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1 浅谈科学发展中的哲学反思 1 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及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的前身是自然辩证法。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只要是指从哲学的维度上去研究科学与技术,包括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以及在发展中又会出现哪些哲学问题等等。过去的三十年,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始终保持对立关系。前者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意识形态的优势;而科学哲学传统却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更重视学科建设或倾向于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但二者长期和平共存所带来的确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致命问题,即名实长期冲突和学科定位不明。 科学技术哲学的由来与科学技术史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史首先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探讨它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间的辩证关系。可见,科学技术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学。表面上看,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但本质上它不单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横跨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拉卡托斯力图使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一致,他的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倡导“精致证伪主义”。另外,其他科学哲学流派,像图尔明等,他们也主张用科学技术史来检验科学技术哲学。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科技方法论等;也做应用研究,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大学科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还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哲学、生物哲学,以及比较玄奥的天文哲学和地学哲学等。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思想史、生态哲学、环境哲学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产业、行业领域里面的一些方法论、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等等。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将信息科技纳入到自己的视域范围,逐步形成了信息哲学学科群,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沿学科性质。其中的计算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以及系统哲学等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 另外,科学技术哲学也应用进了军事科技领域里面,已成为一种相对其他而言比较特殊的应用哲学。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事哲学学科,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辩证法、军事技术创新思维及方法、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与社会、军事技术哲学、军事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军事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与文化、军事科技伦理学、军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等等。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在整体上统帅、驾驭军事科学技术,在提高军队战斗力方面日益凸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进程 近代中国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一部近代的科学史本质上就是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科学家同样是第一批科学哲学家,因为他们的任务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教授科学知识,二是负有向中国社会、中国民众传播科学观念的使命。自然科学家竺可桢、粱思成、茅以升以及李四光等人,都对科学的人文层面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思;人文学者中的胡适、赵元任、金岳霖等人,也都有很好的科学哲学素养。在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课程是北京大学于1918年开设的“科学概论”。而由北大教授王星拱编写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于1920年出版,是《科学概论》的上卷。到了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的哲学思考,一大批科学哲学的著作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大量出版。较早的有,1924年的《科学与哲学》(张东荪),1937年的《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稍晚的有,1948年的《自然哲学概论》(罗克汀)以及《科学概论新篇》(竺可桢)等等。其中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著作是1945年的《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洪谦),和1948的《知识论》(金岳霖)。 建国以后,来自西方的科学哲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受到了批判和清算,这个传统由此被迫中断。马克思主义传统取而代之,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亲自发表的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著,具体如《数学手稿》(马克思)、《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恩格斯)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等。其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史、科学学以及自然科学哲学研究等,这些虽然是由英国剑桥左翼科学家倡导的,但是也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50年代,于光远同志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具体负责制定中国的科学发展政策和科学家政策。他早在延安时期就翻译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同时组织学习小组研究自然辩证法。因此,《自然辩证法》》成为制定中国科学政策和科学家政策的指导性文献。于光远召集了一批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规划草案。草案指出,要直接继承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把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这门科学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应该称呼为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虽然有争论,但久而久之,“自然辩证法”还是成为了这个新学科的名字。 4 科学技术在未来哲学中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基本形势的评估,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我国目前已经全然解除了对科学家们的政治紧箍咒,所以很少有科学家心甘情愿来聆听“科技哲学家”们的“教诲”了。当代的一线科学家已经不再关心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果说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统战的话,那自然辩证法也不再是一个合用的统战工具了。正是因为政治功能的弱化,科学技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外部资源势必大打折扣。为了从长计议,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实际上就是要搞好学科建设。同时在学科建设之外,应该适度改革之前的“政治必修课”制度,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转化成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功能。当前国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但是应该结合人文教育来做,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或者失败,有可能就与它们割裂了与人文教育的传统纽带有关。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对他们进行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听规定的老师讲课”的这种“三规”式的必修课制度,可以变成:在学制所规定的时间内(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须在科学人文类课程中修满一定的学分,至于具体什么时间听、听哪门课、听哪位老师讲,可以由学生自由决定。 进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们可以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教学中讲授自己最熟悉的问题。现在讲公共课的教师平时教学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因此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创新精神,所以,一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总是被作为照顾的对象,总是觉得比其他教师“矮”一些。在今后的大学课程里,如果能够把公共必修课改成限制性选修课,必能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阵地和科研阵地。 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2 论哲学与长寿 一、前言 从古至今,长生不老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秦始皇派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近现代的各种养生,长寿似乎都是一个热满红火的词。虽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明白长生不老显得不切实际,可是人来一世不易,谁不想在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多留恋一会呢。所以长生不老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有强烈吸引力的愿望,但千万年生生死死的事实让人们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归纳:如杜甫在其诗《曲江》中写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全书》里写下了“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这样的辩证的论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概括得更简短:“生就意味着死”。如此话语都说明人的寿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自然规律一般,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律,而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顺应规律,在智慧的引领下通过某些方式达愿,留存于世间久一点。 二、哲学与长寿 人类越进步,科技更发达,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的富足,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这可是长寿的一大阻碍,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光靠现代医理可不行,所谓治标还得治本,关键在治心。心要如何治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学。据调查发现,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原因在于90岁以上学者占1/4,85岁以上学者几乎占一半。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这些例子看来,长寿和哲学确实存在起着某种关联,起码它传递给我们的都是正面的信息,谁说学哲学无用呢?在他们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他们思考,边冥想,边进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恍惚之间已是长寿。 三、哲学长寿的秘密 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起码可以让你活得更久一点,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哲学到底以什么魅力让人们长寿呢? 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也说,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除此之外,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是心灵的启迪,能让现世的许多疑问得到解答,能让人更清明。中国哲学的精髓,北宋张横渠将其用四句诗表述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有着重大的使命,需要有着崇高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先哲来奉献,长寿的哲人们将自己奉献给了哲学,哲学以其特殊的回报方式来感恩,那就是让他们更长寿。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人火气暴躁,人与人之间失去那份推心置腹的交流,更多的是带着虚伪的面具在表演,忘了本来的自我,随着欲望潮流滚滚向前。哲学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沉寂再沉寂,不因世俗纷扰而困住自己的内心,哲学以一种大超然的态度教人治世之理,既入得世也出的世,帮助人们正本溯源,回归本心,以此锻磨自己,不知不觉间,时光已如白狗过隙。 四、结论: 针对中国当前的哲学发展问题,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迫切性,哲学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觉得哲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之无用,谋身立命资本都不够,殊不知,哲学就像盖房子的脚手架,看似无实则缺之不可。所以利用学哲学可以使人长寿能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学哲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能赋予其更深刻内涵,刮起学哲学之风。这是一个养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奈的社会,要想健康长寿,学习哲学必不可少。不论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值得学习的可贵之处。同属哲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学术上均可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人们功利性太强,学哲学,能养生,能长寿,富头脑,无疑是一个可取之点。哲学的发展,哲学的课程设计,若与此相衔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学哲学,愿意去思考,愿意将哲学推而广之,哲学也就不再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 猜你喜欢: 1. 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2. 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3. 哲学方面的论文 4. 有关哲学问题的小论文 5. 有关哲学的期末小论文
拯救哲学
摘要:哲学原本是指导具体科学的,但因历史发展的原因,使得当今的哲学严重滞后。具体科学在没有哲学的制约下,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意地发展。它不仅肢解了哲学还抢占了哲学的位置,逼得哲学无路可走,使之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不仅如此,具体科学的肆意发展还造成了地球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能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人为的争夺战此起彼伏等凶险恶劣局面。为了改变现状,必须先拯救哲学。只有哲学得到拯救和振兴,具体科学才会规范有序地发展,恶劣的环境才会得到遏制,人类才能持续发展。反之,人类将走向衰败和灭亡。
关键词:哲学 具体科学 环境污染 拯救哲学 哲学创新
现今,很多哲学人士不明白哲学的含义,也不知道哲学应该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只能是偏解和糊弄。有的教授说,哲学研究的是超越了我们经验的东西,一些纯粹的东西。比如,研究纯粹的“红”,这就是哲学的工作。这种观点是分解了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概念后产生的。还有教授说,我们只能解读伟人的哲学理论,不能创新。只解读不创新哲学能得到发展吗?更叫人不可理解的是一些教授竟然说,我们无法回答什么是哲学,哲学无法定义。既然不明白哲学的概念,不清楚哲学研究的是什么,如何教授学生哲学?如何研究和创新哲学?这种混乱的局面说明哲学在当今的处境很尴尬,很弱势。为了拯救哲学,就让我们务必弄清楚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作用及其创新和发展。
一 哲学在当代的困境
现今,哲学被人们称为是无用的“糊涂学”。认为它什么都解释不清,什么都做不了,是无用的。因为哲学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不能创造任何财富。那些晦涩、抽象难懂的概念只能使人头痛,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帮助和经济利益,所以哲学应该被具体科学替代或淘汰。
具体科学则正好相反,它“如日中天”的发展着。不仅抢占了哲学的位子,还把哲学撕成碎片,溶进每门学科中,使得每门具体科学后面都可以挂上哲学两个字,像物理哲学、化学哲学、数学哲学、生物哲学、分析哲学、系统哲学、科学技术哲学、语言哲学……这些学科把哲学分吃殆尽后,哲学就只剩下一具空壳。这些现象表面看起来哲学似乎无处不在,任何具体科学中都有哲学的影子,好像是哲学渗透和覆盖了所有的具体科学,在所有具体科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缺的指导作用。实则不然,这种发展情形等于把哲学撕成碎片撒到具体科学中,成为调剂和美化具体科学的调料和脂粉,使哲学成为具体科学的附庸,使哲学彻底失去自我,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无力创新和发展,无法解释清楚很多社会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使之处于现今的“无用”尴尬状态,成为被人冷落的“糊涂学”。
其实,哲学应该研究的是宇宙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要回答的是本原问题。具体科学应该研究的是宇宙具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回答的是具体事物生灭的问题。但现在的情形是,具体科学研究和解释哲学的本原问题(比如大爆炸学说),哲学研究和说明具体科学的特性问题,哲学和具体科学调换了研究对象。在这里,具体科学抢了哲学的道,跑在社会发展的最前端,支配和左右着哲学的发展。哲学被具体科学压制的无路可走,只能是委屈自己,研究点具体科学的残羹剩饭。
很多哲学研究者在这样的情形下很迷茫,竟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也不明白哲学研究的是什么。要么研究东西方哲学比较,要么研究东西方哲学的融合,要么把中国传统的思想同哲学结合着研究,要么跟着西方的某些思潮混混,要么始终坚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搞的再丰润一些,然后穿上一件新潮的衣服粉饰一下,要么拼命在具体科学里寻找哲学能够栖身的一席之地,卑微地想着与具体科学合作祈求发展,但这也只是蹭饭吃,遭白眼,找不到真正属于哲学的位置。基于这种状况,一些外国哲学家竟然说,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不过,在全球哲学都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西方的哲学光景也不是太好,他们要么把先哲们的观点翻新一下,要么流行一些哲学思潮,要么也把哲学溶入具体科学中来研究。总之,西方的哲学也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和发展。既然哲学得不到创新,就不能求得发展,不能发展就会被具体科学压制和替代,形成一边倒的弱势状态。哲学的弱势必然造成具体科学的疯狂和强势,具体科学的强势又从某种程度上形成对哲学的挤兑,这样的情形使得哲学既尴尬又无奈,形同虚设。
哲学滞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控的具体科学的肆意发展把地球环境搞的一塌糊涂。人类面临的是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能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信仰迷失、人为的争夺战此起彼伏……的凶险恶劣局面。如果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得不到控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人类整体的衰败和灭亡。这种情形要求,哲学必须要发展,而且要正确揭示宇宙的真实面目,以用来遏制具体科学的疯狂和肆意妄为。只有这样,环境才能得到治理,人类才可能持续发展。
二 哲学滞后的原因
哲学滞后首先是自身发展的原因造成的。我们知道,宇宙只有一个,正确的宇宙发展规律也只有一个。但由于人类发展的局限性,使人不能一下就能正确认识宇宙的全貌,只能是“盲人摸象”般的众口不一的认识宇宙。这样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众宇宙观平起共存的混乱繁杂的发展局面。每一种宇宙观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但由于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又都不能全面正确地解释宇宙的真实面目,以彻底否定对方,这就形成了唯物观和唯心观、认识论和本体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宇宙观的对立和抗衡。众宇宙观的这种绝对对立和莫衷一是就造成了哲学无法发展下去的境地。又因为现今具体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具体科学的实用性,更是把哲学逼到了死胡同。具体科学以他强大迅猛的发展态势,几乎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哲学失去了用武之地,致使人们觉得哲学已死,哲学无用,哲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哲学不能创造任何财富……
其次,哲学的滞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哲学所具有的政治属性。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样,宗教信仰不一样,发展速度不一样,使得哲学在很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受阻。在中国,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出于对政治的堤防,哲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阻碍。那些发达国家虽然不像中国这样,但他们为了争霸和扩张,都大力发展高科技和军事武器,很少把精力用到发展哲学上,这从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哲学的发展。
除去以上原因,哲学自身众多抽象的概念和以往哲学家晦涩难懂的语言,以及哲学高智慧的特性等,也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哲学的发展。如果哲学简单易学一点,如果哲学语言通俗一点,恐怕也会对哲学的发展有益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哲学的普遍性属性和规律给人的混乱感觉。因为哲学是人们对宇宙整体把握和认识的知识,是关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对宇宙万物共性属性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表面看起来好像哲学无处不在,但落实到具体层面上又不能准确把握和界定。这就使一些人认为,哲学无法定义。还因为人们对有限和无限、概念和实物等矛盾的分解,也使很多人无法看清哲学的真实面目。这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哲学的发展,导致了哲学的滞后。
三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定义及关系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概念是什么?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包括罗素和黑格尔这样的哲学大家都感到什么是哲学难以回答,难以定义。这真让人不可理解,这真是对哲学家的讽刺!如果说对哲学是什么都搞不明白,弄不清楚,很难想像他们能正确地研究哲学,正确地研究宇宙的规律性,正确地回答宇宙的很多疑难问题。
要想正确地定义哲学,就得明白哲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知道,人类生存在宇宙间,想要看清楚宇宙的真实面目,想要弄明白宇宙是怎么来的,它的边际和中心在哪里,它有没有始终,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人类能否认识宇宙的全貌,宇宙是谁创造的?宇宙之外有没有“上帝”和“神灵”?……人们对宇宙的这么多问题的研究就形成了人类的科学知识。人类的科学知识包括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哲学是人们对宇宙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是对宇宙万物的共性属性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研究的是整个宇宙产生——发展——灭亡更替的规律性,想要回答的是宇宙的本原问题。即是说,哲学是关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不是关于宇宙具体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各门具体科学是人们对宇宙具体事物的把握和认识,是对具体事物的属性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研究的是宇宙具体事物生灭更替的规律性。就是说,具体科学是关于宇宙具体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而不是关于宇宙整体的普遍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具体科学无法把握和全面正确地回答宇宙整体的规律性,更是无能为力解释清楚宇宙的本原问题。如果认为只有具体科学才是获得真理的最好方法,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最终解释宇宙的本原,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找到宇宙的开端,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正确引导人类走向未来……这些都是极其谬误的观点。因为各门具体科学都存在着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不能超出的局限,这些局限性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使得它们只能在自己的范围内有所创造和发挥作用。这就说明,具体科学无论怎样迅猛火热地发展,无论怎样具有实用性,它也不能替代哲学和包揽哲学,去完成哲学所能完成的任务,去发挥哲学所能发挥的作用。
以上看出,哲学和具体科学各自都有自己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也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作用。哲学不能替代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也不能替代哲学。哲学具有理论指导性,具体科学具有实用性,两者既有差异又有统一,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两者的统一构成人类整体的科学知识。
通常,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通过一定的哲学观来研究宇宙具体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而哲学也需要从各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宇宙的普遍本质及其规律,以高瞻的姿态来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不能脱离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也必须以哲学为指导,两者是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但如今,具体科学则处于主导地位,左右着哲学的发展,使哲学处于尴尬淘汰的局面。这种情形非常危险,需要人们高度警惕和反思。
四 哲学的作用和解释宇宙的方法
很多人认为,具体科学可以用具体的公式、定义、公理和算式等来证明、计算、验证和解释宇宙万物的规律性,因此,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正确解释宇宙。哲学全是抽象的概念,它无法用某种具体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更无法确切地说明和解释宇宙,只有具体科学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宇宙。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哲学解释宇宙的方法与具体科学解释宇宙的方法不同,哲学需要从所有具体科学中概括总结宇宙的普遍本质和规律,再把这些普遍本质和规律高度概括成一些抽象的概念,然后,再用这些概念说明和解释宇宙存在的始因及生灭的规律,还有万物存在的始因、生灭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由于抽象的哲学概念很难使人一下明白其中的道理,还由于混乱繁杂的宇宙观所导致的人们的错乱认识,都使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宇宙,也造成一些人的哲学无法证明和解释宇宙,哲学是无用的观点。
其实。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属性,哲学既可以教人们如何认识宇宙,也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地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比如,哲学如果把宇宙是一个矛盾体,宇宙的始终是统一在一起的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告诉科学家,科学家在进行具体科学研究时就不会徒劳地寻找宇宙的开端。像物理学家为了证明宇宙起始于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的大爆炸,曾经进行了很多次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这些研究和实验既浪费人力也浪费物力,到最后还是无法正确说明宇宙的起始原因。这说明如果没有正确的哲学理论的指导,具体科学会走很多弯路。
当然,正确的宇宙观会正确地引导具体科学的发展,谬误的宇宙观也会错误地引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就像现在的一元论的宇宙观,这种观点认为,矛盾的一个方面可以独自派生另一个方面,单纯的物质或意识就能独自派生意识、精神或物质。在这样的宇宙观的引导下,一些科学家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纯正物质世界,这个正物质世界一定是由它的对立面(反物质)派生出来的,所以,如果找到了反物质也就找到宇宙产生的终极原因了。我国的物理学家就花大力气和高额的科研经费,组织很多人甚至与外国科学家联合研究,进行多次的科学实验,力求寻找到宇宙中的反物质,使之解答宇宙的生成原因。这其实也是徒劳的,因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宇宙万物的存在原本都有正反的两种统一存在形式,
宇宙根本不是一个纯正物质世界,它是正物质和反物质统一起来的矛盾世界,而不是说单纯的反物质可以独自派生正物质世界,就像单纯的一个男人不能独自派生出一个女人一样。如果科学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徒劳地进行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了。这说明,正确的哲学观点对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的科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谬误的宇宙观会错误地引导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这种情形要求哲学必须正确地认识宇宙,正确地解释宇宙,正确地创新和发展,然后,正确地引导具体科学的发展。
五 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综观当今的社会环境和地球自然环境的状况,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急待解决,但具体科学因为自身的局限性使它不能一手遮天的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这就使哲学的作用凸显出来。为了充分发挥哲学的作用,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就势在必行,是当务之急。
为了拯救哲学使哲学得到创新和发展,更是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哲学和具体科学必须各就各位。具体科学不能再肆无忌惮地欺辱哲学了,哲学应该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恢复自己应有的指导职责,让自己正确的观点渗透到各门具体科学中,用强有力的先进的思想来指导和制约具体科学的发展。具体科学也要回到它自己的位置上,在哲学的指导下,收敛自己的行为,有计划地科学规范地发展。
那么,怎样拯救哲学呢?要想拯救哲学,必须创新哲学,哲学得到创新才能得到拯救。对于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很多人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创新。有人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结合起来研究就是哲学的创新和发展。这种观点是非常谬误的。因为,哲学和具体科学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哲学的具体科学化,这样的话,哲学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实要发展哲学首先要解决哲学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要明确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很好地发展哲学。当然,要解决哲学自身的问题,还要正确地回答宇宙的本原和终结问题、中心和边际问题等,还要搞清宇宙的属性和发展规律,更要把物质和意识两个绝对对立的概念统一起来,不要在认识论和本体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存在主义和思辨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神论和物活论……之间徘徊和纠缠,因为这些对立的观点会混乱人们的思想,误导人们的认识。就是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不是小问题,人们千万不要小视了物质和意识的绝对对立,就是因为两者的长期对立才形成了诸多谬误的不全面的宇宙观,才造成了当今哲学发展的困境,才产生了有限的人类无法认识无限的宇宙的“难题”,和抽象的苹果无法食用的困难,以及普遍的哲学概念无法界定的尴尬局面。这说明,物质和意识的确切概念及其正确的关系对哲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原本是一对矛盾,是宇宙的两个基本组成方面,两者始终共存于一个宇宙矛盾体中。物质是宇宙的组成元素,意识是宇宙的组成规定,两者的关系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而不是派生关系。但通常人们总是把人类的思维认为是纯意识,具体的实物认为是纯物质,这就从根本上分解了物质和意识这样一对最基本的概念,也彻底把一个宇宙分成了自然和超自然的两个世界,致使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宇宙。这里看出,要发展哲学,就要正确而全面地揭示宇宙存在的真实面目,正确回答人们无法解答的宇宙“难题”,建立一套科学正确的反映宇宙生灭规律的哲学体系,给人们一个认识宇宙,拯救环境,拯救自我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方法论、思想武器和科学工具。
宇宙原本是一个矛盾体,这个矛盾体的基本载体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简称物意体,物意体承载了宇宙间所有的矛盾属性,是各种矛盾的统一体。这个矛盾统一体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作用中,时刻都处在新和旧、始和终、产生和消亡、运动和静止、有限和无限……的矛盾更替中,没有哪一瞬间是绝对单纯的新世界运动的开始,也没有哪一瞬间是绝对单纯的旧世界静止的终结,整个宇宙就是在这种矛盾更替中永恒地发展着的。
从整个矛盾着的宇宙来看,物意体是宇宙的基本载体,矛盾性是宇宙的根本属性,辩证法是宇宙的存在法则,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只是因为人类发展的局限性,才分解了它所有的矛盾,致使一个宇宙整体人为的分成了两个(一个客观自然的物质世界,一个主观超自然的意识、精神世界),人们陷在两个世界之间始终无法认识宇宙的真实面目,也人为地给自己制造很多无法解答的宇宙“难题”。像宇宙的始终问题,中心和边际问题,物质和意识的统一难问题等等,这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很简单,只要人们真正认识宇宙是个矛盾体这个最简单的事实,这些问题就不解而自答。
为了说明这些“难题”很简单,我解答两个题就能说明问题。1、有限的人为什么无法认识无限的宇宙?2、具体的人为什么无法吃到抽象的苹果?我们知道,有限和无限是一对矛盾,两者始终共存于一个宇宙矛盾体中,两者的关系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而不是派生关系。无数个有限组成了无限,无限是有限的集合体,有限是无限的组成和发展瞬间。没有有限就没有无限,没有无限同样没有有限,两者不能分解开独自存在,也不能分解开独立来看。而宇宙(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的存在就是有限和无限的矛盾统一存在形式。如果把有限和无限分解开,宇宙不能存在,人类也不能存在。但通常,人们总是把无限和有限分开来看,把人视为单纯的有限,把宇宙视为单纯的无限,让有限的人去认识无限的宇宙,这就出现了有限的人类无法认识无限的宇宙的难题,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因为,宇宙不是单纯绝对的无限,它是无限和有限相统一的矛盾体,人在其中“花开花落”生灭不止,也不是绝对单纯的有限。所以,只要人们正确认识无限和有限的矛盾性,正确认识宇宙这个矛盾体的矛盾存在规律也就认识了宇宙。之所以会出现有限的人无法认识无限的宇宙的“难题”,那是因为人们分解了有限和无限这样一对矛盾。
同样的道理,抽象和具体也是一对矛盾,两者也始终共存于一个宇宙矛盾体中,两者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两个矛盾方面也是无法分解开独立来看的。就是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体,都包含了实物和概念两方面的东西。当我们在吃实物苹果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吃概念苹果;当我们在乘实物火车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乘概念火车。就是说,事物的规定和组成元素是统一在一起的,概念和实物也是统一在一起的,概念不是脱离实物独立存在的,它是隐藏在具体实物中的。如不然,人就不能用思维把实物中的概念抽出来形成知识而认识事物的规律了。所以,如果把具体的实物组成和抽象的概念规定分解开,形成单纯具体的人和单纯抽象的概念,那我们就吃不到苹果,乘不上火车了。可以这么说,宇宙中所有的矛盾都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而不是派生关系,且都不能分解开独立看待。如果分解了它们,人们永远无法认识宇宙的真实面目,永远无法找到宇宙的开端和末端,永远不知道人类生存的意义,永远在自然界和超自然界之间徘徊,永远无法正确界定哲学的概念……
其次,要发展哲学还要摆脱旧哲学的牵绊和脱离政治的束缚。在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都会产生不同时代的哲学知识。这些哲学知识的存在一方面是新时代哲学知识产生的基础,一方面也是新时代哲学知识发展的绊脚石。就像现时代,哲学的创新总是走不出旧哲学的圈子,总是受着旧哲学极深刻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不能摆脱旧哲学的牵绊,哲学的创新肯定是艰难的。另外,哲学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指导性,总是被阶级所占有,被党派所利用,被国家所推崇。当哲学具有了政治色彩,拥有了权威性,哲学的发展和创新就注定受政治的束缚和左右。如果新哲学的出现与原有哲学相冲突或不一致,那么,就会被认为是反叛的思想而受压制。这说明,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如果不能脱离政治的束缚,也是很难得到发展的。
除去以上的限制和束缚,哲学的发展还要挣脱社会环境的限制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这种限制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同样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以及该社会发展阶段的现状对哲学的需求度。就是说,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必定产生相对应的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下,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发展都会受到相应的制约。比如,古时候,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就局限在很浅很简单的层面上,因此,那时候哲学的发展也就只有一些朴素的宇宙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逐步深入,这种环境下就出现了很多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宇宙观,哲学在其中就得到了很大发展。现时代,具体科学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这时候,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哲学的需求度不大,这必然阻碍哲学的发展。但由于具体科学的肆意发展又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们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这时候,社会发展现状对哲学的需求度就非常大。因为人们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沦丧,环境的污染等等,都需要正确的哲学知识来引导和整治,这就要求哲学一定要发展,要创新,要正确解释宇宙和人类的关系,正确揭示宇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以用来正确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达到治理环境、拯救人类的目的。在这里,创新哲学就是拯救哲学,拯救哲学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后三种都是属于科技哲学的。
学术堂整理了三个可以发表哲学论文的期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是综合性哲学类学术刊物,兼顾普及任务,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倡导辩证思维,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促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推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鼓励学术和理论创新,提倡应用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多年来连续被评定为核心期刊,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26;总被引频次:518,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57;综合影响因子:0.220.《中国哲学史》 (季刊)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哲学史》编辑部编辑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性、专业性学术刊物.由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任顾问,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任继愈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开设有"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与现代化","当代中国哲学思潮","中外哲学与文化的交流与比较"以及学术性书评和学术札记等栏目.《哲学动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的哲学核心专业刊物.20世纪60年代由哲学所学术秘书室主编国内哲学动态,内部交流用;1979年1月正式创刊《国内哲学动态》,限国内发行;1987年更名为《哲学动态》,国内外公开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曾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评奖获优秀奖,是哲学论文投稿的首选期刊.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经核实中国哲学史在其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并未发布稿约和相关征稿信息,请直接与期刊联系,以免上当。
中国广告业发展现状浅析摘要:当今的商品社会是广告万紫千红的世界。不论在街道、商店 ,还是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中 ,人们到处可以听到或看到各种形式广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同时国外品牌的商品也在国内市场得以热销。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广告业迅速发展。随着国家政策放宽,外国广告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子公司,跨国广告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广告业,他们依靠成熟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优秀的人才以及先进的运营管理等优势与本土广告公司争夺广告主资源,对本土广告公司形成强烈的竞争与威胁。而中国广告业由于起步晚,运营不规范,广告从业人员水平混杂,竞争能力十分薄弱。在对中国广告业发展背景、驱动因素、策略调整等情况进行分析后,如何使中国广告公司尽快提升发展,成为中国广告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关键词:中国广告业现状发展一、中国广告业发展的背景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拉动了中国广告业的整体提升。2003年国民经济保持了高度增长的速度,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增长,广告业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取得了高增长率、高国民生产总值占有率的好成绩。自1998年广告业增长率首次跌破1%的底线以来,中国广告业发展增长率持续走低,而2003年则一举“上扬”到19.44%这一历史性突破。该年度广告市场的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国民消费模式的结构性突破。表现在广告投放上的特征就是广告投放大幅度增加,行业结构稳中有变。2003年广告投放位于前五位的产品类别依然是房地产、药品、食品、家用电器和化妆品。住宅消费和汽车消费的持续需求继续支持了房地产广告和汽车广告的增长势头。该年度广告投放的“黑马”是服装服饰,跃居到第9位。总之,国民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直接推动了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当前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态势来看,汽车、房地产、医药医疗器材、旅游、通讯产品等行业的发展具有长足的持续性,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广告市场增长的基本条件。随着行业内竞争的不断升级,广告主对消费市场的争夺也将日益白热化。广告主研究表明,被访企业首先就是强调策略组合的重要性,其次在被访企业当前最为侧重的营销策略中,促销策略的选择率排名仅次于产品策略。也就是说,在竞争格局中要保持领先,除了产品策略外,广告战役等各种促销大战将作为重要的营销利器被竞争者争相采用,广告总体投放量还将有所上升。二、中国广告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广告主体各领域加速整合步伐,追求规模化生存。中国广告业1996年以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两大驱动:一是追求规模经济推动了广告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二是广告主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推动了广告业务主体加快调整步伐。其中,近期比较典型的驱动有两个:1.广告公司的规模化生存2002年,广告公司领域有两个事件引入注意。——则是达美高的消失;一则是上广的合资。两个事件背后则代表了两个趋势:一是国际广告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合并、联合;二是国际广告集团“收编”本土广告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跨国广告公司就致力于通过整合媒介资源,谋求在内地广告市场的一席之地。这些大型广告公司除了规模巨大化,就是操作全球化。“规模扩张”正是它们强力增长的支撑力。根据2003年度广告生态调查,表示“未来一年有扩张计划”的广告公司占到被调查公司的八成,其中又有—半以上的公司计划采用“与其他广告公司建立战略联盟”这种扩张方式。广告公司间的合作将以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业务上的合作、股权上的合作、地域上的联盟等。而对于广告公司集团化发展的主流模式,根据2003年广告业生态调查,广告公司普遍认同以下三种模式:首先是以业务的互补性或上下游合作为目标的集团化;其次是以媒体资源的规模化为主要目标的集团化;第三,以区域性整合为主要目标的集团化。2.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一样,说到规模扩张就要说到资本运作。广告行业的资本运作形式目前主要有广告公司间的投融资、行业外特别是广告主和媒体对广告公司的投资、广告公司通过上市进行融资等。获得资金是广告公司大举扩张、并购的一个重要前提。绝大多数的广告公司其发展资金来源于公司的自我积累。在这方面,跨国广告公司具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又有强烈的扩张欲望,大规模并购、参股本土广告公司的趋势将愈演愈烈,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成为中国广告市场资本运作的主导力量。而本土广告公司为增强与跨国公司对抗的力量,也将通过股权合作、吸收行业外投资及上市等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扩大公司规模。资本运作被广告公司作为实现突破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寄予了厚望。三、中国广告业策略调整随着广告主主导地位的日趋明确,广告公司和媒体将提供专业服务作为其核心理念和努力方向,并进一步调整、培育核心竞争力。广告主营销广告活动系列研究以及广告生态调查研究表明:广告市场中的广告主导由“苗头”逐渐向“主导地位”发展。随着这种“归位”的逐步完成,广告主将发挥其处于广告业生存链条上游及其核心位置的功能,作为广告业的“米饭班主”,广告主将推动广告市场的盘整力度。表现之一,就是媒介广告经营策略的调整。随着20年间媒介几度扩频扩版,媒介资源偏紧的情况得到改善;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和分化,广告主的“媒体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倾向于综合使用多种媒体,并且积极开发新式媒体,改变了原本依赖四大传统媒体的局面。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媒介当年作为广告市场“老大”优势地位的日渐弱化。1996年以来,媒介从“坐商”到“行商”,强调客户导向和专业服务,体现出媒体广告经营的战略调整。表现之二,就是广告公司的专业化生存。多数行业,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广告主在激烈的竞争中蜕变得日益成熟,在“拼”市场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对广告公司的要求也日趋专业。无论是跨国广告公司还是本土广告公司都面临着被选择以及较短时间的合作等等的挑战,这也是广告主掌握话语权的直接结果和表现。登陆中国的大部分国际广告公司都称以整合营销传播服务见长,但随着对中国企业和市场的了解,也会为了适应本土广告主的需求而强调其某一环节优势,期待在某些个别领域进行合作。而本土广告公司则呈现出两种典型生态:一类是已颇具规模,以某专项服务,例如以媒介代理发家,为生存和利益所驱动,逐步进入多个服务领域,提供附加功能,形成综合服务的业务架构;另一类以新生广告公司为代表,既受限于自身资源,又为了生存会专注某一服务领域,或者提供线下广告服务,或立足新媒体广告资源的开发等等,总之强调某专项服务职能,力求在某一环节领域深度发展。总之,无论哪种“生态”,提供专业服务是其宗旨和生存态度。如何使中国广告公司尽快提升发展,如何是中国广告业发展趋于平稳,成为中国广告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广告学毕业论文题目:1、关于化妆品的现代广告设计与探讨2、关于网红经济下现代广告发展的研究——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3、近年来百事可乐在中国的广告策略探析4、平面广告色彩对消费者心理认知的影响 ——以富士梦幻航空为例5、植入广告效果研究以《奇葩说》节目为例6、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传播与趋势研究——以海底捞危机公关事件为例7、广告代言人分析-以耐克公司为例8、性文化开放程度与广告创意的交互影响9、银行广告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以招商银行为例10、浅析广告平面设计与文化透视现象及趋势——以国内地铁平面广告为例11、我国快消品与电商平台的品牌联合研究12、浅谈中国广告的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以央视近期电视公益广告为例13、新媒体广告模式与趋势研究——以手机媒体为例14、从“中国有嘻哈”来看广告与时尚的关系15、浅析新《广告法》背景下广告代言人的选择策略
1. 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 广告目标与营销目标的关系3. 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划4. 品牌战略与广告策划5.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6.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7.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8. 影视广告中的电影原理运用9. 广告创意中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运用10. 音乐在广告创意中的作用11. 中国广告创意发展史研究12. 广告新媒体研究13. 数字电视发展对广告的影响14. 期刊杂志广告发展对策15. 广告目标与媒体行程策略16. 4A公司在我国的经营策略17. 北京、上海、广州广告业发展分析18. 北京广告业发展趋势分析19. 本土广告公司国际化研究20. 本土广告公司经营机制21. 本土广告公司经营机制分析22. 广告传播对和谐社会的作用23. 广告主广告观念发展变化分析24. 国际广告公司本土化研究25.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26. 宏观政策变化对广告业发展的影响27. 加入WTO,北京广告公司市场格局变化28. 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轨迹29. 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轨迹研究30.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31. 论广告行业协会的发展32. 论广告行业协会的功能与作用33. 论健全我国广告监管法规与监管制度34. 论品牌运营35.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36.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37. 论我国广告监管模式的改革38. 品牌构筑模式分析39.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4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与监管对策研究41. 中国广告法律环境研究42. 中小广告公司生存之道43. 广告艺术与广告创意44.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45. 广告艺术表现46. 平面广告中的视觉美47. 电视广告中的视觉美48. 平面广告中视觉艺术49. 广告艺术与纯艺术50.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51.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52. 从视觉美角度看广告53. 从视觉角度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54. 现代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与发展障碍55. 试分析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56. 构成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57. 现代广告创作中的机器味和人性化58.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59. 论广告中的文化诉求60. 论制约广告创意的因素61. 广告文案的创意诀窍62.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63. 论广告文案的表现策略64. 浅析广告语言中的修辞策略65.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66. 广告中文化冲突的有效管理67. 中国媒介市场之变化68. 中国广告发展史69. 论植入式广告的发展70. 如何测定报刊广告效果71. 如何测定电视广告效果72.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73. 浅析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现状、对策与前景74. 论中国政府的形象建设75. 论广告关系与组织形象76. 论政府公共77. 论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78. 论公共关系与品牌战略79. 论公共关系与广告80. 论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公关(企业危机管理战略)
广告历史古时的广告纯粹只是靠口碑。口碑以外的首则广告,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于庞贝城遗址内发掘到的广告。 当15世纪至16世纪出版业开始发展,成为了广告真正开始成长的时刻。到了17世纪,英国的报纸已经开始有广告出现。随后的一个世纪,广告发展得十分蓬勃。 19世纪当世界经济开始急速扩张,对广告的需求亦以同步增长。1843年,美国费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广告代理公司,由Volney Palmer创办。早期的广告代理只不过是报章的广告分销商。但到了20世纪,广告代理开始为广告的内容负责。大事记西方古代广告的通常形式是口头传播。然而商业性质和政治竞选的广告已经在庞贝的废墟中有所发现,但还不是最早的。公认的最早的广告应该是在古希腊发现的《寻奴》。当印刷术在15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广泛运用时,出版业开始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广告出现了。英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纸介印刷广告,当时是用来宣传贩卖教会图书的。17世纪,广告开始出现在英国一些每周出版的报纸上,并且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广告日益流行起来,成为社会生活和商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世纪当世界经济开始急速扩张,对广告的需求亦以同步增长。1843年,美国费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广告代理公司,由VolneyPalmer创办。早期的广告代理只不过是报章的广告分销商。但到了20世纪,广告代理开始为广告的内容负责。中国二十世纪早期哈尔滨的俄式广告柱中国不是现代广告的发源地,但有广告性质的宣传方式很早就出现了。《诗经》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已有“萧管备举”的诗句,据汉代郑玄注说:“萧,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吹也。”唐代孔颖达也疏解说:“其时卖饧之人,吹萧以自表也。”可见西周时,卖糖食的小贩就已经懂得以吹萧管之声招徕生意。而春秋末期孔子的周游列国也可以说就是一种个人广告的形式。除了口头广告,中国古代最常出现的是悬挂式广告。北宋时期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写了北宋东京繁华的街市景象,里面的悬挂式广告随处可见。在当时的广告,主要是商品为了突显其品质而制作,以产品及品牌宣传为主。三越的前身“越后屋”(ゑちご屋)在19世纪初的宣传海报到了19世纪初,欧洲式的广告亦开始在日本的江户出现。中国的广告亦随着报纸传入中国开始。到了清末民初,租界遍地的上海等地区成为中国现代广告的发达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为市场经济的消失现代广告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广告才出现在中国大陆真正的繁荣,但与外国相比较还有很大距离。中国原有的广告人材,在另一方面亦有不少前往港澳台地区发展,加上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广告业的发展蓬勃得多。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广告上的新概念亦渐渐的影响着中国大陆的人民。
只要是桥梁工程类的学术论文就行
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但我国古代的桥,形式种类繁多,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这恐怕就未必为人尽知了。在人为桥梁之前,自然界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桥梁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横跨瀑布上的石梁桥,江西贵溪因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仙人桥)以及小河边因自然倒下的树干而形成的 “独木桥”,或两岸藤萝纠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天生“悬索桥”等等。人类从这些天然桥中得到启示,便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仿效自然。开始时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围的壕沟上搭起一些独木桥(桥之所以始称“梁”,也许便是因这种横梁而过的原故),或在窄而浅的溪流中,用石块垫起一个接一个略出水面的石蹬,构成一种简陋的“跳墩子”石梁桥(后园林中多仿此原始桥式,称“汀步桥”、“踏步桥”)。这些“独木桥”“跳墩子桥”便是人类建筑的最原始的桥梁,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由低级演进为高级,才逐渐产生各种各样的跨空桥梁。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 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你去找下(土木工程、或者、交通技术)吧~
摘 要:在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史中,采撷了如下最具影响的事件: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单式记账法,最早的会计原则,最早的会计法律,会计预算方式等;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中,阐述了中国复式记账法的锥形-龙门账,引进国外的昨式记账法及其改良;在中国现代会计发展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班组核算制”,“资金,成本指标分口分级管理”和“厂内银行”;在新中国会计改革发展中,则分三个发展阶段,从部门设置,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关键词:会计发展史 中国 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会计制度 会计法
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文章结合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解释会计涵义的内容,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会计的涵义,激发学生探索会计理论的兴趣,使学生能认识过去、掌握现在,适应会计工作未来的变化。
关键词: 会计涵义会计史会计职能
一、会计的涵义
1、相关教材中对会计涵义的表述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涵义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会计的本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的基本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控制)。
(3)会计的特点——货币计量等。
怎样理解会计的涵义呢?
过去我们对会计涵义这部分的内容大多都是照书本去简单提及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解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一开始就对会计认识不清,无法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适应会计的发展变化,无法适应具体的会计工作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综合理解。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会计的产生
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如果将原始的图形记事作为会计雏形的话,会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我国西周时期,“会计”一词就已经出现,清代学者焦循所著的《孟子正义》一书中,针对西周时代的会计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会计在国外也有很长久的历史,两河流域的原始算板、埃及的纸草记录、印度人的贝多罗叶记录,都可以看到人们最初进行计量、记录的杰作。
2、会计的发展
(1)古代会计
会计从单式薄记产生到复式簿记应用这段时间,也就是1494年之前,包括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两大历史时期。
(2)近代会计
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复式簿记的书籍《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又译《数学大全》第三卷第九部第十一篇)。总括近代会计发展史这一时期,会计已经由实践到理论,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会计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会计学科也比较成熟,会计职业开始走向社会化和专门化。
(3)现代会计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加剧,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组织迅速发展。所有这些,对会计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设备折旧、成本计量、资本运作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原有的复式簿记已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达市场经济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会计实践相应地迅速发展。由于会计内部分工迅速发展,于是导致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新的专业性的会计门类开始出现,从而使会计发展进入现代会计时代。
三、会计史对理解会计涵义的启示
1、会计的是一种管理活动
人类进行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随时掌握经济活动中量变和质变的情况,对经济过程组织必要的科学管理,会计就是基于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1)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独立的职能(出现专职的会计人员)。
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人类的生产活动由采集阶段进展到原始农业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剩余物品出现,从而使人类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关系日益趋于复杂。在此情况下,部落的首领对于部落内部生产、分配事务的处理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当人脑记事达到无法承受的限度时,便迫使人们在大自然中探寻帮助记忆的依托物,于是会计发展史的原始计量、记录时代便到来了。这一时期的会计只是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把收入、支出记录下来,主要是解决储备物品的使用,协调简单再生产安排与生活安排的分配关系,一般由部落的主事人在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劳动成果之余进行记录。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公社的剩余产品逐渐增多,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和交换的发展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形成,公社的经济事务更加复杂。为了适应这一扩大了的管理要求,于是原来的计量、记录工作就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职能。
(2)管理的工具→一种管理活动。
马克思认为,人们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会计管理,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它指出了会计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渐从生产管理的工具发展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必然。 10世纪至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商业、手工业及银钱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随着市场的开拓迅速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也实现了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的转变,进一步确立了会计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越来越重视,强调计划与控制。这就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开始通过“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管理”等会计管理方法参与经济活动的事中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接近炽热化,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由此对会计提出了不仅要事后算账、事中控制,更要做到事前预测和决策。于是,会计便由“计算过去”发展到“控制现在”、“规划将来”,实现了会计从管理的工具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转变。
2、会计的职能是在会计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发展起来的
(1)会计职能的形成阶段
当会计处于原始或者雏形阶段时,其职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计量和记录”,即人们通过头脑或其他能帮助记忆的依托物对经济事务进行简单记录、计算来衡量其劳动成果,并对这种计量记录进行必要的核查及比较,以便确定下一个阶段的生产、分配和消耗活动。
原始计量记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实物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等。
(2)会计职能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两大历史时期。随着原始经济的解体,农业经济时代来临,会计计量记录方法中出现了为自然经济服务的单式簿记。
伴随自然经济的发展,单式簿记不断向前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形态到成熟形态,以致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完善的会计方法体系。但单式簿记的整个方法体系仅适应反映自然经济,其自身缺乏科学的内在联系,而且当时的簿记缺乏理论指导,簿记知识的传授仅处在自然教育阶段。
(3)会计职能的逐渐成熟阶段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由此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适应资本主义大企业需要的经营形式——股份公司出现了。而此时,会计已经从原始的“单式记帐阶段”转变为“复式记帐阶段”,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使资本向有良好效益的企业积聚,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由于股份公司的所有者分散于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多数所有者远离经营实体失去支配能力。但作为所有者集团,他们又关心其投入资本的保全,以维护其利益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监督职能就逐渐显得重要起来。尽管在这一阶段,会计的监督职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但其本身所具备的核算及监督职能的事实已无可质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思想给会计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巨大冲击,表现为管理会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另外,多种形式的会计分析方法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由此产生了急剧的资本集中,许多大规模的投资活动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核算和监督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等具体管理职能,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了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3、从实物量度到货币量度
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产生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到原始社会末期这种交易方式已成普遍之举。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创建了多种实物量度单位。
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一直处于一个缓慢的量变过程之中。在奴隶制时代,这个变化还微乎其微,自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才开始有了一定的进步。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币制的统一,使货币量度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到西汉时期,商业开始摆脱物物交换形式,商业经营一面是商品,另一面是货币,货币量度在会计核算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综合核算、计算盈亏,商品生产者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实物计量单位统—起来,计算各种财产物资的占用和耗费,并同劳动成果进行比较。这样,仅对实物数量记录和计算就不行了,必须利用货币形式(观念上的货币)来统一计量经济活动中可以量度的方面。在人类社会的会计发展史中,由以实物量度为主要计量单位,进展到以货币量度为主要计量单位,是古代会计向近代会计转变的开始,也是会计区别于统计和其他业务核算而具有自己特点的重要标志。
四、历史的启示
会计历史经过了从古代会计向近代会计演进,又由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发展。从方法上看,由原始记事、单式簿记到复式簿记,从门类上看,自单一行业的会计向多个部门会计分化,从功能上看,从纯粹核算与反映功能发展到参与管理与决策等,充分展现了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相一致的历史运行规律。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产生了许多新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现代信息工具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我们要把握新的历史机遇,迎着经济信息化的滚滚潮流,继续肩负会计改革的重任,坚持创新,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张玉森 高瑞金《基础会计》.中等职业教育教材,2002年.
2.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
3.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
4.郭道扬《中外会计史评说》.《财会通讯》.1992年第2期.
5.文硕《文明古国的会计》.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