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学前教育游戏类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学前教育游戏类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C.C:Age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D.Adlerblum,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p.80.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既是对论文引用原著的尊重,也是自身论文内容和论据的丰富。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希望您能喜欢。

[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6-117(5).230.

[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1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1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12][1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4)

[1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Z6)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5.

[2]曾昭文.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79

[3]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一58.

[4]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等.7一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一574.

[5]但菲,刘彦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7.

[6]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22(4):63.

[7]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88,(1):19-23.

[8]郭忠玲.关于3.5-5.5岁幼儿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36-37.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海梅,陈会昌,张光珍.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和“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37-43.

[12]邢雯吉.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0):36-40.

[13]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14]吴念阳,许政援.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2,(5):51-53.

[15]耿希峰.朋友关系与儿童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00-102.

[16]贾蕾,李幼穗.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5-309.

[17]耿希峰.儿童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14-115.

[18]郭力平,杨恒.年幼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7,8)79-83.

[19]寇或,赵章留.小学4-6年级儿童对同伴亲社会行为动机的评价[J].心理学探新,2004,(2):48-52.

[20]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1]刘俊升.天使之心: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8,190.

[2]宗爱东,李丹.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5,(9):46,47-48.

[3]冯夏婷,邹晓枫.澳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2,(5):48-52.

[4]马娥,丁继兰.3-6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5):69-72.

[5]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26-32.

[6]李福芹.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3):150-154.

[7]魏玉桂,李幼穗.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4(5):557-638.

[8]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30-431,367,427,430-431.

[9]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

[10]刘晓晓、莫书亮、王红敏等,3-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4-31.

[11]赵旖旎、王丽薇、苏彦捷,不同内容的谈话训练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3):47-51.

[12]王涛,3-6岁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3]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9):90-93.

[14]王美芳,庞维国.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15-20.

[15]杨爱莲.4-7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下分享行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学前教育游戏研究论文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1500字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型人才。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地方,在幼儿能力教育中承载着十分重大的任务,当前合作能力是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文章从游戏、美术、表演三个方面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法;游戏法

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家里要和父母亲戚合作,在学校要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工作之后要与同事合作。可见,合作能力的使用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培养合作能力应该从幼儿抓起。

一、游戏培养法

1.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利用自身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易受幼儿接受的、自然的指导方法。例如,建构区中幼儿打算搭建一个弓形门,但材料都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仅凭幼儿是无法完成的。这时需要教师走过去,参与到搭建游戏中,组织更多幼儿参与到弓形门的搭建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加强合作意识。同时,在一起完成建构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发现。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在游戏中需要合作的环节往往意识不到需要寻找其他伙伴帮助完成。这时,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对幼儿游戏中的合作环节进行介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条件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幼儿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完成剪纸后就会收拾纸屑、放剪刀、拿笔、染色等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收拾好纸屑后找不到剪刀、染色是把整个纸都渗透了、拿剪刀时笔滚到桌子下面、放剪刀把染料打翻了等问题。这时就到了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如委婉地提出帮助一个刚剪完纸的幼儿染色的请求,这样分工合作就会避免幼儿手忙脚乱,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剪纸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的幼儿也纷纷学习,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剪纸游戏。有的专门剪裁,有的专门染色,这样的游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也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游戏中获得的成果,并对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正强化,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二、美术培养法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一个班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美术上擅长的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擅长临摹,对于临摹方面的学习,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方法。有的幼儿具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美术创作中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还有的幼儿擅长涂色,能够将色彩搭配得让人赏心悦目,但幼儿却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结合其他同伴的优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提倡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将每个幼儿的特长都发挥到点子上,共同学习和配合,实现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用树叶组合画金鱼的活动中,要经历收集树叶、挑选树叶、粘贴树叶、涂色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工画等步骤,需要用到树叶、剪刀、卡片、胶水和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这样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个幼儿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班里幼儿协助共同完成。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分工:布置一些孩子收集树叶,一些孩子去寻找胶水等工具,一些孩子描摹金鱼的形状……分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了,一起分工收集材料,合作完成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使幼儿能够按时完成粘贴画,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几个幼儿分成一组,通过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制作。例如,大班举行“面具制作”活动,这是将剪、撕、折、画等多种动手方式融合的活动。如果整个活动从头到位让幼儿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如果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将会提高制作的效率,使得面具制作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四人,一个负责剪,一个负责撕,一个拆,一个画,这样分工完成,每个幼儿的工作尽量就会减少,完成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的制作模式能将幼儿的动手热情激发出来,都想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节省了制作的时间,也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展现出幼儿的特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完成的方法,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表演培养法

表演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在表演中幼儿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互动,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同时表演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较好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狼和羊的故事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对羊说些什么话,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小羊对付大灰狼,将幼儿讨论出来的结果编成剧本,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剧本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故事角色也得以增多。然后分角色让幼儿将整个故事进行演绎,幼儿在表演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同时,通过其他动物与小羊一起合作对付大灰狼的环节的演绎,能够起到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本文探索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其他方法不计其数,比如说通过合作游戏、合作创作、和表演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这些方法,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让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充分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品质提高的保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1)。

[2]李秀英。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2013,(34)。

[4]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幼儿教育与游戏理论实践研究论文

一、游戏理论概况

游戏理论大致分为传统游戏理论和近现代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主要包括剩余精力理论、松弛理论、生活预备理论、生长理论、成熟理论;近现代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学习理论、原苏联游戏理论。这些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的游戏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国的幼儿游戏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我国对于幼儿游戏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化,新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游戏理论,已经发展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贴近生活,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游戏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实践现状

1.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认为游戏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系列认可游戏的积极作用的主张。但是在实践中,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学本位主义教学观,长期以来占据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幼儿仅仅是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的客体。教学方法是幼儿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

长此以往,幼儿园就演变为应试教育的“预演”。游戏的设计与内容不仅是完全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游戏的实施与情节往往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与安排发展,这样的僵硬化、机械化的游戏设计难以发挥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违背了将游戏理论引应用到幼儿教育领域的初衷。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使幼儿提前接受小学所学知识的效果,但是以扼杀和牺牲儿童的天性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必须改变这种不足。

2.幼儿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

面对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再把幼儿视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客体,而是肯定和越来越重视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并认识到幼儿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游戏是幼儿参与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形成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教师应当提供和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其次,重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观点认为,个体差异广泛存在于幼儿之间,主张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的游戏方法,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四、结语总之,游戏在激发幼儿天性,培养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认识到游戏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研究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游戏理论,并将游戏理论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促进幼儿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游戏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教育方式 方法 也更新换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方向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教育类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18、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9、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20、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1、基于古斯基评估模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分析

22、放开营利性学校办学领域的取向与策略探析

2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4、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5、学前教育远程师资培训系统建设的路向分析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韩国企业支持女童教育

27、初构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8、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9、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30、徐州市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32、家庭功能弱化对学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33、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4、刍议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35、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6、浅析多媒体视域中的学前 英语听力 培养

37、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8、论培训机构在中国现在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9、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0、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

44、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5、国营农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有序移交

46、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47、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48、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9、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0、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51、“五位一体”生态教育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科学视角

52、特殊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研究综述

53、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析

54、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55、学前儿童观点采择训练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56、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7、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58、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9、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60、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1、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3、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

4、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6、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

7、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8、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

9、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 热点 问题的探讨

10、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11、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2、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13、体育教学与训练

1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5、村小中青年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6、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17、体育课集合队形的变化的教学 随笔

18、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19、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之关系

21、要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22、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23、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4、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

25、体育 文化 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26、体育意识剖析

27、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28、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29、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0、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

31、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32、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3、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4、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35、略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6、中国与世界优秀 跳远 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37、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建议

38、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9、 武术 套路发展的动因

40、对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

41、对中学生课外活动浅析

42、发展 网球 俱乐部的市场

43、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影响

44、肥胖与有氧运动的研究分析

45、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4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7、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48、关于大学生对人体肥胖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49、关于大学生健康促进问题的探讨

50、关于 篮球 抢篮板球的探讨

教育叙事 论文题目

1、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 故事

2、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3、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4、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5、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6、 教育叙事视域下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7、 公共艺术教育叙事研究之师生演剧活动——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8、 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教育叙事

9、 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 反思

10、 我和我那“别样的花儿”——小学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叙事

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审视:适切性、局限性及突破

13、 基于教育叙事的音乐教学研究

14、 父母责任的代际传承: 家庭教育 百年回眸——基于50个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研究

15、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研究法

17、 不妨来点温柔的惩罚——我与一个孩子三次“斗争”的教育叙事

18、 高师教育叙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QT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19、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20、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教育专业硕士生的成长途径

22、 论数学教育叙事

23、 教育叙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4、 教育叙事案例:每个天使都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25、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突围的捷径

26、 巧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冷战中的对峙》教育叙事

27、 运用教育叙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28、 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中的教育叙事

29、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0、 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教育叙事

31、 给“教育叙事”把脉

32、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33、 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34、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35、 教育叙事:“两个密度”引发的思考

36、 浅析开展 高一政治 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7、 教育叙事与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

3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39、 用写故事的方式理解教育——教育叙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40、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41、 中秋月圆——《 中秋节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叙事

4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探究

43、 展现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叙事

44、 教育叙事研究困惑解读

45、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46、 一节 作文 教学参赛课的教育叙事研究

47、 教育叙事:大学新生学习生活转变的有效路径

48、 虚构的教育叙事要不得

49、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50、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本科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

★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学前亲子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既是对论文引用原著的尊重,也是自身论文内容和论据的丰富。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希望您能喜欢。

[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6-117(5).230.

[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1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1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12][1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4)

[1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Z6)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5.

[2]曾昭文.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79

[3]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一58.

[4]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等.7一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一574.

[5]但菲,刘彦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7.

[6]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22(4):63.

[7]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88,(1):19-23.

[8]郭忠玲.关于3.5-5.5岁幼儿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36-37.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海梅,陈会昌,张光珍.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和“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37-43.

[12]邢雯吉.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0):36-40.

[13]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14]吴念阳,许政援.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2,(5):51-53.

[15]耿希峰.朋友关系与儿童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00-102.

[16]贾蕾,李幼穗.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5-309.

[17]耿希峰.儿童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14-115.

[18]郭力平,杨恒.年幼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7,8)79-83.

[19]寇或,赵章留.小学4-6年级儿童对同伴亲社会行为动机的评价[J].心理学探新,2004,(2):48-52.

[20]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1]刘俊升.天使之心: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8,190.

[2]宗爱东,李丹.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5,(9):46,47-48.

[3]冯夏婷,邹晓枫.澳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2,(5):48-52.

[4]马娥,丁继兰.3-6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5):69-72.

[5]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26-32.

[6]李福芹.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3):150-154.

[7]魏玉桂,李幼穗.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4(5):557-638.

[8]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30-431,367,427,430-431.

[9]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

[10]刘晓晓、莫书亮、王红敏等,3-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4-31.

[11]赵旖旎、王丽薇、苏彦捷,不同内容的谈话训练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3):47-51.

[12]王涛,3-6岁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3]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9):90-93.

[14]王美芳,庞维国.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15-20.

[15]杨爱莲.4-7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下分享行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C.C:Age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D.Adlerblum,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p.80.

学前游戏论文参考文献2000字

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既是对论文引用原著的尊重,也是自身论文内容和论据的丰富。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希望您能喜欢。

[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6-117(5).230.

[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1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1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12][1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4)

[1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Z6)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5.

[2]曾昭文.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79

[3]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一58.

[4]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等.7一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一574.

[5]但菲,刘彦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7.

[6]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22(4):63.

[7]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88,(1):19-23.

[8]郭忠玲.关于3.5-5.5岁幼儿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36-37.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海梅,陈会昌,张光珍.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和“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37-43.

[12]邢雯吉.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0):36-40.

[13]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14]吴念阳,许政援.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2,(5):51-53.

[15]耿希峰.朋友关系与儿童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00-102.

[16]贾蕾,李幼穗.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5-309.

[17]耿希峰.儿童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14-115.

[18]郭力平,杨恒.年幼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7,8)79-83.

[19]寇或,赵章留.小学4-6年级儿童对同伴亲社会行为动机的评价[J].心理学探新,2004,(2):48-52.

[20]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1]刘俊升.天使之心: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8,190.

[2]宗爱东,李丹.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5,(9):46,47-48.

[3]冯夏婷,邹晓枫.澳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2,(5):48-52.

[4]马娥,丁继兰.3-6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5):69-72.

[5]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26-32.

[6]李福芹.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3):150-154.

[7]魏玉桂,李幼穗.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4(5):557-638.

[8]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30-431,367,427,430-431.

[9]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

[10]刘晓晓、莫书亮、王红敏等,3-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4-31.

[11]赵旖旎、王丽薇、苏彦捷,不同内容的谈话训练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3):47-51.

[12]王涛,3-6岁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3]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9):90-93.

[14]王美芳,庞维国.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15-20.

[15]杨爱莲.4-7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下分享行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而不是仅仅通过过早的知识灌输,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较强,活泼好动,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喜爱。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大脑间的协调和思维、潜力激发,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 关键词 】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应用;实践策略

早期传统应试教育给幼儿的学前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幼儿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和幼儿园过早的开展课本教学,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了其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而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的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够以知识作为主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启蒙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愉悦,对事物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对一些简单的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游戏教学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增强幼儿探索意识和问题发现能力,大有裨益。游戏教学中,幼儿感受到创造的自由,想象的'快乐,和其他伙伴一起合作并体验到成功,能够直观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优点特长。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的使用游戏,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当前认知水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融入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动手实践,提高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游戏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游戏都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游戏选择上应当细心认真,既要照顾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差异,又要满足幼儿的整体认知水平需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适当对游戏进行改编,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做游戏,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积木搭建游戏,锻炼幼儿对于不同图形的认识,并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幼儿缺乏耐心和兴趣时,应当改变教学策略,教这些幼儿使用积木做一些其他的小游戏,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2.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学前教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基本区别,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学习,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只有这样游戏才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游戏也应当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并且要注重教育性,不能够为了玩而玩。游戏做完之后,幼儿都应当有所进步,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游戏分为认知性和活动性游戏,认知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活动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游戏设计中,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矛盾,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游戏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游戏对幼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和进步。比如,在爸爸妈妈找一找游戏中,让幼儿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音视频搜集起来,在班上进行演讲和展览,讲一讲和父母的故事,比赛哪个幼儿讲得好。随后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家长会上请幼儿来讲述,促进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效果。

3.游戏应当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中,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幼儿自主发挥创造能力,找到不一样的游戏玩法,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升。幼儿园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游戏能够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幼儿园游戏应当与生活接轨,这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理解。另外,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内容进行分解指导,加强幼儿对游戏本质的理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良好。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比如,在小蚂蚁造房子游戏中,教师可以知道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屋进行模拟建造,提高幼儿对于建筑物的感性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4.游戏趣味性的设置

游戏的趣味性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只有有趣的游戏,幼儿在玩耍之中才不会感到厌烦,才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吸收知识和经验。如果游戏不能引起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那么游戏的教学价值将无从体现,更不要说幼儿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了。因此,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提高游戏趣味性。

(1)猜测。运用猜测的游戏特点,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愿意探索新鲜事物,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比如摸一摸、猜一猜游戏,等等。

(2)动手。动手实践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特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由创造的乐趣,能够随心所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聪明才智。比如,建房子,搭积木游戏,等等。

(3)竞争。幼儿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和求胜心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赛类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心理,使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挑战。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好胜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习惯,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

5.游戏要注重科学和严谨

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本身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引导有幼儿,结合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亲情感体验,真正的做到游戏的教育性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在游戏中去体验,去获得提升。游戏设计中最好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在游戏中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游戏,将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和房屋进行图形描绘,使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游戏设计,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发展,脑力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的意义重大,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十分有利,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当然,教师应当注重游戏中的问题解决,关注幼儿的心理想法和游戏状态,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喜欢的游戏,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提升。另外,教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建设,使幼儿有一个安全系数高的游戏环境,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安全,使幼儿能够放心的在游戏中玩耍,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辉.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2017,(14):207.

[2]谢海梅.“3+3”模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17,(06):97.

[3]杨敏,彭小翠.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凤妍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2017,(04):39+4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