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怎样整理已阅读的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怎样整理已阅读的论文文献

现在的文献真是浩如烟海,刚入门博士生研究生要想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了解同行的科研人员都在做什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里我们就探讨一下如何有效进行文献检索。首先要制定一个文献检索策略。至少在文献搜索前要确定一个目标,然后跟导师或者图书馆相关人员进行咨询,这样可以防止自己在大量的数据库中转来转去浪费时间。在做文献检索的时候,检索的关键字要广到足够可以覆盖整个研究领域,同时也应该深入到某个具体的课题上。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既能体现出你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可以证明你的研究方向是有意义的。这样不管在以后写文章还是答辩的时候,都可以很清楚地解释自己选择这个课题的目的是什么,课题的意义是什么。在做文献检索的时候,常常需要对是否重复别人的工作进行判断。如果你觉得有一个研究方向比较有价值,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小心地全面搜索文献,以确保这个方向上没有人做过同样的研究。别让别人有机会在答辩的时候问你:为什么在你的文献综述里面没有提及去年做的一个相同方向的研究结果?不管怎么说,重复别人的近期研究很难产生很大的价值。但是如果想重复一个十几年前的研究,或者一个结果有悖常理的研究,那可能还是有点意义的,一不小心还挖到金矿了。当然,文献综述中的文章都应该比较新,在论文或者文章提交之前,要是能再做一次最近一两年的文献检索那就更好了。现在也有很多自动工具可以帮忙自动更新最新文献。比如:(1)使用关键字。大家都知道用关键词进行搜索,但是如果关键字太模糊或太广义,搜索算法只能给出一个泛泛的结果。如果希望得到一个某个特定的结果,那么尽量使用专业上的一些特定词汇进行搜索。(2)订阅RSS 及谷歌快讯。根据所选的关键字和指定的时间段,这些工具会定期通知你相关更新的内容以及信息的链接。(3)期刊和资料库提醒。这些网站常常会根据你提供的关键字或者研究领域类型,定期或者不定期发送给你期刊最新出版的文章目录,甚至是全文的链接。最后也需要记住的是自己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要尽量专注搜索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否则会浪费掉太多时间。同时,与其花时间做很多次泛泛的检索,还不如做一次彻底的检索。文献检索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能清楚地甄别自己的研究为什么是有意义的,而这个是要建立在所检索到的信息的质量都高而且是直接相关的基础上。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论文怎样高效地阅读文献

虽然有效和批判性地阅读科学论文的能力是研究生的基本技能,但它很少被系统性地教授给学生。因此,一些学生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论文,既辛苦又没有收获。在此,Tung-Tien Sun讨论了主动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阅读摘要和介绍,带着几个具体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做一个简短的文献搜索。当对文献有了一定了解后,学生会对文献内容有一定“预测”/设计,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将其与原本的内容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让学生与作者进行高度的互动,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批判性的论文评价。作者还开设了一门课程教授这种方法。尽管最初很耗时,但随着实践和知识库的不断增长,它可以被简化,变得更快,最终成为第二天性。“你怎么读科学论文?”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考虑到大多数生物医学研究论文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自然地会假设他们首先阅读标题,然后是摘要、引言。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跳过方法部分(通常在引言之后,尽管许多期刊现在把它放在论文的结尾),因为它包含太多的技术细节,有点无聊。包含了论文核心的结果部分,即以图片和表格形式呈现的实验数据可能最受关注,其次是接下来的讨论部分。这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被称为“被动阅读”,这是相当费力和低效的。该文中讨论的“主动阅读”的概念,可简单定义为“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此外,读者要问自己,如果你是作者,接下来会做什么实验,然后把你的想法和论文中实际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这种阅读方式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因为挑战会让你保持思维活跃。你只需要关注回答你问题的部分,然后浏览其余的部分,因此,你的阅读变得非常挑剔,从而读得更快,学得更多。虽然该文将以生物医学研究论文为例,但同样的原则稍加修改也适用于其他学科。被动阅读:“顺从性的无目的性”如果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一篇文章,就是在顺从地遵循作者的思路,作者实际上被你视为“权威”。这样读一篇论文,没有特定的期望或目的,是“被动阅读”,类似于哈佛教育心理学家William Perry (1913-1998)称为“顺从性的无目的性”的做法。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简单地吸收作者给你提供的信息,那么你不可能同时具有批判性,便失去了评估论文优缺点的能力。其次,由于读论文时没有期待,通读不会产生任何惊喜或“顿悟”的时刻,反而成为一件苦差事。第三,虽然你可能会了解一些知识并对论文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但被动的阅读不会让你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策略。主动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呢?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你只看到你所知道的”,即你只有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才能看到答案。中国学者黄宗羲曾经写道:“如果你读/做研究的时候心里想着小问题,就会学到小知识;带着大问题,会学到大知识;如果心里没有疑问,就什么也学不到”。带着特定的问题阅读会让你处于一种寻找埋在沙子里的小金块的心态。如果你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的视力会变得敏锐。在搜索时,可以以低能量状态滑行,当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时,立即切换到高能量状态,这样才会读得更彻底。这样的阅读是有选择性的,它可以延长注意力广度,比被动阅读更有效——被动阅读很容易让人筋疲力尽,因为你必须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当找到正在寻找的答案时,尤其是当它们帮助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或给你提供了新的想法时(“尤里卡”时刻),那种兴奋的冲动也会让人很满足。因此,主动阅读比被动阅读更有成效,更令人愉快。对于上述在一堆沙子中寻找金块的类比,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首先确定哪些沙子可能是多产的。因此,至少在你还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时候,你应该首先练习主动阅读那些发表在高质量、高选择性期刊上的论文。该如何做什么样的问题?一个“我-我-我”的问题主动阅读要求读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问自己的问题”——这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大多数论文,一个主动的新手读者可以问以下四个问题:1、作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2、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项目,我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我需要生成什么样的数据来支持这篇论文的结论?4、这个结论是否符合我之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我(读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我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需要什么数据等等。主动阅读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记住,我阅读是因为我想要我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仔细而彻底地阅读摘要和引言对于不熟悉的领域的论文,最好从引言开始阅读,因为它比摘要更容易理解,使你更容易浏览论文。

一个优秀的摘要和引言几乎总是对上述四个问题提供简短的回答。如果你遇到不懂的单词,马上去查字典。即使只是简单地读一下维基百科,也会极大地增强你对工作的理解和欣赏。如果你在阅读时迷失了方向,可以回溯一些句子。回答问题:简短文献检索的有用性读完摘要和引言后,暂停并消化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以上四个问题的(初步)答案。在这里,建议你做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简短的文献搜索,并试着简短地阅读一些相关的,早期的论文。这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你成功预测如下所述内容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背景知识的深度和你对相关研究的熟悉程度。做完功课之后,你就可以扩展/改进你的最终答案了。阅读结果:预测和比较有了对这四个问题的深入回答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问题,那么我的第一个或一组实验将是什么?结果部分的图1将是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才能拿假设结果和他们的进行比较。如果你的设计和他们的相似,你会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如果你发现他们的设计更好,你将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开始你可能很难做出任何预测,但是通过练习和扩大知识基础,就能够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对自己学习新课题的能力,以及在类似情况下设计合适的实验的能力有信心。当你发现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时,这实际上提供了个人成长的最好机会。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请抵制诱惑,不要立即阅读这篇论文,看看作者做了什么。相反,你应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尽最大努力自己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只有当你挣扎着走过这个过程,并且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时,你才应该阅读这篇论文。他们可能使用了一种你不知道的技术或试剂,巧妙地揭示了一个反应机制或途径。这个策略现在将成为你的工具箱的一部分,你将永远不会忘记它。你越是努力地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对新获得知识的印象就越深刻。毕竟,不劳则无获。结果部分的内容主要解释了作者这样做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如果你能自己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你只需要浏览一下这些部分。只有当你不能预测时,你才应该阅读结果部分的相关部分,以了解为什么作者以这种方式进行。这种“预测和比较”方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它使你对研究的策略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批判性地评估作者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并判断他们的结果是否支持他们的结论。阅读讨论:比较自己和作者的结论在讨论部分,作者讨论了他们的数据是如何支持他们得出的结论。如果你同意他们的解释,你可以简单地浏览一下这部分的讨论。作者还可能会讨论他们的数据如何与已有的知识相关联,以及这其中的含义。例如,他们可能会解释他们的数据如何导致对问题的新的理解,一个新的模型如何带来某些预测,或新的实际应用。因为你已经在实验中挣扎,就像第一作者积极阅读论文一样,你会特别喜欢阅读这些讨论,这表明你可以从这种项目中收获回报。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主动阅读能让你更清楚自己能做些什么,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例如,你的摘要应该能够回答我们提出的所有四个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每个段落都应该以一个主题句开头,概述该段的内容。你也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图例,用最少的技术细节写图例的主体,最后以结束语强调这一研究最突出的发现。关于教授主动阅读的课程一个互动的过程尽管一些学生将能够轻松实现被动向主动阅读的转变,但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为研究生开设一门关于文献分析的课程可能会很有帮助。由于这门课涉及大量的课堂参与和师生互动,所以它由不超过16-20名学生的十节(双周)1.5小时的课组成。与研究生课程相关的10篇论文可以放在一起,从一到两篇改变范式的“经典著作”开始,讲师可以讨论这些出版物的影响,并讲述一些作者的故事。在第一次组织会议中,教师可以做一个介绍积极阅读的演讲,描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期望。然后,学生们阅读论文,并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提交一份报告,报告内容如下:1、四个问题的初步和最终答案;2、根据研究问题的质量、实验设计、写作以及实验数据是否支撑论文结论找出论文的优势和弱点;3、浏览论文时是否获得什么新想法在课堂上,导师可以要求指定论文的小组以工作总结(5-10分钟)开始,然后讨论论文的优缺点(5-10分钟)。其他团队轮流发表评论(5-10分钟)。教师应该在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仅仅重复论文中的主要观点,或者只做一些肤浅的评论,如“我认为这篇论文很棒”,而不做进一步的阐述是不够的。在会话结束时,教师可以提供反馈意见的讨论,并允许团队介绍论文(5分钟)。两个独特的特性事实上,阅读科学论文能让我们设计出让学生能够遵循的、非常详细和实用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南有两个独特的特点。首先,他们允许学生使用相同的四个问题。其次,他们要求学生“预测”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实验,并将他们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使得这个方法(“Q-P/C方法”)特别有用。下面讨论这两个特性。提问(Q):主动阅读作为促进学习的有效策略已被广泛接受,许多大学网站提供了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建议。他们都强调了在阅读之前,为了产生问题而进行调查(快速预读以获得对文章的整体了解)的重要性。然而,这种方法的致命弱点在于提问环节,因为初学的学生很难提出有用的问题。他们推荐的解决方案包括“问问自己主题是什么,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老师在本学期的这个时候指定这篇阅读材料?”学生应该问问自己,他们想从阅读作业中得到什么。这些建议的多样性和模糊性表明,处理这个问题是多么困难。然而,在阅读生物医学研究论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提出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高度相关的)问题绕过这个障碍。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回答为学生进入方法的下一部分打下基础,即预测和比较。预测/比较 (P/C):这里描述的阅读方法广泛使用了“预测和比较”策略。尽管有人建议学生根据标题、副标题、图表等来预测文章,但这种做法并不是特别有效。然而,作为这里提出的战略的一部分,“预测”指的是对内容进行非常具体的猜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批判性地评价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此外,学生质问作者的图表,是对作者权威地位的挑战。最后,让学生参与设计每个实验,就像他们完成了整个项目一样(在他们读完论文所花的时间里,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花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结束语虽然重新学习如何阅读论文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主动阅读能让学生对已发表的研究的实验设计和进展有更清晰的理解,远远好于被动阅读。此外,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和知识基础的扩展,你可以简化这个过程,它将花费你越来越少的时间来阅读和分析一篇论文。最终,你可以通过阅读摘要和浏览图表了解一篇新论文的精髓,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20-30分钟。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包含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1,摘要和关键词: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2,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3,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4,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相关观点: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

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关于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每天阅读2-3篇文献,并总结概括文献的中心思想。 一、记笔记 1、中心思想、经典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      中心思想。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归纳文章(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在总结概括,abstract,conclusion,discuss里面,可寻。      提炼出中心思想后,文献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多。 2、discussion中好的英文句型,要记一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 3、任何文献都要记录清楚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这些是引用时必不可少的。 4、极重要的文献,读几遍都不行,要十分熟悉。 5、10-20篇相近的重要文献,可以理出最新的一个或几个专题的进展。 二、四类重要的英文文献 1、本领域核心期刊 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 3、高引用次数文章 4、写论文时要看的文献。(与自己方向相近,它的引用及引用它的) 三、有效检索文献 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学者、通过综述来检索、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影响因子、文章被引用次数) 四、从综述开始 综述有助于认识课题,扩充视野,知道该领域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 顺序:中文综述,到中文博士论文,到英文综述,到英文期刊。           国内文献综述,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入口。然后读外文文献,事半功倍。 五、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是全文的窗口和关键信息所在。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看全文。 2、通读全文,争取理解每一句,以句子为单位,第一遍不要查生词(可最后查)。 3、归纳总结,长的文章,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架构,抓住主题。外文文献重视逻辑、推理,抓住主题利于跳过无用信息,节约时间。 5、增加阅读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六、提高阅读效率 1、集中时间看文献。可以节约时间,形成整体印象。 2、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浪费时间。 3、阅读顺序。根据目的,调整顺序。通常为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result,method。 七、文献整理 1、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名字要简短。几个大写字母为妙。 2、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并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 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前面加001,002,003,并追踪重要文献,可以得到线索,尽量不被别人抢先。 八、英文文章写作(读文献的副产品) 1、积累句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 2、找3-5篇,技术路线、统计方法与自己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九、写综述的方法和技巧,期刊文章也可参考 1、构思文章框架。可在纸上记录,开头,第一节,第二节分别写什么以及每部分要引用的文章。以及 一些重要事项,例如图片加标注并获得书面许可,是否对比A\B方法等。 2、开始动笔写初稿。直接动笔写,不要在意细节,先将意思表达清楚,直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句型。 不确定的地方先用批注标注在一侧,不要打断思路。 3、查看细节、修改语句、插入图片。修改语言表达,让前后通畅。对于引用的文章,要一篇篇地写进 自己的论文,不要多篇都看完了统一写。图片可以是粗略的,后期修改。 4、整理图片、参考文献,通读全文并修改。图片布局、大小、字体字号,单位统一,专业名词缩写一致。 整理参考文献,可直接用谷歌学术中的引用。通读全文,修改细节,语病、段落连贯性、前后文的专业名词 及缩写是否一致等等。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涉及到科研项目或者科创项目,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以提高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见识,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价值。那么,我们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呢?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 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四、提高阅读的效率

1.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2.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3.阅读顺序: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 和method(结合图表)。

当然,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但即便是天才,也要努力。希望我的分享对你们未来阅读文献有所帮助,也希望你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文献阅读技巧。

论文文献格式怎样整理

一般论文排版要求格式如下:

1、论文排版的格式要求非常严格,各大学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毕业论文排版要求的模板。各大学是在《GB7713-87》论文排版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论文排版的要求,总体要求还是比较相似,但是会比基础要求难一些。

2、论文封面:按照规定,封面一般由论文标题以及学生基本信息组成。论文的标题字号为黑体三号,位置居中显示,其它基本信息用宋体四号加粗填在中间,一般情况下,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封面、原创声明等部分的模板,学生只需下载应用到论文之中即可。

3、中英文摘要一般都第二页,如果摘要的内容一页不能写完,那就写到下一页,但是,小编提醒大家,摘要内容需要精简,不要有过多的废话。

摘要二字居中,使用二号黑体加粗。后面空行,用小四号宋体嵌入中文摘要,中间空行,然后写关键字,用黑体小四号书写,小四号宋体写关键词内容。

目录位于摘要的下一页,用word自动生成目录的功能。目录二字用黑体三号加粗,位于中间,使用宋体小四号和对应文本的起始页码,在目录的后面空行,编写目录的具体内容。

4、正文与参考文献,正文内容为宋体四号字,建议大家在写完正文后用word自动生成文档目录。具体的大家还需要根据学校提供的模板来排版。

引用硕士论文应按照参考文献中硕士论文的格式进行标注。

根据国家标准:GB/T 7714-2015的规定,参考文献引用时硕士论文的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篇)名[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拓展资料

论文题目字数要求: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短精炼,明确具体。摘要格式要规范,不能出现本文、论文等类似字样,不能出现数学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等。摘要中应用黑体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英文摘要同中文一致,创新点用斜体标出。(宋体、小四)

关键词(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要求3-8个,用分号隔开)

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Title(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

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小四、Times New Roman体)

Key words(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word1; word2; word3(小四、Times New Roman体,一律小写,英文缩写除外)

论文目录格式:

目录(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字间空两字符)

1 一级标题(绪论、前言或引言)(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1

1.1 二级标题1(小四、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1

1.1.1三级标题1(小四、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1

1.2 二级标题2…………………………………..…………………………….25

2 一级标题(实验)……………………………….………………………………30

2.1二级标题1 …………………………………..…………………………….30

2.1.1三级标题1………………………………….……………………………..40

3 一级标题(结论、结束语)……………………………………………………..100

参考文献(不加标题编号)…………………………………………………………102

附录(不加标题编号)…………………………………………………………………104

附录1………………………………………………………………………………110

附录2………………………………………………………………………………115

附录3 …………………………………………………………………………….120

致谢(不加标题编号) ………………………………………………………………130

(以上单独成页)

1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三级标题,不得出现四级)

1.1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1.1.1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

正文内容:

(小四,宋体,1.5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1.5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2.54cm,左右边距为3.17cm;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罗马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

表(一律用三线表)

表1.1 表的名称(表序分两级,小四、宋体、加粗、居中)

表内文字:小四号、宋体、上下左右居中

注(五号、宋体、加黑):内容(五号、宋体),有多条注释,用“①、②……”分列。

2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

2.1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2.1.1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

正文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1.5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2.54cm,左右边距为3.17cm;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罗马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

图(图序一级,依次标识,小四号、宋体、加黑、居中)

3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

3.1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3.1.1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

正文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1.5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2.54cm,左右边距为3.17cm;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罗马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

公式(公式格式:公式居中,公式编号右对齐,英文字母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

(以上单独成页)

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居中):

1) 期刊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五号、宋体、下同)

2)普通图书(专著)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选择项).

3)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 编者.原文献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5)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7)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8)技术标准(规范)的著录格式[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9)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0)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格式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为了减少外文刊名引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引文统计及链接误差,用(SXXXX-XXXX)格式在刊名后加ISSN号例如[1] KANAMORI H. Shaking without Quaking [J]. Science (S0036-8075), 1998, 279: 2063.

附: 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代码文献类型 标识代码 文献类型 标识代码 文献载体类型 标识代码普通图书 M 报告 R 磁带 MT会议录 C 标准 S 磁盘 DK汇编(论文集) G 专利 P 光盘 CD报纸 N 数据库 DB 联机网络 OL期刊 J 计算机程序 CP学位论文 D 电子公告 EB

(以上单独成页)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以上单独成页)

致谢

感谢院系领导

感谢指导老师

论文文献综述的格式及各部分要求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论文文献综述的格式及各部分要求,欢迎大家分享。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般由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1、前言部分

主要提出问题,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发展动态或争论焦点,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体部分

主要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采取纵横结合式的写法,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研究的现状,包括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分析,对有创造性的理论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进行比较,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

3、总结部分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述评,提出结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还要说明本综述的局限性,前任研究的优缺点有什么,自己的创新之处有什么等。

4、参考文献

这是写作综述的基础,最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

1、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

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c.”;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3、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 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c. 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d.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e. 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f.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g.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h.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i.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拓展内容】

论文引用文献标注小技巧介绍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很多人对论文引用怎么标注不太清楚。因为不同的杂志社要求的文献格式不同,文中的插入方法和文章后面的文献排列格式都不一样,很多同学在论文写完后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调整引用文献的格式。国内大部分期刊杂志都要求按照文献插入顺序进行排列,如果后期文章有改动,参考文献的增减和排列都会发生改变,工作十分繁琐,杂志社审核编辑如果对格式要求严格,那么你的论文就有可能被打回去,参考论文引用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软件Reference manager是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它功能很强大,能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管理,与Word结合还可完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用它解决了参考文献的插入问题。Mendeley 、Endnote的文献管理方式也很好,以批量导入文件或文件夹,也可以直接拖动PDF到Mendeley,所有文献自动云同步。有的人不习惯用这些软件,如果写的是期刊类文章,可以采用Word插入“脚注/尾注”的方式标注参考文献,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引用”—“脚注/尾注”。 当插入下一条参考文献的时候,选择“下一条脚注”这样标注论文引用文献也是非常方便的。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写论文引用大量的文献,掌握几个文献检索工具、文本编辑技巧、软件使用小窍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怎样高效阅读英文论文和文献

作为一个工科生,在全国人民抗击病毒宅在家里的这段时期迎来自己最长的一个寒假。但是,学习科研不能因为寒假过长而落下,现在结合目前在看的一篇论文,给广大在读(ke)学(yan)生(gou)分享一下快速看完一篇英文论文的方法~

-上海交大研一在读,一作EI论文1篇已录用 -研究方向为复杂装备的状态检测、可靠性

在阅读一篇论文时,首先要搞清楚英文论文的 结构 ,主要分为以下部分: - Abstract 论文摘要。摘要部分出现在论文的最前面,因此也最为重要,需要重点阅读。

- Introduction 介绍。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对象等信息,对不熟悉背景的同学有引导的作用。有时还包括研究方法论的系统介绍。

- Methodology 方法论。主要介绍研究采用的算法(研究方法)的原理、创新点。

- Experiment & Result 实验和结果展示。这部分结合研究方法进行实验(计算机实验、力学实验等等),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展示分析,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 Conclusion 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全文的结论进行总结和强调。

- Reference 参考文献。一般来说参考文献可以不看。但在判断论文质量的时候可以起到作用,参考文献越多,文献越权威,可以判断该论文的质量越好(当然期刊级别也可以判断,所以尽量不要看水刊哦)

对于阅读一篇英文论文的顺序,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喜好。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的顺序通常时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onclusion -> Experiment & Result -> Methodology 采用这样的顺序原因如下: -摘要部分展示了最主要的背景和结论,应该重点阅读,当发现摘要展示的内容和我们的期望/研究对象不相符,可以直接跳过该论文。

-对研究背景了解可以直接跳过 Introduction 部分,该部分主要是结合研究背景来强调研究的重要性(每个研究者当然都会说自己的研究重要)。当然不熟悉研究背景还是可以看一看~

-结论部分重申了重要的结论和重要的实验结果,对于这些结论,我们会感到好奇,究竟是怎么得到的?如果论文得出的都是我们不感兴趣的(与我们的研究对象不相关)的结论,可以直接跳过该论文。

-在结论部分我们发现了令我们感兴趣的结论,于是我们可以回到实验和结果展示部分,仔细研究实验和结果展示的图、表。作者为什么要绘制这些图表?作者通过怎样的实验得到了这些图和表?

-最后阅读方法论部分。对于我而言,这样可以省去被数学公式、物理原理难住的时间。如果确定论文的方法可行,适合自己的研究,再弄懂这一部分。此时最好再借助一些博客和工具书,详细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总的来说就是: 1.通读摘要、(背景介绍)、结论,确认是否为自己感兴趣(相关)的方向、方法。 2.阅读实验和结果展示部分,了解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数据进行了怎样的处理和分析。 3.确定论文研究方法可借鉴,再阅读方法论,彻底理解方法论的公式推导。如果并不想采用论文的研究方法,这一部分的阅读也可省去。

现在以目前正读的一篇会议论文 Wind Turbin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 Short Investigation Based on SCADA Data 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过程。

可以看出,斜体部分是介绍整篇论文的背景。(另外,如果有同学摘要阅读困难的话建议谷歌翻译哦)介绍了海上风场的日益增长,然而海上风场的运维费用昂贵,因此,海上风机的状态监测具有重要性。粗体部分介绍的是论文采用的方法:首先用机器学习方法绘制出每个风机的功率曲线,再用其他风机的功率值去预测某个风机的功率值,并且对比了 神经网络和高斯过程 两种方法。

由于摘要中的背景比较详细了,我们可以直接跳过 Introduction 部分直接看 Conclusion 。

结论部分是对摘要部分未说明完全的部分更详细的补充。斜体进一步扩充了摘要的内容:采用了 神经网络和高斯过程 对48个风机进行了功率曲线建模,接着采用每个风机的模型对其他风机的功率进行预测,得到了均方误差(MSE errors)的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粗体部分详细分析了结果:所有的模型很稳健,最高的均方误差为4.8291,接着分析了最高均方根误差产生的原因(采用风机4的模型预测风机3)。强调了产生的混淆矩阵可以作为风机异常状态监测的基线值,可以结合控制图来监测整个风场的运行状态。最后的斜体字强调了一下未来可能的研究工作。

通过结论,我们大概知道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接着可以去看论文的实验和结果展示部分。

从结论我们看出,最重要的结果是 神经网络和高斯过程 均方误差的混淆矩阵,所以这里只找这两个图就好;果不其然,在文章的正中间找到了。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给出对应的分析(神经网络):

和结论部分类似,说明了模型稳健,最大的均方误差在5左右,发生在位于风场最外排的风机3和风机4之间。

这里说明了当风机未正常工作时,MSE的值非常高。混淆矩阵图展示了一个风机正常工作的潜在阈值,可以用来进行单个风机或整个风场的状态监测。

这部分可以说就是论文结论部分的拓展。

当看完这些之后,我们再思考,这个方法/实验可以用到我们的问题中去吗?如何实现?这时就可以进一步结合其他的参考资料了解一下神经网络回归、高斯过程回归、MSE的计算和混淆矩阵的生成这些问题啦!

到此,一篇论文读完。

参考文献 Papatheou E, Dervilis N, Maguire E, et al. Wind turbin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 short investigation based on SCADA data[C]. 2014. 原文链接

这篇文章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请点个赞哦~

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可以通过背单词,看美剧,听听力等方式进行提升。其次要把握本专业的相关词汇,因为这些词汇可能比较生僻,平时不容易遇到,要掌握好,才能更顺畅地阅读英文文献。最后要独立自主,前期少依赖翻译软件,要有自己的体悟。

一提到看文献,许多小伙伴就开始头疼了。对刚刚接触科研的小白来说,阅读专业性很强的文献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想要实现高效地看文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献、泛读和精读、做好文献整理和积极思考。

在阅读文献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根据自己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寻找论文、下载相关文献。

1.关键词检索。关键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的准确与全面。因为换个关键词,会有不同的内容出现。

2.学者、研究团队检索。查找SCI,了解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下载他们近期发表的文章。

3.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文中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注意文献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献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献的参考价值。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其他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献的。

泛读文献时,一看标题,二看摘要,三读引言,四观图标。

引言部分大致都在介绍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结论。部分篇幅虽短,但能帮助读者形成清晰的轮廓,为进一步阅读正文打下基础。如果对结论已经很清楚,读者可以不必读下去。若对结论有疑问,则需要继续读它的分析和讨论。

除了泛读,我们还需要精读文献。

⒈带着问题主动阅读,从“文献的主题是什么”到“作者的论点和论据是什么”,积极地思考并投入阅读,能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阅读内容。

⒉在精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段分层,弄清文章结构,更准确地掌握文献内容。由层的阅读过渡到段的阅读,最终转换为意义阅读。不仅看到每段文字,而且要了解整体意思,注意和前后段的联系。

⒊对比阅读。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献或一组文献放在一起,对比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相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使认识更加充分,又可以看到差别,提高鉴赏力。

⒋记笔记。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文献中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方案、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记下供参考和学习。

看完文献后要对文献进行及时整理和积极思考,这样阅读才能更高效。

⒈文献整理

根据课题相关性将看过的文献分类并归入子文件夹,一类精读,一类泛读。同时,根据文献重要性将其编号,以便今后查阅。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对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定期搜索,才能保证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

⒉问题思考

看文献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西自己做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

学会批判性提问非常重要。它不是挑毛病,而是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想到吗?作者为什么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上还能有其他创新点吗?本文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结果是否有其他解释呢?

除了上述三点外,选择一个大块的集中性的时间看文献和思考,更有利于对阅读形成整体印象,更有利于后续的研究发展哦。彼方尚有荣光在。加油,科研er!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涉及到科研项目或者科创项目,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以提高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见识,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价值。那么,我们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呢?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 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四、提高阅读的效率

1.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2.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3.阅读顺序: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 和method(结合图表)。

当然,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但即便是天才,也要努力。希望我的分享对你们未来阅读文献有所帮助,也希望你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文献阅读技巧。

查询的大量论文文献要怎样整理

大量看过的文献在后来的研究阶段都只有个大概的印象,这太正常不过了。因为在广泛阅读文献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在知识的广度和知识的具体程度方面作出合适的权衡。可以说平时大量阅读文献的主要贡献是开阔眼界,启发科研思路。读文献的时候,主要是关注文献中(1)如何立题(research questions),(2)创新性的理论和结果(有时关键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值得关注的;一般性理论和结果基本可以忽略,除非你后来写独立性的文献回顾),(3)关键的research gaps--潜在的研究突破口。除关键性文章之外,具体的观点和结论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再回去细读即可。

呼啦圈减肥效果不错,我建议你买两个呼啦圈,一个是你比较容易就转起来的大小,另外再买一个小一号的!开始的时候用大一点的,转上一阵子(大概一周左右)然后每天先转小一点的,然后觉得累了再换大的!其实做呼啦圈最简单了!看着电视就可以做到!相对来说反弹的比较少,如果要做仰卧起坐那反弹比较明显!我个人的经验,减腿的最好方法是滑旱冰,它可以很快很明显的剪掉腿上的脂肪!但是如果你是上班族可能会没有时间去!如果你是这样的话,那就走路,大步走,每天吃饭后休息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你可以洗碗,收拾屋子,然后出门走路!这样有2个星期你再试试你的裤子你会很高兴的!加油吧!

第一步就是得有类可归,每一个文献管理软件都有分类的功能,你可以把文献分门别类地放:一篇文献是可以放在两个以上类别之下的,所以不用担心类别之间的互斥。还有一个我自己会用的是在每个精简版的Critique之下打上标签:比如一篇文献的主题是A,那么在最后打一个#A#的标签,同时如果这篇文献又用了方法B,可以空一格打#B#的标签。所有文献管理软件都应该是支持笔记搜索功能,到时候需要用的时候搜标签#你的标签#就很快能找到相关的Critique和对应的文献了。有了标签这个大杀器,千万不要不舍得用。如果写一篇论文的话,用得到文献的地方其实很多,几乎文章的每一个部分(或许结果部分可以不用)都用得到文献。所以不要只以主题去打标签,方法也可以打标签,研究领域也可以打标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各种标签,帮助自己能够快速找到文献。

你说的应该是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吧?看文献需要带着问题看。举个比较各个专业都能看懂的例子,比如我的方向是研究如何刷墙才能刷的均匀,你就要带着这个问题去看这篇文献讨论了如下2个关键字,1“刷墙”;2“均匀”。1,先看摘要如果和刷墙无关,就扔一边吧,这个文献和你无关。如果和刷墙有关,就看它是否讨论了刷墙的均匀性问题。如果没讨论,把这个文献标记为0级文献,即大方向一致,但小方向不一致。假设100个0级。如果和刷墙的均匀性有关,把这个文献标记为1级文献,即方向一致。假设50个1级。2,看1级文献细节不是所有的1级文献都和你的研究问题有关,有的可能讨论的是墙漆材料,有的可能讨论的冬天夏天刷墙时间,而我的研究方向是刷几遍以及刷子怎么走向。所以这时要把和刷几遍以及刷子走向有关的文献找出来,标记为2级文献。假设25个2级。3,按年代精读2级文献按年代,把25个文献划分为3个时期,早期,中期和近期。早期文献是经典文献,选3个后面引用率较高的文献,要精读精读精读再精读。里面会介绍背景、公式。这些公式会被后面文献大量使用。如果不把早期文献读透了,后面文献会看得一头雾水。中期文献简单浏览,了解一下历史发展过程。最近的文献,选2-3个行业牛人的文章,精读,了解一下他们的研究思路。你将来的研究很可能也会走他们同样的研究思路。所以,通过关键字、摘要和年代筛选后,你需要真正精读的文献也就5-6篇。关键是,你要能正确筛选出这5-6篇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