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 [1] 据2018年9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25人。 [2] 据2018年9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3807篇、总被下载407909次、总被引760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186、(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52。 [3] 据2018年9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载文量为2436篇,被引量为5395次,下载量为4876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0.27。 [4]
常州工学院挺好的,师资力量很强,宿舍条件也不错,4个人一间屋,有独立的卫生间,很干净。教学氛围也很好,老师都很有实力,也很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讲的全是知识点。
常州工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
学校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5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333工程”培养人选、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125人次。
以上内容参:百度百科--常州工学院
一楼请你坐下。你知不知道常工有些老师为了建设更好的学校是多呕心沥血,如果你后悔来常工,那你根本不适合上大学,你去哪里都会后悔。你想更好的发展,请你放下你的键盘好好学习。
常州工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学校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79年更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
相关信息: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7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31万余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州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学校简介
民本不一定比专科好,你的分数要考来有点困难,也分专业,有的专业分高,祝你好运
吉林工商学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实体合并组建的省属公办财经类普通本科院校。原三所高等专科学校均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打造了财会、餐旅、粮食、食品等一批名牌专业,为国家建设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在服务地方、贡献社会的同时,不断赢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好评。 学院坐落在北国春城长春市,设有正阳、和平、西安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90.51万册,各种教学实验设备3000多台(套),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4100多个。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有《吉林工商学院学报》;整合后的计算机网络构建起良好的数字化校园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你的分数应该能录取,但是最好别去,个人认为不怎么好,因为我家就住那附近
你好!你找“吉林工商学院学报”,它分第几卷的第几期英文名字是:JournalofJiLinBusinessandTechnologyCollege.里面都是核心期刊,内容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1.协助编辑部主任、副主任做好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编辑部内部行政事务的协调和管理;做好编辑部内部各方面的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2.抓好编辑部职工考勤,协助编辑部领导做好年终考核工作;坚持原则,严格管理,并按照有关规定报请兑现奖惩。3.协助编辑部领导协调编辑、出版、发行等部门的业务关系,了解并掌握出版流程的进度及状况。4.收集整理对编辑部、对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对图书质量的反映、评论、意见、建议,提出解决意见,交有关部门处理。5.协助副主任做好各类图书奖申报的组织协调工作。6.负责各类报告和阶段性总结等文件的起草。7.负责编辑部的综合统计分析工作,综合统计分析结果报主任。8.负责编辑部的后勤服务、安全保卫工作。9.协助主任、副主任做好接待工作。10.协助编辑部领导做好其他行政工作。1.全面负责学报编辑部的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2.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年度工作总结;3.负责制定并完善岗位责任、工作纪律等各项规章制度;4.协调组织期刊稿件的编审和出版发行工作;5.负责三审把关,对经过二审拟用刊发稿件进行最终审定;6.组织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协作,宣传推广《吉林工商学院学报》;7.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学报编辑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审稿。兰州财经大学学报是双月刊,每两个月出一期,寒假审稿,最终定刊。《兰州财经大学学报》于1985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1. 曾维刚《宋孝宗与南宋中兴诗坛》,《文学遗产》(权威期刊,CSSCI),2013年第6期。2. 曾维刚《张镃<南湖集>成书考》,《文学遗产》(权威期刊,CSSCI),2011年第5期。3. 铁爱花、曾维刚《旅者与精魅:宋人行旅中情色精魅故事论析——以<夷坚志>为中心的探讨》,《中国史研究》(权威期刊,CSSCI),2012年第1期。4. 曾维刚、王兆鹏《王齐愈及其七首<菩萨蛮>回文词考论》,《中华文史论丛》,总第80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5. 曾维刚、铁爱花《洪迈<野处类稿>辨伪》,《文献》(CSSCI),2006年第3期。6. 曾维刚《<全宋文>张镃残文一篇补正》,《文献》(CSSCI),2009年第1期。7. 曾维刚《张镃诗文著作系年》,《国学研究》,第26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8. 曾维刚《论许棐及其诗》,《文学遗产》网络版,2010年第2期。9. 曾维刚《宋元笔记方志等文献所见宋代作家及诗文辑考》,《历史文献研究》(CSSCI),2015年第1期。10. 曾维刚《典范确立:论陆游的当世接受》,《江海学刊》(CSSCI),2014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11. 曾维刚《吴芾、王十朋诗辑佚二首》,《江海学刊》(CSSCI),2013年第3期。12. 曾维刚《史浩诗辑佚四首》,《江海学刊》(CSSCI),2012年第3期。13. 曾维刚《王钦若诗辑补一首》,《江海学刊》(CSSCI),2012年第5期。14. 曾维刚、铁爱花《园林别业与宋人休闲雅集和文学活动——以杭州张镃南湖别业为中心的考察》,《浙江学刊》(CSSCI),2012年第5期。15. 曾维刚《从游赏娱乐、慷慨励志到黍离悲歌——两宋时期多景楼登临诗词的历时态考察》,《东南大学学报》(CSSCI),2007年第6期。16. 曾维刚、王兆鹏《南宋中兴诗坛的师承与文学史演进》,《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17. 曾维刚《南宋中兴诗人群体论纲》,《兰州大学学报》(CSSCI),2012年第2期。18. 曾维刚《论南宋中兴时期江湖诗人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兰州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4期。19. 曾维刚《论张镃的诗学活动及其诗歌创作》,《兰州大学学报》(CSSCI),2008年第4期。20. 曾维刚《论南宋中兴时期道学发展与道学诗人群体的形成》,《西北师大学报》(CSSCI),2012年第4期。21. 曾维刚《南宋中兴诗坛的建构》,《长江学术》,2006年第4期。22. 曾维刚《宋孝宗佚诗二首考录》,《社科纵横》,2008年第11期。23. 曾维刚《<全宋诗>虞俦佚诗二首考录》,《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24. 曾维刚《李白一生的“西顾”情结》,《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5. 曾维刚《沉潜与高明的结晶,典范到普适的学问——评王兆鹏先生<词学研究方法十讲>》,《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26. 铁爱花、曾维刚《平常表象背后的历史意蕴——读<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书品》,2011年第3辑。27. 曾维刚《妇女史研究的新视野——评铁爱花<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3期,2011年12月1日。28. 曾维刚、张鹏《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崔际银教授<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评介》,《宁波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29. 曾维刚《系统揭示曲词起源发生的历史图景——评木斋先生〈曲词发生史〉》,《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4期。30. 曾维刚《<宋会要辑稿>张宗元资料辨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31. 曾维刚《评<宋才子传笺证>》,《书品》,2013年第2辑。32. 曾维刚《文学传播的沉实探索》,《中华读书报》,2014年1月15日(11版)。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着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着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 复合影响因子:0.916 综合影响因子:0.597还不错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双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0.430 综合影响因子:0.283还行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 复合影响因子:0.547 综合影响因子:0.345还行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0.418 综合影响因子:0.236也还行
常州工学院还不错,学校是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不算强大,但是专业性还是挺强的,教学质量整体还不错,学生就业方也比较广,是一所综合性实力还不错的高校。
常州工学院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79年更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
扩展资料:
办学条件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31万余册、电子图书320万余册(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8,200余种、各类数据库29个、订阅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50余种。
《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经济管理等学术论文。
一楼请你坐下。你知不知道常工有些老师为了建设更好的学校是多呕心沥血,如果你后悔来常工,那你根本不适合上大学,你去哪里都会后悔。你想更好的发展,请你放下你的键盘好好学习。
学校不错的,是国家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高校,是培育新社会复合型的技术性人才
常州工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学校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79年更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
相关信息: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7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31万余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州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