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新《会计法》颁布实施以来,财政部加大了会计改革的步伐和力度,适时出台了《会计制度》,并对《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进行实质性修订。这些重大举措,尤其是“八项减值准备”政策,对于抑制盈余操纵等会计造假极具震撼力和威慑力,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收益和资产的报告质量)和财务报告透明度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然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因为颁布几个制度和准则而骤然跃升。公司治理结构和注册会计师聘任等制度安排方面的缺陷、造假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剥离与摸拟等“会计创新”、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的滥用,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会计与实务的角度对这些进行剖析和探讨,并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继琼民源、ST郑百文等舞弊丑闻之后,最近又暴露出了银广夏、ST黎明等会计造假恶性案件,再次向会计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屡禁不止?尽管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会计造假泛滥,制度缺陷使然。换言之,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并可能带来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诉诸公司治理结构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安排。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迫使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以缓解不利选择问题。经理人股票期权通过合理设计激励机制,让管理层分享企业剩余,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以缓解道德风险问题。不论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还是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机制设计,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鉴于会计信息由管理层负责编制和提供,而管理层的聘任显然受大股东意志的支配或影响,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力,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原则和规定均要求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一般由独立董事组成,其主要职责就是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尽管不同国家对审计委员会职责的界定不尽一致,但在设计公司治理结构时,通常赋予审计委员会下列四个方面的权限和职责:(1)审查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2)聘任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3)审查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审计工作;(4)监督公司的行为规范。可见,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但我国迄今尚未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结果,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的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试想,如果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也是由具有良知、通晓会计学知识的独立人士执掌审计委员会,诸如银广夏、ST黎明的会计造假阴谋能够得逞吗?我国证券市场的已历经10个年头,但公司治理的规范姗姗来迟。证监会直至今年5月和8月才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原则与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其中,审计委员会的首要职责在于确保上市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勿庸置疑,这些举措是确保我国上市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创新,也与发达国家良好的公司治理标准保持一致。但笔者认为,在下列问题予以妥善解决之前,即使将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付诸实施,也难以有效地发挥抑制会计造假的作用:第一,独立董事的聘任问题。尽管“指导意见”已经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和聘用程序做出规定,但只要“一股独大”的问题没有解决,独立董事就难以保持其独立性,就有可能沦为大股东的附庸。根据我国国情,笔者建议,为了维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应当剥夺大股东在独立董事聘任方面的投票权。第二,独立董事的薪酬问题。如何、合理地设计独立董事的薪酬方案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报酬太低,难以调动独立董事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报酬太高,容易使其丧失独立性。第三,独立董事的赔偿问题。如果不尽快建立独立董事的赔偿机制,要期望独立董事诚信、勤勉地为全体股东服务是不切实际的。赔偿机制与报酬问题相关联,如果报酬太低,高素质、操守好的专业人士将不愿冒着诉讼和赔偿风险出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为此,建立独立董事职业保险势在必行。第四,独立董事的工作负荷问题。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至少应当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其中有一名必须是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下设薪酬、审计、提名委员会,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成员中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重大关联交易必须经过独立董事审查,并发表意见。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平均人数为9 88人,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为3至4人。据此推算,1至2名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既要执掌1至5家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还要负责或参与提名、薪酬委员会的事务,并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查和发表意见,其工作负荷是难以想象的,其工作质量是可想而知的。二、现行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危及了审计的独立性如果说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内部制度安排,那么,社会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外部制度安排。由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既可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力进行约束,也可督促管理层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那么,为什么诸如银广夏和ST黎明等恶性造假事件往往是由新闻界揭露出来,而不是由注册会计师发现?难道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逊色于新闻记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新闻记者所拥有的独立性,正是注册会计师所缺少的。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社会审计的鉴证功能将一文不值,并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更具欺性。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严重危及了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尽管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但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实际上掌握在管理层手中,股东大会在聘任会计师事务所问题上,充其量只是个橡皮图章。这既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也是上市公司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原因。其结果,在注册会计师界形成了一种怪圈:“死路一条”———规范执业等死(被上市公司解聘),不规范执业找死(被监管部门禁入)。注册会计师也因此被戏称为“两院院士”(做得好进,做不好进法院)。这种被扭曲了的聘任制度,往往助长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心态,不仅降低了一些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敏锐性,而且淡化了注册会计师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注册会计师事业是证券市场的根基,而独立性是维系这个根基的关键。考虑到我国要彻底根除公司治理的“一股独大”顽症尚需时日,笔者建议:第一,暂时终止由上市公司自行聘任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改由监管部门或证券交易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所需资金可以通过设立特种基金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这一改革方案在短期内难以付诸实施,至少可以选择绩优公司、ST和PT公司以及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公司先行试点。第二,实行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每隔三年强制性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免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过于亲密而丧失独立性。第三,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注册会计师因串通舞弊或重大过失而不能发现上市公司重大会计造假,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违规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应由的行政处罚为主,逐步过渡到行政处罚与处罚并重。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迫使注册会计师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第四,推行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LLP),要求所有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限期改组为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加大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成本。三、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造假抛开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会计造假也可以从“造假学”的角度来解释。虚假会计信息的大量存在,表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既然有需求,就必然有供给。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奕”的理由和冲动。造假的预期成本=P×P,即造假被发现的概率(Probability)乘以处罚金额(Penalty),造假的预期收益=C+C,即虚构经营业绩取上市、配股、增发资格所募集的资本(Capital)以及操纵利润导致市值(Capitali zation)增加等。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我国的证券市场同样存在着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的现象,因此,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极小。据笔者初略统计,过去10年因会计造假被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上市公司可能不足100例,而上市公司过去10年正式对外提供的年度会计报表、半年度会计报表、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盈利预测报告以及募股资金使用情况说明等财务资料不下1万份,就是说,造假被发现的概率远低于百分之一!被曝光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此外,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打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可见,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造假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因而往往被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忽略不计。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可能呈几何级数放大。银广夏1999和2000年通过虚构7 45亿元利润创造“中国第一蓝筹股”的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EBAF=FNITS×PER×TNS其中,EBAF(ExpectedBenefitfromAccountingFraud)代表会计造假预期收益;FNI(FalseNetIncome)代表虚假净收益;TS(TotalShares)代表总股本;PE(PriceEarningsRatio)代表市盈率,TNS(TotalNegotiableShares)代表流通股份数。假设A上市公司2000年末总股本为10000万股,其中4000万股为流通股,2000年度虚假净收益为2000万元,所在行业平均市盈率为60倍,则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会计造假收益为4 8亿元。在本例,虚假净收益虽然只有2000万元,但通过市盈率这一“财富放大器”的作用,却对流通股股价造成巨大的。可见,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偏小,市盈率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下,会计造假的财富效应是超乎寻常的。倘若再将原本不具备上市、配股、增发资格,但通过会计造假得以蒙混过关的因素考虑进去,造假的预期收益将更加惊人。事实上,最近一段时期证券市场“圈钱”运动中暴露出的众多“变脸”现象(指上市、配股、增发不久就发生业绩滑坡或亏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会计造假的收益效应,也解释了大股东和管理层为何对会计造假乐此不疲。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我国证券市场才不断上演“刚通报了张家界,又冒出了麦科特,刚处罚了ST黎明,又惊爆银广夏丑闻”等“前赴后继”的闹剧。长此以往,就有可能蔓延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笔者认为,只有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造假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处以重罚,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使造假无利可图,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四、剥离与模拟等“创新”侵蚀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基“真实和公允即可靠,始终是会计的最重要质量特征,如实地反映的经济与财务真相,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然而,真实性目前正面临着来自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前所未有的挑战。剥离与模拟是与企业改制上市相伴而生的。在行政审批制下,由于实行“规模控制,限报家数”政策,股票发行额度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企业通过激烈竞争拿到的股票发行额度往往与其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只好削足适履,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和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此外,许多改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因承担职能而形成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也必须予以剥离。按理说,剥离与模拟是行政审批制的产物,实行了核准制后,剥离与模拟就应当寿终正寝。然而,恰恰在核准制实施之初,中国证监会就颁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由此看来,剥离与模拟挥之不去。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剥离与模拟这类“会计创新”呢?辩证地看,剥离与模拟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功不可没,如果不允许剥离与模拟,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是无法通过股份制改制和上市摆脱困境的。另一方面,剥离与模拟从根本上动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地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许多国有企业在上市前亏损累累,债务负担沉重,但只要经过改制和上市,往往一夜之间扭亏为盈,财务实力大增。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秘笈就是剥离与模拟。我国许多刚上市的公司,其三年又一期的会计报表展示给投资者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常常令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无地自容,只可惜这种“姣好面容”持续不了多长时间,毕竟“整容”与“天生丽质”不可同日而语。桦林轮胎、兴业聚酯等上市不到一年就亏损,ST、PT家族日益壮大,都从不同层面折射出剥离与模拟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伤害。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已发展了1100多家上市公司。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剥离与模拟,但其所带来的后遗症也日益凸现:上市公司质地不高,绩优股容易“翻脸”。克服这一后遗症的权宜之计是保持“资金运动”。只要上市后能够源源不断地通过配股、增发进行“圈钱”,企业便可以增量资金掩盖存量资产的低效率。要“圈钱”,经营业绩就必须达到中国证监会设定的门槛。万一业绩不够怎么办?好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对剥离与模拟情有独钟、经验老到。利润达不到配股、增发的要求,上市公司可以将过去因高估利润所形成的“泡沫性”资产、经营不善的亏损子公司以及其他亏损业务剥离给母公司或其他关联企业,再通过“模拟调整”,编制出一套人见人爱的完美会计报表,“圈钱”也就水到渠成。从会计的角度看,剥离与模拟对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其能量大有催垮现行会计框架之势。倘若剥离与模拟的存在是合理的,那么,会计主体假设、配比原则有何意义?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企业收益确定的边界,配比设定了收益确定的规则。如果上市公司可以将采用不稳健的收入确认政策所形成的不良债权、将市场变化所形成的存货积压损失、将盲目投资所形成的投资损失、将资本结构失调所形成的负债及其利息支出予以剥离,那么,上市公司只会盈利,而不会亏损。但经过剥离后模拟出的盈利,是财务会计意义上的利润吗?难道剥离与模拟可以凌驾于会计主体假设和配比原则之上?可见,对已上市公司而言,剥离与模拟与其说是“会计创新”,不如说是滋生会计造假的温床。剥离与模拟固然神奇,但其持续功效有限,且容易模糊投资者的视线。即便老练的投资者天生一双慧眼,也难以看清上市公司剥离与模拟背后的真实面孔。基于此,该是监管部门向剥离与模拟宣战的时候了,以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如果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取缔剥离与模拟,也应当对剥离与模拟做出严格限制。对于进行过重大剥离与模拟的企业,应视其经营业绩的连续性和可比性遭到破坏,必须经过3至5年的时间重新检验其业绩的稳定性,方可准许这类企业上市、配股或增发。五、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有使会计沦为“魔术”之虞会计理论界对会计到底是一门,还是一门的争论由来已久,但现行实务中的一些令人困惑的做法让笔者觉得会计越来越象是一门魔术。同一个企业,经过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将“红色业绩”(亏损)变成“蓝色业绩”(盈利)简直易如反掌。我们不妨若干案例,以透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魔法”。案例1、广电股份1997年11月将6926万元的土地以2192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15000万元的收益。同年12月又将账面净资产为1454万元的一家下属公司的整体产权以9414万元的价格转给其母公司,确认了796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仅仅这两项交易就带来了22960万元的收益,占该年度利润总额9733万元的235 9%。若剔除这两笔交易,该公司1997年度实际上亏损了13227万元。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的“魔力”由此可见一斑。这一案例再次印证了“有妈的孩子象个宝”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上市公司出现了亏损时,只要哭着找“妈妈”(母公司或大股东)就行了,母公司或大股东必定会通过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给上市公司“喂奶”(输送利润)。案例2、陕长岭的大股东长岭黄河集团为了解决拖欠债务,2000年10月30日将其持有的西方圣方股份公司的1000万股股权,以每股1元转让给陕长岭。同年11月22日,陕长岭以每股8元的价格将其转让给美鹰玻璃(浙江)有限公司(是否为关联企业,不得而知),获得了7000万元的投资收益,占当年利润总额1604万元的436 4%。若剔除这笔交易,陕长岭2000年度实际上亏损了5396万元。这个案例存在的疑问是:既然西方圣方科技的股权在不到一个月内便可增值7000万元,大股东为何不自己将这些股权直接出售给美鹰玻璃公司呢?假定美鹰股份是关联企业,陕长岭为何不在确定转让价格时多加一个零呢?显然是不好意思。但陕长岭是否想过,这个不好意思的直接机会成本就是减少了7 2亿元的利润。案例3、波导股份2000年度将发生的10427万元广告宣传费中的70%,即7299万元转由其大股东奉化波导科技发展公司承担,转嫁给大股东承担的费用占波导股份当年利润总额4401万元的165 8%。若剔除这一因素,波导股份2000年将亏损2898万元。大股东替上市公司承担广告费用由来已久,前有美菱电器,后有厦新,现又有了波导股份。看来,上市公司有难,大股东解囊相助已蔚然成风。案例4、ST包装(现更名为长江控股)2000年11月25日将所持四川长信纸业有限公司40%股权,以4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尚未入主的潜在大股东四川泰港集团。由于ST包装按权益法核算对四川长信纸业有限公司的投资时,已确认了1600万元的投资损失,并将投资成本减记至零,因此,这笔股权转让使ST包装平添了4800万元的收益,占当年利润总额1622万元的295 9%。同样地,若剔除这项收益,ST包装当年将亏损3178万元。一家资不抵债的公司,其股权居然可以卖得4800万元的好价钱,真是匪夷所思!同日,四川泰港集团还与ST包装签定了《赠予资产协议》,将其持有的四川省神岩风景区公司95%的股权无偿捐赠给ST包装。这些股权评估值为18943万元,扣除6251万元的递延所得税后,差额12692万元确认为资本公积。ST包装的每股净资产遂由1999年末的0 308元猛增至2000年末的2 74元。通过上述两项交易,ST包装如愿以偿地摘掉了ST的帽子。ST包装及其尚未入主的大股东堪称世界顶尖的“魔术大师”,只需签定两个协议,便可使ST这顶帽子遁形,其技艺之高超,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倘若取缔这些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ST和PT家族的阵容不知要扩大几倍。这类案例的最显著特点是不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是大股东向上市公司肆无忌惮地进行利润输送。从本质上看,通过这种手段进行的所谓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与银广夏的会计造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两者都是“数字游戏”,只不过前一种做法因法规和会计规范的不完善而被披上合法的外衣。更不可思议的是,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只要大言不惭地“广而告之”(充分披露)便可逃脱被制裁的命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之名,行会计报表粉饰之实的现象如果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财政部即使颁布再多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也是枉然,注册会计师再超然独立也无法制止会计造假,现存的收益确定、资产计价等理论体系也将土崩瓦解,会计终究有一天会沦落为“魔术”。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有着自身的优点,但是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弊病。中小企业灵活、创新能力强,而且工作效率高,同时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通常来讲规模小行业面广但是业务单一,同时由于资金、业务面方面的原因使得它的组织制度、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问题给予了探讨,目前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主要是基础工作做得不好、核算主题不清、建账不规范、制度以及人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主要从国家制度、会计制度建立(主要是集中在建立合理的内部会计制度方面)和外部监督力度这三个方面来谈。本文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探讨能够对广大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会计问题有一定帮助,这也正是本文的初衷。 关键字:中小企业 会计 核算 规范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反应快。“机制“的本意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后来被生物学和医学借用过来,类比成生物体内各个生理组织结构之间的化学或物理学关系及其生命机能。医学上对机制的研究,历来被认为是对生命本质的研究,是弄清生命障碍和疾病的重要一环。机制引中到经济学和管理学上,其具有以下特点:(1)原始动力性。“机制”是企业生命的机能,是企业生命最本质、最核心的动力源,企业机制决定企业的生命状态及其活力。(2)组织的互动性。机制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生命运动有机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生物链。(3)功能导向性。企业机制具有对企业功能的导向作用,继之决定功能的性质与状态。(4)企业机制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显而易见:a、企业机制决定企业内部人、财、物、事的合理配置;b、企业机制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成长性;c、企业机制决定企自身品质和市场价位。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的运做是相当灵活的,与大型企业相比它有着以下灵活的特点: (1)创业过程中难度较小,起步快 (2)运行过程中机制灵活,资金运行也快 (3)人员的更替比大型企业要快 (4)破产兼并中存在难度较小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且几乎在每个行业中,都存在着被大企业忽略或没有提供有效服务的市场空白,中小民营企业凭自己灵活快速的优势,一举进入,努力获胜,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科技信息时代,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再靠统一质量标准,而在于质量保证基础上的不同特色。因此,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个性化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市场需求小,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负债成本,为了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来满足其发展需要。如美国,中小企业创业资金 60%来自个人积累,9%来自亲戚朋友,法国、意大利等国中小企业自筹资金比重都在 50%左右。在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融资比重更高,据相关调查研究,国内私营企业创业资金来源中,66.1%来自个人劳动所得,18.6%来自家人或亲戚,而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只有 8.5%。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会选择外部融资。然而,在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却遇到极大的困难。主要困难来自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和难以获得间接融资。 在这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但是虽然资金不足,中小企业涉及的面却非常广,原因主要是:第一,作为企业领导者,总是希望能做大做强,所以他们无止境地向外不段投资,希望能通过广泛的投资得到更高的回报,当然,一般失败者为多数。 第二,作为中小企业,在经营妥善的情况下,或多或少的能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样希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他们的发展。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受到时间、地域、价格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中小企业也必须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 但是涉及的面广却无法掩盖中小企业业务的单一性,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有自己全面的总体的运行模式,所以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广阔,但具体到业务上却显得非常单一。 (三)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 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个体户在用自己积攒数年资金的情况下创立的,所以他们对于制度结构、组织制度了解不多,同时他们往往也会忽略这方面的制度建立。 缺乏人才,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就业:就算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不安心,没打算长久干。实际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大。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率高,工作不稳定;企业家族领导,外人很难凭本事升迁;中小民营企业福利差;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生活枯燥等。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凝聚力,团队精神不强。 (四)管理水平不高 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历史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实践时间更短,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不奇怪。金焕民(麦肯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认为,20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客观上说,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单就创新而言,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既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正在用成功的经验走向失败。从实际情况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在做销售,而非做营销。只要对提升销售量有用,什么“招”都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做到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矛盾最终爆发的时候。销售是市场的产物,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销量。中国中小企业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市场积累,资本就只能建立在沙滩上。没有市场的资本只能逐步贬值,并充满风险。按照外国一些企业管理专家的看法,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技能、团队、战略和薪酬体系等5个方面的危机,“而这5个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型,由热情型、干劲型和经验型,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倒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都由国家或实力雄厚的集团做后盾,享受多种优惠的扶持政策。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民营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不公平。税务政策规定个体工商户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领取增值税发票,增值税无法抵扣;即使建立财务会计制度、账册凭证健全的大量 中小私营企业,达不到规定的生产性企业100万元产值,流通性企业180万元销售额,也不能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导致实际税负增加。而且,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个体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改组时不可能享受到类似优惠条件;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民营企业无此厚遇。国企脱困3年中,国家剥离了上万亿元的国企债务,每年减少了上千亿元的利息负担,仅2000年又有1400多亿元的资金入了股市,其中95%以上都进了国营企业。 在面临自身资金不足,同时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能取得更大利润,不得不铤而走险,所以会出现逃避纳税等情况。 二、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小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曾经有一小企业老总,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非常希望企业的财会制度健全、规范,但是对聘请的财会大专毕业生不放心,老总自己兼任出纳,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现金,甚至从自己个人的存款账上直接发放工资,进货取现金,很多购买的存货及费用开支无正规发票,账务处理难度很大。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较底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 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问卷调查资料反映,我国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5%,这表明我国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 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专业知识较低, 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 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3.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 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甚至业务发生而不能取得原始凭证。因为取得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供应商会加价,商品物资价格较高;不要发票商品物资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因此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合法的发票, 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因此造成企业记账失去真实的原始依据,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不规范。 (四)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着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里企业的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五)会计人员流动性大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其企业会计通常是非常不规范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也可能是正规的有水平的会计师。但总体来说,会计的更换频率比较快,这其中可能是企业的原因也可能是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研究 2.收入确认方法研究3.资产计量方法探讨-4.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研究5.关于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方法的研究6.关于第×号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7.完善会计理论体系之我见8.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9.关于第×号具体审计准则的研究10.连环替代法改进的研究11.股票定价策略研究12.会计报表勾稽关系的研究 13.经济环境与会计计量模式14.实证会计方法研究15.会计教育体系研究16.中美会计异同研究17.关于复式簿记的发展趋势研究 18.社会中介审计与政府审计研究19.审计抽样方法研究20.注册会计师执业监督研究 21.审计风险评估方法研究22.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模式研究23.筹资策略研究24.货币时间价值运用研究 25.企业与会计组织模式研究26.适合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账簿体系研究 27.现金流量表软件研究28.会计软件的保密和防删改方法研究29.合并会计报表的软件研究 30.财务分析软件研究31.试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32.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若干问题的探讨33.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34.论财务报告中关于收益的不同观点的比较35.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的探讨36.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全新的财务造假行为屡屡出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造假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财务造假的原因和手段
【摘要】会计信息是财务 报告 的外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企业主,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于研究宏观经济,调控市场、发展经济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分析财务造假的动因和危害,以及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财务造假 盈余管理
随着国内外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财务造假。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财务造假的方式也出现了推陈出新的现象。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还存在着财务造假的驱动因素,造假成本偏低,监管不利,所欲无法完全禁止这一现象的发生的。
一、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
财务造假的动因虽然有很多种,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无外乎就是两类原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企业内部因素
1.融资动机。企业需要融资,一种方式是通过上市,从股票市场上吸纳资金;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借贷,这里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借贷。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企业有一个良好健康的财务状况。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严格的要求,因为如果企业因连续亏损而扣上了ST的帽子,投资者对它的信任度就会大大减低。再说向金融机构贷款,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要求企业提供能够反映其信用能力的各种会计报表和财务指标。因此,这也促使有些公司在财务状况不佳时,会用盈余管理对其会计报表粉饰,从而应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和信贷审查,也达到投资者的期望。
2.保市动机。上市公司一旦发生亏损,为了保持上市流通状态,就急需摆脱财务困境。如果终止上市,不但融资能力大大下降,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公司破产倒闭。正是因为ST政策的规定,上市公司尽量规避连续几年亏损,为了做到这点,会有意加大某年的亏损,从而为以后年度扭亏为盈打好基础。
另外,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特殊性使得许多企业难以获得上市资格,企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使得想要上市的公司和想保住上市资格的公司,在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又不理想时,有着强烈的财务造假动机。
3.税收压力。和某些上市公司极力维持在公众面前的盈利能力相反,有些企业出于规避税款的考虑,通过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等方式,偷逃税款,这又是另外一种财务造假的动因。
(二)环境因素
1.会计行为环境差。相信大多数会计人员并不愿意主动违反职业道德,不坚持会计准则的。但是,目前会计人员的地位是尴尬的,虽然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会计地位有明确的规范,但是在绝大多数企业中,会计并非是独立的。会计也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和单位具有从属性,缺乏独立性。当企业领导为特定的目的,如进行盈余管理,或隐瞒真相,或追求报酬和晋升,或为达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逼迫会计人员粉饰财务报表,调节利润,会计人员就会陷入了一个两难境遇中。为了生存和生计,很多会计人员不得不妥协,服从领导,助纣为虐。
2.行政监督管理不到位。中国目前的企业会计信息监管部门主要是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其他监管部门,他们都有自己的明确规定监管范围。各部委在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上有分工但缺乏配合协作,使得某些应该监管到的地方出现空窗,监管不到位。同时,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财务造假成本偏低。相比财务造假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某些企业更愿意铤而走险。
二、财务造假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
健康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不仅给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带来影响,而且会给社会、企业和单位造成了危害。虚假会计信息隐瞒真实情况不仅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决策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二)危害社会利益
持续的财务造假和诚信缺失,使得投资者对投资市场逐渐失去信心,无法形成健康的证券市场环境,进而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危害个人利益
财务会计人员的生存环境恶劣,被逼做假账、却因东床事发而受到责任追究和处理。有的被吊销资格证书,更有甚者,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
三、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一)虚构交易
虚构交易是指捏造不真实存在的交易,令公司销售收入和资产虚增。这是一种常见且性质恶劣的财务造假手段。虚构交易事项是指公司利用假合同、假单证、假发票等,虚增收入,成本以及虚增相应的资产负债。这就使得财务报表与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大相径庭。财务报告上所中反映的经济事项全部或部分不存在。
(二)提前确认收入
虽然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已经对销售收入的确认有严格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基于判断成分仍然很大。由于收入确认的弹性大,所以也成为财务造假手段之一。有的上市公司为了掩饰公司当期业绩不理想,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把本来还是存货的产品、或者未进行的服务也确认为当期收入,更有甚者在以后的会计期间直接作为销售退回而冲销收入,实际上产品压根没有出库,或者服务根本不会进行。
(三)一次性所得调节利润
依赖一次性所得操纵利润,这些所得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一次性的,并不会有持续的盈利进入。当这部分所得带来的利润和收入消失,企业不仅达不到市场基于其前期盈利能力预测的目标,也导致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不可比。可以操纵的一次性所得包括投资收益、让渡无形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出卖实物资产,转让股权、关联方交易等。
(四)操纵关联交易
另一个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操作利润的 方法 主要有:关联方占用资金使用费;收取关联 企业管理 费;特许权使用费;特殊购销业务;内部转移定价,高买低卖或高卖低买等。 (五)将费用资本化来调节利润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费用需要符合配比原则,只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才可以资本化,企业不可以随意改变。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不能直接在当期会计期间摊销,必须在受益的多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销。如果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资本化,会将本来该在当期摊销掉的费用,变成在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摊销,因此虚增了当期利润。用于费用资本化来调节利润的费用包括借款费用、 广告 费用、研究与开发经费等。尽管企业会计准则对资本化费用有严格规定,可是企业在确定资本化费用的时候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弹性,从而可能操纵利润。
(六)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操纵会计利润
对于会计政策,企业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在符合准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企业应当遵循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则进行选择,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一旦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可是有的企业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操纵利润,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
常见的用于调节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
1.收入的确认原则;
2.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
3.存货的计价方法;
4.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5.外币折算方法;
6.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7.合并报表原则。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依靠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判断,既然是判断就无法完全避免操纵会计利润。
常见的用于调节会计利润的会计估计:
1.估计坏账;
2.存货估计;
3.长期待摊费用和摊销期限;
4.估计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与净残值;
5.无形资产受益期限估计;
6.根据预计使用年限进行估计。
综上所述,由于财务造假的动因的存在,财务造假成本偏低,而财务造假的方式有呈现多样化和隐蔽性的特点,使得投资者,市场经济,乃至会计人员本身都深受其害。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强各部委的协作,完善会计准则,逐步规范证券市场。
试论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全新的财务造假行为屡屡出现,其造假花样繁多,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严重地危害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财务造假事件,如何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财务会计造假的产生,早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就防范财务造假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日益复杂,其经济事项也日益增多,会计制度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完善。然而在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部分单位或个人为了一己之私利,利用自身便利条件,进行财务会计造假行为,不仅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甚至造成国家宏观调控失误,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便利。因此,防范和治理财务造假刻不容缓。以下笔者根据个人多年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的 经验 ,提出几点防范财务造假的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提高会计诚信,美化社会环境
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诚信在会计行业中尤为重要。有效的提高会计诚信,不仅能够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一道有力屏障,还能有效美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会计诚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打造诚信政府官员。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掌控者、调控者,在一定程度上领导和支配着国民经济,即与纳税人产生了契约关系,而诚信既是维持契约关系的基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 规章制度 ,规范和保护诚信,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提高政府诚信度。
同时,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监管职能,维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竞争环境,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加强全民诚信 教育 ,打造诚信社会风气。诚信不仅是对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要求,也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诚信是身处在市场经济中的全体公民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要想有效防范财务造假,加强全民诚信教育,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受鄙视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才能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彻底消除财务造假的主观意识,从根本上抑制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与风险,加大处罚力度
单位或个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一切经济行为都遵循着成本效益原则。财务造假行为亦如此,特别是当单位或个人发现,其财务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很难不产生财务造假的冲动。因此,要想有效防范财务造假,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与风险,加大对财务造假单位或个人的处罚力度,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无疑是遏制财务造假的重要 措施 之一。
特别是目前我国,守信者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也未能受到严厉的制裁的种种现象,极大的促进了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已成为部分中介机构的“公开的秘密”。而在这样一种失信成本过低的社会环境下,“守信者亦会变成失信者”。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加大对财务造假单位或个人的处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让造假者无利可图,得不偿失,势必成为防范财务造假的有力保障。
三、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框架,时刻保护着单位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因此,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在会计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之下贯彻执行,还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随意操作空间,防范财务造假。所以,为了更好的贯彻与落实《会计法》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为防范财务会计造假提供一道重要的“法律屏障”,我国财政部、证监会自2001年6月起,针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内部会计控制法规、规范以及其他配套规定。并以控制单位经济管理为内控导向,以控制单位经济业务流程为内控基础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与建立。以此全面、统一的内控管理,明确会计职权,控制会计操作空间,将财务造假行为控制在最低点。
四、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加强社会监督作用
21世纪的我们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命脉。因此,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维护 财经 法律法规秩序,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等工作日益重要、突出。特别是审计工作,作为解决经济矛盾,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切实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强化其经济监督作用,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提高社会监督作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既有行政管理职能,又有行业自律色彩。
因此,目前我国应该做的是理顺中注协、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职能与分工,建立起政府行政监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有机结合,分工合理、监管全面的行业监管体系;其次,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确保公正、公平。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只有形式独立的会计师才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做到勤勉尽责。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建立对会计师独立性的法律法规保护条例,确保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屈从于任何单位或个人。以此,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一道“人工屏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笔者对防范财务造假的具体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财务造假行为的发展与蔓延,不仅会给单位、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经济发展秩序。因此,强化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单位的内在监督职能,对防范财务造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鹿小楠,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2]李金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 (10).
大多数同学在论文设计初期对于论文的题目无从下手,一方面确实不知道些什么,另一方面就是怕题目太大,后期完成不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 财务管理 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1、 论财务业务一体化导向的财务流程重组
2、 论财务 报告 的改进
3、 论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
4、 论财务机制
5、 论财务报表的粉饰
6、 论财务报告分析
7、 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8、 基于CFO制度框架的财务组织重塑与持续改善:价值、战略、流程与平衡
9、 论财务管理在 保险 企业 市场营销 中的运用
10、 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11、 论财务与营销的结合
12、 论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障体系
13、 论财务决监的职能定位
14、会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防范与控制
15、基于需求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1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基于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关联分析
18、浅谈__省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19、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20、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21、论企业并购及其相关的审计风险
22、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以碧桂园集团为例
23、对固定资产折旧与资产减值问题的思考
24、__经济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研究
25、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浅析
26、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以古井贡酒为例
27、由财务舞弊案列探讨审计 方法 的运用——以北大荒集团为例
28、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29、中小企业营运资金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比较分析
30、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32、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企业所得税的不同影响分析
33、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问题探讨
34、试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35、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探析
36、资产减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37、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探析—基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8、“营改增”对上海市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39、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探析—以中航油公司为例
40、浅谈上市公司资产粉饰——以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
41、应收账款审计的策略性探析—以超日太阳公司为例
42、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以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3、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探究
44、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古井贡酒为例
45、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与治理 措施 ——基于洪良国际IPO造假案例分析
4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与规范的思考---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7、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探究
48、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
49、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探析
50、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51、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失控成因与对策
52、论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3、内部审计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54、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天津磁卡为例
55、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世界通信为例
56、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57、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分析——以奇瑞汽车为例
58、企业降低成本途径探讨
59、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60、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质量的探讨
61、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62、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比较分析
63、资产减值准备在上市公司实施效果的分析
64、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探析
65、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基于华达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分析
66、论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67、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68、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__省农信社为例
69、我国上市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探析-以国有股份制银行为例
70、营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MBA财务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1、__企业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的研究
3、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4、低碳经济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研究
5、董事会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6、董事长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7、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8、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__的数据
9、公司价值、资本结构与经理管理防御
10、公司治理结构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11、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12、公司治理与审计定价关系研究
1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企业中的应用——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
14、股权激励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来自__的 经验 证据
15、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6、股权结构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来自——来自__的经验证据
17、会计稳健性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来自__的经验证据
18、会计信息质量能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吗?
19、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
20、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研究——来自__的经验证据
21、基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发展
22、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分配实证研究
23、基于投资收益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效率研究
24、金融契约、控制权配置与企业过度投资
25、控股股东、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
26、论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来自__的经验证据
27、论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质量特征
28、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29、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30、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实证研究
31、中小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
3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34、中小企业筹资困境及对策
35、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探讨
36、中小 企业管理 会计问题研究
37、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3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及国际借鉴
39、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浅析
40、中小型企业内源融资中的收益质量分析
41、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42、重要性原则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43、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44、战略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45、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46、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链之优化
47、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价值链分析
48、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战略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50、知识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中国出口经济收益及出口外资渗透率分析——基于国民收入视角
[2]消费者信息隐私保护对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
[3]财政分权是否促进了新型城镇化
[4]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及其影响研究
[5]财政分权与中国省际科技—金融耦合效率:抑制还是促进?
[6]巴西对非洲投资的战略、政策及特点
[7]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须多方共同努力
[8]政府竞争、产业集聚与地方绿色发展
[9]财政分权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中介效应
[10]银行要做老年人“生活伙伴”和“智慧助手”
[11]量质并举 加速“惠农e贷”扩面上量
[12]以服务之优赢业绩之优
[13]充分发挥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
[14]党建引领促发展 我为党旗添光彩
[15]幼儿园 教育 经费支出园际差异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16]西部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融资对策研究
[17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影响因素与控制关键点探析
[18]财政支持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稀土上市公司的数据
[19]京沪妇女保健人员收入水平比较
[20]中国城市扩张的环境质量效应研究
[2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研究——评《会计信息化原理与应用》
[22]上海社会资本参与老工业基地转型研究
[23]除了开动印钞机 美国已别无选择
[24]“国家账本”凸显积极财政持续发力
[25]小区公共收益如何依法处置
[26]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27]控制地产与金融风险 关键是打破其自我强化的过程
[28]进一步拓展香港与内地投资合作空间
[29]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青海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30]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推进财政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31]狠抓工作落实 加快永济发展
[32]慢审细嚼勤翻译——函数应用题求解之道
[33]结构性减税的普惠性效应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34]农村人口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313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35]政府支持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
[36]会计专业五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7]中国金融开放的三个阶段:从局部开放走向全面开放
[38]提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创新与实践
[39]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探析
[40]企业区域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石油企业为例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2)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高级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有哪些好写的
如果是写工作汇报这方面的呢,你可以把打杂的工作分分类,先写和财务有关的,比如写整理原始凭证啊什么的,再写自己在财务处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建议什么的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财务报表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财务报表论文题目大全(一) 1. 港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研究 2. 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3.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4. 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5. 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6. 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问题 7. 公立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研究 8. 公平偏好、企业内部薪酬不公平与企业业绩 9.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10. 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11. 公允价值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应用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13.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问题研究 14. 股权激励机理研究 15.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更换的实证研究 16. 贵州茅台的财务政策分析 17. 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 18. 国有上市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9. 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 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财务绩效研究 21. 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财务报表论文题目大全(二) 1. 内部审计在服装企业会计控制中的作用及策略 2. 刍议医院会计财务内部制度的创新 3. 论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 4. 试述企业会计职业道德 5. 关于会计电子档案的保管分析 6. 金融企业会计产生风险的原因及防范策略 7.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8. 新阶段下我国公允价值会计探究 9. 试析电子商务对会计影响的现状与对策 10. 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研究 11. 探析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2. 中小企业会计失真问题及其治理 13. 论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账务处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14. 刍议会计诚信机制的构建 15. 论高校会计与财务复杂性 16.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会计专业建设 财务报表论文题目大全(三) 1、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 2、公司财务制度设计 3、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 4、企业破产若干财务问题研究 5、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 6、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 7、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8、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EVA还是Tobin's Q 9、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0、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11、财务管理学科建设问题研究 12、出资者财务论 13、财务管理质量研究 14、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15、公司财务治理研究 16、期权定价理论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17、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18、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19、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财务管理环境研究 猜你喜欢: 1. 财务报表论文参考题目 2. 财务报表论文题目 3.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大全 4.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大全 5.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精选范文
下列题目较好写: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更多关于会计论文题目哪个好写,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如果你是学生,建议写论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因为这个比较好写,不需要太专业,如果你是在职人员,根据自已工作特征选择吧,选自已最熟悉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全新的财务造假行为屡屡出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造假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财务造假的原因和手段
【摘要】会计信息是财务 报告 的外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企业主,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于研究宏观经济,调控市场、发展经济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分析财务造假的动因和危害,以及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财务造假 盈余管理
随着国内外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财务造假。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财务造假的方式也出现了推陈出新的现象。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还存在着财务造假的驱动因素,造假成本偏低,监管不利,所欲无法完全禁止这一现象的发生的。
一、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
财务造假的动因虽然有很多种,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无外乎就是两类原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企业内部因素
1.融资动机。企业需要融资,一种方式是通过上市,从股票市场上吸纳资金;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借贷,这里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借贷。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企业有一个良好健康的财务状况。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严格的要求,因为如果企业因连续亏损而扣上了ST的帽子,投资者对它的信任度就会大大减低。再说向金融机构贷款,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要求企业提供能够反映其信用能力的各种会计报表和财务指标。因此,这也促使有些公司在财务状况不佳时,会用盈余管理对其会计报表粉饰,从而应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和信贷审查,也达到投资者的期望。
2.保市动机。上市公司一旦发生亏损,为了保持上市流通状态,就急需摆脱财务困境。如果终止上市,不但融资能力大大下降,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公司破产倒闭。正是因为ST政策的规定,上市公司尽量规避连续几年亏损,为了做到这点,会有意加大某年的亏损,从而为以后年度扭亏为盈打好基础。
另外,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特殊性使得许多企业难以获得上市资格,企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使得想要上市的公司和想保住上市资格的公司,在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又不理想时,有着强烈的财务造假动机。
3.税收压力。和某些上市公司极力维持在公众面前的盈利能力相反,有些企业出于规避税款的考虑,通过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等方式,偷逃税款,这又是另外一种财务造假的动因。
(二)环境因素
1.会计行为环境差。相信大多数会计人员并不愿意主动违反职业道德,不坚持会计准则的。但是,目前会计人员的地位是尴尬的,虽然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会计地位有明确的规范,但是在绝大多数企业中,会计并非是独立的。会计也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和单位具有从属性,缺乏独立性。当企业领导为特定的目的,如进行盈余管理,或隐瞒真相,或追求报酬和晋升,或为达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逼迫会计人员粉饰财务报表,调节利润,会计人员就会陷入了一个两难境遇中。为了生存和生计,很多会计人员不得不妥协,服从领导,助纣为虐。
2.行政监督管理不到位。中国目前的企业会计信息监管部门主要是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其他监管部门,他们都有自己的明确规定监管范围。各部委在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上有分工但缺乏配合协作,使得某些应该监管到的地方出现空窗,监管不到位。同时,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财务造假成本偏低。相比财务造假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某些企业更愿意铤而走险。
二、财务造假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
健康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不仅给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带来影响,而且会给社会、企业和单位造成了危害。虚假会计信息隐瞒真实情况不仅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决策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二)危害社会利益
持续的财务造假和诚信缺失,使得投资者对投资市场逐渐失去信心,无法形成健康的证券市场环境,进而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危害个人利益
财务会计人员的生存环境恶劣,被逼做假账、却因东床事发而受到责任追究和处理。有的被吊销资格证书,更有甚者,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
三、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一)虚构交易
虚构交易是指捏造不真实存在的交易,令公司销售收入和资产虚增。这是一种常见且性质恶劣的财务造假手段。虚构交易事项是指公司利用假合同、假单证、假发票等,虚增收入,成本以及虚增相应的资产负债。这就使得财务报表与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大相径庭。财务报告上所中反映的经济事项全部或部分不存在。
(二)提前确认收入
虽然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已经对销售收入的确认有严格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基于判断成分仍然很大。由于收入确认的弹性大,所以也成为财务造假手段之一。有的上市公司为了掩饰公司当期业绩不理想,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把本来还是存货的产品、或者未进行的服务也确认为当期收入,更有甚者在以后的会计期间直接作为销售退回而冲销收入,实际上产品压根没有出库,或者服务根本不会进行。
(三)一次性所得调节利润
依赖一次性所得操纵利润,这些所得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一次性的,并不会有持续的盈利进入。当这部分所得带来的利润和收入消失,企业不仅达不到市场基于其前期盈利能力预测的目标,也导致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不可比。可以操纵的一次性所得包括投资收益、让渡无形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出卖实物资产,转让股权、关联方交易等。
(四)操纵关联交易
另一个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操作利润的 方法 主要有:关联方占用资金使用费;收取关联 企业管理 费;特许权使用费;特殊购销业务;内部转移定价,高买低卖或高卖低买等。 (五)将费用资本化来调节利润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费用需要符合配比原则,只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才可以资本化,企业不可以随意改变。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不能直接在当期会计期间摊销,必须在受益的多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销。如果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资本化,会将本来该在当期摊销掉的费用,变成在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摊销,因此虚增了当期利润。用于费用资本化来调节利润的费用包括借款费用、 广告 费用、研究与开发经费等。尽管企业会计准则对资本化费用有严格规定,可是企业在确定资本化费用的时候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弹性,从而可能操纵利润。
(六)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操纵会计利润
对于会计政策,企业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在符合准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企业应当遵循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则进行选择,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一旦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可是有的企业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操纵利润,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
常见的用于调节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
1.收入的确认原则;
2.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
3.存货的计价方法;
4.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5.外币折算方法;
6.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7.合并报表原则。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依靠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判断,既然是判断就无法完全避免操纵会计利润。
常见的用于调节会计利润的会计估计:
1.估计坏账;
2.存货估计;
3.长期待摊费用和摊销期限;
4.估计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与净残值;
5.无形资产受益期限估计;
6.根据预计使用年限进行估计。
综上所述,由于财务造假的动因的存在,财务造假成本偏低,而财务造假的方式有呈现多样化和隐蔽性的特点,使得投资者,市场经济,乃至会计人员本身都深受其害。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强各部委的协作,完善会计准则,逐步规范证券市场。
试论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全新的财务造假行为屡屡出现,其造假花样繁多,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严重地危害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财务造假事件,如何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财务会计造假的产生,早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就防范财务造假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日益复杂,其经济事项也日益增多,会计制度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完善。然而在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部分单位或个人为了一己之私利,利用自身便利条件,进行财务会计造假行为,不仅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甚至造成国家宏观调控失误,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便利。因此,防范和治理财务造假刻不容缓。以下笔者根据个人多年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的 经验 ,提出几点防范财务造假的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提高会计诚信,美化社会环境
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诚信在会计行业中尤为重要。有效的提高会计诚信,不仅能够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一道有力屏障,还能有效美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会计诚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打造诚信政府官员。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掌控者、调控者,在一定程度上领导和支配着国民经济,即与纳税人产生了契约关系,而诚信既是维持契约关系的基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 规章制度 ,规范和保护诚信,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提高政府诚信度。
同时,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监管职能,维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竞争环境,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加强全民诚信 教育 ,打造诚信社会风气。诚信不仅是对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要求,也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诚信是身处在市场经济中的全体公民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要想有效防范财务造假,加强全民诚信教育,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受鄙视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才能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彻底消除财务造假的主观意识,从根本上抑制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与风险,加大处罚力度
单位或个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一切经济行为都遵循着成本效益原则。财务造假行为亦如此,特别是当单位或个人发现,其财务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很难不产生财务造假的冲动。因此,要想有效防范财务造假,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与风险,加大对财务造假单位或个人的处罚力度,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无疑是遏制财务造假的重要 措施 之一。
特别是目前我国,守信者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也未能受到严厉的制裁的种种现象,极大的促进了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已成为部分中介机构的“公开的秘密”。而在这样一种失信成本过低的社会环境下,“守信者亦会变成失信者”。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加大对财务造假单位或个人的处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让造假者无利可图,得不偿失,势必成为防范财务造假的有力保障。
三、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框架,时刻保护着单位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因此,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在会计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之下贯彻执行,还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随意操作空间,防范财务造假。所以,为了更好的贯彻与落实《会计法》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为防范财务会计造假提供一道重要的“法律屏障”,我国财政部、证监会自2001年6月起,针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内部会计控制法规、规范以及其他配套规定。并以控制单位经济管理为内控导向,以控制单位经济业务流程为内控基础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与建立。以此全面、统一的内控管理,明确会计职权,控制会计操作空间,将财务造假行为控制在最低点。
四、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加强社会监督作用
21世纪的我们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命脉。因此,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维护 财经 法律法规秩序,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等工作日益重要、突出。特别是审计工作,作为解决经济矛盾,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切实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强化其经济监督作用,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提高社会监督作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既有行政管理职能,又有行业自律色彩。
因此,目前我国应该做的是理顺中注协、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职能与分工,建立起政府行政监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有机结合,分工合理、监管全面的行业监管体系;其次,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确保公正、公平。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只有形式独立的会计师才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做到勤勉尽责。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建立对会计师独立性的法律法规保护条例,确保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屈从于任何单位或个人。以此,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一道“人工屏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笔者对防范财务造假的具体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财务造假行为的发展与蔓延,不仅会给单位、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经济发展秩序。因此,强化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单位的内在监督职能,对防范财务造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鹿小楠,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2]李金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 (10).
大多数同学在论文设计初期对于论文的题目无从下手,一方面确实不知道些什么,另一方面就是怕题目太大,后期完成不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 财务管理 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1、 论财务业务一体化导向的财务流程重组
2、 论财务 报告 的改进
3、 论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
4、 论财务机制
5、 论财务报表的粉饰
6、 论财务报告分析
7、 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8、 基于CFO制度框架的财务组织重塑与持续改善:价值、战略、流程与平衡
9、 论财务管理在 保险 企业 市场营销 中的运用
10、 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11、 论财务与营销的结合
12、 论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障体系
13、 论财务决监的职能定位
14、会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防范与控制
15、基于需求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1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基于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关联分析
18、浅谈__省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19、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20、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21、论企业并购及其相关的审计风险
22、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以碧桂园集团为例
23、对固定资产折旧与资产减值问题的思考
24、__经济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研究
25、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浅析
26、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以古井贡酒为例
27、由财务舞弊案列探讨审计 方法 的运用——以北大荒集团为例
28、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29、中小企业营运资金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比较分析
30、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32、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企业所得税的不同影响分析
33、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问题探讨
34、试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35、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探析
36、资产减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37、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探析—基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8、“营改增”对上海市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39、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探析—以中航油公司为例
40、浅谈上市公司资产粉饰——以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
41、应收账款审计的策略性探析—以超日太阳公司为例
42、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以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3、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探究
44、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古井贡酒为例
45、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与治理 措施 ——基于洪良国际IPO造假案例分析
4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与规范的思考---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7、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探究
48、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
49、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探析
50、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51、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失控成因与对策
52、论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3、内部审计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54、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天津磁卡为例
55、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世界通信为例
56、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57、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分析——以奇瑞汽车为例
58、企业降低成本途径探讨
59、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60、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质量的探讨
61、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62、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比较分析
63、资产减值准备在上市公司实施效果的分析
64、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探析
65、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基于华达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分析
66、论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67、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68、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__省农信社为例
69、我国上市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探析-以国有股份制银行为例
70、营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MBA财务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1、__企业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的研究
3、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4、低碳经济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研究
5、董事会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6、董事长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7、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8、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__的数据
9、公司价值、资本结构与经理管理防御
10、公司治理结构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11、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12、公司治理与审计定价关系研究
1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企业中的应用——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
14、股权激励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来自__的 经验 证据
15、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6、股权结构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来自——来自__的经验证据
17、会计稳健性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来自__的经验证据
18、会计信息质量能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吗?
19、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
20、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研究——来自__的经验证据
21、基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发展
22、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分配实证研究
23、基于投资收益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效率研究
24、金融契约、控制权配置与企业过度投资
25、控股股东、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
26、论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来自__的经验证据
27、论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质量特征
28、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29、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30、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实证研究
31、中小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
3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34、中小企业筹资困境及对策
35、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探讨
36、中小 企业管理 会计问题研究
37、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3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及国际借鉴
39、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浅析
40、中小型企业内源融资中的收益质量分析
41、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42、重要性原则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43、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44、战略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45、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46、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链之优化
47、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价值链分析
48、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战略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50、知识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中国出口经济收益及出口外资渗透率分析——基于国民收入视角
[2]消费者信息隐私保护对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
[3]财政分权是否促进了新型城镇化
[4]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及其影响研究
[5]财政分权与中国省际科技—金融耦合效率:抑制还是促进?
[6]巴西对非洲投资的战略、政策及特点
[7]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须多方共同努力
[8]政府竞争、产业集聚与地方绿色发展
[9]财政分权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中介效应
[10]银行要做老年人“生活伙伴”和“智慧助手”
[11]量质并举 加速“惠农e贷”扩面上量
[12]以服务之优赢业绩之优
[13]充分发挥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
[14]党建引领促发展 我为党旗添光彩
[15]幼儿园 教育 经费支出园际差异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16]西部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融资对策研究
[17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影响因素与控制关键点探析
[18]财政支持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稀土上市公司的数据
[19]京沪妇女保健人员收入水平比较
[20]中国城市扩张的环境质量效应研究
[2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研究——评《会计信息化原理与应用》
[22]上海社会资本参与老工业基地转型研究
[23]除了开动印钞机 美国已别无选择
[24]“国家账本”凸显积极财政持续发力
[25]小区公共收益如何依法处置
[26]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27]控制地产与金融风险 关键是打破其自我强化的过程
[28]进一步拓展香港与内地投资合作空间
[29]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青海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30]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推进财政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31]狠抓工作落实 加快永济发展
[32]慢审细嚼勤翻译——函数应用题求解之道
[33]结构性减税的普惠性效应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34]农村人口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313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35]政府支持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
[36]会计专业五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7]中国金融开放的三个阶段:从局部开放走向全面开放
[38]提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创新与实践
[39]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探析
[40]企业区域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石油企业为例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2)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高级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有哪些好写的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造假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造假
摘要:近年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中国在美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企业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起因是部分中国上市企业的财务虚假报告问题,并因此造成大范围的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遭到牵连,甚至那些资质良好的中国上市企业也未能幸免。因涉嫌造假上市、上市后继续造假,一些中国概念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遭到“猎杀”,给这些上市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更有一些经纪商开始禁止投资者利用保证金购买中国概念股,给中国概念股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市场,也不时传出上市第二年财务报表就大变脸的案例,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让投资者日日担心自己手中的股票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地雷。人们不禁会问:现在的会计信息是怎么了?
关键词:会计信息 造假 对策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在现实社会中,股东、债权人、政府职能部门、投资者等都是从会计信息来了解一个企业的情况,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假就直接决定了了解会计信息的人所获得的回报。
近年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中国在美上市的公司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起因就是部分上市企业提供虚假会计报告,使中国概念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遭到“猎杀”,甚至一些经纪商禁止投资者购买中国概念股,给中国概念股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市场,也不时出现上市第二年就出现巨额亏损的公司,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也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投了不信任票。人们不禁会问:现在的会计信息是怎么了?
其实,会计信息的虚假有会计人员的有意造假和无意造假,本文主要谈谈有意会计信息造假。
一、会计信息造假的内涵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相关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相关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行为。
二、会计信息造假的主体
会计信息造假的主体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的管理者,他们是会计信息造假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也是会计信息造假的需求者;另一个是会计从业人员,他们是会计信息造假的具体操作者。
三、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
不同的造假主体有不同的动机。
(一)企业管理者
1、上市公司造假的动机是想不断向资本市场“圈钱”;或者是想提高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并从中谋利;或者要让公司“扭亏为盈”,去掉“ST”或“*ST”的帽子。
2、非上市公司的管理者造假则是为了头上的“乌纱”,作为向上晋升的资本;或者向银行取贷款;或是少纳税款;或是私设“小金库”以中饱私囊。
(二)会计从业人员
会计从业人员造假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迫于管理者的压力不得不做。
四、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
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
(一)会计造假所提供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市场行为混乱,乃至国家相关决策者制订出错误的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二)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三)侵害股东、债权人、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有可能让他们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五)掩饰个人贪污腐败行为,使国家遭受损失,部分人中饱私囊。
(六)在证券市场上,严重误导投资者的行为,加剧市场波动,影响证券市场秩序,使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失去信心。
(七)在国外证券市场,因上市公司造假,使中国上市企业遭受信任危机,直接影响到国家形象。
五、会计信息造假的表现
(一)会计凭证虚假。主要是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或提供虚假的原始凭证,致使会计信息从开始就虚假。
(二)建立虚假账簿。主要是私设“小金库”,建立两套账,一套对内提供给管理者,另一套专门应付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从而达到掩饰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偷逃国家税款,侵占国家财产。
(三)提供虚假会计报表。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前者主要是国企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后者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不注重业绩,更关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
六、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
会计信息造假在我们成为了普遍现象,基本上没有公司不出现或大或小的造假问题,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存在的深层原因:
(一)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
1、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能力有限。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没有参加过专业的会计培训,我国大部分学校提供的是理论知识,缺乏在实际操作中的历练。一旦到了实际的会计操作中,甚至不知从何下手。而我国的会计制度还处在不断的完善中,他们又不能对新的会计制度更新适时学习来掌握新的技能。我国虽然采用持证上岗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执行,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从业证书。虽然每年财政部门都要求从业人员参加后续培训,但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并没有使会计人员能力有大的提高。
2、部分会计从业人员道德低下。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往往配合管理者采取各种手段伪造、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
3、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迫于领导的压力,或受利益驱使,不遵行职业操守,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做假账、设两套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粉饰业绩,隐瞒收入,逃避税收,谋求私利。
(二)我国的制度不健全
1、我国的会计准则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虽然近年来会计准则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有些法规还严重滞后,缺乏前瞻性,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可操作性。
2、我国的会计准则缺乏强制性,很多企业可采用也可不采用,造成同类企业缺乏可比性。
3、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部分企业本身制度就不完善,或者虽有各项制度,但没有遵照执行,使各项制度形成摆设,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4、部分单位负责人独断专行,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理论上,我国虽然有会计监督、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1、在会计监督上,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受聘于人,只能为领导服务,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对单位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更无法进行监督。
2、从审计监督来看,首先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弱化,权责利界线不清,内部监督不能独立发挥其作用,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其次是外部审计监督乏力,我国目前外部监督主要体现在民间审计上,有些民间审计单位为了自身利益,服从被审计单位的要求,配合被审单位做假,以至出现了大量的虚假审计报告。
3、从外部监督来看,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等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在管理上各自为政,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4、从执法监督来看,虽然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执法检查,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执法不严,对查出的问题没有严肃处理,导致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我国《刑法》、《会计法》对会计做假行为都作了处罚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不能起到惩戒作用;另外,对违法行为常常用罚款了事,没有刑事处罚,经济处罚由造假单位承担责任,对管理者没有处罚力度,导致造假者胆大妄为;再者会计造假成本低、经济处罚力度太小,对造假者起不到威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造假的泛滥。
(四)两权分离的结果
两权分离是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就是大部分经营者并不是资本所有者,这就造成了双方的矛盾。所有权人要求较高的资本回报,实现企业最大的盈余。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会出现盈余分配的问题,所有者希望获得所有盈余,而经营者却希望保留部分盈余用作企业发展或者个人的薪酬和福利。
(五)经济利益的驱动
有些经营者,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他们的升迁往往与政绩挂勾,所以他们往往为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将企业作为晋升的资本,就会不惜一切虚增利润。地方政府的领导为了地方或部门的形象,为了一份好看的业绩,也会纵容企业造假。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取银行贷款、偷逃税款都需要一份虚假的报表。
七、会计信息造假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职业道德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从业人员来提供的,所以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就尤为关键。应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本领,提高执行新政策的水平,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同时应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让他们认清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部门想到制约、相互联系的内部制约机制,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完善的内控制度包括:岗位分离制度、领导负责制度、独立的监督制度、明确的奖惩制度。
(三)健全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在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所以要不断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会计法》为中心,不断完善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是应加大会计违法成本,增大企业负责人会计违法的刑事责任,以及加强对敢于说不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保护及奖励。
(四)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现行的会计从业人员,都要受受雇企业的领导,其薪酬也由受雇企业支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服从受雇企业的管理。有时也不是会计从业人员想提供虚假报表,但如果不照做很容易就被炒鱿,不得不受制于人。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委派制的方式,由财政部门专门成立一个会计委派部,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均隶属于这个部门管理,统一进行培训,外派人员采用垂直管理,派出的人员代表国家利益,其工资、奖金以及福利均由委派部门发放。而财政部门的会计委派部定期向各企业收取费用,以作为向外派人员的薪酬。每个企业根据企业情况向财政部门的会计委派部申请用人指标,由会计委派部派人提供合适人选进入企业,只受企业的管理,不受企业的制约,并在一定期间进行轮岗,以免受到企业经济利诱。
总之,会计信息造假作为目前社会的普遍现象,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影响了会计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也迫切需要国家加快完善保障制度,加强管理及监督,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也应从我做起,坚决与假账做斗争,还社会一份真实。
参考文献:
[1]会计造假.MBA智库百科网
[2]会计造假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百科网
[3]浅谈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中国会计网
浅析会计造假与审计对策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的一些常见手法及其危害。针对会计造假的不同形式,探讨了审计人员应采取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 会计核算粉饰报表会计造假及其危害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
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会计报表造假是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会计事项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盗窃,或将公司的资产转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
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会计造假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
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后者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不注重业绩,更关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少接收政府有关部门的摊派。
1.资产虚增
(1)费用资产化
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或期间费用。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而是长期挂账,将本属于期间费用的支出列作资产。企业通过将费用资产化,虚增了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2)存货不实
有些企业积压多年的货物,或已经淘汰过时应当报废的物资不做账务处理,或存货的现实价格(或可变现价格)已明显低于账面历史成本价值却仍按历史成本挂在存货账上,存货价值不实,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谨慎性原则,虚增了企业存货价值。
(3)固定资产价值虚假
企业固定资产价值不实主要表现在折旧不足、技术进步后造成的无形损耗不计、已毁损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资产不处置等,虚增(减)企业资产。
(4)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
递延及无形资产应当按时足额摊销,已经淘汰过时的无形资产不应当再挂无形资产账而应当将摊余价值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而许多企业对已经没有使有价值或已经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不做相应的财务处理,却仍然作为资产列账,虚增了企业资产。
2.负债不实
(1)应付款项高估
许多企业的应付款项不及时或每年与往来单位核对确认清理,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应退未退、应付未付款项普遍存在,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不包括长期应付款项)以及债权人已经不存在的仍挂账的也不少见,企业实际需付债务小于财务账面债务,企业应付款项高估。
(2)预提费用不实
许多企业为了调节当期损益,不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预提费用,而是根据企业调节损益的需求预提,有的企业应提的不提或不应预提及多预提的不及时冲销,致使预提费用会计科目反映不实。
3.虚报盈亏
(1)多计收入、少计费用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如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就确认收入实现;有些企业虚构客户虚开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一些企业对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或在结转成本时不按配比原则,故意少转成本,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及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有的企业则将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
(2)少计收入、多计费用
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或不缴所得税的目的,将正常的销售特别是一些不需要增值税发票的销售,不按收入确认的条件进行确认,而是长期挂在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且金额不变;有的企业则采取虚列预提费用,多提多摊费用的方法,达到虚减盈利的目的。
(3)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
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对借入资金需按期计提利息,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应予以资本化。有些企业工程早已完工,仍长期挂账,借款利息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同时又可以少提折旧,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4)随意调整报表
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如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额,造成表账不符。
二、审计时应采取的对策
审计人员针对会计造假的不同形式,应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
1.存货不实的审计方法
督促被审计单位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规范会计核算,做好存货基础工作;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严格履行存货监盘程序。实施监盘前,充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做好具有可操作性的详尽计划;尽可能安排在被审计单位组织年终盘点时进行监盘工作,以减少工作量和时间性差异;实施监盘时,不仅要核对存货数量,还要关注其质量状况。
2.虚构销售,虚列应收账款的审计方法
一是检查企业的年度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对照企业的销售量看是否出现销售总量大于生产能力的异常情况;二是检查企业年末、季末的销售合同和发货凭证、出库记录等原始凭证,看其有无出库凭证,其手续是否完整,是否有异常情况;三是对客户单位发询证函进行函证,向销售部门索取客户明细台账和对账单,将之与财务上提供的客户欠款明细表进行核对,以确认对方单位是否欠款。
3.少转成本,虚增利润的审计方法
少转销售成本会导致企业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对这种造假手段的审计方法,一是检查其成本结转方法是否遵循一贯性的原则;二是通过计价测试,看企业的期末存货单价是否异常;三是通过抽查盘点,对企业实际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账面存货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差异。
4.销售收入不入账,做其他应付款或预收账款而隐瞒利润的审计方法
对此在审计中应采取的对策:一是检查进货数量及期末库存数量并与账面数量进行核对,看是否有异常;二是抽查原始凭证,看其人账依据是否合理、充分;三是对一些金额较大并长期不动的预收账款进行函证,以便对其真实情况进行确认。
5.当期费用不计入损益,虚增利润的审计方法
企业将当期发生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虚列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中,不计人损益。对此,审计时主要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
6.通过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操纵利润的审计方法
一是要检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及净值是否与使用年限相适应,如有些企业的房屋建筑物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限,而账面反映的净值还有相当大的数额;二是要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是否有随意改变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的行为。
7.通过变更投资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的审计方法
在被投资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将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一方面可以虚增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却无须为这些增加的利润缴纳所得税。对这种造假手段的审计对策是检查投资企业的股权占被投资企业的股权百分比,按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占被投资企业25%以上的股权时方可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
8.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虚增利润的审计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将无力消化的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虚列在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支出中。对此,审计时要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条件,核查企业的在建工程是否达到可使用状态,以此来判定借款费用的处理是否正确。
9.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的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首先对资产市场进行调查,并与企业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看有无异常资产;其次检查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如有证据表明计提了用于调节利润的减值准备,应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追溯调整,不应增加当年利润。
好写,建议大量阅读文献后着手写。
财务报表舞弊印象中接触过很多,这个题材相对来说是比较好写的了,当然前提是你要找到足够经典的财务舞弊案例,因为案例足够经典,能够成为教科书级别的案例,那对应的对这个舞弊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就会有很多,这也为你写论文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
题目虽然有点陈旧,但是我每年都会接触那么几篇。一般情况下是拿不到高分,毕业绰绰有余。好写程度堪称财会之最。
或者你可以对某个行业做实证研究,这是可行的。因为很多人不愿做实证,因为计算公式太多了。
比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状况研究。
或者你的案例非常典型,没人研究过但是被你发现了。你还从中找到一些其他案例没有的特征。
再就是换一个选题进行:
国有建筑集团公司表外融资的应用研究——以xx公司为例
工程机械行业授信转让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基于xx的案例分析
基于SOA架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研究——以xx为例
纺织服装业供应链成本管理效率评价研究——以xx为例
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对我国xx预期影响研究
xx反向购买xx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全新的财务造假行为屡屡出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造假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财务造假的原因和手段
【摘要】会计信息是财务 报告 的外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企业主,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于研究宏观经济,调控市场、发展经济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分析财务造假的动因和危害,以及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财务造假 盈余管理
随着国内外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财务造假。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财务造假的方式也出现了推陈出新的现象。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还存在着财务造假的驱动因素,造假成本偏低,监管不利,所欲无法完全禁止这一现象的发生的。
一、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
财务造假的动因虽然有很多种,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无外乎就是两类原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企业内部因素
1.融资动机。企业需要融资,一种方式是通过上市,从股票市场上吸纳资金;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借贷,这里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借贷。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企业有一个良好健康的财务状况。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严格的要求,因为如果企业因连续亏损而扣上了ST的帽子,投资者对它的信任度就会大大减低。再说向金融机构贷款,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要求企业提供能够反映其信用能力的各种会计报表和财务指标。因此,这也促使有些公司在财务状况不佳时,会用盈余管理对其会计报表粉饰,从而应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和信贷审查,也达到投资者的期望。
2.保市动机。上市公司一旦发生亏损,为了保持上市流通状态,就急需摆脱财务困境。如果终止上市,不但融资能力大大下降,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公司破产倒闭。正是因为ST政策的规定,上市公司尽量规避连续几年亏损,为了做到这点,会有意加大某年的亏损,从而为以后年度扭亏为盈打好基础。
另外,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特殊性使得许多企业难以获得上市资格,企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使得想要上市的公司和想保住上市资格的公司,在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又不理想时,有着强烈的财务造假动机。
3.税收压力。和某些上市公司极力维持在公众面前的盈利能力相反,有些企业出于规避税款的考虑,通过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等方式,偷逃税款,这又是另外一种财务造假的动因。
(二)环境因素
1.会计行为环境差。相信大多数会计人员并不愿意主动违反职业道德,不坚持会计准则的。但是,目前会计人员的地位是尴尬的,虽然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会计地位有明确的规范,但是在绝大多数企业中,会计并非是独立的。会计也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和单位具有从属性,缺乏独立性。当企业领导为特定的目的,如进行盈余管理,或隐瞒真相,或追求报酬和晋升,或为达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逼迫会计人员粉饰财务报表,调节利润,会计人员就会陷入了一个两难境遇中。为了生存和生计,很多会计人员不得不妥协,服从领导,助纣为虐。
2.行政监督管理不到位。中国目前的企业会计信息监管部门主要是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其他监管部门,他们都有自己的明确规定监管范围。各部委在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上有分工但缺乏配合协作,使得某些应该监管到的地方出现空窗,监管不到位。同时,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财务造假成本偏低。相比财务造假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某些企业更愿意铤而走险。
二、财务造假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
健康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不仅给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带来影响,而且会给社会、企业和单位造成了危害。虚假会计信息隐瞒真实情况不仅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决策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二)危害社会利益
持续的财务造假和诚信缺失,使得投资者对投资市场逐渐失去信心,无法形成健康的证券市场环境,进而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危害个人利益
财务会计人员的生存环境恶劣,被逼做假账、却因东床事发而受到责任追究和处理。有的被吊销资格证书,更有甚者,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
三、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一)虚构交易
虚构交易是指捏造不真实存在的交易,令公司销售收入和资产虚增。这是一种常见且性质恶劣的财务造假手段。虚构交易事项是指公司利用假合同、假单证、假发票等,虚增收入,成本以及虚增相应的资产负债。这就使得财务报表与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大相径庭。财务报告上所中反映的经济事项全部或部分不存在。
(二)提前确认收入
虽然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已经对销售收入的确认有严格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基于判断成分仍然很大。由于收入确认的弹性大,所以也成为财务造假手段之一。有的上市公司为了掩饰公司当期业绩不理想,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把本来还是存货的产品、或者未进行的服务也确认为当期收入,更有甚者在以后的会计期间直接作为销售退回而冲销收入,实际上产品压根没有出库,或者服务根本不会进行。
(三)一次性所得调节利润
依赖一次性所得操纵利润,这些所得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一次性的,并不会有持续的盈利进入。当这部分所得带来的利润和收入消失,企业不仅达不到市场基于其前期盈利能力预测的目标,也导致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不可比。可以操纵的一次性所得包括投资收益、让渡无形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出卖实物资产,转让股权、关联方交易等。
(四)操纵关联交易
另一个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操作利润的 方法 主要有:关联方占用资金使用费;收取关联 企业管理 费;特许权使用费;特殊购销业务;内部转移定价,高买低卖或高卖低买等。 (五)将费用资本化来调节利润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费用需要符合配比原则,只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才可以资本化,企业不可以随意改变。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不能直接在当期会计期间摊销,必须在受益的多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销。如果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资本化,会将本来该在当期摊销掉的费用,变成在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摊销,因此虚增了当期利润。用于费用资本化来调节利润的费用包括借款费用、 广告 费用、研究与开发经费等。尽管企业会计准则对资本化费用有严格规定,可是企业在确定资本化费用的时候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弹性,从而可能操纵利润。
(六)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操纵会计利润
对于会计政策,企业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在符合准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企业应当遵循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则进行选择,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一旦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可是有的企业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操纵利润,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
常见的用于调节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
1.收入的确认原则;
2.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
3.存货的计价方法;
4.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5.外币折算方法;
6.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7.合并报表原则。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依靠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判断,既然是判断就无法完全避免操纵会计利润。
常见的用于调节会计利润的会计估计:
1.估计坏账;
2.存货估计;
3.长期待摊费用和摊销期限;
4.估计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与净残值;
5.无形资产受益期限估计;
6.根据预计使用年限进行估计。
综上所述,由于财务造假的动因的存在,财务造假成本偏低,而财务造假的方式有呈现多样化和隐蔽性的特点,使得投资者,市场经济,乃至会计人员本身都深受其害。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强各部委的协作,完善会计准则,逐步规范证券市场。
试论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全新的财务造假行为屡屡出现,其造假花样繁多,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严重地危害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财务造假事件,如何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财务会计造假的产生,早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就防范财务造假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日益复杂,其经济事项也日益增多,会计制度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完善。然而在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部分单位或个人为了一己之私利,利用自身便利条件,进行财务会计造假行为,不仅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甚至造成国家宏观调控失误,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便利。因此,防范和治理财务造假刻不容缓。以下笔者根据个人多年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的 经验 ,提出几点防范财务造假的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提高会计诚信,美化社会环境
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诚信在会计行业中尤为重要。有效的提高会计诚信,不仅能够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一道有力屏障,还能有效美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会计诚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打造诚信政府官员。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掌控者、调控者,在一定程度上领导和支配着国民经济,即与纳税人产生了契约关系,而诚信既是维持契约关系的基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 规章制度 ,规范和保护诚信,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提高政府诚信度。
同时,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监管职能,维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竞争环境,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加强全民诚信 教育 ,打造诚信社会风气。诚信不仅是对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要求,也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诚信是身处在市场经济中的全体公民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要想有效防范财务造假,加强全民诚信教育,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受鄙视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才能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彻底消除财务造假的主观意识,从根本上抑制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与风险,加大处罚力度
单位或个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一切经济行为都遵循着成本效益原则。财务造假行为亦如此,特别是当单位或个人发现,其财务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很难不产生财务造假的冲动。因此,要想有效防范财务造假,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与风险,加大对财务造假单位或个人的处罚力度,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无疑是遏制财务造假的重要 措施 之一。
特别是目前我国,守信者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也未能受到严厉的制裁的种种现象,极大的促进了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已成为部分中介机构的“公开的秘密”。而在这样一种失信成本过低的社会环境下,“守信者亦会变成失信者”。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加大对财务造假单位或个人的处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让造假者无利可图,得不偿失,势必成为防范财务造假的有力保障。
三、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框架,时刻保护着单位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因此,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在会计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之下贯彻执行,还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随意操作空间,防范财务造假。所以,为了更好的贯彻与落实《会计法》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为防范财务会计造假提供一道重要的“法律屏障”,我国财政部、证监会自2001年6月起,针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内部会计控制法规、规范以及其他配套规定。并以控制单位经济管理为内控导向,以控制单位经济业务流程为内控基础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与建立。以此全面、统一的内控管理,明确会计职权,控制会计操作空间,将财务造假行为控制在最低点。
四、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加强社会监督作用
21世纪的我们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命脉。因此,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维护 财经 法律法规秩序,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等工作日益重要、突出。特别是审计工作,作为解决经济矛盾,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切实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强化其经济监督作用,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提高社会监督作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既有行政管理职能,又有行业自律色彩。
因此,目前我国应该做的是理顺中注协、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职能与分工,建立起政府行政监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有机结合,分工合理、监管全面的行业监管体系;其次,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确保公正、公平。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只有形式独立的会计师才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做到勤勉尽责。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建立对会计师独立性的法律法规保护条例,确保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屈从于任何单位或个人。以此,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一道“人工屏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笔者对防范财务造假的具体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财务造假行为的发展与蔓延,不仅会给单位、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经济发展秩序。因此,强化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单位的内在监督职能,对防范财务造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鹿小楠,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2]李金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