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初中学科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学科研究论文

关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研究论文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开口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初中英语的口语教学。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更加突出了语言实际运用的重要性,它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任务型教学方法重在实际应用,在任务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交流实践中去感知、认识、运用语言,充分实现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相结合,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

二、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具体过程

1.设计任务,引导学习

任务的设计是该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作详细的了解,包括初中生的整体心理特征、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学要求等,这样才能合理、科学地设计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如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4Agoodread.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任务,比如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并解释喜欢它的原因,从中受到什么启迪等。在明确的任务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学习效率也会大增,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也达到了强化学生组织、表达能力的目的。

2.组织练习,巩固知识

在学生学习了知识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将所学的词汇灵活应用于生活实践、日常表达,这样就能达到英语知识的深化与迁移的目的。比如在上完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int5Goodmanners的课程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并表演与礼仪相关的情景剧或围绕相关主题开展采访等。如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礼仪知识和英语词汇,模拟餐厅中礼貌点餐、用餐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练习知识点,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达到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的效果。

3.交流心得

在学生结束任务之后,应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心得交流活动,交流的形式可以为分组讨论、情景采访或者代表演讲等。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体验、心得与他人分享,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多个教学体验学习,还能提高课堂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对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应作详细的记录,根据不同的完成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评价、鼓励或者点拨,便于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整个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灵活巧妙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一、任务教学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虽然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不同程度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教师的任务设计存在缺陷等,任务教学相比其他教学方法往往耗时较长,而且要求的知识点等内容难以全部涵盖其中,造成了课堂效率较低,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一些学生虽然表面上很热衷于参与课堂设计的任务,但仅仅是抱着好玩的心态,“看热闹”而不“看门道”。在任务完成不好时,并没有自觉主动地对照相关内容进行查缺补漏或课后加强练习,而是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从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英语考试体制中,很多地区仍然沿袭以笔试为主的模式,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这与任务教学是不相适应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一些教师对任务教学方法采用不积极,有的甚至又重新回到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上。

二、进一步促进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合理结合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任务教学虽然遇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加强对任务教学的研究,充分认识任务教学的本质和优势,努力把握任务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究规律,进一步促进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合理结合。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任务教学中,只是一个指导员或裁判员的从属角色。要坚决摒弃“一言堂”的做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比如,笔者在进行任务教学时,多让学生走上讲台完成相关任务,自己则作为一名“观众”走下讲台,仅在必要的环节进行适当引导,从而保证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发挥的空间。

2.任务教学要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任务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能只追求“华丽的形式”和”热闹的场面”,而忽略或弱化了教学内容,以致完不成相应的教学目的。

3.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年龄阶段,符合其生理、心理特点。设计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注重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使任务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完成任务的要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完成不好的尽量少用或不用批评,而是注重做好引导和个别谈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营造活泼、开放、向上的教学氛围。此外,任务设计要尽量面向全体而不是部分或个别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不同愿望和需求,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中。

4.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英语应试模式的改革

探索改变当前初中英语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模式,适当增加听力测试、口语测试、情境模拟测试等环节,以便与任务教学密切衔接。

三、结语

任务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切实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符合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在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任务教学的优势,做到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往往会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从而忽视了英语的应用性特点,在教学环节中没用重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单词、语法以及句型的讲解上,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造成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仅仅是以同一种任务规范来要求学生。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学习的信心。而对于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反复的对旧知识进行复习造成他们无法早点学习新的知识,影响学习进度。而传统的通过考试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造成教师忽视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对社会价值的是非判断能力、社会道德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与同学的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检查。这样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过度对于书面成绩的重视影响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运用策略

1.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英语本身的应用性特点,所以初中英语的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上的讲解,也不能依赖于传统教育背景下应试教育方式,而要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拓宽教学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英语应用化的教学,例如教学生学唱英文歌曲,让学生模仿英语电影中的一段对话进行英文口语技巧练习,这不仅能够改善枯燥的课堂的氛围,同时还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作用。另外,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英语阅读比赛、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最大的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安排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任务安排标准。同时在进行安排任务时要与一些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保证任务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初中英语学习效果。

3.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上应当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而不应当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参与程度、思维能力等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任务型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因此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1.正式任务活动情景设置

教师提供多种不同的情景模式让学生练习,可以得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其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完成任务。教师设置好任务之后,将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中或者让各个小组进行自由选择。一旦任务分派完毕,小组成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分工,制订出合理的练习方案,并对其进行修改完善,使其能够实现良好的练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热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竞争中做出好的学习作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事先标注出了正确的路线和设置了对话内容,再结合正确的表达方式,比如:Istherearestaurant?Whereistherestaurant?等,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2.后期任务巩固教学

首先,学生回顾完成任务的细节。根据每个人的现有居住环境的分析,设计出更加理想的居住场所。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本课程语言和文化知识,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上节的介绍旨在介绍自己理想的生活环境,对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标注出来,并将其写在黑板上,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而进行指导纠正,并依次告诫学生只有意识到错误的存在,才能不断取得进步,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练习。但是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某一个错误纠缠不放。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使用到的书本中的重点句式标注出来,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再适当的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条件邀请外国朋友到家里做客,给外国朋友详细介绍家周围的基础设施、特征以及能顺利到家的方式,课堂上教师随机进行适当的抽查、点评。

3.结束语

英语教师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中不懈努力多年,已经取得了非常有益的成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现在的任务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完成了由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出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成为主动者,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它的产生与人类认知规律的发展相适应。任务型的教学方法的作用显著,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显著提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其方法是: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句子或暗示性语言;二要注意对比材料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综合分析材料的基本观点;三要用正确的观点和对正反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乌龟和兔子赛跑,因为兔子骄傲,乌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比赛。蝴蝶知道此事后,也想和乌龟比赛。乌龟考虑了一下,便接受了蝴蝶的挑战,但他提了一个要求:“我只会爬行,你还会飞。我们就比60米吧,20米钻圈,20米河流和20米花丛。”蝴蝶同意了。比赛开始,蝴蝶早就钻过了圈,飞过了河,可当来到花丛时,她看到了那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还见到了美丽的同伴。看看此时乌龟连圈都没钻过,蝴蝶放心了,她在花丛里玩得越来越开心,竟然忘记了比赛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乌龟已经钻过了圈,穿过了花丛,悄悄地到达了终点。对某些人来说,钻圈、过河流很难,可对某些人来说,花丛才是最难逾越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为什么乌龟能够赢得比赛。2.蝴蝶为什么如此流连花丛。3.联系现实人生,钻圈、过河指什么?花丛又是什么?4.蝴蝶为什么能够迅速钻过圈、飞过河,却过不了花丛?指导:据此可以立意: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个大目标、大方向。乌龟之所以能够赢得比赛,就是应为他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大目标。而蝴蝶之所以半途而废,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摆脱一些东西的诱惑,由此迷失了方向。写作时,可以从整体上思索,可以从细微处发掘。值得思考的有很多。一定要写出个人的认识。第二步,看清材料作文要求,抓住原材料的主旨提炼出一个正确的主题(即观点),确立中心(即立论)。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例如我们在考试中遇到的第二个作文(立意时应从“团结”入手)。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例如第一个作文可以分别从“分享”“奉献”的角度入手)。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在这一环节,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向发散:①横向发散:即由材料的基本主题展开引申类比联想,由此及彼,比较求同,看哪些事物或现象是有类似或相关的属性,或者这个道理可以推及到哪些事物或现象上。②纵向发散:即研读材料所表现的社会现象或事实,并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其所反映的普遍而深刻的道理。③逆向发散:即由正而反,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思考,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将会如何。有了以上角度开掘出来的主题后就要选最佳的角度和立意来写。第三步,有的同学将这次考试中的作文写成了议论文(我们讽刺这类文章为“四不像”文章),不过想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我们上期的课本就选了很多议论文,不过你要掌握一些方法------运用材料合理入文,引议联结构思谋篇(根据曹组长讲话整理)。①“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或中心论点。②“议”,承上启下,展开议论(先写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再写本论)。一般来说,应先正面论述中心论点,揭示正面道理,然后举正面事例论证“为什么是这样,有何好处”之后,最好再能从反面事例加以论证“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举反面事例论证。③“联”,联系实际,深化中心(主要是社会或个人的实际,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④“结”,总结照应,解决问题(可以照应材料或开头,起点题作用或总结、升华、发号召等)。这个公式可用,但千万不要搞成新八股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显示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由于材料作文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这类作文命题形式备受命题作文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都少不了材料作文。我们考试中遇到的第一篇作文就是河南省2009年中考作文二选一的第2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是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一材料,有时则是一组材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来写作,甚至,有的要求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画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三、写好材料作文立意也是一个关键,作文审题立意要准。由于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它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的,所以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所传达的信息。要想准确把握题旨必须对材料加以提炼整合,即把材料中那些共通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判定或凭主观意念硬贴上去。一般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寓意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却不那么容易分辨,因为它们的题旨和意图足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意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好多同学将此次考试作文拟题为《分享》《团结就是力量》题目过大、过于平淡,让我阅卷时找不到你文章的中心,找不到出彩的地方,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认真阅读材料,吃透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就会写出偏题、跑题的作文。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以下几种方法。1、注意材料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就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尤其是文章的结尾。 3、注意材料里面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出题者往往在文章里借助抒情、议论性的句子点出文章的中心。。4、注意材料后面的要求或提示语。例如:一篇材料作文在原文后面,它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读了材料我们很受启发,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熟读材料后再看提示,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三层含义“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是写作的三个范围,可据其中的一个方面立意写作文。同时要把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审题是决定作文考试成败的关键。由于中考作文应试时间少,审题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文字表述较为复杂的材料必须集中思想,尽快地把握审入?选择什么立意?重点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如何体现文章构思?等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文的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落笔,确定不同的立意,选定不同的写作方法,寻求不同的构思。其次还要注意文题的其他要求。作文题中常有一句“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的提示,对此理解必须注意两点:一,所谓“不限”,一般是指构思时对文体的选择余地较大,但一旦选定某种文体进入具体写作过程时,则应遵循某种文体的基本格局,不能写成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的文章。最后,要认真阅读,把握材料作文的主旨。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高,有些得分却很低,为什么得分低呢?看看我下面的讲解你就知道了:四、材料作文的写作“四忌”。1、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尽管都有材料,但二者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材料可用可不用;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材料在文中必须出现。不少考生写惯了话题作文,导致忽视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以致于“另起炉灶”。例如有些同学就拟题为《叛逆也需要轨道》简直让人不知所云,怎么会的高分呢?2、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 3、忌观点提炼不准确。材料作文的文章主旨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考生如果在阅读材料时提炼的观点背离了材料的内涵,那么将直接导致该篇作文的失败,即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忌漠视材料中的关键句。作为材料作文,每篇材料都有关键句,只不过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一些考生过分的强调整篇材料主旨而忽视了关键句,导致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第一,要明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无关。而材料作文则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首诗、一则寓言、一个或几个典故、一个故事、几则名言警句、一幅或几幅画,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介绍、社会某种看法的概述、一个特定情境的设计等等,要求基于所供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和规定思路导向进行写作。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在考试时为了抢时间,未及对材料细思慎辨,就匆匆落笔;甚至曲解了所提供的材料,其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难免留下遗憾了。考试中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低,甚至想找我理论。我觉得你大可不必烦恼,看看我在此次考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的得分较低了:一、写作文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未经深思出现了跑题偏题现象。“文章成败由立意”,跑题偏题是考场作文最要命的“硬伤”。审题经常出现的毛病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抛开题目(话题、材料)、另起炉灶而造成跑题,另一种是为了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而造成偏题。审题要把握“三义”。一是要看懂字面义:准确地理解题目(话题、材料)的字面义(尤其是关键词语)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这就更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二是要吃透引申义:引申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题目的引申义,还包括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三是要领会提示义:有些题目附有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人对考生的一种暗示,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铺设的台阶;提示语不论长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视,仔细阅读,认真揣摩,积极地从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审清题意之后,考生还要学会在行文中不断地扣题和点题,做到“一步三回头”、“回眸一笑百媚生”。二、个别同学文体不分材料作文一般要求“三自”——角度自选、文体自选和题目自拟。文体的开放性给考生创设了扬长避短的条件,同学们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不少学生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不伦不类:写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不知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记叙文,人、地、事、时、物交代不明不白;写散文,线索不明晰,形散神也散。掐头去尾就没东西了,这样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只能在三类卷以下。同时不要贸然去写诗歌。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扬我所长。三、立题平淡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常常能起到先声夺人、在考试中,作文没有标题原则上要扣一定的分数。而事实上没有标题的作文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会影响主题的表达,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缺少了最基本的东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距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扣分,考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分数。建议你平常养成先写标题后写正文的习惯,而且标题要写在正中间位置,同时写完文章后要仔细看一遍,这也是避免出现这类“硬伤”的有效方法。四、有些学生的作文,开头排比很长很长,结尾同样很长很长,甚至还有后记。这种“硬伤”表现在背离了“凤头豹尾”的基本要求,开篇缓慢,久久不能点出主旨;结尾拖沓冗长,无病呻吟。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应该简洁,一般说来,每部分不得超过文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才能充分保障“猪肚”的丰富性。建议文章开头开门见山,不蔓不枝,用刘勰的话说是“首唱荣华”,借用俗语就是“一句请出佛祖来”。结尾,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人心智。五、引用的实例或诗句不准确在阅卷时有些学生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建议:一是加强平时的积累,尽可能避免犯常识性错误;二是尽可能避免如“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或是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或是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了……”等大篇幅的引用;三是如果对引用的诗文词句记不清,考生可以转述,即使出错,也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谅解。六、有些同学言辞偏激胡乱批评青春期的你们容易意气用事,思想偏激,说“过头话”,语气武断。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建议你以平和、辩证的心态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显得大气,给人波澜不惊的感觉,老师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千万要避免剑走偏锋,观点偏激。那样会让你的作文显得幼稚可笑。七、卷面脏乱卷面是你给阅卷老师的“见面礼”。有些学生由于平时养成了马虎潦草的坏习惯,作文卷面总是勾画涂改得脏兮兮的,不堪入目: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的胡涂乱抹,面目全非。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书写规范、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一开始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阅卷老师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也不会计较。反之,尽管文章观点鲜明,情节生动,语言流畅,文笔优美,但让人看着费劲,最终所扣的分数绝不止规定的书写分。另外,作文时不要用多色笔,字体不宜过大或过小,标点符号要占格。八、不该字数超常所谓字数超常,就是说字数过少或过多。有的学生写作时一发而不可收,洋洋洒洒上千言,方格内盛不下,边幅上都写满了,给人一种臃肿庞杂的感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好试卷所给的空间即可,写得不可过多或过少。九、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写字了老师就会给分,以至于剩下很少的时间去仓促成文语文考试,有的时候考生因为精神紧张,往往忽视了对时间的合理安排,致使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未能写完,成为“残篇”。建议你平时作文按时完成,模拟考场考作文严格控制在40分钟之内完成即可。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其方法是: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句子或暗示性语言;二要注意对比材料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综合分析材料的基本观点;三要用正确的观点和对正反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乌龟和兔子赛跑,因为兔子骄傲,乌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比赛。蝴蝶知道此事后,也想和乌龟比赛。乌龟考虑了一下,便接受了蝴蝶的挑战,但他提了一个要求:“我只会爬行,你还会飞。我们就比60米吧,20米钻圈,20米河流和20米花丛。”蝴蝶同意了。比赛开始,蝴蝶早就钻过了圈,飞过了河,可当来到花丛时,她看到了那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还见到了美丽的同伴。看看此时乌龟连圈都没钻过,蝴蝶放心了,她在花丛里玩得越来越开心,竟然忘记了比赛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乌龟已经钻过了圈,穿过了花丛,悄悄地到达了终点。对某些人来说,钻圈、过河流很难,可对某些人来说,花丛才是最难逾越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为什么乌龟能够赢得比赛。2.蝴蝶为什么如此流连花丛。3.联系现实人生,钻圈、过河指什么?花丛又是什么?4.蝴蝶为什么能够迅速钻过圈、飞过河,却过不了花丛?指导:据此可以立意: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个大目标、大方向。乌龟之所以能够赢得比赛,就是应为他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大目标。而蝴蝶之所以半途而废,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摆脱一些东西的诱惑,由此迷失了方向。写作时,可以从整体上思索,可以从细微处发掘。值得思考的有很多。一定要写出个人的认识。第二步,看清材料作文要求,抓住原材料的主旨提炼出一个正确的主题(即观点),确立中心(即立论)。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例如我们在考试中遇到的第二个作文(立意时应从“团结”入手)。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例如第一个作文可以分别从“分享”“奉献”的角度入手)。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在这一环节,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向发散:①横向发散:即由材料的基本主题展开引申类比联想,由此及彼,比较求同,看哪些事物或现象是有类似或相关的属性,或者这个道理可以推及到哪些事物或现象上。②纵向发散:即研读材料所表现的社会现象或事实,并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其所反映的普遍而深刻的道理。③逆向发散:即由正而反,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思考,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将会如何。有了以上角度开掘出来的主题后就要选最佳的角度和立意来写。第三步,有的同学将这次考试中的作文写成了议论文(我们讽刺这类文章为“四不像”文章),不过想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我们上期的课本就选了很多议论文,不过你要掌握一些方法------运用材料合理入文,引议联结构思谋篇(根据曹组长讲话整理)。①“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或中心论点。②“议”,承上启下,展开议论(先写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再写本论)。一般来说,应先正面论述中心论点,揭示正面道理,然后举正面事例论证“为什么是这样,有何好处”之后,最好再能从反面事例加以论证“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举反面事例论证。③“联”,联系实际,深化中心(主要是社会或个人的实际,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④“结”,总结照应,解决问题(可以照应材料或开头,起点题作用或总结、升华、发号召等)。这个公式可用,但千万不要搞成新八股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显示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由于材料作文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这类作文命题形式备受命题作文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都少不了材料作文。我们考试中遇到的第一篇作文就是河南省2009年中考作文二选一的第2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是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一材料,有时则是一组材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来写作,甚至,有的要求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画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三、写好材料作文立意也是一个关键,作文审题立意要准。由于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它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的,所以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所传达的信息。要想准确把握题旨必须对材料加以提炼整合,即把材料中那些共通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判定或凭主观意念硬贴上去。一般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寓意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却不那么容易分辨,因为它们的题旨和意图足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意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好多同学将此次考试作文拟题为《分享》《团结就是力量》题目过大、过于平淡,让我阅卷时找不到你文章的中心,找不到出彩的地方,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认真阅读材料,吃透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就会写出偏题、跑题的作文。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以下几种方法。1、注意材料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就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尤其是文章的结尾。 3、注意材料里面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出题者往往在文章里借助抒情、议论性的句子点出文章的中心。。4、注意材料后面的要求或提示语。例如:一篇材料作文在原文后面,它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读了材料我们很受启发,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熟读材料后再看提示,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三层含义“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是写作的三个范围,可据其中的一个方面立意写作文。同时要把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审题是决定作文考试成败的关键。由于中考作文应试时间少,审题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文字表述较为复杂的材料必须集中思想,尽快地把握审入?选择什么立意?重点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如何体现文章构思?等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文的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落笔,确定不同的立意,选定不同的写作方法,寻求不同的构思。其次还要注意文题的其他要求。作文题中常有一句“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的提示,对此理解必须注意两点:一,所谓“不限”,一般是指构思时对文体的选择余地较大,但一旦选定某种文体进入具体写作过程时,则应遵循某种文体的基本格局,不能写成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的文章。最后,要认真阅读,把握材料作文的主旨。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高,有些得分却很低,为什么得分低呢?看看我下面的讲解你就知道了:四、材料作文的写作“四忌”。1、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尽管都有材料,但二者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材料可用可不用;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材料在文中必须出现。不少考生写惯了话题作文,导致忽视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以致于“另起炉灶”。例如有些同学就拟题为《叛逆也需要轨道》简直让人不知所云,怎么会的高分呢?2、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 3、忌观点提炼不准确。材料作文的文章主旨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考生如果在阅读材料时提炼的观点背离了材料的内涵,那么将直接导致该篇作文的失败,即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忌漠视材料中的关键句。作为材料作文,每篇材料都有关键句,只不过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一些考生过分的强调整篇材料主旨而忽视了关键句,导致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第一,要明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无关。而材料作文则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首诗、一则寓言、一个或几个典故、一个故事、几则名言警句、一幅或几幅画,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介绍、社会某种看法的概述、一个特定情境的设计等等,要求基于所供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和规定思路导向进行写作。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在考试时为了抢时间,未及对材料细思慎辨,就匆匆落笔;甚至曲解了所提供的材料,其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难免留下遗憾了。考试中有些同学考试中作文的分很低,甚至想找我理论。我觉得你大可不必烦恼,看看我在此次考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的得分较低了:一、写作文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未经深思出现了跑题偏题现象。“文章成败由立意”,跑题偏题是考场作文最要命的“硬伤”。审题经常出现的毛病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抛开题目(话题、材料)、另起炉灶而造成跑题,另一种是为了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而造成偏题。审题要把握“三义”。一是要看懂字面义:准确地理解题目(话题、材料)的字面义(尤其是关键词语)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这就更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二是要吃透引申义:引申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题目的引申义,还包括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三是要领会提示义:有些题目附有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人对考生的一种暗示,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铺设的台阶;提示语不论长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视,仔细阅读,认真揣摩,积极地从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审清题意之后,考生还要学会在行文中不断地扣题和点题,做到“一步三回头”、“回眸一笑百媚生”。二、个别同学文体不分材料作文一般要求“三自”——角度自选、文体自选和题目自拟。文体的开放性给考生创设了扬长避短的条件,同学们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不少学生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不伦不类:写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不知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记叙文,人、地、事、时、物交代不明不白;写散文,线索不明晰,形散神也散。掐头去尾就没东西了,这样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只能在三类卷以下。同时不要贸然去写诗歌。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扬我所长。三、立题平淡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常常能起到先声夺人、在考试中,作文没有标题原则上要扣一定的分数。而事实上没有标题的作文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会影响主题的表达,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缺少了最基本的东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距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扣分,考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分数。建议你平常养成先写标题后写正文的习惯,而且标题要写在正中间位置,同时写完文章后要仔细看一遍,这也是避免出现这类“硬伤”的有效方法。四、有些学生的作文,开头排比很长很长,结尾同样很长很长,甚至还有后记。这种“硬伤”表现在背离了“凤头豹尾”的基本要求,开篇缓慢,久久不能点出主旨;结尾拖沓冗长,无病呻吟。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应该简洁,一般说来,每部分不得超过文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才能充分保障“猪肚”的丰富性。建议文章开头开门见山,不蔓不枝,用刘勰的话说是“首唱荣华”,借用俗语就是“一句请出佛祖来”。结尾,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人心智。五、引用的实例或诗句不准确在阅卷时有些学生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建议:一是加强平时的积累,尽可能避免犯常识性错误;二是尽可能避免如“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或是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或是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了……”等大篇幅的引用;三是如果对引用的诗文词句记不清,考生可以转述,即使出错,也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谅解。六、有些同学言辞偏激胡乱批评青春期的你们容易意气用事,思想偏激,说“过头话”,语气武断。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建议你以平和、辩证的心态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显得大气,给人波澜不惊的感觉,老师看了也会觉得舒服,千万要避免剑走偏锋,观点偏激。那样会让你的作文显得幼稚可笑。七、卷面脏乱卷面是你给阅卷老师的“见面礼”。有些学生由于平时养成了马虎潦草的坏习惯,作文卷面总是勾画涂改得脏兮兮的,不堪入目: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的胡涂乱抹,面目全非。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书写规范、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一开始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阅卷老师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也不会计较。反之,尽管文章观点鲜明,情节生动,语言流畅,文笔优美,但让人看着费劲,最终所扣的分数绝不止规定的书写分。另外,作文时不要用多色笔,字体不宜过大或过小,标点符号要占格。八、不该字数超常所谓字数超常,就是说字数过少或过多。有的学生写作时一发而不可收,洋洋洒洒上千言,方格内盛不下,边幅上都写满了,给人一种臃肿庞杂的感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好试卷所给的空间即可,写得不可过多或过少。九、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写字了老师就会给分,以至于剩下很少的时间去仓促成文语文考试,有的时候考生因为精神紧张,往往忽视了对时间的合理安排,致使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未能写完,成为“残篇”。建议你平时作文按时完成,模拟考场考作文严格控制在40分钟之内完成

初中科学小论文研究报告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稀土对花卉植物开花期的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也增加了。鲜花色彩艳丽,清香宜人,但都有花期不长久的缺陷。人们为延长鲜花的保鲜期,曾使用过不少试剂,如阿斯匹林等。我们则尝试用稀土来延长植物的开花期。稀土是一类稀有元素。农用稀土主要是镧和铈元素的化合物。它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为了解它对花期和花的大小有否影响,我们做了以下实验。一、实验材料农乐粉状物(一种稀土肥料),金盏菊,烧杯。二、实验过程和记录将农乐配制成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将金盏菊朵插入,另外设一对照组。列表如下:花直径为3—4cm 农乐溶液 情况记录 对照 50mg/100ml 花盛开,1周后凋谢 花6天后谢 100mg/100ml 花刚开,2周后谢,花盛开时比对照组略大 花6天后谢 150mg/100ml 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200mg/100ml 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300mg/l00ml 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 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 三、分析和讨论从上述实验记录可以认为:稀土对鲜花的开放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从50mg/100ml稀土溶液到3OOmg/100ml稀土溶液都有一定的延长开花期的作用,而且使花朵的直径也略有扩大。金盏菊施加稀土后一般能延长开花2--4天。我们认为,这与稀土能促进植物生命活动,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加有机物合成(加稀土溶液的植物叶色较深)有关。稀土也许有促进植物生殖器官吸收有机养料的作用。我们还发现,稀土浓度越高(在300mg/l00ml以下),延长花朵开放的时间也越长。至于浓度到达多高才会有负作用,我们还得在以后作进一步研究。稀土是一种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张、吴二位同学用农用稀土——农乐做延长花卉植物花期的试验,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从文章来看,这两位同学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嘉可勉。当然,和大多数初次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同学一样,他们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报告的表述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不过这没关系,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们已经领先一步了。首先,从报告的内容来看,作者只进行了一种花卉——金盏菊的花期实验,所以,报告的题目似改为“稀土对金盏菊花期的影响”更贴切一些。要知道,植物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在科学研究报告中是不能随意乱用的。把稀土对某一种植物有作用看作是对所有植物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不行的。这叫以偏概全,往往会酿成大错。第二,极稀溶液的浓度应用ppm(百万分之一)表示,如文中的“50mg/lOOml"可表示为500ppm。第三,在报告中应该明确记录用金盏菊做试验的数量和次数(至少10株金盏菊,反复多次)。第四,花的开放有始花期、盛花期和凋谢期,它们的具体日期要记录明确、完整。注意,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必须是明确的,如“6天”“23小时”等,不能出现“1周多”“10多天”之类比较含糊的数据,要不然“稀土越浓,花期越长”有何根据?下列题目供参考:1.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2.××江的污染小议3.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4.也谈敬畏生命5.析生物链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化学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如木料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份并剩下碳和灰)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化剂,但氧化剂并不限于氧气,氧化并不限于同氧的化合。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至今仍是人们的主要能量来源,其目的不是制备生成物,而是获得能量。研究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与方法不仅对节约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至关重要,而且,对减少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等有害气体、烟尘等对空气的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是燃料和空气中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使燃料充分氧化,应保证有足够的空气。同时,为保证固体和液体燃料燃烧充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等)也是有效的措施。

初中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基础,奠定探索科学观念,提升观察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1 浅谈初中科学实验优化 摘 要:对于初中科学这样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校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按照“预期计划”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增强实验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讲述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改进来提高初中实验教学。 关键字:科学实验;优化 一、引语 布鲁纳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动’。”初中科学正是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实验作为一项集观察、分析、创新等为一体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之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优化学生实验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教学优化操作实施 1.巧妙指导预习实验,提高课堂准备性 所谓实验预习就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准备性。通过预习,学生可充分理解和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极大提高实验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实验前我们应指导学生预习,每做一个实验前,我都明确提出以下几点:(1)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2)要达到什么目的;(3)实验分几个步骤;(4)操作过程有哪些具体要求和注意点。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理清实验步骤,因为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预习时可以提示学生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起来作为步骤,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关于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研究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不同的原理,应该使用怎么样的反应装置,收集氧气该用什么方法,这是根据什么性质。还可以将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路就非常清晰,有条不紊,使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 2.合理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 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科学实验的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各方面去观察、思考,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现行的教材中的有些演示实验,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缺点,但是经过我们的合理的改进后,就会大大提高演示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这一课中,有一个这样的活动: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为什么?这个实验的本意是要告诉我们,大气压强把纸给托住了。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纸片是被水给黏住了,教师为了验证水是被大气压托住而不是被水黏住,往往会把里面的水倒掉,再把纸片扣上去做一次,很不巧的是,由于纸片很轻巧,很容易在这次实验中被水黏住了。虽然教师会给予解释,但学生往往不是很信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师生之间通过讨论想到了玻璃钟罩和抽气机。具体的做法是:把杯子的底部穿过一根线,用蜡做好密封,然后装满水,放上纸片,然后倒扣过来,在绳子的另一端系上吸盘,吸盘倒吸在玻璃钟罩的顶部。纸片没有掉下来。然后用抽气机给玻璃钟罩抽气,随着里面气压的降低,纸片就会掉了下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证明纸片是被大气压托住的,而不是被水黏住的。 3.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的进展将大大提高。而实验课上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时刻想到要引导学生的兴趣,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趣味因素,不难设计出巧妙的趣味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这一课中,有一个水的电解实验。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演示实验,由老师用水电解器做给学生看,然后再告诉学生哪个是氧气,哪个是氢气,以及区分它们的方法。实际上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只要稍微加以改进是可以把它做成趣味实验的,而且还能做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来完成。改进的实验用到这些器材:干电池四节、输液软管一条、大头针两枚、开关一个、培养皿一个、水、导线若干,依次连接在一起。闭合开关后,输液管中的水就会开始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输液管另一端放在装有水的培养皿中,就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电解生产了气体。同时,如果把燃着的火柴放在气泡上方的话,还会产生爆鸣声,这就是氢气不纯燃烧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充满了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适当拓展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习’,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科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但是,如果我们能启发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蜡烛燃烧完后,什么都没有了,难道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如果教师仅仅从口头上分析一下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也是不深刻的。我就根据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蜡烛燃烧后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然后从生活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是否观察到蜡烛燃烧有没有什么现象,会不会蕴含着哪些科学原理,最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课外小实验,把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收集起来,并设计实验判断产物,根据产物推断蜡烛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通过这一课外实验,使学生理解了如何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蜡烛燃烧现象,体会到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这一课中,有一个植物的向性实验。由于实验的时间较长,我们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学到这里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做,来研究玉米的生长情况。当然,为了取材的方便,我们是可以把它换成黄豆来做的。让学生从实践中观察根是向地生长、茎是背地生长;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个实验做下扩展,让学生研究下种子萌发的条件,做到一举两得。 三、结语 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动手和动脑去获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实验课的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启动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清时.科学第3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3.朱清时.科学第4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 4.郑康春.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8).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2 浅论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 科学概念教学对于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策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以文献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提出了提高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策略:(1)探测前概念,制造认知冲突;(2)“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3)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由来 科学概念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是发展科学能力的必要前提。科学概念教学是形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目前,科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教学评价体制、落后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喜欢以自身概念体系为标准,运用机械训练的策略,导致学生概念学习水平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层面,对概念缺乏实质的理解,无法实际应用。 2.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探究活动。但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科学概念探究只注重结论而不是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缺乏对科学概念本质内涵的揭示,学生无法真正建构概念。 以上第2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基本探究的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二、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已形成许多日常概念,称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近似科学概念,而有些却是“错误概念”或“相异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相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新概念同化、顺应式“自我建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元认知等因素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科学概念教学要以前概念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转变为根本目的。 三、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概念教学是一场发生在有限时间、空间里的师生互动,有效组织承载概念内涵的活动,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整理获取重要信息,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等都要依赖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下文以文献查阅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提高科学概念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都基于“概念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一观点。 (一)探测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前概念泛指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人而异植根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隐憋性、长期性、稳定性、缺乏概括性、牢固性等特点,师生都不易察觉。概念转变的起点是前概念,教师要借助一些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借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动机,进入意义建构概念的状态。 策略分析: 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匹配的熟悉情景来“唤醒”前概念,再设置挑战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动机; 2.借助概念图、概念层、关健概念、连接、层级、连接词关系来探测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学生学习相关前概念; 3.利用学生不同背景差异这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引导加强协商对话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不同的观点自由碰撞,自行暴露“错误概念”并意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情景存在冲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概念图是探测前概念和评价概念转化的知识管理工具,适用于概念层级联系比较明显的知识章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课前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 布朗和克莱门特提出并验证了“架桥”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的应用问题。“架桥”策略是通过生活事例与目标概念之间做出明确类比建立类比关系。初中学生思维抽象逻辑思给尚未发展完善,具体的形象成分在思维过程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难以直接理解许多抽象科学概念。抽象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架桥”类比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促成概念理解。“架桥”策略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观点,能有效得促成概念的转变。 策略分析: 1.学生对于抽象科学概念缺乏感性认识,教师直接介入教学,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程度难以保证,需要一些熟悉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有用经验,提取与科学概念学习相关的前概念。 2.学生难以由当前情境建构科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进行类比铺垫激活学生形成相似前概念情景,促进情景迁移,理解科学概念。 3.选择的事例与科学概念的内部逻辑关系必须一致,否则会让学生思维陷入混乱。 (三)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实现概念转变的条件。在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组织安排实验探究的顺序,精巧设计成本低、趣味浓、创意新的“差异性实验”,有违学生“常识”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概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根本上动摇并推翻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策略分析: 1.在开展探究之前,教师利用相关事例,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又造成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验结果相违背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定向目标。 2.学生感受到进行了“有意义”的自主探究,同时自主讨论、汇报、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所建立的密度概念合情合理,更为有效; 3.实验创新不是要求追求科学家探究的精度,而主要是指实验组织出现的排序,还有尽量充分地利用生活的实验素材,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 本文对于科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讨局限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促进概念转变需要结合概念教学前的准备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J].学科教育,2004,(6):34. [2]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23(1):25. [3]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J].教学与管理,2005,(2):5-7. [4]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6). [5]唐小俊.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8,(6) :12. [6]袁维新.西方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3):35. 猜你喜欢: 1. 初中科技小论文范文 2. 初一科学论文范文 3. 初一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4. 初中科学教育小论文 5. 初中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初中生科技研究论文

对于初中生来说,写科技论文还是不现实的,如果实在要写,首先要有具体的研究成果,而且要饮用大量的专业文献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才行

初中生科技论文的写作需要满足以下 要求:

(1)创新性:这是首要的一条。没有创新性,就没有必要写科技论文。所谓创新,是指在认识中有新的突破及新的发现,在应用中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提出,研究结果应该是显著的。(2)科学性:实验数据、推理论证,必须严谨、准确;写作过程中要经过周密思考,论点应经得起推敲。(3)再现性:又称重复性。读者根据论文中所描述的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设备,重复作者的实验时,应能得到与作者相同的结果。但是,应明确的是,一些带有专利性的内容,或者是应该保密的内容,不应写入文中。(4)可读性:文字通顺、语法正确、概念准确、表达清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等。(5)规范性:就是要符合期刊投稿的规定。

补充科技论文摘要的构成:

一、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写作科技小论文,要自己选题,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选择的题材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新颖的好题材意味着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成功了一半。明确要求,规范格式。严格地说,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许多科技小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落选的原因,是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数据材料不足。因此,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前,必须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科技小论文的选题要求、实验数据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写作的格式等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此外,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图表和照片等直观说明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真实性,增强说服力。二、科技小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科技小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起因;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的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6、参考文献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7、附件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三、科技小论文的类型野外考察型、实验操作型、规划设计型、环境观察型、参观访问型、调查研讨型、栽培饲养型四、科技小论文的要求有新意、过程科学规范、材料详实可靠、论述规范合理、结构明晰流畅五、注意事项1、 要亲自动手做2、 在论文中能看出你动手操作和思维的过程3、 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要切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4、 打开思维,要有创新意识,不要被已有的知识拘束,要学会猜想,并且通过实验去求证。5、 小论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短小精干,不是说写的字数越多就越好,关键要写清楚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做法。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初中生不需要写科技的管,至少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需要写论文,初中生就是考试读高中,高中考试,读大学。考上的本科,本科毕业之后才需要写论文。

初中科学作业跨学科设计研究论文

先阅读下面一篇科学小论文习作,再细读专家的“评讲”,了解在题目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数据的引用等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稀土对花卉植物开花期的影响上海宝山区海滨二中 张蕾菁 吴军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也增加了。鲜花色彩艳丽,清香宜人,但都有花期不长久的缺陷。人们为延长鲜花的保鲜期,曾使用过不少试剂,如阿斯匹林等。我们则尝试用稀土来延长植物的开花期。稀土是一类稀有元素。农用稀土主要是镧和铈元素的化合物。它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为了解它对花期和花的大小有否影响,我们做了以下实验。一、实验材料农乐粉状物(一种稀土肥料),金盏菊,烧杯。二、实验过程和记录将农乐配制成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将金盏菊朵插入,另外设一对照组。列表如下:花直径为3—4cm农乐溶液情况记录对照50mg/100ml花盛开,1周后凋谢花6天后谢100mg/100ml花刚开,2周后谢,花盛开时比对照组略大花6天后谢150mg/100ml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200mg/100ml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300mg/l00ml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三、分析和讨论从上述实验记录可以认为:稀土对鲜花的开放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从50mg/100ml稀土溶液到3OOmg/100ml稀土溶液都有一定的延长开花期的作用,而且使花朵的直径也略有扩大。金盏菊施加稀土后一般能延长开花2--4天。我们认为,这与稀土能促进植物生命活动,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加有机物合成(加稀土溶液的植物叶色较深)有关。稀土也许有促进植物生殖器官吸收有机养料的作用。我们还发现,稀土浓度越高(在300mg/l00ml以下),延长花朵开放的时间也越长。至于浓度到达多高才会有负作用,我们还得在以后作进一步研究。稀土是一种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张、吴二位同学用农用稀土——农乐做延长花卉植物花期的试验,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从文章来看,这两位同学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嘉可勉。当然,和大多数初次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同学一样,他们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报告的表述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不过这没关系,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们已经领先一步了。首先,从报告的内容来看,作者只进行了一种花卉——金盏菊的花期实验,所以,报告的题目似改为“稀土对金盏菊花期的影响”更贴切一些。要知道,植物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在科学研究报告中是不能随意乱用的。把稀土对某一种植物有作用看作是对所有植物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不行的。这叫以偏概全,往往会酿成大错。第二,极稀溶液的浓度应用ppm(百万分之一)表示,如文中的“50mg/lOOml"可表示为500ppm。第三,在报告中应该明确记录用金盏菊做试验的数量和次数(至少10株金盏菊,反复多次)。第四,花的开放有始花期、盛花期和凋谢期,它们的具体日期要记录明确、完整。注意,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必须是明确的,如“6天”“23小时”等,不能出现“1周多”“10多天”之类比较含糊的数据,要不然“稀土越浓,花期越长”有何根据?(选自《中学科技》1994年第4期)二 整篇作文自选题目,利用最近一段课余时间(半个月或—个月),尝试写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题目的选择很重要,可结合自己特别有兴趣的某门学科的学习、钻研,或者结合学科课外兴趣小组的课题研究活动,或者根据自己平时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选择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适合自己水平、条件的题目。然后参照课文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注意点,去认真搜集并分析材料,提炼出有一定价值的观点,安排好合适的结构,快速起草并细心修改,最后认真誊清。课文后所附例文可供参考;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参读一些报刊上新近发表的科学小论文。下列题目供参考:1.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2.××江的污染小议3.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4.也谈敬畏生命5.析生物链

初中科学小论文物理小论文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汽车上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透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的。轿车上装有太阳膜,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太阳膜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放射足够的光头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反射成的像在过的前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及时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上,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相遇路上的行人相混。现在,人类所有令人惊叹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期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甚或打下坚实的基础

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范文3: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静电的原理人可以在灯光的照耀下,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那小纸屑又能不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在塑料板上跳起舞来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首先,我们准备一些小纸屑和一根塑料棒,把小纸屑放在桌子上,再把塑料棒在身上来回摩擦多次,然后马上用摩擦过的塑料棒去吸小纸屑.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小纸屑穿着美丽的衣裳,开始翩翩起舞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就是静电产生了作用,静电是怎么来的,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A原子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这就是所谓摩擦起电了. 日常生活中,干燥和多风的秋天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 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有些还对人体造成危害. 了解了静电的原理,我们就可以想方设法避免它对人们的伤害,还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制造机器设备来服务人们.

初中科学课堂实验研究论文

初中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基础,奠定探索科学观念,提升观察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1 浅谈初中科学实验优化 摘 要:对于初中科学这样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校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按照“预期计划”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增强实验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讲述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改进来提高初中实验教学。 关键字:科学实验;优化 一、引语 布鲁纳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动’。”初中科学正是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实验作为一项集观察、分析、创新等为一体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之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优化学生实验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教学优化操作实施 1.巧妙指导预习实验,提高课堂准备性 所谓实验预习就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准备性。通过预习,学生可充分理解和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极大提高实验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实验前我们应指导学生预习,每做一个实验前,我都明确提出以下几点:(1)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2)要达到什么目的;(3)实验分几个步骤;(4)操作过程有哪些具体要求和注意点。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理清实验步骤,因为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预习时可以提示学生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起来作为步骤,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关于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研究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不同的原理,应该使用怎么样的反应装置,收集氧气该用什么方法,这是根据什么性质。还可以将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路就非常清晰,有条不紊,使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 2.合理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 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科学实验的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各方面去观察、思考,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现行的教材中的有些演示实验,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缺点,但是经过我们的合理的改进后,就会大大提高演示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这一课中,有一个这样的活动: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为什么?这个实验的本意是要告诉我们,大气压强把纸给托住了。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纸片是被水给黏住了,教师为了验证水是被大气压托住而不是被水黏住,往往会把里面的水倒掉,再把纸片扣上去做一次,很不巧的是,由于纸片很轻巧,很容易在这次实验中被水黏住了。虽然教师会给予解释,但学生往往不是很信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师生之间通过讨论想到了玻璃钟罩和抽气机。具体的做法是:把杯子的底部穿过一根线,用蜡做好密封,然后装满水,放上纸片,然后倒扣过来,在绳子的另一端系上吸盘,吸盘倒吸在玻璃钟罩的顶部。纸片没有掉下来。然后用抽气机给玻璃钟罩抽气,随着里面气压的降低,纸片就会掉了下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证明纸片是被大气压托住的,而不是被水黏住的。 3.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的进展将大大提高。而实验课上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时刻想到要引导学生的兴趣,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趣味因素,不难设计出巧妙的趣味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这一课中,有一个水的电解实验。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演示实验,由老师用水电解器做给学生看,然后再告诉学生哪个是氧气,哪个是氢气,以及区分它们的方法。实际上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只要稍微加以改进是可以把它做成趣味实验的,而且还能做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来完成。改进的实验用到这些器材:干电池四节、输液软管一条、大头针两枚、开关一个、培养皿一个、水、导线若干,依次连接在一起。闭合开关后,输液管中的水就会开始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输液管另一端放在装有水的培养皿中,就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电解生产了气体。同时,如果把燃着的火柴放在气泡上方的话,还会产生爆鸣声,这就是氢气不纯燃烧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充满了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适当拓展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习’,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科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但是,如果我们能启发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蜡烛燃烧完后,什么都没有了,难道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如果教师仅仅从口头上分析一下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也是不深刻的。我就根据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蜡烛燃烧后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然后从生活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是否观察到蜡烛燃烧有没有什么现象,会不会蕴含着哪些科学原理,最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课外小实验,把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收集起来,并设计实验判断产物,根据产物推断蜡烛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通过这一课外实验,使学生理解了如何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蜡烛燃烧现象,体会到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这一课中,有一个植物的向性实验。由于实验的时间较长,我们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学到这里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做,来研究玉米的生长情况。当然,为了取材的方便,我们是可以把它换成黄豆来做的。让学生从实践中观察根是向地生长、茎是背地生长;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个实验做下扩展,让学生研究下种子萌发的条件,做到一举两得。 三、结语 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动手和动脑去获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实验课的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启动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清时.科学第3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3.朱清时.科学第4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 4.郑康春.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8).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2 浅论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 科学概念教学对于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策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以文献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提出了提高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策略:(1)探测前概念,制造认知冲突;(2)“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3)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由来 科学概念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是发展科学能力的必要前提。科学概念教学是形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目前,科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教学评价体制、落后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喜欢以自身概念体系为标准,运用机械训练的策略,导致学生概念学习水平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层面,对概念缺乏实质的理解,无法实际应用。 2.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探究活动。但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科学概念探究只注重结论而不是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缺乏对科学概念本质内涵的揭示,学生无法真正建构概念。 以上第2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基本探究的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二、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已形成许多日常概念,称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近似科学概念,而有些却是“错误概念”或“相异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相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新概念同化、顺应式“自我建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元认知等因素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科学概念教学要以前概念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转变为根本目的。 三、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概念教学是一场发生在有限时间、空间里的师生互动,有效组织承载概念内涵的活动,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整理获取重要信息,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等都要依赖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下文以文献查阅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提高科学概念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都基于“概念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一观点。 (一)探测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前概念泛指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人而异植根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隐憋性、长期性、稳定性、缺乏概括性、牢固性等特点,师生都不易察觉。概念转变的起点是前概念,教师要借助一些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借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动机,进入意义建构概念的状态。 策略分析: 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匹配的熟悉情景来“唤醒”前概念,再设置挑战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动机; 2.借助概念图、概念层、关健概念、连接、层级、连接词关系来探测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学生学习相关前概念; 3.利用学生不同背景差异这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引导加强协商对话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不同的观点自由碰撞,自行暴露“错误概念”并意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情景存在冲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概念图是探测前概念和评价概念转化的知识管理工具,适用于概念层级联系比较明显的知识章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课前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 布朗和克莱门特提出并验证了“架桥”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的应用问题。“架桥”策略是通过生活事例与目标概念之间做出明确类比建立类比关系。初中学生思维抽象逻辑思给尚未发展完善,具体的形象成分在思维过程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难以直接理解许多抽象科学概念。抽象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架桥”类比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促成概念理解。“架桥”策略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观点,能有效得促成概念的转变。 策略分析: 1.学生对于抽象科学概念缺乏感性认识,教师直接介入教学,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程度难以保证,需要一些熟悉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有用经验,提取与科学概念学习相关的前概念。 2.学生难以由当前情境建构科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进行类比铺垫激活学生形成相似前概念情景,促进情景迁移,理解科学概念。 3.选择的事例与科学概念的内部逻辑关系必须一致,否则会让学生思维陷入混乱。 (三)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实现概念转变的条件。在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组织安排实验探究的顺序,精巧设计成本低、趣味浓、创意新的“差异性实验”,有违学生“常识”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概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根本上动摇并推翻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策略分析: 1.在开展探究之前,教师利用相关事例,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又造成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验结果相违背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定向目标。 2.学生感受到进行了“有意义”的自主探究,同时自主讨论、汇报、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所建立的密度概念合情合理,更为有效; 3.实验创新不是要求追求科学家探究的精度,而主要是指实验组织出现的排序,还有尽量充分地利用生活的实验素材,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 本文对于科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讨局限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促进概念转变需要结合概念教学前的准备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J].学科教育,2004,(6):34. [2]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23(1):25. [3]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J].教学与管理,2005,(2):5-7. [4]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6). [5]唐小俊.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8,(6) :12. [6]袁维新.西方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3):35. 猜你喜欢: 1. 初中科技小论文范文 2. 初一科学论文范文 3. 初一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4. 初中科学教育小论文 5. 初中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