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湖北社会科学报内刊

发布时间:

湖北社会科学报内刊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汉口学院是民办大学,学校位于江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涵盖经济学、法学、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等6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汉口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2000年9月的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独立学院之一;201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申报、教育部批准,学校转制更名为汉口学院,成为中国首批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的院校之一;201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历史

2000年9月,学校建校,因为地处“武汉三镇”中的汉口,所以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是一所按照全新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运行的民办独立学院。

2003年,学校最终选址在武汉市江夏区,故整体迁往江夏区,沿用原校名。

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示范性独立学院"。

2007年,学校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先进单位”。

2008年,学校被授予湖北省唯一的“民办高校党建试点单位”。

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湖北省教育厅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201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申报、教育部批准,学校转制更名为汉口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2012年,经湖北省教育厅学位专家组评审并通过,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学校成立“湖北省过程控制与先进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为湖北省属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2014年,学校开始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

2015年,学校获武汉市江夏区“2014年度文明单位”称号。

2020年,学校在湖北省京山市温泉新区建设汉口学院京山校区,一期校区预计2021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有专任教师864人,其中院士1人,正高职称教师77人,副高职称教师309人,博士学位教师53人,硕士学位教师5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12院1部共13个教学单位,开设37个本科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校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视觉传达、音乐学、英语

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校级特色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翻译、高级英语、国际贸易理论、经济法学、旅游景观鉴赏、员工招聘、作曲与MIDI制作

学生成绩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5年来,汉口学院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创赛”、“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艺术竞赛、武术竞赛等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共有2000余人次获奖,学校“旭日合唱团”摘取第七届意大利日瓦国际合唱节最高奖项特别奖和两项金奖;有600多人考取国内外重点大学研究生。

学术科研

截至2015年5月,汉口学院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下设4个研究所。

根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汉口学院出版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100余部,完成涵盖理、工、文、管等多个学科门类的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省、市级以上各种奖项200多项。

2012-2014年,汉口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6项。2013年,学校发表学术论文305篇,出版专著、教材55部。2014年,学校出版科研专著、教材30部。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10月,汉口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近200万册,其中纸本藏书120余万册,电子版藏书70万册;纸本中文期刊1700余种,各类报纸100余种,电子版中文期刊10000余种,电子版外文期刊6000余种;拥有超星电子图书,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外文数据库、读秀知识库、起点考试系统、新东方网上视频教学数据库、网上视频报告厅等数字资源。

《汉口学院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汉口学院主办的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湖北省内刊。《学报》主要刊登“高教论坛”、“教育教学”、“政治法律”、“经济研究”、“文学艺术”、“社会管理”、“资源环境”、“数理科学”、“电子信息”、“体育保健”、“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曾获“全国民办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和“全国民办高校优秀期刊”称号。

《校园文化研究》是由湖北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研究会和汉口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校园文化的刊物,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前沿话题、观察与思考、新视角、工作研究、关注校园、经验交流等。

合作交流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汉口学院已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新西兰国际太平洋学院、韩国檀国大学、 法国凡尔赛国立音乐学院、英国提赛德大学等1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友好校际联系,并通过开展“2+2”、“2+3”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联合培养本硕学生。学校常年聘请外国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和任教,建立了由学校资助的教师赴国外合作学校访问、进修或进行学术交流的机制。

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区别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一般5000元/年左右,不过公办大学中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本科通常20000-30000元/年,专科通常10000-20000元/年,而且大几万一年的也不少,当然中外合作专业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类专业通常低10-20分,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填报。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本科通常在15000-25000元/年,专科通常10000元/年左右,公办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办学性质也属于民办大学,但是民办大学也是正规大学,是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等都是在学信网可查的,国家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学。

是...你可以检索cssci2014-2015,综合社科类来源期刊

《求索》主管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 ISSN 1001-490X 国内刊号: CN 43-1008/C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CSSCI期刊 期刊类型: 月刊期刊地址: 长沙市德雅村7号(410003)投稿邮箱:《江西社会科学》征稿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ISSN 1004-518X国内刊号:CN 36-1001/C期刊级别:北大核心/CSSCI期刊期刊类型:月刊投稿邮箱:期刊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330077)《社科纵横》(新理论版)主办单位:甘肃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106国家统一刊号:CN 62——1110/C投稿邮箱:《统计与决策 》主管单位:湖北省统计局 报刊刊期:月刊 主办单位:统计与决策杂志社 报刊版面: 编辑出版:统计与决策杂志社 邮政编码:430071 创刊日期:1985.1.1. 国内统一刊号:CN42-1009/C 互联网址:国内邮发代号:38-150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487 期发行量:5000 国外发行代号:DK42008 投稿邮箱:《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月刊主办: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月刊是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编写的教育刊物。刊物始终坚定地站在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倡导生命化教育写作,关注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关注儿童文化,以平民立场办刊,以成全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国际刊号:ISSN 1672-6847国内刊号:CN 35-1268/C投稿邮箱:《甘肃社会科学》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甘肃社会科学》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际刊号:ISSN 1003-3637国内刊号:CN 62-1093/C邮发代号 54-2,投稿邮箱:《湖北社会科学》国内统一刊号:CN42-1112/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477 投稿邮箱:《教学与管理》《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内文80页。《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投稿邮箱:《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教育学会编辑单位:《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27/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633X邮发代号:22-31国外发行代号:BM6049投稿邮箱:《教育研究与实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60X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41/G4 邮发代号:38-144投稿邮箱:《开发研究》【期刊名称】:开发研究【主办单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出刊周期】:双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161【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05/C【收录情况】:《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中国科技期刊网收录期刊.【邮发代号】:54-48【发行情况】:国内外公开发行【投稿邮箱】: 《兰州学刊》《兰州学刊》是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科学性、思想性、前沿性为指导,主要刊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论文,并设有一定的研究专栏。 主办: 兰州市社科院;兰州市社科联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 中文 开本: 大6开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492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15/C邮发代号 54-71国内统一刊号:投稿邮箱:《中国成人教育》国际刊号:ISSN 1004-6577国内刊号:CN 37-1214/G4邮发代号: 24-96投稿邮箱: 《中国医院管理 》刊名: 中国医院管理 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主办: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刊号:ISSN 1001-5329国内刊号:CN 23-1041/C邮发代号 14-76投稿邮箱:

国内的汉斯出版社就不错,开源期刊的,你可以去试试。

湖北社会科学报

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Hubei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8477CN: 42-1112/C邮发代号:38-21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必须是

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Hubei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8477CN: 42-1112/C邮发代号: 38-211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该刊被2012北大核心期刊收录

C扩,不算C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文明研究,社会建设研究,理论答疑,中部崛起与湖北1发展,经济论坛,人文视野,法律园地,教育论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荆楚文化,传媒研究,扬子潮.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2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单位:中共湖北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单位: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社社 长:马建中主 编:唐伟

吴敬秋湖北社会科学报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作者:其为美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摘要: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奋笔书写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华丽篇章,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赋予和谐社会新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历史眼光和理论创新勇气。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着“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接着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最后做了总结。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关键字: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唯物主义1. 引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拓宽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视野,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认识成果。2.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着“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这是一种理念。“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对象,本是原则、理念、要求。人有三层:个人、群体、人类;本有三义:相对人对物的依赖,把人当主体;相对人被边缘化,把人当作依据;相对把人当作手段,把人当作目的。因此,它要求我们尊重人、关怀人、为了人。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时代主题是因为以前我们对人的关注不够,对人的尊重不够,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并为实现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以人为本”是人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人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谐社会为人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人的交往范围大大地扩大了,人的关系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地增加了,人的本质越来越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以人为本”为了人,从人出发不断推动人的发展。这是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实现自我、不断获得自由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使得“以人为本”不至于空洞化,不至于是一种宣传和口号。3.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对自然资源的盲目的无限制的掠夺,必然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坏和减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资源的减少和污染,最终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自身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不断提高的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何解决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呢?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建设和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看来,我们社会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财富的最大化就是要把蛋糕做大,分配的公平化就是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做大是前提和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蛋糕做大。但是,同时不能忽略了公平问题,不能忽略公平分配问题,要把蛋糕分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有两个基本的执政能力,一是把蛋糕做大,一是把蛋糕分好。共产党人执政既要有把蛋糕做大的本事,还要有把蛋糕分好的能力,执政能力应当有机地包括这两个方面。[论*文*网 LunWenNet*Com]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因而也是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特别是哲学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丰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社会矛盾、矛盾性质、基本特征及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方式和机制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这对于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并进一步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党自建党以来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一贯地明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哲学,它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变换着研究的重点或主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身却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去讨论理论创新,要从理论与实际、继承与发展的结合上去理解或解读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思想。6. 总结社会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求矛盾的双方或矛盾的多方在运动过程中能达到并保持多赢或双赢的局面。具体说,就是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和谐社会”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的和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人自然、融人社会、融人集体。集体和谐是建立在个体和谐基础之上的,社会的和谐也有赖于人的和谐,即社会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的发展是以个体为本位的。三是社会分工的和谐。社会分工的和谐包括社会各类人员的比例构成的合理性、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率的增长性和社会地位的公平性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既是对我国一段时期内社会发展目标的科学设定,同时这一理念的提出还在哲学上有着深刻的意蕴。“和谐社会”理念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条件下的科学阐释。这一理念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和合精神”,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发展的理性主义传统,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理沦。参考文献:[1]胡昌恩,步德胜.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J].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24) .[2]李砚忠.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 2007,(01) .[3]马兵,步德胜.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6,(04) .[4]吴敬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5,(06) .[5]陈瑶瑶,李明元.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06,(02) .[6]朱宗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近期研究综述[J]. 宁夏党校学报 , 2005,(05) .[7]朱宗友,许开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近期研究述评[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03) .[8]贾建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解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06,(03) .[9]陈青松. 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J]. 探索 , 2005,(06) .[10]陈瑶瑶,李明元.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J]. 实事求是 , 2006,(03) .[论文网]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唯物主义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摘 要:随着我国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必须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331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只有进一步发展,增大生产力总量,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安定。就会像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通过暴力对抗的形式来实现对存量的重新划分,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显然,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社会的秩序才可能稳定。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如:局部地区形成的以GDP为中心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量资源被掠夺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资源消耗与浪费严重,在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改造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科学的、有远见的开发利用自然,而不是盲目的、鼠目寸光的将自然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对象。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为人的生活劳动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违背社会规律,按主观意识办事,必然会受到惩罚。因此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不和谐问题,想方设法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愉快地创造和生活,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也谈不上经济的健康发展。[论-文-网 LunWenNet]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对策构建和谐社会应从经济发展和谐入手,要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进程要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没能建立起来,地方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导致产品供需严重失衡,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利益差距。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而工业中上下游产业产品间价格的剪刀差拉大了上下游产业间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也拉大了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市场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较严重,近年来我国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公有财产的掠夺和侵占,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权力参与分配、血泪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等等,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也加大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次,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以缩小上下游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并逐步放开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最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事,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的规则公平。(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间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三)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谐社会必须确定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生产劳动领域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保证不同性质的劳动投入得到不同的报酬,又要保证同工同酬。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要确保各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线得到执行。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既要扩大开支,提高满足广大群众共同需要的水平和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又要强调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勤劳致富,保护投资者以及高级人才的合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促进各收入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收入调节方面,加强和规范国家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尽可能减少企业偷税、漏税现象;限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现税负公平,对高收入者应实行重点监控。如果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举措使某些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要制定合理的补偿原则,确保每个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特别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往我国的传统工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型产业,不符合资源形势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在改造。三高一低。产业的时候,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评价原则,从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内部资源循环利用,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工艺,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督促企业使用污染物综合处理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强制企业尤其是家电、汽车、计算机等电子、机械行业,回收其废弃产品,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湖北社会科学期刊点评

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Hubei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8477CN: 42-1112/C邮发代号: 38-211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该刊被2012北大核心期刊收录

是中文核心期刊哦,2011年第6版有收录!

是...你可以检索cssci2014-2015,综合社科类来源期刊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c扩投稿经验分享 此刊注重选题,如果选题符合他们口味 了,就应该能中,审稿周期大约在一个月 左右,不要版面费,可以在投稿近一个月 后,打电话咨询,编辑态度还行,算不上 好,也算不上差,整体感受一般,如果想 发 C 没发成功的,可以试下这个期刊,可 以选取湖北的人物或者相关文化进行研究。

湖北社会科学期刊是cssci

《江汉论坛》,是2017-2018CSSCI期刊,排在综合社科期刊第14位。主办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刊号:CN42-1018/C。你可以到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上查

《湖北社会科学》杂志是中共湖北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主管、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月刊,1987年创刊。刊物以理论与实际、工作指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方针;以荟萃科研成果、反映理论动态、服务指导实践为主旨;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融现实性与理论性为一体。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及各类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决策及政策研究部门工作人员。刊物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SSE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精品期刊。《湖北社会科学》现设有“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文明研究”、“社会建设研究”、“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经济论坛”、“人文视野”、“法律园地”、“教育论丛”、“传媒研究”、“荆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扬子潮”(书评)等栏目,还不定期约请专家主持专题,多角度跨学科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Hubei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8477CN: 42-1112/C邮发代号:38-21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社会科学创刊时间:198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必须是

《湖北社会科学》杂志是中共湖北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主管、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月刊,1987年创刊。刊物以理论与实际、工作指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方针;以荟萃科研成果、反映理论动态、服务指导实践为主旨;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融现实性与理论性为一体。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及各类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决策及政策研究部门工作人员。刊物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SSE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精品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