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数学史第二次危机文献论文

发布时间:

数学史第二次危机文献论文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陈基耿

摘要:数学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直线式的,而是常常出现悖论。

历史上一连串的

数学悖论动摇了人们对数学可靠性的信仰,数学史上曾经发生了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的产生和危机的出现,不单给数学带来麻烦和失望,更重要的是给数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促进了数学的繁荣。

危机产生、解决、又产生的无穷反复过程,不断推动着数学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数学思想获得重要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贝克莱悖论;罗素悖论

数学历来被视为严格、和谐、精确的学科,纵观数学发展史,数学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直线式的,他的体系不是永远和谐的,而常常出现悖论。

悖论是指在某一一定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推理原则,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者是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等价式[1]。

数学悖论在数学理论中的发展是一件严重的事,因为它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相应理论的怀疑,而如果一个悖论所涉及的面十分广泛的话,甚至涉及到整个学科的基础时,这种怀疑情绪又可能发展成为普遍的危机感,特别是一些重要悖论的产生自然引起人们对数学基础的怀疑以及对数学可靠性信仰的动摇。

数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数学危机,每次都是由一两个典型的数学悖论引起的。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发生的三次数学危机,重点介绍了三次数学危机对数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1毕达哥拉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1.1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内容

公元前六世纪,在古希腊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其思想在当时被认为是绝对权威的真理,毕达哥拉斯学派倡导的是一种称为“唯数论”的哲学观点,他们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2]。

他们认为万物皆数,而数只有两种,就是正整数和可通约的数(即分数,两个整数的比), 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数,即是说世界上只有整数或分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上的一项重大贡献是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3],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指出直角三角形三边应有如下关系,即a2=b2+c2,a和b分别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表示斜边。

然而不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学生希伯斯很快便发现了这个论断的问题。

他发现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并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

假设正方形边长为1,并设其对角线长为d,依勾股定理应有d2=12+12=2,即d2=2,那么d是多少呢?显然d不是整数,那它必是两整数之比。

希伯斯花了很多时间来寻找这两个整数之比,结果没找着,反而找到了两数不可通约性的证明[4],用反证法证明如下:设Rt△ABC,两直角边为a=b,则由勾股定理有c2=2a2,设已将a和c中的公约数约去,即a、c已经互素,于是c为偶数,a为奇数,不妨令c=2m,则有(2m)2=2a2,a2=2m2,于是a为偶数,这与前面已证a为奇数矛盾。

这一发现历史上称为毕达哥拉斯悖论。

1.2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悖论的出现,对毕达哥拉斯学派产生了沉重的打击,“数即万物”的世界观被极大的动摇了,有理数的尊崇地位也受到了挑战,因此也影响到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使数学界产生了极度的思想混乱,历史上称之为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极大的推动了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

首先,第一次数学危机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无理数的存在,无理数从此诞生了,之后,许多数学家正式研究了无理数,给出了无理数的严格定义,提出了一个含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新的数类——实数,并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5],为数学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者,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重视演绎推理,并由此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

欧氏几何就是人们为了消除矛盾,解除危机,在这时候应运而生的[6]。

第一次数学危机极大地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使几何学在此后两千年间成为几乎是全部严密数学的基础,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2贝克莱悖论与第二次数学危机

2.1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内容

公元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了微积分,微积分能提示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它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然而,因为微积分才刚刚建立起来,这时的微积分只有方法,没有严密的理论作为基础,许多地方存在漏洞,还不能自圆其说。

例如牛顿当时是这样求函数y=xn的导数的[7]:(x+△x)n=xn+n•xn-1•△x+[n(n+1)/2]•xn-2•(△x)2+……+(△x)n,然后用自变量的增量△x除以函数的增量△y ,△y/△x=[(x+△x)n-xn ]/△x=n•xn-1+[n(n-1)/2] •xn-2•△x+……+n•x•(△x)n-2+(△x)n-1,最后,扔掉其中含有无穷小量△x的项,即得函数y=xn的导数为y′=nxn-1。

对于牛顿对导数求导过程的论述,哲学家贝克莱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一针见血的指出:先用△x为除数除以△y,说明△x不等于零,而后又扔掉含有△x的项,则又说明△x等于零,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因此贝克莱嘲弄无穷小是“逝去的量的鬼魂”,他认为微积分是依靠双重的错误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说微积分的推导是“分明的诡辩”。

[8]这就是著名的“贝克莱悖论”。

确实,这种在同一问题的讨论中,将所谓的无穷小量有时作为0,有时又异于0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

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贝克莱悖论的出现危及到了微积分的基础,引起了数学界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论战,从而形成了数学发展史中的第二次危机。

2.2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影响[8]

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出现,迫使数学家们不得不认真对待无穷小量△x,为了克服由此引起思维上的混乱,解决这一危机,无数人投入大量的劳动。

在初期,经过欧拉、拉格朗日等人的努力,微积分取得了一些进展;从19世纪开始为彻底解决微积分的基础问题,柯西、外尔斯特拉斯等人进行了微积分理论的严格化工作。

微积分内在的根本矛盾,就是怎样用数学的和逻辑的方法来表现无穷小,从而表现与无穷小紧密相关的微积分的本质。

在解决使无穷小数学化的问题上,出现了罗比达公理:一个量增加或减少与之相比是无穷小的另一个量,则可认为它保持不变。

而柯西采用的ε-δ方法刻画无穷小,把无穷小定义为以0为极限的变量,沿用到今,无穷小被极限代替了。

后来外尔斯特拉斯又把它明确化,给出了极限的严格定义,建立了极限理论,这样就使微积分建立在极限基础之上了。

极限的ε-δ定义就是用静态的ε-δ刻画动态极限,用有 *** 来描述无限性过程,它是从有限到无限的桥梁和路标,它表现了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使微积分朝科学化、数学化前进了一大步。

极限理论的建立加速了微积分的发展,它不仅在数学上,而且在认识论上也有重大的意义。

后来在考查极限理论的基础中,经过代德金、康托尔、海涅、外尔斯特拉斯和巴门赫等人的努力,产生了实数理论;在考查实数理论的基础时,康托尔又创立了 *** 论。

这样有了极限理论、实数理论和 *** 论三大理论后,微积分才算建立在比较稳固和完美的基础之上了,从而结束了二百多年的纷乱争论局面,进而开辟了下一个世纪的函数论的发展道路。

3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3.1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内容

在前两次数学危机解决后不到30年即19世纪70年代,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 *** 论, *** 论是数学上最具革命性的理论,初衷是为整个数学大厦奠定坚实的基础。

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会议上,法国大数学家庞加莱兴奋的宣布[9]:“我们可以说,现在数学已经达到了绝对的严格。”然而,正当人们为 *** 论的诞生而欢欣鼓舞之时,一串串数学悖论却冒了出来,又搅得数学家心里忐忑不安,其中英国数学家罗素1902年提出的悖论影响最大,“罗素悖论”的内容是这样的:设 *** B是一切不以自身为元素的 *** 所组成的 *** ,问:B是否属于B?若B属于B,则B是B的元素,于是B不属于自身,即B不属于B;反之,若B不属于B,则B不是B的元素,于是B属于自己,即B属于B。

这样,利用 *** 的概念,罗素导出了—— *** B不属于B当且仅当 *** B属于B时成立的悖论。

之后,罗素本人还提出了罗素悖论的通俗版本,即理发师悖论[10]。

理发师宣布了这样一条原则:他只为村子里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理发师的胡子应该由谁来刮?。

如果他自己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就是村子里给自己刮胡子的人,根据他的原则,他就不应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就是村子里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那么又按他的原则他就该为自己刮胡子。

同样有产生了这样的悖论: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当且仅当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的出现,动摇了数学的基础,震撼了整个数学界,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3.2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影响

罗素悖论的出现,动摇了本来作为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 *** 论,自然引起人们对数学基本结构有效性的怀疑。

罗素悖论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只是用了 *** 的概念本身,而并不涉及其它概念而得出来的,使人们更是无从下手解决。

罗素悖论导致的第三次数学危机,使数学家们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数学家弗雷格在他刚要出版的《论数学基础》卷二末尾就写道[11]:“对一位科学家来说,没有一件比下列事实更令人扫兴:当他工作刚刚完成的时候,它的一块基石崩塌下来了。

在本书的印刷快要完成时,罗素先生给我的一封信就使我陷入这种境地。”可见第三次数学危机使人们面临多么尴尬的境地。

然而科学面前没有人会回避,数学家们立即投入到了消除悖论的工作中,值得庆幸的是,产生罗素悖论的根源很快被找到了,原来康托尔提出 *** 论时对“ *** ”的概念没有做必要的限制,以至于可以构造“一切 *** 的集体”这种过大的 *** 而产生了悖论。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 *** 论中出现的各种悖论,特别是罗素悖论,许多数学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如以罗素为主要代表的逻辑主义学派[12],提出了类型论以及后来的曲折理论、限制大小理论、非类理论和分支理论,这些理论都对消除悖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德国数学家策梅罗提出的 *** 论的公理化,策梅罗认为,适当的公理体系可以限制 *** 的概念,从逻辑上保证 *** 的纯粹性,他首次提出了 *** 论公理系统,后经费兰克尔、冯•诺伊曼等人的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 论公理体系(ZFC系统)[5],在ZFC系统中,“ *** ”和“属于”是两个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另外还有十条公理。

ZFC系统的建立,使各种矛盾得到回避,从而消除了罗素悖论为代表的一系列 *** 悖论,第三次数学危机也随之销声匿迹了。

尽管悖论消除了,但数学的确定性却在一步一步丧失,现代公理 *** 论一大堆公理是在很难说孰真孰假,可是又不能把它们一古脑消除掉,它们跟整个数学是血肉相连的,所以第三次危机表面上解决了,实质上更深刻地以其它形式延续[7]。

为了消除第三次数学危机,数理逻辑也取得了很大发展,证明论、模型论和递归论相继诞生,出现了数学基础理论、类型论和多值逻辑等。

可以说第三次数学危机大大促进了数学基础研究及数理逻辑的现代性,而且也因此直接造成了数学哲学研究的“黄金时代”。

4结语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危机的产生使人们认识到了现有理论的缺陷,科学中悖论的产生常常预示着人类的认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所以悖论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又是科学发展源泉之一。

第一次数学危机使人们发现无理数,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欧氏几何也应运而生并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极限理论、实数理论和 *** 论三大理论的产生和完善,使微积分建立在稳固且完美的基础之上;第三次数学危机,使 *** 论成为一个完整的 *** 论公理体系(ZFC系统),促进了数学基础研究及数理逻辑的现代性。

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对数学基础的深入研究、悖论的出现和危机的相对解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每一次危机的消除都会给数学带来许多新内容、新认识,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使数学体系达到新的和谐,数学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悖论的存在反映了数学概念、原理在一定历史阶段会存在很多矛盾,导致人们的怀疑,产生危机感,然而事物就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而就是在其过程中,人们便不断积累了新的认识、新的知识,发展了新的理论。

数学家对悖论的研究和解决促进了数学的繁荣和发展,数学中悖论的产生和危机的出现,不单是给数学带来麻烦和失望,更重要的是给数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数学中悖论和危机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已有的悖论和危机消除了,又产生新的悖论和危机。

但是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悖论或危机迟早都能获得解决。

“产生悖论和危机,然后努力解决它们,而后又产生新的悖论和危机。”这是一个无穷反复的过程,也就不断推动着数学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数学思想获得重要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师琼,王保红.悖论及其意义[J]. *** 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28(4):76~78.

[2] 赵院娥,乔淑莉.悖论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1~25.

[3] 李春兰.试论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及其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88~90.

[4] 梁伟.试析悖论与数学史上三次危机及其方法论意义[J].科技资讯,2005,(27):187~188.

[5] 王方汉.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J].数学通报,2002,(5):42~43.

[6] 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108.

[7] 黄燕玲,代贤军.悖论对数学发展的影响[J].河池师专学报,2003, 23(4):62~64.

[8] 周勇.第2次数学危机的影响和启示[J].数学通讯,2005,(13):47.

[9] 王庚.数学怪论[A].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报告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25.

[10] 兰林世.三次数学危机与悖论[J].集宁师专学报,2003,25(4):47~49.

[11] 王风春.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J].上海中学数学,2004,(6):42~43.

[12] 张怀德.数学危机与数学发展[J].甘肃高师学报,2004,9(2):60~62.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无理数的诞生,发现根号2不能写成两个整数相除,最终无理数被纳入了实数范围。第二次数学危机源于微积分工具的使用,由于定义不严格,无穷小量这些概念引起争论,最终建立了实数理论,极限理论,使得数学分析有了严格基础。第三次数学危机是关于集合论,即著名的罗素悖论,集合的定义受到了攻击.最终通过不同的公理化系统解决,使数理逻辑等学科得到发展。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危机的产生使人们认识到了现有理论的缺陷,科学中悖论的产生常常预示着人类的认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所以悖论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又是科学发展源泉之一.第一次数学危机使人们发现无理数,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欧氏几何也应运而生并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极限理论、实数理论和集合论三大理论的产生和完善,使微积分建立在稳固且完美的基础之上;第三次数学危机,使集合论成为一个完整的集合论公理体系(ZFC系统),促进了数学基础研究及数理逻辑的现代性.

去看下(理论数学)吧,或者自己在网上多找下这类的文献,多看看,自己写

论文第二次查重比第二次高

由于每个查重系统都有其特有的查重算法,并且都不能保证收录有所有的数据资料。 所以当我们在去进行查重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系统,查重的结果都不相同。 那么,为什么论文越改查重率却越高? 查重系统的数据库发生了更新,算法更严格! 导致之前查重时有的重复内容没被查出来,修改后,第二次再去查重之前没被查出来的地方先查出来了,那么最后的查重结果肯定也就会变高了,这在我们修改论文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是。1、查重系统更新升级查重系统的数据库发生了更新,算法更严格!导致之前查重时有的重复内容没被查出来,修改后,第二次再去查重之前没被查出来的地方先查出来了,那么最后的查重结果肯定也就会变高了,这在我们修改论文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是。2、自身修改原因在修改时由于对一些语句把握不准,导致修改效果不好,重复的地方再检测时依旧会重复,这就出现了为什么修改后重复率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还升高的原因。3、查重文件格式不同修改之前查重报告是上传Word格式文件的结果,修改之后上传PDF格式文件查重。因为PDF脚注尾注都会算重复,Word不算重复。所以会偏高。4、查重网站问题目前查重系统和软件五花八门,免费查重网站一般虚高,诱导你去人工降重服务,还有淘宝很多假报告,都是虚假标红。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查重,最好要选择一个靠谱查重结果准确的系统来进行检测,知网自助查重网站:学术不端网,其他查重系统可选择实惠查重网站:蚂蚁查重网。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之后进行修改。在修改时我们也需要有耐心,认真细心地反复修改多次,这样通过学校检测的机会就会大很多!另外PaperEasy是人工论文降重领先品牌,自己没时间修改的可以找PaperEasy专业对口修改,质量保证!

有同学在进行论文查重时,会遇到2次检测结果出现不同的情况。第一次论文查重后,好不容易把对照重复把论文内容修改好,认为重复率应该会降低,但再次提交查重时重复率却还是没降下来,甚至还更高了。那为什么两次论文查重的结果不同? 1、论文查重系统有一定的检测阈值 可能很多同学不知道阈值的含义,例如一个论文查重系统设置了1千字内,那么如果有100字内与他人相似,是不会被判定为抄袭的,实际上这个阈值设置的就是10%。如果有110字存在相似,那么就会被判定为重复,并且每个系统的阈值设置都不同,所以要自己按照报告进行修改后再次查重,如果出现新的重复内容,那么这个就不难理解了。 2、论文查重系统数据库更新 每天都有很多内容在互联网上发布,并且每天也有大量的学术文献发表,论文查重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资源,所以大家在进行二次查重时,之前没检测出来的内容可能会在第二次检测出重复,所以也会导致二次的重复率结果不同。 3、修改不到位 我们在修改论文时,如果没有把重复内容修改到位,例如重复部分的一些关键内容没有改动,那么论文查重系统还是能检测出与原文部分的大致相似重复,所以大家在论文修改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更好的添加一些原创内容,而是再次借鉴他人的内容进行小幅度的修改,那么也会导致无法降低重复率。

1、论文查重系统本身的问题

要知道,如果检测系统不同,其数据库也不同,因此,查重结果也会不同。况且论文查重系统的数据库一直在更新,所以,在不同时间段检测同一篇文章,结果可能也会不一样。由于数据库的更新,你抄袭的文章也会被系统收录,这样你的重复率会初次查重的重复率要高。

2、标红部分删减过多

进行论文降重时,有些学生直接删除论文中重复率高的部分,这样重复率不就降低了吗?我相信很多同学都这样做过或者这样想过。逻辑上,虽然听起来挺有道理,但是系统的算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删除这些内容,查重系统会对论文重新进行分析,重复的位置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3、盲目增加字数

通过增加字数来降低权重。这个方法也不是不可以。在你原来的基础上加一些字。这样做是稀释重复率。20个字增加到40个字之后,但是大家也不能保证你的内容新增部分没有重复的来源。

1.两次检测的系统不是同一个系统。只有检测相同的系统才会得到一致的结果。2.两次检测的内容不同,如果内容有所变动,哪怕只是几句话,都会影响整篇论文的查重。3.如果上述两点都没有,则可能就是查重系统数据库更新的原因,查重系统的数据库是不定时更新的,系统的算法也随时可能会更新。比如抄袭的文章第一次检测时并没有被系统收录所以没有查出来,第二次检测时那篇文章已经被系统收录了,就会查出来导致重复率增高。

论文第二次检测就是第二次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需要。优秀毕业论文需要二辩的原因是为了学校论文质量更高,论文答辩审核更加严格,二辩后的优秀毕业论文,也会更有公正性、严谨性。首先,能被评为优秀论文,是对论文本身和作者的一种肯定。优秀毕业论文,对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荣誉,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种骄傲。所以,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需要重视,对我们是有益的。优秀毕业论文需要二辩,是因为学校需要对论文二次评选,对毕业论文更加了解,再进行打分。这既是为了学校论文质量,也为了在原有的一辩的基础上,论文答辩审核更加严格。二辩后的优秀毕业论文,会更有公正性、严谨性。如果被通知优秀毕业论文了,只要在一辩的基础上改正一些论文的错误或补充导师误解疑惑的地方。答辩准备期间,多与指导导师沟通,询问自己论文还需更改的问题,相信二辩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在二辩时,陈述论文内容时要有逻辑,在提问环节也要巧妙应对,要虚心听取导师的建议。对待论文有自己的态度,同时也要注意不与导师相争辩。

第一次没过 第二次 基本上说第一次写的有点太。。。了个别人有其他事情 第一次不能参与 会第二次第二次百分之百可以过 随便说几句就行了大学毕业论文二次答辩不需要交钱,论文答辩只是大学四年的综合作业,与平时考试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花费时间与成果体现不一样。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老师是错的。

当时我们是两次,第二次比较水,还没通过的话就无法毕业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毕业论文

第一次数学危机编辑简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意义下的数学(也就是作为演绎系统的纯粹数学)来源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兴旺的时期为公元前500年左右,它是一个唯心主义流派。他们重视自然及社会中不变因素的研究,把几何、算术、天文学、音乐称为“四艺”,在其中追求宇宙的和谐及规律性。他们认为“万物皆数”,认为数学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可以应用于现实的世界。数学的知识是由于纯粹的思维而获得,并不需要观察、直觉及日常经验。毕达哥拉斯的数是指整数,他们在数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是证明了勾股定理。他们知道满足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一般公式,但由此也发现了一些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比不能用整数来表达,也就是勾长或股长与弦长是不可通约的。这样一来,就否定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引起不可通约性的发现引起第一次数学危机。有人说,这种性质是希帕索斯约在公元前400年发现的,为此,他的同伴把他抛进大海。不过更有可能是毕达哥拉斯已经知道这种事实,而希帕索斯因泄密而被处死。不管怎样,这个发现对古希腊的数学观点有极大的冲击,换句话说,如果希帕索斯发现的无理数真的存在,那么古希腊的数学理论体系就完全崩溃了。这表明,几何学的某些真理与算术无关,几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数及其比来表示,反之数却可以由几何量表示出来。整数的尊崇地位受到挑战,于是几何学开始在希腊数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同时这也反映出,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而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由“自明的”公理出发,经过演绎推理,并由此建立几何学体系,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思想上一次巨大革命,这也是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自然产物。回顾以前的各种数学,无非都是“算”,也就是提供算法。即使在古希腊,数学也是从实际出发,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比如泰勒斯预测日食,利用影子距离计算金字塔高度,测量船只离岸距离等等,都是属于计算技术范围的。至于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国的数学,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危机和革命,所以也就一直停留在“算学”阶段。而希腊数学则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公理体系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危机产物古典逻辑与欧氏几何学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对于数学方法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指出了正确的定义原理。亚里士多德继承自己老师柏拉图的观念,把定义与存在区分,由某些属性来定义的东西可能未必存在(如正九面体)。另外,定义必须用已存在的定义过的东西来定义,所以必定有些最原始的定义,如点、直线等。而证明存在的方法需要规定和限制。亚里士多德还指出公理的必要性,因为这是演绎推理的出发点。他区别了公理和公设,认为公理是一切科学所公有的真理,而公设则只是某一门学科特有的最基本的原理。他把逻辑规律(矛盾律、排中律等)也列为公理。亚里士多德对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三段论法,并把它表达成一个公理系统,这是最早的公理系统。他关于逻辑的研究不仅使逻辑形成一个独立学科,而且对数学证明的发展也有良好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于离散与连续的矛盾有一定阐述。对于潜在的“无穷大”和实在的“无穷大”加以区别。他认为正整数是潜在无穷的,因为任何整数加上1以后总能得到一个新的数。但是他认为所谓“无穷集合”是不存在的。他认为空间是潜在无穷的,时间在延长上是潜在无穷的,在细分上也是潜在无穷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对数学发展的作用无须在此多谈。不过应该指出,欧几里得的贡献在于他有史以来第一次总结了以往希腊人的数学知识,构成一个标准化的演绎体系。这对数学乃至哲学、自然科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等都采用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体例。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学为《几何原本》的最初四篇与第六篇。其中有七个原始定义,五个公理和五个公设。他规定了存在的证明依赖于构造。《几何原本》在西方世界成为仅次于《圣经》而流传最广的书籍。它一直是几何学的标准著作。但是它还存在许多缺点并不断受到批评,比如对于点、线、面的定义是不严格的:“点是没有部分的对象”,“线是没有宽度的长度(线指曲线)”,“面是只有长度和宽度的对象”。显然,这些定义是不能起逻辑推理的作用。特别是直线、平面的定义更是从直观来解释的(“直线是同其中各点看齐的线”)。另外,他的公理五是“整体大于部分”,没有涉及无穷量的问题。在他的证明中,原来的公理也不够用,须加上新的公理。特别是平行公设是否可由其他公理、公设推出更是人所瞩目的问题。尽管如此,近代数学的体系特点在其中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诞生非欧几何学的诞生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第一次数学危机的产物。尽管它有种种缺点和毛病,毕竟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大家公认的典范。尤其是许多哲学家,把欧几里得几何学摆在绝对几何学的地位。十八世纪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欧几里得几何是物质空间中图形性质的正确理想化。特别是康德认为关于空间的原理是先验综合判断,物质世界必然是欧几里得式的,欧几里得几何是唯一的、必然的、完美的。既然是完美的,大家希望公理、公设简单明白、直截了当。其他的公理和公设都满足了上面的这个条件,唯独平行公设不够简明,像是一条定理。欧几里得的平行公设是:每当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相交,在它一侧做成的两个同侧内角的和小于两直角时,这另外两条直线就在同侧内角和小于两直角的那一侧相交。在《几何原本》中,证明前28个命题并没有用到这个公设,这很自然引起人们考虑:这条啰哩啰嗦的公设是否可由其他的公理和公设推出,也就是说,平行公设可能是多余的。之后的二千多年,许许多多人曾试图证明这点,有些人开始以为成功了,但是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所有的证明都使用了一些其他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又可以从平行公设推出来,所以他们只不过得到一些和平行公设等价的命题罢了。到了十八世纪,有人开始想用反证法来证明,即假设平行公设不成立,企图由此得出矛盾。他们得出了一些推论,比如“有两条线在无穷远点处相交,而在交点处这两条线有公垂线”等等。在他们看来,这些结论不合情理,因此不可能真实。但是这些推论的含义不清楚,也很难说是导出矛盾,所以不能说由此证明了平行公设。从旧的欧几里得几何观念到新几何观念的确立,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解放思想。首先,要能从二千年来证明平行公设的失败过程中看出这个证明是办不到的事,并且这种不可能性是可以加以证实的;其次,要选取与平行公设相矛盾的其他公设,也能建立逻辑上没有矛盾的几何。这主要是罗巴切夫斯基的开创性工作。要认识到欧几里得几何不一定是物质空间的几何学,欧几里得几何学只是许多可能的几何学中的一种。而几何学要从由直觉、经验来检验的空间科学要变成一门纯粹数学,也就是说,它的存在性只由无矛盾性来决定。虽说象兰伯特等人已有这些思想苗头,但是真正把几何学变成这样一门纯粹数学的是希尔伯特。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步是罗巴切夫斯基和波耶分别独立地创立非欧几何学,尤其是它们所考虑的无矛盾性是历史上的独创。后人把罗氏几何的无矛盾性隐含地变成欧氏几何无矛盾性的问题。这种利用“模型”和证明“相对无矛盾性”的思想一直贯穿到以后的数学基础的研究中。而且这种把非欧几何归结到大家一贯相信的欧氏几何,也使得大家在接受非欧几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应该指出,非欧几何为广大数学界接受还是经过几番艰苦斗争的。首先要证明第五公设的否定并不会导致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说新几何学成立,才能说明第五公设独立于别的公理公设,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当时证明的方法是证明“相对无矛盾性”。因为当时大家都承认欧几里得几何学没有矛盾,如果能把非欧几何学用欧几里得几何学来解释而且解释得通,也就变得没有矛盾。而这就要把非欧几何中的点、直线、平面、角、平行等翻译成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相应的东西,公理和定理也可用相应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和定理来解释,这种解释叫做非欧几何学的欧氏模型。对于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最著名的欧氏模型有意大利数学家贝特拉米于1869年提出的常负曲率曲面模型;德国数学家克莱因于1871年提出的射影平面模型和彭加勒在1882年提出的用自守函数解释的单位圆内部模型。这些模型的确证实了非欧几何的相对无矛盾性,而且有的可以推广到更一般非欧几何,即黎曼创立的椭圆几何学,另外还可以推广到高维空间上。因此,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大部分数学家接受了非欧几何学。尽管有的人还坚持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独特性,但是许多人明确指出非欧几何学和欧氏几何学平起平坐的时代已经到来。当然也有少数顽固派,如数理逻辑的缔造者弗雷格,至死不肯承认非欧几何学,不过这已无关大局了。非欧几何学的创建对数学的震动很大。数学家开始关心几何学的基础问题,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几何学的公理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目标,并由此产生了希尔伯特的新公理化运动。3第二次数学危机编辑简介早在古代,人们就对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问题感兴趣。古希腊的欧多克斯引入量的观念来考虑连续变动的东西,并完全依据几何来严格处理连续量。这造成数与量的长期脱离。古希腊的数学中除了整数之外,并没有无理数的概念,连有理数的运算也没有,可是却有量的比例。他们对于连续与离散的关系很有兴趣,尤其是芝诺提出的四个著名的悖论:第一个悖论是说运动不存在,理由是运动物体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到达半路,而到达半路之前又必须到达半路的半路……如此下去,它必须通过无限多个点,这在有限长时间之内是无法办到的。第二个悖论是跑得很快的阿希里赶不上在他前面的乌龟。因为乌龟在他前面时,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起点,然后用第一个悖论的逻辑,乌龟者在他的前面。这两个悖论是反对空间、时间无限可分的观点的。而第三、第四悖论是反对空间、时间由不可分的间隔组成。第三个悖论是说“飞矢不动”,因为在某一时间间隔,飞矢总是在某个空间间隔中确定的位置上,因而是静止的。第四个悖论是游行队伍悖论,内容大体相似。这说明希腊人已经看到无穷小与“很小很小”的矛盾。当然他们无法解决这些矛盾。希腊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极限概念,但他们在处理面积体积的问题时,却有严格的逼近步骤,这就是所谓“穷竭法”。它依靠间接的证明方法,证明了许多重要而难证的定理。新问题到了十六、十七世纪,除了求曲线长度和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等类问题外,还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求速度、求切线,以及求极大、极小值等问题。经过许多人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十七世纪晚期,形成了无穷小演算——微积分这门学科,这也就是数学分析的开端。牛顿和莱布尼兹被公认为微积分的奠基者。他们的功绩主要在于:1,把各种问题的解法统一成一种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2,有明确的计算微分法的步骤;3.微分法和积分法互为逆运算。由于运算的完整性和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微积分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同时关于微积分基础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以求速度为例,瞬时速度是Δs/Δt当Δt趋向于零时的值。Δt是零、是很小的量,还是什么东西,这个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这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从而引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十八世纪的数学家成功地用微积分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因此有些人就对这些基础问题的讨论不感兴趣。如达朗贝尔就说,现在是“把房子盖得更高些,而不是把基础打得更加牢固”。更有许多人认为所谓的严密化就是繁琐。但也正是因此,微积分的基础问题一直受到一些人的批判和攻击,其中最有名的是贝克莱主教在1734年的攻击。建立基础十八世纪的数学思想的确是不严密的、直观的、强调形式的计算,而不管基础的可靠与否,其中特别是:没有清楚的无穷小概念,因此导数、微分、积分等概念不清楚;对无穷大的概念也不清楚;发散级数求和的任意性;符号使用的不严格性;不考虑连续性就进行微分,不考虑导数及积分的存在性以及可否展成幂级数等等。一直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些数学家才开始比较关注于微积分的严格基础。它们从波尔查诺、阿贝尔、柯西、狄里克莱等人的工作开始,最终由魏尔斯特拉斯、戴德金和康托尔彻底完成,中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基本上解决了矛盾,为数学分析奠定了一个严格的基础。波尔查诺不承认无穷小数和无穷大数的存在,而且给出了连续性的正确定义。柯西在1821年的《代数分析教程》中从定义变量开始,认识到函数不一定要有解析表达式。他抓住了极限的概念,指出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都不是固定的量而是变量,并定义了导数和积分;阿贝尔指出要严格限制滥用级数展开及求和;狄里克莱给出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在这些数学工作的基础上,维尔斯特拉斯消除了其中不确切的地方,给出现在通用的ε - δ的极限、连续定义,并把导数、积分等概念都严格地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从而克服了危机和矛盾。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魏尔斯特拉斯、戴德金、康托尔等人独立地建立了实数理论,而且在实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极限论的基本定理,从而使数学分析终于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了。同时,魏尔斯特拉斯给出一个处处不可微的连续函数的例子。这个发现以及后来许多病态函数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直观及几何的思考不可靠,而必须诉诸严格的概念及推理。由此,第二次数学危机使数学更深入地探讨数学分析的基础——实数论的问题。这不仅导致集合论的诞生,并且由此把数学分析的无矛盾性问题归结为实数论的无矛盾性问题,而这正是二十世纪数学基础中的首要问题。4第三次数学危机编辑简介经过第一、二次数学危机,人们把数学基础理论的无矛盾性,归结为集合论的无矛盾性,集合论已成为整个现代数学的逻辑基础,数学这座富丽堂皇的大厦就算竣工了。看来集合论似乎是不会有矛盾的,数学的严格性的目标快要达到了,数学家们几乎都为这一成就自鸣得意。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1854—1912)于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会议上夸耀道:“现在可以说,(数学)绝对的严密性是已经达到了”。然而,事隔不到两年,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罗素(1872—1970)即宣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集合论是自相矛盾的,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严密性!史称“罗素悖论”。1918年,罗素把这个悖论通俗化,称为“理发师悖论”。罗素悖论的发现,无异于晴天劈雳,把人们从美梦中惊醒。罗素悖论以及集合论中其它一些悖论,深入到集合论的理论基础之中,从而从根本上危及了整个数学体系的确定性和严密性。于是在数学和逻辑学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形成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产生集合论悖论的原因在于集合的辨证性与数学方法的形式特性或者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矛盾。如产生罗素悖论的原因,就在于概括原则造集的任意性与生成集合的客观规则的非任意性之间的矛盾。再次产物数理逻辑的发展与一批现代数学的产生。为了解决第三次数学危机,数学家们作了不同的努力。由于他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遵循的途径不同,所以在本世纪初就形成了不同的数学哲学流派,这就是以罗素为首的逻辑主义学派、以布劳威尔(1881—1966)为首的直觉主义学派和以希尔伯特为首的形式主义学派。这三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把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三大学派的数学成果首先表现在数理逻辑学科的形成和它的现代分支——证明论等——的形成上。为了排除集合论悖论,罗素提出了类型论,策梅罗提出了第一个集合论公理系统,后经弗伦克尔加以修改和补充,得到常用的策梅罗——弗伦克尔集合论公理体系,以后又经伯奈斯和哥德尔进一步改进和简化,得到伯奈斯——哥德尔集合论公理体系。希尔伯特还建立了元数学。作为对集合论悖论研究的直接成果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美国杰出数学家哥德尔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不完全性定理。他指出:一个包含逻辑和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如果是协调的,则是不完全的,亦即无矛盾性不可能在本系统内确立;如果初等算术系统是协调的,则协调性在算术系统内是不可能证明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无可辩驳地揭示了形式主义系统的局限性,从数学上证明了企图以形式主义的技术方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悖论问题的不可能性。它实际上告诉人们,任何想要为数学找到绝对可靠的基础,从而彻底避免悖论的种种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哥德尔定理是数理逻辑、人工智能、集合论的基石,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说过:“哥德尔在现代逻辑中的成就是非凡的、不朽的——它的不朽甚至超过了纪念碑,它是一个里程碑,在可以望见的地方和可以望见的未来中永远存在的纪念碑”。时至今日,第三次数学危机还不能说已从根本上消除了,因为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的许多重要课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然而,人们正向根本解决的目标逐渐接近。可以预料,在这个过程中还将产生许多新的重要成果。参考来源:望采纳~~~

郭敦顒回答:数学自古诞生以来,数学家们一直在追求真理,而且成就辉煌。在数学以外的瓴域,数学概念及其推论为重大的科学理论提供了精髓。任何事物都含有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数学也不例外。数学是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中发展的。数学中的矛盾有个委婉的说法,叫做悖论。由数学的悖论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就是数学危机。而所谓数学危机,只是在数学内部数学家们出于对数学真理地严格探求精神下的对数学界的严厉警示而已。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严厉警示,而解决了诸多悖论,推动了数学的不断发展。数学史上出现过三次悖论与数学危机。第一次数学危机发生于古希腊时期。是在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倡导的是一种称为"唯数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与整数之比,称为"数的和谐"。但后来在证明勾股定理时希帕索斯发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x,存在1:x=x:2,x=√2,√2与整数并不成整数之比。于是"数的和谐"被打破了,导致了无理数的产生(无理数这一称呼沿用至今,虽然不雅,已约定成俗)。第二次危机发生在17世纪,涉及的是微积分理论基础的问题,是由贝克莱悖论引起的。贝克莱指出在计算式Δy/Δx中无穷小Δx既不作为零进行计算,又作为零将其舍去这违反了矛盾律。无穷小如果是零就不能作除数,如果不是零,就不能舍弃。这就是著名的"贝克莱悖论"。这导致数学界的思想混乱,爆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人们认识到虽然微积分是解决众多实际问题的良法,但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于是众多数学家为建立微积分理论基础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法国数学家柯西首先给出了极限的定义,继而建立了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等理论。近代三个世纪以来笛卡尔、牛顿、莱布尼兹、柯西、拉格朗日、阿贝尔、康托尔、费尔马、伯努力利家族、欧拉、拉普拉斯、希尔伯特等众多数学家为发展数学建立数学基础成就辉煌。康托尔建立的集合论,成了数学的基础,然而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了一个著名的 “理发师悖论”——小城里的理发师放出豪言:“我帮且只帮城里所有不自己刮脸的人刮脸”。但问题是:理发师该给自己刮脸吗?如果他给自己刮脸,那么按照他的豪言“只为那些不为自己刮脸的人刮脸”他不应该为自己刮脸;但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同样按照他的豪言“为城里所有不为自己刮脸的人刮脸”他又应该为自己刮脸。理发师悖论(Barber paradox)是罗素用来比喻罗素悖论的一个通俗说法,是由伯特兰·罗素在1901年提出的。罗素悖论的出现是由于朴素集合论对于元素的不加限制的定义。由于当时集合论已成为数学理论的基础,这一悖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也引发了众多的数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补救,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公理化集合论。同时,罗素悖论的出现促使数学家认识到将数学基础公理化的必要性于是数学家们为致力于公理化做了大量工作,到1930年数学基础建立了三大学派;直觉主义、逻辑主义和形式主义,虽然还都存有缺陷,但毕竟都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三大学派中似乎主要由希尔伯特建立的形式主义学派略胜一筹,曾宣称解决了“相容性和完备性”的问题,然而1931年,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后移居美国)证明了两个不完备性定理,“揭示了形式主义化方法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是对排中律的否定,但是“如果存在一个矛盾,任何命题都是可以证明的”,这又揭示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本身的局限性.总之,虽然数学成就辉煌。但至今仍存在众多问题,而且是根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如数学定义和数的定义问题等等均未解决,这需要人们致力于数学研究,特别需要致力于数学基础的研究,希望有志者致力于其中。为此,郭敦顒进行数学研究达40年,写出了论文《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数学纲领—微观数学与宏观数学》、《欧几里得几何平行线问题解》、《浅论反证法—活的泛性公理》等论文,于2008——2009年在博客中国郭敦颙专栏中已经发表。《数学纲领—微观数学与宏观数学》的前几章也在百度发表;《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为百度快照收录。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陈基耿

摘要:数学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直线式的,而是常常出现悖论。

历史上一连串的

数学悖论动摇了人们对数学可靠性的信仰,数学史上曾经发生了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的产生和危机的出现,不单给数学带来麻烦和失望,更重要的是给数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促进了数学的繁荣。

危机产生、解决、又产生的无穷反复过程,不断推动着数学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数学思想获得重要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贝克莱悖论;罗素悖论

数学历来被视为严格、和谐、精确的学科,纵观数学发展史,数学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直线式的,他的体系不是永远和谐的,而常常出现悖论。

悖论是指在某一一定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推理原则,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者是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等价式[1]。

数学悖论在数学理论中的发展是一件严重的事,因为它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相应理论的怀疑,而如果一个悖论所涉及的面十分广泛的话,甚至涉及到整个学科的基础时,这种怀疑情绪又可能发展成为普遍的危机感,特别是一些重要悖论的产生自然引起人们对数学基础的怀疑以及对数学可靠性信仰的动摇。

数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数学危机,每次都是由一两个典型的数学悖论引起的。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发生的三次数学危机,重点介绍了三次数学危机对数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1毕达哥拉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1.1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内容

公元前六世纪,在古希腊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其思想在当时被认为是绝对权威的真理,毕达哥拉斯学派倡导的是一种称为“唯数论”的哲学观点,他们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2]。

他们认为万物皆数,而数只有两种,就是正整数和可通约的数(即分数,两个整数的比), 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数,即是说世界上只有整数或分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上的一项重大贡献是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3],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指出直角三角形三边应有如下关系,即a2=b2+c2,a和b分别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表示斜边。

然而不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学生希伯斯很快便发现了这个论断的问题。

他发现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并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

假设正方形边长为1,并设其对角线长为d,依勾股定理应有d2=12+12=2,即d2=2,那么d是多少呢?显然d不是整数,那它必是两整数之比。

希伯斯花了很多时间来寻找这两个整数之比,结果没找着,反而找到了两数不可通约性的证明[4],用反证法证明如下:设Rt△ABC,两直角边为a=b,则由勾股定理有c2=2a2,设已将a和c中的公约数约去,即a、c已经互素,于是c为偶数,a为奇数,不妨令c=2m,则有(2m)2=2a2,a2=2m2,于是a为偶数,这与前面已证a为奇数矛盾。

这一发现历史上称为毕达哥拉斯悖论。

1.2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悖论的出现,对毕达哥拉斯学派产生了沉重的打击,“数即万物”的世界观被极大的动摇了,有理数的尊崇地位也受到了挑战,因此也影响到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使数学界产生了极度的思想混乱,历史上称之为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极大的推动了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

首先,第一次数学危机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无理数的存在,无理数从此诞生了,之后,许多数学家正式研究了无理数,给出了无理数的严格定义,提出了一个含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新的数类——实数,并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5],为数学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者,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重视演绎推理,并由此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

欧氏几何就是人们为了消除矛盾,解除危机,在这时候应运而生的[6]。

第一次数学危机极大地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使几何学在此后两千年间成为几乎是全部严密数学的基础,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2贝克莱悖论与第二次数学危机

2.1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内容

公元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了微积分,微积分能提示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它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然而,因为微积分才刚刚建立起来,这时的微积分只有方法,没有严密的理论作为基础,许多地方存在漏洞,还不能自圆其说。

例如牛顿当时是这样求函数y=xn的导数的[7]:(x+△x)n=xn+n•xn-1•△x+[n(n+1)/2]•xn-2•(△x)2+……+(△x)n,然后用自变量的增量△x除以函数的增量△y ,△y/△x=[(x+△x)n-xn ]/△x=n•xn-1+[n(n-1)/2] •xn-2•△x+……+n•x•(△x)n-2+(△x)n-1,最后,扔掉其中含有无穷小量△x的项,即得函数y=xn的导数为y′=nxn-1。

对于牛顿对导数求导过程的论述,哲学家贝克莱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一针见血的指出:先用△x为除数除以△y,说明△x不等于零,而后又扔掉含有△x的项,则又说明△x等于零,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因此贝克莱嘲弄无穷小是“逝去的量的鬼魂”,他认为微积分是依靠双重的错误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说微积分的推导是“分明的诡辩”。

[8]这就是著名的“贝克莱悖论”。

确实,这种在同一问题的讨论中,将所谓的无穷小量有时作为0,有时又异于0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

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贝克莱悖论的出现危及到了微积分的基础,引起了数学界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论战,从而形成了数学发展史中的第二次危机。

2.2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影响[8]

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出现,迫使数学家们不得不认真对待无穷小量△x,为了克服由此引起思维上的混乱,解决这一危机,无数人投入大量的劳动。

在初期,经过欧拉、拉格朗日等人的努力,微积分取得了一些进展;从19世纪开始为彻底解决微积分的基础问题,柯西、外尔斯特拉斯等人进行了微积分理论的严格化工作。

微积分内在的根本矛盾,就是怎样用数学的和逻辑的方法来表现无穷小,从而表现与无穷小紧密相关的微积分的本质。

在解决使无穷小数学化的问题上,出现了罗比达公理:一个量增加或减少与之相比是无穷小的另一个量,则可认为它保持不变。

而柯西采用的ε-δ方法刻画无穷小,把无穷小定义为以0为极限的变量,沿用到今,无穷小被极限代替了。

后来外尔斯特拉斯又把它明确化,给出了极限的严格定义,建立了极限理论,这样就使微积分建立在极限基础之上了。

极限的ε-δ定义就是用静态的ε-δ刻画动态极限,用有 *** 来描述无限性过程,它是从有限到无限的桥梁和路标,它表现了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使微积分朝科学化、数学化前进了一大步。

极限理论的建立加速了微积分的发展,它不仅在数学上,而且在认识论上也有重大的意义。

后来在考查极限理论的基础中,经过代德金、康托尔、海涅、外尔斯特拉斯和巴门赫等人的努力,产生了实数理论;在考查实数理论的基础时,康托尔又创立了 *** 论。

这样有了极限理论、实数理论和 *** 论三大理论后,微积分才算建立在比较稳固和完美的基础之上了,从而结束了二百多年的纷乱争论局面,进而开辟了下一个世纪的函数论的发展道路。

3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3.1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内容

在前两次数学危机解决后不到30年即19世纪70年代,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 *** 论, *** 论是数学上最具革命性的理论,初衷是为整个数学大厦奠定坚实的基础。

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会议上,法国大数学家庞加莱兴奋的宣布[9]:“我们可以说,现在数学已经达到了绝对的严格。”然而,正当人们为 *** 论的诞生而欢欣鼓舞之时,一串串数学悖论却冒了出来,又搅得数学家心里忐忑不安,其中英国数学家罗素1902年提出的悖论影响最大,“罗素悖论”的内容是这样的:设 *** B是一切不以自身为元素的 *** 所组成的 *** ,问:B是否属于B?若B属于B,则B是B的元素,于是B不属于自身,即B不属于B;反之,若B不属于B,则B不是B的元素,于是B属于自己,即B属于B。

这样,利用 *** 的概念,罗素导出了—— *** B不属于B当且仅当 *** B属于B时成立的悖论。

之后,罗素本人还提出了罗素悖论的通俗版本,即理发师悖论[10]。

理发师宣布了这样一条原则:他只为村子里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理发师的胡子应该由谁来刮?。

如果他自己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就是村子里给自己刮胡子的人,根据他的原则,他就不应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就是村子里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那么又按他的原则他就该为自己刮胡子。

同样有产生了这样的悖论: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当且仅当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的出现,动摇了数学的基础,震撼了整个数学界,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3.2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影响

罗素悖论的出现,动摇了本来作为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 *** 论,自然引起人们对数学基本结构有效性的怀疑。

罗素悖论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只是用了 *** 的概念本身,而并不涉及其它概念而得出来的,使人们更是无从下手解决。

罗素悖论导致的第三次数学危机,使数学家们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数学家弗雷格在他刚要出版的《论数学基础》卷二末尾就写道[11]:“对一位科学家来说,没有一件比下列事实更令人扫兴:当他工作刚刚完成的时候,它的一块基石崩塌下来了。

在本书的印刷快要完成时,罗素先生给我的一封信就使我陷入这种境地。”可见第三次数学危机使人们面临多么尴尬的境地。

然而科学面前没有人会回避,数学家们立即投入到了消除悖论的工作中,值得庆幸的是,产生罗素悖论的根源很快被找到了,原来康托尔提出 *** 论时对“ *** ”的概念没有做必要的限制,以至于可以构造“一切 *** 的集体”这种过大的 *** 而产生了悖论。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 *** 论中出现的各种悖论,特别是罗素悖论,许多数学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如以罗素为主要代表的逻辑主义学派[12],提出了类型论以及后来的曲折理论、限制大小理论、非类理论和分支理论,这些理论都对消除悖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德国数学家策梅罗提出的 *** 论的公理化,策梅罗认为,适当的公理体系可以限制 *** 的概念,从逻辑上保证 *** 的纯粹性,他首次提出了 *** 论公理系统,后经费兰克尔、冯•诺伊曼等人的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 论公理体系(ZFC系统)[5],在ZFC系统中,“ *** ”和“属于”是两个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另外还有十条公理。

ZFC系统的建立,使各种矛盾得到回避,从而消除了罗素悖论为代表的一系列 *** 悖论,第三次数学危机也随之销声匿迹了。

尽管悖论消除了,但数学的确定性却在一步一步丧失,现代公理 *** 论一大堆公理是在很难说孰真孰假,可是又不能把它们一古脑消除掉,它们跟整个数学是血肉相连的,所以第三次危机表面上解决了,实质上更深刻地以其它形式延续[7]。

为了消除第三次数学危机,数理逻辑也取得了很大发展,证明论、模型论和递归论相继诞生,出现了数学基础理论、类型论和多值逻辑等。

可以说第三次数学危机大大促进了数学基础研究及数理逻辑的现代性,而且也因此直接造成了数学哲学研究的“黄金时代”。

4结语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危机的产生使人们认识到了现有理论的缺陷,科学中悖论的产生常常预示着人类的认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所以悖论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又是科学发展源泉之一。

第一次数学危机使人们发现无理数,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欧氏几何也应运而生并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极限理论、实数理论和 *** 论三大理论的产生和完善,使微积分建立在稳固且完美的基础之上;第三次数学危机,使 *** 论成为一个完整的 *** 论公理体系(ZFC系统),促进了数学基础研究及数理逻辑的现代性。

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对数学基础的深入研究、悖论的出现和危机的相对解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每一次危机的消除都会给数学带来许多新内容、新认识,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使数学体系达到新的和谐,数学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悖论的存在反映了数学概念、原理在一定历史阶段会存在很多矛盾,导致人们的怀疑,产生危机感,然而事物就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而就是在其过程中,人们便不断积累了新的认识、新的知识,发展了新的理论。

数学家对悖论的研究和解决促进了数学的繁荣和发展,数学中悖论的产生和危机的出现,不单是给数学带来麻烦和失望,更重要的是给数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数学中悖论和危机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已有的悖论和危机消除了,又产生新的悖论和危机。

但是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悖论或危机迟早都能获得解决。

“产生悖论和危机,然后努力解决它们,而后又产生新的悖论和危机。”这是一个无穷反复的过程,也就不断推动着数学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数学思想获得重要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师琼,王保红.悖论及其意义[J]. *** 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28(4):76~78.

[2] 赵院娥,乔淑莉.悖论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1~25.

[3] 李春兰.试论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及其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88~90.

[4] 梁伟.试析悖论与数学史上三次危机及其方法论意义[J].科技资讯,2005,(27):187~188.

[5] 王方汉.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J].数学通报,2002,(5):42~43.

[6] 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108.

[7] 黄燕玲,代贤军.悖论对数学发展的影响[J].河池师专学报,2003, 23(4):62~64.

[8] 周勇.第2次数学危机的影响和启示[J].数学通讯,2005,(13):47.

[9] 王庚.数学怪论[A].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报告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25.

[10] 兰林世.三次数学危机与悖论[J].集宁师专学报,2003,25(4):47~49.

[11] 王风春.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J].上海中学数学,2004,(6):42~43.

[12] 张怀德.数学危机与数学发展[J].甘肃高师学报,2004,9(2):60~62.

百度百科上有

论文查重第二次比第一次高

论文查重两次,结果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不同平台所选用的论文数据库不一样,和你所参考过的论文数据库中的论文相似度高的查重的结果就会显得重复率比较高。

在论文修改降低重复率的过程中,不少同学会遇到论文越修改重复率却越高的情况,论文降重修改是个简单而又繁琐的过程。由于每个查重系统都有其特有的查重算法,并且都不能保证收录有所有的数据资料。所以当我们在去进行查重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系统,查重的结果都不相同。那么,为什么论文越改查重率却越高?1、查重系统更新升级查重系统的数据库发生了更新,算法更严格!导致之前查重时有的重复内容没被查出来,修改后,第二次再去查重之前没被查出来的地方先查出来了,那么最后的查重结果肯定也就会变高了,这在我们修改论文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是。2、自身修改原因在修改时由于对一些语句把握不准,导致修改效果不好,重复的地方再检测时依旧会重复,这就出现了为什么修改后重复率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还升高的原因。3、查重文件格式不同修改之前查重报告是上传Word格式文件的结果,修改之后上传PDF格式文件查重。因为PDF脚注尾注都会算重复,Word不算重复。所以会偏高。4、查重网站问题目前查重系统和软件五花八门,免费查重网站一般虚高,诱导你去人工降重服务,还有淘宝很多假报告,都是虚假标红。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查重,最好要选择一个靠谱查重结果准确的系统来进行检测,知网自助查重网站:学术不端网,其他查重系统可选择实惠查重网站:蚂蚁查重网。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之后进行修改。在修改时我们也需要有耐心,认真细心地反复修改多次,这样通过学校检测的机会就会大很多!另外PaperEasy是人工论文降重领先品牌,自己没时间修改的可以找PaperEasy专业对口修改,质量保证!

就说明你改之后的内容,也是重复的(跟其他人想的一样).....麻烦请及时采纳回答,谢谢!

有同学在进行论文查重时,会遇到2次检测结果出现不同的情况。第一次论文查重后,好不容易把对照重复把论文内容修改好,认为重复率应该会降低,但再次提交查重时重复率却还是没降下来,甚至还更高了。那为什么两次论文查重的结果不同? 1、论文查重系统有一定的检测阈值 可能很多同学不知道阈值的含义,例如一个论文查重系统设置了1千字内,那么如果有100字内与他人相似,是不会被判定为抄袭的,实际上这个阈值设置的就是10%。如果有110字存在相似,那么就会被判定为重复,并且每个系统的阈值设置都不同,所以要自己按照报告进行修改后再次查重,如果出现新的重复内容,那么这个就不难理解了。 2、论文查重系统数据库更新 每天都有很多内容在互联网上发布,并且每天也有大量的学术文献发表,论文查重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资源,所以大家在进行二次查重时,之前没检测出来的内容可能会在第二次检测出重复,所以也会导致二次的重复率结果不同。 3、修改不到位 我们在修改论文时,如果没有把重复内容修改到位,例如重复部分的一些关键内容没有改动,那么论文查重系统还是能检测出与原文部分的大致相似重复,所以大家在论文修改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更好的添加一些原创内容,而是再次借鉴他人的内容进行小幅度的修改,那么也会导致无法降低重复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