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文学类英文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英语毕业论文英美文学类

英美文学作品是英语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水平离不开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训练。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5000字左右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情怀的比较

一、英美文学浪漫情怀的相同之处

(一)文学作品的时间及其历史背景

“Romanticim”(浪漫主义)这一形式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英国。(frequently shared certai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moral enthusiasm,faith in the value of individualism and intuitive perception,and a presumption that the natural world was a source of goodness and man’s societies a source of corruption.)浪漫主义之间大部分是相通的,都注重道德,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和直觉感受,并且认为自然是美的源头,人类社会是腐败之源。随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有所发展和创新。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而同一时期的作品对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时间上来说,这次浪漫主义在英美两国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与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都是发生于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表达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渴望革命和对新生活的追求。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经受了法国大革命以及英国大革命,而美国是“西部扩张”,然后浪漫主义的文学代表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二)浪漫主义情怀的定义与主题

从某种程度上看,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该形式的文学作品中是开山鼻祖,而美国等其他国家则是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再根据本国的社会现状以及基本国情做出相应的创新发展,以激起国民对于革命的爆发和对新生活的追求。所以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很容易看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子。英国木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以及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都充分表露出浪漫主义的主色调就是反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肮脏以及统治者的不满,而追求大自然、追求正义讲究实际的道德观与人生观。与此同时,看看美国的作家:欧文(Irving)、库柏(Cooper)、坡(POE)、布雷思特(Bryant),则反对传统的 文化 思想,反对旧的封建殖民主义的思想,追求浪漫主义情怀,在这点上看来,英美文学在浪漫主义的情怀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浪漫主义情怀相同的特色

对美国的文学做深入的了解,就会很容易发现,英国的文学对于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美国作家跟英国作家都处于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以有着很多相似的优秀文化传统道德。毋庸置疑,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起源于新英格兰的(transcendentalism)超验主义,表露的是不讲逻辑,不讲系统,只强调超越理性的感受,超越法律和世俗束缚的个人表达;呼吁文化复兴,反对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相信精神上的超越,相信无所不能的善的力量,强调善为万物之源。这个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oson)的人性本善(believed that man was a part of absolute good)和梭罗(Thoreau)的自然才是神圣的“洁白无瑕”(beheld divinity in the “unspotted innocence” of nature)。他们的代表作对美国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超验主义认为,“人类具有本能了解式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获取知识。”这一时期的美国代表作品如库柏的《皮袜子的 故事 》(?Leather stocking tales?)。马克·吐温的《哈里贝里·芬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等说明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表露了当时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对于传统的文化思想有严重的抵触,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革命的渴望之情,其中就有英国文学的影子。爱默生曾说过,“只有人的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这一点在美国文学中也有所体现。

二、英美文学浪漫情怀的不同之处

英国的浪漫情怀起源于诗歌。英国诗人彭斯和布莱克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后来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逐渐融入文学作品中。美国的文学史上浪漫情怀最重要的阶段就是18世纪末到南北战争爆发。而且美国的浪漫情怀受国外影响甚大,虽然英美文化传统在很多方面都一样,因而文学中的浪漫情怀也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国家背景、社会发展现状和地域差异等各种因素导致英美文学中的浪漫情怀的不同点多于相似点。

(一)出现的时间、历史背景不同

英国浪漫情怀起源于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工业革命的真实反映。作者所抒发的浪漫情感与社会紧密相连。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英国转变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农业时代被工业时代所取代,机器高速生产使这一时期的英国成为世界生产领域的龙头老大。与此同时,产品也面临各国的需求,由于英国本土能源有限,所以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源短缺状况。社会最底层而且人口数量最大的工人们开始了大面积的能源开采以满足生产需要。工人们的辛苦劳动与获得的价值不成正比。统治者不顾人民群众的需要,把剥削压榨工人们而来的资本用来进行无休止的殖民扩张,在国外开拓无境的领地,在国内,政府用严酷的刑法对付人民群众,最后导致人民的反抗情绪日趋高涨,最终导致了宪章运动和议会的改革。浪漫诗人们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有着深刻的感受,形之于诗,因而表现出空前尖锐的浪漫主义情怀诞生了。

美国的浪漫主义情怀起源于18世纪末期,一直持续到南北战争爆发,这一时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阶段。因为英、美两国许多传统相似,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受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深刻影响。但由于国家所处的环境不同,美国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动乱,地方运动此起彼伏,所以这一时期兴起了写美国本土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又强调自然对人的作用。人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人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自己,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美国浪漫情怀诞生了。 (二)英美浪漫情怀的流派不同

英国的浪漫主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以赞美美丽自然风景为主,具有田园气息的消极“湖畔派”,与之对应的是充满时代气息和对现实社会不满想要破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希望革命带来和平新生活的积极浪漫主义。不同流派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消极的浪漫情怀充满对社会的各种失望,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幻想创造了一种太平天国中理想的太平社会,他们逃避现实。积极的浪漫主义则是面对现实社会有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社会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和黑暗,但是仍然能够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乐观主义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以及社会和家庭赋予自己的压力。

相对于英国的两个流派而言,美国的浪漫主义情怀更多的是强调对人物性格特征的表达,超验主义中这样说道:人是神圣的,必须强调人真实的感受,超自然的心态。每个人必须充分依靠自己和相信自己,这样人类才能够团结在一起为人类社会的和平事业而奋斗。

(三)英美浪漫情怀的定义和主题不同

英国的浪漫情怀主要指的是反对现实,追求浪漫,这是当时英国残酷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因为现实过于悲催,所以更多的浪漫主义诗人寄情于虚幻的情感和自己创造的不真实世界中,以此来获得心灵上的最大安慰。这也必然决定了英国浪漫情怀的主题是充满忧郁和苦难的。而美国浪漫主义情怀则是反对传统,强调人的作用。很多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极为敏感的人性特征。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赞扬个人和普通人,这几乎成了美国这一时期的文学信仰。美国浪漫情怀既有对英国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的继承,又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它的主题表达的是美国人民乐观的情感和对社会发展相对满意的心态。

(四)英美浪漫情怀的特点不同

英国浪漫主义所创造的是一种自然、想象的环境,反对古典主义,多以抒情为主,托物言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而且还强调音乐美,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忘记烦恼与痛苦,并且还夹杂着不少哥特式的成分。而美国的浪漫主义情怀则是派生的,具有派教主义的特点,反对道德上的约束,大力提倡通过教义使人思想开放,信仰加尔文教。

(五)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的不同之处

美国的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如:美国第一位浪漫主义 散文 文体作家(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Sketch Book?(《见闻札记》),它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和美国第一部伟大的青少年文学读物,重振了没落的哥特式浪漫主义小说,随后他在此基础上把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融入了这种体裁,还有?Legends of the Conquest of Spain?(《西班牙征服记》)。此外,另一代表人物就是(James Fenimore Cooper)詹姆?斯·芬?尼?莫·库?珀开创了两种流传极广的小说体裁,边疆传奇小说和海上传奇小说。“?Leatherstocking Tales?”(《皮袜子故事集》)包括?The Deerslayer?(《杀鹿者》)、?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Pathfinder?(《探路人》)、?The Pioneers?(《拓荒者》)、?The Prairie?(《大草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美国最接近史诗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流露出强烈的自然感情,反对这个黑暗的社会,讨厌现实社会的制度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渴望回归自然。然而英国的代表人物有雪莱,雪莱诗歌的特色是充满对反动统治和黑暗社会的揭露与反抗、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空灵飘逸,激情乐观,没有阴郁色彩;采用象征手法,用浪漫主义的幻想来描绘理想世界。还有华兹华斯(1770—1850),他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第一位大诗人,也是欧洲的大诗人。因为他喜欢歌颂自然美,被誉为“自然诗人”。他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把自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歌颂。让自然陶冶自己并激发灵感,自然是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代表作《丁登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情。

[参考文献]

[1]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

[2] 李顺春.论尤金·奥尼尔《琼斯皇》的表现主义手?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3] 《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聊城大学石兴泽,杨春忠.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处境尴尬[N].社会科学报,2009.

>>>下页带来更多的英美文学的论文5000字左右

当代英美文学之中的存在主义隶属于当代西方国家的哲学体系,也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点是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明显的,不利的地方则是学生需要认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琐了。但是其实能够正视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和学习实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大学英语的创新出路,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而在当前形势下,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了一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当然,这种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普通高校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泛滥,实用型的课程如口语、听力、翻译课等成了重要的专业课程。英美文学课则显得可有可无,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大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时仅为72个学时,其中,英国文学36个学时,美国文学36个学时。每周两个课时的文学课,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概念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作为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把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本应分开的课程合为一体,称为英美文学。还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英美文学史”这门课,只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别开设一学期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学生对整个英美文学史没有系统和宏观的把握,就直接研读作品,使学生只掌握少数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各个文学流派、文学传承以及与时代的联系缺乏整体掌握。

(二)课时安排偏少,边缘化趋势突出

为迎合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全国外语院系刮起了一股砍削文学课的飓风。更改教学大纲,削减文学课程,并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性增设经贸、金融等课程。英美文学课从一二十人小班的、讨论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两百人的大班讲授式,从两个学年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外语院系干脆把英美文学课定为选修课,英美文学课遭遇严重的“边缘化”。

(三)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尽管是英语专业,但在大学一二年级很少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文学功底差,到了大三突然接触深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剧作《浮士德》、《麦克白》等,感到艰涩难懂,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我们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外,也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加强学生在文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而学习外国文学是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而重要的一环。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大大降低了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的将只是翻译工具,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该以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己任,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走出英美文学课程困境,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许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材一直沿用“文学史+选读”的固定而陈旧的模式,教材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列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知识,如所有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卒年月、作品概况介绍等,这些内容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实,将宝贵的教材篇幅用来介绍背景知识是不科学的,这可能会让学生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并提升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建议是在作品之前设置一些预习作业与问题,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查找和总结作家介绍和作品背景,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文学作品本身。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遴选也是教材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往往是厚古薄今,尤其是早期的经典著作对古英语涉猎过多,如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始就遭遇内容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难以把握作品的精髓与内涵,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英美文学时间跨度大、内容非常广泛,名家名作不胜枚举,教材的设置和作家的取舍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宏观把握下的重点筛选,比如在讲美国文学中的当代戏剧时,应将重点集中于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并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历史传承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代表作如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找出现代人的孤独、欲望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等剧作家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学时期的科学把握,也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降低学习难度。

(二)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衍生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则疲于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见解和思考,更不用说对文学经典的鉴赏与文学情趣的提升。由于教材死板,授课方式墨守成规,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点,而没有提升对文学文本的整体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研究性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开始时,由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给学生进行研究,如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研究、美国梦文学研究、美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承担不同的课题,并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等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适时组织收看英文原版电影等。

(三)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远离我们熟悉的母语环境和语言习惯,且跨越时代久远,陈旧、落后的“书+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多媒体设施不足和设施陈旧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铺平道路。

首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抽象、晦涩的文学作品通过视频、音频等材料更生动、直接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耳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英美文学课堂上沉闷、单调、枯燥的教师一言堂的顽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更大限度地克服授课时间与授课场所的限制,有助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外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材料,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英文毕业论文文学类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方向选题如下:

1、支架教学理论在英语专业文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2、英语专业文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3、走近文学——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探析。

4、生态位视角下理工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定位的实证研究。

5、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调查分析。

6、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学学习现状及对策。

7、浅析高校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

8、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设置的“3+x”原则。

9、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跨学科设置模式初探。

10、浅论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文学学习的专业责任感——以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调查为例。

11、“接受-反应”理论对高校英语专业文学教学的启示。

12、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文学课程建构探索。

13、诗性与理性的关照审美与人格的提升——谈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

14、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文学教学的思考——基于理论与历史角度的分析。

15、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低年级化的可行性探析。

16、大学英语课程与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整合研究。

17、英语专业体裁文本依托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效果分析。

18、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学学习现状及对策。

19、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的思考。

20、浅谈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英语文学原著能力的培养。

21、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文学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22、强化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浅议。

23、关于大学英语专业文学课的调查与思考。

24、基于内容图式的英语专业文学语篇阅读教学。

25、英语专业文学教学与情感智力培养。

当代英美文学之中的存在主义隶属于当代西方国家的哲学体系,也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点是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明显的,不利的地方则是学生需要认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琐了。但是其实能够正视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和学习实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大学英语的创新出路,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而在当前形势下,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了一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当然,这种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普通高校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泛滥,实用型的课程如口语、听力、翻译课等成了重要的专业课程。英美文学课则显得可有可无,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大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时仅为72个学时,其中,英国文学36个学时,美国文学36个学时。每周两个课时的文学课,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概念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作为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把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本应分开的课程合为一体,称为英美文学。还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英美文学史”这门课,只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别开设一学期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学生对整个英美文学史没有系统和宏观的把握,就直接研读作品,使学生只掌握少数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各个文学流派、文学传承以及与时代的联系缺乏整体掌握。

(二)课时安排偏少,边缘化趋势突出

为迎合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全国外语院系刮起了一股砍削文学课的飓风。更改教学大纲,削减文学课程,并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性增设经贸、金融等课程。英美文学课从一二十人小班的、讨论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两百人的大班讲授式,从两个学年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外语院系干脆把英美文学课定为选修课,英美文学课遭遇严重的“边缘化”。

(三)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尽管是英语专业,但在大学一二年级很少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文学功底差,到了大三突然接触深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剧作《浮士德》、《麦克白》等,感到艰涩难懂,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我们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外,也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加强学生在文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而学习外国文学是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而重要的一环。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大大降低了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的将只是翻译工具,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该以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己任,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走出英美文学课程困境,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许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材一直沿用“文学史+选读”的固定而陈旧的模式,教材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列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知识,如所有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卒年月、作品概况介绍等,这些内容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实,将宝贵的教材篇幅用来介绍背景知识是不科学的,这可能会让学生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并提升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建议是在作品之前设置一些预习作业与问题,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查找和总结作家介绍和作品背景,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文学作品本身。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遴选也是教材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往往是厚古薄今,尤其是早期的经典著作对古英语涉猎过多,如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始就遭遇内容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难以把握作品的精髓与内涵,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英美文学时间跨度大、内容非常广泛,名家名作不胜枚举,教材的设置和作家的取舍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宏观把握下的重点筛选,比如在讲美国文学中的当代戏剧时,应将重点集中于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并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历史传承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代表作如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找出现代人的孤独、欲望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等剧作家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学时期的科学把握,也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降低学习难度。

(二)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衍生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则疲于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见解和思考,更不用说对文学经典的鉴赏与文学情趣的提升。由于教材死板,授课方式墨守成规,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点,而没有提升对文学文本的整体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研究性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开始时,由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给学生进行研究,如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研究、美国梦文学研究、美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承担不同的课题,并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等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适时组织收看英文原版电影等。

(三)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远离我们熟悉的母语环境和语言习惯,且跨越时代久远,陈旧、落后的“书+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多媒体设施不足和设施陈旧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铺平道路。

首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抽象、晦涩的文学作品通过视频、音频等材料更生动、直接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耳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英美文学课堂上沉闷、单调、枯燥的教师一言堂的顽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更大限度地克服授课时间与授课场所的限制,有助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外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材料,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文学类英文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硕士 毕业 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1 浅谈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摘要】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关注文学的社会 文化 语境,强调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批判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学标准,并要求研究妇女作品的特殊性、谱写妇女作家的传统。本文着重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及解构男性中心文学的框架与建立女性主义诗学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富有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男性中心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而兴起的西方文艺批评新军。它以女性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性别和社会性别为基本出发点,以从边缘走向中心为行动纲领,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个人色彩。之所以把英美文学合在一起,是因为二者不约而同地对女性问题中的社会历史因素给予格外关注。另外,同为英语国家,女性主义批评者致力找寻的文学传统和艺术形象都集中在相仿的经典之中。 一、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深层背景和原因 以往所谓的文学传统一律以男性为中心,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也都被父权主义意识所统治。面对这种情况,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批评要具备普遍意义和有效性,无论如何都应该将女性意识包括在内,坚决动摇和解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对现存的文化和制度进行总批判,整理提供掀起一场女权主义的文化革命。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是从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而开始的。 这主要是通过考察、分析、审视男性文学中那些陈旧的女性形象。在男性本位创造的 神话 故事 中,女性总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夏娃、潘多拉,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在《性别政治》一书中,米勒特对D?H?劳伦斯、亨利?米勒、诺曼?梅勒和让?热奈特等男性作家的思想意识作了尖锐有力的批评和分析,指出这些作家的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把女性给非人化了。小说中描写的场景和过程全都是从男主人公的角度出发的,女性人物自始至终都处于被控制的地位,男性人物则是绝对的操纵者。 米勒特的分析说明,男作家正是通过这种夸张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性关系表现为正常的政治关系,让女人处于屈从、附属的地位。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中指出,19世纪(乃至今日)占统治地位的父权主义意识形态把艺术创造力当成男性的一种根本优质,由于创造力被界定为男性,其结果必然是,占统治地位的女性文学形象也必然是男人幻想的产物,女作家们被剥夺了创造自我形象的权利,而必须努力遵照父权制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标准。 吉尔伯特和格巴条分缕述地论证了19世纪的《不朽女性》是怎样被男人想象为虚无飘缈、温柔美丽的天使形象,认为从但丁的贝雅特里齐、歌德的葛雷特和玛甘泪一直到考文垂?帕特莫尔的《屋内天使》,理想的女性始终被视为逆来顺受、俯首帖耳和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种创造物。她们还指出,在天使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妖妇的形象,男人把女性理想化的对应面就是对女性的恐惧。她既给男人带来满足,又会使他产生厌恶。 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中心的文学把性别推向边缘,让妇女成为文化的接受者,批评的功能在于揭露隐藏在作品中的男性沙文主义的真正面目。因此,女性主义者的首要任务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男性创造的女性神话,作一种对抗性阅读,把根植于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识根除。文学批评一旦揭开了这些形象的政治含义和文本的性歧视,就能帮助读者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动摇父权制的根基,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建立女性主义诗学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一些实践 女性主义批评家们试图通过对男作家笔下诸多女性形象的考察、剖析和审视来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但她们并不只满足于此,她们努力扩大批评的范围,拓展新的批评领域,确立女性主义批评原则,建造一座她们自己的文学宫殿,发掘被男人和社会所忽视的妇女文学传统,将批评的焦点对准女作家及其作品。她们要求拓宽妇女生活题材,创造一种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迥然有别于男性文学的妇女文学;她们系统阐述女性主义批评原则以此肯定妇女的文学 经验 和社会经验;建构女性主义诗学,以此对传统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评价,重新书写文学史;此外,她们还对男女作家在文学传统方面的差异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对女作家的创作经验、想象及其创作手法等方面显示出来的不同倾向进行初步研究,对既存的批评观念和文学的道德性质进行深刻的 反思 和审视。 具体做法就是寻觅女性文学的传统,挖掘被埋没的女作家及作品。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丽娜?蓓姆指出,如果从已出版的文学史或文集来看,美国几乎没有一个女性大作家,而主要的小说很容易发现,早在移民时期,女作家就开始活跃了。到了19世纪中叶,在销售和品种方面,女作家已在美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位置,连霍桑那样的名作家都免不了担心自己的读者会被女作家吸引过去。然而,这些女作家在文学史上却名不见经传,因为文学史对她们不屑一顾,认为女人不能算是作家,其作品也够不上载入史册的标准。 正是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标准将女性作家长期摒弃于文学史外。因此,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任务之一便是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发掘被埋没或受冷漠的女作家的作品,纠正男性传统对之的错误理解,寻觅女性文学的传统,重铸文学批评的 方法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承认一个女性文学的传统存在,但它时时被迫中断,妇女文学的发展呈间歇状态,直到19世纪以后才能较清楚地看到文学创作的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女性文学传统。 相对于世界文学的发展,这一女性文学的传统无疑是十分短暂的,并且以阿弗拉?贝恩为代表的19世纪初期的妇女创作又被男性的文学批评排斥在文学范围之外,故导致妇女文学传统的难以发现。尽管有着种种困难,但妇女文学传统的存在是无疑的。伍尔夫认为她自己的创作也是沿着这条女性先辈开拓出的道路而进行的,这条道路是许多年以前开辟出来的,动手的有芬尼?伯尔尼、阿弗拉?本、哈利?马提诺、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许多著名的女人,以及许多无名的和被忘记的女人,曾在我之前修缮着这条路以使之平坦光滑,并且调整着我的步伐。 所以,当我写作时,我的前面只有极少一些物质障碍。伊莱恩?肖瓦尔特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中最为活跃、影响较大者之一,她倡导建构独立的妇女文学史和女性文学经典。 三、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反思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灵活地吸收了西方流行的各种批评方法,容纳了生理学、人类学、现代心理学和美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呈现出一个多元开放的体系。女性主义批评不为单一的方法所左右,从语言、心理、文化等多角度解构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达到建立女性自身的价值标准与独特文化的目的。 然而,玛丽?朴维在其文《女性主义与解构批评》里声称:“‘女性’仅仅是社会的产物,不具有自然的基础,即‘女性’是一个术语,对这个术语的界定取决于它所被讨论的语境,而不取决于某些性器官或社会经验”,“‘女性’反映不了完整的自我,因为特征是有所联系的,‘女性’仅仅是同‘男性’相对照时获得的临时定义的一个位置。”如果性别角色完全取决于话语,这一话语又时刻处于变化和解构之中,两性的意义缺乏稳定性,那么女权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支点。如果放弃了对社会性别的界定,要求女性正当权益的斗争就失去了理论基石。 她因此呼吁,女性主义不能忽视女性受歧视的社会现实,不应该消解主体,反倒更应该加强对现实的斗争策略的研究。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O年代末兴起于欧美的新女性主义话语的一部分。它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对父权制文化给予了尖锐的批判;而且还突破了理论话语惯有的表述方式,使历经沧桑的女权思想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得以理论化,并进入了理论话语的中心,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摆脱异端与边缘的地位,转而成为当代理论话语的重要一维,促进了西方理论话语的转型。当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探讨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的发掘。 参考文献: [1]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莫文斌,罗艳《求索》2005(02). [2]试论20世纪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流变及其影响《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2(02). [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历程及其问题[J].魏天无外国文学研究,2011(06). 英美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2 论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要适应新世纪英美文学教学的发展,满足21世纪外语人才的需要,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不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构成合理的学科梯队。本文从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和英美文学的 教学方法 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一、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字语言形式。语言文字经过大师们的加工酝酿,便具有了鲜活形象的生命力,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经典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因为文学作品中饱含生活气息,使人们更加易于接受,所以成为教学的典范和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引入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背景的了解和对英语语言艺术的浓厚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结合其中的优美的语句段落让学生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感悟单词和语法的实际应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基本的英语常识,还通过对作品内容的了解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文化视野,了解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而使自己的个人修养和文化情操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了解英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感受英美人民的生活现实,可以让学生的 思维方式 和修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优秀思想的结晶。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可以和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寄托于文字之中但精神无限延展。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对作者表达出的中心思想从不同角度加以揣摩,从而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体验、滋润了我们的心灵,是我们的眼界进一步拓宽。在英语教学上,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对作品内容进行赏析,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 对于同一篇作品,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展开讨论,抒发自己的见解,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潜藏着未知答案的文本空间,由于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能够自己理解自认为正确的看法,主动去通过作品对作者进行评判。他们主动对话作者、质疑作者甚至否定作者,在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中,逐步养成敏锐的感知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的真正意义也正在这里。 二、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在我国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教学还保持着传统的泛读化教学方式。文本资料以教材上的为主要对象,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教材,把重点在黑板上罗列出来,学生阅读仍然是次要的。英语教师往往背负着较重的教学目标,对教材的讲解也只是一遍而过,而教材对于英美文学的选取也受篇幅所限往往节选某一段落,对于英美文学的分类和评价往往比较混乱。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由于教材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历史年限跨度长,文学流派和创作风格不一,英语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和作品中心思想无法得到全面展现。这使得学生们的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无法全面展现作品中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只能针对几个关键的词汇和语言点重点讲解。 所以,现实中英美文学与课往往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漫无目的讲,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听,麻木地记词汇。随着民间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英美文学阅读引导学生提高 英语学习 效果,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学术界的共识。 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在课堂上,教师对于教材中的英美文学理论部分的讲述过于冗长,使学生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们对这一部分的课堂内容只是被动地接受,自己不会动脑去思考有关作品的问题。教材选取的作品与文史理论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其次,英美文学课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无法完整摘录某一文学作品,只能有选择地节选作品中的关键段落,而对作品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作品的发生背景、人物介绍也变得残缺不全,学生初次接触作品很难深入阅读下去,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英美文学的科学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 英美文学课是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具体的授课方式上,要考虑到学生们对英语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水平逐步提高讲课层次。例如,在学生刚入学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英语读本培养他们的 英语阅读 习惯,等他们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准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再给他们安排英语作品的原著阅读赏析。只有阅读英美文学原著作品,才可以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英美文学 教育 。学生有了一定的原著阅读经验,可以在课堂上适量增加阅读量,逐步提升学生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二)通读原著 开设英美文学阅读课的目的是全面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特色。只有将英语原著通读下来,才能充分体会到作品的语言特色、思想脉络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目前我国英美文学教材只是节选作品的某一章节,断章取义,不利于学生整体理解作品。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量通读原著全文,全面体会作品思想内核,有条件的也可以横向扩展,多读一些相关作品,从更广阔的角度试着去理解作品,一定能收到意料之外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强调通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并布置写 读后感 ,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三)向学生推荐作品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课时,除了教材上节选的内容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向他们推荐一些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英美文学作品。例如英语典籍《圣经》、英国史诗文学《贝奥武夫》、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等等,都是一些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读来让人兴趣盎然,学生们课余饭后可以认真的深入进去进行精读。 (四)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不能仅仅当做消遣,教师要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作品都要写出心得。只有这样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加强体验,在写读后感时重温对作品的个人理解,从而加深了最作品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读后感中看出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是否充分?认识角度是否恰当?指出他们的不足,引导学生重读作品相关章节,纠正错误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分析能力。此外,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写论文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通读作品,加深认识。 (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反串角色,让学生主导课堂教学,扮演老师的角色在讲台上为大家讲解分析教材。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记忆。从而避免了其被动接受知识养成的惰性。这样做一方面强化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去对作品内容进行学习、记忆,对作品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促使他们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对作品本身或作者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检索,将之作为教科书的有益补充,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上,只有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一颗火热赤诚的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满足新时期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恒.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文学课程教学设计[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5). [2]董梅.英语教学中导入经典文学阅读的创新型教学研究[J].前沿,2012,(10). [3]张春开.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英语教师,2012,(4). [4]章洁帆.论文学性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体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当代英美文学之中的存在主义隶属于当代西方国家的哲学体系,也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点是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明显的,不利的地方则是学生需要认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琐了。但是其实能够正视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和学习实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大学英语的创新出路,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而在当前形势下,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了一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当然,这种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普通高校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泛滥,实用型的课程如口语、听力、翻译课等成了重要的专业课程。英美文学课则显得可有可无,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大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时仅为72个学时,其中,英国文学36个学时,美国文学36个学时。每周两个课时的文学课,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概念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作为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把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本应分开的课程合为一体,称为英美文学。还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英美文学史”这门课,只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别开设一学期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学生对整个英美文学史没有系统和宏观的把握,就直接研读作品,使学生只掌握少数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各个文学流派、文学传承以及与时代的联系缺乏整体掌握。

(二)课时安排偏少,边缘化趋势突出

为迎合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全国外语院系刮起了一股砍削文学课的飓风。更改教学大纲,削减文学课程,并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性增设经贸、金融等课程。英美文学课从一二十人小班的、讨论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两百人的大班讲授式,从两个学年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外语院系干脆把英美文学课定为选修课,英美文学课遭遇严重的“边缘化”。

(三)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尽管是英语专业,但在大学一二年级很少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文学功底差,到了大三突然接触深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剧作《浮士德》、《麦克白》等,感到艰涩难懂,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我们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外,也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加强学生在文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而学习外国文学是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而重要的一环。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大大降低了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的将只是翻译工具,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该以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己任,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走出英美文学课程困境,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许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材一直沿用“文学史+选读”的固定而陈旧的模式,教材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列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知识,如所有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卒年月、作品概况介绍等,这些内容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实,将宝贵的教材篇幅用来介绍背景知识是不科学的,这可能会让学生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并提升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建议是在作品之前设置一些预习作业与问题,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查找和总结作家介绍和作品背景,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文学作品本身。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遴选也是教材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往往是厚古薄今,尤其是早期的经典著作对古英语涉猎过多,如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始就遭遇内容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难以把握作品的精髓与内涵,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英美文学时间跨度大、内容非常广泛,名家名作不胜枚举,教材的设置和作家的取舍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宏观把握下的重点筛选,比如在讲美国文学中的当代戏剧时,应将重点集中于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并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历史传承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代表作如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找出现代人的孤独、欲望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等剧作家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学时期的科学把握,也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降低学习难度。

(二)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衍生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则疲于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见解和思考,更不用说对文学经典的鉴赏与文学情趣的提升。由于教材死板,授课方式墨守成规,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点,而没有提升对文学文本的整体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研究性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开始时,由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给学生进行研究,如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研究、美国梦文学研究、美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承担不同的课题,并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等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适时组织收看英文原版电影等。

(三)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远离我们熟悉的母语环境和语言习惯,且跨越时代久远,陈旧、落后的“书+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多媒体设施不足和设施陈旧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铺平道路。

首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抽象、晦涩的文学作品通过视频、音频等材料更生动、直接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耳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英美文学课堂上沉闷、单调、枯燥的教师一言堂的顽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更大限度地克服授课时间与授课场所的限制,有助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外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材料,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类

文学艺术关乎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外化的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文学方面的 毕业 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1、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内在属性,模糊语言在我们的语言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罗素在1923年写的一篇有名的论文《论模糊性》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汪培庄为伍铁平所著《模糊语言学》所做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属性,因而是语言学所不能回避的对象。”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形象性。基本上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在脑海里的再造想象欣赏文学作品的,这种再造想象的特征之一就是模糊语言。也正是这种模糊语言的使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彰显了文字的魅力。典型的一段如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中一句“to be,or not to be”短短几个词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和解读,同时也让这句话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2、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翻译就好像婚姻一样,它是一种互相妥协的文字艺术。同样的语言翻译也是拥有不同语言以及不同 文化 背景的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优秀的语言翻译带来的是成功的交流,而劣质的翻译也会导致误解。在这样重要的情况下,翻译就会显得异常重要,面对不同的语言,翻译者就需要采取恰如其分的翻译方式,以实现不同语言的信息成功传递。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的文学翻译也是对原著作者精神的模糊转达。 2.1、符合原文精神 文章 翻译的首要 方法 就是以对应的形式再现原文的模糊语言美感。比如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卷首引诗:Let me live out my years in heat of blood/ Let me lie drunken with the dreamer’s wine/ Let me not see this soul-house built of mud/ Go toppling to the dust a vacant shrine! (让我在热血沸腾中度此一生! /让我在醇酒般的梦幻里醉沉!/莫使我眼见这 泥塑 的肉身,/终以空虚的躯壳毁于泥尘!) 译文里面的语言就是诗歌创作中形象与模糊思维互相交感的出品,翻译可谓是恰如其分,不但精确化,还模糊化,文章美感仍在。如此译文更激发读者的 想象力 ,使语言具有活力。 2.2、模糊描述,再现意象美 翻译者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模糊描述,再现原作中人物意象模糊所创造的美感。比如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丹·布朗运用了一连串的意象语言,目的就是为了形容兰登的模样。对原文作者来说,这些人物的外形描述的内涵隽永而且意味深长,也是作者布朗对小说主角兰登形象刻画的一种表达,所以这些模糊语言描述也具有了象征意味,相对读者来说,这些形象描述之外的意义能否转化为读者的意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中文译本中,翻译者就对此进行了有利的铺垫,比如“锐利的眼睛”、“一片暗色的胡碴”等等,就无形中为下文的“书卷气吸引力 ”进行了较为有利的铺垫也是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的意象美感。 2.3、模糊单词的翻译 各种语言都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模糊性,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单词在一种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在另一种语言中也会同样存在模糊的概念。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采用模糊对模糊的翻 译原则翻译。比如在王佐良所译Thoughts on Various Subjects 中的有一句,如下:“Complaint is the largest Tribute Heaven rec Eives, and the sincerest Part of our Devotion.”翻译为“怨言是上天 得自我们的最大贡物,也是我们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在这里翻译者将文中的模糊单词“largest”和“sincerest” 翻译成 “最大”和“最真诚”大概是最合时宜的翻译了。一般来说,在模糊 语言的翻译中,运用“模糊对模糊”的原则是最常见得,也是最省力的。 但是也有些特殊的情况,由于模糊词与其邻词之间的清晰度不明显,导致在翻译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就要运用某些目 标语 中的表达来翻译原来语言中的模糊词。 比如:Stood up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on the calm summer night through which I was journeying, noting the pale reminiscence of day that still lingered in the northern sky. (A. G. Gardiner: A Fellow-Traveler) 站起来眺望旅途窗外那沉寂的夏季的傍晚,注视着那白日的暗淡余晖仍逗留在北方的天空。从客观上来说,“night”可以翻译成“傍晚”和“晚上”,这是两个边界不很清晰的模糊词汇。之所以把“night”翻译成“傍晚”一来这样翻译忠于原文、也通顺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来使读者容易理解,也便于接受。 由于模糊词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有些时候翻译者也会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时采用更为精确的语言,使的翻译文章更加出彩。由此也可以看到翻译者的巧妙地翻译方式。 3、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 文学语言的 艺术是一种模糊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还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所以,文学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学翻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掌握好翻译策略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翻译好。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翻译意识,要尽可能把握原作的精华。同时,翻译者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现原作的模糊意蕴。 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2 论西方 典故 与英美文学 教育 摘 要:英美文学教学的困难之一是学生面对西方典故的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加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 英美文学西方典故;《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 在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 英语学习 的目的日趋功利,对口语大力提倡,对等级考试和各类水平测试给予极大的关注,英美文学等人文学科教育的作用似乎渐渐被人遗忘。而中西文化传统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突出地表现出来,使得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英美文学课遇到的重重障碍的表现之一就是英语典故的运用。 典故(allusions)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更透彻地说明事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更有力地抒发感情,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炼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强化艺术效果。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对英语的欣赏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 《圣经》与英美文学 《圣经》是__的一部经典,由于它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对西方各国的文学艺术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英语民族文学艺术史上,有不少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艺术家都采用《圣经》中的 故事 和 传说 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诗歌,戏剧,小说,音乐和绘画。而更多的故事传说和只言片语则进入英语日常用语,成为广泛使用的《圣经》典故。 英美作家引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如Shakespeare所著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当Portia假装肯定Shylock 这一磅肉(a pound of flesh)合同时,Shylock高兴地喊道:“A Daniel come to judgment! Yea, a Daniel!--- O wise young judge, how I do honour thee!”Daniel是《圣经》中希伯来预言家,他聪颖过人,公允无私,执法如山。在这里,用这一典故把Portia比作智慧而又刚直不阿的法官。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十分强烈的。 二、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英美文学 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其中古希腊罗马神话更是英美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典故的重要来源,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这些 神话故事 为背景或主题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以希腊神话为第一来源的《荷马史诗》可谓开西方文学之先河,深受西方人的熟悉和喜爱。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的力作《神曲》,虽然写的是__道德主题,里面却用了不少希腊神话故事。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作家的悲剧中,大量采用希腊神话故事。弥尔顿的《失乐园》虽以《圣经》故事为主题,但诗句中却随处可见希腊神话的典故。在拜伦的《哀希腊》(The Isles of Greece)一诗中,出自希腊神话的典故更是比比皆是,而这些典故均为英语民族所熟悉。又如现代作家D.H.劳伦斯名作《儿子与情人》所表现的“恋母情结”的主题,就是源自希腊神话俄狄蒲斯(Oedipus),通过隐喻与象征的手法使得这篇名作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世界名著、民间传说、 寓言故事 与英美文学 一些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都为英语语言文学提供了许许多多富有表现力的典故。莎士比亚戏剧(Shakespeare’s plays),《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安徒生 童话故事 》(Andersen’s Fairy Tales And Stories)等等,都为英语民族所喜闻乐见。因此,它们入典成为英美文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莎剧《哈姆莱特》(Hamlet)中的哈姆莱特是为父复仇的丹麦王子,由于他生性犹豫不决,致使复仇计划一再延误。现在Hamlet便用来比喻忧郁不满而又优柔寡断的人。《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寓言诗人的创作源泉,经常为后代作家所引用,成为寄托教训,说明事理的典故。 酸葡萄(sour grapes),是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因够不着葡萄而把它称为“酸葡萄”,来聊以自慰。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则指装扮成正人君子的敌人,而“cry wolf”(喊狼来了)则用来指发虚假警报。又如《一千零一夜》中的《芝麻开门》(Open Sesame),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Cinderella),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浮士德》(Faust)等等,早已在英美文学中屡被运用。 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文化的背景不一样,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典故。引用典故,已成为世界文学传统的修辞艺术。典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往往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英美文学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和英语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增加典故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英美文学教学大纲要求,还体现了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客观的、原汁原昧的英语语言,体验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表达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娜. 中西文化导入与英美文学教学[J].文教资料,2005,(26). [2] 郭慧. 英美文学与英语学习[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5). [3] 赵亦倩.英美文学课堂中的文化渗透[J]. 考试周刊,2008,(30). [4] 胡文仲.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当代英美文学之中的存在主义隶属于当代西方国家的哲学体系,也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点是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明显的,不利的地方则是学生需要认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琐了。但是其实能够正视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和学习实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大学英语的创新出路,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而在当前形势下,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了一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当然,这种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普通高校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泛滥,实用型的课程如口语、听力、翻译课等成了重要的专业课程。英美文学课则显得可有可无,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大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时仅为72个学时,其中,英国文学36个学时,美国文学36个学时。每周两个课时的文学课,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概念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作为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把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本应分开的课程合为一体,称为英美文学。还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英美文学史”这门课,只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别开设一学期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学生对整个英美文学史没有系统和宏观的把握,就直接研读作品,使学生只掌握少数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各个文学流派、文学传承以及与时代的联系缺乏整体掌握。

(二)课时安排偏少,边缘化趋势突出

为迎合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全国外语院系刮起了一股砍削文学课的飓风。更改教学大纲,削减文学课程,并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性增设经贸、金融等课程。英美文学课从一二十人小班的、讨论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两百人的大班讲授式,从两个学年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外语院系干脆把英美文学课定为选修课,英美文学课遭遇严重的“边缘化”。

(三)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尽管是英语专业,但在大学一二年级很少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文学功底差,到了大三突然接触深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剧作《浮士德》、《麦克白》等,感到艰涩难懂,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我们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外,也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加强学生在文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而学习外国文学是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而重要的一环。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大大降低了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的将只是翻译工具,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该以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己任,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走出英美文学课程困境,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许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材一直沿用“文学史+选读”的固定而陈旧的模式,教材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列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知识,如所有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卒年月、作品概况介绍等,这些内容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实,将宝贵的教材篇幅用来介绍背景知识是不科学的,这可能会让学生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并提升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建议是在作品之前设置一些预习作业与问题,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查找和总结作家介绍和作品背景,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文学作品本身。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遴选也是教材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往往是厚古薄今,尤其是早期的经典著作对古英语涉猎过多,如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始就遭遇内容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难以把握作品的精髓与内涵,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英美文学时间跨度大、内容非常广泛,名家名作不胜枚举,教材的设置和作家的取舍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宏观把握下的重点筛选,比如在讲美国文学中的当代戏剧时,应将重点集中于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并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历史传承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代表作如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找出现代人的孤独、欲望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等剧作家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学时期的科学把握,也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降低学习难度。

(二)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衍生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则疲于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见解和思考,更不用说对文学经典的鉴赏与文学情趣的提升。由于教材死板,授课方式墨守成规,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点,而没有提升对文学文本的整体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研究性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开始时,由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给学生进行研究,如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研究、美国梦文学研究、美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承担不同的课题,并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等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适时组织收看英文原版电影等。

(三)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远离我们熟悉的母语环境和语言习惯,且跨越时代久远,陈旧、落后的“书+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多媒体设施不足和设施陈旧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铺平道路。

首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抽象、晦涩的文学作品通过视频、音频等材料更生动、直接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耳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英美文学课堂上沉闷、单调、枯燥的教师一言堂的顽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更大限度地克服授课时间与授课场所的限制,有助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外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材料,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英文类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模板2017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的模板是怎样的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的模板,欢迎阅读!

一、目的和意义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英语语言知识、经贸英语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全面素质、研究与创新能力进行检验考核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评估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结合学科发展的动态和研究现状,尽可能使其具有发展与创新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巩固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基本训练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属于研究性论文,讲求一定的学术性,但其要求与目的有别于刊于学术杂志的学术论文,因而为确保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所要求的工作,选题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选题须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须体现专业训练的基本内容,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衔接。

2、选题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构成和专业兴趣。

3、选题的类型应多种多样,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4、选题须考虑完成的工作量与所需的时间应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内容既要有探索、钻研的余地,又要考虑完成的可能性。工作量原则上应控制在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范围内,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类型及基本要求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依据学术性质和类型不同应符合如下要求:

1、语言及语言学研究类论文

就本科毕业论文而言,纯语言研究无论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还是在语料的收集上都有很大难度,不宜提倡。此类论文可以在语言结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语言运用(独特的语言现象、语言手段、语言变化等),语言文化(文化对语言理解、使用和学习的影响等),两种语言对比等领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应用性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2、文学评论类论文

此类论文应建立在对所评述的对象,尤其是文学文本的正确理解、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细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令人信服的、言之成理的结论。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作家论、文学思潮或流派论、断代文学史论、文学批评介绍等。文学评论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社会历史学的、美学与诗学的,也可以是比较的、文化学的方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求学生运用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术思想,要求以中国读者的评论视角与立场,进行具有一定新意的'探讨。

3、翻译研究类论文

此类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的研究,或具体翻译技巧的研究,或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研究,也可以由学生对名家名译做对比性研究,另加对作品本身的评述,对某一翻译理论或技巧进行阐述。

4、语言教学研究类论文

此类研究属交叉学科的研究,涉及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及教学法等,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围包括语言研究(教师语言及学习者语言研究),教学方法与技巧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外部条件研究,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发研究,教材的分析与评估研究,测试与评估研究,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等。此类研究无论从选题,还是方法,或是研究的过程以及结论都应具有应用的意义和价值,突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5、经贸方向研究类论文

此类论文可以是经济、金融、财会、国际贸易、贸易法规、现代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纯理论或实证性研究,可结合所学相关经贸及管理类课程,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作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四、任务及深度要求

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提纲、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其具体要求遵照《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毕业论文实施方法(试行)》相关规定;论文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工作量饱满,满足学生一人一题的要求。论文用英文撰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性,正文篇幅在5,000词以上,参考文献8篇(种)以上。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见面,并填写《毕业论文指导记录》。

五、考核办法

毕业论文考核及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

1、根据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论文观点的新颖性,论文结构的合理性,论文论证的逻辑性,英语表达的正确性和地道性,以及学生的工作态度,指导教师给予满分为40分的成绩评定。

2、根据毕业论文的指导思想与方案制订的科学性,论文论据的充分性,论文的创见与突破性,论文的结构、文字表达情况,评阅老师给予满分为20分的成绩评定。

3、根据学生本人对论文工作的总体介绍,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英语语音、语调的规范性和流畅性,答辩小组给予满分为40分的成绩评定。

六、毕业论文时间分配

序号 内 容 时间(周)

1 完成开题报告及相关参考文献的选定工作 4

2 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5

3 完成论文二稿的撰写 2

4 完成论文三稿的撰写并定稿 2

5 毕业论文答辩 1

合 计 14

七、其它说明

外语系毕业论文实行“末位淘汰制”,即综合评定成绩倒数1-3名的学生论文将被判定为不合格,学生无权获得学士学位。

contents

introduction………………………………………………………………1

1.the common historical background……………………………………1

1.1 international………………………………………………………1

1.2 national…………………………………………………………1

2.the common beliefs of beats and rockers……………………………2

2.1 rebellion against conventions……………………………………2

2.1.1 beats in literature………………………………………………2

2.1.2 rockers in music circles………………………………………3

2.2 ideologies in between……………………………………………4

2.2.1 beatniks were fed up with their government about

the explanations of why things happened……………………4

2.2.2 their same destiny……………………………………………4

2.2.3 beat culture and rock culture were not accepted by

both capitalist and socialist ideologies………………………5

2.3 belief in oriental religion…………………………………………5

2.3.1 beatniks study on chinese buddhism…………………………6

2.3.2 rockers belief in indian buddhism……………………………6

3.their identical lifestyles………………………………………………6

3.1 bohemian…………………………………………………………7

3.1.1 beats…………………………………………………………7

3.1.2 rockers………………………………………………………7

3.2 madness…………………………………………………………8

3.2.1 the beats regarded modern american life as cruel, selfish,

and impersonal that writers and artists were being driven

to madness……………………………………………………8

3.2.2 rockers were mad enough to drive rockniks crazy on

rock circus spot………………………………………………9

3.3 self-indulgent……………………………………………………9

3.3.1 drugs…………………………………………………………9

3.3.2 homosexual…………………………………………………10

4. the same conduct……………………………………………………10

4.1 beats of satan and angles………………………………………10

4.2 rockers' conduct of the two sides………………………………11

conclusion………………………………………………………………13

Why should we write the thesis?

To write a thesis before graduation is a must for every university graduate.

By writing a thesis, we may get some experience and some basic methods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y and research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a student’s study in college.

Whether a student has such an ability to write a thesis or to solve problems in his/her field is one basis for a unit to accept him/her or not.

How long should we prepare for writing a thesis?One year or so

What do we need when we write a thesis?

Firstly, for English major, most important of all, it is English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at based on your language skills, especially writing skill and grammar knowledge.

Secondly, the way of writing is also important.

A good title, some good ideas to support thesis statement, right language and standard format are what we need.

The language style is something that 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for example:

Wording: we prefer big word to small one;

Sentence: Long sentences are quite expectable.

How do we write a thesis? 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follow?

Generally speaking, when we write a thesis, we follow 10 steps:

1. Choose a subject: that is, what you are going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major, we may apply:

2. Choose a title/Title a paper;

3. Collect materials for reference in writing;

4. Analyze the collected materials;

5. Sort out the data and arguments;

6. List references;

7. Make up an outline;

8. 1—3 drafts;

9. Proofread;

10. The last version.

What subjects may we choose to writ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ranslation

English Language

English Linguistic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Phonetics

English Lexicology

English Rhetoric

Language and Culture

ELT Methodology

Teaching Englis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and Survey

The History of… (All mentioned above)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导语: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时需要提交相关的论文,而相关的论文又应该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

目前,将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和理念。同时,如何高效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教学转型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教与学相辅相成更是值得探讨。本文将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支撑,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教育技术;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

前言

作为连接心理、教育、行为组织等学科的桥梁,现代教育技术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教育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研讨如何借助现有的工具有效地促进学习和如何实现学习者的自主个性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被定义为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工具,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的理论、技术相结合,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并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从其定义可以分析得出:(1)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优势;(2)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目标;(3)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方法的研究。多年以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广东英语外贸大学也积极推动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创造优质的语言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丰富的视听教材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引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我校的网络多媒体教学从多个维度进行,形成课外、课内的一个立体个性化学习平台,具体应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课外型教学;二、课内讲授型教学;三、课内自主型教学。

一、课外型教学

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课外学习,主要通过英语电台广播实现教学。英语电台使用无线电波(开路)和经调频数码后导线传送(开路———基于有线网络)进行广播,广播的内容是由英语教育专家团体精心挑选的英语音频资料,课余时间实行全校性广播,学生只要拿着移动智能设备在校内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学生可以在优美的校园里一边漫步一边收听,学生还可以从有关教师里得到相关录音的文字资料和习题。将英语教学输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营造一个灵活多样和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有效挖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二、课内讲授型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课内讲授型教学的一种比较普及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开辟了英语教学的新方法,拓宽了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范围。我校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有:1、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2、数字在线教学系统。

1、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由许多语言实验教室和控制中心组成,除了有传统语言实验室的功能,如:语音广播、分组对讲、分组讨论、电子举手、录音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调用控制中心的教学资源,相应课件、音视频点播,以及一些相应练习题和反馈分析。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适合主要以讲授和交流为主的课程,如:口语、听力技巧、情景对话等,教师充分讲解难点、要点,学生可以课堂录音,课余自己复习,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容易突破难点。

2、数字在线教学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将教学资源设计成各种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需要,实时调动教学资源,实现教室演示功能。教师上课时,使用数字在线教学平台,通过在客户端进行相关操作,向中心服务器系统发出请求,系统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传送,传达到学生的教学设备上,进行下一步教学。课后学生也可以登录到系统进行预习和复习。数字在线教学系统不仅提供了英语教学的质量,还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育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听、说、写、译四项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其优点和特点:1)集中使用优质教材,确保英语学习质量。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实现了老师与同学之间教与学的动态结合。2)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在线学习系统教师可以不断实践、不断探索。3)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克服了学习的时空问题,为教师、学生带来便捷。4)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三、课内自主型教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于九十年代首先创建用局域网进行VOD点播的自主学习环境,近年来,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了基于“广外云”的在线自主学习及移动学习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引起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重大革新。所创设的CAI英语教学环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实现双向交流,利用网络英语教学数据库学会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计算机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实际效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温床。在英语教学数据库的支持下,突出了个别化教学的优势,使不同水平、不同智商、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可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软件,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使用、改进、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软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恰如其分的辅导和教学。网络英语教学数据库不仅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合于思维发展的'理想环境,还向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思维表象和现实素材。CAI英语教学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使用视频点播(VOD)系统进行英语教学,打破了课堂的沉闷、枯燥,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习中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其优点如下:

1.时效性。我校采用最先进的卫星接受系统接收关于国内外新闻、财经、科技、综合节目并及时进行监控和编辑。将地道的英语和外国文化实时输送到我校数字在线学习系统,在整个学校内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英语节目,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真实地感受异域语言及文化。不仅如此,教师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认识到全球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资源。

2.互动性。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中,我们始终将交流互动放在第一位,使师生可随时随地进行无障碍交流。通过对实验室位置的合理编排,更利于现代英语教育理念的实现。

3.开放性。多媒体教学语言实验室与互联网实现有效双向连接,创建了一个快速便捷的英语教学科研网络。

4.自主性。通过建立全校性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全体师生服务。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备课、教学和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或者宿舍则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所提供的网上服务,包括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英语影视片的观看、练习写作、进行网上测试,实行自主个性化学习。

四、网络多媒体教学主要特点

1.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挑选最符合学生学习的教材,选择优质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网络共享使用。在现今大学不断扩招的情况下,要保证教学质量,这是最好的选择。

2.实现互动教学。使用网络不仅可以把教学内容广播下去,也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把有关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实时回答。

3.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英语电视、英语新闻、英语音频资料,也可以是从卫星上、INTERNET网上等多渠道得到的资料中挑选。

4.全方位的英语学习环境。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兼顾了涉及到课室内、外的教学,学生在校园里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听到英语,让学生完全容入英语的学习环境中。结束语网络多媒体的使用,不仅发挥了多媒体的优越性,使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习效率,也发挥网络的优势,共享、互动。网络多媒体教学给我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也是教育技术的进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提高教学效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