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等著《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10刘尧著《教育评论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4刘尧著《新世纪高等教育评论》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3刘尧著《现代教育问题评论》作家出版社,2001.5刘尧等著《中学教研组建设论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5刘尧编译《美国教育问题评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刘尧副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刘尧著《教育难点:问题与评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刘尧等主编《科研兴校的实践与认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8刘尧著《教育评论:问题与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12刘尧著《农村现代化与农村高等教育》群言出版社,2005.7刘尧著《今日大学教育评论》群言出版社,2006.10刘尧等著《中学校本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1刘尧著《中国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0刘尧著《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1 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教育研究》2001.6;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1.9全文转载。刘尧:中小学科研兴校中的教师校本培训《教育研究》2002.7刘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4.9刘尧:重塑大学的教育理想《光明日报》2005.10.19刘尧:地方高校发展避免误区《光明日报》2007.4.25(11)刘尧、梁克荫:议世纪之交高等教育的若干热点《教育发展研究》1999.2;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1999.4全文转载。刘尧:矛盾与协调: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探讨《教师教育研究》2000.3;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0.11全文转载。刘尧:高等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刘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想《教育发展研究》2001.3刘尧:应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2002.1.5(4);《新华文摘》2002.4摘录。刘尧: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刘尧:科学发展观:大学应协调的十大关系《教育发展研究》2005.8B刘尧:民办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八大关系《中国教育报》2004.9.3;《新华文摘》2004.22摘录。刘尧:21世纪我国大学教学应实施发展性评价《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新华文摘》2007-2摘编。刘尧:中国教育评价现状与发展趋势评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4.1全文转载。刘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是”与“非”《高教探索》1999.1刘尧:教育评论的展开与教育文化的构建《教育评论》1999.1刘尧:对教育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9.5刘尧:教育评论论证的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刘尧: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教育与现代化》1999.2刘尧:论教育评论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3刘尧:论作为教育评论客体的教育文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3刘尧:突破口: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战略选择《现代大学教育》2000.4刘尧:论教育评论标准的确立及运用《教育与现代化》2000.4刘尧:大众数学·数学文化·数学教育《高等理科教育》2000.5刘尧:21世纪我国高师教育的发展思路《教育与现代化》2001.3刘尧:新世纪:中国大学与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刘尧:教育学革命:从知识教育学到行为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2001.8刘尧:论“贫困综合症”与西部教育资源开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刘尧:论西部大开发的主体与客体《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刘尧: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可能性《江苏高教》2002.5刘尧:求实:教育评论的魅力与威力《教育与现代化》2002.1刘尧:论教育评论的信息容量与质量《教育与现代化》2002.3刘尧:魔鬼之床与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研究》2002.1刘尧:倡导健康的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研究》2002.4刘尧:现代教育与中小学校长素质《教育科学研究》2002.11刘尧:西部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探析《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刘尧:教育评论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3.4刘尧:对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1刘尧: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刘尧:辨证思考:我国高等教育问题《教育与现代化》2004.4刘尧、王焕轶:大学教师应当回归自由职业者身份《复旦教育论坛》2005.3刘尧:中国大学排名的目的、困惑与出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0刘尧: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教育与现代化》2005.4刘尧、傅宝英: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回顾与展望《高等理科教育》2006.5刘尧:西方高等教育质量观及评估综述《开放教育研究》2006.1刘尧:城乡和谐发展中的农村高等教育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6.2刘尧:大学校长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刘尧:地方高等学校走向何方《江苏高教》2007.1刘尧:我国大学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刘尧、傅宝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7.2刘尧: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背景、现状与趋势《教育与现代化》2007.4刘尧: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复旦教育论坛》2008.2刘尧: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公开刘尧:教育要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追求平衡《教育科学研究》2008.4刘尧、冯洁:县级社区学院与城乡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与现代化》2008.2刘尧: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科学研究》2008.10刘尧: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江苏高教》2009.1刘尧、余艳辉:大学教师学术声誉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究《现代大学教育》2009.1刘尧、刘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教育与现代化》2009.1刘尧、冯洁:雾里看花:谁是大学的主人《教育与现代化》2009.3刘尧: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转变的教学观念《中国高等教育》2010.1刘尧:构建以研究与创新为主线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江苏高教》2010.2刘尧、余艳辉: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诊断与防治《大学教育科学》2010.1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4刘尧:对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布局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1999.1;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1999.7全文转载。刘尧:中学教研组管理浅论《江西教育科研》1999.4;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管理》1999.4全文转载。刘尧:中国教育科学的回顾与展望:评《迈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9.12全文转载。刘尧:教育科学要先在教育界普及《中国教育报》2000.11.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0.12全文转载。刘尧:中学教研组职能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校管理》2001.2全文转载。 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3全文转载。刘尧:情感在教育评论中的作用与调控《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10转载。刘尧:美国教师教育评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9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文摘卡片》2002.3摘录。刘尧: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振兴中国农村经济《现代大学教育》2002.6;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3.2转载。刘尧:教师评价与学校管理《北京教育》2002.7;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校管理》2003.1全文转载。刘尧:中国教育公平现状研究《南阳师院学报》2002.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11全文转载。刘尧:父母:您懂得家庭教育的原则吗?《莫愁》2002.9;中国人民大学《家庭教育》2003.1全文转载。刘尧:英语课程小课题研究的组织模式与实施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4.6;中国人民大学《中学外语教与学》2004.10全文转载。刘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反思与改造述评《当代教育科学》2004.9;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4.8全文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4.7.21转摘;《语文教学通讯》2004.32转摘。刘尧:中国大学的十大怪象《当代教育论坛》2005.1;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科学》2005.9全文转载。刘尧:中国大学排名的历史、依据与市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6.1全文转载。刘尧: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问题与发展趋势《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6;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7.1转载。刘尧:教育发展要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和谐《中国教育报》2007.5.12(3);中国人民大学《体制改革》2007.5全文转载。刘尧:关于教育、教育科学定义争鸣的评论《天津教科院学报》2007.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7.12全文转载。刘尧:教育评论风格:实话实说《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人民大学《教育学文摘卡片》2008.1转摘。刘尧: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特点述评《世界教育信息》2007.9;中国人民大学《职业技术教育》2008.3全文转载。《教育理论与实践》(文摘)2008.2转载。刘尧: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成人教育》2008.3;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刊》2008.6全文转载。刘尧: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8.19;中国人民大学《职业技术教育》2008.11全文转载。刘尧:教师评价功能:从奖惩走向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9.5;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文摘卡片》2009.3转摘。刘尧、傅宝英: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及其质量保证问题述评《高校教育管理》2009.3;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刊》2009.10全文转载。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精神》,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002年4、《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5、《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之比较》,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2003年7、《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9、《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的一种分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载《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11、《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2、《论卡夫卡的现代性意义》,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13、《对“七十年代以后”的秘密的理解》,载《黄河》文学杂志2003年第2期。14、《论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15、《曹禺悲剧与喜剧精神立场比较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6、《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全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摘要”。17、《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载《长江学术》2003年第5辑。2004年18、《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载《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5期。19、《“世纪之交文学的境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2005年20、《启蒙理性叙事中的酒神精神取向》,载《学术探索》2005年第1期。21、《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2、《论<女娲>中的母神型自然人形象》,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3、《论鲁迅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取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4、《历史理性的建构与个体立场的悬搁》,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5、《现代性语境中的鲁迅与卡夫卡》,载《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2006年27、《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载《名作欣赏》2006年第8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3期。2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原型》,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4期。29、《自觉追寻酒神精神的文学叙事》,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30、《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立场简论》,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2期。31、《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载《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全文收录李长中主编的《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32、《从价值层面重读〈边城〉》,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33、《重论〈棋王〉的价值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科版)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概览”。34、《母神原型与新时期小说》,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5、《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36、《生态意识:文学写作的新向度》,载《写作》2006年第12期。2007年37、《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和价值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3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赤子原型》,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39、《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家族〉》,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全文收录李斌、程桂婷主编的《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40、《母神崇拜与20世纪中国文学》,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论点摘转于天津《今晚报》2007年5月13日《副刊》“论点在线”栏目。41、《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42、《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3、《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44、《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45、《文艺审美与生态精神》,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2008年46、《守望大地:生态意识与徐刚的生态文学》,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7、《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载《东方论坛》2008年第6期。48、《酒神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革命叙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49、《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50、《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51、《融入野地:生态意识与张炜文学创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53、《革命话语与生态意识的冲突》,载《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辑。2009年54、《“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55、《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6辑。56、《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书写》,载《艺术广角》2009年第1期。57、《论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论点摘转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58、《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以真诚的文字托举激情与爱意——评诗集〈李琦近作选〉》,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60、《童心本位的追寻与坚守——〈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儿童文学卷〉导言》,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61、《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载《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62、《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载《前沿》2009年第5期。63、《论迟子建小说的价值立场》,载《学理论》2009年第9期。64、《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65、《重塑中国文学绿色之维——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全文收录于《中外生态文学评论选》(斯炎伟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2010年66、《论迟子建小说的反现代性》(合著),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67、《迟子建小说与道家思想》(合著),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8、《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载《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69、《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70、《触摸历史深处的人性畸变——评邓焕的中篇小说<湘山街78号>》,载《小说林》2010年第3期。71、《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2、《抚摸尘世的善意和悲怆——阿成短篇小说简论》,载《文艺评论》2010年第4期。73、《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精神乌托邦的致命危机——海子诗歌与中国当代诗歌精神的重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论点摘编于《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75、《“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2011年76、《底层社会的沉沦与救赎——评闫文志中篇小说<苏醒记>》,载《小说林》2011年第2期。77、《生命韧性与浪漫梦想——评何凯旋的话剧创作》,载《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78、《情爱伦理的脆弱与两难——评张艳茹的中篇小说<凉拌面>》,载《小说林》2011年第4期。79、《底层生命的灾难与脆弱——评吴海中的中篇小说<李桥往事>》,载《小说林》2011年第5期。80、《寒地黑土的民间精神——评何凯旋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载《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1、《“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意义与可能——评周文刚的中篇小说<从库勒草原到深南大道>》,载《小说林》2011年第6期。82、《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83、《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012年84、《灰暗现实中的灰色人生——评张克盛的中篇小说<私了>》,载《小说林》2012年第1期。85、《断代诗学的突破与重构——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86、《人性之恶、浪漫素质与民间精神——论何凯旋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87、《“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88、《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载《小说林》2012年第2期。89、《筑造龙江当代文学的宏伟景观——评冯毓云等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90、《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91、《揭开那令人窒息的底层现实——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雁过无声>》,载《小说林》2012年第3期。92、《潜规则底下的畸形众生相——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第三只眼>》,载《小说林》2012年第4期。93、《看护大地与叩问灵性——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宏观鸟瞰》,载《绿叶》2012年第5期。94、《论陈美兰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95、《发掘底层民间支撑历史的善良与坚忍——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在人间>》,载《小说林》2012年第5期。96、《竭力昭示生活水面下的真理——评陈美英的中篇小说<不治可否>》,载《小说林》2012年第6期。97、《工业化时代的自然之死——生态文学中的工业与环境》,载《绿叶》2012年第8期。2013年98、《世俗化时代中的人格坚守及其沦陷——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尘埃喧嚣>》,载《小说林》2013年第1期。99、《底层精神、先锋探索和现实批判——<小说林>2012年小说代表作扫描》,载《小说林》2013年第2期。100、《洞察欲望迷梦底下恐怖的人性逻辑——评马忠静的中篇小说<金丝燕窝>》,载《小说林》2013年第3期。101、《直击社会溃败的世道人心——评宋小词的中篇小说<开屏>》,载《小说林》2013年第4期。102、《构筑广阔而深刻的人性景观——本期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5期。103、《回望历史的悲悯情怀和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本期黑龙江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6期。104、《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人性亮色——评徐岩小说集<在乌鲁布铁>》,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期。105、《呼唤人性和生态的双重救赎——评杨利民生态话剧<大湿地>》,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106、《在阔大的人性景深中发掘少年成长的主体性——论常新港少年成长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107、《平民世界的人性畸变与生命温情——论陈力娇小说的人性图景》,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108、《挥洒激情与寻觅尊严——论张雅文的生命意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1期。109、《重构中国现代文学新图景的阅读期待——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载《成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0、《以生态的眼光发掘世界的诗意——论红豆诗歌的生态伦理》,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1、《探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迷误和精神遗产——评孙德喜的<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2辑。112、《摹仿性欲望的悲喜剧——重论<仲夏夜之梦>兼及莎士比亚的现代性》,载《长江学术》2013年第2期。113、《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14、《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的多位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类型小说的文化发生学考察》,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7月号(下半月刊)。报纸评论文章1、《生态意识:当代文学的新向度》,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7月17日。2、《人生大舞台的审美观照》,载《文艺报》2009年8月6日。3、《革命意识形态下生态意识的珍贵流露》,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8月19日。4、《在反思历史中呼唤诗意栖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9月18日。5、《诗人于坚:为大地而歌》,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0月18日。6、《散文家苇岸:神圣大地的守护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1月20日。7、《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赋写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13日。8、《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21日。9、《郭雪波:看护大地的悲怆与焦灼》,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2月25日。10、《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载《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11、《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载《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3月23日。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22年,原名为《中国地质学会志》(《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西文(英、法、德文)出版,出版之1951年。1952年,改名为《地质学报》,中文出版,至1966年因文革停刊,1973年恢复出刊;1986年,因满足改革开放,对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on》)。自此,《地质学报》(中文版)与《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作为作为2个相对独立的刊物各自运行。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 沉积学报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21. 地层学杂志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不是,SCI是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一直被国内广大读者视为中国地质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享有颇高的声誉,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已发 查收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是的被SCI收录的期刊有1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2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30无机材料学报3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31无机化学学报4代数集刊(英文版)32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5地球物理学报33物理化学学报6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34物理学报7分析化学35物理学报—海外版8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36稀土学报(英文版)9高等学校化学学报37稀有金属(英文版)10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38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11高分子科学(英文版)39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12高分子学报40有机化学1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41植物学报14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42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1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43中国化学(英文版)16红外与毫米波学报44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17化学学报45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18计算数学(英文版)46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19结构化学47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20科学通报(英文版)48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21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49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2力学学报(英文版)50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2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51中国文学(英文版)24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52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25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53中国药理学报26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54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27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55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8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56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29数学学报(英文版)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中国科学报社成立于1959年1月,是中国科学院所属唯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新闻媒体单位,具有主办报纸和期刊的特许出版权和发行权、记者和记者站的管理权、广告经营权和新闻类网站的主办权等 。目前,中国科学报社拥有两报(《中国科学报》、《网络报》),两网(科学网、中国科学院官网),两刊(《科学新闻》、《科学新生活》)等媒体,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组建了影视中心和“创新中国”论坛组委会。同时,中国科学报社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记者站,在国内近百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大学工作站。《中国科学报》是1959年1月1日由郭沫若倡导创办。1999年1月1日更名为《科学时报》,2011年8月恢复《中国科学报》报名。目前,《中国科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一周六刊,每刊八版,彩色印刷,面向全国发行。科学网,改版上线于2007年1月18日,是以“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为目标,以网络社区为基础,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全球领先的中文科学类网站。目前,经过近5年的发展,科学网在全球网站中排名10000名以内,在中国网站中排名1000名以内,年均页面流量超过3亿次,实名注册用户60万,专家库规模30多万,在中文类科技网站中稳居第一。中国科学报社对外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通过与国际科技新闻界的频繁交往,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主流科技媒体合作。在国际上除与Science、Nature等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保持了长期密切合作外,还与Elsevier、Thomson Reuters等著名出版商达成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与盖茨基金会、英国驻华大使馆等诸多国际机构、驻华使领馆建立了广泛合作。近年来,中国科学报社还通过不断支持员工出国进修培训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国际交流模式。中国科学报社以“打造中国第一科学传媒”为目标,按照科学传播规律和全媒体发展要求,构建科学传播的全媒体平台,以做大做强科学网、架构错位发展的媒体形态为重点突破口,全面提升报社的发展水平,确立报社在中国传媒业中的应有地位。
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学报社位于北京,有双休、五险一金以及餐补和房补等补贴待遇,是北京待遇最好的报社。中国科学报社是中国科学院下属唯一新闻媒体单位。《中国科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共同组建开办。
一、报名要求:1、参赛者须具备中国公民身份证;2、报名时需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校名称、联系方式;3、报名费用为100元/人,报名费用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4、参赛者需提交一份报名表,确认参赛项目;5、参赛者需提交一份参赛作品,作品须符合相关规定。二、报名流程:1、在官网上进行报名,填写个人信息及参赛项目;2、支付报名费用;3、完成报名表,确认参赛项目;4、提交参赛作品,作品须符合相关规定;5、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参加美赛活动。
自考本科一般要到自考办或当地教育考试院官网进行报名。 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且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参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经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在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中国地质大学自考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考试后,即可取得中国地质大学自考专科或本科的毕业证书。自考本科毕业生还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自考本科报名流程: 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 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 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 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报名主要有两种方式: 1.一种可以自己在网上报名,在湖北自学考试高等教育服务平台报名。 2.其次就是去主考院校或者自考机构报名。 两种报名方式我来分析一下,首先自己报名,价格低,但是通过率也低,因为自学考试的科目要考13科,是非常难的,很多课程大多数自己都不熟悉,学习时间又少,如果不是非常有自觉性,是很难通过的,可能一直都不通过。 其次在学习机构报名,有老师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推荐专业及制定属于你的学习计划。老师会时常督促你按计划学习,避免你的学习进度落后。有系统的培训和学习资料,题库,还有网络学习加分,可获得对应分值的课程单科30%加分。可以减少考试难度。这个通过率要高很多,一般毕业也快。1.5-2年就可以拿证。 那么中国地质大学自考本科的报名费是多少呢? 中国地质大学自考学费是分两学期缴费的,第一学期学期费用是3500学费+500书本费+600报考费=4600元,第二年是3500学费+600报考费=4100元,目前报名我们办学点对书本费都是有活动的,报名就可以减免书本费。另外学习考试期间还有资料,题库和网课提供。 学费 3500 2期 报考费 600 2期 书本费 500 无(有减免) 毕业论文 自己在地大官网缴纳400的论文费用 报考条件 自考的门槛在提升学历的途径里,算是最低的了,不限制地区,只要你年满18周岁,有专科学历就可以报考湖北大学的自考本科。 报名资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学生证或专科毕业证原件 3.两寸蓝底照各四张以及电子照片 报名时间 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考试,必须提前2个月报名注册。 四月份网报时间时1月5号-22号;10月份网报时间时8月23-9.1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