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活动——艺术教育科学论文征文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展示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全面推进高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决定举办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举办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苏教体 [2007]25号)精神,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比是本次艺术展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苏州科技学院参加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方案》(苏科院办[2008]5号),特向全校教职工征集参评论文,望各单位及时通知广大教职工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 论文的具体要求及申请表见附件1、附件2二、 所投论文先交我校本次活动主委会,由组委会统一报送江苏省承办单位。三、 我校截稿时间为4月25日,交稿地址:教务处实践科。交纸制稿的同时将电子稿发送至教务处 二00八年三月十二日附件1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评比实施细则承办单位:东南大学艺术指导中心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围绕“我和祖国”的主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反映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紧密围绕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鼓励理论创新,努力发挥高校艺术教育科研在理论指导、实践探索和决策咨询方面的作用。二、征稿对象:省内各普通高校教师(含高等职业院校),有关教研和科研单位的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三、征稿日程:论文投稿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5月15日至5月20日组织专家评审5月30日汇总评审结果6月3日邀请省内知名专家举办论文培训班四、投稿地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210096),东南大学艺术指导中心胡秋景老师收,来稿请注明“艺术展演参评论文”字样。Email至: 五、论文要求:1、近两年内撰写、并没有在公开媒体上发表过论文;2、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3名;3、论文和论文摘要统一用A4纸张,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正文用小3号仿宋字,单面打印,一式8份纸质,以及论文电子版文档一份,电子文件名统一为:展演论文高校(名)、作者(名);4、不超过8000字;5、论文的标题和正文中请勿出现作者及所在单位字样。并认真详细地填写《论文申请书》,加盖报送单位的公章; 六、评比办法及设立奖项:1、由展演组委会负责组织省内专家进行评审。2、论文分设省级特、一、二、三等奖。3、根据本次活动要求和评审的具体情况,选出参加全国评比的论文。 七、研究领域:1、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国务院相关政策、文件,深化和拓宽高校艺术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研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把丰富的实践概括、提升为理性认识,探索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高校艺术教育发展道路。2、 围绕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进行以实验性、应用性为主的课题研究,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改实践服务。3、 针对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特别是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高校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水平。4、 加强对高校学生群体性艺术活动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模式。5、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6、 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比较研究,努力借鉴国外高校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八、论文的基本要求1、 紧密围绕研究目标,注重以实践经验和有设想的实验为基础,进行有深度地探索和研究,体现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精神,能够解决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中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在学术观点上有新意,在现实中有推广应用价值。2、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倡实验性研究。在进行课题设计时,要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及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原始数据应保留备查),自觉遵守科研道德,确保研究成果真实、可信。3、论文撰写符合规范。命题到具体内容,立论到论证,形式到内容,文字到图表,均要求准确、清晰、规范。九、论文选题方向(一)艺术教育发展战略和理论研究1.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关系的研究2. 学校艺术教育对培养健康和谐人格、和谐社会建设之价值研究3. 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地位及教育价值的研究4. 高校艺术教育中普及与提高、改革与发展的研究5. 近代、现代高校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6. 高校艺术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二)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6. 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特点和发展态势的研究7. 高校艺术教育教研、科学研究现状与对策的研究8.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思路与模式的研究9.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整体改革的研究10. 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构建艺术教育教材体系的研究11.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案例分析12.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创新和实验的研究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课外、校外艺术活动13.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14.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规范化的研究15.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16. 国内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现状与发展态势的比较研究17.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18.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研究19. 高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活动评价体系的研究20.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研究21.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研究(四)艺术教育资源研究22.本地、本校艺术教育教学资源调查及科学整合、合理利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研究23.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艺术教育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24.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25.高校艺术教育教师培养目标和培训模式的研究26.高等师范院校如何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的研究27.大、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衔接问题的研究28.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29.高校艺术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研究30.建立国家艺术教育资源库的研究31.建立高校艺术教育成果档案库的研究32.改善高校艺术教育办学条件的研究注:以上选题范围不是论文题目,选题时可参考此提纲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不限于上述范围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共青团郑州科技学院委员会转发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的通知各团总支:现将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厅和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的通知》(豫校园字〔2010〕2号)文件转发给你们,请各团总支按要求积极准备进行参赛,并于9月25日前将征文材料交学院团委,由学院团委进行审核上报。学院团委信箱:。附件: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的通知二O一O年三月七日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的通知各省辖市教育局、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团委、文联,各省属大中专院校,各级公立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各相关单位:为提高我省校园文化艺术的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全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我省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经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认真组织,广泛动员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此次科研论文征集的组织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教师、科研人员、管理干部积极参加论文撰写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切实提高学校校园文化艺术水平。二、参赛要求紧紧围绕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实践,结合课改精神,突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和成功经验,直面校园文化构建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此次活动,切实做到展示、交流校园文化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繁荣全省校园文化事业。三、征文起止时间2010年 1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四、征文选题要求参赛者可自行设计题目,以校园文化构建为主题,结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管理和新课改等的改革研究,教育立法、督导和评估及对加强校园文化的看法等。五、征文写作要求1、论文、实验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教学心得及典型经验均可,题目自定。2、论文必须是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文章的章节或片断。违者严肃处理。3、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均可。4、征文要主题鲜明,论据翔实、内容充实、形式规范、结构严谨,体现理论性、应用性和科学性。5、征文字数为1500~5000字。六、征文格式要求征文包括:题目、所在单位、姓名、正文、联系方式、具体地址。七、征文的评选 1、参选论文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选。征文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向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加盖主办单位公章)。 2、所投稿件一律不退回,请作者自留底稿。八、竞赛日程安排(一)宣传工作各省辖市教育局、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团委、文联,各省属大中专院校,各级公立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认真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对提高我省校园文化艺术整体水平的重要性,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认真组织,全面推进全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我省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二)评审工作1、评审原则:参赛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教学价值,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观点,对待当前我省校园文化艺术有自己独特分析和见解。2、评审方式: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组成)负责论文的评审组织工作。征文办公室首先将各单位推荐汇总上来的论文,请专家委员会委员组成的评审专家分组进行评审,确定最终获奖等级。3、全省公示:对获奖论文及作者在《河南校园》及中国名校网上进行公示。九、总结表彰工作1、对最终获奖论文及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并对大赛进行总结。2、将获奖的优秀论文年底结集,公开出版发行。十、组织机构1、主办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共青团河南省委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2、征文办公室设在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负责日常工作。报送地址:郑州国贸中心新领地4号楼1单元30层3001室(农业路与花园路交叉口)邮编:450008联系电话:官方网站:电子邮箱: 附件: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评审表二O一O年一月八全院各单位: 为推进我院校园文化建设,总结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展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校园文化促进会联合下发的豫校园字〔2010〕2号文件精神,特举办我院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及评奖活动。一、目的与意义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2004年12月)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基础,有利于促进高校和谐制度建立,加快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利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二、组织与选题 全院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此次科研论文征集的组织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教职工积极撰写科研论文,紧紧围绕“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办出职业教育特色”这一主题,根据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探讨和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途径,结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撰写论文。附件中给出30个选题范围,供写作参考。三、写作要求 (一)研究论文、实验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教学心得及典型经验均可,题目自定。 (二)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均可参加本次评选。论文必须是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的成果。违者严肃处理。 (三)论文要主题鲜明,论据翔实、内容充实、形式规范、结构严谨,体现理论性、应用性和科学性。 (四)论文格式应完整,包括:论文题目、所在单位、姓名、内容提要、关键词等,论文最后应注明联系方式及具体地址。四、论文评选 (一) 参选论文由各系、部、处初选并推荐参加院级评选,科研处组织有关专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二)获院级一等奖的论文将推荐至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办公室,参加省级论文评选,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作者,学院将予以表彰。五、时间安排及奖励 (一)各系、部、处应于9月1日前将初选论文报送院科研处。 (二)科研处于9月上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三) 2010年10月1日前,将我院获得一等奖的论文报送参加省级论文评选。 (四)奖励 此次应征论文评选出一等奖3名,每人奖励300元;二等奖5名,每人奖励200元;三等奖若干名,每人奖励100元;组织奖1名,奖金500元。附件: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参考选题范围二〇一〇年三月十日附件参考选题范围1.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2.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文化内涵及其影响因素3.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对构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影响4.我院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因素5.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6.和谐校园构建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7.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8.校园文化与校园艺术文化9.校园文化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0.高职学校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与研究11.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内涵、实现条件与总体目标12.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重点与途径13.校园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14.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15.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网络建设1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17.校园文化建设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18.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19.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20.传统文化、时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2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22.价值选择多元化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23.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与校园文化建设24.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新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25.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与校园文化建设26.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27.班主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28.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29.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功能和宣传、辐射作用30.加强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
2000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全球华人“互联网第一主持人”竞选,荣获“最佳口才”奖;200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获优秀奖;2002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高校优秀科研成果文科论文类三等奖2003年,因主持中央电视台《交流——与李政道谈教育》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主持(谈话类)一等奖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第14届优秀播音与主持论文二等奖;同年,因主持中央电视台《对话——王家卫》入选2003年“中国新浪网十大新锐女主持人”;2003年6月,获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班主任;2004年,获第五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征文”三等奖。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全国广播电视“品牌打造与节目创新”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2008年, 在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2008年度主持人节目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个人著作(一)著作类⒈王婷,《电视谈话节目创作散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⒉ 应天常, 王婷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二)论文类⒈王婷,《美国CBS<;晚间新闻>;“变脸”的启示》《南方电视学刊》2009、3⒉王婷,《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品牌公关”策略》《新闻爱好者》2009、2⒊王婷,《论“品牌”对提升中国电视对外传播效应的意义》《现代传播》2008、4⒋王婷,《从受众的“消费”变化反观电视谈话节目革新中的价值取向》获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管理、改革、创新”征文比赛中“题名论文”奖⒌王婷,《从孩子们“意外”的言行举止中收获精彩》,《电视研究》2005、12⒍王婷,《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观》《现代传播》2005、5月⒎王婷,《“谈话”,并非谈话节目的专利——<;讲述>;节目主持语境》《电视研究》2004、11⒏王婷,《双语打造未来播音主持人才——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学院“双语通道班”教学实践初探》《播音主持艺术5》2004、9⒐王婷,《电视谈话节目的“个性化生存”》《现代传播》2003、4⒑王婷,《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电视研究》2003、5⒒王婷,《双层反馈|——电视谈话节目的特色和优势》《现代传播》2002、2⒓王婷,《从<;实话实说>;看电视谈话节目的双层反馈模式和控制策略》获首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⒔王婷,《东方时空》,早上播?《声屏世界》2000、4⒕王婷,《控制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特殊媒介角色》《现代传播》2000、4⒖王婷《我是“目击人”——关于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一点思考》《新闻爱好者》2000、3⒗王婷,《东方时空,何去何从?》《中国影视节目信息网网刊》1999、12
找了一篇文章给你,可以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传统的哲学,凝聚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的插花艺术的发展。插花不是一门简单的“手艺”,而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艺术活动,它是一种文化,是人们世界观的艺术表达形式。中国的传统插花深受宗教、哲学、绘画艺术、民族审美与民俗等的影响,尤其深受哲学的影响。在不同的朝代,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这些哲学流派都有不同的哲学内涵,插花艺术也呈现出不同的插贮理念,形成不同艺术风格的插花。这些风格各异的插花又从侧面反应了哲学对插花的影响。1 汉魏六朝宗教花`初起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的传入在某种程度上给当时的人们以精神的寄托之外,同时也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佛教插花。佛门称花为“华”,花、华不二,献于佛菩萨前的称为“献花”,“借花`献佛”一词就源于此,散布坛场四周的称“散华”。佛教的十供养像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为普遍。在坛场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佛经里有许多与花相关的典故和用语,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开见佛、舌灿莲花、花果自成、花开莲现、九品莲花、百鸟衔花、梦幻空华、镜花水月、莲华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另外,在东汉最初的佛教造`像艺术中,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以供佛。东汉的康孟祥译的《修`行本起经》中写道`,“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的同时,佛教插花也传入了中国。佛教徒多在佛像前供花,或是在佛像出巡、佛经的讲授会堂上供花,主要有3种形式的供花:散花、皿花、瓶花。散花,就是用银线穿各色珠子以及莲花瓣、花形剪纸等,于佛像出巡或佛经讲堂时散下,以助其盛。东晋高僧法显在其《佛国记》中记载佛像出巡时:“门楼上夫人采女遥散众华,纷纷而下”。后秦的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亦有“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华(花)香而散其处”。`故而在佛画中多见飞天散花的形象,多源于此。皿花,是一种盆碗状的器皿内放置花朵、花瓣,供于佛像前。瓶花,是以宝瓶插上莲花,供养佛像`,多喜用玻璃制宝瓶,象征光明、清净。在北魏时代的龙门石窟浮雕中,有一幅宾阳中洞的石浮雕画——《帝后礼佛图》,极为著名。此图表现北魏皇室成员拜佛之情`景。其中一名贵族妇女,手执花束,以一枝盛开的莲`花为主,两边各衬一枝比主花低的莲雷、莲蓬,比例恰当,十分美观,表现了当时插花供佛的情形。南北朝时,以贮水容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安,献花供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帝为感,梦见优悬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为铜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无萎谢之忧,插于床边,象征对佛教之信奉。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习俗,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些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说,在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侍,手执嘉禾、灵芝,西王母本人手执嘉禾,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像。在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灵芝相伴。又如《`拾遗记》,记有青莲、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2 隋唐的院体花`在宫中流行隋唐时期,国力昌盛,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园艺技术的进步,为赏花、插花的广泛流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隋唐时,思想界实行三教并尊,宗教哲学进入全盛时期。当时,`佛教中的禅宗盛行,禅宗六祖慧能,主张以顿悟之法领悟佛家真理。他喜爱梅花,所过之处常插梅花作为标志。隐含着佛理之喻,对后世禅家起到肇始之功。唐代卢愣迦绘的《六尊者图》中有缸插牡丹,为禅家花较早的图画记载。`在举世闻名的敦煌佛教壁画中,绘着人们去拜佛时多执花枝或皿花供佛。在许多窟中绘有的手执托盘的飞天,凌空飞起,正是佛家皿花的写照。在《西游记》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就有手托宝瓶中插柳枝的造型。另外,在佛家的讲经法会上,也设有瓶花为装饰。一幅绘有唐代高僧玄奘讲经的《玄奘讲学图》上,绘有两`瓶莲花,花叶相称,成对装饰于讲经堂前,瓶中花`型对成,组织严谨,以正中一高枝为主,两边各配对成的花枝。道教以崇尚长生、成仙,多吟诵使人长寿的松、枸杞等植物,以表心意。`至于《八十七神仙卷》中诸位神仙手持的盘花、瓶花更是丰富的插花艺术资料。哲学上的兼容,促使了思想的一致,同时,隋唐时期,国家大一同,社会、政局较为稳定,呈现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也影响着`艺术领域,雍容华贵`的气质、大气自由的精神贯穿于唐代的插花中。再加上盛唐时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唐代插花艺术提供了发展的涨力。在这种`背景`下,唐代的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形式美。盛唐主导“势壮为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在花材的选取上,讲究雍容华贵的气质,主要以花形硕大的牡丹、芍药为主,此外,还经常选用一些富含吉祥的花材,如用梅、竹、松、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剑兰等十种花材,寓意“十全十美”。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贵壮丽的风格为主,故此时期`的主要类型为宫体花,亦称院体花。宫体花,主要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宫廷中,花材以牡丹、芍药为主,体现富丽之感。此花形体硕壮,色彩艳丽,花枝繁盛,结构严谨,装饰味浓,充满宫廷煊赫堂皇的气势,`庄严大方。此种花型要求衬托平衡,避免过疏过密,花枝长度约为花器高度加半径之和。3 宋元理念花、心象`花并蒂争辉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宋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 经济文化更加进步。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种进一步丰富,而其观赏更具多样性。插花艺术因而得以继续发展。元代继承宋代插花之余绪,也显得绚丽多彩。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发展到了宋代被统称为理学。理学是以宋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学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认为应存天理,灭人欲,极为重视道`德思想;更进一步提倡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要求人们静观万物,从中体会到时光变迁,宇宙奥秘。理学又是北宋以后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宋代的社会动荡不定,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更为敏感。因而,宋代花卉艺术更深入地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达着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显得意味深长。理性内涵加清丽`外形,具有清纯美丽的形态。宋代的社会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气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内敛;不再激情汹涌,而是冷静地思考。宋朝的时代精神就是清雅、隽秀之气质。这种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这与唐代喜用牡丹的富丽不同。司马光《独乐园记》记述了他`迁居洛阳后,难与时人相同而独居独乐园读书游赏的`情趣。文中还记载了许多花卉,在其中独自逍遥“迁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宋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所以,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选取上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达`人生抱负、理想等。表`现在插花花型上,就是理性内涵加上清丽的外形,自有纯美的意境,因而,宋代的插花花型以理念花为主。理念花以瓶花为多,以理为`表,以意为理,或解说教义,或阐述`教理,或影射人格,或嘲讽时政。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结构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注重枝叶的`线条美。元朝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中后期,极为注重吸收以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继承了宋代的理学思想。与此同时,在艺术领域也继承了宋代的绪统,尤其是花卉文化继承宋代之风流,同时又具有时代特色。元朝实行的种族歧视`制度,使汉族文人受到元统治者的歧视,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闲适自在,不屑为官。所以,元代的艺术中有这种闲散、淡雅的味道。另外,还受到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多为借花消愁或表达个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兰等名花表现文人清雅、闲韵、伤逝等情感,从而出现了“心象花”。心象花,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积郁所做,作品偏于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现出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表达个人内在之冥想。花型不定,多种多样,花器也古里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纯属作者心`里的表达,他人不易领会其中之含义。这种花型与`院体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采用。4 明清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和`象形花竞相峥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萌芽的壮大,花卉商业生产盛行,插花也向市民普及。在思想领域,明代的王守仁继承发扬了宋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朱`程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心学认为,“心外无`物,无外无理”,“身之主率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认为“心”与“物”二合一,不可分离。虽然这是一种主观唯心学说,但也表`现出当时的文士更注重于自我性灵的发展。将自我与宇宙万物结合起来,寄托着心性于山水花卉等事物之间,驾御着宇宙事物自由地`观照、思考自然与人生。诗人、花艺家袁宏道`便以此为依据,提倡在文章中抒发真形,不加矫饰。他的《瓶史》写及插花,构图、造型上也崇尚天然美、纯真美,远离名利等污浊之物。这`些思潮,都继承了老庄的哲学,又有时代之特征。明清时期的陈腐礼教,森严的等级关系,腐败的朝政,都促使这种思潮出现,产生了抵御黑暗的力量。而严重的思想扼制,没有言论自由的大环境,又是不堪忍受的`,这更促使人们转向自然,更加爱花,以花为伴侣,抒发真情,隐逸于其间。如明代的高启《寻胡隐者》诗:“渡水复渡水,看花复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有`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著名的《病梅馆》一文借用当时的人不爱自然之梅,偏爱病态的梅花,映射封建阶级严酷的思想遏制。所以,在花材的选取方面,注重木本花材的折取`,例如,松、柏、杉、柳、枫等情趣木本,还有一些`寓意深刻的花材,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主要目的是借花草抒情,影射人格,以寄心意。插花名家高濂、张谦德`、袁宏道、陈氵昊子等无不如此。在这种背景下,明清时期出现了4种插花的花型,主要是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以及象形花,贯穿于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发展中,而这4种花型又不是相续发展,而是交错于其中的。新理念花盛行于明初,此类花型为院体花和理念花结合之产物。结构以中立型为骨干,花材有10余种,以瓶花为主,花器比例为二比一,有高大壮丽之特色。文人花,主要指文人人格花。文人插花不重排场,不为祈福,主要讲求情趣。所用的花器较为朴实,花材则以色彩素雅的“四君子”、“岁寒三友”等为主,借花明志抒情。`并注重陈设环境的衬托,使作品清雅脱俗。写景花,模仿盆景表现手法,描写赞美自然景观,诸如深山幽谷、小溪池畔、庭院一角等,达到具备风情雨露,精妙入神的境界,以盘花为多。在色彩选择上,`多采用绿色、棕色系统之色彩,如`深绿、浅绿、棕色、黄色、白色等。写景花仿照盆景之手法,但取材与盆景不同,花器用水盘、平盘、平板等,花材则可采用松、柏、杉`、柳、枫,或梅、竹、桃、梨、樱等树枝,以`及枯干、树根、苔木、苔藤、苔石等,再配以山野花草点缀,必能表达出山野景况,通过插花艺术这一巧妙的手法,“取得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效果”,可以解说教意,影射人格,`借境抒怀,或狂热潇洒,或孤僻冷漠。象形花,源于花材与古董的自然结合,以干材或疏果的外形和色泽为造型基础,进行设计布`置,根据时令、场所、个人爱好、时代特征`进行创作,往往籍著作者的想象,利用点、线、面、块的组合,予以技巧的运用。象形花名目繁多,应用极广,有的以花头编扎而成,有`的以常绿花、叶绑扎制作,有的利用瓜果、食物雕塑成形。形状有鸟、兽、鱼、虫、人物、亭台等。花材多用菊花、月季、桂花、黄杨、雀梅、山茶、石榴、葛藤等。5 西南花艺培训学校小结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是伴随`着中国传统的哲学而发展的,传统哲学在得以自身发展的同时,给予插花艺术以新的指导思想,从而使插花艺术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汉魏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带来了莲花净土思想,随之而来的还有佛教插花艺`术,中国开始了插花的漫长里程,此时期宗教花开始盛行;隋唐时期,统治者提倡三教合一,为插花的发展准备了思想准备,寺庙、宫廷竞相以插花`为乐,同时又由于隋唐国力昌盛、统一,在艺术上`注重壮势之美,因而大型的院体花流行于此,佛教和道教的插花也融入了这种时代精神在其中,花材的选取上也注重牡丹等花形较大的,花型也呈现`院体花的特征;宋元时期`,理学的发展为插花艺术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等哲学理念反映到插花艺术中就是虚实结合、俯仰呼应、高低有序、疏`密有致、顺应自然等插花原则的出现,加之`政局动荡,文人士流多避世,借花抒情,因而出现了理念花和心象花;明清时期,插花艺术得以更加的发展,许多插花理论的专业书籍出`现,心学的发展为`插花艺术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平台,新的宇宙观又促进了插花原则的发展,同时在时局的影响下,插花的花型多为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和象形`花。
浅谈插花艺术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品种繁多的鲜花供人们选择,以满足家庭和单位各种庆典、迎客、结婚以及装点家居的需要。说到家居装点、美化环境,就不得不提及艺术插花。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秘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插花看似简单容易,但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它并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是融生活情趣、文化知识、艺术修养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因此,插花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艺术插花的种类多样。大致可如此分类:从形式上可分为瓶插、盆插、悬挂式插花、异型花器插花、花篮插花、花架插花、人造花插花等。从风格上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现代自由式插花。东方式插花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影响,它和东方园林一样特别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花材的自然美来感人。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东方式插花选材讲究简练,以少而精的花材有机组合取胜,造型注重自然,以流畅线条勾勒为主,形体小巧玲珑,色彩朴素淡雅,意境含蓄深远,主题突出,耐人寻味。因而东方式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称于世。其实,中国插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及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到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而日本插花又称花道,始于公元六世纪至七世纪初,日本飞鸟时代圣德太子派使节来中国隋朝建立邦交,作为遣隋使,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回到日本后,将日本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池坊花道。它是日本插花史上最为悠久的插花流派。中国插花进入日本后,经几代插花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已形成目前3000多个流派,其中的池坊流、朝流、宏道流、小原流,为日本著名的四大插花流派。日本插花和中国插花均属东方式插花范畴,它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到插花之中,表现了东方人细腻、含蓄和富有内涵的特点。同时,插花艺术也陶冶了现代人的情操。多姿多彩的插花作品,使我们现代人通过鲜花这一小巧生灵的凋零易逝,更深层次的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从而萌生怜花、惜花、爱花、护花的情怀,同时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珍爱生命,善待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尚情操。
第一次看到郭建明的画集时,不由觉得眼前一亮。这位具有旺盛创造力的青年画家。在笔端倾注和营造了一个墨色辉映、意境生动的水墨世界,每一位水墨人物都在画作中绽放着生命的光泽,真实而夸张的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像一首唯美的赞歌,穿透灵魂与时间、空间的距离。我是以一种极度兴奋和庄重的心情来看完郭建明的画集的。“70后”的郭建明还比较年轻,这个阶段正是人生中攀爬知识高峰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作为一名艺术家思想性和创造性如泉涌般源源不断的黄金期。我兴奋于年轻的郭建明在水墨人物创作中扎实的笔墨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悟性,较之其他同龄画家更多的思考、勤奋与揣摩,更使他的画风日渐成熟,绘画语言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郭建明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在勤学与苦练中,他神游于自己惨淡经营的水墨世界,用智慧与才情雕琢笔墨。这种少有的沉静和对艺术的虔诚,在时下画坛中尤其值得称赞。每一幅不同时期的画作,都是他反复探索与尝试以求提高“意”与“境”的心灵轨迹。捧读郭建明的画集,其实,我是以一种庄严的肃穆与画家对话,展读他的精神风貌与才情睿智。在读到源父先生《传承与变通》一文中对郭建明“以自己的独特视线与酣畅痛快诠释着一种心境的自由与笔墨的感性认识,以一个诗人的情怀在笔墨之外吟唱着一首和谐完美的自由与经典的心灵之歌”的评价时,我觉得这是对郭建明和他的画作的最好诠释。这种境界得来不易,郭建明是用心的画画。水墨画的画法确切说应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画”的角度看,画家要趋于自觉产生、自由把握之境,须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画外功上狠下工夫。这一点,郭建明的勤奋可以为他积累足够的功底。在郭建明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读出他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的印痕。同时,郭建明又是以开拓者姿态默默耕耘于现代水墨创作领域。其引人注目之处虽是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和对传统的深切研究,但在其背后却是经年累月对传统的深切研究。当今画坛,传统文化与西方美学思想同时对绘画的创作起着重要作用。郭建明的作品能够以独特画貌引起同行关注,可以说是在传承与变通中扣住了传统与现代的精神之脉,是传统绘画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生发的结果。郭建明的水墨人物的总结各家各派优长的基础上,依据其个性、气质、专长和兴趣追求,营造了朴素而又丰富的清新画风。在他的人物画中,具备了积淀深厚的传统国画中清健娴雅、飘逸洒脱的特征,同时又在笔墨沉厚中透出明快,古典意蕴与时代气息恰到好处,相得益彰。郭建明注重在表现造型、神情刻画的同时,更讲究发挥用笔、用墨、用水的综合效应,追求更强的墨韵特色,使一贯只注重主题性情节表述以及素描加笔墨的格式,走出样式单调、语言枯燥、彼此雷同的困境,从而使水墨画的艺术面目大大丰富,具有生命的张力,焕发出勃勃生机。郭建明的许多作品可圈可点,值得我们用心品读。《南疆八月》、《戈壁轻风》等作品,极富风格意义,非常优美。但这风格是郭建明私立的风格,作品诗意地表达透露出超越田园境界精神家园的向往,弥漫着自然的灵性;《光明之路》及以煤矿工人为表现题材的系列作品中,以“水墨雕塑”的语言,折射出更为现代的气息和人性内函,引起我们对生活底层的工友们的关注,并被画作中蓬勃向上的精神意志所感染;《春城》、《沃墅》等作品,则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现实的画卷,生活气息浓郁,无论笔墨技法还是结构章法,都表现出虚实、浓淡、藏露、燥润等审美关系,都指向“气韵生动”这个终极目标。
1872年克洛德.莫乃的这幅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首次展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勒阿佛尔港口黎明时分的情景,港口作业区的大致轮廓--起重机、吐着烟的烟囱、建筑--透过浓密的晨雾和满画面的匪夷所思的破碎笔触,观者所能辨出的就是这些。这幅画儿当时在大多数人眼中简直是一团糟。批评家们更是大为恼怒,他们将这幅画的作者莫乃以及与之画风相近的画家的称为“印象主义”。指责莫乃画风太幼稚,其画作不过是小儿涂鸦而已,与勒阿佛尔港日出时的情景何尝有半点相似。几年后艺术评论来了个180度转变,好象莫乃好得不能再好了,仿佛印象派画家不仅长与用笔而且捕捉视觉真实的技巧已臻化境,令当代画家相形见拙。为何莫乃笔下的勒阿佛尔港先被说成一团糟,后来又被称为对港区日出情景了不起的再现?我们该如何理解此种戏剧化的转变。莫乃背弃了关于勒阿佛尔港传统的种种表达方法,而更趋向于表现真实的自我感受,传达出自己对日出的鲜活印象,将常识之类搁置一边,竭力捕捉最初朦胧印象,并将其凝固在画布上。他试着画出的是我们打量世界时实际看到的一切,而不是我们料想我们会看到的东西。因此开始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抗拒,勒阿佛尔港的日出怎么是这样的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观察,人们发现,当船衬着城市的背景出现时,在特定的光线下从特定的角度看去,船似乎真的是在城里行驶,有时海天会浑然一色,我们实难分辨何为大海,何为天空。每件成功的艺术品不可或缺的东西究竟为何,那就是--一种能令我们重新发现现实中遭歪曲、忽略的一面的能力。
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赏析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本学期,我选择了“世界美术赏析”这门艺术学科进行了选修。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我逐步了解了许多关于绘画的知识。学下来收获很大,我逐渐可以感受到了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那作品散发出一种令人愉快的笃定,那种归属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在他的作品中的寓意;了解了被可视为法兰德斯巴洛克风的具体象征的鲁本斯的作品;当然还有现在被我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油画之一的伦勃朗的“泰特斯”等等这些经典的西方美术艺术。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过美术鉴赏,提高我的艺术品味,吸收前人优秀技法,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而且在我看来从实际情况作为起点,由于经济生活的变化,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学生产生了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高分低能 ”是一种表现。学生有较多的知识和专业文化,并不一定代表他具有其他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所以要呼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而艺术教育恰恰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不是单纯地训练吹笛子、弹钢琴、画画、书法和跳舞的技术,它是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心中具有崇高理想和大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所以要适当的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这也是我选择这一课程的原因之一。在为时一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时,我经过查阅资料将结合俄国伟大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按照一般鉴赏的程序对其进行简单的艺术鉴赏: 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作者:列宾 列宾(1844---1930)是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最伟大的艺术巨匠。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伏尔加河上纤夫拉纤的情景。这幅作品创作于1873年,花了三年的功夫才完成。现收藏在彼得堡俄罗斯美术馆内。 1、作品画面介绍: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于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 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述,分别来详细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40,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于。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了一个作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 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棕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鞑靼人。 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烘托干燥炎热的天气 (列宾在冈宁和伊卡尔两个人物身上曾作过一些改动,尤以伊卡尔缠着白布的头改动得最多)。 2、作品给读者的感觉? 当我第一次面对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首先感知的是蓝蓝的天、辽阔的伏尔加河,十几个姿态各异的纤夫和他们艰难地拉着的船舶。但仔细体验画面中所产生的劳动者的力量却在视觉上似乎受到一种猛烈的撞击,产生一种说不清的瞬间直觉的审美愉悦。一般而言,感觉都是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感觉的最好的接受方法是体验,语言则往往难以传达某种感觉。因此,人们即使产生了某种感觉,也往往难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智力成熟、语言丰富的成年人来说即为如此。但是,感觉不管再微妙,总还存在大的趋向性,那么,具体联系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它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压抑、悲怆和深沉。 画家列宾的这幅著名油画,是他经过十多年的构思、绘制和修改才完成的。这幅油画在反映列宾的思想感情方面很有代表性。通过仔细观察画面,我看出画家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每一笔、每个人物身上,也渗透在画面的色彩和景物的布局上。所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从画的整体上认真地体会,就会体会出画家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即对沙俄反动统治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画的是人物群像,从画中人物的不同衣着、外貌、动作以及神态,我们可以深刻领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这幅油画是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时,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经过反复的思索和修改才完成的。作者在描述这幅油画时,他的观察是从前到后依次进行的,描述时抓住了人物的衣着、外貌、神态的特点,并展开了适当的想象,把人物的外貌特点和他们的身份、地位、个性结合起来,使每个人物都有了鲜明的个性。11名纤夫,作者着重描写了4个,从年龄上说,有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从职业上说,有破产的农民,有从事拉纤的工人,有退伍的士兵,他们代表着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承受着沙俄时代反动统治者的统治和压迫,都过着悲惨痛苦的生活。作者这样描述,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3、作者如何使观众产生这样的感觉? 这一过程主要探究作品产生某种气氛和感动力的原因。其途径一是社会角度,一是形式角度。从社会角度探寻,指的是将画面中的形象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联系起来,以此解释画面形象之所以给我们造成某种感觉的原因。从形式角度探寻,则是注意研究作者通过对点、线、面、体、空间、光色、材质等造形元素的处理,以及对规格、比例、均衡、对称、反复、节奏、对比、协调、虚实等组织方法的运用,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 我第一次看到它,就因震动而再也忘不了它。我也曾经在不同的河流上背过纤。学会在河水不是太急,因而纤绳还不是过于沉重的时候,将纤板稍稍上移略略高出肩头,并将右胸尽量前挺以紧贴纤板,使纤绳不致于扣进肩头的肉里。但当流水很急船又满载时,就只有听任纤绳深深勒进皮肉,磨出血来也顾不上地身体前倾,几乎触及地面,靠肩胛骨拽着纤绳前进了。肩膀的骨头是否过硬,是一位纤夫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我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纤夫,因为我并不专以背纤为生,只是偶尔背背纤而已。也正是偶尔背过纤,让我深知真正的纤夫有着怎样的体魄,承受的是怎样的艰辛,从而对真正的纤夫怀有一种含有敬意的复杂感情。这也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下子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曾经以为再也忘不了那幅油画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却已将它遗忘多年!直到今夜的雨声和我幻觉中江水上涨的轰鸣声将它送回。自责之余,又联想起当初喜爱这幅画和被那纤夫形象打动的,并不仅仅是我或少数人。今天忘却这幅画乃至忘却纤夫的,哪里又仅仅只是我?忘记一幅画当然算不了什么,然而忘却纤夫呢?似乎并不仅仅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已使纤夫退出了现实生活。事实上,退不退出现实生活是无关紧要的,一曲《纤夫的爱》不是风行全国,让两位歌手唱红了?今天人们欣赏不已的,是《纤夫的爱》在卡拉OK中的悠闲缠绵画面,是“在纤绳上荡悠悠”的“纤夫”了。问题并不在于这支歌中纤夫形象的虚假,而在于人们欣赏虚假,欣赏缺钙的“美”。因此,忘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实质是忘却那种有着阳刚之气的,能够承受一切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
去看看汉斯的(设计)或者(艺术研究快报)期刊上的文献,看看别人的论题是怎么写的
一、广告与文化:1.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2.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3. 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4. 艺术表现与广告文化的面貌5. 广告的韵味与品味6. 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7. 广告中的人文主义表现8. 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9.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10.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广告的影响11. 广告中(怀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表现12. 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13. 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对广告设计的影响二、广告创意与构思:1. 广告创意艺术谈2. 创意就在你身边——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3. 创意与生活经验4. 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5. (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6. 广告的“神似”与“形似”7. 公益类广告的创意与构思特点8. 动画脚本的构思与设计三、广告表现:1. 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2. 谈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3. 图形创意的表现在广告中的运用4.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5. 平面广告中色彩要素与人的情感联系6. 多媒体广告与平面广告的表现特点9. 计算机数码技术与手绘原创结合10. 平面广告的形式美11. 动漫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12. 视觉传达的艺术手法13. 构成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14. 广告作品中节奏感的控制15. 网络媒体在当今广告行业的应用16. 公益类广告的表现手法17. Flash广告的使用与特点18. 技术突破与艺术表现的结合艺术设计论文题目《绘画与平面设计》《‘全球化’图景中的差异性选择》《“慨当以慷”与“与忧从中来”》《“灵”与“肉”的交融》《“中西合壁”要用中国文化底蕴来作为自己的根基》《Flash广告发展前景初探》《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合》《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被人遗忘的艺术》《标志设计潮流的风格演变》《标志设计的视觉语言》《标志设计要素浅谈》《标志设计中的虚形应用》《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要美》《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传统酒包装设计的新理念》《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传统与变革》《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从波谱艺术看美术与设计的互融关系》《从零度空间到多维空间》《大学集体宿舍的室内设计和智能话探讨》《对产品广告样本设计的探讨》《对农村户外广告设计定位的探议》《对数码革命与平面设计的一些思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关于CI设计的论文》《观念艺术-后现代探索》《观念艺术形式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广告创意对品牌的作用》《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四考》《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吉祥符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劳动者美术(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与方式初探》《论“美术”》《论产品的文化意蕴设计》《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论汉字的魅力与发展》《论科学美与艺术美》《论审美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语言的统一》《论中国当代艺术从‘理想’到‘时尚’的嬗变》《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平面设计的现状与思考》《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浅论点、线、面及其综合运用》《浅谈版式设计》《浅谈包装设计的文字艺术》《浅谈波普艺术》《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浅谈企业文化中文化管理的特点和标志》《浅谈如何更好的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汉字》《浅谈色彩语言中的色彩对比》《浅谈设计美学》《浅谈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浅谈图形的张力》《浅谈网页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浅谈线造型教学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浅谈药品的包装设计》《浅谈艺术创作》《浅谈印刷的基础知识》《浅析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信息社会化》《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浅析表现与再现》《浅析灵感的产生在艺术摄影中的体现》《浅析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浅议设计思维的主体——符号》《情感的艺术表现论》《认识新媒体广告》《如何推进新传统之我见》《乳品包装设计现状与展望》《色彩与设计》《设计、文脉》《设计底蕴》《设计界面说——探讨设计艺术》《设计是空——极简思维》《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设计与美学》《设计专业对传统图案的学习》《视觉传达艺术——论独立创作》《视觉文化到来的几点因素》《试论广告人格化》《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内涵》《室内装饰设计的功能、设计与审美》《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探讨》《数字空间——浅谈数码设计》《谈民居研究的实质手法》《谈色彩设计》《谈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能力》《谈我国工艺品的市场前景与创新设计》《探悉我国北方农村商业广告的现状与发展》《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网络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网络时代的设计》《网页的审美需求——设计因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网页设计的布局与用色技巧》《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网页设计之视觉信息传达分析》《网站文化与网页设计》《文字视觉语言的力量》《我的“色”论——论色彩在建筑装饰与环艺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现代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现代艺术发展浅析》《现代艺术之我见》《新媒体、新广告》《性别歧视与女性广告分析》《学慎始习 功在初化》《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艺术与科学创造的融合》《在美的背后》《中、日、美动画创作之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理想——论艺术之真、善、美》《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中国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中国文字的演变与视觉运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分解与重构》《中国装饰艺术——论吉祥观念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中外电视广告中的品牌文化差异》《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装饰文化的现实意义》《自然光与建筑空间》《 重新回到传统 》《传统与个性》《激发成绩 培养创新》《优化课堂教堂 实施鼓励性教育》《现代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初探》《“天人合一”审美观在现代农村民居中的继承和发展》《波谱艺术的理论与文化背景》《城市大众休闲空间初探》《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城市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研究》《传统 现代 延伸》《传统聚落的交往空间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启迪》《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试探》《传统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外文的运用论中国平面设计师的责任》《当今有材料表现》《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的一点看法》《高校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公共图象与艺术》《构建自然和谐人居环境》《关于“后现代”的美学反思》《关于设计美的思考》《关于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关注人的健康-——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家居环境的色彩设计初探》《家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家具的绿色设计浅论》《家具设计的人性化思考》《居住区环境的绿色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生态化设计》《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初探 》《空心的深度》《立体性与平面性》《略论色彩设计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运用》《论CI企业识别与现代企业文化》《论家居设计中人性与个性的统一》《论科学美及其美感》《论摄影艺术中的艺术因素》《论时代风格与审美意识的关系》《论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学思想的萌芽——希腊艺术文化》《美在和谐》《民间美术与现代意识》《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民族性与全球性》《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差异》《浅谈包装与环保》《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浅谈厨房的人性化设计》《浅谈家居室内照明设计》《浅谈家居中的灯光设计》《浅谈酒店大堂的“ 光色”设计》《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浅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浅谈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讨论艺术》《浅谈室内设计与审美心理》《浅谈现代家居的 “绿色设计”》《浅谈艺术的足迹》《浅谈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城市广场的文化性》《浅析家居设计》《浅析家居设计元素——室内绿化》《浅析居民小区的无障碍设计》《浅议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诠释现代艺术,解构感知体系》《少一点模仿 多一些创意》《时尚家装》《视觉设计个性化探微》《室内装饰织物的色彩应用》《谈儿童房设计的人性化》《谈现代家居设计风格》《谈现代家居设计元素——材质语言的设计》《拓宽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网页艺术设计初探》《我谈中西审美的区别》《物质性对精神性》《西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居设计的影响》《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书法》《现代视觉艺术思维》《小区景观灯光设计探索》《寻找陌生感》???《用新型建材打造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新课程零距离》???《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创造理想的家居环境》《中国:后现代主义温床》??《中国CI热的冷思考》《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设计对当代人居环境的启示》《住区的生态化设计》《住区外部聚合空间环境的设计》《住区外部人性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自由与控制——关于毕业创作的一点思考》
学术堂精选了十五个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
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贵州艺术评鉴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是2012-08-27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科学路66号。
贵州艺术评鉴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20000053334602E,企业法人宋世琴,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贵州艺术评鉴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编辑、出版、发行《艺术评鉴》,民族文化传承及学术研究;文化艺术教育、学术创新及交流;艺术创作及制作;开展相关的艺术文化业务培训、考级及赛事;经营文化活动合作与推广;广告发行;展览展示服务。)。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贵州艺术评鉴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好。贵州艺术评鉴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08月27日创建,公司总部创建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科学路66号。主要经营范围为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公司类别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资本42万人民币,具有有竞争力的薪资和扁平化管理、环境舒适、员工福利、氛围好、前景不错福利。公司以诚信运营带动行业发展,以优质服务完善消费体验以创新精神,不断提升企业效能,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