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论文答辩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总称为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风热、风燥咳嗽;内伤咳嗽又据个体不同分阴虚咳嗽、痰湿咳嗽、痰热咳嗽、火热咳嗽等四大类。外感咳嗽,其临床症状与感冒相似,但以咳嗽为主证,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其调护基本与感冒相同。内伤咳嗽,多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时好时坏,反复发作,除急性期需遵医嘱外,平常应以调整脏腑功能、顾护正气、减少发作次数为主。下面主要介绍慢性支气管炎的调护。(一)起居调养法(1)避风寒,慎起居中医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所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在体表多汗或天热汗多时,不可贪图一时痛快而突然减衣或用电扇直吹。若实在热至难以忍受的地步,可以电扇吹地板或墙,从而感受柔和之风。如果电扇直吹或空调冷风过强,会导致风寒束表,诱发本病急性发作。同时应随四季气候变化而及时增减衣物,使机体不致因衣服过多而出汗,也不致受凉而诱发疾病。居处环境应整洁,空气中宜有一定湿度。因为若空气中含有很多粉尘或有害气体,如棉花纤维,发霉的谷物粉尘,含有螨虫排泄物的房尘,或氯、氮、硫等的氧化物,可引起支气管水肿、充血和痉挛,增加支气管感染的机会,而引起咳嗽、哮喘和吐痰等症状。对花粉过敏的人,室内勿养花。(2)早睡早起,避免疲劳过度患者平素应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生活规律,勿过度疲劳,可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次数。(二)饮食调养法(1)宜养成喝茶的习惯因为茶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锌,它对提高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大有好处。据现代药理研究,茶叶中含有大量茶碱,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而气管炎患者兼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引起喘息、咳嗽,故慢支患者适于饮茶。(2)服补品要适时慢性支气管炎易反复发作,且发作次数越多,疾病发展越快。控制不佳,常易导致喘息、肺气肿、肺心病等。所以患者应以减少发作次数为准则。而中医在此方面提倡,病缓时以扶正固本为主,病急时以攻邪为主。即疾病未发作时可服补品,发作时改为其它药物治疗。供选补品①紫河车炖瘦肉。紫河车(人胎盘,新鲜者效果更佳)含有多种激素,现代研究证明,它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②冬虫夏草10克,猪瘦肉150克。将猪瘦肉切块,开水焯一次,放入锅内,加虫草及各种调料,急火煮沸,慢火炖煮,肉烂汤浓为止,肉、药、汤俱服。(3)应禁烟戒酒,少吃辛辣食物(葱、椒、韭、桂、辣等),以减少对气管、支气管的刺激。(4)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食肥甘及烧烤、油炸之品,以免生痰化火。(5)咳嗽痰多的病人应忌食酸涩之品,如乌梅、话梅等,以免痰液不易咯出,可多食桔子、柑子、梨、枇杷、荸荠、藕、萝卜、刀豆、冬瓜、丝瓜、豆腐等化痰清肺之品。(6)若咳嗽气急较重者,应忌海腥,如鱼、虾、蟹等,以防咳喘加重。(三)药物调养法(1)川贝蒸梨。用川贝5克,冰糖15克(也可用蜂蜜一匙),与梨同蒸,将梨与汁同服。(2)三仙饮。用生萝卜250克,鲜藕250克,梨2个,切碎绞汁,加蜂蜜250毫升,治疗热咳。(3)苡米杏仁粥。用苡米50克、杏仁(去皮尖)10克。苡米煮半熟时,放入杏仁,粥成可加入少许白糖。治疗咳嗽痰多色白之证。(四)针灸疗法(1)体针疗法:取肺俞、列缺、合谷、风门、风池。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强制,风寒可加灸,主治外感咳嗽。(2)艾灸疗法:取肺俞、风门、膻中、太渊、脾俞。艾炷灸每日1次,每穴3 5壮。适用于内伤咳嗽。(五)按摩推拿疗法用手指尖按揉、压放太渊、偏历、风市、肺俞、膻中、气海、足三里、璇玑穴各100次。(六) 体育 锻炼调养法(1)宜常吹笛医学家们发现吹笛作为支气管炎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有较好的疗效。因为吹笛能使横膈肌运动范围增大,使肺泡开放数目增多,从而改善呼吸机能。(2)宜坚持夏令游泳经常参加游泳,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提高呼吸效率。(3)宜加强体质锻炼多数患者久病体虚多汗,惧怕到户外着凉,殊不知囿于斗室之内,长久少见阳光,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全身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降低,抵抗力低下,更易伤风而诱发疾病,故应适当锻炼。如在空气新鲜的坊方散步、慢跑、练太极拳、做操、练气功等,循序渐进,贵在坚持,抗病力就会逐渐提高。急性发作期应暂停锻炼。此外,坚持冷水洗脸或擦浴,或干洗脸(即经常用手揉搓面部至发热)等,都有助于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少患疾病。

支气管炎咳嗽多喝水,因为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可以多煲汤喝,清淡饮食,一地你个要少盐、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可以吃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汁等。1、金橘加少许盐腌渍,捣碎,加糖适量,沸水冲泡服用。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兼胸闷、恶心、腹胀者。2、丝瓜花,蜂蜜不许。丝瓜花开水冲泡,加盖泡3~5分钟,放蜂蜜调匀,趁热饮服。1日1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咽燥口干者。3、鲜荷叶,冬瓜,加盐等调料同煮成汤。食瓜喝汤。1日1剂。适合于暑天支气管炎咳嗽痰黄稠者。4、白茶,豆腐皮,红枣。各味与盐等调味品一起炖汤服用。1日1剂。对秋、冬季肺燥性支气管炎咳嗽者较为适宜。5、甘梨,去皮挖芯,杏仁,放入梨中,隔水炖熟,食之。还可以配合坚持喝沁唁清茶一起调理,对支气管炎是很有帮助的,简单方便每天两杯。

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50岁以上者高达15%左右。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清楚,据国内外调查与研究认为,是多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病毒和细菌所引起的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和加剧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粉尘、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长期吸烟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之一,气候寒冷,过敏因素也是发病的诱因。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当并发肺气肿时,除有咳、痰、喘等症状外,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起初仅在劳动时气促,随着病情发展,以后静息时也感气短。 为了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病人及家庭成员应该重视预防和护理工作。 1、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3、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按摩脚心、手心,都有一定帮助。 5、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紫,下肢浮肿,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证。常在寒冷季节及气候剧变时反复发作。本病如迁延不愈,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原性心脏病。 养生指南: 一.预防感冒:避免感冒,能有效地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急性发作。 二.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荤腥。应戒烟多茶,因为吸烟会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反射性支气管痉挛,排痰困难,有利于病毒、细菌的生长繁殖,使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恶化。茶叶中含有茶碱,能兴奋交感神经,使支气管扩张而减轻咳喘症状。 三.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肺活量,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预防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具体方法: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呼气时尽力呼出使腹部凹下。每天锻炼2~3次,每次10~20分钟。 四.避毒消敏:有害气体和毒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尘等会使病情加重,家庭中的煤炉散发的煤气能诱发咳喘,厨房居室应注意通风或装置脱排油烟机,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寄生虫、花粉、真菌等能引起支气管的特异性过敏反应,应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物,消灭过敏源。 五.冬病夏治:在夏季大暑天用消喘膏外贴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具体做法:将消喘膏外敷于大椎穴、天突穴、肺俞穴、膻中穴。每次敷贴2天,间隔3~5天换药一次,敷贴3次为一个疗程,每年一个疗程,连续3年夏季敷贴。 六.适当休息:发热、咳喘时必须卧床休息,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发热渐退、咳喘减轻时可下床轻微活动。平时应参加适当活动或劳动。 七.坚持锻炼: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坚持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活动量以无明显气急、心跳加速及过分疲劳为度。 慢性支气管炎常年反复发作,导致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支气管粘膜上皮磷化、稀疏、脱落,支气管壁破坏、塌陷、扭曲变形或扩张,形成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同时患者呼吸功能也会减退,表现为气道狭窄、阻力增高、残气量增加等。 慢性支气管炎如果防治不好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肺气肿乃至肺原性心脏病。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使气管腔狭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吸气时气体容易进入肺泡,呼气时由于胸膜腔内压增加使气管闭塞,肺泡充气过度。同时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使之塌陷,也影响呼气时气体排出。肺部慢性炎症使一些炎症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增加,损害肺组织、肺泡壁,形成肺气肿、肺大疱。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血液供应减少,肺组织营养差,肺泡壁弹性减退,促使肺气肿发生。一般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为肺气肿需要6年以上。 慢性支气管炎也可发展为肺心病,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至发展为肺心病是一个慢性过程,一般需要6-10年。一般肺气肿形成之后,肺泡内压力增加,造成毛细血管腔受压,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同时因为呼吸功能不全及缺氧,可引起肺小血管反射性痉挛,进一步使肺动脉压增高,肺动脉压力增加加重了右心室的负担,右心室为了要克服增高的阻力,就会逐渐肥厚,最终发生右心室扩张,终至右心衰竭,这就是肺心病了。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是反复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特点。轻症病人仅有轻微咳嗽及少量粘液。当秋冬气候骤变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发作时,咳嗽频繁且加重,以清晨及夜间明显。2、咳痰:痰量多少不一,一般为白色粘液痰及白色泡沫样痰;伴有急性感染时痰液变得粘稠或呈脓性,痰量增加,咳嗽较剧烈时,痰中偶带血丝。3、气喘:病人如果痰多,支气管发生痉挛,气管壁水肿狭窄,病人就会出现气喘。 在体格检查方面,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肺部常有散在的干、湿罗音。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和呼气延长,如伴有感染时,罗音增多。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以双中、下野为著。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有小斑片状阴影,且多位于纹理远端,形态不规则,直径约2-3毫米,以两肺中、下肺野内侧多见。这是由于细支气管发炎,管腔内分泌物阻塞所致。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变化,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以偏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可找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慢性支气管炎是常有复发而难以彻底根治的疾病之一。在治疗上应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有喘息时,给予解痉平喘的治疗。临床缓解期应加强锻炼,增加体质,提高抵抗力。 急性发作期: ⑴控制感染:特别是发热、咳脓痰及喘息加重时,均应及时采用抗生素治疗。轻者可口服,较重病人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G,红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 ⑵祛痰镇咳:应用祛痰镇咳药物主要是改善症状。迁延期病人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消除症状,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或痰量多者,应以祛痰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而应避免应用强的镇咳药物,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加重呼吸道阻塞,使病情恶化,常用药如棕胺合剂、祛痰灵、必嗽平等。 ⑶解痉平喘:常选用氨茶碱、舒喘灵等,有静脉用药,口服用药及气雾剂喷用等多种途径,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解除痉挛,使痰液易排出。 ⑷气雾疗法:对于痰较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用气雾湿化吸入,以稀释气管内分泌物,有利排痰。 缓解期治疗: ⑴吸烟的患者首先要戒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高许多倍,戒烟后病人的肺功能有较大改善,同时也要避免被动吸烟。 ⑵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每天早晨可散步、打拳、慢跑等,这样能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冬季锻炼能提高呼吸道粘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⑶合理调节室温,预防感冒,冬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与室外温差大,易患感冒。夏天,不宜贪凉,使用空调温度要适中,否则外出易患"热伤风"诱发支气管炎发作,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群中去,大量出汗不要突然脱衣,以防受凉,注意随季节改变增减衣服,老年人可注射流感疫苗,减少流感感染机会。 ⑷平时多食含维生素A类的食物,如胡萝卜素等,维生素A能使气管粘膜上皮抵抗力增强,对防止细菌及病毒感染与毒物刺激有一定作用。 ⑸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中药扶正固本,如中药黄花等疗效都较好。西医方面,可以口服必思添,核酪等药物,或肌注胸腺素等提高免疫力。 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医称“咳嗽”,“痰饮”。 【症状】 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气喘、感染,每年发作至少三月,并持续2年或2年以上,且能排除心肺疾病之后,即可诊断为慢支。仅有咳嗽、 咳痰者为单纯型慢支,伴喘息者为喘息型。单纯型慢支多无体征,有感染时肺部听诊可听到湿性或干性罗音。喘息型慢支可听到哮鸣音。 X线胸片显示纹 理增多,变粗乱。合并症有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预防】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力,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发生,戒烟,防尘,访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 【治疗】(1)慢支发作期以抗感染为重点,兼顾祛痰,止咳、平喘。常用抗菌药有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2)法痰止咳平喘药有必嗽平,氨茶碱,舒喘灵0.1~0.2毫克,喷雾l~2次,每4小时一次喷雾吸入。(3)病情顽固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用川贝批把膏,川贝止咳露,痰咳净等。 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咳嗽、咳痰和气急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大,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将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1)外因 ①吸烟:国内外研究均证明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吸烟时间愈长,烟量愈大,患病率也愈高。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缓解,甚至痊愈。 ②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在病毒或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损伤气道粘膜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从痰培养结果发现,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四种为最多见。感染虽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说明为其首发病因。只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继发感染和加剧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理化因素: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的慢性刺激,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之一。接触工业刺激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人,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远较不接触者为高,故大气污染也是本病重要诱发病因。 ④气候:寒冷常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及急性加重常见于冬天寒冷季节,尤其是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除减弱上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外,还能通过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困难等,有利于继发感染。 ⑤过敏因素:据调查,喘息性支气管炎往往有过敏史。在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细胞数量与组胺含量都有增高倾向,说明部分患者与过敏因素有关。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以及化学气体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因素而致病。 (2)内因 ①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空气具有过滤、加温和湿润的作用;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粘液纤毛运动,以及咳嗽反射等,能净化或排除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还分泌免疫球蛋白(IgA),有抗病毒和细菌作用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免疫功能减弱,可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提供内在的条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球蛋白的减少,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等,致患病率较高。 ②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综合上述因素,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气道在不同程度敏感性(易感性)的基础上,有一种或多种外因的存在,长期反复作用,可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如长期吸烟损害呼吸道粘膜,加上微生物的反复感染,可发生慢性支气管炎,甚至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慢性肺心病。 吸烟为什么和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关系密切? 纸烟所含的焦油和菸碱可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支气管收缩痉挛;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抑制;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粘膜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减弱,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肺泡中的吞噬细胞功能减弱,均易引起感染。吸烟者易引起鳞状上皮细胞化生,粘膜腺体增生、肥大和支气管痉挛, 易于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学改变有哪些? 早期,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发生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增生、鳞状上皮化生;病程较久而病情又较重者,炎症扩散至支气管壁周围组织。粘膜下层平滑肌束断裂、萎缩;病变发展至晚期,粘膜萎缩,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造成管腔的僵硬或塌陷。病变蔓延至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形成肺组织结构的破坏或纤维组织的增生,进而发生阻塞性肺气肿和间质纤维化。电镜观察可见: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变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和管腔纤维化、闭塞;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这些变化在并发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心病者尤为显著。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进行哪些辅助检查? (1)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病变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2)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在75%和50% 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它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更为敏感;闭合容积可增加。发展到气道狭窄或阻塞时,就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功能表现,如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减少(<70%),最大通气量减少(<预计值的80%);流速——容量曲线减低更为明显。 (3)血液检查:慢支急性发作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增多。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增多。缓解期多无变化。 (4)痰液检查:涂片或培养可见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等。涂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已破坏的杯状细胞,喘息型者常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 (2)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亦可诊断。 (3)能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者。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症状 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开始症状轻微,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变冷感冒后,则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演变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到夏天气候转暖时多可自然缓解。 ①咳嗽: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或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均可引起咳嗽。咳嗽的严重程度视病情而定,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 ②咳痰: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蓄积痰液,加以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因此,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引起刺激性排痰,常以清晨排痰较多,痰液一般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泡沫性, 偶可带血。若有严重而反复咯血,提示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如肿瘤。急性发作伴有急性感染时 ,则变为粘液脓性,咳嗽和痰量亦随之增加。 ③喘息或气急: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有支气管痉挛,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口罗音。早期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气急,先有劳动或活动后气喘,严重时动则喘甚,生活难以自理。 总之,咳、痰、喘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并按其类型、病期及有无并发症,临床可有不同表现。 (2)体征 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鸣音,多在肺部及肺底部,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哮鸣音的多寡或部位不一定。喘息型者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而且不易完全消失。并发肺气肿时有肺气肿体征。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几型?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者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鸣音,喘鸣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 慢性支气管炎可分几期? 按病情进展可分三期。 (1)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慢性支气管炎应与哪些疾病做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 ,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 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典型病例不难区别 ,但哮喘并发慢支和(或)肺气肿则难予区别。 (2)支气管扩张: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和多、少不等的咯血史。肺部以湿口罗音为主,多位于一侧且固定在下肺。可有杵状指(趾)。X线检查常见下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支气管造影或CT检查可以鉴别。 (3)肺结核: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中毒症状或局部症状(如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咯血等) 。经X线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肺癌:患者年龄常在40岁以上,特别是有多年吸烟史,发生刺激性咳嗽,常有反复发生或持续的血痰,或者慢性咳嗽性质发生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有块状阴影或结节状阴影,或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消散,应考虑肺癌的可能。查痰脱落细胞及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一般可明确诊断。 (5)矽肺及其他尘肺:有粉尘和职业病接触史。X线检查有矽结节、肺门阴影扩大、肺纹理增多。 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1)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加上管腔狭窄和痰液阻塞,呼气不畅,故可发生阻塞性肺气肿。 (2)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症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患者有寒战、发热,咳嗽增剧, 痰量增多,且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两下肺野有斑点状或小片状阴影。 (3)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或狭窄。扩张部分多呈柱状变化。百日咳、麻疹或肺炎后所形成的支气管扩张常呈柱状或囊状,且较慢性支气管炎所致扩张为严重。 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原则是什么?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期和反复发作的特点,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应予解痉平喘的治疗。对临床缓解期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为主。应宣传、教育病人自觉戒烟,避免和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怎样治疗? (1)控制感染: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 ,较重病人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能单独用窄谱抗生素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二重感染或产生耐药菌株。 (2)祛痰、镇咳: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迁延期病人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消除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维静宁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应用强的镇咳剂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 导致病情恶化。 (3)解痉、平喘: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吸入剂。若气道舒张剂使用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使用皮质激素,泼尼松20~40mg/日。 (4)气雾疗法: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亦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如何治疗? (1)坚持锻炼身体:在慢性发病期所采用的一些锻炼不但要坚持,而且因病人的体力有所恢复, 锻炼的强度可以适当地增加。 (2)重视感冒的防治:感冒可使缓解期的病人旧病复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至少1年),定期进行感冒的预防治疗是很重要的,可用感冒疫苗,或服用预防感冒的中草药。 (3)继续药物治疗:一部分慢性发作期的病人,经过一个较短时期的药物治疗,可转入缓解期。这时,咳、痰、喘、炎等四种症状基本消失,但这不等于气管内的病理改变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还应连续服药一个时期。 (4)扶正培本:气管炎在发作期,治疗是以攻邪为主,在缓解期则以扶正为主来培养身体的抵抗力,防止病情复发。平时自汗多,畏寒怕冷者可用玉屏风散:黄芪10g,防风10g,白术10g。平时呼吸气短,活动后加重,腰酸、腿软,可用河车大造丸(紫河车、麦冬、杜仲、龟板、熟地) 或紫河车粉。 慢性支气管炎的预后怎样? 慢性支气管炎如无并发症,预后良好。如病因持续存在,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1)戒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但要首先戒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氢酸等,可作用于植物神经,引起支气管的痉挛,从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另外 ,还可损伤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粘膜分泌物增多,降低肺的净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2)注意保暖 在气候变冷的季节,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气管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发生继发性感染。 (3)加强锻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 (4)预防感冒:注意个人保护,预防感冒发生,有条件者可做耐寒锻炼以预防感冒。 (5)做好环境保护: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以免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如何运用呼吸操防治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支患者,在发作间期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面介绍一套简单的呼吸操,供参考。 第一节:呼吸运动 预备姿势:立正。 (1)深吸气,同时两臂慢慢伸开,抬起,与躯干成钝角。 (2)呼气,两臂放下。 注意事项:深呼吸速度要慢。 第二节:扩胸运动 预备姿势:立正 (1)两臂抬起,肘部半屈,双手握拳,手心向下。 挺胸,同时两臂用力向后拉,恢复原来姿势。 (2)再做一次。 (3)两臂伸举,同时挺胸。 (4)两臂放下。 注意事项:胸部要用力挺起。 第三节:体侧运动 预备姿势:立正。 (1)左脚向左跨一步当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插腰,左臂经侧向上举带动上体向右侧屈。 (2)向右做侧屈一次。 (3)向右再做侧屈一次。 (4)左脚蹬回,同时左臂经侧放下,右臂自然放下,还原成立正姿势。 (5)~(8)同(1)~(4),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三次侧屈动作的幅度要逐渐加大。 第四节:腹式呼吸 预备姿势:立正。 (1)双脚分开,双手放在腹部,全身放松。 (2)吸气时腹部用力鼓起。 (3)呼气时用力收缩腹部。 注意事项:可以平卧做。速度要慢,要有节律。 第五节:踏步运动 预备姿势:立正。 原地踏步动作。手和腿的动作尽可能幅度大一些。 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哪些原因可引起? 慢性支气管炎,指反复多次的呼吸道感染,病程超过2年,每年发作时间超过2个月

加强锻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 注意保暖:在气候变冷的季节,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气管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发生继发性感染。 预防感冒:注意个人保护,预防感冒发生,有条件者可做耐寒锻炼以预防感冒。 做好环境保护: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以免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护理学毕业论文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1.1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1.2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1.3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1.4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1.5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2.1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2.2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2.3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3.1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3.2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3.3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选题参考:1.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2.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3.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4.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职责 5.浅谈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6.如何增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避免护理纠纷 7.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8.浅谈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 9.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10.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护理 11.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 12.浅谈护士长综合素质的影响力 1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护理 14.护理文书书写中潜在的医疗纠纷 15.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 16.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对策 17.自杀精神病人的心理性特征及护理对策 18.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 19.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问题实施循证护理的实践 20.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21.继续护理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22.护理记录书写探讨 23.急诊科护生实习方法的探讨 24.加强急诊护理工作防范护患纠纷 25.住院病人休克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26.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27.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影响 28.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29.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开展护理查房 30.护患纠纷分析及防范 31.护患沟通的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32.乳腺癌病人的手术护理 3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34.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 35.心理行为疾病的心理护理 36.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7.化疗药物的防护 38.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39.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40.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41.烧伤患者的休克期临床护理 42.麻醉后留置导尿的临床观察 43、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44、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45、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剖析及护理 46 、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47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护理 48 、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 49 、儿科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50 、浅谈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51、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 52、成人留置胃管测量方法的探讨 53、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理 54 、有关早产儿护理与治疗中的某些问题探讨 55 、肠造口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56 、预防老年糖尿病足的社区健康教育 57 、学龄前住院患儿行为特征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58 、浅谈基础护理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59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60 、哮喘持续状态的观察护理 61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配合及护理 62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 63、健康教育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64、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65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66 、谈创伤急救术中护理道德 67 、甘露醇在妇科手术前清洁肠道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68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69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70、II 型糖尿病病人出院指导的方法和体会 71 、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72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73 、内科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74、如何在整体护理中进行病人教育 7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76、重症颅脑损伤及开颅术后的监护管理 77 .食管癌围术期的护理 78 、高龄大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79 、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80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81.昏迷患者的护理 82 、实习护生的教育管理经验体会 83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84 、护患沟通技巧 85、 654-2 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86 、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 87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88 、护理书写缺陷分析和防范对策 89、浅谈护理纠纷的起因及对策 90 、急诊血液灌流抢救小儿中毒的护理 91、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92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这个你是不是应该自己先去找找自己专业的方向,然后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方向去找找类似的范文呢,之后再去确定题目也不迟也,有个题目最好列个大纲一起给你们来时看看,只要你们老师说没问题那就行了。下面将会列举几种本科护理毕业论文的题目,你可以从中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强项进行论述,相信肯定会马到成功。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的效果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科护理的临床分析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送检率中的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体会5万人次静脉输液无严重输液反应的原因剖析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体会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老年输尿管软镜下上尿路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肿瘤内科患者应用全程健康宣教的临床观察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对策浅谈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问题及策略分析浅谈关于恶性肿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整体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作用 系统护理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效果观察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护理分析皮肤科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变及护理对策住院患者护理级别划分与医保管理方法及策略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进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护理工作职能定位的探讨

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毕业论文

心脏病是一个高风险的疾病,做好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有着极大的意义。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心脏临床护理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心脏临床护理论文篇1:《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介入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介入护理并分析效果。 方法 :选取2012.09-2013.09间我科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150例患者进行介入护理并分析其效果。结果: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150例患者的临床介入护理,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其效果尤为显著。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临床介入护理,极大程度减小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先天性 心脏病 介入护理 效果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发育停顿所造成的畸形,是较为常见的 儿童 疾病,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较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发育不良、紫绀等,可手术治疗得到治愈,实施良好的先心病介入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的机率。为进一步了解介入护理的效果,现对150例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介入护理,并分析其效果,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09-2013.09间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150例患者,其中包括女性患者82例,男性患者68例,年龄在3-50岁之间。其中,室间隔损伤者50例,房间隔损伤者61例,动脉导管未关闭者39例,均经临床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天性心脏病,全部符合先心病介入治疗适应症。 1.2 方法 对于不配合耐受差及较小的患儿多用全麻,其他患者一般用局部麻醉。对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需先行超声心动图明确缺损的大小和形态,以便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封堵器大小合适,无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撤出输送系统,加压包扎,返回病房,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抗凝治疗[1]。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讲解介入治疗的方法,过程,以及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并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案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信任,消除顾虑,使其在最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对于较小的患儿,多关心爱护患儿,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稳定情绪波动,以保证术前准备的顺利开展。 术前准备:协助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等,患者在手术前1天进行碘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过敏试验,小儿不合作需全麻患者,手术当天患儿从早晨开始要持续4个小时的禁食禁水,并对其注射5%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以免脱水发生低血糖反应。在术前2小时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备皮,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颜色等,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术前紧张的患者可使用镇静剂,患者入导管室前建立静脉通路,左侧肢体留置静脉留置针。 2.2 术中护理 手术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配合医师,了解手术步骤,及时提供手术器械,做到准确无误。并且注意观察患者心电监护情况,如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予处理。特别是采用局部麻醉的患者,及时问询、观察患者身体变化[2]。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的患者,需注意监视血氧饱和度、呼吸机等各项数据,每分钟给予患者2-4升氧气吸入。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1观察生命体征:在手术结束24小时内,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等情况,注意有无室性早搏、室速及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若有则查出原因并处理。加强体温监测,每4个小时测量一次。 2患者体位,全麻患儿及神志不清的患儿,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注意患儿的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 3穿刺部位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红肿及感染等情况,保持伤口干燥,右下肢制动6-12h,静脉穿刺沙袋压迫2h,动脉穿刺沙袋压迫4h,婴幼儿全麻到清醒过程中,有躁动者,易造成穿刺部位再次出血,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术经静脉进入导引钢丝,球囊,伞状闭合器等操作,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而致血栓形成。另外术后包扎过紧,沙袋压迫时间过长也易导致血栓,所以要求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的温度,颜色,直觉等,防止栓塞,供血障碍而导致坏死。观察患者下肢情况,若有肤白、冰冷及动脉消失等现象,立即 报告 医师给予处理。如患者疼痛无法忍受时,可采用镇静剂,以便术侧肢体有良好制动性。 4饮食护理:全麻者醒后2h少量饮水,无呕吐后可进食牛奶等流质,以后逐渐改为普食,能进食后可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如出现呕吐须暂禁食,同时增加葡萄糖的输入量,防止发生低血糖或脱水。非全麻者术后即可进水及流质或软食,逐渐为普食,鼓励多饮水。 5注意观察排尿时间及数量 6 出院指导:(1)术后患者坚持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半年,服药期间应定时复查活化凝血酶时间,并根据检验结果调整药物剂量,预防并发症发生。(2)术后3个月内,适当锻炼,不可剧烈活动,以免封堵器脱落;(3)注意保暖,减少上呼吸道感染,(4)出院后定期随访。 2.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2.1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VSD封堵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了可因封堵器脱落而引起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外,还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主要由于轨道导丝压迫拉扯VSD的缺损边缘及导管损伤心内膜影响传导系统所致,也可因介入治疗突然改变血流动力学而诱发[1]。术后应予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加强巡视及沟通,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2.3.2.2 封堵器脱落 封堵器脱落是封堵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封堵术中,也有发生于术后36h以内,常因病变部位或封堵器大小选择不当或操作不当而导致封堵器脱落,可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猝死。术后应立即予心电监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听诊心脏有无杂音,注意患者主诉。术后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晕厥、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通知医师,复查心脏彩超,确定是否存在封堵器脱落。如确诊封堵器脱落,可行心导管术取出封堵器或行紧急开胸外科手术取出。 2.3.2.3 出血与血肿 局部出血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多数与拔管后局部压迫力度不够或时间过短有关,少数可因穿刺不慎致血管贯通而出血。术中及术后应用抗凝药物也会增加出血危险,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瘀斑等,敷料潮湿及时给予更换,如遇穿刺部位渗血,应立即给予穿刺点上方2cm处压迫止血20min,重新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使术肢制动12~24h,大小便时,尽量在未穿刺侧取放便盆,患者如出现血肿,面积较小时可不做处理,3~7天将自行吸收,面积较大时应给予压迫后冷敷、理疗等处理,严重者需止血治疗。 2.3.2.4 血栓栓塞 介入治疗是经皮穿刺血管内导管操作,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穿刺部位包扎压迫不当也会引起血栓形成及栓塞。术后血栓形成是导致脑梗死及其他脏器栓塞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术后应给予24h肝素钠(生理盐水+125mg肝素钠液)微量泵注射,小儿以2~3ml/h速度推注,成人给予5ml/h推注,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以5mg/(kg・d)的剂量口服[3]。在术后24h停用肝素盐水后,继续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次/12h,治疗3天。但应密切观察患者出凝血时间的变化,及时询问患者情况,防止抗凝过度引起牙龈、皮肤、骨黏膜出血,尤其要注意观察患者尿液的变化,以防溶血的发生。 2.3.2.5 溶血 介入治疗术后24h内极易发生溶血,主要发生在有明显残余分流的患者。原因是当有残余分流时,血液流经未能完全阻断处与补片发生摩擦造成红细胞机械损伤而溶血。患者首先会出现排出茶色、酱油色或血色尿液。术后指导患者要多休息、多饮水,加强病情观察,常规检查尿常规3天,每天1次,观察尿色、酸碱度及尿量变化等,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腰痛及皮肤、巩膜和出血点等。 2.3.2.6 感染 介入治疗虽切口小,但也属于创伤性治疗,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3~5天,每天监测体温4次,3天内体温正常方可停药。如体温升高超过39℃或血常规有异常时,应及时查血象、血培养、注意心脏听诊,并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3 结果 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150例患者的临床介入治疗,术后听诊杂音消失,术后48小时及出院前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其效果尤为显著。 4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病,亦是小儿心脏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缓慢增长。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至今还未明确,有的专家认为与母体宫腔感染、遗传基因及母体接触过大量放射性物质等因素有关。 临床介入护理在护理领域是新的护理学科,是介入医学推广及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新型护理技术。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产生的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长较短及疗效显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应对患者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应引起极大重视。在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中介入护理,主要以现代化护理模式为中心,在护理患者疾病的同时,对患者所在的环境影响、心理状态和对疾病康复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也实施护理干预,制订合理的护理 措施 程序并正确按步骤进行实施。使其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的身上,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本组调查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护理效果分析,能够极大减小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提高恢复的速度,效果较为突出,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倪端芳,赵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 [2]杜杰,高俊娈,宋玉平,等.68例先天性心脏并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0,7(8):47-49. [3]李华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2,6(3):26-27. 心脏临床护理论文篇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护理》 【摘 要】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通过手术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手术后对循环系统检测,呼吸道管理,胸腔引流管的管理,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580例,10例死亡,死亡率为1.72%,有效地降低了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围术期护理 每年全国新生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有10万~15万例[1]。因小儿生理上的特点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杂性,手术难度和创伤较大,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0月对5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矫治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现将围术期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0例患者中,男348例,女232例;年龄10个月~14岁。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10例,房间隔缺损(ASD)14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7例,室间隔缺损加动脉导管未闭(VSD+PDA)25例,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ASD+PDA)26例,法洛四联征(TOF)58例(其中,伴肺动脉狭窄10例,伴肺动脉高压13例),单纯肺动脉狭窄(PS)17例,单纯肺动脉高压(PH)12例,心内膜垫缺损4例,大动脉转位(TGA)3例。全组患儿均经心电、彩超、胸片等明确诊断。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因心脏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也大,家长存在较大的恐惧心理,患儿也随着年龄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紧张,护理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做好患儿和家属的思想工作,解释手术治疗的过程,消除患儿和家长的紧张心理。 1.2.1.2 增强机体耐受力 因患儿发育和抵抗力差,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应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给予低流量吸氧每日3次,每次2 h,改善缺氧症状,严防感冒,合并肺部感染者应积极给予雾化吸入、排痰、抗生素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教会一些年长患儿的配合动作(包括呼吸、咳嗽等),以便术后更好地配合工作。 1.2.1.3 术前基础准备 注意保持手术部位皮肤清洁,可给予全身淋浴,但注意不要受凉,预防切口感染;术前1 d晚肥皂水灌肠1次;做好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在患儿下手术前应准备好合适的麻醉床,安置好呼吸机、吸痰器、心电监护仪等仪器,使其处于待工作状态,创造适宜的病房环境。 1.2.2 术后护理 1.2.2.1 病情观察 手术后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和尿量,以及患儿的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波动情况。各种导管应妥善固定,保证通畅无阻,连接处不能滑脱、拔出。做好各种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记录。各种特殊药物输入管均需在连接处做好标记;术后8 h每15~30分钟挤压胸腔引流管1次,在前5 h每小时<100 ml,24 h引流量在400~500 ml,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2.2.2 维持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 术后4~6 h检测电解质1次,补钾时应严格遵守补钾原则,每小时最大补钾量不超过0.3 mmol/kg。补液最好用输液泵或微量泵。记录24 h出入水量和生命体征。 1.2.2.3 循环系统检测 ①心电监护和心内测压管检测。严密观察患儿心率和心律变化,注意心电图变化并详细记录,注意是否有异位心律并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检测动脉血压及左心房、右心房和肺动脉的压力及波形。用5%葡萄糖液500 ml加肝素500 U,以2 ml/h的速度持续冲洗,保证测压管通畅,严禁空气和血凝块进入。②低心排出量的护理。密切观察心排出量、中心静脉压和左房压变化。观察心排出量的有效指征:腿部皮肤温度凉的“温差”平面变化。心排出量好转时,腿部皮肤温差平面向下移至足趾,终止消失,此时足部变暖、肤色浅红、足背静脉扩张充盈、动脉重新易于扪及[3-4]。③急性心包填塞的护理。临床表现为胸管出血持续增多,出血突然终止又出现心衰,低心排相似症状,如心动过速、颈静脉怒张、中心静脉压升高、动脉压和脉压下降、面色苍白、周围发绀、尿量下降甚至无尿。明确诊断,应尽早协助医生进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探查术,清除血块,进行止血,解除压迫。本组发生1例,经及时处理后痊愈。 2 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后ICU滞留时间为0.5~23.0 d。死亡10例,死亡率为1.72%。其中,4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心包填塞;其他均康复出院。1例术后胸腔大出血致心包填塞,经及时二次开胸止血后痊愈。 3 讨论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和手术难度提高,患者年龄越来越小,病情越来越重,对围术期护理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患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06,27(6):639. [2] 诸纪华,杨淑娟,傅藏藏.30例低体重危重先心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37-238. [3] 王惠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95. [4] 管咏梅,周艳萍,何萍萍,等.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8,14(4):508-509. 心脏临床护理论文篇3:《风湿性心脏病临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睡眠、食欲、运动状况及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30%、77.78%,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促进疾病治疗,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整体护理;生存质量;满意度 风湿性心脏病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其病情比较复杂、病程长、症状严重程度不一。目前,我国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脏外科疾病的25%,其发病率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0月对部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二维UCG、ECG检查并证实为风湿性心脏病,将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男17例,女20例;年龄33-81岁,平均(41.52±12.37)岁;病程10个月-17年,平均(10.24±2.16)年。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35-82岁,平均(42.36±12.61)岁;病程11个月-18年,平均(10.33±2.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引导其定期翻身,定期进行肢体活动,减少或避免坠积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同时需加强防寒保暖工作,避免由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引导患者科学饮食,尽可能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其护理方法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吸氧护理及输液护理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χ±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睡眠、食欲、运动状况及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通常由风湿热活动引起,即患者存在严重的风湿热活动,进而产生心脏病变,导致急性风湿性心脏炎。风湿性心脏病常见于冬春季节,与潮湿或寒冷的环境有关。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除了给予对症治疗外,还应加强护理,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保障,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病情观察 疲乏、气促、心悸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病情观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率过快、脉搏异常、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及时给予对症治疗[1]。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夜间心房收缩力明显降低、心率减慢严重、房室传导存在阻滞现象、心房不应期逐渐缩短,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夜间观察。 3.2 心理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对生活影响大等多种特点,患者极易出现不良心理,缺乏治疗信心,出现消极配合治疗的现象,不利于疾病治疗。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护理,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与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治疗,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能够自觉地配合各项操作,同时还应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信心[2]。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满足,使患者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缓解其精神上的压力。 3.3 吸氧护理 缺氧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当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衰时,可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实施鼻导管给氧;若患者同时存在肺水肿,则可于湿化瓶中添加适量的酒精,使其在给氧过程中有效吸入;若患者长期出现慢性缺氧症状,则需连续进行低流量吸氧,每分钟约1L;若患者缺氧症状较严重,但未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则可间断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约5L[3]。 3.4 输液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需给予输液治疗,对此护理人员应注意控制其滴速。若患者未存在心力衰竭症状,则滴速可控制在70滴/min左右;若患者存在心率衰竭症状,则滴速可控制在20滴/min左右[4]。输液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各种生命体征所出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郑月星,陈晓燕.风湿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0,10(4):111-113. [2] 华锦嫦,郑小华,李伟玲.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18-19. [3] 殷秀玲.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4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461-6462. [4] 王艳红.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感染的护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23):22-24. 猜你喜欢: 1.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 2.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呼吸护理论文 4.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5.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

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

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

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

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

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

慢性支气管论文范文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1.1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1.2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1.3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1.4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1.5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2.1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2.2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2.3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3.1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3.2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3.3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1、中药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2、内外结合治疗肘关节术后功能障碍43例3、益气固本汤提高恶性肿瘤生存质量47例4、喜炎平雾化吸入佐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9例5、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手足口病6、活络解郁汤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血压的干预观察7、银翘抗感冒合剂治疗感冒200例8、中药汽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9、山蜡梅叶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0例10、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11、自拟平喘合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及护理30例12、白内障摘除治疗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59例13、小儿康颗粒治疗再发性腹痛130例14、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74例15、胃食管反流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16、活络解郁方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血脂的影响17、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8、部分开放式组织瓣移植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感染28例

慢性肾病患者的营养管理研究论文

现在很多人都有慢性肾脏疾病。这个比例在人群中越来越多,有些是生活压力大过度透支。有些是应酬多饮食不均衡而引起,也有些是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影响……。

肾脏疾病的早起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肾脏疾病的发展,随着肾脏功能的不全加重,会出现容易疲惫,恶心,食欲不良,夜尿增多,腰疼,腿部浮肿等,一般会伴随血压升高。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变成尿毒症。

正因为肾脏已经受损,如果饮食再不加以控制,大量的尿酸排不出去,结果就是进一步加重肾脏和心脏的负担。

科学饮食的意义在于让肾脏疾病患者通过食疗逐步帮助身体恢复,保存肾脏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人体必需的营养有宏量与微量之分。

宏量的营养素是人体必需的大量的营养物质,比如水、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微量营养素是少量用来辅助身体功能运转和身体修复的必需物质。一旦缺少这些物质,身体的功能就不正常,受损的身体就得不到修复。比如维生素ABCDEF,蛋白质和钙镁锌铁等元素。

肾病患者更要注意营养的全面补充,营养的补充原则首先是均衡,不要偏食。偏食是大多数人的难以改变的毛病。 然后再将不足的营养补充足量。 先是均衡,然后足量。

慢性肾病患者因为肾脏损伤,功能不全,要注意减少摄入一些对肾脏产生压力的食物。这些食物会产生大量的尿酸堆积,然后进一步影响肾脏的功能。

上一篇文章有写过,有四类食物的嘌呤含量最高,这些食物会产生过多的尿酸。

一是啤酒、二是海产品、三是动物内脏、四是豆类。

大量的废蛋白进入身体,必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大量嘌呤经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就会堆积在肾脏从而加重肾脏的负担。

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蛋白质摄入要突出两方面:一是控制,要控制摄入。不能多,不能少。一个字,那就是优质!什么蛋白质才是优质的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食物中的蛋白质有两类,一是动物中的络蛋白,二是植物中的植物蛋白。

络蛋白最容易被人体吸收,植物蛋白最容易被人体利用。各有优点。女外医比较偏向于喜欢植物蛋白质。因为很多肿瘤细胞也很喜欢络蛋白。

日常生活中,动物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鸡蛋等。

植物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有豆制品。比如腐竹豆腐等。

各位看官如果还不知道怎么均衡饮食,那么请看看我之前关于 健康 疾病预防的文章。写了很多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谢谢我的读者们的支持。

营养 食物所含的养分,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滋补身体以维持其生命。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 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态各异。因之,所需要的养料和摄取养料的方式也不相同。 生物所需的养料,其元素组成,大量的有氢、氧、氮和碳。这些是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储存能量的主要元素。此外,还有少量的硫、磷、钙、镁、钾、钠、氯和多种微量元素。有些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仅有痕量。 含有叶绿素和紫色素的植物和微生物能够经过根、叶或细胞膜直接从外界吸取这些无机化合物,并利用日光的能量来合成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等。具有这样营养方式的生物称为自养型或无机营养型生物。另一些生物(如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外界的无机物合成自身生命所需的有机物,必须从自养型生物或其它同类生物获取养料。通过代谢过程将摄取的物质转变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具有这样营养方式的生物则称为异养型生物。 营养学即是研究食物对生物的作用的科学。营养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包括食物进入机体内的变化,如参与生化反应和结合到组织细胞中;还包括指导人们如何选择食物以保障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所以营养学除了有其生物学意义外,还有其社会经济意义。 营养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摄入生物体的食物成分。现代营养学对于营养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人类和禽畜的营养素需要。营养素分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无机盐)、水、纤维素7大类。如果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或者发病,首先是肠胃出现亚健康状态或发病,然后逐渐影响到全身。不过,到了第五个系统开始,慢性病的发病可能出现全身性发生。据人体的功能及原理,人体的八大系统发病顺序可以简单列表如下: 第一个出现疾病的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肠道、消化腺。原因:消化第一大关是胃,接着是肠道,如果胃和肠道受到损伤,就会影响食物营养的吸收,无法保证各个器官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从而引发其他系统机能的衰退和病变。疾病列举:胃胀、胃酸分泌混乱、胃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肠道炎、痔疮等。 第二个出现疾病的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泪、粘膜、淋巴、肝、脾等。原因:由于持续的营养缺乏,锌铁硒等无法正常吸收,免疫系统就受到伤害。疾病列举:易感冒、肩部酸痛、腰痛、淋巴疼痛、淋巴结肿大、皮肤黑斑、体质虚弱等。 第三步出现的疾病的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及支气管、肺、胸膜和纵膈等。原因:免疫系统受到损伤,呼吸气管受到堵塞,大量毒素不能通过呼吸道有效排出体外,蓄积于呼吸道薄弱地方,该系统开始出现肺功能衰弱、气管发炎、肺部出现垃圾堆积等。疾病列举:哮喘、肺炎、肺虚、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 第四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大脑、脊髓、脑神经、植物神经、脊神经等。原因: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无法从营养中得到保证,减弱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能力;神经系统开始受到损伤、衰退。疾病列举:过度压力感、烦躁、易怒、失眠、消极、神经衰弱、抑郁症、神经性疼痛等。 第五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血液、淋巴系统等。原因:神经系统混乱,对营养需求反应迟钝、血液循环系统对排毒反应能力减弱,循环系统开始受到损伤、破坏。疾病列举:微循环障碍、低血压、高血脂、贫血、中风、心律不齐、心脏病等。 第六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道腺、性腺、胸腺等。原因:循环系统出现混乱时,内分泌系统平衡能力就会降低,内分泌系统开始出现血糖混乱、胰岛素功能衰退、性腺混乱。疾病列举:痘疹、激素失调、甲亢、肾虚、子宫肌瘤、胰岛素功能衰退、糖尿病等。 第七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男女生殖系统。原因:泌尿系统受到损伤,泌尿系统平衡能力降低,该系统开始出现肾功能衰退、前列腺混乱。疾病列举:肾亏、尿频、尿路结石、膀胱炎、前列腺疾病等。 第八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骨骼系统。包括骨、关节、骨骼组成。原因:以上个系统及泌尿系统受到损伤,骨骼系统平衡能力降低,疾病真正侵袭入人体深层骨组织,该系统开始出现骨骼细胞增生速度加快、钙流失过度、骨关节胶原蛋白受损,造成骨质疏松、增生等。疾病列举:骨质疏松、缺钙、骨质增生、腰椎增生、关节炎、骨膜炎等。 即人体八大系统慢性病发生的顺序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 实际上,每个系统都有最长的承受期限,比如肠胃功能可以有12年,免疫系统最长承受期限是20年。如果在初期一两年出现不良现象,人体一般不会有特别的症状表现,即处在潜伏期,直到病重症状才被发现,但是那时患者往往要付出较大的治疗代价。但是,如果人体的八大系统已经病变到第五个系统还没有进行护理,八大系统将全面出现病变症状,所以提前护理十分重要。根据人体慢性病的发病顺序知道,消化系统是人体的第一系统,有且只有当消化系统出现病变时,才会引发其他系统的病变;病变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病种到多样病种,从一系统到多系统,逐步形成复杂的慢性疾病。消化系统的代表器官是胃和肠,人体八大系统慢性疾病的发病顺序以此简称为“肠胃中心论”,即慢性病是以肠胃为中心,逐步形成并扩散到各个系统的,当其他系统出现病变时,肠胃是首先进入疾病状态或发生病变的。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八大系统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可以不断地重复“健康—亚健康—疾病—痊愈—健康”的循环。随着患者用药、营养食品的治疗过程,人体各个系统会自动出现调整现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