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看日本的循环经济[日语论文]食品包装の回収からみる日本の循环経済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已有先行研究的参考,首先以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为切入点,总结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利用现状,以小见大,从中引出循环经济的研究。其次,阐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并从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等方面探讨日本的循环经济,而且对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其经验如下:完备的法律及合理的规划,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民都合理分担责任,注重培养公民强烈的环保意识与进行环保教育。最后,通过对日本循环经济的分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参考。希望通过本论文使大家加深对循环经济的了解,促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词:食品包装;回收;循环经济;历史现实因素;成果经验;启示要旨本论文は、いろいろな先行研究に基づき、食品の回収という视点から、日本食品包装の回収利用の现状を総括し、一部から全体のことが分かり、中から循环型経済の研究を引き出す。その次に、循环型経済の概念を详しく述べし、日本循环経済発展の歴史と现実的背景などの方面における日本の循环経済を検讨し、それに日本の循环経済の成果と経験を総括して分析した。日本は循环型経済の発展におけて世界でトップの地位があり、その経験は次の通りである。完全な法律体系と合理的な计画であり、国家、地方政府、企业と公民はすべて合理的に责任を分担したり、环境保护の教育を行い、公众の强烈な环境保护意识を育成していたことである。最後は今回の総合的に分析した结果を通じて、中国循环経済の発展に多い参考になりたいと同时に、循环経済についての知识を身に付けさせ,中国の循环経済を推进することに役に立とうと思っている。キーワード: 食品包装回収循环経済歴史的と现実的背景成果経験启示
次奥,,,要不要啊,一个班的
在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循环经济,是一个跨学科的知识,你需要使用,生态学,经济学,进一步划分,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和其他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体系,经常使用的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的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系统和其他工具。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工业行业,是一个系统的科学。 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规律的科学的研究。循环经济是基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新的生产方式的特点。所不同的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的地球从一端的地球无限的资源库和污水处理领域的经济增长,大量的矿产资源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大量的废水,废气和环境排放废物,而另一端为“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表现。循环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周期的各个方面,需要使用所有可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代谢和/或共生关系的效率,延长了产业链,被遗弃的 - “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的表现密集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形式。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约束的矛盾和环境污染的想法?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在最近几年,不仅到中央的决策领域的中国,也成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体现了循环经济在中国,除了循环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经验的本地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在长大,但也反映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中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压力,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卡伦堡模式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丹麦的卡伦堡是一个沿海城市,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工业生态系统模型。共生的植物群和动物群的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适用于工业活动的原则,企业共存“的产业链。”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不同的废物转化为原料贸易公司是紧密相连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主要工业企业,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这四家企业为核心,废物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贸易为其他公司使用的原材料,或取代部分的原料,企业链的温室农场,农场,硫酸厂供热站,水泥工厂农场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周期“循环经济”的生态意义周期,而不是????在经济意义上的循环。生态的良性循环,经济活动中的物质循环和新陈代谢,这是循环经济的讨论的焦点主要是在经济意义上的时间点,从物质流的循环,反映中的交互面积?回路的要求,从空间 循环经济是人类发展模式的反映,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干预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仅仅是局部的,小的,不起眼的,其影响是有限的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能力自然寻求干预的环境也越来越大,资源消耗,速度,显着增加,废弃物的排放,限制和睡眠的主观认识相结合,从而导致更多的,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染事故发生频繁,人的生命构成更大的威胁的财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瑞秋卡森的“寂静春天出版的??,”一书中所描述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对人类健康和对环境的危害令人震惊的案例,生动的语言,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预警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在保护全球环境,它标志着在1972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非政府学术组织,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 - 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的报告,第一次正式发出警告世界:“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的趋势继续的限制,在这个星球上的增长将在未来的一百年。“这是第一个系统的经济增长和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报表视图之间的关系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片面和悲观的一小部分,但外延生长的供应不切合点,但也提醒人们,从那时起,举世瞩目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在同一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声明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承担义务保持自然。 70年代20世纪以来,三大石油危机,让人们感受到了危机在资源供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人们的追求。在同一时间,这是在海外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面向社会的西方国家,首先,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策略,在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废弃物,如废钢铁旧汽车,废旧家电,废纸,废物回收利用的目标和要求,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些废物的基础上,恢复,发展的物质基础循环经济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的宣传,促进世界经济周期的研究和发展。发表在家里和国外一方面,大量的工业生态学专着的生态和经济方面的或文章,但几乎没有循环经济专着,并没有看到国外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的循环经济。另一方面,截至2004年底,中国不仅有循环经济的文章,已发表论文近编译和出版的专着,循环经济可以说,循环经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学者的概念,根据自己的国情,创新与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出版业在2005年的热门话题。同时,经济形势,在越来越全球化的推进,循环经济是国外学者已经把前进的“中国因素”是没有例外,在深化周期理论到研究的世界经济,中国的圆形经济概念外国专家参与中国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环境与发展合作的中国专家,外国专家,促进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吸引了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关注,并成为的关键领域之一与中国的合作。 在执行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地区,甚至中国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周期,例如,一个家庭的节能,节水,垃圾分类活动,节约能源的办公楼,正面和背面的复印纸,硒鼓,水资源利用,清洁生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行业,废物分类及回收的社会,利用太阳能,这些活动可以重新使用,以减少产生的影响,这是一个圆形区域?经济系统的物质流。随着工业化和是不是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它可以实现材料,降低了经济活动,除非它不再发展,这是违反了我们的立场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出发点,这是说,有没有集中中国,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所谓的窄废物的回收利用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相当于“垃圾经济在垃圾经济”,日本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强调废物减量化,再利用和回收,以及相应的静脉产业。周围形成所谓的“静脉工业废料回收行业,动脉产业动脉产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行业 研究基金会循环经济 ,讨论纪律处分循环经济的基础,全面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能离开。 1生态基础 生态研究。随着仿生学循环经济的生物和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的自然代谢循环,共生和组织经济活动的法律为蓝本,英国学者坦斯利(AG坦斯利)1936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自然生物,地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统一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周围所有的空间和所有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机体的生物功能的影响经济增长,发展,复制,形态,生理功能和地理分布的环境条件,生态因素。法律生态系统可以概括如下:“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规律被应用的领域,如农业,工业,循环经济的实践。 BR /> 2,经济基础> 经济学的出生之日起,资源的分配,特别是分配稀缺资源的经济学研究。渐渐稀少的生态条件经济将扩张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经济性质的,将被转换为一个自然生物资源的数据。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知识,信息,科学和技术,以及资本的积累和社会的财富,其最大的特点是累积性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可变性。 ,降水,河流和湖泊,能源,矿产资源的基本功能仅限于某些类型的非可再生资源,包括经济研究和资源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周期,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之间的关系税的供应和需求。废物原料“之间的联系行业的能力,形成和资源经济学的最终决定。 环境经济学,各国政府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因为它涉及到的外部问题的原因。福利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带来的成本不能反映在市场价格产生外部效应,外部是不直接参与这样的活动,企业或个人,一些有害或有益的影响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外部经济“的有利影响,否则”外部不经济“生态环境是一项公益事业。作为一个公共的环境下,”公地悲剧“ - 过度使用非独家的消费者往往是由于供应不足,导致“搭便车”心理 - 往往会导致消费的非竞争性。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环境的目的。/> 3,工业生态 产业生态化,模拟自然生态的纪律,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于1997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态学报编辑里德Lifset第一个问题:“工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科学分支,从本地,区域和全球层面,它是一个系统的能量流动,在产品,工艺,工业部门和工业经济,其重点是研究和物质流减少对环境的压力,行业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工业生态学试图仿照自然的物质循环,企业制度的性质,生态链,产业链,实现多级传输,物质循环和能量效率的产出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支出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相对简单,稳定,生态产业体系,无论是技术水平,但还远未达到水平之间的自然世界。 4,生态经济学 BR /> 生态经济学整个社会科学(经济学),一个跨学科的自然科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的过程中,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换和价值观? ?的扩散规律和科学的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已经从纯天然意义上的人类生存的因子在社会意义上的经济因素,在人的一生有两方面的含义,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环境,人们追求的幸福已成为在自然生态环境的废物吸收能力目标的1或接近饱和,和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被重载,以继续其生产必须被复制到了新的环境容量,在需要投资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恢复与污染控制)的建设,已成为一个“产品”的劳动。换句话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从生产的角度,具有双重功能,也就是说,从点对生命的看法,已成为生产要素和条件 5,皮尔斯模型 在1965年,美国学者肯尼思·鲍尔丁(肯尼斯·尤尔特波,D)地球像飞船的SPASH船博尔丁(地球理论飞船)“一文中提出,人们不应该看地球作为一个垃圾场,是一个生态系统,回收废物回收废物及循环再造流(循环流动),可行性取决于一种共生关系,全球生态系统的闭环的所有元素和特性。但是,有没有长期的经济复苏,但与中央计划经济的中央计划经济。博尔丁的文章发表在1966年的地球太空船(太空船地球经济学)。这些建议在未来经济发展的飞船地球“类似的”太空人“的经济地球是一个寂寞的太空船,资料库将不会有无限的物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污染,人类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再生产的周期博尔丁视为生态经济学,中国学者认为,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的倡导者。 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图钦奈(皮尔斯,DW&特纳,RK)1990年第一次使用的字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这两位作者在天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本书的第二章题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他们正试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资源管理的规则和物料流模型。任一回路废物 - 资源的可用性发挥了积极作用,或直接在自然吸收能力的压力,在后一种情况下,比自然的废水直接排放的吸收能力的工具或资源的可用性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样的理念,包括吸收能力,皮尔斯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两个规则:可再生能源的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速度不降低它的速度,更小的排放量他们还介绍了对环境的废物流中的大于或等于环境的吸收能力。增加可再生资源的资源股:可耗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应赔偿,达到一定标准的生活我们必须减少消耗的资源或可再生资源类股票(提高效率)类似的工业代谢,自然循环和工业循环循环经济模式。两个繁殖周期,也就是,复制和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产生超过直接消费效用的原料(如美的欣赏)。废物,废物环境消化吸收自然循环被吸收到经济系统的收入来源,假设的自然同化能力的行业周期,更多的资源,以减少压力。此外,还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以减少对环境的同化能力的压力。产业周期,但是,需要资金投入,并产生额外的压力吸收能力。意味着二次污染,导致下降的吸收能力。 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 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逐渐清晰的内涵扩大的焦点进行调整,不仅为国家和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约束,并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业“三废”,促进,吃干榨尽“。可以推断,循环经济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我们的国家,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的能源,水,土地,材料和资源保护法规,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节约能源,并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开发,资源利用效率已大大提高。统计数据显示,:在2003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在1980年,下降65.5%;万元GDP用水量下降84.7%,比1980年的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14.6倍,1985年产值12.4倍的总价值废品回收的材料,1985年,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首先,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重新冶炼渣屑制砖或烧制水泥,废钢回收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励,在中国,一些企业和冷却水的再利用,和其他措施,以进行企业资源的再生或循环再造。全国工业“三废”十亿人民币在2003年的产值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3%,综合利用率约65%?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约56%。 回报。我们的城市,包装材料,如酒精和烟草包装纸箱回收废旧物资回收已经形成了相对的废物流零售商供应商,制造商返回给批发商,批发商,然后专注于分散的一些废料集中的废品分类回收再利用,金属到冶炼厂,旧家具,废纸,塑料,废木材,废旧家电回收行业,已形成了网络和规模,在2003年,超过5000名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回收网点回收和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40余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价值约50亿元人民币,并调整的废物和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的发展模式。过程重用的生产和消费,无论我们的维修队伍,从事机械生产的消费领域,电器等产品领域,近年来,一些公司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开始,在一个手报废汽车发动机使用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如玻璃容器,纸箱,周转箱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老款车型,以解决供应配件停产的产品更新,可谓一举多得。此外,国家鼓励发展的跳蚤市场,充分利用的跳蚤资源,满足低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 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结束”不属于循环经济领域,但循环经济的内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热利用,回收和最终处置的垃圾堆肥和垃圾填埋气,废物转化为能源,并形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内容,在2003年,超过40个利用垃圾发电或热力公司。速度?了沿海地区形成了小型和中型的企业进入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工业废水和污水处理。不仅是为了减少污水处理的资金,一些企业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努力促进循环经济,加强宣传国家的发展在最近几年有所增加。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是一个渐进的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新闻单位要加强循环经济的概念,这个想法吗?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绿色服务(第三产业),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政府采购促进循环经济的方向,在一些地方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组织试点示范工作。中国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三个层次上进行。促进在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省,市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中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更好地在发展中国家。 1993年,中国利用世界银行开展清洁生产试点项目,酿造,造纸,化工等行业,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完善的管理和其他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国家有关部门,把重点放在一些主要的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并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中央政府),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超过10000人参加了清洁生产的不同类型的培训,以提高工业污染预防和控制的能力。 在一个集中的区域,以促进生态产业发展。行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废料,这些园区的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从上游企业,组织生产,高效率的区域或企业集团,废物代,甚至之间的最低限度的“零排放”的资源分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EPA)已批准的14种在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公园有不同的功能,基本浪费盒回收产业链在上海,天津开发区形成无废物排放园区。这些做法可以总结和推广。 生态农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组51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农业部部,国家批准。经过积极探索领域的农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总结了数以百计的生态农业的接触角的材料,生态农业模式的物质代谢型模式。工业共生和混合三大类。 法律,法规和政策,创造体制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建立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入的制度环境。 首先,法律和法规不断完善。 “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第九条规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法”, “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的预防和控制:“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和危险的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也推出了节能和长期规划。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清洁生产审计方法,勾勒出规定的节水技术介绍当地的法律法规还介绍了2003年左右,陕西,辽宁,江苏,其他省份和城市,如沉阳,太原已经制定了地方清洁生产政策和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的颁布和实施。这些都是在依法奠定了基础,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资源,废料,回收利用和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例如,在1996年,由国家经贸委等部门的批准国务院(国发[1996] 36号),综合利用资源,为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国家资源的综合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我认为,日本有一个良好的契机——朝鲜战争。当时日本是战败国,国内经济不咋样,但美国给日本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当时一美国军官,要求日本制造布匹和面粉,给在朝鲜的美国士兵提供食物帐篷和衣物,但日本人却说他们没工厂,那个美国人就说了:"没工厂我们美国人帮你建造,没资金我们美国人提供。”当时的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加上日本人勤学好问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我国应注重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公务员用车、减少冗官、鼓励投资、多和有钱的国家搞好关系,从中捞点好处。
....................................8000字 估计没人写了
从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看日本的循环经济[日语论文]食品包装の回収からみる日本の循环経済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已有先行研究的参考,首先以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为切入点,总结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利用现状,以小见大,从中引出循环经济的研究。其次,阐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并从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等方面探讨日本的循环经济,而且对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其经验如下:完备的法律及合理的规划,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民都合理分担责任,注重培养公民强烈的环保意识与进行环保教育。最后,通过对日本循环经济的分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参考。希望通过本论文使大家加深对循环经济的了解,促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词:食品包装;回收;循环经济;历史现实因素;成果经验;启示要旨本论文は、いろいろな先行研究に基づき、食品の回収という视点から、日本食品包装の回収利用の现状を総括し、一部から全体のことが分かり、中から循环型経済の研究を引き出す。その次に、循环型経済の概念を详しく述べし、日本循环経済発展の歴史と现実的背景などの方面における日本の循环経済を検讨し、それに日本の循环経済の成果と経験を総括して分析した。日本は循环型経済の発展におけて世界でトップの地位があり、その経験は次の通りである。完全な法律体系と合理的な计画であり、国家、地方政府、企业と公民はすべて合理的に责任を分担したり、环境保护の教育を行い、公众の强烈な环境保护意识を育成していたことである。最後は今回の総合的に分析した结果を通じて、中国循环経済の発展に多い参考になりたいと同时に、循环経済についての知识を身に付けさせ,中国の循环経済を推进することに役に立とうと思っている。キーワード: 食品包装回収循环経済歴史的と现実的背景成果経験启示
电石炉气在循环经济的综合利用论文
[摘要] 本文简述了电石炉气的特性和利用价值,从电石炉气成分主要为CO和H2(约90%)可以看出,电石炉气可以作为燃料及化工原料来利用。然而简单地将电石炉气作为燃料使用并没有使其价值最大化,而以其为原料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则更有意义。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利用密闭电石炉尾气生产碳一化工产品的工艺,并与煤化工中煤造气工艺进行对比,发现以电石炉气为原料的工艺不仅可以全部利用电石炉气中的有效气体成分,还减少了碳的排放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碳一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建设投资。
[关键词] 电石炉气;循环经济;碳一
电石是有机化工的基础原料,由它制得的乙炔可生产醋酸、醋酸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炔炭黑等一系列数千种有机产品。在国内电石行业,无论是全密闭式电石炉、内燃式半密闭电石炉还是开放式电石炉,其尾气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甚至直接放空烧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1电石炉气特性及利用价值
1.1电石炉气特性
使用密闭炉生产电石,每吨电石副产炉气量约400Nm3[1-2],其典型组成及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炉气中含尘量大,具有黏、轻、细、不易捕集等特点;炉气内含微量焦油,它在温度大于225℃时呈气态,在温度小于225℃时容易析出,会使除尘布袋黏结堵塞;炉气本身温度很高,同时含有难以除净的大量粉尘,治理难度比较大,在利用前需要对炉气进行充分的净化处理。
1.2电石炉气利用价值
从电石炉气成分可以看出,炉气中含有大量的CO和H2,是很好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利用好这部分气体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我国2017年电石产量2500万吨计算,副产的电石炉气总量达到100亿Nm3左右,如能全部回收,可得到约75亿Nm3CO和7.5亿Nm3H2。因此,炉气净化利用对实现能源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电石炉气在化工中的利用及经济性分析
目前,部分企业的电石炉气只是经过简单处理后,作为燃料烧石灰、烧锅炉等使用,并没有将炉气价值最大化利用。电石炉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在经过深度净化处理后,可利用CO和H2发展后续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可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乙二醇、二甲醚、甲酸钠等较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4],目前国内已成功建成生产甲酸钠、合成氨、乙二醇的装置,详见表2。
2.1合成氨和甲醇
[3]根据原料气分析以及物料平衡计算,电石尾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5%,如单产甲醇,5%的氮气将作为无效气被放空,增加了压缩机的无效功;如单产合成氨,需要向系统中补充氮气,新增制氮装置,增加投资。综合考虑,如果采用以醇-氨联产工艺,即甲醇生产中串入合成氨生产,将炉气中的N2与H2合成氨,避免了合成甲醇过程中排放惰性气体而造成大量有效气体损失。醇-氨联产工艺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电石炉气,减少了排放量,又创造了经济效益。醇-氨联产工艺的流程示意图1所示。以电石炉气为原料,醇-氨联产工艺有以下几个优点:(1)充分利用了电石炉气中的气体成分,炉气的利用率更高;(2)利用甲醇合成后的尾气副产液氨,既最大限度利用了电石炉气,又创造了经济效益;(3)能耗低,与国内煤头制甲醇工艺相比能耗明显降低;(4)成本低,与国内煤头制甲醇工艺相比成本明显降低。
2.2乙二醇
乙二醇合成气为高纯度的H2(99.9%,vol)和CO(99%,vol),且H2和CO的体积比约为1.95。若以电石炉气作为乙二醇合成气,与以煤为原料相比,省去了煤制气的过程,消耗低,原料成本大幅下降,无疑是一种优于单纯以煤为原料的生产乙二醇的原料路线。以电石炉气为原料合成乙二醇的工艺流程见图2。2中可以看出,电石炉气只需要经过适当的变换及分离制氢后即可作为乙二醇的原料,不需要煤造气过程,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国内电石炉气的在化工产品上的利用情况来看,新疆天业集团已经取得了成功。新疆天业以电石炉气为原料,采用煤制乙二醇技术,于2011年7月在新疆石河子开工建设了25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一期工程,规模为年产5万吨乙二醇。一期工程在2013年1月份建成并成功产出优等品乙二醇,产品纯度均超过国标优等品标准。在一期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二期工程20万吨/年乙二醇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9月建成投产。
2.3聚氯乙烯
[4]除了在碳一化工中利用外,在烧碱-PVC生产路线中,电石法PVC有两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1)氢气和氯气反应合成氯化氢;(2)氯化氢和乙炔反应合成氯乙烯。在合成氯化氢过程中,为了避免氯化氢中的游离氯含量过高遇乙炔发生爆炸,参加反应的氢气一般过量10%左右。但电解氯化钠时,产生的氯气和氢气量是相同的,这样就需要过量的氢资源。而氯碱企业一般靠生产液氯来平衡氢气的不足,或者采用如水电解制氢或天然气制氢来补充氢气,这样都会带来投资增加和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从电石炉气成分可知,炉气中除含有体积分数80%左右的CO外,还有体积分数5%~10%的H2,这样可将炉气回收后经过等温变换、变压吸附等工艺分离出H2,用于合成氯化氢,剩余的CO可以继续作为碳一化工的原料来利用。炉气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在氯碱行业利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炉气回收利用不仅降低了电石生产成本,而且为PVC生产提供了氢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4炉气回收利用的`经济性分析
采用煤与电石炉气为原料生产乙二醇合成气,主要的成本差异体现在合成气的原料气制备上,因此主要比较煤制合成气成本与电石炉气做为合成气处理成本。2.4.1比较前提(1)生产相同规格和相同量的合成气(H2+CO);(2)煤制气按水煤浆气化工艺考虑;(3)电石炉气按项目外供给,按0.3元/Nm3计价;(4)比较范围截至合成气的原料气,即不考虑后续变换、分离等。2.4.2消耗比较基于2.4.1的比较前提,对煤制气和电石炉气生产合成气的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两种工艺过程原材料消耗和公用工程消耗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中明显可以看出,采用电石炉气为原料,原料气直接由电石厂供应,消耗已计入电石生产中,因此对于化工装置来说原料气是已经制备好的;而采用煤气化,在造气环节要增加公用工程消耗和原料煤消耗,对项目所在地的煤资源保证有要求,同时还需要为煤气化配套建设公用工程。2.4.3成本比较根据表3的消耗情况可知,电石炉气为原料气只需要计算原料电石炉气的成本,实际上电石炉气是电石生产副产品,因而其成本可认为是0。本比较考虑电石炉气从项目外电石厂外购,需按购买价计入原料气成本。成本比较结果见表4。从表4的比较结果来看,采用电石炉气为原料,每1000Nm3合成气成本可降低200元以上,折每吨乙二醇成本下降500元左右,成本降低非常显著。如果电石炉气能够实现内部供给的话,则电石炉气成本可以忽略,合成气成本下降更为可观。2.4.4投资比较因合成气来源不同,投资差异会比较大。对煤制气与电石炉气两种原料过程进行了投资差异上的比较估算,其比较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若煤制气投资基准值为0,以93750Nm3/h(可满足3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合成气规模计算,则采用电石炉气为原料一次性投资可减少约9.5亿。
2.5电石规模的影响
虽然电石炉气作为合成气原料,无论从投资上还是运行成本都较煤制气路线要低很多,但要利用好电石炉气还要看电石装置规模的大小。例如,利用电石炉气生产甲酸钠,10万吨/年电石可配套7万吨/年甲酸钠装置;而利用电石炉气生产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10万吨/年电石仅能配套3.6万吨/年甲醇或合成氨装置。如此小的化工装置很难产生经济效益,相当于利用了电石炉气的资源,但在配套建设的化工装置上多消耗了能源,使电石炉气回收利用的社会、经济、环保、节能效益大打折扣。因此,利用电石炉气必须要考虑电石装置规模。目前从新疆、内蒙等地电石企业来看,规模一般都在60万吨/年以上,如新疆天业电石产能已达到200万吨/年以上,这样的规模可以为化工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气。所以,若新建碳一化工项目无充足的电石炉气,可考虑与周边大型电石企业合作,由电石企业向化工企业提供电石炉气,从而实现资源互补,循环利用。
3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利用电石炉气来生产化工产品,无论从一次性投资还是产品成本上都优势明显。电石炉气的开发利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化工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电石炉气在碳一化工产品中的应用,目前行业内已经获得了成功,如果逐步推广到更多的化工产品中将会大大降低相关产品成本和投资,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此外,除了生产电石外,冶金行业中生产铁合金、工业硅、黄磷、刚玉等过程都会产生一氧化碳为主的炉气,且其炉气排放量大约是电石炉气的两倍。如果将电石炉气在化工产品上应用成功的范例,推广到整个冶金行业,将对整个国民经济能源节约、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着重大贡献。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我国环境资源的恶化1.1.2 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1.1.3 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制定1.2 研究对象1.3 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本文研究方法及思路1.4.1 本文研究方法1.4.2 本文研究思路1.5 本文研究目的与创新之处1.5.1 本文研究目的1.5.2 本文创新之处2 环境问题与绿色税收的经济学分析2.1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2.1.1 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2.1.2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2.2 绿色税收的经济学分析2.1.1 税收解决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2.1.2 税收促进资源利用的经济学分析3 国外绿色税收体系主要内容与借鉴3.1 国外绿色税收历史发展3.2 国外绿色税收体系实践3.2.1 环境保护税3.2.2 对有害环境的物品或行为征税3.2.3 建立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的税种3.2.4 税制的“绿化”调整3.2.5 税收的使用用途3.2.6 绿色税收实施的环境效果3.3 国外绿色税收体系借鉴3.3.1 绿色税收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渐进过程3.3.2 推行税收中性(revenue-neutrality)政策3.3.3 重视差别税率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3.3.4 注重利用科技发展保护环境3.3.5 税收专款专用4 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主要内容与问题分析4.1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历史发展4.1.1 建国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4.1.2 改革开放到94年税制改革前4.1.3 94年税制改革至今4.2 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现状4.2.1 征税政策4.2.2 税收优惠4.2.3 排污收费制度4.3 现行绿色税收体系问题分析4.3.1 税制设计考虑的环境因素不足4.3.2 相关税种设计存在问题4.3.3 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的税收支持不足4.3.4 对技术发展的税收支持不足4.3.5 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缺陷5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具体构想5.1 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原则—五个相互原则5.1.1 保护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原则5.1.2 效率与公平相互兼顾原则5.1.3 税收制度与环境技术相互融合原则5.1.4 绿色税制改革与我国的税制优化改革相互结合原则5.1.5 绿色税收制度与生态环保的补充性政策措施相互配合原则5.2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构想5.2.1 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框架—循环经济实现模式5.2.2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具体构想结语
论文题目: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 论文编号: lw200711211404337897 论文属性: 开题报告 论文国籍: 论文语言:中文 登出日期: 2007-11-21 点击次数:753 字数:1200 购买价格: 免费文章 论文大纲,目录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06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论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2006.4.17-2006.6.3课题来源: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目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已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如何把循环经济与贸易发展结合起来,成为越来越多学者探讨的一个课题。目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愈演愈烈,使得我国不得不寻求一条转变的道路。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可以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从困境中突围,更能借循环经济的东风,使我国的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主要内容: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回顾第二章 对外开放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的必要性2.1 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矛盾2.2 未考虑循环经济而导致外商投资污染密集2.3 中国外贸发展的严峻形势2.4 循环经济的提出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第三章 循环经济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3.1 国外经验 3.1.1 日本的外贸经验3.1.2 德国的电子回收规则3.2 循环经济背景下对外开放的对策思考3.2.1 中国外贸发展规划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3.2.2 制定符合实情的环境标准3.2.3 加快我国环保法律与国际的接轨3.2.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文献综述 资料收集[1] 宋德勇,欧阳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第36-39页。[2] 王晓红,关于优化我国外资结构的思考与建议[J],财贸经济,2005年2期,第69-72页。[3] 刘建江,张显春,论我国对外贸易和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J],世界经济,2005年第8期,第26-30页。[4] 郭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144-145页。[5] 程新章,国际生产体系的变革、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利用外资战略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第12-18页。[6] 吴磊、胡婷,环境标准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4年3期,第4-6页。[7] 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年3期,第109-123页。[8] Nathalia .Fabry,Sylvain.Zeghni,FDI and Environment :Is China a Polluter Haven?[J],Working Paper.,Washington DC,2000.[9] Waler,I.and J.Ugelow, Environment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1979, Ambio.[10] 张扬,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2005年。[11] 威廉·麦克唐纳、迈克尔·布朗嘉特,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2] 王如松、杨建新,从褐色工业到绿色文明[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文献综述:我国加入WTO四年多来,由于市场空间扩大,贸易环境改善,贸易快速发展,总体成绩很大,基数成倍增长,但是在这一连串的成绩背后,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外贸方式增加了与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矛盾,使得与国外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要使外贸获得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走循环模式的发展道路。 显然,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呈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也是刻画出我国在协调和处理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这一问题又属于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兴起的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关系问题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在FDI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引起了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反过来又损害了这些国家实现长期增长的能力。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并形成了“污染避难所”假说、“污染天堂”假说、“向环境底线赛跑”假说和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等理论主张。外国的学者Dua和Esty(1997)以及Esty和Geradin(1997) 都指出,如果各国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标准以维持或增强竞争力,出现所谓“向(环境标准)底线赛跑”(race to the bottom),甚至出现阻挠环境立法等漠视环境政策管制的现象时,就会令某些国家的环境标准崩溃,而污染者有能可将其生产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污染避难所”。Esty和Geradin(1997)曾指出,经济一体化将会带来更多的污染避难所,因为低的环境标准和松弛的环境管制手段将会促使某些国家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高的产业。正是由于这种担心,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张贸易和环境政策和谐化的呼声目前变得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夏友富(1999)的《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极其对策研究》以及王军(2005)的《贸易和环境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外国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几篇文章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及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由于过高过快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得不到协调味,环境管制的松弛也使得国外污染产业纷纷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经济高发展背后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以及污染高排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本文研究在这个时期有很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中国在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问题目与挑战,产品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低利用,缺乏了国际竞争力,外国向中国转移污染工业等。第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替代传统经济的经济发展新趋势。第三,外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经验以及启示。第四,即为本文的重点,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得到的启示,提出一些在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对策。工作计划:第9-10周:整理和查询资料并做开题报告,写出论文提纲。第11-12周: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修改的写作提纲,撰写论方初稿。第13-14周:在初稿基础上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第 15 周:继续修改论文,最后定稿,交指导老师。第 16 周:整理论文资料并装订成册,组织小组答辩。
循环经济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循环经济时代,外贸快速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和浪费、环境严重破坏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协调好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给你找了篇文献,还有相关的,需要我可以给你下载
给我1000分我也不干~
给我1000分我也不干~
你的循环经济为主体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写过毕业论文的学生都明白,毕业论文格式对论文的通过率有很大的影响。辛辛苦苦的写的毕业论文,可能因为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规范被打回来,导致反反复复的修改,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对此,亿智天下文化传媒专门做了一个归纳概述,讲解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规范。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分为四部分:论文封面及题目、论文前置部分、论文正文、参考文献。每个部分的格式及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在撰写论文时需要仔细的阅读和参考。除此之外,论文的格式还包括论文页面的排版设置。一、论文封面及题目的格式论文的封面包括如下内容:XXX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年纪、学校。每个部分的格式如下:XXX学校本科毕业论文:小2号黑体,居中论文题名:2号黑体,居中学生姓名:3号黑体学 号:3号黑体指导教师:3号黑体专业:3号黑体年 级:3号黑体学 校:3号黑体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论文题目所用的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二、论文前置部分的格式毕业论文前置部分一般包括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简明扼要的概述,应该对论文的观点进行一个简要的陈述,且以第三人称为宜。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在不阅读论文全文的情况下就能获得必要和关键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2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要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摘要页在封面页之后。中文摘要一般为300-800字左右,字体为五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英文摘要是以英文形式对文章的概述,它不是中文摘要的简单翻译,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关键词是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便于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3~5个词。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1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尽量以《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作为依据。目录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需要另起1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1、1.1.2、2、2.1等数字依次标出,一二级目录用小四宋体,三级目录用5号宋体,数字及英文字符采用times new roman格式。三、论文正文的格式1.论文正文包括引言和正文论述两部分。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提出-论点;(2)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3)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4)结论。2.论文中的序号层次及格式为:1××××:3号黑体,居中××××××××××××××××××××××:内容用小4号宋体。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小4号宋体。1.1.1××××:4号黑体,居左××××××××××××××××××××:内容用小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3.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格式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格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4.注释注释是论文中对某1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1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1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1左对齐、占页面1/4宽长度的横线分隔。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5.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四、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1排序、依次列出。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调查研究 【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 弱、以及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等基本国情,主动作出的战略部署。国际经验表 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 点应当是,建立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走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形成可持续的 消费模式。为此,该用价格杠杆的要用足、用好,该用制度的要建立健全,该用 技术的要不断创新,促进增长方式和结构转型,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中央接连出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系列政策、措施。胡锦涛、温家 宝等中央领导频频发表讲 话,从战略高度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建设节 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在生产而不在消费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 使中国社会各界深感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 但是应当怎样建立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从认识上搞清楚一些问题,所制定的政 策才会有较强针对性。节约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产,二是消费。从 生产方面节约资源,主要是要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从消费方面 节约资源, 则是要求人们要减少对各种产品的消费。 对于生产和消费这两个方面, 哪个应该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呢? 我认为是生产而不应是消费,因为追求消费水平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 果从消费入手要求居民减少各种产品的消费,从另一个方面看,无疑于是在提倡 “清心寡欲”的生活,这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抵触的,不会得到广大人 民群众的支持,也不符合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国外看,日本是发达 国家中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是“节约型”社会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排斥 日本每千人的轿车拥有率超过 600 台。所以,不能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不 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标对立起来。 当然还是要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的 习惯,但这属于道德和教化的范畴,与采用税收、信贷、价格、法规等手段,强 制限制居民消费的水平和领域是不同的。 有人说为什么不可以用税收等经济手段 限制对大型住宅和大排量汽车的需求呢?由于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 加大对消 耗资源多的消费品的税收,当然能抑制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但是,如果市场价格 已经可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 消费者自然可以从自己的收入水平和与产品价 格对比中作出理性选择,例如最近由于汽油涨价,有关调查已表明,许多消费者 认为如果每升价格超过 4?5 元钱就会放弃买车的打算,或者是选择小排量车型。 所以只要市场价格机制是有效的,政府就没有必要通过干预价格形成来影响消 费。 中国目前在生产中的浪费随处可见,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使用中的设备技术落 后以及企业规模过小,致使中国在钢铁、水泥、电力,机械、建筑等等许多生产 领域,每单位实物产出量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水平,都大大高出发达国家的平 均水平,因此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节约潜力。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绝不仅仅是 个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物质基础问题,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强制报废一 批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财政补贴和国家对贷款贴息的办法,以及加速折旧的办 法,支持企业尽快淘汰和更新设备。还要严格限制企业所使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与 规模水平,大力提倡规模经济。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者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人们将经济活 动强度控制在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 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使 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使废物得到无害化的最 终处理。节约本身就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节约资源可以减少生产和消费 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资源节约就不能减少废物排放,也就谈不上环境友好。另一方面,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良的环境既是发展的目标,又是 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不足, 耕地、 淡水、能源、铁矿、森林等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或 1/2。随着 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超过 1000 美元后的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约束和 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生产 发展和人民生活。有关预测表明,到 2030 年我国人口约为 15 亿,需要生产(包 括进口)7 亿吨粮食以满足需求;如果人均能源消费 2.5 吨标准煤,总量将达 38 亿吨标准煤左右,成为届时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耗国。如果我们继续走大量生 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道路,不仅资源供应难以保证,环境容量也 无法承受。 我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 抓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 点工作。建立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应将重点放在结 构调整上;因为结构调整及城市化模式转变带来的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走集约 化的城市化道路。 重点发展“紧凑型、 组团式”的城市群, 发展绿色建筑和节地、 节能、节材、节水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提高其运转效率, 让人民有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2. 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这是统一 认识、协调步伐的重要保证。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正 确的政策激励和法规约束、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用的技术支撑以及必 要的资金支持,这些都需要通过发展规划来落实,通过全面改革与配套措施来推 进。3. 完善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并完善经济激励与行 政强制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行业、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或效 率标准体系。当前,应优先制定或完善资源定价机制,资源环境绩效标准和标识 制度,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行业及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度和绿色采购制度。 4. 加强宣传教育, 形成政府、 企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的伙伴关系,也是世界各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各 国首先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良性治 理结构;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让公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发挥各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共同为提高资源使用 效率和保护环境而努力。 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 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 年 2.陈欣 《节约型社会中消费伦理观探析》上海综合经济, 2004
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指出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溯源循环经济有这样两个比较流行的版本:一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1990)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二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若不合理开发资源,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一、循环经济内涵和原则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1.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人口严重超载、新生人口的增加以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加大。一些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进一步下降,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对进口的依赖性将逐步提高。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矿产品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明显,降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质量。我国能源使用效率约为31.2%,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相差约10个百分点。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且使用后只有少量经过无害化处理,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用综合性指标看待发展问题,重视污染预防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主张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种模式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将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拥有幸福,形成了物质幸福观。以这种低品位的幸福观为指导,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未带来人类真正的幸福。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意味着物质幸福观明显不适应时代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实现由物质幸福观向环境幸福观的转变。为此,必须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类自然生态环境道德意识,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变成人们的实际行动。3.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相比较的优点正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循环经济要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这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看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战略,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它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4.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涉及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0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5.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过去几十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原因之一是祖先留下的优质资源总量能够维持这样的增长。但我国当前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的保有量急剧下降。如不尽快走循环经济道路,则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之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再次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他们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努力保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生态和环境总量。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1.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我国广泛实行补贴制度,其价格仅体现了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而没有考虑资源使用而带来的外部性成本和收益;资源使用后的废弃物再回收利用就缺乏动力,因为那样不如购买新开采的资源划算,也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环境污染和采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这些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对此,应该逐步取消补贴制度,利用经济手段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和经济学价值。若共有资源向每个使用者开放,没有计划的使用,就会导致早用、误用和过度利用资源,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对共有财产使用者课税。所以,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只有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全社会建立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2.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是建设循环经济的手段建设循环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单纯依靠政府干预显然效率是低下的,运用市场机制比使用强制手段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透明度和更少的管理成本。但通过完全自由市场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假定条件是交易双方对直接影响和外部影响完全了解,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会发生“市场失灵”,适当的政府干预会消除或缓和“市场失灵”。因此,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3.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对策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在不同层次根据相应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手段采取相应对策。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化。企业之间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在企业群落层次的具体实现,建设生态产业园必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内国家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循环经济促进法》将于2009年1月实施,健全循环经济的管理体系和价格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使市场成为配置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主体,并通过间接和直接手段建立完全价格体系。对无法在开采和利用的源头实行完全价格的资源,通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对其产品或产生的废弃物,使用征收环境税、可归还的保证金制度等经济手段间接形成资源的完全价格。可利用税赋转移和补贴转移手段,即保持税收和补贴的总体水平,仅调整税收和补贴的结构,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参考文献:[1]丁栋虹贾砚林丁梅芳:共有财产资源产权结构的特点与利用行为[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5):477~480[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63~65[3]罗杰·珀曼: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61~163[4]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268~278
论文题目: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 论文编号: lw200711211404337897 论文属性: 开题报告 论文国籍: 论文语言:中文 登出日期: 2007-11-21 点击次数:753 字数:1200 购买价格: 免费文章 论文大纲,目录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06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论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2006.4.17-2006.6.3课题来源: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目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已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如何把循环经济与贸易发展结合起来,成为越来越多学者探讨的一个课题。目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愈演愈烈,使得我国不得不寻求一条转变的道路。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可以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从困境中突围,更能借循环经济的东风,使我国的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主要内容: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回顾第二章 对外开放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的必要性2.1 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矛盾2.2 未考虑循环经济而导致外商投资污染密集2.3 中国外贸发展的严峻形势2.4 循环经济的提出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第三章 循环经济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3.1 国外经验 3.1.1 日本的外贸经验3.1.2 德国的电子回收规则3.2 循环经济背景下对外开放的对策思考3.2.1 中国外贸发展规划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3.2.2 制定符合实情的环境标准3.2.3 加快我国环保法律与国际的接轨3.2.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文献综述 资料收集[1] 宋德勇,欧阳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第36-39页。[2] 王晓红,关于优化我国外资结构的思考与建议[J],财贸经济,2005年2期,第69-72页。[3] 刘建江,张显春,论我国对外贸易和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J],世界经济,2005年第8期,第26-30页。[4] 郭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144-145页。[5] 程新章,国际生产体系的变革、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利用外资战略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第12-18页。[6] 吴磊、胡婷,环境标准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4年3期,第4-6页。[7] 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年3期,第109-123页。[8] Nathalia .Fabry,Sylvain.Zeghni,FDI and Environment :Is China a Polluter Haven?[J],Working Paper.,Washington DC,2000.[9] Waler,I.and J.Ugelow, Environment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1979, Ambio.[10] 张扬,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2005年。[11] 威廉·麦克唐纳、迈克尔·布朗嘉特,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2] 王如松、杨建新,从褐色工业到绿色文明[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文献综述:我国加入WTO四年多来,由于市场空间扩大,贸易环境改善,贸易快速发展,总体成绩很大,基数成倍增长,但是在这一连串的成绩背后,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外贸方式增加了与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矛盾,使得与国外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要使外贸获得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走循环模式的发展道路。 显然,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呈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也是刻画出我国在协调和处理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这一问题又属于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兴起的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关系问题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在FDI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引起了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反过来又损害了这些国家实现长期增长的能力。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并形成了“污染避难所”假说、“污染天堂”假说、“向环境底线赛跑”假说和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等理论主张。外国的学者Dua和Esty(1997)以及Esty和Geradin(1997) 都指出,如果各国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标准以维持或增强竞争力,出现所谓“向(环境标准)底线赛跑”(race to the bottom),甚至出现阻挠环境立法等漠视环境政策管制的现象时,就会令某些国家的环境标准崩溃,而污染者有能可将其生产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污染避难所”。Esty和Geradin(1997)曾指出,经济一体化将会带来更多的污染避难所,因为低的环境标准和松弛的环境管制手段将会促使某些国家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高的产业。正是由于这种担心,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张贸易和环境政策和谐化的呼声目前变得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夏友富(1999)的《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极其对策研究》以及王军(2005)的《贸易和环境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外国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几篇文章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及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由于过高过快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得不到协调味,环境管制的松弛也使得国外污染产业纷纷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经济高发展背后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以及污染高排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本文研究在这个时期有很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中国在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问题目与挑战,产品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低利用,缺乏了国际竞争力,外国向中国转移污染工业等。第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替代传统经济的经济发展新趋势。第三,外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经验以及启示。第四,即为本文的重点,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得到的启示,提出一些在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对策。工作计划:第9-10周:整理和查询资料并做开题报告,写出论文提纲。第11-12周: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修改的写作提纲,撰写论方初稿。第13-14周:在初稿基础上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第 15 周:继续修改论文,最后定稿,交指导老师。第 16 周:整理论文资料并装订成册,组织小组答辩。
给我1000分我也不干~
区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研——以长三角为例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都是2011原创作品51毕业设计网全套什么都有的百度下就知道了
从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看日本的循环经济[日语论文]
食品包装の回収からみる日本の循环経済
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已有先行研究的参考,首先以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为切入点,总结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利用现状,以小见大,从中引出循环经济的研究。
其次,阐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并从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等方面探讨日本的循环经济,而且对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其经验如下:完备的法律及合理的规划,国家、地方 *** 、企业和公民都合理分担责任,注重培养公民强烈的环保意识与进行环保教育。
最后,通过对日本循环经济的分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论文使大家加深对循环经济的了解,促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食品包装;回收;循环经济;历史现实因素;成果经验;启示
要旨
本论文は、いろいろな先行研究に基づき、食品の回収という视点から、日本食品包装の回収利用の现状を総括し、一部から全体のことが分かり、中から循环型経済の研究を引き出す。
その次に、循环型経済の概念を详しく述べし、日本循环経済発展の歴史と现実的背景などの方面における日本の循环経済を検讨し、それに日本の循环経済の成果と経験を総括して分析した。
日本は循环型経済の発展におけて世界でトップの地位があり、その経験は次の通りである。
完全な法律体系と合理的な计画であり、国家、地方 *** 、企业と公民はすべて合理的に责任を分担したり、环境保护の教育を行い、公众の强烈な环境保护意识を育成していたことである。
最後は今回の総合的に分析した结果を通じて、中国循环経済の発展に多い参考になりたいと同时に、循环経済についての知识を身に付けさせ,中国の循环経済を推进することに役に立とうと思っている。
キーワード: 食品包装回収循环経済歴史的と现実的背景成果経験启示
://rylww/paper/sort05/down-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