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电影推手论文的文献

发布时间:

电影推手论文的文献

曾海著.影视后期编辑[M].国家高职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王志新,高娇阳,胡长红著.After Effects CS6影视后期特效全案剖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王志新等著.AfterEffects CS5从入门到精通[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8曹茂鹏,瞿颖键著.After Effects CS6从入门到精通[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11张琪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水晶石教育著.水晶石影视后期精粹:Maya影视后期特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吉家进(阿吉)著.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制作208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7新视角文化行著.典藏:After Effects影视后期合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 刚给你一点点抄的,一定要采用啊!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中国电视,2009(07).

[2]聂欣如.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J].中国电视,2010(02).

[3][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朱思晔.当代法国喜剧电影中的'法式幽默[J].世界电影.2012(6):188.

[5]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6]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二:

[1]石裕东,邢起龙.微文化内涵初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7-79.

[2]焦道利.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中国电视,2015(1):82-85.

[3]李汶羲.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2):100-102.

[4]刘烨.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叙事策略--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7):273-274.

[5]宁一中.从“经典”到“后经典”: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读之一[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1):70-78,90.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莉.纪录片中的动画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姜浩.纪录片中的动画与动画纪录片[J].中国电视,2014,01:86-90.

[3]臧飞.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纪录片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1-03-31.

[5]清史研究--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

[6]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36.

[7]钟里满.清史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年2月.

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推手》(英文:Pushing Hands)是一部於1991年上映的台湾电影,是李安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由郎雄、王莱等主演。电影上映前,因剧本获得台湾行政院新闻局颁赠40万新台币奖金,配合中央电影公司的支持下,让李安首度获得执导的机会。台湾导演李安运用近代家庭变迁搭配细腻描述亲情互动,因而享誉国际的『父亲三部曲』之第一部曲。

剧情简介

朱老自小练就一身太极拳,是北京市太极拳的总教头,膝下育有一位定居美国的儿子朱晓生。某天,从小孝顺的儿子晓生为尽孝道,游说留在故乡的老父移民到美国,一起与儿子和洋儿媳同住。

但是,朱老由於语言不通及生活习惯不同,导致无法适应美国的生活,甚至於令他与洋媳妇玛莎渐生磨擦,彼此都认为无法与对方相处,完全要透过晓生间接表达,更由於玛莎内心的排斥,对朱老的一举一动均不能接受,致无法专心从事写作工作,最後导致胃出血而入院。

玛莎经过疗养出院後,依然无法接纳朱老,一天,朱老因为小家庭气氛太沉闷,往外头遛达,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迷了路回不了家。晓生得知父亲走失的消息,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驾车四处寻找,却几度寻找不著,晓生回到家中後,对妻子玛莎发了一顿脾气,把家当摔了满地,终於摔醒了玛莎的心。

朱老後来被警方寻回,但为了顾及儿子与儿媳妇一家生活的圆满,离家自寻生活,独自一人跑到唐人街一家餐馆帮人洗碗盤打工维持生活,由於洗碗盤手生不俐落而备受老板奚落,第二天就要将他解雇,并且出言相辱,朱老受辱不愿离开,老板令其手下欲强行将朱老拖出,惟朱老练过太极拳,深谙推手功夫,只见他原步未动,马步一扎,身形微沉,利用听劲走化技巧,七、八个壮汉无法将他移动半步,老板大怒,找来华青帮小混混,在厨房与朱老大战,朱老以几个太极拳散手工夫便将小混混撂倒,後来美国警察出来收拾残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朱老带回警局看守所中。

朱老被警方带走,晓生驱车前去探望,玛莎内心甚为感慨,後来晓生将朱老保出,并买了一间较大的房子,也为朱老备了一间练功房,欲接朱老回家,但朱老不想破坏儿子一家温馨的生活,宁愿独自在外赁屋而居,并在华人活动中心教授太极拳,也不愿返回儿子身边。

电影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电影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张鑫.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电影字幕翻译[D]. 内蒙古大学 2010

[2] 熊婷.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3] 陈燕. 字幕翻译的技巧研究[D]. 厦门大学 2009

[4] 周昕.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的问题[D]. 苏州大学 2010

[5] 唐立娟.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大学生阅读附带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 郭乔. 关联理论指导下美剧字幕翻译的明示处理[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7] 李芸泽. 南京沃蓝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洽谈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马玉珍. 认知语境视角下字幕翻译的“高效与经济”原则[D]. 中南大学 2009

[9] 苏春梅. 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知和理解[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姜泽宪. 英语教师信念与职业认同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郭星余. 字幕翻译的改写[D]. 中南大学 2007

[12] 马子景. 第三届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节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3] 吴庆芳.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4] Salvatore,Attardo.Translation and Humor: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The Translator . 2002

[15] 杨帆. 加拿大资助中国乡村女大学生基金会项目的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6] 王红霞. 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影视剧字幕翻译[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17] Bassnett-McGurie,Susan.Translation Studies.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80

[18] 李艳玲. 基于Wiki的协作式写作教学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9] 高东森. 基于FIAS的新手-专家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20] 程思. 影视字幕翻译策略探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21] 费卫芝. 韩国电影中文字幕翻译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篇二:参考文献

[1] 李和庆,薄振杰. 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2]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01)

[3] 陈莹. 英汉节奏对比分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2)

[4] 余萍. 论创造性叛逆视野下的《唐诗三百首》英译[D]. 安徽大学 2011

[5] 尤杰. 论网络盗版对电影产业收入流的影响[J]. 当代电影. 2010(12)

[6] 肖维青. 学术性·职业性·趣味性--“影视翻译”课程教学探索[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3)

[7] 龙千红. 《花样年华》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研究--兼谈中国影片的对外译介[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

[8] 孙致礼. 翻译与叛逆[J]. 中国翻译. 2001(04)

[9] 胡心红. 从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0]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11] 杨莎莎. 亚瑟·韦利对《西游记》的创造性叛逆式翻译[D].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12] 张锦兰. 接受美学与复译[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13] 麻争旗. 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J]. 现代传播. 2003(01)

[14] 钱梦妮. 美剧字幕组的生存悖论[J]. 新闻世界. 2011(01)

[15] 吴晓芳. 字幕组:美剧“汉化”的背后[J]. 世界知识. 2011(01)

[16] 麻争旗. 影视对白中“节奏单位”的翻译探究[J]. 中国翻译. 2011(06)

[17] 王平. “隐秘的流行”路在何方?--“字幕组”翻译面面观[J]. 电影评介. 2009(17)

[18] 刘洪涛,刘倩. 论林译小说《迦茵小传》中的创造性叛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19] 张春柏. 影视翻译初探[J]. 中国翻译. 1998(02)

[20] 麻争旗. 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7(05)

篇三:参考文献

[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 高丽红.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吴十梅. “张掖大景区建设项目”翻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5]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6] 赵春梅. 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 中国翻译. 2002(04)

[7] 李运兴. 字幕翻译的策略[J]. 中国翻译. 2001(04)

[8] 李琼. 《协商民主在中国》英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樊小花. “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许可证申请指导文件”的翻译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冉彤. 二人互动模式下提示和重铸与二语发展[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赵爱仙. 翻译美学视阈下陌生化在《围城》英译本中的再现与流失[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2] 李文婧. 基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3]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4] 陈燕. 互文视角下的诗歌翻译比较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5] 刘霖. 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明喻成语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6] 赵静. 关联顺应模式下商标名称英译的文化缺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7] 陆祖娟. 语用翻译视角下《围城》中人物对话的汉英翻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8]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0]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01)

[21] 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02)

[22] 王静. 英语学习者词缀习得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电影推手论文的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格式: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并作上标。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报纸N;期刊J;专利文献P;汇编G;古籍O;技术标准S;学位论文D;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检索工具W;档案B;录音带A;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乐谱I;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你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如何做文献综述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在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你的午间新闻方面方面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一、文献综述概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推手空间观的差异是中美家庭观念差异,中国社会注重家庭,强调个人必须服从家庭利益。在中国很容易见到三代或是四代同堂的家庭。这种家庭一般是有一位长辈作为权威,家庭大小事情需由大家一起商议,一般由这位长辈定夺,家庭成员需要遵守这位长辈的决定,否则其家庭地位便会受到影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是最容易得到归属感的地方,是最容易形成团体的地方,一个个体只有在团体中才会觉得受到了保护。而这种观念由于中华民族世代以来的生活状态与习惯,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1 《推手》作为李安“家庭三部曲”之一的最早一部,拍摄于1991年,这部处女作让其一举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提名。 谈及李安导演,很多人都表示一个字,那就是“爱”,无人不爱李安的细腻,也无人不爱李安的厚重。 90年代的台湾是一个很玄妙的时期,对历史稍稍了解的人都知道,当时台湾政府刚刚开放与大陆探亲,各个环节都正处于如履薄冰的状态,影视上更是落入拔河式的僵硬模式。 但《末代皇帝》的出现无疑于是开挂,这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史诗巨作里融入了太多元素,与台湾避讳的那些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存在“冲突”。 诸如此类,包括《推手》在类的这些影片,在这种背景下呈现出一种很奇妙的状态,它们的价值都不再限于影视本身。 李安站在历史洪流里,带着他的一身本领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向我们娓娓道来。                                    2 影片的开端是长达好几分钟无台词表演,镜头不断在郎雄主演的中国父亲和外国儿媳之间摇摆切换,性格和生活习惯迥然不同的两人在这段镜头里,矛盾当下立见。 李安让观众瞬间就明白,“哦,我大概知道这部影片要讲什么了。” 在影片里,我们很容易把矛盾拎出来。 首先,郎雄饰演的老爷子精于太极之道,是一名太极拳教授,常年生活于大陆,作息、饮食等都是是在为不过的典型中方人物习惯。而其儿媳妇玛莎是一名美国作家,崇尚独立女性,坚定的素食主义者。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是很鲜明的矛盾源泉,西方讲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非常注重个人的思想以及私人空间;而中国多为“中庸之道”,家庭伦理道德一定要放在首位,群体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因为传统,也离不开一贯的人文情怀。再者,影片中的晓生,也就是Alex,老爷子的儿子,这二人之间又是一个冲突和矛盾点。 我们在观影之时,很容易将自己代入儿子这一角色。晓生夹在妻子和父亲二人之间,进退两难,他想有一个两全之策,但落实到行动上却是收效甚微。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症结的关键点就是儿子,他是缓和家庭糟糕氛围的唯一人物。李安显而易见地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但也很残忍地扼杀掉了我们寄予的希望。 影片中的陈太是和老爷子一样的类型人物,他们在异国他乡,在自己的子女和外国人结合的家庭里,都属于格格不入的那一方。 晓生想出的“解决方法”是让他们结合,这样作为子女的他们,才好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庭。 不得不说,李安剥开的是无比真实的面貌,真实到几近残忍。 父子俩的床前对话,让观众一边对儿子恨得牙痒痒,一边又哀声嗟叹。他说,文革时期,自己不仅受到百般凌辱,妻子更是惨到被乱棍打死,老爷子一句话道出多少辛酸:“我对不起你妈,我对得起的只有你。”而影片中老爷子的“出逃”,顶着高龄去往中餐厅后厨洗盘子,窝在肮脏狭小的出租房,工作时受人白眼,更是影片的高潮。这是属于他的选择,也是属于他的尊严。太极拳给他带来的不仅是一身本领,更是悟出来的人生哲理。 “拳谱上说练精还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这练神还虚就难了。”                                     3 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带来的矛盾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状态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李安导演在影片中展现的各个角色的“逃避”方式,其实是折射了我们的现状。 比如陈太在爬山时因为跟不上子女而坐下来大哭,比如晓生的美国老婆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诸如种种,包括李安在内,我们所有人都在问:逃避无用,矛盾的平衡点到底在哪? 在影片的结尾,是这样一段对话。 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很好的结局了吗,两位老人有个伴,子女的家庭也得到了和谐,无奈中的最优化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能怎么办。 老头子送与陈太的那副字,是当年王维赠给张九龄的诗——《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不难理解,这就是老爷子念叨的化神为虚。这幅字本是老爷子所追求的境界,但在这里,反而更像是一种无形之中的暗讽。 这种境界虽然高尚而美好,值得我们去追求,但它也在那默默地告诉我们,无论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还是传统伦理道德之间的纠葛,我们都应该找到事情的平衡点,沟通也好,控制也罢,我们都要去理解。 老爷子和陈太最后在结尾的对话,是属于中国式的含蓄,这段细腻而意味深长的镜头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底。 包容说来容易,难的是人心的僵化。 李安把事实就这么摆在那里,同时也把这个问题抛给我们。 该怎么做,还是要看我们自己。——END

推手空间观的差异在于,空间大小和时间不一样。因为推手空间观的效果非常非常好,性能很好,功能很多,影响很大,所以推手空间观的差异在于,空间大小和时间不一样。

电影杂志推广

《反斗神鹰》系列,共有两部。第一部的故事里把和现实世界中的知名人物和事件大大地嘲弄了一番,其中就包括伊拉克的总统萨达姆和《第一滴血》中的兰博,其中还有憨豆先生的角色,各种一鸣惊人、意外之外的情节能够让观众们笑到肚子疼。第二部的话相信大家曾经有看过一个小片段:即是一个军人把一只公鸡当箭头射杀了敌人。而这个片段就是出自于这部电影。很多搞笑电影都有模范到这部电影的情节,或许周星驰那段Only you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

我明年考戏文呢看电影 重点推荐!!!!!!!!!!!其他水平不高

《DVD》,《看电影》

我的个人排名:1.《看电影 午夜场》(每月一期,内容比较丰富,会介绍新片,最重要的是会按照专题总结极为经典的旧片,比如XX最美的50部电影...之类,影评写得也很好;记得有一期介绍了法国新浪潮,还不错~)2《看电影》(每月两期,比午夜场价格低些,主要介绍新片,广告比较多,内容一般,个人认为借来看看还成,买的话没多大意义,太多了都没有地方储存了)3《电影世界》《环球银幕》(这两本整体感觉没有《看电影》好,主要都介绍新片,内容写的也平平,很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出来;但是《环球银幕》时不时会有特刊面世,十分值得一买,比如我08年曾买过奥斯卡80年的特刊,上下两本一套,介绍了每届奥斯卡获奖影片以及影帝影后,当做手边个工具书也不错~)4《中国银幕》(这本书是看电视上电影报道后买的,真的超级一般,买了两期后就不买了);我个人经验,我从高三开始就买电影杂志,一直到大二,后来水平高了就不看那些有的没的了,记得大一的时候时间特别多,每个月把所有能见到的电影杂志都买齐了,连着买了不到一年,最后发现还是《看电影午夜场》技术含量最高,现在有时还会翻翻,其它基本上都卖废品了;所以建议LZ就只买《午夜场》,一般的新片可以去贴吧、豆瓣看看评论什么的更有帮助;另外给LZ推荐本书,《1001 Movies You Must See,Before You Die》/《有生之年必看的一千零一部电影》,有英文版和中文版,卓越当当就有的卖;如果两本参考着还可以锻炼下英语;这部书介绍了影史里最有价值的1001部电影,有文艺的也有商业的,所以无论是对入门者还是专业者来说,都有参考价值~

精选摇滚电影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通常由显著的人声伴以吉他、鼓和贝斯演出,很多形态的摇滚乐也使用键盘乐器,如风琴、钢琴、电子琴或合成器。其他乐器,比如萨克斯管、口琴、小提琴、笛、班卓琴、口风琴或定音鼓有时也被应用在摇滚乐之中。此外,不太出名的曼陀铃或锡塔琴等弦乐器也被使用过。摇滚乐经常有强劲的强拍,围绕电吉他,空心电吉他,以及木吉他展开。摇滚乐源自于1940和1950年代的“rock and roll”运动及rockabilly,此二者是由布鲁斯音乐,乡村音乐及其他音乐形式演进而来。All Music Guide杂志认为,“最纯粹的摇滚乐形式有三个和弦层次,一段有力而连贯的背景节奏,及吸引人的旋律。早期摇滚乐师从颇多,主要是布鲁斯乐,R&B,乡村音乐;同时也被宗教福音,传统流行乐,爵士乐和民间音乐影响。所有的这些影响都汇集到一个简单的、基于布鲁斯的歌曲结构中,它节奏快,引人起舞,引人陶醉。”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摇滚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产生出民谣摇滚,与布鲁斯的融合产生了布鲁斯摇滚乐,还与爵士乐融合产生出融合爵士乐。在某个不确定的时期又产生了迷幻摇滚。在70年代,摇滚乐吸纳了来自灵魂乐,放克以及拉丁音乐的元素。与此同时,摇滚乐产生出许多下属类型,比如软性摇滚,重金属,硬摇滚,前卫摇滚及朋克摇滚。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摇滚类型包括合成器流行乐,硬核朋克以及另类摇滚。在90年代,这些类型中又加入了油渍摇滚,英伦流行乐,独立摇滚和新金属。专门演奏摇滚乐的艺人团体被称为摇滚乐队或摇滚乐团。大部分摇滚乐团包括吉他手,主唱,贝斯手和鼓手,组成一个四人阵容。部分乐队取消了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色或者让主唱同时担负起演奏乐器的任务,由此成为一个二人或三人组合。另外的乐团会增补一个或两个节奏吉他手或者一个键盘手。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乐队会使用诸如小提琴或大提琴这样的弦乐器,或者萨克斯管,小号,长号这样的管乐器。历史上著名的摇滚歌手和乐队有:披头士乐队,猫王,Beyond,鲍勃·迪伦,滚石乐队,平克·弗洛伊德,涅盘乐队,联合公园,枪与玫瑰,蝎子,玛丽莲·曼森,狂想曲,电台司令,邦乔飞等等。摇滚乐不仅唱出人们对爱情,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发泄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涉及到战争与和平,民主与政治等方面。其种类、风格繁杂,从几个大的方面来看,现代摇滚的发展主要基于黑人音乐、地下文化、现代科技以及“后现代”浪潮,形成以“金属”、“朋克”、“歌德”、“迷幻”、“说唱”、“黑色氛围”为主要风格的非主流音乐。更多关于摇滚乐的资料论文

How Rock Music Affects TeensFrom LoveToKnow MusicConcerned parents want to know how rock music affects teens. Is it really as bad as the press makes it out to be? Are children who grow up listening to Marilyn Manson rock music more likely to become murderers, rapists, and other violent criminals? Is it when rock music is combined with violent video games that we get such tragedies as those of Columbine High School? Certainly, this is as pressing a social issue as ever and is well worth our time, thoughts, and active conversation. How Rock Music Affects Teens From the youth's point of view, rock music (or any form of music for that matter, particularly rap music) is simply a means of entertainment, just like watching television or playing video games. At the same time, they would say that certain artists "speak" to them and their teenage angst. I'm sure you can remember that your high school days were joyous, albeit troubling times. There are raging hormones, competing cliques, and all sorts of school politics. Some children strive for academic success, but most feel one of two ways: either they obsess over gaining popularity or they try to "fit in" by taking on the anti-establishment sentiments of some of their peers. Where does rock music fit into this picture? It's all about expression. Love songs can talk about a summer romance, but so can certain rock songs. At the same time, rock music can also speak about a lot of other topics, some not so pleasant. Music is at the core of youth culture,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Individuals who enjoy a particular genre of music gravitate toward one another. Different Kinds of Rock Music Before we dive into a discussion of the effects of rock music on our children,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re are several sub-genres. They may not be mutually exclusive, per se, but they each hav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that must be noted with any discussion of its pervasiveness, influence, and expression. British rock refers to such bands as The Beatles and the Rolling Stones. This type of music was popular years ago, but during that time, parents were just as disapproving. The Rolling Stones -- Mick Jagger in particular -- were overtly sexual with some of their dance moves. Looking back today, most parents would agree that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listening to the Stones. Where it starts to get a little more rebellious is when you step into the realm of classic rock. This sub-genre of rock music -- which is loud and powerful -- would include bands like AC/DC. Taking it further, you get into heavy metal, with bands like Metallica. The clothing here can drastically affect the fashion sense of teens. Punk rock is sometimes considered a little anti-establishment. A sub-genre of punk would be "emo", or "emotional rock", epitomized by groups like Fall Out Boy and My Chemical Romance. Emo artists are much more depressing and overt with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Some have argued that emo music leads to a higher suicide rate, though this has not been substantiated by any scientific studies. Thi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goth music, though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Similar "underground" feeling rock music would be grunge, which got its start in Seattle, Washington. Grunge artists have a reputation for being into illicit drugs, and this is a heavy concern for parents. After all, impressionable youth are known to emulate their idols. The most well known case is the apparent drug overdose death of Kurt Cobain of Nirvana. Rock Music Intensifies Emotion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ertain types of rock music can intensify emotions.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youth and teens who are predisposed to negative, violent, or depressive thought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these feelings (and act on them). By the same accord, children who are naturally happy and cheerful are less likely to have the negative lyrics in certain songs affect them in any way. To them, it's just entertainment. Speaking from my own experience, I've listened to a lot of songs that have talked about "going to hell", performing violent acts, and having misogynistic attitudes, but I have never acted on them. Where the trouble lies is with children with a hidden or underlying sense of mistrust or anger. Professor Peter Christenson, author of It's Not Only Rock & Roll, said that in one study, he found that "a heavy metal devotee reported that he loved the music because it put him in a 'good mood', by which he meant a mood conducive to smashing mailboxes with bricks... Another said hardcore metal put him in the mood to 'go beat the crap out of someone.'" Based on these reports, it would appear that the rock music caused these thoughts and urges; however, it appears more reasonable that the music acted as a catalyst, igniting an urge -- albeit possibly not well formed at the time -- that was lying dorma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eavy rock music "is more likely to energize listeners than to de-energize or mellow them out." [edit]Controversy with Christian Church Many devoted Christians have concerns over the lyrics found in certain rock songs. Marilyn Manson is perhaps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but he is not alone in his sentiments. For example, Megadeth once sang that they are "the devil's advocate. A salesman, if you will. Come join me in my infernal depths. I've got your soul." In another song, Metallica encourages listeners to "do just as I say... jump in the fire." Even the hugely popular Bon Jovi has lyrics with devilish undertones: "When I was just a boy, the Devil took my hand. Took me from my home. He made me a man. I'm going down, down, down, down, down... on the homebound train." In an interview with Smash Hits magazine, Bon Jovi said that he'd "kill my mother for rock and roll. I would sell my soul." Lyrics like these are disconcerting for parents and have raised a ruckus among the Christian right. In the End... Does rock music affect teens? Of course it does, just as any other form of popular entertainment can affect the general public. It is up to the parents and guardians, though, to educate our children and youth, reminding them that music is still "just music." Only then can we ensure that they will grow up to be model citizens.

楼主可以参考《伤花怒放》,副标题是“摇滚的被缚与抗争”,郝舫著里面详尽地介绍了摇滚的发展历史和社会意义。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去重新解读摇滚,剖析人性。并附大量珍贵资料照片和历史事件等,我基本拿他当教科书来读 ^ ^以下为转摘: 绪言 摇滚何为 摇滚躲避意识形态。它在那些神圣立场的夹击之下如同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这就使它意识到倚门卖笑的危险和呆滞,它宁愿在一个巨大的社会迷宫之中以政治直觉为诉求东游西窜,而不愿身陷哪怕是温暖如家的囹圄,漂流是一种痛苦,但有时也是一种幸福。� 第一章 命运风景:去势或毁灭的星辰 在纳什维尔,一个埃尔维斯的模拟像被当众“绞死”,在圣路易斯,这种模拟像被投入了一片大火。纽约格林尼治村的查尔斯·格雷夫牧师称埃尔维斯为“旋转着的性托钵僧”;福音传教士比利·格列汉姆则称,虽然自己从未见过埃尔维斯并对其毫无了解,但基于所听说的一切,他“极为坚决地绝不让自己的孩子看他一眼”。� 第二章 革命(一):温柔的颠覆之声鸣响 “滚石”在巴黎引发的是同样的对抗,警察甚至开了法国动用警棍催泪弹压制歌迷的先例,3000歌迷与警察的对峙随后被称为“暴动”;在马赛,混战之中一把椅子飞向舞台,在贾格尔的眉骨上留下了一道两寸长的口子…… 第三章 革命(二):快感冲锋 艾力斯·库柏也是被斥责为“不道德”的摇滚乐手之一,因为他总是涂上极黑且大的眼圈,身着紧身衣裤,有时还用活蛇缠在膝盖上才登台。他在台上常常干的事是把布娃娃一把一把地撕烂,还用刀子将布娃娃的头一刀斩掉,他甚至在台上装着自己登上了绞刑架而被绞死。 第四章 拒绝高雅:缔造新经典 指挥家及作曲家梅雷迪恩·威尔逊则认为,“国人对摇滚乐的邪恶程度还没有任何意识,然而它是比我们以前见过的任何瘟疫更加厉害得多的瘟疫。在我看来那绝不是音乐,它弄出的全是垃圾;它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音乐、诗歌这类东西相提并论。”� 第五章 激情之旅:自我的废墟 “骚乱”在四处蔓延。在曼彻斯特,50名在影院中起舞的年轻人被警察拘留,电影中途停止放映,其他上映该片的城市也出现了类似情形,以至于女王伊丽莎白也震惊不已,她专门让人将拷贝送到她在苏格兰的庄园加以“研究”。 作者简介 郝舫,著名作家、乐评人,著有《将你的灵魂接到我的线路上--大众文化中的流行音乐》、《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灿烂涅磐--柯特·科本的一生》、《比零还少--探访欧美先锋音乐的异端禁地》等影响巨大的摇滚和文化著作,译有《上车走人--与黑旗摇滚在路上》、《请宰了我--纽约叛逆文化圈口述实录》等。十数种国内重要报刊专栏作家 ,并被视为摇滚文化和另类文化的代言人,被各国重要媒体常年广泛报道评论。曾任大学教师、报社编辑、杂志主编、网站总监,电视节目制作人。现任《rolling stone》中文版主编。电子版阅读:

我爱摇滚~ 重复写800次左右就有3000字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