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正确认知香港问题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正确认知香港问题的论文题目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香港人的精神香港人的冒险精神表现在他们对机会的把握上。从香港的富豪身上可以看出香港人这种冒险精神的凝聚。李嘉诚先生在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之时,以“别人不敢,我敢”的冒险精神,趁机买下大量物业,从此成为香港房地产业巨子。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感叹道: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不如香港,主要是因为缺少像李嘉诚这样一批为追求理想矢志不渝的企业家。我理解的这种“矢志不渝”就是永远如一只伺机出动的猛虎,时刻准备冒险。那些当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谨小慎微的人,绝称不上“矢志不渝”。也许是香港企业家在与占统治地位的英国资本的斗争中,培养了这种拼搏精神,而危机感更激发了这种拼搏精神。香港教育公会在青少年中搞了一个“在香港,你最崇拜的人是谁”的民意测验,答案空前一致,全是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企业家。香港人的这种精神正在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当今世界富豪们的家业都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创立起来的,而香港的富豪是当代就成功的。一个香港人告诉我:1980年他刚到香港时找不到工作,打零工刚够糊口。他了解到香港有许多山货店需要大枣,在朋友帮助下他亲自到河北沧州农村收大枣。他一棵树一棵树地收,抢在外贸公司前面,连夜开卡车运往深圳。司机室里坐不下,他就坐在货上忍几天几夜。国营外贸公司的人哪儿受得了这罪?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正规。香港人的精神造就了香港的繁荣,这种精神的发扬光大,将使香港的繁荣得以延续下去。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

香港回归二十多年的成就,重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通过讲述“港独”思潮由萌芽到组织到理论的演化,提出要做到“一国两制”不变形、不走样,就要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管治权和保障香港特区高度自治权。他对全面管制权的内涵进行解释分析,阐述了中央对香港行使全面管制权涉及的几大关系,包括与宪法、基本法、高度自治权、“港人治港”、国家主权、单一制的关系等。最后,就“如何看待香港民主问题”这一核心问题,洪跃雄介绍了政改方案和主要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香港问题论文的题目

香港人的冒险精神表现在他们对机会的把握上。从香港的富豪身上可以看出香港人这种冒险精神的凝聚。

小谈香港回归十二年前言: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十二周年了。这十年里她依然稳步发展;依然是“东方明珠”。香港回归祖国十二年,树立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基本法推动了香港的经济转型。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香港经历了一段最艰难的日子,但凭借香港本身足够的财政储备和稳健的金融体制,成功击退国际金融大鳄,让情况稳定下来。第二个里程碑是基本法让香港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因为基本法保留了香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身份,而内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落实内地旅客来港‘个人游’,使香港经济逐步复苏。第三个里程碑是基本法不断推动香港的民主进程。回归后,香港在民主和选举制度上较回归前更开放、更透明。回归前,港督是由英国委任,香港人没有参与的份儿。而现在,行政长官是经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全部立法会议席也都由选举产生。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最新资料显示,过去12年,香港经济结构已明显转型: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8.3%减至2008年的3.5%。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78.8%上升至87.4%。 在1997—2008年期间,香港所有服务业的净产值平均每年实质增长2.4%,而同期制造业的净产值平均每年实质下跌9.2%。10年中,香港就业人数持续从制造业转往经销贸易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以及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制造业就业人数已从1997年的25.1万人大幅减至2008年的15.8万人。在此期间,制造业的附加值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一直保持在约三成的水平。就业人员的平均附加值更上升至约120%。10年中,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就业人数显著增长,占经销贸易业(包括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酒店业)就业人数的百分比,已从1997年的43%上升至2008年的51%。以就业人数计,在金融、保险、地产和商用服务业中,商用服务业和金融机构是两个最大行业,2008年共占整个行业类别总就业人数的82%。 商用服务业包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广告、公共关系和市场研究,以及机械及设备租赁服务。商用服务业在行业类别中所占的百分比,已从1997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52%。香港回归十二年了,确实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这十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坚决按基本法办事,没有干涉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内部的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香港市民,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波等一系列的困难,经济得到稳定、恢复和发展,民生得以改善。香港目前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一直认为,香港背靠祖国、面对世界,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香港有着世界最自由的经济,国际上广泛的联系,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制和经济管理人才的优势。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运中心地位、贸易中心地位,是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值此香港回归十年之际,我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谐!紫荆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了,明年花更好!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4月至9月间,香港特区政府将连续举办系列庆祝活动。香港特区政府庆典筹备办公室主任杨立门说:“我们希望庆祝活动能展现香港的活力和朝气。”香港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全力支持下,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的特色,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在中国大陆宣称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任务中,香港似亦可承担一定角色,中国科技部显然对一个叫做“深港创新圈”的概念发生了兴趣,确实香港特区在法治、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表现优异,在国际上的困扰相对较少,如果加以善用,或可走出新路。与香港特区相邻的深圳,当地政府明确提出了“向香港学习”的口号,其实香港特区在法治社会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等各方面的经验模式,值得各个城市学习。改革正在过大关,与此前近30年对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同,接下来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建立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内地何妨胸怀宽广地实行“拿来主义”。香港之所以能继续迅速发展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分割不开。"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案,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避免了武力统一和"一国两制"可能造成的不佳后果,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其次:香港被英国统治了一个半世纪,英国在香港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在那里有大量的投资,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首先涉及到的是中英关系,其次还有中国和世界不少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同样给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带来影响。邓小平说,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做不到三方面都能接受。勉强接受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即使不发生武力冲突,香港也将成为一个萧条的香港,后遗症很多的香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香港。所以,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董建华评述说:“‘一国两制’方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代表12亿中国人对当代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香港的发展与祖国也是分不开的。祖国越发展,香港越美好。回归十年来,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市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展望未来,香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展望未来十年,林瑞麟表示,香港社会要以积极和包容的态度,处理好经济转型及政制发展的议题,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香港社会能继续茁壮成长。参考文献:1.《香港回归十年》

太笼统了,具体点,哪方面

香港人的精神香港人的冒险精神表现在他们对机会的把握上。从香港的富豪身上可以看出香港人这种冒险精神的凝聚。李嘉诚先生在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之时,以“别人不敢,我敢”的冒险精神,趁机买下大量物业,从此成为香港房地产业巨子。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感叹道: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不如香港,主要是因为缺少像李嘉诚这样一批为追求理想矢志不渝的企业家。我理解的这种“矢志不渝”就是永远如一只伺机出动的猛虎,时刻准备冒险。那些当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谨小慎微的人,绝称不上“矢志不渝”。也许是香港企业家在与占统治地位的英国资本的斗争中,培养了这种拼搏精神,而危机感更激发了这种拼搏精神。香港教育公会在青少年中搞了一个“在香港,你最崇拜的人是谁”的民意测验,答案空前一致,全是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企业家。香港人的这种精神正在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当今世界富豪们的家业都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创立起来的,而香港的富豪是当代就成功的。一个香港人告诉我:1980年他刚到香港时找不到工作,打零工刚够糊口。他了解到香港有许多山货店需要大枣,在朋友帮助下他亲自到河北沧州农村收大枣。他一棵树一棵树地收,抢在外贸公司前面,连夜开卡车运往深圳。司机室里坐不下,他就坐在货上忍几天几夜。国营外贸公司的人哪儿受得了这罪?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正规。香港人的精神造就了香港的繁荣,这种精神的发扬光大,将使香港的繁荣得以延续下去。

论文题目关于香港问题

香港回归最好写了.网上找得到一大堆.要不就写香港和内地的经济,香港的文化.

香港的酒店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如管理员工生病,凭员工证和就诊单到指定地点就医。就诊单记载有员工离开饭店的时间,医生看病要注明员工到达和离开诊所的时间,同时将诊断结果写在上面。若需休息,也注明建议休息天数,部门据此进行安排。再如换休,如有特殊情况,允许换休。但事先需双方写出申请,填调休单。经部门经理同意后,方可调休。员工不允许串岗,不得进入客房或其它经营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进入,必须经大堂副理批准,否则视为违纪。就连我宾馆老总下榻该酒店,赴港学员需进客房拜访,也要得到批准方可。 香港酒店工作程序也非常严格。据在行李部实习的学员介绍,在行李部几乎每做一件事都要登记、签名。送客人进房时,必须记下客人房号、行李件数、时间。如果为客人叫了出租车,还需将车号记下,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为客人寄存行李、送留客等必须登记,而且执行起来很严格。一次,我们一个学员在行李登记上的时间比实际时间差了2分钟,也被行李主管指出,责令加纠正。 香港的酒店客房与员工,基本上是1:1。可见员工工作负荷之大,工作效率之高。客房部每个员工每天要做15个房间,最多的做17个房间。早上7:00上班直至下午4:00,除了1小时用餐时间外,必须拼命地工作,否则在上班期间就不能把活干完。经常忙得连去厕所的5分钟也不愿“浪费”。活未干完是不能下班的,想相互帮助一下,也不允许,因为到别人岗位上去是违纪的。更不能把活留到明天,如果把活留到明天,你就不能留到明天。餐厅每天的工作时间是9小时,但由于餐厅的生意特别好,每天实际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 中餐厅零餐服务,每个服务员至少看4张台,20个餐位,平均翻台两次,同时还有二三十人在等候,如遇节假日等候的客人竟多达100人左右。服务时常常是给第一台客人斟茶,想着给第二台客人换骨碟,眼睛还要看着第三张台是否有需要,服务时常常是急促的小跑。即使这样,部长或经理还经常催促动作加快。 香港员工的敬业精神值得称道,酒店经常加班,我们的学员没有听到任何一个员工发牢骚、说怪话,或推诿不干。从没人计较个人得失,而总是以工作为重,认真负责地把工作干完。决不会擅自离岗位。客房每个领班一天要检查88个房间,有的多达98间,员工不须领班多重复一件事、多说一句话,自己的事都知道怎样去做,决不会拖拉,而且力求做好。 一位香港员工请我一位同事代他上两小时班,我同事马上答应了。但当该员工向主管请假时,主管认为理由不充分,并说我同事下了班即应回去休息,不予准假,那员工还欲作解释,主管严厉地说道:“不要再解释了,继续上班。”那位员工便立即回到岗位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高兴。下班后又见到他们两人很亲热地一块吃宵夜、喝酒、猜拳。第二天上班时,站到各自的岗位上,又是那么严肃、认真。香港员工对所从事的职业非常认真,干一行爱一行。他们常说:“上班不能干私事,要干私事就不用上班。” 香港酒店的服务非常讲究质量,比较注重特色,突出个性服务。总机接电话时语言规范,语音柔和,富有感情,节日期间还加上祝福语。比如春节期间,就加上“恭喜发财”,分别用国语、粤语、英语向不同地域的来客问候,令宾客倍感亲切。即是内部联络也很有礼貌,而且在细节方面也很注意。如回答客人要求时,说“好的”,在英语就不用“Ya”,而用“Yes”。因为客人是上帝,我们是为上帝服务的。用“Ya”就显得有些随便、不经意。转入客房的电话,总机都要问一声:“请问您找的客人贵姓?” 餐厅的服务也颇具特色,如某中餐厅在3月份推出川菜系列时,他们用竹片做菜牌,竹笼装小食,极富地方色彩,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感觉。使没有到过四川、没有吃过川菜的人,觉得它就是正宗的、地道的川菜。 香港酒店的员工具有较强的销售意识,自觉地促销。他们的信条是“从推销一碗白饭做起”。以推销酒水为例,餐厅制了一张酒水销售表,表上标有每位服务员的姓名以及推销饮料的数量、日期;月末统计,每月一换,推销数量多的可获得酒店奖励。 酒店多在机场设销售点,接送客人往返,如果客人通过设在机场的服务台订房,还可享受优惠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客房销售。中餐厅晚餐多为婚宴,他们借此机会不断地推出新创的粤菜品种,并起了优美、吉祥的名字。西餐厅平均每两个月就推出新的美食节,而且价廉物美。不仅吸引了住店客人,更招来了不少当地客人,生意非常红火。 香港的酒店认为,最大的浪费是人力的浪费。一个人做的工作,绝不会安排两个人去做,真正做到合理用工。他们对每人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都详细核算。如客房部每一个服务员负责清理15个房间,每个领班负责88个房间,加上换休人员没有一个多余的人。如果一个服务员病了,就由领班顶替做房,主管则代领班查房。一个服务员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如有多余的时间还常要安排去做补房和“例菜”。 也可以是这个网,这个网不错

多久发酒疯放假服务费东方红各过各的尴尬不对方V环部分我说下次顾问v。公司过没过功能费方便男

香港人的冒险精神表现在他们对机会的把握上。从香港的富豪身上可以看出香港人这种冒险精神的凝聚。

以香港问题为题目的论文1500

论文发表步骤:1.文章给发表时一定要能电话查稿,有杂志社的用稿通知。2.用稿通知,大家要注意了,用稿通知是杂志社收到您的论文后通过严格的审核,只有通过审核的论文才可以正式在杂志社的刊物上面发表

太笼统了,具体点,哪方面

香港人的精神香港人的冒险精神表现在他们对机会的把握上。从香港的富豪身上可以看出香港人这种冒险精神的凝聚。李嘉诚先生在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之时,以“别人不敢,我敢”的冒险精神,趁机买下大量物业,从此成为香港房地产业巨子。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感叹道: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不如香港,主要是因为缺少像李嘉诚这样一批为追求理想矢志不渝的企业家。我理解的这种“矢志不渝”就是永远如一只伺机出动的猛虎,时刻准备冒险。那些当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谨小慎微的人,绝称不上“矢志不渝”。也许是香港企业家在与占统治地位的英国资本的斗争中,培养了这种拼搏精神,而危机感更激发了这种拼搏精神。香港教育公会在青少年中搞了一个“在香港,你最崇拜的人是谁”的民意测验,答案空前一致,全是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企业家。香港人的这种精神正在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当今世界富豪们的家业都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创立起来的,而香港的富豪是当代就成功的。一个香港人告诉我:1980年他刚到香港时找不到工作,打零工刚够糊口。他了解到香港有许多山货店需要大枣,在朋友帮助下他亲自到河北沧州农村收大枣。他一棵树一棵树地收,抢在外贸公司前面,连夜开卡车运往深圳。司机室里坐不下,他就坐在货上忍几天几夜。国营外贸公司的人哪儿受得了这罪?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正规。香港人的精神造就了香港的繁荣,这种精神的发扬光大,将使香港的繁荣得以延续下去。

关于香港的议论文可以以香港回归作为主题,描述事情的原由到结束,最后以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收尾。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1997年7月1日当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结束长达155年的英国的统治,香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绝大部份香港华裔居民自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清朝战败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朝再次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三份条约正本由台湾当局外交部典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982年,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了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问题的研究论文

这次到香港观光游览,目睹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港的法制”。就拿随地吐痰、乱扔脏物来说吧,港府立法,处以1500——5000港元的罚款,交不上钱的就蹲班房。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三天的时间,所到之处,没见过随地吐痰和乱扔脏物的。这使我联想到最近沸沸扬扬的“红心鸭蛋”问题的报道。去年的“苏丹红”事件,国人惊魂未定,今年又相继出现了红心鸭蛋、鸡蛋、多宝鱼案件。难怪百姓议论说:“现在吃什么放心呢?真是提心吊胆,“防不胜防”啊!日常生活中,每天离不开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超标。无奈专家支招,介绍清洗蔬菜、水果的小常识。多种食品超标添加色素。比如辣椒油里加入苏丹红。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都提倡吃全麦粉了,还在人为的制造麻烦,令人费解。猪、牛、鸡、鱼、饲料里添加激素,抗生素。使人吃了发胖,体内产生抗药性。难怪雏鸡40天左右就能长到3——4斤重,鲤鱼2——3个月也长到3——4斤重。据报载,现在鸡的营养价值不如原来的50%。付食品中的豆制品、粉条、熟肉制品,糕点、糖果、罐头、蜂蜜、糖炒栗子、冰糖葫芦等“进口”食品,都曾发生过造假,违禁添加等事件。更有甚者,过期变质食品继续销售,贩卖使用垃圾食油,有疫病的死猪肉制成香肠出售等伤天害理,骇人听闻的案件也曾发生。更何况假烟、假酒案件层出不穷,甚至国药准字的药品,致死人命案件也有发生,令人不寒而栗。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事件屡禁不止?为什么一些执法部门总是“亡羊补牢”。究其原因,无非是“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现行的食品安全,依照的是11年前的《食品卫生法》。该法条款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尽快出台一部《食品安全法》已迫在眉睫。除全国人大立法外,个人认为,各省、自治区人大、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规,且要详尽,操作性强。因为全国人大立法,不可能把各地食品安全的细节全部包括进去。立法中的一个核心,就是必须严惩。食品造假等于图财害命。自古以来,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凡是危害了公共健康的,应一律提起刑事诉讼,并可视情节轻重量刑,直至处以死刑。再者就是重罚,罚得他倾家荡产,根除再次犯罪的的经济基础。除立法外,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各种宣传舆论工具的作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食品安全形成强有力的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立法和执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素质高的执法队伍。这支队伍可以市县为单位,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拥有能够独立的执行检查、监督、处理案件的职权。不应再隶属于工商、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避免权力分散,互相扯皮。在国务院清理各种着装中,这支执法队伍应和国家的公检法司机关一样,头顶国徽,着装整齐,代表国家保护食品安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百姓面前。对执法人员要制定铁的纪律。我曾听说过公路运输超载屡禁不止的例子。原来,国家交通、公安等八部委下发治理超载的通知后,在具体执行上出了问题。超载车辆接受检查时,行车执照里夹上200元人民币,尽管超载严重,均可顺利过关。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建立纪律严明的执法队伍是执法的关键。不然再完善的法律也无济于事。当然这又涉及到了反腐问题。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但是可以断言,只寄希望于一部法律就能把食品安全所有问题都能解决了的想法和作法是十分有害的。百姓期待着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尽快解决。相信也一定能够解决。

现在的香港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

香港回归二十多年的成就,重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通过讲述“港独”思潮由萌芽到组织到理论的演化,提出要做到“一国两制”不变形、不走样,就要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管治权和保障香港特区高度自治权。他对全面管制权的内涵进行解释分析,阐述了中央对香港行使全面管制权涉及的几大关系,包括与宪法、基本法、高度自治权、“港人治港”、国家主权、单一制的关系等。最后,就“如何看待香港民主问题”这一核心问题,洪跃雄介绍了政改方案和主要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小谈香港回归十二年前言: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十二周年了。这十年里她依然稳步发展;依然是“东方明珠”。香港回归祖国十二年,树立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基本法推动了香港的经济转型。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香港经历了一段最艰难的日子,但凭借香港本身足够的财政储备和稳健的金融体制,成功击退国际金融大鳄,让情况稳定下来。第二个里程碑是基本法让香港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因为基本法保留了香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身份,而内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落实内地旅客来港‘个人游’,使香港经济逐步复苏。第三个里程碑是基本法不断推动香港的民主进程。回归后,香港在民主和选举制度上较回归前更开放、更透明。回归前,港督是由英国委任,香港人没有参与的份儿。而现在,行政长官是经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全部立法会议席也都由选举产生。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最新资料显示,过去12年,香港经济结构已明显转型: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8.3%减至2008年的3.5%。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78.8%上升至87.4%。 在1997—2008年期间,香港所有服务业的净产值平均每年实质增长2.4%,而同期制造业的净产值平均每年实质下跌9.2%。10年中,香港就业人数持续从制造业转往经销贸易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以及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制造业就业人数已从1997年的25.1万人大幅减至2008年的15.8万人。在此期间,制造业的附加值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一直保持在约三成的水平。就业人员的平均附加值更上升至约120%。10年中,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就业人数显著增长,占经销贸易业(包括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酒店业)就业人数的百分比,已从1997年的43%上升至2008年的51%。以就业人数计,在金融、保险、地产和商用服务业中,商用服务业和金融机构是两个最大行业,2008年共占整个行业类别总就业人数的82%。 商用服务业包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广告、公共关系和市场研究,以及机械及设备租赁服务。商用服务业在行业类别中所占的百分比,已从1997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52%。香港回归十二年了,确实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这十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坚决按基本法办事,没有干涉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内部的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香港市民,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波等一系列的困难,经济得到稳定、恢复和发展,民生得以改善。香港目前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一直认为,香港背靠祖国、面对世界,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香港有着世界最自由的经济,国际上广泛的联系,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制和经济管理人才的优势。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运中心地位、贸易中心地位,是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值此香港回归十年之际,我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谐!紫荆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了,明年花更好!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4月至9月间,香港特区政府将连续举办系列庆祝活动。香港特区政府庆典筹备办公室主任杨立门说:“我们希望庆祝活动能展现香港的活力和朝气。”香港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全力支持下,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的特色,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在中国大陆宣称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任务中,香港似亦可承担一定角色,中国科技部显然对一个叫做“深港创新圈”的概念发生了兴趣,确实香港特区在法治、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表现优异,在国际上的困扰相对较少,如果加以善用,或可走出新路。与香港特区相邻的深圳,当地政府明确提出了“向香港学习”的口号,其实香港特区在法治社会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等各方面的经验模式,值得各个城市学习。改革正在过大关,与此前近30年对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同,接下来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建立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内地何妨胸怀宽广地实行“拿来主义”。香港之所以能继续迅速发展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分割不开。"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案,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避免了武力统一和"一国两制"可能造成的不佳后果,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其次:香港被英国统治了一个半世纪,英国在香港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在那里有大量的投资,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首先涉及到的是中英关系,其次还有中国和世界不少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同样给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带来影响。邓小平说,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做不到三方面都能接受。勉强接受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即使不发生武力冲突,香港也将成为一个萧条的香港,后遗症很多的香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香港。所以,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董建华评述说:“‘一国两制’方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代表12亿中国人对当代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香港的发展与祖国也是分不开的。祖国越发展,香港越美好。回归十年来,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市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展望未来,香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展望未来十年,林瑞麟表示,香港社会要以积极和包容的态度,处理好经济转型及政制发展的议题,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香港社会能继续茁壮成长。参考文献:1.《香港回归十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