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主题乐园问题解决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主题乐园问题解决的论文

〔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一直是困扰旅游地发展的重大难题。国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对产品本身的分析,对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本文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两方面深入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揭示“生命周期”这一旅游地“癌症”的病理,供专家对症施药。〔关键词〕旅游区生命周期;形成机制;旅游规划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一直是困扰旅游地发展的重大难题。九十年代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又如秋风扫落叶般飘零的主题公园让人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短暂,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对旅游开发的巨大威胁。国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较迟,但与国外的研究水平相差不是太大,不过一般只停留在对产品本身的分析,对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本文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两方面深入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揭示“生命周期”这一旅游地“癌症”的病理,供专家对症施药。应该说明的是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是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为了使分析更加清晰、问题更为突出、更具典型性,这里从分析旅游区的生命周期入手。当然一般而言旅游区是旅游地的核心,旅游区的生命周期规律基本可以准确反映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规律。一、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最早是由W.Christaller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提出的。但目前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R..W.Butler提出的。〔1〕(一)R..W.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2〕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即探索期、参与期、发展期、稳定期、停滞期、衰退或复苏期。如图1所示。1、探索期: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2、参与期:随着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迫使地方政府和旅行机构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3、发展期: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口碑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投资骤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4、稳定期:游客增长率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数量。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广告无所不在。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会产生反感和不满意。5、停滞期:在这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或被超过,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随之而至。旅游地在游客中建立起的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游客、会议游客等。接待设施过剩,保持游客规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6、衰落或复苏期:在衰落期,旅游地市场衰落,无论是吸引范围还是游客量,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相竞争。随着旅游业的衰落,房地产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逐渐被其它设施取代,更多的旅游设施因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而消失。这个阶段本地雇员和居民能以相当低的价格购买旅游设施,因此本地居民介入旅游业的程度大大增加。宾馆可能变为公寓、疗养院或退休住宅。最终,原来的旅游地可能变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或完全失去旅游功能。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进入复苏期,要进入复苏期,旅游地吸引力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达到这个目标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但如果相邻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地也如法炮制,这种效果就会降低。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重建市场。游客量停滞期 复苏期接待容量饱和域 稳定期 衰退期发展期探索期 参与期时间图1 旅游地生命周期示意图(二)其它学者的研究〔3〕Gray R.Hovinen认为旅游地的位置、产品多样性和规划的有效性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也有重要的影响。Cooper和Jackson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也依赖于经营者的决策和旅游地的环境因素。Benedetto和Bojanic用对数函数建立游客人数模型证实政策和环境因素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有明确的影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以保继刚教授研究较深,对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基本认可Butler的理论。国内学者杨森林则提出反对看法,认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缺乏有力的事实证据。二、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水库理论Butler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从供方即旅游产品方面去分析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其它学者则从旅游地的区位、环境、政策以及规划和经营决策等方面分析了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整体而言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产生机制未进行深入的剖析。因为对旅游地而言,尽管环境、社会、经济、经营决策、规划等因素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必然的,不是本质因素。随着政府、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可以得以缓和甚至解决。另一方面旅游地吸引力的下降、尤其是大幅度下降(如后文所介绍的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也不是一种必然,世界级的旅游区不必说,如美国黄石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埃及金字塔,国内的长城、故宫、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很难想象它们的吸引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显著的下降,国际旅游一百多年的历史和国内旅游二十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甚至一些区域性的旅游区也是如此,如上海城隍庙、绍兴鲁迅故居等,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力显著下降。笔者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由旅游地本身及其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形成的。更明确地说是由旅游产品和市场变化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旅游产品方面主要体现在产品吸引力的强弱变化。而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的镜子,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变化最终以其市场变化体现出来,所以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应该从旅游市场入手进行分析。笔者经过分析认为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生产消费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形成旅游市场具有与有形产品市场完全不同的特点。为此提出“水库理论”,即将旅游客源市场类比为一个动态的水库,以此解构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一) 基本概念:旅游区市场与水库的概念对应:1、水库——某旅游区的旅游市场。水库是一个动态的水库,对应动态的市场。2、水库原始水容量——原始市场规模,即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时的潜在市场规模。原始市场规模的大小是由旅游产品吸引力、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者的市场分割、旅游区价格门槛等因素决定的。3、上游水流——客源市场增速,即单位时间内由于人口发展与更替、经济发展、重游者、品牌形象的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客源市场规模的变化量。4、出水量——游客接待量,即单位时间内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旅游区游客接待量是由旅游区的原始市场规模决定的,但受旅游区的价格、促销力度、市场距离影响也非常明显。5、剩余水库容量——剩余市场规模,即衰退期,当游客量下降到维持旅游区经营的门槛游客量时的客源市场规模。它是由旅游区的门槛游客量决定的,而门槛游客量又是由旅游区的经营成本、旅游区人均消费额(主要是门票价格等)决定的。表1 旅游区市场与水库的概念对应表序号 水库理论概念 对应的旅游区市场概念 构成或影响因素1 水库 某旅游区的旅游市场2 水库原始水容量 原始市场规模 旅游产品吸引力、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者的市场分割、价格3 上游水流 客源市场增速 人口发展与更替、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者的增加、重游率、品牌形象的变化4 出水量 游客接待量 原始市场规模、价格、广告等促销手段、市场距离5 剩余水库容量 剩余市场规模 门槛游客量(即旅游区的经营成本、旅游区人均消费额)进水口出水口图2 “水库理论”示意图(二) “水库”的运行——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1、探索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渗水,对水库的水量影响微不足道。对旅游区市场而言该旅游区还没有知名度,对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只有零散的游客光顾,旅游接待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国内新开发的旅游区而言,探索期是没有研究价值的,因为这阶段政府和旅游开发商还没有介入旅游区的开发和经营管理,对投资的回报也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如果从规划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后面五个阶段。2、参与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已有细小的水流流出,对水库的水量影响很小,水库水位仍在升高。对旅游市场而言该旅游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政府和旅游企业开始介入旅游区的经营管理,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3、发展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已有完整的出水通道,出水量在不断增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影响已很明显,且影响正在逐渐增大。对旅游市场而言该旅游区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游客接待量迅速增大。对旅游区而言,原有的自然面貌已经明显改变,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逐渐成型。在旅游经营方面,各项管理制度已逐渐形成,广告等促销手段已大量实施,旅游区效益不断提高。4、稳定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出水量增加速度已逐渐下降,但出水量仍在增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的影响已很明显,水库出水量超过上游水流,水库水位开始明显下降。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开始减弱,原始市场规模降低,游客接待量超过客源市场增速,游客接待量仍在增长,同时客源市场增速也在提高。对旅游区而言,旅游设施已经完善,旅游产品已经成型。5、停滞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出水量已达到最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影响最大,水面面积缩小,水位继续大幅度下降,水库原始水容量已有明显的减少,但上游进水量有一定的增长。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达到很高的知名度,但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已到强弩之末,游客接待量明显超过客源市场增速,达到最大值。对旅游区而言,设施已显陈旧,服务质量下降,但旅游效益最高。一些国际级或其它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旅游区将长期停留在本期,而不会进入衰退期。6、衰退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库存水量已消耗殆尽,水面面积最小、水位最低,出水量接近上游水流。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的知名度很高,但美誉度下降,原始市场规模几乎消耗殆尽。游客接待量逐渐下降到旅游区维持经营水平的门槛接待量,主要靠重游游客、经济发展和自然人口更替带来的新增群体。旅游区效益逐渐降低直至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接待设施大量空置。复苏期:旅游区要进入复苏期,必须在产品吸引力方面有根本的改变。这就相当于形成一个新的水库,接入新的水源,可见这有多困难。(三)旅游区生命周期与主要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利用生命周期理论更好地指导旅游规划,这里尽可能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来揭示旅游区生命周期与主要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区生命周期 Tl=(V-Vn+Vc*Tl)/Vg (1)由(1)式推导出:Tl=((V-Vn)/(Vg-Vc) (2)Vg=(V-Vn)/Tl+Vc (3)原始市场规模(水库原始水容量)V,剩余市场规模(剩余水库容量)Vn ,平均客源市场增速(上游水流)Vc,游客接待量(出水量)Vg ,旅游区生命周期Tl(为提高模型的规划指导价值,简化算式,在这里出水量Vg 取旅游区维持正常经营所要求的门槛游客量值)。由(2)式可以看出:1、旅游区生命周期与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V正相关。而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又受多项因素影响。根据L.J.Crampon的引力模型:Tij=G(PiAj/Dijb) (4)Tij为旅游客源地I与旅游目的地j之间游客量的某种度量,在这里可以作为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Pi为旅游客源地i人口规模与财富的量度,Aj为旅游目的地j吸引力或旅游容量的某种度量,Dij旅游客源地I与旅游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 G与b为系数〔4〕。由此可见旅游区生命周期与旅游客源地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强度正相关,与旅游客源地的距离负相关。2、旅游区生命周期与(Vg-Vc)即客源市场增速与旅游区游客接待量之差呈负相关。即两者之差越小旅游区生命周期越长,当两者相等,则旅游区生命周期趋于无限长。(四)案例分析1、自然风光旅游区:以黄山为例黄山对国人一点也不陌生,从笔者掌握的黄山近几年的接待情况看,与“水库理论”非常吻合。见表1表1 黄山近几年旅游接待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2001年接待人次 78.9 84.73 107.8 100.15 119.09 117.29 134.42增长率(%) 7.4 27.2 -7.1 18.9 -1。5 14.6总增长率 70.4平均增长率 9.3(数据来源于黄山市黄山区旅游局)从上表可以看出,已发展数十年的黄山仍处于旅游区的发展期末期和稳定期的初期,而且可以预见,黄山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速度将下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因为从1995年至2001年的平均增长率看,与国内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非常接近,从绝对值看,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国际级的旅游区,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可以基本肯定,黄山的年接待人次与客源市场增速相近,即(Vg-Vc)接近于零,一般而言黄山的生命周期不会进入衰落期,将永葆青春,除非人类的审美习惯发生根本改变。2、人文旅游区人文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也非常符合“水库理论”,其中以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现象最为明显,这里以深圳锦绣中华、杭州宋城为例来进行分析。◆深圳锦绣中华表2 锦绣中华1990-1995年游客量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游客量 323.73 291.58 314.57 274.99 159.89 122.34增长率(%) -9。9 7.9 -12。6 -41。9 -23.5 -62.2(数据引自保继刚教授的论文《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5〕据世界之窗的抽样调查,深圳华侨城的游客构成中,国内游客约占九成,其中以本省为主,本省以珠江三角洲为主。国内游客中广东占71.06%,湖南4.21%,湖北1.99%,北京1.91%,其它省市区20.83%。可见华侨城(含锦绣中华旅游区)的市场属区域性市场。〔6〕由此可见,锦绣中华的商圈并不是很大,与黄山、故宫、长城等不可相提并论,由于强力促销,开业初期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年接待游客量大大超过市场的增长速度,原始市场规模被迅速消耗,所以年接待量迅速下降,所以锦绣中华的生命周期较短。但另一方面由于主题公园投入大,经营成本高(促销费用尤为突出),所以景区运营的门槛接待量较高,这又要求经营者必须强力促销,这是主题公园的主要矛盾,也是主题公园生命周期普遍不长的主要原因。当然,新景区的竞争和产品吸引力的降低也是锦绣中华生命周期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不是主题公园的宿命。美国本土的迪斯尼历数十年而不倒就说明主题公园并非都是短命的。关键是如何缓和其矛盾,即一方面尽量增强主题公园的吸引力、提高其知名度,同时又能尽可能降低投资、降低运营成本。迪斯尼尽管投资很大、运营成本也很高,但它的吸引力也非常强,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区,而且定期更新项目、保持持久的吸引力,使原始市场规模V足够大、客源市场增速与游客接待量非常接近,这样也能永葆青春。◆杭州宋城表3 杭州宋城1997-2003年旅游接待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2003年接待人次 167 131 156 149 152 148 113增长率(%) -21.6 19.1 -4.5 2.0 -2.6 -23.6(数据来源于杭州市旅委)杭州宋城是杭州第一个大型主题公园,以宋文化为主题,1997年开业。从上表可见,除1998年特大自然灾害、2003年非典影响导致较大幅度的游客量下降,宋城并未象国内其它主题公园一样开业以后游客量迅速而持续下滑,而是基本保持在150万左右浮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宋城已被纳入西湖一日游旅游线,已成为杭州这个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组成部分,它的客源市场就是杭州旅游的客源市场,这就等于小水库接入了上游一个更大的水库,上游水流有了充分的保障。自然宋城的生命周期将主要由杭州的旅游生命周期所决定,随杭州的旅游市场而变化。这是把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产生机制归结于产品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而“水库理论”可以充分解释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产品对旅游区生命周期没有影响,而是产品与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在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另一个大型主题公园——杭州未来世界的接待情况就与国内其它主题公园相近。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产品方面。因为宋城是以宋文化为主题,杭州曾是南宋国都,在杭州建设以宋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吻合杭州的地方文脉,是对杭州地方文化的挖掘,能形成较强的个性。而杭州未来世界却是个四不象,既有大量西洋建筑,又有许多史前动物,还有各式现代娱乐,文不对题,与杭州文脉毫无关系,对游客吸引力远不如宋城。同属宋城集团公司开发的杭州乐园走的是与未来世界相同的路,经营情况也只能是与未来世界相近。三、“水库理论”在旅游区规划中的运用针对“水库理论”所揭示的旅游区生命周期形成机制,旅游区开发与规划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缓和旅游投资中存在的矛盾,延长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一)科学选址从(4)式可见,旅游区市场规模与市场距离呈负相关,而且与客源市场的人口、经济水平等呈正相关,同时其它旅游区的竞争也会分流客源,所以对于以资源为依托,以规模资金为主营造吸引力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应足够重视选址的重要性。主题公园尤其如此,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型主题公园应尽可能选址在大城市附近或者在著名旅游目的地内。同时要求直接或间接竞争的旅游区要少。杭州乐园的重大失误就是选址失误。杭州乐园当初定位的市场是长三角市场,但是在长三角范围内与杭州乐园性质相近的旅游区已经有苏州乐园、上海锦江乐园等,显然上海、苏州及其以北的长三角市场已经被分割,杭州乐园最多只能抢占浙江省内市场,另一方面如果想依托杭州这一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则杭州乐园的选题明显错误,它的西洋文化和娱乐主题与杭州文脉关联度低,不能体现杭州的文化特质,而且杭州范围内旅游区数量已经很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杭州乐园的失败并非偶然。(二)规模控制在旅游规划中都非常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也要考虑市场的规模,以市场规模来决定旅游区的投资规模,并要求两者互动。大型主题公园失败多、成功少,短命多、长命少,就因为只考虑旅游区吸引力的营造,忽视规模控制。诚然,投资规模与旅游区的吸引力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由于旅游区投资越大,运营成本越高,维持经营要求的最低游客量也相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距离衰减原理,要拉动远距离市场难度很大,即主题公园等以规模资金营造吸引力的旅游区必须充分考虑吸引力半径、考虑客源市场的规模,在增强吸引力与降低投资规模两方面寻求最佳均衡点,提高投资资金的边际效用,求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三)强调吸引力:从式(2)、(4)可知,旅游区吸引力是影响旅游区市场规模的核心因素。如何提高旅游区吸引力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主题恰当、特色强烈、内容丰富主题决定了旅游区的方向,所以在主题选择上应强调主题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足够的开发空间,而且这种文化对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主题应尽可能与地方文脉有很强的关联度。特色是旅游的生命,这一点已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特色是重要的,但如何营造特色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主题的选择新颖,一个是手法创新。两者必取其一。表现手法老套、陈旧是目前规划界最严重的问题。丰富的内容自然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也已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关键是丰富的内容要与主题相吻合,内容丰富但又非常杂乱的旅游区是没有吸引力的。2、对文化的揭示要深刻人造旅游区的开发说到底是对文化的开发,那么对文化的揭示深度直接影响旅游区吸引力的强度和吸引力的衰减速度。这也是应该引起规划人足够重视的。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是旅游规划界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不仅将严重威胁旅游区的生存,同时也是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四)市场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区开业往往投入大量广告进行强力促销、迅速炒热市场,这是旅游区营销普遍采用的策略。所以旅游区开业初期往往车水马龙、顾客盈门,但随时间的推移迅速衰落,呈现大起大落、暴饮暴食的现象,国内主题公园大抵如此。学术界往往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于主题公园产品吸引力的迅速衰弱。当然产品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缺乏对市场的可持续开发意识是其根本的原因。量入为出,控制促销,但又能充分拉动市场、炒热市场,保证旅游区的正常运营和较高的投资回报,这才是理性、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五)提高二次消费,提高人均消费额丰富旅游区内容,提高餐饮、购物、娱乐等主动消费的比重,降低门票等被动消费的比重,科学合理提高人均消费额是旅游区规划和经营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也是市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但提高主动消费比重不能靠提高物价,而是靠增强其消费的吸引力,高物价是以牺牲旅游区的品牌形象为代价的,绝非长久之计。(六)提高重游率这一点早已为业界所重视,但是除了常规手法外,针对近距离市场主推休闲度假产品,针对远距离市场主推观光产品应该成为旅游区规划的一项重要技术。(七)科学定价市场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正相关,但经济水平又与旅游区的门票价格负相关。所以旅游区门票定价要科学、慎重。理论上最佳选择是开业初期采用高价策略,进入稳定期后适当降价。但是降价对旅游区的品牌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旅游区游客量迅速下降,对停滞期、衰落期的旅游区有火上加油的作用,要非常慎重。四、结语由于国内旅游统计制度不够完善,而且有些数据还是企业的机密,各旅游区的相关资料收集难度很大,所以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不是特别充分,有些数据甚至颇为陈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窥探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缺乏,旅游区生命周期与各影响要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也还非常粗糙,需要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此文仅作抛砖引玉。〔参考文献〕〔1〕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2〕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3〕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4〕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4):133-136。〔5〕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6〕保继刚,深圳市主题公园的发展、客源市场及旅游者行为研究。建筑师,1996a,(70)。

目 录CONTENTS引言………………………………………………Ⅰ第一部分 定义及投资特性分析第一章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第一节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旅游类型划分 1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特征 3一、综合性 3二、关联性 3三、敏感性 4四、季节性 4第三节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一、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二、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6三、旅游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6第四节 行业的投资特性分析 8一、我国旅游业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8二、旅游行业前景看好 9三、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10四、旅游业进入壁垒和退出机制 12第二章 中国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 15第一节 国民经济结构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5第二节 GDP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8第三节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19第四节 我国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26一、古人类遗址 26二、古代伟大工程旅游资源 26三、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27四、宗教旅游资源 29五、陵墓旅游资源 34六、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36七、民族习俗资源 36第五节 中国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7一、多样性 37二、丰厚性 38三、古老性 38四、奇特性 39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三章 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40第一节 世界旅游业现状 40一、国际旅游业状况 40二、2001年世界旅游业整体规模状况 42三、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44四、世界旅游业的变化趋势 45第二节 9.11事件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46第三节 世界主要旅游地区市场分析 47一、法国 47二、西班牙 50三、美国 51四、英国 52五、意大利 54六、德国 54七、澳大利亚 55八、澳门 59九、香港 61第四章 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66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66第二节 中国旅游产业链组成分析 103一、产业概况 103二、国内旅行社经营情况分析 111三、国内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140四、旅游交通业 154五、旅游餐饮业 161六、旅游商贸业 164第三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前景分析 168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68二、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70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预测 176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差别分析 178一、我国旅行社同外国旅行社相比差距明显 179二、各国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180三、与国际比较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差距 184第五章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第一节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一、国内旅游市场概况 186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0三、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7四、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现状评价 198第二节 2002年各地旅游接待情况 199一、华东旅游区 199二、华北旅游区 201三、中原旅游区 203四、中南旅游区 204五、西南旅游区 205六、华南旅游区 207七、东北旅游区 207八、青藏旅游区 209九、北疆旅游区 210十、西北旅游区 210第三节 各地旅游接待情况比较分析 211一、各地区旅游业呈不同的发展阶段 211二、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的影响较明显 211三、各地区国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和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多重因素影响 212第六章 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14第一节 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214一、2001年全国接待总量及历年的增长变化情况 214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 216三、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 218第二节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20一、入境旅游客源资源市场情况 220二、入境旅游者在华花费及构成情况 224三、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停留时间 225四、入境旅游者来华次数 226五、入境旅游者流向 227六、入境过夜旅游者行程 228七、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住宿的设施选择 229八、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九、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 231十、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2十一、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233十二、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商品 233第三节 日本旅华市场及其开发策略 234一、日本海外旅游市场格局 234二、日本海外旅行的流向变化 235三、日本旅华市场的近期前景及开发策略 235第四节 韩国旅华市场分析 237一、韩国旅华市场现状及特点 237二、旅华市场的促进与制约 238三、旅华市场趋势与展望 239第五节 台湾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40一、台湾客源市场的特征 240二、台湾客源市场的基本走向和旅游产品开发 242第六节 入境旅游的特征及发展趋势预测 246一、2001年全年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6二、现阶段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7三、入境旅游市场趋势与展望 249第七章 出境旅游市场分析 250第一节 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一、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二、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5三、出境旅游主要方式 255四、出境旅游目的地概况 256五、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 259第八章 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260第一节 假日旅游基本情况 260一、2002年春节旅游市场 260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0三、2002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1第二节 2002年“五一”旅游市场分析 262一、2002年“五一”黄金周著名旅游景区接待情况分析 262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分析 263第三节 假日旅游的满意度调查 265一、过去一年人们大多外出旅游过 265二、旅游多选在节假日和休假日 265三、风光、费用、交通等是决定消费者是否旅游的关键因素 266四、名气、收费和景点安排是消费者旅游选择旅行社的主要条件 267五、旅行社报价悬殊使消费者心有不满 267第四节 假日旅游市场特点及发展对策 268一、2002年假日旅游市场特点 268二、假日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271三、假日旅游发展对策 271第九章 国内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分析 273第一节 西南市场(四川、贵州等) 273第二节 华东市场(江浙水乡、苏杭等) 275第三节 东北市场 279第四节 华南市场(珠三角) 281第五节 华北市场(山东、北京等) 283第六节 国内典型旅游景点分析 286一、历史文化类 286二、杭州未来世界 288三、海滨旅游区 289四、深圳微缩景区--锦绣中华 294五、丰都鬼文化主题乐园 296六、自然风景游览区 297第十章 主题公园在我国的发展 299第一节 世界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299一、主题公园的定义 299二、世界主题公园的产生及发展 299三、世界主题公园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303四、世界著名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10第二节 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317一、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 317二、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特性分析 319三、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存在问题 321四、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前景分析 323第三节 我国典型主题公园比较 325一、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 325二、苏州乐园竞争取胜之道 325三、深圳三景区成功的奥秘 330四、主题公园上市公司比较分析 333第四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问题 338一、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39二、主题公园经营成败的要素 339第五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营销策略 340一、中国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要素 340二、准确的细分市场 341三、独特的主题创意 341四、品牌的快速渗透 343五、与旅行社的合作营销 343六、灵活定价 344第六节 旅游项目投资方向建议 344一、准确的主题选择 344二、恰当的园址选择 345三、主题公园选址实例分析 347第十一章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分析 349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因素分析 349一、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旅游消费水平 349二、生活方式变动拉动旅游消费 351三、国家城市化水平决定旅游消费潜量的形成和释放 354第二节 申奥成功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7第三节 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9一、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359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365第三部分 中国旅游市场的行业格局分析第十二章 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67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368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战略 373第三节 中国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分析 376一、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376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机遇和挑战 377第十三章 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380第一节 国内旅游业的地区和市场格局 380第二节 部分重点旅游地区(城市)竞争策略分析 381一、深圳150亿打造旅游名城 381二、上海打造三个旅游圈 383三、北京市国内旅游的市场战略 384第三节 旅游类上市公司分析 388一、旅游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388二、国内外典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94第十四章 WTO对我国旅游市场竞争的影响 401第一节 我国加入WTO后有关旅游市场的承诺 401第二节 入世后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新动向 404一、由国内的局部竞争向全方位、国际化方面转移 403二、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将体现为集团化的企业团体竞争 403三、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企业品牌的竞争 404四、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人力资本竞争 405五、旅游市场竞争将更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的高层竞争 406六、旅游饭店业将在结构、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一定冲击 406第四部分 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第十五章 旅游产业大趋势 408第一节 旅游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408一、欧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408二、在线旅游市场调查 410三、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 412四、市场竞争和WTO的挑战 414五、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 415六、建设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415七、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417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机遇 419一、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419二、西部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422第三节 国内旅游市场暗涌并购风潮 426一、美国小旅行社卷入兼并风潮 426二、旅行社业内并购不断升级 427三、酒店业境外资本群雄逐鹿 428四、景区资源民营资本大举进入 430第四节 生态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 432第十六章 旅游产业的细分与定位策略 434第一节 旅游市场细分 434一、中国旅游业缺乏市场细分 434二、市场细分满足了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435三、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也要求市场细分 436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类型分析 437一、观光型旅游者 437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438三、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438四、文化教育型旅游者 439五、宗教型旅游者 439六、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 440七、购物型旅游者 440八、商务/公务型旅游者 441九、生态/探险型旅游者 442第三节 第四代旅游与民族文化 442一、第四代旅游的产生 442二、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444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两大原则 446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 447第四节 旅游业极限容量及其确定 448一、 旅游地过度利用和拥挤常态,究竟是旅游业走向成功吉兆,还是它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开始? 449二、旅游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 451三、确定旅游容量的障碍 452第五节 典型分析 454一、深圳旅游景点的形象定位策略 454二、广州特色农庄 457第五部分 附录附录1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摘要) 460附录2 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462附录3 重点旅游景点最佳、最大接待量 463附录4 2001年度全国国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5附录5 2001年度全国国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8附录6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71附录7 中国拥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472附录8 2002年国家AAAA级景区(点) 473附录9 中国五星级酒店名单 477附录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和副省级城市旅游局 478图表目录表1-1 1993-2001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 6图1-1 1993-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趋势图 7表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逐年增长情况一览表 7图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逐年总收入一览 8表3-1 1990-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40表3-2 2000-2001年世界旅游者到达的区域和人数一览表 43表3-3 世界旅游胜地国家旅游者人数前5名一览 44表3-4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44图3-1 2020世界各地区旅游人数占潜在旅游总人数比例预测 45图3-2 “9.11”后4个月世界各地区出境人数与2000年同期比较 47图3-3 1999-2001年法国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示意图 50图3-4 1998年国内外游客在英国境内的花费情况示意图 53表3-5 1995-2001年英国旅华人数一览表 54图3-5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结构图 56图3-6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56图3-7 2001年韩国主要客源地入境人数变化情况 64表4-1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排名 67表4-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增长情况一览表 103图4-1 我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分配结构图 105表4-3 2000年旅游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规模与行业收益的比较 105图4-2 2000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结构 106表4-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106图4-3 2001年世界各大洲入境情况 108表4-5 2001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统计表 108表4-6 1990-2001年国内旅游情况统计表 109图4-4 1990-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业绩趋势图 110图4-5 2001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分布 111图4-6 2001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图4-7 2000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表4-7 2001年全国三个市场的接待总量与旅行社接待数量 114表4-8 2001年旅行社三个子市场业绩比较 114表4-9 2001年我国旅行社前十强地区分布 115图4-8 2001年国内旅行社与国际旅行社效益比较 116表4-10 2001年我国旅行社双百强地区分布 117表4-11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座数的增长情况 140表4-12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客房、床位增长 141图4-10 不同地区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5图4-12 不同档次酒店数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147图4-13 不同规模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8图4-14 1996-2000年中国涉外饭店行业利润走势图 151表4-13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占全国比重 159表4-14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159表4-15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地区分布 160图4-15 中国饭店业高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1图4-16 中国饭店业中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2表4-17 2000年旅游行业劳动生产率与人均占有固定资产 174表5-1 2001年华东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1表5-2 2001年华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3表5-3 2001年中原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4表5-4 2001年中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5表5-5 2001年西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6表5-6 2001年华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8图5-2 2001年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值比较 212图5-3 2001年各旅游区入境人数情况 212图5-4 2001年各旅游区国际旅游收入情况 213表6-1 1978-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4表6-2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世界排名 215表6-3 2001年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 216表6-4 2001年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7表6-5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218图6-1 2001年珠海入境旅游业主要客源国情况 220表6-6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 221图6-2 2001年入境旅游者类型 221图6-3 2001年入境旅游者年龄结构 221表6-7 1987--2001年入境旅游人数 222表6-8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地区分) 222图6-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洲际客源情况 223表6-9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国籍分) 223图6-5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情况 224图6-6 主要客源市场过夜旅游者在华人均天消费 224图6-7 主要客源市场一日游游客在华人均花费 225图6-8 入境游客在华停留时间 226图6-9 入境游客游览我国城市数目情况 228图6-10 入境过夜游客在华住宿设施的选择情况 229图6-11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图6-12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3图6-13 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资源 单位(%) 233图6-14 台湾赴大陆游客占入境总数的比重趋势图 242表6-10 “五五”~“十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位次 248表7-1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表7-2 1998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表7-3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5表7-4 1995~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方式统计 256表7-5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人数 257表7-6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统计 258表7-7 1982~1996年中国出境旅游外汇支出 259图8-1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接待情况 262图8-2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门票收入 262表8-1 25个城市、85个景区(点)黄金周接待、收入情况汇总表 263表8-2 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 265图8-3 2001年大众外出旅游频率 265图8-4 旅游时间选择 265图8-5 旅游者考虑要素 266图8-6 旅游者选择旅行社时要考虑要素 267图8-7 旅游者对旅行社报价的评价 268表8-3 2001-2002年假日黄金周规模比较 268表10-1 欧洲、美国、日本主题公园的比较(1990) 305表10-2 日本环球影城入场券种类与价格 316表10-3 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按主题类别划分 319表10-4 三家主题公园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比较 333表10-5 三家企业股东背景比较 334表10-6 三家企业异同点比较 338表10-7 三家企业竞争优劣势比较 338表11-1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国际入境旅游影响预测 358图11-1 奥运会对入境旅游业影响呈现“马鞍形” 358表14-1 加入WTO旅游业承诺文件要点 402图15-1 被调查者是否接收过网上旅游 410图15-2 选择网上旅游服务最主要的原因 411图15-3 被调查者未来用于旅游的费用 411表15-2 国内在线旅游网站种类 413

这种论文,非常简单好写

关于主题乐园论文选题

〔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一直是困扰旅游地发展的重大难题。国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对产品本身的分析,对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本文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两方面深入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揭示“生命周期”这一旅游地“癌症”的病理,供专家对症施药。〔关键词〕旅游区生命周期;形成机制;旅游规划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一直是困扰旅游地发展的重大难题。九十年代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又如秋风扫落叶般飘零的主题公园让人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短暂,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对旅游开发的巨大威胁。国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较迟,但与国外的研究水平相差不是太大,不过一般只停留在对产品本身的分析,对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本文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两方面深入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揭示“生命周期”这一旅游地“癌症”的病理,供专家对症施药。应该说明的是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是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为了使分析更加清晰、问题更为突出、更具典型性,这里从分析旅游区的生命周期入手。当然一般而言旅游区是旅游地的核心,旅游区的生命周期规律基本可以准确反映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规律。一、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最早是由W.Christaller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提出的。但目前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R..W.Butler提出的。〔1〕(一)R..W.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2〕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即探索期、参与期、发展期、稳定期、停滞期、衰退或复苏期。如图1所示。1、探索期: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2、参与期:随着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迫使地方政府和旅行机构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3、发展期: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口碑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投资骤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4、稳定期:游客增长率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数量。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广告无所不在。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会产生反感和不满意。5、停滞期:在这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或被超过,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随之而至。旅游地在游客中建立起的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游客、会议游客等。接待设施过剩,保持游客规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6、衰落或复苏期:在衰落期,旅游地市场衰落,无论是吸引范围还是游客量,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相竞争。随着旅游业的衰落,房地产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逐渐被其它设施取代,更多的旅游设施因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而消失。这个阶段本地雇员和居民能以相当低的价格购买旅游设施,因此本地居民介入旅游业的程度大大增加。宾馆可能变为公寓、疗养院或退休住宅。最终,原来的旅游地可能变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或完全失去旅游功能。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进入复苏期,要进入复苏期,旅游地吸引力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达到这个目标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但如果相邻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地也如法炮制,这种效果就会降低。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重建市场。游客量停滞期 复苏期接待容量饱和域 稳定期 衰退期发展期探索期 参与期时间图1 旅游地生命周期示意图(二)其它学者的研究〔3〕Gray R.Hovinen认为旅游地的位置、产品多样性和规划的有效性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也有重要的影响。Cooper和Jackson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也依赖于经营者的决策和旅游地的环境因素。Benedetto和Bojanic用对数函数建立游客人数模型证实政策和环境因素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有明确的影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以保继刚教授研究较深,对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基本认可Butler的理论。国内学者杨森林则提出反对看法,认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缺乏有力的事实证据。二、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水库理论Butler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从供方即旅游产品方面去分析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其它学者则从旅游地的区位、环境、政策以及规划和经营决策等方面分析了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整体而言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产生机制未进行深入的剖析。因为对旅游地而言,尽管环境、社会、经济、经营决策、规划等因素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必然的,不是本质因素。随着政府、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可以得以缓和甚至解决。另一方面旅游地吸引力的下降、尤其是大幅度下降(如后文所介绍的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也不是一种必然,世界级的旅游区不必说,如美国黄石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埃及金字塔,国内的长城、故宫、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很难想象它们的吸引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显著的下降,国际旅游一百多年的历史和国内旅游二十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甚至一些区域性的旅游区也是如此,如上海城隍庙、绍兴鲁迅故居等,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力显著下降。笔者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由旅游地本身及其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形成的。更明确地说是由旅游产品和市场变化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旅游产品方面主要体现在产品吸引力的强弱变化。而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的镜子,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变化最终以其市场变化体现出来,所以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应该从旅游市场入手进行分析。笔者经过分析认为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生产消费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形成旅游市场具有与有形产品市场完全不同的特点。为此提出“水库理论”,即将旅游客源市场类比为一个动态的水库,以此解构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一) 基本概念:旅游区市场与水库的概念对应:1、水库——某旅游区的旅游市场。水库是一个动态的水库,对应动态的市场。2、水库原始水容量——原始市场规模,即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时的潜在市场规模。原始市场规模的大小是由旅游产品吸引力、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者的市场分割、旅游区价格门槛等因素决定的。3、上游水流——客源市场增速,即单位时间内由于人口发展与更替、经济发展、重游者、品牌形象的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客源市场规模的变化量。4、出水量——游客接待量,即单位时间内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旅游区游客接待量是由旅游区的原始市场规模决定的,但受旅游区的价格、促销力度、市场距离影响也非常明显。5、剩余水库容量——剩余市场规模,即衰退期,当游客量下降到维持旅游区经营的门槛游客量时的客源市场规模。它是由旅游区的门槛游客量决定的,而门槛游客量又是由旅游区的经营成本、旅游区人均消费额(主要是门票价格等)决定的。表1 旅游区市场与水库的概念对应表序号 水库理论概念 对应的旅游区市场概念 构成或影响因素1 水库 某旅游区的旅游市场2 水库原始水容量 原始市场规模 旅游产品吸引力、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者的市场分割、价格3 上游水流 客源市场增速 人口发展与更替、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者的增加、重游率、品牌形象的变化4 出水量 游客接待量 原始市场规模、价格、广告等促销手段、市场距离5 剩余水库容量 剩余市场规模 门槛游客量(即旅游区的经营成本、旅游区人均消费额)进水口出水口图2 “水库理论”示意图(二) “水库”的运行——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1、探索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渗水,对水库的水量影响微不足道。对旅游区市场而言该旅游区还没有知名度,对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只有零散的游客光顾,旅游接待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国内新开发的旅游区而言,探索期是没有研究价值的,因为这阶段政府和旅游开发商还没有介入旅游区的开发和经营管理,对投资的回报也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如果从规划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后面五个阶段。2、参与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已有细小的水流流出,对水库的水量影响很小,水库水位仍在升高。对旅游市场而言该旅游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政府和旅游企业开始介入旅游区的经营管理,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3、发展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已有完整的出水通道,出水量在不断增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影响已很明显,且影响正在逐渐增大。对旅游市场而言该旅游区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游客接待量迅速增大。对旅游区而言,原有的自然面貌已经明显改变,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逐渐成型。在旅游经营方面,各项管理制度已逐渐形成,广告等促销手段已大量实施,旅游区效益不断提高。4、稳定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出水量增加速度已逐渐下降,但出水量仍在增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的影响已很明显,水库出水量超过上游水流,水库水位开始明显下降。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开始减弱,原始市场规模降低,游客接待量超过客源市场增速,游客接待量仍在增长,同时客源市场增速也在提高。对旅游区而言,旅游设施已经完善,旅游产品已经成型。5、停滞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出水量已达到最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影响最大,水面面积缩小,水位继续大幅度下降,水库原始水容量已有明显的减少,但上游进水量有一定的增长。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达到很高的知名度,但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已到强弩之末,游客接待量明显超过客源市场增速,达到最大值。对旅游区而言,设施已显陈旧,服务质量下降,但旅游效益最高。一些国际级或其它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旅游区将长期停留在本期,而不会进入衰退期。6、衰退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库存水量已消耗殆尽,水面面积最小、水位最低,出水量接近上游水流。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的知名度很高,但美誉度下降,原始市场规模几乎消耗殆尽。游客接待量逐渐下降到旅游区维持经营水平的门槛接待量,主要靠重游游客、经济发展和自然人口更替带来的新增群体。旅游区效益逐渐降低直至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接待设施大量空置。复苏期:旅游区要进入复苏期,必须在产品吸引力方面有根本的改变。这就相当于形成一个新的水库,接入新的水源,可见这有多困难。(三)旅游区生命周期与主要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利用生命周期理论更好地指导旅游规划,这里尽可能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来揭示旅游区生命周期与主要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区生命周期 Tl=(V-Vn+Vc*Tl)/Vg (1)由(1)式推导出:Tl=((V-Vn)/(Vg-Vc) (2)Vg=(V-Vn)/Tl+Vc (3)原始市场规模(水库原始水容量)V,剩余市场规模(剩余水库容量)Vn ,平均客源市场增速(上游水流)Vc,游客接待量(出水量)Vg ,旅游区生命周期Tl(为提高模型的规划指导价值,简化算式,在这里出水量Vg 取旅游区维持正常经营所要求的门槛游客量值)。由(2)式可以看出:1、旅游区生命周期与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V正相关。而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又受多项因素影响。根据L.J.Crampon的引力模型:Tij=G(PiAj/Dijb) (4)Tij为旅游客源地I与旅游目的地j之间游客量的某种度量,在这里可以作为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Pi为旅游客源地i人口规模与财富的量度,Aj为旅游目的地j吸引力或旅游容量的某种度量,Dij旅游客源地I与旅游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 G与b为系数〔4〕。由此可见旅游区生命周期与旅游客源地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强度正相关,与旅游客源地的距离负相关。2、旅游区生命周期与(Vg-Vc)即客源市场增速与旅游区游客接待量之差呈负相关。即两者之差越小旅游区生命周期越长,当两者相等,则旅游区生命周期趋于无限长。(四)案例分析1、自然风光旅游区:以黄山为例黄山对国人一点也不陌生,从笔者掌握的黄山近几年的接待情况看,与“水库理论”非常吻合。见表1表1 黄山近几年旅游接待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2001年接待人次 78.9 84.73 107.8 100.15 119.09 117.29 134.42增长率(%) 7.4 27.2 -7.1 18.9 -1。5 14.6总增长率 70.4平均增长率 9.3(数据来源于黄山市黄山区旅游局)从上表可以看出,已发展数十年的黄山仍处于旅游区的发展期末期和稳定期的初期,而且可以预见,黄山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速度将下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因为从1995年至2001年的平均增长率看,与国内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非常接近,从绝对值看,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国际级的旅游区,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可以基本肯定,黄山的年接待人次与客源市场增速相近,即(Vg-Vc)接近于零,一般而言黄山的生命周期不会进入衰落期,将永葆青春,除非人类的审美习惯发生根本改变。2、人文旅游区人文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也非常符合“水库理论”,其中以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现象最为明显,这里以深圳锦绣中华、杭州宋城为例来进行分析。◆深圳锦绣中华表2 锦绣中华1990-1995年游客量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游客量 323.73 291.58 314.57 274.99 159.89 122.34增长率(%) -9。9 7.9 -12。6 -41。9 -23.5 -62.2(数据引自保继刚教授的论文《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5〕据世界之窗的抽样调查,深圳华侨城的游客构成中,国内游客约占九成,其中以本省为主,本省以珠江三角洲为主。国内游客中广东占71.06%,湖南4.21%,湖北1.99%,北京1.91%,其它省市区20.83%。可见华侨城(含锦绣中华旅游区)的市场属区域性市场。〔6〕由此可见,锦绣中华的商圈并不是很大,与黄山、故宫、长城等不可相提并论,由于强力促销,开业初期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年接待游客量大大超过市场的增长速度,原始市场规模被迅速消耗,所以年接待量迅速下降,所以锦绣中华的生命周期较短。但另一方面由于主题公园投入大,经营成本高(促销费用尤为突出),所以景区运营的门槛接待量较高,这又要求经营者必须强力促销,这是主题公园的主要矛盾,也是主题公园生命周期普遍不长的主要原因。当然,新景区的竞争和产品吸引力的降低也是锦绣中华生命周期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不是主题公园的宿命。美国本土的迪斯尼历数十年而不倒就说明主题公园并非都是短命的。关键是如何缓和其矛盾,即一方面尽量增强主题公园的吸引力、提高其知名度,同时又能尽可能降低投资、降低运营成本。迪斯尼尽管投资很大、运营成本也很高,但它的吸引力也非常强,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区,而且定期更新项目、保持持久的吸引力,使原始市场规模V足够大、客源市场增速与游客接待量非常接近,这样也能永葆青春。◆杭州宋城表3 杭州宋城1997-2003年旅游接待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2003年接待人次 167 131 156 149 152 148 113增长率(%) -21.6 19.1 -4.5 2.0 -2.6 -23.6(数据来源于杭州市旅委)杭州宋城是杭州第一个大型主题公园,以宋文化为主题,1997年开业。从上表可见,除1998年特大自然灾害、2003年非典影响导致较大幅度的游客量下降,宋城并未象国内其它主题公园一样开业以后游客量迅速而持续下滑,而是基本保持在150万左右浮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宋城已被纳入西湖一日游旅游线,已成为杭州这个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组成部分,它的客源市场就是杭州旅游的客源市场,这就等于小水库接入了上游一个更大的水库,上游水流有了充分的保障。自然宋城的生命周期将主要由杭州的旅游生命周期所决定,随杭州的旅游市场而变化。这是把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产生机制归结于产品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而“水库理论”可以充分解释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产品对旅游区生命周期没有影响,而是产品与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在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另一个大型主题公园——杭州未来世界的接待情况就与国内其它主题公园相近。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产品方面。因为宋城是以宋文化为主题,杭州曾是南宋国都,在杭州建设以宋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吻合杭州的地方文脉,是对杭州地方文化的挖掘,能形成较强的个性。而杭州未来世界却是个四不象,既有大量西洋建筑,又有许多史前动物,还有各式现代娱乐,文不对题,与杭州文脉毫无关系,对游客吸引力远不如宋城。同属宋城集团公司开发的杭州乐园走的是与未来世界相同的路,经营情况也只能是与未来世界相近。三、“水库理论”在旅游区规划中的运用针对“水库理论”所揭示的旅游区生命周期形成机制,旅游区开发与规划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缓和旅游投资中存在的矛盾,延长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一)科学选址从(4)式可见,旅游区市场规模与市场距离呈负相关,而且与客源市场的人口、经济水平等呈正相关,同时其它旅游区的竞争也会分流客源,所以对于以资源为依托,以规模资金为主营造吸引力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应足够重视选址的重要性。主题公园尤其如此,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型主题公园应尽可能选址在大城市附近或者在著名旅游目的地内。同时要求直接或间接竞争的旅游区要少。杭州乐园的重大失误就是选址失误。杭州乐园当初定位的市场是长三角市场,但是在长三角范围内与杭州乐园性质相近的旅游区已经有苏州乐园、上海锦江乐园等,显然上海、苏州及其以北的长三角市场已经被分割,杭州乐园最多只能抢占浙江省内市场,另一方面如果想依托杭州这一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则杭州乐园的选题明显错误,它的西洋文化和娱乐主题与杭州文脉关联度低,不能体现杭州的文化特质,而且杭州范围内旅游区数量已经很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杭州乐园的失败并非偶然。(二)规模控制在旅游规划中都非常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也要考虑市场的规模,以市场规模来决定旅游区的投资规模,并要求两者互动。大型主题公园失败多、成功少,短命多、长命少,就因为只考虑旅游区吸引力的营造,忽视规模控制。诚然,投资规模与旅游区的吸引力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由于旅游区投资越大,运营成本越高,维持经营要求的最低游客量也相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距离衰减原理,要拉动远距离市场难度很大,即主题公园等以规模资金营造吸引力的旅游区必须充分考虑吸引力半径、考虑客源市场的规模,在增强吸引力与降低投资规模两方面寻求最佳均衡点,提高投资资金的边际效用,求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三)强调吸引力:从式(2)、(4)可知,旅游区吸引力是影响旅游区市场规模的核心因素。如何提高旅游区吸引力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主题恰当、特色强烈、内容丰富主题决定了旅游区的方向,所以在主题选择上应强调主题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足够的开发空间,而且这种文化对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主题应尽可能与地方文脉有很强的关联度。特色是旅游的生命,这一点已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特色是重要的,但如何营造特色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主题的选择新颖,一个是手法创新。两者必取其一。表现手法老套、陈旧是目前规划界最严重的问题。丰富的内容自然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也已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关键是丰富的内容要与主题相吻合,内容丰富但又非常杂乱的旅游区是没有吸引力的。2、对文化的揭示要深刻人造旅游区的开发说到底是对文化的开发,那么对文化的揭示深度直接影响旅游区吸引力的强度和吸引力的衰减速度。这也是应该引起规划人足够重视的。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是旅游规划界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不仅将严重威胁旅游区的生存,同时也是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四)市场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区开业往往投入大量广告进行强力促销、迅速炒热市场,这是旅游区营销普遍采用的策略。所以旅游区开业初期往往车水马龙、顾客盈门,但随时间的推移迅速衰落,呈现大起大落、暴饮暴食的现象,国内主题公园大抵如此。学术界往往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于主题公园产品吸引力的迅速衰弱。当然产品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缺乏对市场的可持续开发意识是其根本的原因。量入为出,控制促销,但又能充分拉动市场、炒热市场,保证旅游区的正常运营和较高的投资回报,这才是理性、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五)提高二次消费,提高人均消费额丰富旅游区内容,提高餐饮、购物、娱乐等主动消费的比重,降低门票等被动消费的比重,科学合理提高人均消费额是旅游区规划和经营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也是市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但提高主动消费比重不能靠提高物价,而是靠增强其消费的吸引力,高物价是以牺牲旅游区的品牌形象为代价的,绝非长久之计。(六)提高重游率这一点早已为业界所重视,但是除了常规手法外,针对近距离市场主推休闲度假产品,针对远距离市场主推观光产品应该成为旅游区规划的一项重要技术。(七)科学定价市场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正相关,但经济水平又与旅游区的门票价格负相关。所以旅游区门票定价要科学、慎重。理论上最佳选择是开业初期采用高价策略,进入稳定期后适当降价。但是降价对旅游区的品牌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旅游区游客量迅速下降,对停滞期、衰落期的旅游区有火上加油的作用,要非常慎重。四、结语由于国内旅游统计制度不够完善,而且有些数据还是企业的机密,各旅游区的相关资料收集难度很大,所以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不是特别充分,有些数据甚至颇为陈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窥探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缺乏,旅游区生命周期与各影响要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也还非常粗糙,需要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此文仅作抛砖引玉。〔参考文献〕〔1〕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2〕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3〕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4〕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4):133-136。〔5〕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6〕保继刚,深圳市主题公园的发展、客源市场及旅游者行为研究。建筑师,1996a,(70)。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旅游专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一、毕业论文选题注意事项

1、论文的论题切记大而空,题目要细,要有 针对性,不要 出现 太大的范围。

2、论文选题时 要经常与导师邮件、电话沟通,但电话沟通要注意时间。

3、 要熟悉 自己的 论文题目,根据题目 和 思路 列提纲,围绕提纲 搜集材料,整理成文字。

二、旅游专业选题

1、家乡所在地的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2、家乡所在地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研究;

3、城市或主要景区市场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研究;

4、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5、旅游区划等级系统的研究;

6、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研究;

7、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关系的研究;

8、不同性质旅游景区开发对策研究;

9、长春“雕塑公园”的市场研究;

10、长春“世界风景园”的.市场研究;

11、长影世纪城的市场研究;

12、长春市文化街区的研究;

13、长春市韩国街文化特色研究;

14、吉林市文化街区和旅游景点研究;

15、吉林省渤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探索;

16、我省旅游资源前 瞻 性开发探讨;

17、长春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思考;

18、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

19、主题公园:城市旅游形象的新名片 20、关于开发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思考

21、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

22、试论当前旅游开发中的资源观和市场观

23、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

24、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

25、xx年吉林省(长春市或其他地区)旅游局调研成果

26、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 27、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28、吉林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27、开展旅游地理研究的意义

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论文

数学学习兴趣及其培养内容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最重要的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获得较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愉快的精神感受又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活跃、有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本文讨论了兴趣的特点、形成、发展规律及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等,给出了米切尔关于兴趣的结构模型研究。影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个体需要、年龄、性格和能力、他人、集体与地区的影响等。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应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关键词:学习兴趣 兴趣 认知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数学学习是学生根据数学教学计划、目的要求进行的,由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由于数学有其突出的特点,所以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经验时也有其特殊性的表现和要求,如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性比其它学科要高,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保持浓厚的兴趣就犹为必要。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于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情感中,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愉快体验之中。当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在追求与探讨中发展数学的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获得较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愉快的精神感受又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活跃、有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1.学习兴趣及特点1.1 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从表现形式上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从系统上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无关部分处于高度的抑制状态,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道便能高度畅通,学习时信息传输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学生一旦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认识能力,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使信息的传导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被迫、苦恼、烦躁、紧张,就会使神经细胞中应当抑制的部分变为兴奋,而应当兴奋的部分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学习效果。1.2 兴趣的特点1.2.1 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种事物反复接触和了解,随着有关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某事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1.2.2 兴趣具有指向性。任何一种兴趣都对一定事件或活动,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驰神往,积极地把注意指向并集中于该种活动。兴趣的指向性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1.2.3 兴趣具有情绪性。在许多心理学教材和工具书中给兴趣下定义时都指出兴趣带有情绪性。生活实践也表明,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做没有兴趣的工作时总觉得在做苦差事。1.2.4 兴趣具有动力性。兴趣的动力作用可以概括为:(1)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2)为未来活动做准备。1.2.5 兴趣具有衍生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是在旧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事物之间往往相互联系,所以从旧有的兴趣中往往会产生出新的兴趣。1.2.6 兴趣具有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是指下躯持续时间而言,按兴趣维持时间长短可分为持久兴趣与短暂兴趣。直观兴趣是一种短暂兴趣,数学内容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数学美感引起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则是持久兴趣。2 影响兴趣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1 兴趣与需要的关系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兴趣也随需要而异。研究表明,一般具有高认知需要的人更喜欢复杂任务;而具有低认知需要的人则更喜欢简单的任务。2.2 兴趣与年龄的关系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年龄的增长直接影响到人的兴趣的数量和质量,对认识兴趣中具有中心意义的读书倾向变化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读书兴趣是有其各自的特点的。9—13 岁的儿童是读书最盛的,进入青年期读书活动的比率逐渐减少。但年龄越增长,选择力越强,感受性和理解力越敏锐,读书兴趣的质量在提高。2.3 兴趣与性格和能力的关系不同性格的人兴趣有所区别。如情绪稳定的人兴趣也较稳定。此外,兴趣受能力制约。当自己感到问题的难度太大或太小时,个人对它就难于发生兴趣。2.4 兴趣与他人、集体及地区的影响有关学生的兴趣常常受教师兴趣 的影响。个人的兴趣也受集体、地区、集团的影响。2.5 兴趣与性别的关系从调查中可知兴趣有受性别影响的倾向。田中在苏州、无锡、镇江3 地区6 县市9 所学校的初三县市中进行调查显示,对数学表现兴趣的是男生多于女生,声明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讨厌数学的也是男生多于女生。3 兴趣的形成过程儿童的兴趣在最初主要是与刺激联系在一起的。首先,刺激本身固有的一些特性都先于经验而有引起人注意和兴趣的功能。其次,使人觉得有趣的活动和经验本身也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要引起或培养一个人的兴趣要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1)发现个人或团体目前感兴趣的具体领域和现有水平;(2)把希望其从事的活动直接或通过中间的步骤与其目前的兴趣领域连接起来。章凯和张必隐提出了兴趣的“信息—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以不断从环境获得信息为基础的;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希望从中获得信息,以消除原有的或新产生的心理不确定性,实现心理目标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即兴趣。4 兴趣的作用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兴趣对未来活动具有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兴趣是推动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兴趣作为人从事活动的内容或方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兴趣可以被培养,被“镶嵌”于人的个性之中。由于兴趣—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等特点,人的兴趣和认知的相互作用经常会导致一种恒常而稳定的兴趣—认知倾向。当认知倾向在个体身上内化而恒常地表现出来时,就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兴趣的个性倾向性。5 兴趣的发展规律5.1 兴趣发展逐步深化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引起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它为时短暂,带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的。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兴趣会向专一的、深入的方向发展,即对某一客体产生了特殊爱好。乐趣已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的特点。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具有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和更强的坚持性,甚至终身不变。5.2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兴趣一般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类。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只是对这种事物或活动的将来结果感到重要,而对事物本身并没有兴趣。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学生遇到稍微简单、容易和生动有趣的知识时,便会产生直接兴趣;但一旦遇到复杂的、困难的和枯燥的知识时,便需要有间接兴趣来维持学习。当学生通过顽强学习,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时,便又会对这种知识产生直接兴趣。5.3 中心兴趣与广泛兴趣的相互促进中心兴趣是指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着极浓厚又稳定的兴趣;广泛兴趣是指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广泛兴趣是中心兴趣的基础。5.4 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密切联系,逐步发展从横的方面来看,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是相互促进、彼此强化的;从纵的方面看,三者又是沿着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的方向发展的。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好奇心儿童期最为强烈。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它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青少年时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如果反复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某一个人对某事物或活动的兴趣。5.5 兴趣与努力不可分割兴趣与努力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而不是两个对立面。学生的学习活动既离不开学习兴趣,也离不开勤奋努力,兴趣与努力不断相互促进,方能使学习达到最佳境地。6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的特点是抽象、严谨、应用广泛。徐德雄对江山中学、武汉中学、金陵中学、浦城一中的高三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显示45.4%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较重的科目是数学,32.8%的学生认为考试次数最多的是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6.1 要求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有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兴趣是可以自己培养的,关键是有积极的态度。6.2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需要,为兴趣的生成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功利和精神价值,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以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冲动和激情,促进学习兴趣的生成。 学习价值观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兴趣的深入发展注入动力。教师应善于从帮助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价值观入手,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和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切入点,将兴趣根植于崇高的理想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真实的、稳定的、深入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达到兴趣促进学习的目的。6.3 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学习兴趣6.3.1 设悬激趣创设悬念,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数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正比例”知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谁能有办法测量我们校内操场枫树的高度呢?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发,争论不休,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教师对同学们说:“我倒有一个且很简单的测量办法,不用爬树也不用砍树便可以测出树的高度”。同学们哗然,产生悬念:老师是用什么办法测量树高的呢?很自然地产生了求知欲望,由此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盎然,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良好效果,悬念也得到解决。6.3.2 实践激趣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创造思考问题的机会和条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的基础上,动脑筋思考获得新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好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体验到探索数学的无穷乐趣,从而形成长久的兴趣。6.3.3 竞争激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机会,鼓励他们竞争。6.3.4 操作激趣感知-表象—概念是儿童认识数学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内容,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的基础上升到理性知识。6.3.5 评价激趣教学中不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如何。教师都要以亲切的语言给予评价和诱导,忌用简单、粗糙的语言挫伤学生的学习知识性:第一、利用成功评价激趣。如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实践得出圆周率时,教师评价学生说:“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花了很长的时间,反复实验才计算出来,而今你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也成功地算出来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从小就要这样认真学习,事业一定能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利用诱导语言激趣。个别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点拨诱导,让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给予“试试看”、“再想想”等亲切的语言鼓励他们学习成功,产生兴趣。6.3.6 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4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堂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则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产生兴趣。6.5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介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陈在瑞、路碧澄注。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动力。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4]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5]田中。初中学生性别与数学学习关系的问卷调查分析。数学通报,2000(6)。[6]徐德雄。高中数学学业负担的调查及对策。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3)。另一篇: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笔者在2002年暑假期间参加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时,有几位给我们授课的文科专家学者,就谈到自己在上高中时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就是数学成绩提不高,最怕见高中数学老师。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简析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改变了以往重视理论和成绩的现象,逐渐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转化。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枯燥无味的,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需要众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原因、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措施来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而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同时,数学最终也要应用于生活。数学和生活相辅相成。小学数学中的许多例题,都是从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会学生解答某一个问题,学会某个数学公式,在这些基础上,还应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原因

1、教师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教材,课本上有什么她就讲什么,而课本上不涉及的也就被忽略了。按部就班,实行填鸭式教学,不会把数学和生活、社会结合起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渐的被压制,不能很好的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可能会使生活和学习产生割裂感,不能举一反三,只能盲目的跟着教师的脚步走。应试教育下的这种情况较多,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2、教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的功利心较强,为了得到好的名誉,而按照一种比较“快速”的方法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对于某些比较难记的公式、定义,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可能在某个时间段产生好的结果,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它的弊端在后来的学习中会慢慢的显现出来。小学是整个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责任重大,更应该注重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3、学生缺乏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不具备主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课本知识,而不能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相联系。比如,在讲完“认识人民币”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后,把这两个课时分开讲,学生可能会了解,但是,如果放在一起,让学生用钱去买物品,部分同学可能就会弄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多方鼓励,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数学的难度都是阶梯性增加,因此,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措施

1、让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数学既然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小学经常学的找零钱知识,教师在讲课中,要抛弃过去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比如,假设学生手里有五元钱,买一个笔记本需要一元,买一支笔需要一块五,买一支棒棒糖需要五角,在这种情况下,老板要找回来多少钱。再比如,当讲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子,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晾衣架正是利用了三角形的这一个特性,才能支撑柱衣服等;在讲到长方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都是枯燥无味的。用这种生活中的素材,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和生活融合起来,既能学会了知识,也能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无论学生学了多少知识,唯有把它应用于生活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包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其中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不能盲目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同组其他成员的意见,综合分析。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进行头脑风暴,发散思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帮助。

3、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偏小,对一些复杂的句子和问题不能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学会灵活运用问题情境,用学生自身的例子讲解知识,学生会联系到自身,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对一些能够手动制作的素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如,制作一个圆锥,圆柱等,而圆锥拆开就是扇形,圆柱拆开就是一个长方形,这种方法把复杂的问题具象化了,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解决问题,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关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得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把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不使数学和生活产生割裂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独立思考、和同学相互合作,深入交流,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杭国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和思考。2014。

[2]潘松梅。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2015。

有呀,汉斯的应用数学进展这本刊上的文献就是呀,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呐

关于主题乐园的研究论文

摘 要 我国主题公园是新兴的旅游项目。它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而出现和发展壮大,但主题公园建设规模的快速膨胀暴露出大量问题,导致普遍经济效益低下。而从世界成功的主题公园项目可以看出,主题公园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对城市化过程产生的种种环境、生态、社会问题可以起到缓解和治愈的作用。这证明了主题公园存在的深层次价值和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关键词 主题公园 城市化 持续发展 价值导向 基本理念 文化自深圳"锦绣中华"开发成功以后,全国兴起了开发主题公园发展旅游业的热潮。主题公园是一项高投资、大风险的事业,须对其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为兴建主题公园提供科学依据。1 主题公园发展的基本概况1.1 主题公园的产生和发展主题公园(Theme Parks)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于特别的构思,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旅游者。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以特有的文化内容为主体,以现代科技和文化手段为表现,以市场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人工景区。是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从世界范围看,主题公园的兴起和发展是与国家工业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密切相关的。1955年,美国诞生了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以其丰富的主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游客营造一个充满梦幻、奇特、惊险、刺激的世界,使游客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迪斯尼乐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使主题公园这一游乐形式在世界各地普及推广。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发起步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市场催生的产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旅游热的兴起,使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被启动。我国虽然历史悠久,山河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同时也存在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当时的旅游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始从萌芽状态转入全面发展。主题公园是人类智慧和创造能力在旅游活动领域的体现,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一些地区来说,兴建主题公园可以弥补旅游资源的不足。这样就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打破了地区限制,有效地解决了旅游供求关系在空间布局上的矛盾。1.2 我国内地主题公园的类型这些主题公园,按其在我国开发建设的时期及其主题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缩微景观类;②民俗景观、仿古建筑类;③影视城类;④动物景观类;⑤主题游乐园。1.3 我国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主题公园的迅速发展,游客选择范围的扩大,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主题公园出现客源不足,经营困难。特别是1998年春季前后,苏州、广州、海南等地个别人造景点停业或难以为继,更暴露了我国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分布不合理,在一些地区过分集中;②文化品位底,主题雷同,盲目抄袭,缺乏特色;③脱离现实,预测失误,将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实际消费人口混淆,预测目标不符合实际,对客源市场缺乏深入的分析。有些项目在国外可行,在国内不一定受欢迎;④游乐园的设施普遍科技含量较低,综合功能不强,设计不够新颖,设施比较陈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吸引多层面的游客;⑤市场营销策略失当;⑥决策失误。2 主题公园建设的基本理念中国主题公园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是主题公园本身的性质所致,也不是政策和市场造成的,而是项目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观念、体制、创意、投资、管理等原因造成的。在作开发决策时,必须对项目进行战略定位,对决策者而言,了解国际主题公园建设的理念,是定位的重要依据。2.1 时代背景下主题公园的价值导向当今中国已进入了城市化时代,大范围人员流动更加速了城市急剧膨胀的势头,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负载量过大,生存竞争加剧;城市就业、就学、就医困难;犯罪率升高,各种不健康的价值观泛滥。大规模、大生态、大区域的主题公园具备治愈城市综合症的强辐射能量,是特大城市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文化艺术结合的有效途径。2.1.1 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主题公园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人类利用智慧和创造能力的产物。无论是模拟、微缩、集中某些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它都属于标有精神记号的文化旅游产品。而城市化是当今各种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背景下,主题公园应该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制高点,昭示城市的文明和理想,超越区域乃至国界,具备强文化辐射力度。纵观世界成功的主题公园,其感染和吸引亿万民众的核心气势是其无可争辩的文化浪潮。迪斯尼对世界而言,就是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致力于人性与童话完美结合,自然与建筑和谐融洽,现实与科幻不懈追求的美国精神文化的象征。2.1.2 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今日中国进入城市化时代,企业商场拥塞,与人争绿地争空间致使环境恶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噪声、废气、脏水污染严重。主题公园自发展以来,能够具备大面积包容绿地和高质量造就生态环境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在东西长41km,南北宽25km的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辟出4 272亩,建设了投资为几十个亿的圣陶沙主题公园,既而又辟出100多公顷土地建造鳄鱼公园和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公园等。与同为太平洋沿岸城市的上海相比,新加坡国土仅为上海的十分之一,人口密度几乎等于上海的两倍,它的人均绿化面积高达12m2,被誉为花园城市。而上海人均绿地仅为1.4m2,被称为水泥化城市。事实证明,主题公园有胜于传统园林的优势,它可以将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高度融合,可以解决城市环境生态改善的难题而不牺牲经济和产业拓展。2.1.3 主题时代性和人本精神的融合传统公园、影剧院、博物馆的参观游人减少是一种世界趋势,现代公众更欢迎用最新科技渲染的能切身感受的历史,用富于启示性的手段宏扬历史的主题公园。美国迪斯尼公司计划在华盛顿市郊建造一座占地达1万多亩以美国历史为主题的游乐场,这一举措受到热烈欢迎。而我国20世纪80年代各大城市纷纷建造毫无时代主题特色的游乐场;20世纪90年代又一哄而上了100多个没有园林概念、格调低下的迷宫,普遍失利。主题公园是人的乐园,其本质属性在于新创造、高规模、大园林;另一方面,本世纪的人们迫切渴望回归自然,奔向科技和文明进步的时代,主题公园就应朝向两者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主题公园的建设者在创意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超越狭隘的利益目标,站在时代之树的枝头,鸟瞰主题公园的发展前景。只有置身于时代和社会大背景下,顺应历史和社会潮流,并想他人所不想,把企业利益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打造企业和社会双赢局面。2.2 主题公园发展的基本理念作为一种人造旅游吸引物,不象由当地固有旅游资源直接转化而来的旅游产品那样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而是极易被替代,从而其生命周期一般较短,要想获得较长久的生命周期,必须遵循几个原则。2.2.1 以大众文化为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主题公园一般都是人工构造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着当时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文化观念、社会思潮、审美时尚以及生活水准等多个侧面,与传统景观所体现的精神、理想与意义的文化深刻性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象规划设计传统旅游景观那样去刻意追求高深的文化品位,也不能脱离大众的消费特点和欣赏口味,而以少数专家或少数人对雅与俗、品位高与低的判断标准打击和窒息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更不能单纯地为了满足少数旅游者低级庸俗的消费口味而降低主题公园的文化档次。(1)以满足大众旅游消费为前提,在规划时应体现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的特点,努力作到高品位和通俗化的有机结合,雅俗共赏,以满足各种文化层次游客的需要,并以品位适度超前的意识引导消费。(2)以真实性作为文化内涵的核心。尽力做到"假景真作","假景真文化",达到巧夺天工、以假乱真的程度。(3)进一步挖掘文化特色。(4)通过外界注入新的文化内容来提高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如可与影视制作结合,借影视文化内容来提高其文化内涵。2.2.2 以综合效益为目标(1)经济。充分重视市场分析定位和市场占有,对文化内涵作出正确的商业价值判断,提高重游率和投资收益比,并通过旅游乘数效应带动当地其它行业的发展。(2)环境。应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的观点,在开发规划中不能搞建设性的破坏,而应保护和改善当地自然和文化遗产,不断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3)社区。通过开发主题公园能够对所在社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甚至文化遗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对发展观的认识。(4)交流。通过发展主题公园旅游业,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培养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同、尊重、友谊与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2.2.3 以区位组合为关键(1)城市感知形象。每一个城市对旅游者都有一个趋于一致的感知形象,它和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这种形象是城市的综合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如提到北京马上使旅游者想起长城、故宫、天安门;提到广州的旅游者首先感应到高第街购物,而华南植物园、越秀公园退居其次。城市的感知形象对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城市感知形象较单一的城市,如深圳、珠海等新兴城市,投资大型主题公园成功的机会较大,因为新上的较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较快成为旅游者的感知形象;而在感知形象较复杂的城市,如上海投资大型主题公园不容易很快形成轰动效应,而北京那样人文景观已非常丰富且级别很高的地区,就更加困难。(2)适宜的区位。包括宏观区位和微观区位两方面。宏观区位指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据美国华盛顿城市土地研究所研究,一个大型主题公园的一级客源市场(80km或1小时汽车距离内)至少需要200万人口,二级客源市场(240km或3小时汽车距离内)也要有200万人口以上,之外的三级客源虽也有帮助,但不能过分依赖。微观区位指城市内部位置,主题公园一般选址在大城市边缘。因为主题公园一般占地面积大,城市边缘用地限制小,地价相对便宜。微观区位还包括选址在主要公路干道旁,第一是节省道路投资,第二是主要公路干道视野开阔,主题公园可以向经过的旅客展示标志景点,不断强化旅游形象,吸引游客。另外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项目)在一定地域上相对集中,可以增加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如深圳"中国民俗村"紧邻"锦绣中华",建成后相得益彰,拓展了客源市场。但高投入高门票为特点的主题公园过于集中,要使每一个主题公园都达到和超过门槛游客量是不易的。旅游者在大尺度的空间行为表明其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因此,主题公园建设者应把分散投资、避免恶性竞争与产业集中结合起来

目 录CONTENTS引言………………………………………………Ⅰ第一部分 定义及投资特性分析第一章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第一节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旅游类型划分 1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特征 3一、综合性 3二、关联性 3三、敏感性 4四、季节性 4第三节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一、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二、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6三、旅游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6第四节 行业的投资特性分析 8一、我国旅游业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8二、旅游行业前景看好 9三、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10四、旅游业进入壁垒和退出机制 12第二章 中国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 15第一节 国民经济结构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5第二节 GDP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8第三节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19第四节 我国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26一、古人类遗址 26二、古代伟大工程旅游资源 26三、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27四、宗教旅游资源 29五、陵墓旅游资源 34六、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36七、民族习俗资源 36第五节 中国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7一、多样性 37二、丰厚性 38三、古老性 38四、奇特性 39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三章 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40第一节 世界旅游业现状 40一、国际旅游业状况 40二、2001年世界旅游业整体规模状况 42三、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44四、世界旅游业的变化趋势 45第二节 9.11事件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46第三节 世界主要旅游地区市场分析 47一、法国 47二、西班牙 50三、美国 51四、英国 52五、意大利 54六、德国 54七、澳大利亚 55八、澳门 59九、香港 61第四章 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66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66第二节 中国旅游产业链组成分析 103一、产业概况 103二、国内旅行社经营情况分析 111三、国内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140四、旅游交通业 154五、旅游餐饮业 161六、旅游商贸业 164第三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前景分析 168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68二、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70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预测 176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差别分析 178一、我国旅行社同外国旅行社相比差距明显 179二、各国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180三、与国际比较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差距 184第五章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第一节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一、国内旅游市场概况 186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0三、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7四、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现状评价 198第二节 2002年各地旅游接待情况 199一、华东旅游区 199二、华北旅游区 201三、中原旅游区 203四、中南旅游区 204五、西南旅游区 205六、华南旅游区 207七、东北旅游区 207八、青藏旅游区 209九、北疆旅游区 210十、西北旅游区 210第三节 各地旅游接待情况比较分析 211一、各地区旅游业呈不同的发展阶段 211二、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的影响较明显 211三、各地区国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和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多重因素影响 212第六章 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14第一节 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214一、2001年全国接待总量及历年的增长变化情况 214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 216三、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 218第二节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20一、入境旅游客源资源市场情况 220二、入境旅游者在华花费及构成情况 224三、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停留时间 225四、入境旅游者来华次数 226五、入境旅游者流向 227六、入境过夜旅游者行程 228七、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住宿的设施选择 229八、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九、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 231十、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2十一、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233十二、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商品 233第三节 日本旅华市场及其开发策略 234一、日本海外旅游市场格局 234二、日本海外旅行的流向变化 235三、日本旅华市场的近期前景及开发策略 235第四节 韩国旅华市场分析 237一、韩国旅华市场现状及特点 237二、旅华市场的促进与制约 238三、旅华市场趋势与展望 239第五节 台湾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40一、台湾客源市场的特征 240二、台湾客源市场的基本走向和旅游产品开发 242第六节 入境旅游的特征及发展趋势预测 246一、2001年全年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6二、现阶段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7三、入境旅游市场趋势与展望 249第七章 出境旅游市场分析 250第一节 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一、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二、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5三、出境旅游主要方式 255四、出境旅游目的地概况 256五、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 259第八章 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260第一节 假日旅游基本情况 260一、2002年春节旅游市场 260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0三、2002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1第二节 2002年“五一”旅游市场分析 262一、2002年“五一”黄金周著名旅游景区接待情况分析 262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分析 263第三节 假日旅游的满意度调查 265一、过去一年人们大多外出旅游过 265二、旅游多选在节假日和休假日 265三、风光、费用、交通等是决定消费者是否旅游的关键因素 266四、名气、收费和景点安排是消费者旅游选择旅行社的主要条件 267五、旅行社报价悬殊使消费者心有不满 267第四节 假日旅游市场特点及发展对策 268一、2002年假日旅游市场特点 268二、假日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271三、假日旅游发展对策 271第九章 国内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分析 273第一节 西南市场(四川、贵州等) 273第二节 华东市场(江浙水乡、苏杭等) 275第三节 东北市场 279第四节 华南市场(珠三角) 281第五节 华北市场(山东、北京等) 283第六节 国内典型旅游景点分析 286一、历史文化类 286二、杭州未来世界 288三、海滨旅游区 289四、深圳微缩景区--锦绣中华 294五、丰都鬼文化主题乐园 296六、自然风景游览区 297第十章 主题公园在我国的发展 299第一节 世界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299一、主题公园的定义 299二、世界主题公园的产生及发展 299三、世界主题公园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303四、世界著名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10第二节 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317一、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 317二、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特性分析 319三、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存在问题 321四、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前景分析 323第三节 我国典型主题公园比较 325一、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 325二、苏州乐园竞争取胜之道 325三、深圳三景区成功的奥秘 330四、主题公园上市公司比较分析 333第四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问题 338一、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39二、主题公园经营成败的要素 339第五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营销策略 340一、中国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要素 340二、准确的细分市场 341三、独特的主题创意 341四、品牌的快速渗透 343五、与旅行社的合作营销 343六、灵活定价 344第六节 旅游项目投资方向建议 344一、准确的主题选择 344二、恰当的园址选择 345三、主题公园选址实例分析 347第十一章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分析 349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因素分析 349一、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旅游消费水平 349二、生活方式变动拉动旅游消费 351三、国家城市化水平决定旅游消费潜量的形成和释放 354第二节 申奥成功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7第三节 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9一、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359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365第三部分 中国旅游市场的行业格局分析第十二章 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67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368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战略 373第三节 中国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分析 376一、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376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机遇和挑战 377第十三章 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380第一节 国内旅游业的地区和市场格局 380第二节 部分重点旅游地区(城市)竞争策略分析 381一、深圳150亿打造旅游名城 381二、上海打造三个旅游圈 383三、北京市国内旅游的市场战略 384第三节 旅游类上市公司分析 388一、旅游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388二、国内外典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94第十四章 WTO对我国旅游市场竞争的影响 401第一节 我国加入WTO后有关旅游市场的承诺 401第二节 入世后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新动向 404一、由国内的局部竞争向全方位、国际化方面转移 403二、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将体现为集团化的企业团体竞争 403三、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企业品牌的竞争 404四、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人力资本竞争 405五、旅游市场竞争将更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的高层竞争 406六、旅游饭店业将在结构、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一定冲击 406第四部分 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第十五章 旅游产业大趋势 408第一节 旅游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408一、欧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408二、在线旅游市场调查 410三、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 412四、市场竞争和WTO的挑战 414五、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 415六、建设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415七、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417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机遇 419一、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419二、西部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422第三节 国内旅游市场暗涌并购风潮 426一、美国小旅行社卷入兼并风潮 426二、旅行社业内并购不断升级 427三、酒店业境外资本群雄逐鹿 428四、景区资源民营资本大举进入 430第四节 生态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 432第十六章 旅游产业的细分与定位策略 434第一节 旅游市场细分 434一、中国旅游业缺乏市场细分 434二、市场细分满足了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435三、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也要求市场细分 436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类型分析 437一、观光型旅游者 437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438三、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438四、文化教育型旅游者 439五、宗教型旅游者 439六、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 440七、购物型旅游者 440八、商务/公务型旅游者 441九、生态/探险型旅游者 442第三节 第四代旅游与民族文化 442一、第四代旅游的产生 442二、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444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两大原则 446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 447第四节 旅游业极限容量及其确定 448一、 旅游地过度利用和拥挤常态,究竟是旅游业走向成功吉兆,还是它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开始? 449二、旅游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 451三、确定旅游容量的障碍 452第五节 典型分析 454一、深圳旅游景点的形象定位策略 454二、广州特色农庄 457第五部分 附录附录1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摘要) 460附录2 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462附录3 重点旅游景点最佳、最大接待量 463附录4 2001年度全国国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5附录5 2001年度全国国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8附录6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71附录7 中国拥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472附录8 2002年国家AAAA级景区(点) 473附录9 中国五星级酒店名单 477附录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和副省级城市旅游局 478图表目录表1-1 1993-2001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 6图1-1 1993-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趋势图 7表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逐年增长情况一览表 7图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逐年总收入一览 8表3-1 1990-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40表3-2 2000-2001年世界旅游者到达的区域和人数一览表 43表3-3 世界旅游胜地国家旅游者人数前5名一览 44表3-4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44图3-1 2020世界各地区旅游人数占潜在旅游总人数比例预测 45图3-2 “9.11”后4个月世界各地区出境人数与2000年同期比较 47图3-3 1999-2001年法国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示意图 50图3-4 1998年国内外游客在英国境内的花费情况示意图 53表3-5 1995-2001年英国旅华人数一览表 54图3-5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结构图 56图3-6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56图3-7 2001年韩国主要客源地入境人数变化情况 64表4-1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排名 67表4-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增长情况一览表 103图4-1 我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分配结构图 105表4-3 2000年旅游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规模与行业收益的比较 105图4-2 2000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结构 106表4-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106图4-3 2001年世界各大洲入境情况 108表4-5 2001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统计表 108表4-6 1990-2001年国内旅游情况统计表 109图4-4 1990-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业绩趋势图 110图4-5 2001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分布 111图4-6 2001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图4-7 2000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表4-7 2001年全国三个市场的接待总量与旅行社接待数量 114表4-8 2001年旅行社三个子市场业绩比较 114表4-9 2001年我国旅行社前十强地区分布 115图4-8 2001年国内旅行社与国际旅行社效益比较 116表4-10 2001年我国旅行社双百强地区分布 117表4-11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座数的增长情况 140表4-12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客房、床位增长 141图4-10 不同地区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5图4-12 不同档次酒店数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147图4-13 不同规模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8图4-14 1996-2000年中国涉外饭店行业利润走势图 151表4-13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占全国比重 159表4-14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159表4-15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地区分布 160图4-15 中国饭店业高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1图4-16 中国饭店业中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2表4-17 2000年旅游行业劳动生产率与人均占有固定资产 174表5-1 2001年华东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1表5-2 2001年华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3表5-3 2001年中原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4表5-4 2001年中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5表5-5 2001年西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6表5-6 2001年华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8图5-2 2001年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值比较 212图5-3 2001年各旅游区入境人数情况 212图5-4 2001年各旅游区国际旅游收入情况 213表6-1 1978-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4表6-2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世界排名 215表6-3 2001年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 216表6-4 2001年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7表6-5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218图6-1 2001年珠海入境旅游业主要客源国情况 220表6-6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 221图6-2 2001年入境旅游者类型 221图6-3 2001年入境旅游者年龄结构 221表6-7 1987--2001年入境旅游人数 222表6-8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地区分) 222图6-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洲际客源情况 223表6-9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国籍分) 223图6-5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情况 224图6-6 主要客源市场过夜旅游者在华人均天消费 224图6-7 主要客源市场一日游游客在华人均花费 225图6-8 入境游客在华停留时间 226图6-9 入境游客游览我国城市数目情况 228图6-10 入境过夜游客在华住宿设施的选择情况 229图6-11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图6-12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3图6-13 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资源 单位(%) 233图6-14 台湾赴大陆游客占入境总数的比重趋势图 242表6-10 “五五”~“十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位次 248表7-1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表7-2 1998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表7-3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5表7-4 1995~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方式统计 256表7-5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人数 257表7-6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统计 258表7-7 1982~1996年中国出境旅游外汇支出 259图8-1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接待情况 262图8-2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门票收入 262表8-1 25个城市、85个景区(点)黄金周接待、收入情况汇总表 263表8-2 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 265图8-3 2001年大众外出旅游频率 265图8-4 旅游时间选择 265图8-5 旅游者考虑要素 266图8-6 旅游者选择旅行社时要考虑要素 267图8-7 旅游者对旅行社报价的评价 268表8-3 2001-2002年假日黄金周规模比较 268表10-1 欧洲、美国、日本主题公园的比较(1990) 305表10-2 日本环球影城入场券种类与价格 316表10-3 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按主题类别划分 319表10-4 三家主题公园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比较 333表10-5 三家企业股东背景比较 334表10-6 三家企业异同点比较 338表10-7 三家企业竞争优劣势比较 338表11-1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国际入境旅游影响预测 358图11-1 奥运会对入境旅游业影响呈现“马鞍形” 358表14-1 加入WTO旅游业承诺文件要点 402图15-1 被调查者是否接收过网上旅游 410图15-2 选择网上旅游服务最主要的原因 411图15-3 被调查者未来用于旅游的费用 411表15-2 国内在线旅游网站种类 413

我,们,这边给你, 写,帮忙的,

哈哈。论文我没有。毕业设计我倒是有

论文研究解决主要问题

1、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就是指论文里最终要解决什么。

2、难点,是在论文中,哪一块比较难做的,比如收集处理资料,问题的处理方法等都可以写。

开题报告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的是对该题目的应用意义做出的猜想,即通过这个立项旨在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项目研究时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明确的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例如,通过本研究,旨在解决XXX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的,其应用机制具体是什么样的;实际运行的效率如何等。

论文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开题报告中拟解决的问题就是你的论文的核心观点。例如你的论文是《论中国科幻文学发展》,为了完成这个论题,你需要提出一些研究问题,例如 中国科幻文学现状怎样?发展得好的原因或者发展得不好的原因?如何促进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在这些问题中,你需要选择一个问题作为你的核心问题,例如你可以着重研究现状,可以着重研究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研究如何促进发展,你选择的这个问题就是你的开题报告中“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论文需要解决你论文主题的问题。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内容是什么就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的不是纯论文,我的毕设要做实物。我就来说说做实物的拟解决问题怎么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