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现代中医对膏方理论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现代中医对膏方理论的研究论文

膏方又称煎膏或膏滋,是我国传统中医五大剂型之一,是一种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疾病纠偏等作用的进补食品。专业中医师指出,冬至时节,正是服用膏方进行调理的大好时机,那么就让二十四节气为你介绍,冬至吃膏方要注意什么。膏方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自身情况以及药物性质决定,一般而言,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比如在第一次服用膏方时,不宜量大,可先每天服用半匙(一日一次或分两次均可),以减轻肠胃负担;在服用2至3天适应后,可每天一匙,每日两次。膏方在餐前、空腹服用最利于吸收。因此,中医师建议可以晨起或临睡前服用。在服用时,可开水调服,也可直接把膏方放进口中咀嚼下咽,然后再喝点水。膏方宜储藏在低温、阴凉处,为防止霉变,膏方启用后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室里,用专用汤匙取膏。

膏方进补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发展于清代;流行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体质健壮的青少年不需要膏方,新近患病的人,如患有感冒、咳嗽、咳痰等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患者,如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慢性肝炎转氨酶很高者;自身免疫病球蛋白和抗体很高者;原本身体十分虚弱,虚不受补者;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胃肠功能差者,都不能直接服用膏方,需通过一系列开路方,方可进补。记住一点:中医治病就是辨证施治,虽然方法多样,如口服,外治,针灸等,但万法不离其宗。建议这位朋友经中医辨证后再确定是否用膏方。。。。

中药养生疗法,就是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药养生论文,供大家参考。中药养生论文篇一:《浅谈中药养生》 摘 要:综观古今,中药养生疗法,源远流长,即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 文章 详细的谈到了中药养生的概念以及意义和作用,更重点谈及了中药与食疗、中药与药酒、中药与膏方等。 总结 了养生的重要性。 关键字: 中药与食疗;膏方;药酒;中药与养生 1中药养生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人类的寿限起到积极的作用小而言之,有利于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利于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大而言之,有利于群体健康,社会和谐。并且,它的意义还因人而异:对于健康人群,让他们防范于未然;对于亚健康者,让他们防微杜渐;对于患病之人,让他们祛病康复;对于不治之症者,让他们带病延年。中药养生无疑会对促进我们民族的健康、延缓衰老[1]。 2中药药性的简介 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实际上中药还有平性,也就是说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特性。中药的性质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效应概括而来,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2,3]。中药不同药性的作用:(1)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养阴或补阴等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或机能亢进的疾病。(2)温性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化湿、行气、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症或机能减退的症候。(3)平性中药,药性平和,多为滋补药,用于体质衰弱,用寒凉或温热性质中药所不能适应者[2]。 3养生,从脚做起 泡脚的时候添加药剂能起到辅助作用:盐泡:温水中加入两大匙盐巴,盐有消炎杀菌、通便、泻火的效果。爬山累了,脚肿脚胀加盐泡脚很好。姜泡: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姜有散寒、除湿、活血的作用,治疗感冒效果好。酒泡:温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类,可促进血液循环。柠檬泡:温水中加入两片柠檬,可顺气提神,预防感冒。醋泡:温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可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艾草泡:温水加入适量艾草叶或者艾茸,艾草有痛经活血的效果,治疗痛经,治疗怕冷,经济实惠效果好。 3.1中药与食疗 3.1.1解毒四杰--木耳、绿豆、蜂蜜、猪血 这些是功效显着且最为廉价的解毒食物。木耳因生长在背阴潮湿的环境中,中医认为有补气活血、凉血滋润的作用,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此外,木耳、猪血因具有很强的滑肠作用,经常食用可将肠道内的大部分毒素带出体外。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和消暑止渴的作用。蜂蜜生食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味道甜柔且具润肠、解毒、止痛等功能。印度民间把蜂蜜看成"使人愉快和保持青春的良药" [4]。 3.1.2排毒小卒--日常蔬菜 在我们常食的蔬菜中,也不乏解毒功臣者,如西红柿甘酸微寒,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凉血活血;冬瓜甘淡微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化痰止渴作用明显;丝瓜甘平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作用;黄瓜、竹笋能清热利尿;芹菜可清热利水、凉血清肝热,具有降血压之功效;胡萝卜可与重金属汞结合将其排出体外;大蒜可使体内铅的浓度下降;蘑菇可清洁血液;红薯、芋头、土豆等具有清洁肠道的作用。 3.2中药中的茶 中医认为,茶叶味甘苦,性微寒,能缓解多种毒素。茶叶中含有一种丰富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解毒作用[5]。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其对重金属离子沉淀或还原,可作为生物碱中毒的解毒剂。另外,茶多酚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细胞弹性,防止血栓形成,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 3.3中药与药酒 3.3.1药酒的功能 现在中药调节越来越提上日程人们也越来越把自身保健养生作为主流,不在乎其他。而药酒也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流,少量的饮用坚持每天都在饮用提高身体质量调整身心健康是越来越重要了。而人体是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主要包括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等。 药酒的配伍严格遵从佛家及中医传统理论,兼温、补、和、清、下五个部分,双向调节人体内部功能,使身体达到自然平衡状态,起到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虫草(冬虫夏草)是不可多得的名贵药材,它具有调节免疫系统、肝脏功能、心脏功能、提高细胞能量、直接抗肿瘤作用,抗疲劳等功能[5,6]。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可全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器官的血循环。红景天生长于青藏高寒地带终年积雪的向阳坡上。清热解毒,治咽喉痛,肺痛,理气,治咽喉痛,肺痛;有补肾、养心、安神、调经活血、明目之效用。加快脑梗塞病灶的恢复,对缓解头痛,解除疲劳, 增强 记忆力 等也有显著功效。 3.3.2保健酒 保健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历代医药著作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有药酒治疾健身的记载。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中药浸酒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已发展到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现代化手段,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制成高含量的功能药酒。当人们的保健意识日趋增强,一些药物成为食用保健品时,保健酒这一新名词便开始走红。 酒与药的结合产生了全新的酒品--保健酒[6]。保健酒主要特点是在酿造过程中加入了药材,主要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的作用,其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 3.4中药与膏方 3.4.1膏方意义何在 膏方又名膏剂,俗称"膏滋药",具有滋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用,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它是将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再加入某些辅料,如冰糖或蜂蜜、阿胶或其他胶类等收膏而制成的一种比较稠厚的半流质或半固体的制剂,具有滋补强身,缓衰老,治病纠偏的作用。 只有用好药,配好方,才能熬出好膏方,祛病养生保健康[7]。一般阿胶、人参、鹿茸并称膏方"君药"的三大上品,最为中医保养所推崇,据不完全统计,与阿胶有关的中医药方有3200种之多,其功能性可见一斑。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不但是滋阴补血之上品,而且可以保持膏剂的稠厚度,是收膏必备之药。所以对于熬制膏方,阿胶的正宗性和地道性也很重要。《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 其正宗性可见一斑。山东东阿县的地下水是制作阿胶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也是为什么东阿产的阿胶最独特,最道地之所在。 3.4.2用膏方不同禁忌不同 饮食禁忌:膏方进补时,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呕吐、腹泻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先治疗急性疾病。中药膏方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因其疗效确切、服用方便、针对性强等优势而日益受到市民的青睐。现在在老年人群中,中药膏方已成趋势,在青少年人群中也开始崭露头角,相信,不久的将来,膏方这一传统的中医药 文化 将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4结语 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延年益寿的各种 方法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日益感到有繁重的压力,处于亚健康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于是,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医养生开始起到了作用,而膏方作为一种有效养生的方法,受到老百姓更加地关注与推崇。总而言之,人们在养生的过程中要讲科学,讲理性,要知道"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进补都重要[7]。 参考文献: 〔1〕毛德西主编.老中医话说中药养生.北京市:华夏出版社,2009.12. 〔2〕胡龙才等编著.中药养生.南京市: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01 〔3〕折改梅主编.趣话中药养生经.2008.09 〔4〕中药养生堂编著.中药滋补养生堂.北京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01. 〔5〕张尚国著.自我养生百事通.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05. 〔6〕严英.四季房事 养生之道[J].家庭科技,1999,(第5期) 〔7〕养生之道[J].开心老年,2012,(第6期) 中药养生论文篇二:《中药养生方剂水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测定》 摘要:试验采用罗丹明B作显色剂测定了古代养生方剂中常见的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等4种中药水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这些中药水提取物对·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呈量效关系,其中红枣的清除能力最强。据此评价其水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 关键词:中药养生方剂;水提取物;·OH;抗氧化能力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很重视养生,出现了很多养生中药方剂。这些方剂可以调节人体机体状态,增进健康,延缓衰老。中医认为,人体健康长寿很重要的条件是先天禀赋强盛,后天营养充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都要靠脾胃供给[1]。正因为如此,众多的养生方剂中护脾养胃类的中药使用较多,本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常见的4种护脾养胃中药养生方剂水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据此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操作简便,测定快速。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TU-18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公司);PXS-270型精密离子计(上海精密仪器公司);HH-1型恒温水浴锅(上海比朗仪器公司)。 试剂:H2O2(分析纯);罗丹明B(分析纯);FeSO4·7H2O(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盐酸(分析纯);去离子水。 样品: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均购于中药房。 1.2 试验方法 样品抗氧化能力的测定以H2O2和FeSO2·7H2O体系产生的·OH为检测对象,通过在554 nm处检测捕获剂罗丹明B的吸光度进行评价。由于·OH氧化能力强,可以快速地使罗丹明B标准溶液吸光度降低为A0,通过试验证明其降低的程度与·OH的含量有一定量效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这种降低程度实现对·OH的测定。中药的水提取物可以有效清除体系产生的·OH,加入这些水提取物于罗丹明B体系中,使体系溶液吸光度下降的程度降低,其吸光度为AS,罗丹明B标准溶液吸光度为A,则清除率D按以下公式计算: D=(AS-A0)/(A-A0)×100%[2] 从清除率的计算结果大小即可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1.3 ·OH生成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罗丹明B标准溶液7.00 mL(2×10-4 mol/L)和邻苯二甲酸氢钾-HCl溶液10.0 mL(pH 2.5)2份于两支50 mL容量瓶中,向其中一容量瓶再加入FeSO4标准溶液5.0 mL(5×10-3 mol/L)和H2O2标准溶液5.0 mL(2×10-2 mol/L),另一容量瓶不加,以去离子水定容至50 mL,静置5 min待反应充分后,在554 nm处分别测定这两种溶液的吸光度A0和A,间接测定体系中的·OH。 1.4 样品的测定 1.4.1 样品的提取 取4种中药样品若干,经过烘干粉碎后,分别准确称取1.00 g于4个锥形瓶中,各加去离子水100 mL,用文火煮沸40 min后,趁热过滤,滤液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并将滤渣用热水冲洗3次,与滤液合并,待溶液冷却后以去离子水定容[3]。 1.4.2 样品测定 将提取好的样品溶液进行适当稀释测定即:红枣(0.10 g/L)、当归(0.20 g/L)、黄芩(0.40 g/L)、五味子(0.40 g/L)。在测定·OH生成量体系中分别加入稀释后的样品溶液各0.20、0.50 、1.00、2.00 mL,在554 nm处测定其吸光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检测波长的确定 分别测定罗丹明B溶液和罗丹明B-Fe2+-2H2O2体系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结果发现两个光谱图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出现在554 nm处,而且罗丹明B-Fe2+-2H2O2体系的谱图中的吸光度比罗丹明B溶液体系小,说明由Fe2+和H2O2作用产生的·OH与罗丹明B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吸光度下降,因此在554 nm处即可对·OH进行测定。 2.2 酸度的选择 用配制好的缓冲溶液调节罗丹明B-Fe2+-2H2O2体系的pH分别为2.0、2.5、3.0、4.0、5.0。 测定在不同pH环境下体系的ΔA,结果发现在pH=2.5时ΔA值最大,确定试验在pH 2.5条件下进行效果最佳。 2.3 FeSO4加入量的选择 在其他测定条件不变情况下分别加入1.0、2.0、3.0、4.0、5.0 mL的FeSO4标准溶液(5×10-3 mol/L),随着体积的增加,体系ΔA值也不断增大,但加入FeSO4体积达到5.0 mL时,ΔA的值趋于稳定。故本试验中FeSO4溶液最佳用量为5.0 mL。 2.4 H2O2加入量的选择 在最佳其他条件下,考察了H2O2加入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当H2O2加入量达到5.00 mL后,继续再增大加入体积,体系ΔA值基本不变,因此试验采用H2O2溶液最佳加入量为5.00 mL。 2.5 罗丹明B加入量的选择 在以上最佳条件下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罗丹明B溶液,根据试验确定的检测方法测定空白参比溶液和·OH反应体系的吸光度。结果表明,ΔA值随罗丹明B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罗丹明B用量超过7.00 mL时,空白参比溶液的吸光度太大,超出正常读数范围,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选择罗丹明B最佳用量为7.00 mL。 2.6 试剂加入顺序试验 由于·OH存在时间非常短,试验中各种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对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在该方法中罗丹明B是作为显色剂来测定体系产生的·OH,试验中必须保证 ·OH能与显色剂罗丹明B充分发生反应,所以显色剂罗丹明B的加入应该先于·OH产生之前加入,因此试验最后一步再加入H2O2以产生羟基自由基。 2.7 检测时间确定 在上面所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对体系吸光度进行测定,每隔1 min读一次数值,观察测定结果与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1~5 min内,体系的吸光度迅速下降,在5~10 min范围内,吸光度基本无变化即反应完全,所以选择最佳的反应时间为5 min。 2.8 测定结果 在试验所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古代养生方剂中常见4种中药水提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其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水提取物对·OH清除作用均呈量效关系,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红枣提取物的清除能力表现为最强,当归、黄芩次之,五味子最弱,据此评价了其抗氧化能力。 3 结论 本试验以Fenton反应产生·OH,并与显色剂罗丹明B发生反应,使其吸光度降低。养生方剂中常见4种中药水提取物可以清除体系产生的·OH,使体系吸光度下降程度减弱,减弱程度与样品抗氧化能力有关。试验测定结果表明,4种中药水提取物对·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而且所有样品提取物清除率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红枣抗氧化能力最强。本试验选取了常用古代养生方剂中常见4种中药,得到了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对养生方剂的养生机理的解释有一定的帮助。该试验方法评价样品抗氧化能力,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对寻找和筛选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很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苗海.未病与汉方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 26(4):207-211. [2] 王征帆.11种中草药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1,40(9):1563-1568. [3] 张爱梅,刘妮娜.罗丹明B-Mn2+-H2O2体系同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的抗氧化活性[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43(4):280-282. 中药养生论文篇三:《浅谈中药养生保健及市场前景》 中国的中医药食疗养生理论及实践已有500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已传播海外也是世界人民的福祉,更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就有中药养生保健方法类。中药药食养生保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老年人,包括正常体质的老年人和疾病体质的老年人。在疾病体质的老年人中,可根据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中药养生保健方法,首先要辨明是虚证实证还是虚实夹杂、诚虚实夹杂是指老年人既有虚证性疾病又有实证性疾病,虚证体质的老年人要应用补益类中药,实证体质的老年人要应用清泻类中药,而虚实夹杂体质的老年人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根据老年人的体质情况而灵活地应用中药药食养生保健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些食物对人体能起到保健作用的功效成分(或称功能因子),如黄酮、多糖、皂类,功能性油脂搪食纤维等等。我国在1995年修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首次确立了保健食品在国家的 法律地位。卫生部根据这一法规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对我国保健食品所作的定义是:“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 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食品,它具有的特殊功能,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健康,预防疾病,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康复及特定需要的亚健康人群。 经常服一些补益中药、营养药或保健品,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中医药食疗养生它是随着人们 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温饱问题解决后,对食品功能的一种新的需求。各国纷纷采用“食物保健”来替代“药物保健”,主张“吃出健康”来。所以促进了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并形成了商品和新兴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保健食品产业,在全国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它大部分以药、食用两用的中药为主体原料组成,其品种之多,市场之大,已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的不断增加,除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保健食品的常用原料外,中药、植物药在保健食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现在生产的保健食品中70%以上是以中药原料为基础。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药食同源和食疗、食养的文化传统,在历代的医著和民间的“食谱”、“茶谱”中均有大量使用中药或食物作为养生保健的记载,例如两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载有中药365种,其中上品120种为君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大多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又如宋代《梦梁录茶肆》中记载了许多保健饮品,如缩脾饮,由砂仁、苹果、鸟梅、目草、扁豆、葛根组成,是一种健脾解暑的好饮料。国家卫生部曾颁布三批共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2002年又发布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公布了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91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114个,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药61个。 除了我国,目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广泛使用中药类的物品养生保健外,近年来在欧、关国家也广泛地将中药及植物药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中,其中用得最多的有银杏叶、人参、大蒜、连翘、绿茶、紫锥菊、芦荟、越橘等。随着“人类回归 自然”思潮的普及和21世纪医疗模式的转变,用中药、植物等天然产物开发保健食品将会有快速的发展。 中药养生保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前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食品的消费能力将不断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等健康的影响,使人们对健康投资的意识也目益增强,健康成为人们永不满足的追求;过去医药发展的着眼点是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而现在开始注意亚健康人群,特别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对保健食品的需求目益上升。WT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亚健康人群占75%,保健食品正适合这一广大人群的需要;医疗模式的转变,提倡防御、保健、康复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疾病由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也必将大大地促进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回归自然”的热潮,对以中药、植物药等天然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目益受到青睐;国家也采取 措施 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保健食品的开发。 现在 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中国中年人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保健食品正适合这一广大人群的需要,而现在中国保健食品的人均消费仅为关国的十七分之一,目本的十一分之一。随着我国蓬勃 发展的 经济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为保健食品带来巨大的商机。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保健食品将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它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争相投资研究、开发、生产和贸易保健食品。 我国保健品市场在加快中药 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开发以中药为主体原料的保建食品的开发。充分发挥贵州中药资源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高新技术,持续创新,重点培养名牌产品,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保健食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以促进全省中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中药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阿胶等动物胶质、滋补细料及黄酒、蜂蜜、糖或木糖醇制成的半流体状或固体状物称为膏剂。膏滋药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宜从冬至日起大约50d左右的时问内服用,或服至立春前结束。如果准备一冬服两料膏方,服用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分为冲服、调服和噙化三种。冲服:为较常用的方法,即取适量药膏放在杯中,用白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后服下;调服:病情需要或膏方胶质稠黏难化,可以把膏方加黄酒或水,用碗、杯隔水炖热,调匀后服下;噙化:又称“含化”,即将药膏含在口中溶化,慢慢下咽,以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喉炎的膏方可以用这种方法。服用膏方期间需饮食调和,切忌暴饮暴食。饮酒过度,过食生冷油腻,以免胃肠负担过重,影响膏方的吸收;进补膏方如发生胃脘闷胀,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时,应停服或减少进服数量3-5日,或配合芳香醒脾、健脾和胃药同服;感冒发烧、腹泻腹痛、月经来潮等理应暂停进补膏方数日。膏方应储存于瓷罐中,亦可用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锅作为容器。应存放在阴凉处,如冰箱里,避免靠近厨房炉火边,以防发霉当每天取用膏方时,不要每次换一只汤匙去掏,以免将水分带进罐里,使其发霉变质,应该放一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

中医膏药治疗腰突原理论文研究

贴膏药有效,但一定要选对膏药。

一、腰间盘突出患者贴膏药是可以好的,但是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膏药会好呢,如何选择膏药呢?膏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冷敷贴,一种是纯中药熬制的老膏药,实际上对身体的康复有效果的是纯中药熬制的老膏药,而不是冷敷贴。

1、什么是冷敷贴呢?冷敷贴的主要成分是热熔胶,激素,辣椒素,冰片,中药成分只有一点点,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比如身体有一个部位疼痛难忍,贴冷敷贴效果比较明显,因为贴在身体上有一种热辣辣的感觉,麻痹了神经,以为不疼了,实际上是一种错觉,所以冷敷贴不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那么会有人问了,既然贴上去热乎乎的,为什么称为冷敷贴呢?这主要是和他的成分有关了,他的成分主要是热熔胶,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贴敷在自己的身上,所以称之为冷敷贴。

2、什么是纯中药熬制的老膏药呢?如何分辨?首先老膏药贴在身上没有热辣辣,热乎乎,也没有凉凉的感觉,因为他的主要成分是中药,所以贴在身上没有明显的感觉。其次,纯中药的老膏药,需要加热才能贴敷在身上。最后,老膏药加热不可以用打火机,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加热,因为气体燃料加热会对药性造成不好的影响。

3、从价格上老膏药的价格会比冷敷贴便宜,老膏药多是圆形药芯,棉布依托。

二、腰间盘突出治疗方法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会采取手术治疗,毕竟手术带有一定的风险。

目前研究已经证明,有四层患者手术是失败的,13%的患者手术后会比之前更严重,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轻微的患者针灸可以缓解阵痛,但是不建议按摩,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按摩,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对于已经压迫到神经的患者,可以选择贴敷纯中药熬制的老膏药。患者在选择膏药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甄选。

用贴膏药的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在现代社会中,腰间盘突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疾病,由于长期久坐,腰间盘就会出现问题,一旦患上腰间盘突出,基本上就很难治愈,这种疾病也会跟随人一生。也正因为如此,现代人为了治疗腰间盘,想出了很多种方法,贴膏药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般来说,膏药是分为两种的,第一种是冷敷贴,第二种是纯中药熬制而成的老膏药,对于治疗效果而言,纯中药熬制的老膏药的效果比冷敷贴更好,也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

那么,什么是冷敷贴?事实上,冷敷贴的主要成分是热熔胶、激素、辣椒素、冰片以及极少的中药,冷敷贴的主要作用是阵痛,其对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从本质上来说,冷敷贴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调理一个人的身体。

对于纯中药熬制的老膏药而言,将它贴在身上并没有热辣辣的感觉,也没有凉凉的感觉。由于老膏药的主要成分是中药,而中药的效果是“润物细无声”的,贴在人的身上甚至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一般来说,在贴老膏药的时候,都要进行加热,当然,绝不能用打火机加热,因为这会影响中药的药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和西医对于腰间盘突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西医的理论中,腰间盘突出是因为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导致的腰腿疼痛,所以必须摘除髓核才能治疗。不过,这也不能根治腰间盘突出,大多数病人都会复发,有时候也会有使患者出现瘫痪的风险。对于西医来说,腰间盘提出就是因为髓核导致的,与肌肉、神经、血管、皮肤都没有关系。所以,西医对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只限于椎骨和椎间盘,这也说明西医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中医而言,腰间盘突出就是一种腰腿痛,之所以会出现腰间盘突出,是外伤、寒、湿及房劳过度等造成局部气血瘀阻,进而引起痛感。所以,腰间盘突出完全可以不需要进行手术,而通过外部手段进行治疗,贴膏药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对于腰间盘突出的患者而言,贴膏药可以使得中药的成分直接经由皮肤直达病灶,不需要经过消化道,省去了消化吸收血液循环的麻烦,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同时,也不会对五脏六腑产生影响。因此,贴膏药是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非常有效的手段,其治疗的原理就是除湿拔寒、舒筋活络、活血化瘀。

总而言之,用贴膏药的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是一种不错的手段。

腰椎间盘突出,贴膏药是为了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不能根治。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外因、内因、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等原因而导致的,在治疗上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在了解之后,可以有选择性的正对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有很多镇痛药的镇痛效果很有效,消炎及抗风湿作用也较强。但是消炎镇痛类药物不能较长时间服用,尤其是对于同时患有肝/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禁忌,以免引发新的不适症。 二、磁疗:因为此病是机械性病痛,并非由免疫力低下引起,因此通过体育锻炼不能预防和治疗。相反,不当的运动会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尽量多休息,完全治愈后,再循序渐进做运动,但仍预防做剧烈运动。磁疗即是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 三、中医膏穴治疗:人体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是干线,络是旁支,经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一张大网,穴位是经和络的交汇点。当人体某个部位出现症状,治疗时要按照经络的走向,彻底切断复发根源的目的,膏药外敷刺激穴位,疏通微循环,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促使滑囊内液体吸收,使之重归产生和吸收动态平衡,达到消除滑囊内滑膜炎症而痊愈的目的。 四、中医中药治疗: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进行根治。缺点在于,起效较慢或效果显著但流于秘方不为人所知。 五、外用热敷药疗法:腰突症骨质增生症这个病是慢性病,不要相信速效!骨病不是一朝而就,治疗也应该遵循基本逻辑,在此建议您采取中医保守疗法,外用热敷药中成药,见效快无任何副作用,花费少。 六、局部药物封闭治疗:药物封闭治疗是将局麻药物以注射方式进行神经根封闭、椎管内封闭、骶管内封闭等,现在最常见的是骶管滴注方法,将生理盐水和局麻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等按照不同比例通过骶管滴注入硬膜外,起到消除神经根水肿和炎症作用,对于疼痛剧烈的急性期病人,止痛效果相当好。 七、腰椎间盘突出的外用药:包括药膏、热敷、生草药外敷、药物加红外线导入、药物加离子导入、药物熏蒸等等方法,通过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原理,减少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疼痛。 八、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法正骨及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的方法众多,一般医院的理疗科和康复科等科室均有专门的物理治疗设备。物理治疗包括:按摩推拿、牵引、三维牵引、红外线照射、针灸、火罐、电针、中频电疗、磁疗等。 九、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揉法、按法、弹筋法、推法、按揉法、翻身仰卧捏拿法、点穴法、推理法、摇法等。 十、西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式手法治疗是一种通过操作者的双手,在患者骨关节部位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被动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以骨关节的功能解剖为治疗基础,以骨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原理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手法技术,以达到改善患者骨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现代医学对药品的影响研究论文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课程 教育 对医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形成起关键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药理学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药理学硕士论文 范文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药理学元认知分析

摘要:针对新形势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医学生终身教育的目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临床医学专业186名学生在学习药理学课程时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情况,针对元认知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药理学教学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药理学;元认知;临床医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实验性学科[1],它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思维 方法 。学生学习药理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药理学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药理学的教学重点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内容繁杂、散而抽象、负担重、难于理解,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难度大。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认知概念,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关于自身认知过程、认知结果及相关活动的知识,是认知主体为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目标,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监测、调节和协调的过程”[2]。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3个部分,三者紧密联系,彼此影响,共同制约着人的认知活动。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是踏入医学领域的第一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临床工作中自我完善和提高。因此,了解学生药理学元认知情况并将元认知理论引入药理学本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理论积极监控和调节药理学学习过程,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校教育和学生 毕业 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1调查对象和内容

1.1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校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A班、B班的学生进行药理学元认知调查,发放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对调查信息采用百分比法进行统计处理。

1.2调查内容[3-4]

根据元认知的3个基本部分设计元认知调查问卷(包含24道选择题),以探求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A班、B班学生在药理学学习中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及元认知监控3个方面的基本状况。

2调查结果

2.1元认知知识状况调查结果

关于本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86名学生在元认知知识的认知主体知识(认知主体对自身在认知方面特征的知识)、认知任务和目标知识、认知策略知识3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75.1%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 爱好 、学习习惯和能力;74.9%的学生了解自己的记忆、理解水平与别人相比是强还是弱;84.5%的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说明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获得了一些元认知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元认知培养时具有良好的基础。65.9%的学生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努力程度,71.2%的学生没有 学习计划 或某一时间段有学习计划,8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一般或较差,说明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和技能比较欠缺,尚不能通过元认知来指导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2元认知体验状况调查结果

在本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86名学生元认知体验(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中,55.8%的学生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彼此的 学习方法 ,64.1%的学生不习惯同学之间互相提问的学习方式,31.6%的学生很少在学习过程中觉察自己在思考,说明部分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自己的学习过程、检查自己的学习质量。75.2%的学生认为学习过程中压力大,有惧怕心理;53.4%的学生从来都不能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体验不足以让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使其有意识地控制、调节学习活动。52.9%的学生有听课时提出问题的习惯,47.1%的学生听课时从来都不提问题,说明部分学生习惯于灌输式的授课方法,对教师所讲知识 反思 很少,导致元认知体验缺乏激情。本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86名学生中,48.1%的学生没有学期学习计划;70.3%的学生没有预习习惯;42.6%的学生没有课后复习或对前后章节内容进行比较的习惯;66.5%的学生没有积极、自觉地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说明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监控学习的计划及意识,直接导致元认知知识和策略缺乏、元认知监控行为减弱。在元认知监控方法性方面具体表现为:65.7%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有学习策略;8.6%的学生遇到和学习计划相冲突的事时,先做要做的事;18.8%的学生不做或很少做笔记。在元认知监控执行性方面具体表现为:59.8%的学生对不同章节的学习内容没有或很少有不同的学习策略,63.7%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意识不到或很少意识到自己的策略。在元认知监控反馈性方面具体表现为:22.5%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反思或很少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元认知补救性方面具体表现为:16.4%的学生遇到困难不寻求或很少寻求解决办法。在元认知监控 总结 性方面具体表现为:19.0%的学生不进行或很少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

3对策

3.1丰富教师元认知知识,增强学生元认知观念

当前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灌输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在教学中自觉传授元认知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接受元认知方面的训练,促进学生在脱离教师和教学的外部监控时,能自发地迁移到不同的学习内容上。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上课前没有或很少有学期计划、不进行或很少进行 课前预习 和课后反思,这是导致其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每学期开课初期,通过药理学绪论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药理学课程的特点、内容设置、授课顺序及重点章节,使学生形成一个总体目标;每节课上课时,展示教学大纲,让学生明确掌握的知识、熟悉的知识和了解的知识;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反思学习过程,逐渐让学生在头脑中绘制药理学脉络图,总结章节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要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目标和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注意力。

3.2积累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产生在认知活动的每一个阶段,可以是对“知”的体验,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是元认知中最活跃的成分,能对元认知产生强烈的影响。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中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及失败的滋味,从而激发高度的自觉思维,制订教与学的各种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交叉运用的 教学方法 ,如对药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对重点药物和复杂用药采用案例式或者讨论式教学方法、对难理解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式学习方法及同学之间的讨论式学习方法等。通过教与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心情愉悦、兴趣倍增,增强教和学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教和学的良性循环。

3.3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元认知调控和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在医学教学领域,教学效果主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性,因此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监督与调节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内容设计包含学习重点和难点的预习提纲并发放给学生,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形成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逐项实施和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强化对自身特点以及学习任务的分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学习手段,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相提问和自我提问,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把握学习趋向,使学习按计划有序进行;在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思,如果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要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 学习态度 ,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手段,以提高学习效率。

4结语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证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调查了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A班、B班学生的元认知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对于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元认知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今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药理学元认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元认知层次,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灵活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教师通过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自主学习药理学能力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国泰,任远,王志旺,等.信息分类耦合适宜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25-126.

[2]高晖.论元认知理论框架的构建[J].商业 文化 ,2012(6):372.

[3]林辉,李媛媛,符逢春,等.中医学专科生“元认知”的调查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08-110.

[4]孙君艳,董丽平,仝胜利.不同层次的专科生学习遗传学的元认知意识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2):144-145.

药理学硕士论文范文二:临床医学药理学说课设计

摘要:药理学是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说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药理学》中镇静催眠药安定的说课设计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镇静催眠;说课;临床医学;药理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说课”以其独特的形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活动。它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简而言之,就是授课教师系统描述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切磋、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1]。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学科。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围绕目标,强化技能”的教育理念,笔者以执教的药理学中的镇静催眠药安定为例,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提出可供广大药理学教师参考的教学实例。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选教材为济南出版社出版,万丽英老师主编的《药理学》,该教材适用于临床医学、检验、药学等专业的专科教学,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参考了杨宝峰主编的《药理学》第八版和张庆主编的《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教材。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有睡眠障碍的人数与日俱增。镇静催眠药是有效帮助睡眠和改善睡眠质量的良药,而安定(又称地西泮)的作用可靠,副作用小,被称为医学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安定具有依赖性,属于精神药品,临床上须合理使用,严禁滥用。

(2)教学目标。根据目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指导,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①知识目标。掌握安定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熟悉安定的用药注意事项;了解其作用机制。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对病人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③情感和态度目标。通过本次课,大家要理性对待安定的利与弊。培养学生严谨学习态度和医学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其具备胜任临床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3)重点难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即安定的作用、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难点是安定的作用机制。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专科生,已经系统学习生理、生化、解剖等专业基础课程,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初步掌握了医学相关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但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17-20岁, 逻辑思维 能力相对较弱,对知识兴趣感不强。同时,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遗忘比较严重,给新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掌握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注意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说教法

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是教学的前提,而教法是教学程序中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恰当的教法,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安定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法。并使用多媒体演示法将枯燥知识有趣化,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说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预习本节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采用多种学习的方法:听讲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法等,对于本节中难以记忆的知识,要培养学生采用联想记忆或借助口诀谐音记忆的方法掌握知识。此外,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理论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应用安定。

5.教学过程分析

(1)情境导入。让学生“一见倾心”:通过图片展示,瞬间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引出要介绍的主角—经典药物安定。提到镇静催眠药,同学们脑海里便可浮现出“睡觉”二字,因此可以以睡觉为话题引入,讲解失眠和睡眠时相,从而导入安定。

(2)内容详解。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讲授,使同学们掌握安定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尤其是随着剂量的增大依次出现的作用。通过图片展示和借助视频观看服用安定自杀的实例,从而让学生谨记服用安定勿过量,知道一旦过量用什么特殊的解救药。

(3)歌诀总结。让学生“寓学于乐”:药物的药理作用冗长,采用歌诀教学,让学生朗朗上口,记忆深刻[2]。安定口诀:镇静催眠用安定,生理睡眠成瘾轻,能抗癫痫有镇惊。静注过快呼吸停。

6.结语

这是笔者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总结而来的。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更好的教学策略,去探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3],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迅速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跃伟.高效利尿药的说课设计及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32-1733.

[2]尹艳丽,张兰,王乐.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的说课设计[J].教育教学,2015,29:269-270.

[3]丁燕.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说课设计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4):575-577.

药理学硕士论文相关 文章 :

1. 药学论文

2. 本科药学毕业论文:浅论临床药学实习管理

3. 药学本科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实践论文

4. 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

5. 莪术油微乳制剂的药学研究论文

自己去中国知网找找,需要账号的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始于1971年,现已创造出35个重要治疗药物,全球大约有2500多家公司,主要产品有重组蛋白质药品、重组疫苗和诊断、治疗用的单克隆机体三大类。我国自80年代开始进行现代生物技术药品的研究和开发,到1998年7月底,我国已有近200多个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已有14种现代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投产,已经批准进入临床的有近10种药,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的有10多种。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物技术制药产业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我国生物技术诊断试剂、酶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医药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支撑技术、后处理技术和制剂技术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其中不重视中试放大过程是影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发展 生物药物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得到普遍的认同,生物技术是当今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科学家预测,生命科学到2015年会取得革命性进展。这些进展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很多目前无法医治的疾病的治疗问题,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社会安全和刑侦提供新的手段。有些成果还可以帮助人类加速植物和动物的人工进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等。产生新的有机生命的研究也会取得进展。 1.生物制药现状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 肿瘤 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2 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 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如 Genentech公司研究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E用于治疗哮喘,已进入Ⅱ期临床;Cetor′s公司研制一种TNF-α抗体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达80%。Chiron公司的β-干扰素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病。还有的公司在应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如将胰岛素基因导入患者的皮肤细胞,再将细胞注入人体,使工程细胞产生全程胰岛素供应。 4 冠心病 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 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 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2.生物制药展望 今后10年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目前热门的药物生物技术如下:表1 热门药物生物技术技 术 新颖性 技 术 新颖性 组合化学 成熟领域 前导物综合鉴定技术 新生技术 药学基因组科学 发展领域 核糖酶 新生技术 蛋白质工程 发展领域 抗体酶 新生技术 基因治疗 发展领域 药物设计与人工智能 新生技术 糖类治疗剂 发展领域 功能抗原 新生技术 表2 正在研究开发的生物技术药物类型领 域 开发药物品种 领 域 开发药物品种 单克隆体 78 人生长激素 5 疫苗 62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4 基因治疗 28 凝血因子 3 白介素 11 集落细胞刺激因子 3 干扰素 10 促红细胞生成素 2 生长因子 10 SOD 1 重组可溶性受体 6 其他 56 反义药物 6 总数 284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毒品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 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到下世纪初生物技术药物的种类数目尚不会超过一般药物的总数,但生物技术制药公司总数将超过前10年的6倍。目前主要生物技术公司多分布在美国,如Amgen,Genetics institute,Genzyme,Genentech和Chiron,还有Biogen也发展较快。1987年尚没有一种重组DNA药物进入世界药品销售额排名前列表,但到1996年已有多种生物工程药物榜上有名。经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含3大类,即重组治疗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制药工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各地是不平衡的。某些地区(例如亚洲)会继续以生产专利过期药物为主,有些地区(如美国和欧洲)除了继续生产低利润的药物外会不断开发新的药物。 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西方对中医药的研究论文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延绵不断,医学也是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外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医学并未产生强烈冲击。16世纪后半期,欧洲传教士(利玛窦、邓玉函等)利用医药进行传教活动。澳门主教卡内罗(Belchior Carneiro)于1569年在澳门创办了仁慈会和两所医院。随着欧洲的文化科学知识不断地被介绍到中国,西方的医药理论和诊断方法等也相继传入,但对当时的中国传统医学影响甚微。19世纪,中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腐朽没落,英国用炮舰迫使中国输入鸦片,并在1840年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洋医学的理论和技术被加速介绍到中国。许多传教士和医生在华行医、办学校、译书并创办刊物。传教士在他们的诊所或医院里培养了第一批中国的西医,中国也陆续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医。因此,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医队伍在不断扩大,产生了许多西医药学术团体。西方医学的理论和医疗技术,以及在中国成长起来的西医队伍,对中医学来说无疑是强有力的竞争对象。 西医传入中国后,两种体系完全不同的医学的共存局面就此形成。20世纪上半叶,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当政期间,接二连三发生了由政府当政人物出面主张废止中医的严重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扼杀中医的事件发生在1929年。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云岫等人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该项提案设置了种种限止中医生存和发展的障碍,引起了全国中医药人员的强烈反对。同年3月17日,全国中医代表聚集上海,召开了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组织了赴京请愿团。经过顽强地抗争,终于使废止旧医案未获准施行。中医界从此定3月17日为国医节。中医在近代面临着社会乃至政府机构的一些压制和不公平待遇,同时又面临着西医学在学术上的竞争,不得不为生存和发展而抗争。为此,中医界开始下力气兴办中医教育,在上海、绍兴、北京、广东等地办起了中医学校。近代最早的中医学校为利济医学堂,创办于光绪十一年(1885)。此后,在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爆发(1911~1937)期间,有过80多所中医学校。其中办学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丁甘仁、谢观等创办)、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张山雷等创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东中药界人士创办)、北京国医学院(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施今墨等创办)等。这些中医学校培养了大量高水平中医人才,为1949年以后中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近代中医界又积极编刊中医书籍杂志,组织中医药学术团体,以期使中医学术得到积极发展。在如何发展中医这一问题上,当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思想。中西医汇通派是近代中医发展史上一股强劲的潮流,他们为在中医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代中国传统医学依靠民间力量自发组织起来为生存发展而奋斗的局面,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得到了改观,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肯定。在一系列保护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制定实施以后,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1950年8月为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号召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并由此制定了卫生工作的方针。团结中西医、继承发扬中国医药学遗产、保护人民健康,作为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使中医学的发展得到政策保证。国家领导人的指示更进一步提高了中医的社会地位。1955年12月12日周恩来同志为中医研究院建立题词: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卫生部给中央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毕业的报告上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并强调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卫生部根据上述方针政策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精神,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中医发展的重大措施,如建立中医医院,在综合医院建立中医科,建立中医研究院,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建立高等中医院校,举办离职学习中医班,成立中国药材公司,在卫生部设立中医司及中医学术研究委员会,取消不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种种限制等等。到60年代中医已有了长足发展。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医发展一度受挫。1976年以后,中医药事业又重新得到发展。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及中华中医学会相继建立。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作出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中国传统医学的教育、科研、医疗、古籍整理、对外合作交流有了新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是在国家的倡导和支持下,从中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人民对防病治病的需要,逐步形成的一支力量。这支力量的核心是50年代一批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他们把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与中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是基础理论的实验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成果斐然。这些成果对促进中国传统医学科学的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是发展中医学的首要工作。出版中医古籍原著是研究中医理论的重要条件之一,近40余年共出版中医书籍千余种。20世纪50年代及80年代,影印或整理出版了大批中医古籍。中医经典著作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尤其受到重视。在学术刊物上开展的有关阴阳学说、脏腑经络、三焦命门、甘温除热、益火培土等学术问题的讨论,以及对历史上各学术流派的总结,促进了中医传统学术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的研究十分引人注目。诊断学中的脉诊和舌象研究有相当大的进展。藏象学说的本质研究,主要从单个脏器入手,研究得比较多的是脾和肾。肾本质和肾阳虚的现代研究已获得了进展,为治疗肾阳虚证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可遵循的原则。对气的本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刺麻醉是在古典的针灸止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是中西医结合工作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在深入探求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规律的同时,针刺麻醉的原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对经络实质的探索较多地集中在研究循经感传现象。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之一。在广泛运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中医临床治疗的同时,对辨证的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也有一些现代科学方法的研究,揭示出了一些八纲和卫气营血辨证的物质基础。此外,中医的治则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主要体现在探讨治则的科学基础,寻求可供检验和说明其科学性的客观指标。这方面的进展以活血化瘀和扶正固本两大治则最为引人注目。对治则的科学研究又反过来促进这些治则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西医结合是当今临床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急腹症、骨科病、烧伤、泌尿科疾病、白内障、肛肠疾病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效。在药物研究方面,品种鉴定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中药的炮制、制剂、药理、药化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从中药里已挖掘和筛选了一批新效或高效药(如青蒿素抗疟及某些抗病毒、抗癌药物的出现)。中药复方的研究也有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为了抢救散失在民间的用药经验,由政府组织了群众性的采风运动,收集整理单秘验方。整理发掘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也被作为继承发扬中医的重要工作得到开展。综上所述,中医学在经过5 000年的发展之后,正在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医学之林。对中医发展经验和规律以及理论的探讨,必将对世界医学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基本规律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形式之一, 由于中国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所以, 中医学的形式必然表现出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就自在的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自为的中医学形式的关系所作的研究, 表明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在与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的统一性中展示出的文化上的基本意义。所以 ,中医学在内容上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基本形式。应当说, 想探索中国哲学奥秘的人、并认为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因此具有独立的哲学形式的人, 就应在对《周易》、《道德经》和《内经》的研究上下功夫, 舍此并无其它。笔者以形而中论对中国哲学所作的概括, 就是上述研究方式的结果。既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在形而中的统一, 那么, 中医学本身在形而中的形式中其具体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形式、及其这些基本规律对中医学发展的基本意义之所在, 这将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即哲学基础问题, 是近代以来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 由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产生的西体西用的理性进路, 所以, 对中医学的哲学研究无不是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对中医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西化式的疏解,所以, 从产生的研究结果而言, 由于脱离了自在的中国文化的基础, 因此, 应当认为这些结果根本不是中国哲学或中医哲学的本来面目。对中医学的哲学思维及其基本规律的研究只能是中国文化研究中的自在的哲学反思的结果, 因为任何文化形式的历史和逻辑的过程只能形成于其文化母体的自在性, 而不可能是以任何外来文化所可能进行的解释。西方当代的分析哲学和解释学表明, 因为西方文化的内在结构所限定, 以其自在的语言系统和思维方式对文本所进行的解释困难重重, 并且认为不可能达到本来的意义, 所以 ,其西方文化自在的文字和语言本身所进行的解释都不具备其文本意义, 既然如此, 何以能用西方的哲学和形式对中国的文化和哲学进行解释呢? 真不理解当代中国学界何以能以西体西用的方法论进行中国文化的研究, 并自以为是的认为是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规律”。当以其中国哲学自在的形式与这些“基本规律”进行比较后, 就会发现中西文化是绝然不同的形式, 而且就思维方式的基本性而言, 中西文化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简单的类比和实现思维方式的统一⑴。哲学思维与文化形式的统一性表明, 任何一种独立的文化只能是其自在的哲学思维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 中国文化的形式只能是自在的中国哲学思维的结果。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规律也只能在其文化母体中寻求。那么, 中医У恼苎Ь烤故鞘裁葱问降? 于中国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表明, 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形成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问题。显然, 在这一研究进路中, 将构成对中国哲学及文化的反思。我在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中, 以时空的认识论原理对中国的知识系统进行反思, 发现在中国的知识形式中,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基础, 而中医学是运用中国哲学思维所产生的最成熟的知识形式, 也可以这样认为, 从中医学中可以反映出中国哲学的本质性, 所谓医易相通是也。那么, 中国哲学的本质性与中医学的统一是以怎样的原理表现出来的, 这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规律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 研究中医学的哲学规律首要的是要把《易经》的思维方式进行外化为哲学的形式, 而这也是研究中国哲学的首要的工作。我对《易经》的思维方式进行外化为哲学形式的工作是以“时空统一论”的哲学原理对《易经》之“卦”的研究中作出的, 并以形而中论的哲学原理进行了对中国哲学的概括⑵ ,形而中论的哲学思维方式表明, 时空对应的认识论原理、对应和中的方法论原理、中和统一的时空本体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因此, 对中医学能否反映出这三个基本规律是哲学反思的重要工作。因此, 从中医学的基本原理中抽象出一般的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与中国哲学原理的整合是这一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易经》的统一, 所以历代中医学者对医易相通的哲学问题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 例如,有清一代名医章虚谷说:“诗、书、春秋, 论世间事迹, 褒君子, 贬小人, 以明治乱之所由, 原非论阴阳之理者。《易》象表阴阳进退消长之理, 儒者用喻世事治乱事之道。……故易为大道之源, 医理、儒理俱在其中, 《易·辞》为儒者之言, 可用治世, 不可治病也。……概医明大道之一截, 易明大道之全体,医书岂真与易书比哉 ? 医经与易经, 体同而用异, 拙集屡申其义矣。 即将先天后天打作两橛, 遂有一橛截全体之见, 而不识其体用所在也。圣人韦编读易,不闻读医, 假年学易, 不闻学医, 盖以此也。圣人为治世之大道, 不为治病之小道, 故言某未达不敢当。然道之用有大小, 而其体一也。其所系之重, 犹先于大道, 何故 ? 盖有性命而后有道德功业。保性命者, 医道也。 其理与《易经》同出阴阳太极之源, 故体同而用异也。 ”(《章虚谷: 《医门棒喝·论易理》)显然, 章虚谷对《易经》和医经的哲学关系的认识是深刻的。由于哲学形式的外化是当代哲学的研究任务, 因此, 和所有对医易相通有相当深刻认识的古代学者一样, 这一研究是以《易经》自在的哲学思维的外化形式阐释中医学的哲学思维的。我们已经把中国哲学暨《易经》中的哲学模式以形而中论的原理进行概括和反思, 由于在中医学中主要体现出医学的目的和方法论的统一 ——“保性命者, 医道也”,所以,对应和中是中医学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方法论。以对应和中的规律进行对中医学的反思, 其表明, 在这一方法论的作用下产生的中医学哲学的主要规律是: 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下面对这三大规律进行具体的论述。二、中医学的哲学基本规律就中国哲学的主体性而言, 对应和中者, 人对应天地而和于中者也。因此,于道、器论之, 人是形而中之存在。而人体中之中者, 以藏象论之, 脾胃也 ,以五行论之, 中土也。以三焦论之, 中焦也。而和于中者, 人体健康之象也 ,而离偏于中者, 疾病之所出矣!辨证施治者何以谓之? 辨证者, 由症对应于阴阳、五行、三焦者也; 施治者, 和于中者也; 和者, 由治而达者; 中者, 阴阳、五行、三焦之中者也; 和也者, 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者也。“夫自古通天者, 生之本, 本于阴阳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岁十二节, 皆生五, 其气三, 数犯此者, 则邪气伤人, 此寿命之本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于主体性而言, 阴阳对应和于中者也,阴阳对应者, 时空对应之机也, 人的形而中者也。所以,于人而言,“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一阴一阳者, 天地之道; 一开一和者, 动静之机。”(吴谦: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二·六味地黄丸集注》)“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以上的论述在基本的意义上阐明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所以, 如果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偏阴偏阳之谓疾。”(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从而使之阴阳对应成为哲学本体论的依据, 那么, 我认为“阴阳和中之谓医”。阴阳和中者, 医之大用也。“气血之根皆在下, 培养在中, 发用在上。”(郑寿全: 《医理真传·卷三·问病人干咳周身痒者何故》)。“培养在中”者,“黄中通理”者是也。“人之元气,根基于肾, 萌牙于肝, 培养于脾, 积贮于胸中为大气, 以斡旋全身。”(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卷·治气学郁滞肢体疼痛方·培脾舒肝汤》)“培养在中”“培养于脾”, 中之用也。所以, “凡人中气充足, 则署邪不能相犯 ;署气入侵, 皆气虚招之也。”(陈士铎《辨证录·卷八·内伤门》)。所以 ,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者, 阴阳、五行与三焦辩证而使之和于中者也。和于中者, 后天而言, 和于脾胃者也, 先天而言, 和于肾者也, 和于脾胃者, 血之用也, 和于肾者也, 气之用也。所以, 后天而言, “人以胃气为本。”(李杲《脾胃论·卷中·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对中土的认识,历代医家都有深刻的认识:“脾为土脏,主乎运水, 全身水道, 赖脾为通调。”(吴克潜:《大众医药·第二十四章·卫生门·健康要览》),“胃者, 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经·玉版第六十》), “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沈金鳌《妇科玉尺·卷五·崩漏》),“胃者十二经之源, 水谷之海也, 平则万化安, 病则万化危。”(李杲《脾胃论·卷下·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受司受纳, 脾司运化, 一纳一运, 化生精气,津液上升, 糟粕下降,斯无病矣。”(王纶:《明医杂著·卷一·枳术丸论》)。以哲学思维论中土者, 以章虚谷为要, 他说:“土本先天太极之廓, 为后天万物之母, 故通贯四气而主于中也……夫太极为。五行之廓者, 生物之道也; 土为太极之廓者, 成物之道也。以五行该有形, 则太极为五行之廓矣。以有形该无形, 则土为太极之廓矣。理气有回环,故生成有顺逆耳。……良以阴阳虽判而太极之体即具阴阳之中, 四象虽分而太极之体即具四象之内。所以加土称五行者, 以表土中即太极之体所在也。是故五行相生循环无间者, 以太极浑然之气流行乎中也。浑然之气无形而土居四象之中,&nb sp;通贯四气以显太极之用, 故其成物则土为太极之廓而浑然之气即寓于中矣。”(章虚谷:《医门棒喝·太极五行发挥》)。关于中医学的哲学基本规律, 以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的概括, 使之辨证施治成之所为也, 是为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规律也。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是以《周易》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因此, 医易相通者, 哲学思维的统一性也。三、中医学的发展方向由上可知, 医易相通是在哲学思维中的统一, 因此, 作为中医学的文化形式而言, 其本质性与中国文化的形式及本质性是统一的。所以, 中医学在当代发展方向的问题, 宏观而言, 其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是统一的, 微观而言,是由中医学的自在的规律所决定的, 而且与当代的哲学思维密切相关。在西医学已经于当代越来越显现出其固有的不足和缺欠的同时, 伴随着中国文化热的出现, 中国医学的优异之处同时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对其进行的哲学反思表明, 从问题的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言, 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因为从目前西方文化的模式所暴露出的问题, 不仅仅表现在医学方面, 其更主要的问题是在西方文化的哲学方面。应当认为, 两种医学模式的优劣是在其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形成的, 这些优劣还要在以后的医学和文化的进步中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关心中医学发展的学者显然已注意到中医学的优势, 但是, 除了中医学的医疗实践上的优势以外, 笔者认为, 中医学的优势表现在哲学思维上, 中医学的成就是中国哲学思维所造成的。因此, 正是在中国文化及哲学的统一下所生成的中医学本体论, 使中医学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将成为人类医学继续发展的相当重要的参照系。但是, 由于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文化和哲学以来所造成的思维定势和对中国哲学的判定的失误, 以至于造成对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形成思维方式上的误导, 影响了中医学的正确发展。因此, 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 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的工作, 也是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由于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西方的哲学思维的不同, 以至于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从固有的中国文化形式中重视中国哲学的本质性, 即中国哲学是以怎样的本体和本体论进行哲学思辩的。尽管西方的形式化的哲学思维造就了西方文化, 但是, 由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不是形式化的, 以西方哲学的形式化的概念和范畴释解中国哲学就势必使中国哲学的本质性受到歪曲, 例如, 对“道”范畴的研究, 以西方哲学形式所进行的疏解, 已使我们看到二律悖反的结论。因此,研究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是哲学和中医学发展的重大的理论问题。例如: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观点, 即认为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哲学上的终极结论, 应该反思和追问产生所谓“天人合一”观念的本体及其这一思辨性的本体论哲学问题, 以最终使中国哲学的本体和本体论形式被发现出来。从道教医学大家孙思邈对中医学的学术性质的观点能够得到中医学本体论问题的相关启示。他认为: “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 须精熟。 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 如无目夜游, 动致颠损; 次须熟读此方, 寻思妙理, 留意研究, 始可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 何者? 若不读五经, 不知有仁义之道; 不读三史, 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百家, 则不能默而识之; 不读内经, 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读庄老, 不能任真体运, 则吉凶拘忌, 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 七耀天文, 须探微,若能具而学之, 则医道无所滞碍,而尽善尽美者矣。”(孙思邈:《备急千斤要方》)。由时空对应的本体论和阴阳对应和中的中国哲学可知,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nb sp;“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周易·系辞》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上述的这些论述都说明了中医学本身即是关于“道”的学问, 只有把握了“道”的哲学思辩, 才能具体把握中医学, 但由于自在的思维方式所决定, 中国哲学在历史上并没有象西方哲学那样从西方文化中形成形式化的哲学, 因此,“道”就不可能在形式化的思维中把握, 而只能在存在的整体性上把握, 因此, 一个有贡献的中医学者, 必须象孙思邈所论述的那样, 非达到群书博览, 涉猎百科而得“道”莫属。因此, 举凡历史上的名医, 无一不是对“道”有深刻的体认的得“道”者, 从而使其“医道无所滞碍, 而尽善尽美者矣。”而在完成对中国的文化外化为哲学之后,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规律也将以自为的思维方式指导中医学的研究, 中国哲学的自为的形式将对中医学的发展带来根本的正本清源和本质性的进步。⑶由于西方文化从近代开始的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滥觞, 在当代完成对中国哲学“道”本体论的发掘, 以建构中国哲学的独立形式, 尽管无论对中医学或中国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 就目前的中国哲学的研究的状况而言, 却显的任重而道远。因此, 就中医学界而言, 应当重点研究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问题, 使人的存在本质与存在本体统一, 这将是中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 中医学应在“道”本体论的思辩形式中, 完成对人的生命的本质性的认识,在确立可操作的形式中, 使人类的生存达到其应达到的境地。以本文所论证的中医哲学的基本规律表明, 中医学的哲学是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统一的, 而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是自在的和独立的系统, 是以人的形而中存在的本体论下所作出的概括, 因此, 人的存在方式应与其形而中的本质性统一。所以, 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是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的文化形式, 历史和逻辑均表明, 中医学的发展与其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一样有其自在的理路和规律。由此可知, 中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将取决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应当认为 ,中医学的发展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的。发现和顺应中国哲学的规律 ,以人的存在的形而中的本质性与时空层次的对应统一, 使中医学的形式在与人的存在的必然性上统一, 这将是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及中医学在今后的发展进路并将以此实现社会和人类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自在的存在形式。注 释⑴ 关于中西哲学的统一性问题, 是建立人类哲学的必然性工作, 但这只能是在发现了人类共同的哲学基础之后才能完成的工作, 任何外在的以形式化的努力并以此形式上的归类的方法, 不但违背了形式逻辑的乖诘囊孕问交�呐�∑⒁源诵问缴系墓槔嗟姆椒? 不但违背了形式逻辑的购捅咎迓劢�姓苎�急绲摹>」芪鞣降男问交�恼苎�嘉�炀土宋鞣轿幕? 但是, 由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不是形式化的, 以西方哲学的形式化的概念和范畴释解中国哲学就势必使中国哲学的本质性受到歪曲, 例如, 对“道”范畴的研究, 以西方哲学形式所进行的疏解, 已使我们看到二律悖反的结论。因此,研究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是哲学和中医学发展的重大的理论问题。例如: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观点, 即认为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哲学上的终极结论, 应该反思和追问产生所谓“天人合一”观念的本体及其这一思辨性的本体论哲学问题, 以最终使中国哲学的本体和本体论形式被发现出来。从道教医学大家孙思邈对中医学的学术性质的观点能够得到中医学本体论问题的相关启示。他认为: “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 须精熟。 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 如无目夜游, 动致颠损; 次须熟读此方, 寻思妙理, 留意研究, 始可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 何者? 若不读五经, 不知有仁义之道; 不读三史, 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百家, 则不能默而识之; 不读内经, 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读庄老, 不能任真体运, 则吉凶拘忌, 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 七耀天文, 须探微,若能具而学之, 则医道无所滞碍,而尽善尽美者矣。”(孙思邈:《备急千斤要方》)。由时空对应的本体论和阴阳对应和中的中国哲学可知,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nb sp;“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周易·系辞》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上述的这些论述都说明了中医学本身即是关于“道”的学问, 只有把握了“道”的哲学思辩, 才能具体把握中医学, 但由于自在的思维方式所决定, 中国哲学在历史上并没有象西方哲学那样从西方文化中形成形式化的哲学, 因此,“道”就不可能在形式化的思维中把握, 而只能在存在的整体性上把握, 因此, 一个有贡献的中医学者, 必须象孙思邈所论述的那样, 非达到群书博览, 涉猎百科而得“道”莫属。因此, 举凡历史上的名医, 无一不是对“道”有深刻的体认的得“道”者, 从而使其“医道无所滞碍, 而尽善尽美者矣。”而在完成对中国的文化外化为哲学之后,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规律也将以自为的思维方式指导中医学的研究, 中国哲学的自为的形式将对中医学的发展带来根本的正本清源和本质性的进步。⑶由于西方文化从近代开始的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滥觞, 在当代完成对中国哲学“道”本体论的发掘, 以建构中国哲学的独立形式, 尽管无论对中医学或中国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 就目前的中国哲学的研究的状况而言, 却显的任重而道远。因此, 就中医学界而言, 应当重点研究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问题, 使人的存在本质与存在本体统一, 这将是中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 中医学应在“道”本体论的思辩形式中, 完成对人的生命的本质性的认识,在确立可操作的形式中, 使人类的生存达到其应达到的境地。以本文所论证的中医哲学的基本规律表明, 中医学的哲学是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统一的, 而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是自在的和独立的系统, 是以人的形而中存在的本体论下所作出的概括, 因此, 人的存在方式应与其形而中的本质性统一。所以, 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是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的文化形式, 历史和逻辑均表明, 中医学的发展与其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一样有其自在的理路和规律。由此可知, 中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将取决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应当认为 ,中医学的发展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的。发现和顺应中国哲学的规律 ,以人的存在的形而中的本质性与时空层次的对应统一, 使中医学的形式在与人的存在的必然性上统一, 这将是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及中医学在今后的发展进路并将以此实现社会和人类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自在的存在形式。注 释⑴ 关于中西哲学的统一性问题, 是建立人类哲学的必然性工作, 但这只能是在发现了人类共同的哲学基础之后才能完成的工作, 任何外在的以形式化的努力并以此形式上的归类的方法, 不但沉诵问铰呒�墓媛桑ㄐ问郊安��问降穆呒�肼呒�安��呒�男问绞峭骋坏模? 而且不可能从形式到逻辑进行不同文化形式的整合, 正如英语和汉语不可能实现在形式到逻辑的统一一样。人类文化的统一首先要求哲学的统一。笔者的研究表明, 人类的文化形式和哲学思维只有在完成时空的形式和方式的还原以后, 才有可能完成, 这是笔者的“时空统一论”哲学体系所力图完成的工作。⑵ 形而中论是以对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而对人类的哲学所作出的哲学概括,这使之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的本质性在主体的形而中性——即形而中者之谓人的明题使主体的存在方式在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的统一中得到证明。这也为中医学的哲学思维找到了根据。 有关形而中论的论述, 请参考拙作:“卦的形式及其本体论内涵”载段长三主编: 《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第599页。 另可参考拙作: “易医相通和生命哲学论略”一文, 载于《亚州医药》杂志, 1996年10月增刊第19页。及拙作“哲学问题在当代和周易哲学观诠释——形而上学与形而中论”载《周易研究》杂志1998年第2期第15页。⑶ 关于中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和进步, 是以中医学自在的本质性所决定的, 有其与中国文化统一的规律。关于中医学自身的发展问题, 我在“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发展”(载陈佑邦主编:《中国道家医学文化研究》黄山书社出版,1997年10月第1版第1页)一文中提出了基本性的探讨, 请参考。

现代医学对女贞子的毒性研究论文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女贞子泡水喝的禁忌

女贞子,是一味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的中药,可治肝肾不足、头晕耳呜、头发早白及两目昏糊等病症,女贞子的药用价值是很高的,对于女贞子你了解多少呢?对于女贞子泡水你知道有哪些禁忌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及女贞子泡水喝的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

女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能。女贞子的特点在于药性较平和,作用缓慢,久服始能见效。现代临床上还用于视神经炎、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压、儿童中毒听力减退、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脱发等。

女贞子药用价值高,根据《本草经疏》记载:“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

滋肾益肝

用于肝肾不足,症见骨蒸劳热,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治疗骨蒸劳热,可与生地、地骨皮、青蒿、枸杞子等同用;治疗头晕耳鸣耳聋,可与菊花、天麻、枸杞子、制首乌等同用;治疗腰膝酸软,可与熟地、菟丝子、炒杜仲、川断等同用。

乌发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而须发早白或视物昏暗。乌发可与旱莲草、玄参、黑芝麻等同用;明目可与生地、枸杞子、菊花、沙苑子等同用。

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而须发早白或视物昏暗

其他功效作用

抗衰老:女贞子能显著抑制高龄鼠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形成。明显降低高龄鼠肝中MDA的含量。能明显提高肝中SOD的活性。

抗疲劳:女贞子所含的柳得洛苷有抗疲劳作用。食用女贞子会让冠状动脉阻塞程度明显减轻,冠脉血流量增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降低。

降糖:女贞子能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对抗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对小鼠糖尿病有防治作用。

降酶:女贞子齐墩果酸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女贞子泡水喝的禁忌

第一:肾不足的患者谨慎服用

老中医告诉我们,女贞子泡水喝虽然好处众多,但是如果没有注意或者是科学的服用,也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属于肾阳不足或者是脾胃虚寒的患者,我并不建议服用。

女贞子泡水喝虽然好处众多,但是如果没有注意或者是科学的服用,也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中医名著中有记载,如果女贞子和保健脾胃的药物一起服用,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现肚子痛还有拉肚子的情况。一般女贞子泡水喝都是不适合胃虚寒泄以及阳虚的患者一起服用。

第二:女贞子含有少量毒性

女贞子的毒性是比较少的,但是并不代表没有。科学家进行了临床实验,发现服用女贞子之后容易出现轻微的腹痛以及拉肚子、口干舌燥的情况,如果停止服用女贞子能够很快的恢复健康。

第三:脾胃虚寒的患者适量服用

另外,女贞子还有一定的通便作用,这是因为女贞子中含有少量的脂肪油以及甘露醇,这些都能够很好的滋润肠道。所以说,如果说是大便正常或者是有一些便秘的患者来说,服用女贞子并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如果是一些原本大便就是比较稀薄或者是次数比较多的人群来说,日常服用女贞子一定要注意用量,如果大量的服用很容易导致滑肠的情况出现。

第四:女性服用女贞子要特别注意

专家建议,怀孕期间用药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建议下服用。另外,女性在怀孕期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服用女贞子,如果想要服用女贞子,那么最好能够咨询专业的医生,这样能够更好的避免对自己身体还有胎儿造成影响。如果使用女贞子来治疗疾病,但是在服用两周之后都没有见到显著的效果,那么最好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五:其他

1、服用女贞子想要获得最好的效果,那么服用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的饭前服用,这样效果更佳;

服用女贞子想要获得最好的效果,那么服用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的饭前服用,这样效果更佳

2、在服用女贞子治病期间,那么饮食方面需要特别的注意,少吃或者是不吃辛辣、生冷以及油腻的食物,避免影响药效;

3、如果身体正处于感冒发热的症状中,建议不要服用女贞子,否则会影响身体恢复;

4、儿童还有孕妇将女贞子泡水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好能够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5、患有肾脏疾病、肝脏疾病、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果想要服用女贞子,那么也最好能够咨询专业的医生;

6、如果将女贞子泡水喝服用了两周之后身体的症状都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那么应该停止服用,然后到医院就诊。

女贞子的`服用方法

女贞子的服用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进行泡茶服用,不仅能够起到明目以及补肝的效果,同时冲泡的方法也是非常的姜丹。不过如果将女贞子泡茶服用,一定要能够坚持,这样才能够起到降低血压等效果,身体才会越来越好。具体的女贞子泡茶方法如下:

第一:二绿女贞茶

材料:绿茶、女贞子、橘络、绿萼梅

做法:将女贞子彻底的捣碎,然后和其他药物一起放入杯子中,加入开水冲泡,盖上盖子,三分钟左右服用。

功效:这道茶饮每天服用一剂就可以了,任何时间段都是可以服用的。具有很好的养阴利咽以及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上火、肾虚、肝虚等所导致对于咽喉不适情况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第二:女贞子蜂蜜饮

女贞子蜂蜜饮

材料:女贞子、蜂蜜

做法:将女贞子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煎煮大约半个小时;然后去除药渣,留下药液;在女贞子药液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就可以了。

功效:这道茶饮服用之后对于咽喉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如果咽喉出现了异物感可以适量的多服用一些。

第三:二子菊花饮

材料:枸杞子、女贞子、菊花

清水:将所有的药材洗干净之后用水煎煮服用。

功效:枸杞子还有女贞子都具有很好的明目以及滋补肝肾的效果,而菊花则是养肝的效果非常的不错。这道茶饮适合在双眼干涩、看东西眼花等这额视力退减的情况下服用,能够很好的保护眼睛。

一、典籍摘要

《本草纲目 》:“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

《本草蒙筌》 :“黑发乌须,强筋强力。”

《本草备要》 :“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补风虚,除百病。”《本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

《玉楸药解》 黄元御:"味苦,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强筋健骨,秘精壮阳,补益精血,长养精神。女贞子隆冬苍翠,非其温暖之性,不能如是。"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味苦、甘,平,无毒。主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饮片新参》 王一仁:“女贞子色黑黄,似豆而皱褶。香凉,微苦。养心肾阴,治劳咳,生津液,乌须发。”

《本草新编》 :“女贞子,味苦、甘,气平,无毒,入肾经。黑须乌发,壮筋强力,安五脏,补中气,除百病养精神。多服,补血祛风,健身不老。近人多用之,然其力甚微,可入丸以补虚,不便入汤以滋益。与熟地、枸杞、南烛、麦冬、首乌、旱莲草、乌芝麻、山药、桑椹、茄花、杜仲、白术同用,真变白之神丹也。然又为丸则验,不可责其近效也。”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甘苦,性平无毒,入心肝二经。主安五脏,养精神,补阴分,益中气,黑须发,强筋力,去风湿,除百病,久服可延年。冬采,取布袋洗净衣皮,酒浸一宿,晒干用。

女贞实苦走心,甘走脾,性用平和,经冬不凋,诚补阴之上剂也。仙家亦需服食,今罕有能用之者,亦未究其药尔。

《本草经解》 叶天士:气平,味苦,无毒。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女贞子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中者阴之守也;五脏者藏阴者也,女贞气平益肺,肺为津液之化源,所以补中而脏安也。心者神之居,肺者水之母;入心肺而益阴,阴足气充,气充神旺精生,所以主养精神也。气失其平则为病,女贞气平,肺主气,气得其平,百病皆除矣。人身有形之皮肉筋骨,皆属阴者也;女贞平苦益阴,则肌肉自丰、筋骨自健也。

心者生之本,其华在面,肺者气之源,气足则身轻,血华故不老也。

二、现代研究

成分: 主含齐墩果酸、熊果酸、女贞苷、特女贞苷、槲皮素等,尚含磷脂、挥发油、多糖等《中国药典》规定:含特女贞苷不得少于0.70%。

作用: 本品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消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保肝、抗衰老、强心、利尿、降血糖、缓泻、抗菌、抗肿瘤等作用。药理:齐墩果酸有强心、利尿作用;甘露醇有缓下作用;水浸剂能抑制动物某些移植性肿瘤的生长。

临床报道: 用女贞子,龙葵子,水煎服,对提高血中白细胞数有一定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