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功明1孙瑛杰1业渝光2刘武3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提要大荔人属早期智人中较古老的类型,在人类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技术直接测定了采自大荔人所在层位的3个贝壳样品的年龄,同时,进行了铀系测年分析,根据贝壳ESR的测年结果,大荔人可能老于距今250ka。
关键词大荔人贝壳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1引言
1978年春,陕西省水利电力局刘顺堂同志在陕西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东的甜水沟(东经109°44′,北纬34°52′)发现一个比较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属早期智人中较古老的类型,代表一个新的亚种——智人大荔亚种(Homo sapiens daliensis),俗称大荔人(Dali Man),处于人类从直立人向智人演化过渡的环节之中。由于世界上发现完整的早期智人头骨不多,因此,大荔人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缺,而且在人类起源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
在地貌上,大荔人化石地点位于洛河左岸合阳黄土塬的段家梁,该地附近发育有两级黄土台地,第2台地由洛河第3级阶地及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两部分构成。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发育了S2、L2、S1和L1。大荔人化石出露在S2之下约8m处的河流相砂砾石层,即大荔考古点7806A点的第三层,这一层为杂色砂砾石层,砾石成分复杂,磨圆度高,以直径约0.5cm的砾石为主,含透镜体的细砂,埋藏有贝壳、骨化石,这一层厚80cm。
由于受大荔人所处的时间段及测年样品材料的制约,有关大荔人的年代学研究较少,陈铁梅等根据牛牙以及骨化石的铀系年龄认为产出大荔人化石及动物化石那一层位的年代为18万~23万a;孙建中等对大荔人所在剖面进行了热释光年龄测定和孢粉分析,根据热释光年龄,认为大荔人不老于距今30万a,但是,他们同时指出,在整个剖面上的地层序列,年代数据序列和孢粉谱序还未能完全相互符合。迄今为止大荔人的年代学研究水平与大荔人在古人类学上所占的重要地位明显不相称。本文是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技术对大荔人年龄再次进行了测定。
2测年样品的处理和测试
样品贝壳采自大荔考古点7806A点的第3层中,主要为波状丽蚌(Lamprotula undula Odhner)、古丽蚌(Lamprotula antiqua Odtiqua Odhner)和假丽蚌(Lamprotula spuria)。丽蚌属种类一般生活于水较深,冬季水不干涸的水域,水流较急或溪流,水质清澄、透明的河流及其相通的湖泊内,底质较硬,上层为薄薄泥沙,下面为沙底的环境中。
用于测年的贝壳为3个个体大的古丽蚌(Lamprotula antiqua Odtiqua Odhner),3个贝壳分别编为Dali-1、Dali-2和Dali-3。其中贝壳最厚外侧约18mm,去除内外侧各5~6mm,以去除外部a和β影响部分,中间样品用于测年。经薄片显微镜下鉴定,贝壳仍为文石矿物组成,还未转化为方解石。
贝壳中间部分的样品轻轻夹碎,研磨,过筛,获得150~200μm大小组分。每个样品分成8~9个小测样。每个测样为200mg,除一个测样作为测定天然累积ESR信号强度外,其余测样进行了人工放射源(60Co,γ源)辐照。辐照剂量分别为200、400、700、1000、1300、1600和2000Gy。
3个样品第1次测量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样品Dali-2在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进行了比对测试,表1中编号为Dali-2a。测试条件为:调制幅度为0.1mT,微波功率2mW,时间转换常数81.92ms,转换时间51.12s,放大倍数5×105。所测得信号为g=2.0010。
表1贝壳样品的ESR测年结果和分析数据表Table1The ESR results and data of shells
3年龄结果的可靠性
3.1贝壳ESR测年现状
Ikeya,et al.,首先采用ESR技术应用于贝壳定年,随后,许多研究者做了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有许多成功的实例。但是,由于贝壳中铀处于开放系统,以及文石向方解石的结晶转化,因此,贝壳的ESR年龄可信度相对较差(图1)。
文石软体动物贝壳的ESR信号谱线复杂,主要有5个峰。大致分别为g=2.0058、2.0032、2.0020、2.0012和1.9976。由于不同的ESR信号峰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和寿命,有时同一个样品,选择不同的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等效剂量(ED)值。所以,不同的学者对峰有不同的选择。目前,多数贝壳ESR测量者采用2.0010峰,此峰热稳定性相对较高,寿命长,相当于珊瑚文石ESR的C峰,获得过众多大于距今500ka的年龄(图2)。
除上述影响年龄可靠性的因素外,还有样品本身放射性元素中a粒子相对于β的效率,即a有效系数的估计等诸多方面。
3.2本文样品ESR年龄可靠性的评价
这3个贝壳测样,显示有一个极好的g=2.0010峰,等效剂量计算采用此信号峰。而没有其他信号的等效剂量计算。在γ源照后,样品放置了3个星期才进行第1次测量,而第2次是在第1次测量之后30d。二次测量的ED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以认为在测量之前,已去除了因辐照产生的不稳定性信号。但是,ED值的误差比较大。
图1由ESR谱仪记录到的样品Dali-2a贝壳文石的ESR信号曲线Fig.1ESR spectra of shell from Dali-2a sample recorded with a ESR spectrometer
曲线1、2、3、4、5、6、7和8分别为样品经2000、1600、1300、1000、700、400、200和0Gy60Go辐照后的ESR信号曲线
Curvel,2,3.4,5,6,7and 8 is ESR spectrum of natural plus
2000、1600、1300、1000、700、400、200 and 0Gy60Co irradiation,respectively
图2样品Dali-3的ESR信号增长曲线及等效剂量(ED)值Fig.2The ESR growth curves and ED determination of Dali-3 sample
检测信号为g=2.0010,此峰是贝壳ESR测年的常用峰,寿命远大于所测贝壳的估计年龄。
虽然在表1中没有给出年剂量的测量误差。但是,在年剂量中可能存在有一定的确定性和误差。贝壳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定;而环境沉积物的铀、钍含量通过a厚源计数法确定,钾则用火焰光度计技术。a有效系数采用0.01。而考虑到已去除5~6mm的外层,就没有估算外部的a、β贡献。因此,样品的年剂量由样品本身(内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a、β和γ,周围沉积物放射性元素产生的γ,宇宙射线(150mGy/ka)提供,沉积物含水量为13%,最后按Aitken提供的有关参数计算年剂量。
采自同一地点的同种类贝壳(古丽蚌)进行了U系测年,古丽蚌样品227Th/230Th法测年获得的227Th年龄为1 。贝壳可能有过后期铀的吸收,但是目前无法验证。铀系年龄指示贝壳的实际年龄可能应老于距今200ka。
为了计算简单,本文在年剂量计算时,采用早期铀加入模式(表1),获得的ESR年龄可能接近或小于实际年龄。
3.3与地层年龄比对
用于测年的丽蚌贝壳样品采自大荔人所在层位,即大荔考古点7806A点的第3层中。7806A点剖面由上部L1、S1、L2和S2组成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和下部的河流相堆积物组成,大荔人产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S2之下约13m的河流相地层之中。在气候地层上,黄土高原的S2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7相当,其下限年龄约247kaB.P.,由此推测,大荔人的年龄应老于250kaB.P.。本文贝壳的ESR年龄与地层序列年龄相符合。
4结论
用采自大荔人所在层位的贝壳样品借助ESR测年方法并假定铀为早期吸收(EU),得到的年龄值为约距今250ka,ESR的EU年龄值应小于样品的真实年龄,即大荔人所在层位地层的真实年龄应大于250kaB.P.,即大荔人应老于250kaB.P.。但是,由于以往贝壳的ESR年龄可靠性不是很高,而且,这次ESR测量的误差也较大。因此,大荔人的年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致谢 本文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先生、黄慰文研究员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卢演俦研究员的鼓励和指导,参与样品采集的还有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周春茂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研究室的赵华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玉英老师鉴定了贝壳种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林传勇研究员鉴定了贝壳的矿物特性,ESR测量得到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钧成研究员的帮助,南京师范大学沈冠军教授测试分析了铀系年龄并对本文初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略)
(人类学学报,2001.2,Vol.20,No.1,34~38页)
截至199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发表论文2663篇;截至2007年(1963—2007),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获院、部级以上的奖项38项。 2010至2014年,该所共发表论文935篇,SCI和SSCI论文517篇,其中33篇发表于Nature和Science上(第1完成单位19篇)。 2000~2007年度研究所发表文章情况统计年度 研究论文 专著 科普文章 SCI/SSCI Nature/Science 论文总数 1996 16 4 42 1997 19 3 46 1998 21 3 42 1999 21 8 69 2000 22 6 99 4 53 2001 40 6 109 6 81 2002 37 8 92 5 37 2003 38 4 82 2 28 2004 45 9 140 11 43 2005 47 4 99 3 44 2006 43 6 127 3 42 2007 40 1 92 3 43 备注:SCI/SSCI论文统计数字引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论文与引文统计》;1996-1999年论文总数的数字系引自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于人员流动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无法统计。参考资料: 2010~2014年度研究所发表文章情况统计年份 文章总数 SCI/SSCI 第一作者 Nature、Science总数 2010 188 77 58 9 2011 130 71 52 5 2012 156 80 58 2 2013 208 102 66 8 2014 252 187 80 9 参考资料: 获院、部级以上奖项一览表奖项类别 奖项等级 合计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级 国家自然科学奖 3 1 4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 1 2 其他国家级奖 3 3 院级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 6 4 6 16 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1 3 2 6 中科院杰出成就奖 1 1 其他院级奖 4 4 其他 其他省部级奖 2 2 合 计 38 参考资料: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刊物有《中国古生物志》(丙、丁种)、《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刊》等专业杂志。●《古脊椎动物学报》《古脊椎动物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登载内容涵盖与古脊椎动物学有关的所有领域。该刊目前登载的研究论文均附有详细的英文摘要,是中国及其他国家古脊椎动物学研究者必备的参考资料之一,在国际学术界影响较大,为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2012年荣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人类学学报》《人类学学报》是中国唯一报道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核心刊物,主要发表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原始研究报告及综合性学术论文,刊登的文章包括研究论文、发掘报告、简报、综述、书刊评介和消息与动态等。该刊主要报道: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层、古生物和环境研究;与人类学研究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年代测定、DNA分析)等的应用及其成果。该刊被GeoRef (美国地质文摘)、Zoological Record Online (美国动物学记录)、 Ulrich’s (TM)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美>)等检索系统收录。
张宗祜1 闵隆瑞2 朱关祥3 张 静1
(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3.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
1 周口店阶阶名及其名称由来
1963年全国地层委员会裴文中、周明镇、郑家坚编写的《中国的新生界》 中,将更新世中期含中国猿人、石器和梅氏犀、中国鬣狗、肿骨鹿等哺乳动物的周口店洞穴堆积名之为 “周口店阶”。 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工作组在十三陵断代工作会议期间再次提出建立周口店阶。 2002年被正式列入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
2 周口店阶层型和副层型剖面位置
周口店阶命名地点是北京西南59 km处的房山县周口店,地理坐标:北纬39°42′东经116°。层型剖面位于周口店龙骨山奥陶纪石灰岩洞穴,其编号为周口店第一地点,即中国猿人化石产地,乘坐公交车即可到达(图1)。
图1 北京房山周口店阶层型剖面交通位置图
为了能更广泛地进行区域性对比,2006~2007年间,张宗祜、闵隆瑞等在距北京200多千米的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郝家台台儿沟泥河湾阶之上建立了一个河湖相周口店阶副层型剖面。宣大高速公路和秦大铁路可到达化稍营镇(图2)。
图2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副层型剖面交通位置图
3 周口店阶的层型剖面描述
3.1 北京房山周口店第1地点层型剖面。
第1地点的洞穴东西长140余米,南北最宽处约20 m,向西渐渐变窄。堆积层基本上是由冻裂物理风化形成的角砾层与非角砾层相间互层组成,洞内剖面厚度有一定的差异,但自上而下统一分为13层,总厚35.00 m。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3.2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周口店阶副层型剖面。
剖面描述见图3。
图3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周口店阶副层型剖面柱状图
4 周口店阶的底界界线定义
4.1 岩性特征
(1)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层型剖面底部第13层的岩性是:红色粉砂质粘土角砾层,角砾风化较强,厚2.0 m。
(2)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周口店阶副层型剖面底部的岩性是:浅红色粘土层夹1层浅黄绿色砂质粘土层,厚1.6 m。
从(1)、(2)岩性可见,周口店期开始是处于氧化较强的环境,故岩性均呈红色。
4.2 磁性地层和同位素年龄
(1)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层型剖面属古地磁布容正向极性时,第13层底约距今0.78 Ma(B/M界线);第12层年龄:(0.641±0.032)Ma(ESR)。
(2)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副层型剖面底是在古地磁极性柱B/M界线之下1.6 m处,约0.80 Ma。
从(1)、(2)磁性地层分析,周口店阶底部年龄为0.78Ma(B/M)左右。
4.3 古生物标志
(1)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层型剖面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第13层(即剖面底)为孢粉贫乏带,仅个别样品见少量Artemisia(蒿)和Selaginella sinensis(中华卷柏)。
(2)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副层型剖面周口店阶底部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孢粉含量少,以Artemisia(蒿)、Gramineae(禾本科)为主。介形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分子有:Limnocythere dubiosa(疑湖花介)、Limnocythere sancti-patricii(单瘤湖花介)、Ilyocypris gibba(隆起土星介)、Limnocytherebinoda(双瘤湖花介)、Leucocythere plethora(丰满白花介)等,而其中以Limnocythere dubiosa 占绝对优势,可作为古生物标志。
5 周口店阶的单位层型内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特征描述
5.1 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口店阶年代地层和主要古生物特征
5.1.1 同位素年龄及磁性地层
1)氧同位素测定结果:非角砾层可与太平洋V28-238氧同位素奇数段对比,代表间冰期;角砾层则可与偶数段对比,代表冰期。
2)铀系测年结果
第2层年龄值为: Ma
第3层年龄值为 Ma和 Ma
第7层年龄值为:0.37~0.40 Ma
第8~9层年龄值为: Ma
第10层年龄值为:(0.462±0.054)Ma
3)热释光测年结果
第4层年龄值为:(0.292±0.026)Ma和(0.312±0.028)Ma
第10层年龄值为:0.417~0.592Ma
4)裂变径迹测年结果
第4层年龄值为:(0.306±0.056)Ma
第10层年龄值为:(0.46±0.045)Ma
5)ESR测年结果
第4层年龄值为:(0.306±0.056)Ma
第10层年龄值为:(0.462±0.045)Ma
6)氨基酸外消旋法测年结果
第8、9层年龄值为:0.390Ma
7)古地磁测定
整个剖面属布容(Brunhes)正向极性时,第13层底约距今0.73Ma
5.1.2 哺乳动物化石
以北京猿人、肿骨鹿为代表,主要组成分子是:
北京猿人 Homo erectus pekingensis(1929~1933年发掘时称中国猿人 Sinanbhropus pekinensis Black)
肿骨鹿 Megaloceros pachyosteus Young
中国鬣狗 Hyaena sinensis Zdansky
杨氏虎 Felis youngi Pei
三门马 Eqnus sanmeniensis Teilhard et Pivetean
剑齿虎 Megantareon inexpectatus Teilhard
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Blumenbach
居氏大河狸 Trogontherium cf.cuvieri Fischer
梅氏犀 Rhinoceros merki J?ger
巨骆驼 Paracamelus gigas Schlosser
洞熊 Ursus speaeus Blumenbach
德氏水牛 Bubalus teihardi Young
纳玛象 Palaeoloxodon cf.namadicus Falconer et Cautley
猎豹 Cynailurus sp.
豪猪 Hystrix subcristata Swinhoe
北京麝 Moschus moschiferus ver.Pekinensis Young
裴氏转角羚羊 Spirocerus peii Yoang
硕猕猴 Macacus robustus Young
竹鼠 Rhizomys sp.
鼹鼠 Scaptochirus primitivus Zdansky
狼 Canis lupus L.
狐 Vulpes cf.corsac L.
豹 Felis pardus L.
5.1.3 孢粉组合带特征
第13层:孢粉贫乏,仅个别样品见少量蒿(Artemisia )及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
第12~10层: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的胡桃楸(Juglans m andshurica)-榆(Ulmus)-栎(Quecus)-蒿(Artemisia)组合。
第8、9层: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桦(Betula)-榆(Ulmus)组合。
第7层:蔷薇科(Rosaceae)-葎草(Humulus)-禾本科(Gramineae)组合。
第6层: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翠云草(Selaginella unicinata)-钱苔(Riccia)组合。
第5层:未采样。
第4~1层:藜科(Chenopodiaceae)-蒿(Aremisia)-蓼(Polygonum)-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松(Pinus)组合。
5.2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周口店阶年代地层和主要古生物特征
5.2.1 周口店阶底界之上1.6 m处为古地磁B/M界线,故其底界接近B/M界线,约0.80 Ma
周口店阶顶界在图3中,143层(118.0±25.7)ka年龄采样点下1 m处,约120 ka,接近更新统上部128 ka的界线。
5.2.2 介形类组合特征
周口店阶介形类化石较丰富,为 Limnocythere(湖花介)-Ilyocypris(土星介)-Eucypris(真星介)组合,主要分子有:Limnocythere dubiosa,Limnocythere sancti-patricii,Ilyocypris cornea,Ilyocyprisdunschanensis,Eucypris inflata 等化石。沉积环境为湖相,气候较暖干,水体较咸。
5.2.3 孢粉组合段特征
以图3中138层底(深19.45m)为界,划分为2个组合段。
下组合段:孢粉含量少,孢粉浓度为0.9~22.3粒/克,木本植物花粉以Pinus(松属)为主,还有Picea(云杉属),Abies(冷杉属); 草本植物花粉以Artemisia(蒿属),Chenopodiaceae(藜科)为主,不能确切反映本段植被面貌。
上组合段:孢粉浓度为3.2~24.8粒/克,木本植物花粉占0~66.7%,有Pinus(松属),Picea(云杉属),Cupressaceae(柏科); 草本植物花粉占33.3%~100%,以Artemisia(蒿属),Gramineae(禾本科)为主,偶见蕨类植物孢子Polypodiaceae(水龙骨科),此孢粉组合特征反映出由针叶阔叶树种组成的疏林草原植被面貌,气候较温干。
6 对比关系
6.1 北京房山周口店阶在周口店地区对比性较好
第1地点10~13层,可与周口店第9、13地点对比。
第1地点第4~9层可与周口店8、6、5和2地点对比。
第1地点第1 ~3层可与周口店15、4、21、23、24和20地点对比。
第1地点北东的太平山北坡西地点堆积层之(4)与(5)层也可与本阶对比。
6.2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周口店阶在泥河湾盆地东部对比性较好
经古地磁测定,阳原县郝家台小渡口剖面、小长梁剖面、官亭村西鹿角梁剖面、洞沟剖面和蔚县东窑子头剖面与红崖剖面等,均测到B/M界线,即周口店阶底部界线。其界线在壶流河东一般埋深22~34 m,壶流河西则埋深10余米。可见,周口店阶在阳原盆地东部,包括壶流河下游两侧普遍存在。在官厅村附近,周口店阶顶面之上我们发现10多枚古人类牙齿及古人类头盖骨碎片,其年龄约11万年。在红崖村周口店阶中与郝家台台儿沟一样含有介形类Limnocythere dubiosa(疑湖花介)-L.sanctipatricii(单瘤湖花介)-L.binoda(双瘤湖花介)组合。
6.3 与国内其他地区对比
(1)中国北方渭河流域陈家窝组相当于周口店期早期堆积;大荔组相当于周口店期晚期堆积。
(2)中国南方四川盐井沟洞穴堆积、桂北笔架山洞穴堆积和雷州半岛北海组等均与周口店期同期。
主要参考文献
曹伯勋,田明中,袁铃声等.1994.北京周口店新发现的洞穴堆积物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陈茅南.1988.泥河湾层的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杜恒俭,陈华慧,曹伯勋主编.198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308~309
黄培华,1991.北京猿人洞堆积层的ESR年代、堆积旋回与深海气候旋回的对比研究.刊于“中国海陆第四纪对比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黄万坡.1960.中国猿人洞穴堆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2.(1):83~95
计宏祥.1991.中国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加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地质大会论文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贾兰坡,黄慰文.1984.周口店发掘记.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贾兰坡,卫奇.1982.建议用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建立我国第四系的标准剖面.地质学报,56(3)
贾兰坡.1950.中国猿人(北京人).龙门联合书局
贾兰坡.1956.对中国猿人石器的新看法.考古通讯(6):1 ~8
贾兰坡.1959.关于中国猿人的骨器问题.考古学报,(3):1~3
贾兰坡.1959.中国猿人化石产地1958年发掘报告.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1),21~26
贾兰坡.1964.中国猿人及其他文化.北京:中华书局
李任伟,林大兴.1979.我国“北京人”、“蓝田人”和“元谋人”产地骨化石中氨基酸的地球化学.地质科学,(1):56~62
刘东生,刘敏厚,吴子荣,陈承惠.1964.关于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问题.刊于“第四纪地质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P.49~50
刘泽纯.1983.北京猿人洞穴堆积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及气候地层学上的对比.人类学学报,2.(2)
闵隆瑞,迟振卿,朱关祥.2000.从井儿洼孔岩芯看阳原盆地第四纪湖相层的划分.地质学报,74(2):108~115
闵隆瑞,迟振卿.2003.河北阳原盆地西部第四纪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
闵隆瑞,张宗祜,王喜生,郑绍华,朱关祥.2006.河北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组底界的确定.地层学杂志,30(2):103~108
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教研组编著.1961.第四纪地质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P.326~329
裴文中,张森水.1985.中国猿人石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裴文中,周明镇,郑家坚.1963.中国新生界.北京:科学出版社,P.18~31
裴文中.1930.中国猿人化石之发现.科学14(8):1127~1133
裴文中.1931.周口店洞穴层之时代及其与近古期地层之比较.中国地质学会志,第10卷
裴文中.1957.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地理分布.古脊椎动物学报,1(2)
裴文中.1934.周口店洞穴采掘记.地质专报乙种7,(1)
钱方等.1980.周口店猿人洞堆积物磁性地层的研究.科学通报,25(4)
邱中郎等.1976.周口店新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及文化遗物.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1(2):109~131
孙孟蓉.1965.周口店中国猿人化石层孢粉组合.中国第四纪研究,4(1):84~104
吴汝康,贾兰坡.1954.周口店新发现的中国猿人化石.古生物学报,2(3):267~288
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1989.中国远古人类.北京:科学出版社
吴汝康.1980.中国古人类学三十年(1949~1979),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8(1):1~8
吴汝康等.1985.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夏明.1982.周口店北京猿人洞骨化石铀系年龄数据-混合模式.人类学学报,1(2):191 ~196
徐仁.1965.中国猿人时代的北京气候环境.中国第四纪研究,4(1):77~83
杨怀仁主编.1987.第四纪地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378~381
杨钟健.1930.周口店之化石堆积.科学14(8):1099~1126
杨钟健.1933.中国猿人化石及新生代地质概论.地质专报乙种,5(1)
杨子庚,牟昀智.1981.对周口店地区晚新生代地层的新认识.科学通报(13)
杨子赓等.1983.北京猿人时期的地层与环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3(4)
袁复礼,杜恒俭.1984.中国新生代生物地层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宗祜,闵隆瑞,王喜生,朱关祥,郑绍华,张静,赵华.2008.中国陆相第四系泥河湾阶综合研究报告.见: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编,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1~2005).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宗祜,闵隆瑞,朱关祥.2003.河北省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河湖相层岩石地层的划分.地质通报,22(6)379~383
周慕林,闵隆瑞,王淑芳.2000.中国地层典·第四系.北京:地质出版社.P.96~97
Anderson,J.1919.Preliminary description of a bone deposit at Chou Kou Tien in Fang Shan Hsien Chihli Province.Geografiska Annaler,1
Andersson,J.1923.Essays onthe Cenozoic ofnorthern China.Geol.Mem.Ser.A,(3):1~152
Barbour,G.1930.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Peking Man.(Sinanthropus).Science,72,635~636
Black,D.1927,On a lower molar hominid tooth from the Chou KouTien deposit.Pal.Sin.Ser.D.,7(1):1~28
Black,D.1927.Further hominid remains of Lower Quaternary age form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Nature.120,954
Black,D.1927.Tertiarymanin Asia:The Chou KouTien discovery.Bull.Geol.Soc.China,5,207~208
Black,D.1929.Sinanthropuspekinensis,-A futher note on newmaterial discovered at ChouKou Tien in 1928, and its zoo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Proc.Fourth Pacific Science Congressin Java,3,105~112
Black,D.1930.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discovery of skull of adult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at Chou Kou Tien,The Chira journal,12,163~164
Black,D.1932.Skeletal remains of Sinanthropus other than skull parts.Bull.Geol.Soc.China,11,365 ~374
Black,D.1934.On the discovery,morph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D,(223),57~120
Bohlin,B.1927.Excavation of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Bull Geol.Soc.China,6,345~346
Breuil,H.1932.Le Gisementzá Sinanthropus de Chou Kou Tien( China)et ses vestiges de feu et l’ industrie.Anthropos,27,1~10
Breuil,H.1939.Bone and antler industry of the Choukoutien Sinanthropus site.Pal.Sin.New ser.6,1~41
Pei,W.C.1930.An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an adult Sinanthropus skull in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Bull.Geol.Soc.China,8,203 ~ 205
Pei,W.C.1931.The age of the Choukoutien deposits.Bull.Geol.Soc.China,10,165~178
Pei,W.C.1934.Carnivora from locality l of Choukoutien.Pal.Sin.Ser.C,7,(2)
Teilhard de Chardin,P. and Pei W.C.1932.The lithic industry of the Sinanthropus deposits in Choukoutien.Bull.Geol.Soc.China,11,317~358
Teilhard de Chardin,P. and Young,C.C.1929,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Chou Kou Tien fossiliferous deposit.Bull.Geol.Soc.China,8,175~202
Teilhard de Chardin,P.1941.Early man in China.Inst.Geo-Biol.,7,1~99
Weidenreich,F.1935.The Sinanthropus Population of Choukoutien(locality 1)with apreliminay report on new disocverles.Ball.Geol.Soc.Chi-na,14,427~468
Weidenreich,F.1936.Sinanthropus pekinensis:A comparative study.Pal.Sin.Ser.D,7,(3):1-162
Weidenreich,F.1937.The forenner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Bull.Geol.Soc.China,17,137~144
Weidenreich,F.1943.The skull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A comparative study on a primitive hominid skull.Pal.Sin.New Ser.,D,10,1~184
Young,C.C.1930.On the mammalian remains from Chikushan,near Choukoutien,Pal.Sin.Ser.C,7,(1):1~24
Young,C.C.1932.On the Artiodactyla from Locaity 1 of Choukoutien.Pal.Sin.Ser.C.8,(2):1~158
Young,C.C.1934.On the Insectivora,Chiroptera,Rodentia and Premates other than Sinanthropus from locality l in Choukoutien.Pal .Sin.Ser.D,8,(3):1~139
Zdansky,O.1923.Ueber ein S?ugerlnochenlager in Chou Kou Tien,Provinz.Chihli.Bull.Geol.Surv.China,(5):83 ~89
Zdansky,O.1928.Die S?ugetiere der Quärtarfauna von Choukoutien.Pal.Sim.Ser.C,5,(4):1~146
《经济学人》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创办于1843年9月,创办人詹姆士·威尔逊。杂志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并且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该杂志又以发明巨无霸指数闻名,是社会精英必不可少的读物。该杂志英文电子版可通过移动App、网站或者有声版阅读每周完整内容。
杂志主要关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但是每期也有一两篇针对科技和艺术的报导,以及一些书评。杂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而且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但又处处用事实说话。主编们认为:写出了什么东西,比出自谁的手笔更重要。从2012年1月28日的那一期杂志开始《经济学人》杂志开辟了中国专栏,为有关中国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经济学人排名第381。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探新》《应用心理学》
最新影响因子(JCR 2018, PSYCHOLOGY, SSCI)已出炉!我们第一时间给广大心理学工作者总结了所有心理学SSCI期刊近三年的影响因子,以供大家查看和对比。
此次总共收录心理学期刊611份,其中排名前五期刊分别为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IF =22.25),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IF = 19.76),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IF = 17.19),Psychological Bulletin(IF = 16.17),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IF =16.17),不过这些期刊多为综述期刊。
在所有实证心理学期刊中,Nature Human Behaviour排在第一位(IF = 10.58),也是心理学第一个影响因子超过10的期刊。Journal of Management排在第二位(IF = 9.06),属于管理心理学领域期刊,Personnel Psychology今年突破6,排在第三位(IF = 6.93),也属于管理心理学领域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今年有所下降,影响因子掉到5以下 (IF = 4.90)。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今年有所提升,直逼6 (IF = 5.92)。
总体而言,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影响因子仍然呈上升趋势。例如,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从去年的3.77上到今年的5.18;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从去年的2.63上升到今年的3.61;Applied Psychology从去年的2.49上升到今年的3.27。
对于实验心理学期刊,传统几个老牌杂志影响因子今年仍然变化不大,甚至有所降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从去年的4.11下降到今年的3.50,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从去年的2.29上升到2.94,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从去年的2.32上升到今年的2.67。
别当欧尼酱了第二集1月12日更新。
《别当欧尼酱了》于2023年1月5日起在哔哩哔哩港澳台播出。第二集在1月12日更新。
本作男主名叫绪山真寻,是一个两年没有出门的深度阿宅,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游戏,典型的社会废人。某一天,当真寻睡到自然醒准备起来玩游戏时,在朦朦胧胧中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头发变长了,嗓音也变纤细了,当他照镜子时惊奇地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位粉毛美少女。
《别当欧尼酱了》的男主角绪山真寻,是个两年没出门的家里蹲,他在被妹妹下药后,“性转”为了女性。
《别当欧尼酱了》刊载情况。
2017年2月25日开始在Pixiv发表,每月更新一话,通常会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更新。
2018年1月29日开始,在niconico静画同步刊载。
2018年6月27日,在一迅社旗下的月刊漫画杂志《月刊ComicREX》2018年8月号开始刊载,话数多是多话并行。在2019年6月号(追载到21、22话的时候)宣布正式连载。
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基金等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被国内外广泛引用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7部,译著5部,参与主编计算机类辞典、词汇5部,主审、主编计算机类各种教材8部。获国家级二等奖以及部、省、院级一等、二等、三等奖共14项。 [1] 陈国良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陈国良,《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陈国良等,《遗传算法及其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4] 陈国良,《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陈国良,陈崚,《VLSI计算理论与并行算法》,中国科大出版社,1991。[6] 陈国良,《并行算法:排序和选择》,中国科大出版社,1990。[7] 王鼎兴,陈国良,《互连网络结构分析》,科学出版社,1990。 陈国良,基于曙光1000的中尺度数值气象预报系统及其在江淮流域适用性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21, No.11, p1121-1125, 2000.11。陈国良,淮河中上游群库联合优化调度算法及其并行实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21, No.6, p603-607, 2000.6。陈国良,林洁,顾乃杰, 分布式存储的并行串匹配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软件学报, 11(6), pp. 771-778, 2000.6Chen gouliang,Heuristics for Line Capacity Design of PWE Assembly Systems,J. of China Univ. of Sci. & Tech.,Vol.30, No.2, p142-150, 2000.4。陈国良,桂孝生,杨勃,Walch变换的截断方法及其并行实现,中国科大学报,Vol.28,No.3,pp.270-276,1998陈国良,许锦波,LogP模型上的一类蝶式计算的通信策略,计算机学报,Vol.20,No.8,pp.695-701,1997陈国良,熊焰,顾乃杰,面向应用的神经信息处理系统(NIPS),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33,No.12,pp.887-892,1996陈国良,李晓峰,黄伟民,并行FFT算法在3种并行计算模型上的设计和分析,软件学报,Vol.7,增刊, pp.57-63,1996陈国良,并行算法的可扩放性分析,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16,No.2,pp.10-16,1995陈国良,梁维发,沈鸿,并行图论算法研究进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32,No.9,pp.1-16,1995陈国良,更实际的并行计算模型,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16,No.2,pp.1-9,1995Chen Guoliang,Zhu Song-chun,Chin Shao-ou,On the Master-Slave Neural Network Models,proc.IJCNN’92,Beijing,1992陈国良,熊焰,方祥,通用并行神经网络模拟系统GP2N2S2,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13,No.12,pp.16-21,1992陈国良,神经计算及其在组合优化中的应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29,No.5,pp.1-21,1992陈国良,朱松纯,秦小鸥,主从通用神经网络模型,电子学报,Vol.20,No.10,pp.24-32,1992陈国良,张永民,改进的多层栅格嵌入算法,计算机学报,Vol.14,No.5,pp.332-339,1991陈国良,韩雅华,Benes网络的半自动选路法,计算机学报,Vol.13,No.3,pp.161-173,1990G.L.Chen,An O(n) Switch setting Algorithm for the Benes Network,PPCC-3,Beijing,China,Vol. 8,pp.16-19,1989陈国良,VLSI并行计算,计算机工程与应用,No.2, pp.1-35,1989G.L.Chen,H.Shen,A Bitonic Selection Algorithm on Multiprocessors,J.of comput. Sci.&Tech.,Vol.4,No.4,pp.315-322,1989陈国良,非数值计算的并行算法(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25,No.12,pp.1-10,1988Chen Guoliang,A Partitioning Selection Algorithm on Multiprocessors,J.of comput. Sci.&Tech.,Vol.3,No.4,pp.241-250,1988陈国良,刘峻,多处理器上的分组选择网络,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25,No.8,pp.1-9,1988陈国良,王忠良,并行归并选择算法,计算机学报,Vol. 11,No.1,pp.14-21,1988陈国良,沈鸿,SIMD机器上的双调选择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Vol. 25,No.1,pp.1-14,1988陈国良,沈鸿,双调选择网络及其在多处理器上实现的双调选择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4,No.9,pp.1-10,1987陈国良,熊焰,两个不同机种局部区域网络Cnet和Omninet网际互连,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No.2,pp.1-8,1987K.L.Chen and H.Shang,Bitonic Selection Algorithm on SIMD machine,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 On computers and applications,Beijing,China,pp.176-182,1987陈国良,数据流计算机的互连结构,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3,No.9,pp.2-10,1986陈国良,计算机网络互连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3,No.11,pp.2-10,1986陈国良,选择网络的比较研究,中国科大学报,pp.109-120,1985陈国良,多处理机系统的互连网络,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8,No.8,pp.30-50,1985陈国良,计算机网络拓扑(上),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2,No.10, pp.37-45,1985陈国良,计算机网络拓扑(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2,No.11, pp.7-15,1985B.W.Wah and K.L.Chen,A partitioning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selection networks, IEEE Trans. On-computers,Vol.c-23,No.3 pp.261-268,1984陈国良,平衡递归选择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1,No.4,pp.7-17,1984陈国良,并行排序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pp.62-72,1984B.W.Wah and K.L.Chen,Generalized parallel selection networks,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 On computers and applications,Beijing,China,pp.406-413,1984数据流计算机,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1,No.9,pp.34-46,1984陈国良,平衡分组选择网络,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1,No.11,pp.9-21,1984个人荣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陈国良教授,数十年来,他呕心沥血,勇攀科技高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国良受聘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暨院士学术报告会在学校科学会堂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张顺颐教授主持仪式和报告会。副校长郑宝玉教授向陈国良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受聘后,陈院士将不定期到我校对计算机学科和信息与计算学科的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等工作进行指导。陈国良院士是我国计算机并行算法的理论、设计和应用方面杰出的科学家。最早提出并行算法研究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方法,形成了“并行算法—并行计算机—并行编程”一体化研究体系。在非数值并行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是全国100名名师之一。陈国良院士受聘我校兼职教授后,将会极大地促进计算机学科和信息与计算学科的发展。研究成果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国良教授开展了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的研究,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推进了我国该领域的发展;开发了自主版权的国产曙光并行机“用户开发环境”商用软件,为推广国产并行机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以陈国良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成立10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多项,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在国内高校率先开设了并行算法、并行体系结构等一系列高性能计算方面的专业课,形成了并行算法类教学体系,推动了我国高性能并行计算学科的研究与发展。陈国良图册陈国良教授将高性能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淮河流域的防洪、防污和水环境的治理。他与淮委合作研制开发的国家863重大项目安徽省防灾减灾智能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在汛期对淮河中上游九大水库进行防洪调度,他负责研制的淮河流域防洪防污智能调度系统,以削峰、错峰调度为目标,将气象数值预报、水情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流域汇流计算与洪水预警预报、水库的联合调度等有机结合,在流域防洪调度决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夏,淮河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陈国良带领中国科大师生一行十多人跑到一线现场,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高性能计算支持。为确保计算参数的准确性,他还与淮河水利委员会的技术人员一同到方邱湖、西大坝等防洪重点区域实地考察,提出了洪水演进计算方案,为这一区域的防洪调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陈国良眼里,教学永远是第一位的。30多年来,他一直站在教学一线。他培养的30多名博士生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1998年,陈国良荣获安徽省教育系统模范和安徽省模范教师称号,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人物语录亦工亦农:农民出生,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情况非常的熟悉。陈老说,虽然自己经历了很多,做过很多职业,但自己骨子里却始终不该农民的本色。至于“工”,则是因为进过军工厂,当过工人。陈老说自己对工人也有深厚的感情,他觉得工人的感情十分的朴素真挚,人也很容易相处。陈国良图册亦文亦武:念了大学,还出过国深造,也算得上是一名知识分子。而且自1973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至今就一直在与“文”打交道。“武”方面是因为自己在大学毕业后参军在军队里呆了四五年时间,还到过福建前线。亦强亦弱:进入大学,先是在电力系学强电,则是“强”,后来转学的无线电与计算机都是弱电压,所以称之为“弱”。亦硬亦软:先是研究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后来又研究了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亦理亦实:既做理论,又实践。两手抓,两手都硬。亦中亦西:虽然自己在国内外都没有取得博士学位,但是研究还是有一定的成就。经常到别的国家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在中西两方面都有一定成果和影响。陈老还与在场的所有听众分享了他的一些小小故事:学英语发音、教专业英语、在部队的种种经历……,他幽默诙谐的语言引来了一阵阵掌声。他还认真回答了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的积极提问。二十四个普通的汉字,堆砌的是陈老不平凡的一生。他的谦和、朴素、认真的品质尽现了大师风范,也是这次讲座座无虚席的理由。个人影响重奖成果中科院院士陈国良获得个人一等奖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中心(合肥)主任陈国良教授申报的高性能并行计算及其应用项目获得个人首届“浪潮高性能计算创新奖”一等奖。陈国良教授及其开创的高性能并行计算及其应用,为推动中国高性能科学计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际上,使我国的高性能并行算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性能并行计算及其应用形成了并行计算理论--并行算法设计--并行计算实现--并行计算应用一套完整的学科研究体系,提出了并行机结构--并行算法--并行编程一体化的研究方法。高性能并行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内容涉及一些经典问题的并行算法研究,如网络与排序算法、图论算法、互联网络及其路由算法、VLS布局算法等,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高性能并行计算及其应用,将结构、算法和编程有机联系起来,解决了水科学、气象预报、石油开采钻探等实际科学工程计算问题,也在国际同行研究中独具特色。 陈国良图册高性能并行计算及其应用目前在国内许多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高性能并行计算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国家863重大项目安徽省防灾减灾智能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这一系统将中尺度数值气象预报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水情预测和群库优化调度的决策参考依据,在汛期对淮河中上游九大水库进行防洪调度,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淮河流域防洪防污智能调度系统,以削峰、错峰调度为目标,将气象数值预报、水情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流域汇流计算与洪水预警预报、水库的联合调度等有机结合,其研究结果作为预报的参考依据,在流域防洪调度决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战胜2004年夏季淮河遭受的超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中,为政府部门防洪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为防洪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众所周知,淮河流域是一个水患与污患并重的特殊流域,非汛期的防污、控污任务非常艰巨。以陈国良院士的并行计算为基础,利用计算网格、信息网格等网格计算技术,构建的流域数字化基础信息平台,开发水资源污染控制系统,为淮河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2004年夏,淮河遭受到10年一遇的特大污染,追踪污水团沿河顺流下洩的情况,为提前开闸泄污,消化与稀释污水团提供了高性能计算支持。
样刊: 一般只会打印两三本,再修改,看看效果等。等全改好在打印的就是普通卖出的杂志了。正刊: 这个就是文章被正式评审录用,然后排队发表的。根正苗红,当然没有问题。
1.软件学报 2.计算机学报 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5.自动化学报 6.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7.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8.系统仿真学报 9.计算机工程 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1.控制与决策 12.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3.控制理论与应用 14.计算机应用研究 15.机器人 16.中文信息学报 17.计算机应用 18.信息与控制 19.计算机科学 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2.计算机仿真 23.计算机工程 与科学 24.遥感技术与应用 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 26.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7.测控技术 28.传感技术学报 29.控制工程 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比较容易理解的,
你可以把他们看作省级和国家级的区别。
就是大一个级别这样子,也出名点这样。
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最近我在写毕业论文,想得最多的就是参考文献不知道在哪找?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也有这样是问题呢?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期刊论文类
1.鲁丽丽:《形式与非形式逻辑——论法律逻辑之定位》,《现代物业》2013年第5期。
2.成静:《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杨娟:《法律思维研究综述——从语言的角度》,《经济管理者》2012年第24期。
4.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5.李瑜青、张建:《法律思维内涵与特征再思考》,《东方法学》2012年第2期。
6.王利明:《论法律思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7.孙培福:《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8.王新娟、张斌:《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的培养——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宪法案例教学》,《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9期。
9.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契合点——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互动与改良》,《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10.郭瑞昌:《论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沧桑》2011年第2期。
11.李义松、苏胜利:《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2.项庭庭:《浅议法律思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3.马玉波:《法律逻辑的思维模式选择——谈谈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14.郭新杰、葛宇宁:《试论法律逻辑的品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5.周占生:《法律思维路径之辨——以规范结构为基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6.王萍:《对法律思维研究的整理与思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7.印大双:《法律逻辑与大众逻辑之博弈》,《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2期。
18.徐楠:《浅议法律逻辑研究的转向》,《沧桑》2009年第1期。
19.聂小明:《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内在观察》,《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0.杨建军:《逻辑思维在法律中的.作用及其限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1.孙光宁:《法律思维模式及其选择》,《长白学报》2008年第2期。
22.张瑞峰、巴尔:《论法律思维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第1期。
2、学位论文类
1.卞叶:《论法律类型及其类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2.黄笑君:《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2年。
3.郎盛科:《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施榕娜:《法律规则与道德评价对法律推理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张林波:《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王建荣:《论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胡媛:《试论中国法律逻辑及其发展方向》,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杨冠祥:《法律逻辑研究的新视角》,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王萍:《论法律思维的概念》,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11.胡桂哲:《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0年。
12.蔡勇:《论法律推理中的实质推导》,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3.邢杰:《从法官裁判视角看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4.王亮亮:《法律逻辑的生命源》,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5.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16.罗冰:《民法教学中法律思维的培养》,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著作类
1.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张斌峰著:《法律逻辑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李静著:《法律思维训练与法律文书写作——推理、结构与修辞》,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4.杨力著:《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以哈特〈法律的概念〉为样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范春莹著:《法律思维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6.缪四平著:《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关老健著:《法律逻辑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郑智航著:《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9.陈瑞华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0.黄伟力著:《法律逻辑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2.穆晓军著:《经理人必备的法律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焦宝乾著:《法律论证:思维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赵利、黄金华著:《法律逻辑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5.龙卫球著:《法学的日常思维》,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张大松主编:《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法律专业的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M].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 [2]喻磊.合适合同价值论[J].江汉论坛,2000.(7). [3]苏号朋.定式合同研究—以消费者权益保证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1998.(2). [4]高圣平、刘璐.民事合同理论与实务.定式合同卷[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第298页. [5]金福海.定式合同的`缺限及控制途径[J].烟台大学学报,1997.(2). [6]王利明.对<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定的评析[J].政法论坛,1999.(6). [7]杜军.格式合同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8]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张建军.格式合同的立法规制[N].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9). [10]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28. [11]吴元国.格式合同价值之研究[Z].新青年在线,2005-11-3. [12]张艳、张帅.我国格式合同立法完善思考[J/OL].人民网——强国论坛,2005-11-10. [13]王素芬.论格式合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14]王思洋.论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07. [15]林少平.论格式合同[D].厦门大学,2001.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1、《从指称到意义:符号·象征与民族气质——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马”的文化阐释》,载《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3期2、《人名:民间文化的多棱角镜——从蒙古人名的变迁看中国文化中的民族关系》,载《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3、《医学人类学及其应用》,载《兰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2期4、《从历史民族学的视角论蒙古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载《卫拉特研究》2004年2期5、《试论甘肃穆斯林家庭的人际关系》,载《西北民族研究》(CSSCI)2006年第4期6、《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载《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5期7、《从历史民族学的视角解析蒙古语族民族民间口头文学》(蒙古文),载《中国蒙古学》2007年第3期8、《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亲子关系探析》,载《西北民族研究》(CSSCI)2007年第1期9、《甘肃穆斯林家庭结构解析》,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0、《卫拉特蒙古人的迁徙及其社会文化变迁》,载《西北民族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11、《跨国卫拉特蒙古支系的文化变迁与文化认同》,载《西部蒙古论坛》2008年第1期12、《卫拉特蒙古文化变迁特点及其当代启迪》,载《兰州学刊》2008年第5期
1.人文主义观照下的猪八戒形象的厚度,独撰,《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2.试论徐渭诗歌的抒情方式,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3.徐渭与秦汉派唐宋派关系重估,独撰,《中州学刊》2003年第2期。4.徐渭自刻文集活动考述——兼及《徐文长初集》的刊年问题,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5.徐渭研究百年述评,独撰,《艺术百家》2004年第1期。6.《徐文长文集》与《徐文长三集》的读者之争及其版本问题,独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7.徐渭散文情感基调的转变,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8.从郁勃到颓放:徐渭真我理论与散文创作的偏离与合一,独撰,《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9.徐渭创作实践与“真我”理论的离合,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0.“何不信之有”是否应改成“何信之有”,独撰,《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11.观其一节:徐渭尚简尚短的美学思想,独撰,《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第2期。12.徐渭散文对秦汉派散文的超越,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3.《葛兰西之前的霸权理论:克罗齐案例》,独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14.徐渭画论,独撰,《艺术百家》2006年第1期。15.明清徐渭散文研究述略,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6.韩愈古文中的“骈文成分”,独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7.徐渭散文张力论,独撰,《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18.试论徐渭散文情感品质的尖锐性,独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9.唐宋散文对徐渭散文的影响——以韩愈、苏轼为例,独撰,《语文知识》2007第1期。20.试论徐渭散文情感的真实性,独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21.徐渭散文结构论,独撰,《三峡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2.李兆洛与合河康氏家塾刻书事迹考述,独撰,《东疆学刊》2007年第3期。23.徐渭为“公安派先驱”说质疑,独撰,《学术论坛》2007年第4期。24.论清代女诗人的地域分布——以《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所收诗人为例,第一作者(与曾献飞合撰),《海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5.从实用性到文学性:徐渭散文后期创作倾向的转变,《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26.科举背景下的明清教育及其对文学的负面影响,独撰,《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1期转载)。27.唐宋八大家选本在明清时期的衍生和流行,独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4期。28.唐宋八大家选本与明清文学教育的适配,独撰,《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29.唐宋八大家选本与明清文学教育格局的转变,独撰,《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30.《文选版刻年表》补正,独撰,《兰州学刊》2008年第10期。31.明代文选学衰落说质疑——以《文选》在明代的刊刻和流行为中心,独撰,《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32.明清文学选本对载道观的认同,独撰,《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33.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与《文选》的再度盛行,独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34.明清文学选本对载道观的反拨,独撰,《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4期。35.苏文选本在明清时期的刊刻和流行,独撰,《兰州学刊》2009年第7期。36.宋人对《文选》文学标准的发难及其影响,独撰,《学术论坛》2009年第7期。37.清代科举与《文选》接受,独撰,《求是学刊》2009年第6期。38.明人所辑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版本知见录,独撰,《兰州学刊》2010年第1期。39.明代举业教育中的苏文选本,独撰,《学术论坛》2010年第1期。40.顺应与反动:明清宗派语境中诗歌选本的衍生机制,独撰,《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期。41.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版本叙录》,独撰,《兰台世界》2010年第3期。42.清代江西刻书家黄秩模年谱,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43.清人所辑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版本知见录,独撰,《兰州学刊》2010年第7期。44.家塾文学选本的文学教育本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45.《国朝闺秀诗柳絮集》的地位和特色,《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46.唐宋八大家座次考论——以三十四种唐宋八大家选本为据,《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47.合法性与冠名权:明清时期关于“唐宋八大家”名称之争,《北方论丛》2012年第5期。48.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的历史分期,《学术论坛》2012年第8期。49.简论明清学人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的负面评价,《文学评论》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