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一直以来,南京林业大学秉承“诚朴雄伟,树木树人”校训精神,弘扬“团结、朴实、勤奋、进取”优良校风,以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为宏伟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步履不停,躬耕不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1个学院(部)。,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ESI全球机构学科排名前1%,林业工程1个国家一流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含培育),6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含培育)。 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两个“A+”(林业工程、林学)、一个“A-”(风景园林学)的好成绩,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设置并招生的本科专业有7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3门,省级助力乡村振兴在线开放课程39门,江苏省高校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首批江苏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3个。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首批江苏省虚拟教研室1个。自199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2项。2010年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国赛金奖5项,银奖2项,铜奖8项。曾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高校集体奖”“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7500余人。,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2余人,博士生导师263人,具有高级职称954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及特聘国内外院士9名,其他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部级教学名师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421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5个。,学校充分发挥林科优势,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创新链,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级工程中心、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产化学与材料省部共建国际创新高地、南方现代林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桂花种质资源库等10余个国家层级创新平台,获批江苏省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特种经济树种培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观赏主题木本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果树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林业遗产与森林环境史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合作研究基地等50余个省部级创新平台,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等60余个校级研究机构。“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主持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0多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项,国家社科基金23项;授权发明专利1211件,审定省级良种42个,制/修订国家标准33项。多年来,学校380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5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学校主办公开发行学术刊物《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林业工程学报》和《室内设计与装修》,以及《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JB&B)英文刊。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林业工程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和SCD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SCD核心期刊,《室内设计与装修》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17-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来源刊)”,JB&B英文刊被多个国际数据库收录。,学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要求,积极开展政策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服务,截止目前,智库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4份、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份、获中办国办及省部级政策采纳、采用8份;承担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项、国家高端智库课题1项、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1项;调研报告在权威智库刊物刊发十余篇;研究成果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发展研究奖一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组织编写出版并发布我国首部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年)》。生态林业蓝皮书的发布,填补了我国生态林业发展评估方法的空白,建立了生态林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为生态林业政策制定、学术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开放办学与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师资培养和人才交流合作关系。截止目前,我校长期聘用的境外专家共64位,每年约200名教师赴境外进行交流,约300位外籍专家来校进行交流访问、科研合作、讲座讲学。2020年,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计划”一项;同年,我校被授予了一定的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成为江苏省首批获得外事独立自主审批权的地方高校之一。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多模式、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项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与世界名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大学)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联合开展长短期学分互认访学项目,每年派出数百名学生出国实施国际化培养。学校积极拓展海外留学生生源,每年接收7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或交流访问。,学校占地面积11158.1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实习林场占地4876亩,淮安校区占地1327亩(目前建成使用校园500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662亩(白马新校区占地2007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36.15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3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238多万册,电子图书430多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
南京林业大学拥有园林、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等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品牌)、林产化工(品牌)、园林、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林产化工(特色)、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特色)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江苏重点建设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林业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林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植物学,森林工程,森林保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家具设计与工程 2、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 南京林业大学有林业工程等1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现有本科专业72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
以下是相关的期刊名称:希望能够帮到你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 土壤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水土保持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中、英文版)中国粮油学报 作物学报 茶叶科学核农学报 棉花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 昆虫学报(中、英文版)植物病理学报 植物保护学报 菌物系统(真菌学报)昆虫分类学报 园艺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果树学报(原名:果树科学) 林业科学 水产学报中国兽医学报 蚕业科学 自然资源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中、英文版)(S)农药学学报(S) 中国畜牧杂志(C) 中国食品学报中国生物防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动物营养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是西南林学院主办的林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以下方面的文章:
1、林学基础理论经、森林培育学与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森林生态与自然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木材料工业与装饰工程、林产化学与工业、林业机械与土木工程、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林业经济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
2、刊登数、理、化等基础科学在上述专业方面的应用研究报告;
3、刊登国内外有关林业、森林工业各主要学科的研究进展、科研成果或学术探讨等文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创新发行方式,增强展示林业科技成果的窗口意识,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立足服务于西南林业的发展,及时捕捉、传播林业科学技术的新动态、新进展,推广交流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在推动西南林业科研、教学和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因子不断提高,2017年影响因子位居云南省高校学报前列。
刊名: 森林工程 Forest Engineering主办: 东北林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005XCN: 23-1388/S邮发代号:14-170复合影响因子:0.684综合影响因子:0.45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森林工程曾用刊名:森林采运科学创刊时间:1985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目前就是普通期刊,应该就是几百元吧!
1200~1500吧 这种B类的期刊不会太贵,东北林业大学学报也不过如此
学校隶属关系: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电话:(院办)、5896271(资环系)
学校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建干路12号传真:
邮政编码:541004网址:http://
桂林工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为一所单科性地质专科学校,从创建到1977年,一直从事地质专科教学。197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成为以地学本科教学为主的工科院校。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1983年开始,学院的办学方向开始转变,学院进入了漫长的转型期。1994年,学院更名为桂林工学院,标志着学院向多科性本科学校发展。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学院学科门类已涵盖理、工、文、管、艺5大类,14个二级类,36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专业。地质类专业在全院学科中所占比例已大大缩小。
一、专业设置
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首饰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近1200人;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地球化学、市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8个硕士点,硕士研究生74名;与中南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桂林工学院地质类专业全部在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内。该系成立于1997年。全系现有86名教职工,其中教授(研究员)18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30名。现有地质类专业教师30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15人,博士9人,师生比远高于其他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38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6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3人。每年各教研室根据计划安排教师攻读学位或在国内外进修,已有3名教师从国外学成归来。
阮百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副院长,是广西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和科技开发项目,在《中国科学》、《物理探查》、《科学通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广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罗先熔教授:现任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所长,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电化学勘查研究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20余项地质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广西优秀专家荣誉称号。目前正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西部荒漠戈壁区大型铜镍金矿勘查评价技术及综合示范研究”。
冯佐海教授,现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花岗岩体构造、成矿构造解析和环境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参加过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973”规划)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目前正主持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吴虹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遥感/GIS课题同行评议专家。曾作为访问学者两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开展中德科研合作,在德国出版遥感/GIS专著一部,主攻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遥感、GIS与动力学模型、综合地学信息可视化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
钱建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研项目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控矿构造、构造地化与动力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方面科研成果较为突出,曾获第三届全国构造地化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地洼学说二等奖。
张良钜教授,现为桂林工学院珠宝教育与检测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矿物、宝石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宝石矿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或负责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5项,合编专著一部、在矿物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为:矿物晶体化学、宝石矿物的研究与开发等。
张桂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金矿床的控矿规律及GIS的应用研究,曾多次赴英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工作。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5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
张小路研究员,主要从事使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隐伏矿床找矿预测研究工作,和工程物探勘查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过国家“九五”科研攻关项目、国家新疆三0五项目、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子课题研究等。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喻亨祥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岗岩地质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中澳国际合作研究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人才培养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研究生8人。全系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生5名,在校硕士研究生54名(不含研究生班),本科生1090人,高职生35名,函授生300余名。
在一大批教授、博士的带动下,在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下,资环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近年来,共获得包括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摸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励近20项,毕业生考研氛围浓厚,连年研究生考取率在15%左右。
由于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三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85%以上,今年更是达到了96%。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连年一次就业率100%。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资环系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7个教研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两个中心实验室,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高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宝玉石测试鉴定中心等科研及科技开发机构。
虽然经过转型,地质类专业已被大大压缩,但它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其中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3个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
与招生相比,这些年地质类专业的分配形势越来越好。2001年我院地学类专业毕业生80人,而社会需求为400余人,供需比为1∶5,2002年毕业生73人,社会需求为450余人,供需比为1∶6;2003年毕业生为80人,需求量640人,供需比为1∶8。地质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为100%,说明社会对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保持旺盛。
广西是沿海、沿边的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矿产、旅游、水能等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虽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国内发达省区,但也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进步提供了机遇。经过近50年的发展,桂林工学院已形成以工为主、文理经管等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包括地矿类及相关的材料类、测绘类、环境类等许多专业都是广西独一无二或具有一定优势的,其中一些还被列为广西重点专业或精品专业。
五、学科建设
1.资源勘查工程
本学科是我院最早建立的学科,也是地矿类学科群中的主干学科。1995年被广西第一批列为区级重点学科。在“六五”直至“九五”期间的20年中,承担了广西和全国乃至中外合作的各类研究课题。获得过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奖项。在有色多金属大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华南隐伏矿床的综合预测理论与找矿方法、花岗岩体构造侵位机制与岩浆动力学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学、区域构造与成矿构造、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地球化学等领域已经形成特色与优势,处于国内先进乃至部分国内领先水平。本重点学科现有一个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点(资源勘查工程),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并挂靠在中南大学内招收博士生(矿产普查与勘探)。
资源勘查工程学科建设的整体目标是:以广西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查、评价和开发为立足点,参与国内重要成矿区带的科研竞争,跟踪国际先进的成矿理论与预测技术,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整体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能对广西地质和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开发起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测试,科技咨询与成果转让的基地。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成矿规律与隐伏矿床预测、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花岗岩构造与成矿动力学、现代构造解析与成矿构造、成矿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
2.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科是在地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宽厚的多学科支撑体系。1993年,在地球化学勘探基础上,设置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0年通过多学科横向联合申报,成为广西第一批成功申报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点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来,在广西从事水环境防治、水资源保护规划、设计以及环境地质项目6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广西科技厅、教育厅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地方政府项目25项,应用研究项目22项,总科研经费836万,40%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发表学术论文208篇(其中学术会议56篇),出版专著6部,省部级获奖项目21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25项,使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在我国和广西区内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
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多学科横向联合,大力发展以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地质、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几个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形成具有与我国国情尤其是广西地方特色相适应的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与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领域达到广西领先、总体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合理梯队结构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以及环境地质。
3.勘查技术与工程
该学科是桂林工学院最早建立的重点学科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主要对象是水土、矿产等资源及相关的地质地理环境。它涵盖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勘查工程等学科及相关专业。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原地矿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指令和专项基金项目11项,国家攻关项目7项,其他科研项目60项。总项目数86项,总经费720万元,人均项目数2.3项(含交叉参加数)。共获省部级各类成果奖20项(含优秀论文奖11项)。
勘查技术与工程发展整体目标是:以广西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为主要依托背景,重视占广西国土面积 41%的岩溶区,以资源、环境为纲,以地球系统学科和系统方法为经,以“地质—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为纬,建成一个在矿产资源及水资源勘查、基础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能适应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跟踪学科前沿,达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水平,并对广西的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起带动和辐射作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区)级重点学科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中国西部(重点在广西)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推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广西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已初步形成学科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程。
六、实验室建设
目前,资环系共有实验室20个,主要有矿物岩石实验室、宝石实验室、普通地质实验室、地学数据采集与处理模拟实验室等。专职实验人员12 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 人,实验师、工程师4人。共有实验用房约2000 m2。有实验仪器设备479 台(件),总值达434万元。其中超过5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3台套,比较大型的仪器设备有: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紫外光分析仪(美国)。
七、科学研究
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发扬地质、物探、化探、水文、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地物化综合找矿、地质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中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部分达国际水平的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优秀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励数十项,近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
全系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合同经费8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23项,横向项目90项。
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方向有:
1)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首任所长是国际知名地质学家、宝石(观赏石)学家、博士生导师袁奎荣教授。现任所长罗先熔教授。本研究所是全国地质系统第一个从事花岗岩与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专业研究单位,现拥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7人。该所通过18年的实践所提出的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理论和方法,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两次举办全国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的学术讨论会,3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与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的10所著名大学交流密切,为促进国际间的地学交流和提高我国学术地位做了开拓性工作。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涂光炽教授、徐克勤教授、陈国达教授及南京大学王德滋教授等,都对研究所有较高评价。
2)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成立于1994年3月,中心现有人员工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中心拥有加拿大EKKO-100A地质雷达,EM-57(C)瞬变电磁仪,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等先进设备,可以承接工程地基勘查、桩基检测、管线探测及漏水调查、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项目。多年来承担了许多这方面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高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注册资金为人民币捌拾柒万元。主要从事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及中央空调清洗工程等项目。同时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1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目前主要承担科技项目有: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项;广西科技厅项目6项;广西教育厅项目2项。
4)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11月,主要利用当前最先进的各种空间分辨率尺度的商业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地质填图、矿山矿产资源乱采乱挖调查、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农作物长势与病虫害监测、植被覆盖调查、森林火灾监测与损失评估、水灾监测与损失评估、城市区域地理构成现状调查、城市区域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大型工程选址、海岸及近海生态环境监测与调查等遥感应用技术服务。
5)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7月,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已经拥有国家环境工程水污染专项设计乙级资质书,能够承担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并开展环境技术领域的各种工程咨询和技术服务。多年来,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浓度味精有机废水处理新工艺获得了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对外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目前,与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学术交流及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学院有30多人分别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国家学习或进修。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国明多萨克斯大学每年相互交换留学生。1995年起学院与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联合办学,并在我院设立FGA教育培训中心和国际珠宝鉴定师资格考核考点。由我院负责教育培训的学员考试通过率连续 5年为100%,为世界宝石教育培训通过率之最,受到国际珠宝界的高度评价。
九、出版物
《桂林工学院学报》是CA收录期刊,BIG固定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989、1995、1999连续三届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
(撰稿:王殿华)
第四编 自然科学(十一)N/Q,T/Y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E 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 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高技术通讯 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中国科学.G 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 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科技通报 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以上都是2008 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森林工程》期刊是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中的非生物工程,是融学术、技术、知识、信息于一炉,主要反映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森工产品加工与利用、森工企业管理、森工技术、森林工程机械设备、森工土木建筑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动态、林业建设方针政策、生产管理与技术经验、学术研究、技术革新与技术引进等内容。 也适当反映国外的成熟经验,它是我国当前唯一联系国内外广大森林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期刊。期刊信息期刊名称:森林工程曾用刊名:森林采运科学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周期周期:双月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001-005X国内刊号:23-1388/S邮发代号:14-170创刊时间:1985年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源期刊(2013)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
中文呢核心 北大核心 SCI、SSCI、CSSCI 南大核心 ISSCI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已出了八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第七版(2014年版),第八版(2017年版)于201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
以下是第八版要目总览
1: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2:B(除B9、B84).哲学(除心理学)
3:B84.心理学
4:B9 宗教
5:C8.统计学
6:C91.社会学
7:C92.人口学
8:C93.管理学
9:C96.人才学
10:C95 民族学
11:D1,D3,D5,D7,D8.国际政治
12:D0,D2,D4,D6(除D035.3,D631),A.中国政治(除公安工作)
13:D9 法律
14:F.综合性经济科学
15:F1(除F12).世界经济
16:F0,F12,F2(除F23,F27).经济学,中国经济,经济管理(除会计,企业经济)
17:F23(除F239).会计(除审计)
18:F239.审计
19:F3.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20:F4/F6(含F27,除F59)工业经济/邮电通信经济(含企业经济,除旅游经济)
21:F59.旅游经济
22:F7 贸易经济
23:F81 财政
24: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25:G0/G21.文化理论/新闻事业
26:G22.广播、电视事业
27:G23.出版事业
28:G25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29:G26 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
30:G27 档案学
31:G3 科学、科学研究
32:G40/G57,G65.教育学/教育事业,师范教育、教师教育
33:G6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34:G62/G6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各科教育)
35:G623.1,G633.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政治)
36:G623.2,G633.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语文)
37:G623.41,G633.51.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历史)
38:G623.45,G633.55.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地理)
39:G623.5,G633.6.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学)
等……~
比如现代园艺 中国园林是核心级的 相关、相似、能征收给类文章的期刊
SCI 核版(印刷版网络版)SCIE扩展版(没印刷版)核版比较难发SCIE发点
《林业科学》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林业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几十年来,以刊登代表我国林业科学研究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己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配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林业中心工作,刊载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林业学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专业面广,学术水平高,审稿客观公正,讲求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的特点,在刊登论文的同时,积极评述学术动向,开展学术讨论。
《世界林业研究》是一本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的宗旨是为林业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全国各林业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各高等林业院校的师生以及各林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国内外林业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
《林业经济》创刊36年来一直是刊发国家林业高层重要理论文章和刊登林业经济学术文章的权威窗口,并以较高的理论水准和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深得读者好评。《林业经济》力求承担起政策宣传、舆论导向、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学科建设、专业交流的重任。其宗旨是:探讨林业发展规律,跟踪林业改革热点,反映高层决策动向,交流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
《中国园林》本刊集学术性、综合性、权威性于一体,主要刊登风景园林学科及交叉学科首次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优秀设计案例及创新设计作品,以及最新行业信息、动态等。本刊提供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也是中国与世界风景园林行业交流的窗口;是科研人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大专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师生,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风景园林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理想读物。获奖情况: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会刊,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园林》本刊集学术性、综合性、权威性于一体,主要刊登风景园...
2.河北林果研究
《河北林果研究》主要刊登林业、果树园艺、园林、蚕桑、林业经济管理等专业及有关基础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简报、专题综述等。读者对象是林业、果树、园林、蚕桑等专业及生物、环境等学科的科研、规划设...
3.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学术期刊,综合因子为:0.453,是省级期刊。西南林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森林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及林产化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
3.林业科技开发
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综合因子为:0.430,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林业科技开发主要报道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园林绿化以及木竹材加工、人造板制造方面的最新成果与经验。
4.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土壤与肥料、烟草科学、园艺园林、生物学、植物保护、茶学、微生物、农业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食品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研产亮点、学者风...
5.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林业基础理论、林木育种造林、森林培育与经营、森林资源及其保护、水土保持、防风治沙、园林绿化、森林旅游、经济林栽培、林产化学、林业机械、木林学及木材加工、林业经济及管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