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大纲 毕业设计是完成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为6周。 一、毕业设计的一般步骤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方案选择及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方案分析阶段大致包括熟悉课题、收集资料和可行性分析等阶段,设计阶段包括总体和详细两个阶段。 二、 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1. 目录和前言:简述本课题的背景和理论根据。 2. 系统功能和使用说明 (1) 环境要求 (2) 叙述对所做课题的系统分析、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详细说明本人所做的工作,鼓励有创意或改进(此点是论文的主题)。 (3) 实验调试情况。系统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结论。对本系统作一个较全面的评价:包括主要功能、有何特点、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 (5) 列出参考文献。 3. 编写要求 (1) 毕业论文要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整齐美观,用计算机打印。 (2) 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包括图表。 毕业设计 ( 论文 ) 说明书规范化要求 1.书写格式要求:用电脑打印,符合下列次序: (1)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2) 毕业设计( 论文) 评语; (3) 目录; (4) 内容摘要(100 字,最好用中英文) ; (5) 引言; (6) 正文; (7) 参考文献( 或资料) ; 2.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3.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5.份量要求:毕业设计( 论文) 字数不少于 0.3万字。 论文选题(参考) 1、利用CAD/CAM软件加工复杂曲面零部件 2、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技巧 3、结合实习内容,选择一台设备进行剖析,分析其工作原理、功能,绘制传动原理图。说明其特点并绘制必要的图样,以及在设计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设计一台两级减速器用于皮带机传动,要求绘制传动原理图,编制设计计算书,进行一级齿轮和轴的强度校核,并用AUTOCAD绘制图样。其参数如下:输入转速1500r/min、公称输入功率160KW,公称传动比4。
毕业论文提纲的详细提纲格式内容模板
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绪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提纲的选择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毕业论文提纲模板范文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提纲模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题目:主标题 数据结构课程建设
副标题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网络教学 asp 网络课程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网络教学的意义,以及我国网络教学的模式现状,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摘要-------------------------------------(300字)
引言-------------------------------------(500字)
一、网络教学(xx字)
1.1.网络教学现状-----------------------------
1.2.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1.3.网络教学的优势---------------------------
二、网络课程(xx字)
2.1.教育建设资源规范-------------------------
2.2.我国网络课程模式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三、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xx字)---------
四、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描述(1000字)---------------
公告板--课堂学习--答疑教室--概念检索-------
作业部分--试题部分--算法演示--技术文章-----
--课件推荐--课件下载--资源站点--管理部分
五、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xx字)
5.1.课堂学习-------------------------------
5.2.公告板---------------------------------
5.3.概念检索-------------------------------
5.4.技术文章-------------------------------
六、数据库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000字)-------------
七、用户管理权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000字)-------
八、结论(500字)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
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文学类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面我整理了文学类的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参考借鉴!
题目:汉代文学中的神话研究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和谐观念与汉代宇宙观
一、上古神话和谐观念与汉代宇宙观的形成
二、汉代和谐宇宙观与神系的建立
第二节 汉代文学中的神话与经传
一、神话历史化传承于经传
二、神话怪异记载传承于经传
三、经传对文学作品中神话合法性的认同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中的神话与诸子百家杂说
一、墨子的鬼神信仰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二、诸子百家传闻记录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三、《庄子》、《列子》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四、纵横夸饰文风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五、诸子进化神话观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第四节 汉代文学中的神话与多元地域文化
一、燕齐文化
二、巫楚文化
三、各地神秘文化
四、汉代神秘文化的渊源
第二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神道设教:大一统政权的隐喻和象征
一、神话与政治隐喻和象征
二、汉代帝王天命神话的新变
第二节 谶纬经学: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神系的建构
一、汉代博士文人群体的形成与谶纬的起源
二、谶纬与汉代神系的建构
三、谶讳与汉代符瑞文化的`繁荣
四、博士文人群体与神话的阐释与传播
第三节 神仙信仰:汉代社会的一种生存状态
一、求仙思想
二、祛灾求福
第三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记载的动因和旨归
第一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记载的动因
一、兴废继绝
二、雅好博物
第二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记载的旨归
一、追古颂今:汉代文学中神话的现实观照--以封禅为中心的考察
二、聊寄吾心: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情感寄托--以游仙为中心的考察
第四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生成与摹拟
第一节 祭祀仪式与汉代文学中神话的产生
一、祭祀仪式与神话之关联
二、庙堂祭祀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三、民间祭祀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第二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摹拟创作
一、骚体中神话的摹拟
二、汉赋中神话的摹拟
三、乐府中神话的摹拟
第五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发展特征与文化嬗变
第一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发展特征
一、神话与历史的双向互动
二、神话的谶纬化
三、神话的世俗化
四、神话的仙话化
第二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文化嬗变
一、从神巫文化到史官文化
二、从本儒用道到亦儒亦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可以啊,为什么不能呢,可以写它的起源发展意义,意义要分不同的时期阐述,特别是现代的意义,同时也需要加入你个人的想法看法,还有他人的想法看法,分古人现代人阐述,最好加上一些对比啊,看它是什么类型的东西,要找到相同类型的东西来对比,它不仅仅可以是乐器这一类型的哦,同样也是其他的类型的东西哦,这里当然还得阐述古今在该类型的不同,最好在描述下和它同类型的东西的特性优缺点能干啥起啥作用,要接近生活的作用,这样对比起来才形象啊。当然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把你想说的,不管该说不该说的都描述出来,当然反动啊暴力的思想什么的描述的时候还是委婉的一点好。
艺术论文提纲模板
导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我分享的艺术论文提纲的模板,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下声乐艺术审美观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其审美观念上,并对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在中国传统视阈的观照下对民族声乐艺术美善合一、心理和谐、清新简淡、以及追求韵味的审美观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声乐;艺术;审美
一、美善合一的声乐艺术审美观
二、心理和谐的声乐艺术审美观
三、清新简淡的声乐艺术审美观
四、追求韵味的声乐艺术审美观
五、结语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视阈下来探析声乐艺术中的审美观,是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特性的遵循,能够使我们声乐艺术中审美价值内涵有一个深切的体悟。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对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审美风格进行探讨,有利于构筑和完善美学概念下的声乐审美体系,以满足新时代下大众对声乐艺术的不断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晓农.传统文化审美视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兼及中西传统艺术的审美差异[J].音乐研究,2004,01:59-64.
[2]齐祥涛.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内涵及嬗变[D].曲阜师范大学,2013.
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研究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能够对人的主体意识进行反映,实现对情感的完美表达。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不仅能够弹奏出交响乐队般宏大的音响效果,也可以表现出流水般细腻的音乐形象,一个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蕴含了作者以及演奏者的情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听众传达。本文主要针对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进行讨论。
关键词:钢琴;音乐艺术;审美情感;表达
1钢琴音乐艺术审美情感表达的特点
2钢琴音乐艺术审美情感表达的形式
在钢琴音乐艺术中,对于审美情感的表达,并不单纯的.局限于音乐作品,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1旋律钢琴音乐的旋律创作
2.2和声
2.3小品
3钢琴音乐艺术审美情感的诗意化表达
3.1标题音乐的发展
3.2诗歌的改编创作
3.3诗歌意境的营造
4结语
音乐与人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感活动存在一致性,能够实现感情的同步,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的主观表象,可以凭借优美的旋律,表达出作曲家、演奏者的内心情感,引发听众的心灵共鸣。钢琴音乐能够将简单的音符和记号转变为美妙的乐音,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唤起各自的人生体验。
参考文献:
[1]袁科.论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J].时代文学(下),2009(3):197-198.
[2]刘琉.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和魅力[J].教育艺术,2010(2):23-24.
[3]刘琳.论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J].成功,2013(20):275.
[4]吴旭东,马宁宁.钢琴艺术审美因素与情感关系研究[J].音乐时空,2015(24):110
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探析
摘要:公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介入城市空间,使现代城市景观在形式和精神内涵上都得以新的延伸,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其创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场所精神”,以及把握四个原则:以人为本、公众参与、情景交融、延续与创新。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场所精神
1公共艺术的定义
2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及类别
3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景观中的创作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一个人来到空间中就必须寻找人的足迹,人成了社会空间中内容价值的精华。正是有了公众的需求,城市才被要求具有更有品质的城市公共环境景观。
3.2公众参与原则
3.3情景交融原则
3.4延续与创新原则
4结语
参考文献:
[1]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靳埭强.集•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和生.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姜竹青.欧洲公共环境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6]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7]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邓承金,陈海源.关注城市公共艺术创造特色的城市景观——城市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与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06(11)
“音之起,由人心声也”一句简单的话却蕴藏着音乐中无限的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中赋予音乐无穷的想象空间。 “古筝演奏”用一种动静相结合美的演奏形式来表达绘图式的美妙音乐意境,使听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纯美的精神享受和意境体验。听者欣赏的过程中也是演奏者表达的过程。怎样等让听者“情动之中”?这样能让听者品尝到音乐中的美感?这是演奏者必须用心思索的两个问题。 我们在思索这两个问题前再次了解一下关于“艺术”追求的过程。“艺术”也称“异术”。之所以称为“异术”是因为所有的艺术表达带给欣赏者的感官刺激和精神享受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去欣赏器乐作品《百鸟朝凤》一样,有一千个欣赏者就会有一千种百鸟朝凤的不同景象呈现在我们脑中。在艺术表现和艺术体验的过程中它是千变万化的,同时也是美妙的。在音乐的演奏中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用对与错去区别它,只能用我们真实的个人情感去品尝它,咀嚼它,赋予它定义。 “古筝”一种表达大自然情感及至入微的乐器,它那似水的音乐和自然的五声音阶微妙的表达着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曾经看过明代的文学家、音乐家徐上赢《溪山琴况》他将古琴演奏的原则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在我看来古筝演奏过程中的技巧也可以依照这种准则。这些无形的纯技巧和意境性的词汇字意简洁、明了,但是把它们用于有形的实际演奏过程中却不简单。演奏者必须掌握每一种正确的演奏指法和技巧。只有掌握了指法和技巧才能正确的控制力度、速度、节拍和旋律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音合一,物我合一”的最高演奏境界。这也是指最基本的演奏织本。 每一位演奏者在演奏前须先了解自己演奏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的理解到乐曲中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变化。因为理解作品思想是控制作品演奏情绪的基础。在了解了作品的思想后,我们便要分析全曲的曲式结构,从引子、开头、展开部、高潮、结束。把它们细致的划分开,分析每一部分的变化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中演奏者要很好的用情绪去把握力度和速度,我们知道如果作品中缺失了跳跃感,那么作品必定没有激情,平淡无味。所以演奏者应该在脑中有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不管是表现肢体语言、表情语言、还是旋律韵味,都是演奏者在时间空间里用准确的演奏形式所表现的音乐。在这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学会“无意识情感变化”就是说不要刻意的根据“环境”和“心境”去改变作品的情绪,也不能脱离作品的思想主线,需把情感和技巧相结合。同时也不能缺失演奏自身的情感表达。很直白,就像我们要表达哭泣时,用情绪控制着技巧、肢体、还有情绪本身的高亢激昂变化过程,这是很清晰的一种情绪表达。“演奏者给予作品第二次生命”就是这样理解的。 “作者”用灵感赋予音乐生命和意义。“演奏者”给音乐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情绪外衣。“欣赏者”给音乐建造了无数个停留的心房。不管是音乐的作者,演奏者还是欣赏者都是对音乐艺术情感本身的“再创造者”,也是对艺术中“自然美”的再创造。这些再创造不是自发偶然形成的,它们有着特殊的意境效果。这种特殊的意境使欣赏者带着一种情趣去感受音乐。就像有很多听众在听《高山流水》时会置身于山水之间的狭义感、在听《将军令》时会有置身于杀场激昂澎湃感,之所以会身临其境是因为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用个人的情感理解了作品中的思想精髓,并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了作品的性格。因而能感染着,带动着欣赏者的情绪。这便是“音之起,由人心声也”的意境效果,也是演奏者的表达效果。 音乐是美的,演奏音乐和享受音乐是追求美的过程。用美的形式——演奏,去追求美的内容——作品,去感受美的思想和情感——欣赏。这是音乐本身一个完美的整合体。音乐演奏过程也是审美体验的过程,在动与静的肢体语言中我们倾听着,感受着,追求着生活美,同时音乐表达的情感带给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情感意境和绘图式意境。
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本(通用6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一、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二、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三、摘要。摘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四、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五、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六、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八、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一、毕业论文格式
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要具备相对固定的格式。这些提到的毕业论文格式仅供参考。学校有具体规定的,则按规定办。这里以文件中规定的毕业论文格式为准。
①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②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③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④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⑤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 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⑥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⑦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著录一次。
⑧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 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以上是一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是一般撰写毕业论文必需的表达形式,其中除注释和附录可有可无外,其他部分的毕业论文格式是必备的。
2.毕业论文格式的其他要求
①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来说,文学、新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毕业论文在7000字以上,语言方面的论文在6000字左右,也有对函授学员、自考生要求在5000字左右的。我的想法是对字数不去斤斤计较,关键是在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有创见。一般说来,达到了内容的要求,相应地也会满足字数的要求。
②表述要求。毕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意准确、鲜明,语言通顺、流畅,用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抄则要求书写工整。
③修改要求。论文初稿写好后,全文阅读,前后对照,检查论点论据论证和词句运用,修改好了之后,搁置几天或者一两周,再来挑毛病,经过多次修改、加工、润色,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定稿。
二、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解析
1.引言(前言)
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理论依据、论文的范围目的与工作的收获、结果、意义等。可根据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如我院内科1992年2月至1995年10月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48例,与同期未用纳络酮治疗的42例对照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不可言过其实,尤其是诸如国内外罕见,未见报道,无先例,属最新水平之类,必须有充分证据,否则一般不用。
2.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
是论著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对象、器具、采用什么方法、多少病例(男多少、女多少)、如何分组、诊断手断、依据、治疗方法(用药)、疗效标准、观察及随访时间等等。应说明资料来源的时限、年龄、性别、职业的可比性。在此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说明疗效或某种方法时需设对照组,条件同等、随机分组、用药或检测采用双盲法对照。共同的是使读者具体了解该研究的具体内容,一方面便于理解和评价,另方面便于验证和仿行。任何科学成果,必须能够在方法同样条件下重复出同样结果,方能得到公认。因此,描述材料和方法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过分简略固然不行,过分详尽也无必要。
资料中如数字较多可用统计图表表示。统计表应有表题和序号(一个表不用序号,列为附表)。统计表应按统计学原则制作,表格两端开口,不用纵线,只用一条纵线说明主语与谓语,表格左上角不用斜线。表格内避免繁杂,更不能与正文重复。
3.结果
医学论文的中心部分。即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分析观察、调查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经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后所得的结果。这是决定论著质量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要求高度真实和准确,实事求是的撰写。失败就是失败,成功就是成功,不要人为地夸大成功率,且要消灭统计方面的误差。
4.讨论
即将所得结论或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认真分析。科学的推论和评价,证实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阐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论据,从而取得大家的公认。通常讨论的问题有:阐述该文研究的原理与机制;说明该文材料与方法的特点及其得失;分析该文结果与他人的异同及优缺点;根据该文结果提出新假设、新观点;对各种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等等。当然,一篇文章通常只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讨论必须紧紧扣住该文的研究结果,突出自己的新发现与新认识。有的医学论文讨论部分只是重复过去的文献,甚至抄袭某些专著和教科书的内容,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讨论的深浅、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文献的多少和分析能力。因此,必须了解本专业的近况及动向,才能比较客观的得出正确的结论。
5.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只限于自己阅读过并引用的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行的刊物),按文内引用顺序排列写在文后,文内按1.2.3顺序在引用处标出右上角码,如在右上角标注[1]或[1-3]或[1,4]最好是着重引用近年的(3-5年)期刊文献。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多采用温哥华式。
刊物:作者(两位作者可一并列上,中间加逗号;三位作者或以上,可只写第一作者,后加逗号及等),文题列于作者后(有的刊物略去文题),然后顺序列出刊物名称、年份、卷(期):起迄页。
例 杨亚辉.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进展临床医学1995;15(6):36
杨亚辉,等.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进展临床医学1995;15(6):36一38
书籍:依次顺序为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页~迄页
例 张学礼主编,怎样撰写医学论文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外文资料西文只用姓,不用全称,其它顺序同期刊。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论著8条、综述20条以内为宜。引用的文献必须具有价值,引用的论点必须准确无误。取其精华,引用部分要恰到好处,宁少勿滥。
一、论文题目
从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看“发乎情,止乎礼”的时代性
二、论文观点来源
“发乎情,止乎礼”出自《论语》,是古代形容男女关系的。发乎情,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间产生。止乎礼,就是受礼节的约束。汤显祖所说的“情”是指包括*爱之欲在内的`人生欲求。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强调真情,至情的时候,他始终指向的仍是社会现实,表现出对现世的热情和对道德的关注,更重视“发乎情,止乎礼”的教育作用。
三、基本观点
《牡丹亭》中杜丽娘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迈过贞节观,为鬼时,以身慰情人;在死而复生之初,能婉言拒绝情人的求欢,“发乎情,止乎礼”。有人认为,这是汤显祖思想的矛盾性,它在突破传统的同时,又在墨守陈规,是一种退步。而我认为“发乎情,止乎礼”符合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而在现代,在女性贞操观念淡薄,过度追求个性解放的今天,其伦理道德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四、论文结构
全文共分七节及结论。
第一节《牡丹亭》:介绍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中的主要人物及内容。
第二节《杜丽娘》:杜丽娘是人们心中至情与纯情的偶像,对于人物的塑造,我认为主要受汤显祖的文学思想和当时人们思想信仰的影响。
第三节《萌芽》:主要论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爱情观的萌芽。她一面悲叹青春的虚度,个人才貌的被埋没;一面又执着于自由、幸福的追求,“一灵咬住”,始终不放。
第四节《冲破》:《牡丹亭》中杜丽娘死了,可是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在摆脱了现实世界的种种约束之后,她果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主动地向他表示爱情,并以身慰情人,还魂之后还结为夫妇。
第五节《对抗“情,礼”》:杜丽娘与柳梦梅梦中约会,以最明确的方式宣示,爱情以及*爱,首先是年轻女子自身的需要。在超我层面上,她遵从礼教的束缚,在本我层面上,她有强烈的情欲本能。《牡丹亭》复活了*爱女神的形象,表现了*爱女神的抗争。
毕业论文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
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1、标题问题:应简练、明白、有归纳综合性。
2、择要:要有高度的归纳综合力,说话精炼、明白。
3、环节词:从论文成效或者注释中遴选3~5个最能表达次要形式的词作为环节词。
4、目次:写出目次,表示页码。
5、注释:毕业论文注释:包含媒介、本论、结论三个局部。
媒介(引言)是论文的开首局部,次要解释论文写作的手段、理想意义、对于所钻研成绩的看法,并提出论文的中央论点等。数据复原媒介要写得长篇大论,篇幅没有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含钻研形式与设施、试验资料、试验成效与剖析(评论辩论)等。正在本局部要使用各方面的钻研设施和试验成效,剖析成绩,论证观念,尽可能反映出本人的科研才能和学术程度。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局部,是盘绕本论所作的完毕语。数据复原其基础的要点便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道谢辞:简述本人经由过程做毕业论文的体味,并应答指点教员和辅佐完成论文的相关职员透露表现谢意。
7、参考文献:正在毕业论文开端要列出正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材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者引证的前后递次摆列。
毕业论文概要的基础构造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小局部组成。序论、结论这两局部正在概要中部应比拟简单。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合文字写深写透的局部,是以正在概要上也要列得较为具体。数据复原本论局部最少要有两层规范,层层深刻,层层推理,以便表现泛论点和分论点的无机连系,把论点讲深讲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3……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营销管理论文提纲3篇
营销管理论文提纲篇一:
题目: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水平探究
摘要:将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作为研讨的中心,在分析影响企业市场营销要素的基础上,提供了企业制定市场营销规划的主要步骤,提出了提高市场营销设计的水平、完善市场营销的管理和组织机构、优化市场营销的渠道与路径等建议,为企业提高市场营销水平、提升营销管理质量进行了行业性的思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市场营销;企业;路径;渠道;组织;管理水平
1影响企业市场营销的要素
1.1影响企业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
1.2影响企业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1.3影响企业市场营销的市场环境
2企业制定市场营销规划的'主要步骤
2.1分析市场的需求制定
2.2评价市场的机会
2.3选择企业的市场目标
3企业提高市场营销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对策
3.1提高市场营销设计的水平
3.2完善市场营销的管理和组织机构
3.3优化市场营销的渠道与路径
4结语
营销管理论文提纲篇二:
题目: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探讨
摘要:电力营销是以通信、网络技术为核心构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对电力营销信息进行采集、业务管理以及处理、分析过程中,能够给客户提供良好的应用服务。为了实现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利开发,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促进其系统结构设计与实现技术的合理探讨。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结构设计;技术
1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2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
2.1基本结构
2.2部署应用
3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技术
3.1耦合技术的构建
3.2工作流的技术
3.3安全管理技术
结束语
营销管理论文提纲篇三:
题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方法
摘要:当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未来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在产品的相关营销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实际的探讨中需要结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具体状况,正确认识理财产品在商业银行营销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然后对相关的营销管理策略进行不断的改进。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特点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策略分析
1.适度开发针对中低端客户的理财产品
2.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分支行等网点
3.合理规范理财服务,防范理财产品的法律风险
三、结束语
市场营销论文提纲模板
导语: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下面我整理了市场营销论文提纲模板,欢迎参考借鉴!
题目:华为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对象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资料的收集
1.3.3 理论工具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市场营销战略及相关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市场营销理念的最新诠释
2.1.2 相关概念
2.2 市场营销战略的特征及重要性
2.2.1 市场营销战略的'特征
2.2.2 市场营销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2.3 市场营销战略相关理论综述
2.3.1 STP理论
2.3.2 4Ps营销理论
2.3.3 4Ps营销理论框架及管理过程
第3章 华为公司及营销环境分析
3.1 华为公司现状
3.1.1 发展历程
3.1.2 主要业绩
3.1.3 华为的营销策略简介
3.2 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
3.3 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企业资源分析
3.3.2 企业能力分析
3.3.3 企业文化分析
3.4 竞争环境分析
3.4.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4.2 竞争能力SWOT分析
第4章 华为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制定
4.1 华为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目标
4.1.1 总体战略目标
4.1.2 市场营销战略目标
4.1.3 市场定位
4.1.4 市场细分
4.1.5 目标市场选择
4.1.6 战略定位
4.2 华为公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制定
4.2.1 产品
4.2.2 价格
4.2.3 渠道
4.2.4 促销
4.3 华为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具体内容分析
4.3.1 管道营销
4.3.2 品牌营销
4.3.3 会展营销
第5章 华为公司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5.1 华为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5.1.1 战略实施的主要任务
5.1.2 战略实施的模式
5.2 华为公司营销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2.1 打造高标准的营销团队培训
5.2.2 严格规范的业务流程
5.3 华为公司市场营销战略控制
5.3.1 盈利控制
5.3.2 营销效率控制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2 研究结论及启示
6.2.1 研究的结论
6.2.2 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英语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英语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Acknowledgements 4-6
Contents 6-10
List of Figures 10-12
List of Tables 12-20
Abstract 20-22
摘要 23-2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25-32
1.1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 28-29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29-30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30-31
1.4 A note on terminology 31-32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32-51
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nglish writing 32-35
2.1.1 Defining coherence 32-33
2.1.2 T/TP as means to realize coherence 33-35
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35-42
2.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FL/ESL writing 35-37
2.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as compared to NS writing 37-42
2.3 T/TP in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s by EFL/ESL scholars 42-44
2.4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TP in EFL/ESL writing 44-47
2.5 Training in T/TP 47-49
2.6 Summary 49-51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51-70
3.1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51-55
3.1.1 Fiv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as a semiotic system 51-53
3.1.2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as a functional system 53-54
3.1.3 Three lines of meaning from metafunctions 54-55
3.2 Them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55-70
3.2.1 Theme 56-62
3.2.2 Thematic progression 62-70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70-88
4.1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70-73
4.1.1 Background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participating school 70
4.1.2 The allocation of participants to the training 70-71
4.1.3 The sample sizes 71-72
4.1.4 The pilot study 72-73
4.2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73-74
4.3 The questionnaire 74-75
4.4 The training 75-80
4.4.1 Considerations behind the training 75-76
4.4.2 The training material 76-79
4.4.3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er as the trainer 79-80
4.5 Data analysis 80-86
4.5.1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80-86
4.5.2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86
4.6 Ethical considerations 86-88
4.6.1 Informed consent 86-87
4.6.2 Anonymity 87
4.6.3 Harm 87-88
Chapter 5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training writing 88-115
5.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88-102
5.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88-91
5.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91-95
5.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95-100
5.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00-102
5.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102-110
5.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02-107
5.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07-110
5.3 Summary 110-115
Chapter 6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ost-training writing 115-137
6.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15-129
6.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15-117
6.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17-121
6.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21-126
6.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26-129
6.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29-132
6.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29-131
6.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31-132
6.3 Summary 132-137
Chapter 7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55
7.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47
7.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37-139
7.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39-142
7.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42-145
7.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45-147
7.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47-150
7.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47-149
7.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49-150
7.3 Summary 150-155
Chapter 8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155-165
8.1 Findings from closed questions 155-160
8.1.1 EEL participants' general attitude to training on T/TP 155-157
8.1.2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157-158
8.1.3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learnability of T/TP 158-159
8.1.4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TP in writing 159-160
8.2 Findings from open questions 160-164
8.2.1 The changes that occurred 161-162
8.2.2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TP in writing 162-163
8.2.3 The reasons for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in learning 163
8.2.4 EEL participant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ining 163-164
8.3 Summary 164-165
Chapter 9 Discussion 165-195
9.1 Findings with regard to research questions 165-187
9.1.1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re-training writing 165-172
9.1.2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ost-training writing 172-181
9.1.3 Effect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1-187
9.2 Positioning the study within the literature 187-190
9.2.1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7-189
9.2.2 Effects of training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189-190
9.3 Implications 190-194
9.3.1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190-193
9.3.2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 193-194
9.4 Limitations 194-195
Chapter 10 Conclusion 195-200
10.1 Summary 195-197
10.2 Putting everything together 197-199
10.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199-200
Notes 200-202
References 202-214
Appendix 1: Plan for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214-215
Appendix 2: The post-training questionnaire 215-217
Appendix 3: Training material 217-229
Appendix 4: Teachers' guide to the training 229-237
Appendix 5: Consent form for EEL group 237-238
Appendix 6: Consent form for CEL group 238-239
Appendix 7: Consent form for NS group 239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7-10
1.1 Motiv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7-8
1.2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8
1.3 Composition of this thesis 8-10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0-19
2.1 Language production 10-14
2.1.1 L1 Production 10-11
2.1.2 L2 Production 11-12
2.1.3 Dimensions of language production 12-14
2.2 Theories on oral output 14-15
2.2.1 Skehan’s dual-model system 14
2.2.2 Swain’s Output Hypothesis 14-15
2.3 Task Repetition 15-17
2.3.1 Task 15-16
2.3.2 Task repetition 16-17
2.4 Relevant studies on effects of task repetition on L2 oral output 17-19
CHARPTER THREE THE CURRENT STUDY 19-25
3.1 Research justification and questions 19
3.2 Hypothesis 19-20
3.3 Methods 20-25
3.3.1 Participants 20-21
3.3.2 Material 21
3.3.3 Research design 21-23
3.3.4 Measures 23-25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25-41
4.1 Results and Analysis 25-34
4.1.1 Quantitative analysis 25-27
4.1.2 Qualitative analysis 27-34
4.2 Discussion 34-41
4.2.1 Fluency 34-36
4.2.2 Complexity 36-38
4.2.3 Accuracy 38-39
4.2.4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 path of learner L 39-41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41-44
5.1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 41-43
5.2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43-44
Acknowledgements 44-45
References 45-49
Appendixes 49-54
A. Instructions of the experiment 49-50
B. The same-content task 50-51
C. The different-content task 51-52
D. Sample of oral pre-task 52-53
E. Sample of oral post-task 53-54
F. Sample of writing repetition task 54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Research Goals and Questions
1.4 Data Collection and Methodology
1.5 Analysis Procedures
1.6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to Appraisal Theory
2.2 Studies on Appraisal Theory
2.2.1 Studies on Appraisal Theory Abroad
2.2.2 Studies on Appraisal Theory at Home
2.3 Studies on Personal Statements
2.3.1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Statement
2.4 Summary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Overview of Attitude System
3.2 Affect Resources
3.3 Judgment Resources
3.3.1 Social Esteem
3.3.2 Social Sanction
3.4 Appreciation Resources
3.5 Interactions of Affect, Judgment and Appreciation
3.6 Borders of Affect, Judgment and Appreciation
3.7 Summary
Appendix 1: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Graduate Studies
Appendix 2: Some Samples of the Study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英语专业的论文提纲模板
导语: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面我整理了英语专业的论文提纲模板,欢迎参考借鉴!
Chapter On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eative Treason
1.1The Background of Gone with the Wind
1.1.1The Author's Life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1.1.2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1.1.3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Crisis
1.2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or
1.3The Reader's Expectations and the Ability to Accept
Chapter Two Creative Treason and Translator Style
2.1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Words
2.1.1Logical Symbolthe Usage of Idioms
2.1.2Aesthetic Symbolthe Usage of Reduplication
2.2Sentences5 Structure and Modalitythe Usage of Parallel Construction
2.3Paragraphs' Logic and Combination
2.4Rhetoric's Device and Style
2.5Register's Transition
2.5.1Witticisms, Slangs and Fixed Collocations
2.5.2Black Identity
2.6Reappearance of Narrative Style
Chapter Three The Limitation of Translator Style
Chapter Four The Sociality of Creative Treason
4.1Culture Significance
4.2Social Significance
4.3Translators' Effort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conclusion
Creative treason develops a new domain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this thesis, thebackground of main factors was taken as the entry point. Through analyzing thebackground of tiie original, translator and readers we got the result that affected byvarious factors especially different background the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is objective and inevitable. By reason of existence of creative treason, it is possible toform the unique translation style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Based on parsing FuDonghua's vers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this study analyzes translator style from sixaspects and has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ranslator style. Retoning to the ultimate purposemotivation of translation, we should affirm that the translation work which is in theframework of the original and makes recreations for the need of target readers is thehigh-quality one.
Behind two literary works are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behind two languages are twodifferent cultures,after discussing the translator style which is based on the languageexchange we should see the most fundamental factor i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which isone of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creative treason. Just as Escarpit states, all thetranslations are the result of creative treason. So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isalso creative treason V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translation can notbe replaced and the creative treason's funct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For theexistence of creative treason, we can not ignore the hard work and efforts the translatorsdo,it should be folly admitted and respected.
In addition to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other social life, we can still findthe creative treason. There are some subjective factors which are mixed into theunderstanding and judgment of object,that's why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cognitions for the same thing.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recognizing the world creativetreason always exists- This can be the new point of creative treason's socialization, enrich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exten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creative tr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