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毕业论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70503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 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 前沿发展、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 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国家政策和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 新发展。

2.掌握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 的操作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 有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3.掌握高等数学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4.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 的初步能力;

5.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环境适 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规划类。

核心知识领域:地理学类、数学与信息类、规划类、管理类、环境类。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自然地理学概论(48学时)、人文地理学(32学时)、经济地理学(48学时)、城市地 理学(32学时)、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48学时)、计量地理学(32学时)、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 理(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概论(48学时)、城市经济学(3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48学时)。

示例二:人文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工业地理学 (54学时)、交通地理学(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7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72学时)、城市总 体规划(72学时)、修建性详细规划(54学时)、控制性详细规划(54学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54学时)。

示例三:自然地理学(120学时),人文地理学(68学时),环境科学概论(54学时),区域分 析与区域规划(68学时),城乡规划原理(54学时),数字测图(54学时),GIS原理与应用(54 学时),遥感概论(45学时)、遥感图像处理与实验(68学时)、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54学时), 土地利用规划(54学时),城乡规划与设计(72学时)、专题地图(6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综合实习、人文地理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计算机专题地图编 制、城市(社区)规划实务与图件设计综合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人文地理实践、区域地理综合实践、城市规划综合实践、土地管理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现代测量》、《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房地产经营、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开发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政府、事业类单位: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城乡建设与管理; 建筑、工程类企业:城乡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旅游类企业:旅游规划、旅游策划; 房地产类企业: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策划、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测绘与制图。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亦可继续深造。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授予权。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在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亦可继续深造。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论文范文

有的,方向比较多,比如风景园林方面,城市规划与设计,经济学等,但是经济学要考数学的,要求数学好哦!前两者对手绘要求高,我就想考城市规划与设计,现在就在学手绘。如果很喜欢房地产的话,直接就不用考研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开设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基本信息中文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科门类 地理科学类学科 理学或管理学学制 四年学位 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展开全部 培养目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专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为学生公共素质拓展与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掌握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现代测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GIS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遥感图像处理与专题地图编制、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学,乡村规划、城市详细规划 ,经济地理学,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房地产经营与开发,人居环境,能源地理学,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科学思想史。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土地整治设计,科技论文写作,人口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旅游地理学。相关学科地理科学、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就业方向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授予权。开设院校湖北民族大学、合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安徽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齐齐哈尔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福州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临沂大学、聊城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财贸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济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闽江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南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东学院、西北大学广州大学、集美大学、绵阳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浙江农林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等。

自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要考19科,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然地理学基础、环境生态学、城市设计与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区域规划概论、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学、环境经济学、英语(二)、土地生态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自然资源学、城市地理学、生态环境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实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毕业论文

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二:城乡规划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乡道路交通规划、城乡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乡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三:区别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科是理学,门类:地理科学类,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城乡规划:授予学位是工学学士,修学年限为四年或五年。四:学习城乡规划:主要学习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主要学习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现代测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GIS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遥感图像处理与专题地图编制、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学,乡村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经济地理学,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房地产经营与开发,人居环境,能源地理学,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科学思想史。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土地整治设计,科技论文写作,人口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旅游地理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论文格式

最大的区别,城乡规划是工科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理科的!工科类的规划更侧重于操作设计层面,比如制图,所以往往有美术方面的要求,一般要学5年。理科类的规划侧重于分析研究,一般学4年。中文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科:理学门类:地理科学类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专业代码:070503专业简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而来。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近来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为学生公共素质拓展与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掌握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 城乡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小城镇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CAD、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建筑制图、自然地理学等。相关学科 地理科学、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二:城乡规划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乡道路交通规划、城乡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乡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三:区别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科是理学,门类:地理科学类,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城乡规划:授予学位是工学学士,修学年限为四年或五年。四:学习城乡规划:主要学习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主要学习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现代测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GIS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遥感图像处理与专题地图编制、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学,乡村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经济地理学,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房地产经营与开发,人居环境,能源地理学,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科学思想史。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土地整治设计,科技论文写作,人口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旅游地理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论文答辩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3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具有测绘学、地理学、土地科学及环境科学等综合背景,兼有理工结合的复合性专业特色。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152学分。五、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其他主干课程:人文地理学、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等。七、双语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Principles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空间数据库原理(Elements of Spatial Database)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地理综合实习 2周数字测图与GPS实习 2周数字地图制图原理课程设计 4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 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 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6周毕业设计 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土地资源管理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304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Land Resource Management)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土地管理基本知识和3S技术,熟悉我国土地管理方针、政策、法规的高级专门人才。能从事地籍测量、地籍地政管理、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制、应用等技术工作,并能将测绘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工程、GIS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相关科技领域。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专业特色:以土地信息技术和地籍技术为特色,将测绘、遥感、信息技术与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相结合。培养要求: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测绘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3S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地籍测量、地籍地政管理、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信息系统开发、研制、应用等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 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地籍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概论、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学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 4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课程设计 2周地籍测量学课程设计 5周土地评价课程设计 3周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4周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4周毕业设计 16周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 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知识进行资源环境规划、管理、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规划管理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3.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 制:四年学分要求: 公共基础课: (必修) 59.5学分(选修) 10学分专业基础课: (必修) 21学分(选修) 21.5学分专 业 组: 10学分任 选 课: 16学分实验和实习: (必修) 8学分毕业论文: 8学分总 计: 154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自然资源学、环境地学、地质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地图制图、环境科学原理、生态环境规划、土地资源规划与设计、环境化学、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环境分析、自然灾害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七、专业主要实验地理学综合实习、数字测图、数字地图制图、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八、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基本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数,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毕业时必须获得国家英语四级证书,才能获得学位证书。地理科学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1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初步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5.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分要求: 公共基础课:(必修) 59.5学分(选修) 10学分专业基础课:(必修) 23学分(选修) 19学分专 业 组: 8.5学分任 选 课: 15学分实验和实习 (必修) 10学分毕业论文: 8学分总 计: 153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地球科学导论、自然地理学、现代地貌学、环境演变、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人文地理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数字地图制图、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导论等。七、专业主要实验地质学实验、地貌学实验、地图制图实验、数字测图实验、遥感图像处理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地理综合实习等。八、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32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基本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数,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毕业时必须获得国家英语四级证书,才能获得学位证书。环境科学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71401专业名称:环境科学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的环境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污染控制与生物治理的基本知识、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环境规划或管理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公共基础课:(必修) 59.5学分(选修) 10学分专业基础课:(必修) 40学分(选修) 18学分专 业 组: (必修) 12.5学分(选修) 12学分毕业论文: 8学分总 计: 160学分五、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七、专业主要实验:生态学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信息技术实验等。八、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结合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课程进行教学实习,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生产、科研、监测部门进行野外和现场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基本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数,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毕业时必须获得国家英语四级证书,才能获得学位证书。环境工程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1001专业名称:环境工程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施工、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以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微生物学等理论知识为基础,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环境污染控制原理、污染物治理技术和工程设计等系统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试验与研究、专业教学、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全面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无机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电工电子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清洁生产及废物资源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方法,具有工艺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的能力;了解环境科学和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娴熟的外文文献阅读和熟练的外语听、说、写的能力。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 制: 四年学分要求: 公共基础课: (必修) 59.5学分(选修) 10学分专业基础课: (必修) 29.5学分(选修) 16学分专 业 组: 10学分任 选 课: 19学分实验和实习 (必修) 8学分毕业论文: 8学分总 计: 160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无机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工程。七、专业主要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基本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毕业时必须获得国家英语四级证书,才能获得学位证书。

相信很多人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都不是很了解,那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冷门专业吗?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很冷门的一个专业,应该是文理兼收,多为师范院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而来。

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近来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

1、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致力于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且对环境友好的社会,人文地理于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生将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大显身手,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而来。

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

4、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主要服务于城市、乡镇、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有关的应用研究、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地从事地理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

对城乡规划专业的人士的论文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 论文 摘要: 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 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 “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又由于城市设计自身兼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双重属性,并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定理论与方法,因此,城市设计“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城市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说法,在学科体系中把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并列等同; 同时,大量以“X X X城市设计”命名的工程项目及设计成果不断涌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人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人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应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 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可见,对于那一时期而言,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同一行为的不同表述而已;即使是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也与城市规划难分你我。现代城市设计论的倡导者沙里宁最初建议:“。,。…为了分析中避免引起误解,谈到城市的三维空间概念时,就避免使用‘规划’改用‘设计’这个名词……一,在不涉及到所讨论的问题时,同意接受‘规划’这个通称。” 由此可知,城市设计最初是承担了城市规划中某一领域(三维空间)或某一部分的工作,并为了把该部分工作加以强调而作的用词上的规定,目的是为了提起人们对该部分工作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分工,引起了城市空间设计的削弱,导致城市空间整体环境质量逐渐下降。人们为克服这一弊端,提出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使城市设计工作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96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出版的《城市设计—城镇建筑》一书中也提到,今日我们不得不使用城市设计(UrbanDesign)这个词汇, (与传统的城市设计Civ-ic Design相区别—笔者注),但“城市设计概念的建立,并非要去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防止这一基本的环境问题被忽视或丢弃。”可见,城市设计概念的提出,不是为了创建一个全新的学科,而是为了唤祝人们对环谙问颗的羊汁,为了恢复城市规划本身具有却被长期忽视的塑造、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职能,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好、更全面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 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投映在土地和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 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 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问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又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如果不进行改动,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当前很多地方都是在还没有进行规划之前,就委托进行“城市设计”,这种没有规划原则指导的“城市设计”最终也只能停留在漂亮的模型和图纸上,很难说有多少现实意义。 另外,从我国的城市规划的实践来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也一直是融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可概括为: 本世纪初学欧美,50年代学前苏联,80年代以来学欧美与建构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并存(60^-70年代断层,无规划)。无论哪个时期,在规划程序上始终以总体规划设计(含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设计进行阶段划分,如果“设计”观念不在全过程体现就无法达到整体效果上的完美。而且,在我国以往的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注重物质形态规划、对可行性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对成果的评价也往往是认为图纸画得越漂亮,设计水平就越高;我国现行的规划教育体制仍未能突破形态规划的传统,使得学生对“形体”、“造型”的设计产生偏爱,而缺乏对理论研究的关注和热情。 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无论从实践发展,还是从对规划的认识、规划的过程以及教育体制上,在对形体方面的关注不是提得不够,而是提得过多了,这与西方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识之士早就开始呼吁:“超越形态规划”、“少些表现、多些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的独立性,很可能是为形体规划论打起了一把保护伞,使我们又回到只注重物质形态规划的老路上去,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城市规划设计”一词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程,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与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密不可分的指导城市建设的两个方面,若人为地将其分开,必然产生众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 城市设计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走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其空间景观环境塑造的职能,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观从以规划师为主体向以使用者为主体的转变。城市规划应将城市设计作为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城市设计纳人统一的城市规划过程,不仅因为它们所处理的内容和对象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而且还完善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整体的把握,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 即使在西方,60 年代以后城市设计的发展也并不是废弃了城市规划,而恰恰是城市规划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向两个方向转移:一个是以Zoning为代表的法规文本体系的制定和执行,另一个就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城市空间环境塑造提高人们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城市设计。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设计才有可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辅相承,共同为城市建设服务。只有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兼顾各方面的效益,使城市建设大系统达到最优化。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规划,但是,在国民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二者却是统一的,土地的合理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大前提,城市的合理规划为土地的优化设定了格局。因此,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应该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统筹起来,从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制度创新等方面统筹两个规划,实现双赢。 在现行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编制。两大主管部门在行政级别上旗鼓相当,有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的分管体制造成两个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行其是,这使得两种规划相互间不协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有的地方偏重于城市规划忽略土地规划,导致城市用地不合理,城市用地吃紧,土地价格波动,城市出现畸形发展。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特别注重土地规划看轻城市规划,从城市发展局部出发,惜土如金,该发展住宅用地的都用来发展商业,无视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使得土地的规划脱离城市规划,相互间格格不入的困境。所以,要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形成互补协调、互利共赢的格局。 一、 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深化,而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又是区域规划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两个规划要统筹编制,城市规划的编制要兼顾土地规划,因为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规划也要兼顾城市规划,城市的土地规划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在空间上,两个规划要互补互利,在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必须要坚持城市规划指导与土地规划,必须要坚持土地规划服务于城市规划,即前者的发展是为后者的发展做铺垫,后者的发展是为了前者的更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弹性规划。无论是城市规划,抑或土地规划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而弹性规划能够有效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做出适时调整,避免规划失灵以及出现重复规划。第二,做到协调规划。在整个城市区域规划中,不能片面强调城市规划,也不能一贯重视城市规划。两个规划不是彼此独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好土地规划,土地规划的好坏又取决于城市规划大局,在城市发展中必须注重二者的协调关系,实现互助发展。第三,做到多元规划。规划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在两个规划的具体编制中,对规划的目标要明确,不能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最终实现多重效应叠加,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第四,做到效益规划。没有价值的规划是没有意义的规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效益高低决定市场成败,为此,在两个规划的编制中,一定要注重规划的效益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大一统。第五,做到整体规划。在两个规划的实施中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整体布局,既要搞好物质方面的规划,也要搞好非物质方面的规划,既要做好整体规划,又要做好局部规划。第六,做到实用规划。任何规划都是用来指导发展实践的,所以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得制定的规划能够落实到城市经济发展中去,为城市的发展搞好理论铺垫。 二、 统筹两个规划的发展途径 两个规划受制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离的管理体制使得两个规划的侧重点、标准、目标往往出现较大差距,两个主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以及在规划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这对这一现状,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将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制定统一的规划,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充分体现城市体系规划是一种基于整体利益的协调规划的实质,能够较好地统一行政指令,加强规划的实施效果;也能够充分考虑地方区域发展实际,立足于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广泛征求各利益主体意见后的综合协调;也有利于规划管理体制从上级的集权制转化为公平合理的民主制。这样制定出的规划更能适应城市发展实际,更能为解决规划问题献计献策,这样的规划透明度高、可信度强、可满足全社会的发展愿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有以下优势:首先,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避免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的现象。其次,这样的结合既能够满足上级规划实施的执行力,加快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也能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特色资源。再次,这种结合对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这种结合途径既兼顾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有考虑了局部土地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三、 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从法律制度上讲,就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已有相关领域的法规——《城市规划法》作保障,而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为土地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城市规划比土地规划更加严肃、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而从管理角度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这必然导致两个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进行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另外,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规划的行政属性 还相当浓厚,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 常常忽略市场经济规律,不考虑客观的供求状况,主观行事,造成规划与经济规律不服,与市场经济脱轨的严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种种制度诟病,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创新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土地规划法》来为土地的实际规划保驾护航,使得两个规划都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庇护,为统筹战略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创新管理制度,将两个制定规划的部门合二为一,统一政令,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和社会经济效应,为统筹战略提供管理保障。三、要创新环境制度,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为次的管理方法,坚持市场运行为基础行政干预为辅助的管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为统筹战略提供环境保障。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虽然在概念上各不相同,但是,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上,而这却是可以统筹的,它们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土地规划,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规划也离不开城市规划,前者需要以后者作为坐标,为其前进明确方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统筹两个规划,不论是在发展思路上,还是在发展途径、制度创新上,都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共同纳入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城市规划兼顾土地规划,土地规划参照城市规划。统筹两种规划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社会效益,才能提高环境效益。

有钱的话,请个外语家教,或上个外语班,没钱的话,制作英语卡片,看英语读物,电影,多读,多写,多练!

你想继续缴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