当今学术和科学造假盛行,且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极广,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是不可估拟的。所以,各大高校举办此种活动,不但从宏观层面上,完成了国家教育部的指示,也从微观层面上讲,每个学生的参与及学习也是受到了必须的效果。比如我所参加的这三次学习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本人对学术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让我明白以后如何避免以及带动身边的人进行诚信的学术风气。所以很感激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给像我这样痛恨弄虚作假的人,尤其是对以往认为哪里都有假象,唯文化是人的唯一寄托的想法表示愤慨。想想,我们如果连自我的精神家园都被假象化了,人的品质还能高不

像我们两位教授讲的,一个懂得正确途径的 方法 ,一个是要以真诚的心态,两者一结合,学术之风将会继续走上纯正之路。何况,从已有的现象之中能够看出,文化的弄虚作假不但害人,更害己。自我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研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明白,光注重自我那显性的成果,那是不完美的现象!所以,本人在此恳请各位“居高端水平”上的人物们,宁愿无任何成果,也要对得起自我的心。用我们潘绍伟教授对我们叮嘱的一样,“宁愿做平庸的文章,也不做高水平的假文章。”

随着时代的提高,途中会有各种问题的出现,能及时发现是一种高尚,能及时解决问题是一种智慧。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涯中也是一样,努力做好自我,对的起任何人!朋友,我们一齐同行,为自我的真实而努力!

大学学风建设自我评价5

学习一向是学生的主旋律,对于咱们医学生更是重中之重啦。每一天繁重课业有时真的觉得很累,可是谁让我们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呢,既然选了就不要后悔,要做到最好才对得起自我和父母嘛。

学院的学风建设月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还与学习挂钩,寓学于乐。同样的,就是这么一个多月的活动,让我们班的同学都忙碌了起来,也发现了许多自我的潜力。学习结对,加深了大家间的联系;团体自习,把我们学习的氛围带到另一个高潮;晨读,享受早晨的时光;绿色上网,让我们走出寝室;班级点名,今日也要去上课哦; 辩论 赛,你来我往,针锋相对;DV,配音,哪里都有我们的身影······

不管是班级的活动抑或是年级的,学院的,学校的,我们都会进取的参加。是的,我们是团结的,温馨的三班,在这样一个团体中做什么都会觉得异常的有干劲。学风建设月过去了,但我们班的活动还会继续。为了争取成绩更上一层楼,四六级早日经过,我们会一如既往,继续坚持。这个学期也即将步入期末,最终的总复习阶段也是我们最需要抓紧的时刻,让我们一齐努力为着完美的未来加油吧!

大学学风建设自我评价模板五篇相关文章:

★ 学风建设自我评价范文五篇

★ 学风建设自我评价五篇

★ 关于学风建设自我评价五篇

★ 学习部工作自我评价五篇

★ 大学学生会内部自我评价模板五篇

★ 大学学生会内部自我评价范文五篇

★ 教务处工作自我评价五篇模板

★ 大学师德学风建设自我评价

★ 学风建设个人评价

★ 大学师德学风建设自我评价怎么写

学术影响力论文10篇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学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旅游学术论文篇一 国际旅游岛需要生态科普旅游 1生态科普旅游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科普旅游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把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起来的旅游形式,让公众在旅游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接受关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海南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作为我国的生态旅游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周年来,海南旅游市场的突飞猛进:2011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可达15%;旅游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将达2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海南建省初期游客年接待量不足100万人次,2000年突破1000万人次, 2008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1年突破3000万人次!事实证明,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本原因在于海南具有生态旅游优势。2011年10月,海南省生态学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召开。专家学者们均强调了海南在生态旅游、热带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南的自然环境遭受现代工业的污染较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自然环境,具有不可取代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全岛绿地面积占60%以上,森林覆盖率40%以上,四季郁郁葱葱。海南有全国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世界环保组织2003年公布的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三亚排名第二,海口排名第五,称得上是中国真正的生态省。海南怎样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态优势,发展科普生态旅游,是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生态科普旅游的界定,生态科普旅游应该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保护性。生态科普旅游是根据传统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生态科普旅游保护性的实质,要求旅游业和旅游者坚持生态科普旅游,用科学发展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其二是科学性。生态科普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要求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围绕生态科普旅游,进行科学设计和科学管理,使游客自觉地保护旅游生态资源和环境。其三是普及性。由于生态科普旅游是以了解旅游文化、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知识为旅游目的,生态科普旅游让旅游者能够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普通游客成为生态旅游者与科普旅游者。 3海南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要防止大自然的报复,务必重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3.1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最近二十年来,海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破坏问题等,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建国初,海南热带雨林面积有125万公顷,最少的时候,只有35万公顷,破坏得最严重的,是建省以来的二十来年。典型例子是金光集团在海南大面积造桉树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南亚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保护区内大规模造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好该区的原始森林和生物资源,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已经于2006年7月下文,要求海南省林业局调查处理此事。 3.2 游客流量大大高于景区的合理容量 科普生态旅游强调环境的承载力或环境容量。海南以海岛生态和热带雨林生态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比较脆弱,属于易损型资源。游客的大量涌入,给海南旅游带来了活力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一些重点保护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客进入。 3.3 海岸线与防护林遭到破坏 随着海南大量的港湾被房地产商开发,海岸线、海岸带遭到破坏,热带雨林也危机重重。由于防护林遭到破坏,海岸遭受破坏。例如,龙栖湾本是一个天然良港,上千村民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龙栖湾港有100米宽的马尾松海防林,海防林后是一道200米宽的海滩,弧形的海湾对出海停船十分方便,可以有效躲避台风的侵扰。然而,在过去的17年中,这里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了200多米,28间房屋被毁,牛羊牲畜死亡丢失不计其数。 3.4 海水与海滩遭到污染 2011年的10月,笔者随着高校的教师去临高附近的一个渔港去考察,发现有的饭店就开在渔船或者是渔排上,感觉这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我们上船去吃海鲜,发现游客与经营者不爱惜海水,将塑料碗、玻璃酒瓶以及吃剩的贝壳鱼刺等东西,全倒进海水里。我们给经营者提意见——这不是污染吗?经营者说,大惊小怪,每天不都这是这样倒吗! 3.5 科普生态旅游缺乏和谐环境 由于旅游管理跟不上,生态科普旅游缺乏和谐环境。一些部门和地方,从自己的局部小利益出发,在滨海及温泉地区大量兴建度假村、游乐城以及不伦不类的文化村,结果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淡化了风情,影响了观瞻,还加剧了不正当竞争,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效益状态。还有规划管理不严,低俗景点泛滥,景区建设的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旅游景点没有海岛特色。 3.6 对科普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虽然海南拥有宝贵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资源,如热带雨林、红树林、野生动物园、珊瑚礁、黎苗生态村寨、火山口公园等,但生态科普旅游在海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生态科普旅游是旅游者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以科普的视觉去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科学管理以防止环境遭到危害。海南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尚未制订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也没有引起海南开发商和旅行社足够的重视。 4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建设国际旅游岛之途径 4.1 生态科普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 海南的热带海滨和热带森林旅游资源,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生态是容易破坏的。近年,吊罗山林业局调研发现,吊罗山林区山体滑坡的地点均为槟榔园,暴露了生态脆弱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吊罗山林业局组织对6720亩槟榔地逐步进行改造,改种乡土树种。生态旅游在海南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加大,结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中部黎、苗山寨的扶贫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推出系列开发的科普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必须把握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海南省旅游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过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自然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4.2 生态科普旅游要重视自然旅游产品转化 海南是中国独有的热带海岛旅游区域,即将建成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奥林匹克村,这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为保证科普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充分考虑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科普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科普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海南省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全省范围内,将现有的自然旅游产品升级或转化为科普生态旅游产品,从而奠定生态科普旅游产品的基础。 4.3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的科普生态旅游,可以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对生态旅游景点而言,应该促进科普科考旅游开发。在硬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在海洋生态旅游方面突出新的人文特色,大兴海洋生态博物馆、海洋科技知识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大力发展冬令营、夏令营,在林区、山区、湖区、小岛地区设立永久性营地,完善营区配套设施,实现可进入性,通过营地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普旅游发展。在软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以宣传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意识为主导形成海南特色的海洋生态旅游品牌。在主要生态旅游景区建立解说中心,吸引专业人员参加科普旅游的选线、选点与编制解说词。以此作为科普生态旅游的宣传窗口,传播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理念,推行生态文明旅游规则。 4.4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保护 以旅游规划为依据,以产业政策为引导,进一步优化海南旅游产业中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严格禁止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旅游项目开发。扩大生态旅游区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旅游城市的工业应该是较低投入、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农业应该是无公害良田、无公害果园、无公害蔬菜基地构成的生态农业。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 4.5 科普生态旅游要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积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各个部门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要坚决打击占用林地、蚕食林地等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民事和刑事责任。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海南省已通过并正在实行的地方旅游法规有《海南省旅游条例》。这部法规为海南旅游发展起了指导规范作用。此外,要保证旅游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的职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旅游学术论文篇二 对海南培育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思考 摘要: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呼唤着大量旅游管理特色人才的涌现,而且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海南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海南应当通过培育各层次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符合国家级特色专业要求的高校,进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提高海南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高海南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家的“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办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使海南的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社会经济 作者简介:朱沁夫(1963-),男,湖南华容人,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副教授。(海南 三亚 572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4-0070-03 一、概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高校的特色是通过其特色专业显现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是竞争力、品牌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获得持续竞争力、影响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特色专业的多寡,也是衡量一所高校、一个地区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海南高校怎样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正确识别和遴选一批特色专业并大力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成为海南高校面临的一大任务。 二、海南应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缘由 1.现有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布点情况与分析 自2007年至今,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共3454个,其中,有23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如表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英语)”。 显然,这些学校获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不完全因为其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的比较优势,还有一些真正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学(如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并没有将旅游管理申报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从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分布来看,高等学校在自己的特色专业识别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本校各专业中的比较优势是否明显;二是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能够较好结合。 2.海南省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布及分析 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海南省获得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如表2),占全国的0.376%,从比例来看,是全国最低的水平的省份之一。[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从海南省高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属学科来看,包括农学5个、医学2个、理学1个、工学1个、法学1个、教育学1个、艺术学1个和与农林相关的管理学1个,较好地反映了海南高等教育的积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这些特色专业集中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其余本科院校无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表现在数量上,而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结构、质量和适用性等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滞后性之间的差异;二是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与高校培养人才的通用性之间的差异;三是特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知识的广泛性、交叉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之间的差异。[2]正是在这种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学科的发育和成熟,为人才市场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特色专业的建设要面向地方、充分依靠地方的现有条件和优势,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充分研究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服务于地方的发展战略。 海南建省之后,海南社会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颁布之后,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布点与海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即将发挥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海南高等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对于海南高校的发展、对于海南高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海南高校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使命的必然选择。 作为建设中的国际旅游岛,其旅游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无疑取决于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应是海南高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是完成好这一任务的不二途径。 4.海南现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 海南省现有本科院校6所,除海南医学院之外,其余5所均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从专业(方向)设置来看,3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分旅游企业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旅游信息管理和应用外语(英、日)等方向,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下设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在市场营销专业下设旅游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方向;海南师范大学在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同时,还设有中英校际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不仅设有旅业管理分院,该分院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且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旅行社管理、邮轮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管理和体育竞猜管理等方向,还另设有国际旅游分院。从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来看,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00人的达到3所,在校生人数不足1000人的学校的年招生规模也是较大的,海南旅游管理本科学生总规模达万人;从师资来看,尽管海南各校尚无如保继刚、吴必虎、杜江、马勇、罗明义等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的专家,但已经拥有了 一个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已经承担起了全部教学工作并为海南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智力支持。 应该说,海南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具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并逐渐显现出其优势和特色。有的学校从专业内涵方面进行方向拓展,有的高校则从专业的外延进行方向拓展,呈现了多样性的发展态势。这些多样化的发展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设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建立一个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体系,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海南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分层分级建设特色专业 海南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呈现了较为丰富多彩的局面,可以针对这个实际,建立一个特色专业建设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是一个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层级体系,即所谓省级、校级特色专业,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充分运用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和外延的体系,即在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方向、旅游的各个方面内容管理方向确定各级特色专业(方向)。从特色专业建设的步骤来看,首先鼓励各学校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然后在对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省级特色专业,并由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拨款支持;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达到一定水准的基础上,遴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另外,在各级特色专业的遴选中,不应只看材料的好坏,应当主要看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当对所申报的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特别是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认同程度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将那些确实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选拔出来,加大建设力度,建设成为社会认可的真正的特色专业。 2.鼓励特色,杜绝同质化 海南培育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不能将已有的23个其他院校的特色作为自己的特色,海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有自己的特色。海南省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具有不同于别校的自己的特色,应当鼓励和支持省内各高校根据实际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平台,各高校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多个方面展开,这是海南高校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基本背景。针对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较多的实际,各高校之间的专业建设应主要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3.注重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 海南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当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海南主导产业的发展,满足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学校应把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在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上,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从特色专业建设的市场导向要求来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培养旅游发展实际所需要的人才,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4.更新教育观念和专业建设观念 特色专业与普通专业在本质上的区别之一,就是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体现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具有科学性、人才培养更加具有社会实用性的特点。[3]海南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决不能照搬传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观念,应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从专业建设上来说,应当放弃过去的强调学科的完整性,而注重专业实际需要。让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具有较为宽阔的知识面,掌握多个学科的思维方法、掌握多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应当从教会学生的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5.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基本保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来进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实际主要是实践性强、旅游业发展变化快。这要求教 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熟悉旅游业具体环节、方面的操作技能,“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旅游 管理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主体,同时应由校内教师、校外教师专兼结合组成;针对旅游业 发展变化快的实际,要求教师具有迅速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和渠道,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旅游业几乎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因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教师的学缘结构应当是丰富的,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或外籍教师应占到一定比例。 6.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各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异不大,课程结构基本相同,较大的差异是在课时的确定方面,这是现有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同小异的原因所在。要培育真正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并得到 社会的肯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当定位于培养高层次 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应充分听取旅游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国外旅游 教育的 经验。在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应正确、审慎地选定一些核心课程,以便通过课程学习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科学地建立多个可供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开设内容更加广泛的任意选修课,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外的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同时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在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上,要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设置合理的、科学的、前瞻性的、前后连贯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当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课程建设中,还应切实注重 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的建设,使这类课程的教学既教会学生技能,又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显然,选择课程组合比选择专业有更大的自由度,实际上实现了专业的多样化,学生也可通过这种选择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还可能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对于旅游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梁传杰,段冠玮.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评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5-120. [2]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15-17. [3]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66-68.看了“旅游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 2. 旅游管理学术论文 3. 黄金周旅游学术论文 4.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会展旅游学术论文

学术规范,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学术规范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摘要]大学内部学术失范的根源在于学术权力的滥用,具体体现为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学术权力的公共性缺失、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文章立足法学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即学术权力应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恪守学术性特质以及健全学术权力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学术权力 学术规范 学术责任

[作者简介]夏民(1967-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江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教育法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思考”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JD820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87-02

大学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其性质、原因及其解决路径的分析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颇有见地。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

一、学术权威与学术失范

大学是知识之府,大学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大学,个体之间拥有的知识并不等同,某位学者在其专业领域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高、学术影响大,成为其他学者心目中受尊敬、受崇拜的人物,就会被称为学术权威。学术权威的影响力既非出自于行政组织中的地位,也非沿袭传统的家族权力,而是以学术人员自身的学术修养、学术成就、学术魅力等因素为基础的个人威信和威望。通常没有保障其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定影响对象。学术权威一旦与校长、院长、处长等大学中的行政地位相结合,就会使其影响力明显增强,既出于个人的权威,又源于组织的因素。

学术权威是大学名望的象征。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声誉与排名,往往取决于其具有的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权威的质量与数量。恰如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齐先生所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学术和学科的带头人,对大学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学术权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洞察学科发展的脉络,引领学科发展的走向,推陈学科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左右学术权力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学术人员汇集的学术组织中,能平衡学术人员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进学术组织内部形成合理的梯级人员结构,保持学术组织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应该善待学术权威。但学术权威本身特殊的地位容易引发封闭、偏执和保守的倾向,甚至出现学术权威挤占学术资源、垄断学术话语体系、限制学术研究空间等不良现象。对此,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明确提出批评:“科学创新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话语权,同时有自己成熟的研究框架,所以有时会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后者可能被看作是对他们学术地位和权威的挑战。”事实上,作为传统学术圣地的大学,目前在学术研究计划、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背离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现象,尽管不能完全归责于学术权威,但与学术权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

二、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

1.大学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这里提及的学术权力程序合法性主要指从权力产生的基础和行使方式来看,学术权力是否遵循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大学内部相关的自治性规范文件所规定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其合法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术权力来源的角度看,学术组织成员组成欠缺合法性。大学中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行使着教授治学的职能,决定着教师职称的评定、学生学位的授予、教学科研成果奖项的推荐等重要学术事项。但学术组织成员的组成不是由教师或教师代表选举产生,而是由大学中的党政部门指定产生。这样产生的学术组织很难真正代表教师群体的意愿,学术组织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受到置疑。二是从学术权力行使的角度分析,学术权力未能遵循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由于学术组织的成员指定产生,缺乏选举所要求的准入与更换机制,人员更迭比较缓慢,学术组织成为遍布“熟人”的机构,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利益链,进行利益的勾兑与交换,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则往往成为摆设。以学术管理中的项目遴选为例,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许多环节的匿名评审与回避原则被规避,评审专家对于自己工作单位的申报者、或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申报者并没有做到回避原则,直接导致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2.大学学术权力公共性的弱化。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性”包含了权利与义务的均等性原则,即“特定文化传统中成员所共享某种利益,并继而一同承担对应义务的性质”。学术权力植根于学术,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所以,就应然的意义而言,学术权力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权力,应当公平地赋予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以体现权力的公共性和公正性,彰显学术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遗憾的是,这种理论逻辑并没有转化为实践行为。在学术权力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学术权力的主体通常是某个社会体制中的成员,其日常行为主要与该体制发生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维护自我利益的行为倾向,继而或潜在或明确地将这种行为趋向带到学术事务管理与资源分配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权力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这方面显著的例证是西方大学讲座制度的变迁。讲座教授制度曾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授权力的膨胀,该制度消极的一面,如垄断研究资源、压制新生力量等不断浮现。到19世纪末,西方大学讲座制已变得僵化,讲座制的教授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对其研究领域内新兴专业采取打压措施,不允许其成立新的研究所或开设独立的讲座,严重阻碍了新兴学科的发展。为了捍卫学术权力的“公共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讲座制逐步瓦解,转向系科制。 3.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权力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既然学术组织及其成员被授予一定的权力,就应当对相应的权力行使的结果负责。责任机制缺位学术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行使的无序与无度。美国著名的学者、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曾对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缺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到:“回顾历史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方面,即使科学家们对某些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清楚的认识,但他们宁愿保持缄默,也不将此类行为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某些专门委员会或小组在调查具体事件时行为也比较浮夸草率,在制度执行中也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在肯尼迪看来,学术失范问题的处理机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奈,根源在于责任机制的缺位。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大学内部弥漫着对学术权力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使得大学中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被戏称为“学术居委会”。“大学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应该捍卫学术研究的尊严,但在当下高校权力框架下,学术委员会经常出现失语的现象,无法具备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其效力,更像是‘学术居委会’。”

三、学术权力的规范行使

1.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程序正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程序正义理念下的法律制度,坚信实体正义是无懈可击的,并且只是程序正义结果的衍生物或副产品。程序正义维护的是程序规则的权威,程序公平体现的是任何人没有超越程序规则的特权。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术组织成员的产生要体现民主原则,即要将学术组织成员选拔的时间、地点、规则和条件公开,选举产生,防止组织或个人指派,杜绝暗箱操作,以消解权力相对人对学术组织权力正当性的质疑。学术权力运作要遵循严格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旨在消除权力运行过程中利益关联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依此原则,在学术权力行使过程中,与权力相对人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学术组织成员应自行或强行退出,以公正权力行使的公正性。保障权力相对人的相应权利,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对象不是单纯的行为客体,也不是简单的受动者,为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需要程序的双向互动,将管理对象纳入权力行使过程中,使其通晓权力行使的状况。完善相对人申诉及对话制度,对话渠道的畅通是保障相对人权利的重要因素。当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学术决议时,应及时告知其该决定的理由,听取其意见并告知其享有的法定权利救济渠道。

2.学术权力要恪守学术性特质。学术权力恪守学术性特质的根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行使的主体只能是学者,而不能是行政官员。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基于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而不是源于行政职务和职级。二是学术权力作用的范围只能是学术事务,而不能是对其有重大利益诱惑的非学术事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大学权力的两种不同取向,两者在取得方式、性质、地位、作用范围、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可混同。三是学术权力作用的目的是保障学术自由。保障学术自由既要完善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建立保障学术自由的法律规范,反对滥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又要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彰显学术独立精神,提升学术道德水准,严惩学术失范行为,营造宽容学术氛围。

3.健全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认识到学术责任的重要性,曾就加强学风建设问题提出了“八个提倡、八个反对”,其中有“提倡学术批评、学术责任,反对一团和气、恶语伤人”的提法。实际上,将大学学术权力放置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不难发现,大学自身所具备的历史责任感,大学不能再简单地以学术自由为借口逃避责任。“既然现代大学在科学创新和学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我们认为,责任感是大学固有的内涵,大学不应回避该问题,它应该对实验开发中的研究成果承担一切责任。”健全的权力责任机制是大学存续、持久并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为了将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落到实处,建立学术纠纷解决机制不可或缺。要审视现行的司法解决机制,法官长于案件事实认定和诉讼程序的掌控,但对于超越自己专业知识之外的学术判断则束手无策。因此,司法介入学术纠纷的法律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完善学术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途径在于设立学术纠纷仲裁制度。“仲裁制度源于公民之间的私法领域,并最终延伸至与权力相关的公法领域,它同时具备公法与私法的双重特点。这一特质与学术纠纷兼具公私特征是耦合的,也是仲裁制度得以介入学术纠纷领域的情感基础。”学术纠纷仲裁制度通过设立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来裁决纠纷。仲裁委员会在具体裁决案件时,由争议当事双方从仲裁委员会设立的专家库里选择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庭根据案件事实,在公开、回避、自愿、充分辩论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科学原理作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公正裁决。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学术自由、“官本位”及学术规范[J].读书,2004(1).

[2]陈韶峰.试论学术评审中的委员会决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3]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J].社会学研究,1997(4).

[4](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魏英杰.患有软骨病的“学术居委会”[N],中国青年报,2005-12-26.

[6]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李昌祖.高校学术纠纷的司法有限介入[J].教育评论,2008(4).

学术规范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并未对“学风”、“学术规范”等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学术研究一旦失范,可能会导致学术腐败。如果对学术腐败现象的危害性没有清醒认识,便会对学术自身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学风 学术规范 学术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被誉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①以社会科学界、人文科学界为主,包括自然科学界在内诸多学科的学者广泛参与,对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

最早对学风问题、学术规范讨论进行梳理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先生。1998年《中国书评》复刊号发表了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一文,第一次提出学术规范讨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也正是这篇《备忘录》,基于当时种种学术失范现象的描述,对什么是学术规范化,要不要规范化和如何规范化等问题,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意见。2000年9月,《学术界》杂志第5期发表了井建斌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九十年代学界新的关注热点》一文,该文在《备忘录》的基础上,“补充了1999~2000年学术规范讨论的材料和作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一些材料”。②2002年2月28日,杨玉圣主办的“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胡杨的《建树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讨论综述》一文,该文对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进行了现象总结,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树学术规范、打击学术腐败的具体措施,并对《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开展的持续一年多的大讨论中提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2002年4月16日,“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一文。与前面三篇文章客观地介绍各方观点、描述学术失范现象,并加以适当点评所不同的是,周祥森对学术规范讨论究竟肇始于何时、学术规范讨论的深层背景究竟是什么、如何界定学术规范等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实质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明确提出:“这场历时十余年并仍在发展着的学术大讨论,是新旧中西冲突和大变革时期学术范式转换的必然产物,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学人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本土化、国际化努力的有益探索”。③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讨论分析较为透彻、考证较为确凿、总结较为全面。与此同时,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杂志社或编辑部还与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织召开了关于学风问题、学术规范的研讨会,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建设的宏观角度来研讨学风和学术规范问题,从而推动了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讨论的不断深入。

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在整个学术界虽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却普遍得以开展的同时,由于学风不正、违反学术规范所导致的学术腐败事件却在近年内屡被批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学术规范”相关概念及其解读

学风。就个体而言,学风是学习者主观的精神因素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内在和外在的综合表现。它既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素养的高低、学习意志的强弱和学习志向的远近,又反映了学习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构建思维模式中的某种倾向,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预示着学习者学习探究活动的成败。就某个正常的学术领域或某个正常的学术共同体而言,学风是沟通交流的桥梁、团结协作的纽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动力。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大学教师,应有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研究精神、明确合理的治学方法,否则不仅做不好学问、做不好学者、做不好教师,还要误人子弟。因此,学风问题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是涉及科学精神、治学态度、教书育人,事关教育成败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学术规范。邓正来认为:“所谓规范化问题,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比如如何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如何建构学术研究范式,如何营造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增长传统,等等”。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研究员和景天魁研究员对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学规范化的学术建设应当包括科研和管理两个方面。在科研方面,规范化的学术建设涉及到:操作层面,要有研究者基本认同的研究方法;知识层面,要有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系统;道德层面,研究者应当具有自律精神。在科研管理方面,课题论证要符合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发表论文要有正规的审稿制度,成果评价要有科学标准等等。⑤在众多的讨论文章中,以上这两种观点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术规范涉及的具体范围,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学术规范的界定既应当包括理念和价值的层面,也应当包括程序和操作的层面。因此,所谓学术规范,可以认为是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并为学术共同体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行为模式,具体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研究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五个方面。这样的界定避免了对学术规范琐碎的现象性描述,将学术规范具体化在不同的学术研究阶段,同时便于对学术失范现象加以明确的分类。

学术腐败。学术研究中不遵守规范,产生“失范”行为,并超越了某种界限,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即可能进一步堕落为当前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重点揭露和批判的“学术腐败”。笔者认为,所谓学术腐败,是指违反了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并为绝大多数教科研人员认可的学术道德准则、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研究规范,采取一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堕落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导致当前高校学术腐败行为日益为社会所严重关注的原因,是由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探究学问的地方,大学教师学风不正引发的学术失范现象甚至学术腐败行为不仅有可能使我们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落空,学术研究丧失最宝贵的原创性,还有可能击穿社会的道德底线、导致全社会的道德“雪崩”。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或许不会马上得以表现,但却并非没有可能。

学术为何需要规范

学术腐败尤其是高校学术腐败不仅亵渎了学术尊严,玷污了学界圣洁,腐蚀了大学教师队伍,违背了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阻碍了学术发展创新和人才健康成长,更严重的是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落实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对学术发展的严重妨碍。学术活动作为知识的传承、研习、探索和应用活动,需要对于客观真理的热诚追求和忠实服膺。学术的发展,离不开那种奠立在客观性、诚实性和无私利性基础之上的高尚的学术道德,离不开追求原创性的强烈的创新动机。政治求公、经济求利、学术求真。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以“求真”作为自己主导价值的共同体,其运作秩序主要是靠学者所特有的精神气质来维持。

对于社会进步的阻碍。在每一时代,站在探求知识和真理前沿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教师的精神气质,总是起着引领时代思想的作用。特别是近代,自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中国的人文思想开始具有了它的现代形态。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以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新文化把中国的人文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具有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人文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转型期发轫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也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由于此,知识分子才得以被称为社会的精英和时代的精神脊梁。如果这些人腐败堕落,将严重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

潜移默化而又极其顽固的渗透性、蔓延性和扩散性。有人曾对中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过调查,选择了当时(1998年)社会上最有代表性的14种职业,对国内7所有代表性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城市的被调查人均将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排在职业声望排行榜的第一、二位。⑥这充分说明整个社会对知识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信任和期望。如果连为人师表的大学教师也难以抵御社会腐败的侵袭,那么,何以通过教育去教化社会?要避免或拯救学术腐败所可能或已经导致的学术发展危机、社会精神危机和人的发展危机,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抵制和反对学术腐败的任务,无论这是未雨绸缪也好,还是亡羊补牢也罢。(作者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教授)

注释

①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②③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http://www.省略,2002年4月16日。

④邓正来:“社会科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出版座谈纪要”,《东方》,1995年第2期。

⑤陆学艺,景天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⑥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博士论文查重10

专科论文查重应该是30%才算合格;硕士论文查重应该是20%才算合格;博士论文查重应该是10%才算合格;期刊论文查重应该是30%才算合格;核心期刊论文查重应该是10%才算合格。

对于大部分要求比较严格的高校来说,规定的博士论文查重率标准如下:1、博士论文查重率在5%范围内,论文即算合格并可直接提交审查;2、博士论文查重率在15%范围之内,由指导老师确定学位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根据判定结果,指导老师对博士论文作出具体的处理建议,学生修改后再重新对论文查重;3、博士论文查重率在15%~30%范围之内,由学位评估小组委员会确定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及性质,根据判定结果进行重新测试或推迟答辩的处理;4、博士论文查重率超过30%,原则上需要推迟半年或一年修改降重论文后才能进行答辩,情况严重者取消答辩资格。

发表论文的查重率是是低于百分之二十,在这个之内就是合格的,但是还是要看具体的要求。

在撰写论文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论文查重率等要求。作为一篇重大论文,每个毕业生都有很大的压力,但只有达到合格的查重率才能顺利毕业。但是,不同类型的论文都有自己的论文查重率要求,论文查重一般不能超过百分之多少?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论文查重的一般控制范围与论文类型有关,但最宽松的论文查重率上限为30%,最低查重率为5%。当然,无论什么类型的论文查重率越低越好。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论文查重一般不能超过百分之多少。 本科论文的查重率一般为20%-30%。如果高于30%,有机会在7天内降重。只有达到合格的查重率,才能申请答辩。如果查重率为50%,将被学校查重组判处抄袭,取消答辩资格。 硕士论文的查重率一般为10%-15%,15%≤ 重复率 ≤ 30%的,在导师办公室填写硕士论文查重申请表,申请修改不超过两天,考试通过后参加答辩。 博士论文的查重率在5%-10%之间。如果查重率超过20%,需要推迟半年到一年的降重申请,达到合格的查重率后才能申请答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