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儿童个性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儿童个性论文参考文献

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1、《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公关心理学》,张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Linguistics.1993.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Richard.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Gottfried.Promoting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

[3] Sheridan,S.,Schuster,K.M.Evaluation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

[4]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

[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8]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儿童攻击性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攻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要收集、阅读:教师的影响;同伴的影响;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方面。

幼儿攻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家庭氛围:一个经常争吵、挑剔、不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父母之间的冲突关系到孩子的攻击性和犯罪行为,如果子女经常目睹父亲打母亲,这个孩子有可能模仿这一行为,转而去攻击别人。

离异家庭的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显著差于完整家庭的儿童,容易表现出自卑、怯懦、冷漠等性格缺陷,并且具有不良的社会行为,如与同伴打架、攻击欲望特别强烈等,这部分孩子之所以具有攻击性,一方面与模仿父母之间的攻击行为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幼儿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幼儿攻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和已经习惯了的教育行为,教养方式大致来说分为三种:民主型、放任型、强制型,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出不同的子女,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具有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很少有行为问题。

采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由于采取忽视的态度,当孩子偶尔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放任自流而不是加以制止,于是便助长了幼儿攻击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强制型的父母对孩子严格实施规则,孩子的行为一旦不符合规则,父母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和不亲切,他们很少考虑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

一、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特点(一)儿童的攻击必行 为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一般讲,在儿童成长发育的早期,争吵、打架、说谎、骂人、破坏、发胀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而且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和越来越明显。4岁前儿童,男孩比女孩发生踢打、哭叫,表现得大致类同,但是,4岁以后,男孩则打得多叫得少而且男孩的攻击必行为比女孩更加稳定[4]研究表明:幼小时期攻击性强和孩子到成年后多数也富有攻击性,其中男孩比女孩表现的更明显: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犯罪行为,大多数可以追溯到幼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与传统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即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把攻击性行为往往看成是男性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社会所认可、所接受、受到鼓励。而对于女性来说,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则为社会所否定,受到抑制和惩罚。于是女孩自小就逐渐学会抑制攻击性行为,而男孩却毫无顾及地表现攻击性行为(二)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是否提供模仿的样例密切相关。以验表现,向儿童提供攻击性行为的样例,也就是提供模仿攻击性行为的对象。当前,大量的电视、电影、录像片中的武打动凶残情景等暴力情节,引诱儿童模仿攻打斗、表现凶残、情感冷漠、行为失常等,甚至形成攻击性人,因此,给儿童提供模仿攻击性行为的样例,不仅会增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会影响儿童的一生,甚至会走上暴力犯罪的歧途上。(三)儿童攻击性行为随奖励手段的不同而发生性质上的不同。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奖励会增强儿童攻击性行为[5]。例如,对A、B两个实验组进行实验;当A组儿童发生攻击性行为时,给予言语的或物质的奖励;当B组儿童发生非攻击性行为时,也给予言语或物质上的奖励。之后,让两组儿童参加同一活动,结果发现A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B组的儿童。另外,观察发现,容忍也是一种奖励。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当有容忍也是一种奖励。有攻击性行为时,当有容忍的在场时,攻击性行为的次数明显增加3,强度明显增强。研究又表明,任何形式的惩罚会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例如:口头批评、停止活动、暂时隔离等方式,都会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次数,减弱攻击性行为的强度。因此,奖励和惩罚是增强或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三) 儿童攻击性行为随攻击性行为的反馈而发生态度上的变化.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次数和强度,往往以被攻击性行为时,被攻击者作出沉默、退缩、哭泣的态度反应时,那么,这个攻击者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别的儿童;相反,当被攻击者受到攻击时,立即给予反击,那么这个攻击者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有所收敛,或转向另外的对象。因此,对攻击者攻击性行为的消极反应会强化攻击者的攻击行为,而对攻击行为的积极反应会制止攻击者的攻击行为。二、心理学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认识和关注的问题20世纪以来,儿童攻击性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心理学家帕克和斯雷比指出,“在本世纪过去的岁月,很少有课题像攻击及控制那样引起如此多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关注[1]。的确,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始,直到近年地面观察来的认知心理学,持有不同观点的心理学家均对儿童攻击的发展与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于攻击性的定义是各种各样的,佛洛伊德等人认为,攻击的争斗是人与动物的本能[2];驱力论认为,攻击是个体遭受挫折后产生的行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和争斗是通过观察和强化学习到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攻击是因为攻击者对于社会信息的错误知觉而引起的;社会生态学者认为,个体周围环境的每一个影响都可能引起攻击。人类的攻击是一种普遍公民现象,它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儿童时期出现的攻击较多的是打人、骂人、咬人、说脏话、叫别人的绰号,以及用表情、手势的其它肢体语言引起他人气恼。另外还有一些不明显的攻击性行为,例如,在暗中给别人下绊,告诉别人不要的某某人玩、自己生闷气、有意伤害自己身体等等。攻击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身体,而且对儿童的今后的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儿童攻击行为从动机角度可以分为两种;敌意性攻击的工具性攻击。箸敌意性攻击指儿童支攻击别人的目的是去伤害或侮辱一个他所选定的对象,这个对象是他所憎恨、讨厌或不喜欢的,敌意攻击可能是通过身体的、语言的攻击,或者是破坏他人的物品;工具性攻击是指儿童伤害他人是为了达到另外一种目的,如撞倒同伴去抢玩具、伤害他人引起大人的关注等,攻击别人行为在这里是作为一种手段。有的时候,儿童的攻击行为是这两种的混合。从另一个角度看,攻击行为可以分为攻击他人和攻击自己。三、家庭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家从人种、文化的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对人的攻击性成因进行过许多探索,发现了很多令人感兴趣的规律性,其中也包括家庭对儿童攻击性形成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一)家长的抚养方式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研究文献檄具说服力地证明:冷漠拒斥的家长常会反复无常地惩罚孩子,并且容许孩子表现攻击性冲动,他们更容易培养出攻击性的儿童。这教学法冷漠拒斥的父母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树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榜样。当孩子对别人表现出攻击性时,他们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孩子的打斗行为合法化,使孩子失去控制自己攻击性冲动的的机会。这些家长往往还有另一个特点,当他们的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无法忍受时,就会惩罚孩子,打屁股、打耳光。这又向孩子了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不但达不到控制攻击性的目的,反之却变相的暗示孩子;当别人使你不满意时,应该怎样去对待他[6]。所以,研究证实了这一事实:常靠体罚来约束攻击性行为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家庭之外往往是强侵犯性的(二)孩子会影响父母关于父母抚养方式的一项研究发现,母亲对儿童早期攻击性行为的容许态度能最好地预示男性青少年期的攻击性行为;其次的有效预测指标不是父母的抚养方式,而是儿童自己气质的冲动性(高活动性、冲动性的儿童易成为高攻击性儿童)。从事这项研究的奥乐维斯认为[7,一方面,高活动性、容易冲动的儿童易会使母亲筋疲力尽,而变得对他的攻击性行为很容忍,从而助长孩子的高攻击性;另一方面,孩子的行为常常激怒母亲,使她无法容忍而采用体罚的方式来警告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这就是说,孩子自己也参与了家庭抚养环境,并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正是这种环境导致了儿童的攻击性倾向。(三)对孩子缺少监控的家长家长对儿童的攻击性的另一间接影响是通过对儿童游戏、行为、朋友选择等活动的管理和监控实现的。研究发现,缺少家长监控可能造成儿童与青少年的攻击性和过失行为,包括与同伴打架,骂老师,违反规则等。对青少年犯的家长调查发现,这些家长对孩子的行踪、与什么人交往、从事怎样的活动等问题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种缺乏监控实际上充分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不关心。(四)容易滋生攻击性的家庭模式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杰拉尔德和帕特森观察了高攻击儿童的家庭与儿童的相互作用的模式。这些儿童是在家庭和学校都爱打斗、不服管教的孩子。然后把这些家庭和那些具有相似规模和经济地位,但没有问题的儿童的家庭进行比较。发现这些问题儿童的家庭很相似----家庭成员之间很少表达情感,常常争咬不休。他们把这种环境称为高压式的家庭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形式多为一成员迫使另一成员停止对他的侵扰。在形成高压式交往过程中,负强化起着重要作用。当一家庭成员惹怒了另一家庭成员叶,后者就会哭叫、打闹和谩骂来还击。这样,攻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杰拉尔德和帕特森还发现,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很少用鼓励等积极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而只会选择高压性的策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高压环境妯来的孩子对惩罚极其抵制。他们用相应的强力手段反抗父母,重复家长要制止的行为。他们用这种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和关注。相反,在非高压的家庭中的孩子平时就业经常得到积极、肯定的关心,他们不需要用激怒其他家人的方式来得到关注。这种家庭的家长用惩罚方式教育孩子时也更为有效,他们能较好地把握住局面而不致陷入对抗的处境。四、预防和控制儿童攻击行为的对策(一)创造一个不利于攻击性行为的环境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生活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的玩具、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良好家庭气氛环境中的孩子,攻击性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具和足够玩的时间。不打骂孩子,避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带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这些细节都有助于爹妈调教家里的“小攻击手”。首先,提高家长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家长不要简单地把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当成孩子一时的情绪行为或偶然想象,或是“孩子还小”作为安慰。一旦这种行为长延续下支,就会导致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不守纪律、不服管教等现象。家长对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其次,倡导家庭与家庭的合作,寻求横向帮助。如果邻居、朋友、亲戚家中有和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的孩子,就可以与他们合作,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利用同伴效应或激将法帮助自己的孩子纠正攻击行为。同时家长还可以从中了解其他父母的教养方式,吸取他人经验。第三,力求家庭与幼儿园同步教育。家庭应与幼儿园相互沟通,在帮助孩子纠正攻击性行为的步伐上保持一致。家长的态度要明确,让孩子有个清晰的努力目标。父母在家里要发挥监督的作用,将孩子的表现反馈给幼儿园,双方共同探讨教育方案,以便及早帮助孩子纠正攻击行为的问题。(二)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情感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它也是点燃攻击行为的导火索。因此爸妈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使孩子的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的限度。(三)培养孩子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痛苦和愤恨。有这种行为的儿童可能对自我满,或者在爱的关系上受到挫折。家长要从各种方面关心他,爱护他,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仁爱之心和爱怜之情。这种鼓励亲善行为可以培养孩子丰富、浓厚的思想感情,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四)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冷处理冷处理就是暂时对孩子攻击行为不理睬。当孩子在外面与人打架后,家长的应对其表示冷漠,并让其在房间里思过,自己反省,而不要对他呵斥、打骂。如能与鼓励亲善行为方法相配合,效果会更好。(五)注意输导方式。不论儿童中出现什么行为问题,进行输导解决总是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接触儿童,即在情感上爱儿童,又要控制儿童,即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接纳的目的上在一个温暖的情感背景上,更有效地将父母和教师的价值观和社会化目标传递给儿童,控制的目的是在一个健康的文化背景上,向儿童提供有益的环境刺激。通过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内化为儿童的自觉行为,抑制攻击性等不良行为。一般常用的控制方式有强制、引导、爱的收回三种。强制包括惩罚、批评、剥夺儿童的某些权利等,引导包括说理、表扬、指明行为的后果等,爱的收回包括暂时孤立儿童、不理睬儿童、表示失望等。这些控制方式的实际效果是很复杂的,它与父母、教师和儿童原有的感情基础相关,感情基础越好,效果越佳。(六)建立良好的群体情感气氛。儿童生活在一定的群体是,任何一个群体的建立都是以情感为纽带,所谓群体情感气氛,是指一个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可以是融洽的,也可以是对抗的。这种情感气氛是由群体的成员共同酿造的。建立一个良好的群体情感气氛,不仅可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使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生活的很充实,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有安全感,有依恋感,从而削除种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反之,如果一个群体是对抗性的,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对立,互不信任,你争我夺,四分五裂。那么,生活在这种群体中的成员就会失去安全感、互惠感,其结果必然引发种种破坏、攻击等不良行为。因此,建立良好的群体气氛会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摘要]儿童的攻击性(或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发展吵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个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攻击倾向,便随着生理发展这种攻击倾向可能会指向一些有意义的目标和征服外部环境,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攻击性”会变成人心理中的积极成份,如坚强等。但是如果这种与生俱不来攻击倾向向一些不被社会赞许的目标,是有害的。

目前学计算机 还是挺不错的好就业,计算机分很多专业如平面设计,UI设计,互联网营销,电竞,动漫,都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有关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偶来。。。。。

浅析儿童剧的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一、戏剧教育教学的概述

在当前, 有关戏剧的说法有多个不同版本。一些人认为戏剧主要源自于原始社会宗教, 巫术是一种原始形态下发展过来的艺术形态。还有一些人认为, 戏剧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为了庆祝丰收喜悦心情表演出来舞蹈。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戏剧, 常常包含有多种不同的元素, 例如演员、故事、舞台等等。在这些元素中, 演员作为最为核心的元素, 演员必须拥有良好的扮演能力, 可以将人物的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在现代社会, 根据戏剧的划分标准不同, 我们可以将戏剧划分成多种不同种类。例如通过分类标准不同, 我们可以将戏剧分成歌剧、话舞台剧。根据题材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戏剧分成神戏剧、家庭剧和科幻剧。

二、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的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 戏剧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通过戏剧可以更好的让幼儿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例如, 通过模仿游戏或者角色扮演可以更好的使用幼儿对于社会上的人物进行敢, 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潜能, 帮助我更好的去欣赏戏剧艺术。一般而言, 幼儿圆戏剧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价值。

第一, 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戏剧教育具有具体性和目标性特点, 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活动方式。在进行戏剧教育活动中, 幼儿可以获得良好表达方式技巧, 可以创造性的对身体动作进行模仿, 可以将外在活动和内心进行有效结合, 这样可以使得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到相关的社会活动之中。

第二, 可以学会了良好的社会技巧。在进行戏剧教育过程中, 为了更好进行角色表演, 很多幼儿首先会对角色进行观察思考, 从不同角度分析角色心情和行为状况。通过戏剧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模仿他人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分享和沟通技巧, 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

第三, 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能力。在幼儿园内部, 玩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活动。戏剧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幼儿表演来更好激发幼儿的特长, 就是在玩耍过程中来锻炼幼儿各方面能力。戏剧是一个激发幼儿想象力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方法, 因为戏剧活动可以给予我提供多种多样人物体验, 使得幼儿可以将抽象知识转化成自身具体经验, 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使得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自发性经验, 培养幼儿独立办事信心。

三、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

(一) 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原则

第一, 提高幼儿自主性, 增加幼儿参与表演机会。当前, 一些幼儿园过度依赖教材和灌输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幼儿很少能够参与到戏剧活动设置之中。为了更好进行戏剧教育, 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可以创造性地采用其他教学方法, 例如使幼儿成为戏剧教育活动主导者, 让幼儿更好的设计自身教学活动,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角色。

第二, 加强过程管控。戏剧教学重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高超演技, 学生们也并不需要非常专业表演, 戏剧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让幼儿可以全神贯注参与到戏剧表演之中, 在轻松愉快氛围下更好的了解活动内容, 可以从活动中去探讨自己所获得经验, 通过这种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过程可以更好的使幼儿健康成长。

第三, 通过多种不同形式来进行教学。戏剧教学本身类型就非常繁杂,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进行歌剧表演, 教师可以灵活根据幼儿兴趣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使得整个课程变得更加有趣。

(二) 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的建议

为了可以更好的进行戏剧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第一, 幼儿角色扮演。在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中,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例如, 教师可以以太空作为主题进行戏剧活动, 教师可以按照多媒体中有关神舟飞船宇航员的信息, 让所有的幼儿都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解, 从而使得幼儿可以乐在其中体验宇航员的喜乐。值得一提的是, 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 首先必须对活动空间进行分配, 为幼儿的活动画纸专门的区间, 在具体操作知识可以标示出戏剧活动的范围, 也可以提示幼儿戏剧活动的范畴等等。

第二, 教师的入戏和出戏。教师的陆续主要是指教师本人在戏剧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教师出戏主要是指从戏剧的某一角色中又回归到教师的本职。例如, 在进行小鸟与大树的戏剧表演活动中, 可以在一开始是指由教师来扮演大树, 教师可以问幼儿我现在非常伤心, 大家知道为什么我如此伤心吗?通过这句话可以巧妙的使幼儿迅速进入到了戏剧教育活动的状态, 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戏剧表演欲望, 使得幼儿可以乐在其中。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儿园戏剧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进行, 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幼儿参与的自主性, 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过程进行管控, 以便推动幼儿戏剧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关于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幼儿教育, 2015 (28) :6-9.

[2]石海霞.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的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 (中) , 2017 (1) :9-9.

[3]张金梅.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 2015 (Z1) :18-20.

[4]巩庆华.当前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戏剧之家, 2015 (7) :241-242.

[5]胡春丹.自由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戏剧教育研究[D].2016.

儿童急性喉炎最新论文文献参考

“孩子咳嗽起来跟‘小狗叫’似的,吸气的时候像‘公鸡打鸣’,嗓子也哑了。”近期天气寒冷,很多患儿都出现了类似症状,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白倩表示,当孩子出现这几种情况时,家长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很有可能是得了急性喉炎,重者危及生命。 什么是儿童急性喉炎 儿童急性喉炎是指喉黏膜及声带处出现了急性弥漫性卡它性炎症,是儿科急症之一,好发于春冬季,且多以6个月-3岁的孩子为主。 急性喉炎的常见症状 急性喉炎的咳嗽声与平时感冒的咳嗽声不同,像犬吠样咳嗽,且夜间加重; 喉鸣大多数只在吸气时出现,呼气时不明显,故被称之为“吸气性喉鸣”。这是因为喉炎会引起咽喉部严重充血水肿,进而导致气道梗阻; 急性喉炎病情进展迅速。当炎症到达声带处时,宝宝很快就会出现明显的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 急性喉炎的其他表现 当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宝宝可出现吸气性喉鸣、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缺氧等表现。如果宝宝白天仅有轻微发热、咳嗽,夜间却突然出现异样的咳嗽,像“小狗叫”一样,极有可能是患了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但绝大多数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极少数可能是细菌感染所致,这种情况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也有可能是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或并发症。因小儿喉腔小、喉内黏膜松弛,而当肿胀严重时就易造成声门阻塞,咳嗽反射差,导致气管及喉部分泌物不易排出,最终引起严重喉梗阻。 如何预防急性喉炎 加强户外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寒受热; 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以防传染;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在睡眠时,避免吹对流风。(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急性喉炎的治疗,急性喉炎指急性声带炎,主要看病人是成人还是儿童。因为急性喉炎在儿童属于一个急症,往往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是基本的、共同的症状。急性喉炎属于常见疾病,在治疗方面主要是听医生的建议,在做相应的配合工作即可。喉部疾病会影响发声,还会涉及到吞吐和吞咽能力,不仅会是炎症,还有可能是其他问题,有症状的人士要准确知道自己的情况,必要时需要到医院检查,相信大家都很关心,急性喉炎如何治疗?急性喉炎如何治疗儿童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治疗方面给予抗生素、激素、输液治疗。同时使用抗生素、激素的雾化吸入治疗,也可以给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口服。对于患者要判断他的呼吸困难的程度,如果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药物治疗即可。如果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治疗。成人一般很少出现呼吸困难,成人急性喉炎的治疗主要抗生素、激素和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一般不进行输液治疗,除非病情很重,疼痛明显,可以进行输液的治疗。急性喉炎是什么主要就是发生在咽喉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冬春季节最为多见,通常情况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多数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发病前常有受凉、疲劳、化学气体或粉尘的刺激、吸烟过度等诱因,因人体免疫力降低,而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以上就是关于急性咽喉炎的介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受凉,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而引发疾病问题。急性喉炎在治疗方面根据病情治疗,主要就是要患者积极配合,就可以尽快治愈。急性喉炎吃什么水果对于急性咽喉炎这种病来说,没有说吃什么水果好、吃什么水果不好,如果有老年人说这个水果吃了容易上火,那个水果多吃可以消火,不妨听听老人们的意见,如橘子吃多了容易上火,急性咽喉炎就尽量少吃一点。听老人的话可能会有好处,从医学的角度,没有这方面的主要见解或者是建议。

jí xìng hóu yán

acute laryngiti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急性喉炎(acute laryngitis)指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的急性弥漫性卡他性炎症,多发于冬、春季,小儿急性喉炎具有其特殊性,应当引起重视[1]。常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为整个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也可单独发生。有时大声喊叫、过度用嗓、剧烈咳嗽,也可引起急性喉炎。若发生于儿童,病情较为严重。

急性喉炎与中医的暴瘖、急喉瘖相类似,可参照治疗。

伤风感冒后,全身抵抗力降低,可诱发急性喉炎。开始多为病毒感染,以后细菌乘虚而入(其中以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见)。

演员、教员、售货员等过度用嗓;厂矿工作人员吸入过多生产性粉尘或有害气体(如氯、氨、溴、碘、硝酸、硫酸、农药等)。

急性喉炎也常和麻疹、百日咳、流感、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合并发生。

喉部异物 *** ,检查器械的损伤(如直达喉镜、气管镜检查时碰伤)。

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轻者仅有声嘶,声音粗涩、低沉、沙哑,以后可逐渐加重,甚至可完全失音,喉部疼痛和全身不适,个别患者可有发烧、畏寒等症状。其他症状为咳嗽、多痰、咽喉部干燥、刺痒、异物感。喉部肿胀严重者,也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但成人极少发生。

间接喉镜子下可见喉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呈淡红色或鲜红色,有时可见声带粘膜下出血或附有粘稠性分泌物,声带肿胀,游离缘变纯,发声时两侧声带不能闭紧。

(1)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音调变低、变粗,甚至只能耳语或完全失声[1]。

(2)喉痉挛:小儿急性喉炎时起病较急,表现为犬吠样咳嗽或呼吸困难,出现三凹征,面色发绀、烦躁不安,进一步发展可面色苍白、呼吸无力,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

(3)喉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加重声嘶[1]。

(4)全身症状:小儿较重,表现为畏寒、发热、疲倦、食欲不振[1]。

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对称性弥漫性充血,会厌、室带及声门下腔也可表现为红肿,表面可有黏性分泌物,鼻咽部也可有急性炎症的相应表现[1]。

指导患者进行声带休息。病人应禁烟酒,不吃有 *** 性食物,少讲话,以利炎症消退。

及早使用有效、足量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1]。

(1)青霉素:肌内注射,成人80万~160万单位,一日3~4次,儿童一日3万~5万单位/kg,分2~4次给药;静脉滴注,成人一日240万~960万单位,儿童一日20万~40万单位/kg,分4~6次,以5%~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1万单位/ml后滴入。一般用5~7天,若效果欠佳,可换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1]

(2)头孢呋辛(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般剂量为每次750mg,一日3次,较严重的感染剂量加倍;婴儿和儿童一日30~100mg/kg,分3~4次给药,新生儿一日30~50mg/kg,分2~3次给药。口服,成人每次250~500mg,一日2次;儿童每次125mg,一日2次。[1]

(3)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成人一次0.5g,一日1次,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滴入;儿童一日10mg/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ml中含0.1g的溶液,1次滴人。口服:成人一次0.5g,一日1次;儿童10mg/kg,一日1次。[1]

(4)克拉霉素:口服,成人0.25g,一日2次,严重患者剂量可增至0.5g,一日2次,疗程7~14日。12岁以上儿童按成人量。12岁以下儿童不应用此药。[1]

注意:

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应用前须按规定方法做皮试[2]。

头孢菌素常见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有胃肠道疾病病史患者应慎用[2]。对青霉素过敏或过敏性体质者慎用,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禁用[2]。肾功能减退者或老年患者慎用[2]。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2]。

大环内酯类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一般有胃肠道反应,严重肝硬化者宜减量[2]。阿奇霉素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不能与麦角类药物合用[2]。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应慎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2]。对大环内酯类过敏者禁用[2]。

激素治疗用于症状重、声带肿胀明显的患者[1]。

用法:成人泼尼松片20mg,晨起口服,一日1次,连服3天,3天后改为10mg,一日1次,连服4天;或者地塞米松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日0.2~0.4mg/kg,儿童2岁以下2mg/d,2岁以上5mg/d[1]。

激素对于老人、儿童及青少年应该慎重[1]。对于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结核、胃溃疡、青光眼等一些禁用激素基础病患者应该慎用[1]。严重肝功能不良者不宜使用,与降糖药、抗癫痫药、嚷嚷类利尿药、水杨酸盐、抗凝血药等合用须考虑相互作用,应适当调整剂量[1]。

超短波理疗,具有消炎、止痛作用,每日1~2次,复方安息香酊蒸气吸入,每日3~4次。

雾化吸入可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5mg地塞米松,一日雾化1次或2次,5日为一疗程[1]。

单亲儿童攻击性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隔代 教育 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基本方式,但由于教育观念不同,隔代教育难免会对孩子的教育成果产生影响。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试谈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

【摘要】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 经验 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 儿童 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待享受即可,导致其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营养的过分吸入,体质差,锻炼少,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响。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由于孩子已经习惯于祖辈家长凡事都听从自己的意见,走出家门后,当面对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会去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溺爱导致儿童独立性差,儿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辈承包,自己无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一旦需要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为中心。由于在家庭中,儿童就是中心,祖辈围绕他转,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后,容易导致情绪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爱导致自私,儿童习惯于被照顾,根本就没有关心照顾他人的概念,所以,虽然老人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二)阻滞儿童智能的开发。

对于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些。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为他们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识,早教观念不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下降。

最为突出的是,儿童此时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如生活常识还好解决,但当孩子问及科学知识或其他知识的时候(如 十万个为什么 中的一些问题),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识面狭窄而回答不出来,而此时如果他们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问题,又或者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来敷衍、误导孩子,很有可能就导致孩子的积极性降低,不再对知识有渴求欲,不再对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对事物有创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这个世界的秘密,这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滞了儿童智能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而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现的很多问题就较难解决了。

(三)易养成儿童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就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会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道德习惯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这年龄段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极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对其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喜忧参半。

很多祖辈家长们,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在这方面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是令人担忧。例如有些老人个人卫生做不好,有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很有可能被孩子记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识正是最强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了,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终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冲突。

祖辈家长由于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要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

祖辈和父辈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这就使祖辈和父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 方法 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易导致家庭教育冲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家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不能有统一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 措施 去解决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

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教育, 2008(5): 11.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8): 137-139.

[6]陈芸,路世丽。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J].网络科技时代, 2008(16): 26-27.

[7]刘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学与管理,2005(12): 29-31.

[8]夏为菊,王邦虎。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院学报, 2007(3): 159-160

浅谈单亲家庭隔代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上升,单亲子女数量增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提及单亲家庭教育,人们的着眼点往往只落在单身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上,大都忽略了祖辈对孙辈之间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单身父(母)亲把抚育孩子的责任越来越多地交由祖辈老人承担,因此,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问题分析

(1)亲社会性行为减少,容易产生双重人格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表现为心理自卑、感情脆弱、情感忧郁、沉默寡言等,他们不善交际,对外界明显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大多在家长、老师面前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而在外却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形成双重人格。

(2)逆反心理,攻击性行为增多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具有逆反心理,生活在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往往因受家庭冷落,对老师或家长的言行总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加上学习成绩差,个人情感长期受到压抑,但其个性隐含着很强的冲动成分,企图通过反叛行为引起他人注意,故而容易产生许多行为问题。

(3)消极情绪明显,匮乏自信心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总是消极地对待生活与学习;害怕困难,做事经常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信心不足。如果以上这些不健康心态及行为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单亲儿童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其情感和品格的发展。

三、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由特殊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社会认知偏差

单亲家庭对儿童在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孩子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精神支柱,心理比一般孩子更加脆弱。他们认为,父母把他们放在祖辈家,是不管他们、不爱他们的表现,故而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另外,他们常常将自己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把自己和周围同伴对照,在学习、生活上总感觉到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失衡。

(2)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

孔德指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存在是儿童社会化的必要的场所。单亲隔代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或个性畸形。一方面,单身父(母)亲在经历了家庭裂变后,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心灵上留下阴影,情绪容易波动;另一方面,祖辈家长素质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3)教育方法不当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育结果的好坏。隔代教育中的老人对孩子总是采取溺爱的方式,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如果过分溺爱,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同时,祖辈对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往往寄予过高的希望,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就会产生抑郁焦虑、消极低落的情绪,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对策及建议

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单亲儿童,如何抚平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在隔代教育中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1)家长方面

要使单亲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适应其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家长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关键是树立与单亲儿童个性发展同步的全新教育理念。同时,单身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经常性的联系,熟悉孩子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情况。祖辈家长对孩子的爱应有理智、有分寸,努力做到关心孙辈,但不溺爱,遵循适度原则,做到严宽有度。

(2)学校方面

对待单亲隔代家庭的学生,学校一方面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关心、帮助、爱护他们,另一方面应该考虑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建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增强学校对这类学生的全面了解。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单亲隔代家庭的儿童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3)社会方面

社会公众应正确看待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消除对它的不良歧视,给予单亲隔代家庭及其子女以理解和适当的关爱,让这些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开设隔代家长学校,让祖辈家长学到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单亲俱乐部、祖辈家长俱乐部、单亲热线和单亲之家等心理咨询组织,以情感交流、互相帮助。

总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比较复杂,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综合教育,多管齐下,共同为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创造正常社会化的环境,促进单亲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3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策略 [摘要]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会表现出悲哀和无助感。这与学校、家庭和同龄人都有关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实际行动、同龄人的团结友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状况;学生教育 单亲家庭,这一社会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单亲家庭的形成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夫妻双方的离婚、配偶的死亡等。本文所指单亲家庭子女也包括因夫妻两地分居而长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孩子。 一、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心理特点 一个家庭以单亲的家庭形式存在的现象自古以来便有。然而,从真正意义上对单亲家庭以概念的形式提出却源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离婚率迅速上升。因离婚而最终造成的单亲家庭大量涌现,其比重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单身父母在生活、经济、心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单亲家庭子女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乃至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开始关注。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25%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的子女在父母离婚后的半年里,常常有强烈的恐慌、愤怒等情绪发生。并且,有近50%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出现哭闹等不良的情绪反应,甚至还有些孩子会对他人产生敌意或攻击的心理。而将近34%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其父母离异后容易患上抑郁症。总的来说,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第一,抑郁逆反心理。表现为:从不向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过分地自我封闭,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以此评价人和事,因此不轻易相信别人,从不表达自己的内心,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 第二,怯懦自卑心理。表现为: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认为命运可以被自己掌握,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无奈和辛酸,对待任何事物都没有情趣和激情,极少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放任懒散心理。表现为:由于个别家长补偿式的极端娇惯,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意志力薄弱,自律性差,自学能力差等。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行为懒散,精神涣散,无视管制,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现象。 二、造成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因素的影响 受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单亲家庭子女一直以来便被众人视为比较弱势的群体。尤其是在学校,当一个学生是以单亲家庭子女的身份出现时,某些教师常常以不良的心态对待,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方式更为粗暴或者采取强制性的制裁手段。为此,教师在对此类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使得事情再次升级,而最终促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而另一方面,对于单亲家庭子女而言,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或是缺乏父母对其学习状态的监督,他们常常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学校中,由于我国教育水平有限,部分地区的学校由于教师所要顾及的学生人数较多,很难顾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从而导致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而无人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进一步造成其学习状况的恶性循环。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责任。尤其是离异家庭,在离婚的时候父母由于某些情绪因素影响而没有理性地处理好子女的相关问题。比如,对自己的子女置之不理,甚至是将自己的子女当作婚姻不幸的出气筒,从而更容易对子女的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使子女产生深深的抛弃感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三)同龄人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乃至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绩,加之,学生班级职务以及学生自身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不同人群的“分层”。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子女而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单亲家庭子女无心向学,成绩不理想,甚至思想品德不端正。因此,对于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子女而言,这些学生明显与他们处于不同的“层次”。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而言,这显然存在一定的歧视性和攻击性,容易引起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对其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综上所述,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内容。 (一)家长的积极配合 首先,在父母离婚的“战争”中,孩子的心灵已经非常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也要非常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学什么,忧虑什么,希望什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感到心情愉快,从而在学习上也会努力。 其次,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要把握平衡。 最后,在应试教育仍盛行的今天,分数仍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有些父母就以分数高低作为奖罚的标准。实际上,父母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摆正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奖惩才不会失当。 (二)学校的实际行动 首先,学校可以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并根据相关的测试水平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实际表现状态来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建立相关档案,以便对学生有效监护。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不同心理情况,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辅导。 其次,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可在班级内组织朗诵、歌唱、舞蹈等各种比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优点,并借助这些活动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在众多同龄人的面前展现自我的价值提供机会。同时,对于部分有能力组织活动的单亲家庭孩子,班主任可以将活动的组织权交给他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责任感。 (三)同龄人的团结友爱 同龄人的价值观会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性格,从而在班级中容易出现不受同龄孩子欢迎的情况。为此,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显现得极为重要。 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殊状况进行特殊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加强班级、宿舍的综合性的建设,鼓励孩子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歧视和攻击,让更多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同龄人乃至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情感缺失。 (四)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于部分单亲家庭子女而言,在其遭遇家庭的破裂时,由于父母的关心甚少,他们往往在生活上会遭遇到各种困难。为此,相关的部门首先应该加强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保障工作,保证单亲家庭子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等。 其次,应该动员全社会关心和爱护单亲家庭的子女。可以通过媒体、文艺作品等方式来呼吁全社会来为他们提供需求,从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要根据单亲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开展一些相关的咨询活动,并要求相关的司法部门加强对离婚者的要求,尤其是要重视对离异家庭子女抚养和监督的工作。 总的来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具特殊性。在学校中,他们也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为此,家长要担当起子女教育的重任;学校要关心、呵护单亲家庭的学生;社会要呵护我们祖国的花朵;教育工作者更要多关注他们,担当起教师“传道授业”的重任,让单亲家庭孩子也能像每一个同龄的孩子一样,拥有同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魏知超,邹庆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 [2]刘媛,姜潮,林媛,李纯,赵岩.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徐建平.对单亲家庭女子教育的建议[J].现代家教,1998(9). [4]员丽萍.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4 浅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摘要】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这些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的自卑、敏感、行为举止怪异、暴力倾向,有的孝顺懂事,心智成熟,独立自强,这种种的表现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亲父母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单亲孩子的优点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单亲家庭正确地引导孩子。 【关键词】单亲 性格 问题 优点 建议 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七年逐渐上升,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婚姻的破碎,家庭的解体,或许对成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来说,无论如何进行弥补,都将是缺了边的月亮,那么做为一个单亲父母,当你的婚姻不得已画上句号时,如何将离异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些都是每个单亲家庭、单亲父母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在性格和脾气方面大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容我们忽视。我所带领的三年级一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父母离异的有6人,寄养或领养的有3人。这几个孩子,有优秀的地方,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自卑、敏感 每当暑假过后回到校园,孩子们总是热衷于谈论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哪里旅游了,买了什么样的好东西。每每这时,含含常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是时而露出艳羡的目光,或是时而低头不语,发愣出神。我知道,这孩子又想爸爸了。她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去世了,就剩下母亲一个人照顾她。母亲在超市打工,所挣不多,自己带着孩子在这边租房子住,生活很是拮据,很少看到含含穿新衣服。每次听到“爸爸”这个字眼,她便眉头一紧,露出淡淡的哀伤,有一次,在班里独自落泪。同学们谈论的很多问题,她都插不上嘴,慢慢地就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聊天了,她总是略显孤僻。 二、对异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老师,菲菲亲左晨亮了!”又是菲菲,这个令我头疼的孩子。她的家庭很特殊。妈妈和爸爸离异,她被干爸干妈收养。她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干爸干妈对她呵护疼爱有加。进入小学后,她又被亲生母亲接了回去。离开了干爸,又接触了这么多同龄的男孩,这些男孩们活泼、友善、优秀,令她很是喜欢,并且喜欢用拥抱和亲吻表达这种喜欢。先是缺少父爱,后来的干爸对她特别疼爱,这样的经历促使她产生了对异性感兴趣的倾向。 三、爱说脏话,有暴力倾向 麟麟,这个小男孩,急性子,下课和放学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爱说脏话,嘴里总是说屎啊、尿啊的;爱打架,总是容易和别的孩子打起来,每次都是别人受伤。每次他闯祸之后,我除了生气,更多的是难过,因为我知道,这孩子小时候目睹了太多爸爸妈妈之间的争吵与打架。从他的日常表现来看,我认为很多打架伤人他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和小朋友们推推挤挤的过程中,不自觉得就伤了别人,闯下了祸,甚至在和他最好的伙伴一起玩时,他一推,另一个男孩就撞破了额头,缝了好几针。每次看到自己闯的祸,他都不禁流下来眼泪。 四、行为怪异,想吸引更多目光 菲菲有个外号,叫作“小喇叭”,班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她都会发挥她那特有的高音嗓门,在全班广而告之。她在上课时的一些表现,总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上一年级时,菲菲有次拿了自己的压岁钱包来到学校,里面有很多张一百或五十面值的人民币,她将这些钱分给了小伙伴,想交更多的朋友。她总是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孩子有性格,更是因为缺少亲生母亲和父亲关爱的她,想通过这些不寻常的举动,获取关注。 以上种种,仅仅是家庭特殊的孩子性格不好的典型表现,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单亲孩子都有问题。我认为,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必定有问题。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很优秀的。 一、孝顺、懂事、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长大了一定要给姨姥姥、姨姥爷做好吃的东西,买新衣服,孝顺他们。”这是张雨同学的一篇 日记 里提到的。张雨并不是单亲孩子,但是父母却常年在外打工,将他丢给了姨姥姥和姨姥爷照顾。“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啊,就得特别小心,出了什么差错,不好交代啊!”这对憨厚的中年夫妻总是这样跟我讲。张雨的父母虽然不负责任,但所幸的是,他的姨姥姥、姨姥爷对他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更是如此。这孩子虽然有些内向,但是却十分懂事,每每谈到姨姥姥和姨姥爷,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神采。 二、生活自理能力强 “我们思渝啊,特别乖巧懂事。每天早早就自己起床梳洗了,很爱美,自己挑衣服、扎辫子,把自己收拾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才出门。我工作比较忙,每次她放学回家,不仅自己完成作业,还帮我收拾屋子,我回到家,还跟我讲学校里的事,逗我开心。”这位母亲,脸上泛着幸福和自豪的光芒。她的孩子的确特别优秀,让人省心。 这些孩子的性格里,不管是有问题的方面,还是好的方面,都和家长的性格、为人处世、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异的家庭已经不完整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够为孩子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方式,给孩子传递正面的能量,让孩子尽可能健康地成长。我给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离异的家长要自信自强、不要心生怨怼,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2.不要将孩子作为泄气的对象,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 3.不要因为内心觉得亏欠孩子,就过分溺爱。 4.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多种 兴趣 爱好 。 单亲家长既要挣钱养家,还有抚养孩子,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可只顾挣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 单亲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成员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只要端正心态,正确地引导,单亲的孩子一样可以成才,一样可以健康成长。 孩子的心灵,正如荷叶上的露珠,虽然美丽可爱,但也脆弱,一不小心,就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单亲家长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晶莹但却脆弱的露珠。 猜你喜欢: 1. 浅谈家庭教育学相关论文 2.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论文 3. 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 4.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心得 5. 浅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摘要: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今很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快乐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建议“曾子杀猪取信”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良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遇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加以过滤就全部学习了。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父母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例如,有的父母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与孩子交流只顾自己玩微信和手机游戏等。孩子很没趣,坐在父母身边有样学样,当“忠实观众”。还有一些父母热衷于“传统娱乐项目”在家里或者棋牌室与人打麻将,忘记时间,忘记孩子。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打麻将忘记接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导致孩子出了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二)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隔代教养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2.物质满足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3.照顾分歧多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四)单亲家庭一般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儿童。家庭的破裂,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他们恐惧父母的不理和远离。很多单亲家庭儿童开始逃避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自我放弃;心理封闭、内心孤独、敏感且攻击性强;有敌对、嫉妒、多疑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憎恨心理逆反心理强,容易产生反向行为和其他过激行为。二、家庭环境教育实施建议(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儿童的幸福感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主要是儿童的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父母给儿童营造的家庭氛围。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创造环境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1..物质上张弛有度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他们好,我们要给他们最合适的。例如,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给予孩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遏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在自然中养成良好心性...《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大自然为孩子提供许多天然材料做玩具,如:小木棍、树叶等。幼儿还可以利用自然中的事物变废为宝,动手自制玩具。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起来,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心性。(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尊重幼儿健康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健康兴趣并给予适当机会进行培养。健康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益于幼儿良好心态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家长在幼儿兴趣培养中要做到不强迫、多鼓励、讲坚持。同时,家长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幼儿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幼儿全面发展增加自信心。3.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教育应注重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实施。幼儿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兴趣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更有益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在教育论丛,2010,(1).[3]群安,孟义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EB/OL].[4]金芳.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EB/OL].作者:潘海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 案调查研究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统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华师大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口语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2-4岁幼儿的不服从行为和母亲教养方式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3-4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讨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重视人格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武汉市六月高考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博士)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博士)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 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高中生自尊研究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学习因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小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博士)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阈下情感启动效应的机制及轻度弱智儿童在阈下情感启动中的归因澳门初中生之压力来源、因应行为与身心健康之关系研究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报告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澳门实施教师评鉴制度之教师倾向性研究被规约的教师职业——知识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表现(博士)理想学生观的时代解读与建构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关于学生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攻击性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儿童攻击行为的某些认知神经基础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4-6岁儿童解决比例推理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启发效应研究儿童规则推理能力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训练研究9-11岁儿童日常情境中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儿童早期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研究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焦虑大学生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抑郁焦虑大学生心境一致性的实验研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南昌市初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博士)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博士)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焦虑特点的研究自我理解的发展情况研究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博士)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博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初步研究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儿童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征比较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情境中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您的心理学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