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字“1”的概念。例如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这样子对孩子日后数字教育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和孩子做游戏互动
游戏室孩子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赛,或者比赛捡东西的游戏等。通过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和竞争意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好处。
▋教孩子做比较
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步在幼儿教育课程中渗透。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有效的实施好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时期重要的学习内容。幼儿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结构,在数学教育中,幼儿的数学发展只是表面现象,最主要的是通过学习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数学知识是变化的,而数学思维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对他们深入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意义。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幼儿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特别是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如果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那么,就会失去数学知识对幼儿大脑、思维等各方面的开发过程,不能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培养。为此,在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将计算作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应将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积极的通过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实现变“苦学”为“乐学”,变 “低效学习”为“高效吸收”。只有这样,通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去引导孩子积极学习,在使孩子学习好知识的同时,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二、数学学习应积极发挥趣味游戏的作用
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教学中班数学——守恒教育的内容时,笔者用自制的扑克牌,通过玩“抽牌配对”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守恒的相关内容。对于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给他们的是同一花色的扑克牌,形状和颜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较规则和单一。让幼儿彼此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牌大或谁的牌小,对于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使用不同花色的扑克牌。由于这些扑克牌中花色、形状、颜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们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向的思维,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去正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牌中花色图案的数量,使每个幼儿在不同起点上都得到发展。再如,笔者设计游戏《铺路》的主要意图就在于,使幼儿在铺路的过程中,掌握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游戏《逛超市》中,幼儿通过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的途径,轻松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的数学知识。玩水、玩沙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来感知容量守恒。此外,沙子和水泥合成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抢椅子游戏,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幼儿年龄小,记忆力都不是很强,在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学习而没有实践,孩子则不会记忆太久,会很快忘记。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特别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更为明显。为此,在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的同时,教师还应极其的重视让学生的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引导孩子实践,巩固、强化所学习的知识,培养能力,让孩子明白学有学有所用。例如,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加减后,教师可模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给学生十块钱,让学生当顾客,教师当商家,出示一些布娃娃、玩具等之类的商品,标上价格,让学生用手中的钱来买东西,看看手中的钱能买到些什么,钱不够了该如何?超过了又该找回多少?等等。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进行实践体验,在强化孩子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实践能力。
当然在学习数的组成过程中,仅仅依靠正式的集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简单、耐玩,又具有数组成功能的学具,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便于幼儿选择、调换、整理、取放。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幼儿正式学习组成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索发现,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数学、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乐意与同伴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教学,幼儿的发展进行反思,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真正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同时收获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不在感觉到数学是枯燥无味,怕学数学的心理,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喜欢学科学。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1.1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1.2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发展幼儿数理逻辑智慧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儿园的数学 教育 就是利用数的这种特殊价值来促进幼儿 逻辑思维 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小学数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以前,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常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幼儿学的教学手段,虽说也强调直观形象,但幼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于是,我把传授知识和智力、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 经验 和技能。 一、提供材料,为幼儿创设尝试的环境 尝试过程就是幼儿动脑、用手做做玩玩的过程,提倡幼儿自己动手去发现,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尝试材料:在活动区中复习练习组成、加减法、各种图形、倒数绘画、比较物体的厚薄、宽窄等材料,充分让幼儿去发现操作,只是尝试教学的物质的基础,也为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奠定了基础,让幼儿在材料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探索学习。 二、激发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在教师启发下,幼儿往往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心,这时,他们就有了试一试的愿望,同时,幼儿尝试的本身也调动幼儿情绪,激发幼儿思维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使之处于积极状态,产生想学、爱学的愿望。如:在学习《二等分》中,我请幼儿将一块点心分成两份,提醒幼儿应分得一样多,他们对活动产生了兴趣,敢于尝试,积极探索,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随之潜移默化的得到了发展。 三、尝试中允许出现错误 对幼儿来说,尝试过程要比尝试所获得的结论更为重要,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同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动手尝试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机会。由于幼儿的发展不同,能力有强有弱,在尝试过程中,我们允许幼儿出现错误,并正确对待他们的错误,调动各方面因素,促使幼儿能尝试成功。如:在学习《二等分》活动中,幼儿将一块点心分成大小不等的两份,此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兔哥哥、兔弟弟,都想把大的分给对方,这样让来让去谁也不吃,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很多幼儿想出了把一块点心分成相等的两份,这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又让幼儿得到了一次品德熏陶。 幼儿学习数学依靠的是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我们不仅要用数学活动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特殊功能,还应努力挖掘数学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的一般性功能,要使数学教育真正为整体教育服务。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篇二 数学是潜在美感很强的科学,正如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说的:“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体验到美,特别是它的意念美,那将是比文学艺术更具魅力。比如我们用发现法教学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知识,用引导归纳法让学生学会引伸、广开联想。当无限美妙的结论或巧妙的解法出自学生自己的发现之时,那种乐在其中之情就随之而至了。因此发挥数学美的魅力,启迪学生去认识它,拥有它,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弊之事。只要我们在对每一性质、公式的推导而拓广、对每一道习题的求解进行探索、对每一知识系统进行归纳整理中都留心做启迪美的诱导,久而久之,数学学习也就成了乐于其事的美差了。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 一、感受简单美 数学现象和 其它 自然现象一样是纷繁复杂的,呈现在天真的孩子的眼前是杂乱无章、难以捉摸的,然而当我们引导学生从中归纳、推理、比较、概括,通过思考而求出简单明了的一条规律,或用一个概念、法则、公式清晰地表示出来,那会马上使学生产生一种简单整齐的美的情趣。 二、体验和谐美 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多拉斯指出:“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数学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表现出统一的和谐美,通过它对学生进行陶冶,有助于造就和谐美的品质。 数字的自身结构和相互关系就表现出一种和谐,如75008读作七万五千零八,而非七万五千零零八,便是求得音乐美的佐证;100-25=17+□这样的等式和1分=60秒这样的换算式,本身就给人一种对称、平衡感;1千米=1000米之类及x·y=K(一定)等比例关系,完全是合乎比例的协调与和谐;C=2Лг=Лd把几者关系统一地表现出来,有一种统一的和谐美;各种符号表格,图示线条及几何形体,除展示形象的美外,也表现出内在的均衡、匀称;法则、结语、定律除在表达上字字珠玑,不溶添减,给人以正确、规范、简洁的美感外,更有一种抽象美感。对于这些,教师心中明白,在教学形式处理上力求完美、雅观,对诱导学生向爱美的方向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数学教学让学生体验内在和谐美,主要是严谨的逻辑结构之美。教师提问、点拨做到准确、清楚,演示图解做到直观、明白,推导过程循着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到有条不紊、明晰可辨,则数学的学习几乎是一种艺术的欣赏,妙不可言。 三、领略奇异美 成功的数学教学,总是让学生不断叹服于发现的掌握科学规律的新奇中,时时领略到一种探求奥秘的愉快感。如教学加法的交换律时,教师写出两个加法算式:60+70=130,70+60=130,它们结果为什么相等呢?使学生感到惊诧,渴望探求新知。又如在教学“倒数”的概念时,教师设计了 ×( )=5×( )= ×()=1这样一道题来让学生填空,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自告奋勇迅速填写完毕,并补充说:“谁能出几道这类题,你随时出完,我 都可随时填完,不信谁来试试?”话音刚落,学生兴趣十足地出起题来,结果正如教师所说的那样。这是为什么?学生感到奇怪,这样学生就会奋起探测奥秘,在渴求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倒数”的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技能的积极,加上教师的有效启发,学生会发现数学知识的神奇的内在 联系,数学的奇异美比比皆是。 总之,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是寓乐于美的享受之中,寓乐于创造想象之中,寓乐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智育教学精辟德育培养为一体,一定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均衡 发展,成为全面展的人才。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篇三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学科的知识对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发展幼儿数理逻辑智慧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就是利用数的这种特殊价值来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小学数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 一、数学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特征的。就这两个特征而言,数学是很不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思维发展水平的一门学科。如果把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看作是单纯地教给幼儿儿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满足幼儿儿记住了一些数字,能表达某一概念涵义的词语,那么幼儿对数学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失去教数学的兴致。 儿童 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儿童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 学习态度 和学习信心。幼儿时期是培养学习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成人对数学的厌恶和学习的失败,常常是由于幼年期某个持殊的原因造成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只有当幼儿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个活动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地参加,主动地探索和自觉的学习。兴趣也是形成态度和树立信心的基础。如果幼儿在最初接触数学时就没有兴趣,学习的态度不积极,就很可能影响今后学习数的学业成绩,导致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 影响幼儿对数学兴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习内容不适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二是 教学方法 不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三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成绩的态度。 最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是那些“使幼儿跳一跳能够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数教育的活动中,当幼儿能够熟练地把一组物体按其属性分成几组以后,这时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学习活动就是比较各组物体之间的多少。让幼儿在这些组中找出物体个数最多的,或最少的。这个活动实际上是把幼儿对事物外部物征或质的思考引向对量的思考,使他们开始跨入数概念形成的历程,这是幼儿思维的一个跳跃。 幼儿在刚刚学会一种技能,或者理解一个概念后,有一种反复练习这种技能,或反复领会这个概念的强烈欲望,这时教师就为幼儿提供一组活动,以满足他们的欲望,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有一个四岁半的女孩,她对排序的小组活动,其主要原因是她有掌握排序技能,还不能理解序列中物体的传递关系,在几次尝试失败后便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时教师专门对进行了个别辅导,帮助她领会排的规则,引导她从相邻的两物体进行比较,逐步增加到在一个序列中对一组物体的比较,逐步增加到在一个序列是对一组物体的比较,帮助她排出了一个序列,使她很快领会了活动规则,理解了序列的含义。在教师走后,她复排出6次10个物体的序列,并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都积极地参加到排序的小组去活动。 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一,应选取适应幼儿的能力并具有挑战性的知识或技能;第二,要为刚学会某种技能或概念的幼儿提供充分练习或动用的机会。这种练习或动用的机会应该是同类型 经验的不同情境。例如幼儿刚刚掌握了分类的技能,就可以提供不同的实物材料,让幼儿从物体旬部特征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也可让幼儿从物体的内部属性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利于幼儿类概念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类概念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也有影响。最能旨起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是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方法。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幼儿思维形象性的特点,而忽视幼儿解决抽象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直觉形动生性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般多采用讲解、演示的方法,很少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这样常常使幼儿在不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了一些数学语言或概念,这种没有理解内涵的语言、概念就成为枯燥的记忆符号而使幼儿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来自现实世界的抽象,它的许多概念及其属性都可以转化成具体的事物,成为幼儿可以操作的材料。幼儿在感知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再进行概念属性的抽象。这样获得的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能理解的,是有意义的,也是有趣的。例如10以内的自然数列可以通过以“1”为等差,递增到10的摆放纽扣来感知。 教师对幼儿数学成绩的态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不亚于内容和方法不当的不利影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一位老教师回忆她小时候学习数学的情景,在入小学前她已跟着爸爸学会了四则运算,也很喜欢数学。入学时一下就跳到三年级学习。在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除法运算题要学生上黑板演算,在别人都不愿意上去的情况下,她上去用小除法算出来了。可是,教师要求用大出发解题,并对他的解答做了否定说:“这么笨,连大除法都不知道”,教师的这种态度极大的损害了老教师幼年喜欢数学的热情。从此他对数学“告别”了,一上数学课就想逃课。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管幼儿解答数学问题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不应给予否定的态度,鼓励幼儿不断探索,直到取得正确答案为止,在幼儿时期保护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对数学的积、好奇的态度比使幼儿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研究表明孩子对于数学的态度和兴趣在十一岁以前是至关重要的。说“我不喜欢数学”对成年人,通常都是在这个年龄时期就形成了这个看法,如果一个人不喜欢某件事物 ,他就会避开它,甚至于会害怕它。这就是形成了心理上的“阻滞”。孩子们对数学形成“阻滞”的事很常见,因此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一但幼儿接触到数学,教师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积极、好奇的态度,为他们日后进一步接受数学教育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幼儿可接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确定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一个标准就是有关数学知识的结构要与幼儿智慧发展的运算结构相互适应,同时能够引导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数学教育可确定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 集合和对应 集合和对应是险地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他们对数学和逻辑的概念形成起着基础概念的作用,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用实物进行操作和运算,这正适合幼儿认识发展的水平。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图示法能直观的表示一个集合。这种方法在幼儿数学教育中使用教多。 一一对应是幼儿不用计数而能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逻辑方法,它是形成等数性观念的必备技能,并被运用在计数活动中。因此幼儿掌握一一对应关系是其数概念形成的基础条件。 (二) 数、技术和数的运算 幼儿认识10以内的自然数和0,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掌握计数技能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使幼儿在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同时获得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 量与计量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开始和各种计量打交道。如:物体的大小,走路的快慢,物体的距离等等。幼儿学习比较各种量可以正确的认识周围事物,促进思维的发展。 让幼儿学习对各种量的比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序的概念。例如:比较一组棍子的长度,把它们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起来。通常排序列比较事物的量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量相对性,幼儿学习计量通常采用计量的方法,不使用通用的标准计量单位,而是利用各种自然物作记量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容积。幼儿学习计量的意义在于运用数概念,体验把整体分解成部分,和部分与部分置换的预算结构,从而建立测量单位体系的观念,为日学习计量做好心里准备。 (四)空间与几何形体 让幼儿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有助于培养幼儿具体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出来让幼儿知道这些几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以外,重点是帮助幼儿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的,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邻近、次序、分离、包围等空间关系。理解和掌握这些空间关系是进行空间直觉思维的基础,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在让幼儿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可以结合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帮助幼儿从关系入手来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上述这些内容只要我们采用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活动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幼儿理解它们,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发展。 看过"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 浅谈幼儿园数学相关论文 2.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3. 浅谈幼儿园教育论文 4. 浅谈幼儿教育相关论文
幼儿数学教育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功利主义已经占据了幼儿教育的原始净地,对幼儿教育的人文化显得日益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条例中(以下简称《纲要》)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研究。一、游戏的定义以及功能教育学、心理学界对幼儿游戏经过大量研究,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找出了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幼儿身心的飞速发展和幼儿的心理特点,需要参与真正的实践活动与幼儿本身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从而认定: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对生长过程的一种适应,幼儿的所有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发生完成的。二、在游戏中建构学前班数学教育原因各学界之所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口号,是因为幼儿的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通过反思来建构;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正好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特点。而游戏恰好也是生活化的、假想的、又是依托于生活,模拟情景再现生活的,使数学教育生活化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助于幼儿学习有活力的数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学前班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我们做教师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三、如何在游戏中建构学前班数学教育(1)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游戏来建构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建构,也并不是某一内容可以通过任何游戏来建构。在游戏中建构学前的数学教育我们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在游戏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适合我们建构的数学内容一般为:数的集合、分类排序、几何形体、加减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中,常常涉及到的游戏有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另外娱乐游戏常常在数学教育中不单独出现,而是渗透于数学课堂之中。结构游戏是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几人玩的游戏,着重是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把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在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促进了幼儿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在玩"开商店"的游戏中,商品的买卖交换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加减运算能力。"娃娃家游戏"中布置娃娃家家具,帮助幼儿运用了分类的能力。智力游戏以发展幼儿的智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的。常见的游戏有:接龙游戏、拼图游戏等。娱乐游戏因其简单、易行、有趣的特点,常被教师在正规课堂渗透使用,被用巩固加强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可以通过认识动物来复习序数。老师分别出示各种动物玩具,让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要求幼儿按老师说的顺序将动物排好队,如:老师说"猴子第一,小鸟第二……大象排最后。"此游戏还可改变顺序、反复进行。(2)创设环境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皮亚杰强调:"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他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 。因此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自己的动作发现和能动地建立关系。所以操作实物对儿童学习数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我们成人仅仅需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从游戏中学到东西。如:数字6的组成我们可以将活动设计成一个商店,商店里全都是六元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六元钱,面值分别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然后去要求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购买时必须是两样东西合起来是六元。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幼儿在这种模拟的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不仅熟练的掌握了六的组成,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技能。(3)精心设置游戏中的教具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而精致的教具是最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工具。幼儿对所体验过的事物直接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引起一些相应的行动和活动,为游戏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游戏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对教具的设置加以重视。教具应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吸引力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能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喜悦的情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4)发挥教师的作用1.改变传统的观念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且心情愉快、朝气蓬勃。通过玩游戏他们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巧妙设计、有效地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注意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充分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的良师也是幼儿的益友。在游戏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而不仅仅是旁边的观望者。同时教师要懂得我们的教学任务不再仅仅是教幼儿学会具体的东西,而是要理解幼儿的思维、研究幼儿的学习、教幼儿如何学习、如何解决身边的种种问题等,为他们以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做好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会提出许多让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善于回答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此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要有耐心地对每一个幼儿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同时还应该花费精力、察言观色、深入幼儿生活、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然后再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适宜发展的操作环境;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面向全体、照顾到个别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给予幼儿明确的操作目的和时间,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要恰到好处的提问、提示;当幼儿出现错误时,要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错误,并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做游戏,教师不但给幼儿许多机会用语言来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1)游戏的选择幼儿的数学教育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所以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样的游戏适合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因为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在,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数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这样的方法论才是科学的方法论。(2)游戏的长短根据皮亚杰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控制授课时间,并且把有效的内容让幼儿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最终目标。(3)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数学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着科学的教育原则,为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将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的人文化,有利于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无味、沟通。不仅让幼儿喜欢上数学课,而且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幼儿的逻辑思维都是以具体的、形象的为主要形式,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只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知识。那么,在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时有哪些方法能使幼儿既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的智力又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呢?一、故事情境导入法故事情境导入法就是把一个活动主题编成一个故事向幼儿进行引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你的活动主题编在一个故事里,引导幼儿,幼儿的兴趣会更浓,更易接受。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更进一步地培养了幼儿对一个故事的理解能力。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班数学活动《给图形宝宝分类》的时候,我就把这节活动编在一个故事里,小熊伯伯开了一间超市,里面买了很多饼干,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都想去买饼干,可是,小熊伯伯有要求:什么样形状的盒子里面就只能放什么样形状的饼干。本来很枯燥的一个活动,因为有了这个故事的导入,幼儿一下兴趣就来了,他们都想买小熊伯伯的饼干,就积极动脑筋的来想给每个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故事情境导入法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在这个方法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当节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听了一个动听的故事,真是一举夺得。二、操作法操作活动是幼儿形成数概念和掌握数学技能的基本方法。每位幼儿都要有一套小教具,如雪花积木、小木棒、点子卡、数字卡等,教师利用教具,组织全体幼儿根据内容进行活动。我个人认为操作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研究证明,幼儿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及形成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形成的。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采用多种操作方法,不断提要求,要人人动手,手脑并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形成》时,如果教师干巴巴的给幼儿讲1个填上1个是2个,幼儿听着就很厌烦,但是,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了雪花积木,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幼儿兴趣就很浓厚,而且效果非常好,在操作过程中,就掌握了1个填上1个是几个,很快就掌握了10以内数的形成。三、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最自然的形式。数学游戏内容要符合数、形基本知识和运算能力的训练,游戏的动作要符合幼儿学习数的特点,如运用多种感官看看、听听、摸摸、跳跳等动作来掌握数学知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方式。而且《新纲要》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我们的游戏法是多么重要。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班数学活动《相邻数》时,我们就可以和幼儿来玩《小鸡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1到5的数的字卡片,然后带上小鸡的头饰,念儿歌:“小小鸡,叽叽叽,4的朋友请上来”。拿到数字卡片3和5的幼儿上来和小鸡握握手,并讲:“我是3,3是4的好朋友。”“我是5,5是4的好朋友。”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就掌握了4的相邻数这个数学知识。四、演示法演示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最直观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教具对幼儿进行操作、演示,使幼儿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在平时的演示操作活动中,配上优美、动听的语言讲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教学大班数学活动《2、3的组成》时,对幼儿首先进行实物演示,我先出示2只茶杯,要放在2只盘子里,怎样放?左边盘里放1只,右边盘里放几只呢?老师有3朵花,要插在2个里,如果左边花瓶里插2朵,右边花瓶里插几朵?通过实物的演示操作,幼儿理解了一个整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整数。我们在使用演示法时,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幼儿观察什么,比较什么,以及思考什么,都要提得很明确才行。在演示时,使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使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每一个动作,充分发挥演示的作用,从而使幼儿学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就这样,我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游戏,在游戏中操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还有许多的教学方法,比如比较法、类推法等等。我们在开展活动时,需要遵循的是幼儿的思维特点,又要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儿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演示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直接演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演示,把数或形等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使幼儿通过直观的手法而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演示法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演示法师和各年龄段的幼儿。平时我们在使用演示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说明,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等等。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二等分”中,我们引导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时,我们可以拿一张正方形的纸进行演示,先把纸对边折,等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我们可以边等分边引导幼儿观察我们是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比较分成的两个长方形是不是完全相等。然后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向幼儿演示长方形、圆形以及其他线图形等分的过程,最后使幼儿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及思考,知道二等分的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就是二等分。
幼儿数学教育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功利主义已经占据了幼儿教育的原始净地,对幼儿教育的人文化显得日益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条例中(以下简称《纲要》)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研究。一、游戏的定义以及功能教育学、心理学界对幼儿游戏经过大量研究,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找出了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幼儿身心的飞速发展和幼儿的心理特点,需要参与真正的实践活动与幼儿本身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从而认定: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对生长过程的一种适应,幼儿的所有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发生完成的。二、在游戏中建构学前班数学教育原因各学界之所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口号,是因为幼儿的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通过反思来建构;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正好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特点。而游戏恰好也是生活化的、假想的、又是依托于生活,模拟情景再现生活的,使数学教育生活化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助于幼儿学习有活力的数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学前班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我们做教师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三、如何在游戏中建构学前班数学教育(1)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游戏来建构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建构,也并不是某一内容可以通过任何游戏来建构。在游戏中建构学前的数学教育我们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在游戏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适合我们建构的数学内容一般为:数的集合、分类排序、几何形体、加减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中,常常涉及到的游戏有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另外娱乐游戏常常在数学教育中不单独出现,而是渗透于数学课堂之中。结构游戏是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几人玩的游戏,着重是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把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在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促进了幼儿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在玩"开商店"的游戏中,商品的买卖交换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加减运算能力。"娃娃家游戏"中布置娃娃家家具,帮助幼儿运用了分类的能力。智力游戏以发展幼儿的智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的。常见的游戏有:接龙游戏、拼图游戏等。娱乐游戏因其简单、易行、有趣的特点,常被教师在正规课堂渗透使用,被用巩固加强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可以通过认识动物来复习序数。老师分别出示各种动物玩具,让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要求幼儿按老师说的顺序将动物排好队,如:老师说"猴子第一,小鸟第二……大象排最后。"此游戏还可改变顺序、反复进行。(2)创设环境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皮亚杰强调:"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他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 。因此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自己的动作发现和能动地建立关系。所以操作实物对儿童学习数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我们成人仅仅需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从游戏中学到东西。如:数字6的组成我们可以将活动设计成一个商店,商店里全都是六元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六元钱,面值分别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然后去要求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购买时必须是两样东西合起来是六元。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幼儿在这种模拟的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不仅熟练的掌握了六的组成,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技能。(3)精心设置游戏中的教具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而精致的教具是最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工具。幼儿对所体验过的事物直接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引起一些相应的行动和活动,为游戏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游戏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对教具的设置加以重视。教具应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吸引力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能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喜悦的情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4)发挥教师的作用1.改变传统的观念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且心情愉快、朝气蓬勃。通过玩游戏他们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巧妙设计、有效地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注意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充分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的良师也是幼儿的益友。在游戏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而不仅仅是旁边的观望者。同时教师要懂得我们的教学任务不再仅仅是教幼儿学会具体的东西,而是要理解幼儿的思维、研究幼儿的学习、教幼儿如何学习、如何解决身边的种种问题等,为他们以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做好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会提出许多让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善于回答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此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要有耐心地对每一个幼儿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同时还应该花费精力、察言观色、深入幼儿生活、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然后再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适宜发展的操作环境;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面向全体、照顾到个别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给予幼儿明确的操作目的和时间,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要恰到好处的提问、提示;当幼儿出现错误时,要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错误,并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做游戏,教师不但给幼儿许多机会用语言来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1)游戏的选择幼儿的数学教育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所以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样的游戏适合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因为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在,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数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这样的方法论才是科学的方法论。(2)游戏的长短根据皮亚杰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控制授课时间,并且把有效的内容让幼儿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最终目标。(3)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数学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着科学的教育原则,为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将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的人文化,有利于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无味、沟通。不仅让幼儿喜欢上数学课,而且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1.1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1.2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儿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演示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直接演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演示,把数或形等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使幼儿通过直观的手法而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演示法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演示法师和各年龄段的幼儿。平时我们在使用演示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说明,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等等。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二等分”中,我们引导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时,我们可以拿一张正方形的纸进行演示,先把纸对边折,等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我们可以边等分边引导幼儿观察我们是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比较分成的两个长方形是不是完全相等。然后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向幼儿演示长方形、圆形以及其他线图形等分的过程,最后使幼儿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及思考,知道二等分的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就是二等分。
有4个策略,第一选择趣味性题材的折纸,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出发,他们会更喜欢,第二,注意方法的教学,不要态度强硬,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第三,运用多种方法给孩子不要太单调,第四就是注意鼓励,可以把好的作品拿上来奖励,这样会激励其他的孩子好好做。
在 折纸 过程中,孩子们手脑并用,观察、想象、概括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折纸关于兔子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用正方形纸对角折叠的 方法 折成兔子。
2、要求幼儿用笔添画些与主题有关的辅助物。
3培养幼儿相互配合集体合作完成作业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组深色彩纸一大张,正方形纸若干,油画棒、大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 谜语 ,小朋友猜一猜,“红眼睛,白毛毛,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爱吃萝卜和青草。”是什么?
(出示范例)老师画了一个养兔场,在场里有许多小兔。看,这些小兔有的在赛跑,有的在交谈,还有的在吃萝卜,小兔们玩得可高兴啦。老师给每一组小朋友也准备了一张大的颜色纸,是做养兔场用的,正方形纸是做小兔用的,等小朋友把小兔全部做好后,贴在大张的纸上,便做成一个养兔场了。
二、讲解示范。
教师边示范边说: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折,注意老师怎么折,你们也怎么折。
① 将正方形纸角对角折出对角线。②分别将两边向中心线折。③将小的三角形先向上折,然后由二分之一处再向下折。④将两边对折起来。⑤在尖头的中缝用手撕开一条缝。⑥把撕开的地方分别向上折,再用笔画上眼睛。把折好的小兔涂上浆糊粘贴在深色纸上。大家想一想:小兔在什么地方?小兔有什么朋友呀?小兔喜欢吃些什么?想好了再画。
三、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折叠整齐,撕对角线时不宜过长,耳朵向上翻时应注意和尾巴在一个水平上。提醒幼儿添画些有关的物体。
四、讲评:
比一比哪一组的养兔场办得最好,表扬折叠整齐、画面丰富的小组。
活动目标:
1、学会认真观察图片,能按画面提示讲述小兔折纸帮助他人的 故事 。
2、通过角色转换,在情境中尝试按原故事发展的线索创编故事内容并大胆讲述。
3、体验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小兔教棒”一根、讲述图片四张、故事名字卡片“小兔折纸”。(图片按照左一、中二、右一的位置张贴在黑板上,并用白纸遮盖住。)
2、幼儿自主讲述的背景快乐音乐。(在电脑里搜索)
3、幼儿人手一个储物袋,内有:一个小兔头箍、一张讲述小图片、三张方形彩色纸。(储物袋挂在幼儿椅子的角上)
4、栏杆背景四个:取教室内角色游戏使用的隔断栏杆四个,并在栏杆上贴上各种动物或人物的小图片。
5、彩色爱心卡人手一张、彩笔人手一支、纸飞机人手一架。
活动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起主题。
1、教师(出示一张彩色纸):小朋友,你们会折纸吗?(会)如果你有一张纸,你会折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小兔教棒)教师:看来,折纸是一件让人开心又聪明的事。怪不得前几天,有一只小兔也高高兴兴地跑来告诉我,说它会折纸啦!那小兔会折什么呢?请大家来看一幅图画。
二、观察图一,在猜测、讲述、创编、角色互动中理解画面内容并尝试完整讲述。
1、小兔用纸折了什么?折好以后又是怎么做的?
2、小鸟不是有翅膀会飞吗?为什么还要坐在小兔折的纸飞机上呢?难道是小鸟……
(幼儿采用句式:“我想小鸟可能是……”来大胆讲述)
兔子是小孩子最爱的小动 ,图中的小兔子耳朵都竖起来了,是不是特别可爱呢。小朋友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这只兔子是怎么折的。下面就跟我一起去看看下竖起耳朵的小兔子的手工折纸图吧。
工具/原料:
折纸、笔。
方法/步骤:
1、将正方形纸对边对角分别进行对折,然后打开,沿中心对折线乡里折,如图
2、将一面的三角形两角向中心线折,如图
3、再将折好的两个小三角形的角如图对折
4、折好后,将可再折叠的那一面进行这三角形,然后塞进去,这一步是为了让兔子不容易散开
5、翻一面,如图,把三角形折叠至中线两边对称,
6、再将多出的部分向回折叠,变成下图
7、我们可以看见有中间有一条折痕,再将两边向折痕折叠对齐,转一个方向就如图一,画上眼睛,对着兔嘴吹气就和图二一样了!!!
注意事项:
是不是很简单?看清楚,慢慢来。
在折纸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准备不同颜色的折纸,色彩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会变得特别聪明,而且应该根据一些视频,让孩子独立的去折纸,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变得特别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