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工艺及计算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高炉炼铁工艺及计算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农业对钢材质量要求的提高,钢厂普遍采用了炉外精炼工艺流程,它已成为现代炼钢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炼钢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钢材质量,降低能耗,减少耐材、能源和铁合金消耗,因此,炉外精炼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钢铁冶金发展的方向。对于炉外精炼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有必要进行探讨。 1 国内外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随着炼钢技术的不断进步,炉外精炼在现代钢铁生产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生产流程(高炉→炼钢炉(电炉或转炉)→铸锭),已逐步被新的流程(高炉→铁水预处理→炼钢炉→炉外精炼→连铸)所代替。已成为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尤其在特殊钢领域,精炼和连铸技术发展得日趋成熟。精炼工序在整个流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这道工序可以提高钢的纯净度、去除有害夹杂、进行微合金化和夹杂物变性处理;另一方面,精炼又是一个缓冲环节,有利于连铸生产均衡地进行。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降低炼钢成本,提高钢的纯净度和质量,率先将炉外精炼技术应用于特殊钢生产中,随后西欧的钢铁企业也加入到推广和使用这项技术的行列中。据资料报道,日本早在1985年精炼率达到65.9%,1989年上升到73.4%,特殊钢的精炼率达到94%,新建电炉短流程钢厂100%采用炉外精炼技术。80年代连铸技术发展迅速,原有的炼钢炉难以满足连铸的技术要求,更加促进了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到1990年为止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拥有1000多台(套)炉外精炼设备。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炼钢生产中采用高碱度合成渣在出钢过程中脱硫冶炼轴承钢、钢包静态脱气等初步精炼技术,但没有精炼的装备。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钢企业(大冶、武钢等)引进一批真空精炼设备。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精炼设备逐渐投入使用(如LF炉、喷粉、搅拌设备),黑龙江省冶金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了喂线机、包芯线机和合金芯线,完善了炉外精炼技术的辅助技术。现在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以炉外精炼技术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短流程工艺广泛应用于国内各钢铁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炼(电炉或转炉)→精炼→连铸,成了现代化典型的工艺短流程。 2 炉外精炼技术的特点与功能 炉外精炼是指在钢包中进行冶炼的过程,是将真空处理、吹氩搅拌、加热控温、喂线喷粉、微合金化等技术以不同形式组合起来,出钢前尽量除去氧化渣,在钢包内重新造还原渣,保持包内还原性气氛。炉外精炼的目的是降低钢中的C、P、S、O、H、N、等元素在钢中的含量,以免产生偏析、白点、大颗粒夹杂物,降低钢的抗拉强度、韧性、疲劳强度、抗裂性等性能。这些工作只有在精炼炉上进行,其特点与功能如下: 1)可以改变冶金反应条件。炼钢中脱氧、脱碳、脱气的反应产物为气体,精炼可以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通常工作压力≥50Pa,适于对钢液脱气。 2)可以加快熔池的传质速度。液相传质速度决定冶金反应速度的快慢,精炼过程采用多种搅拌形式(气体搅拌、电磁搅拌、机械搅拌)使系统内的熔体产生流动,加速熔体内传热、传质的过程,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3)可以增大渣钢反应的面积。各种精炼设备均有搅拌装置,搅拌过程中可以使钢渣乳化,合金、钢渣随气泡上浮过程中发生熔化、熔解、聚合反应,通常1吨钢液的渣钢反应面积为0.8~1.3mm2,当渣量为原来的6%时,钢渣乳化后形成半径为0.3mm的渣滴,反应界面会增大1000倍。微合金化、变性处理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提高精炼效果。 4)可以在电炉(转炉)和连铸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精炼炉具有灵活性,使作业时间、温度控制较为协调,与连铸形成更加通畅的生产流程。 3 炉外精炼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目前得到公认并被广泛应用的炉外精炼方法有:LF法、RH法、VOD法。 3.1 LF法(钢包精炼炉法) 它是1971年由日本大同钢公司发明的,用电弧加热,包底吹氩搅拌。 3.1.1 工艺优点 1)电弧加热热效率高,升温幅度大,控温准确度可达±5℃; 2)具备搅拌和合金化的功能,吹氩搅拌易于实现窄范围合金成份控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3)设备投资少,精炼成本低,适合生产超低硫钢、超低氧钢。 3.1.2 LF法的生产工艺要点 1)加热与控温LF采用电弧加热,热效率高,钢水平均升温1℃耗电0.5~0.8kW·h,LF升温速度决定于供电比功率(kVA/t),而供电的比功率又决定于钢包耐火材料的熔损指数。因采用埋弧泡沫渣技术,可减少电弧的热辐射损失,提高热效率10%~15%,终点温度的精确度≤±5℃。 2)采用白渣精炼工艺。下渣量控制在≤5kg/t,一般采用Al2O3-CaO-SiO2系炉渣,包渣碱度R≥3,以避免炉渣再氧化。吹氩搅拌时避免钢液裸露。 3)合金微调与窄成份范围控制。据试验报道,使用合金芯线技术可提高金属回收率,齿轮钢中钛的回收率平均达到87.9%,硼的回收率达64.3%,钢包喂碳线回收率高达90%,ZG30CrMnMoRE喂稀土线稀土回收率达到68%,高的回收率可实现窄成份控制。 3.1.3 LF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000年6月,鞍钢第一炼钢厂新建的连铸车间正式投产,精炼设备由两座LF钢包精炼炉,年处理钢水200万t;一座VD钢水真空处理装置,年处理钢水80万t组成。LF炉最大升温速度为4℃,LF炉平均处理周期≤28min;处理效果:平均[H]≤0.0002%;最低[H]≤0.0001%。 我国现有家重轨生产厂(攀钢、包钢、鞍钢和武钢)生产典型的工艺路线如下:LD→LF→VD→WF→CC,钢包吊到LF处理线的钢包车上后,由人工接通钢包底吹氩的快速接头,根据要求的钢水成分及温度确定物料的投入量(含喂丝)重轨钢含碳量较高,因而增碳显得很重要,转炉出钢时钢水含碳量控制为0.2%~0.3%(wt),炉后增碳至0.60%~0.65%(wt),在LF炉处理时再增0.10%~0.15%(wt)个碳至标准成份的中上限,经VD处理后即可达到钢种成分要求。 3.2 RH法(真空循环脱气法)这种方法是1958年西德发明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泡将钢水不断的提升到真空室内进行脱气、脱碳,然后回流到钢包中。 3.2.1 RH法的优点 1)反应速度快。真空脱气周期短,一般10分钟可以完成脱气操作,5分种能完成合金化及温度均匀化,可与转炉配合使用。 2)反应效率高。钢水直接在真空室内反应,钢中可达到[H]≤1.0×10-6,[N]≤25×10-6,[C]≤10×10-6,的超纯净钢。 3)可进行吹氧脱碳和二次燃烧热补偿,减少精炼过程的温降。 3.2.2 RH法工艺参数 1)RH循环量。循环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上升管或下降管的钢水量,单位是t/min。有关资料给出的计算公式为: Q=0.002×Du1.5·G0.33,式中:Q———循环流量,t/min;Du———上升管直径,cm;G———上升管内氩气流量,L/min。 2)循环因数。他是指在RH处理过程中通过真空室的钢水与处理量之比,其公式为:μ=w·t/v式中:μ———循环因数,次;w———循环量,t/min;t———循环时间,min;v———钢包容量,t。 3)供氧强度与含碳量的关系。向RH内吹氧可以提高脱碳速度,即RH-OB法。当[C]/[O]>0.66时钢包内氧的传质速度决定脱碳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QO2=27.3×Q·[C]式中:QO2———氧气强度,Nm3/min;Q———钢水循环量,t/min;[C]———含碳量,Nm3/t。 3.2.3 RH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日本的山阳钢厂将LF与RH配合生产轴承钢形成EF-LF-RH-CC轴承钢生产线,钢中总氧量达到5.8×10-6。LF-RH法首先利用LF炉将钢水升温,利用LF搅拌和渣精炼功能进行还原精炼,是钢水脱硫和预脱氧,然后将钢水送入RH中进行脱氢和二次脱氧。经过这样处理大大的提高了钢水的清洁度,同时钢水的温度达到连铸需要的温度。 宝钢炉外精炼设备有RH-OB、钢包喷粉装置、CAS精炼装置,RH-OB的冶炼效果较理想,脱氢率为50%~70%,脱氮率为20%~40%,一般情况下,经RH-OB处理后[H]≤2.5×10-6,[C]≤30×10-6,去除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一般能达到70%,钢中总氧量≤25×10-6,而且在RH中合金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收得率和控制的精确度,[C]、[Si]、[Mn]的控制精度能达到±0.01%,铝的精确度可达到1.5×10-3,取得了较好的炉外精炼效果。 3.3 VOD法(真空罐内钢包吹氧除气法) 3.3.1 VOD的特点VOD法是1965年西德首先开发应用的,它是将钢包放入真空罐内从顶部的氧枪向钢包内吹氧脱碳,同时从钢包底部向上吹氩搅拌。此方法适合生产超低碳不锈钢,达到保铬去碳的目的,可与转炉配合使用。他的优点是实现了低碳不锈钢冶炼的必要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条件-高温、真空、搅拌。 3.3.2 VOD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大隆铸锻厂从德国莱宝(leybold)公司进口1台15tVODC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软件。采用电炉初炼钢水经VODC炉外精炼的工艺方法,精炼了超低碳不锈钢、中低合金钢和碳钢,取得了很好的冶金效果,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减少,氢含量小于3×10-6氧含量小于6.5×10-6,不锈钢中铬回收率达98%~99%,精炼后的钢具有十分优越的性能。VODC精炼工艺成熟,控制容易,适应中小型钢厂和铸钢厂的多钢种、小吨位精炼生产需要,对发展铸钢行业的精炼生产会起到很大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0。 抚顺特殊钢有限公司有30tVOD炉,采用EAF+VOD技术精炼不锈钢,可使[H]≤2.58×10-6,T[O]≤41.9×10-6,铬回收率达到99.5%,脱硫率64.2%,精炼高碳铬轴承钢T[O]≤12.13×10-6 。 4 发展炉外精炼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炉外精炼技术已经应用40年,对提高钢的纯净度、精确控制成分含量及细化组织结构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冶炼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提高了钢的品质和性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使这项技术更加完美。 1)实现炉外精炼工艺的智能化控制,根据来料钢水的各种技术参数,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最佳的精炼工艺方案,并通过计算机控制各精炼工序。精炼工位配备快速分析设备,实现数据网络化,减少热停等待时间。 2)炉外处理设备将实现“多功能化”。在水钢精炼设备中将渣洗精炼、真空冶金、搅拌工艺以及加热控温功能全部组合起来,实现精炼,以满足超纯净钢生产的社会需求。 3)开发高纯度、高密度、高强度的优质碱性耐火材料,以适应不同精炼炉的需要,注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耐火材料的使用条件应尽可能与炉渣相适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侵蚀速度。要根据精炼设备的实际情况形成不同层次的配套材料,研究开发保温和修补技术,提高炉衬的使用寿命。 4)减少精炼过程的污染排放,精炼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含SO2、Pb、金属氧化物、悬浮颗粒等,在真空脱气冷却水中含有固态悬浮物、Pb、Zn等,这些污染物须经企业内部的相关处理,把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5 结束语 炉外精炼技术是一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先进技术,是现代化炼钢工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化学成分及温度的精确控制、夹杂物排除、顶渣还原脱S、Ca处理、夹杂物形态控制、去除H、O、C、S等杂质、真空脱气等冶金功能。只有强化每项功能的作用,才能发挥炉外精炼的优势,生产出高品质纯净钢种。

中国知网上面太多了你这个类型的,有条件的话从你们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下载,是免费的

好宽的范围,就只讲转炉炼钢的发展也不止5000字啊

高炉炼铁生产是冶金(钢铁)工业最主要的环节。高炉冶炼是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铁矿石、焦炭和熔剂等固体原料按规定配料比由炉顶装料装置分批送入高炉,并使炉喉料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焦炭和矿石在炉内形成交替分层结构。矿石料在下降过程中逐步被还原、熔化成铁和渣,聚集在炉缸中,定期从铁口、渣口放出。 高炉生产是连续进行的。一代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为一代)能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本专题将详细介绍高炉炼铁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要求等信息。由于时间的仓促和编辑水平有限,专题中难免出现遗漏或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补充指正。高炉冶炼目的:将矿石中的铁元素提取出来,生产出来的主要产品为铁水。付产品有:水渣、矿渣棉和高炉煤气等。高炉冶炼原理简介:高炉生产是连续进行的。一代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为一代)能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生产时,从炉顶(一般炉顶是由料种与料斗组成,现代化高炉是钟阀炉顶和无料钟炉顶)不断地装入铁矿石、焦炭、熔剂,从高炉下部的风口吹进热风(1000~1300摄氏度),喷入油、煤或天然气等燃料。装入高炉中的铁矿石,主要是铁和氧的化合物。在高温下,焦炭中和喷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夺取出来,得到铁,这个过程叫做还原。铁矿石通过还原反应炼出生铁,铁水从出铁口放出。铁矿石中的脉石、焦炭及喷吹物中的灰分与加入炉内的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出铁口和出渣口分别排出。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工业用煤气。现代化高炉还可以利用炉顶的高压,用导出的部分煤气发电。 高炉冶炼工艺流程简图:[高炉工艺]高炉冶炼过程:高炉冶炼是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铁矿石、焦炭和熔剂等固体原料按规定配料比由炉顶装料装置分批送入高炉,并使炉喉料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焦炭和矿石在炉内形成交替分层结构。矿石料在下降过程中逐步被还原、熔化成铁和渣,聚集在炉缸中,定期从铁口、渣口放出。 高炉冶炼工艺--炉前操作:一、炉前操作的任务1、利用开口机、泥炮、堵渣机等专用设备和各种工具,按规定的时间分别打开渣、铁口,放出渣、铁,并经渣铁沟分别流人渣、铁罐内,渣铁出完后封堵渣、铁口,以保证高炉生产的连续进行。2.完成渣、铁口和各种炉前专用设备的维护工作。3、制作和修补撇渣器、出铁主沟及渣、铁沟。4、更换风、渣口等冷却设备及清理渣铁运输线等一系列与出渣出铁相关的工作。高炉冶炼工艺--高炉基本操作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高炉炉况稳定顺行:一般是指炉内的炉料下降与煤气流上升均匀,炉温稳定充沛,生铁合格,高产低耗。操作制度:根据高炉具体条件(如高炉炉型、设备水平、原料条件、生产计划及品种指标要求)制定的高炉操作准则。高炉基本操作制度: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炉缸热制度和造渣制度。 高炉冶炼主要工艺设备简介: [高炉设备]高炉 : 横断面为圆形的炼铁竖炉。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 、炉缸5部分。由于高炉炼铁技 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 简单 ,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未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排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高炉冶炼的主要产品是生铁 ,还有副产高炉渣和高炉煤气。 [高炉设备]高炉热风炉介绍 :热风炉是为高炉加热鼓风的设备,是现代高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风温可以通过提高煤气热值、优化热风炉及送风管道结构、预热煤气和助燃空气、改善热风炉操作等技术措施来实现。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优化的热风炉结构、提高热风炉热效率、延长热风炉寿命是提高风温的有效途径。 [高炉设备]铁水罐车:铁水罐车用于运送铁水,实现铁水在脱硫跨与加料跨之间的转移或放置在混铁炉下,用于高炉或混铁炉等出铁

高炉炼铁毕业论文

<鞍钢新2、3号高炉炼铁工艺及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孙长明

这个行么?你的表达太简单了,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论文

给你个目录看看

论文多的很,可惜你的题目太大,这篇就是有关高炉炼铁的,要的话留个邮箱发给你

3.3.3高炉的冷却设备

冷却设备包括炉体冷却设备,炉底冷却设备和风口冷却设备‘251。

冷却设备的寿命是决定高炉寿命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特别是炉身下部

及炉腹区域的冷却设备型式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外部水系统的配置

是否有效,是高炉能否长寿的关键[26,271。具体的冷却设备配置如下:

(1)高炉炉底及炉缸

高炉炉底冷却采用在炉底砖下埋设水冷管的形式。炉缸、风口带采用

冷却壁冷却方式,其中风口带以下设5段光面冷却壁,壁厚为160mm,材

质为灰铸铁;铁口周围采用了铜冷却壁冷却。风口区为l段异形光面冷却

壁。壁厚250mm,材质为灰铸铁。

(2)炉腹及炉身中下部

由于炉腹、炉腰及炉身中下部温度波动较大,化学侵蚀严重,热应力

破损作用较大,工作条件最差,对高炉寿命影响较大。设计在封口带的炉

腹第一段冷却壁为铁素体球墨铸铁冷却壁。在炉腹至炉身下部的高热负荷

区域采用当今世界公认的铜冷却壁方案。铜冷却壁的高度约10m。

(3)炉身中上部

由于大量喷吹煤粉,炉身中、上部的热负荷的增加,为了加强冷却,

炉身中上部均采用冷却壁冷却。炉身中部采用了3段镶砖冷却壁,壁厚

340ram,材质为铁素体球墨铸铁;炉身上部采用了3段镶砖水冷壁,壁厚

270mm,材质为铁素体球墨铸铁。

如果你有明确的内容,我可以帮你找

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摘要: 高炉煤气的利用方式很多,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利用方式是高炉煤气发电项目(包括燃烧高炉煤气和高炉煤气、煤粉混烧)。分析燃煤锅炉掺烧高炉煤气和全烧高炉煤气后的工况变化,并提出改造措施,对钢铁行业的燃煤锅炉改造具有借鉴意见。 更多高炉煤气论文请进: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关键词:高炉煤气;燃煤锅炉;掺烧 在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煤炭、燃油和电力能源的同时,还产生诸如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二次能源,所产生的这类能源,除了满足钢铁生产自身的消耗外,剩余部分用于其他行业或民用。高炉煤气是炼铁的副产品,是高炉中焦炭部分燃烧和铁矿石部分还原作用产生的一种煤气,无色无味、可燃,其主要可燃成分为CO,还有少量的H2,不可燃成分是惰性气体、CO2及N2。CO的体积分数一般在21%-26%,发热量不高,一般低位发热值为2760-3720kJ/m3。高炉煤气着火温度为600℃左右,其理论燃烧温度约为1150℃,比煤的理论燃烧温度低很多。燃烧温度低,使得高炉煤气难以完全燃烧,且燃烧的稳定性差。由于高炉煤气内含有大量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烧温度低、速度慢,燃用困难,使得许多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的放散率偏高。利用高炉煤气发电,由于燃料成本低,系统简单,减少了燃料运输成本及基建费用,可以缓解企业用电紧张局面,减少CO对环境的污染,取得节能、增电、改善环境的双重效果,既能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创造综合社会效益。根据现在钢铁行业中高炉煤气的主要利用方式,本文对燃煤锅炉掺烧高炉煤气和燃煤锅炉改造为全燃高炉煤气锅炉做了理论分析和相应的改造措施。1 掺烧高炉煤气对锅炉性能的影响1.1 对炉膛内燃烧特性的影响燃煤锅炉中掺烧高炉煤气时,由于高炉煤气的低位发热量很低(2760-3720kJ/m3),而一般的烟煤的低位发热量约为18000kJ/kg,因此,炉膛中的理论燃烧温度必定下降,导致煤粉燃烧的稳定性变差,煤粉颗粒的不完全燃烧量增多,从而增加飞灰含碳量,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锅炉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掺烧高炉煤气后,送入炉膛内的吸热性介质增多,烟气的热容量增大,火焰中心的温度水平下降,火焰中心位置上移,导致煤粉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缩短,也造成煤粉的不完全燃烧,飞灰含碳量增加。第三,掺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烟气量增加(表1),炉膛内的烟气流速增加,从而缩短了煤粉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也造成了煤粉的不完全燃烧。第四,掺烧高炉煤气后,高炉煤气中存在的氮气等大量的惰性气体阻碍可燃成分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减少发生燃烧反应的分子间发生碰撞的几率,导致燃烧不稳定,煤粉颗粒燃烧不完全,增加了飞灰含碳量。可见,掺烧高炉煤气后,飞灰的含碳量增加,锅炉效率降低。试验证明[1],从飞灰含碳量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提高炉膛的温度水平,高炉煤气的最佳掺烧率应该在25%以内。表1燃料产生1MJ燃烧热的烟气量众所周知,固体的辐射能力远远大于气体,燃高炉煤气产生的烟气中所含有的具有辐射能力的三原子气体所占的份额远远低于燃煤,在燃气中占很大一部分的N2等双原子气体不具备辐射能力,而且,高炉煤气燃烧产生烟气中三原子气体主要是CO2和少量的H2O,CO2的辐射能力要低于H2O,因此,掺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火焰辐射能力减弱,更多的热量流往后面的过热器和尾部烟道。掺烧锅炉煤气后,炉膛内的热交换能力下降,对于以炉膛水冷壁为主要蒸发受热面的锅炉,如果锅炉结构不做调整,则锅炉的蒸发量下降。1.2 对炉膛后烟道的传热特性影响以对流换热为主的过热器系统,吸收烟气热量主要取决于传热温压和传热系数。对于燃煤和掺烧高炉煤气的锅炉来说,两者的炉膛出口烟温相差不大[2],因而其传热温压也相差不大。但是掺烧高炉煤气锅炉的烟气体积流量要比燃煤锅炉大,对流受热面的烟气流速增加,因此提高了传热系数,使得过热器吸热量增加,导致过热器出口温度过热。同样,烟气量增加,如果炉膛后的受热面不改变,则布置在炉膛后烟道中的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吸热量增多,但是不足以使得排烟温度降低到以前的温度水平,因而排烟温度升高,排烟热损失增加。2 全烧高炉煤气对锅炉性能的影响2.1 对炉膛内燃烧特性的影响高炉煤气中大量的惰性气体N2、CO2等在燃烧时不参与燃烧反应,相反,还吸收大量可燃气体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使得高炉煤气的燃烧温度偏低。虽然高炉煤气是气体燃料,理论燃烧温度(-1150℃)要远低于煤粉颗粒(1800℃-2000℃),但是高炉煤气中含有的大量惰性气体会阻碍火焰传播,使火焰的传播速度变慢(例如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仅为0.3-1.2m/s),因此,要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必须提高燃烧温度。高炉煤气中几乎不含灰分,燃烧时,火焰基本上不产生辐射能量,只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三原子气体具有辐射能力,高炉煤气中大量的氮气不具备辐射能力,所以燃高炉煤气的锅炉,炉膛中的烟气辐射传热能力要低于燃煤锅炉。因此,炉膛内水冷壁的吸热量降低,导致锅炉蒸发量减少。2.2 对炉膛后烟道的传热特性的影响由于高炉煤气中几乎不含有灰尘,所以,燃烧高炉煤气产生的烟气中的飞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流受热面的污染系数ξ很低,只有0.0043,而对于燃煤锅炉,当烟气流速为10m/s时,污染系数ξ为0.019[3],可见,燃烧高炉煤气后,对流受热面的热有效系数增大,使得对流受热面的吸热量增多。高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惰性气体,产生相同燃烧能量的高炉煤气生成的烟气量要大于纯燃煤时产生的烟气量,因此流经对流受热面的烟气量增大,烟气流速增加,导致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变大,对流吸热量增大,因此,吸收对流受热面热量的过热蒸汽温度升高。同样,烟气量增加,如果炉膛后的受热面不改变,则布置在炉膛后烟道中的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吸热量增多,但是还不足以使得排烟温度降低到以前的温度水平,排烟温度升高,排烟热损失增加。3 掺烧高炉煤气后的改造措施由以上的分析,为了解决掺烧高炉煤气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炉膛温度下降;过热蒸汽温度升高;飞灰含碳量增加;排烟温度变大等,提出下面的解决方案。3.1 改造燃烧器高炉煤气燃烧器一般布置在煤粉燃烧器的下部,当高炉煤气燃烧器具有充当锅炉启动燃烧器的功能时,这种布置可以获得燃烧和气温调节两方面的好处。如果以高炉煤气借助煤的燃烧来稳燃的话,则只对气温调节有利。由于混烧高炉煤气后,炉膛中火焰的中心位置上移,造成煤粉燃烧不完全,排烟温度升高等问题,因此,可以采取让燃烧器位置尽量下移,燃烧器喷嘴向下倾斜等方法,降低火焰中心位置,增加燃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选用能强化煤粉燃烧的燃烧器,如稳燃腔煤粉燃烧器[4],加强煤粉颗粒的燃烧,减少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效率。3.2 改造过热器掺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辐射吸热量减少,对流吸热量增加,因此在实际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较多的屏式过热器,相应的减少对流过热器受热面,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烧煤和掺烧高炉煤气工况下过热器的调温性能,避免过大的增加减温水量。3.3 改造省煤器掺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的辐射吸热量减少,直接影响了锅炉蒸发量下降,导致锅炉出力降低,另外,掺烧高炉煤气后,烟气量变大,排烟温度升高,因此,在炉后烟道内增加省煤器换热面积,采用沸腾式省煤器,要保证其沸腾度不超过20%,否则因省煤器内工质容积和流速增大,使省煤器的流动阻力大幅增大,影响锅炉经济性。增加省煤器换热面积,提高了省煤器的吸热量,降低了过高的排烟温度,减小了排烟损失,提高了锅炉效率。4 全烧高炉煤气后的改造措施4.1 炉膛改造燃煤锅炉的炉膛内辐射传热能量很大,炉膛内配置了相应的大量的水冷壁吸收辐射热,改燃高炉煤气后,炉膛内辐射能量减少,过多的水冷壁吸收大量的辐射热能会使得炉内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加剧了高炉煤气燃烧的不稳定,因此,敷设卫燃带,降低燃烧区下部炉膛的吸热量,进一步提高燃烧区炉膛温度,改善高炉煤气燃烧的稳定性。增加了卫燃带后,减少了水冷壁的面积,锅炉蒸发量减少,为了保证锅炉的蒸发量,就必然要提高高炉煤气量,提高炉膛的热负荷,但是,高的炉膛热负荷也提高了烟气量和炉膛出口温度,导致过热蒸汽超温和排烟温度升高,锅炉效率下降,因此不可能通过无限制的提高炉膛热负荷来提高锅炉的蒸发量。锅炉改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的热交换能力显著下降,对于以炉膛水冷壁作为其全部蒸发受热面的锅炉,如果锅炉的结构不允许做较大的改动,蒸发量必定下降。4.2 燃烧器改造对于高炉煤气来讲,动力燃烧即无焰燃烧其火焰长度短、燃烧速度快、强度大、温度高,是一种比较合适的燃烧方式,但因其体积大、以回火、噪音高、负荷调节不灵活,且流道复杂,成本高,实际中采用很少。而采用扩散燃烧不但火焰太长,而且混合不好,燃烧不完全,不适合高炉煤气。实际中大多数采用预混部分空气的燃烧方式,这种形式的燃烧器结构简单、不易回火、负荷调节灵敏,在煤气的热值和空气的预热温度波动的情况下能保持稳定的工作,调节范围宽广,在锅炉最低负荷至最高负荷时,燃烧器都能稳定工作。燃烧器的布置主要考虑以下几点:火焰应处于炉膛几何中心区域,使火焰尽可能充满炉膛,使炉膛内热量得以均匀分配,受热面的负荷均匀,不会形成局部受热引起内应力增大,防止受热不均匀。对于布置高度,在不影响火焰扩散角的情况下,燃烧器低位布置,有利于增加煤气燃烧时间,保持炉温均匀。4.3 过热器的改造改燃高炉煤气后,烟气量增大引起过热蒸汽超温,可以通过适当减少过热器的面积来控制过热蒸汽的温度在规定范围之内。也可以通过增加减温器的调温能力,来控制过热蒸汽的温度。4.4 增加煤气预热装置加装煤气预热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增加入炉能量,提高燃烧温度,增强火焰的辐射能力,改善高炉煤气的着火和燃尽条件。研究证明[5],高炉煤气温度每提高10℃,理论燃烧温度可以高4℃。但是由于高炉煤气的易燃性和有毒性,要求与烟气之间的换热过程严密而不泄露,理论上只能采用分离式热管换热器。4.5 省煤器的改造改烧高炉煤气后,排烟温度升高,锅炉蒸发量下降,因此,增加省煤器面积,采用沸腾式省煤器可以提高省煤器的吸热量,降低过高的排烟温度,减小排烟损失,提高锅炉效率。另一方面,高炉煤气锅炉炉内火焰黑度和炉内温度低,故不宜单纯以增加敷设受热面的面积来提高锅炉蒸发量,而采用沸腾式省煤器来弥补锅炉蒸发量的减少,这是提高锅炉出力的有效措施。4.6 尾部烟道的改造由于高炉煤气发热量低,惰性气体含量高,因此燃用高炉煤气时,锅炉的烟气量及阻力都讲增加,为此,一般须考虑扩大尾部烟道流通面积降低流动阻力及增加引风机的引风能力。4.7 燃气安全防爆措施从安全方面考虑,有必要建立燃气锅炉燃烧系统,包括自动点火、熄火保护、燃烧自动调节、必要的连锁保护方面的自动化控制。同时为了减轻炉膛和烟道在发生爆炸时的破坏程度,燃气锅炉的炉膛和烟道上应设置防爆装置。此外燃气系统应装设放散管,在锅炉房燃气引入口总切断阀入口侧、母管末端、管道和设备的最高点、燃烧器前等处应布置放散点。采取了以上安全措施后,可以确保锅炉处在安全运行之中。参考文献:[1]湛志钢,煤粉、高炉煤气混烧对煤粉燃尽性影响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2]姜湘山,燃油燃气锅炉及锅炉房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范从振,锅炉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6.[4]陈刚、张志国等,稳燃腔煤粉燃烧器试验研究及应用[J].动力工程,1994(12).[5]刘景生、王子兵,全燃高炉煤气锅炉的优化设计[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冶金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冶金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大家了解了吗,有哪些题目可以供大家选择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冶金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到大家!

41、摆线转子数控加工程序的研究

42、球团烟气氨法脱硫控制系统及仪表检测

43、PDCA循环在高炉本体安装项目中的应用

44、山西文水炼钢连铸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45、冶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重点

46、试论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47、冶金建设项目计划管理模式优化

48、基于逆向工程的激光熔覆搭接率的确定

49、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研究

50、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51、冶金流程工业机械装备智能化与在役再制造工程战略研究

52、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的运用与实践探索

53、再制造工程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探微

54、冶金防腐工程的浅析

55、冶金工程中可回收式锚索施工工艺探讨

56、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研究

1、润滑系统在冶金设备中的应用与分析

2、冶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安装调试要点

3、浅谈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的运用

4、起重机械检验过程中的设备问题和管理研究

5、HTR-PM余热排出系统水冷壁制造方案

6、中国钢铁企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模式和发展方向

7、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8、镍基合金在激光熔覆再制造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9、新型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的配比实验

10、大型冶金工程项目机电安装BIM应用研究

11、冶金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与思考

12、深竖井支洞在水工隧洞中的应用

13、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4、冶金工程质量管理与改进

15、浅谈铁路信号工程技术施工管理

16、基于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的产品缺陷检测

17、BIM技术在大型冶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8、工业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9、冶金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20、H公司电石冶炼厂建设项目的`采购风险管控研究

21、钙镁诱导低合金高强度钢针状铁素体强韧化机制研究

22、链箅机-回转窑制备全赤铁矿氧化球团的关键技术研究

23、基于透明计算技术的智能手表设计与实现

24、箱型钢柱加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25、浅析海外冶金与矿山工程的设计管理

26、端曲面齿联轴器的创成原理及设计

27、膜技术在含金属离子废水中的应用进展与发展趋势

28、反渗透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

29、选择性激光烧结在3D打印中的应用

30、冶金工业高压供配电系统施工与运营关键技术

31、冶金外墙装饰施工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32、多铁性颗粒复合材料内部的平行多裂纹问题

33、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中铬氧化物还原热力学影响因素分析

34、中碳钢中的氧化物冶金行为及脉冲磁场对其的影响

35、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的关键问题探讨

36、现代钢铁冶金工程设计方法研究

37、加载环境对合金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影响

38、电气安装与调试成套技术在炼铁及轧钢工程快速改造大修中的应用

39、盾构刀盘驱动无级变速离合器摩擦副烧损失效机理的研究

40、绿色可循环钢铁厂工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57、Cu基金属粉末的特种微成形工艺及性能评估

58、创建面向冶金生产过程的开放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59、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60、冶金设备安装调试要点分析

61、酸性环境用低温无缝钢管(-50℃)的研制

62、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的方法基础与应用研究

63、新型滤筒除尘器的性能实验研究及工业应用

64、高强度贝氏体精轧钢筋性能优化及断裂行为研究

65、激光增材制造镍基高温合金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66、冶金自动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67、多热源作用下侧吸罩流场及捕集效率特性的研究

68、典型冶金原辅料的微波吸收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69、基于光场成像理论的弥散介质光热特性重构

70、铁合金等离子体的时空特性研究

71、活塞式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

72、铜冶炼项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究

73、概算包干模式下冶金工程的造价管理初探

74、基于METSIM的钨冶炼工艺过程仿真研究

75、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型高炉工程施工阶段风险评价研究

76、磷矿浆脱除燃煤锅炉烟气中SO_2的研究

高炉炼铁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论文

<鞍钢新2、3号高炉炼铁工艺及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孙长明

这个行么?你的表达太简单了,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论文

给你个目录看看

论文多的很,可惜你的题目太大,这篇就是有关高炉炼铁的,要的话留个邮箱发给你

3.3.3高炉的冷却设备

冷却设备包括炉体冷却设备,炉底冷却设备和风口冷却设备‘251。

冷却设备的寿命是决定高炉寿命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特别是炉身下部

及炉腹区域的冷却设备型式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外部水系统的配置

是否有效,是高炉能否长寿的关键[26,271。具体的冷却设备配置如下:

(1)高炉炉底及炉缸

高炉炉底冷却采用在炉底砖下埋设水冷管的形式。炉缸、风口带采用

冷却壁冷却方式,其中风口带以下设5段光面冷却壁,壁厚为160mm,材

质为灰铸铁;铁口周围采用了铜冷却壁冷却。风口区为l段异形光面冷却

壁。壁厚250mm,材质为灰铸铁。

(2)炉腹及炉身中下部

由于炉腹、炉腰及炉身中下部温度波动较大,化学侵蚀严重,热应力

破损作用较大,工作条件最差,对高炉寿命影响较大。设计在封口带的炉

腹第一段冷却壁为铁素体球墨铸铁冷却壁。在炉腹至炉身下部的高热负荷

区域采用当今世界公认的铜冷却壁方案。铜冷却壁的高度约10m。

(3)炉身中上部

由于大量喷吹煤粉,炉身中、上部的热负荷的增加,为了加强冷却,

炉身中上部均采用冷却壁冷却。炉身中部采用了3段镶砖冷却壁,壁厚

340ram,材质为铁素体球墨铸铁;炉身上部采用了3段镶砖水冷壁,壁厚

270mm,材质为铁素体球墨铸铁。

如果你有明确的内容,我可以帮你找

生产方式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不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简史和近况 早期高炉使用木炭或煤作燃料,18世纪改用焦炭,19世纪中叶改冷风为热风(见冶金史)。20世纪初高炉使用煤气内燃机式和蒸汽涡轮式鼓风机后,高炉炼铁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初美国的大型高炉日产生铁量达 450吨,焦比1000公斤/吨生铁左右。70年代初,日本建成4197立方米高炉,日产生铁超过1万吨,燃料比低于 500公斤/吨生铁。中国在清朝末年开始发展现代钢铁工业。1890年开始筹建汉阳铁厂,1号高炉(248立方米,日产铁100吨)于1894年5月投产。1908年组成包括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的汉冶萍公司。1980年,中国高炉总容积约8万立方米,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26座。1980年全国产铁3802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高炉炼铁面临淘汰 中国钢铁业急需升级换代高炉炼铁技术,适合于那些工业化初步发展的国家,生产大路货、初级钢材,但在发达国家,高炉技术正面临淘汰。电炉技术炼钢是当今世界趋势。电炉炼铁可以提升钢材质量和特殊性能,减少原材料和电力等的浪费。在订单经济时代,生产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但高炉炼铁技术周期长,生产产品低级,且生产的产品还需要一道甚至更长的加工链条。电炉炼钢则可缩短钢材冶炼周期,可根据订单安排生产,原材料和动力资源浪费少,不再如高炉炼铁那样存在大量的产品积压情况。当今社会进入材料时代后,市场需要的钢材不再是传统的材料,高炉炼铁生存空间更大为缩小,且附加值很低,以中国钢铁业为例,全国钢铁产业利润还不如开采铁矿的赚钱,原因就是因为高炉炼铁技术低级落后,不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我们固然赞美中国钢铁业对国家的贡献,但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高炉炼铁技术已经进入死胡同。作为世界上第一钢铁生产大国,世界铁矿第一进口大国,世界钢铁业初级钢材第一出口大国,世界钢铁第一进口大国,世界钢铁产业人数最多的国家,世界钢铁厂最多的国家,中国必须认真思考中国钢铁业的下一步发展战略。不能以推动就业为借口,把钢铁业的发展寄托在国家的巨型投资拉动钢铁业的繁荣,而要认真的思考减少污染,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实现钢铁业的产业升级,效益升级。

短鄙惜样朝鼠寨/////////////朋友圈子里面现在都在用这款。不但是免费的效果还好!

高炉炼铁是现代炼铁的主要方法,钢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这种方法是由古代竖炉炼铁发展、改进而成的。尽管世界各国研究发展了很多新的炼铁法,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这种方法生产的铁仍占世界铁总产量的95%以上。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不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

高炉炼铁论文开题报告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我已经是一名研二的学生了。回首过去的一年,我觉得还是比较充实而有意义的,在思想、学习、生活都有很多收获。总的来说自己成熟了很多。在这里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学习、生活、科研及社会工作等做一个小结,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好准备,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好。

政治思想方面,我一直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虽然我还没有加入党组织,但是我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注意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关心国内国际大事,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我也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学习方面,我在认真学习好专业课程,顺利获得研究生应完成的学分的同时,阅读了大量与实验室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既开阔了视野,也使我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内容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听说课程学习过程中与外教的交流,培养了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在生活方面,我一直以“为人处世和善、乐于助人”的精神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各项集体活动。研一加入院研究生会外联部,通过一年的工作,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被评为班级“优秀团员”。

上面我总结了自己过去一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主要是自己的收获和今后要继续发扬的优点。当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工作还缺乏创新精神,这是我在以后要特别注意提高的地方。接下来的的日子,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争取更好的成绩。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在平时生活中,她为人处世和善、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通过党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我不但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实践上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新的飞跃,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为今后提高执行能力和效果打牢了基础。

一、提高思想认识,理论知识进一步丰富

研究生班的课程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理论的实践与探索,我系统学习了现代管理学、宏观经济管理研究、西方经济学、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公共管理、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经济法专题研究、管理心理学、党性教育等课程;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自己视野得到开阔,知识面得到拓展,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际工作

通过党校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知识结构,还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充分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敢于革新、勇于创新,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在实践中运用好所学到的知识,发挥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不懈努力,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通过学习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以积极的、向上的态度投身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年半的研究生生活很快的过去了,在过去的日子里,一路走过,感受过进步中的兴奋与欢乐,也经历过挫折中的沮丧与痛苦。总的来说,经过一年半的在校生活,无论在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都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深切体会到研究生生活的真实涵义,现在做这个总结,是为了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让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好。

在思想方面,我一直对自己有较高要求,在本科期间就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通过对当今社会存在着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的了解,摆脱了过去天真而不切实际的想法,直视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直接是我们今后走上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首先,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感受。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的房价步步攀升、屡创新高,国家也为此进行数次宏观调控,但作用并不理想。刚刚要踏入社会的我们,为此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大城市房价高涨的现实。最后,虽然我们已经建国一个甲子,但是社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敌对势力较多,不断扰乱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由此,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刻的感受到,应该以身作则,积极拥护党的政策方针,坚持党的领导,维护社会稳定,清醒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在学习方面,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并阅读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完成了过去仅仅依靠书本学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到应用各种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学习的转变。依靠学校图书馆平台提供的各类数据库,搜索文献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电子图书、学习论坛和在线交流工具等,获取知识,了解了论文研究内容的最新进展,及时更新陈旧的个人知识储备。同时,在文献资料的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大量英文资料,这就对研究生个人的英语阅读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对英语课程的学习,特别是研一英语课的学习全部结束后,仍然不敢放松对英语的学习,保持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研究生层面的学习,相关的课程学习并不是第一位的,

根据课题,有针对性的学习,才是最加重要的,这就对研究生个人的自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希望在研究生有限的学习生涯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注意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珍惜研究生期间的友谊,尽力扩大个人的交往面,增加与不同学科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做到平日交往期间能够采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并在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保持好的身体素质,在研究生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保持更加充沛的精力与旺盛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帮助导师和研究生学生工作老师处理一些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组织纪律方面,加强自身约束,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规定,不做有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校有关规定的事情,提倡更为科学、更高风尚的道德观,提高组织纪律性,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相关活动,提高团队精神,对个人纪律做更高层次的要求。

上面我总结了过去一年半以来的思想、学习、生活和组织纪律情况,主要是自己的一些收获和今后要继续发扬的优点。同时,我个人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首先,科研方面的成果仍旧太少,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是项目的进度仍然有些缓慢,另外,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仍然会被琐事所打扰,分担了不少精力。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继续配合研究生院的老师做好学生工作,并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两年。回首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我的生活还是比较有意义、比较充实的,有很多收获,但同样也有失落的时候。总的来说,不论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自己的课题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我想对前面的工作、生活及学习的方面进行一个小的总结,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补足缺点,为将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好。下面分别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以及科研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在工作方面,在研究生期间,做过辅导员助理,专业认证老师助理,研究生助理班主任,班主任秘书等勤工助学岗位,在这些岗位中,收获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做辅导员助理期间,认真细心做好每一件杂事,提高了自己耐心细致工作的能力;在做专业认证老师助理和班主任秘书工作期间,提高了自己合理分配和协调的能力;在做研究生助理班主任期间,能合理处理好同学与导师的关系问题,能很快融入新的集体。在工作上,我一直坚持积极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在学习方面,研一期间,一直就是以文化课的学习为主,学校为我们开设的.课程比较齐全,个人选择地自由度也比较大,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进行自由灵活的选择,这也是研究生的学习和大学本科学习的很大不同的一个地方,即自己的自由度更大,选择的面更大,自我管理的要求加强。总的来说,我们学的文化课主要是专业理论课以及与自己课题相关的一些数学课,因为讲课的老师的水平都很高,一次讲授的课程内容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我的知识库增加了很多的存储。认真学习英语,顺利通过了六级。因此,在学习方面,我感觉自己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在生活上,总体来说也是收获颇丰,学校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进入研究生阶段,我就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之余我还注意从各方面发展自己,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研究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我任职班级的班长,研究生班级干部不是很多,一个人做班级的大小事务,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组织班级参加“新生杯”篮球赛,大家一起为班级加油,不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还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最终我们取得“新生杯”篮球赛第四名。在研一生活刚开始时,组织大家一起去西湖,为大家营造一种很好的氛围,大家相互认识,增进同学间的感情。组织大家参加研究生趣味运动会,并获得团队第一名和第二名。在研一结束期间,组织班级聚餐,让我们研一的美好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在端午节和中秋节期间,组织大家一起过传统的节日,给大家发粽子和月饼,让大家感受家的温暖,我们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大家家庭。

科研及课题进展方面,研一上学期期间,我就进入实验室开始理论的学习,进入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实验室里见到了自己的师兄,他有做着类似的课题,因此在和他的交流过程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他的指导下,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自己课题方面的国内外文献,从而对自己课题相关的历史及最新的进展有了概括的了解,学习很多与课题相关的软件,为课题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研一下学期,我就开始设计实验,在师兄和导师指导下,顺利完成很多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结果,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所获得的结论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运用软件进行模拟,改进传感器结构的设计,最终得出实验满意的结果。研二上学期顺利通过开题,为自己毕业的课题做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已获得的陈果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一篇核心文章已经收录,一篇SCI文章已经收录,三篇EI已经发表。在积极准备论文机检与盲审,相信自己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上面我总结了自己过去两年的时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主要是自己的收获和今后要继续发扬的优点。当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题工作有时会缺乏激情,做事情缺乏恒心,虑问题不够全面等,这些都是我在以后工作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提高的地方。现在已经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公司工作,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克服和改正自身缺点,从日常的点滴行为做起,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好。

x月x号,开始了我们在x中的实习生活。那天早上我们起了个早,背着一个忐忑不安的心过去实习学校,缘于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这周实习内容主要是认真听课并且适应环境。

(一)认真听课,多做反思

在x中,很荣幸跟着l校长和l老师在高三实习。高三的课是以复习基础知识和讲解练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勤记笔记和勤做练习。x校长带的班级是创新班,学生基础比较好。因此l校长在讲课的时候会重点突出。

x校长在处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的时候,首先与学生一起回忆了研究某一种元素的方法,研究某一种元素要依次掌握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碱和盐,强调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这样知识才能系统化。而且x校长多年来一直在高三教学,所以对高三化学特别熟悉,经常以题带出知识点,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出题的方向。比如x校长从检验四氧化三铁的成分引出“某种物质有亚铁成分,加入的试剂一定要逐氧”,并且讲到制备氢氧化亚铁制备需要注意的事项。而且x校长也注重对学生化学细节的把关,在讲到高炉炼铁的时候,会强调该反应的条件是高温,强调焦炭的炭字是没有石字旁的。x校长在给学生讲解习题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发散。通过一道练习题,系统的把学生其他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大家。目的不是让学生懂得解一道题,而是掌握解决一类题的方法。

(二)适应环境,积极主动

这周实习的另一个内容就是适应环境了,适应环境要积极主动。

为了适应这边的教学流程,我主动向指导老师拿高考备考指南;为了方便听课,我主动跟指导老师要了课表;为了减轻指导老师的工作,我主动帮老师数试卷。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进行试卷的分析与统计,了解学生在哪些知识点存在缺失;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晚上学生的自修时候在课室答疑;为了更好的适应高三化学,指导老师提醒我要多做做题,所以我一有自己的时间,我就会做做题。

这周总的来说,还是过得蛮顺利的,希望以后的每一周都会更有收获。

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自我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过硕士研究生生涯的一半路程,回首望去,有付出,有回报,有困惑,也有执着,这些生活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我的成长,也为我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品德方面,继续学习思想理论知识,并用理论影响实际。一方面,学习先进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保持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中贯彻这种思想;同时,以身作则,争取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在课程学习方面,踏实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研一期间,我抓住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不断巩固基础知识、丰富专业知识。同时,我还选修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一年的课程学习,我受益匪浅,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第x名的好成绩。

在科研能力方面,不断学习,争取在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上有所成绩。我经常借阅学校图书馆的期刊杂志,查阅网上电子期刊等,来深化和拓宽专业领域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配合好导师的课题研究,完成了xx等项目。当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通过导师的教导、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困难迎刃而解。学术知识的探讨和学习对我的启发意义很大,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在身心素质方面,我一直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善良的本性。一方面,我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并利用闲余时间锻炼身体,使自己更加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并且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与周围的朋友融为一家人,丰富了我的研究生生活。另一方面,我坚持诚实信用、与人为善的原则,对朋友坦诚相待,真心帮助周围的同学、朋友。研究生期间,我有幸认识了许多学识渊博的师兄、师姐和同学,得益于这些良师益友的帮助,为我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光彩。

当然我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个人修养,力争做一名优秀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各所、20xx级硕博研究生:

根据《长安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的要求,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时解决在课程学习和论文开始阶段的问题,保证研究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学校对研究生施行中期考核制度。

一、考核对象

本学期将对20xx级博士研究生、20xx级直博研究生、20xx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二、考核时间

20xx级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安排在5月3日-5月14日进行,20xx级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安排在5月3日-5月30日进行。本学期通过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开展中期考核,所有参加中期考核的研究生必须登陆信息门户,进入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按操作流程进行参加考核。

三、考核内容及要求

1.考核内容及操作流程

重点对研究生课程完成情况及开题情况进行考核。包含硕士研究生个人总结、课程学习完成情况审核、综合测评、班导师 及导师评价、学位论文开题情况等。

中期考核需研究生、导师在“长安大学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202.117.64.66”操作:

研究生操作流程:研究生严格按要求进行论文开题。并通过信息门户进入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后,在“论文开题”栏提交电子版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模板电子版在研究生院学位办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在“学生电子档案”栏对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发表论文等情况进行填写,同时,在“中期考核”栏目中“中期考核自评栏”进行填写,研究生重点汇报入学以来的思想品德与专业学习方面情况,对时事政策的了解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层次及深度,所阅读的专业文献及所撰写论文情况,对所研究方向前沿的把握和认知情况等。(内容不超过260个字符),此栏目为必填项,否则意味着未提交考核申请,无法在系统中考核,如有问题,可向学院研办咨询。

导师操作流程:教师在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后,在审核开题报告栏审阅学生的开题报告,给出考核结论,同时可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综合鉴定。

各所负责安排学位论文集中开题,组织3~5名相关学科专家(可请1名校外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需按专家意见修改后在本所讨论通过,经所长签字审核后交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保存,学院将针对开题结论和培养计划完成情况给出中期考核结论,有一项不通过的考核结果均为不通过。

2.根据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经考核仍有未完成课程内容、论文选题或开题报告的,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提出最后完成期限,逾期仍未完成的由学院提出处理意见报研究生院。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必要阶段,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未参加中期考核的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为不通过,无法进行论文答辩申请。各研究所应精心安排,加强过程监管,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加强学业指导,指导研究生及时开展论文开题和课题研究工作,促进学院不断规范和加强过程培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在这里对自己过去一年多的学习、生活、科研及社会工作等做一个小结,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好准备,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好。

思想方面:我一直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我注意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关心国内国际大事,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就更加促进了我的进步。同时,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我也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了,就应该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连自己的缺点都不能克服还谈什么先锋模范作用。这三年里,我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多次党员活动,配合当前的理论前沿,为自己补充新鲜血液。

学习方面:我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并阅读了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论文,这既让我开阔了视野,也使我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内容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并不是很重,但是老师的宽松对我来说就像是无形的压力。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所以我不敢放松学习,希望在有限的学生生涯中更多地学到点东西。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本人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学习了有关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自学物理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课《高等量子力》、《高等统计物理》和信息管理系的《知识管理》等课程,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学习matlab、mathematica、spss、eviews、lingo、visio和origin等软件;研读一定量的中英文文献,阅读了十多本英文专著,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不断向老师、同学请教,成绩有很大进步。

生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班里的班长,我平时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尊敬师长,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文体活动,积极帮助导师和科研秘书处理一些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科研方面:在寒假期间和暑假前夕开始开展预实验,在此之前参考大量国内外的文献,预实验开展相对顺利,并且得出一些预期实验结果。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主持市级课题《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20xx年结题),主持县级课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已结题。有多篇论文发表。

上面我总结了自己过去一年多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科研情况,主要是自己的收获和今后要继续发扬的优点。当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工作还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这是我在以后要特别注意提高的地方。我在总结过去一年多的同时也做好了新一年的打算,我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科研任务和完成毕业论文上,但我要合理安排好实验时间,继续配合院学工组的老师做好学生工作,并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摘要: 高炉煤气的利用方式很多,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利用方式是高炉煤气发电项目(包括燃烧高炉煤气和高炉煤气、煤粉混烧)。分析燃煤锅炉掺烧高炉煤气和全烧高炉煤气后的工况变化,并提出改造措施,对钢铁行业的燃煤锅炉改造具有借鉴意见。 更多高炉煤气论文请进: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关键词:高炉煤气;燃煤锅炉;掺烧 在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煤炭、燃油和电力能源的同时,还产生诸如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二次能源,所产生的这类能源,除了满足钢铁生产自身的消耗外,剩余部分用于其他行业或民用。高炉煤气是炼铁的副产品,是高炉中焦炭部分燃烧和铁矿石部分还原作用产生的一种煤气,无色无味、可燃,其主要可燃成分为CO,还有少量的H2,不可燃成分是惰性气体、CO2及N2。CO的体积分数一般在21%-26%,发热量不高,一般低位发热值为2760-3720kJ/m3。高炉煤气着火温度为600℃左右,其理论燃烧温度约为1150℃,比煤的理论燃烧温度低很多。燃烧温度低,使得高炉煤气难以完全燃烧,且燃烧的稳定性差。由于高炉煤气内含有大量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烧温度低、速度慢,燃用困难,使得许多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的放散率偏高。利用高炉煤气发电,由于燃料成本低,系统简单,减少了燃料运输成本及基建费用,可以缓解企业用电紧张局面,减少CO对环境的污染,取得节能、增电、改善环境的双重效果,既能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创造综合社会效益。根据现在钢铁行业中高炉煤气的主要利用方式,本文对燃煤锅炉掺烧高炉煤气和燃煤锅炉改造为全燃高炉煤气锅炉做了理论分析和相应的改造措施。1 掺烧高炉煤气对锅炉性能的影响1.1 对炉膛内燃烧特性的影响燃煤锅炉中掺烧高炉煤气时,由于高炉煤气的低位发热量很低(2760-3720kJ/m3),而一般的烟煤的低位发热量约为18000kJ/kg,因此,炉膛中的理论燃烧温度必定下降,导致煤粉燃烧的稳定性变差,煤粉颗粒的不完全燃烧量增多,从而增加飞灰含碳量,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锅炉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掺烧高炉煤气后,送入炉膛内的吸热性介质增多,烟气的热容量增大,火焰中心的温度水平下降,火焰中心位置上移,导致煤粉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缩短,也造成煤粉的不完全燃烧,飞灰含碳量增加。第三,掺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烟气量增加(表1),炉膛内的烟气流速增加,从而缩短了煤粉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也造成了煤粉的不完全燃烧。第四,掺烧高炉煤气后,高炉煤气中存在的氮气等大量的惰性气体阻碍可燃成分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减少发生燃烧反应的分子间发生碰撞的几率,导致燃烧不稳定,煤粉颗粒燃烧不完全,增加了飞灰含碳量。可见,掺烧高炉煤气后,飞灰的含碳量增加,锅炉效率降低。试验证明[1],从飞灰含碳量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提高炉膛的温度水平,高炉煤气的最佳掺烧率应该在25%以内。表1燃料产生1MJ燃烧热的烟气量众所周知,固体的辐射能力远远大于气体,燃高炉煤气产生的烟气中所含有的具有辐射能力的三原子气体所占的份额远远低于燃煤,在燃气中占很大一部分的N2等双原子气体不具备辐射能力,而且,高炉煤气燃烧产生烟气中三原子气体主要是CO2和少量的H2O,CO2的辐射能力要低于H2O,因此,掺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火焰辐射能力减弱,更多的热量流往后面的过热器和尾部烟道。掺烧锅炉煤气后,炉膛内的热交换能力下降,对于以炉膛水冷壁为主要蒸发受热面的锅炉,如果锅炉结构不做调整,则锅炉的蒸发量下降。1.2 对炉膛后烟道的传热特性影响以对流换热为主的过热器系统,吸收烟气热量主要取决于传热温压和传热系数。对于燃煤和掺烧高炉煤气的锅炉来说,两者的炉膛出口烟温相差不大[2],因而其传热温压也相差不大。但是掺烧高炉煤气锅炉的烟气体积流量要比燃煤锅炉大,对流受热面的烟气流速增加,因此提高了传热系数,使得过热器吸热量增加,导致过热器出口温度过热。同样,烟气量增加,如果炉膛后的受热面不改变,则布置在炉膛后烟道中的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吸热量增多,但是不足以使得排烟温度降低到以前的温度水平,因而排烟温度升高,排烟热损失增加。2 全烧高炉煤气对锅炉性能的影响2.1 对炉膛内燃烧特性的影响高炉煤气中大量的惰性气体N2、CO2等在燃烧时不参与燃烧反应,相反,还吸收大量可燃气体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使得高炉煤气的燃烧温度偏低。虽然高炉煤气是气体燃料,理论燃烧温度(-1150℃)要远低于煤粉颗粒(1800℃-2000℃),但是高炉煤气中含有的大量惰性气体会阻碍火焰传播,使火焰的传播速度变慢(例如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仅为0.3-1.2m/s),因此,要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必须提高燃烧温度。高炉煤气中几乎不含灰分,燃烧时,火焰基本上不产生辐射能量,只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三原子气体具有辐射能力,高炉煤气中大量的氮气不具备辐射能力,所以燃高炉煤气的锅炉,炉膛中的烟气辐射传热能力要低于燃煤锅炉。因此,炉膛内水冷壁的吸热量降低,导致锅炉蒸发量减少。2.2 对炉膛后烟道的传热特性的影响由于高炉煤气中几乎不含有灰尘,所以,燃烧高炉煤气产生的烟气中的飞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流受热面的污染系数ξ很低,只有0.0043,而对于燃煤锅炉,当烟气流速为10m/s时,污染系数ξ为0.019[3],可见,燃烧高炉煤气后,对流受热面的热有效系数增大,使得对流受热面的吸热量增多。高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惰性气体,产生相同燃烧能量的高炉煤气生成的烟气量要大于纯燃煤时产生的烟气量,因此流经对流受热面的烟气量增大,烟气流速增加,导致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变大,对流吸热量增大,因此,吸收对流受热面热量的过热蒸汽温度升高。同样,烟气量增加,如果炉膛后的受热面不改变,则布置在炉膛后烟道中的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吸热量增多,但是还不足以使得排烟温度降低到以前的温度水平,排烟温度升高,排烟热损失增加。3 掺烧高炉煤气后的改造措施由以上的分析,为了解决掺烧高炉煤气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炉膛温度下降;过热蒸汽温度升高;飞灰含碳量增加;排烟温度变大等,提出下面的解决方案。3.1 改造燃烧器高炉煤气燃烧器一般布置在煤粉燃烧器的下部,当高炉煤气燃烧器具有充当锅炉启动燃烧器的功能时,这种布置可以获得燃烧和气温调节两方面的好处。如果以高炉煤气借助煤的燃烧来稳燃的话,则只对气温调节有利。由于混烧高炉煤气后,炉膛中火焰的中心位置上移,造成煤粉燃烧不完全,排烟温度升高等问题,因此,可以采取让燃烧器位置尽量下移,燃烧器喷嘴向下倾斜等方法,降低火焰中心位置,增加燃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选用能强化煤粉燃烧的燃烧器,如稳燃腔煤粉燃烧器[4],加强煤粉颗粒的燃烧,减少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效率。3.2 改造过热器掺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辐射吸热量减少,对流吸热量增加,因此在实际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较多的屏式过热器,相应的减少对流过热器受热面,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烧煤和掺烧高炉煤气工况下过热器的调温性能,避免过大的增加减温水量。3.3 改造省煤器掺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的辐射吸热量减少,直接影响了锅炉蒸发量下降,导致锅炉出力降低,另外,掺烧高炉煤气后,烟气量变大,排烟温度升高,因此,在炉后烟道内增加省煤器换热面积,采用沸腾式省煤器,要保证其沸腾度不超过20%,否则因省煤器内工质容积和流速增大,使省煤器的流动阻力大幅增大,影响锅炉经济性。增加省煤器换热面积,提高了省煤器的吸热量,降低了过高的排烟温度,减小了排烟损失,提高了锅炉效率。4 全烧高炉煤气后的改造措施4.1 炉膛改造燃煤锅炉的炉膛内辐射传热能量很大,炉膛内配置了相应的大量的水冷壁吸收辐射热,改燃高炉煤气后,炉膛内辐射能量减少,过多的水冷壁吸收大量的辐射热能会使得炉内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加剧了高炉煤气燃烧的不稳定,因此,敷设卫燃带,降低燃烧区下部炉膛的吸热量,进一步提高燃烧区炉膛温度,改善高炉煤气燃烧的稳定性。增加了卫燃带后,减少了水冷壁的面积,锅炉蒸发量减少,为了保证锅炉的蒸发量,就必然要提高高炉煤气量,提高炉膛的热负荷,但是,高的炉膛热负荷也提高了烟气量和炉膛出口温度,导致过热蒸汽超温和排烟温度升高,锅炉效率下降,因此不可能通过无限制的提高炉膛热负荷来提高锅炉的蒸发量。锅炉改烧高炉煤气后,炉膛内的热交换能力显著下降,对于以炉膛水冷壁作为其全部蒸发受热面的锅炉,如果锅炉的结构不允许做较大的改动,蒸发量必定下降。4.2 燃烧器改造对于高炉煤气来讲,动力燃烧即无焰燃烧其火焰长度短、燃烧速度快、强度大、温度高,是一种比较合适的燃烧方式,但因其体积大、以回火、噪音高、负荷调节不灵活,且流道复杂,成本高,实际中采用很少。而采用扩散燃烧不但火焰太长,而且混合不好,燃烧不完全,不适合高炉煤气。实际中大多数采用预混部分空气的燃烧方式,这种形式的燃烧器结构简单、不易回火、负荷调节灵敏,在煤气的热值和空气的预热温度波动的情况下能保持稳定的工作,调节范围宽广,在锅炉最低负荷至最高负荷时,燃烧器都能稳定工作。燃烧器的布置主要考虑以下几点:火焰应处于炉膛几何中心区域,使火焰尽可能充满炉膛,使炉膛内热量得以均匀分配,受热面的负荷均匀,不会形成局部受热引起内应力增大,防止受热不均匀。对于布置高度,在不影响火焰扩散角的情况下,燃烧器低位布置,有利于增加煤气燃烧时间,保持炉温均匀。4.3 过热器的改造改燃高炉煤气后,烟气量增大引起过热蒸汽超温,可以通过适当减少过热器的面积来控制过热蒸汽的温度在规定范围之内。也可以通过增加减温器的调温能力,来控制过热蒸汽的温度。4.4 增加煤气预热装置加装煤气预热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增加入炉能量,提高燃烧温度,增强火焰的辐射能力,改善高炉煤气的着火和燃尽条件。研究证明[5],高炉煤气温度每提高10℃,理论燃烧温度可以高4℃。但是由于高炉煤气的易燃性和有毒性,要求与烟气之间的换热过程严密而不泄露,理论上只能采用分离式热管换热器。4.5 省煤器的改造改烧高炉煤气后,排烟温度升高,锅炉蒸发量下降,因此,增加省煤器面积,采用沸腾式省煤器可以提高省煤器的吸热量,降低过高的排烟温度,减小排烟损失,提高锅炉效率。另一方面,高炉煤气锅炉炉内火焰黑度和炉内温度低,故不宜单纯以增加敷设受热面的面积来提高锅炉蒸发量,而采用沸腾式省煤器来弥补锅炉蒸发量的减少,这是提高锅炉出力的有效措施。4.6 尾部烟道的改造由于高炉煤气发热量低,惰性气体含量高,因此燃用高炉煤气时,锅炉的烟气量及阻力都讲增加,为此,一般须考虑扩大尾部烟道流通面积降低流动阻力及增加引风机的引风能力。4.7 燃气安全防爆措施从安全方面考虑,有必要建立燃气锅炉燃烧系统,包括自动点火、熄火保护、燃烧自动调节、必要的连锁保护方面的自动化控制。同时为了减轻炉膛和烟道在发生爆炸时的破坏程度,燃气锅炉的炉膛和烟道上应设置防爆装置。此外燃气系统应装设放散管,在锅炉房燃气引入口总切断阀入口侧、母管末端、管道和设备的最高点、燃烧器前等处应布置放散点。采取了以上安全措施后,可以确保锅炉处在安全运行之中。参考文献:[1]湛志钢,煤粉、高炉煤气混烧对煤粉燃尽性影响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2]姜湘山,燃油燃气锅炉及锅炉房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范从振,锅炉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6.[4]陈刚、张志国等,稳燃腔煤粉燃烧器试验研究及应用[J].动力工程,1994(12).[5]刘景生、王子兵,全燃高炉煤气锅炉的优化设计[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高炉炼铁论文英文文献作者

白正国, 沈一兵, 水乃翔, 郭孝英, “黎曼几何初步”,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1992 (第1版); 2004 (修订版).蔡天新:数字和玫瑰,北京三联书店,2003;台湾高谈文化有限公司,2004;韩国书之路出版社,2004。蔡天新:第四维、立体主义和相对论,读书,2004,9。陈维新,线性代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陈维新,线性代数简明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董光昌 (与吴明华,洪安祥合作):样条光顺的数字模型分析,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Vol.18, No.4(2003),377-382董光昌: 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1988清华大学出版社董光昌: 船体数学放样——回弹法,科学出版社,1978北京黄庆学,完全多部图分解与区组设计及其编码.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姜海益、奚李峰, 关于Norton问题, 数学学报, 43(3):445-456, 2000.林正炎,混合相依变量的极限理论,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丛书(36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1997.林正炎, 陆传荣, 张立新, 高斯过程的样本轨道性质. 现代数学基础丛书, 科学出版社, 2001.林正炎,强极限定理,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丛书(25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1992.刘祥官,李吉鸾,造渣系数与转炉炼钢的系统工程,钢铁,1986;21(2):10-14刘祥官,李吉鸾,冶金生产过程的系统优化,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4:14(6):54-59刘祥官,孙红军等,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odeling and Product Optimization for BFNo1 at HANGGANG Co,1999年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统计会议ARC,刘祥官,刘芳,高炉炼铁过程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冶金工业出版社,354千字,2003,2005年重印郜传厚,刘祥官,高炉冶炼过程的混沌性辨识,金属学报,2004,40(4):347-350刘祥官,罗登武等,莱钢1号750m3高炉智能控制专家系统,钢铁,2002,37(8):18-22刘祥官,刘芳等,智能控制专家系统在莱钢高炉的应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编委会主任:路甬祥,中国科技发展论坛(2004年卷),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356-1358。刘祥官,李启会,高炉炼铁过程的智能自动化模型,WCICA 2004,第五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会议论文集(4),3547-3551罗世华,刘祥官,Prediction for silicon content in molten iron using a combined fuzzy-associative-rules bank, FSKD论文集,Springer,2005;667-676阮火军,沙震,叶懋冬.Barnsley-Elton-Hardin的一个定理的修正.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5 (2): 157—162 (2000).阮火军,孙业顺,尹永成.双Lipschitz IFS吸引子的一致完全性.中国科学A辑, 51 (2):232—240 (2006).沙震,阮火军,分形与拟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沈一兵, “整体微分几何初步”,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 1998 (第1版); 2005 (第2版).王国瑾, 汪国昭, 郑建民,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高等教育–施普林格出版社, 北京, 2001.王兴华, 爵克松奇异积分对连续函数逼近的准确常数, 数学学报. 14(2): 231--237(1964).吴庆标,误差最小的计算机插补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2:174-178, (2000).杨启帆主编,数学建模,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杨启帆主编,数学建模竞赛-浙江大学学生获奖论文点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 月杨启帆主编,数学建模案例,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研究课题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杨启帆主编,数学建模(重点院校理工类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赵敏,刘祥官,An evolutionar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pproach for BF hot metal silicon content prediction, ICNC论文集,Springer,2005;374-377 ⊙ “整体微分几何”, 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奖(甲类)(三等), 国家教育部, 1990, 白正国, 沈一兵⊙ “黎曼几何初步”, 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二等), 国家教育部, 1995, 白正国, 沈一兵, 水乃翔, 郭孝英.⊙ 2002年宁波市(首届)高校名教师,陈维新⊙ 获奖专利:船壳放样的精密光顺方法由2005年起获国家发明专利,船体船学放样与数控绘图二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董光昌⊙ 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董光昌,吴绍平,洪敏纯。⊙ 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1995, 董光昌,潘兴斌。⊙ 用填充方法构造最优超饱和设计,第七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4年, 方开泰、葛根年、刘民千⊙ 若干环类的结构和扩张及其在Yang-Baxter方程非可逆解构造中的应用, 2002,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一等), 主持:李方⊙ 强极限理论、相依变量极限理论及有关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 国家科委, 1997, 林正炎, 陆传荣, 邵启满⊙ 概率极限理论及其在Gauss过程轨道性质方面的应用, 教育部自然科学提名奖(二等), 2002, 林正炎,张立新⊙ 强极限理论,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1993, 林正炎⊙ 概率极限理论及其在统计大样本中的应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1988, 林正炎⊙ 不变原理与某些统计量的收敛性,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奖(三等), 1984, 陆传荣, 林正炎⊙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教育部, 2003, 林正炎⊙ 概率极限理论引论, 教育部优秀教材奖(一等), 2003, 林正炎, 陆传荣, 苏中根⊙ 概率极限理论引论, 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二等), 1992, 林正炎, 陆传荣, 陆传莱⊙ 运用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 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1993,林正炎, 陆传荣⊙ 宝钢教育奖(特等奖), 2000, 林正炎⊙ 概率极限理论及其在Gauss过程轨道性质方面的应用,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2003,林正炎、张立新、苏中根。⊙ 2005年“晨兴数学金奖”,刘克峰⊙ 2004年国家教育部十大科技进展,刘克峰⊙ 国际谷庚海默奖(谷庚海默院士),刘克峰⊙ “晨兴数学银奖”、Sloan奖、Terman奖,刘克峰⊙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特邀报告、2001年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大会报告,刘克峰⊙ 中国科学院海外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核心数学挑战性问题国际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 刘克峰⊙ 1980-1988年主持完成《攀钢提钒工艺参数的系统优化—完善提高提钒工艺技术》,获198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刘祥官。⊙ 1984-1990年主持完成《样本空间模型与高炉优化操作》,获四川省企业管理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刘祥官。⊙ 1997-2002年主持完成《高炉冶炼过程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获200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刘祥官。⊙ 1994-1998年主持完成《杭钢1号高炉炼铁优化操作计算机系统》,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刘祥官。⊙ 2001-2003年主持完成《莱钢1号高炉智能控制专家系统》,获2003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刘祥官。⊙ 1997-2000年主持完成《高炉炼铁优化专家系统在济钢350m3高炉上的应用研究》,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的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刘祥官。⊙ 1980-1987年主持完成《攀钢雾化提钒工艺参数的系列优化》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刘祥官。⊙《杭钢1号高炉炼铁优化操作计算机系统》评为1998年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刘祥官。⊙《高炉冶炼过程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评为2002年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刘祥官。⊙《智能控制高炉冶炼的系统》2005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2 1 37569.0,刘祥官。⊙《一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高炉冶炼的方法》2005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2 1 37568.2,刘祥官。⊙ 子流形几何与曲面调和映射的某些问题”,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 国家教育部, 19096, 沈一兵, 许洪伟, 东瑜昕. ⊙ 计算机辅助参数曲线曲面设计的理论研究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国家教育部1999王国瑾, 汪国昭, 郑建民, 吕伟, 胡事民⊙ 船舶振动预报程序系统(SVPP)国家交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国家交通部1989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王国瑾, 金通洸⊙ 计算机图形生成与几何造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1年12月,梁发栋、彭群生、汪国昭、陈家平⊙ 计算机图形的算法及其应用,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88年7月,梁发栋、陈冢平、彭群生、汪国昭 ⊙ 计算机图形的基础理论与算法,国家教育妥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1年7月,梁发栋、彭群生、汪国昭、陈家平⊙ IUD主要副作用发生机制及防治,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八五”科技攻关成果三等奖 1996年9月, 陈秋波、汪国昭等⊙ 全国科学大会奖(滤波器) 1978,王斯雷⊙ 函数论基本理论 1979 浙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王斯雷⊙ 富里埃逼近及其有关问题 1982 浙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王斯雷⊙ 现代调和分析若干问题 1989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王斯雷⊙ 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国家级:国优0009号)国家教委1988 徐利治、王兴华⊙ 求复多项式全部零点的并行算法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 国家教委1989 王兴华、郑士明⊙ 对Smale连续复杂性理论的若干发展,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 国家教委,1995王兴华、韩丹夫⊙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3 王兴华 国家人事部⊙ 主持教改项目“数学建模课程建设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12月,杨启帆⊙ 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奖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2001年,杨启帆⊙ .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浙江省教育厅,2003年7月,杨启帆⊙ 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浙江省教育厅,2004年9月,杨启帆⊙ 几何与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2004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翟健⊙ 二次微分系统极限环的个数与分布;广义Lienard方程及其应用,2006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国家教育部,张平光,赵申琪

Pick to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industry, such 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metallurgical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coke production gradually growth, large scale, coke oven coke oven gas purif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Coke is widely used in blast furnace, cupola molten iron and ferroalloy smelting and smelting non-ferrous metal production, as a reductant, energy, also used in production of calcium carbide as raw materials, gasification and synthetic chemistry field. Coke in the blast furnace in the heating and reducer, frame and function for carbon. This design mainly completes the design of coke oven, coke oven design calculations, the manual of English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a few most coke oven design drawings. Design is to design the main body, of coke oven manual part of an annual output of 800000 tons of coke as the focus

AbstractNow,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come th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have to face challenges. In the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from mining of raw materials preparation, coking, sintering, ironmaking, steelmaking, and so on until the finishing line, smoke and dust exist in almost all of the production line,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but also a waste of resources, the impac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orkers,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is the main task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Through the dust on the domestic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governance Shougang iron works with the status of dust control analysis, we can understand that in the dust control Shougang has invested huge in this area, but also to take a lot of advanced dust removal technology, compared treatment results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in the application of airtight cover.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nadequacies, such as the choice of the collector is still lagging behind.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aper will be mainly on the 3rd Shougang blast furnace iron works and a silo hopper dust removal equip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bag filter, as well a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 long bag ESP transform low-voltage pulse bag filter. There are 3 high-rise silo hopper and a dus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al management of research, name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st source or single-double sealed airtight cover and dust vents mobile devices. More convenient i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 dust concentration to achieve less than posts lOmg/m3, the concentration of precipitator emissions standard of less than 50mg/m3.The abo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will help future blast furnace of Shougang No. 1,2,4 hopper dust pollution, etc., so that Shougang iron work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Key words iron works, dust, sealed enclosures, ESP

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文文献采用“APA格式”: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 (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 Halstead.

两位作者以上合著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 (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期刊中的文章(非连续页码):

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期刊中的文章(连续页码):

姓,名字首字母.(年). 题目. 期刊名(斜体). 第几期,页码.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月刊杂志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 (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

php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冯国良.基于Web及VRML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2]赵胜.基于B/S架构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2.

[3]晏榆洋.基于web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王逾西.动态网页的数据库连接技术[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1):41-43.

[5]徐一菲,陈光柱,沈春丰等.基于PHP网站的远程控制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5):135-136,115.

[6]丁鲁南,康梅娟.基于WAMP的红色文化动态网站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2,(26):20-20.

[7]滕文.基于MVC模式的PHP程序开发[J].科技视界,2012,(28):262.

[8]郭雪清,肖飞,黄正东,王光华,宋莉莉,张伟.医院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13(15)03:12-14+17.

[9]袁永革.试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实施[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4,16(18),03:91-94.

财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Adams, M. and Hardwick, P.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UnitedKingdom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35 (5): 641-654.

[2]Aronoff,C.,and J Ward. Family-owned Businesses: A Thing of the Past or Model of the Future.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5,8(2); 121-130.

[3]Beckhard,R“Dyer Jr.,W.G.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 owned 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3,12 (1): 5-12.

[4Casson, M.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firms [J].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9' 47(1):10 - 23.

[5]Alchian,A.,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1972,62(5): 777-795.

[6]Allen, F,J, Qian and M, J. Qian.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pp.57-116.

[7]Amato,L. H.,& Amato,C. H. The effects of firm size and industry on corporate giv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2(3): 229-241.

[8]Chrisman, J.J., Chua,J.H., and Steier, L.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family busi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b, 18(4): 441-448

动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范例多则

[1]程曼丽、王维佳:《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6页.

[2]冯捃、何春耕:《《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J],《电影评介》,2014年第5期37-40页.

[3]范文杰、戴雪梅:《无意识一内隐认知理论的演变历程回顾及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596-601页.

[4]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3页.

[5]郭秀艳、崔光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第1期,43-46页.

[6]陈晓云:《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4-60页.

[7]黄国文、徐裙:《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10期,2-6页.

[8]李德顺:《普遍价值与其可观基她》[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5-14 页.

[9]刘丽英:《国家形象研究文献述评及营销视角分析一基于CSSCI(2001-2011)的研究》卬,《学术探索》,2014年第2期,120-123页.

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注入格式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着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示例:[1]Day,C.,Veen,D.va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2] 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3] 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S.Weil(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Press.1999. pp.83- 104.[5]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 Lgnatieff,M. Keeping an old flame burning brightly. The Guardian,1998- 12- 20(12)。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示例:[5] Baboescu,F. Algorithms for fast packet classification. lib.global.umi.com/dissertations/preview/3076340,2003.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着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着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北欧人常见的姓Van den Bery,如Van的词首字母大写,表示它是姓的一部分,标注时应与姓一起前置;如果作者姓名书写为Graham van den Bery,其中van的词首字母v没有大写,则表示它不是姓的一部分,姓Bery前置时,van den仍留在原来的位置,并且不可缩写或省略,标注为Bery,G. van den.另外,对于“姓名+学位”的情况,标注时一般把“学位”删去,不要将其误认为姓或姓的一部分.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三、关于英文参考文献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的问题。

发表(出版)时间是参考文献的一项重要内容,标示引用文献发表的历史时间位置,是判断引用文献新旧的一个根据,不可遗漏。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这与我国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规定相同。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的标注位置有标注在作者后的情况,并加圆括号,这是因为采用了“着者-出版年”制。我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发表(出版)时间标注靠后,如示例[1]、[3],应按此要求标注为是。

四、英文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标注。

由于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析出文献和原文献的标注书写要求不够明确,目前有把析出文献名排成斜体,而把原文献名(论文集名或期刊名等)排成正体的情况。这种标注方式是不对的,混淆了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效力,正确的编排要求与此相反,国外的普遍作法与我国学者的论述[4]要求一致,因此这一现象值得编辑同行注意。

英文书名在英文文章中出现有排成斜体的习惯,论文集名、期刊名或报纸名与书名效力相同,故排成斜体,析出文献名相当于书中的章节标题,不具有书名的分量,故不可排成斜体。

在标注原文献名及作者时,原文献多指论文集或与之类似的著作,英文标注习惯上在编着者名前加词首字母大写的介词In,作者姓名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名缩写为词首大写字母,后加缩写符号圆点,姓完整标出,不缩写。作者后加编者一词的缩写形式及缩写符号圆点,词首字母大写,外加圆括号,如标注为In S. Weil(Ed.),如示例[3].然后斜体标注原文献题名,后加注出版年,起至页码的缩写形式pp.和析出文献的起至页码。当原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作者姓名同上述情况一样,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分别标出,编者一词缩写用复数形式Eds.,如In L. Eedering,& P. Leseman(Eds.)。

文献类型不宜标出。文献类型是我国编排规范制定的标注要求,国外并未采用。在中文中标注醒目、自然,在英文中此一项目的标注容易产生误解和干扰。如果是为方便计算机在检索或统计时辨识,是技术上的要求,那么就应当统一要求标注,从“可不标出”来看,尚未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文献类型在英文参考文献中不作标注为妥。

五、出版地和出版社(商)的标注。

出版地和出版社(商)是参考文献的重要内容,标示版权信息,不可遗漏或省略。我国一部着作一般由一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出版地一般也就比较明确为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国外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由于市场经济高度成熟,语言通用程度高,着作权被普遍保护等原因,一部着作可能由不止一家出版社(商)合作出版发行,出版地也可能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当出版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社(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当一一标出,中间用斜杠分开。如Amsterdam/Philadephia:Ben-jamins,又如Den Haag:Sdu/DOP出版地一般是出版社(商)所在的城市,标注城市名,不可标注为国家名。

参考文献补充了文章的重要信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希望在修订现行编排规范时,对英文参考文献的标注作明确规定,以便作者写作和编者编辑时皆有章可循,亦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

java论文英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庆智.王喜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研究[A].第五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论文集[C].2007(8)

[2]张翔.基于XML与Java技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8(5)

[3]符强.基于Java动态编程技术的软件自愈合构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3)

[4]徐伟.赵嵩正.蒋维杨,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

[5]白磊,李芙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92-95.

[6]赖小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发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5,(05):52-53.

[7]孙晓奇,李胜,张文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java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338-339.

参考文献:

[1]李舒,陈丽君.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283-285.

[2]徐亮.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7):24-27.

[3]张小红.高校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2012,25(7):45-47.

[4]苏贞,陈海关.高校智能排课系统中蚁群算法的应用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120-121.

[5]叶波霞浅谈大学生兼职在大学生活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6]王丽晖.关于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几点思考*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现象[J].2009,10(04)

参考文献:

[1]常征.功能测试中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分析与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徐骋.Android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5.

[3]路静,王琪.一种基于功能测试的自动化测试框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25-26.

[4]曾北溟.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武汉大学,2004.

[5]步倩倩.面向GUI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6]郝义鹏.基于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侯菊敏.基于Android的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框架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8]区立斌.基于层次关键字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与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2012.

[9]郝晓晓,张卫丰.基于XML的SDK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4):101-104.

[10]谢文哲.基于模块化测试框架的单元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陈健.基于模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框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