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西传对西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如下:
一,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和印刷;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
二,文化方面,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特别是日本,派来大量留学生、流血僧,一大批日本学者回国后在日本发动了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中国文化圈也在这时形成。启蒙运动中,法国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
三,交通方面,路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四大发明除火药是元朝军队带去的其它都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四,经济方面,虽然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但是不能说中国古代对世界经济是没有积极影响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五,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时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维亚非国家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 培根曾说:“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效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马克思更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四大发明在欧洲文明产生以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在武器制造方面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同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证,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成为新教传播的工具,对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对欧洲的影响:①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的武器制造方面逐渐居于时间领先地位,使阶层日益衰落,同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知道业的迅速发展。②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证,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③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成为新教传播的工具,对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二十年前,奥特曼火了,才有了今天中国的铠甲勇士。。。。。二十年前,美少女战士火了,才有了中国的巴拉拉小魔仙。。。。。。。您在看看今天的动画。。除了神话类的和动物类的,那个不是日本数年前的创意,广电还禁,禁得了吗。。。。。。
原因一:
韩剧擅长拍摄爱情故事,通过帅气的男主角,漂亮的女主角来吸引中国广大的女性。像是之前《来自星星的你》、《匹诺曹》等,通过一系列浪漫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女孩子的一些美好幻想,使许多中国的女性化身为其忠实的粉丝。
泰剧擅长煽情,通过细节,很温暖的小事件,对剧情展开描述,使人产生共鸣的情感。
而对于日剧,我自己看过一些悬疑性质的,但我没有坚持看完,一方面是因为日语有一些听起来会感觉到特别的别扭,尤其是女生有时候用那种比较嗲的语气撒娇的时候,让我感觉非常肉麻,另一方面,有时看着看着会分心,不太能被带入了故事情节之中。
原因二:
推广日剧的人很少,像我自己接触韩剧是因为同学之间的推荐,她们讨论着某某韩剧非常好看,推荐我也去看看,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接触韩剧。对于泰剧也是一样,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一部觉得还可以之后,自己又试着看其他的。但是身边很少有人会说,我在看某某日剧,感觉很好看,你也去看一下。
原因三:
韩剧、泰剧的剧情设定会更符合中国人的期望,我们是一个喜爱大团圆结局的国家,美好的结局是我们乐于看见的,而日剧的设定有时会有一个大反转,悲剧结尾的情况时常发生。
原因四:
我们的认知,一说起韩剧我们会想到"浪漫",说道泰剧我们会想到"温馨",但是让我形容日剧,我脑中一片空白,因为接触到的真的很少。
我是日语系的,今年刚毕业,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中国の影响を受けた日本のことわざ」希望能给你点启发吧。我当初想论文题目的时候也很こまった……
我准备写的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其实也还没决定,这些天痛苦极了,而且论文范文不好找啊,想必很多人都很困扰吧。以下是题目可供参考。1 ×××企业から见た日系企业文化透过×××企业看日本企业文化2 ×××日系企业について关于×××日资企业3 ある文学作品についての感想 关于某一文学作品的感想4 日系企业の求人制度について日资企业的招聘制度5 日系企业に现れる中日文化差异について日资企业中表现出来的中日文化差异6 私の好きな日本ドラマについて我所喜欢的日本电视剧7 ×××日系企业の特徴について关于×××日资企业的特点8 日本のサラリーマンのストレス 日本上班一族的压力9 日本人の美意识日本人的美意识10 中日文法比较中日语法比较11 中国文化の日本文化への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2 日本人と桜 日本人和樱花13 日本语能力证明书は仕事への役割 日语能力证书在工作中的作用14 「は」と「が」について关于「は」和「が」15 日本人の仕事振りについて关于日本人的工作态度16 现代日本人の生活方式について关于现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17 日本の酒文化日本的酒文化18 敬语について关于敬语19 日本语外来语について关于日语的外来语20 日本人のチームワーク日本人的团队精神21 日本人のサービス意识日本人的服务意识22 日本のアニメについて关于日本的动画片23 「すみません」から见る日本人と日本社会从“对不起”看日本人与日本社会(或者别的寒暄语)24 中日饮食文化の差异について关于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25 中日企业管理の比较中日企业管理的比较26 日系企业の企业文化日资企业的企业文化27 高齢少子化社会の応対应对老龄少子化社会28 日本人の节约、けちなところ 日本人的节约与吝啬29 日本の环境问题日本的环境问题30 日本の汚染问题关于日本的污染问题31 日本人の姓について关于日本人的姓32 中国の汉字と日本の汉字の比较 中国汉字与日本汉字的比较33 日本の企业文化と民族精神日本的企业文化和民族精神34 日本语の勉强について谈日语学习35 田舎の环境保护についての考え有关农村环境保护36 日本语を勉强して、自分が変わったこと 学习日语对自己的启发37 日本企业の社员评価制度 日本企业的员工评价制度 38 ×××にいる日本人から日本を见て~~ 从在×××的日本人来看日本
文献学综论 〔摘要〕文献学是我国一门传统学科,曾受到国内外人们重视。本文略论文献学的产生发展、基本理论及学科体 结构等问题。 〔关键词〕文献;文献学; 在20世纪初,文献学曾盛行一时,并一直延续至今。但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信息理论的发展,似乎已淹没或 替代了“文献”和“文献学”。但是,目前在我国各类型图书 馆的工作中,主要从事的仍是文献信息类型,而且,我国高 等教育专业目录,仍保留了文献学这门学科。可见,它并没 有在“信息”、“网络”浪潮中消失,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 传承性。然而,研究现代文献学的专著和论文,却寥若星辰。 本文仅作一试述,以引发“知音”者共鸣。 1 文献学的产生与发展 文献工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的孔子,而后汉代刘向、刘歆整理宫廷典籍,就是文献工作。 但文献学这个名词和学科的产生,却是上世纪初的事。正如 张舜徽先生所说:“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 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之为校仇学家。所以校 仇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见《中国文献学》)这就把我 国传统文献学的涵义、内容、范围和任务作了一个比较简明 的概述。张先生所编的《中国文献学》,主要指文献学是研究 我国古文献的分类,目录,版本,校勘,辩伪,注释,编纂 与印刷源流的一门学科。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我国已有郑鹤声,郑鹤春编著了《中国文献学概要》,其内容 与《中国文献学》基本相同。近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吴 枫先生《中国古典文献学》,王欣夫先生《文献学讲义》、洪 湛侯先生《中国文献学新探》、张玉勤先生《实用文献学》、 杜泽逊先生《文献学概论》等,但从内容上说,都没有脱离 古文献学的范围。如王欣夫所说:“广度的文献学是无法在课 堂上讲授的,然而,既称为文献学,就必须名副其实,至少 要掌握怎样来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他的目 录、版本、校仇三个部分作为文献学的主要内容。“编目录是 为了介绍文化遗产,讲版本是为了选择可靠的材料,佼仇是 整理材料的方法。”应该说,这是我国古文献学的基本内容。 因此,我国这几部有关文献学的专著,有的书名称为 “古典文献学”,无可非议,而称“文献学”的,实际也只是 古典文献学,没有涉及近现代文献以及国外文献的基本情况 和研究问题。 现代文献学是古代文献学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 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新学科与新型文献载体的出现,那 些不适应时代发展内容的文献已逐步减少。因此,文献的类 型扩大了,文献整理的技术进步了,文献研究的方法更新了。 现代文献学是适应国际与国家发展的要求,古典文献学主要 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 用的一门学科。现代文献学就要与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 传播学、信息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紧密结合,更注重研究文 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开发、利用等规律的探索。因此, 文献学应与时俱进,扩展其研究空间,这样才能传承、发展 这门学科。 2 文献学的基本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独特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 质特征或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研究对 象,是指人们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事物和认识的客体; 研究内容,是指研究对象的内部实质和外部联系。这些都是 每门学科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上述原理往往又不是 一门学科刚建立时就明确了的,只有随着学科的发展成熟和 不断研究探讨才能趋于一致。 “文献学”这个词汇,是1905年由比利时的保尔·欧莱特 律师(Paul Otlet, 1868—1944)提出来的,也是从法文docu- mentation一词演变而来的,当时他主要是将文献工作作为一 种人类实践活动来认识,以至出现了文献工作和文献学的混 淆与纷争,甚至有人只承认文献工作而不承认文献学这种现 象,反映了现代文献学还不很成熟。 近年来,国外出现了多位著名的文献学家,他们对文献 学的定义,也持有不同说法。如英国文献学家S·C·布拉德福 认为:“文献学是搜集、分类和迅速提供所有形式的精神活动 的技艺”;德国学者R·S·泰勒认为:“文献学指一系列的技术 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有条不紊地提供组织传递记录的专业知 识,使所包含的情报达到最高的取得率和利用率”;美国文献 学家J·H希拉认为文献学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新的分 析、组织和检查的方法,使它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记录得来
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研究机构之一。本专业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 本专业远绍黄侃、胡小石、汪辟疆等大家所开创的南京大学中文系传统文史研究的朴实雄厚之学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现任所长周勋初先生和唐代文史研究名家卞孝萱先生的带领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形成了谨严踏实的学风,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的品质。本专业在继承谨严求实的学风同时,又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如将古典文献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如加强海外汉学文献与域外汉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本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1985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该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目前该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人,培养博士生3人,在读博士生10人。本专业现任带头人为程章灿教授。 本专业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密切协作,承担了一批大型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如程千帆先生主持的《中华大典·文学典》已出版,其中有卞先生负责的《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程先生主编的《全清词》顺康卷二十册也在南大百年校庆前面世;周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荣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以上几项重大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很大。 本专业原学科带头人周勋初先生治学出入文史,视野开阔,所撰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在新时期的传统文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博士生导师徐有富教授对文献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程千帆先生共同完成古委会的重点科研项目《校雠广义》,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获,另撰有《郑樵评传》、《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博士生导师蒋广学教授于晚清学术史研究多有建树,有专著《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行世,《梁启超评传》即将完稿;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在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方面深有心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刘克庄年谱》《世家大族与六朝文学》等专著出版,于石刻文献亦研究多年,已有《石学论丛》出版,并在古典文献学专业逐步形成石刻文献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目前正在进行《魏理与二十世纪英国汉学》研究;博士生导师曹虹教授在中国散文史和佛藏文献研究方面齐驱并进,撰有《阳湖文派研究》和一批重要论文刊行,新著有《慧远评传》,目前正在进行域外汉文学研究。此外,严杰教授在唐宋文学文献研究方面有《欧阳修年谱》《白居易集校正》等成果;武秀成教授在《旧唐书》研究方面有潜心多年的专著《旧唐书辨证》,另有《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陈振孙评传》等书;姚松副教授在《册府元龟》整理和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多有心得;赵益副教授在道藏文献研究方面有《六朝道教与文学》,又及有《丘处机》、《王霸义利:北宋王安石变法批判》二书;徐雁平副教授撰有《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一书。 本专业已出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专刊”二十余种,出版《古典文献研究》集刊六辑,在学界均有很好的口碑。
·人物与书林·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纪晓平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信息管理系 吉林长春 130117 )王凤华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吉林长春 130117 )【摘 要】历史学家吴枫先生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记载了吴先生文献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文献学研究的又一力作[ 1 ] ”。文章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及吴枫先生的其它文献学研究成果给予了评述。【关键词】吴枫 古典文献学 辞典【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 6938 (2005) 06 - 0108 - 03 吴枫( 1926—2001) ,原名吴春城,辽宁省兴城市人,著名唐史学家、古文献学家。吴枫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东北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 1953年起开始从事隋唐五代史的教学和研究, 1955年编写完成了《隋唐五代史》,作为校内历史系本科生、函授生“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材, 1958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是新中国出版较早的大学历史系教科书,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历史学界和高等院校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吴枫先生也由此一举成名,走进隋唐史研究领先地位的专家行列。20世纪80年代以后,吴枫先生在继续研究隋唐五代史的同时,将更大的注意力转向古典文献学方面。这是因为当代学术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文献学的研究和建设提到重要位置,需要构筑新的框架体系,需要学科理论总结,需要对传统观念的更新和突破。吴枫先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领军人物之一。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出版“盛世修书”是中国历史上的优良传统。从解放初期有关部门就组织许多专家学者整理校勘古典文献。进入80年代以后,古籍整理工作的规模更为巨大,任务更为繁重。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吴枫教授出任所长。在此之前,吴枫先生就已承担了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古典文献学教学任务。他根据多年的知识积累,撰写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于1982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吴枫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写道:“1978年9月,因指导进修教师工作需要,根据手边现有资料,写出一份讲授提要,向青年教师介绍有关古文献的知识。1980年,又先后为东北师大图书馆学系、历史系开设古典文献学课程,系统讲授有关古文献的源流、部类、数量、考释、注疏、版本、校勘与流通阅读以及四部书、类书、丛书、辑佚书等专题,于是,边整理旧稿,边补充搜集若干新资料,几经修订改写,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部书稿。”[ 2 ]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不仅是一部条理清晰,文字简练的大学教科书,也成为当时社会大众读者学习古典文献的参考书,是文献学的奠基之作。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如何寻找、阅读,进而研究利用,继承和总结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青年一代难以把握,又急于求解的方程。关于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书,解放前曾有郑鹤声、郑鹤春两先生所著《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较有影响,但是,由于出版年代久远,新中国建立以后,一般读者难以找到。解放后,又很少出版系统的文献学著作。吴枫先生所著108200516《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填补了新中国文献学出版的空白点,及时地满足了当时社会读者的需要,也解决了大学文献学课程的教材问题。在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出版以后,陆续有几种文献学出版物面世,而且各有长短,促使这个学科的园地更为绚丽多彩。吴枫先生的书,自然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诚然,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并非完美无缺,其中有的地方,在今天来看仍需要补充和修订。例如,关于现存古典文献数量问题,解放前,郑鹤声先生说,今日可读之书,盖亦不下40万卷。[ 3 ]解放后60年代初期,李诗先生在《谈谈我国古籍》一文中,估计我国现存古典文献约有7、8万种。[ 4 ]吴枫先生说,我们根据一些新资料,加以补充,得知现存古典文献不能少于8 万种。他列举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孙殿起编《贩书偶记》与《续编》,朱士嘉先生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以及除此而外的小说、戏曲、唱本、佛经、道藏、谱牒、金石拓本等,说明目前我国现存古典文献约为8万种的估计是可信的。然而,几乎是与吴枫先生同时,王树伟先生在《我国古籍知多少》一文中说:“今存世的中文古籍,总数在20万种以上。”并说,待“将来编出全国古籍总目时,会发现这一数字仍是保守的。”[ 5 ]王先生的估计很有余地。伴随人们的不断发现与总结,对中国古籍的数量估计会逐渐接近实际。山东大学王绍曾先生编著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一书,于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增补《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以外的清代著作达54880种,可以说是古典文献数量的最新补充。如果1981年王树伟先生的统计在20万种以上,那么增加《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收录的5万余种,应该说现存古籍可能在25万种以上。[ 6 ]这个数字超过了吴枫先生当年统计数量的两倍。2 主持《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中华古文献大辞典》等多项文化工程吴枫先生主编了《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一书,于1987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简明介绍现存的中国古代主要典籍近5000种,内容包括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地理、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医学、农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字以及工具书等。其中侧重文史及综合参考类古籍。这是一部适合大学生、研究生、中学教师和社会青年读者的工具书。这部辞典从选目到解题,不仅参考了前人的有关著述,而且也汲取了今人的研究成果。每一辞条都对作者、时代、著书缘起、成书时间、主要内容、文献特征、价值、影响以及版本流传等逐项解释,尤其对各书的初刻本、善本、新版本,力求标注,便于读者检索。这部古籍辞典充分汲取了前人治目录学的长处,克服古人的缺点,弥补古人的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具有超越前人的优点。该书是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内外30余名专业人员集体的劳动成果,文字功底参差不齐实属自然。例如,“校点”,还是“点校”,用词缺乏一律,所注新版也有疏漏。然而,《简明中国古籍辞典》的编辑和出版,为《中华古文献大辞典》的编辑工作积累了经验。自1983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不久,便决定组织人力编写《中华古文献大辞典》。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计划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政法、文教、地理、民族、科技、医药、综合10个分卷编辑出版。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 1991年出版了《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4年出版了《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吴枫先生撰写了《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总序》一文,转载于1994年8月6日《深圳日报》,题目为《繁衍文化的壮举》,表述了他主持编辑这项巨大文化工程的豪情壮志与宏伟蓝图。吴枫先生主编的文化工程还有1992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华儒学通典》、1994年出版的《中华道学通典》、1998年出版的《中华佛学通典》以及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十三经大辞典》。此外,他还主编《中华思想宝库》、《中华野史大博览》、《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著有《隋唐文献集释》等多种大部头的文献学作品。正当先生踌躇满志、丰收在望的时候,却猝死于2001 年3 月22 日。终年75岁。10卷本的《中华古文献大辞典》还有一多半没有面世,这是学界无法弥补的损失。3 《吴枫学术文存》吴枫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勤奋努力,颇多建树的人。他的学术见解集中反映在中华书局2002年11月出版的《吴枫学术文存》一书中。该书为国家1092005. 6 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外文明比较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吴枫教授平生所写论文,内容涉及隋唐五代史、古文献学和历史研究方法论等研究领域,基本反映了作者的治学特色和学术成就。在全书45篇论文中,有20余篇涉及历史文献学的系统论述。他认为历史文献学工作是历史研究中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到历史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史学工作者要从历史文献工作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的能力,以期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凡有成就的史学家都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指出,历史文献学在新中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 7 ]改变了以往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学研究的副产品状态,逐步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吴枫先生总结了新中国40年来文献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同时,他也提出学科建设的迫切任务,希望新一代学人继续努力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更大的成绩。吴枫先生作为老一代文献学的巨擘,在学科建设方面开拓了道路,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在赞叹吴枫先生留下总计约3000余万字的巨大学术文存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的学术态度和治学精神,为文献学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2006年3月22日,是吴枫先生辞世5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略表哀思。【参考文献】[ 1 ]王余光等. 中国文献学理论百年概述[ J ]. 图书与情报, 1999, (3) : 13.[ 2 ]吴枫. 古典文献学[M ]. 济南:齐鲁书社, 1982.[ 3 ]郑鹤声,郑鹤春. 中国文献学概要[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5.[ 4 ]李诗. 谈谈我国古籍[N ]. 文汇报, 1961 - 01 -01.[ 5 ]王树伟. 我国古籍知多少[ J ]. 百科知识, 1981,(12).[ 6 ]纪晓平. 四库文化工程与古籍数量问题[ J ]. 周书馆杂志, 2001, (11).[ 7 ]吴枫. 吴枫学术文存[M ]. 北京: 中华书局,2002.【收稿日期: 2005 - 03 - 04;责任编辑:党燕妮】(上接第84页)占当年关键词总数的13. 43%。随后的2001 年和2002 年,“检索”频次持续减少,2002年频次最低,仅出现了362次,占当年关键词总数的7. 94%。2003年有所增加,达538次,其中“检索方法、技术”的频次明显上升,“检索功能”的频次也有较大增加。改进检索方法和技术、增强检索功能逐渐成为情报界关注的热点。3. 3 “情报方法”频次分析从1999年到2003年,“情报方法”的频次几乎是逐年上升。1999年频次仅为50次, 2000年一跃为151次, 2001年继续增加到183次, 2002年则下降为156次, 2003年增幅最大,为34. 73% ,共出现了239次。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是“文献计量”的频次大幅度增加,其原因在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技术逐渐深入整个情报学科,文献计量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信息计量学”和“网络计量学”等新的内容。2003年“网络计量学”共出现了22次,具有较猛的发展势头。3. 4 “竞争情报”频次分析在统计中,“竞争情报”归到了“情报学”下,由于它是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有必要重点分析一下。从总体上来看, 1999年到2003年“竞争情报”的出现频次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3年,出现了58次。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竞争情报”将成为情报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参考文献】[ 1 ]周晓英. 情报学概论[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 ]王欣,孟连生. 互联网上3种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比较研究[ J ]. 图书情报工作, 2002, (6).[ 3 ]杨祖国,李秋实. 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篇名词统计与分析[ J ]. 情报科学, 2000, 18, (9).[ 4 ]安秀芬等. 期刊工作文献计量学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分析[ J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 13,(6).【收稿日期: 2005 - 01 - 09;责任编辑:陈笑悦】110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2005. 6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附近的温暖海水通过环流流向南北极海域,极地寒冷的海水通过环流流向赤道海域,构成了世界大洋的环流。大洋环流是维持地球热量平衡的重要因素。对陆地气候影响最大的海流是黑潮和墨西哥湾流。 黑潮的高温高盐水来自太平洋赤道海域,从菲律宾以东海域开始转向,紧贴我国台湾省东部进入东海,沿冲绳海沟流向东北,经日本列岛沿海直达北太平洋。黑潮像一条海洋中的大河,宽100~200公里,深400~500米,流速每小时3~4公里,流量相当全世界河流总流量的20倍。 墨西哥湾流温暖的海水来自大西洋赤道海域。湾流从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开始转向,因此,又称墨西哥湾流。它斜穿大西洋流向北冰洋。给西北欧带来温暖的大西洋暖流。 黑潮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明显地高于两旁的海水,从卫星照片上看,颜色也比两旁海水深。横穿黑潮航行的人,细心观察,也能感觉到这种与众不同的黑潮运动。海洋学界都承认黑潮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中国明、清两朝,冲绳王国是中国属国。每当老国王去世、新国王继位,必须得到中国皇帝的册封才算合法。 中国册封使臣的官船由福州出发,以钓鱼岛为导航标志,穿过黑潮到达冲绳。中国册封使臣的座船过黑潮时要举行祭海仪式。在中国使臣回国后的“报告”和著作中,对黑潮多有记载。当时中国称黑潮为“落极”。海洋学家的专著中说,中国人发现黑潮的时间已有数千年。距今约3000年前,周武王伐纣,灭亡了商朝。商朝的遗民“义不食周粟”,纷纷向海外逃亡。这一时期大批商朝遗民航海东渡,发现黑潮是可能的。 高温高盐的黑潮水,携带着巨大的热量,浩浩荡荡,不分昼夜地由南向北流淌,给日本、朝鲜及中国沿海带来雨水和适宜的气候。 当然,除了暖流之外还有寒流。寒流由极地海域流向赤道海域。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比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气候要冷得多。比如俄罗斯远东沿海地区,由于亲潮 (千岛寒流)的影响,与西北欧同纬度的沿海地区大不相同,属于严寒地区。-------------------------------------------------大西洋的气候与太平洋的气候有些类似,但有些特征相当突出。1)南、北大西洋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对称性;2)北大西洋的气温比南大西洋气温高,尤其在高纬度区更加明显;3)大洋东、西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较大的差异;4 )除南大西洋高纬度区外,气温年变幅都较小。大西洋的气温在赤道地区终年为25 —26℃,在几内亚湾常为27℃。在南、北纬20°附近,最高温月(北半球在8月,南半球在2月)为25℃左右,最低温月(北半球为2月,南半球为8月)为20℃左右;在南、北纬40°附近,最高温月,前者仅15℃,而后者则为20℃;最低温月,前者只10℃,后者为13℃左右;在南、北纬60°附近,最高温月,前者只有0℃,而后者还高达10—12℃,最低温月,前者已下降到-10℃左右,而后者则在0℃以上。由此可知,在高于南、北纬20°以上的纬度范围内,通常北半球比南半球同纬度气温要高5—10℃,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在于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墨西哥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在大西洋的东、西两侧的气温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南、北纬30°之间,东侧比西侧为低,如在 2°纬线上,东侧比西侧约低 5℃,在 30°N以北,情况则相反,大西洋东侧比西侧暖,如在60°N附近,东侧比西侧大致要高10℃;但在30°S以南,这种东、西侧的气温差别就不太明显了。这种差异,也直接与所在海域的洋流性质有密切关系。大西洋上降水量的主要特征是:赤道地区最多,年降水总量在1500—2000mm;在南、水纬35°—60°之间,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1500mm,为次多雨区;大致介于南、北纬15°—35°之间,年降水量 500—1000 mm,为中雨区,但在此纬区的东部海域因受高压中心,离陆信风和寒流的共同影响,年降水量只100—250mm,为少雨区。在 60°S以南的高纬度海域降水也很少,一般只有 100—250 mm。但是,在 60°N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包括整个挪威海在内,年降水量仍在1000mm左右。这里降水量较大,与极锋、温带气旋和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在此范围内的活动有关。大西洋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是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性质以及海陆轮廓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分不开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与纬度有关,由于大西洋从赤道向南北伸延到南、北纬70°—80°,在低纬地区获得的热量较多,愈到高纬获得的热量愈少,这就是大西洋上气温从赤道向南北高纬度地区降低的基本原因。大气环流是影响大西洋气候特征重要因素。大西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一般决定于大西洋和邻近大陆上空的高、低气压活动中心。在冰岛西南有一个永恒性的低压中心(副极地低压带的一部),它到冬季获得最大发展,此时气压降到997.3mb。在南极大陆附近有一个常年存在的副极地低压带,最低气压为986.6mb。在上述两个低压区(带)之间的副热带纬度区,形成两个高压区,即亚速尔高压区和南大西洋高压区,这两个高压区也是常年存在的永恒性高压区,它们的气压高达1024mb。在这两个高压区之间为赤道低压区,赤道低压区气压为 1013.3mb。大西洋海域气压区(带)分布的形势,决定了大西洋各部分风系与降水量的多寡。在两个副热带高压区(带)之间,经常有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在赤道以北为东北信风,赤道以南为东南信风。两股信风在赤道附近会合后,气流急剧上升,形成大量云雨,这就是赤道地区多雨的重要原因。在高压区与副极地低压区之间的中高纬度区,经常吹偏西风,由于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致雨,加以这一带是极锋及温带气旋活动频繁的地带,因此,这里是大西洋海域次多雨区,也是天气最为多变的地区。影响大西洋气候的因素还得考虑周围大陆的性质和与大西洋滨临的轮廓。如北美大陆冬夏的降温和增温,对于北美东南部海域季风气候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冬季北大西洋中纬度区海域西部比东部的气温低10℃ 左右,又与这一时期经常吹寒冷的离陆风直拂西部海域有关。北部非洲辽阔的撒哈拉大沙漠的存在,加上东北信风自大陆吹向海洋,使得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域东侧降水稀少而且多尘雾。赤道以南副热带海域东侧降水很少,与来自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干燥的东南信风有关。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水温和其表层贴近的气温较高,与受低纬大陆包围有关。洋流的性质和强度对其上层的气温和降水影响很大,尤以墨西哥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对其所经海域及其附近的影响特别显著。北大西洋表层平均水温比南大西洋高;北亚热带海域西部比东部降水多,气温也高(东部加那利寒流更加剧了东西部的差异);50°—70°N的北海、挪威海海域表层水温和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出几度甚至十几度的特殊情况,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延续体——挪威暖流有密切的关系。洋流既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也是海洋自然综合体重要的组成要素,因此,需要对大西洋的洋流系统及其特点作一简要的叙述。大西洋的洋流系统与大西洋上空的大气环流直接相关,特别是大气环流的近洋面的经常性的风向更是洋流流向的基本动力。在大西洋信风带有两道信风赤道流。由于水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因此,两道信风赤道流都由东向西流。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以南,但当它由非洲沿岸流向美洲沿岸附近时,由于受到南美以直角的轮廓在7°S 附近向东伸入的影响,因此,使南赤道洋流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大陆海岸至小安的列斯群岛,叫圭亚那暖流;南支沿大陆海岸南流,称巴西暖流。巴西暖流南下在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与北上的福克兰寒流汇合,然后受西风作用而向东流,成为整个环南半球西风漂流的一部分。西风漂流在接近南非后,一部分继续东进,入印度洋;一部分沿非洲西岸北上,是为本格拉寒流。本格拉寒流在10°S附近与南赤道暖流首尾相接,形成了南大西洋的反时针环流系统。北赤道暖流大致从佛得角群岛开始,受亚速尔高压南侧的东北信风驱使,自东向西流动,至安的列斯群岛附近,称安的列斯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大部转向西北,小部与从南赤道暖流北上的圭亚那暖流一起,直接向西,穿过小安的列斯群岛间的海峡,进入加勒比海,合称加勒比暖流。加勒比暖流,经古巴岛与尤卡坦半岛之间的尤卡坦海峡注入墨西哥湾。墨西哥湾不但汇聚了南北赤道暖流,而且还接纳了由信风不断进入的暖水,所以墨西哥湾成为巨大的“热蓄水库”。由于墨西哥湾比附近的大西洋水位要高,因此,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构成强大的佛罗里达洋流,洋流的宽度扩及整个海峡——150km,深度达800m,流速每昼夜为130—150km。表层水温27—28℃。佛罗里达洋流与东南来的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后,称墨西哥湾暖流。巨大浩荡的墨西哥湾暖流日夜不停地向北输送热水,它所经的地方水温和气温都大幅度升高。墨西哥湾暖流与北美大陆东南海岸之间,经常隔有一条较冷的水带。在冬季,湾流与沿岸水温之差在哈特勒斯角附近为8℃,在纽约与波士顿一带水温差竟达12—15℃;在夏季,由于沿岸海水温度增高,与湾流水温之差就不大明显了。墨西哥湾暖流到 40°N附近,已进入亚速尔高压区北部的西风带,因此开始折而向东,且呈扇形展开,称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大部通过不列颠群岛与冰岛之间,继续向东北流入挪威海甚至北冰洋,小部分在接近伊比利亚半岛时,向南沿欧非海岸南下,形成微弱的加那利寒流,到佛得角群岛附近,与北赤道洋流首尾相接。这样,在环绕亚速尔高压区也形成一个环流系统。在大西洋洋流系统中,还有两条洋流需要提及:一条是在南、北赤道暖流之间与它们方向相反的赤道逆流,赤道逆流向东注入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湾暖流;另一条是从加拿大北部诸岛与格陵兰岛之间北冰洋属海或海峡起,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叫做拉布拉多寒流。此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40°N附近与北流的墨西哥湾暖流相汇,使这一带海域经常多雾,而且是温水鱼群和冷水鱼群汇聚的场所,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还需指出,顺拉布拉多寒流还经常从北冰洋或格陵兰带来巨大的冰山南下,有时给航海带来严重的威胁。 --------------------------------------------------自己推理吧!
一,写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当时的造船技术于郑和船队主舰宝船的结构及性能。 三,写当时到过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到当地发生的一些事情。 四,郑和下西洋的实质。 五,分析他下西洋有无必要。
近代中国的节日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尽管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分不开,但这种变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近代节日的演变,特别是西方节日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更应使我们注意在引进外来文化时不能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而应该对其合理成分加以传承和发扬。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化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则受到了不小的忽视,究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差异与看法,探讨当今局势与人们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方式以及重视程度,从而研究出加深文化印记对我们的影响与应对方案。希望以此来使人们加重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将这些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精神财富很好的传承下去。时下,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节日在中国大面积普遍的盛行起来,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我们本国的热度明显不高,年味也不如小时候来的重了,不禁让人感叹。我们在接收外来文化、文明的时候不能把我们自己本身的传统遗弃,而是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掉传统节日中糟粕的东西,在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前提下,去感受、迎接西方节日的氛围,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追求所谓的时尚。时下流行过“洋节”,研究其流行的原因、背景以及一些现实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传统节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淡忘。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新奇热闹的庆祝方式,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这不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不利于更好地将我国文化推向全世界。我们应该加大对我们自己国家的节日文化的认可度和参与,这不仅仅是抵制过度的外来文化的入侵,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与发扬。
可以尝试一下,1《欧美沟通非语言文化的异同》2《美国的同性恋文化》3《美国的橄榄球文化》4《铁汉精神与海明威以及美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5《从<第一滴血>到<星球大战>看美国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
西方文明的讨论题:1、12—13世纪西欧“新春天”与文艺复兴的对比。2、文艺复兴中的“异端”成份3、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4、三十年战争对欧洲的影响5、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对文艺发展的影响等等
古代文学是传播我国古代辉煌 文化 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而论文的选题则是写作古代文学的首要任务,题目有一半文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一:欧美文学史 1. 希腊神话的思想艺术特色哈姆莱特形象 2. 《威尼斯商人》的结构特点 3. 伪善性格的集大成者(达尔丢夫形象谈) 4. 《吝啬鬼》主人公性格谈 歌德《浮士德》对18世纪德国现实的反映 5. 《巴黎圣母院》中的“大自然” 6. 赋予人物以极端欲念——巴尔扎克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谈 7. 《红与黑》的心理描写特征 8. 于连——英雄还是野心家 “心灵的辩证法”——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艺术 9. 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心理描写特征 10. 雨果创作的人道主义主题综述 11. 《人间喜剧》对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反映 12. 一个野心家的成长——拉斯蒂涅形象谈 13. 平面与极端——雨果人物性格特征谈 14. 《新爱洛伊丝》热爱大自然问题 15. 《罪与罚》对“超人”思想的批判 16. 陀思妥也夫斯基作品的宗教倾向 17. 欧洲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作——《堂吉诃德》的流浪汉小说结构与严肃主题 18. 《约翰·克里斯朵夫》主人公形象分析 19. 劳伦斯长篇小说的思想主题 20. 《静静的顿河》的史诗性质 21. 高尔基《母亲》的文学史地位 22. 《母亲》中母亲形象 23. 《母亲》中巴威尔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形象谈 24.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谈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二:比较文学 1.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特性比较 2. 希腊戏剧的早生与中国戏曲的晚熟 3.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文学 4. 哈姆莱特与于连形象比较 《红与黑》于连、《高老 5. 头》拉斯蒂涅、《罪与罚》拉斯柯尔尼柯夫形象比 6. 英国文学中的堂吉诃德 娜拉与安娜形象比较 7. 娜拉与中国“五四”文学女性形象比较 8. 巴比塞《火线》与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比较 9.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与海明威反战长篇比较 10. 伏脱冷形象与靡非斯特形象比较 11. 俄国文学“多余人”形象与中国现代文学“多余人”形象比较 12.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 13. 朝鲜《春香传》与中国《西厢记》比较 14. 鲁迅《狂人 日记 》与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 15. 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中国曹禺《雷雨》比较 16. 左拉创作与茅盾创作中的自然主义比较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三:文艺理论部分 1、唐代笔记小说中的亲属称谓语研究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 3、明代《水浒传》传播初探 4、《文艺复兴》研究 5、女性文学史的书写立场及策略 6、论《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7、“80后”文学现象研究 8、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空间化追求 9、袁枚“性灵”美学思想研究 10、20世纪小说叙事时间与生命体验 11、薛家将 故事 的演变及其文化解读 12、卡彭铁尔小说时间的“返源旅行” 13、从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 14、从鲁迅作品对 儿童 形象的塑造中看其 教育 观 15、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主题 16、五四新文学缘起的政治文化再考 17、重写文学史的理论与实践 18、现实主义的困惑与探索 19、在文学与政策之间 20、《左传》故事“经典化”探研 21、从西方科幻小说看中国同类作品的困境与发展 22、“五四”小说的叙事 猜你喜欢: 1.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2.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3.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4. 2017最新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5.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1.论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2.论美国的反主流文化运动 3.论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运作 4.论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 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王广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